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5.4〈眼睛和眼镜〉—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检测

5.4〈眼睛和眼镜〉—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检测

5.4〈眼睛和眼镜〉—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检测
5.4〈眼睛和眼镜〉—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检测

一、填空题:(每小格2.5分,共30分)

1. 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

是像.

如果长期用眼疲劳,会导致近视。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

激光对角膜进行切削,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

变些(选填“强”或“弱”),从而使像落在视网膜上。

2. 鱼眼的晶状体比人眼的晶状体要凸,以增强其折射光的能力,便于

在水中看清楚物体, 假如"美人鱼"要在陆地上看报纸, 她应戴

透镜,这种透镜对光具有作用.

3. 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

妈则是近视眼, 他们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 如图所示, 现在爸爸

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中的那一副.

4. 有两片眼镜片A和B上分别标示着+300度和-200度,属于近视镜

片的是,它的焦距是。眼镜的度数反映镜片

折光的本领的大小,度数越大,表示镜片发散或会聚光线的本领

越.

5. 如图a,一束激光AO由空气

初中物理同步测试5.4《眼睛和眼镜》

八年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__ _____组_____号

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

侧面射出, 其出射点可能是图

中的点.图b是小磊同学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

他是(填“近视”或“远视”)眼,如需矫正视力,他应

选用的镜片是透镜.

二、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6. 据人民网报道:近日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合作开展的防治儿童近

视研究项目前期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达50%~60%,

全国近视眼人数竟已近4亿!中国学生的近视率排到了世界第二,仅次

于新加坡。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

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 )

A. 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 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 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 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7.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

A. 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 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 游泳池注水后,由于光的折射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D. 共享单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8. 如图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者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

及矫正视力应该配戴的透镜种类是()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9. 如图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这不可能是同

一个人的眼睛

B. 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

C. 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应扁平一些

D. 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

10.对图中所示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 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 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11.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 在地面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情形,关于该

眼镜镜片的类型和可以矫正的视力缺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D.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三、综合能力题(除备注外,每小格2.5分,共40分)

12.

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来

使视网膜上呈现出物体清晰的、缩小的

像。人的正

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填以下选项)。(4.5分)

A. 0~10cm

B. 10cm~25cm

C. 10cm~极远

处 D. 0~25cm

13. 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

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前/后),这就是近视眼。矫正的方法是戴一副由

________(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矫正前成像离视网

膜越远,所配眼镜的“度数”越________。

14. 如图,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

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

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_______,模拟近视眼的是

图_______。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

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_________图。

(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

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

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或

<)0.05mm,此镜片对

光有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15. 小明想替爷爷买一副老花镜,约了几位同学到眼镜店去选购。他看

中一副样式新颖的眼镜,但不知道是老花镜还是近视眼镜,请你为

小明提出一个既不伤害眼镜镜片,又能最简便最快的正确判断的方

法,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10分)

我的问题反馈:

同步测试5.4《眼睛和眼镜》答案

1.凸倒立、缩小、实弱

2.凹发散

3.乙

4.B 0.5m 大(强)

5. N 近视凹 6-11.BCD BCC 12.焦距倒立实 C

13.前凹大 14.(1)乙乙 (2)丙(3)>发散

15.阳光聚焦法:把透镜正对太阳光,上下移动透镜,能在地

面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的是凸透镜,地面

上有暗圏的是凹透镜;因为老花镜是凸透镜,

会聚光,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放大镜法:透镜放在课本的文字上,透镜逐渐远离课本上的字,能起放大作用的是凸透镜,不能起到放大作

用的是凹透镜。因为老花镜是凸透镜,当物体放

在它的焦距以内时会出现正立放大的虚像,而凹

透镜对物体只能形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成实像的方法:在较大房间里,在窗户和窗户对面是墙之间,透镜靠近墙,能在墙上成窗户倒立的实像的是凸透镜,不能成像的是凹透镜。因为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外,可成倒立的实像,凹透镜不能成像。解析:

3.甲和乙都是成的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情况相符,所以甲和乙是凸透镜,远视眼要带凸透镜来矫正,因此在甲和乙中选取一个因为报纸上的字在甲中成的像大于在乙中成的像,所以甲凸透镜的焦距小于乙凸透镜的焦距,根据眼镜度数的计算公式:焦度φ=1/f眼镜度数为100×φ,可以确定,乙眼镜的度数小于甲眼镜的度数,所以小明要给爸爸拿图乙中的那副;通过三个透镜的成像情況,可以确定甲乙是凸透镜,丙是凹透镜;远视眼需要凸透镜然后在利用甲乙成像的大小确定焦距大小,进而确定眼镜的度数大小。

4.由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可以知道,属于远视镜片的是+300度,属于近视镜片的是-200度;眼镜的度数表示镜片折射光的本领的大小,度数越大,表示镜片发散或会聚光线的本领越大,度数越小,表示镜片发散或会聚光线的本领越小,由透镜焦距和焦度的关系Φ=1/f,可得焦度为2m-1的透镜焦距为0.5m。

7.A,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B,紫外线能验钞。

C,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D,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光的反射,用互成直角的小平面镜,

将自行车后面汽车或摩托车发出射来的光再按照原路反射回去,这样后面的司机看到的是比较亮的,可以起到尾灯的作用。

9.A、B,正常眼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清晰,就是根据晶状体自动调节的原理,故说明眼晴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所以图中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观察不同物体时的情况,A错B对

C,看近处的物体,要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应该让晶状体会聚能力变强,所以应该变厚

D,对于正常眼,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可以通过调节晶状体以看清物体,不需要眯眼看清;但对于近视眼,晶状体会聚能力过强,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近视眼需要通过眯眼的方式让晶状体在一定程度上变薄,有利于看清远处的物体,故D。

10.A,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C,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为七色光,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说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不同颜色的光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D,平面镜成像时,物体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不是像发出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全国各地频发雾霾天气(如图),河北各地市多次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橙色预警。雾霾主要由一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的微粒直径小于或等于 A.nm B.μm C.mm D.cm 2.周末,小明乘坐“今世缘”号有轨电车去周恩来纪念馆参观,在有轨电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轨道旁的行道树 B.沿途的路灯杆 C.有轨电车的车厢 D.迎面来的轿车 3.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A.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B.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C.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D.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课本 4.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标准化考试文具中的碳素笔的长度,测得的结果是:cm,cm,cm,cm,则此笔的长度应取 A.cm B.cm

C.cm D.cm 5.在一次军训越野跑中,一个长200米的队伍以4米/秒的速度穿过一个长1 200米的山谷,请问队伍完全通过山谷需要多少时间 A.300秒B.350秒 C.400秒D.250秒 6.湛江首条高铁将于2018年6月开通,广州—湛江3小时可达!如果假期到了,同学们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向前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地面、列车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D.地面、地面 7.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人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人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观察说明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都向东运动 8.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 s,甲在乙前面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9.在研究水滴下落规律的实验中,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s拍摄了同一水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水滴下落s内的平均速度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5.4眼睛和眼镜

课题:四、眼睛和眼镜 【学习目标】: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学习难点】: 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的培养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导与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小明从爷爷那里借了一个老花镜,把它放在太阳下,不一会的时间就把火柴点燃了。小红看到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也取下来,放在太阳下。可是怎么移动也不能点燃火柴。 “为什么都是眼镜,我的怎么不如他的厉害呢?” 亲爱的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人们看到物体的过程。 2、晶状体和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哪部分构造。 3、看近处物体和远处物体晶状体有何不同。 4、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5、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6、眼镜度数应该怎样计算。 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 1、眼睛 ①正常的眼睛是看清物体的过程? 物体发出的光→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会聚在视网膜上(相当于)→视神经受到刺激→大脑→看到了物体。 ②实验:黑板上写“E”字母。让一个同学从远处到近处,问是否都能看清楚? 现象:看清楚。 分析: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此时为了看清楚物体,视网膜应该向后方移动,我们的眼睛应该变长,这样才能看清楚物体。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而是晶状体在发生了变化。 ③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比较,对光的折射能力,能使像映在视网膜上。 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比较,对光的折射能力,也能使像映在视网膜上。2、近视及其矫正 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 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晶状体变______,或_______的调节能力降低,远处物体的像落在___________,形成近视眼。应佩戴________矫正。 3、远视眼及其矫正 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______,近处物体射来光线成像在_________,因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应佩戴________矫正。 1、怎样来计算眼镜的度数? 公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章节同步检测卷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章节同步检测卷 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计30分) 1、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 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A.物理课本的厚度 B.一根粉笔的长度 C.黑板的长度 D.饮水杯的高度 2、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比较 3、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 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 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4、坐在行驶着的列车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A.路边的树木B.走动的列车员 C.停在车站上的另一辆车D.火车车箱 5、甲看到:路旁树木向东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是() A.甲向西,乙向东运动 B.甲向东,乙向西运动 C.甲乙都向东运动 D.甲乙都向西运动

6、我们观看百米赛跑时,判断谁跑得快的根据是() A.速度的大小 B.跑完相同的距离需要时间的多少 C.在相同的时间内,跑过的距离的长短 D.跑过相同的距离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 7、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以丙物体为参照物的乙物体是() A.可能运动 B.一定运动 C.可能静止 D.以上结论都可成立 8、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8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0米,它在第4秒内的速度是() A.2.5米/秒 B.20米/秒 C.5米/秒 D.8米/秒 9、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则它在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A.等于4米/秒 B.小于5米/秒而大于3米/秒 C.等于5米 D.大于5米/秒 10、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检测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检测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在商场里,当你站在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你是静止的B.你是运动的 C.相对自动扶梯你是静止的D.相对商场地面你是静止的 2 . 码头上轮船的汽笛声能传得很远,是因为() A.汽笛声音调高B.汽笛声音色好 C.汽笛声响度大D.汽笛声传播的速度大 3 . 如图中描述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 汽车观后镜成像 B. 筷子好像被水“折断”了 C. 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D. 人在地面上形成影子 4 . 下列成语与光的折射现象有关的是 A.坐井观天B.镜花水月C.海市蜃楼D.立竿见影 5 . “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考试时,小丽同学对所涉及的一些物品进行了估测,其中合理的是() A.一支新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 B.人平静时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9s C.脉搏1分钟跳动的次数约为140次D.绿色蔬菜保鲜的适宜温度约为30℃ 6 . 如上题选项中的A项和C项图像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表示物质处于固态B.BC段表示物质在放热 C.EF段表示物质在吸热D.GH段表示物质温度在上升 7 .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发声时不一定在振动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说明空气能够传声 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8 . 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试题及答案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 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 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 D.课桌的高度约为 m 2. 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 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s B. s C. s D. s 3. 汽车速度是36km/h,运动员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的路程,则 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 C.汽车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 4. 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 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A.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乙在甲前面0.6米处 D.乙在甲前面1.2米处

5.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着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 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 6. 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 果将会() 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比较 7.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 s/ t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8.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 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9.甲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图(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 10某同学先后三次测量同一物体的宽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 cm、 cm,则测得该物体宽度为() A、 B、 C、 D、 11.一列队伍长50m,跑步速度是s,队伍全部通过一长100m的涵洞,需耍的时间是()

(完整版)初中物理眼睛和眼镜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眼睛和眼镜》同步练习题 1.下面是关于眼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分别填上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 (2)图中甲眼、丙眼比较,不同点是:a_____;b_____. 2.下列与近视眼不符合的是 A.晶状体曲度过大 B.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C.眼球前后径过短 D.可用凹透镜纠正 3.你观察到光线逐渐增强时,瞳孔的变化过程是_____,结合瞳孔的位置,你认为瞳孔的变化,可能是由_____来调节的. 4.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上的“”落在被检查者视网膜上的图像是 A.E B.E C.E D.E 5.物像只有落在__________上,人才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物体.这就需要眼球内_________等结构具有灵敏的调节功能。 参考答案: 1.答案:(1)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2)视网膜距晶状体太远;晶状体太凸

解析:(1)甲图通过晶状体的平行光线,还未到达视网膜就已聚成焦点,而当光线到达视网膜时又都分散,这样就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近视眼;乙图通过晶状体的平行光线,到达视网膜时,还没有会聚,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这样就看不清物体,是远视眼;丙图通过晶状体的平行光线,会聚到视网膜上,这是正常眼. (2)甲图是近视眼,丙图是正常眼,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太远,晶状体太凸,折光能力强,和正常眼不同. 2.答案:C 3.答案:光线逐渐增强,瞳孔逐渐变小;虹膜 解析: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光线逐渐增强时,由于我们的眼睛不用太多光线来观看物体,瞳孔会自动收窄.从课本图3.4—1中眼球的结构可看出:瞳孔外壁是虹膜,瞳孔的变化是由虹膜控制的. 4.答案:C 解析:眼球中角膜和晶状体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能使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像.可见选项C是正确的. 5.视网膜晶状体 1.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设定________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_______,远处物体的像落在_______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2.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______,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或“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3.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______,近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或“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4.图3-4-1中是人眼晶状体调节光路图,其中描述正常眼的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描述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是_____;描述远视眼的成像是_______;描述矫正近视眼的方法的是______;描述矫正远视眼的方法的是______。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时,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 (1)小华同学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了抽气机的玻璃罩内,如图1所示,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会发现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如果把空气又逐渐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_。 (2)小丽等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①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 ②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 ③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小丽同学采用:先将音叉离开乒乓球一定距离后敲击音叉,然后再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小刚同学采用:先将音叉贴紧乒乓球,然后再敲击音叉,观察现象。你认为哪位同学的操作合理?________。理由是______。 【答案】声音的响度逐渐增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乒乓球被弹起跳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弹起小丽小刚的做法分不清是音叉振动让乒乓球跳动起来,还是敲击音叉的人的动作让乒乓球跳动起来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随着玻璃罩内空气的逐渐减少,声音响度逐渐减小,如果把空气逐渐通入玻璃罩,声音响度会逐渐增大。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3][4]用小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跳动,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5]实验中利用乒乓球把音叉不易观察的微小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明显振动; [6][7]小丽同学先敲击音叉,然后将音叉再靠近乒乓球,若乒乓球振动,则能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小刚先将音叉贴紧乒乓球,然后敲击音叉,若乒乓球振动,则分不清是因为人敲击使球振动,还是音叉引起球的振动。所以小刚的操作不合理。

初中物理眼睛和眼镜1-练习题

节节练---眼睛和眼镜1 1.人用眼睛观察一个物体,例如观察一棵树,其光学原理就像图1中的一支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上一样。__________就相当于图3—29中的蜡烛,人眼睛的_________就相当于凸透镜,_________就相当于光屏。 图1 2.图2中分别画出了眼睛看近处和看远处的各两种光路,在A、B、C、D 四种光路中,__________描述了正常眼的成像情况;__________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__________描述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B A D 3.眼镜店交给小红一个塑料袋,里面用纸包着四种眼镜镜片。小红知道这里面有刘老师+150度和李老师+300度的镜片,还有小华的-175度和小玲-350度的镜片。回到学校里打开纸包,发现四种镜片上都没有标明度数,小红仔细观察镜片的形状,并且特别注意镜片的厚度。他把四种镜片的截面画成了图3中甲、乙、丙、丁所示的形状,如果小红的作图是准确的,则可以知道:__________是+150度的;__________是+300度的;__________是-175度的;__________是-350度的。以上四种镜片中,__________是近视眼镜的镜片。

图3 4.小明的爷爷有一副老花眼镜,一天晚上,小明想估测这副眼镜的度数,小明把房间的窗户打开,使得在房间里能看见窗外很远地方的一盏明灯。小明站在白墙旁边用眼镜片把这盏灯的像成在白墙上。小明测得此时镜片到墙的距离是约等于34 cm。这样,可以认为,这副镜片的焦度是_________,镜片的度数是__________度。 5.图4描述了眼球在以一定视角观察某一物体时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是由视角决定的。如果视角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大,眼睛所看到的物体就大。下面四种情况,眼睛感到最长的物体是 图4 A 站在20 m远的1.6 m高的人 B 18 m远的一棵1.7 m高的小树 C 20 m远的1.7 m高的栏杆 D 40 m远的1.8 m的竹竿 6.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他们用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5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__________中的那一副。 图5 7.你会做下面的实验吗?

【八年级】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习题精选新版新人教版

【关键字】八年级 眼睛和眼镜 1.(2013·莆田中考)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析】选D。本题考查眼睛的构造及成像原理。若将人眼的晶状体当作凸透镜,视网膜当作光屏,那么在人观察物体时,物距往往要远大于2倍焦距,因此成的像应该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D。 2.如图甲是来自远处的光线经某人眼球折光系统的光路。下列关于该人远、近视眼的判断及矫正所需佩戴的眼镜镜片的选择正确的是() A.近视眼;乙 B.远视眼;乙 C.近视眼;丙 D.远视眼;丙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近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由图可知,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这是近视眼的特征;近视眼是眼睛的晶状体会聚能力变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如果要让像成在视网膜上,需要将光线发散些;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可以利用凹透镜进行矫正;乙为凸透镜,丙为凹透镜。故选C。 【方法归纳】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区分 (1)利用眼睛的构造区分: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的是近视眼;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短,使像成在视网膜后方的是远视眼。 (2)利用对光线的作用判断:把佩戴的眼镜镜片放在阳光下,能会聚光线在光屏上成最亮的亮斑的是远视眼;使光线发散,在光屏上不能形成最亮的亮斑的是近视眼。 3.小龙发现平时不戴眼镜的陈老师在阅览室看报时却要戴着眼镜才能看清,小龙对陈老师的眼睛及所戴眼镜的判断合理的是()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解析】选A。本题考查远视眼及其矫正。由题意知,“平时不戴眼镜的老师在阅览室看报时却要戴着眼镜才能看清”,这说老师能够看清远处的物体,但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故老师的眼睛是远视眼。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需佩戴凸透镜矫正。故选A。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某兴趣小组计划探究“铝棒的发声”.同学们使用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一只手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发现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为了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该兴趣小组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B: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 猜想C: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手捏铝棒的部位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A,同学们选择4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Hz 以内)的测量值可以认为是相等的. (1)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______________的.(选填“有关”或“无关”) (2)为了验证猜想B,同学们选择横截面积均为2.9×10﹣5m2的铝棒,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同学们从表中前两列数据很难得出频率f与长度L之间的关系,他们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画出了频率f与长度的倒数1/L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可知发生频率f 与铝棒的长度L的关系是成______(正/反)比. (3)同学们又通过实验探究了铝棒发声的频率和手捏铝棒部位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有同学们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现象,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关反比例水花四溅振幅减小,响度减小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检测题(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李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另一个仪器不适合作声源的理由是___ (2)李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方案。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应将声源响度________(选填“调大”或“调小”),因为铃声响度越大时,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_____(选填大或小),导致实验在教室中难以进行.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铃声响度应____(选填“随材料而改变”或“保持不变”),这种物理方法叫_______。 (4)小红从家中也找出下列一些材料开始探究:一张报纸、一件羽绒服、一个薄塑料袋、一些泡沫板,李明认为小红选择这些材料直接进行实验存在一个明显问题,不能有效地说明这些材料的隔声性能,请指出这个明显的问题:_______。 (5)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由此数据可将这些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机械闹钟音叉发出的声音不稳定,不能持续发声B泡沫塑料调小大保持不变控制变量法没有控制材料厚度相同羽绒服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稳定,能持续发声,所以选用机械闹钟,而音叉发出的声音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眼睛和眼镜》教案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了解用眼护眼常识。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的探究,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用眼护眼教育,强化眼保健意识,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本章“透镜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的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这一发展的理念。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观察世界的窗口。这一节从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逐步展开,在介绍眼睛的调节作用后,进一步引出了视力缺陷及其矫正的问题。本节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领悟知识获取的过程和方法,为主动探究、解决新问题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教学难点:近视和远视的成因。 三、教学策略 在教学目标上,不仅关注学生获得的有关眼睛和眼镜的知识,而且更加注重科学探究过程、探究方法的学习,不仅关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且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在课堂结构上,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建构课堂程序,即: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引入新课,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分析问题,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开展“眼睛是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和“近视和远视成因”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解决问题,即通过“近视和远视矫正”的探究和“眼健康保健知识的教育”,使学生了解眼保健知识,学会正确用眼和护眼,体现物理教学的人本观。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水、蜡烛、光屏、火柴、眼球模型、近视眼镜、远视眼镜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分钟)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如果把你的眼睛 用布蒙上,你生活和学习还方便吗?你知道眼睛是 学生按要求活 创设情景,从 学生的亲身 感受出发,引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眼睛和眼镜

第4节眼睛和眼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参与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使其能自觉注意保护视力.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教学难点 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的培养.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用手摸这些东西(球、书、石块、冰块、盐水杯等),每摸一样,说出这是什么? 教师在教室里走动,拿着不同东西,让学生们摸. 师]为什么不用眼睛,用手摸也能知道某一物体的形状、大小、凉热等特点? [生]因为我们有触觉、味觉、视觉、嗅觉、听觉,能摸出来是触觉的作用.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对,其实这些东西的特点,除了用手摸,用眼睛一下就看出来了.眼睛是一个既复杂又奇妙的器官,它帮助我们认识身外的世界.判断物体的大小、距离、质感、颜色及长、宽等.你们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 二,自主预习 1、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它把来自物体的光在_______上,形成物体的像(填像的性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____(偏折能力比较,焦距比较)。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偏折能力比较,焦距比较)。 2、近视眼的表现: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眼球前后方向太,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近视眼的矫治:佩戴。 3、远视眼的表现: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眼球前后方向太,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远视眼的矫治:佩戴。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某兴趣小组计划探究“铝棒的发声”.同学们使用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一只手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发现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为了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该兴趣小组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B: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 猜想C: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手捏铝棒的部位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A,同学们选择4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Hz 以内)的测量值可以认为是相等的. (1)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______________的.(选填“有关”或“无关”) (2)为了验证猜想B,同学们选择横截面积均为2.9×10﹣5m2的铝棒,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同学们从表中前两列数据很难得出频率f与长度L之间的关系,他们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画出了频率f与长度的倒数1/L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可知发生频率f 与铝棒的长度L的关系是成______(正/反)比. (3)同学们又通过实验探究了铝棒发声的频率和手捏铝棒部位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有同学们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现象,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关反比例水花四溅振幅减小,响度减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章检测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 -二章检测题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中山中学2013---201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章检测题Array 本试卷共4大题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3 * 2分 = 46分)将选择题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敲锣是靠锤子的振动发声的 B、气体传声比液体快 C、音调越高的声音就越响亮 D、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晚上一同学在家看电视,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他的做法正确的是() A、用棉被把电视机包住 B、把音量开关关上,不让电视机发出声音 C、用耳机听 D、让人家捂上耳朵 3、超声波可以洁牙是因为() A、超声波是清洁剂 B、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把污垢振落下来 C、超声波发生反射 D、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 4、声音的响度决定于() A、声音的振幅决定 B、声音的频率 C、声源的音色决定 D、以上多种因素决定 5、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春水东流 B、江水奔腾

C、春风佛面 D、星星闪烁 6、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 A、中学生的步行速度是100cm/s B、刚买的2B铅笔长是 C、运动员刘翔走路时的速度s D、今天考试的试卷纸张的厚度为1mm 7、著名运动员博尔特可在9s内跑完100m,从中山中学出发到秦安的汽车行驶速度 可达到54km/h,猎豹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关系是() A、运动员,汽车,猎豹 B、猎豹,汽车,运动员 C、猎豹,运动员,汽车 D、汽车,猎豹,运动员 8、. .在飞行的飞机里的人,看到空中的白云迅速地向后退,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高山 C.飞机 D.白云 9、.坐在直升飞机上的驾驶员看见高楼楼顶在向上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直升飞机() A.向下运动 B.已向上运动 C.静止不动 D.水平运动 10.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速从木梳齿上划过,再让它从木梳齿上慢慢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它们都不同 11.、人能看见蝙蝠在空中飞行,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的原因是() A.蝙蝠发声响度小 B.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大 C.蝙蝠不会发声 D.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小 12.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发声体每S振动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越大 B.声源离人耳越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全套附答案)

第一章声现象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在电视机的遥控器上,有以下几个按钮(图标),如下图,其中控制音量(响度)大小的是:() A.B.C.D. 2、晚上当你在家复习功课,准备期中考试时,邻居正在引吭高歌,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A.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B.打开窗户让空气加速流动 C.紧闭室内的门窗D.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 3、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4、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m~4m高的透明板墙,如图1所示,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 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 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的污染 5、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 A.装饰、美观B.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 C.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D、提高声音的音调 图1

6、请你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 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A.音色好坏B.音调高低C.响度大小D.乐音三要素 7、我国已进行“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杨利伟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不久,“神舟”六号将会将更多的宇航员带上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 )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8、如图2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A.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声音的音调不同 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图2 二、填空题9、如图3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 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图4、图5是两种声音的波形,从图可知:图4是的波形,理由是; 图3 图5是的波形,理由是。 图4图5 图6 图7 11、如图6所示的招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12、如图7所示,在城市的繁华路段旁常竖有噪声显示装置.图中数字的含义是__________.这样的噪声________(填“会”、“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的学习和工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3)斜面倾角不变,小车由静止释放运动到底端,则小车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小车后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由图观察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时,所测量的路程是____cm,平均速度____m/s; (5)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下图中能反映本实验中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______(选填“A”或“B”) 【来源】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 【答案】v=s t 时间小于 65.0 0.1625 B 【解析】【分析】【详解】 (1)[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到速度的公式v=s t 。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所用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些。 (3)[3]小车由静止释放,做加速运动,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4)[4][5]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时的路程是65.0cm,运动的时间是4s,平

均速度 v= 65.0cm 4s s t =16.25cm/s=0.1625m/s (5)[6] A图为s-t图象,是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故A不符合题意;而B图为v-t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速度逐渐变大,故图B 中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 2.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___和_____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 (3)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4)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填“大”或“小”). (5)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6)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选填>、<、=) 【来源】2019年广东省深圳市育才第二中学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答案】刻度尺秒表v=s t 时间大大变速< 【解析】【分析】 (1)公式v=s t 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实验 中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3)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详解】 (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要测出速度,应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故实验的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为v=s t ; (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些;

初中-物理-人教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4 眼睛和眼镜 测试题(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4 眼睛和眼镜测试题(2) 一、选择题 1、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从物体射出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正立、缩小的虚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2、如图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眼睛成像的光路示意图,则此人的眼睛是() A. 近视眼,应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 近视眼,应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 C. 远视眼,应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 远视眼,应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3、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对于近视者而言,远处物体经晶状体折射所形成像的位置以及相应的矫正方式是() A. 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B. 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C. 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D. 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4、关于光学器材或设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 B. 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 C. 近视眼是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 D. 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出红外线 5、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 A. 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 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 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 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6、小强同学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你认为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正确的是() A. 小强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 小强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 小强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在观看交响乐队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同属于管乐器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发出声音的高低各不相同,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有关 小明找来了两个未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制成了一些哨子(如下图所示).注射器的规格分别为2.5ml和5ml.他一边吹哨子一边调整注射器内空气柱的长度,同时利用专用仪器测出声音的频率和响度,详见下表(表中“ml”表示毫升,“cm”表示厘米) (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______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音调越______. (2)选用序号为______的两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______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______. (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响度大的是______(选填“C”或“D”). 【答案】横截面积(或粗细)高 A、D(或B、E或C、F)长度低 D 【解析】 【分析】 【详解】 要研究音调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需用控制变量法. (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横截面积(或粗细)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需控制琴弦的长短和琴弦的材料不变,所以要选择A、D(或B、E或C、F). 由此可得,在空气柱的长度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低; (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D实验时的声音强度为75分贝,大于C实验时的声音强度. 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时,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