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数据资源管理平台

数据资源管理平台

数据资源管理平台
数据资源管理平台

数据资源管理平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数据资源管理平台设计

需求分析

数据需求

数据分析

XX省水资源管理系统业务涉及的信息资源包括信息采集和信息共享。信息采集按获取方式应分为仪器自动在线监测和非在线监测两种采集范畴。以共享方式获取的其他信息获取(包括水文、水资源保护部门负责采集的实时水雨情、水质监测数据),属于信息共享范畴。

信息采集传输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成果,通过对信息采集和传输基础设施设备的改造和建设,配置适合当地水资源特性的仪器设备。信息采集传输的设备选型与配置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水文、气候特征、供电条件和环境安全等因素。

(1)在线监测信息对象

在线监测信息对象包括:水源地、取用水、行政边界河流控制断面、地下水超采区以及水功能区水量水质信息。监测规模、监测手段和监测代价的衡量要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承受能力、设站技术可行性和运行维护便捷性。

水源地监测:包括地表水水源地(水库、江河、湖泊等水体)和地下水水源地。应按照先列入水利部公布的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

地名录的水源地、大中型水库水源地,后其它饮用水水源地的顺序安排布设。

取用水监测:包括重点取水口水量水质监测。按照先取水环节后排水环节、先集中用水户后分散用水户顺序安排;取水量级考虑先重点用水户后一般用水户、同等取水量级先第二、三产业用水户后第一产业用水户顺序安排;同时兼顾设站条件通盘考虑。

水资源管理单元出入断面监测:包括省际、地市际以及县际边界河流控制断面。按照先地市际边界河流控制断面监测后县际边界河流控制断面的监测,水资源管理单元逐级细化、控制能力逐步加强的思路顺序建设。

水功能区监测:按照《XX省水功能区规划》的部署,按照先保护、保留、缓冲、饮用水源等重要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后其余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入河排污口监测的原则布设。

地下水超采区监测:包括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按照先禁采区限采区、后地下水集中开采区、先平原区后山丘区的顺序安排布设。

水生态监测:重点区域和水域水生态监测。按照先水利部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后其它区域的顺序安排布设。

社会用水户、水源地、水资源管理单元出入断面、水功能区、地下水水量水质监测点的布设应在充分利用既有水文观测站网络的基础上统筹规划,有些观测面监测可通过上下游监测点观测数据内插方式满足,有些可通过既有测站增加观测项的方式满足。

(2)新设监测点的工作方式

新设水量监测点选用应答/自报兼容的工作方式。按照“无人值守、有人看守、定期巡检”的运行维护机制实施信息采集作业。对不适宜设置全自动监测点的地方,亦可按有人值守模式配置设备、设点观测。

1)流量监测

对采用直接流量监测方式的信息采集点,由采集端设备直接采集流量瞬时值,并存储在本地记录单元;对采取水位监测方式的采集点,采集、记录、传输的均是水位信息,并参照水文测验规范定期对采集端实施水位流量关系率定,尤其是平、枯水位流量关系的率定,在信息接收端利用水位流量关系将采集的水位信息转换成时段采集量或过流量信息。采集端设备按照15分钟采集一次瞬时值。

2)水质监测

对新设水质监测点采用定期巡测、人工取用、室内分析化验方式开展监测工作;对已建立水质自动监测设施的监测点,采用增加其报信设施的方式进行汇接和功能升级。对确需要设置自动水质监测点的地方应审慎选择建设自动水质建设设施。水质监测不同采集方式分别规定的监测间隔和记录周期不同。

(3)监测点的采集频次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采集频次按照:

单纯以水资源管理应用需求布设的各类水量信息采集自动站点,支持旬周期用水调度业务按6小时间隔报信;支持月周期用水调度业务按12小时间隔报信;支持季度周期用水调度业务按24小时间隔报信,人工监测点均按24小时间隔报信。多用途信息采集站点报信间隔超过水资源管理需要的,应比照同站点完成水量信息描述时段的归一化。报信间隔不能满足水资源管理需要的应比照专用站点调整信息报送间隔。

社会用水户取水口、水源地、入河排污口、行政边界河流控制断面、水功能区的水质监测,根据工作规范和实际要求实施采集频次。

突发应急状态下的采集频次按照:

固定站的水量、水质监测报信工作机制均可临时调整为1小时间隔。在固定观测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动态设立移动监测点,对水量、水质进行跟踪监测。

(4)时空基准

系统工作统一采用北京时间作为标准计时基准,日界统一为北京时间8时,水资源信息采集站点每日首次报信时间遵从水文或防汛部门规定的每日首次报信时间即8时为准。

位置描述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对水资源信息采集站点的坐标定位,统一采用2000地心坐标系统纬度坐标进行位置描述。已有数据应逐步过渡到2000地心坐标系。

绝对高程基准采用1985黄海高程基准,对确需采用地方基准或相对基准进行水位观测的测站,进行地表水水体水位流量关系转换时,应在其预处理环节先行滤除因高程基准不统一导致的测验误差。

(5)在线监测信息传输方式

在线监测信息传输指将采集站获得的水资源信息通过有线或无线信道送至系统接收端的传输过程。对于水资源信息采集共用部门采集设施和传输通道的,应遵从既有传输方式和传输路径。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已覆盖的信息采集区域的新设站,应加入该系统。对于其覆盖不到的区域确需新建传输通道的,各省可根据当地公网实际状况和采集传输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的经济性要求综合权衡,在保障信息传输适度安全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公共通信信道进行信息传输组网。目前可供选择的采集通信资源主要有:中国移动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SM/GPRS);中国联通无线扩频通信技术(CDMA);中国移动短消息业务(GSM/SMS);公共电话网(PSTN);北斗通信卫星短消息;同步通信卫星;海事通信卫星短消息;超短波技术:微波技术等。在选择通信方式时,在同一个系统中不宜使用多种通信方式,仅在某些信息采集点首选通信方式不能覆盖时可另选通信方式。

部分重要站点可设计备用传输通道,并考虑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信息传输,满足应急监测的需求。

数据分类分析

水资源管理系统涉及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在线监测数据

在线监测数据来源

(2)业务管理数据

对于业务管理和决策分析支持,同一业务管理数据库应存储省、地市、县三级水资源管理部门产生的业务信息,根据不同的管理层级,业务管理信息不尽相同,同时省、地市、县级信息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需求,对水源地数据库相关数据中的城镇地下水水源地进行调查测量,并对城镇地下水水源地开发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并录入相应数据库中。具体数据内容为:

1)地形测量

利用已调查的城镇地下水源地资料,确定工作区范围。通过对地下水源地地形的测量,实现以下两个目的:

测量比例尺确定为1:10000,测量面积为大型水源地30km2,中型水源地为15km2,小型水源地为5km2。测量内容包括区域地形、生产井、监测孔高程、坐标测量等。

2)地下水源地开发利用状况评价

地下水源地开发利用状况评价包括水量、水质现状评价和供水可持续性评价等三个方面。

①水量评价

根据地下水源地开采量的大小、水文地质资料完整程度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采用解析法或数值法对地下水源区的补排量进行计算。进行地下水源区的开发利用程度和供水水量的安全性等方面综合评价。

对于大型的地下水源地,采用数值法进行补排量的平衡计算,并对该水源区进行不同开采量进行模拟预测,对该水源的开发潜力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建立地下水资源管理与规划模型。

对于中、小型地下水源地,采用解析法进行补给量的计算,并根据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对该水源的水量合理性进行评价。

②水质评价

利用已有调查资料,进行水源地水质状况评价。

地下水水质评价标准采用国家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采用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将地下水水源地水质指标分为一般化学指标或细菌学指标、毒理学、放射性指标和地方特定项目4大类。一般理化指标或细菌学指标,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或可通过净水厂传统处理方法去除,这一类指标按地下水水质标准的5类进行评价,并将其Ⅲ类水标准值的上限值确定为地下水水质控制标准。毒理学和放射性指标作为一类,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达标评价。

根据现状水质和对地下水源区及其周边环境的调查结果,对地下水源地现状水质安全性进行评价,对地下水源地水质安全趋势进行预测。

③供水可持续性评价

在地下水源地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及水源地周边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对现状城镇地下水源的可开采量进行分析计算,对地下水源供水可持续性进行研究。

(3)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来源如下表所示。

基础信息数据来源

(3)空间数据库、多媒体数据

空间数据库的建设需要购买空间基础数据。多媒体数据库,将现有信息资源进行校核、整合、补充、完善,然后导入。

(4)决策支持数据

表-3决策支持库数据

数据流向分析

XX水资源管理系统数据来源复杂,业务管理单位包括省水利厅水资源处、省水文系统、地市水资办、县水资办各级管理单位、全省各市县、相关流域机构及专业水文气象单位等。数据库内容包括

了水文监测、综合办公、水情监测、取用水监测以及基础空间信息、视频、图像等各类媒体信息。系统基本数据流向图如下图所示:

、、

XX省水资源管理系统数据流向图

数据量分析

数据量是确定数据存储平台模式与规模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整个系统现有数据量、数据增量、数据分布等的分析,最终确定数据存储与管理体系的建设模式、建设规模。

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各类数据可分为结构化数据(如水雨情数据、供水工程基本信息及水质监测数据等)和非结构化数据(如供水工程监控视频数据、办公文档、电子地图数据等)两类,水资源管理系统的结构化数据主要包括:水资源管理业务处理数据、水利工程实时监控数据、水文站点维护管理数据、水文监测与预测数据等。对于结构化数据来讲,通过合理的数据库表结构设

计,尽可能的消除冗余数据,这类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是相对有限的。其具体分析如下。

水文站点监测数据包含测点名称、采样日期、分析日期、水温、PH值、溶解氧、总硬度、悬浮物、氯化物、氟化物、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氮、氰化物、六价铬、粪大肠茵群等内容,确定的水质级别。按照每次采样每条纪录500字节计算,每1天采集一次。全省水文监测站一年的数据量为约为80MB/年。再加上人工监测和移动监测的数据,以及评价分析数据,水文监测数据库初始数据量约为

100MB。

非结构化数据主要包括:行政管理与办公信息数据、水利工程实时监控视频图像、工程安全监测视频图像、基础空间地理信息等。这类数据的一大特点是所占存储空间很大,一个文件少则几MB,多则几十MB或GB。因此这类数据将占居整个数据库的很大一部分空间。其具体分析如下。

行政管理与办公信息数据主要是大文本数据,大体上可分为邮件、办公文档、档案及其它行政管理。这类数据量在10G左右。

水利工程监测监控、视频数据主要存储在地市数据库和县级数据库,这部分内容按周期存放,只保留最近三个月的应急监控数据,省级数据量约为1T左右。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主要指XX的地理信息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包含全省主要河流、城市、水库、水源地、水功能区、排污口、地下

水观测点、灌区、交通设施、村庄等基础信息,全省1:25万数字电子地图数据,数据量约为4GB;全省1:5万电子地图数据及大比例尺的各类专题图,数据量约100GB。地理信息数据年初始总量约为200GB,存放于省级水资源管理数据库。

功能需求

数据库管理功能需求

在水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库中大多为结构化的关系型数据库,数据存储量相对有限。考虑现有数据库运行状况,需在地市和县分别建立数据库系统运行环境。原则上各级业务单位要围绕相应的数据中心建设,统一考虑数据库系统运行环境,充分利用数据中心数据库系统资源,应尽量避免重复建设,并结合应用系统建设需要,配置必要的软硬件系统。

按照数据库管理的要求,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应采用支持空间地理信息管理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所需要的主要功能包括建库管理、数据维护管理、代码维护、数据库用户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等功能。同时,宜选用UNIX服务器作为数据库服务器,采用双机热备运行方式,保障数据库系统的运行。

要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必须针对XX水资源管理系统的运行特点,建立分布式的统一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将数据资源集成在一起,为各类业务人员提供统一的数据资源目录服务,形成统一的可以方便查询与管理的标准化的虚拟数据库,方便不同用户对数据的高效率使用,辅助管理者决策,提高决策的正确率和及时性。

数据库存储功能需求

随着水资源业务的发展,数据存储容量将会增加很快,主要包括大量的水文监测实时数据;日常办公生成大量的文本、图像、图形、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数据;以及系统的长年运行积累越来越多的历史数据。

这就要求利用先进的、具备高性能和高可用性的、扩展能力强的大容量存储设备和软件,构建功能完善数据存储与管理平台,集中化、智能化、图形化的存储与管理所有Internet/Intranet重要应用的关键性信息数据;还要考虑提高数据传输能力,提供快速的数据访问服务。

要保证存储系统具备强大的零停机在线扩充升级能力,兼容更先进的存储技术,使存储网络具备灵活的可扩展性,包括存储容量和存储系统性能的扩展,使存储系统可随着应用需求的改变而改变,不会造成系统投资的浪费。同时,可以根据应用系统特点,制定合理的存储解决方案,提高系统利用率,降低用户投资成本。

数据存储平台可以实现高性能的数据存取和安全备份,满足大规模用户并发性数据读写的要求,使复杂的数据业务存储网络易于维护和管理,通过完善的备份恢复机制,以确保数据不会丢失,并保证为用户提供7×24小时的连续访问。

数据库备份容灾需求

水资源管理业务要求全年不间断运转,对系统运行提出很高的要求,需要在建立数据存储系统的同时,建立包括本地备份和远程容灾备份的完备的数据安全保护机制。

要根据设备条件、存储空间和业务需求,定制当前最高效、安全级别最高的备份策略,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使数据库的正常服务不受影响,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数据库进行增量备份或完备备份等功能,实现数据的自动备份,减少维护人员手工操作。并且当灾难发生时可以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恢复,尤其对取用水监测、取水用户管理、水源地监测关键业务数据要优先恢复运行。

同时,为了防止灾难性事故的发生,还需要建立数据远程容灾系统,利用优越的通信专网优势,实现关键业务数据的远程备份和快速恢复。

性能需求

对数据库系统的性能需求主要是依据系统业务需求和管理运行模式,通过对数据分类进行分析,用实体联系的分析方法对数据对象进行分析分解,一般应达到第三范式,在此基础上对数据逻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使之在满足需求条件的情况下,系统性能达到最佳,使系统开销达到最小。在数据库的实施过程中,要合理使用分区、索引及存档功能,在应用系统软件开发中对恰当编写访问数据的SQL语句,并对数据库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进行权衡,提高数据库的可用性、数据库的访问命中率以及内存的使用效率;今后在数

据库运行实施阶段,还要采取操作系统级和数据库级的一些优化措施来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佳。

对于数据存储平台的选择条件,首先要具有处理速度高、存取速度快和可扩展性强等特点,同时要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应选择带宽性能、I/O性能好,控制器处理能力强,高速缓存容量大的数据存储设备,磁盘存储设备内部结构与运行方式对业务应用服务器性能基本上无影响,可对整个业务系统实现完全的冗余和备份。存储平台架构的建设要求数据的冗余存储,控制和数据通道的冗余配置,保证系统无单点故障发生。还需建设一套高可靠性和高性能的容灾备份方案,以确保业务数据的安全性和业务的连续性和整体可用性。

安全需求

数据安全问题对整个调度系统的运行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将可能带来涉及和影响各个层次、多方面系统级的威胁、危害,甚至是灾难性的。数据资源管理平台的安全问题,主要涉及数据应用安全与数据存储安全,要保证整个存储系统的安全可靠,必须分析整个数据存储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和安全威胁。这些风险和威胁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但其结果是一致的,都将导致数据的丢失或损坏,影响整个系统的数据服务,破坏整个数据存储系统的正常运行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的安全主要涉及到硬件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数据存储以及运维管理等层面,同时,还要针对水资源管理具体业务应用来提出数据安全的需求。

1.在设备上可采用高可用性的硬件配置,在数据库服务器、数据通道、数据存储以及电源、机房空调等设备均需采用冗余的设计。

2.操作系统安全也称主机安全,首先,通过操作系统的用户名、口令的机制来识别用户,增强对操作系统的访问控制功能,降低使用人员的误操作;还可采用基于操作系统的入侵探测技术,实时检查和处理系统的审计记录;加强防病毒侵袭的防范措施。

3.基础数据库的管理要注意数据的安全问题,一般的关系性数据库都已经提供足够的安全级别管理,所以在进行数据访问时应对访问数据的对象进行访问权限控制保证数据的安全,每个用户都有一定的访问权限。

4.存储安全主要考虑在数据传输通道、操作系统、存储端口分区、磁盘分区等方面实施有效的策略,同时,还要针对控制专网、业务内网和业务外网的划分对不同网段的数据实施物理隔离,确保关键业务数据的安全。

5.运维管理安全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系统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

总体方案设计

设计原则

统一标准的原则

建立数据库最重要的是标准化,只有做到统一技术标准,才能实现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信息分类编码和所有的库表采用的标准应当统一,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必须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及《XX省水利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并与水利部水资源司组织编制的“水资源监控管理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标准”的数据库设计保持一致,采用统一的数据库表结构,包括统一的接口、开发工具和管理软件、统一的字段标识符、项目编码等。信息共享的原则

数据库建设应充分利用已开发建设的及拟建设的水利系统数据库,如实时水雨情数据库、工情数据库、水文数据库、工程数据库、水环境数据库、旱情数据库、社会经济数据库、空间数据库、水政执法数据库等。同时,本数据库亦应供XX省水行政部门其他业务应用系统及相关行业应用系统使用,避免重复建设,实现数据资源最大程度共享。

安全可靠的原则

数据库是XX省水资源管理系统的信息支撑层和信息基石,必须确保综合数据库安全可靠运行,从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用户安全和应用程序安全等方面进行控制,采用多种安全机制与操作系统相结合,实现数据库的安全保护。

实时准确的原则

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解决方案内容

智慧园区集成管理平台是通过软件平台对园区区域内各建筑物的电气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和管理,并对园区内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需要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微加ruiecjo进行了解。另外对园区的所有空调、给水排水、供配电设备、通风、消防、保安设备等进行综合检测和协调,使园区的功能应用、服务品质提升。 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集中控制,通过建立集中控制平台,将空调、给排水、变配电监视、火灾预警、视频管控、防盗报警、门禁管理、电子巡更、公共照明、夜景照明、电梯运维、访客统计管理、停车管理、信息发布、能耗计量等各智能设备系统的集中控制管理,从而实现“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系统联动”、“优化运行”的目标。 源中瑞智慧园区管理平台采用了先进的层次软件设计结构,使用分布式软件园区管理技术研发的一套成熟、稳定可靠的系统。该系统在设计理念、系统运行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设计布局,源中瑞ruiecjo

智慧园区系统在市场中使用中,也得到了较高的市场反馈情况。智慧园区内智能楼宇综合集成管理的软件产品。 智慧园区能效管理:通过优化整合各系统的资源,对园区的变配电、照明、空调、供热等能源使用状况,实行集中监视、管理和分散控制,实现能耗的在线监测和动态分析,把握能源消耗情况,为进一步制定节能减排措施提供数据依据。 将园区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数据进行综合展现,支持园区多维度进行日常运行监测与管理,突发事件下的应急指挥调度管理,为用户提供一个集园区生产、园区运营、园区决策多维一体的智能运营管理平台。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依托强大的集成管理云平台,通过分布式的数据采集中心,连接前端各专业智能化系统,以及物联网感知设备,实时准确获取设备运行数据、能源使用数据、环境状态数据等,应用大数据决策分析引擎,进行海量数据的分析、统计、诊断,筛选价值数据进行丰富多元的智能化控制,微电同IT徐瑞138.2311.8291为产业园区提供统一运维管理服务,实现园区用能管理效率的提高,运维成本的降低,建立统一的应急管理与日常管理、对内与对外服务的管理体

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使用指南

天津大学图书馆多媒体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使用指南一、多媒体管理与服务平台简介 本平台主要用于为读者提供非书资源服务,目前提供的非书资料数据,包括音频资源( mp3 小说、中外文学名著欣赏、流行歌曲、经典名家名曲等)、视频资源(学术讲座、文化历史记录资料片、音乐演唱会、经典 MTV 等)、外语学习(外语学习资料如 CD 、VCD 、磁带等)、随书资源(馆藏随书附赠的光盘和磁带等)、课件资源(教学科研方面的一些课件)、电子图书和网络课堂等各种非纸质资源。 另外,本平台还提供一些图书馆正式购买的和正在试用的多媒体数据库及相关网站导航。 二、计算机配置要求 计算机配置需Windows 2000以上系统,需安装媒体播放器,最好安装Real Player 10.0、Media Player 9.0、部分课件需要安装 csf 阅读器,浏览器类型只支持IE(不支持 Moxilla FireFox 等浏览器)。 三、检索与使用 进入图书馆主页点击“多媒体资源”,进入“天津大学图书馆多媒体资源”,点击“天津大学图书馆多媒体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即可。首次使用,需要先下载并安装 cxsetup 插件(安装时请关闭所有应用程序)。见下图。点击“确定”,按照提示下载并完成安装。

1、浏览 进入“天津大学图书馆多媒体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页面后,可以看到本平台上的资料栏目。 点击自己需要的资料栏目(如“随书资源”等),下方会出现“类别层次”,类别前有“+”表示该类别下还有子类别,类别前有“-”则表示该类别下无子类别,点击某个类别变为蓝色则可在右面窗口内列出该类别下的相关内容,此时 就可以对所需内容进行阅读、收听(看)、下载等操作。见下图。

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开发方案,园区能耗监控平台搭建

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开发方案,园区能耗监控平台搭建 当今时代,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慧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一个典型智慧园区的建设内容可以总结为基础设施建设、云服务平台建设(园区数据中心云计算)、智慧应用体系建设、运营模式设计等。 智慧园区是指使用最新技术实现对园区的数字化管理,达到科学管理园区的目的。通常情况下,智慧园区平台主要包含三大模块,智能化应用系统、绿色节能管理和政务办公服务平台。智慧园区信息服务平台面向的对象包括园区管理者、运营商、政府部门、企业和业主。源中瑞智慧园区管理系统的功能: 1、物业/租赁:提供合同管理、水电暖费用管理、企业入驻管理、维修管理等功能与服务 2、绩效管理:支撑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等相关活动的开展、不断优化 3、智能安防:确保园区内公共设施、管委会及入驻企业资产、货物安全,为园区提供安全的交通、生产、运营及工作环境智慧园区系统开发(138电2315微3201) 4、智慧楼宇:基于BIM+GIS园区模型数据,提供应急指挥调度、综合运行监控、园区资产管理等功能与服务 5、智慧车辆:通过视频监控、车辆行驶跟踪、用车管理等功能与服务 6、能耗监控:能耗过程跟踪,有效追溯用能过程,能耗数据分析,

有效利用能耗数据,进行能耗数据挖掘,多角度辅助决策,让楼宇信息化、智能化 源中瑞智慧园区系统的优势: 1、端到端服务 从咨询规划、展厅招商、系统集成、平台开发、服务提供到合作运营的完整解决方案,打造智慧园区全企业链能力支撑,构建智慧园区创新生态体系 2、灵活化 可以统一为所有用户设置一致的收费标准,也可以为每一用户设置不同的收费标准,满足各种费用不同的需求 3、自动化 录入信息后,系统会自动计算所有的费用,预收宽、押金、水电公摊、优惠打折等系统自动进行计算,减少人工计算的失误,提高管理准确率 4、智能化 系统会自动对合同到期、物业费用到期、物业欠费、水电欠费等进行全方位的报警提示,可以有效的防止错收、漏收等问题 5、安全性高 软件采用自动备份和人工备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双重备份,可以有效的从技术上避免数据的丢失,会提供高严格的权限设置,针对不同人员具有不同的权限,从而可以降低因为人为因素的泄露

大数据处理平台构架设计说明书

大数据处理平台及可视化架构设计说明书 版本:1.0 变更记录

目录 1 1. 文档介绍 (3) 1.1文档目的 (3) 1.2文档范围 (3) 1.3读者对象 (3) 1.4参考文献 (3) 1.5术语与缩写解释 (3) 2系统概述 (4) 3设计约束 (5) 4设计策略 (6) 5系统总体结构 (7) 5.1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系统架构设计 (7) 5.2可视化平台系统架构设计 (11) 6其它 (14) 6.1数据库设计 (14) 6.2系统管理 (14) 6.3日志管理 (14)

1 1. 文档介绍 1.1 文档目的 设计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主要功能是多种数据库及文件数据;访问;采集;解析,清洗,ETL,同时可以编写模型支持后台统计分析算法。 设计数据可视化平台,应用于大数据的可视化和互动操作。 为此,根据“先进实用、稳定可靠”的原则设计本大数据处理平台及可视化平台。 1.2 文档范围 大数据的处理,包括ETL、分析、可视化、使用。 1.3 读者对象 管理人员、开发人员 1.4 参考文献 1.5 术语与缩写解释

2 系统概述 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分为9个层次,主要功能是对多种数据库及网页等数据进行访采集、解析,清洗,整合、ETL,同时编写模型支持后台统计分析算法,提供可信的数据。 设计数据可视化平台 ,分为3个层次,在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的基础上实现大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和互动操作。

3 设计约束 1.系统必须遵循国家软件开发的标准。 2.系统用java开发,采用开源的中间件。 3.系统必须稳定可靠,性能高,满足每天千万次的访问。 4.保证数据的成功抽取、转换、分析,实现高可信和高可用。

数据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1. 概述 在我国,政府职能正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能,如何更加有效地向公众提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打破信息盲区、加强廉政建设 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十五”计划纲要要求“政府行政管理 要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都面临着利用 信息技术推动政务工作科学化、高效率的新局面。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拥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数据,如何建立政府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交换、共享、运营和服务的机制和规程,实现分布在各类政府部门和各级政府机关 的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交换、共享和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更高级的阶段和核心任务。 信息资源只有交流、共享才能被充分开发和利用,而只有打破信息封闭,消除信息“荒岛” 和“孤岛”,也才能创造价值。目前各级政府都在进行政务资源数据的“整合”,但“整合”什么? 如何“整合”?“整合”后做什么?将是摆在政府各级领导面前的首要问题。 北京华迪宏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凭借自身丰富的电子政务建设经验、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优势,为各级政府机构的实际需求提供了政务资源整合的综合解决方案——华迪宏图数据共享 交换平台。 2. 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总体框架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交换体系共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安全和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中心、共享交换平台、应用层和展示层。 (1)展示层 通过建立综合信息集成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信息和应用通过门户层实现统一的访问入口和集中展现。 (2)应用层

大数据分析平台技术要求

大数据平台技术要求 1.技术构架需求 采用平台化策略,全面建立先进、安全、可靠、灵活、方便扩展、便于部署、操作简单、易于维护、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软件。 技术构架的基本要求: ?采用多层体系结构,应用软件系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依赖任何特定的操作系统、特定的数据库系统、特定的中间件应用服务器和特定的硬 件环境,便于系统今后的在不同的系统平台、不同的硬件环境下安装、 部署、升级移植,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 ?实现B(浏览器)/A(应用服务器)/D(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模式。 ?采用平台化和构件化技术,实现系统能够根据需要方便地进行扩展。2. 功能指标需求 2.1基础平台 本项目的基础平台包括:元数据管理平台、数据交换平台、应用支撑平台。按照SOA的体系架构,实现对我校数据资源中心的服务化、构件化、定制化管理。 2.1.1元数据管理平台 根据我校的业务需求,制定统一的技术元数据和业务元数据标准,覆盖多种来源统计数据采集、加工、清洗、加载、多维生成、分析利用、发布、归档等各个环节,建立相应的管理维护机制,梳理并加载各种元数据。 具体实施内容包括: ●根据业务特点,制定元数据标准,要满足元数据在口径、分类等方面的 历史变化。 ●支持对元数据的管理,包括:定义、添加、删除、查询和修改等操作,

支持对派生元数据的管理,如派生指标、代码重新组合等,对元数据管 理实行权限控制。 ●通过元数据,实现对各类业务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利用,包括: ?基础数据管理:建立各类业务数据与元数据的映射关系,实现统一的 数据查询、处理、报表管理。 ?ETL:通过元数据获取ETL规则的描述信息,包括字段映射、数据转 换、数据转换、数据清洗、数据加载规则以及错误处理等。 ?数据仓库:利用元数据实现对数据仓库结构的描述,包括仓库模式、 视图、维、层次结构维度描述、多维查询的描述、立方体(CUBE)的 结构等。 ●元数据版本控制及追溯、操作日志管理。 2.1.2数据交换平台 结合元数据管理模块并完成二次开发,构建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统计数据从一套表采集平台,通过数据抽取、清洗和转换等操作,最终加载到数据仓库中,完成整个数据交换过程的配置、管理和监控功能。 具体要求包括: ●支持多种数据格式的数据交换,如关系型数据库:MS-SQLServer、MYSQL、 Oracle、DB2等;文件格式:DBF、Excel、Txt、Cvs等。 ●支持数据交换规则的描述,包括字段映射、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数据 清洗、数据加载规则以及错误处理等。 ●支持数据交换任务的发布与执行监控,如任务的执行计划制定、定期执 行、人工执行、结果反馈、异常监控。 ●支持增量抽取的处理方式,增量加载的处理方式; ●支持元数据的管理,能提供动态的影响分析,能与前端报表系统结合, 分析报表到业务系统的血缘分析关系; ●具有灵活的可编程性、模块化的设计能力,数据处理流程,客户自定义 脚本和函数等具备可重用性; ●支持断点续传及异常数据审核、回滚等交换机制。

全国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系统企业用户使用手册-新

. .. . .. .. 文档编号:JCXXGKPT-YHSC-002 全国重点污染源监测 数据管理与信息公开能力建设项目 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 企业用户手册 拟制:夏稳 审核:邓涛 批准:尚健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1系统简介 (4) 2运行环境要求 (4) 3用户登录 (5) 3.1系统登入 (5) 3.2系统登出 (5) 3.3 修改密码 (6) 4数据采集 (7) 4.1企业信息填报 (7) 4.1.1 基础信息录入 (7) 4.1.2 监测信息 (8) 4.1.3 监测方案 (24) 4.1.4 手工监测结果录入 (26) 4.1.5 在线监测结果录入 (30) 4.1.6 监测信息导入 (34) 4.1.7 监测信息导出 (36) 4.1.8 年度报告 (37) 4.1.9 生产情况 (39) 4.2 企业用户信息管理 (40) 4.3 未监测情况查询 (42) 5个人工作台 (44) 5.1信息提醒 (44) 5.1.1站内信息提醒 (44)

5.1.2个人提醒设置 (45) 5.2通知公告管理 (45) 5.2.1通知公告查阅 (45) 5.3数据催报 (46) 5.3.1我的催报 (46) 5.4我的联系人 (47) 5.4.1联系人管理 (47) 5.5我的资料 (49) 5.5.1资料信息管理 (49) 5.6首页 (50) 5.6.1首页 (50) 5.7集合管理 (51) 5.7.1集合类别管理 (51) 5.7.2集合管理 (53) 6排放标准 (55) 6.1标准管理 (55) 6.1.1标准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监测点所属标准 (55) 6.2指标查询 (55) 7自行监测知识库 (56) 7.1标准查询 (56) 7.1.1标准查询 (56) 7.1.2自行监测方法库 (57) 8业务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委托机构查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林业资源数据管理系统

林业通讯设备管理系统 林业系统通讯设备是林业生产中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林业系统日常工作必要辅助。用GIS技术对通讯设备进行管理可以提高资源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林业系统通讯设备具有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泛、分布区域地形复杂等特点。从而对设备的管理、维护带来许多不便。林业通讯设备管理系统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图片资料、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设备资料等数据融合在一起,可以清楚的描述设备管线的地表和地下分布情况、设备名称和数量、设备安装日期维护记录、维护人员的组成等等。通过对地形数据的分析可以精确定位某一设备的位置以及其周边环境,从而大大降低设备管理和维护的工作强度。 一、地形数据的管理与控制 1.图层和设备信息加载:通过图层和设备信息加载,能够实现全市范围内的行政区划图,林区分布图,地形图,遥感图,各种通讯设备的分布图以及人员的分布等等。按照一定的颜色和符号表示设备的类型和种类,并且能够统计汇总结果。

网络发布可以实现网络办公 终端用户根据权限可以对数据进行更新 2.地图控制与操作,实现基本的放大、缩小、定位、全图显示、鸟瞰图功能,能够测量任意两点或者多点的距离。 二、设备资源数据一体化查询 1.图形查询:通过图形上的拾取、选择、空间关系分析实现对设备资源数据和档案的查询。 2.属性查询,通过对某设备或某区域设备的查询,可以得到设备的详细清单和图片,将查询结果通过图表方式展现在屏幕上或打印输出。

某区域地形图1 3.统计分析: 对于某一设备统计分析;包括设备的名称、生产日期、安装时间、维护记录、设备图片信息、设备分布坐标、归属管理片区、管理人员清单等。 三、资源更新管理 1.地形数据的更新,通过GeoBeans图形平台对地形数据进行阶段性修 改和更新。通过GeoBeans信息发布软件实现系统内网络办公。

企业大数据管理平台软件哪家好

大数据时代,企业大数据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大数据管理分为企业自身的数据管理,如企业的客户、产品、销售、库存等数据和企业的外部数据管理,如产品服务的评价、情报信息、行业信息的收集等。所以选择一个好用的企业大数据管理平台软件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和其他来源的数据爆炸式增长,产生了海量的数据,企业会仔细收集这些数据,并将其存储起来,以便重复使用。数据已经作为企业重要资产被广泛应用于盈利分析与预测、客户关系管理、合规性监管、运营风险管理等业务当中。 大数据对企业有多重要? 1. 帮助企业了解用户 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企业可以将客户、用户和产品进行有机串联,对用户的产品偏好,客户的关系偏好进行个性化定位,生产出用户驱动型的产品,提供客户导向性的服务。 从大数据技术方面来看,用数据来指引企业的成长,将不再单单是一句口号。通过运用大数据,不仅可以从数据中发掘出适应企业发展环境的社会和商业形态,用数据对用户和客户对待产

品的态度,进行挖掘和洞察,准确发现并解读客户及用户的诸多新需求和行为特征,这必将颠覆传统企业在用户调研过程中,过分依赖主观臆断的市场分析模式。 2. 帮助企业进行资源精准定位 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企业对所需资源的精准定位,在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需要的每一种资源的挖掘方式、具体情况和储量分布等,企业都可以进行搜集分析,形成基于企业的资源分布可视图,就如同“电子地图”一般,将原先只是虚拟存在的各种优势点,进行“点对点”的数据化、图像化展现,让企业的管理者可以更直观地面对自己的企业,更好地利用各种已有和潜在资源。 3. 帮助企业做好运营推广 以往企业品牌如果需要做市场预测,大多靠自身资源、公共关系和以往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的结论往往也比较模糊;很少能得到各自行业内的足够重视。通过大数据的相关性分析,根据不同品牌市场数据之间的交叉、重合,企业的运营方向将会变得直观而且容易识别,在品牌推广、区位选择、战略规划方面将做到更有把握地面对。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判断客户话题各类来源的占比,确定客户上网的习惯;信息的主要话题,以及相关媒体平台曝光量,企业可以针对性得选择并制定营销活动平台、推广方向等,提升企业运营效果。 4. 协助企业更好的开展服务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精选.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1、概述 目前,政府职能正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能,如何更加有效地向公众提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打破信息盲区、加强廉政建设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十五”计划纲要要求“政府行政管理要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都面临着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政务工作科学化、高效率的新局面。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拥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数据,如何建立政府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交换、共享、运营和服务的机制和规程,实现分布在各类政府部门和各级政府机关的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交换、共享和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更高级的阶段和核心任务。信息资源只有交流、共享才能被充分开发和利用,而只有打破信息封闭,消除信息“荒岛”和“孤岛”,也才能创造价值。目前各级政府都在进行政务资源数据的“整合”,但“整合”什么?如何“整合”?“整合”后做什么?将是摆在政府各级领导面前的首要问题。 2、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由上图可以看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交换体系共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安全和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中心、共享交换平台、应用层和展示层。 (1)展示层 通过建立综合信息集成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信息和应用通过门户层实现统一的访问入口和集中展现。 (2)应用层 应用层提供满足面向各类用户依据实际需求开展业务的需要。如支撑城市应急联动应用、辅助领导决策应用、城市管理应用、社会救助应用等。 (3)共享交换平台层 共享交换平台层为城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所在位置,连接各类应用和应用所需的信息资源,组织和整合各类数据、组件和服务。

监测数据自动采集控制与管理系统

监测数据自动采集控制与管理系统 用户手册 北京微玛特科技有限公司 2011年9月27日

目录 第一章今日概览 (3) 1.功能简介 (3) 2.操作说明 (4) 操作1:设备运行状态统计 (4) 操作2:服务状态总计 (4) 操作3:日志 (4) 操作4:系统资源 (4) 第二章终端信息 (5) 1.功能简介 (5) 2.操作说明 (5) 2.1终端信息操作 (5) 操作1:终端信息查询 (5) 操作2:终端信息添加 (5) 操作3:终端信息删除 (6) 操作4:反馈单导入 (6) 2.2传感器操作 (7) 操作1:传感器信息添加 (7) 操作2:传感器信息删除 (7) 第三章终端控制 (7) 1.功能概述 (7) 2.操作说明 (8) 2.1 终端信息查询 (8) 2.2 选择页面操作 (8) 操作1:终端操作命令 (8) 操作2:传感器操作命令 (8) 2.3 手工输入页面操作 (9) 第四章工况查询 (9) 1.功能概述 (9) 2.操作说明 (10) 操作1:状态分析 (10) 操作2:最新数据 (10) 第五章信息监控 (10) 1.功能概述 (10) 2.功能说明 (10) 操作1:数据监控 (11) 操作2:日志监控 (11) 第六章信息查询 (12) 1.功能概述 (12) 2.操作说明 (12) 操作1:数据查询 (12) 操作2:日志查询 (12) 操作3:自记查询 (13)

第七章配置管理 (13) 1. 功能概述 (13) 2. 操作说明 (13) 2.1 服务配置 (14) 操作1:服务自动配置 (14) 操作2:服务手动配置 (14) 2.1 通道配置 (14) 操作1:添加通道 (14) 操作2:删除查询 (14) 第一章今日概览 1.功能简介 为用户提供当日设备运行状况统计、服务状态总计、日志、系统资源等信息的概览:

空间数据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空间数据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1.引言 1.1方案概述 空间数据管理平台解决方案主要是针对我国各级测绘院、信息中心建设区域地理信息基础框架的迫切需求,开发的一套专业性强、具有高可扩展性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平台。 整个方案从管理多源、多尺度、多类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角度出发,开发了一些列软件系统,包括空间数据入库更新子系统、空间数据质量检查子系统以及空间数据管理平台等,可以实现对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整合、转换与集成管理,为政府、企业、公众等提供空间信息服务。 1.2系统特点 ●“多源、多尺度、多时相”基础地理数据的集成管理 由于基础地理数据具有多源、多尺度、多时相的特点,基础地理数据管理平台必须具有集成不同数据类型、不同比例尺、不同时间的各种基础地理数据的能力。 ●多比例尺数据集成 对于不同尺度的基础地理数据,其集成通过统一空间参考系(WGS84、西安80、北京54)或动态投影技术来实现。不同比例尺的

基础地理数据可以叠加一起显示,通过控制其显示比例实现地图的逐层显示效果。 ●多类型数据集成 对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如DLG与DRG)的集成采用按空间坐标范围或图幅索引实现。 ●多时序数据集成 对于不同时间段的基础地理数据,采用历史数据库来实现。根据数据更新周期的不同,采用按数据集、图幅、对象级别的历史数据库机制。 ●基础地理数据管理全过程支持 SuperMap D-Manager特别针对我国各级测绘院、信息中心设计开发,系统支持数据加工、数据入库管理、数据共享、数据发布的整个业务过程,可以快速为用户打造完备的基础地理数据中心,满足各种用户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为数字城市建设服务。 ●基础性与平台性 SuperMap D-Manager从设计到实现,充分考虑了其作为基础性、平台性等支撑性要求。SuperMap D-Manager在设计思路、软件开发实现上都具有高可扩展性的特点。

浅谈大数据平台建立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浅谈大数据平台建立对企业管理的影响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在企业管理占比日益增大,数据对传、数据分析、大大拓展了互联网在企业应用管理中的疆界和应用领域,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数据将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在企业决策管理中产生深远影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1、大数据的建立能够使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增强, 在大数据时代来临之前,数据作为特殊“资产”,人们更多的是从历史数据中总结规律,查找上一年度的失误与缺陷。在下一年度工作中进行消缺和提升工作不足。但大数据时代的决策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预测未来,也就是说从数据的分析中寻找不足与缺陷,以大数据提供的分析为依据及时针对某一方面做出整改。以此来降低企业生产运行分险。如果竞争企业可以对行业市场进行预测对企业自身承载能力进行全面透彻的了解,但自己所在的企业不能,那么企业将会失去未来。企业存在的风险是企业系统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风险,在数据时代,这种风险更多地是体现在管理者的日常决策中,体现在企业管理决策要面向需求产品的客户的变化上。 2、企业的管理决策权由原来的被动追求价值向主动增加企业价值转变。 大数据的优点在于引导价值,促使企业价值根据良性化发展,对于企业来说,企业价值体现在其企业管理组织架构中,企业原有组织形式是单一的为企业价值而存在和建立的。在数据时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必须以实现企业的价值增长基础,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

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企业的组织架构的变化必将会诱发企业管理决策和领导者决策的变化,大数据就是建立一条无形的通道在生产者和决策者和市场之间行成多元化的隐性联系。使管理者和决策者参与到产品塑造的过程中去,大数据的建立可以有效地可以有效地避免决策者过度的追随价值带来的被动,从根本上引导管理者和决策者改变传统的决策方式。 3.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发生改变 在大数据之前企业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方法,但依靠业务驱动以及因果思维形成的管理方法始终无法实现最高的管理水平,这种模式永远是现寻求问题的原因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在未来,数据驱动模式将代替业务驱动模式,大数据技术可以让企业决策者直接看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决策,这样及排除了决策者个人主观判断对问题的影响,也让企业决策者的决策思维超越了眼前事实。大数据技术中蕴含着丰富的数据信息资源,它们的科学有效应用能够切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产值,产生更多经济收益。因此,要利用好信息资源就要进一步加强大数据技术的完整型,全面性、时效性。大数据信息资源的有效应用离不开先进的数据技术和信息化思维,将传统数据信息方法与大数据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将不同数据集进行重组和整合,发挥就数据集所不具有的新功能,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利用有效的 4、企业的管理决策从单一的中高层管理向员工参与决策转变

安全监测管理数据平台

安全监测管理数据平台 第一部分系统简介 一、系统介绍 远程监控系统组态平台可将数据、图像、声音共一个平台集中监控,C/S+B/S 结构,可同时采用RS485技术及LONWORKS技术等多种技术,该组态平台软件可用于机房集中监控、变电站远程监控、楼宇控制、动力环境集中监控、安全防范监控、智能小区监控管理、智能大厦监控管理、工业控制、远程数据图像声音监控,已在海关、电力、保险、银行、政府机关、工厂、电信及移动等各行业大量使用。 整个监控系统均为模块化结构,组建十分灵活,扩展十分方便。可实现机房设备运行管理的无人值守,极大的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设备运行管理水平。二、系统主要特点 ◆系统采用分布集中监控方式,适合多层多级部门建立分布集中管理模式。 ◆报警方式包括屏幕报警、电话语音报警、modem语音报警、短信息及电子邮件. ◆强大的报警处理功能。可区分多级的报警级别,报警事件发生时系统自动按事件级别排 队报警,显示,处理,并将画面切换报警画面。 ◆系统支持各式各样的UPS、空调、电量仪、门禁、消防监控主机等设备直接监控,对新 设备新通讯协议的监控不需编程。 ◆界面:令操作人员一目了然。参数实时动态显示,界面完全汉化,场地布局,设备照片 或图片直接显示屏幕上,场景逼真,鼠标控制,操作简单。

第二部分服务器操作说明 一、启动运行服务端 A、运行“安装目录:\“:集中监控系统\服务端”目录下的“SERVER.EXE”. B、“开始”-》“程序”-》“集中监控系统”-》“监控服务器”。 C、桌面上点击“集中监控系统服务端”。 以上三种方式均可运行监控系统服务端程序,运行后界面如下: 用户名:登录系统的用户名称。系统默认:admin。 密码:此用户的密码,系统默认为空密码。 二、系统菜单说明 1)日常操作 启动:启动数据采集。 停止:停止数据采集。 退出:退出本系统。 2)系统配置 时间调度设置报警时间段及拨打报警电话、发送报警短信及报警EMAIL的时间调度。

数据资源管理平台

1 数据资源管理平台设计 1.1 需求分析 1.1.1 数据需求 1.1.1.1 数据分析 XX省水资源管理系统业务涉及的信息资源包括信息采集和信息共享。信息采集按获取方式应分为仪器自动在线监测和非在线监测两种采集范畴。以共享方式获取的其他信息获取(包括水文、水资源保护部门负责采集的实时水雨情、水质监测数据),属于信息共享范畴。 信息采集传输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成果,通过对信息采集和传输基础设施设备的改造和建设,配置适合当地水资源特性的仪器设备。信息采集传输的设备选型与配置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水文、气候特征、供电条件和环境安全等因素。 (1)在线监测信息对象 在线监测信息对象包括:水源地、取用水、行政边界河流控制断面、地下水超采区以及水功能区水量水质信息。监测规模、监测手段和监测代价的衡量要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承受能力、设站技术可行性和运行维护便捷性。 水源地监测:包括地表水水源地(水库、江河、湖泊等水体)和地下水水源地。应按照先列入水利部公布的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的水源地、大中型水库水源地,后其它饮用水水源地的顺序安

排布设。 取用水监测:包括重点取水口水量水质监测。按照先取水环节后排水环节、先集中用水户后分散用水户顺序安排;取水量级考虑先重点用水户后一般用水户、同等取水量级先第二、三产业用水户后第一产业用水户顺序安排;同时兼顾设站条件通盘考虑。 水资源管理单元出入断面监测:包括省际、地市际以及县际边界河流控制断面。按照先地市际边界河流控制断面监测后县际边界河流控制断面的监测,水资源管理单元逐级细化、控制能力逐步加强的思路顺序建设。 水功能区监测:按照《XX省水功能区规划》的部署,按照先保护、保留、缓冲、饮用水源等重要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后其余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入河排污口监测的原则布设。 地下水超采区监测:包括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按照先禁采区限采区、后地下水集中开采区、先平原区后山丘区的顺序安排布设。 水生态监测:重点区域和水域水生态监测。按照先水利部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后其它区域的顺序安排布设。 社会用水户、水源地、水资源管理单元出入断面、水功能区、地下水水量水质监测点的布设应在充分利用既有水文观测站网络的基础上统筹规划,有些观测面监测可通过上下游监测点观测数据内插方式满足,有些可通过既有测站增加观测项的方式满足。 (2)新设监测点的工作方式

园区智慧园区建设方案

建设方案 (一)园区基础信息化建设 1、宽带园区建设 对园区的高标准网络进行统筹规划,一次性的实现百分百光纤到户,达到园区宽带接入速率1000Mbps级别的业务需求。 积极开展存量信息管网资源置换和收购,充分发挥公共信息管网效能。积极推动信息网络资源的整合,尽快使公共信息管网成片成网,形成规模。加强规范管理,避免信息管网重复建设。结合现有通信网络扩容以及3G建设的需要,加快园区新建信息管网建设,积极推进架空信息线缆入地敷设工作。建设信息管网枢纽中心(智能化管理中心),将园区电信、移动、联通通信枢纽楼引入该中心,通过集约化建设管理,逐步形成覆盖园区的公共信息管网系统。 在宽带改造的同时,实现整个网络数据交换设备的IPv6协议支持,以双栈方式为主,保证IPv6和IPv4在网络上动态有序共存,业务上保证IPv6用户的业务体验和IPv4相同,保证IPv6用户可以访问IPv4网络资源,保证IPv4用户在迁移到IPv6以后,不会造成对原有业务的使用损失,确保网络平滑升级。 通过大量无源光网络的部署,采用单位能耗更低的传输设备,大幅降低整个通信网络的能耗,实现节能减排。同时,通过新一代光网提供更加丰富便捷的绿色信息应用产品。 2、无线园区建设

无线园区建设的规划策略主要以市场需求导向为原则,以先覆盖后容量的建设步骤,精确选点积极推进园区建设。 打造“3G+WLAN”为一体的“无线园区”网络,优化升级3G 网络质量,快速实现园区热点区域的高速无线网络覆盖,形成立体的网络覆盖,系统推进各制式3G网络向4G网络的发展演进,鼓励企业参与TD-LTE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建设宽带无线城区。通过3G 网络作为广域覆盖和容量负担的基础网络,对室外片区和室内区域整体覆盖,通过WLAN实现热点覆盖和容量分担,对片区/区域中的热点进行覆盖。无线终端在3G和WLAN重叠区域,优选WLAN实现高速宽带接入;在WLAN信号覆盖不到的地方,选择3G实现中高速接入,无线终端在WLAN和3G两种网络中无缝切换。继续提高无线城区网络的广度和容量,实现园区热点区域的高速无线网络覆盖。优化提升3G网络质量,加强重点区域的3G网络深度覆盖;重点完善园区WLAN全覆盖,热点区域无线宽带接入带宽达到每秒20兆比特以上。 强化产业园区无线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快重点企业的无线信息化建设,积极支持骨干企业无线信息化示范试点,加强娱乐资源整合力度,融合广播电视、影视、动漫、音乐、体育、游戏等内容,创新打造园区休闲文化圈,开发个性化无线宽带平台,以个人网络社交为中心,增强社交平台功能,丰富文化社交生活。 强化网络应急容灾能力建设,依托无线城区公共网,做好应急预案制定、应急资源储备、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应急容灾技术创新

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园区管理系统方案

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园区管理系统方案 产业园区是实现产业发展集聚规模化产业,也是经济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之一,怎样为园区中的企业以及个人提供智慧化服务,是每个产业园区服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智慧园区是在基本园区服务的基础上,解决园区建设中存在的侧重园区建设和管理,忽视"技术"与"人"的互动、"信息化"与"园区有机整体"的协调,导致"信息烟囱"、"数据孤岛",重技术轻应用、重投入轻实效,公共数据难以互联互通,用户感知度较差等问题。智慧园区体现了园区、企业和人的良好互动,以服务于人作为对园区智慧化的核心需求。 目前产业园区遇到的普遍问题 资源整合比较困难,没有统一的系统平台运营,难以将园区、产业、服务机构等实现有效的整合连接。 运营成本增加:只是通过运营员工来解决园区内企业管理的问题。 收入渠道局限:仅依靠物业管理费、入驻费和政府扶持,收入渠道局限。 入驻率不高:产业园区过渡开发,导致空间资源过剩问题,及同质化问题日趋严重。 源中瑞园区根据工业园区的能源管理要求和数据结构,对数据库设计进行了恰当的规划。根据具体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存储,支持分布式管理和应用系统。需要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微加ruiecjo了解。实时数据库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它以数据库为基础,分为三层结构: 一、物理数据层 它是数据库的最内层,是物理存贮设备上实际存储的数据的集合。是用户加工的对象,由内部模式描述的指令操作处理的位串、字符和字组成。 二、概念数据层 它是数据库的中间一层,是数据库的整体逻辑表示。指出了每个数据的逻辑定义及数据间的逻辑关联,是存贮记录的集合。它所涉及的是数据库所有对象的逻辑关系,而不是它们的物理情况,是数据库管理员概念下的数据库 三、逻辑数据层 它是用户所看到和使用的数据库,表示了一个或一些特定用户使用的数据集合,即逻辑记录的集合。数据库不同层次之间的关联是通过映射进行转换的。 智慧园区平台,通过云大物移智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园区内部的互动沟通和管理能力,在更大范围内提高园区知名度、服务水平、管理水平;源中瑞智慧园区管理系统电138~2311~8291微同添加,加强园区管委会、园区企业等各个方面的资源整合能力,把园区内各方的专长资源加以整合推广,提升园区整体品牌形象。 源中瑞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基本功能介绍: 招商引资:括招商信息管理、综合服务、推广融合等功能与服务。 物业/租赁:提供合同管理、水电暖费用管理、企业入驻管理、维修管理等功能与服务。人事管理:提供招聘入职管理、培训管理、员工管理、薪资管理等功能与服务。 绩效管理:支撑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等相关活动的开展、不断优化。 运维管理:通过全面汇总人员行为数据,量化分析模型,实现提升班组效率、降低事故发生数量、提高运维管理效率等目标。 采购管理:提供电子招投标、竞价规则设置、电子竞价管理、信息管理等功能与服务。园区软件:为园区管理者、企业管理者、企业员工、访客等提供便利的移动APP服务。一卡通/门禁:提供门禁出入控制、制卡中心、考勤系统、统计分析等功能与服务。 智能安防:确保园区内公共设施、管委会及入驻企业资产、货物安全,为园区提供安全

智慧园区综合管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综合管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综合业务智能管理系统集成视频、报警、园区一卡通、产线管理、能耗管理、公共广播、信息发布等多种系统,全方位实现企业园区的智能化管理,为企业员工打造安全、便捷、规范的工作环境,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高效、可靠、综合的管理手段,从整体上提高企业形象,增加企业竞争力。1、智慧园区综合业务智能管理系统简介 企业通过信息化、高效化和实时化,最终实现全面智能化管理。企业智能化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国民经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成败和企业竞争力的高低,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和实现信息化、工业化的载体,其信息化水平既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所在。2、系统架构 智慧园区综合业务智能管理系统,通过TCP/IP连接和控制各个子系统硬件设备,系统网络结构图如下: 3、系统优势3.1与视频监控、入侵检测系统的联动 不法分子越过围墙,触发入侵检测系统,检测系统发出告警给附近摄像机,摄像机运行到预订位,进行拍摄。

同时告警会上报到综合业务智能管理系统,管理系统中的实时监控系统,自动弹出发出告警的摄像情况,并同时发出告警声音提示。 相关监控人员根据情况通知附近安保人员,并可同时发出警报或通知警察。3.2与视频监控、门禁系统的联动 当门禁在以下情况: 长时间不关门 多次密码输入错误 发现尾随 发现返潜 输入“胁迫密码” 对门禁系统进行破坏(暴力破门、剪线、短接) 以及类似情况时,监控中心的电子地图、监控视频都会发出声音告警提示,并显示具体报警内容、报警位置、报警当地视频情况。3.3与信息发布、公共广播系统的联动 当发生告警时,智能系统会自动辨识告警类型,并判断是否触发在信息发布系统、公共广播系统中事先录制好的广播内容。3.4手机监控,查询统计 提供智能手机客户端(Android、IOS),供客户监控企业运行情况,监控人员是否到岗、产线生产是否顺利,企业当月能耗情况等。4、系统特点 融合度高:通过统一的基础平台,集成入侵检测、视频监

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项目需求与技术方案) 一、项目背景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化建设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一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等技术为核心的“新 IT”浪潮风起云涌,信息化应用进入一个“新常态”。***(某政府部门)为积极应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要求,大数据平台应运而生。 大数据平台整合省社会经济发展资源,打造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监测管理、预测预警、应急指挥、可视化平台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以信息化提升数据化管理与服务能力,及时准确掌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牢牢把握社会经济发展主动权和话语权。 二、建设目标 大数据平台是顺应目前信息化技术水平发展、服务政府职能改革的架构平台。它的主要目标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实现企业信用社会化监督,建立规范化共建共享投资项目管理体系,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依据,提高政务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

展。 1、制定统一信息资源管理规范,拓宽数据获取渠道,整合业务信息系统数据、企业单位数据和互联网抓取数据,构建汇聚式一体化数据库,为平台打下坚实稳固的数据基础。 2、梳理各相关系统数据资源的关联性,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建立信息资源交换管理标准体系,在业务可行性的基础上,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推进信息公开,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经济形势分析制度。 3、在大数据分析监测基础上,为政府把握经济发展趋势、预见经济发展潜在问题、辅助经济决策提供基础支撑。 三、建设原则 大数据平台以信息资源整合为重点,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协同共享,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深化应用、创新驱动”的原则,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全国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系统企业用户使用手册

文档编号:J C X X G K P T-Y H S C-00 2 全国重点污染源监测 数据管理与信息公开能力建设项目 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 企业用户手册 拟制:夏稳 审核:邓涛 批准:尚健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系统简介 全国重点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与信息公开能力建设项目建设是在实现全国重点污染源排放自行监测与监督性监测数据统一采集、处理、评价、统计分析与发布,为落实新环保法要求环保部统一发布重点污染源监测信息的法定职责提供支撑。 统一污染源监测数据采集标准,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平台,面向全国重点排污单位采集自行监测数据,包括排污单位基础信息、污染源信息、处理设施信息、监测方案、自动监测设备信息、手工监测数据和自动监测数据等各类数据;同时,满足各级环保部门录入监督性监测数据的需求。 建立污染源监测业务管理系统,方便监测管理部门了解和掌握各地区、各行业排污企业自行监测、监督性监测的开展情况、污染源监测数据信息公开情况,为对企业自行监测开展情况和监督性监测开展情况进行考核提供支撑,为污染源监测管理制度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建立污染源监测数据查询与分析子系统,结合“点、线、面”多种分析模式,实现查询的智能、有效和可定制,并将查询和分析结果结合GIS进行综合展现; 建立决策支持子系统,对监测信息进行达标评价分析;并结合专题地图进行展现;此外,实现报告的自定义设计和自动生成,为决策支持提供支撑。 建立监测公开平台,规范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和监督性监测信息公开的内容、方式及时限,满足社会公众对污染源企业排放的环境知情权,推动公众参与监督,为新环保法要求的统一发布重点污染源监测信息的法定职责提供支撑。 运行环境要求 ●客户端PC建议配置: CPU :奔腾2000Mhz以上 内存:2G 显示器分辨率:1024 × 768以上 硬盘:500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