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评估指标体系解读

评估指标体系解读

评估指标体系解读
评估指标体系解读

新建本科高校合格评估指标体系解读

一、合格评估的理念

1、合格评估的指导方针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2、合格评估的依据

(1)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

(2)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11]2号)(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通知(教发[2004]2号)(4)财政、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意见(财教[2010]567号)

3、合格评估的理念

(1)替国家把关、为学校服务

(2)学校是质量保障和评估的主体

二、合格评估的主要目的

1、努力实现“四个促进”

促进办学经费投入;促进办学条件改善;促进教学管理规范;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2、达到“三个基本”:办学条件基本达标;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保证。

3、切实体现“二个突出”:突出服务地方行业指向;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指向。

4、有效进行“一个引导”:引导建立校内质量保障体系

三、合格评估工作程序及任务

合格评估工作程序主要有五个环节,包括:

1、学校自评。学校根据合格评估指标体系要求,有计划地开展自评活动,总结成绩、查找差距、分析成因、提出对策,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并完善校内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评报告。

2、数据分析。教育部进行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形成《数据分析报告》,为评估专家进校考察提供基础材料。

3、现场考察。评估专家组现场考察,通过深入访谈、现场听课、走访、座谈等形式,获取学校教学工作的信息,进而对学校教学工作做出公正客观评价。考察完后专家将集中向学校反馈意见。

4、结论审议和发布。评估专家委员会审议专家组评估报告,作出评估结论。教育部评估中心正式发布评估结论。

5、整改提高。学校根据专家组的考察意见制定整改方案,认真落实整改工作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检查,整改情况将作为今后审核评估的重要内容。

四、合格评估的结论及使用

评估结论分为通过、暂缓通过和不通过三种。经专家委员会审议和教育部审定:

1、“通过”并且认真落实了整改计划的院校,直接进入下一轮普通高等学校的审核式

评估;

2、“暂缓通过”的院校,根据《整改计划》切实整改,一年内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申

请整改验收复评。复评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轮普通高等学校的审核式评估;

3、“未通过”的院校,整改期一般为两年,同时将给予一定的招生限制措施。两年后

重新接受评估中心组织的全面评估。重新评估仍然未获通过的院校,教育部将采取停止招生等限制措施。

五、合格评估的主要内容

1、强调了专业结构优化和课程建设,注重专业布局与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符

合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

2、强调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3、强调“以学生为本”,突出了对学生的指导与服务,强调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4、强调产出导向,注重师生和社会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以及就业情况考察。

5、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突出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品格培养,体现了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六、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几个特点

1、强调了领导作用,要求学校各级领导班子遵循办学规律和教学规律,落实教学工作

的中心地位;

2、强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旨在引导新建本科学校合理定位,立足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对新建本科学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导向性。

3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强调了教师教学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培训。

4、强调教学经费投入,特别是政府对学校生均拨款的保障。

七、、评估指标体系及观测点的内涵解读

1.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1.1 学校定位

1.2 领导作用

1.3 人才培养模式

2.教师队伍 2.1 数量与结构

2.2 教育教学水平

2.3 教师培养培训

3.教学条件与利用 3.1 教学基本设施

3.2 经费投入

4.专业与课程建设 4.1 专业建设

4.2 课程与教学4

4.3 实践教学

5.质量管理 5.1 教学管理队伍

5.2 质量监控

6.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 6.1 学风建设

6.2 指导与服务

7.教学质量7.1 德育

7.2 专业知识和能力

7.3 体育美育

7.4校内外评价

7.5 就业

(一)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办学思路是学校的顶层设计,学校领导是办学思路的策划者,因此,办学思路和领导作用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办学思路不是虚指标,学校各项工作都能反映办学思路,指标体评估系中的各项指标都应该是办学思路的支撑和印证。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有三个二级指标:学校定位、领导作用、人才培养模式。

1、学校定位

主要指:总体目标定位、学校类型定位、层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类型定位、

服务面向定位等。

考察学校定位主要看其是否符合“四个为主” :

一是以服务地方为主,看其专业布局是否面向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二是以本科教育为主,看其本科生比例是否适当;

三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看其是否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四是以教学为主,看其是否科学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依据自身的条件优势和发展潜力,注重形成办学特色。

学校定位不是一个口号,要通过审阅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等材料,考察培养方案及培养过程,分析人才培养与办学定位的符合度。

2、领导作用

指标有两个观测点:领导能力、教学中心地位。

领导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各级领导班子遵循高等教育办学和教学规律,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认真落实学校发展规划和目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较强”。其内涵是

校级领导不仅要有战略思维能力,谋划发展的能力和凝聚人心的能力,更要懂办学、懂教育。

中层领导对学校办学思路具有较强的贯彻能力、对教学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自身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

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主要考察保障教学中心地位的具体政策与措施及落实情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基本情况;师生对学校教学工作满意度;师生对主要职能部门服务教学的评价等。

3、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它具体可以包括四层涵义: a.培养目标和规格;b.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c.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d.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指标有两个观测点人才培养思路和产学研合作教育。

人才培养思路主要考察学校是否坚持育人为本,是否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在专业层面考察学校对应用型人才的规格要求是否清晰?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有效?培养方案是否注重德育为先、能力为重?能否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因材施教等等。

产学研合作教育主要考察学校是否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否有明确的服务面向和具体的服务对象?人才培养是否以业界为主导?是否与业界建立长期、稳定、互动的合作关系,效果如何。指标体系中的合作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等。

考察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只看自评报告,重在剖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在考察教学过程。

(二)教师队伍

1、数量与结构

本指标有两个观测点:生师比和队伍结构。

(1)生师比为折合学生数与教师总数之比,教师总数为专任教师加外聘教师的一半的和。其中,专任教师是指具有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书的在编教师,并承担教学工作的人员。专任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可以是各层次的授课工作,也可以是其他教学形式,如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和实验等。外聘教师包括返聘教师、外教和其他不在编教师。

合格标准:全校生师比基本达到国家合格标准:18--16:1。

在分析生师比时,评估专家除考察总师生比外,还要分别考察各专业教师数量,尤其是新办专业的专业教师数量是否满足人才培养基本要求,避免用总师生比掩盖个别专业师资不足问题。考察教师数量除查看人事部门提供的资料外,还要分析合班上课学生数和教师工作量。

(2)在考察师资结构时,除分析年龄、学历、职称等常规指标外,还要依据办学定位,考察教师队伍的知识能力是否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尤其是教师中具备专业(行业)从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情况。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40%;符合岗位任职资格的主讲教师达到90%以上,师资队伍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合理,有一定数量的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能力的教师,整体发展趋势良好,能满足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般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认为属于具备专业行业从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以上职称;

□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或有专业资格考评员资格;

□近五年在业内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连续一年或累计达到二年:

□主持过(或主要参与)三项及以上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使用,效益良好;

□主持过(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专业实践教学建设,这些项目在教学中产生较好效果。

2、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教学水平要考察师德水平和教学水平两个方面。

师德对学生成人成才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风,因此要考察教师履行岗位职责,教书育人等情况,看大多教师是否做到了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从严执教,遵守学术道德。

教学水平重在考察学校教师的整体情况,不是指教师个体的水平。判断教师教学水平高低除听课之外,重要的是看教学效果及学生的满意度等多方面情况,做出全面客观判断。

3、培养培训

考察教师培养培训,

一是看学校对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视程度,看是否采取“导师制”、“助教制”、行业实践等有效措施,全面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

二是看专业带头人培养和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及成效;

三是看是否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教师脱产或在职“充电”,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教学条件与利用主要考察办学的基本条件,但要充分理解对办学条件提出要求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己有条件提高培养质量,也就是说要考察学校的投入产出比,考察教学条件建设以及现有条件的利用程度。

教学条件与利用有两个二级指标:教学基本设施、经费投入。

1、教学基本设施

主要观测点:校舍;实验室、实习场所;图书资料和校园网建设;运动场所

(1)校舍

合格标准: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基本达到生均8-14平米;教室、实验室、实习场所和附属用房面积以及其它相关校舍基本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利用率较高。

校舍状况标准中提出的要求是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中,教学行政用房是指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及行政办公用房,这里用的学生数是全日

制的在校生数。建筑面积指已经使用的,有产权的建筑物的面积。在建的建筑物可以统计,但仅供参考,不作为打分的依据。

“各类功能教室齐备,很好的满足教学需要”是指普通教室、实验室、语音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绘画绘图教室等能满足不同形式的教室需要,能给教学内容的方法的改革提供良好的条件。

(2)实验室、实习场所

合格标准: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应达生均达3000-5000元;教学科研仪器值是指单价在8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值。

实验室、实习场所的配置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利用率较高。

(3)图书资料和校园网建设

合格标准:生均藏书量和生均年进书量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按照教育部【2004】2号文,生均藏书量应达50-100册;生均年进书量达4册)。图书资料(含电子类图书)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利用率高;重视校园网及网络资源建设,在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校园网建设主要考察建设水平、运行情况、在本科教学中的作用。在校园网建设中,要加快建设数字图书馆、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

(4)运动场所及设施

合格标准:运动场及体育设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运动场及体育设施统计,使用率高,能基本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2、经费投入

主要观测点:教学经费投入

考察教学经费投入,可从宏观上了解教学经费是否较好地满足了人才培养需要,在数量上要考察

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 205 类教育拨款扣除中央财政专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是否低于 13 %。

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是否达到 1200 元人民币,且随着教育事业经费增长而逐步增长。其中学费收入是指学校实收本、专科生的学费总数。

(四)专业与课程建设

专业与课程建设是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对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考察专业与课程建设重点是看学校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思路是否清晰,措施是否

得力,效果是否明显。

专业与课程建设有三个二级指标:专业建设、课程与教学、实践教学。

1、专业建设

指标有两个主要观测点: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和培养方案。

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主要从三个方面考察。

一是看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否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是否重视特色专业建设;

二是看专业布局是否符合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否有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结构是否合理:

三是看专业设置是否符合教育规律,有无专业设置标准及条件要求。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保证培养规格与质量的法规性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和安排教学任务的重要依据。考察新建本科学校的培养方案,一是要考察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二是要考察制定培养方案的技术路线和论证过程;三是要考察课程体系是否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实践教学时间是否满足《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千意见》规定;四要考察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及稳定性。

目前新建本科学校培养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把握不准,存在简单模仿传统本科状况,课程体系的区分度不足,环节设置的目的性差,实践教学缺乏体系性,培养方案调整较多,执行稳定性差等,需要评估专家关注并指导。

2、课程与教学

指标有两个主要观测点: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

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是新建本科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课程建设的规划性差、不够科学,课程建设的主次顺序不清晰,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的适应性不够。因此,本观测点要求参评学校依据培养目标定位,优先建好主干课程,科学整合一般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有序开展课程建设。基本要求是所有开设的课程均应有教学大纲且严格执行。在教材选用上,并未强调选用获奖教材,而是强调教材选用的科学性和评价机制,注重教材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在多媒体使用上,并未规定采用多媒体教学课程比例,而是强调多媒体教学的合理使用和教学效果,提出了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要求,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主要考察学校是否制定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政策以及教师的参与度;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教学方法是否能够体现师生互动,

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指标尤其强调了考试方法改革,旨在利用学习评价这个指挥棒,促使学生从死记硬背转向灵活应用,从重考试结果转向重学习过程。

3、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指标中有四个主要观测点: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

实验教学,要求实验开出率要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 90 %。

在考察实验开出率时,须注意了解每组的人数,以确保实验教学效果。观测点中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没做硬性规定,但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实验室开放考察的是开放的范围、时间、内容和对学生的覆盖面;实验指导人员结构合理是指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要有合理分布,并且作为实验指导人员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提倡授课教师参与实验指导,密切理论教学与实践的关系。

实习实训,主要是考察学校能否与业界密切合作并建设稳定的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实习和实训经费是否有保障;采取什么措施保障实习实训时间,效果如何等。这里强调实习实训不仅要有时间保障,还要科学制订实习实训方案,要有胜任的指导人员,要改革效果考核方法。

社会实践是学生了解社会、培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方法,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要充分认识其作用,鼓励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把社会实践纳入培养方案并规定学时学分,采取有效地管理模式和科学的考核方法,确保效果。

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中,综合训练是指不同类型学校或专业在毕业前结合专业教育能力所进行的类似于毕业设计的综合教育环节,如毕业汇报演出、作品展示、医学临床实习、社会调查报告等。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是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实践。

评价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主要看三点:

一是选题。选题性质、难度、份量是否体现综合训练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否结合专业实际,注重真题真做,是否一半以上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

二是过程管理。主要看教师指导学生人数是否适当,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是否有过程管理和监控措施。

三是看成果是否规范。主要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应用工具的能力、写作的能力和表达的能力等。

(五)质量管理

学校是评估和质量保障的主体,学校应建立自我评估制度,树立质量意识,严把教学质量监控关,提高教学管理队伍水平,完善管理模式,建立内部质量保障和监控的长效机制。教学管理有两个二级指标:教学管理队伍和质量控制.

1、教学管理队伍

指标主要考察教学管理人员的结构与素质。结构与素质是指教学管理人员在年龄、学历、学位、学缘、职称等方面的结构要合理。管理队伍的稳定性主要用任职时间来考察。

考察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成果,一是看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制定是否科学,执行是否严格,管理工作流程是否顺畅;二是看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能不能做到以人为本;三是看教学管理研究状况以及能否用于实践。

2、质量监控

指标有两个主要观测点:规章制度和质量控制。

规章制度主要看教学管理文件的完备性;教学基本文件(含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期进程计划、教学日历、课表等)制定的科学性;教学管理流程的清晰性;教学运行的有序性;执行制度的严格性和有效性。

质量控制主要考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六个环节:

一是培养目标的确定;

二是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要建立;

三是教学信息的收集(包括统计、检测) :

四是学校自我评估制度的建立;

五是信息的反馈(收集的信息要反馈);

六是调控。重点考察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机构、队伍构成、监控措施,信息处理和反馈通道。考察中可以查阅教学检查原始资料以及学校本科教学年度质量报告等。

(六)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为了体现人本教育理念,考虑到新建本科学校的生源特点,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突出了学风建设,强化了对学生的服务与指导。

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有两个二级指标:学风建设和指导与服务。

1、学风建设

指标中有三个主要观测点:政策与措施、学习氛围、校园文化活动。

政策与措施。学校要有加强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规章制度与具体措施,有

明确的目标和具体内容,有组织保证和经费支持。成效明显是指通过审阅材料和实地考察,证明多数学生学习主动,勤奋进取。

学习氛围。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措施,提供条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感染、熏陶、激励学生热爱祖国,勤奋学习,诚实守信,自觉遵守校规校纪。

校园文化活动涵盖课外科技活动和课外文体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学凌要有激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活动平台和具体措施,学生科技活动要有组织、有计划、有场地和经费保障;分析学生参与面时,应以较长时间、系统地参加其中一项或几项的人数计入,这一人数约占当年学生总数的 40 %左右时,可视为学生参与面较广。课外文体活动:指学校在课外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组织的各项文化体育活动。学生社团活动是科技活动和文体活动的重要载体,专家要了解各种学生社团组织是否活跃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所起的作用。

2、指导与服务

指标中有两个观测点:组织保障和学生服务。

组织保障主要考察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建设情况、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是否达到国家规定要求,是否制订了调动教师参与学生指导工作的措施,效果如何。

学生服务主要考察学生学习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业教育指导、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咨询、特困生资助等服务机构与服务质量,了解学生的满意程度。学校要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调整和教学改革。

(七)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有五个二级指标:德育、专业知识和能力、体育美育、校内外评价和就业。

1、德育指标有两个主要观测点: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品德。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针对性和提高实效。本观测点主要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满意度。

思想品德观测点主要考察学校是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的各项规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奉献、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所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

2、专业知识和能力

指标有两个主要观测点: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和专业能力。

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主要考察学生对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掌握与应用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学生从事所学专业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

考察时要了解学校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的总体设计,了解课程开设情况、学校的文化科技氛围,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所反映的实际水平。

3、体育美育

体育按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教体艺t200718 号),测试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 85 %及以上。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普遍开展,学生有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身心健康。美育的考察要点为:学校开设了艺术教育的相关课程,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艺术活动。学生在这些课程和活动中,受到了艺术熏陶,养成了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4、校内外评价

指标中有两个主要观测点:师生评价和社会评价。

师生评价在考察中主要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或与师生的随机交流,了解师生对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感受与评价,重在评判师生员工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

社会评价主要指社会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评价,反映在社会对该校人才的需求。可以通过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与当地的控制线的差异、第一志愿录取率、新生报到率,用人单位、家长、校友等对该校毕业生的反映,尤其要重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5、就业

指标中有两个主要观测点: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就业率在考察中一是看应届学生的初次就业率是否能达到本地区高校平均水平(初次就业率统计到毕业当年 8 月 31 日前,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70%)。二是看学校促进学生就业的措施以及效果。三是了解学生对就业工作的满意度。

就业质量主要考察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等。

八、学校办学理念

1、校训:厚德博学笃行自强

2、学院精神:除了奋斗别无选择

3、办学理念: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学科交融特色取胜

4、人才培养目标: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

5、五大战略:质量立校、人才强校、专业集群、项目带动、开放合作

审核评估的方案

附件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 教育部 二○一三年十二月

目录 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实施办法 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范围

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现制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以下简称审核评估)实施办法。 (一)审核评估指导思想及总体要求 1.审核评估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审核评估总体要求。审核评估坚持主体性、目标性、多样性、发展性和实证性五项基本原则,实行目标导向,问题引导,事实判断的评估方法。主体性原则注重以学校自我评估、自我检验、自我改进为主,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主体地位;目标性原则注重以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关注学校目标的确定与实现;多样性原则注重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和自身特色;发展性原则注重学校内部质量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及其长效机制的建立,关注内涵的提升和质量的持续提高;实证性原则注重依据事实作出审核判断,以数据为依据、以事实来证明。 本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时间为2014年至2018年。 (二)审核评估对象及条件 3. 审核评估对象。凡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合格”及以上结论的高校均应参加审核评估。参加普通高等学

中国区域投资环境评估指标系统的构建及综合评价方法

一、引言 投资环境(Investmentclimate)指投资对象在进行投资时所面临的、影响投资行为的自然、经济、科技、管理、社会、法规和政治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称。实际上,投资环境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非常丰富的系统。它包含了对投资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区域范围内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原材料供应、市场化 程度、竞争状况、人力资源、信息渠道、资金融通、纳税负担、社会服务、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社会秩序、 政治形势等这些有利或不利的条件与因素涵盖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法律、自然地理、基础设施、信息、服务以及政策等方方面面。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区域吸引外资的强大“磁场”。因此,自从世界各国从 20世纪60年代开始利用各种指标对其投资环境的优劣和吸引投资者的力度进行评估、监测以来,采用评估指 标及评估方法进行投资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区域吸引资金流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建国5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速度之快,成就 之高,有目共睹。进入新世纪,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率较低,货币坚挺,外债结构合理, 国际收支平衡有余,进口类关税不断降低,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最近中国已经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加上国家已经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将更进一步促使投资环境的改善,中国可望成为世界各国投资者青 睐的比较理想的投资场所。 中国及其大陆31个省级区域(注: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除得益于国家 稳定的改革开放政策、经济持续增长过程中的要素禀赋、制度变迁、技术条件、产业结构、市场环境、法律法 规外,还与良好的投资环境、投资效果、外部国际大环境等因素关联密切。面对新世纪和新一轮的全球资源重组,研究如何构建衡量投资环境优劣及其吸引力大小的指标体系,并研究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对投资环境进行 定量评估,为我国及各个区域评价投资环境质量的好坏、吸引力的大小,及为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制订和决策 的实施,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定量化的参考依据,意义非同寻常。 国外关于通过统计指标或建立指标体系评价投资环境优劣方法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些 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投资冷热图法(冷热图法)、投资环境评分法(等级尺度法)、道氏评估法、关键因素评 估法、相似度法、国家风险评级法、综合评判法和多因素分析评估法等。中国关于投资环境评价的研究,是在 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对大陆各个省市区的投资环境的分析评价,不少学 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主要归功于统计资料的逐步健全和分析工具及技术的支撑。王慧炯、闵建蜀[1]采用 关键因素评估法(又叫体制评估法,专门为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设计)主要从体制的角度按照降低成本、 发展当地市场、获得原料供应、分散投资风险、追逐竞争者、获得当地生产和管理技术等6种投资动机出发, 选择若干关键因素,并采用多因素评估法计算总分来评价投资环境;鲁明泓[2][3]先后分别选择了11项和 10项指标对中国大陆29个省市区(不包括西藏)和45个主要城市的投资环境作了综合分析和评估;郭信昌[4]、张敦富[5]等人也对中国的投资环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分析和评价。不可否认,上述研究对中国区域投资环境的研究作了较大贡献,但也有不少不足之处:或者单从宏观方面来阐述,对中国区域投资环境考查 与定量评估做的还不够;或者只分析硬环境而忽视软环境;或者选择的因素指标虽然包括了投资环境的几个方面,但其使用的统计资料相对单一,而且总量指标(绝对)指标过多而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嫌少,未能全面地 涵盖投资环境的方方面面,因而分析方法虽然比较科学,但结论却前后相差太大,使得这些评估结果未能科学 而准确地衡量和反映中国各个区域投资环境的实际情况,有些结论也与人们通常的看法相差较大,令人难以接 受或让人信服。为什么这些研究的结论差别如此大呢?笔者认为关于中国投资环境的分析研究,主要的缺陷和 不足之处在于,以往研究选择的指标太少,更没有能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系统,从而致使在指标体系选择 方面有一个共同缺点,即没有或很少涉及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和协调性,定性打分代替定量指标过多, 把西藏也排除在分析和评估之外。另外,评价方法也显得较为单一。

审核评估必要问题若干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111个引导性问题 2016-07-22 16:43 审核人: 审核项目一:定位与目标 1.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是什么?依据为何? 2.学校教师、学生及校友对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的认可度如何? 3.学校在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的确定及其落实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4.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与学校办学定位的契合度如何? 5.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如何确定的?与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的关系如何? 6.学校师生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和认可程度如何? 7.学校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8.学校在制度和措施等方面如何保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 9.学校领导是如何重视教学的? 10.学校各职能部门是如何服务教学的? 11.学校在保证教学中心地位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审核项目二:教师队伍 12.学校的生师比如何?学校专任教师的数量及结构如何(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等)?能否满足教学要求?发展态势如何? 13.学校各专业主讲教师队伍的数量及结构如何(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能否满足教学要求?发展态势如何? 14.学校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的数量与结构如何?能否满足教学要求? 15.聘请境外教师承担本科生教学情况?效果如何? 16.学校的师资队伍在上述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17.学校在鼓励教师教书育人及加强师德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18.学校主讲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执教能力如何?

19.学校实验、实践(实训)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的业务水平如何? 20.学校是否建立了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评价机制?效果如何? 21.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水平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22.教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及将主要精力投入本科教学工作情况? 23.学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分别占教授、副教授总数的比例?教授、副教授主讲本科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 24.教师能否将自己的科研资源向本科生开放并将最新研究成果及学科前沿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 25.教师参加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情况?实际效果如何?教师参加校以上级别的教改立项课题的人数及比例如何? 26.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情况? 27.学校教师在教学投入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28.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及发展规划落实情况如何?各二级教学单位是否有.具体措施?效果如何? 29.学校建立的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门机构开展工作情况?效果如何?学校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人均经费是多少? 30.学校在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特别是在关心青年教师成长、提升其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31.学校在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提升学历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情况?效果如何? 32.学校如何在教师岗位聘用、考核评价及薪酬分配方面向教学倾斜? 33.学校在关心与促进教师发展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审核项目三:教学资源 34.学校投入本科教学的经费是多少?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是多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事业费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是多少? 35.学校教学经费能否满足教学资源建设和日常教学运行的需要?是否建立了保障教学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 36.学校教学经费是如何分配的?是否有专门经费支持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教育?是否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解读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 内涵解读(参考)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是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合格评估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为依据,同时贯彻教育部的1号文件“教高【2005】1号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有关计算方式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而制定。 一、《合格评估方案》的总体构架 (一)评估方案的构成 《合格评估方案》,由评估方案有关说明、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和标准、评估结论及其标准等四部分组成。在评估指标和标准中,有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合格标准和备注等。《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有7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41个观测点,不设核心指标和“特色项目”。 (二)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

(三)评估结论的标准 专家组评估结论经统计汇总专家个人投票结果后得出,分为合格、暂缓通过和不合格三种,标准如下: 合格:专家所投总票数中,通过的票数超过二分之一; 不合格:专家所投总票数中,不通过的票数超过二分之一; 其他情况均认定为暂缓通过。 (四)专家投票依据 专家个人投票结果,分为通过、暂缓通过和不通过三种,专家不得投弃权票。个人投票时掌握的标准为: 通过:18个及以上二级指标达到合格要求; 暂缓通过:4个二级指标达不到合格要求; 不通过:5个及以上二级指标达不到合格要求。 (五)结论处理: 评估合格的学校,须根据专家提出的具体意见和建议,进行针对性整改,整改方案两个月之内报送评估中心,整改报告一年后报评估中心。我部组织人员对学校整改情况进行随机回访。 暂缓通过的学校,要全面进行整改,期限原则上为一年,一年后我部派专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并给出结论建议。 评估不合格的学校,全面加强建设和整改,两年后重新接受合格评估。 二、《合格评估方案》的研制说明 (一)新方案研制的总体界定 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以下简称“合格评估方案”)适用于未参加过上一轮教学工作评估的各类新建本科学校(以下简称“新建院校”)。 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为依据,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以“促进经费投入,促进教学建设,促进管理规范,促进质量提高”为重点。通过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进一步加强国家对新建院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推动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使新建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保证。 3、合格评估方案的制定从新建院校的办学定位与发展需要出发,努力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对新建院校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反映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走势与发展方向。合格评估方案强调新建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 标 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 评估等级 A B C D 1.专业 设置 1.1建设与调整 ●市场调研 ●行业、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办学 1.2建设规划△专业建设规划 2.专业 教学团 队 2.1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 2.2师资结构 △职称 △学历 △职业资格证书 △国家级或省级师资培训经历 △社会服务经历 △生师比 △双师素质比例 ●专兼教师比例及承担专业课时比例 2.3师资水平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主持或参与教学科研课题 发表论文 3.课程 建设 3.1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 3.2教学内容与课 程体系改革 △能力本位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达标率 ●课程标准 △整合或新开发的课程 3.3教材建设 △近3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使用率 △教材编写 3.4教学方法与手 段改革 △实践教学比重 △课程设计方案 3.5教学资源 专业教学资源库 △院级以上精品课程网站及教学资源 4.教学 经费与 设施 4.1教学经费△教学经费使用 4.2实训设施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实验、实习开出率 △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 △校外实习基地

5.教学 管理 5.1质量控制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毕业生跟踪调查 新生素质调研 5.2实习实训管理 ●顶岗实习检查与控制 △实习专业对口率 △实习责任保险投保率 6.规模、 质量与 效益 6.1招生规模●招生规模 6.2知识能力素质 △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统考合格率 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95%以上 △技能大赛获奖 6.3就业创业与社 会声誉 △毕业生就业率 ●对口就业率 学生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 7.社会 服务 7.1技术研发△横向课题及技术服务或科技推广 7.2社会培训●社会培训人次与创收 1.上表48个主要观测点中,标有“●”的是控制观测点,共10个,标有“△” 的是重要观测点,共32个。 2.专业评估的结论设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结论标准如下: 优秀:全部观测点中,A≥31,C≤6,D=0;控制观测点均为A;重要观测点中,A≥20,C≤3。若有1条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降级。 良好:全部观测点中,A+B≥25,C≤14,D≤7;控制观测点为A+B≥7;重要观测点中,A+B≥19,C≤7, D≤3。若有1条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降级。 合格(达标):全部观测点中,A+B+C≥27,D≤14;控制观测点均为C或以上;重要观测点中,A+B+C≥19。若有1条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降级。 不合格:不能完全满足合格条件。

智慧医疗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指标

智慧医疗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指标

重磅!《国家智慧医疗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指标》来了 2016-08-21 HC3i 中国数字医疗网 HC3i 中国首家专注于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疗和移动医疗的专业网络平台。 随着卫生信息 化的发展,国内已基本建立 HIS 、PACS 、LIS 、EMR 、EHR 以 及医院信息平台、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远程医疗平台等各种信息系统, 卫生行业 正在进入全新的信息化大发展时代。 同时,根据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印发的 《关 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精神,要求“在 2020 年建成一批绿色和 谐、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 ”,而智慧医疗正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 分。 智慧医疗可以有效实现医疗流程规范化, 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 本研究 项目组受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规划信息司委托, 采用德尔菲法建立一套科 学的国家智慧医疗评价指标体系, 用于综合评价医院的智慧应用与管理水平, 指 导和促进医疗机构的智慧应用与建设。 通过对两轮专家咨询结果的分析, 确定了 国家智慧医疗评估体系的 3 个一级指标、 16 个二级指标和 144 个三级指标 及 其权重系数(见下表)。其中能力、应用和成效 3 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 0.13 、 0.75 和 0.12 。说明该指标体系着眼于具体应用,重点考核智慧医疗的实际应 用水平。 一、国家智慧医疗评估体系及其权重系数 二级指标 A1 基础 设施( 0.764 ) 0.0049 三级指标 组合权 重 A1.1 自 0.0065 助 服务设备 A1.3 家庭监测设备管理 0.0032 一级指标 A 能力( 0.13 ) A1.2 导航设备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为了使指标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各指标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它们不但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状态,而且还要反映生态一经济一社会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一个子系统由一组指标构成,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层次性,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评价体系。 (2)典型性原则。务必确保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性,尽可能准确反映出特定区域——高西沟的环境、经济、社会变化的综合特征,即使在减少指标数量的情况下,也要便于数据计算和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另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权重在各指标问的分配及评价标准的划分都应该与高西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 (3)动态性原则。生态一经济一社会效益的互动发展需要通过一定时间尺度的指标才能反映出来。因此,指标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动态的变西北典型区生态脱贫途径研究化特点,应该收集若干年度的变化数值。 (4)简明科学性原则。各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以科学性为原则,能客观真实地反映高西沟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状况,能客观全面反映出各指标之间的真实关系。各评价指标应该具有典型代表性,不能过多过细,使指标过于繁琐,相互重叠,指标又不能过少过简,避免指标信息遗漏,出现错误、不真实现象,并且数据易获且计算方法简明易懂。 (5)可比、可操作、可量化原则。指标选择上,特别注意在总体范围内的一致性,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区域政策制定和科学管理服务的,指标选取的计算量度和计算方法必须一致统一,各指标尽量简单明了、微观性强、便于收集,各指标应该要具有很强的现实可操作性和可比性。而且,选择指标时也要考虑能否进行定量处理,以便于进行数学计算和分析。 (6)综合性原则。生态一经济一社会的互动“双赢”是生态经济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综合评价的重点。在相应的评价层次上,全面考虑影响环境、经济、社会系统的诸多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精品文档]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区域性原则 衡量一个研究对象的运行情况,要从特定的区域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评价指标要具有针对性。 (2)动态性原则 研究对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指标的选取不仅要能够静态的反映考核对象的发展现状,还要动态的考察其发展潜力。选取的指标要能够具有动态性,可以衡量同一指标在不同时段的变动情况,并且要求所选指标在较长的时间具有实际意义。 (3)可量化原则 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进行监测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持。选取的指标应该具有可量化的特点,在保证指标有较高反映考核对象的前提下,能够直接查到或者通过计算间接得到指标数据,以保证评价的可操作性,同时数据来源要具有权威性,这样能保证正确评估研究对象。(4)层次性原则 一级指标同时分别设立多个具体的子指标。在众多指标中,把联系密切的指标归为一类,构成指标群,形成不同的指标层,有利于全面清晰的反映研究对象。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和普遍应用,用于定量评价多指标问题的多指标

综合评价法被广泛应用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SAS 、SPSS 等统计软件的使用更加提高综合评价法的实用性。目前用于分析多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因子分析法以等多种方法,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都是依据指数或分值对参评对象的综合状况进行排序评价。 在综合评价过程中,指标权重的确定十分重要。对指标赋值主要有主观赋值和客观赋值,也有将主观、客观赋值法结合起来的。对于指标数量比较大时,采用传统的主观赋值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则难以全面把握众多指标,依赖主观判断会增大或降低一些指标的重要程度,导致实证的结果难以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客观赋值法如主成分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熵值法等,权重的确定是根据各项指标的变异程度或者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需要根据所构建指标体系的特点以及实证的目的来确定。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要依据研究对象的特点而定,采用客观赋权法的主成分分析能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且提取主成分也能减少工作量。以下对常用的层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两种综合评价方法做简单介绍。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记AHP ,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 等人提出的一种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广泛应用于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以及科学管理领域的问题。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构造层次分析结构,排列组合得出优劣次序来为决策者提供依据。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构建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反映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其次是构造判断矩阵,将各层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对于各 1.0<= RI CI CR

审核评估应知应会(一)

大连交通大学评估建设办公室编 审核评估应知应会(一) 一、什么是审核评估? 审核评估是依据被评估院校自身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评价其人才培养目标与效果的实现情况。审核评估不同于水平评估,水平评估属于选优模式评估,主要是看被评估院校处于什么水平,重点是选“优”。审核评估主要看被评估院校是否达到了自身设定的目标,国家不设统一评估标准,是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审核结论不分等级,只形成写实性审核报告。 审核评估的目的是引导学校建立自律机制,强化自我改进,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是针对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估,评估准则是学校自设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以及相应的国家标准、规定与要求等。审核评估不设指标体系,只设审核范围。 评估时,就审核范围中的每一项考察四个问题:学校的目标和标准是什么?学校是如何达到目标和标准的?用什么来证明学校已经达到了目标和标准?学校在哪方面和如何进行改进?审核评估真正将质量保障的主体交给了学校。 二、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可概括为:“一坚持、两突出、三强化”。就是要在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点建设”基础上,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审核评估坚持目标性、主体性、多样性、发展性和实证性五项基本原则。目标性原则强调目标导向,注重目标的确定与达成;主体性原则强调学校是质量的责任主体,注重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质量保障能力提升;多样性原则强调学校办学自主权,注重办学多样性和特色发展;发展性原则强调持续改进与提高,注重长效机制与可持续发展;实证性原则强调基于事实的判断,注重证据(定性和定量)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充分性。

合格评估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 合格评估指标解 析—学校定位与规划 基本要求 学校办学定位明确,发展目标清晰,能主动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符合学校发展实际需要; 注重办学特色培育。 量化(参考)数据标准及算法 无 观测点解读 学校办学定位:主要指大学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即大学在明确自身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宏观分析国际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实和未来趋势,充分总结学校办学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办学经验和教训,在认真研究、准确把握学校校情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所提出的、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可以实现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学校规划:学校规划是学校发展的总体设计。包括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这四个规划可以是独立的,也可在一个总规划中,含这四部分容。 办学特色:学校结合外环境条件,在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办学风貌,主要指学科专业特色和办学传统特色。 涵分析 学校办学定位主要包括总体目标、学校类型、学校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人才类型、服务面向等定位,在学校自评中应予以明确表述并相互匹配。学校办学定位依据三个方面:一是根据学校所在区域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二是依据自身的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财物条件等),量力而行;三是学校发展的历史和潜力,定位应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办学定位的确定应有明确的佐证材料进行支撑。 学校在一定时期的总体目标是要确定:学校的类型(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 学科(理工农医管经文等)结构;培养不同层次(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生等)人才的结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平时说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人才的类型是指研究型、应用型、应用研究型。人才的服务面向有两层意思:一是培养的人才是服务行业、服务区域经济,还是服务全国;二是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研究、开发,还是做基层的实际工作。 学校规划的目标应体现学校的定位,各项具体措施是为了保证学校定位的实现。学校要制定以总体规划为统领,以单项规划为支撑的完整的规划体系。其中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对保证本科教育的健康发展、稳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学科专业建设规划要遵循教育规律,要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要符合学校自身条件,切实可行,专业布局和结构要符合学校的定位。

关于印发《浙江树人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评建工作方案

关于印发《浙江树人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评建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学院、各部门: 为迎接教育部、教育厅联合举行的“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制定了《浙江树人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评建工作方案》,经学校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浙江树人大学 2017年6月9日

浙江树人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评建工作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试行)》及浙江省教育评估院的安排,我校将于2017年下半年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下称审核评估)。这是继2011年合格评估后,上级主管部门对我校的又一次全面检查。为做好评建工作,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二十字方针;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总体要求。坚持主体性、目标性、多样性、发展性和实证性五项基本原则,实行目标导向,问题引导,事实判断的评估方法。主体性原则注重以学校自我评估、自我检验、自我改进为主,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主体地位;目标性原则注重以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关注学校目标的确定与实现;多样性原则注重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和自身特色;发展性原则注重学校内部质量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及其长效机制的建立,关注内涵的提升和质量的持续提高;实证性原则注重依据事实作出审核判断,以数据为依据、以事实来证明。 3.具体目标。我校迎评具体目标是:①对照检查。根据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总目标,检查当前“不足”与短板,明晰今后一段时期我校应用型示范院校建设的主要目标与路径;②对标建设。严格按照评估指标体系,做好师资队伍、教学资料、组织机构、制度体系的建设工作;③提升规范。通过优化流程、完善标准以提高效率、提升规范,④彰显特色。展示“升本”以来、特别是合格评估以来我校在教学服务型建设上取得的成效,彰显学校人才培养特色与亮点。 二、审核评估范围与重点 1.审核评估范围。审核评估范围主要包括学校的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以及学校自选特色等7个方面,涵盖学校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及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投入,教学经费、教学设施及专业和课程资源建设情况,教学改革及各教学环节的落实情况,招生就业情况、学生学习效果及学风建

指标体系建立

源师兄的意见 1.“指导教师情况”一栏中“研究方向”和“授课名称”是指余老师本人的研究方向和他教的课的名称。 2.立项依据应该先讲现状然后谈意义 3.其他基本没什么问题,不过你们应该抓紧时间把这申请表送到余老师处,让他提出更加具体化的实施步骤和意见 祝你们成功! 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丁朝蓬 一 课程编制是一袱期而复杂的过程,而课程评价在这一过程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评价沟通了课程编制者与课程实施者,使课程系统与外部世界(社会、教学环境、教学人员、学生等)的信息交换得以不断进行,从而为课程的编制与完善提供支持。课程专家以儿童发展、社会需要和知识逻辑系统者为依据,以教育教学和课程理论为指导进行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目标的设计和课程内容的设计。设计成型的课程在学校中实施,作用于教育对象——学生,学生不断学习内化课程内容,身心获得发展。 从课宠计到课程在学校实施,始终伴随着课程评价。作为课程编制者,要关注各个阶段各种形式的评价,从中获得课程评价的信息,以便不断提高课程质量。下面将不同阶段、不同形式的评价标示在图中。(图略) 评价1是依据已设计出的课程目标来评价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看课程内容是否与课程目标相符合,课程内容能否达成课程目标。评价1一般在课程编制过程中进行,属于形成性评价,评价的主体多为课程编制者或课程编制者邀请的各界专家。 评价2是跳出已定的课程目标,完全依据客观的社会需要、儿童个性全面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科本身的要求评价课程内容。评价2也是在课程编制过程中进行的。评价主体也是课程编制者及各类专家。 评价3是根据预定的课程目标,比较学生的发展状况与课程目标,看学生学习了课程内容后是否的确能够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评价3是在课程实施了一段时间以后才进行的,多属终结性评价。评价主体一般为学校和教师。

教育部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理解

教育部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理解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一、审核评估指导思想及原则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以下简称审核评估)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审核评估坚持目标性、主体性、多样性、发展性、实证性五项基本原则: 目标性原则。审核评估强调目标导向性,其过程是判断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和达成度,关注学校目标的确定与实现,改进与达成。 主体性原则。审核评估强调学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主体,旨在促进学校增强质量主体意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质量保障能力。 多样性原则。审核评估强调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充分考虑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引导学校根据国家和社会需要,结合自身条件,合理确定培养目标,制定质量标准,形成办学特色。 发展性原则。审核评估强调过程的改进和内涵的提升,注重资

源的有效利用,注重建立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促进质量的持续提高。 实证性原则。审核评估强调依据事实作出审核判断,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作引导、以事实来证明。 二、审核评估范围及条件 1.审核评估范围。审核评估的范围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合格”及以上结论的高校,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含前合格评估调研)获得“经过”结论的新建本科院校,5年后须参加审核评估。 2.审核评估条件。参加审核评估学校办学条件指标应达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号)规定的相关标准;公办普通本科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须达到《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意见》(财教〔〕567号)规定的相应标准。 本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时间为至。 三、审核评估内容及重点 审核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学校的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等项目,涵盖学校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及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投入,教学经费、课程资源及其它教学条件,培养方案、教学改革及实践教学的开展,招生就业情况、学生学习效果及学风建设情况,质量保障体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区域性原则 衡量一个研究对象的运行情况,要从特定的区域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评价指标要具有针对性。 (2)动态性原则 研究对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指标的选取不仅要能够静态的反映考核对象的发展现状,还要动态的考察其发展潜力。选取的指标要能够具有动态性,可以衡量同一指标在不同时段的变动情况,并且要求所选指标在较长的时间具有实际意义。 (3)可量化原则 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进行监测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持。选取的指标应该具有可量化的特点,在保证指标有较高反映考核对象的前提下,能够直接查到或者通过计算间接得到指标数据,以保证评价的可操作性,同时数据来源要具有权威性,这样能保证正确评估研究对象。 (4)层次性原则 一级指标同时分别设立多个具体的子指标。在众多指标中,把联系密切的指标归为一类,构成指标群,形成不同的指标层,有利于全面清晰的反映研究对象。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和普遍应用,用于定量评价多指标问题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被广泛应用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SAS、SPSS等统计软件的使用更加提高综合评价法的实用性。目前用于分析多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方法

各因素对上层某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由于专家确定重要性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要对构建的判别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即使得 。若检验通过,则按照总排序权量表示的结果进行权重赋值。 (2)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能够通过“降维”作用把k X X X X ??、、、321等众多指标综合成比较重要的几个指标,消除指标间的相关 性。评价的基本思想就是将多个指标信息综合成一个综合指标值进行评价,但并不是指标的简单组合,而是将目标对象的不同侧面,层次以及不同量纲的统计指标转换为相对评价值。当指标体系涉及大量指标时,若只选用研究对象的个别指标,尽管方便但却损失了其他信息;若对研究对象的每一个指标都做出评价,这些评价结果也只是独立的,且各指标间做出的评价有一定的信息重叠。选用主成分分析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按照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等于85%来提取k 个主成分(k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推进对接大城区发展战略 的现实需要,我们对绩效管理与考评指标体系作出了科学、系统和规范的设置。 1、科学设置指标,体现科学发展观。乡局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绩效管理与考评分为实绩考评和社会评价。实绩考评指标由重点工作、日常工作、创新工作、绩效问责四项构成。社会评价包括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 在实绩考核指标中,新的绩效目标设置突出体现科学发展观,把目标细分为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人民生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稳定、重点工作(包括上级规划的重点工作和自身规划的重点工作)、创新工作等方面。这样的考核目标框架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总要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目标。首先,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人民生活和安全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描述和体现;其次,下级目标是实现上级目标的方法和手段,通过目标的层层分解使得各单位和部门的工作思路更加明晰,重点更加明确。第三,在目标值或具体达成标准的制定上,贯彻目标管理的思想,通过上级制定框架、自我承诺细化、上级审核批准等程序确保目标制定的规范、科学与切合实际。这样使考核的范围进一步拓展,考核的内涵进一步丰富,考核的导向进一步明晰,把考核的侧重点从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延伸,以此引导领导干部进一步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和协调性。 2、合理分配权重,有效激励创新、创业。绩效管理与考评体系中,

实绩考评1500分,社会评价500分。在实绩考评中,重点工作500分,日常工作1000分,在此基础上,增设了创新工作加分和绩误问责扣分项,加分上不封顶,扣分下不设底,放开科学发展的跑道,激励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踏实创业。 3、实行差异管理,增强考核结果可比性。客观事物千差万别,各乡镇和县直单位发展的禀赋、工作基础也不尽相同,过分强调同一性、起步走,难以体现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也不利于发挥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的干部政绩考核中,我们注重体现差别性,鼓励创造性,在具体指标上不搞一刀切,在达标进度上不搞齐步走,采取分类考核的办法。新的绩效管理考核方案,充分考虑不同单位、不同层次人员的工作特性,按照地域、职能等特点,把乡镇分为三类(平原7个、丘陵6个、山区6个),县直单位分为7类(党政综合部门14个、执法监督部门11个、经济管理部门14个,社会发展部门18个、社会团体及服务部门11个、企业与四大园区7个、垂直管理部门15个);把领导干部分成党政正职和其他副职领导干部,并设置了差异化的考评目标。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力争使每个单位尽可能处在同一起跑线进行比较,使考核结果更科学合理;二是突出各单位的职能定位,促进各单位去规划好符合自身特点的战略目标;三是使领导干部职责更为明确,责任落实到人。这样,既能激励各地攻坚克难,创造特色,又有利于推进工作、取得实效.

2021年学院审核评估自评报告撰写指南

学院审核评估自评报告撰写指南 为贯彻落实 ___和学校审核评估的文件精神,现将学院审核评估自评报告撰写的相关事宜要求如下: 1.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学院在认真进行、自我评估的基础上,撰写写实性报告。以数据为依据、以事实来说明,对取得的成绩不作假,不夸大,对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隐瞒。 2.把握内涵要求原则。深刻理解并把握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重点要求、考察重点和核心教育教学理念。认真总结,客观清醒地认识学院本科教学发展现状,深入思考,明确内涵发展方向,促进内涵建设与发展。 3.重在以评促建原则。坚持贯彻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深入查找问题和不足,确定整改目标和具体措施,对存在问题原因的分析要准确、具体、深入,所提改进措施要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 4.突出教学特色原则。凝聚全院力量,重新审视学院办学定位与目标,认真梳理总结学院办学经验和教学特色,弘扬优良办学传统,传承先进教育文化,明确办学指导思想,达成广泛的共识与努力方向。

1.依据审核评估范围即审核评估指标体系,从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和特色总结7个方面,按照24个审核要素,逐一撰写自评报告。 2.以审核评估考察重点的四个“度”为逻辑主线,针对每一个审核要素,综合审核要点和要点内涵,说明该项工作的建设规划、工作思路、实施措施和取得的实际效果与成绩。 3.落实以评促建原则,按照审核评估审核项目(一级指标)撰写问题与改进措施,找准关键核心问题,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明确整改的目标与发展方向。 4.自评报告的撰写须处理好自评报告与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及支撑材料之间的对应关系;符合写实要求与突出自身特色的关系;总结成绩与查找问题的关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做到逻辑清晰、前后贯通。 1.认真学习研究《吉林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院评建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以审核评估内涵要求为引领,以审核评估指标体系为抓手,在深刻理解并把握审核评估的审核要点、要点内涵和重点要求的基础上撰写自评报告。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为了使指标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各指标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它们不但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状态,而且还要反映生态一经济一社会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一个子系统由一组指标构成,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层次性,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评价体系。 (2)典型性原则。务必确保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性,尽可能准确反映出特定区域——高西沟的环境、经济、社会变化的综合特征,即使在减少指标数量的情况下,也要便于数据计算和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另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权重在各指标问的分配及评价标准的划分都应该与高西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 (3)动态性原则。生态一经济一社会效益的互动发展需要通过一定时间尺度的指标才能反映出来。因此,指标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动态的变西北典型区生态脱贫途径研究化特点,应该收集若干年度的变化数值。 (4)简明科学性原则。各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以科学性为原则,能客观真实地反映高西沟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状况,能客观全面反映出各指标之间的真实关系。各评价指标应该具有典型代表性,不能过多过细,使指标过于繁琐,相互重叠,指标又不能过少过简,避免指标信息遗漏,出现错误、不真实现象,并且数据易获且计算方法简明易懂。 (5)可比、可操作、可量化原则。指标选择上,特别注意在总体范围内的一致性,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区域政策制定和科学管理服务的,指标选取的计算量度和计算方法必须一致统一,各指标尽量简单明了、微观性强、便于收集,各指标应该要具有很强的现实可操作性和可比性。而且,选择指标时也要考虑能否进行定量处理,以便于进行数学计算和分析。 (6)综合性原则。生态一经济一社会的互动“双赢”是生态经济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综合评价的重点。在相应的评价层次上,全面考虑影响环境、经济、社会系统的诸多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