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城建设中农民安置规划策略研究_以西宁湟中县多巴新城为例_余波

新城建设中农民安置规划策略研究_以西宁湟中县多巴新城为例_余波

新城建设中农民安置规划策略研究_以西宁湟中县多巴新城为例_余波
新城建设中农民安置规划策略研究_以西宁湟中县多巴新城为例_余波

新城建设中农民安置规划策略研究

——以西宁湟中县多巴新城为例

余波黄建中

【摘要】城市时代中国城乡用地矛盾依然严峻,伴随着新城建设的推进,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作为一个新的弱势群体需要妥善安置规划。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和实例分析总结了我国农民安置的已有模式,并提出新城建设中农民安置存在工作量大、自上而下操作模式为主、安置方法单一等问题。其次以西宁湟中县多巴新城为例,通过现场调研、交流访谈等方式了解待安置农民的特征需求,并按其安置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将安置对象分为完全城镇化的失地农民、半城镇化的失地农民、未城镇化且保留耕地的农民等三类,规划分别通过城市社区、过渡型安置区、新型农村社区等三类安置区进行安置。最后本文着重对三类安置区的选址、总体规划原则及引导、公共场所、住宅单体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规划策略,以指导多巴农民安置工作。此外,通过此次实践研究,笔者发现采用“过渡型安置区”进行安置的农民占大多数,说明农民城镇化、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整体上呈渐进式,需要足够的时间缓冲过渡。

【关键词】城镇化;新城;农民安置;安置模式;安置特征;规划策略

1.引言

目前,我国众多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用地紧缺而农村集体用地闲置浪费问题突出,土地分散经营与集约利用的矛盾严重。随着城市时代的到临、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推进,土地资源的整合、集约化利用成为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据国土部门统计:“全国每年约有300万~400万亩建设用地来自农村用地的转化,约占建设用地总量的50%以上”[1],而大量农村土地的整合、征用必然会引发农民安置的相关问题。

近年来新城成为许多城市建设的重点,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高质量是许多新城建设的共同目标。[2]由于新城建设用地内通常分布了大量的农村居民点,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高效、高质地完成农民安置工作是新城建设中的一大难题。

在中国知网上以“农民安置”“农民安置区”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可以找到相关文献100篇(不包含报纸文章),其中农民安置制度研究17篇,农民安置方法研究24篇,农民安置区规划设计16篇,农民安置房建筑设计6篇,此外还有22篇关于土地流转问题、15篇关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人文关怀。可见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民安置的制度和方法上,部分为农民安置区的空间规划、建筑设计,而衔接宏观制度方法和微观规划设计的文章几乎没有。因此,本文从一位规划学者的角度,结合农民安置的已有模式和新城建设的特点,试图探索适合多巴新城农民安置的模式以及相关规划策略,并希望对其他农民安置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2.已有农民安置模式

纵观我国农民安置的实践历程,经历了由单一到复合、由封闭到开放、由短期利益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演变过程,按时间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集中在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末期,主要为农业安置模式,即就地在农业上予以安置。如1956年安置办法规定,通过村集体机动地划拨或重新的土地调整给失地农民一定的土地经营,对于在农业上确实无法安置的就地在其他方面予以安置或组织移民。该模式对农民安置后的生活、生产方式影响最小,但随着人多地少矛盾的加剧,进行农业安置变得越来越不可能。

第二阶段集中在80年代,主要为就业安置模式,即通过乡镇企业、集体所有制单位进行工作安置,其中土地已被全部征用的可转为非农业户口。[3]就业安置是一次重要的制度创新,“农转非”的策略在当时人地矛盾紧张的情况下保障了征地工作的顺利进行,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就业安置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

第三阶段始于80年代末期,为货币安置模式,最早以就业安置与货币安置相结合的模式出现。[3]相关部门根据征地补偿办法对失地农民进行一次性费用补偿,操作简便易行,是近年来主流的安置方法,但其缺乏长远考虑,一旦有限的补偿费用完以后,可能陷入困境并引发大量社会问题。

第四个阶段始于90年代末期,由于农业安置、就业安置已不适应目前社会经济特点,货币安置又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各地在实践中开始探索更加多元化的安置模式,其中主要包括土地换保障型、土地入股型、集中开发型以及留地和就业相结合型四种。虽然这些模式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市场化开放程度要求不一,风险和受益的程度也相差迥异,但都为失地农民开启了发展之路、探寻更长久的生活保障。

3.新城建设中农民安置的问题

新城建设范围内的农村居民点普遍存在建设用地不集约、建筑质量参差不齐、环境卫生差、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通过居民点的搬迁安置,可以改变农村居民的居住模式、提高居住水平、改善生活环境,同时会对新城区周边农村居民点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结合我国新城的发展历程和建设实例,笔者认为新城建设中农民安置存在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3.1安置工作量大

根据新城的空间位置分类,我国大部分新城选址在大城市外围的郊区。[4]城郊是农村居民点的集聚地,新城建设范围内用地性质的改变必然带来大量的土地流转和农民安置,再加上新城建设一般为当地的重点发展项目,在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必定追求快速、高效。因此,新城建设中的农民安置通常是一项量大、难度高的工作。

3.2自上而下操作模式为主

我国在建国初期便已有新城建设,但不同时期其目的迥异: 50年代为了大力发展重工业; 80年代改革开放后为了招商引资;21世纪后为了加快城市化,提供更多住宅和就业机会。但不论新城建设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大部分是由政府主导、统一调控完成的,这种政策支持下自上而下的操作模式容易忽略对安置对象——失地农民自身发展需求的详细考虑,安置工作整体上是从符合城市利益的角度完成的。

3.3安置方法单一

安置方法单一主要体现在安置模式和安置区建设两个方面。由于货币安置简便易行,许多地方政府乐于用此方式解决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而农民受眼前利益影响也愿意接受该模式。据统计,近年来各地报国务院审批建设用地项目中采用一次性货币安置的达90%以上。

[5]在安置区建设中,则倾向于照搬城市居住区的建设模式或采用常规的新农村规划方法,对农民安置过程中需求认识不足。

4.多巴新城农民安置规划策略研究

4.1项目背景回顾

多巴新城位于西宁市区西侧约25km的西纳川河、湟水河交汇处,现状为湟中县18个乡镇之一的多巴镇(图1)。根据西宁都市区发展战略,规划将包括多巴、鲁沙尔、甘河在内的区域纳入未来西宁中心城区范围进行统筹布局[6];另一方面,湟中县也急需突破因保护塔尔寺及其周边环境而带来限制城市开发建设的矛盾,将多巴作为湟中县未来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逐步由鲁沙尔向多巴转移各种城市功能,也为塔尔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前做准备;同时,多巴新城作为西宁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启动新城建设的重要落脚点[7]。

规划多巴新城总面积约45km2,规划范围内包含1个居委会(4898人)、24个村庄(40233人)以及已建成的青海省最大安置区——康川新城(已安置10833人),现状总计55964人。

多巴政府充分利用新城建设的契机进行城乡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新城范围内的24个村庄及其外围的32个村庄,合约7.7万农村人口需重新进行安置。针对这一发展需求,多巴政府面临一系列的相关问题——如何合理地处理农民安置与城镇化的关系?如何高效地安置失地农民?如何规划建设适合农民安置后生活、生产的居住区?

图1 多巴新城区位图

(来源:《西宁都市区2030战略规划》)

4.2多巴新城农民安置特点及模式推荐

土地是多巴新城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和关键性要素,为获取足够的农用地转用指标,实现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多巴政府编制了《多巴新城建设初始登记和征地拆迁工作实施方案》《多巴新城建设征地拆迁补偿方案》《多巴新城建设安置方案》等文件,以保证土地征用储备工作。通过现场调研、交流访谈以及相关政府部门走访,发现此次多巴农民安置除了工作量大之外还有其他特征。同时,为了避免新城建设中农民安置工作中完全的自上而下操作模式、安置方法单一等问题,在此对现状特征进行整理描述。

4.2.1现状村庄布点分散且发展需求不一

多巴新城的建设将涉及56个村庄(76422人)的重新安置规划,其中有12个村庄(15553人)不属于多巴镇域范围。大部分村庄由于长期缺乏规划引导,一直处于自生长状态,造成乡镇空间拓展无序,加大了此次农民安置工作的难度。并且村庄的发展水平也相差较大,如

现状各村庄劳动力资源占村庄总人口的比例呈现37%~90%不一的现象,安置后农民是城镇化还是依然从事农业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区别对待。

4.2.2现状发展水平整体较低

多巴镇所在地湟中县为农业大县,是牧区和农业区的交汇处,城市二产、三产发展水平较低,再加上当地农民存在受教育水平低、收入增长困难等普遍特征,因此在进行农民安置中尤其需要注意两个问题:(1)受当地产业发展水平限制,失地农民城镇化后要实现一产向二产、三产的完全转变困难较大,因此建议按需采取不同的安置模式;(2)考虑到现状农民整体素质不高且较保守,建议选取风险度、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安置模式,如货币安置型、土地换保障型、集中开发型、留地与就业相结合型。

4.2.3特有的民族文化

多巴是一个民族构成丰富的地区,安置农民中汉族占79%、回族占13%,藏族占5%,其他民族(如土族等)共占3%。考虑到各民族风俗习惯不同,建议采用局部民族集中分布、整体民族融合的安置策略。由于多巴的少数民族主要为回族和藏族,因此,在安置规划中划出了回族、藏族集中引导区域,并在引导区内提供该民族生活服务的设施,如回族集中区内设置清真寺等。其他民族现状人口总量较少且分布相对分散,未来将逐渐与城区融合,不再单独划出集中引导区域。

结合上述特点,建议本次多巴新城农民安置采用多元化、复合式、操作性强的安置策略,即根据农民的现状特点、安置后的生活生产方式将安置对象分为三类——完全城镇化的失地农民、半城镇化的失地农民、未城镇化且保留耕地的农民,并分别通过城市社区、过渡型安置区、新型农村社区对其进行安置。在具体实施中考虑到农村特有的人缘、地缘关系,建议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农民安置规划;并以货币安置型、土地换保障型安置模式为主,以集中开发型安置模式、留地与就业相结合型安置模式为补充。

4.3多巴新城农民安置规划策略

4.3.1完全城镇化的失地农民——采用“城市社区”安置

这部分安置的农民将完全失去原有宅基地和土地承包权,并且不需要政府统一安置住房。他们将通过“以地置换社会身份”快速转化为市民,今后全部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完全享受城市生活和市民应有的待遇。在具体实施中以货币安置模式为主,根据《多巴新城建设征地拆迁补偿方案》中规定的“土地补偿标准”、“苗木、花卉、果苗等附着物补偿标准”以及“房屋及地上附作物拆迁补偿标准”,将补偿费以货币形式一次性支付给农民,失地农

民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购买政府统一建设的农民定销房(康川新城安置区)或城市商品房来解决居住问题。该类型安置的农民具有快速城镇化的特征,可以很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因此安置区可直接参照城市居住区的标准进行设计,本文将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4.3.2半城镇化的失地农民——采用“过渡型安置区”安置

这部分安置的农民将完全失去原有宅基地以及失去全部或大部分的土地承包权,安置后不再从事规模化的农业,但短期内仍希望保留部分农村的生活、生产习惯,通过一段时间来逐步融入城市生活,最终将全部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工作。这部分农民需要政府统一建设过渡型安置区进行安置,在安置区的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他们的过渡需求。考虑到这部分失地农民数量较多、需求多样,因此建议采用土地换保障型安置、留地与就业相结合型、集中开发型安置相结合的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可将宅基地和承包地分开、搬迁与土地流转分开,以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以土地承包权换社保或就业。

图2 过渡型安置区选址示意图

过渡型安置区选址主要考虑以下两点:(1)选址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靠近城市边缘的位置(图2)。由于部分失地农民安置后仍从事少量的农业生产活动,在安置区中需要考虑农具等生产工具的占地,因此安置区的人均居住用地标准可取西宁人均居住用地标准(28.0 m2~38.0m2/人)[8]的上限或略高于上限,而城市边缘区域的用地压力较小,可以满足建设需求。(2)选址需充分考虑就业市场,如靠近工厂、企业等吸引就业的区域,并通过技术培训逐步解决这部分失地农民长远的就业问题。

图3 过渡型安置区建设模式示意图

过渡型安置区应以“集约建设,容量最优,满足动态化发展需求”为规划原则。安置区

可参考城市居住区的标准建设,以多层住宅为主,但必须考虑长远发展需求,按照远近结合的原则,统一规划、分布实施。如在坚持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前提下,近期采用较低的开发强度、适度预留发展空间,居民可在这些预留空间中种植林木果蔬以及进行少量农业活动。随着居民逐步实现完全城镇化,远期将预留发展空间改造为绿化和公共活动场地,向城市社区过渡(图3)。

过渡型安置区公共场所的设置应基本符合城市居住区的标准,此外考虑到安置居民在征地前同属一个村庄,十分注重邻里交往,因此,需要提高公共场所的开放性。同时由于安置居民处于半城镇化阶段,初期对公共场所的需求层次相对城市居民简单、种类也较单一,只要满足其基本的交流、活动功能即可。过渡型安置区公共场所在具体规划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安置居民喜爱在单元入口前或小区入口处的空地上晒太阳、打牌、交谈等,因此建议在单元入口处预留开敞空间和休憩的座椅,在小区入口处设置商业区并留出小广场,即形成街道和居住区交接处的缓冲区域,可为居民提供购物、休闲、活动的场所;(2)相对于公共空间的观赏功能,安置居民更加注重其实用性,规划需将“观赏空间”和“交流空间”有机结合起来,譬如在绿地内设置儿童游戏场地和供成年人看管小孩休憩的座椅,或设置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室,丰富社区文化,促进居民交往,增强社区归属感;(3)住宅底层常常是居民聚集聊天的场地,应在底层设置活动室和商业以增加楼宇间的生活气息。

根据过渡性的需求,住宅单体的底层需设置杂物间和棋牌室,其他标准层设计应注意以下五点:(1)户型布局简介,交通流线顺畅;(2)采用大、中、小三类不同的户型,满足不同家庭结构的需求;(3)房间尽量都是方方正正的;(4)保证明厨明卫;(5)房间布局紧凑、功能分区明确,减少内部交通面积的浪费。

4.3.3未城镇化且保留耕地的农民——采用“新型农村社区”安置

这部分安置的农民失去了宅基地但仍保留土地承包权,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整体采用异地集中安置后将继续从事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仍保持农民的身份。具体表现为农民以宅基地置换异地房的形式,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提供标准图纸,统一建设或由农民自建、联建。

图4 新型农村社区选址示意图

新型农村社区选址主要考虑以下三点:(1)以原有村为单位,就近选择现状农村居民点密集的区域;(2)选址在城郊或城乡结合处(图4);(3)新型农村社区与农民自承包地的距离最远不超过2.5km,[9]这样农民并未远离熟悉的旧生活关系,并且新家与自承包地的距离变化也不至于产生交通成本的增加。

新型农村社区以“远近结合,适度预留,兼顾差异化需求”为规划原则。社区建设以满足农民生活、生产习惯为出发点,采用单层和双层两种院落式住宅,配以健身娱乐设施、卫生站、文化中心等服务设施,保障农民日常生活和娱乐,展现现代化新农民、新农村生活。

建议新型农村社区可采用两种建设模式:在用地紧张区,可借鉴新农村规划的方法,集约化建设农宅(图5“模式一”)。在用地宽松区,推荐采用“1+1”的建设模式,即宅基地与临宅农田按1:1的比例分配,临宅农田既符合居民的生活习惯,又为日后的增建预留发展空间(图5“模式二”)。

图5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示意图

新型农村社区的公共场所主要包括社区的主、次中心。其中围绕主中心设置公共服务设施、文化活动中心、幼儿园和体育场等,结合次中心进行村民日常社交活动,在农忙时可利用主、次中心进行相关的农业活动,如晒谷(图6)。由于农村居民老龄化程度高,日常生活中喜爱邻里交往、集会,因此需要适当扩大社区主中心、村民活动中心、养老院等的规模,并且增设专门的儿童、老年人活动场地。

图6 新型农村社区中心示意图

(来源:2012年同济大学西宁市村庄规划方案竞赛)

住宅单体设计需满足当地居民生活方式和气候条件,各功能区划分应合理明确。多巴农村户型主要以住宅主体、杂物间、猪圈和庭院空间等为基本元素进行空间上的组合(图7),其中以庭院为生活中心,可直达其他空间并需要充分考虑采光和院落的功能作用;住宅主体以堂屋为中心布置卧室、厨房、贮藏等房间,主要考虑采光和冬季保温功能;杂物间在院落深度值最高的地方,并尽量减少光照;并形成猪圈厕所——沼气池——农田——住宅的合理生态功能联系。

图7 新型农村社区户型设计示意图

(来源:2012年同济大学西宁市村庄规划方案竞赛)

4.4多巴新城农民安置建议方案

图8 多巴新城农民安置示意图

此次多巴新城建设中共需安置农民76422人,规划通过城市社区、过渡型安置区以及新

型农村社区安置的人口分别为10647人、45139人和20636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4%、59%和27%,其中通过城市社区安置的10647人中有5845人安置在已建成的康川新城城市社区中,其余4802人将自行购买城市商品房(图8)。

通过此次农民安置规划实践,可以看出类似多巴这样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新城建设中农民基本倾向于政府的统一安置。并且选择第二种类型——过渡型安置区进行安置的农民占大多数,说明农民对城镇化的需求整体上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农民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需要足够的时间缓冲过渡。

5.总结

通过此次对新城建设中农民安置规划策略的研究,笔者颇有感悟:(1)农民安置工作是城镇化、城乡统筹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与社会经济发展、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结合共同推进;(2)城市时代的城镇化将是一个更加精细化、多元化的过程,同样农民安置规划也应该是一项包含多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工作;(3)在农民安置规划时应立足于农民现状发展水平,充分考虑农民城镇化中的发展需求,在不违背城乡一体化总趋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按需采取灵活的规划策略;(4)安置区的规划设计应充分结合农民安置后的生活、生产需求,切忌对城市居住区进行照搬照套;(5)新城建设中农民安置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必须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探索创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郭磊,何百森.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乡村集约发展道路的探索——以唐山市常庄乡总体规划为例[J].理想空间42辑:新农村与城乡统筹发展,2010,12.

[2]马赤宇,邵爱云,胡晓鸣.谈新城区建设中农村居民点安置的几个问题[J].小城镇建设,

2008(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七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S].

[4]陈畅.中国西北地区新城规划研究[D].天津:城市规划与设计,2008.

[5]潘科,朱玉碧.现有失地农民安置方式的比较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6).

[6]西宁都市区2030战略规划[R].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2012.

[7]西宁新区总体发展规划(2013-2030)[R].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2013.

[8]GB 50137-201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s].

[9]冯戈,陆嘉.县域村庄布点规划综合研究——以沈阳法库县为例[J].理想空间42辑:新农村与城乡统筹发展,2010,12.

作者简介:余波(1989— ),女,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

黄建中(1968— ),男,副研究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

2017-2018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六年级期末数学试卷

2017-2018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六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开动脑筋,填一填.(每空1分,共27分) 1.(4 分)我国的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有 9600000平方千米,读作平方千 米,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平方千米,而人口数据世界第一,有十二亿九千五百三十三万人,写作人,约亿人. 2.(2分)一种商品打七折销售,“七折”表示原价的%,如果这种商品原价100元,现在便宜了元. 3.(2分)(5,4)表示小明在班里是第列第行. 4.(1分)学校为艺术节选送节目,要从3个合唱节目中选出2个,2个舞蹈节目中选出1个.共有多少种选送方案?(请你用列表的文艺设计有关的方案) 5.(1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cm,高是4cm,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6.(1分)如图,有条对称轴. 7.(3分)甲在乙的北偏东30°方向500米处,则乙在甲的偏°方向米处. 8.(5分)在○里填上“>”“<”或“=”. ○÷○×○﹣4○﹣5 9.(6分)4560m=km; 6.3kg=g; 2.4时=时分. 10.(2分)=÷15==%=(填小数) 二、火眼金睛,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11.(1分)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为3:2:1,这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12.(1分)分数的大小一定,分子和分母()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无法确定13.(1分)在长12.4cm,宽7.2cm的长方形中,剪半径是1cm的圆,能剪()个.A.28B.29C.18D.17

14.(1分)如图,甲、乙两部分相比,() A.面积甲大于乙,周长甲大于乙 B.面积甲小于乙,周长甲小于乙 C.面积甲大于乙,周长甲小于乙 D.面积甲大于乙,周长甲、乙相等 15.(1分)将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后得到的图形是() A.B.C.D. 三、神机妙算,算一算.(第1题5分,第2题6分,其余每题12分,共35分)16.(5分)直接写出得数. 1.34×10= 6.2+3.38=11.3﹣8.6=+=42= 0÷9=6c+3.4c=824﹣176=a﹣a=++=17.(6分)用竖式计算 1624÷56; 4.5×5.02. 18.(12分)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2×(+﹣) 5×÷2.5× [192﹣(54+38)]×67 8.5﹣(5.6+4.8)÷1.3. 19.(12分)求未知数. x﹣0.25=x+x=42:x=:= 四、动手操作,画一画.(共12分) 20.(12分)(1)小旗子向左平移8格后的图形. (2)小旗子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 评估报告》

附件: 《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实施 评估报告》主要内容 一、评估的目的意义 《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06版总规》)于2010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该总规自基期年至今已近10年,较好地指导了赣州市城市规划建设。期间赣州市内外发展环境发生巨大变化,《06版总规》已显示出一定的不适应性。为系统、全面地分析城市规划实施的成效,了解城市建设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剖析城市规划实施中存在的偏差、问题并认真务实地查找原因,研判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改进和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的对策措施,使规划能够更好更完善地指导城市建设发展,特开展本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 二、评估的主要内容 按照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的要求,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评估 (1)城市发展方向评估 根据《06版总规》,中心城区以向南向西发展为主。从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的分布情况来看,向南发展主要发展轴线“中

央发展金脊”逐步构建,新触媒点赣州综合保税区、昌赣客专高铁线及赣州西站等重要产业平台与重要基础设施的出现,加速城市向西发展。章贡区、南康、赣县同城化发展趋势明显。 (2)空间布局评估 06版总规提出了“一脊两带、三心六片”的空间结构。从《06版总规》实施情况来看,整体空间结构与《06版总规》的要求较为吻合。除了创新区(蓉江新城)城市中心由于发展时序原因,暂时未形成,但随着连接南康的赣南大道通车,未来将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另水西湖边片区接纳产业区就业人口和老城疏散人口的功能尚未实现,旅游服务尚未形成,水西钴钼有色冶金基地逐步弱化了有色金属产业。 2、阶段性目标落实情况 (1)规划目标实施情况评估 《06版总规》实施以来,赣州城市经济和社会保持了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升级明显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建设有序推进,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城市品位得到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突出历史文化保护,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建设,瑞金市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注重山水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山、水、人、城和谐共存的山水园林城市,被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授予“绿色生态城市保护特别贡献奖”。较好地完成了总规制定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青海省西宁市民和县城市总体规划-中规院-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土地开发强度作为城市政府科学、合理管理城市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城市开发强度应依据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产业、交通等因素的具体要求,以“科学用地、节约用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改善城市环境为前提。综合考虑各类土地的使用性质、区域位置、周围的基础设施条件及空间环境条件等。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宏观层面上,确定城市开发总量和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在中观层面上,建立城市开发强度分区的基准模型和修正模型,进行各类主要用地的开发强度分配;在微观层面上,以街区作为容量控制单元,制定地块开发强度细分的原则。 一、宏观层面——城市整体开发强度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为土地供求关系提供了基本参考。根据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结合相关经验的类比分析,可以推测各类建筑的需求数量以及占城市建筑总量的比例。 在许多情况下,基于环境标准所确定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所确定的城市建筑总量之间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在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权衡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上限方案能够提供较为充足的建筑总量,但由此带来环境标准的明显下降;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下限方案能够确保较为理想的环境标准,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建筑总量需求相距甚远;最终选择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需求和可接受的环境标准之间的综合权衡。 对于民和城市实际情况来说,考虑到城市独特的自然地形地貌特点,其环境容量应保证一定的限度从而确保在生态方面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土地开发强度具体量化指标应是介于一定的范围之间而不是具体的数值,根据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以及相关经验数据各类用地开发强度具体如下表: 表8-1 城市建设用地整体开发强度控制表 序号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 (m) 绿地率 (%) 1 居住用地**~3.0 20~45 75 ≥30 2 公共设施用地**~5.0 15~50 99 ≥20 3 工业用地**~1.2 30~45 25 ≥20 4 绿地———≥75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六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六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一、开动脑筋,填一填.(每空1分,共27分) 1.(4 分)我国的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有9600000平方千米,读作平方千米,改 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平方千米,而人口数据世界第一,有十二亿九千五百三十三万人,写作人,约亿人. 2.(2分)一种商品打七折销售,“七折”表示原价的%,如果这种商品原价100元,现在便宜了元. 3.(2分)(5,4)表示小明在班里是第列第行. 4.(1分)学校为艺术节选送节目,要从3个合唱节目中选出2个,2个舞蹈节目中选出1个.共有多少种选送方案?(请你用列表的文艺设计有关的方案) 5.(1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cm,高是4cm,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6.(1分)如图,有条对称轴. 7.(3分)甲在乙的北偏东30°方向500米处,则乙在甲的偏°方向米处. 8.(5分)在○里填上“>”“<”或“=”. ○÷○×○﹣4○﹣5 9.(6分)4560m=km; 6.3kg=g; 2.4时=时分. 10.(2分)=÷15==%=(填小数) 二、火眼金睛,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11.(1分)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为3:2:1,这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12.(1分)分数的大小一定,分子和分母()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无法确定13.(1分)在长12.4cm,宽7.2cm的长方形中,剪半径是1cm的圆,能剪()个.A.28B.29C.18D.17

14.(1分)如图,甲、乙两部分相比,() A.面积甲大于乙,周长甲大于乙 B.面积甲小于乙,周长甲小于乙 C.面积甲大于乙,周长甲小于乙 D.面积甲大于乙,周长甲、乙相等 15.(1分)将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后得到的图形是() A.B.C.D. 三、神机妙算,算一算.(第1题5分,第2题6分,其余每题12分,共35分)16.(5分)直接写出得数. 1.34×10= 6.2+3.38=11.3﹣8.6=+=42= 0÷9=6c+3.4c=824﹣176=a﹣a=++=17.(6分)用竖式计算 1624÷56; 4.5×5.02. 18.(12分)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2×(+﹣) 5×÷2.5× [192﹣(54+38)]×67 8.5﹣(5.6+4.8)÷1.3. 19.(12分)求未知数. x﹣0.25=x+x=42:x=:= 四、动手操作,画一画.(共12分) 20.(12分)(1)小旗子向左平移8格后的图形. (2)小旗子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赣州市优质建设工程奖评选与管理办法

赣州市优质建设工程奖评选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我市优质建设工程奖评选活动,鼓励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多创“精品”工程,以点带面,提高我市建设工程质量整体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江西省建筑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参照《江西省优质建设工程奖评选与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仅适用于赣州市范围内优质建设工程奖的评选与管理。 第三条赣州市优质建设工程奖分结构优良工程奖和优良工程奖两大类。 第四条结构优良工程奖的评选范围为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设施工程,优良工程奖的评选范围为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设施工程、建筑装饰工程和园林绿化工程。 申报优良工程奖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设施工程,必须先申报结构优良工程奖,获得优良结构工程奖的工程,才具备参加优良工程奖的评选资格。

第五条优质建设工程奖由企业自愿申报,各县(市)辖区内的工程项目须经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核后择优推荐。 第六条赣州市城市规划建设局成立赣州市优质建设工程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负责优良结构工程奖和优良工程奖的评审工作以及江西省优质建设工程奖的推荐申报工作。评委会下设办公室,并委托赣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 第七条优质建设工程奖每年评选一次,获奖项目由赣州市城市规划建设局审批表彰。 第二章评选范围 第八条参加优质工程奖评选的工程项目,必须是我市范围内符合基本建设程序,且已建成投产或使用的新建工程,其建设规模应达到以下标准: 1、单位工程建筑面积赣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含章贡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在3000平方米以上,县(市)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风景园林等特殊建筑工程规模可适当降低。 2、单位工程建筑面积在800平方米以上或工程造价在40万元以上的建筑装饰工程;幕墙面积在600平方米以上或工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 理的意见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宁发[2007]11号 【发布部门】西宁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07.27 【实施日期】2007.07.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宁发[2007]11号)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现就加强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领导,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1、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西宁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把西宁规划建设成为投资环境优越的创业城市,舒适休闲的宜居城市,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内涵丰富的文化城市,山清水秀、文明开放、人民富裕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各

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目标、准确定位,突出城市特色,提高建设水平,实现城市建设新突破。 2、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加快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深入实施“扩市提位”战略。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城市功能更加健全,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改善,文明程度更加提高。 3、加强对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的指导。建立科学规范的规划决策、审批、执行体系,深入推进规划行政管理制度创新。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审核城市规划建设重大方案,协调解决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 4、积极推进城市规划与建设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设立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聘请专家担任顾问、咨询委员。发挥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城市规划草案、待定重大项目,由专家委员会进行论证和审议,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5、建设高素质的规划管理专业人才队伍。要通过委托学科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专业院系和科研机构进行定期轮训,选拔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著名高等学府、科研机构进修深造,外出参观考察、挂职锻炼等途径,进一步开阔规划管理专业人员的视野,增长见识,切实提高规划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6、明确城市规划管理职责。城市规划管理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市政府主要负责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及监督监察工作。区(县)政府主要负责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和本区域违法建筑的控制与查处,并参与本区域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其他重要规划事项的研究、论证、决策,支持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各项工作。

赣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

赣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

关于公布《赣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 的通告 《赣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已经市政府批准实施。现将规划的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 3.《赣州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4.《赣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5.《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6.赣州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 7.赣州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研究等。 二、规划的主要内容 1、规划范围 本规划以《赣州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所划定的城市规划区为规划范围,西起厦蓉高速公路,东至环城高速公路,北到水西钴钼基地、水东,南到创新区。 2、城市近期建设目标 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特大型、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旅游

中心基本建成。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 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500亿元,年均增长13%;财政总收入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80亿元,年均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500亿元,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00亿元,年均增长16%;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3.5亿元,年均增长10%,出口总额达到25亿美元,年均增长15%。 3、发展规模 人口规模:2015年,赣州市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105万人左右。 用地规模:2015年,赣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10平方公里左右。 4、近期空间发展方向 以总体规划确定的远期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为目标,“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南进、西拓、旧区提升”的空间发展策略。 5、近期建设重点 (1)、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以路网建设为先导,拉开特大城市框架。逐步充实和完善城市新区,加快新城市中心地区建设;改善旧区环境,优化旧区功能。 (2)、配合城市主体框架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尤其是新区的市政设施(包含综合交通设施)网络的建设。 (3)、加快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健全。 6、近期重点发展区域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城市发展指导思想 高屋建瓴、把握全局;力求近远期结合、保持弹性;放眼未来、立足现实,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努力促成西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保证西宁市经济快速增长,加强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城市建设目标 将西宁建成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桥头堡、发展地区特色经济的主力军、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模范城、青海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的美丽家园。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近期到2005年,中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远景指2020年以后20年至30年。 城市性质与规模 城市性质:西宁是青海省省会,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多民族共同繁荣的高原名城。城市人口规模:2005年达到100万人;2010年达到110万人;2020年达到130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西宁市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98平方米以内,西宁市主城区近期2005年用地规模为96.6平方公里,2010年用地规模为100.3平方

公里,远期2020年用地规模为128.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 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为:西宁市区、市域范围内重要的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和正在建设的黑泉水库、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及自然与历史遗产保护范围,以及鲁沙尔镇、多巴镇、甘河滩镇的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930平方公里。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西宁市在各个区域层面,尤其是在海东地域经济中心的作用,协调城镇体系在西宁—兰州、西宁—拉萨两条轴线上的整体功能,建立结构合理、有机扩展的“核心—外围”体系。城镇体系发展建设的重点是:完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促使“核心—外围”体系的有效生长,建设特色文化和旅游经济职能,促使城市高级职能的强化和主体地位的实现。 城镇体系总体战略目标:建立一个适宜西宁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等级规模完善、中间布局合理、功能组织协调的城镇体系结构。西宁市市域城市化水平2005年达到55%,2010年达到60%,2020年达到65%—70%。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以西宁市区、鲁沙尔镇、甘河滩镇、多巴镇为点,以宁果公路、鲁多公路、109国道为线,组成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核心区;以环状核心区作为市域中心,以315国道、兰西高速公路、宁张线等为辐射轴,逐步形成大通桥头、湟源城关等市域次级发展极核;分别以大通桥头、湟源城关为中心,形成众镇拱卫的态势。 西宁市市域形成三大城镇经济区:西宁市—鲁沙尔—甘河滩—多巴,形成环状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区,范围包括西宁市区、湟中与平安两县,以商贸、旅游、康体休闲、工业、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工业为主;以大通桥头为中心北部次级城

青海省西宁市2030年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报告.doc

致全市人民的公丵开信 亲爱的市民朋友: 西宁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特色日益彰显。围绕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以及青藏铁路扩能改造、兰新二线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落实省委、省政府对西宁发展提出的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西宁市在科学评估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了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机遇,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科学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决策。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立足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把西宁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目标,依照“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拉开城市骨架、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文化内涵”的原则,坚持“国际视野、国内前沿、西部一流”理念,牢牢把握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整个规划编制工作。 在规划编制中,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纲要》和《关于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意见》的总体要求,从区域层面审视了西宁发展问题,认真分析了西宁、兰州两地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研究了城市职能分工、区域性重大设施协调布局、区域性城市群发展网络统筹构建等问题,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进行了全面考虑,确定未来西宁市的城市性质、职能,合理预测了城市规模,确定了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基本框架,坚定不移地落实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目标要求,进一步突出了西宁作为东部城市群“极核”的功能和作用。 本次规划将提升区域地位、强化服务功能、突出高原特色、建设宜居城市作为重点,将城市发展战略转向加强与兰州和海东区域协作以及城市功能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格局重构方面,力求通过努力,到规划期末,把西宁建成带动区域发展的西北经济高地,自然人文有机融合的区域服务中心,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原旅游名城,宜居宜业、保障完善的生活之城和幸福之城。 各位市民,本次规划对于保证未来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不敢懈怠。恳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为建设我们共同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人的生活之城和充满活力、体现实力、彰显魅力、富有亲和力的幸福之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官网:https://www.sodocs.net/doc/7f7931003.html, 《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市场研究及运营战略一体化服务商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CHINA MACHINERY MARKETING ACADEMY 官方网站:产业规划https://www.sodocs.net/doc/7f7931003.html,/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官网:https://www.sodocs.net/doc/7f7931003.html,

官网:https://www.sodocs.net/doc/7f7931003.html, 州作为西北地区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和交通枢纽功能,不断增强对人口的吸引力,努力将兰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富有活力、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兰州新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 发挥兰州新区产业转移承接大平台、综合交通运输大枢纽、西向南向开放大门户优势,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精细化工、大数据、现代农业、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及国际产能合作、生产加工贸易、服务外包等产业,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人才集聚、资源集聚、要素集聚,打造支撑兰州—西宁城市群乃至甘青两省发展的重要产业基地和服务“一带一路”及中新南向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对外开放平台。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深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促进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发挥产业、技术、人才、资源等优势,以科技体制改革、产业品质提升、人才资源集聚、产业合作发展为重点,实施重大创新工程,深化与中科院系统在兰院所和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大专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支持重离子加速器大科学工程等国家战略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大科学工程民用领域装置开发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推动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创建,

西宁市城中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西宁市城中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45分) (共5题;共42分) 1. (3分) (2018七上·桂林期末)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酝酿(niàng)静谧(mì)吝啬(lìn)淅沥(lì) B . 憔悴(qiáo)匿笑(lì)狭隘(ài)徘徊(pái) C . 热忱(chén)干涸(gù)恍惚(huǎng)抽噎(yān) D . 蜷伏(quán)嗔怪(zhēn)滑稽(jī)庇护(bì) 2. (14.0分) (2019七上·天台月考) 古诗文名句填空。 (1)水何澹澹,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3)胡马依北风,________。(《行行重行行》) (4)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观沧海》中借大海抒发气吐山河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天净沙·秋思》中与“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7)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____”借“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 (8)人们常引用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人虽然老了却仍有雄心壮志。 3. (6分) (2019七上·天台月考) 解释下列划线字。 ①寒雪日内集________ ②俄而雪骤________ ③差可拟________ ④期日中________ ⑤尊君在不________ ⑥入门不顾________ 4. (7.0分) (2019七上·天台月考) 某校开展的以“共建书香校园”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说现状】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图所反映的现状。

赣州报建流程

建设工程规划建设行政审批流程 一、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1、建设单位或个人提出建设项目选址申请,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科(建筑类)或市政规划科(市政类)受理; 2、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科(以下简称建规科)或市政规划科(市政类)组织选址踏勘用地,审查确认,建规科(建筑类)或市政规划科(市政类)向建设单位或个人核发规划条件,分局(建筑类)或市政规划科(市政类)向行政审批服务科(以下简称审批科)发出可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凭证。 3、建设单位或个人持申请材料(需提供资料详附件1)、规划条件,到审批科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审批科核实材料要件齐全和符合要求的,直接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对要件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要求申请人限期补正。在限期内不能补正的,按退件重新受理处理。 二、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1、建设单位或个人提出确认建设用地范围申请和用地范围图(1:500-1:2000地形图),分局(建筑类)或市政规划科(市政类)受理; 2、分局(建筑类)或市政规划科(市政类)审查确认,并向审批科发送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凭证; 3、建设单位或个人持申请材料(需提交材料详附件2),到审批科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批科核实材料要件齐全和符合要求的,直接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对要件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要求申请人限期补正。在限期内不能补正的,按退件重新受理处理。 三、报审规划建筑方案 1、建设单位或个人提出规划建筑方案(包括纸质文本图纸和电子文本、图件)、报审申请(需提供的资料详附件3),分局对符合规划审查条件的受理; 2、分局组织(规划业务科室参与)方案审查(重要建设项目需组织专家评审、报送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审查完毕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审查意见,需修改的应规定时间修改到位。 3、建设单位或个人将拟审定的规划建筑方案的总平面规划图和建筑设计方案按规定向社会进行公示(征求社会及周边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4、分局对修改后的规划设计成果进行审核,修改到位的,报市局领导审批,印发规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

摘要: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全市辖城东、城中、城北、城西四区,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湟源三县,总面积7665.2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50平方公里。2000年市域总人口202万人,市区户籍人口71.17万人,总人口共95.8万。 城市景观轴:城市的主要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商务博览、民俗表演、市民活动,都集中在这条轴线上。 滨河景观带:主要通过“软质景观”体现城市自然风貌,结合带状城市特色,利用“三河六岸”,形成十字轴自然景观游览带,串联永久性生态绿地。城市开敞空间的创造:包括城市街道空间、广场空间、绿色空间和水空间。城市视线走廊的控制:通过对建筑高度的控制,在城郊公园—城市景观至高点之间,形成通透的视线走廊。 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全市辖城东、城中、城北、城西四区,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湟源三县,总面积7665.2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50平方公里。2000年市域总人口202万人,市区户籍人口71.17万人,总人口共95.8万。 西宁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处。市区平均海拔2100米,气压低,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70%。 西宁市既是进出高原和省内联系的必经之地,又处于地质灾害多发地区。这里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梁峁起伏,是典型的黄土地貌景观。境内多发生暴雨,历时短、强度大。暴雨洪水过程陡涨陡落,水土流失严重。市区紧邻的南北山地区多次发生崩滑、泥石流灾害。山岳挟持盆地的特殊的地形塑造了“错位十字”的特殊城市结构。 通过对青海省的区域特征、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总规”明确了西宁市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模式。通过对主要经济活动流向的研究,确定城市主要发展方向和格局。 为进行全面、准确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总规”分析整个西宁盆地地区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分布特征,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规律。在立足区域水文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建议。 特殊的地形条件使西宁在冬季的静风频率高达64%(1998年)。大气污染问题是西宁市改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总规”立足于区域发展的视角,与相关专业部门多次沟通,提出“建设西宁到张掖铁路,形成西宁市第二条外出铁路通道”的设想,并得到了有关领导的认可。这条第二通道不仅大大提升了西宁的区域地位,也起到了加强了青海省的对外交通联系、完善欧亚大陆桥铁路通道功能的作用。 在本轮规划前,西宁市仅辖大通一县,出于明确区域城镇职能,提升西宁整体竞争力的考虑。“总规”建议将平安、互助作为西宁附属县整体考虑。 依据市域城镇分布特征,规划形成西宁市——总寨——鲁沙尔——甘河滩——多巴环状综合经济区。这种“大西宁”的结构有利于消除主城区“十”字结构的缺陷,加强城镇间的有机联系和良性互动,促进各自职能的充分发挥。

2017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真题

2017年西宁市中考真题 语文试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5分)(请将以下的一至六题的答案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niàng)确凿(zuó)匀称(chan)根深蒂固(dì) B.偌大(nuò)倜傥(tāng)藩篱(fān)周道如砥(dǐ) C.蜷曲(quán)卑微(bēi)绮丽(qǐ)吹毛求疵(cī) D.收敛(liǎn)妒忌(jì)伧俗(cāng)惟妙惟肖(xiā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鸦雀无声宽洪大量大庭广众断章取义磐石 B.妇孺皆知无动于衷顾明思义鸡犬不宁真谛 C.离合悲欢穷愁潦倒黎民百姓粗制烂造啜泣 D.进退维谷因地制宜左右逢源断壁残垣扶掖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西宁市工商局一举查获了不良商贩沥尽心血苦心经营的制假窝点。 B.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D.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 (语序不当:应把“阶段性”调到“取得了”之后) B.为了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西宁市教育局策划开展了“读传统经典,建文明城市”。 (成分残缺:把“西宁市教育局”调整到“为了”之前) C.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 (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把“即使”改为“虽然”,或把“但”改为“也”)D.考试前是否充分备考,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01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公开稿

《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 (公布版) 一、规划期限、范围与法律效力 (一)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2-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2-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二)规划范围 1、赣州都市区 赣州都市区范围包括:章贡区、南康区、赣县、上犹县、兴国县、于都县、信丰县、崇义县、大余县和赣州开发区,总面积2.01万平方公里。 赣州都市核心区范围包括:章贡区、南康区、赣县、上犹县和赣州开发区;同时考虑到赣州城市的供水安全保障,将崇义县的陡水湖水库周边的过埠镇、杰坝乡纳入,总面积7100平方公里。 2、赣州中心城市 赣州中心城市范围包括:章贡区、赣州开发区全域,南康区的蓉江街道、东山街道、唐江镇、凤岗镇、龙岭镇、镜坝镇、太窝乡、三江乡、龙华乡、朱坊乡、横寨乡、赤土畲族乡;赣县梅林镇、茅店镇、江口镇、五云镇、储潭镇、大田乡;上犹县东山镇、黄埠镇。区域总面积为2236平方公里。

(三)法定效力 本规划是赣州都市区进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在都市区内各项规划建设管理活动均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执行本规划。 二、发展目标与总体布局 (一)发展目标 1、都市区发展目标 到2015年,初步形成赣州中心城市同城化发展格局,特大城市发展框架基本建立;都市区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都市区整体的社会经济、生态环保等指标位居全省都市区、城镇群发展前列。 到2020年,建立起辐射带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都市空间体系,建成全国重要的稀土与钨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 到2030年,将赣州都市区建设成为我国东南部地区的新兴开放高地和重要增长极、赣江源头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2、赣州都市区人口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到2015年,都市区城镇人口为300-310万,城镇建设总

2020年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真题及答案

2020年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真题及答 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列谚语不能反映天气规律的是()。 A、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B、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 C、日出一点红,不雨便是风 D、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答案】B 【解析】A项,太阳的情况反映了云层变化的状况,早上大气层比较稳定,朝霞出现说明水汽丰富,辐射增加,对流频繁,所以朝霞出现就说明要变天了;晚霞出现正好相反,说明是地表低层的尘埃经过阳光的反射出现了晚霞,所以外出不用担心。 B项指春雨有助于农业丰收,不反映天气规律。B项当选。 C项,日出时呈红色,说明空气中水汽甚多(太阳光经过水汽时,发生散射,只有红光能够射到我们眼中),如此丰富的水汽一般是阴雨天气造成的,因此为风雨将临的征兆。 D项,晕是日、月光穿过卷层云中的冰晶时,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彩色光圈。而卷层云通常出现在锋面前部,在它的后面,就是锋面所造成的云雨区。所以,日、月晕的出现,就意味着风雨天气即将到来。 2、“拔苗助长”与“庖丁解牛”这两个成语共同说明的道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觉地认识与创造规律 C、实践决定认识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答案】D 【解析】“拔苗助长”比喻违反客观规律,急于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据此可知这两个成语共同说明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的道理。D项当选。 3、接受请示的机关应对请示事项表明是否批准的态度或予以明确的指示”,这句话反映了请示具有何种特性?() A、被动性 B、针对性 C、强制回复性

赣州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中标管理规定完整版

赣州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中标管理规定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赣州市城市规划建设局 赣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赣州市监察局文件 赣州市财政局 赣州市审计局 赣市规建字〔2006〕121号 关于印发《赣州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中标后 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建设局(含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管理局)、发改委、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市属及驻市各有关单位: 为了保障我市建设工程中标后能够顺利实施,促进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认真履行职责,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技术标准,市规划建设局、发改委、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经充分讨论研究通过了《赣州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中标后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赣州市城市规划建设局赣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赣州市监察局赣州市财政局 赣州市审计局 二○○六年六月八日 主题词:建设工程中标后管理暂行办法通知 抄报:市政府市长王昭悠,常务副市长张佩昌,副市长尹礼山、林泽华,市长助理王太钧,副秘书长杨木生、钟福林、刘建明、苏青生,省建设厅,省发改委, 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审计厅。 赣州市城市规划建设局办公室 2006年6月8日印发

共印300份赣州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中标后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我市建设工程顺利实施,促进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等目标按合同约定落实到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技术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建设工程系指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工程变更包括勘察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条件等变更。 第二章从业人员管理 第三条建设单位(含代建单位,下同)应当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实施管理,选派作风正派、擅长管理并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人员负责工程建设各环节的协调管理工作。 第四条建设单位应将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各自驻现场的人员名单、职责分工及权限范围在合同中明确,并以书面方式告知各方,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换,因特殊原因确需更换的,应按有关规定办理更换手续,并书面通知相关单位。 第五条勘察、设计单位对其所勘察、设计的建设工程,应派驻勘察或设计代表到施工现场指导施工。在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或关键工序的施工期间,其负责该工程结构的勘察设计代表不得随意更换。 第六条施工企业(含分包单位,下同)派驻现场的项目经理(建造师,下同)、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预算员(造价师、造价员)等主要施工管理人员必须与其投标时

西宁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基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五章建筑物退让 第六章建筑夜景灯饰 第七章建筑物的高度控制 第八章建筑基地的绿化 第九章特别地区的补充规定 第十章城镇个人住房修建规定 第十一章管线规划管理 第十二章附则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计算附则 表一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 表二各类建设基地适建范围表 表三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控制指标表表四地下管线最小垂直净距表 表五地下管线最小水平净距表 附图一建筑离界距离图示 附图二建筑间距图示 附图三建筑高度计算附图 附图四沿路建筑高度控制附图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西宁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有关规范、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西宁市主城区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工程。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下同)应符合本规定。 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批准的城市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第四条本市主城区内的用地(附表一),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R),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用地。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 (二)公共设施用地(C),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与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三)工业用地(M),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

赣州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承诺书

赣州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承诺书 XXXX城乡规划建设局: 我公司自愿参加贵单位建设的XXXXX污水管网建设-城北排水渠清污分流(东门路段)工程工程施工投标,经我公司认真研究并慎重考虑,现郑重承诺如下: 1、保证不串通投标、借用他人资质或出借本企业资质投标,中标后不卖标、转包、违法分包、挂靠和拖欠民工工资。 2、保证所递交的投标文件全部真实有效,不弄虚作假投标。 3、保证所参加投标的建造师、施工员、质检员、专职安全员等是本单位在职在岗人员,其岗位证书真实有效,其签名是其本人签名,且未在其它单位或项目任职(兼职)。 4、保证中标的建造师、施工员、质检员、专职安全员(专监、监理员)等每月在施工现场履职时间不少于22天(总监不少于10天),并按合同约定进行电子考勤。 5、除因不可抗力等特殊情况外,保证中途不变更中标的建造师(总监)、施工员、质检员、专职安全员(专监、监理员)。 6、保证中标后认真履行合同,兑现合同承诺,在合同约定造价、工期内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否则同意贵单位将已完工程按中标价的80%进行项目结算清算,解除合同,且在10 天内无条件退场。 7、保证按时足额支付民工工资,不发生因拖欠民工工资引起的上访等问题。

8、保证在中标后,法定代表人或单位副职以上领导到场签约。 9、保证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在赣南日报或赣州晚报和施工现场声明(声明内容:我公司承接的工程即将竣工验收,为保证不拖欠该工程的民工工资、材料款、设备租赁费及其它费用,请债权人自声明之日30日内向我公司申报债权,在规定的时间内结清所有相关费用。并明确联系人、联系方式和地址)。 10、保证将本承诺在“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工作平台”和施工现场进行公告。 我公司保证全面履行以上承诺,如未履行承诺,自愿放弃中标资格;如有违法违规和不诚信行为,愿意接受在赣州公共资源交易网、赣州市城乡建设网公告违法违规和不诚信行为,无条件接受记入“黑名单”,并接受按合同约定的经济处罚和依法依规的其它处罚。 投标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投标单位公章: 2017年03月16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