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可持续发展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可持续发展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可持续发展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可持续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说课稿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四年制人教版教材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内容。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及科教兴国战略这部分内容,后面是第七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本框题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学好这个框题可以为学好以后的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内容上: 对应《课程标准》的要求:“知道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了解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的重、难点 依据人教版课程标准和初三学生的学情出发,在全面了解教材基础上,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二、说教学理念 (一)、设计理念 八年级学生已经通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学习,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储备,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同时,学生的视野比以往较为宽广,获得各种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和多元,他们更加关注社会现实,看待问题的立场和观点趋于理性化和个性化,有时还容易极端化,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在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争取认同感方面显得更为迫切,基于以上学情,必须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针对性。只有不引起学生反感和拒绝的内容与活动,才能打动他们的心灵,才能激发其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热情。 众所周知,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并不是平面结构式,而是立体交互式的,基于此我根据课标和教材的结构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法 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我主要采取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亲自实践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的思想意识,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发展思辩能力。 (三)、说学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实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观念的转变。我采用着重于学生探究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设计了“ 了解案例、分析案例、热烈讨论、大胆设想、总结概括、” ,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初步懂得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其要求,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培养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树立节约意识和环保观念,激发学生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共同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发展战略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设计

(发展战略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设计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设计 青铜峡市回民中学王新孝 一、课标与教材分析 (一)课标要求 1、了解当今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主动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二)教材分析 资源与环境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无法完全的割裂开来,因此在教材上作了一个调整,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在学生学习了我国人口问题后,将环境与资源存在的问题整合到一起,让学生明确我国环境与资源问题及其带来的影响,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样会使学生的思路更清晰,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更清楚全面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一)认知起点 环境与资源问题一直是思品教材中的重点问题,从八年级一直讲到九年级,只是侧重点不同,学生在地理、生物、化学课堂及平日的生活中也都有所了解,因此本课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对于如何解决相应的问题,怎样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什么是可持

续发展,学生多少知道一些却不能清楚的理解和表达,因此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本着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理念,通过教师的问题设置由学生自己从所给的材料中找出相应的答案。 (二)思维特点 九年级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转型阶段,抽象思维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占有优势地位。但这种抽象思维仍然是经验型的,应以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提供感性经验的支持。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创新,但是比较片面,处理问题的方式容易简单化。 (三)情感态度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对家乡的发展比较关注,对未来充满着期待;通过七八年级的合作训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态度和合作习惯。 三、目标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和基本要求,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各种信息资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初步掌握探究的方法,学会表达和交流,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习题(含答案)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或等.5米的颗粒物,被人吸入会对人健康成危害它是气量的重要污染源.荆州是国113个气质量监测市之.以下措施中会使空气P25污染增的是() A. 禁止焚烧秸秆 B. 提倡使用太阳能设备 C. 发展核电代替部分煤发电 D. 提倡城市居民开车出行 2. 为配合济市“城同创”动,梦提出下列保建议:开发新能源减化石的使手帕,减餐巾纸的使用;市内出行乘公交或自行车,少开家车使用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分类回收垃圾.你认为可行的() A. ①②③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① ②③④⑤ 3. 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提高你的呼声,而不平面海平面上升的主要是由于温效应导致的全球气候暖.下列获取电能径会加剧效是() A. 火力发电 B. 水力发电 C. 风力发电 D. 核能发电 4. 2013月以来,全国中部地区陷入严重和污染天气中,如 图所示.中央气象台大雾蓝预升级至黄色预警德州市局也提 出要进一步改市空气质量,创更加适人居环境.以下措施善 空气量无关的) A. 加大煤改电、煤改气力度,推广使用清洁能 源 B. 加大老旧机动车更新力度,提高尾气排放标椎 C. 减少学生户外运动时间,避免呼吸道疾病 D. 限制节日爆竹燃放,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5. 下列能符合“碳生活环理念的是() A. 太阳能 B. 煤 C. 石油 D. 柴薪 6. 下列源中,有于保护境的是() A. 煤 B. 汽油 C. 秸秆 D. 太阳能 7. 环境污染是人们越来越关注题,下能中,广泛使用容易造成空气() A. 太阳能 B. 风能 C. 水能 D. 煤 8. 倡导“低碳活”的时代以下源在开发和利中环境污染和破坏作最小的是) A. 太阳能 B. 煤炭 C. 石油 D. 天然气 9. 2016湖南新能源汽车专展于2016年4月28日~5月2日在青竹湖国际会展中心内隆重举行.新能源汽车专展将为湖南人民提供一个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窗口.下列关于新能源汽车的优点中,说法错误的是() A. 不需要消耗能量 B. 节约燃油能源 C. 减少废气排放,保护环境 D. 效率高、噪声低 10. 以下属于相对清洁、又取之不尽的能源是() A. 煤 B. 核能 C. 太阳能 D. 天然气 11. 柴静录制的纪录片《苍穹之下》使人们对雾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霾”是指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空中而形成的空气混浊现象,它和“雾”一起称为“雾霾”.下列有关“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霾”是液化现象引起的 B. “霾”是扩散现象引起的 C. 电动汽车的开发利用将有效减少“霾”的产生 D. 汽油燃烧将内能转化成化学能,燃烧不充分排出的尾气是形成

最新世界地理概况教学设计

课题:《世界地理概况》(教案) 一、教材分析 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世界地理的相关内容。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各大洲主要地形特点,及海陆变迁状况. (2)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 (3)识记主要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 (4)了解世界居民的变化及分布,知道世界地理分区。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应用综合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使所学知识公式化。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形 成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2)通过认识世界地理概况,理解各个自然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形成起重要作用,从而进一 步热爱自己生活的地球。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 四、学情分析 本节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学生常见错误主要是各大洲和大洋的空间分布不明确,导致空间定位不正确。气候类型的判断是自然地理中重要的知识,常见错误主要是判断方法不正确。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1--3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问题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世界海陆分布中七大洲和四大洋,在北半球有谁?我们来看本节课的 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探究一: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位置,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学生活动]探究一: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位置 [总结] 1、七大洲的分界线 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角色扮演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走 可持续发展之路角色扮演 二、分配角色: 1.环保局工作人员 2.博士生 3.高中学生 4.中学教师 5.卖盒饭的小商贩 6.游客 7.记者(兼主持) 三、参加人数:8(有一位工作人员) 四、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 根据个人的角色不同,征询各种意见,进行了几次调查活动,写了调查报告;听取各种社会角色对此问题的看法,确立个人的社会角色的立场;查询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参考书目及文献: 《环境关系》上海科技出版社 《上海环境教育》杂志:19xx年2、3、4月

《环境保护常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环境科学实践手册》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共享未来》少年儿童出版社 《少年科学》97年第4期;98年第6、7、8、期《城市导报》19xx-19xx年 《新周刊》19xx-19xx年 《新民晚报》19xx-19xx年 《文汇报》19xx-19xx年 五、主持人:刘珺 六、指导教师:严黎炜、贾志辉 七、日程:19xx/12-19xx/7 各角色的主要观点

记者:一次性筷子的名词,好熟悉,它已经成为现代化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消费,约一角钱一副,便能快速解决您的吃饭用具问题,它是简单、方便的化身,有许多的优点,但有人认为也有许多弊端。下面我们将采访几位不同职业的朋友和学生,对大家关于一次性筷子的话题进行一番采访,请大家对此进行讨论。 记者:众所周知,一次性筷子价格便宜,又省事,相信您作为一位消费者,一定有许多的感慨吧? 游客:我是一名游客,长年在外旅游。记得一次,我从北京到上海,途径天津、济南、南京等地,那里的风景的确非常的优美。济南的泉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南京的古代帝城的气派,深深地震撼了我。上海的繁荣,夜色的迷人也在我的记忆中留下美妙的一笔。旅游是非常愉快和高兴的,但是象这样一次的长途旅行是不可能把吃的东西都带上的。所以,一日三餐也就在这些旅游地解决了。在这些地就餐中,不管是天津、济南,还是上海,我发现一次性筷子使用得非常普及,特别是在一些小吃店和客流量大的饭店。(有照片为证)我觉得一次性筷子方便,也很卫生,就像医院用的一次性针头,用完了就仍了,避免了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对于一次性筷子的处理,我在旅店中路边小摊上看到的那些小工艺品,都是用一些废弃物,如:易拉罐,这样的东西做出来的,但是却很好看,很具有艺术性。一次性筷子,我觉得也可以象这样回收起来,做成一些小工艺品,不是也很好看吗?或是也可以回收起来,经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1. 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火→化石能源→电能→核能。 2.能源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等。 3.核能获取的途径有两条: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聚变也叫热核反应。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而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的。 4.核电站主要组成包括: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 5.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的所有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阳。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是:①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②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③光化转换绿色植物。 6.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7.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1、可持续发展 (1)、化石能源:由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能源(2)、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3)、二次能源: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得到的能源。如:电能(4)、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如:食物中的化学能(5)、不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6)、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7)、人类家族中现在常用的能源是化石、电能能源,注:在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电能中:A、属于一次能源的是: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B、属于二次能源的是:电能C、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D、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2、核能 (1)、核能: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2)、裂变: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3)、核电站就是利用核能来发电的,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4)、聚变:氘核与氚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聚变目前是不可以控制的(5)、今后开发理想的能源应该具有这样的一些特点:A、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B、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C、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D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6)、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和核能的开发,对我们解决能源问题将有重大的意义。(7)、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两种途径,一是:用集热器把水等物质加热另一个途径是: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 一、能源家族

世界地理概况教学案

世界地理概况(1) [学习目标] 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种类与分布。 2、各大洲地形基本特点。世界著名山脉、高原、平原。 [学习重点]各大洲地形基本特点 [学习过程] 一、大洲和大洋 1、世界海陆分布:海洋占71%,陆地占29% 2、七大洲 七大洲按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洲、洲;洲跨东西半球。 主要在南半球的大洲:洲、洲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洲。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土 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南美洲、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南美洲、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3、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4、读《世界地图》识记 (1)岛屿: 格陵兰岛(最大)、纽芬兰岛、冰岛、爱尔兰岛、大不列颠岛、马达加斯加岛、斯里兰卡岛苏门答腊岛、台湾岛、海南岛、新西兰北岛、新西兰南岛、火地岛 (2)群岛: 马来群岛(最大)、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西印度群岛、夏威夷群岛 (3)半岛: 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州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最大)、小亚细亚半岛、索马里半岛、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拉布拉多半岛、佛罗里达半岛 (4)边缘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或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日本海、渤海(内海)、黄海、东海、南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北海、波罗的海、加勒比海 (5)海湾:孟加拉湾、波斯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 (6)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琼州海峡、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莫桑比克海峡、白令海峡、麦哲伦 海峡、德雷克海峡 (7)运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 二、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大洲

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

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 第十三章世界地理 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 第1课时世界地理概况(1)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世界海陆分布 1. 地球表面陆地占29%,海洋占71%。 2. 陆地主要在北半球,任一半球都是以海洋为主。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二)陆地 1. 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的概念。 2. 七大洲:名称及其分布,大陆上的洲际分界,地形特征。

3. 各大洲的主要地理特征 (1)地形 陆地地形 1. 地形概念:地表各种形态的总称。 2. 五种基本地形: (1)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 M以上,起伏较大,坡度较陡。 注意:地面高低一般用海拔表示,地面起伏一般用相对高度表 示,山地组成山脉,山脉组成山系。 有的山地呈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系列山脉总称为山系,最突出的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科迪勒拉山系。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分布的地区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叫山区。 (2)丘陵:海拔较低,一般在500 M以下,起伏较小,坡度较缓。

(3)高原:表面较平坦,边缘较陡。 世界最高高原为青藏高原、最大高原为巴西高原。 (4)平原:平坦,海拔较低一般在200 M以下。 世界最大平原为亚马孙平原。 (5)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世界最大的盆地为刚果盆地。 2005年10月9日中国测绘局公布世界最高山峰为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4.43 M,1975年公布的8848.13 M废止。(海拔都为基岩高度,雪厚3.5 M不算)。 总结: 3. 七大洲地形特点 【答题方法】地形特点:一般从海拔、起势起伏、地形的种 类和分布等方面说明。 亚洲: ⑴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 ⑵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⑶大陆东缘有岛弧带,外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非洲: ⑴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 ⑵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⑶山脉少,分布在西北和东南角高原边缘。 北美洲: ⑴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中学文科综合教学资源第一站

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要说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 2.简要说明人类中心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成条件。 3.简要说明人地伙伴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 4.简要说明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过程及其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三种人地关系的比较,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科学判断力。 2.以具体问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2.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理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在自己的生活中注意环保节约。 【教学重点】 1.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 2.人类中心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成条件 3.人地伙伴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 【教学难点】 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过程及其原因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天然橡胶在我国XX省西双版纳的种植区 师:为什么天然橡胶在我国XX省西双版纳地区可以种植? 生1:该地气候适宜。 师:很好,西双版纳局部小气候条件优越,全年高温多雨,适宜天然橡胶生长。 生2:橡胶品种的改良。 师:正确。这一案例,对我们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启迪? 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重要影响但并非都是决定性的。 师:是的,人类在积极认识、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可是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却经历了好几个不同阶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

单元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板书)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推进(新知识传授) 师:大家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地理环境?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而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相对而言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就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师:在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对地理环境的依赖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在古希腊时代,人类逐渐萌生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这是人地关系理论中最早形成的一种观点。 (板书)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1、产生原因 师:其核心思想是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板书)2、核心思想 师:该理论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反映了当时的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板书)3、评价 师: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大家看知识窗: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拉采尔。 师: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地理环境决定论也因此受到了否定和批判,“人类中心论”的思想应运而生。 (板书)二、人类中心论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教案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教案 内乡县师岗一初中时俊伟 一、对应的课标内容 “我与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部分:“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第三框的内容,是我国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重要内容,学好本框内容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了解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资源和环保意识,因此,本框内容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教案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及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严重影响。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正确分析资源和环境问题,为下一步理解可持续发展观坚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密切相联的问题情境及图片展示,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使学生认识我国资源的严峻形势,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成为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小战士。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提高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积极行动。体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四、教案重点、难点 教案重点: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教案难点: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五、教案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目前,甲流全球爆发,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是环境污染、生态失衡造成的,那么,如何认识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呢?人类应该如何正确的利用自然资源呢?我国在资源和环境现状如何?我们在利用资源时,有没有对环境造成危害呢?社会的发展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些内容。 探究新课: (一)我们共有的家园(课件展示) 1、资源和人类的关系如何?当今世界的资源状况是怎样的?(课件展示)学生看书后回答:略。 2、教师提问:我国目前的资源状况是怎么样的呢? 创设情境:(课件展示) ①我们小学课本中学习过这样几句话:“我们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②我国人均耕地是世界的1/3、淡水是世界的1/4、森林是世界的1/6、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多排在世界人均的100名左右。 提出问题: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指导:(略。) 教师课件出示结论:我国既是一个“资源大国”同时又是一个“资源小国”,资源短缺的矛盾尤为突出。这是我国资源的重要国情。 学生阅读材料,认识我国目前的水资源状况。 学生:(回答略) 教师指导:要从人口增长过快与资源不足方面引导学生。 教师课件出示结论:矿产资源储量有限,开发利用不科学、损失严重。(课件展示) 学生:阅读材料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续写民谣,并互相传阅。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描述各种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3.能通过具体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4.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5.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6.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对能源的开发利用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能量”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能量”一词,学生对这个词本身比较熟悉,但对作为物理概念(物理量)还是比较陌生的,教材从八年级上学期开始渗透光能、热能,到电学板块时直接提出了电能的概念,将词义变成物理量,从而有了单位及计算的方法,同时粗略地渗透动能的概念,九年级又形成了动能、势能、机械能、内能等概念.“能量”作为主线之一,也贯穿在整套教材当中.本章在前面学过的各种能的知识基础之上,对能源知识做了常识性的介绍,对“能量”概念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总结.本章教材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最后一章,起着至关重要的压轴作用.它使得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在此达到高潮,物理教育教学的意义得以充分的体现.从知识方面看,对能量、能源及转化有全面的认识,从价值观方面看,培养了学生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本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对能源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其他的目标都是为了这一终极目标服务的,这一终极目标又为学生形成对包括社会问题在内的各方面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奠定了基础. 学生从学习物理开始就接触光能、热能,到学习电能时就涉及了电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问题,后来又逐渐学习了动能、势能、机械能、内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学习了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能源是提供能量的物质,与能量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对各种能量的了

中考政治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复习教案1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复习目标: 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状况、环境问题以及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考点扫描 提问掌握哪些问题,划出背诵的关键词,检查提问背诵 1.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怎样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典例精析 例1:(2015济宁中考选择9)轻轻刷一下卡,就可以提取一辆公共自行车,轻松自如地在拥堵的市内穿行。现在,骑公共自行车出行已成为许多济宁市民的习惯。从2014年9月开始济宁市城区推出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智能交通系统。这是市委、市政府2014年9月开始,济宁市城区推出了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智能交通系统。这是市委、市政府2014年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我市实施这一惠民措施() ①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耗,杜绝汽车尾气排放②有利于彻底解决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 ③能够进一步引导市民增强环保和节约意识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③④ 选择题答题技巧: 二审:审题干(关键词、关键字、限定要求)审题肢 三排:排错法(题肢本身表述错误的) 排异法(题肢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没有关系) 排绝法(说法过于绝对,要特别慎重) 例2:(2013济宁中考非选择5)2013年2月27日上午,济宁市委、市政府召开“五城同创”动员大会, 对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吹响了“五城同创”的集结号。会议提出,大力营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全面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美誉度,把济宁建成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区域中心城市。 我市在“五城同创”活动中,为什么要把加快“生态济宁”建设放在突出地位?(4分) 分析材料,指导学生作答。展示学生典型答案,让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自己总结在做主观题中容易出现的失误。指导学生对照参考答案,发现问题。 主观题答题技巧:一审“设问”。明确类型,条件限定二审“材料”。一是读“全”材料,二是读“准”信息,三是读“出”知识。 三组织答案。结合材料,回归教材,条理清楚。 三.考场演练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教案

待中国作为一个一次性筷子出口大国这件事? 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流程图:一次性筷子大量使用——生产商为了牟取利益大量生产——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危机人类自身的生存。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所设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交流自己的看法。 (2)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提出问题:我国的资源状况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 小结:通过活动导入,结合课文中“相关连接”和“名人名言”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面临的严峻的自然资源形势及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真正认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联系前面学过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和今天学习的资源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板书) 学习目标2 活动二:牧场的发展方案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活动三: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活动二,引导学生在探讨其三个观点的基础上,设计一条宣传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公益广告。 看投影,师生共同赏析几条好的广告语:“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大地需要绿色,人类心灵需要绿色”通过欣赏对比帮助学生了解公益广告的一些基本特点,鼓励学生从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进行思考,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广告语设计完成后,分别在可堂上进行交流、评比,评出优秀作品贴在教室的选出栏中。 2.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结合课文的“相关链接”,引导学生总结: 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引导学生在面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国情,我们在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实施什么战略? (2)看投影,如何更好的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4.活动四:以矿产资源为例,让学生认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性,提出问题: a如果旧的矿产资源已经消耗完毕,新的能源又没有及时被发现或发明出来,人类会面临怎样的境遇。 b如果自己国家没有了资源,单纯依靠国际市场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c如果资源在我们这一代手中用完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 引导学生讨论回答。使学生达成共识:即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小结:重点从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这一国情出发,讲述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的发展道路。 活动与探究(看投影) 课本P58生态农业循环图: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现状,展开讨论: 1.你认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是什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加快我国经济发展。) 2.发展循环经济体现了我国正在实施的什么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5学习目标3 为了更好的发掌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家和个人应该怎么做?国家:①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②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 个人:①树立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意识。②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水电,垃圾分类等。③积极与一切破坏可持续发展的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结构和典型例题解析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结构和典型例题解析 【考纲要求】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能源,人类利用能源的过程,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2、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3、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4、能说出不同能源的特点; 5、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能源 凡是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 要点诠释: 1、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 (1)钻木取火是人类从利用自然火到利用人工火的转变,导致了以柴薪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 (2)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以机械动力代替人力和畜力,人类的主要能源从柴薪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转化,利用化石燃料的各种新型热机的问世,使化石能源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 (3)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利用的序幕。 2、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像化石能源一样,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是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这些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统称为一次能源。我们使用的电能,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所以称电能为二次能源。 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所以称为化石能源。 常见的化石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

常见的一次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常见的二次能源有:电能。 考点二、核能 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者重新组合是极困难的。但是,一旦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核能是新能源,它有两种主要形式: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 要点诠释: 1、核裂变:快速的裂变反应可以引起猛烈的爆炸,原子弹就是利用快速裂变制成的,我们还可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把核能用于和平建设事业。“核反应堆”就是控制裂变反应的装置。 2、核聚变:除了裂变外,如果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例如氘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构成)与 氚核(由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有时聚变也称为热核反应。 3、核能的利用:我国是核能资源丰富的国家,现已具备了建造核电站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现已在 浙江和广东建设了核电站,分别是浙江秦山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核电站的建立给人类解决能源危机带来了希望,在不可再生资源日趋珍贵之时,适度发展核电是人类的一种选择,全世界已经建成几百座核电站,核电发电量接近全球发电量的1/5。 考点三、太阳能 1、太阳能是氢原子核在超高温时聚变释放的巨大能量,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如化石能源、 地球上的风能、生物质能都来源于太阳。 2、太阳能的利用 (1)间接利用太阳能:化石能源(光能----化学能) 生物质能(光能----化学能) (2)直接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有平板型集热器、聚光式集热器)(光能----内能) 太阳能电池:(光能----电能)一般应用在航空、航天、通讯、计算器、手表等方面。 (3)太阳能来源丰富,不需要运输,无污染,但由于能量比较分散且受季节、气候和昼夜变化的影响很大,给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带来一些新的技术课题。 考点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 我们是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中利用能量的,因此,不是什么能量都可以利用,能量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所以我们应节约能源。 2、能源的消耗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有害气体、大量的粉末污染了环境, 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还会使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加剧温室效应,核能的使用也可造成辐射污染。 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而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所以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 人类生活中,还广泛利用食物等生命物质中存储的化学能,这类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 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常见的可再生能源有: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2)21世纪能源消耗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世界化石能源的使用年限存在严重危机,人们期待未来的理想能源的开发。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典型例题】 类型一、能源

世界地理概况(教案)

适用学 高中地理
适用年级
高中一年级

适用区域 通用
课时时长(分钟)
2 课时
主干考点 近三年考情 分析与预测
1.世界海陆和大洲分布 2.海陆地形类型、特征与分布 3.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019 年上海 T13-14;全国新课标卷ⅠT7 2019 年北京卷 36(1)等 2019 年全国 I 卷 T12;全国 III 卷 T12 等
在题干中呈现世界局部区域轮廓图,利用经纬网来判定位置,根据位置分析 区域的气候地形等特征及关系,判断该区域的工农业生产情况和发展条件,运用 基本原理和规律分析具体的地理现象是地理学科一重要命题方式,该模块命题具 有鲜明时代性,以热点作为背景素材,考查相关的知识和能力。
考点精讲 1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知识讲解
识记世界海陆分布: 感谢您的反馈!
(1)填写大洲大洋的名称。

北美洲 大西洋
南美洲
(2)掌握大洲的界线。
第1页/共15页


欧洲 亚洲
北冰洋 北美洲 大

西 非洲


度 大洋洲

西 南美洲



南极洲
大洲
分界线
亚洲和欧洲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 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
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亚洲和北美洲
白令海峡
欧洲和非洲
直布罗陀海峡
欧洲和北美洲
丹麦海峡
北美洲和南美洲 巴拿马运河
南美洲和南极洲 德雷克海峡
(3)大陆大洋分布规律。 ①从全球来看,地球面积的 71%为海洋,29%为陆地,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②从半球来看,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相反。 【例题 1】 【题干】世界陆地可分为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
第2页/共15页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教案(2)(1)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2)过程与方法:在案例探究中提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关注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学会分析生活中环境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并思考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对策。 二、教学重点 怎样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转变观念和调整行为 三、教学难点 可持续发展中观念的调整 教 学内容教学 环节 活动 时间 (大 约)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导入5分钟用多媒体 展示一组 公园内游 客乱丢垃 圾的图 片。从学 生的回答 中引导他 们得出结 论:环境 问题造成 的原因包 括观念和 行为两个 层次。 看图思 考:他们 为什么 会这样 做? 从生活中最常见的不环保行为入手,激发学生思考其 产生的原因,并调动学生在生活中关注此类问题。 转变观念案例 分析 (1) 5分钟展示案例 1:《绿色 GDP》(见 附录) 读案例 并思考: 你认为 人们应 该如何 看待发 展的问 题?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首先需要人们转变观念,而这一 点往往容易受到大家忽视。选用三个案例,调动学生 对观念转变的思考和重视,并帮助他们在讨论中树立 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

案例分析(2)5分钟展示案例 2:《自来 水的收费 问题》(见 附录) 读案例 并思考: 你认为 自来水 收费是 否应该 考虑水 本身的 价值? 为什 么? 案例分析(3)5分钟展示案例 3:《电影 〈金刚〉 的启示》 (见附 录) 读案例 并思考: 你认为 人们将 金刚带 到城市 是否适 当?为 什么? 归纳5分钟教师适当 举例说 明。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结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需要人们转变观念,包括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理观、消费观等。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导读:本文是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希望能帮助到您! 课题: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 实际计划生育、保护资源与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 通过教学,使学生自觉宣传和执行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与环境的基本国策 教学重点: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教学难点: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选择 教学过程: 导课:复习提问: 1 我国的重要国情是什么? 2 人口问题的特点、影响? 3 环境问题的危害? 知识要点材料选择活动设计 1 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含义 2 我国为什么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3 解决人口问题的政策?基本要求、目的是? 4 有效的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必须坚持什么? 1 课本中的辅助文2 读读、想想、议以3 材料:2003年3月9日,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我国是一个今13亿人口的国家,

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我们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请分析:1 实施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必要性 2 我们青少年怎样做? 1 复习导入2学生预习,把握重点3 投影材料3,回答问题4 直接提问学生:我国的人口政策?导入新课5 借助辅助文6 学生巩固测试巩固:2003年3月9日,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我国是一个今13亿人口的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我们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请分析: 1实施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必要性 2 我们青少年怎样做? 板书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含义) 教学体会:我国人口多,环境问题突出,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的提高。我国当前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正确处理人口、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