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docx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docx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docx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各类建筑工程事故也是层出不穷,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我们建筑行业在工程建设中不可忽略的因素。

然而,造成建筑工程事故的原因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建筑物本身质量低下和施工方的不合理操作,分析如下:

1、工程中的缺陷,是由人为的(勘察、设计、施工、建材使用)或自然的(地质、气候)原因,在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承载力、耐久力、整体稳定性的种种不足的统称。它按照严重程度不同,又可分为三类:

(1)轻微缺陷。它们并不影响建筑物的近期使用,也不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及其完整性,但却有碍观瞻或影响耐久性。例如地面不平整,地面混凝土龟裂,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起砂,钢板上划痕、夹渣等。

(2)使用缺陷。它们虽然不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却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或使结构的使用性能下降。有时候还会使人有不舒适和不安全感。大多是由于施工不合理和建筑材料使用不合理或者偷工减料造成的。例如屋面和地下室渗漏,装饰物受损,梁的挠度偏大,墙体因温度差出现斜向或竖向裂纹等。

(3)危及承载力缺陷。它们表现为采用材料的强度不足,或表现为结构件截面尺寸不够,或表现为连接构造质量低劣,例如混凝土振捣固实,配筋欠缺,钢结构焊缝有裂纹,咬边现象。地基发生过大的沉降速率等。这类缺陷威胁到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如不及时消除。可能导致局部或整体的破坏。

三类缺陷可能是显露的,如屋面渗透;也可能是隐蔽的,如配筋不足,等等在隐蔽部位建筑材料使用的不合理。两者相比,后者更危险,因为它有良好的外表的假象,一旦有所发展,后果可能很严重。

2、当建筑物的缺陷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便是建筑物的破坏,而且破坏本身又经历着一个过程。它对建筑装饰来说,是指装饰物从失效、毁坏到脱落的过程;对建筑结构来说,是指结构构件从临近破坏到破坏,再由破坏到即将倒塌的过程。建筑结构的破坏,是结构构件截面在荷载、变形作用下承载和使用性能失效的协议标志。包括截面破坏,构件破坏,建筑结构的倒塌。

尤其是建筑物的倒塌,具有突发性,是不可修复的;它的发生,一般都伴随着人员的伤

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但倒塌决不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建筑结构的倒塌一般都要经过以下几种规律性的阶段:

①结构的承载力减弱;

②结构超越所能承受的极限内力或极限变形;

③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丧失;

④结构的薄弱部位先行突破破坏、倒塌;

⑤局部结构或整体结构倒塌。

有时,这些阶段在瞬间连续发生发展,表现为突发性倒塌;有时这些阶段的发生和发展是渐变的,它使配筋和有一个时间过程。因此,如果人们能在发生轻微缺陷时就及时纠正,在有破坏征兆时就及时加固,做到防微杜渐、亡羊补牢,倒塌往往是可以避免的。

通过上述分析,在造成建筑安全事故的各种因素中,从建筑材料的角度,我们重点关注的是由于建筑材料的问题直接引起的或者与建筑材料相关的各类工程事故。下面,我就谨对由于建筑材料及其相关问题所引发的工程事故进行相关的案例分析。

一般来说,由于建筑材料而引发的工程事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相关工程部位建筑材料选用不合理;

(2).对建筑材料的使用及施工工艺不合理;

(3).建筑材料本身的性能和质量不能达到建筑要求和安全标准。

所发生的工程事故类型主要有:火灾,结构失稳,长期使用过程对人身体的伤害等等。下面我就以案例的形式对建筑安全事故中由于建筑材料的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简要的分析。一.上海静安区火灾

上面几幅图片从远景到近景局部展示了上海静安县特大火灾事故的现场,国务院直属事故调查组表示,这起事故是一起因违法违规生产建设行为所导致的特别重大责任事故,也是一起不该发生的、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故。

经过调查组深入分析,起火大楼在装修作业施工中,有2名电焊工违规实施作业,在短时间内形成密集火灾。这起事故还暴露出5个方面的问题:

1.电焊工无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引发大火后逃离现场;

2.装修工程违法违规,层层多次分包,导致安全责任不落实;

3.施工作业现场管理混乱,安全措施不落实,存在明显的抢工期、抢进度、突击施工的行为;

4.事故现场违规使用大量尼龙网、聚氨酯泡沫等易燃材料,导致大火迅速蔓延;

5.有关部门安全监管不力,致使多次分包、多家作业和无证电焊工上岗,对停产后复工的项

目安全管理不到位。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类,施工组织不合理,建筑材料使用不规范,工程监管不负责。建筑材料的违规使用所造成的代价是触目惊心的!

针对建材的违规使用,我们做出如下分析:

首先,对于尼龙网的违规使用,我们在施工中通过合理的方法是能够防范的,比如安全网应封严,与外脚手架固定牢靠,要求网绳不破损,生根要牢固,绷紧,圈牢,拼接严密,网杠支杆宜用脚手钢管。这就要求我们的施工部门按照正确的工序施工,同时工程的监理部门要对相应工序的施工合理监管。

其次,对于外墙保温材料的使用,在公安部令106号文件出台后,要求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采用燃烧性能为A 级的材料。建设部的要求是不低于B2级,但需要满足公安部及建设部的共同要求设置防火隔离带。然而,市场现有的保温材料最常用的:挤塑板、聚苯板、喷涂聚氨酯,这些材料都是B2级的,那么就要求在外墙保温材料的使用上采用A防火保温材料,如岩棉板、玻化微珠、胶粉聚苯颗粒作为防火隔离带等等,这些都是无机类的防火材料。由于无机类的防火材料存在这种种弊端,这就要求我们做材料的研发工作者们多从有机无机符合的角度来研制出新型的、满足防火要求的防火保温材料。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能够使用合理的建筑材料,首先就是对我们公民的人身安全负责,同时合理的建筑材料使用对建筑物的建造往往都是最可靠最经济的,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建材的使用问题,把我们能控制的防止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

二.北京央视大楼火灾

本次火灾事故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建设单位:违反烟花爆竹安全管理相关规定,组织大型礼花焰火燃放活动;

2.有关施工单位:大量使用不合格保温板,配合建设单位违法燃放烟花爆竹;

3.监理单位:对违法燃放烟花爆竹和违规采购,使用不合格保温板的问题监理;

4.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对非法销售,运输,储存和燃放烟花爆竹,以及工程中使用不合格保温板问题监管不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违规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又是事故的主要造成原因。

那么,针对上述的几点原因,又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我们一改从哪些方面改进呢?

(一)对于施工单位:按有关规定建设完善消防设施.建设单位所有装饰,装修材料均应符合消防的相关规定. 要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消火栓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防烟排烟系统

等各类消防设施,并设专人操作维护,定期进行维修保养.要按照规范要求设置防火,防烟分区,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安全出口的数量,疏散通道的长度,宽度及疏散楼梯等设施的设置,必须符合规定,严禁占用,阻塞疏散通道和疏散楼梯间,严禁在疏散楼梯间及其通道上设置其他用途和堆放物资.

(二)对于施工安全部门: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要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岗位,部门的工作职责, 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工作预警机制和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完善值班巡视制度, 成立消防义务组织, 组织消防安全演习, 加大消防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

(三)对于建筑监理部门:应强化对重点区域的检查和监控.消防安全责任人要加强日常巡视,发现火灾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应建立健全用火,用电,用气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管道,仪表,阀门必须定期检查.

(四)对于施工管理人员:加强对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要加强对员工的消防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防火灭火知识,使员工能够熟悉火灾报警方法,熟悉岗位职责,熟悉疏散逃生路线.要定期组织应急疏散演习,加强消防实战演练,完善应急处置预案,确保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进行处置.

(五)对于消防检查部门:加大消防监管力度.消防部门要按照《消防法》的规定和国家有关消防技术标准要求,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监督和检查。

三.沈阳万鑫火灾

据公安机关报到:两名住宿的客人在位于皇朝万鑫B座室外南侧停车场处,燃放两箱烟花,引燃B座11层1109房间南侧室外平台地面塑料草坪,塑料草坪被引燃后,引燃铝塑板结合处可燃胶条、泡沫棒等,火势迅速蔓延,致使建筑外窗破碎,引燃室内可燃物,形成大面积立体燃烧。

由此案例我们又可以看出,外墙体保温材料在火灾中的助燃作用不可忽略,这对建筑材料又是一次考验,能否使用合理的建筑材料,对于避免或减轻建筑安全事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点: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西侧“莲花河畔景苑”小区

事件:一栋在建的13层住宅楼全部倒塌,造成一名工人死亡。庆幸的是,由于倒塌的高楼尚未竣工交付使用,所以,事故并没有酿成居民伤亡事故。

伤亡:造成1名工人死亡,无人受伤

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在建楼房倒覆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楼房北侧在短期内堆土高达10米,南侧正在开挖4.6米深的地下车库基坑,两侧压力差导致过大的水平力,超过了桩基的

抗侧能力。

此外,在经过调查发现,连根倒地的地基桩体上,部分混凝土横切面在巨大力量的拉扯下,似乎出现少量蜂窝状空缝。作为地基桩体最为关键的力量支撑,暴露在外的地桩钢筋有拇指般粗。在倒塌大楼的底部,地基桩体散落一地。这些桩体基本为圆柱形的,有些是实心的,有些则为空心。在有些“圆柱体”的横截面上出现了一些小小的细孔,显得有些稀疏。这就说明了桩基材料的不合格(即偷工减料)加之周围地基条件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了这起严重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

分析:

(1).建筑设计单位没有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作出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案,脱离实际情况;(2).建筑施工单位不仅没有依据实际条件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正,而且偷工减料,导致严重的建筑事故的发生;

(3).建筑监管部门严重失职,没有对工程作出合理监管;

五.南海网2月4日消息:2月3日晚10点多,位于澄迈老城开发区的“海南三海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发生严重安全事故:一台长30米、直径达2米圆筒型蒸汽釜突然发出砰的一声巨响,随即一阵巨型热浪把30多米长的大型厂房冲垮,厂房旁边面积10多平方米的水泥砖墙也被冲倒。记者接到消息后,今日赶到现场进行采访。

记者看到:厂房垮塌砖墙冲倒

记者今天中午赶到现场采访时看到,“海南三海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大门紧闭,记者要入内采访也被阻在门外。当记者问及昨晚发生了什么事情时,所有被问及的人员都闭口不讲,显得十分神秘。记者与该厂负责人反复交涉后,才被充许进入该厂。

这是一家生产加汽砖为主的材料厂,厂内到处都是生产加汽砖的粉沫,在该厂最里面的生产区,记者看到一座长达30多米的大型铁皮厂房垮塌了,支撑厂房的许多大铁管被冲弯,一根很粗的水泥梁被拦腰冲断。靠近厂房最里端的一面面积10多平方米的混凝土砖墙也被冲倒。

该厂负责人:操作不当出事故

据报料人介绍,昨晚10多点,该厂正在进行生产,突然最里面的生产区发出“轰”地一声巨响,一股热气腾腾的巨浪从该厂一台长30多米、直径达2米的圆筒型蒸汽釜中冲出来。倾刻,大面积厂房、屋梁、铁管、砖墙纷纷被“吹”倒、“吹”弯。

报料人对记者说:“当时的情景太可怕了。幸亏当时现场没有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据该厂一位负责人介绍,这家厂生产的新型建筑材料“加汽混泥土砖”年生产量约10

万立方米,从1994年左右开始投产。昨晚发生事故的是厂里一个主要设备即“蒸压釜”,它是一个直径约两米、30米长的“大家伙”。昨天晚上,工厂里的操作人员在对“蒸压釜”进行加暖时由于操作不当,“蒸压釜”的气阀没有关好,大股蒸汽把气阀冲开往外喷,结果造成如此事故。由于现场没有工作人员,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安监部门:尽快修复恢复生产

该负责人还表示,事件发生后他们已经向当地安监部门作了汇报,由于没有伤到人,安监部门让他们自己修复厂房恢复生产。现在组织工人修复坍塌的铁皮房,估计很快就能继续生产。记者询问该负责人这个“蒸压釜”设备是否要年检,该负责人称必须经过年检,但现在许可证和年检报告正在办理,因此不能向记者出示

六.重庆垫江县普顺镇仁合村一组一村民在建自家楼房发生部分垮塌,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6人死亡、1人受伤。事故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据悉,该楼是村民曹道权正在修建的自家楼房,加上地下室一共6层,已经快完工。事故发生时,断楼板、砖墙顺势逐层砸落底楼,掩埋所有坠楼民工。

事故发生后,垫江县委、县政府迅速赶到现场组织施救。及时救出3人,当场死亡1人,1人在送到镇医院后在抢救过程中死亡,1人受伤。另外有4人被埋。经过9个多小时的现场施救,发现被埋4人均已死亡。

据初步调查,该民房属违法建筑,未经审批且建筑材料质量(预制板)不符合要求。普顺镇政府此前曾两次发出书面通知,责令其停工整改。但房主曹道权一意孤行,强行施工,终于导致惨剧发生。

另外,重庆垫江县已决定对全县城乡建筑市场进行质量安全检查,要求预制板等建筑材料生产企业严把质量关,坚决消除安全隐患。

七.湖南凤凰县大桥坍塌事故

“断裂处全是乱石块,整个桥墩拦腰折断,明显是质量太差。”这是通过上述图片,这起桥梁坍塌事故给我们的直观感受。一位研究桥梁建筑质量的教授通过分析照片认为,湖南凤凰县沱江大桥的施工质量存在问题,为偷工减料的豆腐渣工程。

这位专家表示,堤溪沱江大桥为等截面悬链空腹式无铰拱。理论上说,拱桥施工应首选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次为混凝土或统一规格的石材(大块石)。而从沱江大桥拦腰折断桥墩的缺口

看,全是碎石块和石子,里面根本没有钢筋或规格的石材。所以可以说该工程为偷工减料的豆腐渣工程。

调查原因表明,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偷工减料直接造成了建筑物的坍塌,这种毁坏是不可逆的,造成的生命及财产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

针对施工单位在建筑材料使用上的的偷工减料问题,作为建筑施工方和和建筑监理方必须予以重视:

对于施工方,要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进行施工,在基础工程,结构工程(包括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水电工程、抹面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等)都应遵循安全为主、质量第一的原则,未经监理部门许可,不可以有任何改动材料配备的行为;

对于监理方,要严格根据施工段划分的施工进度进行质量和安全的监理工作,对于不合格的具有安全隐患或者偷工减料的施工部位,应立即予以停工进行维护或者返工,决不可浑水摸鱼;

对于开发商,要合理进行资金调配,不可以过分打压减低施工成本,进而导致施工方被动的偷工减料以实现利润,其次,开发商要协调和和工程监理部门的分工合作,是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得到保障。

总结:

面对建筑安全事故的频发,我们要积极应对,改善我们做的不好不到位的部门环节,对我们的党负责,给我们的人民一个交代。

具体的细节如下:

(一)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加大消防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对装修、施工单位的执法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未经消防审核、验收同意,擅自施工或投入使用的消防违法行为。对申报装修审核的消防工程,严把审核质量关,从源头上杜绝隐患的存在,消防部门应提前介入,跟踪监督服务,在工程施工时,根据工程的进展需要进行对现场的监督检查,特别是对于容易滋生隐患的隐蔽工程,加大监督力度、整改隐患,确保工程能够按照设计要求顺利施工,及时掌握施工进度、材料的可燃程度、隐蔽工程状况、防火阻燃处理等重要环节。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对民用建筑装修工程的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应当履行的义务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也赋予了消防部门对工程审核、验收的职责。依法严肃查处未经消防审核、验收擅自施工、投入使用或开业以及擅自降低消防技术标准等违法违章行为。

(二)工程监管部门:完善工程监理制度,由监理公司对工程全部过程进行技术把关。内部

装修工程消防火灾隐患的遗留大都在工程施工阶段,因此要严格把好这个环节。一是限制可燃复合材料的使用量,除《建规》、《高规》规定外,《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5)是对建筑内部装修工程进行审核施工的主要依据,在审核中一定要准确适用规范对各类建筑物内部不同部位应采用的装修材料。二是内部装修是否遮挡消防设施、疏散指示标志及安全出口,又无妨碍消防设施和疏散走道的正常使用。三是是否按规定设置自动消防设施。四是把好建筑装修电气审核关。火灾统计资料表明,因电气设备及其线路故障而引起的火灾占相当的比例,主要是由于电气设备和线路敷设在有可燃物的闷顶和可燃隔断夹层内而未穿防火阻燃管保护。

施工过程中加强消防监督检查,完善各项防火措施。有了《建筑消防设计防火审核意见书》,装修业主未必照此执行。在施工过程中,有的不按经消防审核同意的设计图纸施工,擅自更改、砍掉或减少消防设施设备,降低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有的使用假冒伪劣产品、偷工减料,在一些隐蔽工程上做手脚,造成很多先天性火灾隐患。因此严格装修施工的中间环节,至关重要。在装修工程中推行监理制度,由监理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当工程需要进行变更时,由监理人员要求施工单位到消防部门对工程进行变更审核,经消防部门审核批准后才允许施工单位继续施工。竣工验收时,要认真对照审核批准的施工图、审核意见以及竣工图纸,进行逐项验收,检查所有的施工资料,特别是对装修材料的送检情况、隐蔽工程的记录,消防设施的产品质量、施工质量,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实行严格检查,不合格的不准投入使用,这样才能使大量的火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起到积极的遏止作用。(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建设方、施工方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对于越来越多的新建、改建装修工程,特别是对于不需要消防审核的家居装修,只有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全社会的消防安全意识、增强全社会的责任感,才能作到预防事故,人人尽责。大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多数建设、施工单位和个人不了解消防建筑审核工作的程序和有关法律法规,有的错误地认为土建工程已审批,室内装修工程不需要审批。因此,做好消防宣传教育,对于做好建审工作,预防火灾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消防法》规定:“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单位应当将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报送公安消防机构审核;未经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格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给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不得施工”,“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违反消防法规经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违法行为,必将承担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的法律责任”。我们应把这些相关的法规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使之家喻户晓,促使单位、广大群众树立起“预防火灾,人人有责”的消防意识,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认真

履行各自的消防安全义务。

(四)材料供应商:销售质量保证,安全可靠的建筑材料,对国家建筑质量安全部门明令禁止或者淘汰的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材料采取不销售原则,并且推荐建筑材料采购方选用合理的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安全可靠的建材。

(五)消防监管部门:配置完好的消防设施,提高抵御火灾的能力。

对于装修场所,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配置消防设施,在居民家庭中也积极推广小型灭火设施,在万一发生火灾的时候作好对初起火灾的控制,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装修行业的监管力度,集中治理“三无”装修公司。消防部门应该对现在的装修行业进行有针对的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联合建设部门、工商等相关部门对装修行业进行集中治理,将一些不合格装修公司予以取缔,对一些不完善的装修公司进行改造,提高整个行业的安全技术含量,降低火灾发生的机率。

(六)施工管理部门:加强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建立完善企业法人、消防安全管理人、特殊工种培训上岗制度。通过培训,使之了解、掌握、理解并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培训工作要有针对性,对装修设计人员、建设单位负责人要侧重于相关内部装修工程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培训,对施工技术人员要侧重于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以及操作规程的培训,结合典型火灾、违规违章案例,教育启发他们。消防部门要帮助装修和施工单位制定消防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对施工人员和临时招募人员开展经常性的消防知识培训工作,使内部装修工程相关人员的消防法律法规知识和自觉遵守意识不断提高。

对于每一个民用建筑装修工程,要控制隐患的滋生,只有提高全社会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同时消防部门把好审核、检查、验收和使用前的检查等关口,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火灾隐患,减少火灾的发生。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____五个不同案例

案例一:青海省西宁市“04.27”边坡坍塌事故 一、事故简介 2007年4月27日,青海省西宁市银鹰金融保安护卫有限公司基地边坡支护工程施工现场发生一起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6O万元。 该工程拟建场地北侧为东西走向的自然山体,坡体高12~15m,长145m,自然边坡坡度1:0.5~1:0.7。边坡工程9 m以上部分设计为土钉喷锚支护,9m以下部分为毛石挡土墙,总面积为2000m2。其中毛石挡土墙部分于2007年3月2 1日由施工单位分包给私人劳务队(无法人资格和施工资质)进行施工。 4月27日上午,劳务队5名施工人员人工开挖北侧山体边坡东侧5 m X l m X 1.2 m毛石挡土墙基槽。下午16时左右,自然地面上方5 m处坡面突然坍塌,除在基槽东端作业的1人逃离之外,其余4人被坍塌土体掩埋。 根据事故调查和责任认定,对有关责任方作出以下处理:项目经理、现场监理工程师等责任人分别受到撤职、吊销执业资格等行政处罚;施工、监理等单位分别受到资质降级、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行政处罚。 二、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1)施工地段地质条件复杂,经过调查,事故发生地点位于河谷区与丘陵区交接处,北侧为黄土覆盖的丘陵区,南侧为河谷地2级及3级基座阶地。上部土层为黄土层及红色泥岩夹变质砂砾,下部为黄土层黏土。局部有地下水渗透,导致地基不稳。 (2)施工单位在没有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情况下,盲目施工,也没有根据现场的地质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违反了自上而下分层修坡、分层施工工艺流程,从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2.间接原因 (1)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未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且在未办理工程招投标、工程质量监督、工程安全监督、施工许可证的情况下组织开工建设。 (2)施工单位委派不具备项目经理执业资格的人员负责该工程的现场管理二项目部未编制挡土墙施工方案,没有对劳务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在山体地质情况不明、没有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冒险作业。 (3)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中,对施工单位资料审查不严,对施工现场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的监督不到位。 三、事故教训 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明确规定建设二施工、监理和设计等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责任。参建各方认真履行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责任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 2.这起事故的发生,首先是施工单位没有根据《条例》的要求任命具备相应执业资格的人担任项目经理;其次是施工单位没有根据《条例》的要求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或安全技术措施。 3.监理单位没有根据《条例》的要求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或者安全技术措施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监理单位没有要求施工单位予以整改。 四、专家点评 这是一起由于违反施工工艺流程,冒险施工引发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事故的发生暴露了该工程从施工组织到技术管理、从建设单位到施工单位都没有真正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建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近期在统计众多事故过程中发现,多起死亡事故中,受害人戴了安全帽,但还是被物体打击或头部撞击地面致死。 究其原因,竟然是没有系下颚带造成的。 案例一:某建筑施工工地,一名戴着未系下颚带的安全帽的工人从起重机吊起的空心砖框下经过时,钢筋空心砖框将空心砖挤压破碎,其中一块空心砖碎块将这名工人的安全帽打翻掉落,另一块碎块砸中其头部,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二:某建筑施工工地,一名戴着未系下颚带的安全帽的工人负责在起重机下将竹笆捆扎后悬挂到吊钩上,当竹笆吊起后,突然一片竹笆掉落下来,正好砸中其安全帽帽舌,将安全帽打翻在地,这名工人本能地后退时,不慎跌倒,后脑撞击地面,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三:某建筑施工工地,一名戴着未系下颚带的安全帽的工人在1.5米左右高的脚手架上作业时,不慎坠落地面,坠落过程中安全帽离开头部,该工人后脑部直接撞击地面,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国家标准《安全帽》规定,产品说明必须声明“为充分发挥保护力,安全帽佩戴时必须按头围的大小调整帽箍并系紧下颏带”。 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戴安全帽不系下颚带的行为时,可以责令立即消除或者限期消除隐患,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的,新的《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新《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四)未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的; 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 提供劳动防护用品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论文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专科生毕业大作业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学习中心;邢台技师学院学习中心 层次;高中起点专科 专业;工程管理 年级;2009年秋季 学号;090004202239 学生;曹瑞超 指导教师;高金祥 完成时间;2011年6月12日

摘要:在参加工程建设工作在对工程质量事故鉴定工作中,我阅览一些典型的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和我个人所经历工程质量安全案列。这些案例涉及基本建设程序、工程建设当中一些事故,工程地质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材料供应以及质量检测等各方面。现在列举一些,供大家参考运用。 关键词:安全质量事故实例 案例一: 我市某工厂新建一生活区,共14 幢七层砖混结构住宅(其中10幢为条形建筑,4幢为点式建筑)。在工程建设前,厂方委托一家工程地质勘察单位按要求对建筑地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工程于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四年相继开工,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相继建成完工。一年后在未曾使用之前,相继发现10幢条形建筑中的6幢建筑的部分墙体开裂,裂缝多为斜向裂缝,从一楼到七楼均有出现,且部分有呈外倾之势;3幢点式住宅发生整体倾斜。后来经仔细观察分析,出现问题的9幢建筑均产生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最大沉降差达160mm 以上,房屋漏水严重。 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对该工程质量事故进行了鉴定,审查了工程的有关勘察、设计、施工资料,对工程地质又进行了详细的补勘。经查明,在该厂修建生活区的地下有一古河道通过,古河道沟谷内沉积了淤泥层,该淤泥层系新近沉积物,土质特别柔软,属于高压缩性、低承载力土层,且厚度较大,在建筑基底附加压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沉降。凡古河道通过的9栋建筑物均产生了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均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生活区内其它建筑物(古河道未通过)均未出现类似情况。该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在对工程地质进行详勘时,对所勘察的数据(如淤泥质土的标准贯入度仅为3,而其它地方为 7~12)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地下土层出现了较低承载力的现象未引起重视,轻易的对地基土进行分类判定,将淤泥定为淤泥质粉土,提出其承载力为 100kN, Es为4Mpa.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基础为浅基础,宽度为2800mm,每延米设计荷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缺陷案例及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缺陷案例及事故案例分析 ======单选题部分====== 1.在主体结构工程施工中,当现场出现结构板双层双向钢筋的上层钢筋下陷的问题时,我们的处理建议是(C ) o A 地下室顶板上需堆载施工时,必须明确设计使用荷载,均匀堆放施工材料,避免超载施工 o B 在浇捣柱砼前,柱钢筋未作定位,钢筋无法与上层柱筋对齐,产生弯折 o C 加强钢筋工程的阶段性验收及砼施工旁站控制 o D 地下室后浇带大梁梁底无保护层,严重违反规范要求,影响梁使用寿命 2.室内墙地面饰面工程施工时,现场出现内墙大面空鼓裂纹问题的原因是() o A 商品砼坍落度过大,面层收缩形成裂纹 o B 内墙粉刷砂浆配合比失控,强度很底,黄砂含泥量高且为细砂 o C 外墙干挂石材收口于铝合金窗顶处,雨水渗入干挂石材空腔内流向窗顶部位,从窗顶薄弱处渗入室内 o D 因房屋交付时,室内为毛坯,阳台进行地砖施工,室内外高度接近一致,阳、露台地砖为干粉砂浆铺贴,当雨水飘落到地面后从砖缝渗入干粉砂浆层,且阳、露台多为内坡,渗入雨水在干粉层内于墙根部位形成积水,积水沿砖墙渗入室内。 3.以下不属于混凝土配合比直接决定的是() o A 强度 o B 和易性 o C 经济性 o D 坍落度 4.碱骨料反应是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水泥、外加剂、混合材和水中的碱(Na2O或K2O)与()中的活性成分反应,在混凝土浇筑 成型后若干午(数年至二、三十年)逐渐反应,反应生成物吸水膨胀使混凝土产生内部应力,膨胀开裂、导致混凝土失去设计性能 o A 原料 o B 骨料 o C 水泥 o D 水

======多选题部分====== 5.以下属于外墙面工程施工时出现的现场问题的是() o A 阳台外边梁上在进行室内装修后收口不合理,影响外观 o B 屋面露台防水未施工,墙面石材施工已完成,施工程序颠倒,墙根与屋面露台防水无法施工 o C 门厅前正面自由落水不合理 o D 窗顶装饰线两边出现大小头现象 6.预留预埋应按设计图纸要求事先翻样制作,并注明(),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的加固进行检查,保证拆模后预留预埋位 置的准确,浇筑后及时复测,出现偏差及时调整 o A 位置 o B 标高 o C 尺寸 o D 形状 7.防水工程包括() o A 地下室防水 o B 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如厨卫间) o C 屋面防水 o D 外墙的防渗漏 ======判断题部分====== 8.屋面工程施工中,现场出现屋面顺水条间距未满足规定要求;屋面平整度差,引起局部用多根小木方支垫的问题时,我们 的处理建议加强过程控制,确保每道施工程序按规范标准施工。(顺水条间距按照绿城规定执行) 对错 9.滑模施工时应随时采用仪器或吊锤法检查滑升体系的垂直、扭转、倾斜等状态,对其结构的中心和边缘均应同步观察。 对错 10.模板决定了混凝土构件的尺寸和观感,在支设模板前应进行研究和策划形成模板专项施工方案,并报工程管理科审批 对错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是众多的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结果,虽然不同的质量事故原因不同,但典型的质量事故在某些因素上又可能有共性,通过典型案例介绍,建造师可以了解质量管理 中的重点。 1、某单位科研楼屋面工程质量事故案例 (1)案例介绍 某单位科研楼工程,框架结构,地上2层,建筑面积10266㎡,2008年7月20日开工,2010年5月20日竣工。本工程屋面采用卷材防水,防水保护层采用水泥预制砖。在连 续潮湿高温的天气下,防水卷材和屋面砖发生了鼓起和变形。 (2)事故原因 经过现场勘探和屋面构造做法分析,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所致: 1)本屋面工程保温材料的施工采用正置式保温方法,即把保温层置于屋面防水层与结 构层之间。保温材料被密闭在屋面防水层内部,由于天气潮湿防水层下面的湿气不能得到及 时的排出,气体膨胀从而造成防水卷材起鼓。 2)屋面构造复杂,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未按要求检查排气管道是否通畅,部分排气管道堵塞,致使防水层下部空间湿气膨胀又不能及时排出,造成防水层和屋面砖起鼓开裂。 3)由于屋面砖的起鼓对屋面防水卷材产生拉力(屋面砖和防水卷材之间通过水泥砂浆 粘接),造成屋面防水卷材被拉裂,导致屋面渗漏的现象发生,同时也造成防水卷材的使用 年限大大降低及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3)处理方法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上述原因分析,采用了以下修复方案: 1)将起鼓部位的屋面砖取下,苏童被堵塞的排气管道。 2)对拉裂的防水层进行修复,并进行24h蓄水试验。 3)按照规范要求对起鼓部位的屋面砖留置分格缝,并在缝内嵌沥青砂,即给屋面砖留有一定的变形空间。 4)按照规范要求对起鼓的屋面砖与女儿墙相交部位留置伸缩缝,并在缝内镶嵌沥青砂。 5)各道工序完成后按照规范要求进行24h蓄水试验。 (4)实施效果 针对该工程屋面砖大面积起鼓问题,经细致研究后,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编制维修 方案,严格依照方案进行施工,对屋面砖留置分格缝,女儿墙根部与屋面砖相交处设置伸缩缝,缝内镶嵌沥青砂,压光;整改后经24h蓄水试验屋面未出现渗漏。经过一个冬季、雨季后,屋面砖未出现起鼓。 (5)案例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未及时发现排气管道被堵塞,防水层下部湿气无法及时排出,导致保温层内部水气膨胀,防水层被拉裂和屋面砖起鼓开裂。 屋面排汽管道应按照《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中第 4.3.20条的规定执行:排气屋面排气道应纵横贯通,不得堵塞。排气管应安装牢固,位置正确,封闭严密。 该工程在施工中设置的分格面积不标准,为了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应按照《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中第4.3.14条的规定执行:块体材料保护层应留设分格缝,分格面积不宜大于100㎡,分格缝宽度不宜小于20mm。刚性保护层与女儿墙、山墙之间应 预留宽度为30mm的缝隙,并用密封材料嵌填严密。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落实施工作业的技术、质量、安全 等方面的交底。 施工管理人员应尽到其管理责任,严格施工程序的检查和验收,不能把不合格质量带入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分 析(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235-90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各类建筑工程事故也是层出不穷,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我们建筑行业在工程建设中不可忽略的因素。 然而,造成建筑工程事故的原因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建筑物本身质量低下和施工方的不合理操作,分析如下: 1、工程中的缺陷,是由人为的(勘察、设计、施工、建材使用)或自然的(地质、气候)原因,在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承载力、耐久力、整体稳定性的种种不足的统称。它按照严重程度不同,又可分为三类: (1)轻微缺陷。它们并不影响建筑物的近期使用,

也不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及其完整性,但却有碍观瞻或影响耐久性。例如地面不平整,地面混凝土龟裂,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起砂,钢板上划痕、夹渣等。 (2)使用缺陷。它们虽然不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却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或使结构的使用性能下降。有时候还会使人有不舒适和不安全感。大多是由于施工不合理和建筑材料使用不合理或者偷工减料造成的。例如屋面和地下室渗漏,装饰物受损,梁的挠度偏大,墙体因温度差出现斜向或竖向裂纹等。 (3)危及承载力缺陷。它们表现为采用材料的强度不足,或表现为结构件截面尺寸不够,或表现为连接构造质量低劣,例如混凝土振捣固实,配筋欠缺,钢结构焊缝有裂纹,咬边现象。地基发生过大的沉降速率等。这类缺陷威胁到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如不及时消除。可能导致局部或整体的破坏。 三类缺陷可能是显露的,如屋面渗透;也可能是隐蔽的,如配筋不足,等等在隐蔽部位建筑材料使用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各类建筑工程事故也是层出不穷,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我们建筑行业在工程建设中不可忽略的因素。 然而,造成建筑工程事故的原因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建筑物本身质量低下和施工方的不合理操作,分析如下: 1、工程中的缺陷,是由人为的(勘察、设计、施工、建材使用)或自然的(地质、气候)原因,在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承载力、耐久力、整体稳定性的种种不足的统称。它按照严重程度不同,又可分为三类: (1)轻微缺陷。它们并不影响建筑物的近期使用,也不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及其完整性,但却有碍观瞻或影响耐久性。例如地面不平整,地面混凝土龟裂,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起砂,钢板上划痕、夹渣等。 (2)使用缺陷。它们虽然不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却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或使结构的使用性能下降。有时候还会使人有不舒适和

不安全感。大多是由于施工不合理和建筑材料使用不合理或者偷工减料造成的。例如屋面和地下室渗漏,装饰物受损,梁的挠度偏大,墙体因温度差出现斜向或竖向裂纹等。 (3)危及承载力缺陷。它们表现为采用材料的强度不足,或表现为结构件截面尺寸不够,或表现为连接构造质量低劣,例如混凝土振捣固实,配筋欠缺,钢结构焊缝有裂纹,咬边现象。地基发生过大的沉降速率等。这类缺陷威胁到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如不及时消除。可能导致局部或整体的破坏。 三类缺陷可能是显露的,如屋面渗透;也可能是隐蔽的,如配筋不足,等等在隐蔽部位建筑材料使用的不合理。两者相比,后者更危险,因为它有良好的外表的假象,一旦有所发展,后果可能很严重。 2、当建筑物的缺陷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便是建筑物的破坏,而且破坏本身又经历着一个过程。它对建筑装饰来说,是指装饰物从失效、毁坏到脱落的过程;对建筑结构来说,是指结构构件从临近破坏到破坏,再由破坏到即将倒塌的过程。建筑结构的破坏,是结构构件截面在荷载、变形作用下承载和使用性能失效的协议标志。包括截面破坏,构件破坏,建筑结构的倒塌。 尤其是建筑物的倒塌,具有突发性,是不可修复的;它的发生,一

建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1.土建筑业事故案例分析冒险往下跳坠滑竖井中 发生事故日期:1985年10月11日8时45分。 发生事故地点:茅村电厂工程施工现场。 主要原因,违反操作规程。 伤亡情况:死亡1人 事故简要经过: 木工组长卫xx带领邵xx(临时工)上到6号冷却塔安装竖井闸门。闸门沿门槽放下约700mm 后就再也放不下去了,邵xx说下去看看,就揭开一块盖板面对竖井,两手撑住主水槽两壁向下跳。只听“啊”的一声,邵xx(男,25岁,四级木工,本工种工令五年)就坠入中央竖井并滑进循环水管底部,落差高达11.33米,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 邵xx过于自信,没有踩配水槽口作为中间踏步下到主水槽底板,而是迅猛地往下跳,在重心失稳、双脚悬空的状况下滑入中央竖井。 预防措施: (1)严禁冒险作业。 (2)进行安全技术教育,提高职工素质和意识。 2.刷漆违章抽烟引火烧身死亡 发生事故日期:1988年8月27日18时20分 发生事故地点:包头二电厂工程施工现场 主要原因:违反操作规程 伤亡情况:死亡1人 事故简要经过: 包二电厂6号水塔筒壁防腐抗渗采用铁聚氯乙烯涂料和氯硫化双组分色漆涂刷。涂刷是用慢速卷扬机提升6米长吊篮上载五人和20桶漆及半桶备用稀米起落作业。当由上向下刷到60米处时,临时工李xx和黄xx抽烟,将未燃尽的火柴杆丢在油漆桶内、油漆、稀料瞬间起火,火势漫延。李xx(男,25岁,电工,本工种工令三年10个月)身边是火点,火势凶猛,待吊篮降落到地面时,李xx已被烧死。 事故原因分析: (1)工地各级负责人对防火安全未采取具体有效措施,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李xx和黄xx二人易燃品旁抽烟并将未燃尽的火柴杆抛入油漆桶内起火。违章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预防措施: 配料、刷油人员作业时严禁抽烟,上岗前进行检查,身上是否携带火种,切实做到在易燃易爆场严禁烟火。 3.吊盘无防护倾斜人坠落 发生事故日期:1987年4月4日14日15时32分 发生事故地点:清镇电厂扩建工程施工现场 主要原因:防护装置缺乏 伤亡情况:死亡1人 事故简要经过: 起架工郭xx等三人带领民工六人上烟囱提升盘。当吊盘由196米提升到197.5米时,六个倒链中有两个已提满行程。这时郭xx和郭xx两人各换一个倒链。在取下倒链钩子时,引起吊盘轻微晃动。此时民工杨xx站在吊盘较高的一侧(因六名民工拉倒链不同步而产生倾斜,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论文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论文 建筑工程系08工程监理姓名:王艳丽学号:21号 摘要:最近几年来,在对工程质量事故鉴定工作中,我收集了一些典型的工程质量事故案例。这些案例涉及基本建设程序、工程地质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材料供应以及质量检测等各方面。现列举一部分,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质量事故实例 案例一: 某工厂新建一生活区,共14 幢七层砖混结构住宅(其中10幢为条形建筑,4幢为点式建筑)。在工程建设前,厂方委托一家工程地质勘察单位按要求对建筑地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工程于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四年相继开工,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相继建成完工。一年后在未曾使用之前,相继发现10幢条形建筑中的6幢建筑的部分墙体开裂,裂缝多为斜向裂缝,从一楼到七楼均有出现,且部分有呈外倾之势;3幢点式住宅发生整体倾斜。后来经仔细观察分析,出现问题的9幢建筑均产生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最大沉降差达160mm以上。 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对该工程质量事故进行了鉴定,审查了工程的有关勘察、设计、施工资料,对工程地质又进行了详细的补勘。经查明,在该厂修建生活区的地下有一古河道通过,古河道沟谷内沉积了淤泥层,该淤泥层系新近沉积物,土质特别柔软,属于高压缩性、低承载力土层,且厚度较大,在建筑基底附加压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沉降。凡古河道通过的9栋建筑物均产生了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均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生活区内其它建筑物(古河道未通过)均未出现类似情况。该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在对工程地质进行详勘时,对所勘察的数据(如淤泥质土的标准贯入度仅为3,而其它地方为7~12)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地下土层出现了较低承载力的现象未引起重视,轻易的对地基土进行分类判定,将淤泥定为淤泥质粉土,提出其承载力为100kN,Es为4Mpa.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基础为浅基础,宽度为2800mm,每延米设计荷载为270kN,其埋深为-1.4m~2m左右。该工程后经地基加固处理后投入正常使用,但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经法院审理判决,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向厂方赔偿经济损失329万元。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实例.

建筑质量事故分析实例 最近几年来,在对工程质量事故鉴定工作中,我收集了一些典型的工程质量事故案例。这些案例涉及基本建设程序、工程地质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材料供应以及质量检测等各方面。现列举一部分,供大家参考。 案例一: 某工厂新建一生活区,共14 幢七层砖混结构住宅(其中10幢为条形建筑,4幢为点式建筑)。在工程建设前,厂方委托一家工程地质勘察单位按要求对建筑地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工程于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四年相继开工,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相继建成完工。一年后在未曾使用之前,相继发现10幢条形建筑中的6幢建筑的部分墙体开裂,裂缝多为斜向裂缝,从一楼到七楼均有出现,且部分有呈外倾之势;3幢点式住宅发生整体倾斜。后来经仔细观察分析,出现问题的9幢建筑均产生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最大沉降差达160mm 以上。 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对该工程质量事故进行了鉴定,审查了工程的有关勘察、设计、施工资料,对工程地质又进行了详细的补勘。经查明,在该厂修建生活区的地下有一古河道通过,古河道沟谷内沉积了淤泥层,该淤泥层系新近沉积物,土质特别柔软,属于高压缩性、低承载力土层,且厚度较大,在建筑基底附加压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沉降。凡古河道通过的9栋建筑物均产生了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均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生活区内其它建筑物(古河道未通过)均未出现类似情况。该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在对工程地质进行详勘时,对所勘察的数据(如淤泥质土的标准贯入度仅为3,而其它地方为 7~12)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地下土层出现了较低承载力的现象未引起重视,轻易的对地基土进行分类判定,将淤泥定为淤泥质粉土,提出其承载力为 100kN, Es为4Mpa.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基础为浅基础,宽度为2800mm,每延米设计荷载为270kN,其埋深为- 1.4m~2m左右。该工程后经地基加固处理后投入正常使用,但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经法院审理判决,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向厂方赔偿经济损失329万元。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527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通用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各类建筑工程事故也是层出不穷,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我们建筑行业在工程建设中不可忽略的因素。 然而,造成建筑工程事故的原因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建筑物本身质量低下和施工方的不合理操作,分析如下: 1、工程中的缺陷,是由人为的(勘察、设计、施工、建材使用)或自然的(地质、气候)原因,在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承载力、耐久力、整体稳定性的种种不足的统称。它按照严重程度不同,又可分为三类:(1)轻微缺陷。它们并不影响建筑物的近期使用,也不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及其完整性,但却有碍观瞻或影响耐久性。例如地面不平整,地面混凝土龟裂,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起砂,钢板上划痕、夹渣等。 (2)使用缺陷。它们虽然不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却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或使结构的使用性能下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某剧场挑台平面和柱截面配筋如图2.19(a)、(b)所示。在14根钢筋混凝土柱子中有13根有严重的蜂窝现象。具体情况是:柱全部侧面面积142m2,蜂窝面积有7.41 m2,占5.2%;其中最严重的是K4,仅蜂窝中露筋面积就有0.56 m2。露筋位置在地面以上1m处,正是钢筋的搭接部位(图2.19c). 混凝土灌注高度太高。7m多高的柱子在模板上未留灌注混凝土的洞口,倾倒混凝土时未用串筒、留管等设施,违反施工验收规范中关于“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及“柱子分段灌注高度不应大于3.0m”的规定,使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已有离析现象。 灌注混凝土厚度太厚,捣固要求不严。施工时未用振捣棒,而采用6m长的木杆捣固,并且错误地规定每次灌注厚度以一车混凝土为准(约厚40cm),灌注后捣固30下即可。此规定违反了施工验收规范中关于“柱子灌注厚度不得超过20cm”的界限。 柱子钢筋搭接处的设计净距太小,只有31~37.5mm,小于设计规范规定柱纵筋净距应≥50mm的要求。实际上有的露筋处净距为0或10mm。 最近几年来,在对工程质量事故鉴定工作中,我们收集了一些典型的工程质量事故案例。这些案例涉及基本建设程序、工程地质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材料供应以及质量检测等各方面。现列举一部分,供大家参考。 案例一: 某工厂新建一生活区,共14幢七层砖混结构住宅(其中10幢为条形建筑,4幢为点式建筑)。在工程建设前,厂方委托一家工程地质勘察单位按要求对建筑地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工程于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四年相继开工,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相继建成完工。一年后在未曾使用之前,相继发现10幢条形建筑中的6幢建筑的部分墙体开裂,裂缝多为斜向裂缝,从一楼到七楼均有出现,且部分有呈外倾之势;3幢点式住宅发生整体倾斜。后来经仔细观察分析,出现问题的9幢建筑均产生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最大沉降差达160mm 以上。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对该工程质量事故进行了鉴定,审查了工程的有关勘察、设计、施工资料,对工程地质又进行了详细的补勘。经查明,在该厂修建生活区的地下有一古河道通过,古河道沟谷内沉积了淤泥层,该淤泥层系新近沉积物,土质特别柔软,属于高压缩性、低承载力土层,且厚度较大,在建筑基底附加压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沉降。凡古河道通过的9栋建筑物均产生了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均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生活区内其它建筑物(古河道未通过)均未出现类似情况。该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在对工程地质进行详勘时,对所勘察的数据(如淤泥质土的标准贯入度仅为3,而其它地方为7~12)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地下土层出现了较低承载力的现象未引起重视,轻易的对地基土进行分类判定,将淤泥定为淤泥质粉土,提出其承载力为100kN, Es为4Mpa。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基础为浅基础,宽度为2800mm,每延米设计荷载为270kN,其埋深为-1.4m~2m左右。该工程后经地基加固处理后投入正常使用,但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经法院审理判决,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向厂方赔偿经济损失329万元。 平基施工过程中及完工前后所发现的漏水等边坡岩体不稳定因素的征兆,虽然有关各方曾予以一定程度的重视与研究,但由于缺乏岩土工程及支挡结构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与经验,对隐患认识不足,未能采取相应措施,而继续盲目施工至全部工程(人工边坡及厂房扩建)结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

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西北地区某高层综合办公楼,主楼为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地下1层,地上18层,总高度,总建筑面积36482m2。该建筑基础为灌注群桩,地下室外墙采用300mm厚C30自防水混凝土。标高以上混凝土标号均为C40,楼板厚度120mm。该工程于1998年6月开工,1998年9月中旬施工地下室外墙,1999年1月19日施工到结构6层梁板。该层梁板在施工的同时即发现板面出现少量不规则细微裂缝,到2月24日该层梁板底摸拆除时,发现板底出现裂缝。从渗漏水线和现场钻芯取样分析,裂缝均为贯通性裂缝。之后又对全楼己施工完毕的混凝土工程进行了详察,在地下室外墙外侧上部发现数条长度不等的竖向裂缝(其中有两条为贯通性裂缝)。在5、6两层核心筒的电梯井洞口上部连梁上的同一部位亦发现两条裂缝。而在其他的柱、墙、梁、板上则未发现裂缝。经现场实测,第6层现浇板上的裂缝均为贯通性裂缝,最大裂缝长度约(直线距离),最大裂缝宽度。地下室外墙竖向裂缝的最大长度约,最大裂缝宽度,核心筒连梁上的裂缝最大长度,裂缝最大宽度约。经过近一个月的现场连续监控,未发现以上裂缝的进一步发展和新的裂缝出现。 一、原因分析: 第一,在施工的各种条件未变的情况下,从裂缝仅在六层现浇板上出现,而未在其它层现浇板上出现的事实来分析,唯一不同的是施工作业时的气候变化。如前所述,该层现浇板施工时是

该地区冬季最寒冷、干燥的一个时期,最高气温仅1℃,当时的最大风速7m/s,湿度仅有30~40%,特别是每天于21时施工完毕后,混凝土正处于初凝期,强度尚未有大的发展,作业面又没有防风措施,导致混凝土失去水分过快,引起表面混凝土干缩,产生裂缝。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当风速为7m/s时,水分的蒸发速度为无风时的2倍;当相对湿度为30%时,蒸发速度为相对湿度90%时的3倍以上。假如将施工时的风速和湿度影响叠加,则可推算出此时的混凝土干燥速度为通常条件下的6倍以上。另外,从裂缝绝大多数集中在构件较薄及与外界接触面积最大的楼板上这一现象也可证实,开裂与其使用的材料关系不大,而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大些。与楼板厚度接近的墙肢之所以未裂,是因为墙肢两面都有模板,不直接受大气的影响。由此可以基本断定,天气因素是导致混凝土现浇板出现干缩裂缝的主要因素。地下室外墙由于本身体积较大,又长期暴露在温湿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特别到了1999年1月下旬,温度较施工时降低近30℃,导致混凝土温度收缩而产生裂缝。 第二,梁板所用混凝土均为C40混凝土,而根据设计院进行的技术交底要求,梁板混凝土只要达到C30强度即可,施工单位为了施工中更容易控制墙柱的质量,统一按照C40混凝土标准进行施工,而C40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为480kg/m3,相对于C30混凝土,单位水泥用量增加约70kg,这样,混凝土的收缩将增加×10-4左右,无形中又增加了裂缝出现的可能。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分 析正式版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各类建筑工程事故也是层出不穷,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我们建筑行业在工程建设中不可忽略的因素。 然而,造成建筑工程事故的原因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建筑物本身质量低下和施工方的不合理操作,分析如下: 1、工程中的缺陷,是由人为的(勘察、设计、施工、建材使用)或自然的(地质、气候)原因,在建筑物的正常使

用过程中出现的承载力、耐久力、整体稳定性的种种不足的统称。它按照严重程度不同,又可分为三类: (1)轻微缺陷。它们并不影响建筑物的近期使用,也不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及其完整性,但却有碍观瞻或影响耐久性。例如地面不平整,地面混凝土龟裂,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起砂,钢板上划痕、夹渣等。 (2)使用缺陷。它们虽然不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却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或使结构的使用性能下降。有时候还会使人有不舒适和不安全感。大多是由于施工不合理和建筑材料使用不合理或者偷工减料造成的。例如屋面和地下室渗

工程质量事故典型案例

四川省工程质量事故典型案例 最近几年来,在对工程质量事故鉴定工作中,我们收集了一些典型的工程质量事故案例。这些案例涉及基本建设程序、工程地质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材料供应以及质量检测等各方面。现列举一部分,供大家参考。 案例一: 某工厂新建一生活区,共14幢七层砖混结构住宅(其中10幢为条形建筑,4幢为点式建筑)。在工程建设前,厂方委托一家工程地质勘察单位按要求对建筑地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工程于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四年相继开工,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相继建成完工。一年后在未曾使用之前,相继发现10幢条形建筑中的6幢建筑的部分墙体开裂,裂缝多为斜向裂缝,从一楼到七楼均有出现,且部分有呈外倾之势;3幢点式住宅发生整体倾斜。后来经仔细观察分析,出现问题的9幢建筑均产生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最大沉降差达160mm以上。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对该工程质量事故进行了鉴定,审查了工程的有关勘察、设计、施工资料,对工程地质又进行了详细的补勘。经查明,在该厂修建生活区的地下有一古河道通过,古河道沟谷内沉积了淤泥层,该淤泥层系新近沉积物,土质特别柔软,属于高压缩性、低承载力土层,且厚度较大,在建筑基底附加压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沉降。凡古河道通过的9栋建筑物均产生了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均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生活区内其它建筑物(古河道未通过)均未出现类似情况。该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在对工程地质进行详勘时,对所勘察的数据(如淤泥质土的标准贯入度仅为3,而其它地方为7~12)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地

下土层出现了较低承载力的现象未引起重视,轻易的对地基土进行分类判定,将淤泥定为淤泥质粉土,提出其承载力为100kN, Es为4Mpa。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基础为浅基础,宽度为2800mm,每延米设计荷载为270kN,其埋深为-1.4m~2m左右。该工程后经地基加固处理后投入正常使用,但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经法院审理判决,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向厂方赔偿经济损失329万元。 案例二 某市一商品房开发商拟建10栋商品房,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和设计要求,采用振动沉管灌注桩,桩尖深入沙夹卵石层500以上,按地勘报告桩长应在9~10米以上。该工程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完后,由某工程质量检测机构采用低应变动测方式对该批桩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并出具了相应的检测报告。施工单位按规定进行主体施工,个别栋号在施工进行到3层左右时,由于当地质量监督人员对检测报告有争议,故经研究决定又从外地请了两家检测机构对部分桩进行了抽检。这两家检测机构由于未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测,未及时发现问题。后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对其检测报告进行了审核,在现场对部分桩进行了高、低应变检测,发现该工程振动沉管灌注桩存在非常严重的质量问题,有的桩身未能进入持力层,有的桩身严重缩颈,有的桩甚至是断桩。后经查证该工程地质报告显示,在自然地坪以下4~6m深处,有淤泥层,在此施工振动沉管灌注桩由于工艺方面的问题,容易发生缩颈和断桩。该市检测机构个别检测人员思想素质差,一味地迎合施工单位的施工记录桩长(施工单位由于单方造价报的低,经常利用多报桩长的方法来弥补造价),将砼测试波速由3600米/秒左右调整到4700~4800米/秒,

最新整理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docx

最新整理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各类建筑工程事故也是层出不穷,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我们建筑行业在工程建设中不可忽略的因素。 然而,造成建筑工程事故的原因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建筑物本身质量低下和施工方的不合理操作,分析如下: 1、工程中的缺陷,是人为的(勘察、设计、施工、建材使用)或自然的(地质、气候)原因,在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承载力、耐久力、整体稳定性的种种不足的统称。它按照严重程度不同,又可分为三类: (1)轻微缺陷。它们并不影响建筑物的近期使用,也不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及其完整性,但却有碍观瞻或影响耐久性。例如地面不平整,地面混凝土龟裂,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起砂,钢板上划痕、夹渣等。 (2)使用缺陷。它们虽然不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却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或使结构的使用性能下降。有时候还会使人有不舒适和不安全感。大多是于施工不合理和建筑材料使用不合理或者偷工减料造成的。例如屋面和地下室渗漏,装饰物受损,梁的挠度偏大,墙体因温度差出现斜向或竖向裂纹等。 (3)危及承载力缺陷。它们表现为采用材料的强度不足,或表现为结构件截面尺寸不够,或表现为连接构造质量低劣,例如混凝土振捣固实,配筋欠缺,钢结构焊缝有裂纹,咬边现象。地基发生过大的沉降速率等。这类缺陷威胁到结构

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如不及时消除。可能导致局部或整体的破坏。 三类缺陷可能是显露的,如屋面渗透;也可能是隐蔽的,如配筋不足,等等在隐蔽部位建筑材料使用的不合理。两者相比,后者更危险,因为它有良好的外表的假象,一旦有所发展,后果可能很严重。 2、当建筑物的缺陷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便是建筑物的破坏,而且破坏本身又经历着一个过程。它对建筑装饰来说,是指装饰物从失效、毁坏到脱落的过程;对建筑结构来说,是指结构构件从临近破坏到破坏,再破坏到即将倒塌的过程。建筑结构的破坏,是结构构件截面在荷载、变形作用下承载和使用性能失效的协议标志。包括截面破坏,构件破坏,建筑结构的倒塌。 尤其是建筑物的倒塌,具有突发性,是不可修复的;它的发生,一般都伴随着人员的伤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但倒塌决不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建筑结构的倒塌一般都要经过以下几种规律性的阶段: ①结构的承载力减弱; ②结构超越所能承受的极限内力或极限变形; ③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丧失; ④结构的薄弱部位先行突破破坏、倒塌; ⑤局部结构或整体结构倒塌。 有时,这些阶段在瞬间连续发生发展,表现为突发性倒塌;有时这些阶段的发生和发展是渐变的,它使配筋和有一个时间过程。因此,如果人们能在发生轻微缺陷时就及时纠正,在有破坏征兆时就及时加固,做到防微杜渐、亡羊补

建筑工程质量案例汇总

1.某市南苑北里小区22号楼为6层混合结构住宅楼,设计采用混凝土小型砌块砌墙,墙体加芯柱,竣工验收合格后,用户入住。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五年后),发现墙体中没有芯柱,只发现了少量钢筋,而没有浇筑混凝土,最后经法定检测单位采用红外线照相法统计,发现大约有82%墙体中未按设计要求加芯柱,只在一层部分墙体中有芯柱,造成了重大的质量隐患。 问题: (1)该混合结构住宅楼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什么规定? (2)该工程已交付使用(五年),施工单位是否需要对此问题承担责任?为什么? 答案: (1)该混合结构住宅楼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子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3)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应完整。 4)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应符合相关专业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5)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2)施工单位必须对此问题承担责任,原因是该质量问题是由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未按设计要求施工造成的,并且主体结构工程质量保修期为工程设计使用年限。 2.某市光华商住楼,框架结构,地上6层,局部为7层,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房屋总高度为22m,底层为商店,二层以上为住宅,总建筑面积8395㎡。由市建筑设计所设计,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施工总承包。该工程于2004年5月8日开工,2005年4月8日竣工。 问题: (1)该工程地基检查验收可用什么方法? (2)基础分部工程验收应由谁组织?参加验收的单位有哪些? (3)基础分部工程验收工作有哪些规定? 答案: (1)该工程地基检查验收的可用方法是:观察法和钎探法。 (2)基础分部工程验收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勘察、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质量负责人,共同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规定进行。 (3)地基与基础工程验收工作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分别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2)隐藏工程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于隐蔽前通知监理(建设单位)等有关人员检查验收,并形成中间验收文件后,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最新)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 梁、板、柱钢筋混凝土结构事故 骨料中含过量杂质事故案例图片 事故分析及原因 分析如下:屋面局部倒塌后曾对设计进行审查,未发现任何问题。在对施工方面进行 审查中发现以下问题:(1)、进深梁设计时为C20混凝土,施工时未留试块,事后鉴定其 强度等级只是C7.5 左右。在梁的断口处可清楚地看出沙石未洗净,骨料中混有鸽蛋大小的黏土块、石灰颗粒和树叶等杂质。(2)、混凝土采用的水泥是当地生产的400 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后经检验只达到350 号,施工时当作400 号水泥配制混凝土,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受 到一定影响。(3)、在进深梁断口处上发现偏在一侧,梁的受拉1/3 宽度内几乎没有钢筋, 这种主筋布置使梁在屋盖荷载作用下处于弯、剪、扭受力状态,使梁的支承处作用有扭力矩。(4)、对墙体进行检查,未发现有质量问题。 综合以上施工问题,可以认为进深梁的断裂主要由于该梁受有扭矩和剪力产生的较大剪 应力,而梁的混凝土强度又过低,导致梁发生剪切破坏的饿缘故。其中混凝土骨料含过量 的土块等有害杂质,又是混凝土强度过低的主要原因。 混凝土受冻或养护温度过低事故案例 某工程为三层砖混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纵墙承重、灰土基础(图 2.13 )。施工后于当年10 月浇灌二层楼盖混凝土。全部主体结构于第二年 1 月完工。在 4 月间进行装修 工程时,发现各层大梁均有斜裂缝。其现象:裂缝多为斜向,倾角50°~60°,且多发 生在300mm 的钢箍间距内。近梁中部为竖向裂缝斜裂缝两端密集,中部稀少(值得注意的 是在纵筋截断处都有斜裂缝);其沿梁高度方向的位置较多地在中和轴以下,个别贯通梁高。裂缝宽度在梁端附近约0.5 ~1.2mm,近跨中约0.1 ~0.5mm;裂缝深度一般小于1/3 ,个别的 两端穿通;裂缝数量每根梁少则 4 根,多则22 根,一般为10~15 根。 混凝土受冻或养护温度过低事故案例图片 事故分析及原因 施工原因:浇灌二层梁板时,未采用专门养护措施,浇灌后2h 就在板面铺脚手板、堆 放砖块进行砌墙。11 月初浇灌三层现浇板时,室内温度为0~1°C,未采取保温措施。根 据试验资料,混凝土在21d 后的强度只达28d 理论强度值的42.5% ,一个月后才达到52%。 因此混凝土早期受冻是这起质量事故的重要原因。另外,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偏低(只有210kg/m3, 略少于225kg/m3 的最低值)也是因素之一。设计原因:其一是箍筋间距过大。《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7.2.7 条规定,“当梁高为500mm且V﹥0.07fcbh0 时,梁中箍筋的最大 间距为200mm。”而本工程箍筋间距却为300mm,这就是斜裂缝多发生在箍筋之间的原因。 其二是是纵筋在梁跨中间截断。《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1.5 条规定,“纵向受拉钢筋不 宜在受拉区截断”。而本工程梁中部分纵向受拉钢筋在跨中截断,截断处都出现斜裂缝,这说明受拉钢筋对梁截面的抗剪能力起到一定作用,也说明规范的规定是最适合的。比较施工和设计原因,显然可见,施工中混凝土早期受冻是产生本工程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 事故加固方案 由于梁上有大量斜裂缝,很容易发生脆性截面破坏,引起梁的断裂,故必须进行加固。加固方案是在原大梁外包一U 形截面梁,该梁按承受原来梁的的全部弯矩和剪力进行设计,并在U形截面梁的端部沿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和基础,作为加固梁的支承。 混凝土初期收缩事故案例 某办公楼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达到预定混凝土强度拆除楼板模板时,发现板上有无数走向不规则的微细裂纹,如图 2.16 所示。裂缝宽0.05 ~0.15mm,有时上下贯 通,但其总体特征是板上裂纹多于板下裂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