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江苏省高中政治小高考复习资料提纲大全

江苏省高中政治小高考复习资料提纲大全

江苏省高中政治小高考复习资料提纲大全
江苏省高中政治小高考复习资料提纲大全

江苏省2015年学业水平测试政治科考试

说明解读

必修一《经济生活》学业水平测试考点解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考点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A)(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①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的东西,都不是商品。

②商品必须用于交换,自己消费和无偿供他人使用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①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③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

④商品价值: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考点2:货币的本质(A)

(1)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本质: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B)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

起的作用。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

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①货币所具有的表现

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

价值尺度。货币能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

是因为货币本身有价值。②通过一定数量

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

础。③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

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①货币充当商品交换

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②以货币为

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公式:商

品——货币——商品,即W—G—W);货币

出现以后,商品的买和卖可以分离;③货

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现实的货币,

不能只是观念上的货币。④纸币含义的修

改:当今,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

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考点4:信用卡的功能(A)

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

算、查询为一体,能够减少现金的使用,

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

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考点5:外汇和汇率的含义(A)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

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

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 100 单位的外

币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

高,人民币的汇率降低,人民币贬值,外

币升值。反之亦然。

考点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C)

是什么:从起源上看,货币是商品交

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

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

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为什么: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

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

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

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怎么样: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

有度、用之有益。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

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

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

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金钱并不是

人生的全部内容,人生应该有更高的精神

追求。

考点7: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B)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

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新

教材中不再提“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

商品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考点9: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B)(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价格时涨时落,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合。

考点10: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B)

(1)对人民生活消费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

升时,人们会___对它的购买;当这种

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___对它的

购买。(增加,减少)

②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的需求量的

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__

_,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__(比

较大,比较小)。

产生不同影响。

商品需求量成反比)

_(增加,减少)。

商品需求量成正比)

减少)。

(2

动的内容)

①调节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

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

规模,减少产量;某种产品的价格上涨,

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

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生产

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

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

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注意: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

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考点11: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A)(测

试要求由B降低为A)(新教材删除了其中

力发展水平(或叫经济发展水平)。

考点12:消费的类型(A)(新教材删除“按

照消费对象分,消费可以分为有形商品消

费结构”这一小框内容,因此这一考点删除)

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会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考点1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C)

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要践行正确的

消费原则(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求在自

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但过于

紧缩消费会使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也

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所以,我们

提倡消费要适度。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尽量避

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

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

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

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

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

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

辱观的体现。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

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注意:绿色消费的含义、核心、经济

意义

含义: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

节约资料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

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

核心:可持续性消费

经济意义:(1)有利于资料的再利用,

提高资料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

生活水平提高。(2)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有

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考点14:生产与消费的关系(B)

(1)生产决定消费:人们的消费,从

根本上讲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

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

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

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真正完成。(消费

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

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调节生

产)

③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

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是生产的

动力)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

积极性。

(3)注意: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

作用,并不意味着一定是“促进”作用。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

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了解新教材三处改动的新提法:

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现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要。现改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③“为了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现改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

考点15:我国现阶段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A)

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时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考点16: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种类

(A)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考点17: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和意

义。(B)

(1)内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原因: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

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

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意义: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

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

民生活水平。

(4)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

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

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

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

到法律保护(新教材改动)。

考点18:公司的含义及形式(A)

(1)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

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

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2)形式:我国法定公司形式是有限

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要会区分)

考点19: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B)

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新教材

后面增加一句“利润表现为企业的经营收

入与生产经营成本之间的差额。”企业经

营成功取决于: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

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

业形象。

考点20:就业是民生之本(B)

(1)就业的意义:①(对社会)就业使

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

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②(对劳动

者)劳动者的就业,使劳动者获得报酬,

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

断再生产;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

(2)我国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3)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党和政府:

①立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出发。

②政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

积极的就业政策。

③方针——劳动者自主就业、市

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

※劳动者:提高个人素质和技能,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

②树立竞争就业观。

③树立职业平等观。

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考点2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C)

(1)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

(2)树立职业平等观。各种正当职业的劳动者,都是创造财富所必须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3)树立竞争就业观。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实现自主择业。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如自由职业、弹性工作、临时工、家政服务等就业方式可更加灵活地选择。

考点22: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A)劳动者权利的内容: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规定的其它权利。

考点23: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A)在我国,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三类:存款业务—

—基础业务、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利

润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其他:提供债

券买卖与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

提供保管箱等。

考点24: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商业保

险等投资理财方式(B)

(1)储蓄:利率较低,可采用多种方

法存入。一般说来没有什么风险。

(2)债券:特别是国债,信用度高、

代用率高、流通性强,但回报时间长。而

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都是利息高、风险大,

但其安全性比股票高。

(3)股票:退股,只能转让(不返回

性)。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是

股息和红利收入,这是从公司取得的利润

中定期获得的一部分分配收入;二是股票

价格上涨带来的差价。股票不能返还出资,

(一般)可流通转让——流通性强;股息

红利不稳定,股票价格变化不确定——风

险很高。

(4)商业保险:对财产、人身健康、

安全有保障作用。分类:财产保险和人身

保险。

(5)相同:都是个人投资行为,对国

家建设和公民生活有利,能给投资者带来

一定的利益。

(6)投资的原则:①既要考虑收益,

也要考虑风险。②以家庭的经济收入为前

提,量力而行。③投资多样化④既要考虑

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考点25: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A)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意:第一:范围―――在公有制范围内,非公有制下采取的任何分配方式都不是按劳分配;第二:体现公平―――分配的尺度,任何公民都采取同一尺度;第三:承认差异―――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考点26: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

制度的意义(A)新增改的考点

(1)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

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

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也

称为经济资源)主要有:劳动、资本、技

术、管理、房产、地产、设备等。

(2)意义: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②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

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

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③有利于让一

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

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考点27:收入分配公平的要求、意义及促

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B)(新教材的表

述)

(1)收入分配公平的要求:即收入分

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

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

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

着根本的区别。

(2)意义: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

的基本内容。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

现。

(3)举措: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

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

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

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②增加

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

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

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③再分配更加

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

措。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

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

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

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

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

非法收入。

考点28:我国财政的作用(B)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

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缩小收入差距、促

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

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的作用。(如国家通过财政支持某些行业、

某些地区的建设、财政投资基础设施行业

等)。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

运行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社会

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国

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财政政策有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

财政政策之分。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

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逆风向调节)。

考点29:财政收入的来源(A)

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最稳定、占主导)。

考点30: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况(A)(是指当年的情况)

财政收支平衡:收入>支出,略有节余;

收入<支出,略有赤字(完全相等的情

况几乎不存在)。财政盈余:收入大于

支出的部分。

财政赤字:收入小于支出的部分。

国家应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考点31:税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A)(1)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

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考点32: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意义(A)

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

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考点3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B)

(1)公民自觉纳税的必要性

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

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各项职能的

实现,必须以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

公民享受了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必须承

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四种违反税法的表现:偷税,欠

税,骗税,抗税。

(3)公民必须增强纳税人意识:①增

强纳税人义务意识,自觉依法诚信纳税。

②增强纳税人权利意识,要积极关注国家

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点34: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B)

(1)含义:计划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

两种基本手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

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

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

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化由市

场来调节。

(2)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①在

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

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变

化,传递供求的信息,实现资源配置。②

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

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市场经营活动,

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

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3)注意:市场起基础作用不等于完

全由市场起作用,要将市场和计划结合;

基础作用就是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

段;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其实就是价值规

律的作用。

注意:市场起基础作用不等于完全由

市场起作用,要将市场和计划结合;基础

作用就是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

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其实就是价值规律的

作用。

考点35:规范市场秩序(B)

(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

维护(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

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

面面作出具体规定。市场交易必须自愿、

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2)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

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

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

秩序的治本之策。为此,要切实加强商务

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尤其有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4)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5)加强宏观调控,以克服市场调节所具有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考点36:市场调节的局限性(A)

(1)不能不让不许: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市场调节不了,如,国防、治安、消防等;有些领域不能让市场调节,如,枪支弹药、危险品、麻醉品等)。

(2)弊端: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3)后果: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收入分配不公平等现象。

考点3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A)(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

控下对资源配置起___作用。

考点38: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A)

(1)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

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

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和货币政策;经济计划和积极的就业政策

属于经济手段。

考点40: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B)(新改动考点,新教材表述)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

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

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要着

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

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

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

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

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要始终把实现

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

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要

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

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各

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

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

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

路。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

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要坚持一切从

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

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

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考点4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新

改动考点,新教材表述)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

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

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着力推进绿

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

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

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考点42: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

其影响(B)

(1)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

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

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表现: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

全球化、资本全球化。跨国公司的迅速发

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3)影响:积极的影响:①推动生产

力发展;②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

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

易的迅速发展;③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

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

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

间。

消极的影响:①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

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②加剧全球

经济的不稳定,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构成极大的威胁。

(4)中国态度:中国应抓住机遇,积

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面对,

迎接挑战。

考点43: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

(A)

(1)作用:①积极组织多边谈判;②

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议;

③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

所。

(2)基本原则:①非歧视原则(最惠

国待遇、国民待遇)——最重要的原则;

②市场准入原则;③互惠原则;④公平竞

争原则;⑤公平贸易原则;⑥贸易政策法

规透明原则等。

考点44: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B)(新

教材改动)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我们必

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

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

济体系。

(1)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

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

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

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

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利用外资

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

引智有机结合。

(2)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

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的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根本基点(立足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必修二《政治生活》学业水平测试考点解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考点1:国家的根本属性(A)

(1)国家含义: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根本属性: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考点2:我国的国家性质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A)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考点3: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B)

(1)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一方面,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另一方面,民主的主体具有广泛性。

(2)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人民当

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有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

治制度等)、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考点4: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B)

我们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

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准的。

(1)公民享有的基本政治权利:①选

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

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

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公民享有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

由。(行使政治自由权利,充分表达自己

的意愿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

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③监

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

诉权、控告权。(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

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

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

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2)公民应当履行的政治性义务:①

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②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③公民有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④公

民有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考点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

本原则(B)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

原则:表明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

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①

关系:在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是辩证统

一的:二者不可分离。在法律关系上是相

对应而存在的,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

和途径;权利的实现需要求义务的履行,

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公民既是权

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②要求:树

立权利和义务意识,把二者统一于行动中。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的原则:①依据:在我国,国家利益与公

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②要求:

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必须把国家利

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和国

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

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考点6: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B)

(1)为什么: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

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这有利于准确

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

权益;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

治生活的能力;不断改善公共管理,创建

文明祥和的新社区;有力促进政府机关的

廉政建设等。

(2)怎么做:①遵循法律、规则、程

序(准绳);②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

履行政治义务;③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考点7:民主选举的方式(A)

结合的选举制度,是从我国人的基本国情

出发,从当前的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发展

不平衡的现实出发,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经

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选择。

(3)公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选民

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即参加选举的态度

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是

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

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怎

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提出自己神圣的一票,

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表明公

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考点8: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及方式

(测试要求提高为B)

(1)公民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通过民主选举(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人民

代表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

制定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

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②专

家咨询制度(适用于专业性、技术性较强

的重大事项,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公民享有对涉

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

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提高决策

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④社会听证制度

(听证于民是为了决策利民)。

(3)意义:首先,有助于决策充分反

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其次,有利于

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再

次,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

决策的实施;最后,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

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

任感。

考点9: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性质

(A)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性质:村

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村(居)民自我

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

自治组织。

考点10:发展基层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

意义(B)

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发展基层民主,

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有助于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考点11: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A)

(1)信访举报制度;(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3)舆论监督制度(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4)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都是民主监督的新形式。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人,政府将为公民直接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渠道。

考点12:公民正确行使监督权的要求(B)(1)Why: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2)How: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形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考点13: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B)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

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我国政府的职能是

由我国政府的性质决定的:我国政府是_

____的执行者和_____的捍卫

者。其基本职能包括: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

安的职能:维护国家主权、维护社会治安、

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协调内部矛盾、保护

财产不受侵犯等。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

务。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宣传科学理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

展科教文卫体事业。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环保,

公共设施,医疗保险,人口控制。

考点14: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B)

(1)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2)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

民负责。坚持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坚持

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②树立求真务实

的工作作风;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

去的工作方法(其哲学依据是群众观点和

群众路线)。

考点15: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

的途径(A)

(1)开设热线电话。

(2)设立信访部门。

(3)推行电子政务。

(4)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

行政诉讼制度(法律途径)。

考点16: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A)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健全

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机制,

一靠__,二靠___,二者缺一不可。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系统外部监

督和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1)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包括权力机关

的监督(人大)、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

司法机关的监督(检察院、法院)、中国

共产党的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

督等。

(2)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包括上级政府

的监督、监察部门的监督、审计部门的监

督、法制部门的监督等。

考点17:政府有无威信的标志(A)(变动

的考点)

(1)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

觉地认可和接受,这是区别政府有无威信

的标志。

(2)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是否有威

信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3)有威信的政府必定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讲信誉的政府、促进社会发展的政府。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考点1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A)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①性质: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②职权:本行政区域内一切重大问题,都有它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在其行政区域内行使:立法权(省、直辖市的人大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考点19:人大代表的职权(A)

(1)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人大代表的产生与任期: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五年。

(3)人大代表的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要与人大职权区分)(4)人大代表的义务:①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③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④

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

民监督。

考点20: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含义(A)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

动(原则)的最重要特点——实行民主集

中制,其含义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

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考点2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A)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①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通过民

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由国家权力机关产

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④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

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

障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

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得

到巩固和完善,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

比的优越性。①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②

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③

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④维护了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考点2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A)

(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

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

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___,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_____,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_____。(两

个先锋队,三个代表)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考点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

(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中国共产

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的领导核心。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

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①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②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

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

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③才能最广泛、

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考点24: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依法执政的含义(A)

(1)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

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

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

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

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

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

(4)三者关系: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考点25: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A)(1)我国政党制度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

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考点26: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A)

(1)性质:①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

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③是我国政治生活

中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职能: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

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

能。

考点27: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B)(删

除了三原则的关系)

(1)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

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①坚持民族平等原则――处理

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原因:⑴各民族无优劣之分;⑵

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

献;⑶各民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

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

方面的权利。

②坚持民族团结原则――处理民族

关系的重要原则。

原因:⑴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

我国形成各民族相互离不开的局面。⑵

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

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

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

国家统一的基础。

③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是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原因:⑴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

的。(共同富裕)⑵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考点28:珍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

关系(C)

(1)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内涵:

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处理好民族关系的重要性:这

既是国家的重大问题,也是人民生活中必

须面对的具体问题。

(3)如何珍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

义民族关系:

第一、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三条原则。

第二、要坚持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三、要坚持党的领导。

第四、要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

策。

第五、公民个人要自觉履行宪法规

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

务。

第六、作为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

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从小事做起,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关心团结少数民族同学,坚决与破坏民族

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考点29: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

实基础和优越性(B)

(1)坚实基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

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2)优越性: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考点30: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A)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①内涵:有信教、不信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或那种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个或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②地位:宗教信仰自由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这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注意: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在社会

考点31: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基本权利

和义务(A)

(1)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人口、领

土、政权、主权,其中主权是国家的生命

和灵魂。

(2)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独立

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3)主权国家必须履行的主要义务:

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

式解决国际争端。

考点32:联合国的宗旨(A)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

与发展。

考点33:我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

用(A)

(1)地位: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2)作用: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

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

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

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

世界裁减军队、保护环境、保障人权和解

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

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

献。

考点34: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

素(B)

(1)国际关系的含义:国家之间、国

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

系,是我国通常所说的国际关系。其中,

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

①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

关系、军事关系等;

②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

形式。

(3)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

家利益。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结底

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国际

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

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

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

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

源。

③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

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

涉别国的内政。

考点35:在国际关系中,我国必须维护自

己的国家利益(C)

(1)是什么?――我国国家利益的主

要内容有哪些?

①安全利益:如国家的统一、独立、

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政治利益:如我国政治、经济、文

化等制度的巩固。

③经济利益:如我国资源利用的效益、

经济活动的利益和国家物质基础的增

强等。

(2)为什么?――为什么要坚定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条件,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动因和归宿。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维护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国家利益具有正义性和正当性。

(3)怎么做?――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①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增强我国的国家力量,着力增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②加强国防建设,坚决捍卫国家主权不被侵犯,与一切危害国家主权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要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坚持反对一切侵略、占领,反对分裂、割让和出卖国家领土的行为。

③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充分发挥我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和作用,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影响力,并借助于这种影响力维护我国的国

家利益。

⑤在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同时,尊重

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

人民的共同利益。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

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

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

考点36: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A)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

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考点37: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B)

(1)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

外交政策的宗旨。

(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

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

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

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是国家和民

族的最高利益,是首要目标。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

自主。主要体现在“七个不”上,即①不

屈服;②不允许;③不依附;④不结盟;

⑤不联合⑥;不盲从;⑦不干涉。

(4)我国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它包括:①互相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

政;④平等互利;⑤和平共处。

必修四《哲学生活》学业水平测试考点解

第一单元哲学理论

考点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A)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

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

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

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

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

识,把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

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考点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

(1)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一般来

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

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

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

面。

(2)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

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统一。

考点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

(1)区别:研究对象不同;揭示的规

律不同。哲学揭示的是最一般的本质和最

普遍的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2)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考点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A)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或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或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成为基本问题的原因:是人们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考点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A)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考点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B)

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会区分三种形态)

考点7: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A)

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

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

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有:主观唯心主义和

客观唯心主义。(会区分)

第二单元辩证唯物论部分

考点8: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A)(测

试要求由B降为A)

(1)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理解:

①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②物质具有独立性:物质可以独立于

意识之外而客观存在。

③物质具有可知性:物质作为物质具

体形态的共同属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

的,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而物质的具

体形态是暂时的、有生有灭的。

考点9:世界的物质性(A)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

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

机能、物质的反映。

结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

质性。

考点10:物质和运动的关系(A)

(1)运动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

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和运

动是不可分割的。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

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承担者。脱离运动的物质根本不存在。

③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考点11: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的统一(A)

(1)静止的含义:静止是运动的一种

特殊状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事物

在一定时期内根本性质没有变化;二是指

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

运动。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

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

的。

②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

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

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

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

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或诡辩论。

考点12: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与普遍性(B)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规律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

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考点13: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B)(1)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①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

(2)方法论要求:①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把握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

(3)我们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既要反对主观唯心主义,又要反对机械化、宿命论。

考点14:意识的本质和作用(B)(红字为新教材改动的说法)

(1)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

能。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任何

意识,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

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体现在:

(2)意识的作用:①人能够通过意识

能动地认识世界。因为:A、意识活动具有

目的性。B、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

动创造性。C、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

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

物。

②人能够通过意识能动地改造世界。

因为: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

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但是那

些错误的思想和意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

动引入歧途。(方法论:我们要自觉地树立

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B、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

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总之,意识具

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

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

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

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意识的能动作用最突出表现是:

人能够通过意识能动地改造世界。

考点15: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

学依据:

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

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正

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

意识对事物发展有阻碍作用。②发挥主观

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发挥

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

用规律。这两个原理的方法论意义:一切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精神的作用。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地

位: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

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

方针、政策的前提和基础。

(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

①尊重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

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

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

俱进,求真务实。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

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

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

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

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

无所作为的思想。

辩证

唯物主义认识论部分

考点16:实践的含义和特点(A)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的物质性活动。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

的对象是客观事物。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

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

存在。

(2)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考点17: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注意:分清认识的来源和获得知识的途径:①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它就是实践。②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亲身参加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获得间接经验。它们都是实践的产物。

考点18: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B)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

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客观性

是真理的基本属性。因为:真理的内容来

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

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检验

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2)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

有自己适用的条件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

条件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

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

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注意:任何人,只要他的认识与客观实

际相符合,他就拥有真理。因此真理面

前人人平等。

考点19: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

性(B)

(1)认识具有反复性。

含义: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

认识,再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原因: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

事物的认识总要手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

限制。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

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

一个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

含义: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

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原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发展的变化

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

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

不断发展的。

(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

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

的循环运动,而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

旋式的上升。

考点20: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C)

(1)原理: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

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人们的认

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2)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发现、追求真理,在实践

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

永恒的使命。

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

考点2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A)

(1)联系的观点。

(2)发展的观点。

考点22:联系的含义(A)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

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考点23: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及其指导意义(B)

(1)联系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联

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注

意: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用普遍联系的

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

题。

(2)联系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性。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反对主观随意性。

(3)联系多样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条件的,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注: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通过创造条件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考点2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B)

(1)原理内容:①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②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③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

定作用。

(2)方法论:①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

念,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

的最优目标。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

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考点25:发展的实质(B)

(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

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内容:世

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

化、发展之中。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

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方法论: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②勇于创新。

注意: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否符

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

展前途。

考点26: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

是曲折的(A)

(1)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趋

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原因略),事物前进

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原因略)。事物

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

途光明,道路曲折)

(2)方法论意义:我们既要要看到前

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

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

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

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考点27: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

意义(C)

(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略)

(2)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发展是量

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

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

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

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

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

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3)方法论意义:①积极做好量的积

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要果

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

跃和发展。③注意适度原则。④要反对两

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考点2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A)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

点。因为矛盾是事物联系的本质内容和事

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承认矛盾就必然承认

事物联系和发展,否认矛盾就必然否认事

物的联系和发展。

考点29:矛盾就是对立统一(B)

(1)含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

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

相互统一。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

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

对立统一。

(2)理解: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 1、主权国家: ①地位:国际社会最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②分类:A、按国家性质分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 B、按经济发展程度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③构成因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主权最重要,它是一个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④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⑤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 2、国际组织: ①含义: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②分类:A、按成员性质分为政府间和非政府间; B、按地理范围分为全球性和区域性; ③作用:(积极方面)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3、联合国: ①性质: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②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③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 ④作用:A、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B、也有局限性。 4、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一系列全球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5、国际关系: ①含义:国家之间(最主要)、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②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③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6、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①表现: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②重要性: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要求: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 7、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 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

人教版高中政治复习资料[全套](20200309130115)

第一部分:高中思想政治会考知识点详细分解 经济学常识 考试内容:第一课 考试目标: 1、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3、货币的基本职能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5、价值规律的作用 基本知识点内容: 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⑴联系: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也叫两个因素)。它们共存在于商品统一体中。使用价值是 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则没有价值,有价值必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也不是商品。 ⑵区别: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可供人们使用的属性。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 般的)人类劳动。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兼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2.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 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劳动生产率分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即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3.货币的职能 ⑴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 ⑵流通手段,即用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交换从时空上可以分离,有利于扩大商品的交 换。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时,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 ⑶贮藏手段: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因此,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⑷支付手段: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 支付手段是随着赊帐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⑸世界货币: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 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价值就由货币来表现,就是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4.纸币与通货膨胀 ⑴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它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 ⑵尽管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但国家却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⑶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的贬值。其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但并不是所有的物价上涨都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 ⑷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或=(待售商品总量Χ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 速度 5.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和表现形式。 ⑴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 换。 ⑵作用:第一: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分配。 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⑶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考试内容:第二课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PDF.pdf

思想政治必修四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2、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3、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2、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

高一政治复习资料.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有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和流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 其他手段:贮藏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和世界货币。 3.纸币:①含义: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面值(面额)≠纸币的购买力(纸币代表的价值,或者实际能购买商品的能力)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②特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纸币在流通中损害。 4.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取决于哪些因素?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在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就可能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即通货膨胀的发生;如果纸币发行过少,则会引起物价下跌,社会需求不足,可能引起通货紧缩的发生 5.什么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如何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要减少货币的发行,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通货紧缩,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下跌,通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要增加货币的发行,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 6.结算:核算一定时期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情况。分为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 7.常见的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 ①信用卡是一种信用凭证,其优点是: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为一体。 作用为:减少现金使用,方便购物,增强消费安全。 ②支票分为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

8.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100单位的外币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的汇率降低,人民币贬值,外币升值。反之亦然。 9.保护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有何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 ①供求关系 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③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④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注:商品的价值量=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江苏省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小高考冲刺卷(五)(无答案)

小高考冲刺卷(五) 政治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逐渐消失,促使“中国制造”要通过创新和结构调整走“中国智造”之路。以后的中国产品出现的竞争特色最有可能的是( ) A. 物美价廉 B. 优质优价 C. 数量至上 D. 服务至上 2. 100M流量=7.5元。大学生小王花了7.5元买了100M送给同学小李,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小王花的 7.5元所执行的是价值尺度的职能 ②小李对这100M流量拥有所有权和使用支配权 ③小王对这100M流量始终拥有所有权和使用支配权 ④小王交换能够成功是因为双方代表的价值量相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江苏盐城的张先生一家计划2018年春节期间去“新马泰”旅游。最适合张先生携带的信用工具应是( ) A. 现金 B. 支票 C. 外汇 D. 信用卡 4.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形容的是贷款消费。贷款消费作为一种可行的消费选择,其基本前提是( ) A. 收入预期稳定乐观 B. 商品价格超出支付能力 C. 商品处于买方市场 D. 银行贷款利率持续上升 5. 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环境、消费者、对社会的贡献。下列选项中,能够反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是( ) ①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②节能减排,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③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④采用新科技,获取更多的利润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6. 漫画启示我们,劳动者应树立( ) A. 自主择业观 B. 竞争就业观 C. 职业平等观 D. 自主创业观 7. 根据《关于2016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精神,全国1亿多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得到了提高。上调退休人员待遇( ) A. 属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B. 提高了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 体现了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D. 体现了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占主体 8. “家庭成员失业→家庭贫困→家庭教育支出减少→家庭成员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低→引发新一轮就业困难。”破解这一“失业怪圈”,政府应( )

新版高一物理竞赛讲义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力学部分 目录 :力学中的三种力 【知识要点】 (一)重力 重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一般来说,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静止在地球表面的物体,其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充当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但向心力极小。 (二)弹力 1.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又发生非永久性形变的物体之间(或发生非永久性形变的物体一部分和另一部分之间),两物体间的弹力的方向和接触面的法线方向平行,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上.2.弹力的方向确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能计算,只能根据平衡法或动力学方法求得.但弹簧弹力的大小可用.f=kx(k 为弹簧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拉伸或压缩量)来计算. 在高考中,弹簧弹力的计算往往是一根弹簧,而竞赛中经常扩展到弹簧组.例如:当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的若干个弹簧串联使用时.等效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倒数为:,即弹簧变软;反之.若

以上弹簧并联使用时,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k 1+…k n ,即弹簧变硬.(k=k 1+…k n 适用于所有并联弹簧的原长相等;弹簧原长不相等时,应具体考虑) 长为 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则剪去一半后,剩余 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k (三)摩擦力 1.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且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由公式f=μN 计算。 3.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可变化的,无特定计算式,一般根据物体运动性质和受力情况分析求解。其大小范围在0<f≤f m 之间,式中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其值为f m =μs N ,这里μs 为最大静摩擦因数,一般情况下μs 略大于μ,在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可以认为μs =μ。 4.摩擦角 将摩擦力f 和接触面对物体的正压力N 合成一个力F ,合力F 称为全反力。在滑动摩擦情况下定义tgφ=μ=f/N ,则角φ为滑动摩擦角;在静摩擦力达到临界状态时,定义tgφ0=μs =f m /N ,则称φ0为静摩擦角。由于静摩擦力f 0属于范围0<f≤f m ,故接触面作用于物体的全反力同接触面法线 的夹角≤φ0,这就是判断物体不发生滑动的条件。换句话说,只要全反力的作用线落在(0,φ0)范围时,无穷大的力也不能推动木块,这种现象称为自锁。 本节主要内容是力学中常见三种力的性质。在竞赛中以弹力和摩擦力尤为重要,且易出错。弹力和摩擦力都是被动力,其大小和方向是不确定的,总是随物体运动性质变化而变化。弹力中特别注意轻绳、轻杆及胡克弹力特点;摩擦力方向总是与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关于摩擦角的概念,及由摩擦角表述的物体平衡条件在竞赛中应用很多,充分利用摩擦角及几何知识的关系是处理有摩擦力存在平衡问题的一种典型方法。 【典型例题】 【例题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小木块静止在滑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用一个与水平方 向成θ角度的力F 拉着小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θ角为多大时力F 最小? 【例题2】如图所示,有四块相同的滑块叠放起来置于水平桌面上,通过细绳和定滑轮相互联接起来.如果所有的接触面间的摩擦系数均为μ,每一滑块的质量均为 m ,不计滑轮的摩擦.那么要拉动最上面一块滑块至少需要多大的水平拉力?如果有n 块这样的滑块叠放起 来,那么要拉动最上面的滑块,至少需多大的拉力? 【例题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1㎏的小物块P 静止在倾角为θ=30°的斜面 上,用平行于斜面底边的力F=5N 推小物块,使小物块恰好在斜面上匀速运动,试求小物块与斜面间的滑 动摩擦因数(g 取10m/s 2 )。 【练习】 1、如图所示,C 是水平地面,A 、B 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 是作用在物块B 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块A 和B 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 A 、 B 间的滑动 θ F P θ F A B F C N F f m f 0 α φ

整理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复习提纲

整理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复习 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知识点温习提纲 必修2?《政治生活》温习提纲 第1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主体:公民) (知识提纲: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的特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坚持的原则、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第1课人民民主专政 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x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同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最大特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份子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保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注意区分两个特点)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 (1)人民民主最广泛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但体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现阶段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指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戴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戴祖国统1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2)人民民主最真实

①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既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资的保障,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权益得到日趋充分的实现。 ②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获得的成绩,充分反应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3)人民民主的最管用 我国建立1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坚持4项基本原则;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新的要求; 5、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监督权。 (2)我国公民的政治义务:保护国家统1和民族团结、遵照宪法和法律、保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眼前1律同等的原则;(同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②坚持权利和义务统1的原则;(1方面要建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外一方面,要建立义务意识,自觉实行公民义务。)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 4 \* GB3 ④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有序的政治参与) 7、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020年整理高中政治复习提纲 小高考 全.doc

基础知识天天背必修1 经济生活知识梳理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他有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职能。 3.纸币是国家(或者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 4.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2.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一

种商品价格上涨,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该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则相反。互补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涨,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其互补品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反之相反。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价格变动促使商品生产者调节生产规模:商品价格上涨,扩大生产规模;反之缩小生产规模。 ②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获得价格竞争优势。 ③促使商品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其次消费心理消费观,以及产品质量、性能和售后服务等。 (1)收入因素: ①居民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所以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 ③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人们收入差距扩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物价因素。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物价

近五年江苏小高考政治考点高考频率

近五年江苏省小高考政治考点高考频率

————————————————————————————————作者:————————————————————————————————日期:

睢宁县2013年 高二学业水平 测试复习研讨 会交流材料之三 近五年江苏省小高考政治考点 高考频率 睢宁县教育局教研室政治组 二○一三年二月二十八日

近五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政治考点高考频率 1.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 一、生活与消费 测试内容测试要 求 08年09年10年11年12年 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A 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A 6 货币的基本职能 B 6 6 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删除) A 信用卡的功能 A 2 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A 31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C 43 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B 7 6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B 8 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B 22 31 31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B 16 7 7 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B 41 消费的类型 A 消费结构 B 32 13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C 43 9 14 8 二、生产、劳动与经营 测试内容测试要 求 08年09年10年11年12年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B 8 9 8 我国现阶段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A 18 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种类 A 7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B 23 公司的含义及形式 A 影响公司经营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B 20 10 43 就业是民生之本(新增) B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C 17 43 43 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 A 9 10 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A 32 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商业保险等投资理财 方式的特点★ B 42 10 9 三、收入与分配 测试内容测试要 求 08年09年10年11年12年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A 11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A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B 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意义及促进收入分 配公平的举措★ B 3 12 32 42 10 我国财政的作用★ B 1 42 12 11★ 财政收入的来源 A 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况 A 32 税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A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 篇 运动学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2篇 运动学 【知识梳理】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运动的合成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遵从矢量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 我们一般把质点对地或对地面上静止物体的运动称为绝对运动,质点对运动参考照系的运动称为相对运动,而运动参照系对地的运动称为牵连运动。以速度为例,这三种速度分别称为绝对速度、相对速度、牵连速度,则 v 绝对 = v 相对 + v 牵连 或 v 甲对乙 = v 甲对丙 + v 丙对乙 位移、加速度之间也存在类似关系。 三、物系相关速度 正确分析物体(质点)的运动,除可以用运动的合成知识外,还可充分利用物系相关速度之间的关系简捷求解。以下三个结论在实际解题中十分有用。 1.刚性杆、绳上各点在同一时刻具有相同的沿杆、绳的分速度(速度投影定理)。 2.接触物系在接触面法线方向的分速度相同,切向分速度在无相对滑动时亦相同。 3.线状交叉物系交叉点的速度,是相交物系双方运动速度沿双方切向分解后,在对方切向运动分速度的矢量和。 四、抛体运动: 1.平抛运动。 2.斜抛运动。 五、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 2.变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的大小在不断改变的圆周运动叫变速圆周运动,它的角速度方向不变,大小在不断改变,它的加速度为a = a n + a τ,其中a n 为法向加速度,大小为2 n v a r =,方向指向圆心;a τ为切向加速度,大小为0lim t v a t τ?→?=?,方向指向切线方向。 六、一般的曲线运动 一般的曲线运动可以分为很多小段,每小段都可以看做圆 周运动的一部分。在分析质点经过曲线上某位置的运动时,可 以采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来处理。对于一般的曲线运动,向心加速度为2n v a ρ =,ρ为点所在曲线处的曲率半径。 七、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 1.刚体 所谓刚体指在外力作用下,大小、形状等都保持不变的物体或组成物体的所有质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刚体的基本运动包括刚体的平动和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刚体的任

高中政治会考复习资料哲学部分

第二部分哲学常识 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 1.哲学 ⑴哲学的含义: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⑶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以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更好的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2.自然界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⑴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理由:第一,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第二,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所以说,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⑵指导意义: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⑶具体要求: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相处。 3.社会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⑴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⑵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⑶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4.物质 ⑴含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做物质。 ⑵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

⑶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5.意识 ⑴含义: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⑵宗教:从本质上看,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⑶为什么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①客观原因:最根本的是_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制约。②主观原因:第一。立场不同;第二。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第三。知识构成不同。 ⑷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①原理内容: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展开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方法论意义: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5)意识和物质的关系原理和方法论意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6.一切从实际出发 ⑴含义:就是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哲学依据:物质决定意识。 ⑵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

2019江苏“小高考”(政治word版)(2019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政治word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 思想政治 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A.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B.科技进步和创新 C.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教育改革和发展 2.2019年11月1日零时,第▲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正式开始。 A.五B.六C.七D.八 3.2019年11月17日,第36届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发布,我国的▲超级计算机二期系统运算速度位居世界第一。 A.“银河”B.“曙光星云”C.“魔方”D.“天河一号”4.2019年9月12日,《海峡两岸▲框架协议》(ECFA)正式生效。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A.经济合作B.政治对话C.文化交流D.军事互信 5.2019年2月11日,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在▲闭幕,大会通过了两项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 A.南非德班B.墨西哥坎昆C.中国北京D.丹麦哥本哈根 6.小明近日在淘宝网上看中了一件标价为120元的运动服。在这里,货币 ①执行价值尺度职能②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③只是观念上的货币④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2019年春节期间,某地因为青菜产量减少,平时0.8元一斤的青菜竟买到了3元一斤。这表明 A.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B.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C.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起价格的变化D.买方此时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8.当前,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践行绿色消费原则。绿色消费的核心是 A.勤俭节约,艰苦奋斗B.可持续性消费 C.避免盲从,理性消费D.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 9.十几年前,为满足人们对彩电、冰箱的需求,彩电业、冰箱也迅速发展;近几年,由于人么对健康和休闲的需要,美容、健体、娱乐、旅游业随之兴旺发达起来。这表明 A.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B.消费决定生产的质量和水平 C.生产对消费起决定作用D.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10.2019年2月,国家出台相关文件,禁止将携带乙肝病毒作为限制就业的条件,这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 A.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B.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C.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D.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11.江苏省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至2019年11月底,全省700多万60岁以上农民均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60元。这表明,财政 A.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静力学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1篇 静力学 【知识梳理】 一、力和力矩 1.力与力系 (1)力:物体间的的相互作用 (2)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 ①共点力系 ②平行力系 ③力偶 2.重力和重心 (1)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物体各部分所受引力的合力) (2)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在地面附近重心与质心重合) 3.力矩 (1)力的作用线:力的方向所在的直线 (2)力臂: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3)力矩 ①大小:力矩=力×力臂,M =FL ②方向:右手螺旋法则确定。 右手握住转动轴,四指指向转动方向,母指指向就是力矩的方向。 ③矢量表达形式:M r F =? (矢量的叉乘),||||||sin M r F θ=? 。 4.力偶矩 (1)力偶: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共线的力。 (2)力偶臂:两力作用线间的距离。 (3)力偶矩:力和力偶臂的乘积。 二、物体平衡条件 1.共点力系作用下物体平衡条件: 合外力为零。 (1)直角坐标下的分量表示 ΣF ix = 0,ΣF iy = 0,ΣF iz = 0 (2)矢量表示 各个力矢量首尾相接必形成封闭折线。 (3)三力平衡特性 ①三力必共面、共点;②三个力矢量构成封闭三角形。 2.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3.一般物体的平衡条件: (1)合外力为零。 (2)合力矩为零。 4.摩擦角及其应用 (1)摩擦力 ①滑动摩擦力:f k = μk N(μk-动摩擦因数) ②静摩擦力:f s ≤μs N(μs-静摩擦因数) ③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摩擦角:正压力与正压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之间夹角。 ①滑动摩擦角:tanθk=μ ②最大静摩擦角:tanθsm=μ ③静摩擦角:θs≤θsm (3)自锁现象 三、平衡的种类 1.稳定平衡: 当物体稍稍偏离平衡位置时,有一个力或力矩使之回到平衡位置,这样的平衡叫稳定平衡。2.不稳定平衡: 当物体稍稍偏离平衡位置时,有一个力或力矩使它的偏离继续增大,这样的平衡叫不稳定平衡。 3.随遇平衡: 当物体稍稍偏离平衡位置时,它所受的力或力矩不发生变化,它能在新的位置上再次平衡,这样的平衡叫随遇平衡。 【例题选讲】 1.如图所示,两相同的光滑球分别用等长绳子悬于同一点,此两球同时又支撑着一个等重、等大的光滑球而处于平衡状态,求图中α(悬线与竖直线的夹角)与β(球心连线与竖直线的夹角)的关系。 面圆柱体不致分开,则圆弧曲面的半径R最大是多少?(所有摩擦均不计) R

新版2021年最全高中政治复习资料归纳梳理

最全高中政治复习资料归纳梳理 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 高中政治复习资料归纳梳理 发展经济措施总结 【对内】 投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消费:提高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市场和宏观调控相结合: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行科学宏观调控,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对外】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所有制结构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2.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A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提高收入,增加税收,优化产业结构,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B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激发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国家的态度: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4.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 1.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原子物理

原 子 物 理 自1897年发现电子并确认电子是原子的组成粒子以后,物理学的中心问题就是探索原子内部的奥秘,经过众多科学家的努力,逐步弄清了原子结构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建立了描述分子、原子等微观系统运动规律的理论体系——量子力学。本章简单介绍一些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基本知识。 §1.1 原子 1.1.1、原子的核式结构 1897年,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分析研究发现了电子,由此认识到原子也应该具有内部结构,而不是不可分的。1909年,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以α粒子轰击重金属箔,即α粒子的散射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发生偏转,并且有极少数偏转角超过了9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几乎达到180°。 1911年,卢瑟福为解释上述实验结果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这个学说的内容是: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软核旋转,根据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可估计出原子核的大小应在10-14nm 以下。 1、1. 2、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1、核式结论模型的局限性 通过实验建立起来的卢瑟福原子模型无疑是正确的,但它与经典论发生了严重的分歧。电子与核运动会产生与轨道旋转频率相同的电磁辐射,运动不停,辐射不止,原子能量单调减少,轨道半径缩短,旋转频率加快。由此可得两点结论: ①电子最终将落入核内,这表明原子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 ②电子落入核内辐射频率连续变化的电磁波。原子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显然与事实不符,实验所得原子光谱又为波长不连续分布的离散光谱。如此尖锐的矛盾,揭示着原子的运动不服从经典理论所表述的规律。 为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的离经叛道的离散性,玻尔于1913年以氢原子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他的原子理论,虽然这是一个过渡性的理论,但为建立近代量子理论迈出了意义重大的一步。 2、玻尔理论的内容: 一、原子只能处于一条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二、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2)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1)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γh =E 2-E 1 三、氢原子中电子轨道量子优化条件:氢原子中,电子运动轨道的圆半径r 和运动初速率v 需满足下述关系: π2h n rmv =,n=1、2…… 其中m 为电子质量,h 为普朗克常量,这一条件表明,电子绕核的轨道半径是不连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本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2、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3、★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①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族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②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4、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为什么)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已被写入宪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②新的历史时期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要求:扩大了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3权力)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选择权和被选举权的含义: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力,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 中国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是人民行使

当家做主权利的重要方式,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③监督权: 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6、★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4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7、★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和平等地适用法律。(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A、关系: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a、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b、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B、两要求: a、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 b、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③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A、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B、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8、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①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③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B、必须用于交换。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原因: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的基本职能:流通手段,需现实的货币,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3、金属货币与纸币

区别联系 货币货币是商品;货币有价值;货币有五种职能;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纸币是价值的符号,纸币由货币发展而来;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纸币纸币不是商品;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纸币只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注: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含义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上涨。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纸币发行过多;社会需求旺盛;成本上升等。纸币发行过少;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使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下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短期内适度的通货紧缩使得纸币升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增强,给居民带来实惠。但从长远看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措施紧缩型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发国债、减少财政支出); 紧缩型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货币发行量)。扩张型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增发国债、增加财政支出); 扩张型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货币发行量)。 5、结算有哪两种方式?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及优点是什么? 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帐结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