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寒暑铁布衣功法及经验心得 - 实修原创 - 气功修炼交流区 - 中华气功论坛 中华气功功法

寒暑铁布衣功法及经验心得 - 实修原创 - 气功修炼交流区 - 中华气功论坛 中华气功功法

寒暑铁布衣功法及经验心得- 实修原创- 气功修炼交流区- 中华气功论坛中华气功功法...

为了方便说明,所以把寒暑铁布衣功也粘贴进来了,但心得绝对是原创!!寒暑铁布衣功也是我经过整理了的,网上的都较难懂。望大家形惜功法:

武当太乙隐仙派秘传——寒暑铁布衣功,这门功夫无论对于练武和普通人来说,都是极为神奇的功夫。功法极为简单实用,即使寻常未练过武功的普通人,每天只要按法修炼十五分钟,一个月后便可达到"寒暑不侵"之境,可单衣在零下10度至零上40度之间的环境内活动自如,并且全身可不畏拳打足踢、两个月后,周身可任棍棒击打不伤,并可数日不食,真气溢满力大无穷。其实,这门功夫是修道之人所应必修的基础功夫。在古史记载中,武当派祖师张三丰经常不饮不食达数月之久,寒暑唯一蓑一衲,大概就是得益于这门功夫的奥妙神奇。修道之人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尤其为了锻炼心性和身体,经常游方行脚遍天下,以化缘乞食为生,因此有一个好身体以应付气候的恶劣变化及人情的冷暖,如恶奴野犬的袭击实属必要。如果能练成这门功夫,则足以应付这些来自人类社会及自然界的无常变化和意外袭击。因此,这套功夫实为入道修行的必修课。当世武当山紫霄宫道人朱诚德便精通此功,可达不畏寒暑,长力致

远及辟谷不食之境界。其功法也十分简便易行。无论有无文化根基,只要师傅点破迷津,均可修炼成功。古人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诚哉斯言!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畏寒暑及铁布衫抗击打是无限神秘的,可是这门功夫的道理却几句话就可点透。有多少练武者,为了追求这

一成就,勤苦追求,每天披星戴月的苦练也无法达到这一境界,本人也曾是其中之一。自从追随两位裴锡荣、金子弢

恩师习艺后,得受此千古奇艺,始知平淡之中蕴天真之理。从此以后,再不知感冒风寒为何物,寒暑均可一件布衣,数日下饮不食也属寻常事。这套功夫的根本就在于一个"气'字。这个"气"也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个神秘奇特的”炁

“,更不是所谓内功中的真气,而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普通呼吸之气,其关键就在于如何操作这口"气"、锤炼这口"气"而已!所以,修炼这套功夫不需要任何武功根基,从12岁少年到80岁老人无分男女,只要精神与身体都正常,都可以按功法修炼成功。

功法歌赞如下

寒暑铁布衣,奇功世间稀。三丰祖师传,后学应谨记。阴阳合于心,寒暑两无碍。

男女有别法,修炼要注意。一气先和合,九九须抟聚。再以息贯之,鼓荡不可泄。

息行百十二,哼受丹无力。更将金刚柞.毛穴可封闭,自

可辟五谷,又可却宿疾。

手足力无穷,身披铁布衣。言行依道理,动静可如意。四海任我行,吟啸杳云际。

、太乙混元桩法

太乙混元桩法全称为“武当太乙隐仙派混元阴阳五行桩“。该桩为武当太乙五行拳法、道法的根本,凡修炼武当道家嫡传内家拳功者,无不以此桩为基础,其中的

”七返九还**“为隐仙派采气得气之源,而混元一气旋转乾坤“之法更为求得拳术中”旋转力、混元力“之基础,因此凡入我门中学习武当派拳功者必以此桩为重中之重,每天操练至少十遍,一年后即可身具奇功,下面具体详细解说练法。

1、预备势:练此桩前最好空腹,除净大小便,裤带不可太紧,以自然不松垂为度。自然松净站立,双手分置大腿外侧,且平视前方所示。意念:我站在武当山之巅,天风温和的吹拂我周身,我要与山川大地融合为一。

该功共分三步,第一步为“太乙七返桩”,内容如下:

1、上身保持不动,双脚再以脚尖为轴脚跟向外(两侧)横撇,变成两脚脚尖朝前直放。

2、凝神定气,两手同时由确前向上缓缓抬起,掌心向下,高与肩平。

3、座腕亮掌,变成两掌心向前手腕下折,掌心向前有凸意,但不可用力,全身仍保持放松状态,尤其肩部松垂。

4、身缓缓下坐,同时双掌缓缓随身体下按至小腹前,双掌掌心向下,虎口相对,五指自然分开。此势即为"大乙七返桩"定势,注意下蹲不可太低,不可太高,膝盖弯处约成120角即可,身体保持中正,脊柱竖直不可尾闾骨前顶。两胯根处微有向两侧的横撑之意,使阴部两睾丸及阴茎都保持自然松垂。女性也需要横撑胯根,并意念阴部阴道口子宫口微微开张。两手不可有丝毫用力,意念双脚与大地粘在一起,并越粘越紧,牢不可拔。

5、现在开始调呼吸。其实所有的内功都是由呼吸炼成的,此处也不例外。注意,缓缓地吸气,意念大地阴冷冰凉,而地心处却涌动着炽热的地火,我的吸气便是把地心处的地心热气吸上来,沿着我的两足心"涌泉穴" 吸入骨髓中,再沿着骨髓向上升,在"会阴穴"(在前后阴之间,阴囊与肛门之间)处融而为一,再沿身体之中线向上升,直升到脑部中的"泥九宫"。"泥丸宫"在眉心与后脑之间,意为一空窍为神灵所在之地。路线由"会阴"向上经丹田,再经过膻中穴,向上经脖颈中管过"鹊桥",再向上进入"泥丸宫"。此时眼可微闭,中间留一缝恰巧照住双掌中的空间。耳不外听,上下牙齿轻合,小腹内收,此为一吸气。吸气过程中,随小腹内收可用意念向阴部向上向内抽吸。但下可太勉强用力。只要有微动感觉

即可;女性则意念向阴道内缩紧子宫口封闭。吸气完成后,即转为呼气,呼时全身放松,气由"泥丸宫"经"膻中窍"、"

丹田"向下到"会阴穴"仍分为两股入两腿骨内,再向下经脚心"涌泉穴"深入地底回归地火之中,此为一呼气。

注意:呼吸用鼻,口唇闭紧。呼时全身自然松垂,小腹复原,阴部松沉胯根仍撑开。一吸一呼为"一息",心中默数,共七

吸七呼为第一遍。呼吸之间用意不用力,力求自然,一定要缓慢悠长。心中慢慢的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吸时数,呼时松气即可,再数二、二、三、口、五、六、七,一至数到七、二、三、四、五、六、七为第一轮。如果为

业余练功者,练完第一轮即可停止,然去接练"大乙九还桩",如此,日日练习久久自成。如果有时间,再加练第二肝、

第三轮,但最多不可超过第七轮.而且练几轮"七返桩",就

必须接练几轮"九还桩"。所以必须自己掌握,以循序渐进为好。

二.太乙九还桩:

接"七返桩"之架,身体不动,只是缓缓地将两手由内向外翻转成手心向上,仍置于小腹前,五指分开略撑,双掌如抱一大气球,略定神,停止逆呼吸,恢复自然呼吸,意念头部之上顶中开一洞,洞口约拇指粗细,此洞深入向下经脑中、鹊桥、口服、喉咙、膻中窍、丹田到会阴,为一直线。天空中阳光灿烂光明温暖,但天空极深极高远处则有阴凉之精气,

此精气随我吸气时由我头顶洞口进入我身体内,由泥丸宫直下会阴内并充溢于阴部之中,我呼气时此清凉精气则归入我的腹腔命门等处(命门在脊椎正对肚济之骨节处);吸气时小腹略鼓,意念清凉精气由天至顶至会阴穴,为一吸气,呼气时意念精气归入腹腔命门穴。此为一呼气。一吸一呼为一息,共九息。呼吸时身体各部要求与"七返桩"同,闭口。微合目留一缝,照于双掌中间空处。耳不外听,舌抵上腭,鼻吸鼻呼,双手应虚托、不可着力,肩松垂,忘掉两腿。就这样教吸不数呼,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到二、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直到九、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为第一轮,一般练几轮"七返"就练几遍"九还",其实也不拘于此.但"七返"通常最多不过七轮,"'九还"最多不过九轮,"七返"为通地火,以地火之阳练我身中之阴,九还为通天水,以天水之阴济我身中之阳。那么为什么又称之为"七返九还"而不叫"五返六还"呢?这是依据最古老的"河图洛书"而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是此意。"河图"的理论即为"地四生水,天九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因此,七为天数,九为金数.通过水火锻炼以成"金丹"。

三、太乙混元抟气桩:由九还桩式起,自然呼吸。两手由手心向上虚托,同时双掌略向内翻,成双掌合抱式,高与胸齐,十指自然分开,相约距五寸。

(1)全身松沉,胯根横撑,阴部松垂,意念两睾丸松松下

垂而对称,如天平之两端的称盘平正一线,女性意念两****

自然松沉,也如天平之两端称盘平衡一线。

(2)此时不计呼吸,身体向左缓缓旋转90度两脚不动,同时身体前送,右脚蹬直,左腿成弓步,

(3)接上式,身体不动,左脚蹬直,身体后坐,重心落于

右腿上,上身保持原态。

(4)接上式身体右转180度.如起势时面向北,此时转为

面朝东方,身体缓缓随转动之势向前移动,左脚伸直,右脚成弓步。

(5)接上式,身体缓缓后坐,右脚蹬直,身体重心坐于左

腿上。

(6)接上式再身体左转180度成,以后左旋右转,边转边数。此时不计呼吸,时数一(默数),时数二,再数三、四、五。六、七、八为第一遍。再数二、二、三、四、五、六、七、八为第二遍,数到八、二。三。四、五、六、七、八

为第八遍,此时为第一轮,可根据练功时问将一至八轮不等。此式名为"混元一气旋转乾坤",关键在于旋转抟气,通过"七返九还"的采收天地二气,此式便将身中之阴阳二气持和为一,使成为真正的精气内力,旋转时,意想带脉,带脉如腰带围腰一圈,前后与肚脐命门相齐。意念气在带脉中流动,(带

脉粗如拇指)在身内画一8字圈,同时可观注"六球一柱",

何为"六球一柱"呢?"六球"即为上中下三盘各二球。上盘为两眼球,中盘为两肾球(命门两侧各有一腰子如球),下盘为两睾丸球。女性中盘为两****球,下盘为两肾球、一柱则为脊柱。三盘两球连线则为"三"字,内隐仙理,故称为"隐仙派"。旋转时以脊柱为立轴,三盘六球随之左旋右转,内中真气自然也随之左旋右转,久则抟聚为一团精气,即成内力。再通过长期的左右旋转,身体如沉入大地,双脚如入地三丈,两腿如桩如山,身体双臂松沉旋转而具有一种螺旋力,此为可化解任何外力,而由于内气渐旺,双掌合抱中又产生一种如气团的膨胀力,也可称为弹力,所以此桩为武当拳功道法之本,精气内力之源。丹道家称此阶段为"筑基"。旋转时,眼微开目光注于身体面对的前方,虽开而似闭,耳则似听非听不着意于任何事物。身体切忌上下浮沉,始终要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5.收势:接"混元桩"势,练完一整遍后,即可停止旋转之势,身体转向正北方,身体缓缓直立,双手放下恢复预备势之位置,再以双脚尖为轴,双脚跟内合;再以脚跟为轴两脚尖内合并齐,两脚跟再内合并齐即可。

以上即为"太乙混元桩"的全套修炼方法,这是基础中的基础,每日至少练十遍沏切!切切!关于"太乙混元桩"的练气还丹共分为三层功夫,这里只介绍了"筑基" 的基本要求,其目标基本为聚敛真气,持聚成气团,然后能用此气团开通八脉,

通过打八脉锤使身体的真气更加鼓荡,同身产生抗击打能力:然后运用真气可负重致远强健体力;用此真气可御寒辟暑,可辟谷不食,可颐养回春,可还颜不老,可精力健旺身轻力大,神彩照人。第二层功夫为"运化"。即在旋转的过程中注

意将意念之于"六球一桩:的旋转摆动上,双脚交替为根与脊柱相连,再深入地底与地心相连.六球如飞砣,因离心力而张开,身中精力充沛弥漫,身如擎天之柱,周围气流气均为我的旋转所带动,围绕我的身体成一气旋,又如龙卷风之势。此时真气已充入身体的每一个毛孔每一个脏器,武功正与真气相合,形成真正的内功,此阶段为真正的伐毛洗髓超凡脱俗的阶段,丹道家称之为"武火炼丹"。第三层为"入神"。如果如前两层还有内气与内功的运化,那么这一层已不再关注真气韵的变化,而全部转为神意的运行。即周身其气盈满后,意念身体膨胀放大,而周身外围有一层气流如绳索缠绕着我,我不断的旋转用意念将周围的气圈撑大,渐渐我周身放出明净之光包围身边,此光气之圈再将缠绕我之气绳大

并使之逐渐融化与我的气充分融合,气光愈散愈大愈广愈远,渐于虚空相合。此时我顶天立地旋转于虚空之中,周围除了虚中已一一无所有。我的身体已渐渐融化于虚空中成为一个透明的气旋,此时身心俱入虚净之中,我只是一团神意不断地不由自主地自动地左转右旋,愈转愈慢.渐渐不动,而连神意也不存在了,只留一片虚空。此时的功夫,道家称为"

化光坐忘",佛家称为"深入大定",丹道炼气士又称为"沐浴养胎"。"化光生忘"是隐仙派武功的最高层次,此时神意与身体高度统一,周身松净之极已达到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不以意觉纯以神行的境界,应事体物待敌全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南派道家祖师张紫阳称之为"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恍惚里相逢,杳冥中有变。一霎火焰飞,真人自出现。"功到"神行",已可由武入道,终身受益。心得:为了方便说明,我先把练功要领说清楚吧

寒暑铁布衣分为太乙混元桩和八脉锤。八脉锤太麻烦,这里只讲太乙混元桩。太乙混元桩分为太乙七返桩,太乙九还桩,太乙混元转气桩大家不要被这么多字吓到了,其实只是这几招,动作也很简单。预备式和收功我就不讲了。

太乙七返桩:先按要求站好太乙七返桩,再按功法吸气,呼气,七吸七呼为一遍。七遍为一轮,总共有七轮。最多不能超过七轮

太乙九还桩:接太乙七还桩,双手翻掌,手心向上,按功法吸气,呼气,九吸九呼为一遍,九遍为一轮,总共有九轮。最多不能超过九轮

太乙混元转气桩:站好桩,然后,左旋右转,同时注意意念,转八次为一遍,八次为一轮,总共有八轮,最多不能超过八轮。

功法流程:首先,至少把七返桩练一轮,九还桩练一轮,转

气桩练一轮(当然轮数越多越好,最好都练满),

如此,把三式都练过关后。再开始预备式,太乙七返桩一遍,太乙九还桩一遍,太乙混元转气桩一遍,收势。以后都可这么练,可不必再练轮寒暑铁布衣,首先,太乙混元桩,练习刚开始气感很强,后来练气感又消失,几乎没有效果,搞到我很郁闷。后来知道,练气功不能注重感觉,要顺应自然

有几次练太乙七返桩,没有练足一轮,想再重练,不行了,双腿又发抖了,只有等几个小时后再练,很麻烦。

我想一口气练完七轮,来一个满轮,发现是不切实际,长期以来难以进步,每次都无法花时间连续练习,因为腿容易发抖

所以我又暂时放弃了。

最近我才知道诀窍,就如功法中所说的,“如果是业余者,练完七返桩一轮后,就可练习九还桩,等有时间后,再加练二轮三轮……”只是我没当回事

罢了。

现在吸取教训了,每一式基本达标就行了,都只练一轮。其实我早就练完七返桩的第一轮,可以练九还桩了,却还那么贪心。

注意事项:练轮时,一定要一气呵成,千成不要中断,因为一旦中断,就功亏一篑,只有等几个小时再练

每一式只练一轮即可,千万不要贪多,那样会得

不偿失。可等功力增厚了,再往更深处练。

至于双腿发抖,已经有解决的办法:练此功前先练好腿,首先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徐徐地吸气,意念气贯双腿,然后突然喷气,双腿迅速崩紧。

如此反复49次。

几天之后,腿力大增,练任何桩功可得心应手。这时不可随便踢人,否则后果自负。也可以用这种方法,锻炼其他部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