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

《拿来主义》导学案1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抓住关键句理清全文写作思路。

(2)理解本文的题旨和送去主义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查找资料和阅读“知识链接”中的有关材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2)通过课前独学,理清全文写作思路。

|

(3)通过讨论、展示等方式,理解本文的题旨和送去主义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批判性地看待和接受事物的意识。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鲁迅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他的杂文集有《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且介”取自“租界”二字的一半。鲁迅曾经住在一个有“半租界”之称的区域。“且介亭”表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含愤慨之情。

2、写作背景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自诩(xǔ)残羹(gēng)冷炙(zhì)冠冕(miǎn)脑髓(suǐ)孱头(càn)蹩进(bié)吝啬(lìn sè)

2、这是一篇议论文,请找出本文体现观点的句子。

第五自然段:“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3、分析写作思路和课文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请你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对待文化遗产问题的错误倾向。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条件和意义。

(二)课堂学习

|

1、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态度(提示:抓住关键动词体会)

“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2、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

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作类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若“只是送出去”,同样是愚蠢可笑的。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几百年之后呢”我们的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磕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等词语,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3、“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

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

4、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这样写有两个作用:一是先提出“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这两种对待外来文化和文化遗产的错误做法,把它们驳倒,也就自然引出了自己的正确主张,“拿来主义”也就顺理成章地立住了脚,这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破得彻底,立得更稳。二是“闭关主义”与“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拿来主义”的观点更加突出。

《拿来主义》导学案2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含义。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

(3)学习鲁迅杂文的讽刺、反语的语言特色。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展示等方式,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含义,把握比喻论证的方法。(2)通过课文研读,揣摩本文讽刺、反语的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批判性地看待和接受事物的意识。

【知识链接】

1、比喻论证

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喻巧而理至”,由于这种

方法是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不易理解和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就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证明,运用时要注意所用的比喻必须恰当。例如:

论“压力”

诚然,压力给人以紧张、重负,让人感到烦燥、焦灼,甚而痛苦难受,以致于弱者压垮了、摧折了,这便是一些人憎恶它的原因吧。然而,我要说,压力是一种意志的磨刀石,是一种进取的推动力,是一种成功的催化剂。青年人的成长、成材需要压力,生活中还是多一点压力好。

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飘悠悠”。只要给你的肩头压上一副重重的担子,你就会走得更快、更稳,一步一个脚印。矿山工人的机电钻靠后面的压力,才能钻入坚硬的岩石;钉子没有重锤敲击的力,又怎能钻进坚实的壁缝呢(比喻论证)

物性如此,人事也是这样。陈毅老总有诗云:“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有了风霜冰雪的威压凌逼,松柏才进化得凌冬不凋、青翠挺直。青少年朋友,不要再憎恶压力、逃避压力,要积极乐观地迎接它。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世间最顽固,最强大的敌人就是‘自我’假如你战胜了‘自我’,便战胜了一切。”这话确是至理名言。这里的“自我”即指一个人自身思想、性格、品质上以及灵魂深处隐藏着的种种毛病和弱点——诸如惰性、依赖、自由散漫、贪图安逸、自卑、自负等等。要战胜“自我”的确是不易的,除了主观的自我努力外,最有效的莫过于来自外部的压力。

2、反语

反语的含义: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

反语的用途主要有:

①直接表达禁止和压制时,以反话表达正面的意思。

②面对荒谬不硬加驳斥,而是谬上加谬,使其荒唐之处极端放大而达到归谬目的。

③正面语言难以表述强烈情绪时,以此语表达加强效果。

④通过颠覆既定习惯,产生幽默。它的主要形式有:反话(正话反说)、反讥(反话正说)、骂话(以写示爱、明褒暗亵)、气话(明褒实贬)、俏皮话(反规则的幽默)等等。

如:它们还有人类的聪明才智所创造的人工合成物,在实验室里配置而成,在自然界找不到与它们相似的东西。《寂静的春天》

“聪明才智”运用“反语”警告人类,这种“聪明才智”配制出许多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的人工合成物,这些物质一旦造成污染,自然界根本无法消除。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给大自然带来的致命的破坏给予了强烈地批判。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学

1、在对待文化遗产过程中,文中所言错误的做法是怎样的正确的做法又是怎样的

一是“孱头”式做法,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

这是逃避主义者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做法。二是“昏蛋”式行为,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这是虚无主义者不分好坏、盲目排斥、全盘否定、割断历史的行为。三是“废物”式行为,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是投降主义者指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行为。2、背景介绍了本文主要谈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可是8、9两段只字未提文化遗产,却谈什么大宅子之类的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8、9两段,把这一段内容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联系起来,想想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分别指什么事物,应该怎样对待。这是运用了什么论语方法

用“宅子”比喻文化遗产,“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使用,吃掉),“鸦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存放,供治病),“烟枪、烟灯”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送一点进博物馆,毁掉),“姨太太”比喻封建腐朽的产物。对鱼翅我们要使用;对鸦片、烟枪烟灯我们要存放,对姨太太我们要毁灭。

(二)课堂学习

>

鲁迅杂文的语言很有特点,措辞表述耐人寻味。请分析下列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1、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奚落,嘲讽。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捧”,何其郑重、恭敬,活画出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心理。

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勾画出大张旗鼓、自鸣得意的丑陋之态。“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用反语进行强烈的讽刺,“进步”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獗。

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而且这样地只会炫耀、自大而不知学习人家先进的东西,只能导致更加落后。这也暗示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用反语进行强烈的讽刺。“丰富”和“大度”都是媚外求荣的借口,是自欺欺人的疯话,突出了当局的自高自大。“丰富”其实是贫乏,“大度”其实是背叛出卖。

/

(三)拓展延伸

1、秦朝有一个人叫优旃[zhān],他非常善于运用反语讽谏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便想大规模地扩建皇家苑囿,东起函谷关,西到陈仓县,在这大片土地上放养飞禽走兽。这么一来,不知有多少老百姓要无家可归,流离失所了。

这一天,朝中正在商议这件事,优旃一听,就对秦始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旃一边说着,一边还低头弯腰,两手做出长角的模样,模拟起麋鹿顶的动作来。

秦始皇看了,不禁笑了起来,这件事也就作罢。

请你运用反语,补写出优旃的话。

答案:(示例)好哇!真是好主意!大王,还可以再在里边多放养一些麋鹿,这样一则方便大王打猎,二则若是有敌寇来侵犯,我们就可以让糜鹿用长角去顶他们,看他们怕不怕!

2、近年来在文化界出现了“日韩电视剧潮流”;青年人热衷于过圣诞节等“洋节”,有些同学喜欢吃洋快餐,如“麦当劳”“肯德基”等,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观点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外国的物质和文化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中学生处于迅速成长、走向成熟的年龄段,思想活跃,头脑中没有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喜欢新奇,喜欢模仿,最容易接受外来影响,因而也需要提高区分、鉴别的能力。

观点二:文化上的侵略是一种真正的腐蚀。麦当劳、美国影片、日韩潮流是一种文化入侵,但是他们流行不会很久。因为流行的肯定不能长久,经典的才会长久流行。例如所谓的“视觉系”歌手,往往会让人们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他们令人惊异的外形上,而忽略了音乐本身,称他们为歌手还不如称他们是“作秀手”更合适。

观点三:应有这样的基本态度:我们要对外来文化抱有宽容的态度,要批判地吸收借鉴,我们传统当中落后的观念要抛弃,文化道德修养要学习、提高,但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要继承和发扬光大,不可妄自菲薄,更不能抛弃传统,失掉自己的根基。如青年热衷于过圣诞节等“洋节”,而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屑一顾,这是一种“数典忘祖”的错误做法,不能丢掉我们自身的优秀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