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印刷基本原理

印刷基本原理

印刷基本原理
印刷基本原理

第二章印刷基本原理

重点内容

1.液体在固体表面润湿的条件。

2.油墨转移方程

3.油墨调配

4.印刷压

第一节印刷过程的润湿

润湿:表面上的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取代的过程

表面:有气相组成的界面

界面:气、固、液三相中的两相相交处

印刷中润湿:油墨-墨辊、印版、橡皮布、承印物;润湿液-水辊、印版

润湿要求:易润湿、均匀、效率高

一、表面张力与表面过剩自由能

物体表面分子受到拉力形成了液体的表面张力,相对于物体内部所多余的能量,就是物体的表面过剩自由能。

(1)表面张力(γ):(液体或固体)表面分子受到内部分子的拉力。

单位:N/m(单位长度受力)

特点:没有外力时,液体具有自动收缩成球形的趋势。

几种液体表面张力见表2-1

(2) 表面过剩自由能

比表面过剩自由能、表面自由能、比表面能(γ)

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比相同数量的内部分子多出的能量。

单位:J/m2 → N/m (1J = 1 N/m)

过剩----比内部分子多出的能量

自由----表面分子不受外界控制

高能表面

γ>1×10 –1J/m2(N/m)为高能表面

金属、无机物高能表面

磷酸锌γ=9 ×10 –1J/m2

氧化铝γ=7×10 –1J/m2

铜γ=1.0×10 0J/m2

低能表面

γ<1×10 –1J/m2(N/m)为低能表面

有机物、高分子材料低能表面

感光树脂γ=(3~4)×10 –2J/m2

印刷材料的表面张力

PS版空白:γ= 7×10 –1J/m2;图文:γ= 3.8×10 –2 J/m2。

油墨:γ= 3.5×10 –2 N/m;润湿液:γ= 4.5×10 –2 N/m

水:7.2×10–2 N/m

结论

能量高的表面吸附表面张力低的液体;能量低的表面不能吸附表面张力高的液体。

油墨可以润湿整个印版,润湿液只能润湿印版空白部分。

润湿分类:沾湿、浸湿、铺展

(1)沾湿:将液体与固体表面接触,变为液-固界面。

应用:润湿液、油墨附着在印版上是沾湿;润湿液不附在图文表面,油墨不附在水膜是不沾湿。

体系能量变小,沾湿自发进行。----热力学第二定律

沾湿发生条件:

ΔG =γSL -γLG–γSG<0 ;或

Wa =γSG +γLG–γSL>0

内聚功

当液体与液体接触时,界面消失

γSL=0

γSG =γLG

Wa=2γLG=Wc

内聚功:分子间相互作用力。Wc大,结合牢。

(2)浸湿:将固体浸入液体中,变为液-固界面。

应用:凹印滚筒、柔印网纹辊浸在油墨中,油墨应充满网穴。

浸湿发生条件:

Wi =γSG–γSL>0 浸湿功

A=γSG–γSL>0 粘附张力

ΔG=γSL–γSG<0 自由能变化

当γSG大时,将水吸引过来,破坏水的收缩。

(3)铺展:液体在固体表面展开。

应用:平版印刷时,润湿液在印版空白部分形成薄薄的水膜,厚度0.5~1μ。

自由能变化ΔG =γSL +γLG –γSG

对外界做功W = γSG -γLG–γSL = S

铺展系数:液体在固体表面上铺展能力

铺展发生条件:

ΔG =γSL +γLG–γSG>0 或

S= γSG -γLG–γSL>0

即γSG>γLG +γSL

则:固体表面张力(自由能)大,液体能在表面自动铺展。

润湿条件

沾湿:Wa =γSG +γLG –γSL>0

浸湿:Wi =γSG–γSL>0

铺展:S= γSG -γLG–γSL>0

结论

(1)同一体系,Wa>Wi>S。当S>0时,液体能在固体表面铺展,一定也能浸湿和沾湿;

(2)γSG 越大,润湿越好。

接触角与润湿方程

接触角:三相交界处,固-液界面与液体表面切线的夹角,用θ表示。

润湿方程应用

(1)当θ>90o时,cosθ<0,γSG -γSL<0,γSG <γSL,体系能量增加,不能自动润湿。

(2)当θ<90o时,cosθ>0,γSG -γSL>0,γSG>γSL,体系能

量减小,能自动润湿。

结论

θ≥180o 完全不润湿

θ≥90o 不润湿

θ<90o润湿

θ=0o 完全润湿

θ<0o三力失去平衡,润湿方程不适用

润湿判据

(1)能量判据:

沾湿:Wa =γLG(1+cosθ)>0

浸湿:A =γLG cosθ >0

铺展:S =γLG(cosθ-1)>0

(2)接触角判据

沾湿:θ<180o;浸湿:θ<90o;铺展:θ<0(或不存在)

二、印版润湿原理

1.平版的润湿性

(1)平版的结构与润湿原理

印版表面的润湿:印版的图文部分空气被油墨取代,胶印印版的空白部分空气被润湿液取代。

平版的表面结构和润湿性

种类:PS版、平凹版、蛋白版、多层金属版

图文部分和非图文部分几乎处于同一平面

先上水,后上墨。

小←亲水性→大

C u F e Z n Al N i C r

大←亲油性→小

平版的润湿性

PS版空白部分氧化铝----亲水

氧化铝表面能高,γI= 0.7J/m2,γw=0.07N/m,γO=0.03~0.036N/m ,γI>γw >γo符合润湿条件,水和墨都能铺展。

PS版图文部分硬化感光树脂----亲油

硬化感光树脂为低能表面,γI’=0.03~0.04J/m2,

γw>γI’>γo,油墨能在图文部分铺展,水不能在图文部分铺展。

(2)平版润湿性的影响因素

①表面粗化对润湿性影响。

粗糙系数G=A/a > 1,

A—粗化表面真实面积,a—平滑面积。

G大,表面不平。

将G代入润湿方程:G(γSG–γSL)= γLG cosθ0

整理得,G=cosθ0 /cosθ

G>1,cosθ0>cosθ

当θ<90o时,则:θ0<θ,粗糙表面润湿性好。

当θ>90o时,则:θ0>θ,粗糙表面润湿性差。

印版表面粗化,提高润湿性,有利于形成稳定的膜层。

②表面状况对润湿性的影响

新金属表面:表面无杂质

旧金属表面:表面有杂质(油污、灰尘)

表面能高,吸附气体成吸附层,推回液体

cosθ变小,θ变大,润湿性变差

对平版影响大,对凹、凸版影响小,易清除。保护印版,涂胶,清除杂质

③印版表面润湿性的保护

阿拉伯胶:高分子化合物(结构见P16)

保护部位:新晒平版非图文部分

作用:(1)防止气体分子、有机油污在印版非图文部分吸附,保护润湿性;(2)防止印版表面氧化。

操作:(1)将胶液均匀涂于印版表面;(2)印刷时,用水擦除胶层;(3)中途停机时间长,涂胶保护,PS版可用水保护。

2. 凸版的润湿性

凸版:图文凸起,空白凹下

金属:高能表面油墨润湿好;

高分子聚合物:低能表面,与油墨结构相似,亲合力强,润湿好。

3.凹版的润湿性

图文部分凹下,非图文凸起,网穴深浅不同。

金属版材,表面能高,满足浸湿条件:Wi =γSG –γSL≥0

4.孔版的润湿性

图文部分网孔通透,空白部分网孔封堵

不锈钢网表面能高,润湿好;

尼龙网润湿一般(0.046N/m)

聚酯网润湿较差(0.043N/m)

三、橡皮布与墨辊的润湿

1.橡皮布的润湿性

橡皮布结构

总厚度:1.6~1.7mm;

1.8~1.9mm

橡胶层:吸油不吸水,耐油耐酸耐氧化抗老化

胶层:内、外胶层

材料:天然橡胶、合成橡胶

分子以非极性为主,加入一定量醋酸乙烯-氯乙烯共聚体,亲油疏水,油墨润湿好。

(1)短期变化—润湿性下降

变化原因:①物理作用:周期性滚压,纸粉毛、油墨颗粒覆盖;②化学作用:油墨、润湿液侵蚀。

结果:覆盖层多极性,亲油下降,亲水上升,油墨难转移。①印迹发虚,网点丢失;②纸张含水增加,套印不准;③纸张强度下降。

解决方法:清洗橡皮布。

(2)长期变化--老化

变化原因:①长时间日照;②受热或周期性滚压生热;

结果:①表面玻璃状光滑膜;②胶层变硬、发粘、裂纹;③传墨性降低。

解决方法:①恒温恒湿;②水、墨辊冷却(高速机);③降低印刷压力。

2.墨辊的润湿性

组成:供墨部分、匀墨部分、着墨部分

软辊:传墨辊、匀墨辊、着墨辊--橡胶

硬辊:墨斗辊、串墨辊、重辊--高分子

软硬交替:接触良好

直径不同:防止误差复映

油墨润湿墨辊的条件

共同特点:亲油

粘附功Wa = γSG +γLG –γSL

内聚功Wc = 2γLG

当Wa >Wc时,油墨附着

当Wa <Wc时,油墨脱落,即

γSG >γLG +γSL油墨附着

γSG <γLG +γSL油墨脱落

(1)软质墨辊:受热老化—高速滚压摩擦

结果:表面硬化,龟裂,脱落。

解决方法:磨削,冷却装置,清洗干净

清洗时,用清洗剂或汽油,不用煤油。

(2)硬质墨辊

钢质辊:亲油差,乳化严重时,成亲水膜,脱墨。去除亲水膜层。铜质辊:易氧化、硫化,亲油性下降,脱墨。10%稀硝酸清洗。高分子辊:非极性亲油,浇注喷涂,少脱墨。强度低,免敲刮

第二节油墨转移

一、油墨的附着

1.油墨的附着

(1)机械投锚效应:油墨流入承印物表面的凹凸和间隙,像投锚。

(2)二次结合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色散力—非极性分子间

诱导力—极性与非极性分子间

取向力—极性分子间

一次结合力:原子或离子间相互作用力(化学键)

(3)毛细作用:当纸张(或其它承印材料)和印版滚筒分离时,借毛细管吸力,油墨附着在上面。印版与承印物的间隙愈小,毛细管吸力愈大,油墨转移量也愈大

2.油墨在纸张上的附着

(1)纸张极性较强。纸张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胶料、填料等,纤维素和松香胶料分子不对称。

(2)油墨有一定的极性。油墨流体部分是连结料,常用干性植物油和天然树脂或合成树脂。

(3)二次结合力吸附。分子靠近时,产生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附着在纸张上。二次结合力愈大,附着效果愈好。

(4)机械投锚效应

纸张纤维交织,①表面凹凸不平有孔隙,②油墨有较好流动性,机械投锚效应使油墨在纸张上附着。

平滑度较高纸张,油墨附着主要依赖二次结合力;粗糙纸张,油墨附着主要借助机械投锚效应。

3.油墨在箔片和薄膜上附着 (1)金属箔片

金属表面平滑,油墨的附着靠分子间的二次结合力

金属表面是高能表面,比油墨的表面张力高得多,有较大的粘附功,使油墨的附着效果较好 (2)高聚物薄膜

表面平滑,油墨附着靠分子间的二次结合力。

二次结合力很弱,油墨的附着仍很困难。表面张力大于固体临界表面张力γc

的液体,均不能润湿此固体表面。

为提高附着效果,要对高聚物表面进行处理。一般采用电晕放电法联,提高表面自由能,增加表面粗糙度。 二、油墨转移方程

1.油墨转移率与油墨转移系数 油墨转移率f

印版墨量x ,转移墨量y 油墨转移系数

x 、y 的单位g/m 2,或μm 2.油墨转移方程

油墨转移方程:油墨转移过程中,转移墨量与印版墨量及其它相关因素之间关系

%

100?=x

y f y

x y s -=

的解析表达式。

沃尔克(W·C·Walke)和费茨科(J·W·Fetsko)提出的油墨转移方程,叫W·F 油墨转移方程。 即使是实地,油墨也不能填满整个画面 设单位面积转移墨量为Y (g/m 2)

纸张表面的凸凹不平,致油墨转移中,不能与油墨完全接触。

设单位面积纸面上与油墨接触的面积比为F

F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纸面与油墨全部接触,F =1;纸面与油墨完全不接触,F =0。

实际墨量y =F·Y y(x)=F (x )·Y (x )

转移墨量Y 分成两部分,Y 1和Y 2 Y= Y 1 + Y 2

Y 1--填入墨量; Y 2 --自由转移墨量 设填入墨量的最大值为b 极值墨量 Y 1=bφ

φ—墨量填入程度比例系数 0<φ<1

完成第一部分墨量Y 1转移后,印版上剩余的墨量为x- Y 1 =x -bΦ,为自由墨量 设自由墨量分裂率为f′,则 转移墨量Y 2 =f '(x- Y 1 ) =f '[x -bΦ] Y 2由x- Y 1分裂而来。

油墨转移过程

初步方程

Y = F Y = F (Y 1 + Y 2)

=F [ bφ+ f ’(x –bΦ)] (1)

求F

油墨接触面积比为F,空白面积比为1-F

x变大,1-F变小

经验假定:F对x的变化率dF/dx=k(1-F)

K—纸张平滑度系数

积分得:F=1-e-kx(2)

求φ

实际填入墨量Y1,极值墨量b,Φ为填入比例,Φ= Y1 / b 空出空间比为1- Φ

x变大,1- Φ变小;b越大,Φ变化越小

经验假定:

Φ对x的变化率dΦ/dx=(1- Φ)/b

积分得:Φ=1- e-x/b (3)

将式(2)、(3)代入式(1)

y =(1-e-kx){b(1-e-x/b)+f′[x-b(1-e-x/b)]}y—转移墨量;x—印版墨量

b—极值墨量(填入墨量的最大值)

k—纸张平滑度系数

f′—自由墨量分裂率

3.油墨转移方程的赋值

(1)参数b、f′、k的意义

b:纸张表面凹陷处在印刷瞬间可能填入的极值墨量

纸张凹孔多,油墨粘度低,印刷压力大,印刷速度低,b大;反之b小b值大,纸张凹孔大,存墨多

f′:自由墨量分裂率

墨量充足时,f′近似等于f。

油墨粘度大,纸张表面粗糙,吸收性强,f′小

印刷速度低,f′接近1/2

f′大,分裂率大,油墨转移多

k:纸张平滑度系数

纸张平滑度高,质地柔软,印刷压力大,印刷速

度低,油墨稀,k大。

油墨与纸张接触面积大,时间长,k值增大。

k值大,纸张接触油墨面积大,印刷效果好

y 随b、f′、k增加而增加

b、f′、k受纸张、油墨印刷适性影响

为提高油墨转移量,就要提高b、f′、k x较小时,e-kx值相对较大,k影响较大x较大时,y≈ f′x+C(常数),f′影响较大x中等时,b值影响较大

(2)赋值的近似方法油墨转移曲线

x

建立近似方程

x 足够大时, e -kx →0, e -x/b →0 油墨转移方程近似写为: y =f′x +b(1-f′) 斜率 m=f′

截距 I = b (1-f′) =b(1-m) 求b 、f′、k 值

x 较小时,近似公式误差大 x 较大时,近似公式误差小 例题

(例题〕实测的印版墨量x 和转移墨量y 的数据如表2-4所列。试依据表中所给数据,用线性油墨转移方程的方法,给参数b 、f′、k 赋值。 解:(1)求近似方程(较大数据为直线)

(2)求b 、f′

(3)求k

将b 、f′数据和表2-4中的前3组x 、y (较小)数据代入(2-37)式,可算得k 1、k 2、k 3三个数据,取平均值

k=(k 1+k 2+k 3)/3=(1.55+1.83+1.72)/3=1.7 (4)写出油墨转移方程:

15

1010

30.6.3.430.4--=

--x y 3

.04.0+=x y 4.0'=f 5.04

.013

.0=-=

b

y=(1- e-1.7x){0.6×(1- e-5x/3)+0.44[x- 0.6(1- e-5x/3)]}

4.油墨转移方程的修正

沃尔在和费茨科所建立的油墨转移的数学模型假定:转移墨量的大小,首先与纸

张接触油墨的面积大小有关;其次,在接触油墨的纸面部分,转移墨量的大小又

与油墨在纸面的"机械投锚效应"和自由墨量因二次结合力而产生的分裂率有关。

沃尔克与费茨科据此推导出W·F油墨转移方程,重写如下:

y(x)=F(x)·Y(x)

=F(x)·{bΦ(x)+f'[x-bΦ(x)]

=(1-e-kx)·{b-1-e-x/b)+f'[x-b(1-e-x/b)]}

三、油墨调配

油墨中加入干燥剂、调墨油、冲淡剂、撤黏剂等来调

各种产品印刷的需要。

印刷彩色产品时,有些色相的彩色油墨,特别是专色,

需要几种单色油墨凋配而成。有时为了印金、印银、

印塑料、印透明等特种印刷需要,也要进行调墨。

1.彩色油墨参数

(1)色强度

用彩色密度计三色滤色片测得的三个密度值中最高的一个表示该油墨的色强度。

也是各自的主密度值。

油墨强度决定了油墨颜色的饱和度,黄墨主密度值为1.00~1.15,品红墨主密度

值为1.20~1.40,青墨主密度值为1.25~1.50,黑墨主密度值为1.50~1.60。

(2)色相误差

也称色偏,是与理想油墨比较颜色偏差的情况。用D H 、D M 、D L 油墨在三种滤色片下最大、中等和最小密度值

色相误差值越低,色相越纯正。黄油墨色相误差很小,稍偏红,青墨偏蓝,理想三色版油墨的色相误差应为0

品红油墨的色相误差 (3)灰度

油墨色相不应吸收区域最小密度与应吸收区域的最大密度之比为油墨的灰度。油墨的灰度可以理解为该油墨中含有非彩色的成份。灰度的百分数越小 ,油墨的饱和度就越高,色彩越鲜艳

品红油墨的灰度值 (4)色效率

一个颜色对光的正确吸收与不正确吸收的百分比。一种原色油墨应当吸收三分之一色光,完全反射三分之二色光。

品红油墨的色效率值 2.调墨原理和方法

用色料减色法原理分析原样在三原色中的含量,确定主色和辅色的配合比例。

三原色油墨等量混调,所得到的色近似黑;

%

100?--=L H L

M D D D D U %

8.36%10014

.020.114

.053.0=?--=

U 100

?=H

L D D

V %7.2%10010

.103

.0=?=

V %

100)21(?+-=H

M L D D D W %

1.72%100)20

.1253

.014.01(=??+-

=W

三原色墨中的两种原色等量或不等量混调,可获得各种间色,其色相偏向于含量比例大色墨

三原色墨分别以各种比例混调,可得多种复色

任何色油墨中加入黑墨,它的明度必然下降以致色相变深暗。若加入白墨其明度则提高。

一般浅色墨的调配,可以参考以下的一些配合关系:

淡红:以白墨为主,略加大红,橘红。

淡(湖)蓝:以白墨为主,略加孔雀蓝。

肉色:以白墨为主,略加橘红,中黄。

米色:以白墨为主,略加橘红,中黄以及微量的黑色。

灰色:以白墨为主,略加黑墨、品蓝。

银灰色:以白墨为主,略加银浆、少量黑墨。

淡雪青:以白墨为主,略加淡红、品蓝。

象牙黄:以白墨为主,加中黄、孔雀蓝和橘红。

湖绿:以白墨为主.略加亮光型青、淡黄

翠绿:孔雀蓝加淡黄。

橄榄黄绿:以白墨为主,加淡黄和孔雀蓝,略加品红。

墨绿:深黄加中蓝,再略加深红

假金:以黄墨为主,略加深红、中蓝

金色:以中黄及淡黄为主,略加金粉。

青莲:孔雀蓝加桃红。

古铜:以深黄为主,略加大红。黑墨

调配油墨时,如需加入调墨油、干燥剂、撤黏剂等辅料,一般加入量在1%~5%。

根据两种原色油墨的不同比例,可以调配多种间色(两种原色油墨调配而成的墨色)。

根据三种原色油墨的不同比例,可以调配多种复色

3.色相鉴别

(1)仪器检测

用密度计检验所调油墨密度,计算色相误差、灰度、色效率等。

用分光光度计对所调油墨进行质量控制,分光光度计测量更准确。

(2)颜色对比法

①拓墨法

在印刷纸上,取一块油墨,用手指衬一层印刷纸,把油墨拓散,接近印刷墨层,和原色样对比

②刮样法

在长方形纸张上部,用刮墨刀把油墨从上向下刮成薄层,两种油墨凭目光观察

4.计算机调墨

计算机调墨计算油墨配方时,必须先建立一个油墨的颜色数据库,记载各种油墨颜色的光吸收值H与光反射值I。配色时,计算机便会根据H、I值,按着不同的百分比来组合各单色油墨的比例,以得到与所需颜色的H、I值比例最接近的组合。

计算机调墨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办法与标准完全吻合,除了与系统精度有关之

外,还与使用者所建立的数据库有关。

计算机调墨的第一步是建立油墨数据库,每一个颜色都要测量H、I值,然后对数据库进行评估。因为数据库的准确度决定了配方效果,数据库的准确度低,便不能调配出正确的颜色。

实际印刷时,承印材料与实验室建立时使用的承印材料不同,会造成计算机调墨准确度降低。印刷压力、墨膜厚度、供水量、印刷速度等若有变化,色块会产生色彩差异。

建立油墨数据库时,选择适当的印刷条件与涂布打样系统,在计算机调墨中很重要。

(1)主要工具和器材

①毫克电子天平。能测量小数点后三位数重量的电子天平。

②打样机。能把油墨平均印在承印物上的设备,能以着墨重量来控制厚度,如IGT油墨打样机、RK印刷打样机。

③电脑。安装油墨配方软件,能计算油墨资料及配方,建立数据库等功能,如Gretag Macbeth Ink Formulation、X-Rite Color Master等调墨软件。

④分光光度计。

⑤标准光源。配紫外光灯、D50、D65及A光源的灯箱为最理想。这样可同时观测在不同光源下,印刷品同色异谱的情况。

(2)建立数据库

把数十种油墨的颜色利用分光光度计输入电脑,数据要准确,电脑便将其转化成可见光谱数据。

1.2 印刷基本原理

第一部分印刷基础知识 1.2 印刷基本原理 组织教学 先以提问方式复习上一单元内容: 1.凸版印刷印版有何特点? 2.凹版印刷印版有何特点? 3.平版印刷印版有何特点? 4.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是那种印刷? 第一节现代印刷概述 一、印刷工艺的基本概念 印刷工艺也可说是视觉、触觉信息印刷复制的全部过程,包括印前、印刷、印後加工和发送等。是一门集;摄影,美术,工艺,化学,电子,电脑软体、硬体科技,再加环保的考量的复杂和考验超强的一门技术。即通过统筹、摄影、文字处理和美术设计、编辑、分色、制版、印刷、印後成型加工按需求批量复制美术、文字、图像的技术。 1.原稿:制版所依据的实物或载体上的图文信息(就是要印刷的稿件)。 2.分色:分色是一个印刷的专业名词,在印刷中分色指的就是将原稿上的各种颜色分解为黄、品红、青、黑四种原色颜色的过程。 在印刷的时候,需要将图像分解成黄、品红、青、黑四种颜色才能进行印刷,这也就是分色在印刷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将要印刷的图像分解成原色,方便印刷。(PS图片演示) 3.菲林/分色片(实物展示):俗称:菲林、胶片;专业名称:分色片 菲林就是一种透明的胶片,一面有药膜叫亚光面,不大反光,一面没有药膜可以反光的。 类似传统相片底,其原理都差不多,只是片基和药膜成份不一样。菲林分为四色(CMYK)和专色, 是黑白的,印刷时用相对应的油墨颜色去印。 4.打样:在大量印刷之前,必须要进行打样测试,这是批量印刷的参考,同时这也是对分色片和稿件的审核检查。 在专业输出中心,一般提供3~4套打样稿。打样所用的纸张必须和大批量印刷时所用是同样纸张,特别是使用特种纸的印刷品,一定要注重印前打样,这样才能保证打样与批量印刷的色彩、精度等内容的一致性。 5.制版(演示):胶片覆盖于PS版上,以蓝紫光灯照射一段时间,再以特定化学药水清洗。 6.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平版印刷、丝网印刷 7.印后加工(实物展示):根据印刷品的不同应用需求,印刷后还需要对印刷品进行上光、覆膜、压印、裁切、装订等印后加工,才能真正成为设计成品,交付给客户。 三、数字印刷 1.数字印刷的概念:利用印前系统将图文信息直接传输到数字印刷机上印刷一种新型印刷技术。数字印刷系统主要是由印前系统和数字印刷机组成。有些系统还配上装订和裁切设备。

丝网印刷中颜色再现的基本原理

丝网印刷中颜色再现的基本原理 彩色印刷品不同于单色印刷品的地方就在于颜色再现。原稿上的颜色,是利用光和色之间的关系,被再现在印张上的。 一、颜色分类和特征 色来源于光,光又伴随着色,色与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色光三原色和色光加色法 让一束太阳光射进暗室,通过狭缝照射到三棱镜上,透过三棱镜,再投射到白色的屏幕上,便显示出一条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光带,这条光带叫做光谱。如果三棱镜对白光的色散不充分,可以发现红、绿、蓝三种色光各占光谱的1/3。假若做一系列的色光合成实验,发现选择“适当”的红、绿和蓝色光进行组合,可以模拟出自然界的各种颜色,故称红、绿和蓝色光为色光的三原色。为了统一色度方面的数据,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红、绿、蓝三原色光的波长分别为:700.2nm,546.1nm,534.8nm (1nm=1×10-7cm)。 若将三原色光,每两种或三种相加,可以得到下面的色光。 红(R)+绿(G)=黄(Y) 红(R)+蓝(B)=品红(M) 蓝(B)+绿(G)=青(C) 红(R)+绿(G)+蓝(B)=白(W) 以上各式表明,色光的相加(混合)所获得的新色光其亮度增加,故称色光的混合为加色法。改变三原色光中任意两种或三种色光的混合比例,可以得到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光。光是作用于人眼并引起明亮视觉的电磁辐射,具有能量,色光混合的数量愈多,光能量和值愈大,形成的色光愈明亮。 如果把红、绿、蓝三原色光,分别和青、品红、黄三种色光等量相混合,可以得到白光,即 红光+青光=白光 绿光+品红光=白光 蓝光+黄光=白光 当两种色光相加,得到白光时,这两种色光互为补色光。因此,红光与青光互为补色光,绿光与品红光互为补色光,蓝光与黄光互为补色光。 (二)色料三原色和色料减色法 若将黄、品红、青三种色料,每两种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又可以得到色光三原色的颜色,即 黄+品红=红 黄+青=绿 品红+青=蓝 改变黄、品红、青三种色料的混合比例,因选择性地吸收和反射色光,便可以获得各种不同的颜色。然而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相混,匀不能获得黄、品红、青,故色料的三原色是黄、品红和青。 从色光补色的关系可知,色料三原色呈现的色相是从白光中,减去某种单色光,得到的另一种色光的效果。从白光中分别减掉(吸收)光的三原色红光、绿光、蓝光,便得到了被减色光的补色光青、品红、黄故把黄称为减蓝、品红称为减绿、青称为减红,即黄、品红、青也可以叫做三减色。 色料的相加(混合)所获得的颜色其明度降低,故称色料的混合为减色法。 色料减色法的呈色原理也可以用下面的式子来表达。 Y+M=W-B-G=R Y+C=W-B-R=G C+M=W-R-G=B

印刷后工序生产流程

车间生产流程 切纸流程 1、产前准备: 1.1、切纸机长根据生产排期,以及车间下发的相关工程单,与上工序交接其半成品。 1.2、要求上工序流程标示卡清楚、详细且数量准确。 1.3、交接时要检查半成品是否合格,确认无质量状况。如果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反馈,及时处理异常。处理完毕再按程序交接合格的产品。 1.4、对于款数较多的产品,要特别重视。交接时一定仔细翻看垫板上产品的上面50张左右,看是否有混款的现象存在,如果发现混款现象要拒绝接收,等待上工序全检完毕再确认接收。 1.5、在与上工序交接的同时,要将资料袋、图纸、样品等辅助材料一并随产品交接,并做好交接记录。 1.6、根据生产需求与车间物料员到仓库领取所需的材料。 2、生产过程控制: 2.1、开机前检查设备开关线路是否正常,油路是否畅通,如果设备异常及时反馈给车间主管或组长,并填写《设备维修申请表》,由主管或组长签字后,由电工检查最后再确定是否委外维修。 2.2、根据相关的工程单仔细核对内容和样品,如果存在疑问时,一定要及时向部门主管或组长反馈,疑问得到消除后方可上机。 2.3、根据工程单要求设定机器参数,并拿不良品试切,确认尺寸后,保存机器设置。 2.4、机长试切确认无误签字后,根据《首件签样管理办法》带齐工程单、资料袋、样品或数码稿,找班组长或车间主管或组长确认,最后由生产经理做最终确认。确认合格方可生产,如果确认不合格则重新调试,新产品切成品要工程加签,签样之前禁止批量生产。 2.5、机长在上纸时一定要翻看中间是否有混料、倒纸、印刷不良等问题存在,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质量事故。 2.6、裁切时要求纸张一定要整齐,以免裁切后大小不一或切斜,影响后面生产的顺利进行。刀口保持锋利,如果切边有毛边产生应及时更换切刀。压力调节适当,不可过大产生压痕,过小则压纸不紧导致切纸不齐,影响生产质量。 2.7、产品品中间有夹条时,则要看清夹条原因,一般夹条上面都会注明原因。如果未注明原因,应及时提报上级询问了解清楚,并补写清楚,切纸时应分开放置并夹条提醒。 2.8、生产时注意产品的款数,如果产品不止一个款数,甚至多个款数时,每一个款数都要单放一托盘,做完一款后要彻底的清理现场后在生产其他不同款数的产品,并且在标示卡上醒目的明确标示,分开一定的区域放置,有必要时可用围膜包起,防止混款的产生。 2.9、机长应随时检查机器压力、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而影响产品质量,正式生产中,裁切机长应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自检,并认真填写《生产自检巡查表》。发现品质异常时,应及时停机断电调整,必要时,对不良品进行隔离与标识,无论是否导致欠数,都必须第一时间反馈给车间主管,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2.10、所切产品要整齐堆放,高度不超过一米二,将产品放到下工序指定的地方按顺序摆放整齐。要有标示卡,记录详细、清楚,数量准确。良品与不良品标示清楚,且总和等于上工序交接数量。 2.11、及时填写工作日报表,要求详细准确,生产时间,客户名称、订单号、订单数量、良品及不良品,各种辅助材料,异常状况都要填写清楚,以备查阅。 2.12、切纸机长在完单后,应对机器周围做好清扫、清洁工作,对完成后的产品进行分类标示,做产品标示以及按相关规定要求,严格做好产品清场、换款等工作。 2.13、生产完成后关闭机器电源,清扫机台环境卫生。

印刷原理与工艺1

1 以表面自由能与热力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分析平版印刷中,为什么要先给印版供水,然后再给印版供墨,印刷才能正常进行? 答:从本质上讲,胶印过程就是印版对油墨进行选择性吸附,并将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的过程。胶印PS版与凸版、凹版不同,其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的高度差仅有几微米,可以认为是在同一平面上。而图文部分能吸附油墨,空白部分也能吸附油墨,并无选择性。所以必须以润湿液作为媒介,根据印版空白部分吸附润湿液,而图文部分排斥润湿液的原理,先给印版供水,让印版空白部分的高能表面为润湿液的低能表面所代替,然后再向印版供墨。由于印版的图文部分没有被润湿液所润湿,依旧能吸附油墨,而空白部分已被润湿液所覆盖。虽然润湿液的表面张力仍高于油墨的表面张力,但油墨如果在润湿液表面铺展,润湿液的表面在为油墨表面所代替的同时,还将产生油墨和润湿液的界面,而润湿液的表面张力是低于油墨的表面张力与油墨/润湿液之间界面张力之和的,所以油墨不会在润湿液表面吸附和铺展。同时油墨和润湿液是不相溶的,油墨也不会溶解于润湿液之中,所以油墨只能选择性地吸附在印版图文基础上,这样就可以满足图像转移的需要了。如果不先给印版供水,直接给印版供墨,由于印版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都能吸附油墨,那就无法完成图像转印。 3、如何提高印版的润湿性能? 1 、增加印版的粗糙度,可以减小接触角,提高润版液的润湿性能,故印版的表面都是经过粗化处理的。 2、降低润版液的表面张力,也可以减小接触角,提高润湿性能。所以在胶印润版液中往往要添加表面活性物质,以降低表面张力。但润版液表面张力的降低,同时也带来了润版液和油墨夕间界面张力的降低,会促进油墨乳,不利于印刷,所以降低表面张力只能适可而止。 2、油墨在平版印刷机上,要经历哪几个行程,才能完成一次印刷?各个行程的作用是什么?油墨在各行程中,应具备什么样的流变性能,才能使印刷正常进行? 要经过给墨、分配和转移三个行程 ①给墨 作用:将油墨从墨斗传输到匀墨辊 油墨要求:需具备良好的流变性能,其屈服值应适中,若大于墨斗辊旋转所产生的剪切应力,则会导致“不下量”,若过小,则会失去塑性,油墨流泻,其触变性也不宜过大,否则会导致“不下墨”。印刷时需不断搅拌油墨,提高油墨的流动性,降低表面粘度。 ②分配 作用:a、改善油墨的流动性b、使油墨分配均匀 油墨要求:油墨处在高剪切应力作用下,从而引发油墨触变现象,表观粘度下降,流动性能改善,良好而且均匀稳定。 ③转移 作用:将油墨从印版转移到承印物。 油墨要求:流变性良好,而且均匀稳定。 3、写出液体在固体表面沾湿﹑浸湿﹑铺展的热力学条件。试各举一印刷中的实例说明。 沾湿:根据热力学第二规律,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当体系能量变化△GTP≤0时,这样的过程才能自发进行,因此,沾湿过程是自发进行的条件是Wa=γSG+γLG-γSL≥0 例:在平版印刷中,润湿液能不能附着在印刷亲油表面,阻碍油墨的传递;油墨会不会着在印版的亲水层表面,造成印刷品空白部分的粘脏,则和粘附功Wa及内聚功Wc有关。 浸湿:条件,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单位浸湿面积上体系自由能的变化是Wi=γSG-γSL≥=0

丝网印刷的原理

第一节丝网印刷的原理 丝网印刷由五大要素构成,即网版、刮刀、油墨、印刷台以及承印物。丝网印刷基本原理是:利用网版图文部分网孔透油墨,非图文部分网孔不透墨的基本原理进行印刷。印刷时再网版一端上倒入油墨,用刮刀在网版上的油墨部位施加一定压力,同时朝网版另一端移动。油墨在移动中被刮刀从图文部分的网孔中挤压到承印物上。由于油墨的粘性作用而使印迹固着在一定围之,印刷过程中刮刀始终与网版和承印物呈线接触,接触线随着刮刀移动而移动,由于网版与承印物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使得印刷时的网版通过自身的力而产生对刮刀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成为回弹力。由于回弹力的作用,使网版与承印物只呈移动式线接触,而网版其它部分与承印物为脱离状态。使油墨与丝网发生断裂运动,保证了印刷尺寸精度和避免蹭脏承印物。当刮刀刮过整个版面后抬起,同时网版也抬起,并将油墨轻刮回初始位置。至此为一个印刷行程,这就是丝网印刷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丝网印刷中油墨厚度控制考虑因素 1、网版的力(影响开孔大小、丝网目数、线径、网厚)。丝网在绷网过程中,随着力的增加,丝网本身的技术参数相应会跟着发生变化。首先影响到丝网的目数,力越高目数下降的越大(直到丝网发生塑性变形)。接下来会影响到丝网的孔宽,网孔会变大,线径会变细,网布会变薄,这些因素最终会导致下墨量的变化。 2、膜层的厚度(决定下墨量)。如果我们采用感光胶来制作网版,我们还要考虑感光胶本身的固体含量,固体含量低的感光胶在制版后,膜层会随水分被挥发,膜层将会边薄。所以我们只能用测厚仪来检测网版整体的厚度。 3、油墨类型(间接影响墨层厚度)。我们知道溶剂型油墨在印刷后,溶剂会挥发,最终墨层也会变薄。光固型油墨在印刷后,树脂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瞬间发生固化,所以墨层保持不变。 4、油墨的黏度(间接影响墨层厚度)。黏度越低的油墨在印刷过程中,墨层会越厚,因为油墨本身含的溶剂少,相反则越薄。 5、刮胶的硬度(间接影响墨层厚度)。在印刷过程中,硬度越高的刮胶,越不容易变形,下墨量越小,相反则大。 6、刮刀的刃口(直接影响下墨量)。刮刀的刃口如果呈直角,下墨量小。如果呈钝角下墨量则大。 7、刮刀的角度(间接影响墨层厚度)。在印刷时,刮刀与网版的夹角越小,下墨量越大,

印刷工艺流程

印刷工艺流程 【摘要】书籍印刷是用纸张及各种装帧材料、印装工艺将书籍设计物化成为具有物质形态的书籍的工艺过程。书籍印刷主要采用平版印刷方式,平版印刷的印版图文部分与空白部分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印刷时,先由供水装置向印版的空白部分供水,然后由供墨装置向印版供墨,利用水墨不相溶原理,油墨只能供到印版的图文部分,再利用印刷压力,将印版上的油墨通过橡皮布转移到承印物上,完成印刷。书籍的整体设计及最终的形态、效果、质量,必须依赖于纸张材料印前制版、正式印刷、印后加工、装订成型等技术。本文对书籍印刷工艺流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印刷;书籍印刷;印刷流程 1 书籍纸张材料选择 印刷用纸种类较多,有新闻纸、凸版纸、胶版纸、铜版纸、轻涂纸等。 新闻纸也叫白报纸,具有吸墨性能好的特点,它是报刊的主要用纸,也可以用于印刷质量不高的期刊、一般读物等,适合于高速轮转机印刷。 凸版纸具有吸墨均匀、抗水性能强、不起毛等特点,它是印刷书籍、杂志的主要用纸,主要供凸版印刷机使用。 胶版纸具有伸缩性小和对油墨的吸收性均匀、抗水性能强等特点,主要供胶印印刷机或凸版印刷机印制较高级印刷品,如一些高级书籍、书籍封面、宣传画等。 铜版纸属于涂布纸,表面光泽度高、平滑性好,多用于印刷高档印刷品,如画册、商标等。轻涂纸是涂布量较低的涂布纸,主要用于印刷期刊杂志、产品广告等,适合于高速轮转机印刷。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书籍均采用胶版印刷,书籍印刷多选用胶版纸或轻涂纸为书籍内芯用纸,选用铜版纸为书籍封面用纸。 2 书籍的印前制版 印刷需要一个载体将书籍设计信息通过油墨转移到纸张上,印版就是用于传递油墨或其他黏附色料至承应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书籍印刷采用平版印刷方式,平版印版包括传统的PS 版、平凹版,以及感光型、感热型等CTP版,其中,传统型的PS型使用最多,其制作过程大致包括出片、拼版、晒版、打样等四个阶段。 1)出片:通过激光照排机,运用分色和网点技术,将书籍设计稿转换为分色胶片。胶片有阳图型胶片和阴图型胶片两种。胶片上图文信息部分不透光、空白部分透光的为阳图型胶片;胶片上图文信息部分透光、空白部分不透光的为阴图型胶片; 2)拼版:又称“装版”、“组版”。因为最终形态的书籍多为16开版面,而生产多用对开纸上对开印刷机进行印刷,如此就需要将多个16开的版面胶片拼在一个对开版面胶片上,然后用对开纸进行印刷,印刷完成后再将对开纸按一定顺序折成16开,得到16开的书籍大小。拼版可以采用人工拼版或电脑拼版,拼版时要根据折页顺序、书籍配页顺序、裁切等来排列胶片的位置; 3)晒版:是将拼好的胶片晒制成PS印版的过程。根据使用的胶片类型不同,PS版有阳图型PS版和阴图型PS版两种。阳图型PS版属于光分解型,是用阳图型胶片与版材感光层密接曝光,感光层见光部分分解,后用稀碱液显影而被溶解,露出铝版基,形成印版的空白部分;而未见光部分的感光层未发生变化,仍留在版面上,构成印版的印刷图文部分。阴图型PS版属于光聚合型,是用阴图型胶片与版材感光层密接曝光,感光层见光部分发生聚合,成为不溶于显影液的物质,形成印版的图文部分;而后用稀碱液显影,未见光部分溶于显影液,露出铝版基,形成印版的空白部分 4)打样:用晒制好的PS印版安装到打样机上印刷出几张印品,用于检查制版各工序的质

第二章 基本原理和定理

第2章基本原理和定理 2.1亥姆霍兹定理 亥姆霍兹定理:任一个矢量场由其散度、旋度以及边界条件所确定,都可以表示为一个标量函数的梯度与一个矢量函数的旋度之和。 定理指出,由于闭合面S 保卫的体积V 中任一点R 处的矢量场Fr 可分为用一标量函数的梯度小时的无旋场和用另一个适量函数的旋度表示的无散场两部分,即为 F A Φ=-?+?? 而式中的变量函数和适量函数分别于体积V 中矢量场的散度源和旋度源,以及闭合面S 上矢量场的法向分量和切向分量。 1()1()d d 44V S V Φπ π''''???''= -''--??F r n F r S r r r r 1()1()d d 44V S V π π''''???''= -''--??F r n F r A S r r r r 2.2唯一性定理 惟一性定理:给定区域V 内的源(ρ、J )分布的和场的初始条件以及区域V 的边界 S 上场的边界条件,则区域V 内的场分布是惟一的。 场、源;范围 —— 时间间隔、空间区域; 条件 —— 初始条件、边界条件。 有惟一解的条件: (1)区域内源分布是确定的(有源或无源),与区域外的 源分布无关; (2)初始时刻区域内的场分布是确定的; (3)边界面上或是确定的。

重要意义: (1)指出了获得惟一解所需给定的条件; (2)为各种求解场分布的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2.3镜像原理 镜像原理:等效源(镜像源)替代边界面的影响边值问题转换为无界空间问题;理论基础:惟一性定理 2.4等效原理 等效原理是基于唯一性定理建立的电磁场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原理。考察某一有界区域,如果该去云内的源分布不变,而在该区域之外有不同分布的源,只要在该区域的边界上同时满足同样的边界条件,根据唯一性定理,就可以在该规定区域内产生同样的场分布。也就是说,在该区域外的这两种源的另一种源是另一种源的等效源。 基本思想:等效源替代真实源; 理论基础:惟一性定理。 1. 拉芙(Love)等效原理 将区域V1内的源和用分界面S上的等效源和来替代,且将区域V1内的场设为零,则区域V2内的场不会改变。 2Schelknoff 等效原理 (1)电壁+磁流源 在紧贴分界面S的内侧设置电壁,则 J不产生辐射场,区域内V2 的场由 S J产生。 2m S (2)磁壁+电流源 在紧贴分界面S的内侧设置电壁,则m J不产生辐射场,区域内V2 的场由 S J产生。 2 S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课程的概念 一、课程的词源学分析 (一)中国课程的词源 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宋朝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频频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 中国古代课程大多指“学程”,即学业及其进程。 (二)西方课程的词源 英国斯宾塞在1859年发表的一篇著名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最早提出“curriculum”(课程)一词,意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Curriculum是从拉丁语currere派生而来的,意为跑道,奔跑。 二、几种经典的课程定义 1.课程即教学科目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课程是指“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全部教学科目及这些科目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的总称”。 《中国大百科全书》:“课程有广义、狭义两种。广义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指一门学科。” 王道俊、王汉澜:“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即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指一门学科”。 2.课程即学习经验 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 卡斯威尔和坎倍尔:“课程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的所有经验。” 靳玉乐:课程是"学生通过学校教育环境获得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性经验"。 3.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这种定义认为社会文化中的课程应该是社会文化的反映。学校教育的职责是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技能。这种定义的基本假设是:个体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个体社会化。课程应该反映社会需要,以便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这种课程的实质在于使学生顺应现存的社会结构,强调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学生转向社会。鲍尔斯、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教育》、《美国:经济生活与教育改革》 布迪厄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 4.课程即社会改造 这种课程定义是一种激进的定义。按照这种定义,课程不是要使学生适应或顺从社会文化,而是要帮助学生摆脱现存社会制度的束缚。提出“学校要敢于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的口号。按这种定义,课程的重点应该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弊端、学生应关心、参与社会活动,形成从事社会规划和社会行动的能力。 弗雷尔:批评资本主义的学校课程已经成了一种维护社会现状的工具,使人民大众甘心处于从属地位,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主张课程应该使学生摆脱盲目依从的状态,

印刷理论基础知识

1.质量的含义是什么?印刷质量的含义又是什么? 质量也称品质,反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 和。 印刷质量是指印刷品复制过程中的印刷技术质量,包括绝对质量和平均质量。 2.彩色印刷品的质量要求主要有哪几方面? 套印准足,墨色均匀鲜艳、层次丰富、网点光洁饱满、实地平服、文字清晰, 无断笔缺划、无各种明显条痕、无油腻龊龊、无纸毛、无墨皮等现象并忠实还原于 原稿的真实性。 3.胶印与其他印刷有哪些区别? ①利用油和水不相溶的基本原理来完成印刷: ②空白部分与图文部分基本处在同一印版表面上,并是有选择地吸附水和油墨; ③是通过中间体(橡皮布滚筒)来转移印迹: ④是通过网点大小来呈现阶调。 4.胶印的工艺原理是什么? 胶印是利用水与油不相溶的基本原理达到印刷效果。印刷时先上水,使版面的 空白部分吸附水,而图像部分却排斥水。上墨时,空白部分排斥油墨而图像部分却吸 附油墨。 5.润湿液中的ph值指的是什么?

ph值是表示润湿液中所含酸、碱的含量值(浓度),用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h=7呈中性溶液,ph>7呈碱性溶液,ph<7呈酸性溶液。 6.生产中润湿液中的ph值应控制在什么范围? 对ps版润湿液中ph值,一般控制在生5~6之间为宜。 7.润湿液中的ph值控制不当,对产品质量有何影响? 酸性偏强:容易造成印版花版、网点变小,降低印版耐印力,油墨容易乳化,造成印迹不容易干、产品背面粘脏等质量弊病。 酸性偏弱:印版网点易糊、易并、易起脏,造成糊版、龌龊等。 8.酒精润湿有什么特点? ①润湿性能好,在版面有很好的铺展性能; ②由于酒精具有一定的挥发性,版面水分转移到橡皮布后,水分有一定程度的挥发,所以纸张的吸水量会减少; ③酒精在挥发时,能带走大量的热量,使版面温度降低,保证了油墨的流动性能。 9.在生产中润湿液的作用是什么? ①使空白部分不起脏和油腻(不感脂); ②通过亲水胶体和有机酸使空白部分保持良好的亲水性能; ⑧通过表面活性物质和表面活性剂,使版面空白部分只需较少的水,就能使空白部分得到保护,有利于水墨平衡;

丝网印刷原理

丝网印刷培训资料 一) 丝网印刷的印刷基理: 1.1 胶版印刷, 凹版, 凸版印刷, PS版印刷. 属于印刷油墨经过印刷图案的印版, 转移(TRANSFER)到印刷品上. 1.2 丝网印刷: 属于印刷油墨经过印刷图案的印版(丝网网版)漏(LEAKS)到印刷品上. 1.3 数字印刷: a. 属于印刷油墨经过电脑控制的喷头, 喷射(INK JET)到印刷品上. b. 当然也有高精度. 高速度的数字印刷机是电脑控制的喷头将四色油墨喷射(INK JET)到一个专用轮轴上. 然后再将轮轴上图形油墨转移(TRANSFER)到印刷品上. 例如: 以色列产(INDECOL COMPANY PRODUCTION DIGITER PRINTING MACHINE). 二) 丝网印刷的应用: 2.1 以印刷基理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油墨是经过一个网版漏到印刷品上, 所以从印刷角度上对油墨(印浆)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只要是浆状能流动便可用于印刷. 所以说丝网印刷除了水和空气不能印刷外, 都可以印刷. 可见它的应用之广泛. 2.2 在各行业中的应用. a. 电子: 1. 印刷电路版. (软性和硬性) 2. 厚膜, 薄膜电路. 3. PDP电显示屏(PLASMA DISPLAY)

液晶显示板 4. 电子另件中表面安装器件I. 电感L II. 电容C III. 电阻R 5. 薄膜开关和电显仪表面版 6. 手机按键 b. 建材: 玻璃, 瓷砖, 内墙砖, 外墙砖 c. 汽车: 仪表板, 标板, 玻璃和各类贴纸 d. 标牌: 贴纸, 金属标牌, 仪器仪表, 商标, 位体标牌. e. 图案: I) 包装-内外各类包装(酒盒, 烟盒, 护肤品盒) II) 广告海报 III) 日用餐具装饰图案 IV) T-SHIRT 三) 丝网印刷设备的基本结构 3.1 以印刷网版分类: a. 平网网版 b. 圆网网版 3.2 圆网网版印刷机

商务印刷生产工艺流程图

商务印刷生产工艺流程图(草稿) 备注:以上各流程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业务:1、接单:发稿—确认菲林—确认印刷用纸——确定印刷打样稿; 2、下发承印协议书; 3、下达发货计划; 4、周期沟通; 5、问题反馈。 工艺:1、检查资料、查看样稿、确认内容; 2、下达传票、控制损耗、确定印刷; 3、保留样稿、后期整理。 生产计划:1、计划调整、生产调度、备纸购纸; 2、派发排单、跟踪生产进度、环节反馈、异常反馈。 印前:1、按要求出菲林、数码打样或传统打样、CTP版或传统版; 2、核验校对; 3、确保生产原辅材料到位情况,及时订购; 4、发现异常及时反馈;

5、做好PS版/菲林损耗记录。 印刷:1、备纸备版; 2、校对打样稿; 3、生产负责人确认签字; 4、做好样本、大货和异常产品标识; 5、发现异常及时反馈; 6、做好纸张、PS版记录、控制损耗; 7、按排单做好内部调整。 印后加工:1、根据生产周期安排印后加工顺序; 2、校队印后加工要求; 3、做好样本、大货和异常产品标识; 4、发现异常及时反馈; 5、做好印后加工损耗记录,控制内耗。 印刷检查:1、印张的检查、品质控制; 2、精挑、大货样本的检查; 3、跟进产品质量检查; 4、做好印刷车间质量异常反馈及各机台质量异常汇总。

印后检查:1、印后加工产品质量的检查、品质控制; 2、印后加工各工序巡检; 3、精挑、大货样本的检查; 4、做好印后加工产品质量异常反馈及各加工工序质量异常汇总。成品仓库:1、产品抽检; 2、成品入库、出库; 3、月底盘点 物流:1、根据发货计划进行发货,并将发货情况反馈客服部; 2、成品货物的运输

印刷理论基础知识

1.质量的含义是什么?印刷质量的含义又是什么? 质量也称品质,反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印刷质量是指印刷品复制过程中的印刷技术质量,包括绝对质量和平均质量。 2.彩色印刷品的质量要求主要有哪几方面? 套印准足,墨色均匀鲜艳、层次丰富、网点光洁饱满、实地平服、文字清晰,无断笔缺划、无各种明显条痕、无油腻龊龊、无纸毛、无墨皮等现象并忠实还原于原稿的真实性。 3.胶印与其他印刷有哪些区别? ①利用油和水不相溶的基本原理来完成印刷: ②空白部分与图文部分基本处在同一印版表面上,并是有选择地吸附水和油墨; ③是通过中间体(橡皮布滚筒)来转移印迹: ④是通过网点大小来呈现阶调。 4.胶印的工艺原理是什么? 胶印是利用水与油不相溶的基本原理达到印刷效果。印刷时先上水,使版面的空白部分吸附水,而图像部分却排斥水。上墨时,空白部分排斥油墨而图像部分却吸附油墨。 5.润湿液中的ph值指的是什么? ph值是表示润湿液中所含酸、碱的含量值(浓度),用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h=7呈中性溶液,ph>7呈碱性溶液,ph<7呈酸性溶液。 6.生产中润湿液中的ph值应控制在什么范围? 对ps版润湿液中ph值,一般控制在生5~6之间为宜。 7.润湿液中的ph值控制不当,对产品质量有何影响? 酸性偏强:容易造成印版花版、网点变小,降低印版耐印力,油墨容易乳化,造成印迹不容易干、产品背面粘脏等质量弊病。 酸性偏弱:印版网点易糊、易并、易起脏,造成糊版、龌龊等。 8.酒精润湿有什么特点? ①润湿性能好,在版面有很好的铺展性能; ②由于酒精具有一定的挥发性,版面水分转移到橡皮布后,水分有一定程度的挥发,所以纸张的吸水量会减少; ③酒精在挥发时,能带走大量的热量,使版面温度降低,保证了油墨的流动性能。 9.在生产中润湿液的作用是什么? ①使空白部分不起脏和油腻(不感脂); ②通过亲水胶体和有机酸使空白部分保持良好的亲水性能; ⑧通过表面活性物质和表面活性剂,使版面空白部分只需较少的水,就能使空白部分得到保护,有利于水墨平衡; ④通过缓冲溶液(同离子效应)使润湿液ph值稳定。 10.印刷时,版面水分大小与产品质量有什么影响? 印刷操作中版面水分控制刁;当,造成水分偏大,容易出现产品墨色过淡、墨色无光泽、颜色色彩不鲜艳,版子容易花版、油墨容易乳化,同时会造成纸张伸缩变形,造成套印不准等质量弊病;而水分偏小,容易使版面起脏或起油腻及网点出现并连和糊掉等质量弊病。11.日常生产中所要求的“水墨平衡”是什么含义? 水墨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调节润湿液的供给量,使油墨的乳化量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用最少量的水和印版图像应有的油墨墨量相抗衡。

编织袋编织袋丝网印刷的起源与原理

编织袋编织袋丝网印刷术的起源与原理编织袋丝网印刷术的起源: 丝网印刷最早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早在我国古代的秦汉时期就出现了夹颉印花方法。到东汉时期夹颉蜡染方法已经普遍流行,而且印制产品的水平也有提高。至隋代大业年间,人们开始用绷有绢网的框子进行印花,使夹颉印花工艺发展为丝网印花。据史书记载,唐朝时宫廷里穿着的精美服饰就有用这种方法印制的。到了宋代丝网印刷又有了发展,并改进了原来使用的油性涂料,开始在染料里加入淀粉类的胶粉,使其成为浆料进行丝网印刷,使丝网印刷产品的色彩更加绚丽。 编织袋丝网印刷基本原理是: 编织袋丝网印刷由五大要素构成:即丝网印版、刮印刮板、油墨、印刷台以及承印物。 1、利用丝网印版图文部分网孔透油墨,非图文部分网孔不透墨的基本原理进行印刷。印刷时在丝网印版一端上倒入油墨,用刮印刮板在丝网印版上的油墨部位施加一定压力,同时朝丝网印版另一端移动。 2、油墨在移动中被刮板从图文部分的网孔中挤压到承印物上。由于油墨的粘性作用而使印迹固着在一定范围之内,印刷过程中刮板始终与丝网印版和承印物呈线接触,接触线随刮板移动而移动,由于丝网印版与承印物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使得印刷时的丝网印版通过自身的张力而产生对刮板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称为回弹力。 3、回弹力的作用,使丝网印版与承印物只呈移动式线接触,而丝网印版其它部分与承印物为脱离状态。使油墨与丝网发生断裂运动,保证了印刷尺寸精度和避免蹭脏承印物。刮板刮过整个版面后抬起,同时丝网印版也抬起,并将油墨轻刮回初始位置。至此为一个印刷行程。 丝网印刷术是中国的一大发明。美国《丝网印刷》杂志对中国丝网印刷技术有过这样的评述:"有证据证明中国人在两千年以前就使用马鬃和模板。明朝初期的服装证明了他们的竞争精神和加工技术。丝网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世界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丝网印刷技术不断发展完善,现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文由编织袋厂家提供。

印刷厂工艺流程

印刷厂工艺流程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印刷厂工艺流程 ●印刷流程 ●客户咨询→签定合同→设计制作→出片打样→拼版晒版→上机印刷→折页装订→配页胶订→裁切成品→及时交货 ● ●特殊工艺 ●起凸(起鼓),印金,全面UV,局部UV,烫金,磨砂,模切(做刀版),水热转印,折光,滴塑,冰花,刮刮银。● ●印刷时间 ●印刷厂生产周期一般在3—8个工作日,通常在4个工作日内。印后加工较多的情况,如覆膜,装订,裱糊,模切,烫 金等,一般会多于4个工作日。 ● ●印前文件准备 ●确认文档中有全部必需的文件,确认图片文件一定已包含在文档中,有时图象虽然可以显示,但实际上缺图或分辨率 较低,所以请确认必需的图象并提供足够精度的图象文件在文档中。(图片分辨率不低于300像素/英寸) ●别忘记拷入必需的字体。 ●把所链接图片从RGB转为CMYK,否则出片后的菲林会出现色彩混乱现象。 ●当Pantone专色转成CMYK后,请确认是否会达到同样的效果。Pantone专色转成CMYK后,二者一般会产生一定 的差异,部分Pantone专色转成CMYK后,按照输出经验可达到同样效果,但那些Process Pantone Color肯定是CMYK不能达到的,那么就只能用增加专色的方法来解决了。 ●图片双倍扫描,单倍输出,可以提高图片的扫描质量。 ●是否设好3mm出血色彩是否按色标值设定好 ●与菲林对应的印刷打样是印刷厂最省心的参照物。如果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打样,请提供至少义愤打印件(彩色最好, 实在没有,黑白的也好),印刷厂必须上述的二者之一来核对菲林。 ● ●较色 ●如果显示器未能正确进行较色,那么电脑显示效果也会与已正确较色的电脑显示器有较大的差别。所以请专业技术人 员及时调整显示效果也是很有必要的。 ●印刷材料的不同也会使印刷效果呈现差别。通常来讲:铜版纸比胶版纸的印刷效果色彩鲜亮的多。 ●菲林所对应的打样最接近印刷成品。电脑屏幕显示的印品效果比实际的印品明亮许多,不能作为同等的参照物,所以 要以印刷打样为准。 ● ●印刷报价 ●印刷前期:完成菲林和打样的工艺流程是以每P计算的,一般一A4(如果不足A4或大于A4即是A3,所以一定要量出 准确的尺寸,以便用来核价)为通常的计价标准。菲林是上机的必需品,印刷打样是领机核对颜色的最基本文件。 ●印刷:是印品完成的关键环节,计价标准的是色令。如果有专色,如企业LOGO的专色或印金、印银等。请一定注明, 那么就会从4色增加到5色,6色。 ●印刷后期:通常是印品印刷完成后的产品工作。一定要注明:骑马钉或胶钉,折页(几折);印后工艺是否有覆膜或 过UV,模切,烫金和起凸的面积也要写清楚,包装物,打包数量如有特殊要求也请注明。 ●以上工艺环节注明的越具体准确,价格越会及时准确 骑马钉 书本装订的一种方法,动作如跨上马背。薄本书(6帖以下)套好后,跨放在铁架上,以穿压铁线钉。 这种订书方式的工艺特点,是书刊内文部分事先并不订合成书心,而是配上封面后再整本书刊一起订合、一起切齐。采用骑马钉装的书刊成品,封面的面封、底封部分也与书心的纸页大小完全相同并且齐整,而书脊则既窄又呈圆弧形、且明显露出订书所用的铁丝,所以不能印刷文字。 骑马钉装的装订周期短、成本较低,但是装订的牢固度较差,而且使用的铁丝难以穿透较厚的纸页。所以,书页超过50页(100面)的书刊,不适宜采用骑马钉装。

探索丝网印刷颜色再现的基本原理

探索丝网印刷颜色再现的基本原理 【天意数字快印】彩色印刷品不同于单色印刷品的地方就在于颜色再现。原稿上的颜色,是利用光和色之间的关系,被再现在印张上的。 一、颜色分类和特征 色来源于光,光又伴随着色,色与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色光三原色和色光加色法 让一束太阳光射进暗室,通过狭缝照射到三棱镜上,透过三棱镜,再投射到白色的屏幕上,便显示出一条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光带,这条光带叫做光谱。如果三棱镜对白光的色散不充分,可以发现红、绿、蓝三种色光各占光谱的1/3。假若做一系列的色光合成实验,发现选择"适当"的红、绿和蓝色光进行组合,可以模拟出自然界的各种颜色,故称红、绿和蓝色光为色光的三原色。为了统一色度方面的数据,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红、绿、蓝三原色光的波长分别为:700.2nm,546.1nm,534.8nm(1nm=1×10-7cm)。

图1 若将三原色光,每两种或三种相加,可以得到下面的色光。 红(R)+绿(G)=黄(Y) 红(R)+蓝(B)=品红(M) 蓝(B)+绿(G)=青(C) 红(R)+绿(G)+蓝(B)=白(W) 以上各式表明,色光的相加(混合)所获得的新色光其亮度增加,故称色光的混合为加色法。改变三原色光中任意两种或三种色光的混合比例,可以得到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光。光是作用于人眼并引起明亮视觉的电磁辐射,具有能量,色光混合的数量愈多,光能量和值愈大,形成的色光愈明亮。 如果把红、绿、蓝三原色光,分别和青、品红、黄三种色光等量相混合,可以得到白光,即 红光+青光=白光 绿光+品红光=白光 蓝光+黄光=白光 当两种色光相加,得到白光时,这两种色光互为补色光。因此,红光与青光互为补色光,绿光与品红光互为补色光,蓝光与黄光互为补色光。 (二)色料三原色和色料减色法 若将黄、品红、青三种色料,每两种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又可以得到色光三原色的颜色,即 黄+品红=红

印刷工艺及印后加工工序

1平版印刷的基本原理 2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以及处理方式 在印刷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有粘花、水化、不够水、墨点等。下面将 对质量问题和对应的处理方式一一介绍。 3表面处理 为了防止在粘合机流水线上或搬运过程中擦伤起污,影响商品价值,使用于包装的纸张印刷品要有良好的耐摩、耐水性、耐脏污性等性能,同时也为了提高产品档次,增强产品吸引力,因此往往需要对印品进行印后表面处理。一般有裱胶,过油,磨光,过UV ,局部UV 等几种表面处理工艺。下面将依次介绍这几种表面处理方式的特点以及适用产品。 ◆ 粘花 当出现此类情况时,应适当增加喷粉用量,或者减慢机器速度。 ◆ 水花 当出现此类情况时,机台一般会采取减少供水量或适当加大供墨量的办法。同时,对容易起水花的产品会增加抽检次数。 ◆ 不够水 当出现此类情况时,应减少供墨量或适当加大供水量。同时,对容易起水花的产品会增加抽检次数。 ◆ 墨点 增加抽检次数,及时发现墨点问题。同时,提醒机台发现墨点及时插标并及时清 除橡皮布上的杂质。 ◆ 喷粉 在不会造成粘花的情况下,减少喷粉量。 ◆ 色差 出样阶段与客户确定颜色上下限标准;同时,与客户沟通使用X-Rite 测量色差。 ◆ 擦花 擦花分两种情况: 一为由从收纸台拿出抽检时造成的擦花:此时应减少抽检的次数,改进拿出的技巧; 二为由收纸台收纸时造成的擦花:适当改变收纸台吹风大小及方向或改用幅面更大的 机器印刷。 裱胶 裱胶又称“过塑”、“覆膜”等。裱胶是使OPP 膜之贴 平版胶印油墨是非极性性质为主的物质。平版印刷所用的润湿液是极性性质为主的物质。根据极性理论:“相似相溶,相似相亲和”。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不相溶,不相亲和,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相互混合成乳状液。 由极性理论可以明白,平版胶印油墨与润湿液的关系符合极性理论的规律:两者不相溶,不 相亲和。但在印刷时,由于受到剪切和挤压的作用,两者会发生一定程度的乳化。

服装丝网印刷基本原理.

服装丝网印刷基本原理 昊庭印花https://www.sodocs.net/doc/81330663.html,/ 通过丝网制版的特有技术,结合感光胶的感光曝光特性,使得待印刷的图案部分网孔臣开启状态,无图案部分则处于封闭状态。在印刷时,由于丝印胶刮的刮印作用,让印花涂料色浆通过丝印网孔顺利渗透入布料表面,使印花材料印在衣服上,从而完成印刷工序。由于市场因素,将导致面料颜色与面料品种的多样性,鉴于此,我就如何针对各类客户要求,初略谈谈应对法,以方便客户参考: (1水浆印T恤:仅适用于白色或浅色文化衫印花或其它服装印花,只要印花涂料配比合理,可以做到手感柔软,色牢度高!但有时,也会有一些无可避免的缺点存在,由于水浆的主要成分是水调制,水,又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不太可能覆盖住颜色较深的布料,所以很难在深色面料上做印刷。 (2胶浆印T恤:用于颜色较深的文化衫印花或其它服装印花,在选用印花材料时,尽量选择高弹拉架胶浆印刷,其目的是增加印花部位牢度与弹力,使之拉伸后,印花图案部位不易开裂。 缺点:此类印花材料,由于其自身的树脂成份因素,决定了它不可能有水浆印花那么柔软的手感。 优点:可以在深色面料上表达出你想要的任何一款彩色图案,而且可以做到立体感超强,尤其在印刷卡通图案方面,可以做到动感十足。 补充:在胶浆里面适当调制一些发泡材料,待充分搅拌均匀后,还可以做立体发泡效果与仿植绒雪花效果呢! (3热固油墨印T恤:热固油墨印花,其材料非常细腻而富有弹力,此油墨树脂颗粒直径比较细微,印后弹力佳,效果一般比市面上的胶浆略好,色彩还原度较高,而且手感方面也较胶浆柔软。缺点是成本要比胶浆印花略高,所以一般仅适用于高要求大品牌高端服装印花,以及诸如彩色网点人物印花。

第二章物流基本原理

第二章物流基本原理 要求:掌握物流学的基本框架和物流学的研究内容,了解建立物流学 理论体系的意义,了解物流学的主要观点。 主要内容:建立物流学理论体系的意义,物流学的理论体系框架,物流学的几个主要理论观点。 第一节建立物流学科理论体系的意义 一、物流产业发展急需物流理论指导 国内外物流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并且很有可能成为21世纪中国的支柱产业。但是,目前在国家的产业目录中没有“物流业”这个产业;企业进行工商注册登记时也不能有这项经营业务;国家统计局的官方统计口径也不把物流作为一个产业来对待;从国家到地方,再到企业,找不到关于物流的完整统计资料等。 物流理论体系的建立和物流理论研究的滞后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目前,物流科学的理论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及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的本质特征也还没有被全面地揭示出来,在实践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也找不到理论答案,中国乃至世界上都缺少物流理论。这就出现了用传统的运输理论或储运理论来解释物流理论的现象,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的认识的偏差。如不从理论上正本清源,对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物流实践的发展强烈地要求物流理论的发展,必须迅速建立和发展物流理论体系。 二、物流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理论体系 物流的发展并不是简单地引入几个新概念、采用几种新技术、推广几个新模式的问题,伴随新的物流概念、技术、模式的引进,必然产生许多传统学科不能解释的问题,甚至带来传统学科之间在理论上的矛盾与冲突,这就必然涉及到物流与现有的许多学科(比如与交通运输、经济学等)的关系。通过对这些关系的进—步研究可以发现,物流理论必需构筑在这些已有学科的基础之上,并且物流理论的建立首先需要将传统学科集成起来,以集成后的传统学科为依托,以崭新的物流概念、理论、技术、模式的应用为出发点,形成新的物流学科。物流是一门交叉学科,现代的物流服务需求不能通过单纯的运输或仓储等作业来满足,必需通过物流的方式来解决,物流的核心就是集成,物流就是追求更大、更高层次的系统范围的最优,这种集成需要新的理论指导,也产生了新的理论,集成将理论的外延进行了扩展,进而形成物流学科理论的核心。这种从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科的需求是物流研究的必然结果,也正好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三、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物流理论体系的建立 物流学科包含的交通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等相关领域,在企业和政府的具体实践上,目前都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在理论研究和学校教育上,也是相对独立的,虽然这些相关领域在业务上的相关性和它们与物流的相关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的认识,但是,在计划经济色彩十分浓厚的政府管理部门和大学教育机构,现有的规定却在妨碍着实现它们之间的自然联系。 从现代物流的角度来看,将商品从供应链的一端转移到另—端的效率和成本,除了与运输有关以外,还与储存、包装、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管理活动有关,这些管理活动必需进行综合规划、设计和管理才能取得整个供应链运作的最优效果。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从更高的层次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