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工业遗产保护

工业遗产保护

工业遗产保护
工业遗产保护

工业遗产保护

薛璐

(郑州大学 11级建筑学二班 20110910230)

摘要:自20世纪末以来,工业遗产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记载工业文明历史的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工业遗产具有历史、科技、美学、经济、教育和精神等价值。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工业生产逐渐衰退,大多数工厂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不再适应市场的需要,已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许多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工业遗产而又并未作为指定文物的工业建筑正急速地从城市中消失。直到近年来,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才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对待这些废弃的工业遗产;如何在巨大的城市空间发展需求和土地供给日益短缺的压力之下,合理地利用工业遗产;如何既妥善地保护工业遗产又有利于城市更新;应当尤其重视并加以重点研究。

关键词:工业遗产;模式;方法;保护

一、研究的原因和目的

自 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的遗产保护在许多老牌工业化国家和国际社会得到了极大的重视。然而,由于对工业遗产的认识不足,更多地区的人们至今尚未充分认识到其价值,这致使全球范围内的工业遗产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遭受了大量毁坏。深刻理解工业遗产的价值,提高人类的工业遗产保护意识,在更多地区推进工业遗产保护已是刻不容缓。

我国从19世纪末民族工业的兴衰,到建国后辉煌的工业史,都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得许多有价值的工业建筑在城市开发建设中被拆毁。直到近年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才逐渐被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城市产业结构和使用功能的巨大变化,城市的发展建筑,城区内的旧工业区日渐废置。如何对待这些废弃的工业遗产;如何在巨大的城市空间发展需求和土地供给日益短缺的压力之下,合理地安排工业遗产的存废,既妥善地保护遗产又有利于城市更新,正确解决新区域的开发与工业遗产利用之间的

矛盾等问题,应当尤其重视并加以重点研究。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对工业遗产进行系统筛选、认定和

重新利用的体系[1]。虽然关于工业建筑重新利用或工业景

观改造的研究虽没有上升到遗产保护的高度,却积累不少宝

贵的经验。少数一些艺术家及设计师改造工厂及仓库的个人

行为,如北京的798工厂,上海的苏州河老仓库和杭州杭印

路49号,发展到现如今自上而下的政府宏观控制而形成较

为规范的创意产业聚集区,如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的设

计。些行为使工厂的原有功能彻底发生改变,以历史展览、

艺术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等多种方式呈现在市民眼中。使

旧工业区的产业形象与发展中的城市达成了某种和解,对城图1 北京798

市的影响都极具研究价值。

二、工业遗产的价值构成

1、历史价值

早期的或者是开创性的遗产资源拥有特殊的历史价值。每一项工业遗产资源都记录着特定历史时期的工业活动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人类了解工业文明的发展、工业文化等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对认识普遍的、或某类工业活动和过程具有典型的、重要的意义;它们是历史的遗存物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历史以质感,并成为历史的载体。通过工业遗产的保留和保护实现解释和印证历史事件,传递历史信息的目的。

2、社会价值

工业遗产记载了普通大众的生产和生活,是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既体现自我价值获得其应有的收入,又对社会作了贡献。工业生产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政治和社会对生产的影响,这正是工业遗产社会价值的体现。在工业遗产的参观过程中,从技术、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游客都可以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教育。所以,它具有认识和教育作用,与其他文化遗产一样,工业遗产对于历史和工程教育而言是无法替代的现场教材。欧美国家的许多工业遗址已经被作为教学基地,把工业遗产保护、宣传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3、艺术价值

在工厂建筑的规划设计,体现了那一历史时期建筑艺术发展史的风格、流派、特征。工业建筑、构筑物、机器设备等工艺技术方面代表着当时先进的技术,具有艺术表现力、感染力和美学价值,它们启发后代人创造性思维的启智价值,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时代精神,一种钢铁构建起来的几何美学,一种复杂与简练的综合体,比如统领 20 世纪工业设计的包豪斯主义。

4、经济价值

《下塔吉尔宪章》提出:“将工业遗址改造成具有新的使用价值使其安全保存。这种做法是可以接受的。而遗址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情形除外。新的使用应该尊重重要的物质存在,维持建筑最初的运行方式尽可能的与先前的或者是主要的使用方式协调一致[2]。保护再利用工业遗产能避免能源的浪费,强调其可持续发展。通常建筑的物质寿命总是比其功能寿命长,工业建筑大都结构坚固,具有大跨度、大空间、层高高、内部空间使用灵活等特点。因此,对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再利用免去了拆除重建的巨大费用,比起重建可省去主体结构及部分可利用的基础设施所花的资金,改造之后也可以作为游览地或者其他功用以产生经济效益,并且可以吸纳闲置的劳动力,制造就业机会。

三、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国外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国外的工业遗产保护活动起源于英国。早在 19 世纪末期,英国就出现了“工业考古学”,强调对工业革命与工业大发展时期的工业遗迹和遗物加以记录和保存,这一学科使人们萌发了保护工业遗产的最初意识。并因为逆工业化影响下国家或地区工业制造业的衰退而得以快速发展。罗伯特把工业遗产保护的产生归因于制造业下降造成福特制下的原始经济活动消失,这些原始的工业活动具有保护价值,并可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我国学者李蕾蕾认为工业遗产保护最早是起源于英国,因为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发端的国家,它是世界近现代工业的发祥地。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导致了加速人类文明进程的工业大革命。19世纪中期,工业遗产保护问题在英国开始引起重视,并出现了有关工业遗产的展览。

但有关工业遗产的研究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正式出现,60年代后取得较快发展。1986年,英国的铁桥峡谷作为工业遗产首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铁桥峡谷”揭开了保护运动的序幕,它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桥梁,也是工业革命的诞生地。英国在发起这项运动中作出过较大贡献。时至今日,英国的许多老厂房都被保存了下来,其中有一些作为公共开放空间,有作为博物馆向大众展示的,更有一些已被更新改建,成为商场、酒店等场所[3]。

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对自身的生存环境和人类文化价值的危机感日益加重在经历了现代主义初期对环境和历史的忽略之后,传统价值观重新回到社会,环境保护和历史保护成为普遍的意识。随着传统工业的衰退,环境意识的加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遗产改造再利用的项目逐渐增多,这也为工业遗产的改造提供了技术保证。国外工业遗产研究历程中,欧洲理事会及 1978 年组成的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欧洲理事会主要是关注欧洲;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则是一个世界性的工业遗产组织。正是在这两个机构的领导和组织下,工业遗产保护研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1985 年欧洲理事会以“工业遗产,何种政策?”1989年以“遗产与成功的城镇复兴”为主题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及在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的历届大会上涌现出了相当多的有关工业遗产的研究论文、专题报告,这些学术成果中有不少涉及工业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研究。

图3 英国德文特河谷纺织厂德国福尔克林根钢铁厂德国措伦二号四号矿井

2、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工业遗产保护在世界范围内的历史不长,在我国时间更短,主要原因是由于西方国家比中国更早进入主要产业升级期,所以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

截至 2006 年8月底的统计,《世界遗产保护公约》的签约国共182个,其中有23个签约国拥43项世界工业遗产。中国共有33项世界遗产,然而其中只有一项是工业遗产,而且还是古代工业遗产——都江堰水利灌溉系统(图4)。从拥有工业遗产项目数与该国总遗产项目数的百分比看,中国排名第20位。工业遗产拥有比例较高的是5个欧洲国家:比利时、英国、瑞典、法国和德国。目前,中国只有“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图3.2)等11处工业遗产成为“国保”单位。2006年还有9处近现代工业遗产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 年 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为“聚焦工业遗产”,在无锡举行了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形成《无锡建议》。在“文化遗产日”前夕,国

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专门为遗产日撰写了“关注新型文

化遗产--工业遗产保护”长文,文中包括:“工业遗

产保护的国际共识”、“工业遗产的价值和保护意义”、

“工业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国际工业遗产保护的

探索”、“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实践”、“关于保护工

业遗产的思考”几部分,全面深入地阐述了工业遗产保

护的科学内涵,强调要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

产保护。

国外由于工业化进程早于我国,在对工业遗产保护研究、涉及内容、管理措施以及保护利用模式等方面早于我国。但是随着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

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的工业遗产保护已经从过去对相关

概念诠释、理论介绍、案例借鉴,逐渐过渡到探索我国

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从民间

的个体保护上升到政府主导下的全民保护。尽管我国在

工业遗产保护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局部的研究和

实践方面仍然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

四、工业遗产保护的措施、模式及方法研究

4.1、工业遗产保护的措施

4.1.1、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

工业遗产保护的良性发展,需要健全和完善工业遗产保护机制。保护机制是由政府、工业企业、开发商三者共同协商,互相协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任何一方的职能缺失都会致使保护机制的失

效,从而影响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完善的保护机制应当由政府牵头,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加大公众图4 都江堰水利灌溉(属广义范围的工业遗产)

图5 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投资,以及补助、贷款、共同投资等政策,引导建筑的再开发利用从而带动对工业遗产的重点关注。我国在工业遗产保护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由政府投入启动资金以完善待改造的旧工业区内的基础设施,然后卖给开发商并由其进行投资改造开发。政府可以为有良好规划构想但资金不足的企业提供部分资金或帮助企业获得贷款。同时,政府应对整个区域结构进行规划调控,对一些如保持原有建筑风貌等的具体改造也可制定相应的限制规定。同时,作为一项有着社会价值的工程,社会公众同样有义务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出一份力。比如在费用筹集方面,除了政府支持之外,社会募集资金也应占有一定比重。

4.1.2、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

现行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在有关工业遗产的保护方面不够明确和完善,有待在进一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加以充实。因此应尽快开展工业遗产保护相关法规、规章的制定工作,使经认定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业遗产通过法律手段得到强有力的保护。

首先,要逐步形成比较完善工业遗产保护理论,建立科学系统的界定确定机制和专家咨询关系,制定合理有效的法律法规。制定可行的工业遗产保护的工作计划,编制工业遗产保护专项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其次,鉴于工业遗产既是文化遗产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立法保护方面应充分考虑其特殊性,以使其完整性和真实性得到切实的保护,并应设立专家顾问机构对工业遗产保护的有关问题提出独立意见。建议采取政府组织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的办法;使全社会都认识到这些遗产的价值。

4.1.4 全局规划和统筹安排

现有的工业区更新,尤其是在旧工业企业搬迁后,用地调整与规划都是单独进行的,缺乏整体规划的协调与控制。需要通过总体布局,在进一步制定城区污染扰民工业的搬迁安置相关政策及实施办法时,通过对工业用地置换后的研究,确定近郊区工业区更新发展策略,合理安排新工业园区,确保城市经济的发展潜力,同时,通过城市设计的方法研究更新后的物质空间环境改善的可能性等。对旧工业区的更新再利用涉及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用地结构调整,城市空间结构的改变和城市形象及环境的变化等许多方面,需要制定全局规划,进行统筹安排。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是实现旧工业区更新的有效途径。

旧工业区更新的策略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不同方面,对于旧工业区的复兴,必须要挖掘自身的经济文化潜力,借助社会和生态整治,利用大项目的带动和示范效应,造就地区发展新的契机,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旧工业区更新的途径主要指工业用地的调整,城市旧工业区可以保工业用地性质,或更新为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公园绿地等不同性质的用地。随着工业社会向后工社会的转变,从强调纯粹的功能分区逐渐转向提倡土地的混合使用开发,以此促进市中心和郊区的全面更新,形成多样复合、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城市地区。

4.1.5 、保护和利用协调发展

在保护利用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利用,二者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保护再利用是赋予工业遗产新的生存环境的一种可行途径[5]。对于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一般性工业遗产,在严格保护好

外观及要特征的前提下,审慎适度地对其用途进行适应性改变通常是比较经济可行的保护手段,可以为社会所接受和理解。这在一些发达国家就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国内在北京、上海、无锡等一些城市也开展了工业遗产保护运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积累了许多经验。

我们应提高对现存工业遗产的保护,加大改造和再利用的认识与运作力度,对所剩不多且具有价值的工业遗产,应立即采取有效的保护性再利用措施。合理利用工业遗产,使其发挥更大的价值。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对已确定保护、保留的对象逐一进行分析和研究,更进一步的深化设计,严格按照工业遗产保护的要求,为工业遗产的改造再利用带来文化与经济的双重价值。认真落实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关于工业遗产的有关内容,保证设计内容在实施的全过程中得到全面贯彻。

4.2 、工业遗产的开发模式

4.2.1、工业旅游开发模式

广义的工业旅游其中包括工业遗产旅游和现代工业旅游,是以工业生产过程、工厂风貌、工人生活场景、工业企业文化、工业旧址、工业场所等工业相关因素为吸引物和依托的旅游;是伴随着人们对旅游资源理解的拓展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新概念和产品新形式。工业遗产旅游是一种从工业考古、工业遗产保护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旅游形式[4]。

首要目标是在展示与工业遗产资源相关的服务项目过程中,为参观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营造一个开放、富有创意和活力的旅游氛围。通过寻求工业遗产与环境相融合,成为工业遗产保护的积极因素,从而促进对工业发展历史上所遗留下来的文化价值的保护、整合和发扬。在工业遗产分布密集的地区,可以通过建立工业遗产旅游线路,形成规模效益。

4.2.2、公共空间开发模式

在政府机构主导下,对那些占地面积较大,厂房、设备等具有较大保留价值的工业遗产,可考虑将其改造为公园或广场等一些公共开发空间。建造一些公众可以参与的游乐设施,作为人们休闲和

娱乐的场所,是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举措。这种开发模式成功的案例以彼得·拉茨设计的北杜伊斯堡公园最为典型。公园的前身是个衰落的钢铁厂,厂区内遗留下大量的工业构筑物和废弃的生产设备,拉茨通过对厂区内的环境和厂内的工业元素进行改造,如将废旧的贮气罐改造成潜水俱乐部的训练池,将堆放铁矿砂的混凝土料场改造成青少年活动场地,墙体被改造成攀岩者乐园,一些仓库和厂房被改造成迪厅和音乐厅,甚至交响乐这样的高雅艺术都开始利用这些巨型的钢铁冶炼炉作为背景,进行别开生面的演出活动。

4.2.3、历史展示开发模式

工业遗产能反映出当时工业化过程的特定阶段或者功能,也具有了物质文化意义。因此,

在原址上修建工业博物馆比在传图 6 关税同盟煤炭焦化厂

图7 福州船政局马尾船厂

统博物馆中展出旧有物品更方便,也更生动。它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工艺生产过程,从中活化工业区的历史感和真实感,同时也激发市民参与感和认同感,还可以作为艺术创作基地,开展一些作品展览活动。该模式以德国鲁尔工业区的亨利钢铁厂和关税同盟煤炭焦化厂最为典型(图 6)。在我国也有成功的案例----福建船政工业遗产的开发再利用。福州的马尾船厂部分保留旧有的厂房和设备形态,展示造船工业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图7)

4.3、工业遗产景观化改造方法

4.3.1、对工业建筑的改造利用

对于工业遗产中的每一区域和每栋建筑都应经过仔细甄别

和单独评估,并在考虑它与整个遗址联系的基础上,由原来旧的

工业建筑通过功能置换,自身空间再利用,外部形象和环境的更

新等设计手段来确定其最恰当的用途(图7)。同时,保护性再利

用方案应对不同工业遗产地段和工业建筑设立明确的限制要求,

新的用途必须尊重工业遗产的原有格局、结构和材料特色,维护

原始的人流活动,并且尽可能与初始或主要用途兼容。当旧工业建筑通过功能置换改造成新的使用功能与原工业建筑和用地的遗产价值明显不相适应时,应重新进行调整。并应创造条件保留一定能够记录和解释原始功能的生产区域,用于展示和解说曾有的工业生产用途。旧工业建筑的功能置换的基本方式有三种:一是旧功能的拓展,二是旧功能的转换,三是新旧功能的置换。由于具体项目对具体功能置换的要求不同,三种方式也可能同时使用。

4.3.2、空间改造

我国工业遗产拥有丰富的空间形态类型,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业建筑及空间特色亦具显著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遗产价值和文化意义。对场地内工业遗产的再利用,首先要分析该厂的空间形态,不同的空间特征会产生不同的改造的可能性。由于在改造的实践中,我们经常赋予工业建筑遗存以新的使用功能,因此空间的改造就成为极其重要和必然的步骤。这种空间改造的特点是寻找一种空间需求大致相同的使用功能,将原来的工业建筑改做它用。其特点是不对原建筑进行整体结构方面的增减,只进行必要的加固,修缮破损部位。主要是对原有建筑的外立面、交通流线、开窗方式、内部的垂直交通等进行改进和更新。或是适应现在的使用功能,对原有建筑的空间进行适度的改造。其中最常见的有:将原本是大跨度、大空间的厂房改造为剧场、礼堂、博物

馆等或是将原来层高较低的轻工业厂房、仓库等建筑改造为娱乐中心、超市、

办公楼等[6]。

如中山岐江公园的设计,设计师俞孔坚博士借用现代西方环境主义、生

态恢复及城市更新的路子,强调了废弃工业设施的生态恢复和再利用,在设

计中充分地利用了原有厂房和机器、水塔等机器设备。旧有的厂房经过重新

修饰而变成了光彩独特的茶楼会馆,辅之以大面积的玻璃和钢架结构,

通透

图8 旧工业建筑通过功能置换改造成新的功能

图9再利用的水塔

清新的风格极富现代气息。废弃的水塔以对比的形式诉说工业时代的奇迹和真理—一座被罩上玻璃外罩做成”唬拍”,一座被剥去水泥袒露出简单而丝丝相扣的钢结构(图9)。

五、结语

在我国现存大量的工业遗产中,它们风格各异,反映着中国工业时代的文明和所处城市的历史特征,有些具有很高的历史保留价值。它们的空间结构大都保存完好,具有很强的可改造性。从国外诸多的工业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可以预见到我国工业遗产发展的巨大潜力。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结构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城市的发展已不能再指望单纯地依赖用地规模的无限扩张。加强对工业遗产的改造再利用已成为城市开发中进行内部挖潜的有效方法。众多的工业遗产改造再利用也将列入发展未来城市、重塑城市形象的日程。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遗产保护起步晚了将近20年。结合它们工业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可以得出重要结论。在产业衰弱和资源枯竭后能够认识到工业遗产资源的重要性。首先,通过立法和设立专门机构来加强管理和保护。初期的立法和专门管理机构的设置至关重要,因为工业遗产自身的脆弱性外加遗产构成元素的价值性,将很容易遭受自然的和人为的破坏。其次,工业遗产是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核心吸引物,加强管理和保护的目的是保证工业遗产的完整性。完整保存下来的工业遗产资源既是发展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物质载体,也是工业遗产开发建设项目非常重要的补充。这些工业遗产资源在基本保持原状的前提下赋予新的使用功能。最后,在工业遗产保护开发中首先应把挖掘当地特有的工业遗产资源作为出发点,尽可能突出工业遗产资源的特色,从战略上认识到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并通过开发措施强化其独特性,从而形成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完整、独立的工业景观。

目前在我国北京、上海、沈阳等大型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运动己经逐渐展开。我国的工业遗产保护大都还处于自发阶段,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它们的发展受到市场的调控,改造也是各自为政,注重商业的开发,缺乏总体开发的思想指导,开发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7]。所以重点指出的是工业遗产保护不仅是设计师的任务,其中更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以及开发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和参与。国家应不断地完善和规范法律法规政策;还应积极介入改造过程中,指导建筑的改造,让改造与城市的更新相结合;制定和推行适当的扶持政策,来完善产业的结构调整。本文通过对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开发模式和方法,并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以服务城市为目标,提出了几点保护的措施和应对的策略,试图寻求一条适合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正确道路。我们要加强保护工业遗产,结合城市建设保护工业遗产,改造再利用工业遗产,保护文化环境,丰富文化内涵,提高城市品位;结合不同的开发模式来发展保护工业遗产,以悠久的工业文化为主线,修复利用工业遗存,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结合工业结构调整保护工业遗产,利用旧工业区,建设一批创意产业园、艺术设计园,以及与旅游配套的文化休闲项目;结合文化建设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利用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建立一批行业博物馆、专题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等展示场所。这不论是对建筑自身的价值体现还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董鉴泓.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英国罗伯特·霍尔登篇著,蔡松坚译环境空间---国际景观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董卫、王建国著.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08

[4]阳建强、吴明伟.现代城市更新[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5]李其荣编著.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保护[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6]李雄飞.城市规划与古建筑保护[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7]罗哲文,杨永生主编.失去的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城市历史遗产保护论文

——工业遗产保护

院系:建筑学院

班级:建筑学二班

指导老师:陈静

姓名:薛璐

学号:20110910230

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

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 一、工业历史资源的现状 基于武汉市志工业志、以及各区区志记载,从1860年代至1990年代选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371家企业(解放前132家、解放后239家)作为本次规划的调研对象。通过对371处企业的全面调查,目前全市还存有实物的工业企业为95处。 二、工业遗产的评判标准 一是在相应时期内具有稀缺性、唯一性,在全国或武汉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工业企业;二是在全国同行业内具有代表性或先进性,同一时期内开办最早,产量最多,质量最高,品牌影响最大,工艺先进,商标、商号全国著名的工业企业;三是建筑格局完整或建筑技术先进,并具有时代特征和工业风貌特色的工业企业;四是其他有较高价值的工业遗存。 三、工业遗产推荐名单 在95处工业遗存中确定29处作为武汉市推荐工业遗产名单。该29处工业遗产从发展阶段上涵盖了6个时期、13个行业。其中,具有稀缺性、在全国有较高影响力等具有“最”字特点的遗产13处,已被列为国家、湖北省、武汉市文保单位的遗产15处(其中第五批市级文保单位6处);从建筑形式上则包含了建筑群11处,单体建筑16处,附属建构筑物2处。(详见附表1) 四、工业遗产的分级保护 《规划》分为三个保护级别进行保护,其中一级工业遗产15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3处,省级文保单位3处,市级文保单位9处),二级工业遗产6处,三级工业遗产8处:一级工业遗产: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业遗产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的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办法实施管理。此类工业遗产以保护为主,充分尊重历史特征,对建筑原状、结构、式样进行整体保留,不得随意拆除,应在

工业遗产保护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是近几年逐渐被人们关注的课题。较之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和丰厚的古代遗产来说,工业遗产只有近百年或几十年的历史。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城镇建设,使大量具有重要历史、社会和文化价值的近现代工业文化遗产逐渐消失,留下千古遗憾。 青岛是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最早的城市之一,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当前城市建设和工业结构调整及企业“退二进三”的过程中,大量工业企业搬迁,房地产开发随之跟进,许多有价值的工业遗产正面临拆毁,大量珍贵实物档案消失,所以,尽快开展工业遗产的认定和抢救性整理非常重要。 工业遗产的基本内涵及保护的意义 目前我国尚无工业遗产的认定标准和保护条例,世界各国现基本依据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2003年发表的《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所制定的相关定义,工业遗产是指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审美启智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 根据这个定义,青岛工业遗产的基本类型应包括工厂车间、磨房、仓库、店铺等工业建筑物,矿山及相关加工冶炼场地、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场所、交通基础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相关工业机械设备、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物质和非物质遗产。 人们习惯于把久远的物件当作文物和遗产,对它们悉心保护,而把眼前刚被淘汰、被废弃的当作废旧物、垃圾和障碍物,急于将它们毁弃。青岛的工业遗产虽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它们同样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其所承载的关于青岛社会发展的信息甚至比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还要大。所以,工业遗产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像重视古代文物那样重视工业遗产。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经验 土地资源的稀缺、大众审美情趣的转变,都给重新利用工业遗产带来了契机。重新引入的功能大致有城市开放空间、旅游度假地、博览馆、会展中心和创意产业园几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交叉和融合。 (一)城市开放空间模式。中山市岐江公园是国内将工业用地改造成城市开放空间的经典案例之一。原为粤中造船厂,属地方性中小规模造船厂,始建于1953年,1999年破产,2001年改造为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供市民开展休闲游憩活动。改造过程中利用厂区遗存,例如烟囱、龙门吊等,同时掺插以现代景观环境小品,运用景观设计学的处理手法,展现了产业美学特征。设计保留了场地原有的榕树,驳岸处理、植物栽植等方面也体现自然、生态的原则。 (二)旅游度假地。对中国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 较具代表性的有李小波、祁黄雄的对古盐业遗产的个案研究,他们具体分析了古盐业遗址的旅游价值,论述了工业遗产旅游的特点与开发,对我国工业遗产旅游进行了十分有意义的探索。还有李林和肖洪根以湖北十堰工业遗产资源为对象的研究。上述两个案例一个是古代手工业生产时期的遗迹,另一个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的产物,而在两者之间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有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可以发掘。 (三)博览馆与会展中心。福州马尾船厂部分保留旧有的厂房和设备形态,展示造船工业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船政绘事院(即船舶设计所,1867 年建成)目前已作为厂史陈列馆。厂史陈列分为近代部分(船政)与现代部分(造船厂),陈列沙盘、舰模、图片、实物等,展现中国造船发展史、海军建设史、近代史上重大事件以及改革开放后百年老厂发生的巨大变化。东南大学编制的《南京城外秦淮河规划》中,把晚清的工业厂房建筑辟作中国军事历史博物馆,而民国时期的厂房建筑则继续其现在的功能,用于民用工业生产,便于开放参观。 (四)创意产业园。北京798工厂是上个世纪50 年代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一家大型国

工业遗产保护与规划

工业遗产保护方法初探

摘要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工业生产逐渐衰退,大多数工厂 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不再适应市场的需要,许多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工业遗产而又并未作为指定文物的工业建筑正急速地从城市中消失。如何在巨大的城市空间发展需求和土地供给日益短缺的压力之下,合理地利用工业遗产;如何既妥善地保护工业遗产又有利于城市更新;应当尤其重视并加以重点研究。 本文以工业遗产保护为重点研究内容,研究工业遗产保护理论以及对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措施、开发模式、改造手法等方面进行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性的探讨, 为解决工业遗产如何在现代化中实现有机的延续和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遗产改造利用 一、概述 近几十年来,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工业生产逐渐衰退,这些工厂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不再适应市场的需要。伴随着生产空间的废弃化,留下了大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工业遗产。这些旧工业区一般具有良好的土地区位,城市的不断发展与扩张,使原来位于城市边缘的工业区逐渐演变成为城市中心区不可多得的黄金地段,由于土地价值的潜力巨大,土地开发的投资回报率较高,往往成为房地产开发的首要选择。许多有价值的工业遗产而又并未作为指定文物的工业建筑、工业旧址正急速地从城市空间中消失,面临不可逆的拆毁。然而,正是这些古老厚重的厂房、高大的烟囱、锈迹斑斑的机器设备见证了一段城市历史,承载着工业文明。 二、研究的原因和目的 我国从 19 世纪末民族工业的兴衰,到建国后辉煌的工业史,都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得许多有价值的工业建筑在城市开发建设中被拆毁。随着城市产业结构和使用功能的巨大变化,城市的发展建筑,城区内的旧工业区日渐废置。如何对待这些废弃的工业遗产;如何在巨大的城市空间发展需求和土地供给日益短缺的压力之下,合理地安排工业遗产的存废,既妥善地保护遗产又有利于城市更新,正确解决新区域的开发与工业遗产利用之间的矛盾等问题,应当尤其重视并加以重点研究。 三、工业遗产的价值构成 3.1历史价值 早期的或者是开创性的遗产资源拥有特殊的历史价值。每一项工业遗产资源都记录着特定历史时期的工业活动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人类了解工业文明的发展、工业文化等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对认识普遍的、或某类工业活动和过程具有典型的、重要的意义;它们是历史的遗存物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历史以质感,并成为历史的载体。通过工业遗产的保留和保护实现解释和印证历史事件,传递历史信息的目的。 3.2社会价值 工业遗产记载了普通大众的生产和生活,是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既体现自我价值获得其应有的收入,又对社会作了贡献。工业生产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政治和社会对生产的影响,这正是工业遗产社会价值的体现。 3.3 科学价值 工业遗产与其他的文化遗产不同,工业遗产见证了科学技术对工业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对策考察研究 一、背景解读——德国鲁尔区的衰退与复兴 鲁尔区位于德国的北莱因—威斯特法伦州,处于莱茵河、鲁尔河、利伯河之间,具有发达的内河港口、铁路和公路运输条件。鲁尔区工业历史悠久,在德国的近代工业发展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素有“德国工业的引擎”之称。鲁尔以煤炭开采和钢铁生产为基础,逐渐发展成包括煤炭、钢铁、机械制造、化工、电力等重工业的在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工业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鲁尔区作为重要的资源生产和加工制造工业区为德国战争机器的运转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但在战争后期遭到了严重破坏。战后经过重建该地区仍为德国西部最重要的工业基地。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受到世界能源结构的转变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冲击,鲁尔区传统的采煤和钢铁工业走向衰落,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危机。针对这种状况,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鲁尔区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地区复兴。在鲁尔区复兴的各项对策中,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在物化地区历史发展进程、彰显工业文化特质以及塑造独特的地区形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内容与模式 鲁尔区的煤钢生产企业在地区结构性危机影响下逐渐走向衰退,相继停产关闭,其中遗留下来的工业设施最初都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当时保护工业遗产的观念尚未形成,能将这些废弃的工业设施和场景作为文化遗产保留下来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德国最早的工业遗产保护案例是对多特蒙德市的“卓伦”Ⅱ号、Ⅳ号煤矿“发动机房”的保护。此后的30年间,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鲁尔区有更多的煤钢及其相关企业陆续衰

退、关闭,其中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科学技术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的工业场地和设施很多都被作为工业遗产得以保护。例如,哈姆市的马克西米连煤矿在1979年受到保护并建设成公园(图1);米尔海姆的“宝瓶”水博物馆是由废弃的旧水塔在1982年得到保护后改建而成的(图2);埃森市的“关税同盟”煤矿Ⅻ号矿井1986年12月停产后得到保护;北杜伊斯堡蒂森钢铁厂1985年关闭,1989年在工业遗产保护前提下开始计划建设景观公园;波鸿市的世纪大厅在1990年被保护更新;瓦尔特罗普的老赫恩雷兴堡升船闸在1992年得到保护并整修为博物馆(图3);奥伯豪森市的“煤气储罐”在九十年代被保护;“关税同盟”炼焦厂1995年被纳入保护框架等等。 图1 图2 图3 1.哈姆市马克西米连公园 2.米尔海姆的“宝瓶”水博物馆 3.瓦尔特罗普老赫恩雷兴堡升船闸 2001年,继矿业城镇格斯拉尔(Goslar)和弗尔克林根炼铁厂(V oelklingen Iron Works)分别在1992年和1994年被收录进世界遗产名录(World Heritage Site)之后,鲁尔区的“关税同盟”煤矿Ⅻ号矿井及炼焦厂成为德国第三个(鲁尔区第一个)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的工业遗产。 1.工业遗产保护的内容

工业遗产保护意义

今天,国际社会正在不断地鼓励多样化地理解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评价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性。任何一种类型的文化遗产从被理解到积极保护,都经历过渐进的和不断推动的过程,“在很长时间里,人类对于文化遗存的发现与认知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偶然性、主观性和功利性,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昌明、社会的进步,文化遗产的认知理念日臻成熟,正在逐渐成为一种充满智慧的理性行为”。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应将工业遗产视作普遍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们见证了工业活动对历史和今天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城市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而工业遗产就是工业文明的历史体现,忽视或者丢弃这一宝贵遗产就抹去了城市最重要的记忆,使城市出现一段历史的空白。更好地保护工业遗产,发掘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将使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更加充实。同时,这些深刻变革的物质证据对人们认识工业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研究某类工业活动的起步和过程具有普遍的价值。 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保护这些反映时代特征,承载历史信息的工业遗产,能够振奋民族精神,传承产业工人的优秀品德。工业遗产不仅承载着真实和相对完整的工业化时代的历史信息,帮助人们追述以工业为标志的近现代社会历史,帮助未来世代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且,保护工业遗产是对民族历史完整性和人类社会创造力的尊重,是对传统产业工人历史贡献的纪念和其崇高精神的传承。同时,工业遗产对于长期工作于此的众多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及其家庭来说更具有特殊的情感价值,对它们加以妥善保护将给予工业社区的居民们以心理上的稳定感。 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的科技价值。它们见证了科学技术对于工业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保护好不同发展阶段具有突出价值的工业遗产,才能给后人留下相对完整的工业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提高对科技发展史的研究水平。而保护某种特定的制作工艺或具有开创意义的范例,则更具有特别的意义。如荆江分洪闸,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兴建的第一项大型水利工程的主体工程。1954年长江发生大水,通过3次开闸分洪,大大减轻了洞庭湖的负担,缓解了洪水对荆江大坝的威胁,为确保江汉平原和武汉镇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人们也从中体会到科技的先进力量。又如建于1959年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导弹卫星发射场遗址,作为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导弹和卫星试验基地,在过去的40多年间,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试验体系,成功地完成了多种型号导弹、远程运载火箭、人造地球卫星以及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这两处工业遗产因具有开创意义而展示出重要的科技价值,也因此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它们见证了工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带动作用。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可以避免资源浪费,防止城市改造中因大拆大建而把具有多重价值的工业遗产变为建筑垃圾,有助于减少环境的负担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工业遗产能够在城市衰退地区的经济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保持地区活力的延续性,给社区居民提供长期持续稳定的就业机会。据相关资料显示,“到2004年底,上海已为市中心的400万平方米的老厂房招来5000个新‘房客’,加上100万平方米配套用地,使老厂房每年可创造税收租金1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余万个,盘活国有资产80多亿元,投入放大效应超过10倍”。通过对城市中的工业遗产重新进行梳理、归类,在合理利用中为城市积淀丰富的历史底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保护工业遗产,也能为城市经济未来发展带来许多思考和启迪,更能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如英国伦敦著名的泰德现代艺术馆是由原本可能被拆除的火力发电厂改

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

《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人文、科技、绿色”的发展理念,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和底蕴;进一步将工业促进局、市规划委员会和市文物局联合发布的《市保护利用工业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指导意见》落到实处,实现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工作的规化推进,特制定《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见附件)。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 第一章概念与对象 第一条工业遗产是与工业发展密切相联的,具有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艺术美学价值、科学技术价值和经济再利用价值的遗存,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遗产是极具风貌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再利用,可以避免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同时有助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工业遗产分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

物质遗产包括与工业发展有关的厂房、仓库、码头、桥梁、办公建筑、附属生活服务设施及其他构筑物等不可移动的物质遗存;还包括机器设备、生产工具、办公用具、生活用具、历史档案、商标徽章及文献、手稿、影像录音、图书资料等可移动的物质遗存。 非物质遗产包括生产工艺流程、手工技能、原料配方、商号、经营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相关的容。 第三条市工业遗产的重点为: (1)解放前的民族工业企业、官商合营、中外合办企业等遗存; (2)解放后五、六十年代“一五”及“二五”期间建设的重要工业企业; (3)文革期间建设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 (4)改革开放以后建设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第二章调查与登录 第四条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详实的调查,制作登记表格,绘制现状图。同时要将调查的工业资源

城市规划要高度重视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_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发言摘登

66 专题报道 S p e c i a l R e p o r t 石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 长兼秘书长,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非常欢迎各位专家参加这 个会议。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是 一个重大课题,又是一个现实话题,也是很具有学术价值的理论问题。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挑战,工业遗产的价值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少具有很高价值的工业遗产被拆掉,需要抢救性的保护措施。另一方面,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怎么解决传统工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的更新改造问题,不仅仅是遗产的物质空间环境问题,更是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并且因此会牵涉到社会结构的调整,比如说工业企业搬迁,带来的产业工人重新就业、新的职住分离问题等,需要大家研究和探讨。全国各地已经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体制机制问题,相对而言,技术、资金问题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尖锐,现在更突出的是立法、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手段跟不上。我觉得归纳起来有几个问题值得探讨,一是如何看待工业遗产的价值,到底是文化价值、遗产价值、建筑价值、土地价值,还是其他的?要从规划、从系统的角度看问题,把工业遗产放到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社会转型的大背景里看,要把特定的工业建筑放到土地利用、环境质量、就业平衡的环境里考察。二是政府、企业、市民在这个问题上扮演什么角色,特别是城市规划应该做什么,能起到什么作用。三是具体操作问题,如何对待保护和利用两方面的要求,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最核心的问题在哪里,保护和利用有哪些具体的技术,采取什么样的开发模式,等等。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涉及社会、经济、文化诸多方面,我们希望各位专家能够贡献自己的宝贵经验,引起规划行业和社会人士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对于全国规划行业的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伍江(同济大学副校长,教授):过去十多年,国外在谈工业遗产保护,我们在埋头搞建设。真正的文物早被列入保护对象,也还面临着破坏,更不用说没有列入文物的东西,我觉得现在来谈工业 遗产保护和利用正是时候,再晚就来不及了。 讲到价值问题,大家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可 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我认为首先要找出工业文 化遗产和其他遗产不同的地方,要强调的是产业 本身的历史价值,包括文化的、技术的。工业遗产 的价值在于工业生产特殊的工艺,以及工艺所反 映的时代工业文明,这是工业遗产的第一价值。我 们不能带着过去固有的审美标准,也不能带着现 在审美选择去看待工业遗产,工业遗产是一个时 代的标志。第二,工业建筑往往占地大,空间很 大,抗震能力和结构强度比一般的民用建筑强,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不能轻易认为工业时 代过去了,所以工业时代依赖的文化载体也没有 那么重要了。即便只从物质空间角度来看,也不 要轻易把工业厂房成片拆掉,加以利用会得到很 大价值。简单地把它们列入文物也未必好,不是说 它们没有文物价值,而是在我国目前的法制情况 下,列入文物就意味着死掉了。第三,工业遗产意 味着土地资源,意味着更小的拆迁成本。如果没有 看清楚,如果这片土地不是直接改用于公共活动设 施的话,宁愿暂时保留为工业用地,把这些资源暂 时放一放。假如现在很仓促地把它变成商业用地, 很快下一轮中国建设高潮就会把它拆掉。 在搞清楚保护的对象、保护的目的、保护的 思想的前提下,一定要把保护的内容纳入同一个 规划,不能让保护规划游离在规划体系外面,这 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做了一个历史风貌区保护规 城市规划要高度重视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发言摘登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改造实例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改造实例 文章来源:百度文库更新时间:2011-10-17 10:5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此,我们搜集了国内一些大城市尝试将工业遗址保护结合城市开放空间、旅游度假、会展中心和创意产业,改造建设成功的典型范例,如上海的苏州河艺术仓库区、杭州城北的杭印路49号、北京798艺术工场等,以期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借鉴。 上海 上海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也是我国民族工业的诞生地,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工厂占全国工厂总数的一半以上,留存有大量的产业遗存。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和各界加大了城市遗产的保护力度,对这些近现代产业建筑进行保护、管理和再利用。 例如苏州河沿岸,这里历史上曾经是上海金融、仓储重镇,汇集了一批如四行仓库、光二仓库以及工业品市场等颇具代表性的欧式仓库建筑群,见证了上海金融仓储业发展的早期阶段。现在苏州河沿岸有十多处由老工厂、旧仓库改建成的艺术家工作、画廊和创意园区。其中,苏州河南岸半岛地带的M50创意园(莫干山路50号),原为近代徽商代表周氏的家族企业——信和纱厂,解放后更名为信和棉纺厂、上海第十二毛纺织厂、上海春明粗纺厂,占地35.45亩,拥有近现代工业建筑41000平方米。原先面临拆除命运的这些产

业建筑,在艺术家和媒体的呼吁下,避免了大规模的改造,有17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设计师入住,形成苏州河边独特的人文景观,营造了苏州河沿岸浓郁的文化气息,也成为上海时尚文化的新地标。 杭州 杭州市十分重视优秀近现代产业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杭州拱墅区杭印路49号,前身是一处丝绸印染厂,周围云集了杭一棉、杭州毛纺厂等大型厂区,真实地记录了杭州轻纺工业发展的历史。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loft文化在经过改造的个性厂房中悄然扎根,引发了杭州创意产业的新一轮发展。杭州市政府根据《杭州LOFT基地规划设计(初步)方案》,在全面保护并充分利用运河周边老厂房、旧仓库的基础上,提出了规划布局“一点一线”创意产业基地的设想。“一点”指杭印路49号,根据设计构思,这里将被建设成为LOFT文化公园。除已改建为LOFT和少量可利用的厂房外,其他建筑将被拆除,并新增绿化林地和休闲设施。建成后的LOFT文化公园将由LOFT创作区、运动展演区、休闲餐饮区组成,LOFT用房将达到1万平方米,并保持现有LOFT 低租金的优势。“一线”指运河西岸。这里的许多老厂房、旧仓库已有近50年历史,特色非常鲜明,体现了运河文化的特色。运河西岸的LOFT文化公园将呈带状分布,临河分布在运河西岸从拱宸桥至客运码头的沿河空间,错落有致,

浅谈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浅谈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发表时间:2019-04-29T14:22:00.2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作者:郑益鹏[导读] 摘要:城市更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时代进步的最终产物。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北京 101100 摘要:城市更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时代进步的最终产物。城市更新有着个性化、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征,而工业遗产正是城市文化中的重要资产资源,是工业文明的代表,具有很大的历史研究与探索的价值,蕴藏着深奥的工业文明,其空间结构、建筑风格等的都与现代的工业与众不同,能够带给人们不同的体验与感受。就目前的形式而言,伴随着城市的更新换代,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重 视程度远远不足,破坏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如何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更好的保护工业遗产并充分发挥它的历史价值变成了重点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城市更新 一、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加强工业遗产的法定地位 中国是一个文化强国,有历史文化名城、古镇、名村等,都极具历史探索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建筑能够带给人们不一样的体验与感受,在城市更新的快速发展下,文化遗产破环现象也较为严重。国家出台了相关的保护条令,相关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条例,用来防止这类现象的发生,但在这些保护条例中却没法准确的找到对于工业遗产的相关规定,因此相关法规条令的缺失相当于工业遗产在法定地位上的缺失,这就造成了工业遗产的保护缺乏有效的依据。对于这个问题,要制定相关的保护条令,加强工业遗产的法定地位 [1]。 二、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明确工业遗产的功能定位 在城市更新发展的背景下,现阶段较少的城市将工业遗产的利用放在社会经济类别的规划之下,因此使得工业遗产的利用缺乏相关政策的保障与强大资金背景的支持。在这种形势下,就需要有明确的工业遗产功能定位,合理的将工业遗产保护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划之中去,通过工业遗产的经济价值的考虑及应用,解决当地的就业难现象,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拉动人们消费,提高城市的软实力及减少对工业遗产的破坏等,最终达到保护的目的。 三、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编制工业遗产的专项规划,加强保护观念 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人们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可能还不够重视,在很多城市的项目保护规划方案较为随意,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因此就要注重对工业遗产的普查和评估力度,编制相关的专项规划并制定相关的标准规定,努力做好工业遗产保护与相关法定法规的衔接规划工作。从而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观念。 下面以哈尔滨为例进行研究分析。对于东北地区的工业遗产来讲,大多是以沙俄最早在此处修建的中东铁路为工业开端的,之后又经历了沙俄、日本、苏联、中国不同的国家时期的发展过程,使得工业遗产极具历史研究价值,对于东北地区乃至中国都有着很深的蕴意[2]。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哈尔滨地区的工业遗产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历史价值也经常被人们忽略,工业遗产的精神文明与历史记忆在人们心目中越来越淡,因此,在这种危机的形式下,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迫在眉睫,要与社会各界相联系沟通,通过以媒体、报刊、书籍或新闻等的形式来呼吁大家共同行动起来保护工业遗产,从而稳定工业遗产的重要地位 四、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要注意工业遗产保护的系统性原则 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而言,应从整体进行考虑和采取措施,具体的保护对象可以是工业遗产所在的土地、工业建筑物、工业设施或工业遗产周围环境等,工业遗产的管理者应具有整体意识和观念,将所有要素都充分考虑到并将其应用在规划设计中,将各要素完全展现在人们眼前,带给人们不一样的体验,或许在此过程中,由于考虑到安全问题等的因素,无法保留某些工业设备,但倘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将工业设备作为工业遗产的修饰艺术或遗产景观来装饰及保护,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工业印记,使得遗产文化保存更完整,以致于人们感受更真实。 五、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重视工业遗产的安全性 伴随着城市的更新与进步,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利用。如开展旅游项目,引领人们参观体验工业遗产的文化韵味与历史价值,还可以充分利用工业遗产来开发建设公共休闲空间,或建设工业遗产相关的特色园区等,都是有效利用工业遗产的方式[3]。但就我国而言,现阶段被称为工业遗产项目的大多是早期的一些重金属冶炼或装备生产厂等高污染工业,为了不造成环境污染问题,要积极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如,制定相关的工业遗产环境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提高进入的门槛,并就污染治理这一环节提供较为充裕的资金支持等,做到先治理工业遗产本身存在的污染问题再充分利用,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工业遗产的绿色、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六、以大连为例,对工业遗产进行分析 大连作为东北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带的工业遗产也都经历了较为复杂的国家历史的变化,它们不仅特征鲜明而且具有深刻的历史研究价值,很多的工业遗产都保留了大量的历史珍贵印记,见证了大连的历史发展过程[4]。在大连的工业遗产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对工业遗产认识不足,观念有待加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楼房林立,土地资源越来越宝贵,为了改建经济建筑,有些工业遗产建筑已被拆除或正在被拆,遭到了严重的损坏,人们对工业遗产认识不足,观念有待加强,可以通过媒体、报刊、书籍或新闻等多种形式,呼吁人们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 (二)各机构协作有待提高对于本地来讲,与工业遗产保护相关的机构协作有待提高,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信息的传递或决策产生失误等,因此要加强各机构之间的协作与分工,做到任务明确,各负其责。 总结: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更新也变得越来越迅速,在这种背景下,要加强对工业遗产保护的重视力度,将工业遗产与城市相结合,对工业遗产自身所存在的相关问题积极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确定其重要的法定地位。在处理好他自身的环境安全问题的基础上,对其科学合理的利用,发挥其经济价值,让人们更好的体会到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与历史印记。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工业遗产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要深刻的认识到工业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关系,并将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确保工业遗产能够更好的持续发展。

多元主体参与上海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分析_0

多元主体参与上海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分析 上海素有“海乃百川”之精神,其工业遗产也是兼容并蓄,有着无可比拟的历史、社会、审美、经济价值。在延续城市文脉与城市更新两者之间,上海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益发重要起来。本文从多元主体参与的角度提出上海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相关对策,最后形成认定先行、有法可依、价值保留、模式创新,宣传与监督并存的工业遗产保护链,以期在保护好上海城市文脉的同时,实现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助力上海城市更新。 标签: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城市更新 一、上海工业遗产的价值 在人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系统中,价值是体现人类生命本质或有利于人类个体生存发展的功能、属性的总和。上海工业遗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价值:延续历史文脉,见证城市变迁 上海的工业遗产覆盖了清朝、民国、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各个阶段,历史延续性强。并且伴随着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内战的此起彼伏,上海工业遗产既经历了西方列强压迫的屈辱时期,也走过了夹缝中的艰难阶段。上海工业遗产不仅反映了上海近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也昭示着这段历史背后的酸甜苦辣,无论是表象还是内涵都寄存着不应忘怀的意义。 (二)社会价值:传承民族精神,维系社会情感 工业遗产的社会价值在于它记载了芸芸众生的生活,是认同感的基础。民族工业是上海近现代工业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时的那些民族企业家或已不再,但他们不屈不挠、锐意进取、励精图治的精神仍存,上海现存的工业遗产就是最好的证明。不仅如此,上海工业遗产是上海几代劳动人民共同的回忆,是不可替代的情感寄托,见证了上海丰富多彩的市井生活和民俗文化的变迁。 (三)美学价值:彰显城市差异,给予创作灵感 正如雅各布斯提出“城市多样性”,工业布局影响着城市的城市肌理,不同的城市肌理使城市具有各具特色的视觉特征和性格。上海近现代工业种类、数量繁多,琳琅满目,无论建筑还是设备,兼具恢宏的气势和精密的品质,在视觉上极具冲击力与观赏性,其“技术美”体现着上海城市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历史发展赋予上海工业遗产海纳百川之美,予后人创造性思维以启智。 (四)经济价值:重塑经济类型,孕育新兴产业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工业建筑遗产在保护再利用应参考本地城市建设模式和肌理,考虑对城市设计、城市空间发展产生的影响,使改造后的建筑回归到城市环境,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防止孤立性的保护。融入城市整体规划可通过建筑单体和厂区,产业园区与城市整体规划结合,使历史建筑和现代城市规划相互结合起来,而不是让两者互相被动的适应。同时整体改造再利用也复兴了老工业区域,带动城市第三产业,也是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手段之一。 一个城市的空间环境和社会模式密不可分,城市的区域特点是由经济、社会、政治、历史积累体现。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在利用首先要满足生活在周围空间环境的居民的需要,否则所谓的保护再利用就是没有意义的空想、空谈。国外的很多旧工业建筑改造从长远来说都将复兴经济和实现社会目标作为项目的重要任务,济南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也需亟待解决旧工业区域衰败、失业率激增、生活水平落后等问题,因此对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再利用需考虑到城市各方面的综合效益。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部顾问理查德·恩格哈迪所说的:“建筑保护的精髓不在于对建筑结构的保护,而是要凸现建筑的社会功能和内涵”。 如何发挥政府、市场、传媒和建筑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利益的平衡指的是如何协调不同利益集团看问题的不同方式。政府决策于如何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有助于获得更高的税收,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公众的目光则投向于能否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是否能享受到成果;对于开放商来说,项目是否盈利决定了投资与否,还有社会的反响获得长期业务的广告优势。这三者地位有所偏差,应对处于被动、劣势的居民有所倾斜,适当增加居民对项目表达决策的意见。 在维持原有的工业区环境氛围,基本保留厂房设施原貌,充分发掘老工业建筑的市场潜力,增添、整合各种服务产业资源,满足新增的工业遗产旅游服务的功能,建设城市公共休憩空间或各种主题公园,营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展身心,休闲娱乐的场所。例如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等。港口岛公园面积约9公顷,接近市中心。二战时期这里的煤炭运输码头遭到了破坏,除了一些装载设备保留了下来,码头几乎变成一片废墟瓦砾。直到一座高速公路桥计划在附近穿过,港口岛做为桥北端桥墩的落脚点,人们才将注意力转到了这块野草蔓生的地区。拉茨采取了对场地最小干预的设计方法,他考虑了码头废墟城市结

关于上海杨浦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思考

332相关专业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年7月第7期D01:10.16799/https://www.sodocs.net/doc/814018478.html,ki.csdqyfh.2019.07.090 关于上海杨浦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思考 王海英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92) 摘要:通过介绍上海杨浦区工业发展历程,分析杨浦区工业遗产的现状。在对杨树浦路工业建筑的具体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杨浦区工业遗产保护的问题,再通过研究国外成熟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案例和理论方法,归纳总结适合杨浦区的工业遗产保护措施,为杨浦区大规模的工业区更新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工业建筑;工业遗产保护问题;工业遗产保护模式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9-7716(2019)07-0332-03 1工业遗产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英国19世纪末的“工业考古学”,推 了的“工业遗产”意,工业遗产的保护推了业了展。1978年在国工业纪大上成立了国工业遗产保护合会(TICCH),保护对“纪”展工业“遗产”,的研究著作、保护程、研究体,国的遗产保护在的工业遗产保护研究成 研究的意在,国工业,对于工业遗产保护的 过程,程,对工业遗 在的,在工业遗产的,工业遗产的研究遗产的查和保护规的,对小的工业遗产的保护I 很好的推动作用次,工业遗产的保护研究在中国体不明、管理缺位,的被“冰冻保”的人任艺术家或锋建筑『'改造”了的:府一句话厂房变商圈了,针对工业遗产保护中国需要研究岀合适的管理办法和政策。另外,国民对工业遗产的弱,在地产暴利的今天,数为保些烂厂房没什好,可以用些地建更好的房子,些淘汰了的机器也只不过堆破铜烂铁已在全球背景趋同性强,些工业遗产 收稿日期:2019-04-22 作者简介:王海英(仞,—),女,学士,工程师,从事建筑 设工作。形成独形态、空间、风貌和民生活的一部分,历史的、工业展的见证,随着全民总体文素质的提高会有更多的人会看破败厂房背后真正的.O 2杨浦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概况 1840年鸦片以上海的工业展,今已年的历史杨浦区在上海工业展着要的,黄浦江水上交通便利,杨浦区形成了一条沿江15.5km的江工业走区工业全,机学;、 业很工厂在国工业史上作,例:建1881年的大 次水的国第现 的水厂;1913年英商建设的国家,杨树浦厂;国第铁结厂房的杨树浦厂;国大的正和水厂;上海机器造国第家机 厂;第家机器厂上海机器;外商在上海办的家工厂和厂些工业建筑不了国工业的展同国的现建筑 的工业杨浦的生产总上海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六分,随着年的产业结构和,工厂产产保大 的的工业建筑第次全国文 查,杨浦区保的工业遗产建筑30,体建筑在30的建筑,杨树浦水厂已为“上海文保护位”,

(完整版)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2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理念,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和底蕴;进一步将北京工业促进局、市规划委员会和市文物局联合发布的《北京市保护利用工业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指导意见》落到实处,实现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工作的规范化推进,特制定 《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见附件)。 二00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 第一章概念与对象 第一条工业遗产是与工业发展密切相联的,具有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艺术美学价值、科学技术价值和经济再利用价值的遗存,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遗产是极具风貌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再利用,可以避免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同时有助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工业遗产分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

物质遗产包括与工业发展有关的厂房、仓库、码头、桥梁、办公建筑、附属生活服务设施及其他构筑物等不可移动的物质遗存;还包括机器设备、生产工具、办公用具、生活用具、历史档案、商标徽章及文献、手稿、影像录音、图书资料等可移动的物质遗存。 非物质遗产包括生产工艺流程、手工技能、原料配方、商号、经营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相关的内容。 第三条北京市工业遗产的重点为: (1)解放前的民族工业企业、官商合营、中外合办企业等遗存;(2)解放后五、六十年代“一五”及“二五”期间建设的重要工业企业; (3)文革期间建设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 (4)改革开放以后建设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第二章调查与登录 第四条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详实的调查,制作登记表格,绘制现状图。同时要将调查的工业资源 完备的外观特征和场址情况进行梳理并登记、建档。记录应包括对物质、非物质遗产的描述、绘图、照片、影像等资料。

工业遗产保护

工业遗产保护 薛璐 (郑州大学 11级建筑学二班 20110910230) 摘要:自20世纪末以来,工业遗产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记载工业文明历史的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工业遗产具有历史、科技、美学、经济、教育和精神等价值。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工业生产逐渐衰退,大多数工厂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不再适应市场的需要,已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许多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工业遗产而又并未作为指定文物的工业建筑正急速地从城市中消失。直到近年来,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才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对待这些废弃的工业遗产;如何在巨大的城市空间发展需求和土地供给日益短缺的压力之下,合理地利用工业遗产;如何既妥善地保护工业遗产又有利于城市更新;应当尤其重视并加以重点研究。 关键词:工业遗产;模式;方法;保护 一、研究的原因和目的 自 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的遗产保护在许多老牌工业化国家和国际社会得到了极大的重视。然而,由于对工业遗产的认识不足,更多地区的人们至今尚未充分认识到其价值,这致使全球范围内的工业遗产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遭受了大量毁坏。深刻理解工业遗产的价值,提高人类的工业遗产保护意识,在更多地区推进工业遗产保护已是刻不容缓。 我国从19世纪末民族工业的兴衰,到建国后辉煌的工业史,都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得许多有价值的工业建筑在城市开发建设中被拆毁。直到近年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才逐渐被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城市产业结构和使用功能的巨大变化,城市的发展建筑,城区内的旧工业区日渐废置。如何对待这些废弃的工业遗产;如何在巨大的城市空间发展需求和土地供给日益短缺的压力之下,合理地安排工业遗产的存废,既妥善地保护遗产又有利于城市更新,正确解决新区域的开发与工业遗产利用之间的 矛盾等问题,应当尤其重视并加以重点研究。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对工业遗产进行系统筛选、认定和 重新利用的体系[1]。虽然关于工业建筑重新利用或工业景 观改造的研究虽没有上升到遗产保护的高度,却积累不少宝 贵的经验。少数一些艺术家及设计师改造工厂及仓库的个人 行为,如北京的798工厂,上海的苏州河老仓库和杭州杭印 路49号,发展到现如今自上而下的政府宏观控制而形成较 为规范的创意产业聚集区,如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的设 计。些行为使工厂的原有功能彻底发生改变,以历史展览、 艺术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等多种方式呈现在市民眼中。使 旧工业区的产业形象与发展中的城市达成了某种和解,对城图1 北京798

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 2

《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理念,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和底蕴;进一步将北京工业促进局、市规划委员会和市文物局联合发布的《北京市保护利用工业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指导意见》落到实处,实现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工作的规范化推进,特制定《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见附件)。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 第一章概念与对象 第一条工业遗产是与工业发展密切相联的,具有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艺术美学价值、科学技术价值和经济再利用价值的遗存,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遗产是极具风貌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再利用,可以避免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同时有助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工业遗产分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

物质遗产包括与工业发展有关的厂房、仓库、码头、桥梁、办公建筑、附属生活服务设施及其他构筑物等不可移动的物质遗存;还包括机器设备、生产工具、办公用具、生活用具、历史档案、商标徽章及文献、手稿、影像录音、图书资料等可移动的物质遗存。 非物质遗产包括生产工艺流程、手工技能、原料配方、商号、经营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相关的内容。 第三条北京市工业遗产的重点为: (1)解放前的民族工业企业、官商合营、中外合办企业等遗存; (2)解放后五、六十年代“一五”及“二五”期间建设的重要工业企业; (3)文革期间建设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 (4)改革开放以后建设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第二章调查与登录 第四条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详实的调查,制作登记表格,绘制现状图。同时要将调查的工业资源

工业遗产保护——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XX大学 工业遗产保护——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年级: 学号: 姓名: 专业: 指导教师:

工业遗产保护 ——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内容摘要:德国鲁尔工业区曾走过“彻底清除与毁灭”、“毁灭之后再重建”、“回收再利用”到“综合性开发战略”的曲折过程,最后达到了区域复兴的效果,是工业遗产保护的典型案例。文章综述了工业遗产的概念和价值, 分析了国外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模式,最后针对鲁尔工业区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模式进行了分析,探索总结出了一些成熟有效的操作模式,以期对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保护与再生;鲁尔工业区;蜕变 工业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载着工业文明的历 史进程, 具有其独特的价值。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繁荣昌盛,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城市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促使城市原有功能结构发生了拆解和重组,许多曾经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业遗存如今也因丧失实用功能面临着闲置、废弃、甚至消亡的窘境,“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生”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渐渐凸显于人们的视野中。 一、工业遗产的概念及价值 1. 工业遗产的概念 2003 年7 月, 在俄国下塔吉尔大会上通过了专用于保护工业遗

产的国际准则,即《下塔吉尔宪章》,其中阐述的工业遗产定义反映了国际社会关于工业遗产的基本概念:“凡为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及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均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移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居住、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由此可见,工业遗产无论在时间、范围还是内容方面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2. 工业遗产的价值 工业遗产的主要价值主要包括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审美价值这五个方面, 只有具备了这些价值的工业文化遗产才能成为工业遗产。因此, 价值的认定是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的基础。 (1) 历史价值 工业遗产是研究近现代工业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凝结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历史价值的核心要素是时间性和真实性。时间性是指遗产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存在过。时间越长, 相对越珍稀,历史性就越长。真实性是指现存工业遗产的历史信息必须是可信真实的。 (2) 科技价值 工业遗产见证了科学技术对工业发展所做的突出贡献, 科技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