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试卷真题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试卷真题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试卷真题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试卷真题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技术,关键装置为传感器的是()

A . 遥感技术

B . 地理信息技术

C . 全球定位技术

D . 电子通信技术

2. 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可以按照同一类指标归类的是()

A . 黄河流域、东南丘陵、寒带

B . 广东省、广州市、云贵高原

C . 热带、温带、江南丘陵

D . 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1)这句话显示了区域特征的()

A . 整体性

B . 开放性

C . 差异性

D . 层次性

(2)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 . 地形

B . 气候

C . 土壤

D . 水文

4. 我国糖料作物“南蔗北菜”的特点,体现了农业生产的()

A . 地域性

B . 周期性

C . 季节性

D . 联系性

5. 我国不同自然区的环境特征差异显著。以下描述与其对应区域相匹配的是()

A .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柴达木盆地

B .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青藏高原

C .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东北平原

D .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长江三角洲

6. 下列环境问题在柴达木盆地发生概率最大的是()

A . 酸雨

B . 赤潮

C . 水土流失

D . 土地荒漠化

7.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灌溉不合理会导致()

A . 沙漠化

B . 水土流失

C . 土壤次生盐碱化

D . 风蚀严重

8.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1)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 . 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

B . 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

C . 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

D . 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2)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9. 下列关于热带雨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热带雨林植被破坏后恢复较容易

B . 热带雨林有“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的说法

C . 植被是雨林系统中最关键的部位

D . 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

10. 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是()

A . 东南亚地区、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

B . 东南亚、非洲、南美洲

C . 亚欧大陆北部、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

D . 太平洋诸岛、西印度群岛、马达加斯加岛

11. 下列能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能源的是()

①水能②风能③生物能④煤炭⑤石油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④⑤

D . ②④

12. 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B . 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

C . 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

D . 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

(2)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

A . 秋季、春季

B . 冬季、夏季

C . 冬季、春季

D . 夏季、秋季

13. 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 . 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

B . 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

C . 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

D . 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

14. 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从20世纪70年代的74%下降到2009年的36%,其主要原因是()

A . 世界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B . 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C . 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D . 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15.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是()

A . 加强保护性开采,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B . 加大稀土资源开采规模

C . 提高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D . 禁止开发稀土资源

16. 下图中ab是美国田纳西河上某水文站先后两次测得降水后河流流量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田纳西河流域内发生的地理事件最可能的是()

A . 下游洪涝灾害增加

B . 上游修建水库

C . 水文站上游流域内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

D . 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

(2)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 . 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 . 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 . 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 . 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

17. 规模宏大、举世瞩目的跨世纪特大型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①缓解华中、东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②产生的电能不可能创造价值

③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

④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2)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在航运上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①使川江河道加宽、加深,增加了航运能力②淹没险滩,使水流趋缓,提高了航运的安全③可根本上改变整个长江河段的航运条件④上游能增加运输吨位,降低运输成本,有利于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18. 造成我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地域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 降水

B . 地形

C . 土壤

D . 热量

19.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 . 地形

B . 土壤

C . 水源

D . 市场

20. 下列关于广东省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扩大温带水果种植面积

B . 大力发展陡坡地种植业

C . 进一步扩大商品粮基地规模

D . 重点发展水产品养殖与加工业

21. 搞好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工作,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东北的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主要原因是()

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②土壤肥沃,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

③降水多,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④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

A . ①④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③④

(2)图中A表示的地形区是()

A . 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

B . 东北重要的谷物农业区——松嫩平原

C . 东北主要的玉米生产区——辽河平原

D . 东北主要的黑土所在区——三江平原

(3)东北地区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依据是()

A . 地形多种多样

B . 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

C . 气候条件的制约

D . 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2. 下图为我国某土地利用的结构图。根据学过的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方法,结合自然地理知识,完成下面问题。

(1)该地区可能位于()

A . 两广丘陵

B . 山东丘陵

C . 辽东丘陵

D . 太行山区

(2)本区经济发展,可以考虑()

A . 大量出售木材

B . 大力发展一次性木筷子生产

C . 大力发展立体生态农业

D . 全部改为梯田种稻

23. 下表所示为我国不同地区某年粮食生产效率。读表,完成下面问题。

(1)表中所示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地区及其原因分别为()

A . 东南省份精耕细作

B . 东北和新疆机械化水平高

C . 东南省份科技水平高

D . 东北和新疆劳动力廉价

(2)自然资源效率最低地区与最高地区相比,其种植业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水热配合好④劳动力丰富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③

24. 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②城乡差别很小

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25. 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A . 绿化面积不断减少

B . 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C . 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

D .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26. 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第一个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并率先公布数据的城市群地区。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PM2.5浓度偏高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 . 人口稠密、汽车数量大

B . “回南天”潮湿少风

C . 经济发达,工厂企业多

D . 强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

27. 改革开放初期,与环渤海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A . 产业基础好

B . 矿产资源丰富

C . 腹地范围广

D . 毗邻香港澳门

28. 读下面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小题。

(1)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A . 资金密集型产业

B . 技术密集型产业

C . 劳动密集型产业

D . 资源密集型产业

(2)进入阶段Ⅱ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

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劳动力成本降低

④政策优势突显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29. 广东省将船舶制造业列为本省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五大重点产业之一,并提出把以广州为主的珠江口地区建设成为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小题。

(1)将船舶制造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的积极意义在于()

A . 促进广东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B . 推动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C . 缓解广东省能源资源紧缺的状况

D . 改善广州市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

(2)不属于广州建设造船基地的区位优势是()

A . 优惠的政策

B . 良好的航道和港口条件

C . 广阔的市场

D . 丰富的能源和原材料

30. 下图是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表示服务业和工业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的是()

A . ②①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①③

(2)在Ⅳ阶段,其产业结构是()

A . 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B .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 . 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D . 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31. 天然气资源和水能资源的相同点是()

A . 都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

B . 都对大气无任何污染

C . 都是可再生资源

D . 主要分布地区相同

32. 下图是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初步走向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二线管道与一线管道两线分界点地名和二线管道到达的最南城市分别是()

A . 兰州、上海

B . 靖边、广州

C . 鄯善、南宁

D . 中卫、南宁

(2)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主气源地的是()

A . 中亚

B . 俄罗斯

C . 西亚

D . 乌克兰

(3)该工程建设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是()

A . 缓解能源紧缺

B . 改善水体质量

C . 促进减排除污

D . 保证能源安全

33. 下图是某区域能源调配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图中“西电东送”南线工程的电力构成是()

A . 火电

B . 以水电为主,火电为辅

C . 水电

D . 以火电为主,水电为辅

(2)近年来该区域从越南中部进口煤炭数量逐渐超过晋煤,原因是()

A . 越南煤储量丰富,质优价廉

B . 晋煤面临枯竭,产量减少

C . 越南距珠江三角洲近,运费低廉

D . 晋煤综合开发利用,外运减少

34. 产业转移是区域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必然结果,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在产业转移中,受廉价劳动力吸引的是()

A . 美国“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建电子组装厂

B . 中国上海的纺织企业在新疆建棉纺厂

C . 德国鲁尔区的钢铁企业在荷兰沿海建炼钢厂

D . 日本的汽车企业在瑞士建齿轮厂

(2)产业转移有助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A . 产业结构相一致

B . 产业分工与合作

C . 改善环境质量

D . 缓解就业压力

35. 小明一家计划到某大型风景区旅游,为方便选择旅游地点,小明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将区内观光资源分层显示,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小明发现湖泊、森林区和住宿区等一系列图片都是最新监测的结果,获取上述图片最便捷的技术是()

A . 野外测量

B . 扫描旅游地图

C . 遥感技术

D . 全球定位系统

(2)图片叠加经常用于判断同一区域的事物,以及某一事物的变化,森林区内的住宿区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36. 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阅读上述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1)使“八百里洞庭”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②上游水土流失严重③蒸发和下渗④引水灌溉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2)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A . 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 . 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 . 水土流失加剧

D . 水资减少

37. 我国知名的黑龙江省五常大米,绿色、质量好,价格节节攀升,最贵的已在市场上卖到199元/斤。读“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稻米品质优于其他种植区的优势条件是()

A . 土壤肥沃,有质量含量高

B . 热量条件好

C . 年较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D . 生长周期长,病虫害少

(2)珠三角地区上世纪80年代前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目前稻田已所剩无几,主要原因是()

①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价上升

②农业结构调整,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

③水稻生产用水量大,灌溉水源不足

④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珠三角地区气候变干不适合水稻的生长

⑤珠三角地区由于海水倒灌,导致土地盐渍化现象严重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⑤

38.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 . 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 . 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 . 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2)右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A . A—B—C

B . B—C—A

C . C—A—B

D . B—A—C

39. 南沙新区着力推进粤港澳产业深度合作、融合发展,积极承接港澳产业转移,拓展港澳产业发展空间,促进港澳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引领大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高地。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1)南沙新区最应承接香港转移来的产业是()

A . 石化工业

B . 金融服务业

C . 钢铁工业

D . 纺织工业

(2)加强与港澳高技术服务业合作,推进技术创新联盟、研究开发外包、技术集成、产业创新集群等科技开发模式,是南沙新区科技创新的首要任务。下列说法符合该目的的是()

A . 依托南沙新区优越的地理区位、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打造

粤港澳优质生活圈B . 优化城市功能区布局和形态,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完善城市治理结构,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和持续发展力C . 高标准建设交通、信息等功能性、枢纽型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商业服务、教育培训等综合服务功能D . 构建区域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包括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40. 下图为“3S”(RS,GPS,GIS)技术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如果①、③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②、⑥表示提供影像的功能,④、

⑤表示提供定位信息功能。关于甲、乙、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是GIS

B . 乙是RS

C . 丙是RS

D . 甲是GPS

(2)下列有关“3S”技术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运用RS可以确定110巡逻车的位置

B . 运用GIS可以实时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

C . 运用GPS可以确定运钞车位置

D . 运用RS可以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

41. 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

A . 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

B . 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

C . 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

D . 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

(2)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

A . 改变演池流域降水总量

B . 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

C . 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

D . 环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

二、双选题

42.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缓缓开启闸门,清澈的汉江水奔流北上,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图为“中国沿海省区耕地、水资源对比图”,读图分析回答各题。

(1)由图可知,我国沿海省区中()

A . 广西水土配合协调好

B . 河北水土配合协调差

C . 水土配合总体较协调

D . 水土配合总体不协调

(2)影响图中各省市水土资源对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 降水量

B . 积温

C . 地形

D . 土壤

43. 下列关于我国产业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重工业基地集中在东南沿海

B . 黄河流域比长江流域航运业发达

C . 橡胶种植

业主要分布在海南和云南D . 产业转移趋势主要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转移

44. 西气东输对中国的积极影响有()

A .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B . 消除大气环境污染

C . 促进经济技术优势的发挥

D . 消除城市热岛效应

45. 南水北调工程对华北平原的影响主要有()

A . 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

B .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C . 削减污水排放量

D . 增加水能装机容量

46. 关于世界产业的转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最大的受益者是发达国家

B . 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C . 这种产业转移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转移到发达国家

D . 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环境恶化

(完整版)高一地理月考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学科分析 高一地理学科备课组执笔:陈艳 2017年11月8号到10号两天半的时间,我们高一年级举行了学生进入高中以来第一次正规的测试。考试覆盖内容主要是必修一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这次考试既是对开学以来学生学习掌握情况的检查也是对后期学习的引导。同时对比了解了我们高一年级各班级的学生答题状况,从而摸清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结合本次试卷命题、学生答题情况及考试成绩做以下分析。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题型:一、选择题25题;二、综合题4题。 分值:选择题50分;综合题50分。 (二)、试题特点 1、难易适中 反映第一章和第二章教材内容的全面性。其中难度、区分度适中的题占60分,难度偏易、区分度适中题占28分,难度较难占了12分,题目难度适中,难易结合。注重学生知识的记忆性和对知识点的简单迁移应用的考查。 2、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其中包含有大量的信息。部分试题主要以图为载体,图形相对来说还是较基础的主要涉及到地球运动、热力环流的,充分体现

了图表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析图的能力。 3、注重基础,强调能力 试题内容主要考查地理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平时在上课过程中要认真听课,对教师讲解的重点内容好好把握,在课下花时间记忆,及时做习题来巩固。部分知识点需要熟练掌握能够迁移运用。 二、学情、考情分析 (一)、得分概况 年级平均得分:61.2分最高得分:89分 最低得分:23分 80分以上8人 70分以上57人优秀率为15.49%(75分以上) 及格率为57.75% (二)、学情分析 首先通过考情分析学情 1、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1)、基础知识不扎实 一是知识的全面把握不够;二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够;三是 基础知识落实不到位。部分学 生对已学知识没有记忆落实,更不能理解和迁移应用。 (2)、读图、析图能力不强 很多学生看不懂图,不知从何入手,提取图表信息难度大。 2、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程度

河北省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I)卷

河北省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44分) 1. (4分) (2019高三上·万州月考) 下图为我国南方局部区域地形图,图中河谷低地是当地耕地的主要分布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该地区近期拟设立一个建制镇,应选择在哪个村落()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甲、乙、丙、丁四村落的产业发展比较合理的是() A . 甲村发展水稻种植业 B . 乙村发展水果种植业 C . 丙村修建梯田种植小麦 D . 丁村发展户外攀岩运动 2. (4分) (2019高二下·龙海期末) 读“某河流干流和流域范围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河流的甲—乙河段流域范围非常狭窄,其主要原因是() A . 泥沙淤积使河床过高,支流难以汇入 B . 河流两岸被高山束缚,山高谷深 C . 上游气候寒冷干燥,支流稀少 D . 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 (2)下列关于图中丙地区气候叙述,正确的是() A . 气温年较差小,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 B . 夏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冬季受东北信风带控制 C . 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D . 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 (3)该河流中、下游平原是重要农业区,影响其农业生产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是()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②水、陆交通发达,便于粮食大量出口③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④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⑤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⑥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⑥

C . ②④⑤ D . ③⑤⑥ 3. (4分) (2020高一上·上海期末) 下列水域中,任何国家都对其有捕捞和铺设海底电缆的自由的海域是() A . 领海 B . 专属经济区 C . 公海 D . 20海里以外的区域 4. (4分) (2018高三上·牡丹江期中) 下图为南亚某区域等坡度线(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图,图中数字代表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关于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图中地势东部较高,西部较低 B . 图中甲地区和乙地区地势均和缓 C . 图中丙地区相对高度差别最小 D . 图中丁地区地势起伏大 (2)下列说法符合图中各地地理特征的是() A . 河流B段大量沉积从A段带来的泥沙 B . 可用GPS系统直接绘制此地图 C . 乙地附近为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

全国卷地理试题及解析纯

2017全国1卷 (2017年高考全国1卷)如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答案】 1.B 2.D 3.A 【解析】 1.由题中3月25日,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知此处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的时候长出新叶,所以此处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2.同一街道两侧,植被类型不一样,此处都为绿化用地,用地类型相同,景观规划相同,最可能该街道两侧行政管辖不同。 3.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由于常绿灌木叶片

较小,对寒冷气候适应能力强,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 (2017年高考全国1卷)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学科&网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 B.原料成本 C.劳动力成本 D.设备成本 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A.产量大 B.价格低 C.款式新 D. 质量优 【答案】 4.A 5.D 【解析】 4.由题中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

精选-20182019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地理试卷

第 1 页 濉溪县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 二 地 理 试 卷 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60分) 1.图1为局部经纬网图,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②两地均位于中纬度 B .③、④两地均位于东经度 C .①地位于a 区域的东南 D .④地位于②地的西北方向 2.据报道,欧盟将发射30颗卫星,建立全球定位系统。 图2分别是卫星甲和卫星乙在某一时刻所覆盖的区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小于乙,收集的到数据较详细 B.甲大于乙,收集到的数据较详细 C.甲小于乙,收集到的数据较简略 D.甲大于乙,收集到的数据较简略 3.读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3),图中X 、Y 为等高线(等 高距为100米),L 为河流,对角线为经线。图中河流 L 的流向为 A .从东流向西 B .从西南流向东北 C .从西流向东 D .从东北流向西南 4.读等高线图(图4),已知等高距为25米,AB 为一空中索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B 、E 三地中,B 处是建火情瞭望哨最佳地点 B. 若要在B 或E 附近选一处建寺庙,B 比 E 更合适 C. B 处是欣赏瀑布比较理想的地点 D. 若图示区域将可能发生泥石流,正在欣赏瀑布的游客应 往南逃走 5.读等值线图(图5),其中a <b <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为等高线图,②处可能发育有河流 B .若为等压线图,①可能形成锋面 C .若为海洋等温线图,甲处附近受寒流影响,乙处附近 受暖流影响 D .若为等降水线,乙处降水比甲大 6.图6是某地实测的海拔高度(单位:米),关于图中甲、 乙、丙、丁四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甲地位于山地陡坡 B .乙地位于山间盆地 C .丙地位于山前平原 D .丁地位于鞍部

高二中国区域地理试题

高二中国区域地理试题 考号 ___________________………………………………………………密………………………………封………………………………线………………………………………………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合计50分)读下图,回答1~4题。 1、图中①和②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地形、水源 B、水源、气温 C、水源、光照 D、土壤、地形 2、图中②所在的省区,丰富的可再生新能源主要有() A、太阳能、生物能 B、风能、石油 C、太阳能、地热能 D、地热能、天然气 3、图中③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但树种却比东北第一大林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③所示山区()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海拔高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4、图中④处所示地形单元的农业生产类型和重要农产品组合正确的是() A、河谷灌溉农业小麦 B、绿洲灌溉农业棉花 C、温带草原畜牧业细毛羊 D、山地畜牧业滩羊 5、下列古诗词描述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分布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的是: ( ) 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③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下表中人口数为1999年资料。读下表,回答6-7题: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人口(万人)4192371036182543510年均降水量(mm)1000~15001100~1400500~100030~86020~700面积(万km2)381719397

地理试卷分析

地理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特点 1、本次考试试卷共分为两个大题型,选择题和综合题,各占50分,试卷紧扣大纲和教材命题,并注意了地理知识、认知地理能力和地理思想教育三者的统一。做到了不出偏题怪题,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题型结构比较合理,体现了地理新课标接轨的方向。试卷设计体现了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拘泥于中学地理教材。试题能反映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兼顾知识、能力、情感的考查。 2、突出了知识系统性,在本次考试中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对知识系统性的要求,考查了学生应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另注重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的考查,如选择题21题,考查邯郸市的气候类型,让学生更多地把所学的地理知识结合生活实践来掌握。 3、试题的综合性较强,综合题50分都有较强的综合特性,取消了填空题的这种较为死板、机械的题型。 4、主观性、开放性试题比重增加,注重学生对地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如33题,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气温和降水数据画出降水量分配图和气温年变化曲线图。32题中要求学生举出所了解的目前闻名全球的美洲黑人,这些试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5、突出对考生读图、识图、用图能力的考查,地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试题可谓无图不成题,如26,27,28,29,30题,读图题占了36分,一个图涉及多个知识点,要求学生能从图中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是28,29题。 当然,在试卷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从整套试题来看,难度偏大,有的题目很灵活,对知识整合要求比较高,对刚入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难度更大,如综合题26题,第28题。(2)地图题是考查地理知识的重要题型,但这次考试中有5个读图题,再加上一个绘图题,对于刚刚学习地理这门学科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可能一时难以很好地掌握这项地理基本技能 二、答卷评析 本次考试是由教育局统一试卷,统一时间举行,由任课教自行阅卷,由于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两极分化较严重,在选择题中,由于答题所涉及的知识相对固定,相对失分少些,有相当多的同学能拿完50分,而综合题失分很多,如26题,学生对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经纬度的知识掌握的非常不好,题目稍灵活些,没有标出重要的180°经线跟0°纬线,很多学生就根本分不出图中的经度跟纬度,在地图、地球仪上辨认方向比较混淆,失分比较严重。

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第10套真题

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图为我国四省区轮廓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壮族、傣族、蒙古族、回族主要聚居的省区依次为()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②①③ C . ③④①② D . ③①②④ (2)以上四省区中,平均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3)以上四省区中,黄河流经的是()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2. 读中国沿某一条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纬线的纬度可能是() A . 20°N B . 30°N C . 44°N D . 50°N (2)图示①②③④四地形区中() A . ①平原黑土广布 B . ②山地常年积雪 C . ③盆地气候干旱 D . ④地区山河相间(3)图中⑤地形区() A . 雪峰连绵,冰川广布 B . 地表平坦,一望无际 C . 沟壑纵横,地表破碎 D . 地

表崎岖,峰林丛立 3. 下图为中国某区域图,图中R县适宜毛杜鹃等花卉的生长,特别是桂花种植已有百年历史。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该县就开始发展花卉产业,近年来花卉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并提出“建设乡土特色花卉基地”的区域规划目标。图中虚线为我国规划建设的沿海高速铁路在本区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R县20世纪80年代以后快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 政策、地形 B . 河流、地形 C . 资源、交通 D . 地理位置、政策 (2)R县建设花卉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①花卉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②气候冬暖夏凉,花卉四季皆可生长 ③交通便利,距离国际市场近④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3)图示规划高铁建设施工的有利条件是() ①沿海地形平坦②经济发达,原有交通基础较好 ③城市众多,高铁利用率高④与海岸线平行,便于工程人员乘船往来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③④ 4. 下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最新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历山舜王坪草甸(2100~2358m)进行野外地理实践活动,分别在距离游览路径两侧0m、4m、8m、12m处设置样带,调查物种丰富度(植物种类的数量)、物种均匀度(不同种类植物的数量差异)的变化。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下图为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均匀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推测影响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人类活动 B. 海拔高度 C. 地势起伏 D. 坡面朝向 2. 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均匀度呈现单峰规律。对该分布规律成因解释合理的是() A. 0m处人类干扰最大,植物生存自然环境恶劣 B. 4m处人类干扰较大,少数耐性较强植物优势较大 C. 8m处人类干扰较小,植物种类较多 D. 12m处人类干扰最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说明影响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故选D。 【2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物种均匀度越高的地区优势物种越不明显。

据图可知,4m处物种均匀度最高,因此优势物种最不明显。故选B。 【3题详解】 人类干扰越大,物种越均匀。据图可知,4m处物种均匀度高,说明人类干扰最大,12m处人类干扰最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均匀度最低。故选D。 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 A. 升高,④增强 B. 升高,③增强 C. 降低,②增强 D. 降低,①增强 4. 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3. D 4. B 【解析】 试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最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结合图可知尘埃颗粒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①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使北极地区气温降低,D正确。 【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最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影响北极地区的温度,夏季北极地区气温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因此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夏季,B正确。负积温是冬季日平均气温小于0℃的累加,是重要的农业气候生态指标之一。一个地区负积温的高低,制约着当地农作物和果树的安全越冬,影响农业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和农药施用量。

高二区域地理试题(中国部分)

抚顺市十二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中国地理综合)组题人:姜囯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70分) 1.下列叙述不是我国地形地势特点的是() A.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B.地形复杂多样 C.山地主要集中在第三级阶梯 D.山区面积广大 2.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一致的是() ①暖温带和中温带的界线②年平均气温0℃等温线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3.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4.我国不少山脉走向不仅控制了主要河流的走向,还是这些河流的分水岭,如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是() A.天山 B.阴山 C.秦岭 D.南岭 某学校利用暑假期间带领学生进行夏令营活动,他们分别考察了下图中A、B、C、D四地,根据图中信息(图中黑粗线为铁路线)。回答5~6题。 5.同学们考察A城和B城后发现两城主要工业部门不同,A、B两城主要工业部门分别是() A.棉纺织工业、毛纺织工业 B.毛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 C.钢铁工业、毛纺织工业 D.化学工业、钢铁工业 6.同学们到达C山脉时发现该山脉两侧景观明显不同,造成C山脉两侧景观不同的主要要素是() A.热量 B.降水 C.海拔 D.人类活动 7.关于下图中四个省区叙述正确的是() A.四个省区由北而南的排序是①②③④ B.四处省区中没有一个濒临海洋 C.四个省区彼此之间互不相邻 D.图中①省位于四川省北边 8.黄河、长江干流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有() A.青海、西藏和青藏高原 B.四川、甘肃和四川盆地 C.青海、四川和青藏高原 D.青海、甘肃和黄土高原 水资源人口总数耕地资源 东北 5.56℅8.76℅16.97℅ ①46.44℅19.55℅14.44℅ ②33.72℅38.64℅25.1℅ ③ 6.14℅26.02℅31.9℅ ④8.14℅7.03℅11.9℅ A.东南、西南、华北、西北 B.西南、东南、华北、西北 C.东南、西南、西北、华北 D.西南、东南、西北、华北10.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地区中,人均耕地资源最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1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13.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 ①太阳辐射的南北差异②离海远近的不同③大气环流的影响④山脉的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左下图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 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高压脊控制 B.锋面活动 C.反气旋过境 D.热带气旋影响 15.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转眼间,期中考试的工作已经接近了尾声。通过这次考试,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更是给我敲响了警钟。下面我就具体谈一谈: 一、试卷情况 这次试卷表现出重视将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目的在于让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夯实双基的内容,重视课标所要求的内容,并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题目设置的难度比月考和日常练习要小一些,除了选择题第9题考试之前我没有着重强调过,其余大部分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都是考试之前复习过的。所以这样的试卷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给其增加信心的一个考试,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很多学生,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在考试中暴露了更多的问题。 这张试卷突出地图这个第二语言在地理中的重要性。20个选择题,出现了9幅图,6道综合题,出现了6幅图。由此可见地图在以后的考试中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其实,增加地图的出现,不但不是要为难学生,相反是想要帮助学生思考,从而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这张卷子体现出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第一章的学习,难度比较大。但是,这次期中考试没有难为学

生,而是考察其运用地理的能力。所以,很多学习比较死板的学生就出现了很多问题。 二、考试成绩 这次考试全年级共243名学生参加,平均分为72.4,共有47人不及格,及格率为80.7%;76人优秀,优秀率31.3%。我将以本次考试退步比较多的三班和进步较大的五班为例,进行分析:下表是三班各分数段统计表。 优秀 100分 99—90分 89—85分 0人 6人 6人 0% 14.6% 14.6% 合格 80—84分 79—70分 69—60分

高二地理期末试卷分析08

2008-2009学年下学期高二地理 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命题思想及分析 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指导精神,高二年级期末地理考试范围为高考文综所涉及到的《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及选修一内容。 1.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 地理思维能力应建立在一定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思维品质的基础上,所以对于高二学生,强调基本知识的学习,强调教材知识的落实尤为重要,本卷命题强调了这一理念。如第一组题目(1、2题)考查的是地图及“三要素”的基本概念;第二组题目(3、4题)考查等高线的基础知识;第三组题目(5、6题)通过判断某地的位置和两地相对方位考查经纬网基本知识;第四组(7题)考查在经纬网图上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第五组题目(10、11题)考查世界各大陆的面积、平均海拔高度、濒临大洋;综合题32题(1)考海域和河流的名称等。 2.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本次试题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提供了比较丰富的信息,强调了信息的获取。如3、4题的指向标和海拔高度数值;7~9题的经纬度、运河和等高线等;20、21题的太阳高度变化及该地经度、海域等信息,并且要判读出该题并没有强调一定是在北半球或南半球等不确定性因素;综合题中都为回答问题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如34题第(1)小题中的“欧洲西部”、“运河及自然河流组成的河网”就蕴含了经济、气候、地形、河网四通八达等信息。 3.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1、2题,地图的“三要素”可以说人人会说,但是否能把地图“三要素”知识与台州市地图和卫星照片结合起来;12、13题,要求学生把有关气温、降水等有关地理要素在地球表面分布规矩掌握了,才能判读出图中三条曲线,而降水的纬度分布规律又需要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有机结合起来;31题,考查“水能知识”、“筑港条件”及“经济部门”,需要学生把获取到的图中信息与已经掌握的知识结合起来,正确分析原因;32题,有关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位因素及衰落(锈带)形成的原因分析,教材上对这个区域的这部分知识讲述甚少,但对德国鲁尔区的工业区位因素在湘教版必修Ⅲ中有重点讲述,需要学生把已经学到的知识与考试题目有机结合;33题(2)(3)题,考查的区域是非常陌生的地方,需要学生把已经学过的评价工厂区位因素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分析知识与题目有机结合。 4.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此项能力也可以通俗地概括为“看图说话”。 如32(2),就是要求根据图中“气压、风速、降水量曲线”说出甲地“气压低;风速(或力)大(或狂风);阴(或阴云密布)、降水量大(或暴雨)”这些天气特点。33(3)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总复习测试题

中国地理总复习测试题 时量 : 60 分钟 总分: 100 分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台湾海峡属于 A. 渤海 B. 黄海 C. 东海 D. 南海 我国纬度最低的省区是 A. 台湾 B. 广东 C. 广西 D. 有“鱼米之乡”和“水乡” 之称的平原是 A. 华北平原 B. 三江平原 C. 松嫩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位于我国最东端的省是 A. 台湾 B. 山东 C. 黑龙江 D. 下列山脉中,为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的是 A. 秦岭 B. 武夷山 C. 南岭 D. 横断山 下列河流中,冬季有结冰现象的是 A. 长江 B. 淮河 C. 珠江 D. 下列地区,耕地为旱地的是 A. 江汉平原 B. 成都平原 C. 辽河平原 D. 洞庭湖平原 既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界线,又是农耕区与畜牧区界线的山脉是 A. 贺兰山 B. 长白山 C. 巫山 D. 大兴安岭 下列农作物,我国南、北方都有广泛分布的是 A. 棉花 B. 甘蔗 C. 甜菜 D. 10. 引起我国北方缺水的自然原因是 1. 2. 3. 4. 5. 6. 7. 8. 9. 海南 辽宁 黑龙江 柑橘 A. 降水少,径流量小 B. 降水的变率小 C. 植被多,吸收水量大 D.人口稠密,用水量大 11. 下列地理景观与其对应的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A. 水乡—华北平原 B. 茶园—山东丘陵 C. 林海雪原—大兴安岭 D. 12. 下列河流中,不是发源于青藏地区的是 A. 长江 B. 黄河 C. 沙滩椰林—西双版纳 珠江 D. 雅鲁藏布江

13. 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 C.降水丰沛 D. 温和湿润 14. 被称为“草原钢城”的包头钢铁厂,其铁矿石主要来自于 A. 白云鄂博 B. 迁安 C. 金昌 D. 15. 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条件 B. 水源条件 C.光照条件 D. 热量条件 16. 西北地区由东往西依次是草原、草原荒漠、荒漠,主要原因是 A. 海陆因素 B. C.地形因素 D. 17. 宁夏平原农业用水主要来自 A. 河水 B. C.地下水 D. 18. 关于我国地形、地势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 形复杂多样并交错分布 B. C.地势东高西低,大至呈阶梯状分布 19. 我国受水蚀作用最强烈的高原是 A. 黄土高原 B. C.四川盆地 D. 20. 秦岭一淮河以南大部分属于 A.湿润区、亚热带 B. C.半湿润区、亚热带 D. 21. 长江上游自西向东依次接纳的大支流是 A.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 B. C.雅砻江、嘉陵江、岷江、乌江 D. 22. 下列支流属于长江上游的是 A.赣江 B. C.嘉陵江 D. 山区面积广,地表形态单调 D.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南沿海降水丰沛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湿润区、热带 半湿润区、暖温带 雅砻江、岷江、乌江、嘉陵江 雅砻江、嘉陵江、乌江、岷江 汉江 湘江 23. 关于四大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 B. 黄土高原是古代黄河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 B. 炎热干燥 鞍山 纬度因素 人为因素 雨水 冰雪融水

初一地理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范围为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题。综合题内容丰富,突出地理教学的特色,所有的题目都结合地图展开。本试卷考察的知识以课本为主,试题的考察面很广,包括经纬度、地球公转、五带、七大洲四大洋、六大板块等,难易适中有梯度,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察,突出了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试卷较好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命题时突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习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的考查并不是直接考查学生的死记硬背,而是重点考查学生应用课本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以致用”的观点。试题在突出“双基”考查的同时,注重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注重评价学生科学方法的掌握状况和探索性活动的水平。总体来看,试卷有如下优点: 1、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难易度适中,重点突出,整卷能紧扣新课标和泰州市地理会考说明的考试要求,重视基本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没有出现怪题、偏题。基础题比较到位,学生容易得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有利于今后地理学科的教学。 2、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大多数知识取材于课本或稍有改编。试卷的整体结构和形式给学生赏心悦目的感觉,图文并茂,文字准确凝练,语言简明而易懂,题量适中,有利于学生正常发挥水平。 3、试题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用学生接触的活生生的现实问题和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对地理问题的态度和观念,从而激发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热点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4、试题重视运用图像,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既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又能为考生提供丰富的地理知识信息。 二、答题分析

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本试卷请各位同学妥善保存,以备老师评讲试卷之用。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40分) 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要求。 图1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完成1~2题。 1.哪一条界线可能是1月0℃等温线?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甲;盛行风、洋流B.乙;纬度、地形 C.丙;经度、地形D.丁;盛行风、纬度 2.“这里地质活动活跃,石灰岩层受板块挤压而变质成大理岩”,此叙述所指的地区,可能接近的界线是A.甲B.乙C.丙D.丁 图1 图2为2015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3~4题。 图2

3.该日,下列地区可能 A.江苏大部分地区遭受冻害B.重庆发生滑坡泥石流 C.青海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D.浙江沿海受台风袭击 4.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江苏天气变化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 图3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读图,回答第5~6题。 图3 5.乍得湖流域 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B.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C.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D.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6.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流域面积缩小B.湖泊水位总体下降 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D.1963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图4为“某地区部分港口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 图4

7.导致a港口解冻日期比其他港口晚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经度C.纬度D.洋流 8.b、c、d三港口封冻期由长到短排序正确的是 A.c>d>b B.d>c>b C.c>b>d D.b>c>d 图5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9~10题。 图5 9.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 10.图中所示石油、天然气 A.与伏尔加河水能的能量来源不同B.直接形成于伏尔加河的沉积作用 C.开发得益于伏尔加河水资源丰富D.输出主要通过伏尔加河运往西欧 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图6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图6

范文高二中国地理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综合检测试题(三)中国地理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 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2·牡丹江模拟)下图为中国径流深度随经度的变化示意图,图中选取的是台湾—江西—四川—青海等省的数据。分析回答1~2题。 1.图中径流深度随经度变化的规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西北季风的影响B.植被的疏密程度 C.地表的物质组成D.东南季风的影响 2.图中曲线在甲点出现明显转折,反映出此处() A.是阶梯分界处,地形抬升作用影响了降水量 B.临海,受海洋影响大 C.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D.土质疏松,下渗能力强 (2012·济南模拟)读我国某主要地形区的相关资料,回答3~5题。 3. A.30°N,105°E B.°N,105°E C.40°N,120°E D.45°N,125°E 4.该地形区的夜雨量占总降水量的60%~70%以上,主要原因是该地形区()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做上升运动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做下沉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做上升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5.该地形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冬季气温低B.土壤贫瘠 C.热量不足D.光照不足 分析“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资料”(下表),根据所学知识,完成6~7题。 A.黑龙江B.内蒙古 C.新疆D.西藏 7.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今后该省区农业生产发展方向是() A.开垦荒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发展畜牧业 C.建成商品棉基地 D.扩大林果业发展规模 读我国部分省区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8~9题。 8.影响图中28℃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②海陆分布 ③地形因素④副热带高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此时沿图中海岸线分布的28℃等温线自南向北观察到的现象,最可信的是() 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B.河流汛期逐渐变长 C.降水量越来越大D.白昼时间越来越长 下面是M地—重庆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M地位于重庆的()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

地理考试试卷分析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学科 试卷分析 一、考点分布 作为一份文科班的期中考试试卷,该考卷命题立足2019高考大纲、关注热点、贴近生活,考查内容覆盖度广,图表形式多样,以基础训练立意为主,紧密结合课堂重点内容,突出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就考点分布来看,命题者对考点研究深入,选题细致、布局规范、详略得当,对城市、农业、工业内容考察较大。对于人口与城市部分,“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这三个考点未设置考题。而对于生产活动部分考点均有涉及。对照2019高考大纲考点,题目与之对应如下表: 1.人口与城市 二、难易度分析 试卷总体难度不大,立足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设问简洁明了,读图能力要求

不高,加上综合题的材料紧扣书本,图和书本母图极为相似,所以综合题得分率总体较高。就我校学生基础与实际答题情况来看,试卷难易度为8:1:1,相对而言,较难题为:3、4、7、8、20、22、27、33(5)。全校均分79.73,两个普通班均分68.86,三个重点班均分为83.87,创新实验班均分为90.47。 三、学生答题易错分析 1、错误表现 (1)概念模糊 忽视对材料中新名词的理解,主观想象胡乱猜测。 (2)答案的逻辑、因果关系混乱 现象解释现象,过程当成结论,不该答的答了,该答的没答全。 (3)答案不能切中要害 答非所问,以偏概全,分析不到位,无结论,答案空泛没有针对性。 (4)审题不细致 无视材料信息或不能有效和全面地提取信息,信息提取不全,教条主义,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导致表达意思不到位。 (5)语言表达不规范 语言不通顺,用词不规范,条理性查,书写潦草难以辨识。 2、深层原因 (1)知识碎片化,体系构建不完整 (2)基础知识不过关 (3)迁移能力不强 (4)读图能力欠缺 (5)答题规范掌握不够 四、教学对策与建议 1、作为文科班地理学科教师要有积极的心理调整和思想转变。教学安排上备课 组要有预案,步法要灵活。 2、考试大纲要分析到位,考点有什么变化,掌握到什么程度,具体内容是什么, 都要在集体备课时认真研讨,仔细分析。教师只有熟悉考试大纲,课堂、选题、补弱才有针对性,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3、精简教学案,教学案一定要体现核心知识点,练习围绕核心知识点开展,学 生拿到教学案能很快看懂重点掌握的地方在哪里。通过字体、行距、符号等

高二期末中国地理试卷

高二期末中国地理试卷

中国地理期末练习1 1.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受地势的影响,我国的外流河全部从西向东流入 太平洋 B. 内流河多分布在非季风区,河流水量没有季节变化 C. 北方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多,无结冰期 D. 南方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少,无结冰期 2.下面是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雨带位置图(阴影部分表示雨带),读图回答下题 当江淮地区出现伏旱天气时,雨带位于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读下图,回答问题。一般情况下,河流R() A. 只有春汛 B. 只有夏汛 C. 春季和夏季各有一个汛期 D. 只有秋汛 读“我国某河流域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4.图中甲河是() A. 渭河 B. 汉江 C. 西江 D. 闽江5.甲河干流的南北支流相比较,南岸支流() A. 流程长,较稀疏 B. 水质清,无结冰 C. 流经地区坡度较大 D. 流经地区多为红壤6.上图中虚线不可能是() A. 年800mm等降水量线 B. 一月均温0℃等温线 第2页共 12 页

C.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 D. 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界 右图沿左图(相邻经线或纬线的间隔均为5°)某剖面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7.右图依据的剖面线是左图中的( ) A. L3 B. L4 C. L1 D. L2 8.右图所示剖面两侧大致上是我国的( ) A.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 B. 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 C. 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D.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9.乙地区冬季气温比同纬度我国其他地区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丙地形区阻挡冬季风 B. 甲地形区阻挡冬季风 C. 日照时间较长 D. 海拔较低 10.下图为我国四座重要山脉,读后请回答下题。 属于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有 ( )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丁 D. 丙丁 11.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区域划分依据相同的是A. 珠江流域、长江三角洲地区、干旱地区 B.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C. 中纬度、亚欧大陆、华北平原 D. 非洲、南京市、湿润地区 12.从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划分,吉林省属于() A. 寒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B. 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C. 暖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 D. 中温带、湿润 第3页共 12 页

高中高二地理下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中高二地理下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高中高二地理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编辑推荐]高中学生在学习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困惑,中国()的编辑为大家总结了高中高二地理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各位考生可以参考。 一、选择题 下表是我国长江中游、黄河中游、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在全国所占百分比比较表。读表回答1~2题。 地区铁路水路公路 ① ② ③ ④ 1.③地区是 A.黄河中游 B.长江中游

c.西南地区D.西北地区 解析:③地区的铁路和水路运输所占比重都较小,而对自然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公路所占比重最大,这最可能是我国地势起伏较大的西南地区。 答案: c 2.①地区铁路运输的大宗货物最主要是 A.木材 B.煤炭 c.粮食D.铁矿 解析:①地区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水路运输所占比重较小,这最可能是我国北方的黄河中游地区,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故铁路运输的大宗货物最主要是煤炭。 答案: B 铁路定线是在地形图或地面上选定线路的方向,确定线路的空间位置,并布置各种建筑物,是铁路勘测设计中决定全局的重要工作。下图铁路定线是线路起止点和必须经过的城市A、B、c。完成3~4题。

3.综合考虑城市位置、工程量、资源分布、工农业布局和自然条件等因素,下列选线最合理的是 →B→→D→B→H→c →G→B→I→→B→H→c 4.图中铁路修通以后,城市区域地位提升最慢的是 解析:第3题,A→B→c选线经过不良地质地段、多次跨越大河、还要穿过山峰工程量大;B→H→c比B→I→c 路程要长且要跨越河流。第4题,铁路修通后,A和c成为铁路枢纽,E成为水陆交通交汇点,B是铁路线经过的一个城镇,交通枢纽发展要快。 答案: 川藏铁路已经列入国家中长期建设规划,成都至拉萨运输距离为1629千米,全线贯通后到拉萨只需8个多小时。结合下图回答5~6题。 5.川藏铁路起止地所在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地形、水源 B.水源、热量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况测试题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概况 组 一、选择题 迹多, 在一个热门帖吧中,点击率和跟帖数非常高的一个帖子是这样的:“湖南人说他名 胜古 北京人就笑了;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他面积大,“甲人”就笑了;“甲人”说他民族多,“乙人”就笑了;“乙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 笑 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台湾人说陈水扁想独立,全国人民都 : 了。”读下图回答下列各 题 1.“甲人”笑了,甲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2.“乙人”笑了,乙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黑河一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 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 。 题 密度的对比线。据此完成下列各 3.从1953 年到2010 年期间() A. 东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B. 西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C. 东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多于西北半壁 D. 西北半壁人口增长速度慢于东南半壁 4.历经80 多年,胡焕庸线揭示的我国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有( ) ①气候等综合自然地理条件没变②城市主要位于东南半壁的格局没变③人口分布重心逐渐 由东南向西北移动④西北半壁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低于东南半壁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5.下列措施有助于破解胡焕庸线的是( ) A. 西部地区大力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推进城市化进程 B. 西部地区加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区域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 C. 将污染严重的工业逐步由西部地区迁入到东部地区 D. 鼓励西部地区通过提高自然增长率来实现人口增加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四省中,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四省中,春分日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