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六章流变学

第六章流变学

课件 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

第六章热力学基础 引言:热学的研究对象和两种研究方法1.热学是关于温度有关的学问,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 以及各行各业有着密切关系。 热学是研究热运动的规律对物质宏观性质的影响,以及与物质其他运动形态之间的转化规律的学科。所谓热运动即组成宏观物体的大量微观粒子的一种永不停息的无规运动。 2.按照研究方法的不同,热学可分为两门学科,即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它们从不同角度研究热运动,二者相辅相成,彼此联系又互相补充。 3.热力学是研究物质热运动的宏观理论。从基本实验定律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演绎,找出物质各种宏观性质的关系,得出宏观过程进行的方向及过程的性质等方面的结论。具有高度的普适性与可靠性。其缺点是因不涉及物质的微观结构,而将物质视为连续体,故不能解释物质宏观性质的涨落。 4.统计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热运动的微观理论。从物质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这一基本事实出发,运用统计方法,把物质的宏观性质作为大量微观粒子热运动的统计平均结果,找出宏观量与微观量的关系,进而解释物质的宏观性质。在对物质微观模型进行简化假设后,应用统计物理可求出具体物质的特性;还可应用到比热力学更为广阔的领域,如解释涨落现象是研究非线性科学奠基石。第七章气体动理论就是统计物理学的基础。 5.本章为热力学基础主要内容有: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功、热量; 热力学第一定律; 等温和绝热过程;

第一节 气体物态参量 平衡态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一、状态参量——热学系统状态的描述 确定热学系统的宏观性质的量称为状态参量。 常用的状态参量有四类: 1.几何参量(如:气体体积) 2.力学参量(如:气体压强) 3.化学参量(如:混合气体各化学组的质量和摩尔数等) 4.电磁参量(如:电场和磁场强度,电极化和磁化强度等) 5.热学参量(如:温度,熵等) 【注意】 如果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既不涉及电磁性质又无须考虑与化学成分有关的性质,系统中又不发生化学反应,则不必引入电磁参量和化学参量。此时只需温度、体积和压强就可确定系统的状态。 二、p 、V 、T 的单位 1.体积V 物理意义:热学系统中的物质所能达到的空间范围大小的量度。 单位(SI 制):m 3 (立方米),L 、ml . 2.压强 物理意义:作用于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正压力的大小,S F p =单位:在SI 制中,压强的单位为帕斯卡,符号为Pa . 常用的单位有标准大气压(atm ),1atm=1.013×105Pa . 3.温度和温标 温度为系统内物质冷热程度的量度; 温标是温度的数值表示方法。 热力学温标,记号:T ,单位:开尔文, K ; 摄修斯温标,记号:t ,单位:℃; 两者关系:t T +=15.273或15.273-=T t 注意: 温度是热学中特有的物理量,它决定一系统是否与其他系统处于热平衡。处于热平衡的各系统温度相同。 温度是状态的函数,在实质上反映了组成系统大量微观粒子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实验表明,将几个达到热平衡状态的系统分开之

大学物理第六章练习答案

大学物理第六章练 习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 练 习 一 一. 选择题 1. 一绝热容器被隔板分成两半,一半是真空,另一半是理想气体,若把隔板抽出,气体将进行自由膨胀,达到平衡后( A ) (A) 温度不变,熵增加; (B) 温度升高,熵增加; (C) 温度降低,熵增加; (D) 温度不变,熵不变。 2. 对于理想气体系统来说,在下列过程中,哪个过程系统所吸收的热量、内能的增量和对外作做的功三者均为负值。( C ) (A) 等容降压过程; (B) 等温膨胀过程; (C) 等压压缩过程; (D) 绝热膨胀过程。 3.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分别经历如图 1(1)所示的abc 过程(图中虚线ac 为等温线)和图1(2)所示的def 过程(图中虚线df 为绝热线) 。 判断这两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A ) (A) abc 过程吸热,def 过程放热; (B) abc 过程放热,def 过程吸热; (C) abc 过程def 过程都吸热; (D) abc 过程def 过程都放热。 4. 如图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平衡状态A 变到平衡状态B(A p =B p ),则无论经过的是什么过程,系统必然( B ) (A) 对外做正功; (B) 内能增加; (C) 从外界吸热; (D) 向外界放热。 二.填空题 图.2 图1

1.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处于热动平衡状态时,此热力学系统不随时间变化的三个宏观量是P V T ,而随时间变化的微观量是每个分子的状态量。 2. 一定量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在等温过程中,外界对它做功为200J ,则该过程中需吸热__-200__ ___J 。 3. 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某个热力学过程中,外界对系统做功240J ,气体向外界放热620J ,则气体的内能 减少,(填增加或减少),21E E -= -380 J 。 4. 处于平衡态A 的热力学系统,若经准静态等容过程变到平衡态B ,将从外界吸热416 J ,若经准静态等压过程变到与平衡态B 有相同温度的平衡态C ,将从外界吸热582 J ,所以,从平衡态A 变到平衡态C 的准静态等压过程中系统对外界所做的功为 582-416=166J 。 三.计算题 1. 一定量氢气在保持压强为4.00×510Pa 不变的情况下,温度由0 ℃ 升高到50.0℃时,吸收了6.0×104 J 的热量。 (1) 求氢气的摩尔数 (2) 氢气内能变化多少 (3) 氢气对外做了多少功 (4) 如果这氢气的体积保持不变而温度发生同样变化、它该吸收多少热量 解: (1)由,2 2 p m i Q vC T v R T +=?=? 得 4 22 6.01041.3(2)(52)8.3150 Q v mol i R T ??= ==+?+?? (2)4,5 41.38.3150 4.291022 V m i E vC T v R T J ?=?=??=???=? (3)44(6.0 4.29)10 1.7110A Q E J =-?=-?=? (4)44.2910Q E J =?=?

管理学基础的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是一个管理者有效达到组织目标的知道工具书籍。通过两年的学习,我基本了解到了有组织、有意识地进行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并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得到体会和贯通。选择学习《管理学基础》对我的人生大有裨益。 (一)《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科学或边缘科学,它一般有5个主要特点,是一般研究各种管理活动中的普遍规律、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掌握管理学,可以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协调组织各种资源,以期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它还主要讲述了对管理活动过程进行科学具体的总结。本书主要有十四章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主要讲述的是管理的概念、性质、科学性、艺术性、以及影响组织管理的外部环境及因素,组织的外部环境特征乃至组织与外部环境有哪些关系。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首先,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管理的二重性,它是由生产社会化引起的,其职能主要源于管理的性质,如何合理的组织生

产力和维护生产关系,是其职能所在。它是通过管理活动来体现的。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和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告诉我们应积极主动的采取措施,适应环境的变化,计划是基本职能,决策则在管理职能中占主导地位,组织是联系各职能的纽带。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讲述了管理理论的形成过程是通过实践得来的,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生产率,是泰罗创建此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法约尔著有《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被誉为“经营管理理论之父”,以及霍桑试验,行为科学理论的三个层次:个体、团体和组织行为,管理过程学派是把管理学说与职能人联系起来。当今,现代管理学的应用使管理学有了新的发展与应用,出现了企业精神,制度文化以及物质文化的组织管理。而在众多管理理论的学派中,综合理解,具体利用则是关键。 第三章计划 计划工作有4个基本计划,目的性及有效的达到某种目标;主导性即任何管理活动都是为了支持实现组织的目标;普遍性即计划工作在各级管理人员中普遍存在;效率性即扣除制定费用和执行费用及其他因素后所余的总额。 无论是哪种计划,在这一管理的基本职能中,组织者在任何时候都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管理,以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完成。

第6章 热力学基础练习题(大学物理11)

06章 一、填空题 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实质可以理解为:在孤立系统内部所发生的不可逆过程,总是沿着熵 的方向进行。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和克劳修斯表述是等价的,表明在自然界中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开尔文表述指出了_____________的过程是不可逆的,而克劳修斯表述指出了__________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3.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某个热力学过程中,外界对系统做功240J ,气体向外界放热620J ,则气体的内能 (填增加或减少),E 2—E 1= J 。 4.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等温膨胀过程中,内能 ,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 。 5.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某个热力学过程中,对外做功120J ,气体的内能增量为280J ,则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为 J 。 6、在孤立系统内部所发生的过程,总是由热力学概率 的宏观状态向热力学概率 的宏观状态进行。 7、一定量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在等温过程中,外界对它作功为200J.则该过程中需吸热_______J 。 8、一定量的气体由热源吸收热量526610J ??,内能增加5 41810J ??,则气体对外作 功______J 。 9、工作在7℃和27℃之间的卡诺致冷机的致冷系数为 ,工作 在7℃和27℃之间的卡诺热机的循环效率为 。 10、2mol 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经一等容过程后,温度从200K 上升到500K,则气体吸收的热量为_____J 。 11、气体经历如图1所示的一个循环过程,在这个循环中, 外界传给气体的净热量是 J 。 12、一热机由温度为727℃的高温热源吸热,向温度为 527℃的低温热源放热。若热机可看作卡诺热机,且每一 循环吸热2000J,则此热机每一循环作功 J 。 13、1mol 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在1atm 的恒定压强下,从0℃加热到100℃,则气体的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李华伟 审核人:王宏兰 编撰日期:2008-9-1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在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中属于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解决两方面的问题,其一,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管理知识,认识管理的作用,激发从事管理工作的兴趣;其二,通过方法的教授和对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管理实践问题。最终使学生养成自觉地按照管理的原理、方法处理日常事务的习惯。 本课程的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解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管理方法的领会和应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能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准确地掌握历史上各种不同的管理思想的基本观点和特点;系统地了解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各项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掌握计划、决策和控制等管理职能中常用的方法;系统了解生产经营的主要方面和对其的管理内容。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管理系统 教学内容:管理与管理系统、理解管理者的分类及素质要求、了解管理对象的构成要素及其组织形态分类、掌握影响管理环境的因素、了解管理方法的分类,掌握管理机制的构成与作用机理。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管理的含义与实质,理解管理学的性质与特点。明确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内涵。清楚管理者的分类,能区分谁是管理者,理解管理者的素质培养,了解管理系统构成及其要素。清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管理机制含义,内容和一般的管理方法,掌握管理环境的分类。 重点掌握:管理的概念与内涵,管理的职能及其内容,管理系统的构成及其内容。 一般掌握:管理者的分类,管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体系。 难点:管理的概念与内涵的清晰、明确认识,管理系统的全面掌握和应用。第二章管理思想 教学内容:管理理论与思想的演进、现代管理原理、组织文化。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管理理论与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有代表性的重点理论;理解和掌握现代管理原理与原则;掌握组织文化的功能与组织文化的建设。 重点掌握:掌握“人本管理”、“组织再造”、“学习型组织”等现代管理思想

测量学 第六章 定向测量

第六章定向测量 §6.1直线定向 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夹角关系的工作称为直线定向。 一、标准方向的种类 1.真子午线方向 地面上某点的真子午线的切线方向称为该点的真子午线方向。 2.磁子午线方向 地面上某点的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称为该点的磁子午线方向。 3.坐标纵轴方向 即X轴方向。 下图为三北方向及关系图。 二、表示直线方向的方法 1.方位角 由标准方向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量至某一直线的水平角值,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角值在0~360之间。根据标准方向不同,方位角可分为: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和坐标方位角 2.象限角 由标准方向线的北端或南端顺时针或逆时针量到某直线的水平夹角。在0°~90°之间,用R表示。

§6.2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一、正反坐标方位角 ?±=180反正αα 二、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左侧角:?-+=180左后前βαα 右侧角:?+-=180右后前βαα 计算结果为负,则加360°;计算结果超过360°,则减去360°。 §6.3 坐标计算原理 一、坐标增量 已知A 点坐标为(x A ,y A )、B 点坐标为(x B ,y B ),则可得出其坐标增量。

则: A B AB A B AB y y y x x x - = ? - = ? AB AB AB AB AB AB D y D x α α sin cos = ? = ? 二、坐标正算 已知A(x A,y A),D AB和αAB, 则可求B点坐标(x B,y B)。 AB AB AB AB AB AB D y D x α α sin cos = ? = ? AB A B AB A B y y y x x x ? + = ? + = 三、坐标反算 已知A(x A,y A)和B(x B,y B), 求D AB和αAB。 A B A B AB A B A B x x y y y y x x D - - = - + - = arctan ) ( ) (2 2 α 根据A、B点的位置关系,在0°~360°范围内确定出实际方位角值。 §6.4 罗盘仪测定磁方位角 一、罗盘仪的构造 由磁针、度盘和瞄准设备三部分组成。 二、罗盘仪的使用 先将罗盘仪安置在直线的一端,使其水平(气泡居中),然后用缺口和准星瞄准直线另一端的标杆,磁针静止后读取磁方位角。 作业题:习题六:2 、5、7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综述 学校: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姓名:刘华 学号:0934001450901 班级:09秋行政管理(专)指导教师:张阳

目录 内容摘要 一、《管理学基础》课程主要内容……………………………… 4―5 二、原理联系实际…………………………………………………… 5―6 三、学习体会……………………………………………………. 6―7 四、参考文献 (7)

内容摘要 《管理学基础》是研究管理过程中基本规律与特点的一门科学。在管理实践中,它从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紧密联系国内外管理工作实际,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注意总结管理工作的经验与教训,阐明管理工作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为此,注意培养学员辩证的管理科学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本文第一部分是《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战略远景描述的是组织希望在多年以后要达到的一种状态,而一项有效的战略还必须设定一套中短期的目标和目的,作为组织实现其战略远景道路上的里程碑。第三部分是学习体会。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一、《管理学基础》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讲述了管理的概念及性质和管理的职能及作用,还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做出了描述。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管理职能即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讲述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史,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 第三章、计划工作,主要叙述了计划的含义、特征、种类以及编制方法,编制方法有很多,如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计数法,线性规划法,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对每一个计划方法都有所了解,并不一定非常精通。 第四章、目标管理,降水量目标的确立和目标管理的生产,发展和应用。目标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出点,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企业目标是由各层次目标组成的体系。它用系统的方法将许多关键活动联系起来,高效率的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 第五章、战略管理,主要讲述了战略的含义和特征以及构成要素等计划使企业明确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企业行动的指南。预测就是对尚未发生、目前还不明确的事物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是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影响了企业发展的任何因素都成为预测对象。 第六章、决策,主要讲述了决策的含义方法和特征,决策具有以下特征:超前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和科学性。方法有战略、战术和业务决策,决策是计划的核心,无论是确定目标还是制定计划,管理都需要做出决策,事实上,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 第七章、组织结构设计,主要讲述了组织的概述,组织的作用和原则。组织是一切管理活动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无论是作为静态的组织者,还是作为动态的组织职能,组织在管理活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组织结构的设计和形式,描述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内容以及集权与分权的内容。因此,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第八章、人员配备、主要是对管理人员的选聘、考核和培训为实现组织目标,建立合理的部门结构,明确各部门的权利和任务,这仅仅实现了硬件上的搭配,还需要为各部门配备适当的人员,通过人去完成组织结构中的各项任务,才能最终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人员配备的任务就是物色合适的人选,促进组织结构有效发挥,充分开发组织人力资源。

第十四章流变学基础

第十四章流变学基础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1、流变学 2、变形 3、内应力 4、弹性 5、弹性变形 6、塑性变形 7、剪切速度 8、剪切力和剪切应力 9、牛顿流体 10、非牛顿流体 11、塑性流动 12、假塑性流动 13、胀性流动 14、触变性 15、黏弹性 二、填空题 1、___________是研究物质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流动的一门科学。 2、对于外力而产生的固体变形,当去除其应力时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_________,而非可逆性的形变称为____________。 3、影响乳剂流动性的处方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4、根据流动和变形的形式不同,将物质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后者的流动曲线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三种。 5、假塑性流动的特点是液体黏度随着剪切力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_,而具有胀性流动特点的液体黏度随着剪切力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假塑性流体的流动公式是()。 A.D=S/η B D=S/ηa C. D=S n /η a (n>1) D.D=S-S0/η E. D=S n /η a (n<1) 2、甘油属于何种流体()。 A.胀性流体 B.触变流体 C.牛顿流体 D.假塑性流体 E.塑性流体 3、对黏弹体施加一定的作用力而变形,使其保持一定的形变时,应力随时间而减小,这种现象称为()。

A.应力缓和 B.蠕变性 C.触变性 D.假塑性流动 E.塑性流动 (二)多项选择题 1、有关流变学的正确表述有:() A.牛顿流动是切变应力S与切变速度D成正比(D=S/η)、黏度η保持不变的流动现象 B.塑性流动的流动曲线具有屈服值(或称为致流值)、不经过原点 C.假塑性流体具有切稀性质,即黏度随着切变应力的增加而下降 D.胀性流体具有切稠性质,即黏度随着切变应力的增加而增加 E.触变流体的上行线与下行线不重合,所包围成的面积越小,其触变性越大 2、以下关于乳剂流变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分散相体积比较低时,体系表现为非牛顿流动 B.随着分散体体积比增加,系统流动性下降,转变成假塑性流动或塑性流动 C.乳化剂浓度越高,制剂黏度越大,流动性越差 D.平均粒度相同的条件下,粒度分布宽的系统比粒度分布窄的系统黏度低 3、非牛顿流体的流动曲线类型有()。 A.塑性流动 B.假塑性流动 C.层流 D.胀性流动 4、测定牛顿流体的黏度常用仪器为()。 A.落球黏度计 B.双重圆筒型黏度计 C.毛细管黏度计 D.平行圆板型黏度计 E.圆锥平板黏度计 四、问答题 1、什么是牛顿流动和非牛顿流动,有何特征? 牛顿流体、非牛顿流动面包括塑性、假塑性、胀性 2、分别以混悬液、乳剂、软膏为例说明流变学在药剂中的应用。 3、什么是黏弹性?常见的理论模型有哪些?

管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管理学基础课程考试大纲 关于大纲的说明: 1、适用范围: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专升本考试。 2、考核目标: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之间是递进等级关系。其中,应用”层次还可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两个子层次。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1)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3)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其中,“简单应用”是指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一二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应用”,是指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复杂的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3、本大纲的推荐使用教材:《管理理论与实务》陈琳、苏艳芳、刘成主编,科学社出版。 4、考试题型: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管理学基础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章管理概述 一、管理的必要性及管理的概念 1、识记:①管理的概念;②管理的职能。 2、领会:①管理的必要性;②如何理解管理的概念。 3、应用:分析管理产生的必要性。 二、管理的本质与特征 1、识记:①管理的本质;②管理的特征。 2、领会:①管理是效率和效果的统一;②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3、应用:分析管理效率和效果是如何统一的。 三、管理二重性原理 1、识记:管理二重性的含义 2、领会:掌握管理二重性的意义。 3、应用:学习管理二重性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四、管理者概述 1、识记:管理者的概念及其分类

管理学基础论文_(1)

管理学基础 作者: 学校: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时间: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内容摘要---------------------------------------------1页 一、管理学基础摘要----------------------------------2页 二、管理学基础内容----------------------------------5页 三、学习体会-----------------------------------------7页 参考文献------------------------------------------10页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前言 《管理学基础》是相关个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目的是使一个管理者有效达到组织目标、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的知识性书籍工具。通过我的学习,我基本了解到了有组织、有意识地进行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并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得到体会和贯通。选择学习《管理学基础》对我的人生大的收益同时使我们就融入在这管理的世界里,完成我们管理的思维修炼。 一《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管理是管理者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的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总结。本书主要讲述了十四章的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讲述了管理的概念及性质和管理的职能及作用,还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做出了描述。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讲述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出现了大批的管理科学学者和工作者,他们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章、计划,主要叙述了计划的含义、特征、种类以及编制方法,编制方法有很多,如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计数法,线性规划法。作

流变学基础(一)

流变测量学基础(一) 一、流变学的基本概念 1. 流变学研究内容 流变学—Rheology ,来源于希腊的Rheos=Sream (流动)词语,是Bingham 和Crawford 为了表示液体的流动和固体的变形现象而提出来的概念。流变学主要是研究物质的流动和变形的一门科学。 流动是液体和气体的主要性质之一,流动的难易程度与流体本身的粘性(viscosity )有关,因此流动也可视为一种非可逆性变形过程。变形是固体的主要性质之一,对某一物体外加压力时,其内部各部分的形状和体积发生变化,即所谓的变形。对固体施加外力,固体内部存在一种与外力相对抗的内力使固体保持原状。此时在单位面积上存在的内力称为内应力(stress )。对于外部应力而产生的固体的变形,当去除其应力时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elasticity )。把这种可逆性变形称为弹性变形(elastic deformation ),而非可逆性变形称为塑形变形(plastic deformation )。 实际上,多数物质对外力表现为弹性和粘性双重特性,我们称之为粘弹性,具有这种特性的物质我们称之为粘弹性物质。 2. 剪切应力与剪切速度 观察河道中流水,水流方向一致,但水流速度不同,中心处的水流最快,越靠近河岸的水流越慢。因此在流速不太快时可以将流动着的液体视为由若干互相平行移动的液层所组成的,这种流动方式叫层流,如图1。由于各层的速度不同,便形成速度梯度dv/dh ,或称剪切速率。流动较慢的液层阻滞着流动较快液层的运动,使各液层间产生相对运动的外力叫剪切力,在单位液层面积(A )上所需施加的这种力称为剪切应力,简称剪切力(Shear Stress ),单位为N ·m -2,即Pa ,以τ表示。剪切速度(Shear Rate ),单位为s -1,以γ? 表示。剪切速率与剪切应力是表征体系流变性质的两个基本参数。 图1 流动时形成的速度梯度

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作业新答案

第六章热力学基础作业新答案

课件一补充题: (2)先等压压缩,W 2=P(V 2-V 1)=-8.1J 对全过程,有 Q 2=W 2+?E =-8.1J ?E=0 (T 1=T 2) 对全过程 等容升压,W 3=0 (1)等温过程, ?E=0 122 11111 V V ln ln V R P V T V Q W ν===561001020 ln 1.0131016.3J 100-=-??=? [补充题] 把P =1a tm ,V =100cm 3的氮气压缩到20cm 3 ,求若分别经历 的是下列过程所需吸收的热量Q 、对外所做的功W 及内能增量,(1)等温压缩;(2)先等压压缩再等容升压回到初温。

(2)系统由状态b 沿曲线ba 返回状态a 时,系统的内能变化: 204()ba ab E E J =-=- 204(282)486()ba ba Q E W J ∴=?+=-+-=- 即系统放出热量486J 6-22 64g 氧气的温度由0℃升至50℃,〔1〕保 持体积不变;(2)保持压强不变。在这两个过程中氧气各吸收了多少热量?各增加了多少内能?对外各做了多少功? 解:(1)3.6458.31(500) 2.0810()322v m Q vC T J =?=???-=? 32.0810()E J ?=? W =0 (2)3.64528.31(500) 2.9110()322p m Q vC T J +=?=???-=? 32.0810()E J ?=? 32(2.91 2.08)108.310()Q E J W -?=-?==? 6-24 一定量氢气在保持压强为4.00×510Pa 不 变的情况下,温度由0.0 ℃ 升高到50.0℃时,吸收了6.0×104 J 的热量。 (1) 求氢气的量是多少摩尔?

第六章-热力学基础作业新答案

课件一补充题: (2)先等压压缩,W 2=P(V 2-V 1)=-8.1J 对全过程,有 Q 2=W 2+?E =-8.1J ?E=0 (T 1=T 2) 对全过程 等容升压,W 3=0 (1)等温过程, ?E=0 12211111 V V ln ln V R P V T V Q W ν===561001020 ln 1.0131016.3J 100 -=-??=? [补充题] 把P =1a tm ,V =100cm 3的氮气压缩到20cm 3,求若分别 经历的是下列过程所需吸收的热量Q 、对外所做的功W 及内能增量,(1)等温压缩;(2)先等压压缩再等容升压回到初温。

6-21 一热力学系统由如图6—28所示的状态a 沿acb 过程到达状态b 时,吸收了560J 的热量,对外做了356J 的功。 (1) 如果它沿adb 过 程到达状态b 时,对外做了220J 的功,它吸收了多少热量? (2)当它由状态b 沿曲线ba 返回状态a 时,外界对它做了282J 的功,它将吸收多少热量?是真吸了热,还是放了热? 解: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Q E W =+ (1)∵a 沿acb 过程达到状态b ,系统的内能变化是: 560356204()ab acb acb E Q W J J J =-=-= 由于内能是状态系数,与系统所经过的过程无关 ∴系统由a 沿adb 过程到达状态b 时204()ab E J = 系统吸收的热量是:204220424()ab adb Q E W J =+=+= (2)系统由状态b 沿曲线ba 返回状态a 时,系统的内能变化: 204()ba ab E E J =-=- 204(282)486()ba ba Q E W J ∴=?+=-+-=- 即系统放出热量486J

管理学基础习题答案 第六章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需要层次理论:需要是激励人们努力工作的因素,人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 足,才会有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归为五大类,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激励因 素,二是保健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 3.激励:激励的原意是指人在一定的外部刺激下出现的心理紧张状态。管理学中 的激励,是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被管理者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4.领导方式:领导方式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发生影响和作用的方式。管理学 家利克特提出“专制-权威式”、“开明-权威式”、“协商式”、“群体参与式”四种形式。 二、单选题 1.A; 2.C; 3.C; 4.C; 5.D; 6.D; 7.C; 8.C; 9.C;10.C 三、多选题 1.ACD; 2.BCD; 3.CD; 4.BD; 5.BCDE; 四、简答题 1.(1)领导是指激励、引导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过程。(2)从行为方式上看领导和管理都是一种在组织内通过影响他人来实现组织目标的协调活动的过程。领导与管理的区别:时空观不同;对风险的态度不同、用人标准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同。 2.权力是一个人影响他人的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权力是依赖的函数; ②假定了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自主权; ③权力是潜在的,无需借助其他来证明自己的有效性。 权力的类型包括以下几种:强制权、奖赏权、法定权、专家权和感召权。 3.领导特质理论研究重点在于找出杰出领导者所具备的某些共同的特性或品质上,认为领导工作效能的高低与领导者的素质、品质或个人特性密切相关,

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

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 热力学第零定律:系统A 、B 、C ,设A 与B 热平衡,且A 与C 热平衡,则B 与C 热平衡,即存在一个态函数:T §6-1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 内能、热量、功 1. 内能:所有分子运动动能及所有分子势能的总和:p k E E E += 对理气: RT i E ν2 = 2. 改变内能的方法:传热和作功 ① 热量:由于温度差的存在,系统与外界以非功的形式传递的能量,是热力学中第二类相互作用。 ② 功A (此处讨论准静态过程中的膨胀压缩功)第一类相互作用 pdV pSdl l d f dA ==?= ??==2 1 V V pdV dA A 对应于 V ~p 图曲线下的面积 等容过程:02 1 ==?V V pdV A 等压过程:)V V (p pdV A V V 122 1 -== ? 等温过程:1 2 02 1 V V ln RT pdV A V V ν==? A 、Q 都是过程量,量值与过程有关 二. 热力学第一定律 1. 定律: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部分用于增加系统的内能,部分用于克服外力对外作功。即: A E Q +?= pdV dE dQ += 2. 适用条件 惯性系 初、终态是平衡态 准静态过程,膨胀压缩功 3. 符号规定 Q :吸热为正; A :对外作功为正 第一类永动机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

§6-2 气体的摩尔热容 一. 摩尔热容(量) 1. 比热:T m Q c ??= 2. 热容量:T Q mc C ??= = 3. 摩尔热容量:1摩尔某物质的热容量 mol m )T Q (c C 1??==μ dT C dQ m ν= 二. 定容摩尔热容: R i dT dE dT )dQ (C V V 2 === T C E V ν= ? T C E V ?=?ν 三. 定压摩尔热容 R R i )dT pdV (dT dE dT )dQ (C p p p +=+= = 2 R C R R i C V p +=+= 2 R 的物理意义:mol 1理气,温升K 1,等压过程比等容过程多吸收的热量。 四. 比热容比(绝热指数γ) i C C V p 2 1+==γ 12-=γi 注意:γ,C ,C p V 值要记! 若要搞研究,必须对γ及p V C ,C 值修正P289表6-1,表6-2 例1. 如图:沿b a →的等容和沿c a →的等压过程,试求在这两个过程中,气体对外所作的功,内能的增量和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P.296)质量g .23、压强atm 1、温度C o 27 的氧气,先等体升压 到atm 3,再等温膨胀降压到atm 1,然后又等压压缩使体积缩小一半;试求氧气在全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所作的功和吸收的热量;并将氧气的状态变化过程表示在V p -图中。 §6-3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等值过程的应用 1 3

管理学基础第六章 本章自测 测验

第六章本章自测测验 一、单项选择 题目1某企业试图改变其经营方向,需要企业高层领导做出决策,这种决策属于()。 A. 战略性决策 B. 程序化决策 C. 业务性决策 D. 战术性决策 题目2具有极大偶然性和随机性,无先例可循的决策。比如,一个新产品的营销组合方案决策,属于()。 A. 风险型决策 B. 不确定型决策 C. 非程序化决策 D. 程序化决策 题目3属于确定型决策方法的模型很多,教材中介绍的方法是()。 A. 莱普勒斯法 B. 决策树法 C. 盈亏平衡点法 D. 哥顿法 题目4()决策方法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 A. 哥顿法 B. 德尔菲法 C. 莱普勒斯法 D. 头脑风暴法 题目5某公司的固定成本为30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40元,产品单位售价为55元。那么,该企业盈亏平衡点的产量为()万件。 A. 120 B. 200 C. 20 D. 12 二、多项选择 题目6为了执行和实施战略目标而做出的决策,如财务决策、销售计划决策等,就是()。 A. 策略性决策 B. 战略性决策 C. 业务性决策 D. 战术性决策 题目7由基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对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决策,属于()。 A. 日常管理决策 B. 战术性决策 C. 业务性决策 D. 职能性决策 题目8 按照决策所给出条件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 A. 确定型决策 B. 不确定型决策 C. 程序化决策

D. 风险型决策 题目9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相比较而言,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 群体决策中责任模糊 B. 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的精确性强 C. 群体决策方案更容易被接受 D. 群体决策效率高 题目10定性决策方法是决策者根据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对事物运动规律的分析,进行决策的方法。主要的定性方法有:()。 A. 头脑风暴法 B. 哥顿法 C. 盈亏平衡点法 D. 德尔菲法 三、判断正误 题目11决策者所选择的方案一定是最优化的。() 题目12战略决策,主要是由组织的中高层领导决定的。() 题目13相对于个人决策,群体决策的效率较低。() 题目14运用德尔菲法进行决策时,对专家成员的意见采用统计方法予以定量处理,所以说它是定量决策。() 题目15头脑风暴法与质疑头脑风暴法,两种方法一正一反,若运用得当,可以起到互补作用。()

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作业新答案

课件一补充题: (2)先等压压缩,W 2=P(V 2-V 1)=-8.1J 对全过程,有 Q 2=W 2+E =-8.1J E=0 (T 1=T 2) 对全过程 等容升压,W 3=0 (1)等温过程, E=0 122 11111 V V ln ln V R P V T V Q W ν===561001020 ln 1.0131016.3J 100-=-??=? [补充题] 把P =1a tm ,V =100cm 3的氮气压缩到20cm 3,求若分别经历的是 下列过程所需吸收的热量Q 、对外所做的功W 及内能增量,(1)等温压缩;(2)先等压压缩再等容升压回到初温。

6-21 一热力学系统由如图6—28所示的状态a 沿acb 过程到达状态b 时,吸 收了560J 的热量,对外做了 356J 的功。 (1) 如果它沿adb 过 程到达状态b 时,对外做了 220J 的功,它吸收了多少热 量? (2)当它由状态b 沿曲线ba 返回状态a 时,外 界对它做了282J 的功,它将吸收多少热量?是真吸了热,还是放了热? 解: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Q E W =+ (1)∵a 沿acb 过程达到状态b ,系统的内能变化是: 560356204()ab acb acb E Q W J J J =-=-= 由于内能是状态系数,与系统所经过的过程无关 ∴系统由a 沿adb 过程到达状态b 时204()ab E J = 系统吸收的热量是:204220424()ab adb Q E W J =+=+=

(2)系统由状态b 沿曲线ba 返回状态a 时,系统的内能变化: 204()ba ab E E J =-=- 204(282)486()ba ba Q E W J ∴=?+=-+-=- 即系统放出热量486J 6-22 64g 氧气的温度由0℃升至50℃,〔1〕保持体积不变;(2)保持压强不变。在这两个过程中氧气各吸收了多少热量?各增加了多少内能?对外各做了多少功? 解:(1)3.6458.31(500) 2.0810()322 v m Q vC T J =?=???-=? 32.0810()E J ?=? W =0 (2)3.64528.31(500) 2.9110()322 p m Q vC T J +=?=???-=? 32.0810()E J ?=? 32(2.91 2.08)108.310()Q E J W -?=-?==? 6-24 一定量氢气在保持压强为4.00×5 10Pa 不变的情况下,温度由0.0 ℃ 升高到50.0℃时,吸收了6.0×104 J 的热量。 (1) 求氢气的量是多少摩尔? (2) 求氢气内能变化多少?

基础化学-第六章-热力学基础

第六章
热力学 化学热力学
化学热力学基础
研究能量转换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 应用热力学原理,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能 量的变化规律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热力学第一定律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热力学第二定律 所得结论具有高度的可靠性
内容 特点 局限性
反应如何进行及其速率的大小不可知
1

6.1 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6.2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化学 6.3 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 热力学第二、三定律, 吉布斯(Gibbs)自由能
2

§ 6.1
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6.1.1 系统和环境 6.1.2 状态和状态函数 6.1.3 过程和途径 6.1.4 热和功 6.1.5 热力学能 (内能)
3

6.1.1 系统(system)和环境(surroundings) 系统 :被研究的对象,又称体系。 环境 : 系统以外与其密切相关的部分。 系统分类:
?敞开系统 (open system): 与环境有物质交换 也有能量交换 ?封闭系统 (closed system): 与环境无物质交换 有能量交换 ?隔离系统 (isolated system): 与环境无物质交换 也无能量交换
4

open
closed
isolated
5

6.1.2 状态(state)和状态函数(state function) 状 态: 系统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 状态函数: 描述系统状态的宏观物理量 (p、V、n、T、U、H、S、G…) 特 点: ? 状态一定,状态函数一定 ? 状态函数的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 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变化途径无关
状态函数有特征,状态一定值一定, 殊途同归变化等,周而复始变化零。
6

测量学(第二版)第六章

测量学第六章作业 P94 – 95 1.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有哪些?测量误差分哪两类?它们的区别是 什么? 误差的主要来源有观测者、仪器以及外界。测量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区别:系统误差的符号及大小表现出一致性,即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而偶然误差的符号和大小都没有表现出一致性,即在表面上看不出任何规律;也因此系统误差可根据其规律性采取各种方法加以消除或减弱,而偶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偶然误差有哪些特性?试根据偶然误差的四个特性,说明等精度 直接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就是该观测值的最可靠值。 偶然误差具有如下特性: ①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 ②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③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与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④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多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近于零。 等精度观测中,左右的测量值都是分布在实际值周围成正态分布,由特性三可知,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与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因此算术平均值可以中和这些偏差,并且测量次数越多算术平均值可以越接近这个实际值。 3.何谓精度?试解释作为衡量精度指标的中误差、极限误差的概率 含义。 精度是指误差分布的密集或离散程度,也就是指离散度的大小。 中误差σ的概率含义是:的概率意义是:对任意一个观测值l i,它的真误差Δi落在由它的中误差σ组成的区间[-σ, σ]内的概率是0.683,或者说,当n=100时,落在区间[-σ, σ]内的真误差的个数约有68个。 极限误差的概率含义是:由于p{-σ<Δ<σ}=0.683,p{-2σ<Δ<2σ}=0.955,

p {-3σ<Δ<3σ}=0.997,即在一组等精度观测值中,真误差的绝对值大于一倍中 误差σ的个数约占整个误差的32%,大于两倍中误差σ的个数约占4.5%,大于三倍中误差σ的个数只占0.3%。由于大于三倍中误差σ的真误差的个数只占0.3%,即1000个真误差中,只有三个绝对值可能超过三倍中误差σ的真误差,从数理统计学的角度讲,这种小概率事件为实际上的不可能事件,故通常以三倍中误差为真误差的极限误差,即Δ极=3σ≈3|m|。 4. 设有一 n 边形,各内角的观测中误差为m ,试求该n 边形内角和的中误差。 解:由题可知,n 边形各内角的观测中误差为m ,对于内角和应用误差传播定律的计算式,得n 边形内角和的中误差 m n m n m m m m s ±=?±=+++±=2222 8.对一距离测量了六次,观测结果分别为:246.535m 、246.548m 、246.520m 、246.529m 、246.550m 、246.537m ,试计算其算术平均值、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及相对误差。 解:设观测值的改正数为υi ,算术平均值为 L ,则 编号 观测结果 υ υυ 1 246.535 1.5×10-3 2.25×10-6 2 246.548 -11.5×10-3 132.25×10-6 3 246.520 16.5×10-3 272.25×10-6 4 246.529 7.5×10-3 56.25×10-6 5 246.550 -13.5×10-3 182.25×10- 6 6 246.53 7 -0.5×10-3 0.25×10-6 L=246.5365 [υ]=0 [υυ]=645.5×10-6 如上表,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