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0陕西省高考数学试题的特点分析及2020年高考试题的命制趋势

2020陕西省高考数学试题的特点分析及2020年高考试题的命制趋势

2020陕西省高考数学试题的特点分析及2020年高考试题的命制趋势
2020陕西省高考数学试题的特点分析及2020年高考试题的命制趋势

2020年12月7日西安陕西高考数学复课会议

2020陕西省高考数学试题的特点分析

及2020年高考试题的命制趋势

(联系方式:E: Q: 363215694 )

咸阳师范学院安振平

2020年高考数学试题的特点分析

今年的陕西高考数学试题,从整体上看,充分贯彻了全国高考数学《考试大纲》的基本精神,紧扣了现行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又突出了能力立意的命题理念.虽然相比陕西自主命题的2020年、2020年试题,创意上略有提升,难度上略有所提高,但试题的难度仍然比较适中. 符合陕西省内陕南、陕北、关中不同地区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利于于高校选拔人才的基本要求.笔者以为,试题应当说是一份比较成功的、质量比较高的试题.

试题求“稳”,稳在哪里?

从试题的布局看,依然是22道试题,分别为12道选择题,4道填空题,6道解答题,和全国的模板相同,但分值用的是全国的旧形式,那就是,选择题60分,填空题16分,解答题74分.

从试题内容的布局上来看,重点没有变化,思想没有变化,原则没有变化,导向没有变化,特色没有变化.具体表现在:

主观题目考查的知识点相对稳定,例如:复数(理科),抽样(文科)线性规划,集合,等差数列,充要条件,反函数,涉及球的组合几何体,二项式定理,排列组合,解三角形,极限(理科),向量,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等.

客观题目考查的题型也没有多大的变化,依然是,三角函数,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里元素的位置关系判定与计算,解析几何里的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函数、导数与不等关系,递推数列与不等式证明.

这些“稳定”点的重现与“不动点”的设计,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的基本要求:一是真正为中学生减负,二是把中学生的能力考出来.

文理科试题里均没有偏题、怪题与过难的题目,相同的题目有11道,类似的姊妹题有5道,不同的题目有6道.这样的处理,有效的显示了文理科学生数学能力的区别,设计的比较科学,符合高中生的实际,为今后的命题和高考文理科复习的不同要求,提供了比较好的方向.

试题求“变”,变在何处?

仔细比照陕西自主命题以来的2020、2020年的试题,不难发现,2020年试题是有一定变化的,变在知识载体的适度迁移,解题能力要求的恰当提升.

例如:第7题的反函数,2020年是抽象函数图像的选择题目,而2020年却变化为具体的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运算问题.文理科均有的第12题,与2020年的第12题比照,均为信息安全情景,但新考题的加密办法要较原来考题新颖一点、抽象一点的.很好的处理了继承与发展变化的关系.

又如:数列题目2020年,2020年都设计了n a 与n S 的关系的题目,而在2020年的题目里,有意做了回避.对解析几何解答题目,2020年设计了求参数的取值范围,2020年出现了求面积的最大值,都和不等式相联系,而2020年却有意避免了不等关系的出现,转变为等量关系了.立体几何解答题,其图形载体是比较新颖的.2020年是直二面角的图形,2020年是四棱锥的图形,而2020年却变化为“台体”了,当然,不变化的因素是,都有一线与一面垂直啊!

再如:理科的函数题目,2020年是三次函数、导数与数列不等式证明,2020年是指数函数与二次函数复合的分式型的函数,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求函数的单调区间.而2020年却变化为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复合的分式函数,载体做了一定的调整与变化,问题似乎也新鲜了一点的.数列题目,陕西命题的前两年,没有出项递推模型:1n n x cx d +=+,而这点在2020年的理科第22题、文科第20题里得到了比较好的体现,此题目的背景,可以在课本上找到证实:过渡的人教版教材第一册(上)110页,或新课标人教A 版数学必修5的第38页均

有如下问题:

已知数列{}n a ,111

,41(2)2

n n a a a n -=

=+≥,写出数列的前5项. 这是根基在课本上的例子. 更多的往年高考真题的例子,可以列出如下的清单: 1. (2020,重庆)在数列{a n }中,若a 1=1.a n +1=2a n +3 (n ≥1).则该数列的通项a n =__ .

2.(2020,福建)已知数列{}n a 满足*

111,21()n n a a a n N +==+∈.求数列{}n a 的通

项公式.

3. (2020,全国2)设数列{}n a 的首项1(01)a ∈,,1

32

n n a a --=,234n =,,,….求{}n a 的通项公式.

4. (2020,全国1) 已知数列{}n a 中12a =,11)(2)n n a a +=+,123n =,,,…. 求

{}n a 的通项公式.

当然,还有许多的高考数列题目,通过变换以后,可以转化为模型:1n n x cx d +=+,

请看:

1.(2020,全国)已知数列{}n a 满足1

111,3(2)n n n a a a n --==+≥,证明:312

n n a -=.

提示:对113n n n a a --=+的两边同时除以3n

,就得

1111.3333

n n n n a a --=?+ 2.(2020,天津)设0a 是常数,且1123()n n n a a n N -*

-=-+∈,证明:对任意1n ≥,

101

[3(1)2](1)25

n n n n n n a a -=+-?+-.

提示:对1132n n n a a --=-的两边同时除以3n

,就得

11213333

n n n n a a --=-?+. 3.(2020,江苏)已知10a >,2

11n n a a a

+=(a 为正常数)

,用1,a a 表示n a . 提示:对2

11n n a a a

+=

的两边取对数,就得 1lg 2lg lg .n n a a a +=-

4. (2020,四川)设数列{}n a 的前项为n S ,已知2(1)n

n n ba b S -=-.(Ⅰ)证明:

当2b =时,1

{2}n n a n --?是等比数列;(Ⅱ)求{}n a 的通项公式.

提示:条件式可以转化为 1

12

n n n a ba --=+(2,*)n n N ≥∈.再用同除技巧,就可以转

化为如上的模板了.

试题求“新”,新在哪里?

一些新颖的题目的设计,显示了命题者的数学智慧,展示了数学试卷的种种“亮点”,为了实现命题的“能力立意”,创设了很好的问题情景.

例如:理科第9题文科第10题将直二面角里的线段长、角度大小,巧妙的设计为新颖的不等式比较大小题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第11题,一抽象函数为载体,考查相关的计算,试题设计简洁明快,作为陕西的题目,是有一定特色的. 第12题以信息传递为背景,涉及了集合、新定义的运算,属于一道新颖的智能型的试题,第16题以国家大事奥运火炬传递为题材,设计的背景是新颖的,也是紧跟时代要求. 又如:第19题是一道立体几何题目,此类问题要有新的创意,是不那么容易的. 但陕 西的命题高手却可以做到,高三的师生意想不到, 2020年一直二面角的图形展示,而2020年却以“三棱台”的图形闪亮登场. 要知道,立体几何题目的设计,不是椎体,就是柱体啊,那来的这等“怪物”,教材上没有涉及的. 再看理科第22题,第I 问设计平常,而第II 问却设计独特、新颖,半路杀出了程咬金,怎么多出了个未知数x ,有意思!第III 问更上一层楼,感觉中,一定有什么玄妙,可能有高等数学的背景?和面积、积分有联系,读者不妨思考之.

● 理科压卷试题的研讨 2020年陕西高考理科数学压轴题为:

问题:已知数列{}n a 的首项13

5

a =,13,1,2,.21n n n a a n a +=

=???+ (I )

求{}n a 的通项公式; (II )

证明:对任意的()21120,,1,2,;131n n

x a x n x x ??>≥

--=??? ?+??

+ (III )

证明:2

12.1

n n a a a n ++???+>

+ 笔者以为,该考题的设计是比较新颖、独特的,从参考答案提供的解答方法来看,第(I )题是用“倒数变换”,构造等比数列求解的;第(II )题是用“配凑”数学通项,利用(I )的结论做答的;而第(III )题是借助(II )的结论,对x 取特殊值,这个值的选择,没有一定的数学悟性,是比较难想到的.

● 关于第(I )小题的求解 一个提及的问题是,如果没有想到“取倒数”法,没有转化到如上的模型上去,还能够求数列{}n a 的通项吗?

其实,由首项出发,借助递推关系,求它的第2项,第3项,第4项,就得

135a =;23395311215a ?

==?+;39

327119292111a ?==?+;4273812927832129

a ?==?+. 据此,容易猜出 332

n

n n a =+. 接下来,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之.

这种从特殊到一般,“归纳、猜想、证明”的思想方法,是求解数列问题的基本方法,理应成为考生思考此类问题的通性通法,也应当是首选的方法.

探究第(II )小题的证明

我们知道,证明不等式最有效的通性通法,那就是作差比较法. 请看:

为了书写的简单,换元是一个好主意,令11t x =

+,则1

1x t

=-,于是 ()2112131n n

x a x x ??

--- ?+??

+ ()22

222

21132313

111

210.n

n n n

n n

n n

n n n

t t a t t t a t t t a a t t t a a t a a ??=--+- ?????+=--- ?????

=--- ???=-?+-=-

-≤

请读者思考,为什么我们没有早早地把通项代入呢?这样做的话,运算会简单吗?

通过观察,我们看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里有,,3n

n x a ,而由(I )的结论知道3n

n a 与之

间有关系332

n

n n a =+,我们就可以消去一种字母呀. 这种“消元”,我们是经常利用的,属

于通性同法. 你看到了吗?上面的证明就是消去了3n

呀!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利用数列的

通项式332n n n a =+,反解得 231n n n a a =-,再结合2元均值不等式2

2a b ab +??≤ ???

,就有如下的证明方法:

()2112131n

x x x ??

-- ?+??

+

()()()()

22

2

1111111

11111

1211111211n

n n n n n a x x a x x x a x a x

x a a x x ??-=-- ?++????

=

-

-+??++??=-?+

++??=

?- ?++??

2

112111.2n

n n a x x a a ???

?+- ???++??≤?=????

????

我们知道,灵活的配凑,巧凑乘积的因子、妙分和式的项,这是应用2元均值不等式的前提. 关注如何消失字母x ,仅留下n a ,你可能就有了点感觉了.

研究第(III )小题的证法

数列不等式的证明是历年高考的热门话题,这类问题往往有着数学竞赛题目的味道,其难度是比较大的,适度的放大或缩小,其技巧性是很高的,能够有效地检查考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技能.

不用参考答案里的证明方法,你能证明吗?这是数列不等式的证明问题,通性通法是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吗?完全可以,但运算量大,技巧性比较高,留给读者去完成.

猜透了命题人的原始意图,看穿了题目的本质属性,你就会发现,利用n 元均值不等式去证明,就太简单了!

证明1:所要证明的不等式等价于

22

23333232321

n n n n ++???+>++++. 由n 元均值不等式,得

22333323232n n ++???+≥+++

22323232333n n +++++???+≥

两式相乘,便得

222223333232323232

32333n n n n n ????+++++???+++???+≥ ??

?+++????. (*) 注意到 22323232333

n n +++++???+

222

233

3211331

131

13

1,

n n n

n n n n ??=+++???+ ?

????- ???=+-=+-<+ 于是,由(*),立即得出 22

23333232321

n n n n ++???+>++++.

证明2:用柯西不等式,便得

(

)

2

2

12n y y y ?++???+=+???+ ()222111121

11,n y y y x x x x x x ??

≤++???+++???+ ???

即有 ()2

2221211111112n n

y y y y y y x x x x x x ++???+++???+≥++???+. (**) 据此,并注意到

22221

13333

n n ++???+=-,便有 22333323232

n n ++???++++ ()

2

2

22

22

21112221113

33111222111333

222333113,1

n

n n

n

n n n n n n =

+

+???+

+++++???+≥

+

+++???++=+++???+=

+->+

即有 22

23333232321

n n n n ++???+>++++. 得证 . 在如上的证明里,我们用到的n 元平均值不等式和柯西不等式,对于原人教版高中教材

而言,不属于课本内容,属于高中数学竞赛的要求. 对于新课标的高中教材,则属于选学的内容,一些省份属于高考的必考知识.

需要说明的是,柯西不等式的变形(**),许多参考资料上称为“权方和不等式”,由此不等式,可以证明许许多多的数学竞赛里的不等式,这可以在有关的文献里找到. 我们也可以这样去思考: 原参考答案是利用第(2)题的结论来证明第(3)题里的不等式的. 笔者的想法是能不能给出直接的证明方法呢?这是可以做到的.

证明: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之.

(1) 当1n =时,有135a =

1

2

>, 此时不等式成立. (2) 假设n k =时,2

121

k k k S a a a k =+++>+L 成立. 那么,当1n k =+时,

21

112113132

k k k k k k S a a a a k ++++=++++>+++L .

因为函数2

()122

x f x x x =

=-

++在(0,)+∞上为增函数, 所以 212

112

12

3(1)1322

3313232k k k k k k k k k k k k ++++++-+++++=-+++ 121

2(12)31

(12)232

k k k k k k +++++=-++++ 012211

211111012211

2

111112222312222232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C C C C C k k C C C C C k k +++++++++++++++++++++=-++++++++L L 1222111

1222

1111222311222232

k

k k k k

k k k C C C k k C C C k k +++++++++++>-++++++ 22222653126732

k k k k k k k k ++++=-++++ 2221

1126732k k k k =-

-+++++

221107

3232k k k k =->++++,

所以 212

13(1)1322

k k k k k k ++++>+++, 即 2

1(1)2

k k S k ++>+,所以1n k =+时也成立,

故2

1231

n n a a a a n ++++>+L .

其实,将第(1)题求得通项公式代入第(3)题里的不等式,变形,就得如下不等关系:

问题2-2:已知函数1

()32

x

f x =

+,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 ,求证: 11(1)(2)()1.21f f f n n ??++???+<- ?+??

证明:所证明的不等式等价于

(1)(2)()22

n

f f f n n ++???+<+. (1)

先证,当3k k N ≥∈,时,有

111()3221k

k k f k k k -??

=

<- ?++??

, (2) 这等价于 2

3222k

k k +>+. (3) 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事实上,

当3k =时,3

2

3229242323+=>=?+?, 不等式(3)显然成立;

假设(3)k m m =≥时,有2

3222m m m +>+. 那么,当1k m =+时,

()()

123233233243224m m m m m ++=?+=+->+-

()222

2(1)2(1)422(1)2(1),

m m m m m =++++->+++

即1k m =+时,不等式(3)也成立. 综上可知,不等式(3), 也即不等式(2)成立. 在不等式(2)中,取3,4,,k n =???,得 132(3)243f ??

<

- ???, 143(4)254f ??<

- ???

......,

11()21n n f n n n -??

<

- ?+??

,

叠加,得 (1)(2)(3)(4)()f f f f f n +++???+

13214311(1)(2)24325421n n f f n n -??????

<++

-+-+???+- ? ? ?+??????

11125112131616225548.22

n n n n n n ??

=

+++- ?+??

??

=

+- ?+??<+

故有 11(1)(2)()121f f f n n ??++???+<

- ?+??

成立. 这个证明思维于裂项,但需要对项的起步多点调整的.感觉中,这也是一种比较有趣的证明方法.

2020年高考数学试题的命制趋势

应当说,2020年是陕西高考特殊的一年,它是过渡教材的最后一个年份,所以,我依然人为,“稳定”的格局是大前提,要继承我省前3年命题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坚持“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方法”不动摇。

我的一些思考,也许不是那么成熟,仅供大家参考。

全国高考大纲是命题的文件,是命题的内容和能力要求,是定义域; 课本素材命题的基本依据,是考题编拟的蓝本,是“题根”,是“母题”。其关键是要看如何变化、怎样去编拟、去形成新的考试题;

往年的真题是命题的参照系,是“求稳”的标准。当然,其前提,求变,求新是命题人的追求!中央卷(也就是全国卷)是起到领导作用的,其它的地方卷是起参考作用的,而我们省(2020,2020,2020)三年的真题是起到比较大的参考作用的。

我们一直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2020年没有考的知识点有哪些?2020年会考吗?怎样去考查?这是也许是比较灵验的!

比如:08年解析几何解答题是抛物线的问题,09年还是抛物线吗?不会吧?可能是椭圆?也许,怎样具体的考查,我们还可以继续去深入思考的。

又如:课本上数列求和的错位相减法,这是其它省考题的一个“亮点”,陕西09会考吗?也许值得我们思考。

命题的一些生长点: 课本题目:

问题:(教材不等式一章上有这样一道习题) 设02x <<,求函数

()f x =的最大值,并求相应的x 值.

变化1:设02x <<

,求函数()f x =

x 值.

变化2:设02x <<,求函数()()384f x x x =-的最大值,并求相应的x 值. 当然,我这是浅层次的变化,可以当作选择填空题的基本原型。 看来,你在高考复习的时候,适当地回归课本,把教材的问题做一点点、一点点的变化,如“换元”、改编“数值”、做点变形,让数学课本“活”起来,“新”起来,这样的教学也许就有了味道了,教学的效果也许就会好多了。

(2020,15)如图,平面内有三个向量OA OB 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其中OA u u u r 与OB

u u u r 的夹角为120°,OA u u u r 与OC u u u r 的夹角为30°,且1OA OB ==u u u r u u u r

23OC =u u u r

.若()OC OA OB λμλμ=+∈u u u r u u u r u u u r ,R ,则λμ+的值为 .

资料题目:

问题:求证:1

23.x x

>-

()1x >. 思考1:构造函数1()23,1,f x x x x ??

=--

> ??

?

求导,得 3'

2111

()0,x f x x

--=

>= 所以,函数()f x 在区间()1,+∞上是单调递增函数.

当1x >时,()(1)0f x f >=, 从而 1

23.x x

>-

()1x >. 思考2:采用换元技巧,令,1,t x t =>则所要证明的不等式等价于

21

23t t

>- ()1t >. 这个不等式又等价于

3

2

231t t >- ()1t >.

接下来,构造函数3

2

()231f t t t =-+()1t >,求导,得

'

2

()666(1)0f x t t t t =-=->()1t >,

所以,函数()f t 在区间()1,+∞上是单调递增函数.

当1t >时,()(1)0f t f >=,

从而 3

2

231t t >- ()1t >.

这种证明方法的好处是:通过换元,将无理转化为有理,将分式转化为整式,这样,再构造函数,对其求导数,运算的过程就简单多了.

思考3:一个思考的问题是,如没有想到构造函数,那怎么去解答呢?其实,接着思考2中的不等式,只要

32231t t >- ()1t >.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那就是做差比较法,具体的操作程序是:做差、变形、判正负. 事实上,()

3232231231t t t t --=-+()

()2

1210,t t =-+>()1t >.得证.

思考4:不用换元,不用构造函数,也可以直接给出简单的证法. 只要想到三元均值不等式,就可以了. 事实上

因为1,x >

所以 113,x x

=>=

即有 1

3.x

>-

()1x >. 我们教师的心里,一定要清楚,我们是在追求一题多解吗?我们的复习教学想做什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有效素材,提供解题的“念头”、“想法”,做适度的“点拨”,让学生“开窍”,让学生自动自发地去学习!

高考真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函数解答题近三年陕西理科如何考? (2020,22)已知函数f(x)=x 3-x 2+x 2 + 14 , 且存在x 0∈(0,1

2 ) ,使f(x 0)=x 0.

(I )证明:f(x)是R 上的单调增函数;设x 1=0, x n+1=f(x n ); y 1=1

2, y n+1=f(y n ),

其中 n=1,2,……

(II )证明:x n

< 1

2 .

(2020,20)设函数2()x

e f x x ax a

=++,其中a 为实数.

(I )若()f x 的定义域为R ,求a 的取值范围; (II )当()f x 的定义域为R 时,求()f x 的单调减区间. (2020,21)已知函数21

()kx f x x c

+=

+(0c >且1c ≠,k ∈R )恰有一个极大值点和一个极小值点,其中一个是x c =-. (Ⅰ)求函数()f x 的另一个极值点;

(Ⅱ)求函数()f x 的极大值M 和极小值m ,并求1M m -≥时k 的取值范围. 竞赛题目:

希望杯数学竞赛题目,全国数学联赛一试题目,改编一下就可能成为下年的高考新颖题目了,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高数题目: 与“凸函数”、“不动点”、“中值定理”、“新定义运算”等相关。 例如:3年陕西高考理科选择第12题:

(2020)为确保信息安全,信息需加密传输,发送方由明文→密文(加密),接收方由密文→明文(解密),已知加密规则为:明文a,b,c,d 对应密文a+2b,2b+c,2c+3d,4d,例如,明文1,2,3,4对应密文5,7,18,16.当接收方收到密文14,9,23,28时,则解密得到的明文为

A. 4,6,1,7

B. 7,6,1,4

C. 6,4,1,7

D. 1,6,4,7

(2020)设集合0123{}S A A A A =,,,,在S 上定义运算⊕为:i j k A A A ⊕=,其中k 为i j +被4除的余数,0123i j =,,,,,则满足关系式0()z x x A A ⊕⊕=的()x x S ∈的个数为

A .4

B .3

C .2

D .1

(2020)为提高信息在传输中的抗干扰能力,通常在原信息中按一定规则加入相关数据

组成传输信息.设定原信息为012i a a a a ,{01}∈,(012i =,,),传输信息为00121h a a a h ,其中001102h a a h h a =⊕=⊕,,⊕运算规则为:000⊕=,011⊕=,101⊕=,110⊕=,

例如原信息为111,则传输信息为01111.传输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可能导致接收信息出错,则下列接收信息一定有误的是

A .11010

B .01100

C .10111

D .00011 又如:2020年理科22题与中值定理相关联。

2016年陕西省高考数学试卷及答案(文科)(全国新课标ⅱ)

2016年陕西省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全国新课标Ⅱ)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5分)已知集合A={1,2,3},B={x|x2<9},则A∩B=() A.{﹣2,﹣1,0,1,2,3}B.{﹣2,﹣1,0,1,2} C.{1,2,3}D.{1,2} 2.(5分)设复数z满足z+i=3﹣i,则=() A.﹣1+2i B.1﹣2i C.3+2i D.3﹣2i 3.(5分)函数y=Asin(ωx+φ)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 A.y=2sin(2x﹣)B.y=2sin(2x﹣)C.y=2sin(x+)D.y=2sin (x+) 4.(5分)体积为8的正方体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面的表面积为()A.12πB.πC.8πD.4π 5.(5分)设F为抛物线C:y2=4x的焦点,曲线y=(k>0)与C交于点P,PF ⊥x轴,则k=() A.B.1 C.D.2 6.(5分)圆x2+y2﹣2x﹣8y+13=0的圆心到直线ax+y﹣1=0的距离为1,则a=()A.﹣ B.﹣ C.D.2 7.(5分)如图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20πB.24πC.28πD.32π 8.(5分)某路口人行横道的信号灯为红灯和绿灯交替出现,红灯持续时间为40秒.若一名行人来到该路口遇到红灯,则至少需要等待15秒才出现绿灯的概率为() A.B.C.D. 9.(5分)中国古代有计算多项式值的秦九韶算法,如图是实现该算法的程序框图.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x=2,n=2,依次输入的a为2,2,5,则输出的s=() A.7 B.12 C.17 D.34 10.(5分)下列函数中,其定义域和值域分别与函数y=10lgx的定义域和值域相同的是() A.y=x B.y=lgx C.y=2x D.y= 11.(5分)函数f(x)=cos2x+6cos(﹣x)的最大值为()

2016年高考真题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文科综合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1-3题。 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2.“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A.珠江三角洲 B.柴达木盆地 C.藏南谷地 D.渭河平原 3.地球绕太阳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A.15° B.105° C.195° D.285° 1.A 2.D 3.C 图1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1,回答4-5题。 4.图1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5.图1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 人口增长率增大

依据高考试题特点进行科学复习备考

依据高考试题特点进行科学复习备考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政治试题特点及启示 湖南省祁阳县第七中学曾林杰 文章来源:2008年下半年度《试题与研究》 一、2008全国卷Ⅰ的政治试题特点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与去年相比,试卷题量减少了一道,又回到原来的39道题。其中地理部分、历史部分难度有所上升,政治部分灵活度有所提高,但难度有所下降,故总体上难度略有上升。但整卷布局结构合理,试题成熟大气,体现课改理念,可谓特色鲜明。单就其中的政治试题而言,总体感觉试题线索清晰、突出主干、强化基础、重视能力、稳定创新。即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在注重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生活实际,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坚持以问题立意、能力立意,稳中求进,稳中求新,体现人文精神。具体特点如下: (一)基础与能力相融 今年文综试卷中的政治试题,既高度重视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充分强调了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并力求在考查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展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考查综合能力的过程中展现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使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查融为一体。这也是本张试卷中政治试题在命题立意上的一大特点。 1.试题通过深化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第25题,考查的是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等和纸币贬值等经济常识中最基本的知识点,但要求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只有正确解读“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这一有效信息,才能正确计算出本题答案。此题设计意图很好,把经济学和数学结合起来,反映了当代经济学的最新发展趋势。但是对于高中文科学生而言,确实具有比较大的难度,值得命题者和一线教学的老师思考和总结。 2.试题通过强化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来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考试大纲》规定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为四种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而且每种能力的考核分成三个层次,层次要求越高,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也就越高。今年文综试卷中的政治试题,不仅全面考查了《大纲》规定的四种能力,而且对每一种能力的考核要求都达到了较高的层次。如38题的第3小题就需要考生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个全面的把握,要明白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由社会存在决定的。进而得出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科学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粮食是最重要的生活资料,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关系导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这一答案要点。事实上,这一问题的解答,需要建立在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和哲学原理的扎实掌握的基础之上。 ~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目的和归宿。文综政治试题中知识和能力相融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备考复习中,要把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来提高能力,在发展能力的过程中更好的把握和理解基础知识。千万要避免把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分割成两个过程来进行的错误倾向。 (二)微观与宏观相济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既突出了对知识和能力的微观考查,又强调了对知识体系的宏观把握,在有限的试卷篇幅中很好地兼顾微观与宏观,这是今年文综政治试题在考查内容上的明显特点。高考说到底对学生只是一种抽样检测,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就政治学科而言,今年的《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考点有167个,而高考中实际考到的考点又有几个呢政治命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Ⅱ)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Ⅱ) 语文 适用于:重庆陕西青海西藏甘肃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辽宁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丹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6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 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 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 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蛮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两寸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四期的民居静静伫.立。高达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 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① 灰白的屋壁被时间画出斑驳的线条。礼拜的“黟县小桃园,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到处了这里山水风物的(优美/幽美)、民风人情的醇厚从容。要真正(领略/领悟)徽派建筑之美,这是在西递村。②在都市的暄哗..之外,西递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宁静质朴.... 的民间生活。从远处眺望去,西递是一片线条简洁的(繁杂/繁复)精致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 ,③错落有致。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的(繁杂/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式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④ 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至.... 。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A.蜚(fěi ) 暄哗 B. 幢(zhuàng ) 宁静质朴 C.伫(chù) 纯粹 D.淳(chún ) 淋漓尽至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新课标高考全国卷考纲解读及历年高考试题对比分析语文

2016年新课标高考全国卷考纲解读及历年高考试题 对比分析(语文) 一、高考语文命题原则 1.有利于语文课程改革; 2.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学科作用; 3.考查学生对中学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4.考查学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5.符合课程标准和考纲要求; 6.利用高考命题正面导向功能,推动课程改革。 二、高考语文考核目标与要求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三、高考考纲对比 2016年高考语文考纲、题型示例与2015年高考语文考纲、题型示例完全一致。考纲不变,命题形式未必不变。命题形式的变化并不代表超纲,命题变化是合理合规的。如2014年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文言断句,成语辨析;2015年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文化常识,古诗、小说与课文勾连,任务指令型作文;等等。纵观近三年全国卷题型,不难看出,考纲不变,命题形式却逐渐变化。 四、近三年考点对比 1.全国Ⅰ卷 年份 考点 板块 2013 2014 2015 论述类文本阅读 1.对文中重要语句的 理解能力 2.对文中重要语句的 理解能力 3.对文中重要语句的 理解能力1.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 解能力 2.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 解能力 3.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 整合能力 1.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 解能力 2.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 解能力 3.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 整合能力 文言文阅读 1.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能力 2.对文中信息的筛选 能力1.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 力 2.文言断句能力 3.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 1.文言断句能力 2.理解分析能力 3.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 分析能力

2014年陕西高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I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2016年陕西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陕西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 23 AL 27 P 31 S 32 Ca 40 Fe 56 Ni 59 Cu 64 Zn 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B. 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 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 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椰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2. 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 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 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 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3.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 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 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 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4. 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 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 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 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5.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 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 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 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6. 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 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A.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7.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 ..的是 A. 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 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 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 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就加成反应的是 A. 乙烯和乙醇 B. 苯和氯乙烯

2016年全国2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丹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

2016年陕西全国高考理综试题与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 23 AL 27 P 31 S 32 Ca 40 Fe 56 Ni 59 Cu 64 Zn 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B. 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 细胞分化是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 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椰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2. 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 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 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 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3.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机体、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 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 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 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4. 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 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 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 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5.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 计数所有样方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 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 英的种群密度 D. 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 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6. 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 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A.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7.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 ..的是 A. 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 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 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 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就加成反应的是 A. 乙烯和乙醇 B. 苯和氯乙烯

2016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Ⅱ)解析

绝密★启用前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的堂吉诃德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要历经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

高考地理试题特点

高考地理试题特点 高考地理试题特点 一、文综地理学科命题特点和能力要求 (一)文综地理学科的命题特点 1、命题依据: (1)高考性质:为选拔性考试。这一性质要求高考命题必须具有必要的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2)高考地理考核的评价目标:①是否具备理解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能力; ②是否具备运用地理工具和方法分析和评价地理事象的思维品质; ③是否具备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评判地理事象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④是否具备基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2.命题立足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及方法:①地表各种地理事象的分布及其原因; ②地理事象变化发展的规律; ③地理事象间的相互联系和地区差异性; ④人和地理环境的正确关系。 3.命题强调对地理学习能力、地理思维过程、方法的考核: 近几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突出了对地理基本知识、基本技

能、基本思维品质的考查。考察的重点是对地理学习能力的考查,如对地理学工具的灵活掌握运用,包括对各种类型的地图、地理图表的判读、绘制、分析;善于观察、发现和分析地理现象;善于获取或提取地理信息;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等。 4.命题关注热点问题,鼓励创新思维: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已初步形成“从实际出发,关注热点,鼓励以创造性.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风格和特色。试题设计取材于实际、形式新颖、设问灵活、切中时弊,鼓励学生用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规律观察、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我国和世界焦点问题、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形成公民的环境意识,是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的鲜明特色。 (二)高考文综对地理学科的能力要求 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高考大纲从地理概念、地理基本技能到地理原理和规律,划分出记忆、理解、运用等不同的层次,提出了10项能力要求: (1)识记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识记重要的地理数据;了解涉及地理的重大时事。(记忆能力) (2)正确解释和区分地理概念。(理解能力)

2020陕西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2i 12i +=- A .43i 55 -- B .43i 55 -+ C .34i 55 -- D .34i 55 -+ 2.已知集合(){} 2 23A x y x y x y =+∈∈Z Z ,≤,,,则A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9 B .8 C .5 D .4 3.函数()2 e e x x f x x --=的图像大致为 4.已知向量a ,b 满足||1=a ,1?=-a b ,则(2)?-=a a b A .4 B .3 C .2 D .0 5 .双曲线22 221(0,0)x y a b a b -=>> A .y = B .y = C .y = D .y = 6.在ABC △中,cos 2C = 1BC =,5AC =,则AB =

A .B C D .7.为计算11111123499100 S =- +-++-…,设计了右侧的程序框图,则在空白框中应填入 A .1i i =+ B .2i i =+ C .3i i =+ D .4i i =+ 8.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 果.哥德巴赫猜想是“每个大于2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如30723=+.在不超过30的素数中,随机选取两个不同的数,其和等于30的概率是 A .112 B .114 C .1 15 D . 118 9.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AB BC == ,1AA 1AD 与1D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15 B C D 10.若()cos sin f x x x =-在[,]a a -是减函数,则a 的最大值是 A .π4 B .π2 C .3π4 D .π 11.已知()f x 是定义域为(,)-∞+∞的奇函数,满足(1)(1)f x f x -=+.若(1)2f =,则 A .50- B .0 C .2 D .50 12.已知1F ,2F 是椭圆22 221(0)x y C a b a b +=>>:的左,右焦点,A 是C 的左顶点,点P 在过A 且斜率 的直线上,12PF F △为等腰三角形,12120F F P ∠=?,则C 的离心率为 A . 23 B . 12 C .13 D . 14

2016年高考数学试卷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I 卷) 本试题卷共5页,24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034{2<+-=x x x A ,}032{>-=x x B ,则A B =I (A ))2 3,3(-- (B ))2 3,3(- (C ))2 3,1( (D ))3,2 3( 【解析】:{} {}243013A x x x x x =-+<=<<,{}32302B x x x x ??=->=>????.故332A B x x ?? =<,∴223m n m -<<

高考试题特点及解题方法研究

高考试题特点及解题方法研究 一、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选择题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分值占卷面总分的比例将近50%。从难度上看,一般说来,选择题特别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单项选择题,较非选择题要相对容易一些,历年来得分率都比较高(70%左右),考生选择题得分往往成为其总分主体部分(所占比例在65%左右)。因此,考生要想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首先必须把选择题做好。 选择题主要承担水平性测试功能,重点考查学科的基础知识,往往要兼顾知识的覆盖面。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前提。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力求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要点。 (一)选择题的种类 高考政治学科选择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答案为唯一题肢的选择题,通常称之为“单项选择题”;一种是答案不一定是唯一题肢的选择题,通常称之为“不定项选择题”。目前文科综合卷的选择题只有单项选择题,而政治单科试卷则两种选择题都有。 (二)解答选择题的基本原则 解答选择题,一定要牢记“以干求肢”这一基本原则。即从题组的导语和题干所提供的材料出发,具体分析题干的规定性(即题干的具体要求和指向),然后据此确定对题肢的取舍。解答选择题切忌脱离题干的具体要求,孤立地判断题肢的正误并进行选择。从哲学上看,坚持“以干求肢”原则,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的要求和体现。 (三)解答选择题的具体步骤 解答选择题的关键环节是审题,审题要做到“三审”:一是审材料,包括题组的导语和题干材料;二是审设问,即题干对所选题肢的特定要求或规定;三是审题肢。 1.认真分析导语、题干所给材料,要求准确、全面、深刻。 所谓准确,就是要把握材料的特定内容,不要将材料所反映的事实与其他事实混淆而产生误读,也不把材料所没有反映的事实想当然地“添加”进来。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把一些看起来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的题肢排除。 所谓全面,就是要完整地把握材料,不仅要把握显性信息,还要适度、合理地挖掘隐含信息,反对只从部分的、片面的材料出发。一些考生在做单项选择题中的“组合选择题”以及“不定项选择题”时常常出现漏选,主要是对材料的分析不够全面,只抓住材料中的部分信息。 所谓深刻,就是要透过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揭示本质和规律,抓住更根本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使所选题肢更符合题干的规定性,才能从诸多较符合题意的题肢中选出最佳。 2.准确把握题干的规定性,明确试题设问的指向。 (1)紧紧抓住关系词,准确把握题干与题肢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明确设问指向的关键一步。干肢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要包括以下4种: ①因果关系。关系词有“因为”、“由于”等。主要是题干材料提供结果,要求题肢提供原因;也有题干提供原因,要求题肢提供可能出现的结果。 因果关系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故解答此类题时,主要是要把握题干和题肢之间有没有这种关系存在。此外,还要辨别并排除因果倒置的选项。 ②个性—共性关系。关系词有“说明”、“表明”等。主要是题干材料提供某种现象(个性),要求题肢归纳、揭示其本质和规律(共性)。这样,题干的具体材料与题肢的抽象观点之间就构成了一种证明或说明的关系。 解答此类题时,重点要把握题干和题肢之间在内涵和外延上是否相符,即题

2015年高考英语命题特点

2014年省高三英语复习资料 一、多听老师的,少自作主张 二、多用碎时间,少搞大突击 三、多接触英语,少钻研语法 四、多做高考题,少抠模拟题 五、多攻词汇表,少记课外词 六、多做一般题,少钻研难题 七、多背好语句,少问为什么 二、词汇能力的问题 词汇能力是学生所有基本能力中最重要的而且也是最基础的能力。词汇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考的成绩。 1)词汇量的问题。词汇的积累对任何学习英语的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在高考中能拿到高分的学生一定是在高考试卷中基本做到“零生词”的学生。实践证明,新课标所规定的3500个单词和短语的要求,对相当多的高三学生来说是一项十分艰难的任务。因此,词汇量的积累应该列为贯穿于高考复习全过程的首要任务。实际情况是新课标卷实际单词考察量只是略高于大纲卷,这是由于每年都有新省份加入而必须保持过渡性、稳定性。但不能因此放松对词汇记忆的要求,学生的实际词汇水平相对于是考试实际要求的最低2000个(基本为原大纲要求词汇)左右仍有较大差距。 2)“一词多义”的问题。学生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十分眼熟的词,但是看不懂意思。例如:高考试题中曾经出现a state-run company,许多同学完全不懂,既不知道state的含义,也不知道run的含义。“一词多义”的现象是一种语言表达力丰富的标志,也是我们不可回避的教学重点。 3)构词法知识的问题。一方面构词法知识可以迅速扩充词汇量,是十分实用的工具性知识;另一方面,高考试题中出现的由一般构词法产生的新词不被视为生词,一般不给汉语注释。因此,系统地归纳总结构词法知识也是词汇复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4)介词的问题。介词的数量较少,但一些常用介词的含义非常多。在语篇中因为一个介词而导致整个句子看不懂的事情屡见不鲜。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择机归纳常用介词的含义,应该列为高三词汇复习的任务之一。 三、灵活运用基础语法的能力。 可以这样认为,没有扎实的语法功底的学生,就丧失了进一步提高的潜力。因此,系统而有重点地复习高、初中阶段所学的全部语法知识并且迅速形成在语篇中的应用能力,是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 四、听力命题趋势预测: 1.事实细节题。在听力考试中对事实细节题的考查最多,常见的设题方式为:五个W一个H。10题左右。 2.推理判断题2-3题。 3.主旨大意题3-4题。 4.推断对话发生的背景、地点及对话者之间的关系2-3题。 5.理解领会对话的观点、态度及意图2题。 独白部分(即第十段材料) 可分为四种类型:

2016年高考江苏数学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数学Ⅰ 参考公式: 样本数据12,, ,n x x x 的方差() 2 2 1 1n i i s x x n ==-∑,其中1 1n i i x x n ==∑. 棱柱的体积V Sh =,其中S 是棱柱的底面积,h 是高. 棱锥的体积1 3 V Sh =,其中S 是棱锥的底面积,h 为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70分. 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2016年江苏,1,5分】已知集合{}1,2,3,6A =-,{}|23B x x =-<<,则A B =_______. 【答案】{}1,2- 【解析】由交集的定义可得{}1,2A B =-.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集合的交集及其运算,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2)【2016年江苏,2,5分】复数()()12i 3i z =+-,其中i 为虚数单位,则z 的实部是_______. 【答案】5 【解析】由复数乘法可得55i z =+,则则z 的实部是5. 【点评】本题考查了复数的运算性质,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3)【2016年江苏,3,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双曲线22 173 x y -=的焦距是_______. 【答案】 【解析】c = ,因此焦距为2c =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基础 (4)【2016年江苏,4,5分】已知一组数据4.7,4.8,5.1,5.4,5.5,则该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_. 【答案】0.1 【解析】 5.1x =,()2222221 0.40.300.30.40.15 s =++++=. 【点评】本题考查方差的求法,是基础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方差计算公式的合理运用. (5)【2016年江苏,5,5 分】函数y =_______. 【答案】[]3,1- 【解析】2320x x --≥,解得31x -≤≤,因此定义域为[]3,1-.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函数的定义域,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6)【2016年江苏,6,5分】如图是一个算法的流程图,则输出a 的值是________. 【答案】9 【解析】,a b 的变化如下表: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程序框图,当循环次数不多,或有规律可循时,可采用模拟程序法进行解答. (7)【2016年江苏,7,5分】将一个质地均匀的骰子(一种各个面上分别标有1,2,3,4,5,6个点为正方体玩具) 先后抛掷2次,则出现向上的点数之和小于10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5 6 【解析】将先后两次点数记为( ),x y ,则共有6636?=个等可能基本事件,其中点数之和大于等于10有 ()()()()()()4,6,5,5,5,6,6,4,6,5,6,6六种,则点数之和小于10共有30种,概率为 305366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