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 HJ 2042-2014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 HJ 2042-2014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 HJ 2042-2014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 HJ 2042-2014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 2042-2014)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危险废物处置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中的通用技术和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工程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及企业自建的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可宏观指导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可行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价、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验收及设施运行管理等行为。

本标准为危险废物处置工程通用技术规范,适用于各类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对于已有专项工程技术规范的危险废物处置工程,还应同时执行专项技术规范;对于尚未颁布专项工程技术规范的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应执行本标准的有关规定。医疗废物作为一类特殊的危险废物,其管理技术要求参照医疗废物相关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5085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8484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8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50028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62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50156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2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21 钢结构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GB50231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50236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5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 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5 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3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35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GBJ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J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22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GBJ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T15555.1 固体废物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5555.2 固体废物镉、铜、铅、锌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5555.3 固体废物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15555.4 固体废物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15555.5 固体废物总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15555.6 固体废物总铬的测定直接吸入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5555.7 固体废物六价铬的测定硫酸亚铁铵滴定法

GB/T15555.8 固体废物总铬的测定硫酸亚铁铵滴定法

GB/T15555.9 固体废物镍的测定直接吸入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5555.10 固体废物镍的测定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GB/T15555.11 固体废物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15555.12 固体废物腐蚀性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GB/T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 部分:物理因素

DL/T620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电力行业标准

DL/T62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电力行业标准

HJ561 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设施性能测试技术规范

HJ/T76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

HJ/T176 危险废弃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技术规范

HJ/T177 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JB/T8471 袋式除尘器安装技术要求与验收规范机械行业标准

JB/T8690 工业通风机噪声限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主席令[2002] 第7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席令[2005] 第31号)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1998] 第253号)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0] 第279号)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务院令[2004] 第408号)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国环字[87] 第2号)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保部、国家发改委令[2008] 第1号)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环发[2000] 第38号)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环发[2004] 第13号)

《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环发[2004] 第16号)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环发[2005] 第28号)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8] 第216号)

《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监察的暂行规定》(劳字[1988] 第48号)《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环发[2004] 第75号)

《关于加强<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的通知》(环发[2009] 22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危险废物hazardous waste

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等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特性,以及不排除具有以上危险特性的固体、液体或其他形态的废物。

3.2 焚烧incineration

是指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使物质燃烧,彻底氧化、产生热量的化学过程。

3.3 安全填埋secure landfill

是指对危险废物在安全填埋场进行的填埋处置。

4 处置技术适用性及选择

4.1 废物处置技术分类

4.1.1 危险废物处置技术可分为预处理技术和处置技术。

4.1.2 危险废物预处理技术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固化/稳定化等。

4.1.2.1 物理法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增稠、吸附和萃取等。

4.1.2.2 化学法包括絮凝沉降、化学氧化、化学还原和酸碱中和等。

4.1.2.3 固化/稳定化包括水泥固化、石灰固化、塑料固化、自胶结固化和药剂稳定化等。

4.1.3 危险废物处置技术包括焚烧处置技术、非焚烧处置技术、安全填埋处置技术等。

4.1.3.1 危险废物焚烧处置包括回转窑焚烧、液体注射炉焚烧、流化床炉焚烧、固定床炉焚烧和热解焚烧等。

4.1.3.2 危险废物非焚烧处置主要包括热脱附处置、熔融处置、电弧等离子处置等。

4.1.3.3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包括单组分填埋处置和多组分填埋处置等。

4.2 危险废物处置技术适用性

4.2.1 预处理技术主要适用于焚烧、非焚烧、安全填埋等危险废物处置行为前的预处理过程。

4.2.2 焚烧技术适用于处置有机成分多、热值高的危险废物,处置危险废物的形态可为固态、液态和气态,但含汞废物不适宜采用焚烧技术进行处置,爆炸性废物必须经过合适的预处理技术消除其反应性后再进行焚烧处置,或者采用专门设计的焚烧炉进行处置。

4.2.2.1 回转窑可处置的危险废物包括有机蒸汽、高浓度有机废液、液态有机废物、粒状均匀废物、非均匀的松散废物、低熔点废物、含易燃组分的有机废物、未经处理的粗大而散装的废物、含卤化芳烃废物、有机污泥等。

4.2.2.2 液体喷射炉可处置的危险废物包括有机蒸汽、高浓度有机废液、液态有机废物、低熔点废物、含卤化芳烃废物等。

4.2.2.3 流化床主要用于处置粉状危险废物,也可用于处置块状废物及废液。

4.2.2.4 固定床炉可处置的危险废物包括有机蒸汽、粒状均匀废物、非均匀的松散废物、低熔点废物、含易燃灰组分的有机废物等。

4.2.2.5 热解炉主要用于处置有机物含量高的危险废物。

4.2.3 危险废物非焚烧处置技术应根据技术特点和被处置废物的特性进行选择。

4.2.3.1 热脱附技术适用于处置挥发性、半挥发性及部分难挥发性有机类固态或半固态危险废物,可用于处理含有上述危险废物的土壤、泥浆、沉淀物、滤饼等。

4.2.3.2 熔融技术适用于处置危险废物焚烧处置残渣和固体废物焚烧处置产生的飞灰等。

4.2.3.3 电弧等离子体技术适用于处置毒性较高、化学性质稳定,并能长期存在于环境中的危险废物,特别适宜处置垃圾焚烧后的飞灰、粉碎后的电子垃圾、液态或气态有毒危险废弃物等。

4.2.4 安全填埋处置技术适用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除填埋场衬层不相容废物之外的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性质不稳定的危险废物需经固化/稳定化后方可进行安全填埋处置,但有机危险废物不适宜采用安全填埋进行处置。

4.2.4.1 单组分填埋适用于处置化学形态相同的危险废物。

4.2.4.2 多组分填埋适用于处置两类以上混合后不发生化学反应,或发生非激烈化学反应后性质稳定的危险废物。

4.3 危险废物处置技术选择原则

4.3.1 腐蚀性废物应先通过中和法进行预处理,然后再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最终处置。4.3.2 有毒性废物可选择解毒处理,也可选择焚烧或填埋等处置技术。

4.3.3 易燃性废物宜优先选择焚烧处置技术,并应根据焚烧条件选择预处理方式。

4.3.4 反应性废物宜先采用氧化、还原等方式消除其反应性,然后进行焚烧或填埋等处置。

4.3.5 感染性废物(医疗废物)应选择能够杀灭感染性病菌的处置技术,如焚烧、高温蒸汽灭菌、化学消毒、微波消毒等。

5 总体要求

5.1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应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的要求。

5.2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建设应能积极推进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目标的实现。

5.3 危险废物处置规模应根据项目服务区域范围内的可处置废物量、废物分布情况、发展规划以及变化趋势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5.4 危险废物处置技术选择、工程建设和设施运行管理应积极采用最佳可行技术和最佳环境管理实践(BAT/BEP)。

5.5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厂址选择应符合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环境保护专业规划和当地的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生态保护要求,还应综合考虑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的服务区域、交通、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状况、运输距离及公众意见等因素,最终选定

的厂址还应通过环境影响和环境风险评价确定。

5.6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大气污染物排放应符合GB 16297、GB 18484 或行业、地方排放标准的要求,并应按照《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的规定安装大气污染物排放连续监测设备,并与监控中心联网。

5.7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废水排放应符合GB 8978或行业、地方排放标准的要求,达到GB 50335中废水回用要求的再生废水应尽量回用。

5.8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厂界噪声应符合GB3096 和GB12348 的要求。

5.9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恶臭污染物控制与防治应符合GB14554 中的有关规定。

5.10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的污染物排放、采样、环境监测和分析应遵照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5.11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除符合本标准规定外,还应遵守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令、法规、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规定,符合有关工程质量、安全、消防等方面的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6 总体设计

6.1 总图设计

6.1.1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设计应由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设计,设计深度应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

6.1.2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的总图设计应符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的要求,根据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结合生产、运输、环境保护、职业卫生与劳动安全、职工生活,以及电力、通讯、热力、给排水、污水处理、防洪和排涝等设施,经多方案综合比较后确定。

6.1.3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的生产附属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等辅助设施宜根据社会化服务原则统筹考虑,避免重复建设。

6.1.4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周围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围墙或其它防护栅栏,防止家畜和无关人员进入。

6.2 总平面布置

6.2.1 危险废物处置厂一般由处置区和生产管理区组成。处置区包括废物接收贮存区、废物处置区、附属功能区等,其中废物接收贮存区应设置废物接收、贮存、分析鉴别、预处理等单元;废物处置区设置废物处置、二次污染防治等单元;附属功能区包括供水、供电、供热等单元。生产管理区设置生产办公和生活等单元。

6.2.2 危险废物处置区布置应满足处理工艺流程和物流流向要求,做到流程合理、布置紧凑、连贯,保证设施安全运行。处置区和生产管理区之间设置绿化隔离带。

6.2.3 危险废物处置场所应按转运车辆数建设转运车停车场和车辆清洗系统,停车场和清洗系统尽量靠近危险废物处置功能区。

6.3 厂区道路

6.3.1 厂内道路应满足进厂最大规格的废物运输车辆的荷载和通行要求,并要综合考虑消防及各种管线的相应要求。

6.3.2 危险废物处置厂的厂区主要道路行车路面宽度不宜小于6 m,车行道宜设环形道路。厂房外应设消防道路,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3.5 m。路面宜采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道路的荷载等级应符合GB J22 中的有关规定。

7 系统配置要求

7.1 一般要求

7.1.1 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应根据不同处置技术的特点和应用要求确定相应的建设内容,应能保证危险废物得到安全有效处置,主要包括主体设施和辅助设施两部分。

7.1.1.1 主体设施应包括进厂危险废物接收系统、分析鉴别系统、贮存与输送系统、预处理系统、处置系统、污染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监测系统和应急系统等。

7.1.1.2 附属设施应包括电气系统、能源供应、气体供应、供配电、给排水、污水处理、消防、通信、暖通空调、机械维修、车辆/容器冲洗设施、安全防护和事故应急设施等。

7.1.2 危险废物处置设施服务年限参照有关规定。

7.2 危险废物接收系统要求

7.2.1 危险废物处置场接收贮存区应设进厂危险废物计量设施,计量设施应按运输车最大满载重量留有一定余量设置。计量设施应设置在处置区车辆进出口处,并有良好的通视条件,与进口厂界距离不应小于一辆最大转运车的长度。

7.2.2 危险废物接收计量系统应具有称重、记录、传输、打印与数据处理功能,有条件的地区,应将数据上传到当地环保部门。

7.2.3 危险废物处置场所卸料场地应满足运输车辆顺畅作业的要求。

7.2.4 危险废物接收过程中应进行抽检采样。

7.3 分析鉴别系统

7.3.1 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处置区应设置化验室,并配备危险废物特性鉴别及废水、废气、废渣等常规指标监测和分析的仪器设备。

7.3.2 化验室所用仪器的规格、数量及化验室的面积应根据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的运行参数和规模等条件确定。

7.3.3 危险废物特性分析鉴别系统配置应根据危险废物类型及特征进行配置,且能满足GB 5085的基本要求。

7.4 贮存与输送系统

7.4.1 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应根据处置废物的特性及规模,根据有关标准要求设置贮存库房及冷库。一般情况下,设施的贮存能力应不低于处置设施15 日的处置量。

7.4.2 危险废物贮存和卸载区应设置必备的消防设施。

7.4.3 危险废物贮存容器应符合GB 18597 要求。

7.4.4 经鉴别后的危险废物应分类贮存于专用贮存设施内,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应符合GB 18597 要求。

7.4.5 危险废物输送设备的配置应根据处置设施的规模和危险废物的特性确定。

7.5 预处理和进料系统

7.5.1 应根据危险废物处置的实际需要对废物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应根据不同危险废物的形态、特点以及危险废物特性选择相应的预处理方法。

7.5.2 危险废物预处理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危险废物的性质、破碎方式、液体废物的混合及供料的抽吸和管道系统的布置。

7.5.3 应根据不同处置技术应用的实际需求和废物特性,对危险废物进行配伍,并应注意相互间的相容性,避免不相容的危险废物混合后产生不良后果,在保证工艺条件的前提下确保危险废物处置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7.5.4 采用安全填埋技术处置危险废物时,实施填埋前应进行稳定化/固化处理等预处理。

7.5.5 采用焚烧技术处置危险废物时,入炉前应根据其成分、热值等参数进行配伍,以保障焚烧炉稳定运行,降低焚烧残渣的热灼减率。

7.5.6 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处置危险废物时,应考虑其技术应用的范围,对拟处理的危险废物应根据废物特点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包装、分离、固体混配、一次性包装物破碎、粉状废物造粒、液体过滤等,以确保满足其处理工艺要求。

7.5.7 采用热脱附处理的危险废物时,应根据不同废物的特点,进行相应的预处理,确保废物成分、水分、粘度等满足相应的处理工艺要求。

7.5.8 采用其它技术时,若没有专业的规范和新的技术标准时,应根据工艺的具体技术要求配置相应的预处理系统。

7.5.9 根据不同处置技术的实际需求确定进料单元,进料单元配置应满足如下要求:

a) 进料系统应安全、简洁实用、具有可靠的机械性能、故障率低、易维护;

b) 进料方式应与处置工艺相匹配;

c) 进料应保证处置设施运行工况的稳定;

d) 进料装置应根据工艺情况配置可调节供应量的计量装置实现定量投料。

7.6 处置系统

7.6.1 焚烧处置

7.6.1.1 采用焚烧技术处置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设施应采用技术成熟、自动化水平高、运行稳定的设备,并重点考虑其配置与后续废气净化设施之间的匹配性。焚烧控制条件应满足GB 18484 要求。

7.6.1.2 焚烧处置设施宜采取连续焚烧方式,并保证焚烧处理量在额定处理量的60~110%内波动时能稳定运行。

7.6.1.3 回转窑等焚烧炉温度范围应为750~1200℃,固体停留时间应为30 min~2 h,气体停留时间应在2 s 以上。

7.6.1.4 回转窑等焚烧炉动力装置应满足最大负荷以及各种意外情况下的最大动力输送,宜取平均值的3~5 倍或以上。

7.6.1.5 热解炉还原吸热区温度范围应为320~540℃,氧化放热区温度范围应为760~1150℃,连续投料式热解炉固体停留时间应为0.25~1.5 h,间歇投料式热解炉固体停留时间应在1.5 h 以上。

7.6.1.6 采用热解焚烧技术应根据物料特性和项目要求选择热解工艺,对于热值较低的废物宜采用热解焚烧技术,对于热值较高的废物宜采用热解气化技术。

7.6.1.7 焚烧处置系统产生的高温烟气应采取急冷处置,烟气温度应在1 s 内下降到200℃以下,减少烟气在200~500℃温度区的滞留时间,防止二噁英产生或二次生成。

7.6.1.8 焚烧处置系统宜考虑释放热能的综合利用。

7.6.2 非焚烧处置

7.6.2.1 采用热脱附技术处理危险废物,应根据需要配置进料单元、废物输送单元、热脱附单元、废气净化单元。热脱附处置过程产生的废气在没有专门标准的前提下可参照GB18484 执行。

7.6.2.2 采用熔融技术处置危险废物,应根据工艺的具体技术要求配置相应的预处理系统、进料单元、处置系统及相应的污染物净化设施,以保证危险废物的安全有效处置。温度范围1000~1700℃,炉料粒度一般可控制在40~100mm 之间。

7.6.2.3 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处置危险废物,应根据需要进行系统配置,确保等离子体熔融炉、电源设备、测量控制设备和制氮设备稳定运行,并配备相应的进料单元、热能回收单元、废气处理单元以及玻璃体输出成型单元。等离子体处置过程产生的废气在没有专门标准的前提下可参照GB18484 执行。电弧等离子体技术的电弧温度达到7000℃以上,反应区温度控制在1200~1500℃范围。

7.6.3 安全填埋

7.6.3.1 采用安全填埋技术应设置防渗衬层渗漏检测系统,以保证在防渗层发生渗滤液渗

漏时及时发现并采取必要污染控制措施。填埋场建设应满足GB18598 和《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等有关要求。

7.6.3.2 填埋场防渗系统通常以柔性结构为主,当填埋场基础层达不到防渗要求时可采用刚性结构。柔性结构的防渗系统应采用双人工衬层,刚性结构由钢筋混凝土外壳与柔性人工衬层组合而成。

7.6.3.3 柔性结构填埋场的双人工衬层材料应具有化学兼容性、耐久性、耐热性、高强度、低渗透率、易维护、无二次污染,渗透系数应≤1.0×10-12 cm/s,且上层厚度应≥2.0 mm、下层厚度应≥1.0 mm。

7.6.3.4 刚性结构填埋场的钢筋混凝土箱体侧墙和底板应按抗渗结构进行设计,其渗透系数应≤1.0×10-6 cm/s;刚性填埋场底部以及侧面的人工衬层的渗透系数应≤1.0×10-12

cm/s,厚度应≥2.0mm。

7.6.1.5 填埋场的渗滤液集排水系统由排水层、过滤层、集水管组成。柔性结构填埋场设两级集排水系统,初级集排水系统位于废物和上衬层之间,次级集排水系统位于上衬层和下衬层之间;刚性结构填埋场设单级集排水系统,位于废物与人工衬层之间。集排水系统中排水层材料渗透系数应≥0.1 cm/s,过滤层材料可采用砂或土工织物,集水管道材料应采用高密度聚乙烯。

7.6.3.6 排出水系统应包括集水井、泵、阀、排水管道和带孔的竖井等。排水系统的管道与衬层之间应设防渗漏密封,泵和阀的材质应与渗滤液的水质相容,排水管道材料应采用高密度聚乙烯。

7.6.3.7 废物入场应根据GB5086 和GB/T15555.1~12 进行检测,测得的废物浸出液pH 值在7.0~12.0 之间的危险废物可入场填埋。含水率高于85%的危险废物须预处理后可入场填埋。危险废物浸出液中有害成分浓度在GB18598 控制限值之内的可入场填埋。

7.6.3.8 填埋场达到设计容量后,应按GB18598 进行封场。

7.6.3.9 填埋场应设置监测系统,以满足运行期和封场期对渗滤液、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的监测要求,并应在封场后连续监测30年。

7.7 二次污染控制系统

7.7.1 废气污染控制系统

7.7.1.1 废气净化技术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危险废物特性、组分和处置过程中气态污染物产生量的变化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并应注意组合技术间的关联性。

7.7.1.2 废气净化装置应有可靠的防腐蚀、防磨损和防止飞灰阻塞的措施。

7.7.1.3 如果选择的处置工艺有二噁英污染物产生,应安装高效的二噁英净化装置。

7.7.1.4 如废气中含有酸性污染物,应采用适宜的碱性物质作为中和剂,在反应器内进行

中和反应。

7.7.1.5 填埋场应设置气体导排系统,并按GB18598 进行监测和管理。

7.7.1.6 经净化后的废气排放和排气筒高度设置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7.7.2 废水污染控制系统

7.7.2.1 应根据不同危险废物处置技术的废水排放情况配置相应的废水/废液处理设施。

7.7.2.2 废水处理可采用多种切实可行的处理技术,污染物排放指标必须达到GB8978 及相关标准的要求。

7.7.3 残渣处理系统

7.7.3.1 危险废物焚烧处置残渣应按照《国家危险废物目录》及相关规定鉴别是否属于危险废物。

7.7.3.2 危险废物焚烧处置残渣经鉴别,属于危险废物的应按照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处置,不属于危险废物的按一般废物进行处置。

7.8 自动化控制系统

7.8.1 自动化控制系统应实用、可靠,应根据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的特点进行设计,并应满足设施安全、经济运行和防止对环境二次污染的要求。

7.8.2 处置设施的自动化系统应采用成熟的控制技术和可靠性高、性价比适宜的设备和元件。设计中采用的新产品、新技术应优先选用在相关领域有成功运行经验的产品。7.8.3 危险废物处置应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可在中央控制室通过分散控制系统实现对危险废物处置系统及辅助系统的集中监视和分散控制。

7.8.4 自动控制的主要内容应根据处置设施的规模和工艺条件确定。

7.8.5 对贮存库房、物料传输过程以及处置生产线的重要环节,应设置现场工业电视监视系统。

7.8.6 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应设置独立于分散控制系统的紧急停车装置。

7.8.7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全部测量数据、数据处理结果和设施运行状态应能在显示器显示,并能实现自动存储和备份。

7.8.8 计算机监控系统功能范围内的全部报警项目应能在显示器上显示并打印输出。7.8.9 有条件的地区,计算机监控系统的部分或全部测量数据、数据处理结果、设施运行状态和报警项目应与当地环保部门联网。

7.9 在线监测系统

7.9.1 危险废物处置设施须设置必要的在线监测系统,在线监测内容应该包括系统运行的工况参数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其他必要的特征污染物排放指标。

7.9.2 特征污染物排放指标的在线监测数据与环保部门联网应满足当地的环保主管部门

的要求。

7.10 电气系统

7.10.1 处置设施的供电方式应根据用电要求,确定用电等级,参照GB50052 有关规定,与当地电力部门协商确定。

7.10.2 处置设施主要用电负荷根据具体工艺条件确定,应根据工艺处置设施的运行要求,设置必要的备用电源。

7.10.3 高压配电装置、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过电压保护和接地要求应分别符合国家GB50062、DL/T620 和DL/T621 中的有关规定。

7.10.4 照明设计应符合国家GB50034 中的有关规定。

7.10.5 远离处置厂房的事故照明宜由蓄电池组供电;主要出入口、通道、楼梯间以及远离处置厂房的工作场所的事故照明,宜采用自带蓄电池应急灯。

7.11 能源供应

7.11.1 以燃料油或燃气为处置能源的处置设施,其贮存及燃烧系统应符合GB50156 和GB50028中的有关规定。

7.12 给排水及消防

7.12.1 给排水

7.12.1.1 处置设施应有可靠的供水水源和完善的供水设施,生活用水、锅炉用水及其它生产用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要求。

7.12.1.2 处置区排水应采用雨污分流制。

7.12.1.3 雨水量设计重现期应符合GBJ14 中的有关规定。

7.12.1.4 鼓励对各种设备冷却水和其它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后综合利用。

7.12.1.5 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宜优先考虑循环再利用,废水排放应满足GB8978 要求。7.12.1.6 经收集池收集的贮存区及作业区的初期雨水应经过有效处理,达到GB8978 要求后排放。

7.12.2 消防

7.12.2.1 消防设施的设置必须满足厂区消防要求,消防设施应符合国家现行的防火规范要求。

7.12.2.2 处置厂房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并应符合GBJ16 中的有关规定。

7.12.2.3 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应设有火情监测和灭火设施。

7.12.2.4 消防器材的设置应符合GBJ140 中的有关规定。

7.12.2.5 防火分区面积划分应符合GBJ16 中的有关规定。

7.12.2.6 厂房内部的装修设计应符合GB50221 中的有关规定。

7.13 暖通空调

7.13.1 建筑物的采暖设计应符合GBJ19 中的有关规定。

7.13.2 建筑物的采暖设备宜选用易清扫并具有防腐性能的散热器。

7.13.3 建筑物的空调设计应符合GBJ19 中的有关规定。

7.13.4 厂房宜采用机械强制通风,以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当其它建筑物机械通风不能满足室内温度、湿度要求时应设空调装置。

7.14 建筑与结构

7.14.1 处置厂区建筑的造型应简洁、新颖,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厂房平面布置和空间布局应满足工艺设备布置要求,同时应考虑今后生产发展和技术改造的可能性。

7.14.2 厂房平面设计应组织好人流和物流线路,避免交叉;操作人员巡视检查路线应避免重复。

7.14.3 建设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8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8.1 一般规定

8.1.1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在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采取相应措施,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8.1.2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应符合GB12801 和《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监察的暂行规定》中的有关规定。

8.1.3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业主或运行单位应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培训。8.2 劳动安全

8.2.1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在设计、施工、运行以及维修过程中应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并遵守安全技术规程和相关设备安全性要求的规定。

8.2.2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的生产车间、变压器室、储备仓库、燃油库等应按一级耐火等级设计,其它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8.2.3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的受压容器应按压力容器设计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和检验,焚烧炉、余热锅炉等高温设备和管道均应设置保温绝热层。

8.2.4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中所有正常不带电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采取接地或接零保护,场区钢结构、排气管、排风管和铁栏杆等金属物应采用等电位联接。

8.2.5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的各种机械设备裸露传动部分或运动部分应设置防护罩,不能设置防护罩的应设置防护栏杆,周围应保持一定的操作活动空间,以免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8.2.6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的各生产构筑物应设置便于行走的操作平台、走道板、安全护

栏和扶手,栏杆高度和强度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规定,主要通道应设置应急灯。

8.2.7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中产生作业粉尘、有毒有害物质或可能突然放散大量有害气体、爆炸危险气体的建筑物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对于产生恶臭的设施应安装除臭装置。8.2.8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中输送和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的设备和管道应设置泄爆装置,并采取防静电接地措施,不得使用易积累静电的绝缘材料。

8.2.9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中输送、处理高温气体的管道和设备应设置保温层或安全防护距离,防止烫伤。

8.2.10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的贮存设施应采取密闭措施减少灰尘和臭气外逸。存放易燃待处理物料的仓库应独立设置,不同物化性质的物料应分区存放,并应采用防爆灯具。8.2.11 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在所有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其标志设置应符合GB18597 中的有关规定。

8.2.12 危险废物处置场所应采取相应的避雷措施,其设计应符合GB50057 的有关规定。

8.2.13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在设备安装和检修时应有相应的保护设施。

8.3 职业卫生

8.3.1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职业卫生体系应符合GB/T28001 的规定,职业卫生设计应符合GBZ1 的规定,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应符合GBZ2 的规定,风机噪声应符合JB/T8690 的规定。

8.3.2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的设施操作(控制)室和工作岗位应采取采暖、通风、防尘、隔声等措施,防止职业病发生,保护劳动者健康。

8.3.3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应设置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并应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8.3.4 对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8.3.5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应按照相应等级为运行人员发放个人防护服。

9 工程施工与环保验收

9.1 工程施工

9.1.1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施工单位应具有与该工程相应的资质等级。

9.1.2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或招标文件编制施工方案和准备施工设备及设施,并根据工程设计图纸、技术文件、设备图纸等组织施工。

9.1.3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施工和设备安装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或行业规范,施工质量应符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9.1.4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建设单位应专门成立项目管理机构,参与设计会审、设备监制、

施工质量检查,组织、参与工程各阶段验收、调试和试运行,建立设备安装及运行档案。

9.1.5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施工使用的材料、半成品、部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设计要求,并取得供货商的合格证书,不得使用不合格产品。

9.1.6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从国外引进专用设备应按供货商提供的设备技术规范、合同规定及商检文件执行,并应符合我国现行国家或行业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要求。

9.1.7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施工管理主要应包括人员、机具、设备、材料、方法和环境等要素。

9.1.8 有条件的地区,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施工期间应开展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编制环境监理报告,并作为建设项目试生产环境保护条件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9.2 环境保护验收

9.2.1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竣工验收应按《<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项目竣工验收指导意见》及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9.2.2 土建工程验收应按GB50300、GB50202~GB50205 及相关验收规范执行。

9.2.3 安装工程验收应按GB50231、GB50236、GB50275、HJ/T76、JB/T8471、GB50254~GB50259和安装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9.2.4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应执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和行业环境保护验收规范。

9.2.5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应符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的规定。

9.2.6 建设单位应结合试运行组织具备相应资质的性能测试机构和监测机构,按HJ561 要求对焚烧处置设施进行性能测试,并提交性能测试报告和工程质量验收报告。

9.2.7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污染治理设施的自动连续监测及数据传输系统,应与本工程同时进行环境保护验收。

10 运行管理要求

10.1 一般规定

10.1.1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运行管理包含接收、鉴别、处置和排放的各个环节,也包括环境安全和劳动卫生。

10.1.2 运行单位应根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获得相应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未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不得从事有关危险废物集中处置活动;对于企业自建的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应满足国家危险废物管理的相关法律和标准要求。

10.1.3 运行单位的劳动定员应根据项目的工艺特点、技术水平、自动控制水平、投资体制、当地社会化服务水平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合理确定。

10.1.4 运行单位的机构设置应以精干高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有利于生产经营为原则,做到分工合理、职责分明。

10.1.5 运行单位应对设施运行中可能发生的各类意外事故制定应急预案,至少包括组织机构及职责、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预防与预警、信息报告与通报、应急响应与措施、后期处置、应急培训和演练等内容,并有能力在必要时实施。

10.1.6 运行单位应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以保障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

10.1.7 运行单位应具有保证处置设施正常运行的周转资金和辅助原料。

10.1.8 工程竣工验收和环境保护试生产批复前严禁危险废物处置设施投入生产使用。10.2 接收与贮存

10.2.1 危险废物现场交接时应认真核对危险废物的数量、种类、标识等,并确认与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是否相符。

10.2.2 应对接收的废物及时登记。

10.2.3 应对危险废物进行特性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分类处置。

10.3 处置

10.3.1 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应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10.3.2 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应详细记载每日收集、贮存、利用或处置危险废物的类别、数量、危险废物的最终去向、有无事故或其他异常情况等,并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的有关规定,保管需存档的转移联单。危险废物经营活动记录档案和危险废物经营活动情况报告应与转移联单同期保存。

10.3.3 应记录生产设施运行状况、设施维护和危险废物处置情况,内容至少包括:生产设施运行工艺控制参数记录、危险废物处置残渣处置情况记录、生产设施维修情况记录、交接班记录、环境监测数据的记录、生产事故及处置情况记录。

危险废物处置的原则和基本原理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危险废物处置的原则和基本原理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危险废物处置的原则和基本原理 1.危险废物的处置原则 危险废物的最终安全处置,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区别对待、分类处置、严格管制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废物 根据不同废物的危害程度与特性,区别对待,分类管理。对具有特别严重危害性质的危险废物,处置上应比一般废物更为严格并实行特殊控制。这样,既能有效地控制主要危害,又能降低处置费用。 (2)集中处置原则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把推行危险废物的集中处置,作为防治危险废物污染的重要措施和原则。对危险废物实行集中处置,不仅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有利于监督管理,也是有效控制乃至消除危险废物污染危害的重要形式和主要的技术手段。 (3)无害化处置原则 危险废物最终处置的基本原则,是合理地、最大限度地将危害废物与生物圈相隔离,减少有毒有害物质释放进入环境的速度和总量,将其在长期处置过程中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减至最小程度。2.危险废物处置的基本原理 危险废物的处置,在设计上采用三道防护屏障组成的多重屏障原理。 (1)废物的屏障系统 根据填埋的危险废物的性质进行预处理,包括固化或惰性化处理,以减轻废物的毒性或减少渗滤液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2)密封屏障系统 利用人为的工程措施将废物封闭,使废物渗滤液尽量少地突破密封 第 2 页共 4 页

屏障,向外溢出。其密封效果取决于密封材料品质、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保证。 (3)地质屏障系统 地质屏障系统包括场地的地质基础、外围和区域综合地质技术条件。 地质屏障的防护作用大小,取决于地质介质对污染物质的阻滞性能和污染物质在地质介质中的降解性能。良好的地质屏障应达到下述要求: 1)土壤和岩层较厚、密度高、均质性好、渗透性低,含有对污染物吸附能力强的矿物成分; 2)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动力联系较少,可减少地下水的入浸量和渗滤液进入地下水的渗流量; 3)从长远上,能避免或降低污染物质的释出速度。 地质屏障系统决定“废物屏障系统”和“密封屏障系统”的基本 结构。如果经查明地质屏障系统性质优良,对废物有足够强的防护能力,则可简化这两道屏障系统的技术措施。所以地质屏障系统制约了固体废物处置场的工程安全和投资强度。 第 3 页共 4 页

危废处置方案完整规范版

xxxxx项目 危 废 处 置 方 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xxxxxxx项目部2018 年11月29 日

目录 1.项目概况 (3) 2. 施工准备 (3) 项目现状及特点 (3) 施工准备 (3) 3.项目管理机构配备 (7) 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7) 职能分工方案 (9) 4.施工处置方案 (11) 甲醇 (11) 易燃易爆有机溶剂 (20) 酸性氧化物 (22) 工业盐类 (27) 其他易燃易爆有机物 (29) 危废运输 (31) 5.施工进度计划 (37) 6.现场平面图 (39) 现场平面图 (39) 应急逃生路线图 (39) 外部救援路线图 (40) 管理计划 (41) HSE 理念、目标方针、宗旨与承诺 (41) HSE管理机构及职责 (43) HSE管理措施 (48) 应急响应程序 (51) 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54) 环境保护 (55)

1.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xxxxxx原化学助剂厂中试实验场所废弃物处理项目,中试实验技术参数已经应用于生产中,其当年建设的反应装置、设备、剩余的化学品等年久失修,过期老化不能继续使用。我公司受xxxxxx委托,对现场危险废物进行整理、分装、转移、处置。 项目主要负责人及联系方式 2.施工准备 项目现状及特点 熟悉现场平面图,并对现场进行了全面的勘察,了解到本项目的现状和特点:(1)工期紧,任务重,为尽快完成危废清运,在短时间内完工,工作量大。(2)危废种类复杂,不利施工因素多。 (3)施工条件有限,需要自己创造条件。 (4)本项目分项工序多,交叉施工影响大,且部分处置技术含量高,要求对现场的应变能力强,对施工现场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保证施工的顺利。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状参考文本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 状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状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危险废物治理包括处理和安全处置两个方面。其目的 都是使其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目前工程上处理危险 废物的方法有:焚烧、热解、安全填埋、固化处理以及物 理、化学与生化处理等。据国家环保局统计,2006 年,全 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084 万t,其中52.2%得到综 合利用,26.6%得到安全处置,24.6%处于贮存状态, 1.8%被排放至环境中。2013 年,我国危废产生量降低 8.8%,为3157 万吨,但2014 年和2015 年两年,产 生量逐年上升,到2015 年底,全国工业危险废弃物产生 量为3976.1 万吨,同比2014 年增长了9.4%。2013 年,中国工业危废综合利用量为1700 万吨,同比降低- 15.21%,主要是因为危废总产量降低。2014 年和2015

危险危废-危废处理处置常见方法

对于危险废物处理方法很多,但根据不同性质,不同危险废物其处理的方法各不相同。危废处理在处置时,会根据废物的组成、性质、状态、气候条件、安全标准、处理成本、操作及维修等条件。虽然有许多方法都能成功地用于处理危险废物,但常用的危废处理方法仍归纳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热处理和固化处理。 1、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通过浓缩或相变化改变固体废物的结构?使之成为便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形态,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增稠、吸附、萃取等方法。 2、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采用化学方法破坏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成分,从而达到无害化,或将其转变成为适于进一步处理、处置的形态。其目的在于改变处理物质的化学性质,从而减少它的危害性。这是危险废物最终处置前常用的预处理措施,其处理设备为常规的化工设备。 3、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中可降解的有机物,从而达到无害化或综合利用。生物处理方法包括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和兼性厌氧处理。与化学处理方法相比,生物处理在经济上一般比较便宜?应用普遍?但处理过程所需时间长,处理效率不够稳定。 4、热处理:热处理是通过高温破坏和改变固体废物组成和结构,同时达到减容、无害化或综合利用的目的。其方法包括焚化、热解、湿式氧化以及焙烧、烧结等。热值较高或毒性较大的废物采用焚烧处理工

艺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回收焚烧余热用于综合利用和物/化处理以及职工洗浴、生活等,减少处理成本和能源的浪费。 5、固化处理:固化处理是采用固化基材将废物固定或包覆,以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是一种较安全地运输和处置废物的处理过程,主要用于有害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固化体的容积远比原废物的容积大。 6、各种处理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对不同废物的适用性,由于各危险废物所含组分、性质不同.很难有统一模式。针对各废物的特性可选用适用性强的处理方法。

危险废物及其常见处理方法

编号:SM-ZD-61790 危险废物及其常见处理方 法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危险废物及其常见处理方法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定义危险废物为: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固体废物和液态废物,列入本名录:(一)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 (二)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 危险废物的这种越境转移量有多少尚难统计,但显然是正在增长。据绿色和平组织的调查报告,发达国家正在以每年5000万吨的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运危险废物,从1986年到1992年,发达国家已向发展中国家和东欧国家转移总量为1.63亿吨的危险废物。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给发展中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状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状 危险废物治理包括处理和安全处置两个方面。其目的都是使其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目前工程上处理危险废物的方法有:焚烧、热解、安全填埋、固化处理以及物理、化学与生化处理等。据国家环保局统计,2006 年,全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 1084 万t,其中52.2%得到综合利用,26.6%得到安全处置,24.6%处于贮存状态,1.8%被排放至环境中。2013 年,我国危废产生量降低 8.8%,为 3157 万吨,但 2014 年和 2015 年两年,产生量逐年上升,到 2015 年底,全国工业危险废弃物产生量为 3976.1 万吨,同比2014 年增长了9.4%。2013 年,中国工业危废综合利用量为 1700 万吨,同比降低-15.21%,主要是因为危废总产量降低。2014 年和 2015 年,危废综合利用量都增长了超过 20%,到 2015 年底,综合利用量达到 2049.7 万吨。 (1)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技术 国内的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情况主要集中在金属、废有机溶剂、废油和废旧家用电器等方面的回收上。金属回收工艺主要有还原、中和、沉淀分离、焚烧、浓缩结晶等;废有机溶剂和废油的回收主要有蒸馏、冷却等;废旧家用电器的回收主要是拆解、破碎、 磁选、电选等物理方法。虽然我国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率达到了52.2%(因有很多危险废物未被申报登记,实际的综合利用率仅为 10%左右),但是目前我国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由于未综合考虑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某些综合利用技术还导致了资源的再浪费和环境的二次污染问题。 (2)危险废物(预)处理技术 在最终处置之前可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多种方法,对危险废物进行处理,以改变其物理、化学、生物特性,降低毒性,减小体积,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并尽可能综合利用其资源。目前危险废物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固化/稳定和各种相分离技术等。固化/稳定处理就是将有害废物固定或包封在惰性固体基材中,使危险废物中的所有污染组分呈现化学惰性或被包容起来,减小废物的毒性和迁移性,同时改善处理对象的工程性质,便于运输、利用和处置。危险废物固化/稳定处理是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前的必要步骤,通常用作填埋处理前的预处理。固化/稳定工艺主要用于处理其它处理过程的残渣物以及不适于焚烧处理或无机处理的废弃物,如含重金属污泥、石棉、工业粉尘、酸碱污泥、焚烧残渣等。化学处理即通过化学反应来改变废物的有害成分,从而实现无害化,或将其转变成为适于进一步处置的形态。主要用于处理无机废物,如酸、碱、重金属废液、氰化物废液、氰化物、乳化油等,常用的技术有氧化还原技术、中和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利用生物降解作用来分解危险废物中的有机物,用于处理有机废液或废水。常用的方法有厌氧处理、好氧处理和兼性厌氧处理,包括活性污泥法、曝气塘、厌氧消化、堆肥处理、生物滤池、稳定塘等具体方法。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标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标

目录 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 (1)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3) 第三章施工部署 (12) 第四章各分部分项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21) 第五章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及进场计划 (272) 第六章劳动力安排计划 (274) 第七章主要材料投入计划安排 (277) 第八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280) 第九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310) 第十章确保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的技术组织措施 (316) 第十一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322) 第十二章施工总平面图 (329) 第十三章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 (334) 第十四章服务、保修措施 (340) 第二部分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 (343) 一、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表 (343) 二、项目经理简历表 (344) 三、项目技术负责人简历表 (345)

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1.1编制说明 本单位在认真阅读招标文件、施工图纸和对本工程现场踏勘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内容、措施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讨论,特编制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目的是为XX省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的施工提供完整的纲领性技术文件,用以指导建筑安装的施工和管理,确保优质、高速、安全、文明地完成本工程的建设任务。 1.2编制依据 (1)XX省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招标文件(招标编号:TC05AA17/2); (2)XX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和XX瑞凌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设计的《XX 省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初步设计》附图(N3066CS2); (3)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现行建筑安装工程的各类规范、标准及规程。 (4)政府有关建筑工程管理、市政管理、环境保护等法规及规定。 (5)我单位有关总承包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管理规定。 (6)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及本单位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控制危险废物和处置方案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 序言本公约缔约国,意识到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及其越境转移对人类和环境可能造成的损害,铭记着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产生、其复杂性和越境转移的增长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所造成的威胁日趋严重,又铭记着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这类废物的危害的最有效方法是把其产生的数量和(或)潜在危害程度减至最低限度,深信各国应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管理包括其越境转移和处置符合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目的,不论处置场所位于何处,注意到各国应确保产生者必须以符合环境保护的方式在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运输和处置方面履行义务,不论处置场所位于何处,充分确认任何国家皆享有禁止来自外国的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进入其领土或在其领土内处置的主权权利,又确认人们日益盼望禁止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及其在其他国家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处置,深信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应尽量在符合对环境无害的有效管理下,在废物产生国的国境内处置,又意识到这类废物从产生国到任何其他国家的越境转移应仅在进行此种转移不致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并遵照本公约各项规定的情况下才予以许可,认为加强对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越境转移的控制将起到鼓励其无害于环境的处置和减少其越境转移量的作用,深信各国应采取措施,适当交流有关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来往于那些国家的越境转移的资料并控制此种转移,注意到一些国际和区域协定已处理了危险货物过境方面保护和维护环境的问题,考虑到《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1972年,斯德哥尔摩)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署)理事会1987年6月17日第14/30号决定通过的《关于危险废物环境无害管理的开罗准则和原则》、联合国危险物品运输问题专家委员会的建议(于1957年拟定后,每两年订正一次)、在联合国系统内通过的有关建议、宣言、文书和条例以及其他国际和区域组织内部所做的工作

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试行)

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试行)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为防止处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明确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要求,特制定本原则。 1.2 适用范围 1.2.1 本原则适用于使用焚烧技术和安全填埋技术处置危险废物设施(包括一般建设项目中的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2.2 本原则适用于使用焚烧技术和其他方法处置医疗废物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2 编制依据 下列标准和文件所含的条文,通过本技术原则引用构成本原则的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年)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1998年)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03年) 《国务院关于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批复》(国函[2003]128号) 《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环发[2004]15号) 《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环发[2004]15号)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环发[2003]206号)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环发[2003]188号)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3-1996)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5086.1-2-1996) 《医疗废物焚烧炉技术要求(试行)》(GB19218-2003) 《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试行)》(GB19217-2003)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844-85)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 发表时间:2018-04-04T14:26:09.6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作者:欧富初吴洁茵[导读] 摘要:众所周知,危险废物易燃易爆、易腐蚀、具有毒性,如果处理不当将对生态环境、人们生命健康造成影响。中山市中环环保废液回收有限公司 528445 摘要:众所周知,危险废物易燃易爆、易腐蚀、具有毒性,如果处理不当将对生态环境、人们生命健康造成影响。但是,根据现阶段我国在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效果看,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鉴于此,笔者就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现状;发展方向如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危险废物数量快速增多。据调查显示,2016年危险废物产量高达6000万/t,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与人们身体健康。危险废物危害具有危害时间长、隐蔽性强的特点,还需要做好处理与处置,进而推动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行业无害、规范发展。 一、危险废物现状分析 (一)危险废物产量 现阶段,我国危险废物分布范围广、数量多、产量集中。据调查显示,从2001年至2016年,我国危险废物产量由950万/t提高至4500万/t,占据工业废物产量的2%,危险废物产量不断提高。我国工业危险废物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石棉废物、废碱、废酸、无机氰化物废物成为工业固体废物,占据整体工业危险固体废物近70%。第二,工业危险固体废物多源于化学制品、原料、非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造纸等;占据整体的70%。第三,基于生产地区分析,我国危险废物产量最多的为山东、青海等,占据全国工业危险废物产量的一半以上。 (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现状 1、危险废物堆积 现阶段,工业危险废物类型、数量、环境处置设施等状况缺少明确划分,使得历史堆积量统计无从考证。另一方面,历史遗留重金属危险废物存积量多、处置困难。 2、危险废物处置技术水平低 我国一些城市开始致力于高水平集中处理技术发展中,将资源回收作为目标,规模与利用依然在中等水平。一些危险废物类型无害化处理处置与利用率较低。同时,因为危险废物储存、处理、使用设置不当,造成一些设施超标排放,技术与管理效率低,影响危险废物处理利用行业运营。 3、处理利用水平区域失衡 我国幅员辽阔、行业众多,危险废物类型、数量、来源较多;同时,市场与技术不断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加之,缺少合理的指导使得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利用力区域失衡、结构不完善。部分区域能力较低或者能力过剩;危险废物种类,尤其是具有较高加之的危险废物利用能力过剩,而一些类型的危险废物处置利用水平较差。 4、集中处置监督管理问题 现阶段,我国危险废物监督管理不到位,落实工作不够严谨,废物流失、非法倒卖、擅自处理等;企业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管理未落实。一些地区环境保护管理单位危险废物监督管理水平不符合污染整治工作要求,当前监督管理水平只符合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单位管理,管理难度大。另一方面,具有潜在危险废物的判断成为危险废物监督管理的当务之急。(三)危险废物管理现状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因为经济落后与科学技术限制,在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上存在诸多不足,落后发达国家15--20年的距离。第一,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自古以来,发达国家尤为注重危险废物的处理与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制度。从上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开始展开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同时生成相关危险废物管理体制。而我国在危险废物管理上在80年代才得到重视,至新中国成立后出台了有关法律制度。 第二,技术水平较低。现阶段,在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上没有一个符合标准要求的处置场运营,其处理设置技与企业附属的处置设施少之又少。一些危险废物处置水平差,例如:防渗设施的填埋、焚烧不符合标准造成二次污染等。此外,危险废物利用率低,造成二次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生活。 第三,管理不到位。我国对危险废物污染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缺少明确的惩罚规定,针对随意危险废物随意排放、无视法律制度的未进行有关处罚。针对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未追究其法律责任。危险废物管理是一种公益性产业,在一定时间中很难看到效果,一些企业不愿投入一定资金进行危险废物处理,使得危险废物随意排放。 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发展方向 尽管我国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起步晚,但其发展速度快,危险废物管理工作迅速,在界定与鉴别上多采用国际标准。在法律制度与管理单位设置、进出口废物管理上生成完整的法律结构与组织机构。在危险废物应用、处理处置技术、宣传教育、专业培训上进步显著。伴随着管理制度的提高、体制的完善、研究工作的开展,我国危险废物管理逐渐趋于专业化与制度化,给予了高度重视。(一)减少危险废物量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将立足于制度与经济上进行危险废物污染,倡导企业展开清洁生产,尽量避免与降低危险废物产量。另一方面,做好经济划分与设计,定时编制并公布一定时间中取缔的生产技术、工艺、产品名录。此外,针对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的技术与工艺进行淘汰,从根本上降低产量。(二)提升固体废物利用率 提倡各单位在资源与废物利用方面加强交流、合作,注意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引进先进处置技术进而实现资源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政府单位应设定专项科研基金,倡导企业、院校、研究院等研发新的技术,推动工业园区废物循环利用设置应用。(三)加大管理力度,完善固体废物处理结构

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综合处理技术的应用

?72? 兵工-动化 OrdnanceIndustryAutomation 2010.07 29(7) doi:10.39690.issn.1006-1576.2010.07.023 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综合处理技术的应用 范玉宏1,任志宏1,陈郑字2,陈晓龙1,邓明萌1,黄健1 (1.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四川绵阳621900; 2.四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川化永鑫工程公司,四川成都610301) 摘要:为解决重金属废物和其他非金属危险废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采用水泥固化为主药剂稳定化为辅的综合处理技术对其进行稳定化/固化处理,以达到其最终处置所需要求。首先,经固化和浸出试验确定每批废物实验块的基本配比。然后,将可直接固化的危险废物和回转窑焚烧炉的飞灰,按配比加药剂稳定且用水泥固化。为保证固化块的强度和提高填埋场的服务年限,对基本配比系统按工艺流程采用控制室集中控制,对其计量一投料一搅拌一出料生产过程实现自动控制,而其他设备则采用现场控制。该技术已应用到多个工程中去,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综合处理技术;工艺流程;集中控制 中图分类号:TP273文献标识码:A ComprehensiveTreatmentTechniquesforHazardous WasteStabilizationand SolidificationApplication FanYuhon91,RenZhihon91,ChenZhengyu2,ChenXiaolon91,DengMingmen91,HuangJianl (1.InstituteofMechanicalManufacturingTechnology,ChinaAcademyofEngineeringPhysics,Mianyang621900,China; 2.ChuanhuaYongxinConstruction,SichuanChemicalIndustryCo.,Ltd.,Chengdu610301,China)Abstract:Tosolvewithheavymetalandnon.metalpollutiontoenvironment.itissuggestedtousecementforsolidificationandchemicalsforstabilizationforfinaldisposal.firstlybasicmixingratioiSobtainedfromsolidificationandinfiltrationexperiments.thenhazardouswasteiSstabilizedandsolidifiedtogetherwithrotarykilnflyashbasedontheoptimalmixingratio.TheoptimumchemicalsmixingratioiSundercentralcontroltoensurethesolidificationstrengththusprolongingtheservicelifeoflandfill,andthewholeprocessincludingmeasure,input,stirringandoutputisautomaticallycontrolledwhileequipmentiscontrolledonsite.Thistreatmentprocesshasbeenputintouseandprovedeffectiveinmanyhazardoustreatmentprojects. Keywords:hazardouswaste;stabilization;solidification;comprehensivetreatmenttechniques;processes;central 0引言 危险废物是指除了放射性以外的具有化学反应性、毒性、易爆性、腐蚀性等能引起或可能引起对人类健康或环境危害的废弃物,危险废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在危险废物诸多处理手段中,稳定化/固化技术是处理重金属废物和其他非金属危险废物的重要手段,在区域性集中管理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目的是使危险废物中的所有污染组分呈现化学惰性或被包容起来,以便运输、利用和处置12J。 稳定化/固化技术包括:水泥稳定化/固化、石灰稳定化/固化、沥青稳定化/固化、药剂稳定化等。我国对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晚,国内已有的研究大多是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而且多数研究成果在实验室中获得,且只是针对单一危险废物种类,不能完全适用于工程中的危险废物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针对我国危险废物种类繁多,且成分复杂,某种危险废物中可能含有几十种污染成分,同时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均匀,各地危险废物污染情况又很严重。如果采取单一的固化技术难以从整体上解决我国危险废物的污染问题。从国外的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来看,水泥基固化与稳定剂将是我国在处置有害固体废弃物的重要选择。因此,综合水泥固化廉价性和药剂稳定化低增容比的优势,采用水泥固化为主药剂稳定化为辅的综合处理技术,既能解决重金属的污染,保证固化块的强度,又因药剂的合理化使用可降低增容比,提高安全填埋场的服务年刚,引。故对水泥固化为主药剂稳定化为辅的综合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综合处理技术进行研究。 收稿日期:2010-03-10:修同目期:2010—03—26 作者简介:范玉宏(1966一),男,甘肃人,从事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弃物处理工艺及其专用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工程设计等方面研究。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状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 状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状 危险废物治理包括处理和安全处置两个方面。其目的都是使其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目前工程上处理危险废物的方法有:焚烧、热解、安全填埋、固化处理以及物理、化学与生化处理等。据国家环保局统计,2006 年,全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 1084 万t,其中 %得到综合利用,%得到安全处置,%处于贮存状态,%被排放至环境中。2013 年,我国危废产生量降低 %,为 3157 万吨,但 2014 年和 2015 年两年,产生量逐年上升,到 2015 年底,全国工业危险废弃物产生量为万吨,同比2014 年增长了 %。2013 年,中国工业危废综合利用量为 1700 万吨,同比降低%,主要是因为危废总产量降低。2014 年和 2015 年,危废综合利用量都增长了超过 20%,到 2015 年底,综合利用量达到万吨。 (1)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技术 国内的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情况主要集中在金属、废有机溶剂、废油和废旧家用电器等方面的回收上。金属回收工艺主要有还原、中和、沉淀分离、焚烧、浓缩结晶等;废有机溶剂和废油的回收主要有蒸馏、冷却等;废旧家用电器的回收主要是拆解、破碎、 磁选、电选等物理方法。虽然我国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率达到了 %(因有很多危险废物未被申报登记,实际的综合利用率仅为 10%左右),但是目前我国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由于未综合考虑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某些综合利用技术还导致了资源的再浪费和环境的二次污染问题。

(2)危险废物(预)处理技术 在最终处置之前可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多种方法,对危险废物进行处理,以改变其物理、化学、生物特性,降低毒性,减小体积,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并尽可能综合利用其资源。目前危险废物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固化/稳定和各种相分离技术等。固化/稳定处理就是将有害废物固定或包封在惰性固体基材中,使危险废物中的所有污染组分呈现化学惰性或被包容起来,减小废物的毒性和迁移性,同时改善处理对象的工程性质,便于运输、利用和处置。危险废物固化/稳定处理是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前的必要步骤,通常用作填埋处理前的预处理。固化/稳定工艺主要用于处理其它处理过程的残渣物以及不适于焚烧处理或无机处理的废弃物,如含重金属污泥、石棉、工业粉尘、酸碱污泥、焚烧残渣等。化学处理即通过化学反应来改变废物的有害成分,从而实现无害化,或将其转变成为适于进一步处置的形态。主要用于处理无机废物,如酸、碱、重金属废液、氰化物废液、氰化物、乳化油等,常用的技术有氧化还原技术、中和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利用生物降解作用来分解危险废物中的有机物,用于处理有机废液或废水。常用的方法有厌氧处理、好氧处理和兼性厌氧处理,包括活性污泥法、曝气塘、厌氧消化、堆肥处理、生物滤池、稳定塘等具体方法。 (3)危险废物最终处置技术 危险废物最终处置技术包括安全填埋、焚烧、土地处理及海洋处置等。土地处理及海洋处置由于环境自净及其自身容量有限,因此目前我国危险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状(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7325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 现状(正式版)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状(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危险废物治理包括处理和安全处置两个方面。其目的都是使其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目前工程上处理危险废物的方法有:焚烧、热解、安全填埋、固化处理以及物理、化学与生化处理等。据国家环保局统计,2006 年,全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 1084 万t,其中 52.2%得到综合利用,26.6%得到安全处置,24.6%处于贮存状态,1.8%被排放至环境中。2013 年,我国危废产生量降低 8.8%,为 3157 万吨,但 2014 年和 2015 年两年,产生量逐年上升,到 2015 年底,全国工业危险废弃物产生量为3976.1 万吨,同比2014 年增长了 9.4%。2013

长沙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长沙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二0一一年八月十五日

1建设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建设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建设项目周边概况及环境敏感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2资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能源的种类和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水的来源、用量和再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污染物产生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预测时段和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预测的内容和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对环境敏感目标对环境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4环境保护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环保投资.......................................... 错误!未定义书签。环保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安全防护距离及其设定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5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业危险废物的五大处置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业内逐渐重视了危险废物处理工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工业危险废物主要类别,并论述了工业危险废物的五大处置技术,从新型焚烧处理、新型固化处理、快速碳酸化处理、等离子气化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1工业危险废物主要类别 工业危险废物,主要来源于工业下属子领域,其中包括医药、采矿、炼油、化学等行业。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可能产生危险废物。对于危险废物,我国大致将其分为46大类,共计479余种,且大多为工业、医疗、社会等危险废弃物。若依照危险废物产生来源划分,可将之划分为工业废弃物及社会废弃物等两大类型。 依据危险废物自身性质划分,可将之划分为无机、有机、油类及其他废弃物。在不同废弃物之间,由于性质及构造有所区别,故而相应的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目前,在我国收录的600余种废弃物中,废碱及废酸、无机氰化物及无机氧化物、含铜废弃物等的比例,占废弃物总数的60%左右。 2工业危险废物处理原则 我国在收录危险废物种类时,曾明确规定固废的性质,即在生产生活中,已经丧失原有价值,但仍具备利用价值,被放弃或抛弃的固态及半固态或置放于容器内的气态物品及物质,并包括法律法规规定的固废物质及物品。 对于危险废物,一旦被定义,就应依照相关规定,对之进行处理操作。在我国诸多工业企业中,对于危险废物处理,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处理链条。依据危险废物处理程序,即上游处理、中游处理、下游处理等,可对危险废物进行合理利用。所谓上游处理,就是针对不同污染源所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就近处理。 所谓中游处理,就是针对设备生产商及工程承包商而言,就近处理危险废物。所谓下游处理,即是针对运营商而言,就近处理危险废物。在工业危险废物处理中,各方面应依据就近原则,将危险废物运输至最近的处理中心,随之依据相关处理技术,对之进行无害化处理。 3工业危险废物处置一般办法 3.1填埋法 填埋法的应用优势,在于该方法处理量多、管理简便、节约成本、适用性强。一般情况下,填埋法主要适用于土地较多且经济落后地区。然而,在城市危险废物处理中,由于废弃物总量较大,加之危险废物中往往混杂了金属及塑料等有机废物,若采用填埋法处理,就会在填埋后生成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同时,在此期间,工业危险废物还有可能产生渗滤液,对土壤造成污染,进而危害人类健康。 3.2焚烧法 焚烧法的处理程序,即是在高温炉内,倒入相应的危险废物,经过高温处理,其中的可燃成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 2042-2014)

[固废] 我读《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 2042-2014)》 一、时间、适用范围 本标准自2014 年09 月01 日起实施。 医疗废物作为一类特殊的危险废物,其管理技术要求参照医疗废物相关标准。 二、处置技术 1、分类 2、适用性 预处理技术主要适用于焚烧、非焚烧、安全填埋等危险废物处置行为前的预处理过程。 焚烧技术适用于处置有机成分多、热值高的危险废物,处置危险废物的形态可为固态、液态和气态,但含汞废物不适宜采用焚烧技术进行处置,爆炸性废物必须经过合适的预处理技术消除其反应性后再进行焚烧处置,或者采用专门设计的焚烧炉进行处置。 ü回转窑可处置的危险废物包括有机蒸汽、高浓度有机废液、液态有机废物、粒状均匀废物、非均匀的松散废物、低熔点废物、含易燃组分的有机废物、未经处理的粗大而散装的废物、含卤化芳烃废物、有机污泥等。 ü液体喷射炉可处置的危险废物包括有机蒸汽、高浓度有机废液、液态有机废物、低熔点废物、含卤化芳烃废物等。 ü流化床主要用于处置粉状危险废物,也可用于处置块状废物及废液。 ü固定床炉可处置的危险废物包括有机蒸汽、粒状均匀废物、非均匀的松散废物、低熔点废物、含易燃灰组分的有机废物等。 ü热解炉主要用于处置有机物含量高的危险废物。 非焚烧处置技术应根据技术特点和被处置废物的特性进行选择。 ü热脱附技术适用于处置挥发性、半挥发性及部分难挥发性有机类固态或半固态危险废物,可用于处理含有上述危险废物的土壤、泥浆、沉淀物、滤饼等。 ü熔融技术适用于处置危险废物焚烧处置残渣和固体废物焚烧处置产生的飞灰等。 ü电弧等离子体技术适用于处置毒性较高、化学性质稳定,并能长期存在于环境中的危险废物,特别适宜处置垃圾焚烧后的飞灰、粉碎后的电子垃圾、液态或气态有毒危险废弃物等。安全填埋处置技术适用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除填埋场衬层不相容废物之外的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性质不稳定的危险废物需经固化/稳定化后方可进行安全填埋处置,但有机危险废物不适宜采用安全填埋进行处置。 ü单组分填埋适用于处置化学形态相同的危险废物。 ü多组分填埋适用于处置两类以上混合后不发生化学反应,或发生非激烈化学反应后性质稳定的危险废物。 3、处置技术选择原则 ü腐蚀性废物应先通过中和法进行预处理,然后再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最终处置。 ü有毒性废物可选择解毒处理,也可选择焚烧或填埋等处置技术。 ü易燃性废物宜优先选择焚烧处置技术,并应根据焚烧条件选择预处理方式。 ü反应性废物宜先采用氧化、还原等方式消除其反应性,然后进行焚烧或填埋等处置。 ü感染性废物(医疗废物)应选择能够杀灭感染性病菌的处置技术,如焚烧、高温蒸汽灭菌、化学消毒、微波消毒等。 三、设计要求 危险废物处置厂的厂区主要道路行车路面宽度不宜小于6 m,车行道宜设环形道路。厂房外应设消防道路,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3.5 m。 主体设施应包括进厂危险废物接收系统、分析鉴别系统、贮存与输送系统、预处理系统、处置系统、污染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监测系统和应急系统等。

危险废物处置中心一期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ek CurrentPageFootePane.View.SeekVieweekCurrentPageHIfHeaderSelection.WholeSSelection.DeletewdCharactSelection.HeaderFoo teindo w.ActivePane.View.See ViwdSee CurrentPageFovePane.View.See Vieweek CurrentPageHeection.Parag 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 https://www.sodocs.net/doc/8411631977.html,Selection.Font.Size1iveWind ow.View.SplitSpecialwdPaneNoneThenActiveWindow.PanestiveWindo w.ActivePane.View.Ty pewdNormalViewActiveWindowActivePane.View.Ty pwdOutlineVie wTheActiveWindow.ActivePane.View.Ty pwdPrintViewActiveWindo w.ActivePane.View.SeekViwd See CurrentP ageHeaderSelection.WholeSSelectio n.DeletewdCharactSelectio n.HeaderFooteindo w.ActivePane.View.See ViwdSetion.Fon t.Size1iveWindow.View.SplitSpecialwdPaneNoneThenActiveWindow.PanestiveWind ow.ActivePane.View.Ty pewdNormalViewActiveWindowActivePane.View.Ty pwdOutlineViewT heActiveWindow.ActivePane.View.Ty pwdPrintView 1总论 1.1 项目背景 青岛市是山东省的经济龙头,随着青岛市及周边地区工业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的产生量也随之增加。危险废物若处理、贮存或处臵不当,将不同程度地造成大气、水体及土壤污染,危及生态环境及民众生活,从而制约经济的可持发展。 青岛市环境保护局和政府有关部门早已认识到目前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处臵状况的危急性,为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以及国家环保总局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场拟建规划,结合青岛市的具体情况,青岛市环境保护局成立了“青岛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并决定建设一座具有一定投资规模、处理技术先进的现代化综合危险废物处理处臵场,以显著改变目前处臵技术落后、存在二次污染的局面,实现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 青岛危险废物处臵中心由青岛市环境保护局筹建,根据青岛市环境保护局的意见,项目建设单位成立项目公司——青岛新天地固体废物综合处臵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的建设工作。 青岛新天地固体废物综合处臵有限公司是专业性环保股份公司,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主要从事工业固体废物的运输、贮存、处理处臵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公司汇集了包括环境工程、给排水、化工、土建、电器自控、化学分析、计算机等各专业人才,现拥有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工业固体废物甲级运营资质,工业废水甲级运营资质及山东省环保总局颁发的危险废物处臵资格证书,并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该公司已经能够提供以下技术和服务:危险废物的收集及暂存、医疗废物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