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应用软件基础复习提纲

应用软件基础复习提纲

应用软件基础复习提纲
应用软件基础复习提纲

应用软件基础复习提纲

第一章软件开发方法

程序的概念:为实现特定目标或解决特定问题而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命令序列的集合。

软件的概念(*) :指计算机程序、方法和规则、相关的文档资料以及在计算机上运行它所必需的数据。

二者的关系(*):软件=程序+文档+数据

软件的分类(*):软件按不同方式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功能划分软件分类:

a;系统软件——支持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并实现用户操作的那部分软件。一般是在计算机系统购买时随机携带的,也可以根据需要另行安装。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网络系统、语言编译器、通信软件、工具软件等。

b: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为满足用户不同领域、不同问题的应用需求而提供的那部分软件。它可以拓宽计算机系统的应用领域,放大硬件的功能。主要包括:管理软件、实时软件、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软件、嵌入式软件、人工智能软件、专用领域软件等。

(2)按规模划分软件分类

类别参加人员数研制期限产品规模(语句行数)实例

微型 1 1-4周0.5k 选择排序程序

小型 1 1-6月1k-2k 数值计算程序

中型2-5 1-2年5k-10k 汇编程序

较大型5-20 2-3年50k-100k 数据库系统

大型100-1000 4-5年1M 操作系统

极大型1000-5000 5-10年1M-10M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

软件危机:开发软件所需的高成本与软件产品的低质量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软件生产周期漫长,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软件开发陷入不可自拔的恶性循环之中。这种现象被称为“软件危机”(Software Crisis)。

解决软件危机的途径(*):为了解决软件危机就要从技术措施和组织管理两个方面去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软件生产效率,降低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成本。即,采用现代化、社会化的组织管理方式;使用成功技术和方法(面向过程、面向对象等)。

另外,使用更好的软件开发工具(汇编、C、VC、JA V A等),“放大”人的智力,大大加快软件开发速度,提高软件质量。

软件生命周期(*):指一个软件从提出开发要求直到该软件报废为止的整个时期。

软件定义:就是“做什么”,又称为系统分析。

软件开发:就是“怎么做”,即要具体设计和实现在软件定义时期定义的软件系统,因此又称为系统实现。

软件维护:这一时期的核心任务是:“改变”。即要保证软件持久地满足用户各个方面改变的需要。

软件工程: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工程学和数学。软件工程的理论、

方法、技术都是建立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上;它是用管理学的原理、方法进行软件生产管理;用工程学的观点进行费用估算、制定进度和实施方案;用数学方法建立软件可靠性模型以及分析各种算法。

软件开发活动:

需求分析(*):任务:收集、分析、理解、确定用户的要求;然后把用户的要求精确、完整地描述表达出来。

目的:要回答“要解决什么问题?”,既系统”做什么?“。

分两步骤:可行性研究、制定软件开发计划。

结果:可行性报告、软件计划、需求说明书

需求说明书是让用户理解: “什么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软件设计:主要包括软件系统结构(软件结构) 设计、数据设计、界面设计和过程设计。

软件构造:根据设计说明书中每个模块的控制流程编写出相应的源程序。

软件测试:通过模块测试、组装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等方式,检查、发现程序中的错误,从而保证系统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可用性。

软件维护:改正软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隐含错误,扩充在使用过程中新的功能要求。

传统软件方法学——结构化分析(*):结构化方法是由下列方法组成:(1)结构化分析方法SA、(2)结构化设计方法SD、(3)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SP

结构化方法的核心是基于功能分解的模块化层次结构方法。

结构化分析的要点是: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找出关键点、难点,定量描述;核心是:分解;手段是:模块化。(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设计)

结构化设计方法的要点是:将系统设计成由相对独立、单一功能的模块组成的软件结构。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SP的要点是:用三种基本结构的语句编写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的模块程序,尽可能地采用重用程序,开发组织形式为主程序员组。

现代软件方法学——面向对象方法学

面向对象(OO)方法是人类借助计算机认识和模拟客观世界的一种方法。它将客观世界看成是由许多不同种类的对象构成。是基于“对象、类、封装、继承、消息机制、多态等技术特征”的构造软件系统的开发方法。

软件工程模型:

瀑布模型: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后一阶段工作必须在前一阶段工作完成后才能开始;推迟实现的观点——把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清楚地划分开,尽可能推迟物理模型的实现,这是瀑布模型的重要指导思想;质量保证的观点——每一步都循序渐进,及早消除隐患,从而保证软件质量;致命缺点是只有做出精确的需求分析,才能取得预期的结果。

原型模型:主要思想:先借用已有系统作为原型模型,通过“样品”不断改进,使得最后的产品就是用户所需要的。

增量模型:也称渐增模型,是一种非整体开发的模型。软件在该模型中是“逐渐”开发出来的,开发出一部分,向用户展示一部分,让用户及早看到部分软件,及早发现问题。

螺旋模型:将工程划分为4个主要活动:制定计划、风险分析、实现工程和用户评价。4个活动螺旋式地重复执行,直到最终得到用户认可的产品。

基于知识的模型:有称为智能模型,在实施过程中要建立知识库,将模型本身、软件工程知识与特定领域的知识分别存入数据库。(以软件工程知识为基础的生成规则构成的专家系统

与含应用领域知识规则的其他专家系统相结合,构成这一应用领域的软件开发系统。)

面向对象模型:主导思想是: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将面向对象技术贯穿于整个生存周期。当然,还要结合传统开发模式中好的、已被无数成功开发活动证明是可行的经验和技术。软件开发技术:

构件技术:基于OO技术上的更高级的抽象。它把底层的对象集合打成包,组成功能“插件”。软件复用技术:软件复用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软件元素的过程。在软件开发中避免重复劳动的解决方案,它使得应用系统的开发不再采用一切从零开始的模式,而是以已有的工作模式为基础,充分利用过去应用系统开发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将开发的重点集中于应用的特有构成成分。

C/S技术:客户机/服务器系统,是基于局域网/广域网的系统。这种技术往往需要往往需要数据库服务器。

B/S技术:浏览器/服务器系统是基于局域网/广域网的系统。它的客户端是标准的浏览器(如IE等),服务器端为标准的Web服务器,可协同应用服务器响应浏览器的请求。第二章数据结构

算法:----是解决问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

算法的特性: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有输入、有输出

线性表:指n(n≥0)个元素a1,a2,a3,…,an 的有限集合,集合中的元素除第一个与最后一个元素外,其它元素都只有一个直接前趋元素和一个直接后继元素。

顺序存储结构——顺序表—插入算法、删除算法、查找算法;

非顺序存储结构——单链表—插入算法、删除算法、查找算法;

线性表的特点:

1)表中每一行信息虽然组成的内容不同,但都代表某个明确独立的含义,将表中每一行信息称之为一个数据元素;

2)每个数据元素在表中的位置固定,除了第一个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外,其余元素都有唯一一个前驱元素和唯一一个后继元素;

3)表中数据元素的个数不相同,有长有短;

4)大多数表中数据元素会增加或减少,是动态变化的。但也有一些表是固定不变,

堆栈stack:指插入和删除元素操作只能在表的一端进行,这种线性表称为堆栈。

队列:也是特殊的线性表。它只允许在线性表的一个端点进行插入,而在线性表的另一个端点进行删除操作。

基本特点(*)

树、二叉树;树是包含n个数据元素的有限集合T(n≥1),并且满足:

(1)T中有一个称为根的结点root;

(2)T中除根以外的其余结点被分成m(n>m≥0)个互不相交的集合T1、T2…、Tm,且每一个集合又符合上述两条,即它

们本身又是一棵树,这些树称为root的子树。

二叉树是n(n≥0)个结点的有限集合,且满足以下两条:

(1)或者为空二叉树,即n=0;

(2)或者由一个根结点和两棵互不相交的被称为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所组成,左子树和右子树分别又是一棵二叉树。

图:图是由数据元素集合及数据元素间的关系集合组成的一种数据结构。一般记作Graph=( V, E )。其中V是数据元素的非空有限集合;E是数据元素之间关系的有限集合。

关键字:指数据元素中可以标识该数据元素的一组数据项。

查找:根据给定的关键字值,在一组数据元素中确定一个其关键字值等于给定值的数据元素的过程。

二叉排序树可能为一棵空的二叉树,若非空则必须满足以下特征:

(1)根结点左子树中所有结点的关键字小于根结点的关

键字;

(2)根结点右子树中所有结点的关键字大于或等于根结

点的关键字;

(3)根结点的左右子树也都是二叉排序树。

排序:假设n个数据元素分别为{R1,R2,…,Rn},

其相应的排序码为{K1,K2,…, Kn},所谓排序就是

将所有数据元素按排序码非递减(或非递增)的次序排列起来,

形成新的有序序列的过程。

第三章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定义: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的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的集合。

功能(*):CPU与进程管理——对处理器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对处理器的运行实施有效的管理

存储器管理——对存储器进行分配、保护和扩充

设备管理——根据确定的设备分配原则对设备进行分配,使设备与主机能够并行工作,为用户提供良好的设备使用界面

文件管理——有效地管理文件的存储空间,合理地组织和管理文件系统,为文件访问和文件保护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及手段

用户接口——用户操作计算机的界面,或称为用户界面,通过用户接口,用户只需进行简单操作,就能实现复杂的应用处理

发展过程:手工操作阶段?单道批处理阶段?执行系统阶段?多道程序系统

基本类型—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三种综合起来使用组成通用操作系统)(填空)

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多道”指内存中可存放多道作业;“批处理”指用户与作业之间没有交互作用,用户不能直接控制作业的运行。

分时系统(*):多个用户分享同一台计算机,将CPU在时间上分割成很小的时间段,称为时间片,系统将CPU的时间片轮流分配给多个用户,每个用户通过自己的终端直接控制程序的运行,进行人机交互。由于时间片分割很小,使每个用户感觉自己独占计算机一样。

实时系统:包括实时过程控制和实时信息处理两种。实时操作系统能对外部发生的随机事件作出及时响应,并对它进行及时处理。适用于工业控制系统或事务处理系统。

实时系统有较强的中断处理机构,可靠性要求比较高。

存储管理—存储器的分级结构: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又称缓存,速度快、容量小、价格贵,用来存放使用最频繁的信息,以及缓冲CPU与内存之间的速度差。

主存储器:又称内存,是程序运行时存放系统和用户的指令及数据的设备。

外部存储器:又称外存,如硬盘、磁盘、光盘等;存取速度慢、容量大、价格便宜;可以存放大量的系统和用户的程序及数据;不能由CPU直接读取。

实存管理:特点是当作业要求调入内存时,存储管理要提供一个不小于作业地址空间的连续

存储空间,当空间不够时,常采用覆盖或交换技术来扩充内存。

虚存管理(*):“虚存”(虚拟存储管理)技术是用软件方法来扩充存储器,虚拟存储器的概念是指一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虚假存储器,它能提供给用户一个比实际内存大的多的存储空间,使用户在编制程序时可以不必考虑存储空间的限制。

处理器管理—就是要解决用户递交的作业何时调入内存,在调入内存的各个作业程序间如何分配处理器,以达到各道程序能协调一致运行,而系统资源又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作业调度:又称高级调度或宏观调度。它的主要功能是按照某种调度原则,选取某些作业进入内存,为它们分配必要的资源,建立相应的进程,并当作业完成后做好一切善后工作。进程调度:又称低级调度或微观调度。它的主要功能是按照某种调度原则,实现处理器在各进程间的转换。

进程的状态转换和进程控制块(*)

当作业管理程序将用户作业调入内存后,作业以进程形式出现。在内存中的多个进程具有不同的状态,它们随着系统运行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就绪、运行、阻塞)

(1)就绪状态:进程已具备各种必要的资源,只等待获得CPU。

(2)运行状态:系统根据调度算法,将CPU分配给某一个就绪进程使之运行,该进程就处于运行状态。当运行的进程由于分配的CPU时间已到或是由于I/O要求,则必须交出CPU 就转入就绪或阻塞状态。

(3)阻塞状态:进程在运行中由于要等待I/O设备或发生其它错误时,就转入阻塞状态。待到阻塞原因消除后,重新回到就绪状态。

进程控制块(PCB—Process Control Block)。PCB中的信息分为如下两种:

a.说明信息:包括进程名、优先数及当前状态。

b.保留信息:是保留该进程由运行状态转入阻塞或就绪状态时当时各寄存器的内容,以便当该进程重新进入运行时恢复当时各寄存器状况。

设备管理—通道与中断:计算机访问外设的方式是随着通道与中断的产生逐渐得到改进的。缓冲技术(*):是指在内存中划出一个由N个单元组成的区域,称为缓冲区,作为外设在进行数据传输时的暂存区,以解决CPU处理数据速度与外设传输数据速度不匹配的问题,减少瓶颈现象。根据需要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单缓冲区和双缓冲区、多缓冲区、缓冲池。

文件管理—文件结构及存取方式、文件目录;

文件的逻辑结构是从用户的角度看到的文件面貌,就是它的记录结构。文件由若干各相关的记录组成,记录分等长和变长两种。

文件的物理结构是指一个逻辑文件在外存储器上的存放形式。

文件存取方式:1)顺序结构2)链接结构3)索引结构

为了便于对文件进行存取和管理,所有计算机系统都设置一个文件目录,每个文件在文件目录中都有一个表目,存放描述文件的有关信息。通常文件目录中包含以下内容:

?文件符号名

?文件内部名

?文件在外存的起始地址

?文件结构形式(顺序、链接、索引)

?文件类型

?文件的存取控制说明

?文件的建立及修改日期等

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一个使用界面,称为用户接口。一类是程序一级的接口,另一类是作业控制方面的接口。

第四章数据库及应用程序的开发

数据库的概念: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三种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一对多”、“一对一”联系可以直接用层次模型来描述,但“多对多”联系不能直接用层次模型来表示,必须通过一些数学变换把“多对多”联系拆成几个“一对多”联系后再用层次模型表示。虽然层次模型有一定局限性,但由于其简单、清晰,还是有许多数据库管理系统根据层次模型来设计,这样一来的DBMS称为层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在网状模型中各实体之间的联系用有向图表示。由于树型结构可以看成是有向图的特例,所以网状模型要比层次模型复杂,但它可以直接用于表示“多对多联系”。然而由于技术上的困难,一些已实现的网状数据库管理系统(如DBTG)中仍然只允许处理“一对多”联系。

关系模型:用表格能够表示“一对一”、“一对多”的实体联系。实际上用表格也可以表示“多对多”的实体间联系。

数据库规范化理论:关系模式根据要求的不同,或者说规范化的程度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一范式、二范式、三范式、Boyce-Codd范式、四范式和五范式,分别记为1NF、2NF、3NF、BCNF、4NF和5NF。

各种范式之间存在以下包含关系:

1NF?2NF?3NF?BCNF?4NF?5NF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纵语言DML、数据控制语言DCL。(填空)

第五章网络软件开发技术

因特网:在TCP/IP协议基础上建立的国际互联网。它是“计算机网络的网络”,即将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和机构的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互联在一起,形成一个世界范围的信息网络。

网络的结构:(1)网络的边缘:主机(端系统)(2) 网络的核心: 路由器,由网络构成的网络(3) 访问网络的物理介质: 通信链路

网络协议:定义了网络实体间发送和接收报文的格式、顺序以及当传送和接收消息时应采取得动作。

网络的体系结构——定义了一个框架,它使这些用不同媒介连接起来的不同设备和网络系统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下实现互操作性,并满足各种业务的需求,它营造了一种“生存空间”——任何厂商的任何产品、以及任何技术只要遵守这个空间的行为规则,就能够在其中生存并发展。

对应关系(*);

OSI/RM:7层:7应用层——处理网络应用==========应用层4层(或5层)TCP/IP 6表示层——数据表示

5 会话层——主机间通信

4 传输层——端到端的连接=========传输层

3 网络层——寻址和最短路径=======网络层

2 数据链路层——介质访问(接入)==网络接口(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1物理层——二进制传输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User Datagram Protocol无连接用户数据报协议

域名服务系统DNS(*):是一种帮助人们在Internet上用名字来唯一标识自己的计算机,并保证主机名和IP地址一一对应的网络服务。DNS用于在主机名和IP地址间进行转换。

DNS服务主要基于UDP来实现,端口号=53。

三个组成部分:域名空间、名字服务器、解析程序

IP地址:IP网络中每台主机都必须有一个惟一的IP地址;

?IP地址是一个逻辑地址;

?IP是层次性地址:网络号+主机号

?因特网上的IP地址具有全球唯一性;

?32位,4个字节,常用点分的十进制标记法:

如00001010 00000010 00000000 00000001 记为10.2.0.1

?IP地址划分为五类:A-E类,常用的为A、B、C类

端口号(*):TCP和UDP都用端口(socket)号把信息传到上层。

端口号指示了正在使用的上层协议。

套接字Socket:是一个编程接口

?是一种特殊的文件描述符(everything in Unix is a file)

?并不仅限于TCP/IP

?通信协议

?面向连接(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 TCP/IP)

?无连接(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和Inter-network Packet Exchange - IPX)

第六章多媒体编程技术

多媒体的定义:就是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集合。

声音的特性:

声波可以看成在时间上和幅度上都是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

带宽:声音信号的频率范围

声音的数字化(*):

模拟信号:指在时间和幅度上都连续的信号。

数字信号:把时间和幅度都用离散的数字表示的信号。

声音的数字化:通过采样,量化,编码将声音的模拟信号转化为声音的数字信号的过程。采样: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对这种模拟信号进行测量叫做采样(Sampling)

量化:将信号幅度取值的数目加以限定,由有限个数值来表示信号。或者对幅值加以进似的过程

编码:将采集到的物理量转换为在计算机中表示的代码的过程

数字音频的处理:通过修改WA V格式文件可以实现音频的音效处理

淡入、淡出、滤波、删除等,需要解剖WA V文件存储结构,读取数据进行修改,书6.2.2讲述这方面内容

数字图像编程—图像分辨率:图像采样的点数(或像元数),称为图像分辨率。用“行数×列数”表示。

对相同尺幅的图像,如果组成该图的像素数目越多,则说明图像的分辨率越高,看起来就越逼真。相反,图像显得越粗糙。

图像分辨率越高,图像文件占用的存储空间越大。

扫描分辨率:用每英寸多少像素点(dots per inch,DPI)表示。

扫描分辨率越高,像素就越多,获得的图像越细腻。

像素深度(*):数字图像中表示每个像素的颜色使用的二进制位数称为像素深度或位深度。像素深度值越大,图像能表示颜色数越多,色彩越丰富逼真,占用的存储空间越大。

常见的像素深度有1位、4位、8位和24位

图像的显示分辨率:数字图像的视觉效果与图像输出设备有关,图像在屏幕上的显示尺幅称为图像的显示分辨率

分辨率低的图像可以以高的分辨率显示,分辨率高的图像也可以以低的分辨率显示,但只要不是以图像的正常分辨率显示图像,都会引起图像的失真

色调:指颜色的外观,用于区别颜色的名称或颜色的种类。

是视觉系统对一个区域呈现的颜色的感觉

取决于可见光谱中的光波的频率

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洁性,它可用来区别颜色明暗的程度

当一种颜色渗入其他光成分愈多时,就说颜色愈不饱和。

完全饱和的颜色是指没有渗入白光所呈现的颜色

明度:是视觉系统对可见物体辐射或者发光明亮度的感知属性

明度的主观感觉值目前还无法用物理设备来测量

国际照明委员会用亮度来代替明度,亮度就像光的强度

图像文件的格式:是图像数据在文件中的存放形式,不同的软硬件厂商可能定义不同的文件格式

位图文件bmp格式——是Windows采用的图像文件存储格式,是一种不压缩的格式,因此占有较大的存储空间,但图像质量较高,没有数据损失

GIF格式——是CompuServe公司开发的图像文件存储格式,压缩效率、占用的存储空间很小,支持透明图像属性和动画图像属性,但表示的颜色数量有限,适合存储颜色较少的卡通图像、徽标等手绘图像

PEG格式——可以选择压缩质量,适合存储色彩丰富的照片

矢量图与位图。

矢量图主要用于工程图、白描图、卡通漫画等,这些图形可以分解为单个的线条、文字、圆、矩形、多边形等单个的图形元素。再用一个代数式来表达每个被分解出来的元素。

位图图像,亦称为点阵图像或绘制图像,是由称作像素的单个点组成的。这些点可以进行不同的排列和染色以构成图样。当放大位图时,可以看见赖以构成整个图像的无数单个方块。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大纲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大纲 第二章晶体结构 2.1 结晶学基础 1、概念:晶体晶胞晶胞参数七大晶系晶面指数晶面族晶向指数晶向族 2、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的计算 2.2 结合力与结合能 按照结合力性质不同分为物理键和化学键 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物理键包括范德华键氢键 晶体中离子键共价键比例估算(公式2.16 离子晶体晶格能 2.3 堆积(记忆常识 1、最紧密堆积原理及其使用范围:原理略 适用范围:典型的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原因:该原理是建立在质点在电子云分布呈球形对称以及无方向性的基础上的 2、两种最紧密堆积方式:面心立方最紧密堆积ABCABC 密排六方最紧密堆积ABABAB 系统中:每个球周围有6个八面体空隙 8个四面体空隙

N个等径球体做最紧密堆积时系统有2N个四面体空隙N个八面体空隙八面体空隙体积大于四面体空隙 3、空间利用率:晶胞中原子体积与晶胞体积的比值(要学会计算 两种最紧密堆积方式的空间利用率为74.05﹪(等径球堆积时 4、影响晶体结构的因素 内因:质点相对大小(决定性因素 配位数(概念及计算 极化(概念,极化对晶体结构产生的影响 外因(了解:同质多晶 类质多晶 同质多晶转变 2.4 单质晶体结构(了解 2.5 无机化合物结构(重点每年必考 分析结构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晶胞分子数,何种离子做何种堆积,何种离子添隙,添隙百分比,正负离子配位数,正负离子电价是否饱和,配位多面体,添隙半径的计算(刚好相切时,隙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1、NaCl型:4个NaCl分子 Cl离子做面心立方密堆积,Na离子填充八面体空隙,填充率 100﹪,正负离子配位数均为6,电价饱和。【NaCl6】或【ClNa6】八面体结构与性能:此结构在三维方向上键力均匀,因此无明显解理,破碎后呈颗粒状,粒为多面体 形状。离子键结合,因此有较高的熔点和硬度

控制工程基础应掌握的重要知识点资料讲解

控制工程基础应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控制工程基础应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控制以测量反馈为基础,控制的本质是检测偏差,纠正偏差。 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信号有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反馈信号、偏差信号等。 输入信号又称为输入量、给定量、控制量等。 自动控制按有无反馈作用分为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按给定量的运动规律分为恒值调节系统、程序控制系统与随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按系统线性特性分为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按系统信号类型分为连续控制系统与离散控制系统。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 求机械系统与电路的微分方程与传递函数 拉普拉斯变换: 拉普拉斯反变换 拉普拉斯变换解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将微分方程作拉普拉斯变换,进而运算而来, 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是等价的, 传递函数适合线性定常系统。 ) a s (F )t (f e at +→- ) s (F e )T t (f TS -→-

典型环节传递函数: 比例环节K 惯性环节 一阶微分环节 振荡环节二阶微分环节 传递函数框图的化简 闭环传递函数 开环传递函数 误差传递函数 闭环传递函数是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间的传递函数。 误差传递函数又称偏差传递函数,是偏差信号与输入信号间的传递函数。 系统输出信号称为响应,时间响应由瞬态响应与稳态响应组成。 系统的特征方程是令系统闭环传递函数分母等于零而得。 特征方程的根就是系统的极点。 1S +τ 1S 2S 22+ζτ+τ

一阶惯性系统 特征方程为: 系统进入稳定状态指响应c(t)进入并永远保持在稳态值c(∞)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允许误差常取2%或5% 调整时间 特征方程为: 特征方程的根(即极点)为: ????? ±=?±=?=% 2,T 4%5, T 3t s n ω无阻尼自由振荡频率ζ 阻尼比0 S 2S 2n n 2=ω+ζω+一对虚极点 无阻尼,j S ),(0n 2,1ω±==ζ不能用 系统振荡会越来越大,,0<ζ0 1T S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一、单项选择题(四选一) 1、一个理想独立电压源的基本特性是 : 答(A ) A .其两端电压与流过的电流无关 ;流过的电流可为任意值 ,由外电路即可确定 B .其两端电压与流过的电流有关 ;流过的电流不为任何值 ,由电压源即可确定 C. 其两端电压与流过的电流无关 ;电流必定由电压源正极流出 ,可为任意值 D. 其两端电压与流过的电流有关 ;电流未必由电压源正极流出 ,可为任意值 2、 电路如图所示 , 支路电流 I AB 与支路电压 U AB 分别应为 : 答 (C ) A. 05. A 与15.V B. 0A 与1V C. 0 A 与 1 V D. 1A 与0V 20 2 4V 1 A 1 40 30 1 1 1V 1 1A 50V 45V 1V a B 10 (第 2题) (第 3题) 3、图示电路中, a 点对地的电压 U a 应为 : 答 ( D ) A. -49 V B. -47 V C. -54V D. -51 V 4、图示二端电路中与理想电压源并联的电阻 R A. 对端口电压有影响 B. 对端口电流有影响 C. 对 U S 支路的电流有影响 D. 对端口电压与端口电流均有影响 答( C ) 5、图( a )电路中, U S 20V ,R 1 900 , R 2 1100 ,稳压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b ),则其工作点应是: 答( C ) A. u 10V , i 0m A B. u 10V , i 10m A C. u 10V , i 5mA D. u 0V , i 10mA i / mA U S R 1 10 5 a i u / V + R 2 u 5 U S R _ 10 b (a) ( b) (第 4 题) (第 5 题)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第一章 1.信息概念代表性人物:(P3)香农、维纳、钟义信 2.信息的载体形式和传播途径(P4表1-1) 3.信息的传播过程(P4图1-4) 4.信息的基本特征(P6): 5.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哪4种技术(P8) 6.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及影响(P12) 7.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5次(P10) 8.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P10):多元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虚拟化 第二章 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P18图2-1) 2.采集信息的方法(P20表2-2):亲自探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3.采集信息的工具及其作用(P20表2-3) 4.计算机中常见的信息存储格式(P22表2-5): 5. 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P25 表2-7) 6. 常见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P26表2-8)::目录类搜索引擎和全文搜索引擎的区别 7.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P27 表2-10): 8.常用下载工具(P29表2-13) 9.可以从哪些方面对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 第三章 1.报刊制作的一般过程:(P43 表3-3) 2.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过程:(P49 表3-11) 3.表格地址表示:列(大写字母)行(数字)如:B5 4.表格数值计算:函数(sum、average、max等) 书写格式:=sum(A2:D2)(连续的用“:”连接)或者=sum(a2,d2,f2)(不连续的用“,”连接),注意符号是英文状态下的冒号和逗号。其它常用函数基本书写方法类似,公式的书写也类似。 5.柱形图、条形图、线形图和饼形图的特点和用途:表P54,表3-4(P54) 6.EXCEL表格中的数据改变,则与它有关的函数、公式计算结果以及图表都会发生相应改变,无需重新计算和绘制。 7.选中不连续的行或者列可以先按下“Ctrl”再来选择行或者列。 8.填充柄的作用、对单元格地址的绝对引用$ 9. 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P57)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第三章复习题及答案教学提纲

题目:时间响应由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两部分组成。 分析与提示:时间响应由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两部分组成。 答案:瞬态响应、稳态响应 题目:系统的输出量从初始状态到稳定状态的响应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析与提示:瞬态响应,指系统在某一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的输出量从初始状态到稳定状态的响应过程。 答案:瞬态响应 题目:系统的时间响应可从两方面分类,按振动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 。 分析与提示:系统的时间响应可从两方面分类,按振动性质可分为自由响应与强迫响应。 答案:自由响应、强迫响应 题目:系统的时间响应可从两方面分类,按振动来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 。 分析与提示:系统的时间响应可从两方面分类,按振动性质可分为自由响应与强迫响应;按振动来源 可分为零输入响应(即由“无输入时系统的初态” 引起的自由响应)与零状态响应(即仅由输入引起的响应)。答案: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题目:系统微分方程的特解就是系统由输入引起的输出(响应),工程上称为____________ 。 分析与提示:初始条件及输入信号产生的时间响应就是微分方程的全解。包含通解和特解两个部分。 通解完全由初始条件引起的,它是一个瞬态过程,工程上称为自然响应(如机械振动中的自由振动)。特 解只由输入决定,特解就是系统由输入引起的输出(响应),工程上称为强迫响应(如机械振动中的强迫振 动)。 答案:强迫响应 题目:系统的瞬态响应不仅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特性,还与外加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形式有关。 分析与提示:系统的瞬态响应不仅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特性,还与外加输入信号的形式有关。 答案:输入信号 题目:单位阶跃信号 1 U(t) ° t 0 的拉氏变换为【】0t 0 11 A、- B、右 C、1 D、S s s 分析与提示:熟练掌握典型信号的拉氏变换。B为单位斜坡信号的拉氏变换,C为单位冲击信号的拉是变换。 答案:A 题目:选取输入信号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输入信号应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能够反映系统工作的大部 分实际情况。 分析与提示:选取输入信号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输入信号应当具有典型性,能够反映系统工作的大部分实际情况。 答案:典型性 题目:选取输入信号时,输入信号的形式应当尽可能________________ 。 分析与提示:选取输入信号时,输入信号的形式应当尽可能简单。答案:简单 题目: _______________ 是使用得最为广泛的常用输入信号。 分析与提示:单位脉冲函数、单位阶跃函数、单位斜坡函数、单位抛物线函数都为常用输入信号时,单位脉冲函数是使用得最为广泛的常用输入信号。 答案:单位脉冲函数 3 题目: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则其时间常数和增益分别是【】 2s 5

电子技术基础-考试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考试大纲 参考书: 1.《电工学(下册)-电子技术》(第六版、第七版都可);秦曾煌主编,高教出版社 2.《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或第四版);童诗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阎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考试时间:2小时(满分100分)。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电子技术基础》是工科电气类的专业技术基础核心课程。课程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基本内容 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1)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稳压管、晶体三极管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参数;尤其是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稳压管、晶体三极管的计算方法及应 用。 (2)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单级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及动态分析方法。能够分析计算基本共射放大电路中的实验现 象。 (3)了解深度负反馈的概念,掌握不同反馈类型的分析方法,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能够计算单级深度负反馈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4) 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组成和电压传输特性,掌握其基本分析方法。能分析和计算由理想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基本运算电路及信号处理电 路。

(5)理解与掌握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分析计算方法。 (6)了解不同类型的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判断电路能否产生正弦波振荡,掌握分析计算电路振荡频率的方法。 (7)掌握单相直流稳压电路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电路参数的计算。 2、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中基本门电路的逻辑图、波形图、功能表及其应用。 (2)用逻辑代数法或卡诺图法化简,分析组合逻辑电路的作用。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设计方 法。 (3)理解常用组合电路集成模块的应用。掌握不同类型的译码器、优先编码器的分析方法及简单应用。 (4)掌握时序逻辑电路中双稳态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能够实现逻辑功能的转换。 (5)掌握用555集成定时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的分析与参数计算方 法。 (6)掌握同步时序电路、寄存器及计数器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doc

>保存信息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第一章 信息及其基本特征 1、 信息概念代表性人物:(P3)香农、维纳、钟义信 2、 信息的基本特征(P6): 传递性(信息的传递性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共享性(如实物交流,一方所得,另一方必有所失;信息交流,两人交换所掌握的一份信息, 每 人便拥有了两份信息) 依附性和可处理性(各种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媒体介质才能够表现出来) 价值相对性(信息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相对的) 时效性(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会随着客观事务的变化而变化) 真伪性(如:空城计) 信息的传播过程(P4)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P8):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 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P12):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办公、教育、科学研究、医疗保健、企业、军事 等 方面都有应用 信息技术的影响(P13):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对人们身心健康可 能 带来不良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P10): 1) 语言的产生和应用 2)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3)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4) 电话、电报、电视及其他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5) 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P10):多元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虚拟化 第二章 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P18) 确定信息需求—7确定信息来源 采集信息的方法(P20):亲自探 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采集信息的工具(P20):扫描仪、照相机、摄像 机、录音设备、计 算机 计算机小常见的信息存储格式(P22): 文字(.txt . doc . html . pdf )信息的发岀方 接收效果及作用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提纲剖析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提纲 一、(共20分)名词解释(每个名词2分) 简单正交点阵、晶向族、无限固溶体、配位数、交滑移、大角度晶界、上坡(顺)扩散、形核功、回复、滑移系 底心正交点阵、晶面族、有限固溶体、致密度、攀移、小角度晶界、下坡(逆)扩散、形核率、再结晶、孪生 二、(共30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面心立方晶体的八面体间隙尺寸。 2、简述固溶体与中间相的区别。 3、已知两个不平行的晶面(h1k1l1)和(h2k2l2),求出其所属的晶带轴。 4、计算面心立方晶体{111}晶面的面密度。 5、简述刃型位错线方向、柏氏矢量方向、位错运动方向及晶体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6、简述刃型位错攀移的实质。 7、简述在外力的作用下,螺型位错的可能运动方式。 8、当碳原子和铁原子在相同温度的 -Fe中进行扩散时,为何碳原子的扩散系数大于铁原子的扩散系数? 9、简述单组元晶体材料凝固的一般过程。 10、如图,已知A、B、C三组元固态完全不互溶,成分为80%A、10%B、10%C的O 合金在冷却过程中将进行二相共晶反应和三相共晶反应,在二元共晶反应开始时,该合金液相成分(a点)为60%A、20%B、20%C,而三元共晶反应开始时的液相成分(E点)为50% A、10%B、40%C,写出图中I和P合金的室温平衡组织。 1、计算体心立方晶体的八面体间隙尺寸。 2、简述决定组元形成固溶体与中间相的因素。 3、已知二晶向[u1v1w1]和[u2v2 w2],求出由此二晶向所决定的晶面指数。· 4、计算体心立方晶体{110}晶面的面密度。 5、简述螺型位错线方向、柏氏矢量方向、位错运动方向及晶体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6、简述刃型位错滑移的实质。 7、简述在外力的作用下,刃型位错的可能运动方式。 8、当碳原子和铁原子在相同温度的a-Fe 中进行扩散时,为何碳原子的扩散系数大于铁原子的扩散系数? 9、简述纯金属凝固的基本条件。 10、如图,已知A、B、C三组元固态完全不互溶,成分为80%A、10%B、10%C的O合 金在冷却过程中将进行二相共晶反应和三相共晶反应,在二元共晶反应开始时,该合金液相成分(a点)为60%A、20%B、20%C,而三元共晶反应开始时的液相成分(E点)为 %、(A+B)%和(A+B+C)%的相对量。 50% A、10%B、40%C,试计算A 初

自动控制工程基础复习题及答案资料

《自动控制工程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 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 ( C ) A .线性系统有外加输入,非线性系统无外加输入。 B .线性系统无外加输入,非线性系统有外加输入。 C .线性系统满足迭加原理,非线性系统不满足迭加原理。 D .线性系统不满足迭加原理,非线性系统满足迭加原理。 2.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 ( B ) A .代数方程 B .特征方程 C .差分方程 D .状态方程 3. 时域分析法研究自动控制系统时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 ( D ) A .脉冲函数 B .斜坡函数 C .抛物线函数 D .阶跃函数 4.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 ) 2s )(1s (s 10 ++,该系统为 ( B ) A .0型系统 B .I 型系统 C .II 型系统 D .III 型系统 5.二阶振荡环节的相频特性)(ωθ,当∞→ω时,其相位移)(∞θ为 ( B ) A .-270° B .-180° C .-90° D .0° 6. 根据输入量变化的规律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 ( A ) A.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B.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C.最优控制系统和模糊控制系统 D.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 7.采用负反馈连接时,如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为H(s),则其等效传递函数为 ( C ) A .)s (G 1) s (G + B .) s (H )s (G 11+ C . ) s (H )s (G 1) s (G + D . ) s (H )s (G 1) s (G - 8. 一阶系统G(s)= 1 +Ts K 的时间常数T 越大,则系统的输出响应达到稳态值的时间 ( A ) A .越长 B .越短 C .不变 D .不定 9.拉氏变换将时间函数变换成 ( D ) A .正弦函数 B .单位阶跃函数

《电子技术基础》复习要点

《电子技术基础》复习要点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 适用专业:2018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业余) 辅导教材:《电子技术基础》张志恒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复习要点 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 1.本征半导体 ?单质半导体材料是具有4价共价键晶体结构的硅Si和锗Ge。 ?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特性:光敏、热敏和掺杂特性。 ?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具有完整晶体结构的半导体。在一定的温度下,本征半导体内的最重要的物理现象是本征激发(又称热激发),产生两种带电性质相反的载流子(空穴和自由电子对),温度越高,本征激发越强。 ◆空穴是半导体中的一种等效+q的载流子。空穴导电的本质是价电子依次填补本征晶体中空位, 使局部显示+q电荷的空位宏观定向运动。 ◆在一定的温度下,自由电子和空穴在热运动中相遇,使一对自由电子和空穴消失的现象称为 复合。当热激发和复合相等时,称为载流子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2.杂质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杂质形成的半导体。体现的是半导体的掺杂特性。 ◆P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3价元素(多子是空穴,少子是电子)。 ◆N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5价元素(多子是电子,少子是空穴)。 ?杂质半导体的特性 ◆载流子的浓度:多子浓度决定于杂质浓度,几乎与温度无关;少子浓度是温度的敏感函数。 ◆体电阻:通常把杂质半导体自身的电阻称为体电阻。 ◆在半导体中,存在因电场作用产生的载流子漂移电流(与金属导电一致),还才能在因载流子

浓度差而产生的扩散电流。 3.PN结 ?在具有完整晶格的P型和N型半导体的物理界面附近,形成一个特殊的薄层(PN结)。 ?PN结中存在由N区指向P区的内建电场,阻止结外两区的多子的扩散,有利于少子的漂移。 ?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正偏导通,反偏截止,是构成半导体器件的核心元件。 ◆正偏PN结(P+,N-):具有随电压指数增大的电流,硅材料约为0.6-0.8V,锗材料约为0.2-0.3V。 ◆反偏PN结(P-,N+):在击穿前,只有很小的反向饱和电流Is。 ◆PN结的伏安(曲线)方程: 4.半导体二极管 ?普通的二极管内芯片就是一个PN结,P区引出正电极,N区引出负电极。 ◆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 ◆正向导通压降:硅管0.6~0.7V,锗管0.2~0.3V。 ◆死区电压:硅管0.5V,锗管0.1V。 ?分析方法: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 ◆若V阳>V阴(正偏),二极管导通(短路); ◆若V阳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要点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 ..............。 ........,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1、下列属于信息的是______B___ A、报纸 B、电视节目中的体育新闻 C、收音机 D、课本 2、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D ) A、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 B、过马路看到了红灯 C、菊花的形状和颜色 D、地球仪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B、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和传播 C、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受并且多次使用 D、同一个信息不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6、关于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是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等所表示的实际内容 B.信息必须通过人脑才能处理C.信息可以无损使用、公平共享 D.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 7、现代社会中,人们把()视为人类不可或缺的资源。 A、物质 B、能量 C、知识 D、信息 8、全球定位系统反映了信息的什么特性? A、共享性 B、真伪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 9、关于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需要依附于载体而存在 B、两个人进行交谈或讨论也是在互相传递信息

C、传递和获得信息的途径可以有很多种 D、信息必须通过载体传播,载体所传达的信息与载体种类也存在必然联系。 10、时效性与信息的联系在一起 A、独立存在性 B、价值性 C、共享性 D、时效性 11、对于信息,下列说话错误的是______ A、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一定的载体,说明信息是客观存在的 B、信息往往反映的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 C、信息的时效性与价值性是联系在一起的,若信息失去了价值,也无所谓时效了 D、信息往往能直接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而不能直接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要 12、下列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广播、电视、因特网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可信的,可以直接使用。 B、在因特网上,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一切信息。 C D 13 ☆ 2 GPS 1、 9、 1 2 (1 (2 常用的有URL、UNC、本机路径和FTP等。 URL: UNC: FTP: (3)内容 3、文件的类型 从最终使用目的来看,文件分为①和②。 ①的内容主要是一条一条可以被计算机理解和执行的指令,它可以指挥计算机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这种文件主要是一些,通常以作为文件的扩展名。 ②包含的则是可以被计算机加工处理展示的各种数字化信息,如文本、图形、声音等,常见的有,其中被称为“流媒体”。 比较典型的压缩文件类型有和。 4、常见的文件扩展名: 可执行文件(操作时只要双击具有这些扩展名的文件即可)exe(可执行文件)

《控制工程基础》考试大纲

《控制工程基础》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控制工程基础 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参考书目:《控制理论基础》,王显正,科学出版社, 2009 考试时间:3小时 考试方式:笔试 总分:150分 考试范围: (一)绪论 1.控制系统的定义 2.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1)掌握反馈控制原理,解释方块图 (2)理解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的性能特点 (3)理解控制系统的各个组成环节。 3. 控制系统的分类:按控制信号的连续性、按给定量的运动规律等进行分类 4. 典型信号:掌握各典型信号的函数表达和物理意义 (二)物理系统的数学模型 1. 数学方法 (1)理解拉普拉斯变换定义和常用函数的拉氏变换; (2)掌握利用拉氏变化求取系统的传递函数。 2. 数学模型 (1)了解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环节的划分、输入输出信号的建立。 (2)掌握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分析,建立机械系统的数学模型。 3. 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理解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4. 方块图及其简化 (1)掌握开环传递函数和闭环传递函数。 (2)掌握利用方块图得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三)频率特性 1. 频率特性概念 (1)了解频率特性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2)了解频率特性的求取方法 2. 对数频率特性 (1)掌握伯德图的坐标的对数划分以及频程、斜率的描述。 (2)掌握典型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 (四)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1. 稳定性的概念:理解稳定的定义和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2. 掌握利用代数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3. 了解稳定裕量的概念和表达方法。 (五)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 1. 稳态误差概念 (1)理解系统的误差和偏差的概念和相互间的关系。(2)了解稳态误差的基本计算公式。 2. 稳态误差的求取 (1)掌握系统的稳态误差的求取。 (2)了解减小系统稳态误差的方法。 (六)控制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 1. 一阶系统的瞬态响应 了解一阶系统在典型信号作用下地瞬态响应及其物理意义。 2.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 (1)掌握二阶系统传递函数的标准形式。 (2)掌握二阶系统在不同阻尼比条件下的阶跃信号响应。 4.瞬态响应指标及其与系统参数的关系 (1)掌握系统的瞬态响应指标的定义。 (2)掌握欠阻尼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的求取方法。

201X年《电子技术基础》复习资料(题目)

一、填空题 1、多极放大电路常用的耦合方式有三种: 耦合、 耦合和 耦合。 2、半导体中中存在两种载流子: 和 。纯净的半导体称为 ,它的导电能力很差。掺有少量其他元素的半导体称为 。杂质半导体分为两种: 半导体——多数载流子是电子;P 型半导体——多数载流子是 。当把P 型半导体和N 型半导体结合在一起时,在两者的交界处形成一个 ,这是制造半导体器件的基础。 3、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5价元素可形成 半导体,加入3价元素可形成 半导体。 4、对一个放大电路进行静态分析,首先应作该放大电路的 通路,而作,动态分析时,应作该放大电路的 通路。 若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设置不合理或信号太大,在放大信号时会容易引起输出信号失真。非线性失真分为 失真和 失真。 5、一只三极管的β=50,当A I B μ10=时,集电极电流是 mA 。 6、不同类型的反馈对放大电路产生的影响不同。正反馈使放大倍数 ;负反馈使放大倍数 ;但其他各项性能可以获得改善。直流负反馈的作用是 ,交流负反馈能够 改善放大电路的 。 7、电压负反馈使输出 保持稳定,因而 了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而电流负反馈使输出 保持稳定,因而 了输出电阻。串联负反馈 了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并联负反馈则 了输入电阻。在实际的负反馈放大电路中,有以下四种基本的反馈组态: 式、 式、 式和 式。 8、滤波电路的主要任务是尽量滤掉输出电路中的 成分,同时,尽量保留其中的 成分。滤波电路主要由电容、电感等储能元件组成。电容滤波适用于 电流,而电感滤波适用于 电流。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将二者结合起来,以便进一步降低 成分。 9、直流稳压电源一般由变压器电路、 及 和稳压电路四部分组成。 10、在三极管多级放大电路中,已知Av1=20、Av2=-10、Av3=1,每一级的负载电阻是第二级的输入电阻,则总的电压增益Av= Av1是 放大器,Av2是 放大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复习资料 主题一信息技术与社会 相关知识点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2、信息的一般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 3、信息的基本容量单位是字节( Byte ) (二)信息技术与社会 1、信息技术的定义: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 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又称为“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2、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3、神奇的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VR)、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中国的超级计算机 例: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如,电子宠物等(没有三维技术时可以选传感器技术) 语音技术:包括语音识别(语音到文字的转换)和语音合成(文字到语音的转换) 智能代理技术:Office小助手、搜索引擎中的“蜘蛛”程序 4、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建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标是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因特网是基于TCP/IP (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ransport Control Protocal/Internet Protocal)) 5、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6、几个常用技术名词:“地球村”、E-mail、移动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3G无线通信 7、良莠并存的信息世界 莠:垃圾邮件、网络病毒、电脑黑客、网络诈骗等 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写的程序,其基本特征: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可触发性 计算机黑客:指利用不正当手段窃取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口令和密码的人 8、SONY C21CH 配置单为: 酷睿2双核T5500 1.6G / 512M / 80G / 13.3WXGA / 52×/ 10-100M CPU主频内存硬盘显示屏光驱网卡 小知识: 一、如何为自己的计算机系统设置了安全防范措施? ●定期访问Windows Update网站,下载并安装操作系统补丁程序 ●购买正版杀毒软件,安装并定时升级 ●安装软件防火墙

(完整版)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答案考试要点

1-3 题1-3图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分析 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 题1-3图 炉温自动控制系统原理图 解 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c u 的平方成正比, c u 增高,炉温就上升,c u 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所控制,该触点由可逆转的直流 电动机驱动。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f u 。f u 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r u 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电压e u ,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a u 后,作为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T °C ,热电偶的输出电压f u 正好等于给定电压 r u 。此时,0=-=f r e u u u ,故01==a u u ,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 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使c u 保持一定的数值。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吸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当炉膛温度T °C 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则出现以下的控制过程: 控制的结果是使炉膛温度回升,直至T °C 的实际值等于期望值为止。 ?→T C ?→↑→↑→↑→↑→↑→↓→↓T u u u u u c a e f θ1C ↑ 系统中,加热炉是被控对象,炉温是被控量,给定量是由给定电位器设定的电压r u (表征炉温的希望值)。系统方框图见图解1-3。

1-5采用离心调速器的蒸汽机转速控制系统如题1-5图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当蒸汽机带动负载转动的同时,通过圆锥齿轮带动一对飞锤作水平旋转。飞锤通过铰链可带动套筒上下滑动,套筒内装有平衡弹簧,套筒上下滑动时可拨动杠杆,杠杆另一端通过连杆调节供汽阀门的开度。在蒸汽机正常运行时,飞锤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与弹簧的反弹力相平衡,套筒保持某个高度,使阀门处于一个平衡位置。如果由于负载增大使蒸汽机转速ω下降,则飞锤因离心力减小而使套筒向下滑动,并通过杠杆增大供汽阀门的开度,从而使蒸汽机的转速回升。同理,如果由于负载减小使蒸汽机的转速ω增加,则飞锤因离心力增加而使套筒上滑,并通过杠杆减小供汽阀门的开度,迫使蒸汽机转速回落。这样,离心调速器就能自动地抵制负载变化对转速的影响,使蒸汽机的转速ω保持在某个期望值附近。 指出系统中的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的方框图。 题1-5图蒸汽机转速自动控制系统 解在本系统中,蒸汽机是被控对象,蒸汽机的转速ω是被控量,给定量是设定的蒸汽机希望转速。离心调速器感受转速大小并转换成套筒的位移量,经杠杆传调节供汽阀门,控制蒸汽机的转速,从而构成闭环控制系统。 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5所示。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 主题1 信息的获取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一词通常是指数据、信号、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 a)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信息的表现载体:图片、声音、动作、表情、文字等 信息的实物载体:CD、U盘、硬盘、纸张等 b)信息是可加工处理的 c)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 d)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而且可以增值 e)时效性:信息反映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 f)共享性:信息可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收且多次使用 1.下列情形可能引起信息丢失的………………………………………() (A)载体的损坏(B)共享范围扩大(C)获知人数增加(D)有效期限延长 2.李斌发现按照车上的GPS导航仪规划的路线驾驶经常出错,他更新了导航软件的地图文件后, 出现错误的概率大大降低,该事例反映出信息具有……………() (A)载体依附性(B)时效性(C)共享性(D)传递性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简史 1、信息技术:简称IT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称之为信息技术。 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机器人、数字地球、虚拟现实、云技术、物联网等。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虚拟现实技术 语音技术 ?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智能代理技术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信息技术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成本的降低和性能的提高 知道电脑的主要性能参数:cpu(频率越大运算速度越快)、硬盘(存储空间)、内存、显示器

上海大学2018年硕士《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

上海大学2018年硕士《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复习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金属材料的结构、组织、性能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金属材料的结构、组织、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基本变化规律。 二、主要复习内容: (一)晶体学基础 理解晶体与非晶体、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的差异;掌握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的标注方法和画法;掌握立方晶系晶面与晶向平行或垂直的判断;掌握立方晶系晶面族和晶向族的展开;掌握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晶胞中原子数、配位数、紧密系数的计算方法;掌握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的堆垛方式的描述及其它们之间的差异。 重点:晶体中原子结构的空间概念及其解析描述(晶面和晶向指数)。 (二)固体材料的结构 掌握波尔理论和波动力学理论对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轨道的描述。掌握波粒两相性的基本方程。掌握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分子键和氢键的结构差异。了解结合键与电子分布的关系和键合作用力的来源。掌握影响相结构的因素。了解不同固溶体的结构差异。 重点:一些重要类型固体材料的结构特点及其与性能的关系。 (三)晶体中的缺陷 掌握缺陷的类型;掌握点缺陷存在的必然性;掌握点缺陷对晶体性能的影响及其应用。理解位错的几何结构特点;掌握柏矢量的求法;掌握用位错的应变能进行位错运动趋势分析的方法。掌握位错与溶质原子的交互作用,掌握位错与位错的交互作用。掌握位错的运动形式。掌握位错反应的判断;了解弗兰克不全位错和肖克莱不全位错的形成。 重点:位错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 (四)固态中的扩散 理解固体中的扩散现象及其与原子运动的关系,掌握扩散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适用的场合及其对相应的扩散过程进行分析的方法。掌握几种重要的扩散机制适用的对象,了解柯肯达尔效应的意义。掌握温度和晶体结构对扩散的影响。 重点:扩散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五)相图 掌握相律的描述和计算,及其对相平衡的解释;掌握二元合金中匀晶、共晶、包晶、共析、二次相析出等转变的图形、反应式;掌握二元典型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分析、冷却曲线;掌握二元合金中匀晶、共晶、共析、二次相析出的平衡相和平衡组织名称、相对量的计算;掌握铁-渗碳体相图及其典型合金的平衡冷却曲线分析、反应式、平衡相计算、平衡组织计算、组织示意图绘制;掌握简单三元合金的相平衡分析、冷却曲线分析、截面图分析;定性的掌握单相固溶体自由能的求解方法,掌握单相固溶体自由能表达式,掌握固溶体的自由能-成分曲线形式,掌握混合相自由能表达式,了解相平衡条件表达式,掌握相平衡的公切线法则。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第三章 复习题及答案教学提纲

题目:时间响应由 和 两部分组成。 分析与提示:时间响应由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两部分组成。 答案:瞬态响应、稳态响应 题目:系统的输出量从初始状态到稳定状态的响应过程,称为 。 分析与提示:瞬态响应,指系统在某一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的输出量从初始状态到稳定状态的响应过程。 答案:瞬态响应 题目:系统的时间响应可从两方面分类,按振动性质可分为 与 。 分析与提示:系统的时间响应可从两方面分类,按振动性质可分为自由响应与强迫响应。 答案:自由响应、强迫响应 题目:系统的时间响应可从两方面分类,按振动来源可分为 与 。 分析与提示:系统的时间响应可从两方面分类,按振动性质可分为自由响应与强迫响应;按振动来源可分为零输入响应(即由“无输入时系统的初态”引起的自由响应)与零状态响应(即仅由输入引起的响应)。 答案: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题目:系统微分方程的特解就是系统由输入引起的输出(响应),工程上称为 。 分析与提示:初始条件及输入信号产生的时间响应就是微分方程的全解。包含通解和特解两个部分。通解完全由初始条件引起的,它是一个瞬态过程,工程上称为自然响应 (如机械振动中的自由振动)。特解只由输入决定,特解就是系统由输入引起的输出(响应),工程上称为强迫响应 (如机械振动中的强迫振动)。 答案:强迫响应 题目:系统的瞬态响应不仅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特性,还与外加 的形式有关。 分析与提示:系统的瞬态响应不仅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特性,还与外加输入信号的形式有关。 答案:输入信号 题目:单位阶跃信号? ??<>=000t t t u 1)(的拉氏变换为【 】 A 、 s 1 B 、21 s C 、1 D 、s 分析与提示:熟练掌握典型信号的拉氏变换。B 为单位斜坡信号的拉氏变换,C 为单位冲击信号的拉 是变换。 答案:A 题目:选取输入信号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输入信号应当具有 ,能够反映系统工作的大部分实际情况。 分析与提示:选取输入信号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输入信号应当具有典型性,能够反映系统工作的大部分实际情况。 答案:典型性 题目:选取输入信号时,输入信号的形式应当尽可能 。 分析与提示:选取输入信号时,输入信号的形式应当尽可能简单。 答案:简单 题目: 是使用得最为广泛的常用输入信号。 分析与提示:单位脉冲函数、单位阶跃函数、单位斜坡函数、单位抛物线函数 都为常用输入信号时,单位脉冲函数是使用得最为广泛的常用输入信号。 答案:单位脉冲函数 题目: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5 23 +s ,则其时间常数和增益分别是【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复习提纲资料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一、单项选择题(四选一) 1、一个理想独立电压源的基本特性是: 答( A) A .其两端电压与流过的电流无关;流过的电流可为任意值,由外电路即可确定 B .其两端电压与流过的电流有关;流过的电流不为任何值,由电压源即可确定 C. 其两端电压与流过的电流无关;电流必定由电压源正极流出,可为任意值 D. 其两端电压与流过的电流有关;电流未必由电压源正极流出,可为任意值 2、电路如图所示, 支路电流I AB 与支路电压U AB 分别应为: 答(C ) A. 05. A与15. V B. 0 A与1 V C. 0 A与-1 V D. 1 A与0 V (第2题)(第

3题) 3、图示电路中,a点对地的电压U a 应为: 答( D ) A. -49 V B. -47 V C. -54V D. -51 V 4、图示二端电路中与理想电压源并联的电阻R A. 对端口电压有影响 B. 对端口电流有影 响 C. 对U S 支路的电流有影响 D. 对端口电压与端口电流均有影响 答( C ) 5、图(a)电路中,U S V =20,R1900 =Ω,R21100 =Ω,稳压管的伏安 特性曲线如图(b),则其工作点应是: 答(C) A. u=-10V,i=0mA B. u=-10V,i=-10mA C. u=-10V,i=-5mA D. u=0V,i=10mA U ()a() b /V (第4题)(第5题)

6、电路如图所示, 若电压源的电压U S >0, 则电路的功率情况为 : 答( C ) A. 仅电阻吸收功率,电压源供出功率 B. 仅电阻吸收功率,电流源供出功率 C. 电阻与电流源均吸收功率, 电压源供出功率 D. 电阻与电压源均吸收功率, 电流源供出功率 16S (第6题) (第7题) 7、图示电路的等效电导G 为: 答( B ) A. 1 6 S B. 6 S C. 2 7 S D. 127 S 8、图示电路中,负载电阻L R 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 答( B ) Ω=6.A R ∞=R .B Ω=2.C R Ω=3.D R 5Ω =2L R Ω 3 U ( 第 8 题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