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2012》

32.(7分)《朝阳》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几组重要的对比实验。

(1)实验1中,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为。

(2)实验2中,观察到A烧杯中的现象是,由此可验证分子的性质。

铁生锈的(3)实验3中,最易生锈的是,对比铁钉表面的不同现象,可推知防止

..。生活中使用过的菜刀、铁锅等铁制品,清洗后需要及时擦干放置,可以减少

原理

..

________对铁锈蚀的影响。

(4)实验4中,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是,涉及到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33.(5分)近几年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是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及机

动车排放的尾气。

【提出问题】煤中是否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①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 + 2KMnO4 + 2H2O =K2SO4 + 2MnSO4 + 2 X ,其

中X的化学是:。

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

根据上述资料,甲、乙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步实验:

实验现象为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甲同学认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不合理,于是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夹持装置略去):

【结论与反思】(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2)上图C装置的作用是。

(3)要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丙同学的实验中。

32.(5分)《石景山》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a b (1)甲同学验证燃烧的条件。取一小块白磷放入广口瓶中,一段时间白磷没有燃烧,然后从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白磷仍然没有燃烧,

再从a管通入________,白磷发生燃烧,该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两个条件。

(2)乙同学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为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 从b 端通氮气 ② 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 从a 端通二氧化碳 ④ 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33.(8分)某实验小组对“载人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装盛放过氧化钠(Na 2O 2)

颗粒的装置”感到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是否为一种制氧剂?与人呼出的哪种气体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① 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 2、O 2、CO 2和水蒸气等。

② CO 2 + 2NaOH Na 2CO 3 + H 2O 。

【提出猜想】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N 2或CO 2或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进行实验】

实验Ⅰ:验证过氧化钠与氮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1)实验操作如右图所示。

(2)实验现象及结论:观察到________现象,判

断过氧化钠与氮气没有发生反应。

实验Ⅱ:验证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其中A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发

生的变化是________变化。

A B C

(2)实验现象及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并生成氧气。 实验Ⅲ: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过氧化钠

过氧化钠

缓缓通入N 2 过氧化钠 燃着木条 稀盐酸

A B C D

(2)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A

装置中缓慢加入稀盐酸。

A 装置中观察到的现

象有________,C 装置中有气泡出现。

A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C 装置作用是_______。 ③

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

条在D 内进行检验。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实验反思】

(1)根据实验Ⅱ和Ⅲ,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反应后,还产生了另一种物质,

该物质是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2)某同学对实验Ⅲ的设计提出疑问: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确实发生

了反应,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__。

32.(4分)《丰台》某同学用右侧装置分别进行两组实验,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以下问题。

(1)用这个装置除去氧气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气体:A 、B

中都盛放足量的澄清石灰水,B 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

当看到 现象时,说明CO 2已除尽。 大理石 氢氧化钠

溶液

(2)用该装置验证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反应:提供的药品有①紫色石蕊溶液,②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

A、B中应依次盛放(填药品序号),则可以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3.(9分)已知某种铸造钢轨的金属粉末原料中可能含有铁、锰、铜三种金属中的两种或三种,化学小组的同学对该粉末进行探究。

(1)提出猜想:

猜想一:该粉末由铜、锰组成;猜想二:该粉末由铁、锰组成;

猜想三:该粉末由铁、锰、铜组成;猜想四:该粉末由组成。33.(9分)已知某种铸造钢轨的金属粉末原料中可能含有铁、锰、铜三种金属中的两种或三种,化学小组的同学对该粉末进行探究。

(1)提出猜想:

猜想一:该粉末由铜、锰组成;猜想二:该粉末由铁、锰组成;

猜想三:该粉末由铁、锰、铜组成;猜想四:该粉末由组成。(2)查阅资料:金属锰不能被磁铁所吸引,锰和FeSO4溶液可以发生置换反应,Mn 元素在生成物中显+2价,生成物的溶液为浅粉色。

(3)进行实验:

(4)初步结论:猜想___________成立;实验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数据处理:试计算粉末原料中任意一种金属所占的质量分数(用金属名称和百分数表示,结果保留一位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6分)《大兴》在CO 2复习课上,老师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

CO 2,又可用于探究CO 2性质。

说明:1.装置I 中盛放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

2.装置III 中在小试管外壁贴有4片试纸:其中两端的两片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中间两片用紫色石蕊溶液浸过并晒干。

(1)实验时,打开K 1关闭K 2可用来制备CO 2。写出I 中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

;检验II 中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 。

(2)实验时,关闭K 1打开K 2可用于探究CO 2的性质。实验时III 中出现的现象是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实验说明CO 2具有的性质是 。

33.(6分)小明看到一则新闻:某市一辆满载电石的货车遇大雨引发熊熊大火。对此现象小明产生了疑问。

【提出问题】电石遇水为什么会引起火灾?

【查阅资料】电石主要成分为碳化钙(CaC2),它没有可燃性但遇水会产生气体。

【实验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与同学一起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实验记录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向试管中滴入适量的水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烧杯中有气泡产生

一段时间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P 处观察到气体燃烧,有

明亮的火焰

该气体具有的化学

性质是

35.(3分)某补钙剂的有效成分为碳酸钙,其它成分不含钙元素且不与稀盐酸反应,其说明中标明钙量为30%。现取10 g该补钙剂放入1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剩余固体和液体的总质量为107.8g。通过计算判断该补钙剂中含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否与说明书相符。

35.(3分)《丰台》在研究某大理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的活动中,兴趣小

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求(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5.(3分)80g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样品中的杂质既难溶于水,又不与稀盐酸反应),将反应容器内的物质过滤后称得的固体物质质量为20g。(固体上残留的液体质量忽略不计)

计算:

(1)该石灰石样品可制取二氧化碳的质量。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完整版)初三化学实验操作题专项练习

1 化学实验操作题专项练习 17.(11分)某二氧化锰样品中含有杂质炭,为测定该样品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一定量的样品中通入干燥纯净的氧气,使杂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O 2来进行分析测定。 (1)仪器①的名称是 。如果该实验选择图(一)装置来制取氧气,则所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其中二氧化锰的起到 作用。 (2)用图(二)装置可收集和干燥氧气:若烧瓶充满水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a”或“b”)端通入。 (3)图(三)是用干燥纯净的O 2与样品反应来测定二氧化锰质量分数的装置,装置③中装有碱石灰,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图(三)中装置②已将CO 2吸收完全,可在装置②与③之间加 入图(四)装置进行证明,则图(四)装置中加入的试剂为___(填字母)。 A. NaOH 溶液 B. 澄清石灰水 C. 浓硫酸 五、(本题1个小题,共16分) 18.某化学兴趣小组有一次活动的内容是: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 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师提醒】它由Cu 、Fe 2O 3 、Fe(OH)3三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 ①只有Cu ②只有Fe 2O 3 ③只有 Fe(OH)3 ④是Fe 2O 3与Fe(OH)3的混合物 ⑤是Cu 与Fe 2O 3的混合物 ⑥是Cu 与Fe(OH)3的混合物 【资料获悉】 ⑴ ⑵白色无水CuSO 4遇水变蓝; ⑶Cu 在FeCl 3溶液中发生反应:2FeCl 3+Cu =2FeCl 2+CuCl 2。 【探究思路】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设计实验加以甄别,先分别探究其中是否含有Fe(OH)3 、Cu 等,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其组成。(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CO 2忽略不计) 【实验探究】 ⑴甲同学取适量红色粉末装入试管中,按下面左图进行实验。结果无水CuSO 4没有变蓝,从而排除猜想中的 (填猜想中的序号)。 ⑵在甲同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上,乙同学另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 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观察,发现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色。乙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①和⑤,而丙同学认为只能排除猜想①,你认为 的观点正确(填“乙”或“丙”)。 ⑶丁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5.0g 装入硬质玻 璃管中,按上面右图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 气体,过

真题汇编-2019年全国化学中考真题分类专题4 基础实验及创新题

6.(2019·通辽)下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是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说明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2)B装置是电解水的实验,实验得出水由组成。 (3)C实验是蒸发食盐水的实验,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4)根据D实验中得出的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可知二氧化碳可用于。 答案:(1)可燃物要接触氧气或空气(2)氢、氧两种元素(3)防止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4)灭火 【解题过程】(1)发生燃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①要有可燃物;②要有氧气或空气; ③要有一定温度,即要达到可燃物质着火点;从图A实验是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是隔绝氧气而熄灭,放在外蜡烛还有燃,说明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要接触氧气或空气。(2)电解水实验是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3)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 (4)从图D操作看倾倒二氧化碳,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并看到蜡烛熄灭,则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26.(2019·云南)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4)下列实验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填数字序号) ①甲实验中,红磷要过量 ②乙实验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跟氧气充分接触 ③丙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④丁实验开始时,先加热,后通入一氧化碳 【答案】 (4)④ 【解析】(4)①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红磷要过量;②由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乙实验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跟氧气充分接触;③蒸发操作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要先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防止加热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26.(2019·齐齐哈尔)如图是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一些实验装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一段时间后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结论;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模板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设计新视角 一. 注重对化学变化的再思考,设计实证性实验探究题 1.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金属与矿物》一章后,到实验室中模拟工业炼铁的原理,探究CO 与Fe2O3反应后的产物(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 【搜集资料】 (1)铁有多种氧化物,常见的有:Fe2O3、FeO(黑色)、Fe3O4 (其中Fe元素化合价为+2、+3),都能与稀盐酸反应; (2)通常所说的“加热”一般使用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在 400~500℃;而“高温”一般使用酒精喷灯或煤气灯来实现,温度可达700~1000℃; (3)铁的氧化物的热稳定性顺序是FeO﹥Fe3O4﹥Fe2O3。 【提出猜想】Fe2O3全部参加反应后所得固体的成分可能是①Fe,②FeO,③Fe3O4,④, ⑤,⑥,⑦,⑧(可不填满,也可添加)。 【实验探究】主要步骤如下: ①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纯净的Fe2O3固体和澄清的石灰水并按上图要求进行实验; ②观察到管内固体全部变为黑色时停止加热,用磁铁靠近玻璃管,固体能被吸引; ③冷却后重新称量玻璃管内的固体以及变浑的石灰水的质量; ④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倒入试管中,向其中滴入足量的稀盐酸,并适当加热,发现固体逐渐溶解, 溶液呈黄绿色,但自始自终都没有气泡产生; ⑤另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倒入试管中,向其中滴入2 mL CuSO4的浓溶液,未见红色固体生成。再用磁 铁靠近试管,发现管内黑色固体仍然能被吸引。 实验所测定的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数据物质质量实验前实验后 数据Ⅰ玻璃管内的固体质量(g) 数据ⅡB装置(石灰水和广口瓶)的质量(g) 【实验分析】 (1)根据步骤②,可确定Fe2O3固体(填“全部”、“部分”)参加了反应,理由是。 (2)根据步骤④⑤,可确定反应后的固体中一定不存在,理由是。 (3)实验中的数据(填“Ⅰ”或“Ⅱ”)不可靠,理由是。

初中化学专题训练--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 科学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贯穿与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近几年的各地中考试卷中,以开放型的命题方式对探究能力的考查比重在逐年加大,尤其是实验探究题更呈现出多样、灵活和开放。现就该类考题归类解析如下: 一、物质成份的探究 例1、(05黄岗)室验室开放日,我与小娜、小佳、小华、小丽等同学来到实验室,看到实验桌上摆放着四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两瓶固体和两瓶液体,我们决定对“固体与液体”之间的反应进行一些探究。 (1)小娜同学从一瓶固体和一瓶液体中各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进行混合,立即 产生了一种无色气体,对气体是何物质,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小佳同学的 猜想可能是①;②;……。 (2)我想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佳同学猜想①是正确的,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3,则气体 由(填a或b)端进入。 (4)小丽同学从另外两瓶试剂中各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发现混合后,固体发生了变化,但无气泡放出。同学们对加入试管中的固体和液体从不同的反应类型、物质类别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 猜想三:; ……。 例2、(03宜昌)“旺旺雪饼”袋内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 ⑴生石灰(CaO)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我对它作了一系列探究,获得较多收益,其实验方案如下:

我对它还有 一个要再探 究的新问 题:。 分析:首先 是要清楚生 石灰可作干 燥剂的化学原理,同时要分析生石灰在空气中久置会发生一些什么变化以及变化后的产物,针对产物的性质特点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例3、(05眉山)小李和小王两位同学对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完全分解后的黑色固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 (1)小李根据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对黑色固体产物做出以下猜想:①可能是碳,②可能是氧化铜,③可能是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他做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 (2)小王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认为猜想③可以排除,理由是; (3)为验证①、②猜想,他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向盛有少量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振荡,待完全反应后静置观察现象。若猜想①正确,现象应该是 ;若猜想②正确,现象应该是。 分析:(1)反应物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所以反应后物质也由铜、氧、氢、碳几种元素组成,据此可作出猜想; (2)猜想③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受热会发生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此猜想不合理; (3)鉴别碳和氧化铜,根据其化学性质不同,可向盛有少量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振荡,碳和稀硫酸不反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溶液变蓝色,据此可鉴别碳和氧化铜. 二、物质变化条件的探究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 三 化 学 实 验 与 探 究 1.某化学探究小组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 (1)实验过程: ①把石灰水加人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再通过 操作,得到无色滤液。 ③将无色滤液通过 操作,得到白色固体。 (2)猜想: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纯氢氧化钠吗?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以下猜想: 小李:是纯净的氢氧化钠! 小强:可能还含有碳酸钠! 小陈:也可能含有 。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熟石灰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成了CaCO 3? 进行猜想 :猜想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 3。 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CaCO 3。 猜想一:熟石灰没有变质。 设计实验: 该小组同学对猜想一设计了下列探究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 ①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熟石灰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像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 ③称取1.0g 上述熟石灰样品,加适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同时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消耗盐酸溶液7.3g 。求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据估计,每年全世界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产量的十分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金属腐蚀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 (1)如图,取一根约10cm 的光亮铁钉放在自来水中,观察A 、B 、C 三处的变化。几天后,他们会发现 处最先出现铁锈,大家结合书本知识知道,铁在空气中生锈实际是铁和 、 等物质相 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的过程。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整理).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一、气体的制取、干燥及装置连接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图3 (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 (4)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⑥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5)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2、图3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2)检验: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 (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填“A”或“B”,下同。)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H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O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填选项)。A.a→b→c→d B.b→a→c→d C.c→d→a→b D.d→c→b→a 4、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装置B、C内所盛的液体分别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则装置B内所盛液体是,装置C的作用是。 (2)为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装置E中所盛试剂是,反应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3)为证实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应改盛溶液。 (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操作步骤有:①加热氧化铜②检验氢气纯度③停止加热④通入氢气⑤停止通入氢气。正确的操作顺序(序号)是。

2020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03微型创新实验与数字化实验练习含

03微型创新实验与数字化实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0·河北期末)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 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答案】D 【解析】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故不符合题意; B、由题干文字可得: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不符合题意; C、升温至260℃的过程中,②中红磷被沙土覆盖,与氧气隔绝,不燃烧,③中红磷与 空气中氧气接触,燃烧,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不符合题意; D、④未燃烧,说明温度未达到无烟煤的着火点,故符合题意。 2.(2019·山东)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2是用该装置测得 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气压与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红磷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 .集气瓶中气压瞬间变大是O 2迅速消耗造成的 C .c 点时反应刚好停止 D .b 、c 、d 点时集气瓶中所含物质相同 【答案】D 【解析】 A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红磷要过量,故A 错误; B 、集气瓶中气压瞬间变大是红磷燃烧放热造成的,故B 错误; C 、a 点温度最高,由此可知,在a 点时反应刚好停止,故C 错误; D 、在a 点反应已经结束了,b 、c 、d 点时集气瓶中所含物质相同,故D 正确。故选D 。 3.(2019·广东)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碳酸钙粉末产生的质量多 2CO B .块状碳酸钙产生的 质量多2CO C .对比分析a 、b 点可知,曲线①表示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 实验探究活动是新课标理念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实验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验探究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学习(实验)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只是命题形式新颖,选择素材陌生度高,但基础知识或原型实验来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很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要多想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并设法用实验去检验验证它。在解答实验探究类试题时要①通读全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②回归教材确定知识点;③细心分析明确设计意图,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关键是分析题中的设计方案和实验装置图)。现从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选取数题,进行简要的归类与评析。 根据探究题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气体成分的探究 如人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酒精和蜡烛等可燃物燃烧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两种物质反应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鱼瞟内气体成分探究等。涉及的知识点有空气、O2、N2、H2、CO、CO2等这些物质的制法及检验,以及它们与氧气、水、碱溶液等反应产生的特有现象。

例1.(07长春)请你阅读下列短文后,回答有关问题。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1)根据上述短文,提出一个你想探究的问题:。 (2)对你的问题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猜想:。 (3)请自选用品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并填写下表。

初中化学实验题专题训练

2012年中考化学实验题专题训练 1.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发生装置生成的氢气可能含有氯化氢和水)。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C内所盛的液体分别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则装置B内所盛液体是,装置C的作用是。 (2)为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装置E中所盛试剂是,反应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为证实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应改盛溶液。 (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操作步骤有: ①加热氧化铜②检验氢气纯度③停止加热④通入氢气⑤停止通入氢气。 正确的操作顺序(序号)是。 (5)实验过程中,通入D装置的氢气如果不纯(混有空气)就可能发生事故。 、CO和HCl组成,请从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注意:2. 为验证某混合气体由H 2 图中装置不得重复使用,有的装置可不选用。) (1)所选用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只要求写出图中装置的序号)。 (2)选用的第一个装置的作用是;选用的第二个装置的作用是。 3.某同学用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做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因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二氧化碳,还要防止反应后多余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他准备了甲、乙、丙、丁四个装置(丙装置中的浓硫酸可吸收水蒸气),试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丁 (1)装置丙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 (2)实验进行时,各装置口的连接顺序为:A 接 , 接 ,G 接 。 (3)C 处放出的气体为 ,应 处理。 (4)装置丁中反应管内的现象是 。(5)装置乙中的现象是 。 4. 一种气体可能含有N 2、H 2O (气)、CO 2、H 2和CO 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研究该气体的组成(A 中试剂足量): 该同学观察到的现象为:A 、E 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 、F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C 中浓H 2SO 4无明显变化,D 中氧化铜转化为一种红色物质。于是他得到如下结论:气体中① 肯定不含CO 2;② 肯定含CO ; ③ 肯定含H 2O (气);④ 肯定含H 2;⑤ 可能含N 2。你认为不正确...的结论是 (填序号)。为使实验得到正确结论,须将上述实验中的仪器装置重新连接,你认为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填代号)。其中C 中浓42SO H 的作用是 ,F 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 。 5. 图3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 图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除去CO 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 。 (2)检验:证明CO 中混有CO 2,装置内应盛 。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2篇专题四教材实验创新题

专题四教材实验创新题 专题解读 教材实验创新题就是将教材中的气体制取与性质有机结合,如把制取氧气与制取二氧化碳组合、把气体的制取与溶液的配制组合、把二氧化碳制取与一氧化碳以及炼铁组合等,这类试题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就是要把各部分的基础知识弄明白,看清题意,准确下笔。 1.某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右图所示,在铜片上罩了仪器a。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烧杯__; (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__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__; (3)对照①和②,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与氧气接触___; (4)课后,小明查阅《化学实验手册》获知:切割白磷时,应在水下进行。其原因是__防止在空气中切割时白磷自燃__。 2.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红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进行对比__;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①_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_;②_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污染大气,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 mL的18×180 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Ⅰ、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指出实验中仪器的名称:B __烧杯__。 (2)图Ⅰ实验中实验现象为:__实验开始时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__;冷却后,打开止水夹__烧杯内的水被吸入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占原瓶内气体体积的1/5__。 (3)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某同学用图Ⅰ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请你帮助这位同学找出两种可能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__①装置漏气_;②未等冷却就打开弹簧夹观察读数__。 (4)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 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 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③①②④__(填序号)。 (5)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 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1_mL__刻度处才停止。 (6)对照图Ⅰ实验,你认为图Ⅱ实验的优点是(回答一点即可)__减少实验误差,节省燃料,不污染环境,便于读数等__。 4.(,黔东南州)航天科技飞速发展,密闭的飞船舱中是如何获得氧气并净化舱里的空气呢?为探究其反应原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常温下,过氧化钠(Na2O2)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实验目的】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并收集干燥纯净的氧气。 【实验步骤】该小组同学根据实验目的,作出了如下实验设计,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专题训练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专题训练 1、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要探究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是否反应,做了如下实验:将一除去表面氧 化膜的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一段时间后,铜片表面变黑。为此: ①小兰得出结论: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②小明得出另一结论:铜在加热条件下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是酒精不完 全燃烧生成的炭黑(碳单质)。 (1)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一步实验操作验证上述各结论: 可能有的结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①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②黑色物质是炭 ③黑色物质是 (3)为避免上述结论的不确定性,要验证在加热条件下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是否反应,应如何改进上 述实验? 2、为探究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加热分解的产物。取一定量样品进行加热,生成黑色 固体,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思考并回答: (1)产生的气体中肯定含有。 (2)对生成的黑色固体物质的猜想是:①可能是炭黑;②可能是铁或铁的氧化物;③可能是氧化铜。 你认为上述猜想缺乏依据的是(填编号),理由是。(3)从上述实验现象,你能否判断有水蒸气产生(填“能”或“不能”)?; 不用任何试剂,你判断是否有水生成的方法是。 3、某同学收集了班级同学“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后的固体残渣(含铜和氧化铜),欲从中回收单质 铜和制取硫酸铜溶液。他设计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实验。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1)称量:称量收集到的固体残渣为20g。该操作需要的仪器的名称是 (2)溶解:将20g称量好的固体残渣放入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溶液,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三) 1.(6分)小伟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系列探究活动。从分液漏斗依次向集气瓶中加入①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②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③一定量的 稀盐酸。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实验②的探究目的 是。 (3)整个实验过程中,酚酞起到的作用是。(4)实验③结束时,集气瓶内溶液澄清,则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 (写其中的一种),确定该组成的方法是 2.(7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 (1)A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开始后,关闭K2、打开K1,可观察到B中现象为; C中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待蜡烛熄灭后,铁片上的棉花剧烈燃烧起来,由此可得到的推论 是。 (3)实验开始后,关闭K1和K3,打开K2,观察E中现象,然后打开K3,再观察E中现象,其不同之处是, 有关反应的方程式为。 3.(8分)三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当观察到玻璃管A中的 粉末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时,停止加热,继续通一氧化碳,冷却到室温,停止通气,同时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 小明认为: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出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 小红认为:仅从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 她增加了一个实验:用磁铁靠近生成的黑色固体,看到有黑色固体被磁铁吸引。 于是得出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的结论。 小光通过查询有关资料得知: (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3 Fe 2O 3 + CO 2 Fe 3O 4+ CO 2 (2)四氧化三铁(Fe 3O 4)为黑色固体,有强磁性,能够被磁铁吸引。 因此,小光认为小明和小红的结论都不能成立,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 ,请 具体说明你的理由 小光欲通过实验检验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否 含有金属铁。请你帮他设计实验并填写下表。 除上述方案,还可以采取另一种实验方案,所用的试剂是 ,将该试剂与黑色固体混合,通过观察 ,判断黑色固体中是否含金属铁。 4.(8分)小丽去爷爷家,发现爷爷买了一台氧立得便携式制氧器,她仔细阅读了所用制氧剂的说明 对制氧剂产生了兴趣。 【查阅资料】过碳酸钠(化学式2Na 2CO 3·3H 2O 2)俗称固体双氧水,白色结晶颗粒。过碳酸 钠溶于水或受热时,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是很好的固体氧释放剂。 【做出猜想】猜想Ⅰ:A 剂可能是过碳酸钠。猜想Ⅱ:B 剂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 === 氧 氧立得复方制氧剂 A 剂:固体氧释放剂。 B 剂:不溶于水的固体,保证出氧速率稳定。 1. 用法与用量:将A 剂、B 剂先后放入装好水的 氧立得制氧器反应仓中,通过导管和鼻塞吸氧。 2. 规格:A 剂:50g/包 B 剂:3g/包 氧立得便携式制氧器 反应仓

中考化学专题分类:创新题

中考化学专题分类:创新题 1.(吉林)请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答案】(1)< (1分);(2)纯净物(1分);(3)C(1分);(4)P2O5(1分) 【解析】(1)白醋是酸,pH<7;(2)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3)金刚石含有C元素;(4)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 2.(安徽)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为() 【答案】 A 【解析】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地壳中元素含量:氧>硅>铝>铁;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不能生成盐。故选A。 3.(重庆B)小明笔记中有处错误你认为是图中的哪一处()

A.a处 B.b处 C.e 处 D.d处 【答案】B 【解析】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用一氧化碳在高温下与氧化铁,利用了一氧化碳还原性把铁从氧化铁中还原出来,一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氧化铁发生了还原反应;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B。 4.(南京)如图为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对应浓度的盐酸反应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越大,V时所得溶液的pH越大 B.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相同 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 解析:A、由图可以看出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b、c 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即pH=7时,需要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相等,因此所用盐酸浓度越大,需要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也越大,V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所得溶液的pH越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B、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由于反应物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相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随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多少,溶液分别显酸性、显中性、显碱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5.(成都)如图物质经一步反应转化的两种途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为SO2 B.X只能是硫酸 C.②可能有沉淀生成D.①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中考化学中的8种典型创新题

化学中的8种典型创新题 题型一情境渲染型 解题策略首先粗略阅读“信息”,看提问与信息有无联系,其实信息只是起到一种渲染题目的效果,对解题没有任何意义。这种题型对考生心理素质是一种考验,考点仍旧是课本中的知识,解题时完全可以不要理会“新信息”,按照已有知识和能力去解决问题。 【1】“嫦娥二号”卫星将于2011年年底前发射。“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同样由长三甲火箭发射。但是“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CCD照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详实。月球上有丰富的矿藏,如铝、钛和铁等金属,硅、氧等非金属,以及大量的核能源材料3He。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铝的金属性强于铁,很活泼,所以铝制品不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 B. C.铝和铁常温下都可在浓HNO3中钝化 D. 3He与4He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铝在空气中易形成氧化膜保护层,所以铝制品能稳定存在,A错;硅的原子半径比铝小,B错;3He、4He互为同位素,D错,故选C。 答案:C 【技巧点拨】本题新情境描述与解题没有联系,此信息只起到一种渲染作用,这种题型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考生影响比较大,一看情境就觉得没学过,从而无法冷静思考问题。其实仔细分析如同将题干换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人类利用金属的历史与金属性质、冶炼技术水平的发展有关,一百多年前,在地壳中含量位居第一的铝还是贵族人家的收藏品,但现在的铝制品已是平常百姓家必备生活品,这主要得益于电解法冶炼铝技术的发明。 Ⅰ.现代工业在1273 K温度下电解熔融氧化铝(熔点2323 K)与冰晶石( Na3AlF6 ) 的混合物可得到金属铝与氧气,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Al2O3法制取铝的总反应方程式是。 (2)在生产过程中电解池的阳极材料石墨要定期补充以弥补被消耗掉的部分,用必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及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石墨被消耗的原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全详细总结)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认真看 实验探究活动是新课标理念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实验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验探究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学习(实验)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只是命题形式新颖,选择素材陌生度高,但基础知识或原型实验来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很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要多想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并设法用实验去检验验证它。在解答实验探究类试题时要①通读全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②回归教材确定知识点;③细心分析明确设计意图,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关键是分析题中的设计方案和实验装置图)。现从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选取数题,进行简要的归类与评析。 根据探究题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气体成分的探究 如人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酒精和蜡烛等可燃物燃烧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两种物质反应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鱼瞟内气体成分探究等。涉及的知识点有空气、O2、N2、H2、CO、CO2等这些物质的制法及检验,以及它们与氧气、水、碱溶液等反应产生的特有现象。

例1.(07长春)请你阅读下列短文后,回答有关问题。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1)根据上述短文,提出一个你想探究的问题: 。 (2)对你的问题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猜想:。(3)请自选用品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并填写下表。

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有答案)

实验探究题 1、某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麽物质? 【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 2。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HCl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 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1)小红取少量残留废液和少量氯化钙溶液分别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试验,结果两支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2)你认为小红的实验 不能 (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 酸性、中性物质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 (3)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 石蕊试剂 ,当加入该试剂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显红色 。 【拓展应用】(1)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 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 碳酸钙 ,反应完全后过滤。 (2)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导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腐蚀管道,污染环境等等 。(写一条) 2、某学习小组在探究CO 2与NaOH 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 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 浓溶液,立即将易拉罐口封闭(不漏气),轻轻摇动易拉罐,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但过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又重新鼓起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易拉罐为什么先瘪后鼓? 【分析猜想】易拉罐开始时变瘪的原因 是 O H CO Na CO NaOH 2322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易拉罐中又生成了气体A ,其成分极有可能是CO 2或 H 2。 【查阅资料】①Na 2CO 3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会分解; ②铝单质比较容易被酸、碱腐蚀。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为了检验铝制易拉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成分,小组又进行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实验现象:

苏教版初三化学:实验题专题训练

2012中考化学实验题专题训练 1.为了研究CO 2的性质,需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 2 气体。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 些实验装置。 (1)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 2 气体,可采用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 (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为。 (3)若在上述实验中气体无法收集满,则可能的原因 是。 2.简答下列问题。 (1)下列事实说明分子的什么性质? 屋里插花,满室飘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氧化汞得到汞和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螳螂放在盛有CO 2的A瓶中,将蟋蟀放在盛有CO和O 2 的B瓶中,两个瓶 都拧紧瓶盖,结果瓶中的小动物不久都死了。 A瓶中蝗螂的死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瓶中蟋蟀的死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市常山县芳村一带有丰富的石煤资源,部分村民常用石煤作为燃料。为了防止石煤中的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空气,通常在石煤燃烧时加入一些生石灰(CaO),使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生石灰(CaO)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种固体产物,从而达到固硫的目的。则二氧化硫和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是,其中反应物SO 2 中S元素的化合价是。(提 示:SO 2的一些化学性质和SiO 2 相似,可以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如SiO 2 和稀HCl NaOH溶液 浓H2SO4 CaCO3 A B C D E F

2020年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练

2017年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实验探究题专练 (一)物质变质题型 1.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和固体NaOH的混合物,极易与空气中水蒸汽和CO2反应而变质。某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作了如下探究: (1)【猜想】 猜想Ⅰ:没有变质,“碱石灰”只含有CaO、固体NaOH; 猜想Ⅱ:已完全变质,“碱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和Na2CO3。 则CaO 与水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2)【实验】如图所示: (3)【判断】 a.若Ca(OH)2、CaCO3和Na2CO3投入到水中不会放热,则由操作②现象判断:猜想Ⅱ填:成立、不成立)b.操作④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由操作⑤⑥的现象判断:滤液中含有(写化学式);由此判断猜想Ⅰ(填:成立、不成立)。 c.综合a和b的结论,判断该样品变质情况为。 (4)【拓展】由上述实验说明,实验室中“碱石灰”应保存;操作③中玻璃棒作用是。 2.(201 3.内江市)(12分)某化学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参与他们进行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 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解释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 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 足量的稀盐酸。 实验过程中始终没有气泡产生。证明猜想成立。 步骤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实验过程中产生。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此过 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2)为了进一步的验证猜想结果,小明同学提出如下实验方案:继续步骤二的实验,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则猜想Ⅲ成立;若酚酞不变红,则猜想Ⅱ成立。 小华同学立即对小明同学的方案提出了质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氯化钡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碳酸钠溶液呈性(填“酸”或“碱”),能使酚酞变红,因此他认为该方案的操作步骤中应该改进的是。 【反思与交流】久置的固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

1、某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麽物质? 【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1)小红取少量残留废液和少量氯化钙溶液分别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试验,结果两支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2)你认为小红的实验(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 。(3)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当加入该试剂时观擦到的现象是。【拓展应用】(1)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反应完全后过滤。 (2)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导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写一条)2、实验室常用下图A与B装置支取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3)、(4)的仪器名称(3)(4); (2)小高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图中的装置(填字母),使用的药品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小明要用A装置制取干燥的气体,则瓶(1)应盛放(填序号)A.氢氧化钠溶液B.浓盐酸C.浓硫酸 (4)写出用B装置制取气体的一个化学方式。(5)A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分别加水浸没集气瓶(2)中导管的末端和锥形瓶中长颈漏斗的末端,然后用热毛巾捂住洗气瓶(1),若集气瓶(2)中和锥形瓶内则该装置漏气。

3、化学课上,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能否发生反应的实验中,小宇同学发现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当向该溶液中连续滴加稀硫酸时,溶液红色右腿去。 (1)根据实验现象,你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填“能”与“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理由是。(2)针对上述实验,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有: (答出两点即可) 4、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完成分组实验: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下面是来自不同小组的三位同学的实验过程,请你帮组他们分析、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与探究】 (1)欢欢同学先按如有图所示的方法向试管中加入约2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又滴入几滴酚酞试 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遍地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请你指出欢欢同学 操作中的错误。 (2)迎迎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又倾倒了一些稀盐酸之后,她想起还没 有加指示剂,于是又补加了几滴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仍呈现无色,于是他认为此时恰好完全反应。你认为为迎迎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3)妮妮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又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震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但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妮妮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请你帮助他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写出一条即可)【反思与评价】 (1)请你帮迎迎想一想,要想证明她得出的“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是否完全正确,应选择的试剂是 。(2)根据以上三位同学的实验过程,请你思考一下,为了保证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试验成功的关键是。 5、为了探究皮蛋中的化学知识,同学们找来一包皮蛋加工配料,经过查找资料得知皮蛋加工配料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为了验证皮蛋加工配料的主要成分,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少量配料于小烧杯中,并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搅拌、静置、过滤。过滤后得到的白色固体是。它们在水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如果反应物没有恰好完全反应,滤液中还可能存在的溶质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