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吕祖十戒十行

吕祖十戒十行

凡學道之士,貴在精專。默運伭機,冥心內照,致虛守靜,和光同塵,以遊於世抱一以自修。勿雜念,勿貪名利。內忘其心,外忘其形,以心御氣,以氣合神,以神合虛,以至於忘無可忘,復還清淨太虛無為之道。能明乎此,是為「明」道;勤修行之,是為「行」道。
論道
12:30 星期六 .
太上道祖賜示:論道
一道為無量,有為亦無為,千秋傳萬世,萬眾亦同皈。
一道之行也,沛乎天地之中,一道之妙也,合萬物之至理者,一道之傳也,格於至真,一道之理者,發眾生於本來,明而不蔽,道既在人間,凡屬眾生,均具一道之妙理存在者,能明其理,則道在焉。
道可覺,不可現,道可修,不可輟,道可行,不可斷。道之為物,既不見,又不聞,既無體,又無形,創道之初,無以名之,故強而曰「道」,雖曰強,而真之所現者,亦非強而為之,道即途也,路途之中,勿論百千萬里,終有止境者,若按圖索驥,耐心行之,必達盡頭,一真之所在,若不達終止,難覺真在,塵海眾生,一入後天以來,恰如迷途之羊,不擇方向,迷迷然而行之,則捨正路而入歧途者,比比皆是,雖曰大道當前,而仍不覺也,倘能問道於途,則光明之路,自觀自覺,進而堅忍行之,道亦現矣。
舉凡後天一切,唯心唯物,六欲七情,一切皆從有為而起,萬物之生長也,四時之交替也,莫不循環相替,人之入世也,由無知而有知,人海過程,亦由數之所定,生老病死,不離六道,雖曰帝皇之尊,亦感好花不常,春光易逝,此有為之法,慾海之道也。心能不為,物能不為,以致萬物而不為者,則無為之道,瞭然而興,欲致萬物不為者,應從清靜以為開端,以寂無所寂為終止,性靈不昧者,如山水之清,較易了澈,每一眾生,因其含靈各異,以有為化為無為,各具不同而已。
道中至寶,不外二門,所謂二法雙修,亦即內外之功,同修共證,更曰三品之理,存乎精氣神者,實即存乎於一心也。心能明,性自見,能見性者,三品之運用,一切自如也。若根求於理者,而心性未得,至理雖明,難超上乘,所謂一 而化三清者,端賴心性俱明, 存先天而攝於人心,心無存物, 無為,憑一炁之本來,則三清合一也,是故釋門經典所云:「佛即是心,心即是佛,心能常住,則心無所心。」常住者,恆久不變也,可知釋道真理如一,萬般諸法,無所為者,憑乎一心耳。至曰性命之雙修,亦即內外二門,同修同證,不即不離,似有亦虛,循其道以行之,勿存僥倖之心,勿念捷徑之道,則漸行漸覺,真覺自悟,若此,當能抱道還原,在不知不覺中而涅槃也。念諸子之誠,綜言一道

耳,願門人同勉。
太上道祖賜示:從實還虛,乃道之本元
宇宙創天地,太極化萬物,道道無為寂,一道為宗旨。
從實還胎元,從實還虛,煉性為清,煉靈為淨。人生入世,本無善惡,物慾所牽,七情之染,孽障產生,深墮溝壑。學道之士,煉靈煉性,善惡能辨,自覺自悟,清淨之體,妄念不生,學道不易,行道更艱,不棄不餒,虔誠堅信,何艱何難耳!同門諸子,立善立德,日日如是,大道可望也。勉之,悟之。
太上老君清静經叙
昔鴻濛分判。陰陽始列。輕清上浮者爲天。重濁下凝者爲地。清濁相混者爲人。蓋人禀乾坤而交以成性。受陰陽而感以成形。得五行之化育。而五臟五德五靈。由斯而全焉。列三才之品。爲萬物之靈。世間難得者人也。人生難得者道也。夫人與天地同才。而不能與天地同長久者何也。皆因不知消長之理也。人與仙佛同體。而不能與仙彿同超證者何也。皆因不知先天之道也。既不知消長之理。先天之道。則天堂路閉。地獄門開矣。太上老祖。道成天上。位證清静。意欲人人修道。同享清静。故著清静之經。演長生之訣。流傳天下。化醒原来。其經至簡至易。極妙極元。真度人之寶筏。劈旁之斧钺也。若有善緣得遇。便是三生有幸。須當盥手恭讀。過細體閱。不看之時。高供神堂。則有丁甲守護。更能鎮宅驅邪。早晚諷誦。并可消災解厄。積徳感天。自有明師相遇。低心求指經中之元。下氣懇傳先天之道。照經修煉。功果圓滿。丹書下詔。脱殼飛昇。在儒成聖。在釋成佛。在道成仙。逍遙清静。浩刦長存。庶不枉己投東一轉。亦不負太上度人之婆心也已。是爲叙。
太上老君說常清静經
老君曰 大道無形 生育天地 大道無情 運行曰月 大道無名 長養萬物 吾不知其名 强名曰道 夫道者 有清有濁 有动有静 天清地濁 天動地静 男清女濁 男動女静 降本流末 而生萬物 清者濁之源 動者静之基 人能常清静 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 而心擾之 人心好静 而慾牽之 常能遣其慾 而心自静 澄其心 而神自清 自然六慾不生 三毒消滅 所以不能者 爲心未澄 慾未遣也。能遣之者 內觀其心 心無其心 外觀其形 形無其形 遠觀其物 物無其物 三者既悟 惟見於空 觀空亦空 空無所空 所空既無 無無亦無 無無既無 湛然常寂 寂無所寂 慾岂能生 慾既不生 即是真静 真常應物 真常得性 常應常静 常清静矣 如此清静 漸入真道 既入真道 名爲得道 雖名得道 實無所得 爲化衆生 名爲得道 能悟之道 可傳聖道
太上老君曰 上士無争 下士好争 上德不德 下德執德 執著之者 不明道德 衆生所以不得真道者 爲有妄心 既有妄心

即驚其神 既驚其神 即著萬物 既著萬物 即生貪求 既生貪求 即是煩惱 煩惱妄想 憂苦身心 便遭濁辱 流浪生死 常沉苦海 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 悟者自得 得悟道者 常清静矣。
仙人葛公曰。吾得真道者。曾誦此經萬遍。此經是天人所習。不傳下士。吾昔受之於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於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之於西王母。以上皆系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於世書而錄之。上士悟之。昇爲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長年。游行三界。昇入金門。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誦此經者。即得十天善神。擁護其身。然后玉符保神。金液鍊形。形神俱妙。與道合真。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經。悟解之者。災障不干。衆聖護門。神昇上界。朝拜高真。功滿德就。相感帝君。誦持不退。身騰紫雲。
太上老君說常清静經終
吕祖十戒十行
呂祖曰。人之生也。本乎天地至正之理。而正氣于此寓焉。理隨氣而行。氣應理而運。得其清者為上智。濁者為下愚。逼觀凡人之質。俱多介乎上智下愚之間。能修省。則可以為君子為聖賢。不加修省。則流于匪僻禽獸之類。信乎修身之道。不可不講。
一曰戒淫。淫者。衆惡之首也。淫則忘善。忘善則無所不為矣。至于報應之道。姑置勿論。
二曰戒劣。劣者。身敗名裂之根也。為人須從優處加工。亦不可存沽名釣譽之念。劣者。蕩檢窬閑(行为不规矩,不守礼法)。
三曰戒貪。貪者。為惡之漸也。一涉于利。則刻薄易生。身成怨府矣。
四曰戒妄。妄者。目空一切。無所不想。亦無所不作亦。
五曰戒刻。刻者。非分之謂也。得尺進尺。得寸進寸。毋使外苛求。
六曰自暴。為人須從本分做起。有用之材不可棄置。宜努力上進矣。
七曰自滿。人惟虛心。方可取益。稍涉矜誇。則永無長進矣。
八曰妒忌。人有一技之能。便可矜式。一涉于妒。則善念自此雍矣。
九曰戒懶。一日之內。當思過幾何。當使過于勤緊。毋生委靡之習。
十曰欺人自欺。凡事從實地上用功。一涉于欺。此心不可對人。即不可對天地矣。
呂祖曰。凡人學問。由粗可以致精。無過然後有功。去過之方。詳于十戒。求功之道。定于十行。人之一生。非動則靜。非處衆則獨處。與人相對。一己自處。無時不可檢束。無地不可用功。過去而功積。不求入道。而道無不入矣。敬聽吾言。相勉于成。慎之毋忽。
一曰主敬。人之心最放縱。無所主。則出入無時。惟敬以持之。此心常在腔子內。而一切放縱胥無矣。
二曰存誠。此心無定。則妄僞之念易萌。惟誠以存

之。猶如敵來而良將禦之。堅城高壘。彼從何處侵犯。
三曰自重。非大妝身分之謂也。有威可畏。有儀可象。使人不敢玩視。此段工夫。最難下手。
四曰自愛。父母生我。將此身登之華美而後快。為人子者。當仰體生我之心。若狼藉身體。則不孝孰甚焉。然亦不可過于嬌養。而流于晏逸。
五曰自反。人以橫逆相加者。我有可加之道。必隱忍以防之。不然。我無可加之處。可避則避之。暗中調理。使彼自生愧悔。此能自全。而亦所全人也。
六曰自謙。人之聰明。誰不如我。謙以取益。對人接物。能以和氣熏人。方稱得體。
七曰行無愧事。無論大小細微。皆從心出。一有所動。揆之于理。問之于心。使無分毫遺憾。不可使心負疚。
八曰讀有用書。古人云開卷有益。人之精神有限。有用之書。讀之不盡。若淫詞小說。既無益于聰明。徒自乘其心志。非三代之書不敢觀。非聖人之志不敢存。二語最得個中深義。
九曰憐才。才之生也。關乎天地國家之氣運。仰體彼蒼之心。隨我本分。常存一番鄭重愛恤之思。
十曰惜物。布帛菽粟。均系至寶。人之福分幾何。而敢任意作塌。一絲一粒。恒念物力維艱。飛潛動植。通有血氣。所關生命。無分貴賤。無故傷生。則大幹天地之和。口腹之欲。最易節省。非鄰于釋氏放生之事。
以上十行。時時加省。較之十戒。分觀之則異名。合視之則一轍也。資禀雖有清濁之分。而成功卻無安勉之殊。諸子隨事隨時將吾所論勿忘。便可入道。安知不在超凡之列耶。勉之謹記勿忘。

柳天尊賜訓示:學道之人,固精凝神,智慧竅開

2009-03-10 18:01 星期二 .

修心,為人之本,守神,為道之本。身寄道門,知足不常,不足以常學,學無境止,清清寂寂,氣盈神充,精固氣閒,心動神疲,心靜氣和,學道之人,固精凝神,豁達之心,心胸廣闊,善德深思,百骸皆清,智慧竅開,領悟意念,道生矣!勤毅不朽,處濁而不從流,居於淨,知之為不知,渾渾沌沌,不生不滅,似有而無,如此泰然,道已近矣!互勉之。

養炁忘言守,降心為不為。
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
炁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
陰陽生反複,普化一聲雷。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
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
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黄帝阴符经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

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而所以神。日月有数,小大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其奇期圣,我不以奇期圣。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爱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象矣。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故與時爭之者昌。與人爭之者凶。吉凶禍福。窅窅冥冥。其災禍也。非富貴者。可請而避。其榮盛也。非貧賤者。可欲而得。惟為惡則禍來。惟修善則福生。福生于清儉。德生于卑退。道生于安靜。命生于和暢。患生于多欲。禍生于多貪。過生于輕慢。罪生于不仁。仁者修善積德。成仁入道。以忠以孝。希聖希賢。伯夷叔齊之高風。曾參闵子之大孝。人殁道存。充塞天地。或悔過自新。雖失之于少莊。修行贖罪。冀得之于暮衰。靜以安身。和以保神。精以致真。抱經濟之才。泛然若無。洞古今之事。曠然若虛。爵之不動。祿之弗受。忘形乎塵俗之中。得性出雲霞之外。希高敖古。克己知幾。潇灑蓬門。貧同原憲。箪瓢陋巷。樂想顔回。閑邪存誠。守瓶執玉。超迹滓穢。棲真虛無。有事無事。常若無心。處寂處喧。其志惟一。制念以定志。靜身以安神。保氣以存精。思想兩忘。方可云道。是故有有不有。無無不無。有者因無而生。形者須神而立。故有乃無之宮。形乃神之宅。所以全宅以安主。修身以養神。若氣散歸空。遊神為變。猶火之于燭。燭靡則火不居。水之于堤。堤壞則水不住。魂勞神散。何道可成。神者魂也。降之于天。

鬼者魄也。經之于地。是為神能服氣。形能食味。氣清則魂爽。形勞則魄濁。服氣者綿綿而不死。身騰于天。食味者混混而夭亡。形沈于地。修行之士。性命雙修。形神合一。故能長生。故一飧一寐。性命相 關。一坐一行。死生是賴。虛心不外。入于伭伭。奇妙可以自得。而難以口言。雖不深造洞天。遠尋福地。亦可以延生。娛景歲月。其道如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