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修订)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作者:研究生院发表日期: 2010-12-17 17:55:07 阅读次数: 595 查看权限:普通文章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中医内科学100506

01心血管内科:

本学科是广东省重点中医专科,十二五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心病学建设单位。近期主要以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中药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为主要研究方向;远期将对冠心病围手术期的中药治疗,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中药的作用机理,高血压辨证规律,心律失常的作用机理进行进一步探讨研究。

本学科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高新科技技术,重点培养临床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的实用型现代中医研究生为目标,注重经典理论的学习,临床技能的锻炼、科研能力的培养。科研成果:本学科在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缓慢性心律失常方面均取得一定科研成果。参与国家级课题多项,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

临床上采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肌炎等疾病,积累丰富临床经验,尤其是益气化痰法治疗气虚痰阻型、清肝泻火法治疗肝火上炎型高血压病,温阳益气活血逐水法治疗心力衰竭、通阳宣痹法治疗冠心病、温阳益气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取得一定成果。

研究生主要专业课程: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各家学说、DME、医学统计学、内科学、专业英语。

研究生招收情况:本学科招收硕士生18人,已毕业15人;招收博士生4人,均在读。

导师组成员:

博士导师:王清海

硕士导师:李爱华、黄琳、靳利利。

王清海主任中医师

王清海,男,汉族,1957年7月出生,河南省唐河县人,医学硕士,主任中医师。1983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1988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心血管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和张学文教授。现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国家重点学科——“心病学科”学术带头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王清海教授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工作。主攻高血压、心力衰竭的中医临床研究,年专家门诊量6000余人次,创制中药复方制剂4种(其中治疗高血压病中药制剂2种),承担省部级重点攻关项目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举办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高血压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学习

班>2期,发表相关科研论文30篇,副主编《中西医结合高血压治疗学》一部。

李爱华主任中医师

李爱华,女,从事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擅长中西结合诊治内科疾病,专长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运用中医药治疗内科疑难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家与省级医学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并获国际学术交流和优秀论文奖。主编与参编《实用内科诊疗常规》、《古今临证秘诀》、《中西医结合高血压治疗学》等医学著作5部,主持与参与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课题5项,获教育项目2项。19 98年《中药血压健胶囊治疗高血压临床及实验研究》获省科委科技成果《主要完成人之一》。2004年《高血压血管活性物质与中医辩证论治相关关系的临床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黄琳主任中医师

黄琳,女,籍贯湖北,1962年4月。现任广东省中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常务委员,工作二十余年,一直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为我院省级重点心血管病专科建设单位的主要成员。主持省级课题1项,主要参加国家、省级课题多项。在全国及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要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治疗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冠心病等,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靳利利副主任中医师

靳利利,女,内蒙古人,1973年3月出生,副主任医师,中医内科学专业硕士导师,参加多种国内学术团体,为中医心病学学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擅长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辨证论治,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实验与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积累一定临床经验与实验基础。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已毕业15人,在读3人,在读博士研究生4人。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主持厅局级课题3项,2007年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发表论文30余篇,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大部分为核心期刊。论文内容主要为: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及辨证规律。参加国家级、省级学术交流多次,国外交流1次,主要关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临床与实验研究的最新进展及经验交流。

02消化科内科:

主要研究方向是胃肠道疾病和肝病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诊疗及预防。主攻上消化道胃病的研究。

本学科主要培养临床型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中医理论,行之有效地辨证施治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培养学生清晰、正确的临床思路,锻炼临床操作实践技能,强调科研意识,掌握科研方法,树立良好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未来临床需求的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我科主持的科研课题有:1“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邱健行教授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传承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项目编号:2007BAI10B01-067,课题进展顺利。2、完成“健胃舒颗

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兼肝郁气滞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通过专家鉴定,达到该研究领域国内领先水平。3、研制的“便携式智能灌肠器”,获国家级专利,专利号ZL01255886.9。4、在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近5年圆满完成(1)、佛手胃安颗粒II期治疗慢性胃炎52例;(2)、佛手胃安颗粒III期治疗慢性胃炎84例;(3)、艽龙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1例;(4)、牵头组织完成三黄分散片治疗便秘Ⅱ期临床验证48例;(5)、复方芦荟胶囊治疗功能性便秘32例;(6)、目前即将完成降脂宁肝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30例。

临床诊治特色:1、全国第二、三、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邱健行教授临证指导、传承学术,科室中医氛围浓厚,中医诊疗特色鲜明,临床疗效确切。2、采用系列化辨证施治中药,内外兼治,身心并调,药食并重。擅长治疗慢性胃炎,尤其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等胃癌前病变,以及难治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食管炎,食管溃疡等。3、治疗各种上消化道出血,采用从优化内服中西药比较治疗,经胃镜下喷洒、注射、套扎、钛夹、氩气刀介入止血,到血止后辨证施治中药将息调养等,中西医结合止血治疗一系列整体服务,提高了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了远期病情复发及再出血率。4、发挥中医特色,尤其在难治性慢性肝炎、慢性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及腹水、以及重症肝炎等疑难重症的处理上十分重视辨证施治的中医精髓,特别在防治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以及延缓或阻断慢性肝炎向肝硬化、肝癌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5、对功能性肠病,炎症性肠病,肠息肉、肠腺瘤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特色治疗。

研究生主要专业课程: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医学英语,医学统计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方法学,中医临床基础,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脾胃论

招收研究生情况

已招收硕士研究生9名,其中毕业4名,在读5名。

导师组成员:

硕士导师:杨思华、戈焰、饶梅冰、钟毅

杨思华主任中医师

杨思华,女,籍贯广东,1957年出生, 1980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主攻专业为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对胃肠功能紊乱、肝胆疾病如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的临床诊治;以滋补脾胃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内分泌失调;以健脾活血法治疗慢性胃炎;以调和肝脾益气活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等疾病。熟悉现代医学的腹部、妇产科、心脏的超声诊断,并较好地运用于临床诊治。

主持及参与临床科研工作,2009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参与了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基金资助的“健胃舒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肝郁证临床及实验研究”和“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变化及中药干预的临床研究”等课题的研究。

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培养7名硕士研究生,6名已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

兼职担任:广东省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副主委,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戈焰主任中医师

戈焰,女,上海人,1963年10月出生,脾胃病科科主任,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专业硕士导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脾胃消化专业学会副主任委员,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委,东省中医基础学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会委员,国第三批名中医专家学术继承人,荣获2005-2006年南粤建功立业女能手称号,2009年获中国医师奖,2010年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所领导的脾胃病科被评为“广东省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及“广东省中医名科”称号。主要从事中医胃肠肝疾病的防治研究。

从事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临床工作25年,主攻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消化性溃疡的辩证施治,尤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在逆转萎缩病灶,消除肠上皮化生以及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方面具有独特的临床经验。擅长上消化道出血的分期辩证施治,,将中药、西药以及胃肠镜介入治疗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内科止血成功率,缩短止血时间,降低再出血率及病情复发。注重对因辩证治疗,治病求本,主张“通下、疏肝、健脾”治疗胃肠病。并精于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的中医药防治,在保护肝功能,改善肝脏病理,阻断乙肝慢性进展,防治肝纤维化、肝硬化方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教书育人,注重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及正确为人处世方法,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科研思路;亲身示范,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自被遴选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以来,培养硕士研究生9名,其中已毕业4名,在读5名。

现正负责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邱健行教授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传承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负责主持完成“健胃舒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兼肝郁气滞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通过专家鉴定,达到该研究领域国内领先水平;该药于2003年获广东省药监局批准的首批医院制剂注册批号,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肝郁型患者疗效显著。研制的“便携式智能灌肠器”,获国家级专利;在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近5年圆满完成(1)、佛手胃安颗粒II期治疗慢性胃炎52例;(2)、佛手胃安颗粒III期治疗慢性胃炎84例;(3)、艽龙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1例;(4)、牵头组织完成三黄分散片治疗便秘Ⅱ期临床验证48例;(5)、复方芦荟胶囊治疗功能性便秘32例;(6)、目前即将完成降脂宁肝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30例。

论文论著发表情况:1、抑阳清幽方治疗胃热挟湿肝郁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2005年6月发表于《中医药学刊》,辽宁中医学院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2、邱健行教授治疗胃肠病应用对药经验介绍2 006年08月发表于《新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3、邱健行治疗消化性溃疡经验 2007年12月发表于《中医杂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4、健胃舒分煎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总结 2008年5月发表于《湖南中医杂志》,湖南省中医研究院主办/湖南省卫生厅主管。5、邱健行教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介绍2010年7月发表于《新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

在省级以上报刊及电视媒体接受采访,传播中医养生理念及脾胃病的中医药防治及保健知识;多次参加各级学术会议、论坛,并有多篇论文参与学术交流;作为主讲嘉宾在“岭南大讲堂”上做关于中医脾胃病养生的演讲;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专业委员会省科技馆学术讲座。

饶梅冰主任中医师

饶梅冰,女,江西人,1957年1月30日出生,主任医师,中医内科学专业硕士导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具有较丰富的临床、教学、科研能力,专攻消化内科。擅长于各种消化道疾病,特别是上消化道出血、慢性难治性胃炎、功能性胃肠病、便秘、急慢性胆囊炎、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的诊断与治疗。专长于电子胃肠镜检查、诊断及镜及内镜下介入治疗。并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教学严谨,有效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临床及科研工作。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及导师组成员,自带及指导硕士生13名,注重学生临床思路和科研方法的培养。带教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军医大学研究生、本科生及其消化内科、胃肠镜专业技术进修人员近百名。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与并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多项。

钟毅副主任中医师

钟毅,男,江西瑞金人,1965年1月出生,副主任中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消化内科)专业硕士导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临床及实验研究,专攻中西医结合诊治食管、胃、肠、肝、胆、胰等消化系统疾病。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功能性胃肠病如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等;胃肠道癌前变化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症性肠病等;肝癌、胃癌、肠癌、食管癌、胆囊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和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等。擅长消化道内镜的诊断和消化内镜下的特殊治疗如非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镜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及出血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内镜黏膜切除术、消化道狭窄扩张及支架臵入术、内镜下鼻空肠管臵入术、内镜下异物钳取、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等。

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中医内科硕士研究生导师组成员,指导硕士生18名,其中1 0人已顺利毕业。带教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军医大学研究生、本科生及其消化内科、胃肠镜专业技术进修人员百余名。

主持或参与省(局)级以上科研课题10多项,现在研课题有:主持2010年度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中医养生疗法延缓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情进展之研究”。主持2008年度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萎胃消影响胃癌前病变患者胃黏膜细胞增殖信号转导调控”。参与2009年度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大黄不同煎煮时间对小承气汤促肠动力的影响”(排名第二)。参与2008年度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邱健行教授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排名第二)。论文论著发表情况:以第一作者在国内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

近三年发表论文有:1.胃肠舒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Cajal间质细胞病变的影响.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1):22-25.2.胃肠舒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病变的影响.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 009,15(9):71-77.3.胃肠舒和血流干预药物影响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壁内神经系统病变的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12):903-908.4.和胃降逆分煎颗粒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四川中医2008,26(4):61-63. 5.健胃舒分煎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总结,湖南中医杂志2008,24(3):6-9.6.胃肠舒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胃组织微血管的影响,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20(3):75-79.7.胃肠舒和血流干预药物对实验性糖尿病胃轻瘫大鼠的影响,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

10(5):165-169。

03神经内科

脑病科2005至今以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在读研究生6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风病的中西医诊断及治疗、郁病的中西医诊断及治疗。脑病科拥有一支技术精湛、服务真诚的医疗队伍。现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1人、住院医师1人。拥有研究生学历者3人。4人担任省级专业委员会委员以上职务。形成了一支素质高、临床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脑病科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诊治神经系统疾病优势,以中风病、老年痴呆、头痛、失眠、心理疾病为主攻方向,积极开展临床科研工作,目前承担各级科研课题多项(1项目名称:防治多发性硬化的创新中药--地黄合剂的临床前开发研究,课题级别:广东省科技厅,课题负责人:高敏。2.项目名称:养阴熄风通络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研究,课题级别:广东省中医药局。3.项目名称:中医综合疗法干预急性缺血性中风对NIHSS及BI指数的影响,课题级别:广东省中医药局。4.项目名称:柴葛颗粒治疗紧张性头痛(肝郁证)的临床研究课题级别:广东省科技厅。5. 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规范化及疗效确证研究,课题级别:广东省中医药局。)目前已研制出治疗中风病系列制剂,治疗痴呆症的脑灵颗粒,治疗失眠的健脑安神颗粒,治疗抑郁症的健脑解郁颗粒,治疗头痛的柴葛止痛颗粒等多种中药制剂,其中脑灵颗粒剂、健脑安神颗粒已获得广东省药监局生产使用批文,临床疗效显著。

在脑血管疾病防治方面,发挥中医药优势,坚持以中医药治疗为主和辨证施治原则,积极吸取现代医学的长处。对于中风病坚持以中医药治疗为主和辨证施治原则,采用综合救治措施。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集内服、外治、针推、心理、早期康复、预防、宣教为一体的“八位一体”中风病综合防治体系,把规范化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疗法相结合、急救与康复治疗相结合、针灸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内服与外治相结合、整体与局部治疗相结合、药物与心理治疗相结合、预防与治疗相结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病多治的完整的中风病防治体系。近年来在科内引入“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实行了对中风病单病种质量控制和实施临床路径,强调以病人为中心,进行多学科合作,将各种医疗资源进行高效的整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中风病的诊断、治疗、康复、心理治疗和健康教育。形成了从急诊、门诊到病房,从诊断到治疗,从急救处理到康复保健的一条龙服务。为中风病患者得到及时、最佳的治疗提供了保证,为中风病人的优质生存和迅速康复创造了条件。在郁病治疗方面,我们率先开展了对郁病的中医药规范化治疗的探索,一方面对关于郁病的中医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对临床疗效比较确切的古方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并结合现代医学对郁病的研究,制订了临床路径表及临床诊疗规范,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研究生主要专业课程:中医内科学、系统解剖学、神经病学。

研究生招收情况:自2005年开始招生至今已经培养11名硕士研究生,仍有6名在读。

导师组成员:

硕士导师:凌方明、高敏。

凌方明主任中医师

凌方明,男,广东人,1957年7月出生,大内科主任,教授,主任中医师,神经内科、脑病专业硕士

导师,现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现受聘于香港广华医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医药临床研究服务中心。主要从事脑血管疾病、头痛、失眠、焦虑、抑郁障碍等研究。擅长运用中西医理论指导脑血管疾病、头痛、失眠、焦虑、抑郁障碍等神经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已培养研究生四人,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高敏主任中医师

高敏,女,江苏人,1968年4月出生,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专业硕士导师。现任广东省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等。目前主要从事于中风病及心理疾病等临床及科研工作。擅长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部分疑难病的诊治和心理疾病的咨询和治疗。2006年被聘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承担的各级课题有:防治多发性硬化的创新中药--地黄合剂的临床前开发研究、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规范化及疗效确证研究等。主持“防治多发性硬化的创新中药——地黄合剂的临床前开发研究” 2004年获得了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基金的资助;参加广东省自然基金项目“调肝治法调控心理应激NIM网络的作用研究”,2005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论文论著发表情况: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现代化研究-基础与临床》、《中西医结合神经免疫学》,参编《中西医结合病理生理学》、《中医临床心理学》。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所在中风病专科长期与广东紫金县中医院、湖南衡阳市中医院、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暨南大学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多家医疗单位建立友好协作关系。

04内分泌科: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专业科室,具备对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诊治、教学和科研的条件,2005年获准授予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本科室主要研究方向为糖尿病(消渴病)及其并发症诊治的临床研究,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基础研究和临床实用研究。近期以开展消渴病的中医诊治规范为特点和优势的理论研究(其中包括现有专科制剂:舒和胶囊、舒正颗粒、三芪丹颗粒的临床应用)结合西医基础治疗(包括基本诊治,双C计划,其它新型诊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相结合的模式,同时作为国家药试基地,积极开展各期药物的临床试验,保证临床工作及研究的质量;远期目标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和临床诊疗规范,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尤其在中医药方面对消渴病的诊治创立具有独特疗效和特色的模式。

导师组成员:汪何: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教授。担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吕雄: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教授。担任中华全国中医瘀血病证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消渴)委员会常委。

本学科点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临床教学、科研体系,有独立的病区(普通病房和抢救病房),完整的医

疗诊治(包括专业的双C计划)和抢救设备,是国家药物(内分泌)临床试验基地,配备较为合理的人员结构,除硕士生导师外,尚有二名在职在读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具备独立完成培养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条件;近几年已经完成及在研省局级科研课题四项,获省科技厅09年度科技成果登记证书一项。

本学科以临床研究为主,在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科学设备和诊疗手段的基础上,尤其突出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结合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和临床技术,目前,初步形成以“气血肝脾”理论为基础的中医诊治体系,以“舒正颗粒、舒和胶囊、三芪丹颗粒”(已获得广东省医院制剂批号)为基本方药治疗方案,同时,对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也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以舒活散剂、舒通硬膏贴为基本的外用治疗)方法。

研究生主要专业课程:英语或日语;西医综合或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或西医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

本学科点自2005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毕业、学习的硕士研究生已达十二名,其中七人已毕业,五人在读。

导师组成员:

硕士导师:汪何、吕雄

汪何主任中医师

汪何、男、籍贯湖北、1957年5月出生。现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副院长、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能熟练运用中医理论治疗内科各种疑难病证,对糖尿病及其各种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他内分泌与代谢疾病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参加编写《中医临床心理学》一书,任副主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三芪丹颗粒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及作用机理的临床研究”,并于2009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温阳祛湿通络法对DPN多元醇代谢通路的影响”。已招收硕士研究生3名。曾于2001年参加在墨尔本举办的国际中医药学术会议病大会交流论文。

吕雄主任医师

吕雄,男,广东人,1961年6月出生,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内分泌)专业硕士导师。担任中华全国中医瘀血病证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消渴)委员会常委。研究方向为糖尿病(消渴病)及其并发症诊治的临床研究,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基础研究和临床实用研究。

擅长中医内科学及临床疑难杂症的诊治,尤其擅长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的诊治,临床上,能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在该专科领域。并已形成以“气血肝脾”理论为基础的中医诊治体系。已培养9名硕士研究生,其中5人已毕业,4人在读;已完成2006年广东省中医强省科研课题:“益气化浊改善代谢综合征血脂组分作用机理的临床研究”(1060022),在研2009年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立项资助课题:“邱健行老

师学术思想及从气血肝脾论治糖尿病经验总结”(2009135),获09年度科技厅成果登记证书(第二名)一项;独创“舒系列”方剂在临床应用,其中舒正颗粒、舒和胶囊(已获得广东省医院制剂批号)。发表医学论文二十多篇,出版医学著作十五部(其中主编十一部,编著三部,副主编一部)。

2006年11月,作为广东省组织的“讲学团”专家成员,前往印度尼西亚进行中医讲学交流;2006年12月,主办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糖尿病强化治疗及并发症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2008年12月,广东省内分泌代谢病(含糖尿病心、脑、肾、足并发症等)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和培训班,担任专题会议主持,并主讲“糖尿病中医诊断标准”专题;2009年3月,主办、主持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消渴(糖尿病)专业委员会高级学术研讨会;2009年9月,广东省中医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年会,作“中医亚健康干预在治未病中的作用”专题演讲;2009年10月,第七届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消渴病)学术交流会暨广东省中医药继教项目“糖尿病六经辨治方法”学习班,作“理气化浊治疗糖耐量低减的初步研究”专题演讲;2009年12月,广东省疑难杂病年会,作“对消渴病命名的一些看法与探讨”专题演讲。

05风湿内科: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运用中西医方法风湿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退行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硬皮病、血管炎、痛风、高尿酸血症等,并探讨中医药治疗风湿性疾病的作用机制。科室病房开放病床数10张。

主要从事风湿免疫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属广州中医药大学风湿病专业硕士点。目前有硕士生导师1名,承担参与多项省级、厅级科研课题,在各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全体人员均能熟练运用中医药理论及诊疗技术开展临床诊疗,专科人员均较好的掌握了医古文与英语知识,能熟练接诊外籍(英语等)患者;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具有互联网搜索资料的能力。200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5年来共招收6名,已经毕业2名。科室设施齐全,结合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特点,采用中西医结合,内服药物配合相关理疗的治疗方法,综合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减少了长期内服药物的毒副作用,缓解了患者的痛苦,满足病人的诊疗需要。科室紧跟时代步伐,开展了多项非药物中医治疗技术,积极使用多种先进设备及具有中医特色的设备,包括肌电图仪,微波、低周波、神经损伤治疗仪、气压治疗仪、中药熏洗治疗机等。

研究生主要专业课程: 医学英语、英语阅读与写作、医学统计学、自认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方法学、中医临床基础、中医急症学、常规技能训练、临床诊断学、中医肿瘤学、医用计算机、循证医学、临床医技。

研究生招收情况:至今招生6名研究生,其中2名已毕业。

导师组成员:

硕士导师:邱联群。

邱联群主任中医师

邱联群,男,湖南人,1964年09月12日出生,主任医师,中医内科学(风湿病学)专业导师,在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方面有自已的独特见解,现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风湿病防

治联盟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务,在风湿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研究方向为运用中西医方法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退行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硬皮病、血管炎、风湿性多肌痛、痛风、高尿酸血症等,并探讨中医药治疗风湿性疾病的作用机制。擅长运用中医辨证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退行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硬皮病、血管炎、痛风、高尿酸血症等。

主持省科技厅科研课题:痛风康颗粒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作用机理研究;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温阳通络胶贴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评价及药理作用机制研究;并参与多项省、厅级课题。论文论著发表情况:桂枝芍药知母汤为主治疗类风湿病45例、辨证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功能、疼痛的影响、四妙散加味治疗类风湿病40例、补肾活血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0例临床观察等论文十余篇。参加第五届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暨第六届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学术会议、第十五次全国风湿病学术会议、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等相关专业的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

06呼吸内科: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呼吸内科主要从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慢性呼吸衰竭的研究;慢性咳嗽中药治疗的研究;肺部感染中药治疗的研究;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专科2009年通过了广东省中医药局组织的专家验收被授予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

我们根据多年临床实践,认为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病机特点多为虚寒、多痰、多瘀,治疗应以温补、化痰、活血为治疗原则,是具有中西医结合治疗特色专科之一,我科随着医院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十余年来,我们致力于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的独特优势,又与西医学术发展前缘接轨,吸取西医之所长,对呼吸系统疾病建立了系统规范的诊疗方案。开设了咳喘专科,采用中西医结合,内外合治治疗咳喘疾病,如中药内服外敷,离子导入、中药穴位注射、中药穴位敷贴及拔罐疗法等,研发了科内制剂辛麻颗粒及咳喘宁膏,标本同治,既治疗患者症状,又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力,减少了咳喘病再发的几率,加强及巩固疗效。利用BiPAP呼吸机治疗膈肌疲劳,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专科坚持临床医疗和科学研究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方针。临床医疗以呼吸系统疾病为重点,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特色,同时注重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借鉴现代医学研究方法,创立有专科特色的诊疗方法,提高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研究和阐明中医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机理。项目建设以来,专科申请立项的各级科研课题4项,发表论文20余篇。

研究生主要专业课程:政治、英语、卫生统计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方法学、中医基础理论、临床诊断学、中医急症学、医学计算机应用。

研究生招收情况:已招收硕士研究生12个

导师组成员:

硕士导师:陈宁、李慧

陈宁主任中医师

陈宁,女,湖南长沙人,1962月11月出生,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呼吸科兼重症监护病房(ICU)主任,主任医师,中医内科学专业硕士导师。主要从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咳嗽的中药治疗研究;肺部感染的中药治疗研究。从事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擅长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及内科各种急危重症的的救治,善于将祖国传统医学的独特优势与西医的长处相结合,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专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如咳嗽,尤其久咳、气喘、胸背痛,以及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肺气肿、肺心病、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癌等疑难杂证。主持或参加“清热化痰法治疗COPD急性发作期SIRS的临床研究”、“宣肺化痰通络法对COPD稳定期肺功能影响的研究”等6项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其中一项获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在省级以上医学刊物发表论文1 0余篇。其中主要有《清热化痰法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清热化痰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等。主持或参加厅局级科研课题5个,2005年获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

李慧主任中医师

李慧,女,广东兴宁人,1969年2月出生,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专业导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院协会危重症监护中心管理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运用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研究。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曾于广州呼吸病研究所进修.擅长运用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哮喘、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并能熟练进行支气管镜及肺功能的检查。参加指导住院医师、进修医师、研究生及实习医师的临床技能培训,现任呼吸内科教学秘书,协助科主任制定科室各项教学工作计划并加以具体实施。主持完成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苏葶颗粒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现主持在研课题《苏葶合剂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重构的作用研究》,并参与《清热化痰法治疗COPD急性发作期SIRS的临床研究》、《心衰与甲状腺激素关系及强心颗粒干预的临床研究》、《宣肺化痰通络法对COPD稳定期肺功能影响的研究》的临床研究工作。

论文论著发表情况:1、脉络宁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 2005年8月《中医药学刊》;2、加味参附颗粒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2005年2月《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3、加味参附颗粒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05年2月《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4、温胆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观察 2005年4月《中国中医急症》;5、香丹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D-二聚体的影响 2005年6月《中国中医急症》;6、苏葶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2009年11月《中医药信息》。

07肾内科:

肾内科专业于2007年获准授予权。肾内科是我院成立较早的专科之一,主要研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及慢性肾衰中医证型分布特征的临床研究。本学科点导师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从事内科临床及教学工作多年,擅长应用中西医方法对肾内科各种疾病进行诊疗,特别对慢性肾衰、糖尿病肾病、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血尿、蛋白尿、水肿、喘促及代谢

综合征等病疗效显著。并善于应用中医经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导师组成员近年来主持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6项,参加各级科研课题20多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自行开发研制的中药制剂“黄芪益肾颗粒”获广东省药监局注册批文,对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和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

研究生主要专业课程:中医内科学。

导师组成员:

硕士导师:李桂明

李桂明主任医师

李桂明,男,广东揭西人,1965年10月出生,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导师。研究方向: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学术特长:长期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临床经验丰富,特别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和糖尿病肾病尤有研究,疗效显著;是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中医名医培育对象,对中医理论有较深的造诣;现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教学、科研成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任研究生第二、第三导师;主持厅局级科研课题2项,参加各级课题10多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在省级和国家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07肿瘤内科: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中医内科学肿瘤专业于2006年5月经广州中医药大学批准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授予权,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点,并于2006年7月开始招收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恶性肿瘤。近期研究方向:运用中医药三印辨证结合中医传统辨证方法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减轻化疗、放疗毒副反应,抗转移与复发,抑制瘤体生长方面的作用。远远期研究方向: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点和优势,融入中医针灸、点穴和药膏外敷治疗精华,结合西医学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发展,时刻关注肿瘤学最新治疗进展,扶正与祛邪并举,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并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运用中药内服、中药外敷、中药注射、放射性粒子植入、介入治疗、内生场热疗、生物治疗等方法达到综合有效治疗肿瘤的目的。

本学科点拥有肿瘤专科门诊与病房,并于2006年9月成立肿瘤治疗中心,依托院所领导的大力支持,本学科在发展中不断前进与完善。二位硕士研究生导师都专业从事肿瘤临床与科研工作20年,专科临床经验丰富,中医特色突出,教学实践经验丰富,本专业每年负责上百名研究生及实习生带教,均出色完成任务,科研成果蜚然,主持厅级以上课题3项,市级课题1项,合作承担国家十一五课题1项。本专业人员已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多次参加国内重大肿瘤学术会议。陈高峰主任首创三印辨证治疗恶性肿瘤理论,因其内容新颖性和独创性,而为广州日报、新华网等国内媒体争相报道及转载,而受到业内广泛关注。对于恶性肿瘤诊疗方面,本专业中医诊疗特色突出,技术力量雄厚,诊疗项目及设备齐全,治疗方面主要中医药治疗为主,首创三印辨证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以回阳或清热解毒、破瘀攻下为肿瘤治疗大法,配合现代医学化疗、粒子植入、介入治疗、内生场热疗、射频消融治疗、生物免疫治疗,同时融入中医特色针灸、点穴、药膏外敷治疗,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的疗效。

研究生主要专业课程:除学校规定必修课以外,主要以中西医结合肿瘤学课题为主,其中包括肿瘤分

子生物学、病理生理学、肿瘤治疗学、中医肿瘤学等。

研究生招收情况:本专业自2006年7月招收研究生以来,共招生硕士研究生13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11人,在职研究生1人,境外研究生1人。

导师组成员:

硕士导师:孙玉冰、陈高峰

孙玉冰主任中医师

孙玉冰,女,湖南浏阳人,1966年12月出生,主任中医师、中医肿瘤学专业硕士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会员,广东省优秀中医人才入选者。主要研究肿瘤病的中医治疗。临床上,擅长中医治疗肝癌、肺癌、胃癌。2004年承担了省中医管理局课题“癌痛宁膏外敷抗癌作用的临床研究”(课题负责人);2003年承担了省中医药局课题“尿炎康胶囊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与作用机理研究”(排名第三)。论文论著发表情况:癌痛宁散外敷治疗癌性疼痛45例《中医药学刊》2005年第5期;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中晚期胰腺癌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05年第5期;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肺癌33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05年第7期;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90例疗效观察《湖南中医杂志》2004年4期。目前已招收培养研究生三名。

中医外科学100507

01皮肤性病学:

我院皮肤科于2006年开始招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充分发挥中医药临床治疗特色,进一步探讨中医药治疗皮肤科疾病,尤其是顽固性皮肤病的优势所在,并通过临床试验,探讨顽固性皮肤病如银屑病、复发性单纯疱疹、白癜风等的发病机制以及与人体免疫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中医药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我院皮肤科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治疗各种皮肤病,尤其是顽固性疾病如银屑病、白癜风、慢性湿疹、痤疮、慢性荨麻疹等。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结合本院的特色制剂(皮肤1号2号3号、5号等)进行涂擦、熏洗、浸泡、封包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特点。我院皮肤科具有多个特色专科:1、痤疮专科:诊疗特色是皮损检查,中药内服、涂擦、熏洗治疗;2、癣病专科:诊疗特色是真菌涂片检查,中药熏洗治疗;3、湿疹专科:诊疗特色是中药内服结合中药熏洗治疗;4、性病专科:诊疗特色是先进的荧光定量PCR检查,病原体培养加药敏,性病涂片检查,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以及中药熏洗治疗。

主持并完成了二项广东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项目,参加了其它多项课题的研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辨证分型与黏附分子关系的研究,提示了血清sICAM-1与sVCAM-1的水平高低可以作为SLE患者辨证分型的指标;清热养阴法调节单纯疱疹复发周期及机理的研究阐明清热养阴法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的作用机制。同时对中医传统外用砷剂对皮肤中细胞的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证实了外用砷剂在皮肤中的浓度积累,会对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增殖和凋亡都产生影响,为掌握外用砷剂的剂量与疗程,提供了实验依据。

研究生主要专业课程:医学英语、统计学、DME、中医急诊学、中医临床基础、常规技能、临床医技。

研究生招收情况:现已招收3名研究生,其中一名已毕业,二名在读。

导师组成员:

硕士导师:朱铭华、周亦农

朱铭华主任中医师

朱铭华,女,江苏丹阳人,1962年7月出生,主任中医师、中医外科学(皮肤性病方向)专业硕士导师,广东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常委。主要从事皮肤病与免疫研究。长期从事临床及带教、科研工作,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种皮肤疾病,尤其是顽固性皮肤病,并通过进行临床研究,探讨顽固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尤其是与人体免疫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长期带教本科实习生,已招收硕士研究生三名,其中一名已经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辨证分型与黏附分子之间关系的研究:提示了血清sICAM -1与sVCAM-1的水平高低可以作为SLE患者辨证分型的指标。清热养阴法调节单纯疱疹复发周期及机理的研究:阐明清热养阴法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的作用机制。论文论著发表情况:1、系统性红斑狼疮辨证分型与可溶性黏附分子之间关系探讨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21 ( 4 ) :247;2、复方金铃子散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04;13 ( 9 ):596;3、浅谈皮肤病从脾论治江苏中医药 2 005;26(8):42;4、益肝补肾法在皮肤科临床的应用江苏中医药 2006;27(7):51;5、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慢性湿疹51例临床观察江苏中医药 2007;39(7);6、41亚砷酸对小鼠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5;21,( 5 ):586。

周亦农主任中医师

周亦农,男,浙江东阳人,1961年3月出生,皮肤科主任、主任中医师,中医皮肤科专业硕士导师,中华中医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结合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主要研究皮肤性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专长于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急慢性湿疹、痤疮、真菌病、脱发、过敏性皮肤病及梅毒、非淋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等皮肤性病。2003年承担了省中医药局课题“尿炎康胶囊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与作用机理研究”2006年承担了省中医药局课题“白斑膏”的临床与作用机理研究”。论文论著发表情况:尿炎康颗粒剂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观察《中医药学刊》2005年第5期;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05年第5期;痤疮净颗粒剂治疗女性寻常痤疮《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年6期;除湿汤治疗湿疹58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04年第7期;《中西结合临床皮肤性病学》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年4月(主要编著者)。目前已招收培养研究生两名。

02乳腺外科: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中医外科学乳腺病专业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点,并于2008年7月开始招收本专业硕士研究生

该科主要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良恶性疾病,其中以危害妇女健康的“头号杀手”乳腺癌为主攻方向。研究以传统中医外治法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为突破口,拓展传统中医外治法在乳腺疾病的应用,注重乳腺癌病人术后的心理康复治疗和患肢功能康复锻炼也是我科的特色,近期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有两个:第一为情志疗法对乳腺癌康复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第二为观察脐疗贴外用对乳腺癌病人卵巢去势引起的

潮热症状的作用。本专业临床带教经验丰富,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先后主持“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分型与相关基因表达关系”等国家、省、局级课题6项,发表专业论文二十余篇,主编专著《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病》一本,参编三本。郭智涛教授并组建了全国最大的乳腺癌病友团队,广东省粉红丝带女性俱乐部及合唱团,义工小组,免费专业资讯网站,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研究生主要专业课程:学校规定必修课,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包括乳腺肿瘤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等)。

研究生招收情况:目前已招收全日制研究生3名,在职研究生1名。

导师组成员:

硕士导师:郭智涛

郭智涛副主任中医师

郭智涛,男,广东韶关人,1968年9月26日出生,乳腺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外科学专业硕士导师。主要研究乳腺外科疾病的防治。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肿瘤疾病,如乳管镜检查及治疗、微创旋切技术,晚期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手术,中药介入、电化学治疗配合中药治疗晚期乳腺癌,尤其在乳腺癌病人生存质量方面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主持相关国家局、省局课题6项;发表专业论文二十余篇,主编专著一本,参编叁本等。成立了国内人数最多的乳腺癌病友团队,提倡集体抗癌,推动了病友生存质量的研究;长期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03泌尿外科:

我院外科病种多、杂,但泌尿外科男科病种仍成为病区主要病种。近年来,尤其是专科分化后,学科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以前列腺专科、结石专科、男性不育专科等品牌为龙头,带动其它分支学科发展的势头。作为我国南方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男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医疗服务的重要基地,该专科旨在开展学科前沿研究,承担国内、省内科技项目研究,加强国内,国际技术协作,并在学术研究水平和成果、社会贡献、人才培养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扩大在港澳台,东南亚等海外地区的影响力和辐射度。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外科由泌尿外科、普通外科等学科组成。其中泌尿外科是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系结石病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针对病情辩证施治,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让尿石症的治疗更加科学化。该科还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前列腺、泌尿生殖系肿瘤、畸形、炎症以及男性不育症等泌尿男科疾病。专科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拥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5人,主治医师2人,拥有腹腔镜、膀胱尿道镜、输尿管硬镜、输尿管软镜、腔内弹道碎石机、体外震波碎石机、激光治疗仪、尿动力学检查仪等现代化的泌尿外科诊疗设备。泌尿男科前列腺专科具有较高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研究水平,除了中药辨证施治以外,研制有各种系列特色专科制剂,采取内服外治等综合方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等疑难病证取得较好疗效。开展经尿道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对高龄合并严重内科疾患及晚期前列腺癌等危重患者,采用包括中药介入等中西医结合疗法,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中医辨证论治与人工授精等先进技术相结合、根据个体差异、优化治疗方案是男性不育症专科的特色之一。普通外科以中西医结合腹部外科为专长,胃肠肝胆胰外科为主攻方向,设备先进,拥有数字造影机、腹腔镜、胆道镜、氩气刀、超声刀等现

代化设备。主攻复杂肝胆系统结石、急慢性胰腺炎、肝胆胰肿瘤的中西结合治疗,并擅长复杂胃肠肝胆胰手术。运用腹腔镜、胆道镜等器械进行微创手术,同时注重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处理,具有手术成功率高、创伤少、术后恢复快、结石、肿瘤复发率低的特点。在开展腹部外科围手术期的中医临床研究过程中,对围手术期中医应用的基础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在研课题多项,丰富了腹部外科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论基础。

主持的科研项目有2项获厅局级科研立项,其中“温阳通络法对前列腺增生症相关基因组的影响”于2009.8月获得广东省科技厅科研立项(项目编号:93055)、“三金颗粒剂对大鼠草酸钙结石肾组织biku nin mRNA 表达的影响”于2007.8月获得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立项(项目编号:2007173),以上课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研究生主要专业课程:政治、英语、西医综合、中医综合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招收研究生情况:暂无。

导师组成员:

硕士导师:赵冬。

赵冬主任中医师

赵冬,男,广东人,1970年2月出生,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导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泌尿男科常委、广东医学会微创(腔镜)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系)结石病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负责人。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外科、男科、普外科疾病。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工作近二十年,注重中医宏观辩证与现代医学微观辨病相结合,开展腔内泌尿外科新技术的临床研究及推广应用,尤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血尿、尿失禁、排尿困难、尿频、肾结石、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急慢性前列腺炎、尿道炎、肾脏膀胱肿瘤、泌尿男科等疾病。主持的科研项目有2项获厅局级科研立项,其中“温阳通络法对前列腺增生症相关基因组的影响”于2009.8月获得广东省科技厅科研立项(排名第一、项目编号:93055)、“三金颗粒剂对大鼠草酸钙结石肾组织bikunin mRNA 表达的影响”于2007.8月获得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立项(排名第一,项目编号:2007173),以上课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任现职期间共指导下级医生及基层医院进修医生10余人,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人。任现职以来在国家、省级专业杂志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每年均参加省级以上泌尿外科、男科等专业学术会议2至4次以上,不定期主持各种专业学术讲座多次。

中医骨伤科学100508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骨伤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于2005年获准授予权,并于同年首批招收了3名硕士生,主攻方向为“中医药防治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研究”(基础和临床两方面),现有3名硕士生导师。本学科拥有广东省中医骨关节病重点专科和院级骨质疏松重点专病,近20年来一直致力于退行性骨关节病的防治研究,1997年在国内率先从系统角度全面总结了相关疾病,出版专著《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的诊治》(许学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专科对研制的专科制剂之一补肾活血胶囊进行了深入的机理研究,其中“补肾活血胶囊影响兔膝关节退行性疾病骨内压变化及其组织形态学的实验研究”项

目获得1999年度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学科带头人许学猛主任医师、教授、名中医的带领下,专科团队通过不断的总结、完善,创立了“骨筋肉并重特色诊疗”的专科学术思想:核心内容为诊断方面强调在常规关注骨骼、关节病变的同时重视对病旁以及周边筋肉组织病变的评估,综合后加之判断疾病的病情;在治疗方面同步、同等重要开展骨骼(关节)、筋肉组织的防治,在具体实施治疗时根据辨证分型用药,这不仅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而且也突出了辨证施治的中医中药特色。其中“骨筋肉并重特色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研究”荣获2006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专科还就此成果设立了成果推广运用项目分别获得2006年广东省科技厅和广州市科技局成果推广项目资助,共获20万科研经费。同时于2007年申报了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骨筋肉并重特色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应用”(已获批),计划今年下半年开办。2005年所在科室被授予“广东省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导师组成员:

博士导师:许学猛

硕士导师:吕朝晖、夏雄智

许学猛主任中医师

许学猛,男,1964年10月出生,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名中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骨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脊柱分会委员。1987年广州中医学院毕业后先后在广东省中医院及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工作。

在研究“中医药防治退行性骨关节病防治”方面学术造诣较深;创立了具有浓厚中医药特色的“骨筋肉并重”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专科学术思想,形成了六大特色疗法。主持研究项目“中医药特色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系列临床研究”获得2009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骨科下肢侧卧位手术牵引架的研制与临床应用”获得2007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骨筋肉并重特色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研究”获得2006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补肾活血胶囊影响兔膝关节退行性疾病骨内压变化及其组织形态学的实验研究”获得了1998年度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三等奖和1999年度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现主持在研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脊柱推拿诊治评估技术规范化研究”课题1项、省科技厅成果推广应用项目课题2项、广东省中医药局资助项目3项;拥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主编《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的诊治》和系列名医丛书《中医骨伤论治》专著二部,发表专业论文30多篇。

吕朝晖主任中医师

吕朝晖,男,湖北荆门人,1968年5月出生,中医骨伤科学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医骨科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对中西医结合诊疗骨科和神经外科疾病有较深的学术造诣,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诊治骨伤科疾病。在骨关节损伤方面,主张以中医治疗为主,结合现代医学加以诊治,同时配合辩证施治内外用药,并提倡合理的功能锻炼;在骨关节退行性疾病方面,强调整体治疗和预防治疗并重的观念;在脊柱相关性疾病方面,提出了免疫调节治疗的假说和中药免疫治疗理论,并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中药全身和局部免疫调节的治疗;在神经外科方面,倡导以微创手段干预为主,早期结合中西药物综合治疗,重视机体康

复的全病程性和全身性。目前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2项,省中医局科研课题4项,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改课题1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夏雄智副主任中医师

夏雄智,男,江西人,1966年6月出生,副教授,中医骨伤学专业硕士导师。主要从事髋膝关节退行性变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擅长关节内骨折及复杂骨折的治疗,髋膝关节臵换。主持广东省中管局“气滋阴法对膝骨关节炎关节滑液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2008年,已结题。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补肾法对人体退变腰椎间盘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2009年;在研。论文论著发表情况:1.《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OS-732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4);2.《参麦针注射配合小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2);3.《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对成骨样细胞O S-732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4);4.《补肾法对激素干预成骨样细胞作用的差异蛋白分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33).。

中医妇科学100509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妇科为院级重点专科,中医妇科学专业于2003年获准授予硕士点学科专业。本学科以月经病,不孕症为主攻方向。目前我科正在运用腹针配合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本学科点有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副教授、讲师各1名,带教本科生、大专生及及香港实习生数百名,已招收研究生9名。

目前开展的科研项目包括:(1)于2005年参加由中山医科大学组织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人员提高班,2008年5月,我科通过国家中医药局组织的专家评审,成为药物临床试验研究基地,主持科室的药物临床试验工作。我科先后完成了黄藤素、新血宝等3项药物临床试验工作,2009年6月完成了“全数字化超声引导妇产科手术仪”的临床验证工作。(2)2001年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立项课题——“止痛带对痛经止痛疗效的临床研究”(101011)于2007年通过省中医药局组织的专家鉴定。(3)2005年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立项课题——中药抗病毒散剂佐治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1050021)的临床研究。(4)2006年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立项课题——复方杞参胶囊配合克罗米酚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研究。(5)2007年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立项课题——止痛带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试验研究(2007174),现正在申报课题鉴定工作。(6)2008年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立项课题——补肾安冲方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2008389)。(7)2008年我科作为合作单位参加了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持的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中医标本同治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优化方案研究”(2007BAI20B01 1)。(8)2010年我科作为合作单位参加了由广东省中医院主持的2007年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基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7个病种中医最佳诊疗方案的临床路径共性技术研究”中的子课题“子宫肌瘤全宫切除术临床路径制定实施的研究”。

本学科的专科理念是——“上工治未病”,防重于治;归纳总结专科学术思想为以下几点:强调肝、脾、肾三脏在妇女生理、病理上的重要意义,治妇人之病,勿忘疏泄,突出血气,重视脾肾,倡导辩证结合辩病。我们的治疗特色是“止痛带”,将传统药熨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广东省中医药局立项课题——“止

痛带对痛经止痛疗效的临床研究”于2007年通过省中医药局组织的专家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在国内同类研究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制备中药剂型技术和止痛带装臵达到国内的领先水平。

研究生主要专业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生殖与内分泌学,中医急诊学,中医肿瘤学,常规技能操作,医学统计学,医学英语。

研究生招收情况:已招收研究生9名,其中6名已顺利毕业,另有3名研究生在读。

导师组成员:

硕士导师:谢波

谢波主任中医师

谢波,女,湖南人,1961年12月出生,妇科科主任,主任中医师,中医妇科学专业硕士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2007年被农工党选为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委员,2008年被录为广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月经病及不孕症。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月经病、不孕证、妇科炎症等,尤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盆腔炎等疑难病证方面颇有心得。于2005年并被聘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共指导研究生9名,现在读3名。

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5项,均已结题。其中“止痛带对痛经止痛疗效的临床研究”于2007年通过省中医药局组织的专家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在国内同类研究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制备中药剂型技术和止痛带装臵达到国内的领先水平。其滚动课题——“止痛带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试验研究”,现正在申报课题鉴定工作。作为主要研究者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广东省中医院合作参与国家级课题的研究。论文论著发表情况: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1)《止痛带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90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06年第9期;(2)《浅谈崩漏的治疗经验》,内蒙古中医药,2006年第7期;(3)《复方熟地胶囊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0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03年第2期;(4)《补肾中药对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第2期;(5)《复方熟地胶囊治疗青春期功血60例》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6)《疏肝调经丸治疗月经不调102例临床观察》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2年第10期。

中医儿科学100510

中医儿科学专业于2005年获准授予硕士点学科专业,是我院最早建立具有中西医结合治疗特色专科之一,建科十余年来,我们致力于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的独特优势,吸取西医之所长,根据小儿疾病特点,对儿科疾病建立了系统规范的诊疗方案。本学科研究内容涵盖小儿的生长发育、儿童疾病的预防及治疗。近期主要研究方向是小儿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长远的目标是完善及深化呼吸及消化方向,同时逐步开展小儿血液、免疫、心血管病、肾病、神经、急救、儿童保健、康复等方向。

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从基础、临床基础到临床的纵向医疗、科研、教学体系;学科发展方向稳定,目标明确,学术队伍结构合理,总体素质、构成已经达到了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目前,儿科硕士点在哮

喘、小儿咳嗽、小儿厌食等方面的研究具有较高的水准,承担了省厅级研究课题多项,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的分中心观察点,已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和市厅级科技进步奖多项。作为研究生培养基地,技术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有良好的实验基础,能够将研究生培养成为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临床医疗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2005年开始招收儿科硕士研究生,2006年批准为儿科硕士点,现有硕士生导师4人,

研究生招收情况:已培养2届儿科研究生,在读研究生8人。

导师组成员:余德钊、陈可静、林晓洁、周永霞。

余德钊主任中医师

余德钊,男,广东人,1964年2月出生,儿科科主任,主任中医师,中医儿科学专业硕士导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会员。主要从事研究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擅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肺炎、上气道咳嗽综合症等,且对其他儿科常见病及难治性疾病也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及丰富的经验。五年前创建小儿咳嗽专科,主要进行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相关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肺炎、上气道咳嗽综合症等的诊治及专病专药及发病机理的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学术思想:1、认为反复呼吸道感染与治疗的不彻底相关。2、体质因素如先天性心脏病、肺发育不良,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性咳嗽具有关联性。3、营养不足如维生素缺乏、微量元素的失调也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性咳嗽相关。诊疗特色:以“先祛实后补虚”为原则,主要运用传统中医与现代诊疗技术结合方法,除常规中西药口服及静滴外,尚有以下特色: 1、对急性支气管肺炎运用中西药结合雾化吸入治疗。2、采用辨证选穴以中药硬膏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咳嗽。3、辨证运用微波治疗仪照射肺部治疗小儿咳嗽。4、辨证药膳用于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相关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肺炎、上气道咳嗽综合症的辅助治疗。论文论著发表情况:1、《广东医学》2007年7月增刊:扶元祛痰并举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2、《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年第15期: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补虚机宜探索。

陈可静主任中医师

陈可静,女,浙江人,1957年4月16日出生,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儿科学专业硕士导师,广东省中医儿科协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协会会员,从事儿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30年。主要从事中医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擅长治疗小儿哮喘、过敏性咳嗽、肺炎、厌食、腹泻等,治疗小儿哮喘、久咳、久热不退、久泻、汗证、反复呼吸道感染、疳积等疑难杂症有独到疗效。5年前创建小儿哮喘专科主要进行小儿哮喘病的诊治及专病专药及发病机理的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学术思想:小儿哮喘属中医学哮喘、痰饮范畴, 小儿肺脾肾不足, 津液代谢障碍而生痰(内因) , 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或接触某些异物、异味(外因) , 引动伏痰, 痰瘀互结, 壅塞气道, 气道狭窄及痉挛, 气机升降不利是小儿哮喘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根本病因病机。因此,小儿哮喘的论治在辩证施治的基础上注意化痰,适当的辅以活血化瘀,注重调整肺脾肾三脏不足。主持省级科研课题《儿童哮喘发作期痰气壅阻气道机制的研究》已结题。曾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医急症》等国家级及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

广东省中医名院建设标准及评审细则

广东省中医名院建设标准及评审细则 建设指标评审方法评审细则分值备注一.管理优10 1管理体系1.1建立科学的 医院管理体系 查阅相关资料 A:有健全的医院组织结构,有完整的医院管理规章制 度和岗位职责,实行管理问责制,得2分;建立了体现 中医药特色及提升急危重疑难病诊治能力的绩效管理 体系,得2分;建立全面预算制度,实现全面预算,得 1分。 B:有健全的医院组织结构,有完整的医院管理规章制 度和岗位职责,实行管理问责制,得2分;建立了体现 中医药特色及提升医疗综合服务能力的绩效管理体系, 得2分;建立全面预算制度,实现全面预算,得1分。 5 评估周期内医院党 风廉政工作存在问 题,医疗活动有不良 行为或一级主责以 上医疗事故,则一票 否决。 2医疗质量 管理2.1建立全面的 医疗质量与安全 管控体系 查阅相关资料 A:有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制定相关管理制 度、考核与持续改进方案,相关专业质量管理组织工作 有成效,得2分;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加强合理用药监 测,得1分。 B:有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制定相关管理制 度、考核与持续改进方案,相关专业质量管理组织工作 有成效,得2分;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加强合理用药监 测,得1分。 2 3持续改进3.1开展医院管 理持续改进 查阅相关资料 A:医院医疗质量、服务流程、行政管理等方面实行PDCA 管理,持续改进有效,得3分;未开展PDCA管理,不 得分;开展PDCA管理,未进行持续改进或改进成效不 明显,扣2分。 B:医院医疗质量、服务流程、行政管理等方面实行PDCA 管理,持续改进有效,得3分;未开展PDCA管理,不 得分;开展PDCA管理,未进行持续改进或改进成效不 3

最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期末考试题(A卷) 得分评分人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4 0分) 解题说明:每小题有四个答案,请从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并将其标序字母填入 题干后的括号内,以示回答。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我国最早由国家组织编篡的本草是( C )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2、辛味药物不具有的功效是( D ) A发汗解表 B 疏肝解郁 C活血祛瘀 D补气健脾 3、治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恶寒发热,喘咳实证,首选( A ) A麻黄 B桂枝 C白芷 D生姜 4、功能行气宽中的药物是( C ) A防风 B羌活 C紫苏 D桂枝 5、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肢体酸痛,首选( C ) A细辛 B白芷 C羌活 D藁本 6、功能升阳止泻的药物是 C A薄荷 B菊花 C葛根 D升麻 7、治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闷,口苦咽干者,首选( B ) A葛根 B柴胡 C升麻 D蔓荆子 8、治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汗出、烦渴、脉洪大者,首选() A石膏 B知母 C黄芩 D金银花 9、长于清除下焦湿热的药物是( C ) A黄连 B黄芩 C黄柏 D连翘 10、具有疏散风热作用的清热解毒药是( A ) A连翘 B大青叶 C板蓝根 D青黛 11、具有凉血、养阴、解毒作用的药物是( B ) A生地黄 B玄参 C牡丹皮 D赤芍 12、具有截疟作用的药物是( C ) A地骨皮 B白薇 C青蒿 D银柴胡 13、治热结便秘,首选( A ) A大黄 B芒硝 C芦荟 D巴豆 14、木瓜不具有的功效是( D ) A祛风湿 B舒筋活络 C消食 D强筋健骨 15、五加皮不具有的功效是( D ) A祛风湿 B强筋骨 C利水 D安胎 16、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浊生冷,恶寒发热,头痛脘闷,呕恶吐泻,首选( A )A藿香 B苍术 C白豆蔻 D砂仁 17、厚朴的功效是( C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骨科(全国中医髋关节重点专科)发展历史 (1988~2008) 一、创业起步阶段(1988年~1992年) 1988年9月,为了满足骨科业务量不断增长的需要,特别是加快股骨头坏死专科的发展,成立了二骨科,设病床31张,袁浩教授负责科内业务指导工作。 二骨科成立后即确立把疑难病——股骨头坏死作为主攻方向,袁浩教授带领年轻医生,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1989年12月13日,广东省卫生厅邀请9位国内著名的骨科、核医学专家,包括:中国中医研究院骨科研究所尚天裕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吴祖尧教授、上海瑞金医院骨科马元璋教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张光铂教授、中山医科大学一附院黄承达教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二附院包尚恕教授、湖北中医学院附院骨科梁克玉教授、广州医学院附属二院核医学专家叶广春主任、广州红会医院骨科麦鼎铭教授等,举行科研成果鉴定会,两项成果“多条血管束植入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股骨颈重建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不连、颈吸收伴头缺血坏死”顺利通过鉴定,与会专家对两项成果给予了很高评价,其中“多条血管束植入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鉴定为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股骨颈重建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不连、颈吸收伴头缺血坏死”鉴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结果公布后在省内外骨科界产生很大影响。 1、本阶段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主要工作与成绩:(1)通过临床、X线片、股骨头测压、造影、及个别病例的术后DSA与股骨头病理切片等检查,认识到“缺血”是股骨头坏死的基本病理,重建股骨头血运是治疗的关键。(2)创立多条血管束植入术并作为重建血运的主要方法,证实多条血管束植入具有重建血运、改善静脉回流、降低骨内压等作用。(3)血管束的来源、分离方法、植入方法基本定型。(4)“多条血管束植入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即获得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该成果又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科研成果的获得对科室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将多条血管束植入技术用于中青年股骨颈陈旧骨折不连、颈吸收伴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创立股骨颈重建术,并取得初步成功。(6)袁浩教授作为多条血管束植入技术与理论的创立者及股骨头坏死专家多次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并先后被邀请到上海瑞金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天津医院塘沽分院、武汉协和医院、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温州医学院二附院、江苏省中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骨研所、郑州市骨科医院等全国10多家省、市级医院作手术示范30多例,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骨坏死学组副组长与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股骨头坏死学组副组长。 2、本阶段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1)诊断不够规范。主要表现

中药学简历模板

中药学简历模板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药学的 模板,欢迎大家的阅读。 姓名:××× 国籍:中国 目前所在地:广州 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韶关 婚姻状况:未婚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医院/医疗/护理/美容保健类:中医师 工作年限:5 职称:中级 求职类型:全职 可到职-随时 月薪要求:20xx--3500 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毕业院校:广州中医药大学 最高学历:大专毕业-20xx-07-01 所学专业:中医学 受教育培训经历: 20xx-20xx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大专 20xx-至今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本科 20xx.9.22-23 考取国家执业中医师 主修课程: 中医基础学解剖学生理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药理学西医内科学诊断学中医诊断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外科学西医外科学中医急症学针灸学医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医学心理学大学英语计算机操作与应用等课程 外语:英语一般 国语水平:优秀 粤语水平:优秀 xxxx年10月-20xx年4月乳源县中医院中医士 20xx年7月-20xx年3月广东省银行医院中医士 20xx年9月22日考取国家执业助理中医师

20xx年3月至今从师省第二中医院学习临床知识 20xx年9月22-23日考取国家执业中医师 本人遵守国家纪律、遵纪守法、性格开朗,待人温和诚恳、热 情大方。本人通过学校的实习安排以及个人从师学习期间,学会如 何与病人沟通,能热忱对待病人、关心病人,并掌握了临床上常见 疾病和多发疾病的诊治。除常见病外,还突出了对内分泌疾病和代 谢性疾病的诊治,如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脂肪肝、痛风等疾病。 本人自我约束能力纪律性强,能恪守时间,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本人能吃苦耐劳、积极向上,于20xx年10月再次考入广州中医药 大学本科,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医学知识和自身素质。相信在 贵单位培养和自我奋斗下,我定会胜任本职工作。 移动电话:182×××××××× 邮箱:xx@xxxxx 简历是有针对性的自我介绍的一种规范化、逻辑化的书面表达。以 下为大家分享的是大学生个人简历英文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想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干货资源社!【1】大学生个人简历 英文版20xx年OBJECTIVEE-Business Correlation.In... 基本信息姓名: CNrencai性别:女年龄: 25岁婚姻状况:未婚 民族:汉学历:本科身高: 170现居住地:石家庄市户口所在

(完整版)广东省医院大全

广东省医院大全 广州市 ?广东省中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甲综合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广州南方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广州市中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广州市儿童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广东省妇幼保健(三甲综合医院)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三甲综合医院)?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甲综合医院)?武警广东总队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广州市脑科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广州十二人民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广州市妇婴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二甲综合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三甲综合医院)?广州421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广州开发区医院(二甲综合医院) ?解放军第458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广州越秀区妇幼保健院(二甲综合医院) ?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二甲综合医院) ?广州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二甲综合医院) ?黄埔中医院(二甲综合医院) ?天河区妇幼保健院(二甲综合医院) ?番禺第二人民医院(二甲综合医院) ?广州市正骨医院(二甲综合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江都医院(二甲综合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三甲综合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中山二院(三甲综合医院)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广州军区总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广东省口腔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三甲综合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三甲综合医院) ?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广州医学院口腔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广州市胸科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广州荔湾区中医院(二甲综合医院) ?广州天河区中医院(二甲综合医院) ?何贤纪念医院(二甲综合医院) ?广州市白云区第一人民医院(二甲综合医院) ?广州市番禺中医院(二甲综合医院) ?广州新海医院(二甲综合医院) ?广东省电力一局医院(二甲综合医院) ?从化中医院(二甲综合医院) ?海珠区妇幼保健院(二甲综合医院) ?增城市妇幼保健院(二甲综合医院) ?广东省工人医院(二甲综合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山院区(二甲综合医院) 深圳市 ?深圳北大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深圳儿童医院(二甲综合医院) ?南山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三甲综合医院) ?蛇口人民医院(二甲综合医院)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二甲综合医院) ?盐田区人民医院(二甲综合医院)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甲综合医院)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三甲综合医院)

陈佩仪教授的口述校史-广州中医药大学

【如正式引用,须自行核实】 陈佩仪教授的口述校史 学生记者梁晓琳彭雪纯陈嘉文黄梓颖 一、采访时间 2017年5月12日。 二、采访地点 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护理楼423办公室。 三、人物简介 陈佩仪,1964年5月出生,1984年7月参加工作,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2年、护理教育工作21年。曾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事临床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护理部教学干事、护士长等工作。曾任护理学院中医护理教研室主任、护理学院副院长,现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青年教师导师。为我校一级学科护理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二级学科)中医护理学学科带头人。主讲《中医护理学基础》,该课程在该院连续11年获得教学质量优秀评价;还主讲《中医护理学》、《中医临床护理学》等课程。主持省级科研课题及项目7项,主持厅局级课题4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铜奖1项和优秀奖1项,获厅局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30多篇。出版主编全国本科规划教材6本和电子教材2部、副主编全国本科统编教材2本、参编教参3部、自编教材2部。主持省 —1—

精品课程一门,主持广东省护理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一项,已结题。主要参与建设已成为我校国家级中医学实验示范中心的中医护理实验室。接收境内外教师进修5人,指导2项国家级、1项省级、3项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曾获我省南粤优秀教师,新南方优秀教师、校级教学名师、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四、采访记录 记:陈老师,您好,我们是广中医口述校史的小记者,很高兴您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邀请。在采访的过程中,请问我们可以录音吗? 述:好的,没问题。 记:您是什么时候来我们学校的,可以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吗? 述:我在1981年来到广中医,现在已经36年了,可以说是见证了我们学校的发展。护理学院的前身是护士学校,文革结束后,在1978年,学校以广州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护理班招了30人。因为住宿、师资问题,学校连续两三届只招30个人,三年招一次。1981年护士学校正式招生,同年,78届的学生以护士学校第一届毕业生的身份毕业,而我当时是学校第一届以护士学校的名义招收的学生,到了1984年毕业,工作被分配到广中医一附院。 记:1978年第一届护士学校有30多名学生,当时老师多吗?是怎样的授课模式? —2—

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药学》题库

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药学》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在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每 小题1分。) 1.最早用图文对照方法的药学名著是: A. 《证类本草》 B.《新修本草》 C. 《本草拾遗》 D.《本草纲目》 E. 《本草经集 注》 2.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是: A.《证类本草》 B. 《唐本草》 C.《本草求真》 D. 《本草拾遗》 E.《滇南本草》 3.辛味的作用是: A.补益、收敛、固涩 B.泻下、软坚 C.发散、行气血 D.燥湿、利湿 E.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4.苦味药的作用是: A.行气、行血 B.燥湿、利湿 C.燥湿、健脾 D.渗湿、利尿 E.燥湿、降泄、通泄、清泄 5.咸味药的作用是:

C.软坚散结、泻下 D.软坚、利水 E.缓急止痛、行血 6.影响药性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是: A.药物的性味 B.药物的质地 C.药物的成熟程度 D.炮制和配伍 E.服法和煎法 7.用咸味药治瘵病、痰火结核、瘻瘤等证,是取其: A.泻下之功 B.软坚散结之功 C.宣泄之功 D.发散之功 E.补益之功 8.用苦味药治热结便秘,是取其: A.宣泄之功 B.燥湿之功 C.坚阴之功 D.通泄之功 E.行气之功 9.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宣肺平喘的药物是: A.麻黄 B.桂枝 C.紫苏 D.生姜 E.荆芥 10.既能发汗解肌,又能温通经脉的药物是: A.麻黄 B.紫苏 C.桂枝

A.桂枝 B.防风 C.荆芥 D.香壽 E.羌活 12.下列除哪项外,均是防风的功效? A.止泻 B.止痉 C.止痛 D.发表 E.止呕 13.患风寒感冒,腰以上风寒湿痹,最宜选用的药物是: A.荆芥 B.香壽 C.辛夷 D.紫苏 E.羌活 14.既能发汗解表,又能行气宽中的药物是: A.麻黄 B.桂枝 C.紫苏 D.荆芥 E.羌活 15.既能发汗解表,又能温中止呕及温肺止咳的药物是: A.防风 B.桂枝 C.荆芥 D.生姜 E.细辛 16.下列哪项不是细辛的功效? A.祛风散寒 B.通窍 C.止痛 D.温中止呕 E.温肺化饮 17.患阴暑证,并见小便不利,水肿最宜选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英语自我介绍

Self-introduction Good afternoon,my dear professors.I am both honored and pleased to be here to introduce myself to all of you.My name is&&.I'm&&years old.I come from&&in jiangxi province,I graduated from the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I got my bachelor degree after my gradu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year of2007.In July2007,I began work for the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ecause I'm capable of more responsibilities,so I decided to change my job.In May2011,I began work for the&&hospital of&&city.Owning to my hard work,in2013,I was awarded as advanced worker of&&City Health System.Everyone has a dream, I also have a dream,that is to become a postgraduate,so now,I am trying my best for obtaining a key to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I am honest,stable,aspiring,and have high sense of responsibility,strong will and indomitable spirit.I have the excellent ability of working independently or with a diverse work force as well.I feel that my strongest asset is my ability to stick to things to get them done.I feel a real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when I finish a job and it turns out just as I’d planned.(I have worked for many years,it makes me more mature.)My own life and work have led me to believe that “Energy and persistence conquer all things.’’I lov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o my scholastic pursuit make me spare no effort to get down to everything. with my pious enthusiasm and sincerity,I want to join you to work for your team.

方剂学趣味方歌速记口诀(广州中医药大学版)

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伤寒论》:麻子炒杏仁。(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 桂枝汤《伤寒论》:大嫂炒姜汁。(大枣,芍药,炙甘草,桂枝)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黄芩,生地黄,苍术,白芷,甘草,细辛,防风,羌活,川芎) 小青龙汤《伤寒论》:麻子将要甘心下跪。(麻黄,五味子,干姜,芍药,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二、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温病条辨》: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薄荷,桑叶,杏仁,菊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银翘散《温病条辨》: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竹叶,淡豆豉,荆芥穗,牛蒡子,薄荷,银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干嘛姓石。(炙甘草,麻黄,杏仁,石膏)三、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穷。(独活,人参,羌活,桔梗,茯苓,薄荷,枳壳,前胡,柴胡,川芎) 泻下剂 一、寒下剂 大承气汤《伤寒论》:小黄识谱。(芒硝,大黄,枳实,厚朴) 二、温下剂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黄夫人炒姜。(大黄,附子,人参,甘草,干姜)三、润下剂 麻子仁丸《伤寒论》:布什妈要大白杏。(厚朴,枳实,火麻仁,白芍,大黄,蜂蜜,杏仁) 四、逐水剂 十枣汤《伤寒论》:甘愿起早。(甘遂,芫花,大戟,大枣) 和解剂 一、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伤寒论》: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黄芩,柴胡,炙甘草,半夏,人参) 二、调和肝脾剂 四逆散《伤寒论》:柴草制药。(柴胡,甘草,枳实,白芍) 逍遥散《和剂局方》: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茯苓,白芍,柴胡,当归,甘草,白术,烧生姜,薄荷) 三、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江大人今夏添草帘。(干姜,大枣,人参,黄芩,甘草,黄连) 第四章清热剂 一、清气分热 白虎汤《伤寒论》:师母干净。(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模拟试题

中药学 习题集 主编:钟仕卿 副主编:黄兆胜 编委:钟仕卿黄兆胜颜燕银蓝森麟吴庆光韦品清李盛青参加工作人员:何国林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复习资料》编写组

** 中药学习题集 ** 主编:钟仕卿 副主编:黄兆胜 编委:钟仕卿黄兆胜颜燕银蓝森麟吴庆光韦品清李盛青 参加工作人员:何国林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复习资料》编写组 (Ⅰ) 选择题 A 型题:在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恰当得答案。 1、我国现存得最早得药学专着就是:( ) A、《新修本草》 B、《本草纲目》 C、《证类本草》 D、《本草求真》 E、《神农本草经》 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就是:( ) A、《本草经集注》 B、《本草拾遗》 C、《神农本草经》 D、《新修本草》 E、《本草纲目》 3、《神农本草经》成书于:( ) A、公元前五世纪 B、公元前二世纪 C、公元二世纪 D、公元四世纪 E、公元五世纪 4、最早用图文对照方法得药学名著就是:( ) A、《证类本草》 B、《新修本草》 C、《本草拾遗》 D、《本草纲目》 E、《本草经集注》 5、《神农本草经》载药数就是:( ) A、675 种 B、365 种 C、844 种 D、921 种 E、730 种 6、《本草纲目》得作者就是:( ) A、苏敬 B、李勣 C、李时珍 D、陶弘景 E、唐慎微 7、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得古代地方本草就是:( ) A、《证类本草》 B、《唐本草》 C、《本草求真》 D、《本草拾遗》 E、《滇南本草》 8、能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得方法就是:( ) A、炮制、配伍 B、配伍、服法 C、炮制、服法 D、煎法、服法 E、以上均不就是 9、将生地黄制成熟地黄,天南星制成胆南星,其目得在于:( ) A、提高疗效 B、改变药物性能 C、便于服用 D、改变药物作用部位 E、消除或降低毒性 10、能发散或有芳香气味(含挥发油)得药物,在煎煮时宜:( ) A、先煎 B、久煎 C、包煎 D、另煎 E、不宜久煎 11、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得加工处理过程称为:( ) A、修制 B、水制 C、火制 D、炮制 E、水火共制 12、下列除( )外,均就是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得方法? A、炮制 B、配伍 C、剂量 D、煎法 E、服法 13、归经得理论基础与依据就是:( ) A、以四气五味为基础,以所治病为依据。 B、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 C、以药性为基础,药效为依据。 D、以治法为基础,脏腑为依据。 E、以药味为基础,脏腑为依据。 14、大戟、甘遂、川乌、巴豆等药物内服需炮制,其目得在于:( ) A、降低或消除毒性、烈性、副作用 B、改变药物性能 C、提高疗效 D、便于服用 E、扩大用药范围

广州市中医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中医院专业和导师简介 中医内科学() 广州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学专业年起开始培养研究生,目前是我校兼备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 在多年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结合学科专业情况,本学科近期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医血证研究;中医脾胃病证研究;中医治疗心血管病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病的研究;中医治疗肾病证的研究和中医治疗肺病证的研究;近来新开展和即将开展的研究方向还有中医药治疗热病的临床研究;中医药治疗内科急症的临床研究,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性治疗的临床研究等。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骨科、肾内科、急诊科、溃疡性结肠炎专病个专科专病年被定为广州市卫生局工程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单位;消化内科的溃疡性结肠炎于年被确定为广东省中医专科(专病)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年被定为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消化内科年全部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认定。 目前本学科拥有一支力量雄厚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人;已培养硕士研究生人,正在培养博士研究生人,硕士研究生人。本学科还拥有一支力量雄厚、水平较高的专业学术队伍,目前共有教学、技术人员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副高职称人,中级职称人,初级职称人,大部分具有自己的医疗业务专长,相当部分有较高的学术造诣,部分为国内有名的中医专家或中西医结合专家,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 消化内科运用“肠炎清”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肿瘤科是全国“青年文明号”,该科在全国较早开展的中药介入治疗恶性肿瘤,减轻了放、化疗的副作用,在肿瘤的中、晚期综合治疗上较有特色。神经内科在“中风”急救、神经功能康复等方面独具中医特色。心血管内科在抢救大面积心肌梗塞、复杂性心律失常、顽固性心衰等危重症。血液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血液专科协作单位,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在省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 本学科自年至年以来,经各级有关有关部门科研立项项,获各级成果奖多项。本学科近年来不断开展教学改革,完善教学手段,教书育人,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合格的中医人才,为国家中医事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在研究生培养工作方面也逐渐发展进步。此外,本学科还充分发挥了重点学科的示范作用,先后多次举办了多期全国及省市级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进修班及专科讲习班,接受较高层次培养进修人员数百人。 本学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与其他学科基本相同,即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教学、临床、实验三大部分,其中必修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外语)专业外语)内科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包括至门指定选修和其他任选课。内容有:医学统计学、计算机、、古汉语、内经、伤寒、温病、生理、生化、文献检索、实验动物学、实验核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

广州中医药大学考研初试中药学题库

《中药学》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在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每小题1分。) 1. 最早用图文对照方法的药学名著是: A. 《证类本草》 B. 《新修本草》 C. 《本草拾遗》 D. 《本草纲目》 E. 《本草经集注》 2. 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是: A. 《证类本草》 B. 《唐本草》 C. 《本草求真》 D. 《本草拾遗》 E. 《滇南本草》 3. 辛味的作用是: A. 补益、收敛、固涩 B. 泻下、软坚 C. 发散、行气血 D. 燥湿、利湿 E. 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4. 苦味药的作用是: A. 行气、行血 B. 燥湿、利湿 C. 燥湿、健脾 D. 渗湿、利尿 E. 燥湿、降泄、通泄、清泄 5. 咸味药的作用是: A. 收敛固涩、补肾 B. 泻下、利尿 C. 软坚散结、泻下 D. 软坚、利水 E. 缓急止痛、行血 6. 影响药性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是: A. 药物的性味 B. 药物的质地 C. 药物的成熟程度 D. 炮制和配伍 E. 服法和煎法 7. 用咸味药治瘰疬、痰火结核、瘿瘤等证,是取其: A. 泻下之功 B. 软坚散结之功 C. 宣泄之功 D. 发散之功 E. 补益之功 8. 用苦味药治热结便秘, 是取其: A. 宣泄之功 B. 燥湿之功 C. 坚阴之功 D. 通泄之功 E. 行气之功 9. 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宣肺平喘的药物是: A. 麻黄 B. 桂枝 C. 紫苏 D. 生姜 E. 荆芥 10. 既能发汗解肌,又能温通经脉的药物是: A. 麻黄 B. 紫苏 C. 桂枝 D. 羌活 E. 防风 11. 既能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又能止血的药物是: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水饮证面色黑主要是: A、黑而干焦B、鼻柱黑C、眼眶黑D、口周黑E、青黑 2、瘿瘤多见于: A、气滞血瘀B、阳虚阴盛C、肺肾阴虚 D、感受风火时毒E、肝郁气结痰凝 3、小儿食指络脉色紫红主病: A、里热B、表热C、血瘀D、痛证E、惊风 4、患者自觉口甜,多属: A、脾胃气虚B、肝胃蕴热C、脾胃湿热D、肾病E、脾阳虚 5、细脉、微脉、弱脉、濡脉的共同特征是: A、中取即得B、细小无力C、浮取即得D、沉取即得E、若有若无 6、食滞胃脘证患者,其脉多为: A、弦B、实C、数D、缓E、滑 7、下列哪项与弦脉所主病症无关: A、肝病B、痛证C、痰饮D、宿食E、胆病 8、面色黧黑而肌肤甲错属于: A、瘀血B、肾虚C、阳虚D、肾绝E、水饮 9、患者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证属: A、上热下寒B、真热假寒C、表热里寒D、表实里虚E、阳盛阴虚 10、下列哪项不是辨别虚实真假的主要依据? A、腹部的硬满与柔软B、整体状况的强与弱C、舌质的苍老与嫩胖 D、脉沉取有力与无力E、面色的苍白与颧红 11、下列除___外,均是亡阳证的临床表现: A、面色苍白B、口渴饮冷C、呼吸微弱D、四肢厥冷E、舌淡而润

12、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是: A、表证B、表邪入里C、半表半里D、表热里寒E、表寒里热 13、按虚里,下列除何项外,均属正常: A、按之应手B、动微不显C、动而不紧D、缓而不怠E、节律均匀 14、壮热烦燥,面红目赤,腹胀满拒按,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此属:A、里热证B、里实证C、里实热证 D、表里俱热证E、真寒假热证 15、患者手足疼痛,肤色紫暗发凉,喜暖恶寒,得温痛减,舌淡暗,脉沉迟涩,证属: A、血寒证B、血瘀证C、气虚血瘀证 D、气滞血瘀证E、凉燥证 16、心悸,失眠,多梦,健忘,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此属:A、心火亢盛证B、心肾不交证C、心血虚证 D、心阴虚证E、肾阴虚证 17、哪一项与肝气郁结无关: A、情志抑郁易怒B、胸闷善太息C、胸胁胀痛 D、瘿瘤E、身目黄 18、哪一项不属胆郁痰扰表现: A、惊悸不寐B、烦燥不宁C、语言错乱D、眩晕口苦E、太息胁胀 19、小便失禁2年余,伴腰膝痠软无力,神疲乏力,舌淡苔白,最宜诊断为:A、肾精不足证B、肾阳虚证C、肾气不固证 D、肾不纳气证E、脾肾阳虚证 20、邪热炽盛多表现为: A、口渴不欲饮B、口不渴C、口渴喜冷饮 D、口渴欲饮,饮入即吐E、口干喜热饮 21、患者突然感上腹部疼痛,用热水袋敷后痛减,口不渴,泛吐清水,形寒肢

广州中医药大学建校60周年纪念活动工作方案(DOC)

广州中医药大学建校60周年纪念活动 工 作 方 案 校长办公室 2016年10月

广州中医药大学 建校60周年纪念活动工作方案2016年是我校建校60周年,也是新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创办60周年,为总结办学经验、展示办学成果、激发爱校热情、凝聚社会力量、推动学校发展,学校决定于11月举行建校6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一、日程安排 广州中医药大学建校60周年纪念活动日程

二、具体活动 (一)11月17日上午

校友座谈会(国内) 时间:9:00-10:20 地点:大学城校区办公楼102会议室 主题:同叙中医情、共筑强校梦 主持人:陈英华副书记 参加人员:校领导,校友会理事会代表,政府、企业界、学术界等校友代表30人左右 主要程序: 1.主持人介绍到场领导、校友; 2.王省良校长致欢迎辞; 3.校友代表围绕“同叙中医情、共筑强校梦”主题进行交流,讨论提纲另列; 4.座谈会结束,主持人邀请参会人员移步201学术报告厅参加校友会成立大会。 校友座谈会(境外) 时间:9:00-10:20 地点:大学城校区办公楼103会议室 主题:情寄母校、共荣发展 主持人:许能贵副校长 参加人员:校领导、境外校友会会长、境外各领域杰出校友代表40人左右 主要程序: 1.主持人介绍到场领导及嘉宾; 2.黄斌书记致欢迎辞;(黄斌书记发言稿由党办起草) 3.境外校友代表致辞; 4.校友围绕“情寄母校、共荣发展”主题进行交流,讨论提纲另列; 5.王省良校长为30位境外校友代表颁发感谢状; 6.合影留念;

7.座谈会结束,主持人邀请参会人员移步201学术报告厅参加校友会成立大会。 广东省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友会成立大会 时间:10:30-11:30 地点:大学城校区办公楼201学术报告厅 主持人:陈英华副书记 参加人员:校友会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发起单位代表、个人会员,海内外校友代表 主要程序: 1.宣读校友会获批成立文件; 2.宣读校友会组织机构成员; 3.主持人展示校友会网站、APP、微信公众号; 4.省民政厅,省社会组织管理局领导讲话; 5.校友会会长王省良讲话; 6.校友会会长给名誉会长、顾问以及理事会成员颁发证书; 7.名誉会长黄斌讲话; 8.国内校友代表发言; 9.国外校友代表发言; 10.主持人总结讲话。 (二)11月17日下午 新闻发布会暨宣传片画册首发仪式 时间:14:00-15:00 地点:大学城校区办公楼101会议室 主持人:陈英华副书记 参加人员:学校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师生代表,《人民画报》社负责人,国内主流媒体和境外有关媒体记者主要程序: 1.主持人介绍出席新闻发布会的主要领导和嘉宾;

广中医中西医结合药理学B卷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2011学年第1学期《药理学》课程试题卷B 专业:中西医结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0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0分) 1、药效学研究:() A:药物作用于机体 B:机体作用于药物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2、能用于治疗烧伤继发创面感染的药物是:() A:磺胺嘧啶 B:庆大霉素 C:磺胺米隆 D:多粘菌素 E:呋南妥因3、能很好地透过骨质,并对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有效的药物为:() A:氯霉素 B:林可霉素 C:链霉素 D:磺胺甲恶唑 E:四环素 4、对长期用糖皮质激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A:病情稳定后,应逐渐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 B:停药前用ACTH C:突然停药易诱发糖尿病、高血压 D:突然停药易出现病情反跳 E:突然停药易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5、下列哪项不是糖皮质激素的禁忌症:( ) A:肾症综合症 B:活动性溃疡 C:重症高血压 D:妊娠初期 E:严重精神病 6、能消除致病因素,彻底治愈疾病为 ( ) A、对症治疗 B、对因治疗 C、补充治疗 D、治疗效果 E、药物效应 7、强的松的不良反应:( ) A:诱发和加重感染 B:诱发和加重胃溃疡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不可8、下列有关青霉素G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论述,错误的是:() A:皮试阳性率不高 B:青霉素G等是半抗原 C:休克发生极快,半数以上是在5分钟内出现 D:主要症状有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以致短时间以死亡 E:抢救的首选药为肾上腺素 9、庆大霉素的抗菌作用原理是:( ) A:抑制细菌叶酸的代谢 B: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C: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D:影响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E:影响细菌细胞核的功能 10、药物与血浆蛋合后将会发生:() A:药物作用增强 B:药物代谢加快 C: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D:药物排泄加快 E:药物转运加快 11、短期内应用数次麻黄碱后其效应降低,属于:() A:习惯性 B:快速耐受性 C:成瘾性 D:耐药性 E:以上都不对

广东二甲以上医院资料

越秀区 广东省人民医院三级甲等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三级甲等 广州空军医院三级甲等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三级甲等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三级甲等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三级甲等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三级甲等 广东省中医院三级甲等广东省人民医院惠福分院三级甲等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三级甲等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广州市越秀区第二中医医院二级甲等广州军区空军后勤部医院二级甲等 广州市越秀区正骨医院二级甲等广州市越秀区第一人民医院二级甲等 广东省建筑中心医院二级甲等广州市越秀区第二人民医院东风分院二级甲等广州市越秀区妇幼保健院二级甲等广州市越秀区妇幼保健院二级甲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山院区二级甲等 荔湾区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三级甲等广州市中医院三级甲等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三级甲等广州市妇婴医院三级甲等 广州市精神病医院荔湾门诊部三级甲等广州市儿童医院三级甲等 广州市精神病医院三级甲等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二级甲等 广州市芳村区中医院二级甲等广州钢铁集团公司医院二级甲等 广州市荔湾区妇幼保健院二级甲等广州市荔湾区人民医院二级甲等 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二级甲等广州市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二级甲等 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二级甲等 海珠区 广东省口腔医院三级甲等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海珠分院三级甲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三级甲等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三级甲等珠江医院三级甲等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级甲等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三级甲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1医院三级甲等广州市海珠区第二人民医院二级甲等 凤阳街泰沙社区卫生服务站二级甲等广东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二级甲等 广州海员医院二级甲等广州市海珠区第一人民医院二级甲等 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二级甲等广州市海珠区中医院二级甲等 沙园街西基东社区卫生服务站二级甲等广州市海珠区石溪中医院二级甲等 广州新海医院二级甲等 天河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三级甲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七医院三级甲等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三级甲等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三级甲等广州市胸科医院三级甲等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三级甲等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医院二级甲等 广州市天河区妇幼保健院二级甲等广州文明微创医院二级甲等 华瑞医院二级甲等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二级甲等 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二级甲等广东银行医院二级甲等 白云区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三级甲等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三级甲等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三级甲等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级甲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 传扬济世之训 孕育岭南名中医介绍

广州中医药大学传扬济世之训孕育岭南名中医 2010年03月18日来源: 南方都市报 ◆中医药大学是岭南名中医的摇篮。 ?药圃里的李时珍雕像。 药圃里生长着稀有中药品种,俨然广东珍贵中药种子库。 广州名片名牌学府系列总第129期侯选名片128期 广州中医药大学 提名辞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开办的四所中医药高校之一,经历了中医药高等教育从创立到成长整个发展历程,一直是综合实力居全国最前列的中医药名校。 索引 作为岭南名中医的摇篮,广州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兴建的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它的建校基础是成立于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2002年在全国的一级学科评估工作中,学校中医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全国排名第一。 唯心 大学的“大”“小”问题 十年前,父亲在偏远的小渔村为儿子的前途出谋献策:争取在数理化上拔尖,考一所医药大学,真才实学,出来后才好找工作。但是儿子不才,天生就有数理化恐惧症,这场父母的望子成龙几年后以儿子上了一所文科学校草草收场。 在这里以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作为文章的开头,并不是故意拿青涩往事说事,为了更好地以当事人与局外人的双重身份来谈论如今的大学。说实在话,在浮躁与功利的就业教育横行的年代,提及大学两字,不仅让人汗颜,同样使人心虚。如今的大学,围墙还是原来的围墙,大学已经不是原来的大学:一边看到大学校园里的年轻学子们多数考虑的不再是学识修养和人格的完善,“学这个有什么用”自然而然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口头禅;另一边则是高校办学唯利是图所滋生的大学腐败,假成果、假学问、假效益、假就业率遍地都是。 倒出这么多苦水,并不全是危言耸听的证据陈述,而都是一些众所周知的关于“大学”的社会现实。大学的教育改革问题喊了很多年,却很难推行,要知道社会风气的形成与颠覆远比专业设置和分科复杂得多。 关于大学的“大问题”没解决,大学里的“小问题”又出现。有网友出来声称,做一个大学生“难”,现在做一个中医药专业出来的大学生更是“难上加难”:比起很多综合性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十几年来在教育市场的位置却更为尴尬。在“崇洋媚外”的社会,中医的边缘地位得到矫正的历史不长。今天别说在学校教学,就算在医院临床实践,西医的“强势”比比皆是。中医的现代化问题直接影响了中医的教学,所以采访的时候有在校学生对我诉苦:比起其它高校最大的不同应该是它始终围绕一个中西分歧的问题争论不休。 许多年前,竺可桢说,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多年后,谢泳说,今日的教授已不再是学衔、学问的标志,而是工资的一个级别,一个分配住房的资格,再加上一个享受公费医疗的待遇而已。的确,如今谈起大学,我们也不再谈青春谈理想,我们只谈“及格和工作”。而谈起中医药大学,关于专业、学术本身的中西结合、中西难解难分的问题却仍然是主要问题。■小瘪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方剂组成

A解表剂一辛温解表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 香薷散:香薷白扁豆厚朴止嗽散: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生姜 小青龙汤: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 二辛凉解表 银翘散: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 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升麻葛根汤:升麻葛根芍药甘草 柴葛解肌汤:柴胡干葛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 三扶正解表 败毒散: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 参苏饮:人参紫苏叶葛根半夏前胡茯苓木香枳壳桔梗陈皮甘草

再造散:黄芪人参桂枝甘草熟附细辛羌活防风川芎生姜 加减葳蕤汤:生葳蕤生葱白桔梗东白薇淡豆豉苏薄荷甘草 B泻下剂一寒下 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桃仁瓜子芒硝 二温下 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三物备急丸:大黄干姜巴豆 温脾汤:大黄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芒硝甘草 三润下 五仁丸: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陈皮 济川煎: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 麻子仁丸: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 四攻补兼施 黄龙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甘草人参当归 增液承气汤:玄参麦冬细生地大黄芒硝 五逐水 十枣汤:芫花甘遂大蓟大枣禹功散:黑牵牛茴香

C和解剂一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 蒿芩清胆汤:青蒿脑淡竹茹仙半夏赤茯苓青子芩生枳壳陈广皮碧玉散 二调和肝脾 四逆散:甘草枳实柴胡芍药逍遥散:甘草当归茯苓芍药白术柴胡生姜 痛泻药方:白术白芍药陈皮防风 三调和寒热 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甘草 四表里双解 大柴胡汤: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 防风通圣散: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石膏 黄芩桔梗滑石甘草荆芥白术栀子 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甘草黄芩黄连 疏凿饮子:泽泻赤小豆商陆羌活大腹皮椒目木通秦艽槟榔茯苓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