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三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三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三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三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三篇】小编整理了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圆的周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安阳市自由路小学的常帆。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62页至64页的《圆的周长》。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研究几何图形的教学内容。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验证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平面图形,这在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前,多数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圆周率已经有所了解,但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怎样让学生验证并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是个难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验证并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二)能力目标:通过测量、验证、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推理、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

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团结协作的良好行

为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另外,通过介绍圆周率

的历史材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验证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理解并

掌握圆周长计算方法。

难点:验证并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表。

学具准备:圆形物品、光盘、圆形纸片、画有一个圆的白纸、直尺、绳子、计算器。

五、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尝试教学法和启发教学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

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学法上,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课教学中,我给学生创造自由宽阔的空间。

(1)、自主探究法,通过动手实践,寻求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合作交流法,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六、教学过程

比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

我讲授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49页例2《比的应用》,在本册教材中主要就是按比分配问题。

按比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延伸。教材是采用把比化为分数,用学生前面已学过的分数的知识来解答。这样安排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加深了对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生情况

六年级的学生在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而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学习新知识,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使学生树立用自己学来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轰轰烈烈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是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主导思想。因此,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我制定了这堂课的以上三个教学目标。

四、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难点: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具有典型的特征,理解并掌握了这种特征,就能正确地运用这一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而把什么数量按什么比进行分配,则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因此将其作为难点。主要将采用“演示——分析——讨论”的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推广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把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参与,关键在于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因此,我们要树立起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针对这种教学思想,本节课的教学,我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营造一个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应该通过老师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鼓励、信任的情感意识,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其次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第三,这一节课我采取了多媒体教学。我认真用powerpoint制作了课件,把抽象的数学以动态、简单的动画出示在学生的面前,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在分析例题时,我用动画演示了稀释液的配制过程,并对浓缩液和水及稀释液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直观分析,加深学生对按比分配问题的理解。

第四就是指导观察分析,培养思考能力。让学生带着教师给出的问

题边自学,边思考,达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的目的,这样,可以

做到既让学生学习,又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第五就是重视应用,正所谓“学以致用”,这样既可以检验学生的

学习情况,又可以巩固学生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六、教学程序

(一)、知识铺垫,问题引入

1、知识铺垫:“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根据本班总人数为30人,女生占三分之一,男生占三分之二,求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并把

得数用比的知识或分数的知识说一句话。

2、问题引入: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按比分配

男生8人,女生16人,将48个卡片平均分成两份,分给男生组和女生组,这样分合理吗那怎样分才合理

这样安排,目的是把握新旧知识和连接点,通过平均分引出按比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发展变化与延伸,为分散难点起着积极的迁

移作用。

(二)、交流探索,掌握方法

1、提出关于配制稀释液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稀释液”的意思。

2、出示例2,在情境中理解按比例分配。

首先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收集数学信息,然后利用课件演示稀释液配制过程,帮助理解题意及掌握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题中数量关系:这道题配制的是什么按照什么来配制重点理解“按1:4配制”。再接下来鼓励小组合作尝试多种方法解答,教师进行指导,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方法。最后提示学生进行检验,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

3、小结: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有什么结构特点怎样解答这样的应用题这样设计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一般学生总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所以在教学中可以灵活地依据提出的方法调换教学顺序,并引导学生掌握两种不同的结题方法。安排学生的小组讨论方式能使学生一开始就畅所欲言,把几种不同思路比较和联系起来,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掌握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检验能力。(三)、多层训练,形成技能。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我设计的练习题力求做到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新旧知识融合恰当,形成技能技巧,开拓思维,发展能力,达到练习的预期目的。

1、基础练习

解决课前分卡片时产生的问题。

这个练习用来分散难点,促使知识结构的内化。

2、对应性练习。

出示练习第1题:与例题比较,得出各部分数量之间没用比而是用

实际数量表示。

采用讲练结合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后即时得

到巩固。

3、对比性练习。

出示练习第2题:比较分析题中出现三个数量,不同于其他练习。

这道练习旨在加强对比,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四)、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并介绍“黄金比”,鼓励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外自己去收

集有关的资料。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全课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

这样做既检验了效果,又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从而培养学生

的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我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现实情景和活跃

的情趣,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他们深刻体会到数学源于

生活,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倒数的认识

一、说教材

本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倒数的认识”,它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的一个重要概念。教材首先让学生观察乘积是1的算式,引出倒数的意义;根据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应该用1除以这个数,但学生尚未学习分数除法,因此,教材接着运用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寻找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基于以上的认识,遵循“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的实现为前提”的重要理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倒数的意义,并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2、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求倒数的方法的过程。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4、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重点:倒数的求法。

难点:带分数、小数的倒数求法。

关键:理解倒数的意义。

二、说教法

本课我采用了发现式教学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教师只是通过组

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

中去,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材料,给学生提供放手的思维空间,并

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允许学生在探究新知中犯错误,并在修正错误

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特别是注重情境的创设,如创设“取名称”、“找朋友”、“我来试试看”、“我来当名医”、“火眼金睛”等

情境,以平等宽容的态度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在互动和活

动过程中充分地运用自己的能力器官。

三、说学法

“倒数”的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法,我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

面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

学生的合作意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倒数”的认识,有时还受同学启发,在互动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四、教学程序设计

在课前准备阶段,我抓住“互为”二字作文章,先安排这样一个课前活动。

1、联系语文中的反义词的知识,举倒如:“黑”的反义词是什么(白)“正”的反义词是什么(反、倒)

2、用“互为”造句。举倒如:“黑和白互为反义词”,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表达(黑是白的反义词或白是黑的反义词)

3、思考:能否说“黑是反义词,白是反义词”为什么

通过以上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互为”的含义,从而为建构新知扫清语言理解障碍。并在课中多次强调表达的准确性,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运用数学语言清晰地、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讨论与质疑。

(一)激趣引入,导入新课

1、请说出结果是1的算式(微机显示),如:3/8×8/3=1

5-4=19÷9=1等等。

2、观察、分类:学生可能会以加、减、乘、除或和、差、积、商是1为标准进行分类。

3、思考:结果是1的两个数有何特点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给它们取个名称吗可能会有以下回答:

①加法中两个数的和是1,名称:补数…

②减法中两个数相差1,名称:邻数…

③除法中的两个数是同一个数,名称:镜数…

④乘法中的两个数(微机只演示积为1的一组数,让学生再观察),

名称非常好听,又很符合它们的特点:数学上把乘积是1的两个数

叫做互为倒数。

4、顺势揭题: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倒数(出示课题),以上让学生自己

提供教学材料,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为探求新知作好心理

上的准备。在取名称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两个数存在的特点,

这样就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二)举例辨析,理解意义。

分三步进行:

一是微机出示:(1)什么是倒数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你能找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吗请举例。

让学生按“读、思、划”三步阅读课本,即一边读书P19,一边思考,并把重点知识或不明白的地方勾画出来。结合例子说明:3/8和8/3

互为倒数,也就是说3/8的倒数是8/3,8/3的倒数是3/8。

二是同桌互说,举例说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并说理由,充分感

知。

三是让学生回答,进行交流:怎样理解“互为”的含义能说某数是

倒数吗(举例如:“小明和小华是好朋友”,能说成“小明是好朋友”或“小华是好朋友吗”)

此处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举例说明倒数,积累感性材料。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乘积是1”而不是“和(差、商)是1”,理解

“互为”是指两数的依存关系。

(三)观察比较,归纳方法

该环节让学生寻找求倒数的方法,注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具体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创设问题情境:“找朋友—好朋友,手拉手”,请把互

为倒数的两个数用线连起来。微机显示:

7/911/662/39/7、6/11、1/6练习后,质疑“为什么2/3孤零零地站在哪里”

学生回答后,再激趣:“大家有勇气探索求倒数的方法吗

第二层次----我来试试看:我能行

写出11/6、1/5、9和15/8的倒数(微机显示)

提示:如有困难,可先自学课本,或请教你的好朋友,找不同层次

的学生回答。

第三层次----回顾、交流

1、小组交流:(1)你是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的

(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相等吗怎样表示它的结果

2、全班交流,突出重点:(1)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何特点

(2)强调:到数可用“—”表示,不能用=表示。

(3)重点讨论“9”和“15/8”的倒数求法过程,动态演示成:(见演示稿)

此环节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数据特征的基础上,细心体会分子与分

母的位置关系,尝试发现求倒数的方法。设计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

的主人,做到“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

至少由他们重建。”

(四)辨析比较,弄清特例

1、微机显示:你最喜欢下面哪个数的倒数为会么(见演示稿)

>设计这样一个针对性练习,既突出本课的重点,又有利于突破难点;既有对刚刚学过的倒数求法的运用,又使学生产生新的认知冲突:1的倒数为什么是它本身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0没有倒数这样学生在宽松的氛围里,勇于发言、敢于辩论。

2、数学诊所:“我来当名医”——有病就治。

(1)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等于1。()

(2)2和它的倒数的和是5/2。()

(3)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

(4)小数的倒数大于1。()

(5)在8-7=1和3÷3=1中,8和7,3和3是互为倒数的。()

(6)a的倒数是1/a。()

本设计围绕易混易错之处,让学生用手势判断,进行辨析,训练说理能力,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得到训练。

(五)回顾、质疑,自我评价。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先闭着眼睛想一想,再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该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互动中互相启发,共同发展。“自主探究”旨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创造条件,是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等合作交流引路搭桥。是让学生真正在探究学习中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