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天地一体化网络、北斗大数据中心与空间信息港支撑贵州时空大数据发展的建议

关于天地一体化网络、北斗大数据中心与空间信息港支撑贵州时空大数据发展的建议

关于天地一体化网络、北斗大数据中心与空间信息港支撑贵州时空大数据发展的建议
关于天地一体化网络、北斗大数据中心与空间信息港支撑贵州时空大数据发展的建议

关于天地一体化网络、北斗大数据中心与空间信息港

支撑时空大数据发展的建议

一、背景介绍

空间信息技术包括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空天遥感、卫星通信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理论与技术,同时结合计算机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进行空间数据的采集、量测、分析、存储、管理、显示、传播和应用等。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空间信息技术在服务军事应用、公安武警、应急救援、航天测控等重大应用的同时,向下可支持国土资源、交通运输、农林渔牧、气象水利、城市建设等行业市场,以及私家车辆、移动终端、旅游休闲和个人位置服务等大众市场。从而将人类科学、文化、生产活动拓展至空间、远洋、乃至深空,是全球围的研究热点。目前,空间信息技术已经从一门学科发展为一个产业,已成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政府决策的重要支撑,既作为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国土安全和空间安全,又融入各行各业和日常生活,已经成为信息产业中具有先导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甚至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安全。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报告称,2014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为2030亿美元。权威估计到2030年,全球大约10%的GDP都来自于航天,商业化的空间信息应用产业的未来没有上限。

国家极其重视空间信息产业发展,在制定推动政策、投入资金方

面不遗余力。国家级的文件层出不穷,各省市相关政策更是数不胜数。十三五规划一百项重大工程中列有“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和加速北斗、遥感卫星商业化应用”两大工程。在中国制造2025中则有“开展行业、区域、产业化、国际化及科学技术发展等多层面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综合应用示,加强空间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并积极推进空间信息的全面应用。”

二、现有基础

十二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对接国家北斗发展战略,实施了“卫星导航应用示工程”,建成了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重点实验室、北斗产品检测认证中心、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基地三大产业支撑平台。以北斗卫星服务为轴的大数据产业不但形成了较为清晰的产业链,而且在国外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创新影响力,具备了有一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和主动把握战略机遇的能力。

北斗卫星导航领域的发展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迈向与空间信息、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新兴产业大数据的跨界融合,有可能孕育新的产业集群。围绕北斗与空间信息产业未来发展机遇,省急需建设空间信息港和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等基础设施。

综上所述,空间信息港和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建设,是空间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它的建设将保证大数据产业继续领跑全国,并提供最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产业战略纵深,为智能制造的技术提升、增加服务业就业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军民融合、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等国家战略的支持下,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抓住这一机遇,打造出全球影响力的基于北斗与空间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大数据产业高速发展的新高地。

三、基础概念

天地一体化网络,是由通信、侦察、导航、气象等多种功能的异构卫星/卫星网络、深空网络、空间飞行器以及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和地面其他有线和无线网络设施组成的,通过星间星地链路将地面、海上、空中和深空中的用户、飞行器以及各种通信平台密集联合。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组成示意图

天地一体化网络以卫星网络作为骨干,由深空网络、邻近空间网络、北斗地基增强等地面网络共同构成。这种高度综合性的异构网络系统打破了各自独立的网络系统间数据共享的壁垒,能够有效地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包括轨道资源、载荷资源、通信资源等),可以为信息产业、大数据、城市建设、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保、现代特色高效农业、灾害应急救援,海-陆-空通信、海洋气象预报、导航、应急救援设置反恐作战等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重大工程是由国家科技部牵头,九部委共同

组织论证的“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也是当前唯一的“天地一体、军民一体”的国家级信息网络工程。目前天地一体化在我国“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中已得到国务院批复,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已全面启动。

空间信息港是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中地基节点网的一类特殊节点,通过标准接口接入地基骨干节点,使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提供服务。空间信息港主要提供基础和增值的服务应用服务,是面向服务的,是支撑产业化、商业化、大众化、综合化、专业化、一体化的服务体系的表现形式,是辐射状服务体系的呈现形式,是落实北斗与空间信息一体化数据中心建设的基础支撑和重要组成。

其中北斗大数据中心不仅是空间信息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空间大数据应用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能够持续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发展的动力和创新的体制机制,是基于北斗导航信息技术,同时集成通信、遥感和传感等多种信息载体,构建普适性空间信息精准融合、智能信息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为行业、政府、百姓提供一体化共享和应用服务。

四、核心能力

空间信息港主要基于云平台技术,建立从基础设施、数据、平台到服务的一体化时空信息云平台,实现高时空分辨率的大数据实时处理、存储与分发,并开放性提供行业各类软件服务功能与应用,依托空间信息港可以建立“省北斗与空间信息产业联盟”资源整

合平台,能够聚合政、产、学、研、用资源,推进业务合作、资源共享和重组;可以建立“北斗与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军民融合技术研发与交易平台,能够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和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建立“北斗与空间信息大数据中心”,能够提供北斗与空间大数据和应用服务集市,为省“双创”活动建立优良的产业生态环境。

地面信息港的具体能力主要包括:

(1)资源汇聚整合能力,具备军民各应用领域天基资源的接入和整合能力、分布式对等网络下的节点可动态配置与扩展、分布式资源的发布、发现、元数据整合与更新、检索、访问等能力。

(2)数据组织与共享能力,具备海量异构数据的组织管理与关联、数据的组织管理与关联、数据的高效智能检索与快速存取访问、多节点的信息服务整合与共享、多源空天信息数据基于三维数字地球的可视化与交互浏览等能力。

(3)信息融合处理能力,具备信息处理服务整合与支撑、信息综合服务、目标活动规律统计分析等能力。

(4)网络化服务能力,提供测绘、气象水文、国土资源调查等。

五、重大意义

天地一体化网络、北斗大数据中心和空间信息港是时空大数据服务体系的基础设置建设,而时空大数据是以卫星导航、空天遥感和地理空间信息为基础、以具有时空特征标识的各类数据为资源、以面向市场需求提供智能化服务产品为主要特征的大数据。随着全球信息技

术特别是利用时空标识的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大量涌现,不断激发新的消费需求,成为日益活跃的消费热点,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时空大数据一方面具有一般大数据的大规模、多样性、快变性和价值性的特点,另一方面还具有与对象行为对应的多源异构和复杂性、与事件对应的时/空/尺度/对象动态演化、对事件的感知和预测特性。例如在国防领域,整体态势感知是现代化国防的关键,意义重大;在气象领域,空间信息是气象预测的基础,能融合时空大数据的气象大数据将为大气环境监测、农业灾害监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交通领域,融合了地理位置信息、空间信息的时空大数据将是应急处置的重要决策依据,可以提高应急交通指挥决策的科学性。因此,进一步揭示时空大数据与现实世界对象、行为、事件间的对应规律,将大有可为。

增加信息的位置和时间属性,可使信息服务能力成倍提高,满足人民群众对信息化服务的多样化需求,是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从发达国家看,智能化的社会管理、智能化的传统产业升级、智能化的大众服务、智能化产业的自身发展,形成了庞大的市场。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的时期,信息化建设已从数字化阶段走向智能化阶段。一方面政府需要运用这些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另一方面在这些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又会形成满足政府、企业及大众需求的智能化服务的巨大市场。

目前我们正面临具有时空特征标识的各类数据资源严重不足的

挑战。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资源是具有时空特征标识的各类数据。现有数据,特别是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包括地上、地下可视化三维数据严重不足,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已有各类专题数据各自为阵、难以共享,造成数据孤岛,制约了产业发展;为大众服务的各类专题数据基本是空白,制约了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缺乏各类数据以时空为基准的统一标准,缺乏各类数据整合管理的载体,缺乏各类数据实时更新、分析运用的有效技术手段,各类数据难以成为支撑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资源。

由此可见,时空大数据和各行各业的大数据相结合可提供自主可控的时空基准数据,其应用仅限于人们的想象力。我们应及时尽快的建立时空数据服务体系,并提供遥感、位置云等典型时空大数据服务。

六、典型应用

1、智慧林业:

利用北斗位置服务,提供与位置相关的林业信息服务,提高导航精度,在此基础上实现林业的位置信息服务。利用卫星移动通信网实现移动信号盲区的通信服务。利用高精度遥感影像观测森林植被情况。综合通、导、遥多手段数据,实现智慧林业发展。综合服务包括林产品信息咨询服务、林木病虫害诊断与防治、林木测土配方信息服务、护林员野外巡护辅助、森林火灾检测、森林植被分布分析、森林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系统、水土保持、碳循环、社会和经济效益等方面

的调查。

2、高时空分辨率的精准水污染监控与治理评估

通过多光谱、红外等多种遥感融合数据,监测地表水体的化学污染和热污染状况,并确定污水扩散特征和扩散围。通过导航系统进行精准快捷的位置定位,得到定位区域特定时间段的水体污染监控图像与分析结果,同时结合卫星通信实现机动、无缝的数据传输,满足监查人员随时随地得到精确快速的数据处理与接收的需求,最终辅助实现高时间分辨率,高精准度的位置定位的智能化水污染监控与治理评估。

3、防灾抗灾与应急救援

当前,与位置相关的各种承灾体、孕灾环境数据日益丰富。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和复杂性要求公共安全信息化不断向一体化、综合化、精细化和智能化发展,亟需解决灾害事件、各种承灾体、孕灾环境等各种信息的一体化感知、定位、融合与场景模拟,以及知识化服务等技术难题。

遥感数据和导航数据融合,能够提供及时定位与地图构建、高时空分辨率遥感信息等服务,从而帮助防灾减灾工作人员进行精准快捷的灾害前后对比、灾情评估、应急指挥调度和辅助决策。同时通过与卫星通信相结合,实现个性化、机动性、无缝覆盖的全天时、全地区服务。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实施方案

1.1构建地基增强系统 地基增强系统是基于BD/GPS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讯技术等高新科技,通过在一定区域布设若干个GNSS连续运行参考基站(CORS),对区域GNSS定位误差进行整体建模,通过无线数据通讯网络向用户播发定位增强信息,提高用户的定位精度,且定位精度分布均匀、实时性好、可靠性高。地基增强系统辅助空间卫星,可以显著或成倍提高定位和授时精度,可使终端的定位精度提高到米级以内。 地基增强系统由参考站、数据处理中心、数据传输系统、定位导航数据播发系统、用户应用系统五个部分组成,各基准站与监控分析中心间通过数据传输系统连接成一体,形成专用参考站网络,数据传输系统与定位导航数据播放系统共同完成通信传输。 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是动态的、连续的空间数据参考框架,可快速、高精度的获取空间数据和地理特征,它也是区域规划、管理、决策的基础。 1.1.1建设原则 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将坚持“技术先进、高效可靠、经济实用和易于扩展”的基本原则。 1)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系统建设中,应先行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全盘考虑系统建设目标。根据总体规划指导和要求,进行项目的分期建设的设计和实施,避免不合理的建设投入。 2)先进性 系统拟采用的BDS/GPS技术融合了网络RTK技术和PPP技术的各自优势,充分借鉴了网络RTK和PPP技术的工作模式,因而其技术本身可具备以下优势:

(1)北斗为主,兼容GPS、GLONASS系统。具有BDS独立组网进行高精度定位增强的能力,同时提供CGR三系统、CG双系统、CR双系统、GR双系统等4种组合定位增强模式,实现 GEO/IGSO(高轨)卫星与MEO(GPS/GLONASS中圆轨道)卫星联合解算技术。 (2)区域网络RTK与广域PPP技术融合统一,区域CORS网内和网外用户采用同一套数据处理软件,相同的数据处理模式,实现区域增强与广域增强服务自动无缝切换,具有近海高精度定位增强服务能力。 (3)坐标同时兼容CGCS2000和WGS 84坐标系统。 (4)现有的GPS B 级点可以结合IGS 站点,实现CJK-CORS监测系统中的基准点的坐标联测的起算点。 3)可靠性 (1)系统设计充分考虑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以及个BDS/GPS定位技术的可靠性。从系统设备部署、基准站布网分布、系统软件自适应性及可靠性、合理高效的备份机制等方面,保证系统全天候、稳定正常运行; (2)系统设计以北斗信号为主,兼容GPS、GLONASS信号,对于GPS定位技术而言存在更多的冗余性,有利于提高定位的精度与可靠性。对于北斗三星GPS CORS系统监测,其在扩展时间可用性的同时,能有效地缩短初始化时间。 (3)全方位的完好性监测方法和预警技术。对导航星座、CORS基站、大气扰动、网络环境、硬件设备进行实时监测,面向系统决策层、系统管理员和终端用户各自不同的需求,建立相应的系统完好性参数化模型,实时发布完好性差分数据、监测数据和预警信息,提升系统服务的可靠性和完备性。 3)资源集约利用 (1)利用一带一路周边现有的基站站可利用的设施,在其基础上扩展CORS 监测系统,尽量避免重复投资。 (2)在确保系统性能指标和质量不受影响的情况下,采用合理、节省的方法设计系统,尽可能节约工程建设总费用。 4.易用可扩展 (1)系统设计要保证系统建成后易用性,包括系统管理、系统维护、用户应用的易用性,用户端实现简单培训后即可操作作业,管理端进行短期培训实习后

关于天地一体化网络、北斗大数据中心与空间信息港支撑贵州时空大数据发展的建议

关于天地一体化网络、北斗大数据中心与空间信息港支撑贵州时空大数据发展的建议 一、背景介绍 空间信息技术包括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空天遥感、卫星通信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理论与技术,同时结合计算机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进行空间数据的采集、量测、分析、存储、管理、显示、传播和应用等。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空间信息技术在服务军事应用、公安武警、应急救援、航天测控等重大应用的同时,向下可支持国土资源、交通运输、农林渔牧、气象水利、城市建设等行业市场,以及私家车辆、移动终端、旅游休闲和个人位置服务等大众市场。从而将人类科学、文化、生产活动拓展至空间、远洋、乃至深空,是全球范围的研究热点。目前,空间信息技术已经从一门学科发展为一个产业,已成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政府决策的重要支撑,既作为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国土安全和空间安全,又融入各行各业和日常生活,已经成为信息产业中具有先导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甚至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安全。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报告称,2014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为2030亿美元。权威估计到2030年,全球大约10%的GDP都来自于航天,商业化的空间信息应用产业的未来没有上限。 国家极其重视空间信息产业发展,在制定推动政策、投入资金方

面不遗余力。国家级的文件层出不穷,各省市相关政策更是数不胜数。十三五规划一百项重大工程中列有“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和加速北斗、遥感卫星商业化应用”两大工程。在中国制造2025中则有“开展行业、区域、产业化、国际化及科学技术发展等多层面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综合应用示范,加强空间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并积极推进空间信息的全面应用。” 二、现有基础 十二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对接国家北斗发展战略,实施了“卫星导航应用示范工程”,建成了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重点实验室、北斗产品检测认证中心、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基地三大产业支撑平台。以北斗卫星服务为轴的大数据产业不但形成了较为清晰的产业链,而且在国内外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创新影响力,具备了有一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和主动把握战略机遇的能力。 北斗卫星导航领域的发展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迈向与空间信息、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新兴产业大数据的跨界融合,有可能孕育新的产业集群。围绕北斗与空间信息产业未来发展机遇,贵州省急需建设空间信息港和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等基础设施。 综上所述,空间信息港和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建设,是贵州空间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它的建设将保证贵州大数据产业继续领跑全国,并提供最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产业战略纵深,为智能制造的技术提升、增加服务业就业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在

北斗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模板

北斗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咨国联出品

目录 第一章总论 (9) 1.1项目概要 (9) 1.1.1项目名称 (9) 1.1.2项目建设单位 (9) 1.1.3项目建设性质 (9) 1.1.4项目建设地点 (9) 1.1.5项目负责人 (9) 1.1.6项目投资规模 (10) 1.1.7项目建设规模 (10) 1.1.8项目资金来源 (12) 1.1.9项目建设期限 (12)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 1.3编制依据 (12) 1.4编制原则 (13) 1.5研究范围 (1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 1.7综合评价 (1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7) 2.1项目提出背景 (17)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19)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9) 2.3.1促进我国北斗数据中心建设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0)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0)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1)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1)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1)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2)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2)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3) 2.4.1政策可行性 (23) 2.4.2市场可行性 (23) 2.4.3技术可行性 (23) 2.4.4管理可行性 (24) 2.4.5财务可行性 (24) 2.5北斗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发展概况 (24) 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5) 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5) 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5)

北斗车联网建设方案

北斗车联网建设方 案 1

基于北斗/GPS定位监控系统对于公务车的解决方案 3月

目录 一、项目背景 (1) 二、系统设计原则 (1) 三、详细设计技术方案 (2) 3.1 方案概述 (2) 3.2 系统架构 (3) 3.2.1系统总体结构图 (3) 3.2.2网络拓扑结构图 (4) 3.2.3监控中心系统配置清单 (5) 3.3监控中心平台 (7) 3.3.1中心平台作用功能 (7) 3.3.2监控中心系统结构 (8) 3.3.3监控中心设备功能 (9) 3.4工作站 (10) 四、系统功能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监控工作站功能 (11)

4.1.1实时定位跟踪 (11) 4.1.2车辆位置查询 (11) 4.1.2图像监控功能 (11) 4.1.3远程车辆控制 (12) 4.1.4车辆报警 (12) 4.1.5车辆轨迹数据回放 (12) 4.1.6远程维护车载终端 (12) 4.2电子派车功能 (12) 4.2.1 派车申请 (13) 4.2.2 派车审批 (13) 4.2.3 用车记录 (13) 4.2.4 任务结束 (13) 4.2.5 结算报表 (13) 4.2.6 用车统计 (13) 4.3报表统计功能 (13) 4.3.1报警报表统计 (14) 4.3.2里程统计报表 (14)

4.3.3服务到期车辆统计 (14) 4.3.4行车统计报表 (14) 4.3.5故障疑点数据分析报表 (14) 4.3.6操作指令报表 (14) 4.3.7轨迹报表 (15) 4.3.8车辆管理 (15) 4.2.9用户及权限管理 (16) 五、终端设备参数 (17)

数据中心投资规模预估和经济效益分析

数据中心投资规模预估 和经济效益分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数据中心投资规模预估和经济效益分析 一.投资预算 北斗产业园数据中心的规模参照大型数据中心的规模建设, 建成后预计可容纳数据机柜数量在3000个左右,园区总体规划建 筑面积为3万㎡,预计总投资为7亿元;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初期建设规模为300标准机 柜,随着未来市场需求的增加而逐步增加,最终达到3000标准机 柜规模。一期数据中心房屋建设需投资 6500万元;第一年需配 备300台机柜设备及系统工程(包括电源,制冷,消防,安防 等),服务器配置1200台,需投资亿元,云平台建设费用2500 万元,费用合计为亿元。每年的基本运营费用为5896万元,详见 下表所示。 数据中心建设运营费用测算明细表

二.效益分析 数据中心的经济效益一般通过出租云平台服务器和出租机柜两种方式实现。 (1)北斗产业园数

据中心预计可容纳的服务器数量至少在3万台以 上(标准机柜可满载容纳2U服务器数量为21 个,考虑散热和机柜总功率等因素至少可容纳10 台服务器),其中数据中心云服务器所需数量仅 为万台。这万台云计算服务器可提供约10万台虚 拟服务器,根据阿里云同类服务器的年租金费用 约在2万元/台,此项年收益为20亿元。 (2)北斗产业园数据中心总机柜数量为3000台左右,除去云服务器 的台服务器所占机柜外,约有1500台机柜可以通 过提供出租机柜实现经济效益,目前每个机柜的 市场租赁价格约为12万/年,年收益可达亿元。

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

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 篇一: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 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名称及归属 【项目名称】 【项目主管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 二、项目建设依据 (1)《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2)《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十二五”规划》; 三、项目建设背景 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属于我国“十二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省*市重点发展和扶持的现代服务业;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是指一种拥有完善的设备(包括高速互联网接入带宽、高性能局域网络、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等)、专业化的管理、完善的应用级服务的服务平台。传统的idc建设是一个投资大、耗能高的项目,三大电信运营商是idc 的主要建设者和用户;云计算数据中心是互联网时代信息基础设施与应用服务模式的重要形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以资源聚合和虚拟化、应用服务和专业化、按需供给和灵便使用的服务模式,提供高效能、低成本、低功耗的计算与数据服务,支

撑各类信息化的应用。以云计算为代表的变革性技术创新正不断打破既有 技术锁定和传统垄断体系,推动着产业链和产业力量的分化重组,催生着新兴产业体系,为重塑产业格局带来新的重大机遇。因此,研究地球空间信息的采集、生产、整编、存储、发布以及地球空间信息的抽取、清洗、重组、云存储、云计算、云服务等空间信息智慧化的关键技术并产业化,能够极大的促进我国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和丰富地球空间信息社会公共服务的内容,推动我国地球空间信息成果的公众化应用、提升我国地球空间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并且促进我国在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产业、云计算产业与地球空间信息产业的嫁接、创新地球空间信息共享服务的重大应用,符合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市产业格局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点。 四、项目建设必要性 《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应用规模和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要建立起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基础设施,形成竞争力较强的导航与位臵、时间服务产业链,形成一批卫星导航产业聚焦区,培育一批行业骨干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随着导航产业链的发展,产业上下游企业对服务器、存储、数据等iT资源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建设一个主要负责支撑空间数据、定位导航数据的数据中心,成为当前必须考虑的问题。由于涉及到大量行业数据、涉密数据、国防数据,现有的开放数据中心很难到达空

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

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名称及归属 【项目名称】 【项目主管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 二、项目建设依据 (1)《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2)《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十二五”规划》; 三、项目建设背景 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属于我国“十二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省*市重点发展和扶持的现代服务业;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是指一种拥有完善的设备(包括高速互联网接入带宽、高性能局域网络、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等)、专业化的管理、完善的应用级服务的服务平台。传统的IDC建设是一个投资大、耗能高的项目,三大电信运营商是IDC 的主要建设者和用户;云计算数据中心是互联网时代信息基础设施与应用服务模式的重要形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以资源聚合和虚拟化、应用服务和专业化、按需供给和灵便使用的服务模式,提供高效能、低成本、低功耗的计算与数据服务,支撑各类信息化的应用。以云计算为代表的变革性技术创新正不断打破既有

技术锁定和传统垄断体系,推动着产业链和产业力量的分化重组,催生着新兴产业体系,为重塑产业格局带来新的重大机遇。因此,研究地球空间信息的采集、生产、整编、存储、发布以及地球空间信息的抽取、清洗、重组、云存储、云计算、云服务等空间信息智慧化的关键技术并产业化,能够极大的促进我国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和丰富地球空间信息社会公共服务的内容,推动我国地球空间信息成果的公众化应用、提升我国地球空间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并且促进我国在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产业、云计算产业与地球空间信息产业的嫁接、创新地球空间信息共享服务的重大应用,符合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市产业格局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点。 四、项目建设必要性 《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应用规模和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要建立起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基础设施,形成竞争力较强的导航与位置、时间服务产业链,形成一批卫星导航产业聚焦区,培育一批行业骨干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 随着导航产业链的发展,产业上下游企业对服务器、存储、数据等IT资源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建设一个主要负责支撑空间数据、定位导航数据的数据中心,成为当前必须考虑的问题。由于涉及到大量行业数据、涉密数据、国防数据,现有的开放数据中心很难到达空间数据中心的支撑标准。

数据中心投资规模预估和经济效益分析

数据中心投资规模预估和经济效益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数据中心投资规模预估和经济效益分析 一.投资预算 北斗产业园数据中心的规模参照大型数据中心的规模建设, 建成后预计可容纳数据机柜数量在3000个左右,园区总体规划建 筑面积为3万㎡,预计总投资为7亿元;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初期建设规模为300标准机 柜,随着未来市场需求的增加而逐步增加,最终达到3000标准机 柜规模。一期数据中心房屋建设需投资 6500万元;第一年需配 备300台机柜设备及系统工程(包括电源,制冷,消防,安防 等),服务器配置1200台,需投资亿元,云平台建设费用2500 万元,费用合计为亿元。每年的基本运营费用为5896万元,详见 下表所示。 数据中心建设运营费用测算明细表

二.效益分析 数据中心的经济效益一般通过出租云平台服务器和出租机柜两种方式实现。 (1)北斗产业园数

据中心预计可容纳的服务器数量至少在3万台以 上(标准机柜可满载容纳2U服务器数量为21 个,考虑散热和机柜总功率等因素至少可容纳10 台服务器),其中数据中心云服务器所需数量仅 为万台。这万台云计算服务器可提供约10万台虚 拟服务器,根据阿里云同类服务器的年租金费用 约在2万元/台,此项年收益为20亿元。 (2)北斗产业园数据中心总机柜数量为3000台左右,除去云服务器 的台服务器所占机柜外,约有1500台机柜可以通 过提供出租机柜实现经济效益,目前每个机柜的 市场租赁价格约为12万/年,年收益可达亿元。

北斗车联网建设方案

基于北斗/GPS定位监控系统对于公务车的解决方案 2016年3月

目录 一、项目背景 (1) 二、系统设计原则 (1) 三、详细设计技术方案 (1) 3.1 方案概述 (1) 3.2 系统架构 (2) 3.2.1系统总体结构图 (2) 3.2.2网络拓扑结构图 (3) 3.2.3监控中心系统配置清单 (3) 3.3监控中心平台 (5) 3.3.1中心平台作用功能 (5) 3.3.2监控中心系统结构 (5) 3.3.3监控中心设备功能 (6) 3.4工作站 (7) 四、系统功能简介 (7) 4.1监控工作站功能 (7) 4.1.1实时定位跟踪 (7) 4.1.2车辆位置查询 (7) 4.1.2图像监控功能 (7) 4.1.3远程车辆控制 (8) 4.1.4车辆报警 (8) 4.1.5车辆轨迹数据回放 (8) 4.1.6远程维护车载终端 (8) 4.2电子派车功能 (8) 4.2.1 派车申请 (8) 4.2.2 派车审批 (8) 4.2.3 用车记录 (9) 4.2.4 任务结束 (9) 4.2.5 结算报表 (9)

4.2.6 用车统计 (9) 4.3报表统计功能 (9) 4.3.1报警报表统计 (9) 4.3.2里程统计报表 (9) 4.3.3服务到期车辆统计 (9) 4.3.4行车统计报表 (9) 4.3.5故障疑点数据分析报表 (10) 4.3.6操作指令报表 (10) 4.3.7轨迹报表 (10) 4.3.8车辆管理 (10) 4.2.9用户及权限管理 (11) 五、终端设备参数 (11)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正在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举国上下都在为这一正确决策而做出自己的努力,政府职能的转变,就要求政府职能部门必须加强自身的管理。而公务车辆的管理就是其中一部分。 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量增加是公务车辆增加的主要原因。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式。大部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务车辆,存在管理不完善,调度不及时、不准确,部分车辆闲置,有一部分公车私用现象;好多车辆存在跑冒滴漏等问题。设计成熟的公务车北斗管理方案就可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这种车辆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办公效率、方便管理、调度,而且可以节约管理成本,降低车辆的使用费用。有效对车辆和公务人员进行关联管理,身份识别卡使公务人员所有用车行为都能够严格记录,可以自动记录某个公务人员用车的时长(公用和私用),这为公车有偿私用提供了一个非常科学的依据。 二、系统设计原则 系统的先进性:系统建设遵循先进的设计理念,采用成熟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在进行系统设计时,从系统性能、功能、产品稳定性、经济性能等方面考虑系统的先进性。完全采用 目前国际上的主流技术和系统产品,保证前期所选型的系统与今后系统性能提升在技术先 进性方面的可延续性。 系统安全性:在互联网络中,防止非法用户享受服务,防止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总体方案中提出了对车辆智能调度系统的闭环检测及网管方案。实现对整个网络的实时监控。软件 设计及数据调度中采用纠错冗余技术,保证系统安全及准确性。 系统经济性:在技术方案中,在性价比最好的情况下尽量做到最低成本。在考虑终端设备价格的同时,还考虑了通讯系统运营费用。 系统高可靠稳定性:为保证系统能良好运作,在满足各项功能的同时,车载终端设备、监控中心软硬件等必须有很高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充分考虑了当地通信条件 对本系统的支持状况。 三、详细设计技术方案 3.1 方案概述 根据以上设计依据以及设计目标及原则,系统采用分级分层体系结构,在逻辑上分成五个层次:通讯层、业务处理层、业务功能层、数据层以及用户界面层,除用户界面均支持负载均衡,各层之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方案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 方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1.1构建地基增强系统 地基增强系统是基于BD/GPS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讯技术等高新科技,通过在一定区域布设若干个GNSS连续运行参考基站(CORS),对区域GNSS定位误差进行整体建模,通过无线数据通讯网络向用户播发定位增强信息,提高用户的定位精度,且定位精度分布均匀、实时性好、可靠性高。地基增强系统辅助空间卫星,可以显着或成倍提高定位和授时精度,可使终端的定位精度提高到米级以内。 地基增强系统由参考站、数据处理中心、数据传输系统、定位导航数据播发系统、用户应用系统五个部分组成,各基准站与监控分析中心间通过数据传输系统连接成一体,形成专用参考站网络,数据传输系统与定位导航数据播放系统共同完成通信传输。 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是动态的、连续的空间数据参考框架,可快速、高精度的获取空间数据和地理特征,它也是区域规划、管理、决策的基础。 建设原则 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将坚持“技术先进、高效可靠、经济实用和易于扩展”的基本原则。 1)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系统建设中,应先行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全盘考虑系统建设目标。根据总体规划指导和要求,进行项目的分期建设的设计和实施,避免不合理的建设投入。 2)先进性 系统拟采用的BDS/GPS技术融合了网络RTK技术和PPP技术的各自优势,充分借鉴了网络RTK和PPP技术的工作模式,因而其技术本身可具备以下优势:

(1)北斗为主,兼容GPS、GLONASS系统。具有BDS独立组网进行高精度定位增强的能力,同时提供CGR三系统、CG双系统、CR双系统、GR双系统等4种组合定位增强模式,实现 GEO/IGSO(高轨)卫星与MEO(GPS/GLONASS中圆轨道)卫星联合解算技术。 (2)区域网络RTK与广域PPP技术融合统一,区域CORS网内和网外用户采用同一套数据处理软件,相同的数据处理模式,实现区域增强与广域增强服务自动无缝切换,具有近海高精度定位增强服务能力。 (3)坐标同时兼容CGCS2000和WGS 84坐标系统。 (4)现有的GPS B 级点可以结合IGS 站点,实现CJK-CORS监测系统中的基准点的坐标联测的起算点。 3)可靠性 (1)系统设计充分考虑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以及个BDS/GPS定位技术的可靠性。从系统设备部署、基准站布网分布、系统软件自适应性及可靠性、合理高效的备份机制等方面,保证系统全天候、稳定正常运行; (2)系统设计以北斗信号为主,兼容GPS、GLONASS信号,对于GPS定位技术而言存在更多的冗余性,有利于提高定位的精度与可靠性。对于北斗三星GPS CORS系统监测,其在扩展时间可用性的同时,能有效地缩短初始化时间。 (3)全方位的完好性监测方法和预警技术。对导航星座、CORS基站、大气扰动、网络环境、硬件设备进行实时监测,面向系统决策层、系统管理员和终端用户各自不同的需求,建立相应的系统完好性参数化模型,实时发布完好性差分数据、监测数据和预警信息,提升系统服务的可靠性和完备性。 3)资源集约利用 (1)利用一带一路周边现有的基站站可利用的设施,在其基础上扩展CORS监测系统,尽量避免重复投资。 (2)在确保系统性能指标和质量不受影响的情况下,采用合理、节省的方法设计系统,尽可能节约工程建设总费用。 4.易用可扩展

关于天地一体化网络、北斗大数据中心与空间信息港支撑贵州时空大数据发展的建议

关于天地一体化网络、北斗大数据中心与空间信息港 支撑时空大数据发展的建议 一、背景介绍 空间信息技术包括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空天遥感、卫星通信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理论与技术,同时结合计算机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进行空间数据的采集、量测、分析、存储、管理、显示、传播和应用等。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空间信息技术在服务军事应用、公安武警、应急救援、航天测控等重大应用的同时,向下可支持国土资源、交通运输、农林渔牧、气象水利、城市建设等行业市场,以及私家车辆、移动终端、旅游休闲和个人位置服务等大众市场。从而将人类科学、文化、生产活动拓展至空间、远洋、乃至深空,是全球围的研究热点。目前,空间信息技术已经从一门学科发展为一个产业,已成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政府决策的重要支撑,既作为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国土安全和空间安全,又融入各行各业和日常生活,已经成为信息产业中具有先导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甚至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安全。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报告称,2014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为2030亿美元。权威估计到2030年,全球大约10%的GDP都来自于航天,商业化的空间信息应用产业的未来没有上限。 国家极其重视空间信息产业发展,在制定推动政策、投入资金方

面不遗余力。国家级的文件层出不穷,各省市相关政策更是数不胜数。十三五规划一百项重大工程中列有“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和加速北斗、遥感卫星商业化应用”两大工程。在中国制造2025中则有“开展行业、区域、产业化、国际化及科学技术发展等多层面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综合应用示,加强空间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并积极推进空间信息的全面应用。” 二、现有基础 十二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对接国家北斗发展战略,实施了“卫星导航应用示工程”,建成了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重点实验室、北斗产品检测认证中心、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基地三大产业支撑平台。以北斗卫星服务为轴的大数据产业不但形成了较为清晰的产业链,而且在国外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创新影响力,具备了有一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和主动把握战略机遇的能力。 北斗卫星导航领域的发展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迈向与空间信息、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新兴产业大数据的跨界融合,有可能孕育新的产业集群。围绕北斗与空间信息产业未来发展机遇,省急需建设空间信息港和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等基础设施。 综上所述,空间信息港和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建设,是空间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它的建设将保证大数据产业继续领跑全国,并提供最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产业战略纵深,为智能制造的技术提升、增加服务业就业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军民融合、

数据中心投资规模预估和经济效益分析

数据中心投资规模预估和经济效益分析一.投资预算 北斗产业园数据中心的规模参照大型数据中心的规模建设,建成后预计可容纳数据机柜数量在3000个左右,园区总体规划建筑面积为3万 ㎡,预计总投资为7亿元;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初期建设规模为300标准机柜,随着未来市场需求的增加而逐步增加,最终达到3000标准机柜规模。一期数据中心房屋建设需投资6500万元;第一年需配备300台机柜设备及系统工程(包括电源,制冷,消防,安防等),服务器配置1200台,需投资 2.2295亿元,云平台建设费用2500万元,费用合计为 3.1295亿元。每年的基本运营费用为5896万元,详见下表所示。 数据中心建设运营费用测算明细表分 类名称参数 总建筑面积约3万㎡ 机房部分约2万㎡,承重800-1000kg/㎡; 动力中心约4000㎡,承重1600kg/㎡;单价数量一期投入金额项目总金额建设费 用土建工 程xx安装 0.2万元/㎡3万㎡6000万 办公区域约6000㎡,承重800kg/㎡ 配套工程给排水,供电,供气,路灯,环境设施等 小计:

0.5万元/台250万元/台120万元/台/40万元/台///3000 5100 /100xx/// 1.2万台500万6500万150万(一期为300台)500万(一期为2台)1200万(一期为10台)8000万4000万 1.385亿元2000万500万2500万3600万(一期为1200台)2000万5600万2845万6500万1250万 1.2亿元8000万4000万 1.675亿元2000万500万2500万 3.6亿元2000万 3.8亿6375万机柜 发电机组 1.2米* 0.6米*2米 柴油发电机1600kw 400KVA 1小时电池 气体灭火装备(3400㎡) 包括冷水机组或风冷机组 小计: 系统设备UPS及电池 消防设备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实施方案

. 1.1构建地基增强系统 地基增强系统是基于BD/GPS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讯技术等高新科技,通过在一定区域布设若干个GNSS连续运行参考基站(CORS),对区域GNSS定位误差进行整体建模,通过无线数据通讯网络向用户播发定位增强信息,提高用户的定位精度,且定位精度分布均匀、实时性好、可靠性高。地基增强系统辅助空间卫星,可以显著或成倍提高定位和授时精度,可使终端的定位精度提高到米级以内。 地基增强系统由参考站、数据处理中心、数据传输系统、定位导航数据播发系统、用户应用系统五个部分组成,各基准站与监控分析中心间通过数据传输系统连接成一体,形成专用参考站网络,数据传输系统与定位导航数据播放系统共同完成通信传输。 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是动态的、连续的空间数据参考框架,可快速、高精度的获取空间数据和地理特征,它也是区域规划、管理、决策的基础。 1.1.1建设原则 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将坚持“技术先进、高效可靠、经济实用和易于扩展”的基本原则。 1)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系统建设中,应先行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全盘考虑系统建设目标。根据总体规划指导和要求,进行项目的分期建设的设计和实施,避免不合理的建设投入。2)先进性 系统拟采用的BDS/GPS技术融合了网络RTK技术和PPP技术的各自优势,充分借鉴了网络RTK和PPP技术的工作模式,因而其技术本身可具备以下优势: (1)北斗为主,兼容GPS、GLONASS系统。具有BDS独立组网进行高精度定位增强的能力,同时提供CGR三系统、CG双系统、CR双系统、GR双系统等4种组合定位增强模式,实现 GEO/IGSO(高轨)卫星与MEO(GPS/GLONASS中圆轨道)卫星联合解算技术。 (2)区域网络RTK与广域PPP技术融合统一,区域CORS网内和网外用户采用同一套数据处理软件,相同的数据处理模式,实现区域增强与广域增强服务自动资料word . 无缝切换,具有近海高精度定位增强服务能力。 (3)坐标同时兼容CGCS2000和WGS 84坐标系统。 (4)现有的GPS B 级点可以结合IGS 站点,实现CJK-CORS监测系统中的基准点的坐标联测的起算点。 3)可靠性

博思远略:关于设立国家北斗数据中心省级分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于设立 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省级分中心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博思远略咨询有限公司 二零一八年六月 1 / 14

北斗产业政策梳理背 一、国务院相继发布《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在安全生产、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等方面明确使用北斗系统。国家旅游局还发布了《“十三五”全国旅游信息化规划》,利用北斗系统让旅游更加信息化与便捷化。北斗系统参与国家“十三五”建设的方方面面,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助力。 二、交通部、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印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交通运输行业应用专项规划(公开版)》,大力推动北斗交通行业应用,在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交通运输全领域实现北斗系统应用,其中重点和关键领域率先实现卫星导航系统自主可控。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农业部、财政部、海洋局、民航局等国家部委相继出台北斗系统应用与产业化政策,以国家力量助推北斗系统发展的同时,也为北斗系统更好地深入各行业应用提供了政策指导与保障。 三、国务院《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海洋渔船装载北斗终端等安全通信导航设备,提升渔船装备管理和信息化水平。 四、国务院《“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推广工程”列为交通运输智能化发展重点工程。 五、国家旅游局《“十三五”全国旅游信息化规划》提出加大北斗与其他技术融合,提供地图定位、电子导游讲解、酒店、机票、景区门票预定、在线支付等集成化、信息化服务。 2 / 14

六、国家发改委、海洋局《“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提及中国政府愿加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海洋领域应用的国际合作,为沿线国提供卫星定位应用与服务。 七、国务院《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指出加大北斗等新技术在应急领域广泛应用。 八、交通部《关于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航运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建设数字航道,推广使用长江电子航道图、水上ETC 和北斗定位系统。 九、民航局《民航局关于推进国产民航空管产业走出去的指导意见》提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民航领域的应用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十、交通部、中宣部、网信办等十部门《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及建设基于北斗系统的电子围栏,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 十一、农业部、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推广应用基于北斗系统的作业监测、远程调度、维修诊断等大中型农机物联网技术。 十二、交通部、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交通运输行业应用专项规划(公开版)》大力推动北斗交通行业应用,在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交通运输全领域实现北斗系统应用,其中重点和关键领域率先实现卫星导航系统自主可控。 3 / 14

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

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名称及归属 【项目名称】 【项目主管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 二、项目建设依据 (1)《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2)《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十二五”规划》; 三、项目建设背景 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属于我国“十二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省*市重点发展和扶持的现代服务业;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是指一种拥有完善的设备(包括高速互联网接入带宽、高性能局域网络、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等)、专业化的管理、完善的应用级服务的服务平台。传统的IDC建设是一个投资大、耗能高的项目,三大电信运营商是IDC 的主要建设者和用户;云计算数据中心是互联网时代信息基础设施与应用服务模式的重要形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以资源聚合和虚拟化、应用服务和专业化、按需供给和灵便使用的服务模式,提供高效能、低成本、低功耗的计算与数据服务,支撑各类信息化的应用。以云计算为代表的变革性技术创新正不断打破既有技术锁定和传统垄断体系,推动着产业链和产业力量的分化重组,催生着新兴产业体系,为重塑产业格局带来新的重大机遇。因此,研究

地球空间信息的采集、生产、整编、存储、发布以及地球空间信息的抽取、清洗、重组、云存储、云计算、云服务等空间信息智慧化的关键技术并产业化,能够极大的促进我国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和丰富地球空间信息社会公共服务的内容,推动我国地球空间信息成果的公众化应用、提升我国地球空间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并且促进我国在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产业、云计算产业与地球空间信息产业的嫁接、创新地球空间信息共享服务的重大应用,符合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市产业格局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点。 四、项目建设必要性 《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应用规模和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要建立起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基础设施,形成竞争力较强的导航与位臵、时间服务产业链,形成一批卫星导航产业聚焦区,培育一批行业骨干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 随着导航产业链的发展,产业上下游企业对服务器、存储、数据等IT资源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建设一个主要负责支撑空间数据、定位导航数据的数据中心,成为当前必须考虑的问题。由于涉及到大量行业数据、涉密数据、国防数据,现有的开放数据中心很难到达空间数据中心的支撑标准。 因此,建设智慧数据中心已经成为当前的紧迫之需。

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模板

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 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咨国联出品

目录 第一章总论 (9) 1.1项目概要 (9) 1.1.1项目名称 (9) 1.1.2项目建设单位 (9) 1.1.3项目建设性质 (9) 1.1.4项目建设地点 (9) 1.1.5项目负责人 (9) 1.1.6项目投资规模 (10) 1.1.7项目建设规模 (10) 1.1.8项目资金来源 (12) 1.1.9项目建设期限 (12)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 1.3编制依据 (12) 1.4编制原则 (13) 1.5研究范围 (1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 1.7综合评价 (1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8) 2.1项目提出背景 (18)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20)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0) 2.3.1促进我国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1)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1)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2)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2)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2)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3)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3)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4) 2.4.1政策可行性 (24) 2.4.2市场可行性 (24) 2.4.3技术可行性 (24) 2.4.4管理可行性 (25) 2.4.5财务可行性 (25) 2.5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项目发展概况 (25) 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6) 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6) 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