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病理科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病理科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病理科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病理科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7441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病理科生物安全管理制

度标准版本

病理科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在日常工作中接受和处理新鲜标本(如手术中需要做冰冻的标本、体液或穿刺细胞学标本和尸体解剖等工作)或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标本等工作均涉及到有关人员的防护,实验器具、工作台面和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处理,以及废弃标本、纱布、棉签、注射器、刀片和针头等的处理及一些传染病的申报。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1. 成立病理科生物安全管理小组,由病理科主管医疗的主任或副主任任组长,各副主任、技术组主管和医疗秘书等。

2. 定期举行管理小组会议,讨论科室生物安全问题,监督相关规则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医院感染和感染防护和控制意识。

4. 组织取材室、细胞技术室及手术冰冻切片室等属污染空间,均安装空气消毒机,取材工作台安装紫外线。

5. 医疗废物的处理,严格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院的有关规定进行各类废物的标识、存放和处理,有完备的标本接收登记程序和纸质记录,并有专人负责。常见的四种医疗废物处理如下:

1) 病理性废物:由医院工人负责清运至特定地点进行焚化处理;

2) 福尔马林等液体行化学废物均使用专门容器储存并标记,由具有相关废物处理资质单位进行收集并处理;

3) 废酒精和二甲苯经回收设备进行回收处理后的残余固体性废物装袋、结扎和标记,由医院工人收集和处理;

4) 损伤性废物存放于损伤性废物专用容器内,由医院专人收集和处理;

5) 感染性废物用有标记的专用袋盛装、结扎和标记,当日下午有医院工人收集,同一处理。

6) 每日取材后、制片后申请单放入消毒柜内进行臭氧消毒。

6. 传染病疫情申报:主要是院外会诊病例中经我科确诊的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出的必须申报的各类法定传染病病种。

1)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2) 乙类传染病(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脑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 丙类传染病(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

Write Your Company Address Or Phone Number Here

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猪场生物安全措施 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是猪场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的保证,因此应视其为猪场的首要工作。 对一头猪的健康影响最大的是另一头猪。 传染病发生的三个方面: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一.减少和消灭传染源 1.猪场禁止从外地购买猪肉以及相关的猪肉制品(如:火腿,香肠,熏肉等); 2.不得从不明健康状况的猪场购买种猪,商品猪; 3.病猪应及时隔离,及时治疗,死猪应焚烧或深埋; 4.弱毒苗不得随意丢弃,必须要用火烧或灭活处理; 5.应鼓励3KM之内的养猪场实行与本场相同的免疫程序; 6.保育室应建在上风口,化粪池及死猪处理坑应放在远离猪舍的下风口;7.饲料走道与运粪道要分开; 二.切断传播途径 1.人员 1)所有的外出人员必须隔离2天后才能进入猪场; 2)参加养猪会议,访问屠宰场,集贸市场的人员必须隔离3天; 3)凡是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彻底淋浴,彻底更衣后方可进入; 4)尽量减少参观人员; 5)进入各个生产区必须有脚浴盆;

6)访问时应该先看保育室,再看产房,配种,最后看育肥室; 7)各个区之间不能随意走动; 8)猪场内的所有走道,淋浴房每周消毒一次(3%火碱); 2.车辆 1)外地的车辆一律不准进入生产区; 2)饲料车在进入生产区之前就应进行清洗消毒; 3.工具 1)所有内部使用的工具必须经熏蒸消毒后方可带入; 2)给猪打针的针头必须每猪一个针头; 3)各个区的工具应单独使用,不能窜用; 4)猪舍内采用全进全出的制度,每栋必须经充分冲洗,彻底消毒干燥后方可进猪; 4.其它动物及昆虫 1)猪场内不得养狗,猫及其它的宠物; 2)猪场内不得养任何其它的家畜家禽; 3)猪场内应定时除蚊,蝇老鼠; 5.饲料 1)选择合适的饲料厂,其原料不能含有严重的污染源; 2)谨慎使用动物制品(如:肉骨粉,) 3)所购饲料必须先放仓库中干燥消毒一周后方可使用; 三.降低动物的易感性 1.进行适当的免疫接种,定期进行免疫检测(口蹄疫,猪瘟,伪狂犬);

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

猪群生物安全体系建立细则(一) 2005-11-24 阅读次数: 193 发布者:赵书广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100089 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是指在养猪生产中防制猪病传染源进入猪场,侵袭猪群,造成疫病流行的技术措施。包括致病性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进入,增强自体免疫力和对已侵入猪场、猪群中的致病菌(毒)不能连续传染给其他猪只等一系列生物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防疫免疫制度的建立等。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猪生产的发展,面临严重的挑战――猪群健康问题,每年因疫病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上百亿元,使养猪生产的成本增加,经营无利或亏本,甚至企业倒闭。 当前,在规模化养猪场中所发生的疫病,具有新的特点: 1.新疫病多,传播迅速。1986-1990年普查时,畜禽疫病共有202种,80年代以来新病增加17种(传染病15种,寄生虫2种),90年代又发现新的传染病10种,新病增加很快,且传播速度亦快。如在1987年于美国北卡罗纳州发现的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症(蓝耳病,PRRS)不到10年的时间,在世界大多数国家蔓延,我国于1996年发现以来,迅速在全国流行。又如在1996年在加拿大首次报告的“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我国于2001年开始有报告,一年后许多省、市、区均有发生。 2.非典型化。如猪瘟,非典型猪瘟(温和型)呈现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先天感染,断奶前大批死亡。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萎缩性鼻炎等过去是在种猪中呈隐性感染,近年来呈现应激性发病,均为非典型特征。 3.攻击猪的免疫系统。有很多病原体(尤其以病毒为主)如猪的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症、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Ⅱ型等等,都是破坏猪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 4.在传播方式上也有改变。如哺乳仔猪由胎盘垂直感染而发病;断奶仔猪由于母源抗体水平降低,加上环境应激易发感染。在繁殖、保育、生长育肥一条龙生产过程中,分段模糊、不能全进全出,以致母仔间的垂直、老幼间的接力传播,造成猪群中反复循环感染。 在此情况下,没有一个综合的有效地办法,控制疫病的发生,只靠药物保健,很难达

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

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 2002年加入了WTO以来,我国在重大动物疫病方面几经波折。2003年SARS对全球带来的生存威胁,导致了全国上下一片恐慌,2004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又一次席卷,给我国的养禽业造成致命性的打击,2006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到来,使我们养殖业进入了低迷状态,巨大的经济损失,所带来的灾难远远大于一场战争,如何有效杜绝、防御传染病的袭击,加强畜禽生产的安全性呢我国通过对疫病的总体状况的统计,分析了造成新疫病层出不穷的原因,提出了猪场今后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建立生物安全体系。通过各种手段打断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建立健康猪群,防止疫病的发生,保证猪场正常生产发展,获得更高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总体来说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1、隔离 养殖场与外界环境的隔离动物养殖场要做到与外界环境高度隔离,使场内动物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隔离措施主要包括空间距离隔离、设置隔离建筑物隔离和建立限制进出制度隔离。 1.1.1 空间距离隔离场址的选择要按我国有关技术规范和世界畜牧业发达国家有关技术标准,从保护人和动物安全出发,充分利用生态养猪,选择在地势高 燥、通风良好、水质良好、排水方便,远离交通干线和居民区500m以上,远离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厂2km以上的地点。最好建在山边或鱼塘、果林、耕地边,利于排污和污水净化。 建筑物隔离将养殖场从外界环境中明确的划分出来,并起到限制场外人员、动物、车辆等自由进出养殖场的作用。养殖场内根据生物安全要求的不同,应划分生产区、管理区和生活区,各区之间也应建筑围墙等隔离性建筑物。 限制进出隔离:养殖场应严格限制外来人员、车辆等进出场区和生产区。必须进入时,要严格进行消毒;同样,养殖场工作人员也禁止任意离开场区,必须离场时,要严格进行消毒;生产区内使用的车辆禁止离开生产区使用,运输饲料、动物的车辆应定期进行消毒。 养殖场内各物群之间隔离:养殖场应执行“全进全出”制和单向的生产流程,养猪场和养鸡场,猪、鸡分群、转群和出栏后,栋舍要彻底进行清扫、冲洗和消毒,并空舍5~7d,方可调入新的猪群和鸡群。养殖场的栋舍布局应以方便生产和防疫为原则依具体情况而定,但栋舍之间距离不应少于10m。场内部布局应根据科学合理的生产流程确定,养殖场各生产单位应单设,并严密隔离,严禁一舍多用,严禁交叉和逆向操作。养殖场饲养、兽医及其他工作人员,要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专人专舍专岗,严禁擅自串舍串岗。 2、消毒 消毒是生物安全体系中重要的环节,也是养殖场控制疾病的一个重要措施。一方面,消毒可以减少病原进入养殖场或畜禽舍。另一方面,消毒可以杀灭已进入养殖场或畜禽舍内的病原。总的结果是减少了畜禽周边病原的数量,减少了畜禽被病原感染的机会。养殖场的消毒工作有以下对象: 大门及猪舍进出口的卫生消毒: 为了减少工作人员和参观人员以及车辆等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带进猪场要采取如下措施。在猪场的大门口及每栋猪舍的出入口都必须设立消毒池(且池长为车辆车轮两个周长以上)用1:300菌毒灭或3%烧碱溶液注满消毒池,用以消毒来往人员的靴鞋和进出车辆的车轮,池内的消毒液每周更换两至三次。设喷雾消毒装置:用1:800消毒威或1:1000全安药液对来往车辆的车身、车底盘进行细致、彻底的喷洒消毒。设立洗手池:用1:1200消毒威或1:500碘酸溶液进行洗手消毒。脚的消毒:工作人员应穿上生产区的水鞋或其它专用鞋,通过脚踏消毒池后进入生产区。 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在进入生产区之前,必须在消毒间用紫外线灯消毒15分钟,或更换工作衣、帽;有条件的地方先淋浴、换衣后再进入生产区。参观人员的消毒方法与工作人员相同,并按指定的路线参观。 猪舍: 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方式的猪场,在引进猪群前,对空猪舍应彻底消毒。一般采取三步进行,先消除杂物、粪便及垫料,用高压水枪从上至下彻底冲洗顶棚、墙壁、地面及栏架,直到洗涤液清澈为止;后用稳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级流程

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防止标本交叉感染,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和安全。 1、检验科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按照国家颁布的法令、法规,保障工作人员、病人和检验科人员的安全,保证仪器设备、有毒和易燃、易爆试剂的安全使用,使工作人员在安全的环境和条件下完成日常工作。 2、科主任要定期检查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并经常进行安全教育。 3、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置、手套。 4、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对病人进行采集前消毒。 6、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7、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按医疗垃圾处理。 8、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 9、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消毒处理,防止扩散。 10、对贵重仪器责任到人。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督查。 11、保证实验室电、水使用的安全,防止超负荷用电。使用电炉时一定要有人看守。下班前一定要检查水、电开关,关好门窗,注意防盗。值班人员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12、使用强酸、强碱、腐蚀、有害、易燃、易爆品时,应在适当的环境中正确操作,防止腐蚀、灼伤、中毒、水灾和爆炸等事件的发生。 检验科的生物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它是医院几乎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之集中地,是一个中的潜在的生物传染源,有可能导致生物传染危险性的各种潜在致病病原体如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结核杆

病理科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病理科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病理科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及人员职责 (一)总则……………………………………………………2 (二)病理科生物安全人员组成及各级人员职责…………3 二、病理科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5) (二)、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 (6) (三)、病理科员工健康管理制度 (8) (四)、生物安全工作自查制度 (9) (五)、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11) (六)、生物安全管理及实验人员的培训制度 (12) (七)、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 (14) (八)、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15 三、病理科技术操作规范 (一)、工作人员防护规范....................................... 18 (二)、生物安全设备操作规范................................. 19 (三)、实验室标本安全操作规范.............................. 21 (四)、感染性物质操作规范.................................... 21 (五)、废弃物处理规范.......................................... 22 (六)、尖锐器具使用规范....................................... 23 (七)、消毒规范................................................... 24 (八)、紧急情况处理规程及应急预案 (26) 1 一、病理科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及人员职责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科室主任为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其指定专人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 2.实验室除辅助工作人员外,从事实验室活动的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正规院校学或生物学教育经历,具有医师或技师等专业技术资格。 3.必须经过较系统的生物安全技术专业培训,并经实验室所在单位考核合格。 4.实验室要对固定的工作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必要的预防接种。 5.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应穿着工作服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做好个人安全防护。不应穿着实验室工作服离开实验室。 (二)环境、设施管理 1.在实验入口处应粘贴“生物危害”警告标志,注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和负责人电话。未经许可,非授权人员不应进入实验室,实验室门应保持关闭状态。 2.实验室必须是独立的实验区域,实验室内严禁设立生活区和办公区。 3.实验室出口处应设立专用的感应式或手柄式开关的洗手池、干手器。 4.实验室内应设有适当的空气消毒装置,可进行良好的通风换

气;配备合格并满足实验室需要的生物安全柜;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并按期检查验证合格。 5.实验室需配有专用的工作服,常备乳胶手套,消毒剂。 6.实验室需配备专用于保存标本和菌(毒)种的冰箱,保存明确含有病原微生物标本和菌(毒)种的冰箱需配备双锁。 (三)病原微生物的分类、采集、运输管理 1.实验室按照《人间病原微生物分类目录》进行病原微生物分类。根据实验室活动的性质、所涉及的病原微生物种类,从事与本实验室相当的实验活动。 2.病原微生物的才具应当具有:①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的生物安全相当的防护水平;②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③有效地址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措施;④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和手段;⑤采集过程中应当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并对样本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做详细记录。 3.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在取得《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转运证》后方可运送,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运转。(四)操作管理 1.实验室应围绕生物安全管理中病原微生物标本的接收、登记、保存、实验操作、生物安全柜、高压蒸汽灭菌器的使用与维护,菌(毒)种运输、保存等环节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操作技术规范、应急预案。 2.指定专人对涉及含有致病性微生物标本、菌(毒)种的一切实验活动进行如实的、可溯源的记录。记录内容应使用客观计量指标,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实验室全体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特制定此制度。 一、准入制度 二、设施设备检测维护制度 三、健康监护制度 四、生物安全自查制度 五、五、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六、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七、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八、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九、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十、医疗废弃物处理程序 十一、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一、目的 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出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 二、围

适用于进入实验室检验科、病理科、核医学科所有工作人员。 三、职责 1、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准入工作的监督和实施。 2、进入实验室所有人员必须以本规定规自己的工作。 四、制度要求 1、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 2、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由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组织实施。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 3、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 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围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4、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检验和结果处理 分析和解决检验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的工作质量。 5、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猪场生物安全措施 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是猪场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的保证,因此应视其为猪场的首要工作。 对一头猪的健康影响最大的是另一头猪。 传染病发生的三个方面: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一.减少和消灭传染源 1.猪场禁止从外地购买猪肉以及相关的猪肉制品(如:火腿,香肠,熏肉等); 2.不得从不明健康状况的猪场购买种猪,商品猪; 3.病猪应及时隔离,及时治疗,死猪应焚烧或深埋; 4.弱毒苗不得随意丢弃,必须要用火烧或灭活处理; 5.应鼓励3KM之内的养猪场实行与本场相同的免疫程序; 6.保育室应建在上风口,化粪池及死猪处理坑应放在远离猪舍的下风口; 7.饲料走道与运粪道要分开; 二.切断传播途径 1.人员 1)所有的外出人员必须隔离2天后才能进入猪场; 2)参加养猪会议,访问屠宰场,集贸市场的人员必须隔离3天; 3)凡是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彻底淋浴,彻底更衣后方可进入; 4)尽量减少参观人员; 5)进入各个生产区必须有脚浴盆; 6)访问时应该先看保育室,再看产房,配种,最后看育肥室; 7)各个区之间不能随意走动; 8)猪场内的所有走道,淋浴房每周消毒一次(3%火碱); 2.车辆 1)外地的车辆一律不准进入生产区; 2)饲料车在进入生产区之前就应进行清洗消毒; 3.工具 1)所有内部使用的工具必须经熏蒸消毒后方可带入;

2)给猪打针的针头必须每猪一个针头; 3)各个区的工具应单独使用,不能窜用; 4)猪舍内采用全进全出的制度,每栋必须经充分冲洗,彻底消毒干燥后方可进猪; 4.其它动物及昆虫 1)猪场内不得养狗,猫及其它的宠物; 2)猪场内不得养任何其它的家畜家禽; 3)猪场内应定时除蚊,蝇老鼠; 5.饲料 1)选择合适的饲料厂,其原料不能含有严重的污染源; 2)谨慎使用动物制品(如:肉骨粉,) 3)所购饲料必须先放仓库中干燥消毒一周后方可使用; 三.降低动物的易感性 1.进行适当的免疫接种,定期进行免疫检测(口蹄疫,猪瘟,伪狂犬); 2.有病猪不能进行免疫接种,必须等动物康复后再进行; 3.使用足够的免疫剂量,(细菌苗使用时不能使用抗生素类药); 4.根据猪的营养需求喂给合适的饲料和饮水; 5.提供适宜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饲养密度,空气质量); 6.病猪应及时隔离,及时治疗并使用充足的药物剂量; 7.当环境突然变化时应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应急药; 8.严格执行PIC的隔离适应程序; 9.能局部给药的不必使用全群给药,药物剂量不能随意改变; 10.一栋猪舍内不能饲养年龄相差很大的猪; 11.善待猪只;高考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我们要学会给高三的自己加油打气

生猪养殖生物安全管理办法

生猪养殖生物安全管理办法 为应对外部疾病流行带来的挑战,尽最大限度保护合作户与公司的利益,结合目前集团生猪板块的生物安全现状,特制定本办法,对落实相关工作作如下要求。 一、人员消毒通道 (一)严禁使用烧碱(可用复合酚、戊二醛)。 (二)消毒水每周至少更换两次,需添加消毒药至有效浓度,消毒水液面高度不低于3cm。 (三)保证人员消毒通道的合理性(人员进出只能踏过消毒池,无法走消毒池两边台阶及砖头)。 (四)保证气雾消毒设施的正常使用,确保人员消毒时间不少于2分钟。 二、洗手消毒 (一)消毒药水:应使用季胺盐类消毒药(如新洁尔灭、百毒杀),严禁使用强刺激性消毒药(如烧碱、酚类)。 (二)在猪场第一道大门入口处、进入生产区的人员消毒通道旁增加两处洗手消毒点,包含脸盆架、洗手盆与擦手毛巾。洗手盆放置的位置高度适中,内置消毒水。 (三)洗手消毒要求:清洗整个手掌至腕关节以上;消毒水每日更换并记录。 三、汽车消毒 (一)汽车消毒池内消毒水液面高度不低于10cm;消毒液每日添加,每周至少更换两次消毒水。 (二)进入消毒池、消毒通道前,由专人对汽车轮胎、底部进行彻底冲洗消毒(无泥块等),消毒池内可用烧碱、酚消毒液,冲洗消毒可用季铵盐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三)须保证汽车消毒通道的气雾消毒设施正常使用。 (四)转运猪只时,须对外来的运猪车体、车厢进行彻底消毒(可用过氧乙酸、季胺盐类)、干燥后,才能上猪。卖猪完毕后,须在原地用消毒水对人员(鞋子、手)及物品进行消毒,且必须洗澡、更衣后才能进入猪舍。上车的猪只严禁返回圈舍进行饲养。 具体消毒操作请见消毒程序。 四、生物安全劳保服、劳保鞋等着装要求 进入猪场内相关区域的人员需按《猪业板块生物安全劳保服与劳保鞋的穿配要求》要求进行着装。 五、生物安全记录要求 猪场需填写的生物安全记录表包括:《人员进出记录表》、《车辆进出记录表》、《消毒液更换记录表》,以上报表由合作户负责记录、保管,要求如下。 (一)人员进出记录表:包括进出人员姓名,进出时间,进入事由,7天内是否进入猪场、屠宰场、集市等。 (二)车辆进出记录表:包括车牌号、司机姓名、进出时间、进入事由、7天内是否进入猪场、屠宰场、集市等。 (三)消毒液更换记录表:包括消毒水的更换、加药记录、消毒液名称、操作人员、操作时间等。 (四)其他:公司督查人员进入猪场需严格执行上述程序,洗澡、更衣后才能进入生产区。 六、抽查要求 上述生物防疫工作责任人为合作户,总部猪业生产技术部及下属公司将组织人员对上述要求进行不定期抽查,抽查结果需附加照片及文字说明,由抽查人员、合作户签字确认,对于抽查结果集团进行通报公告。 七、处罚措施 若违反以上生物安全规定,公司人员将按职位高低进行处罚:普通员工及外来人员500元/次,经理助理级、副经理级、经理级人员2000元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目录 一、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二.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 三、健康医疗监护制度 四、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自查制度 五、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六、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七、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八、实验室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制度 九、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 十、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 十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十二、菌毒种、传染病生物样本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1、目的: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 进出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 2、范围:适用于进入检验科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3、职责 (1)检验科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准入工作的监督和实施。 (2)进入检验科实验室所有人员所有必须以本规定规范自己的工作。 4、制度要求 (1)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才可以进入实验室。 (2)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由单位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组织实施。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 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 (3)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 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4)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检验和结果处理,分 析和解决检验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 环节的工作质量。

(5)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6)实验活动辅助人员;(废气物管理人员、洗刷人员等)应掌握责任区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 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 术,个体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 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 上报程序。 (7)外单位来检验科参观、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域应有相关领导批准并遵守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规章制度。进 入实验室的一般申请由实验室负责人的批准。 二.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 1、目的:为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各类检验仪器的安全使用, 维护检验工作的正常运转,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2、范围:适用于检验科内的各种检验仪器。 3、制度要求 (1)检验科内各种设施要符合相关规定,所使用的所有仪器应经过安全使用认证。检验科供电线路中必须安装断路器和 漏电保护器。 (2)科内大型仪器、设备、精密仪器由专人负责保管、登记、建档,仪器设备的使用者,需经专业技术培训 (3)科内仪器设备应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并按照检

猪场生物安全

猪场生物安全细则 序:猪场的安全(财产安全,员工的生命安全(尤其用电安全),财产安全,猪的安全),无 重大安全事故,在猪方面则为不发生重大疫情,如何尽量避免猪场不发生疫情,这就是猪场 的生物安全问题。 一、目前疾病流行的动态 1.疾病发生的现状及特点 一:目前,国际、国内的规模化、工厂化养殖场中,疾病的发生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感染,如伪狂犬(PR)与胸膜性肺炎(APP)、副嗜血杆菌(HPS)与胸膜性肺炎、链球菌(SS)多与副嗜血杆菌、弓形体与附红体、胸膜性肺炎与枝原体肺炎(MP)以及萎鼻(AR)、蓝耳病(PRRS)与猪瘟(HCV)等等; 二是旧病未除新病又来,如猪瘟(HCV)尚未根除,蓝耳病(PRRS)、附红细胞体病、流感(ST),商品猪的呼吸疾病综合症(PRDC),仔猪的多系统衰竭(PWMS)以及园环病毒(PCV2),尤其出现猪病的变异毒株如(2007年出现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等; 三是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均趋于亚临床状态。 其特点是:规模越大,病原越复杂,猪龄越长,病原微生物的抗原决定簇变异越大,集 约化程度越高,呼吸系统综合症就尤为突出。 2.疾病的类型 烈性、急性疾病——主要指口蹄疫,是国际检疫对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规定强制性免疫疾病之一。 繁殖障碍性疾病——蓝耳病、猪瘟、乙脑、伪狂犬、细小病毒、布氏杆菌病、弓形体、 猪流感等等。主要引起死胎、流产、空怀、不发情或者屡配不孕。 呼吸系统疾病——胸膜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萎鼻、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等等。 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发生在仔猪的腹泻,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可见损失。如仔猪黄、 白痢、红痢,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 面对目前猪病流行的多元性,我们怎么办?解决的办法—生物安全 二、生物安全 1.什么是生物安全:是指预防临床或者亚临床疾病发生的一种畜、禽生产体系。具体说就是为减少疾病侵及动物体内、防止患病动物将病原传播于其它动物而能做到的一切事情。 2.为什么要重视生物安全? 高密度,规模化养殖是利润的保障;但是,也增加了发生疾病的风险,如果一旦出现生 物安全问题,轻者伤筋动骨,重者是猪场的灭顶之灾。 3.解决的办法: 就是生物安全─IPM理论/HACCP。 什么是IPM理论:IPM理论=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IPM理论在安全中的运用,将生物安 全视为一个系统工程,用于指导设计生物安全的思路和理念。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立技术规范

ICS11.220 B41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45/T XXXXX—2011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立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stablishing biosecurity system in swine farms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0年12月25日 2011-XX-XX发布2011-XX-XX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5/ XXXXX—2011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猪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要求 (2) 4.1 猪场选址原则 (2) 4.2 猪场布局 (2) 4.3 猪舍设计要求 (2) 4.4 生产工艺 (3) 4.5 猪场设施设备 (3) 5 生物安全管理要求 (3) 5.1 组织和管理 (3) 5.2 引种 (3) 5.3 饮水、饲料和兽药的使用要求 (3) 5.4 疫病预防 (3) 5.5 疫病控制和扑灭 (5) 5.6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5) 5.7 粪污处理 (5) 5.8 档案记录 (5) 参考文献 (6) I

DB45/ XXXXX—2011 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健敏、陈凤莲、覃绍敏、白安斌、黄红梅、马玲、谢彬。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总则

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总则 (草案) 现代规模化养猪场,其对猪场整体的生物安全防控原则是:积极、科学、适用的以预防为主;及时、准确、细致的以诊治为辅。一套完备而科学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应包括以下七方面:大环境的生物安全防疫措施、检疫与隔离、猪场的清洁与消毒、猪只的免疫计划、猪只的驱虫计划、猪只的疾病诊治、猪只的营养与管理。 一、大环境的生物安全防疫措施 1、猪场的选址与科学布局: 猪场的选址应避开居民区和交通主干道,但交通应便利,地势高燥且水源方便的地方,其三公里内应无散养户。养殖场建筑设施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分区布置,各功能区之间界限分明,联系方便。厂区内空地应保有100%植被覆盖,不得有裸露的土地。场区内的道路应划分出净道和污道,并严格坚持实施。管理区应位于生产区主风向的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应位于场区主风向的下风向及地势较低处。管理区内包括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办公设施、与外界接触密切的生产辅助设施(饲料车间、肥料车间);生产区内为商品猪养殖舍; 隔离区包括兽医室和隔离舍。为便于防疫和安全生产,根据当地全年主风向和场地地势,依次合理布局各区域。 2、猪场基本防疫设备设置: 猪场的外围最好建有活水生物防卫水沟,以防止外界动物的侵入。四周建有密闭围墙,入场口建有淋浴室、更衣室和紫外光消毒室以及洗手台,场内建有转猪通道、上猪台、隔离舍、待售舍、饲料库房、入口汽车消毒池等。 3、人员车辆控制: 养殖场区内应按照其防疫功能区的划分严格控制各区域的人员,严禁串场串区域。场区工作人员应严格自觉的遵守猪场防疫制度(如不得随地吐痰大小便,不得饲养宠物,不得在场区开小灶)。其外来参观人员应杜绝进入生产区。因工作需要需进场的应严格经过消毒程序后方可进入。场区大门及其各出入口都得设有消毒池,并每两周更换一次消毒液。大门要设有长为机动车辆车轮周长一周半长的消毒池并结合喷雾消毒设施,进、出车辆必须严格仔细消毒。停车场地应保持清洁,每两周清洗消毒一次。 4、外界生物的控制: 猪场应定期进行灭鼠灭蚊灭蝇工作,定期对围墙、圈舍进行检查,及时堵住穿洞和缺口,以防外界动物的侵入。场区内严禁带入或饲养其它动物其。 5、场区生产工具管理: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_规章制度.doc

确保报告准确无误。普通微生物标本要保留到出报告结果的两天后方可处理,特殊微生物标本经市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 可销毁。 6、发现和怀疑由第一和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所致疾病时,立即对病人进行隔离,并在两小时内上报市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市疾控中心的统一部署下治疗处理。封闭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场所,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进行现场消毒,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并进行其他需要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7、定期检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保存与使用、安全操作、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以及其他废物处置等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

,并 对有关生物安全规定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实验室设施、设备、材料等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 8、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微生物安全知识培训。 医院每月对检验科的工作正常秩序和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并且定期对医院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二)

1、实验室内各种设施要符合生物安全及其他相关规定,所使用的所有仪器应经过安全使用认证。病理科科供电线路中必须安装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 2、科内大型仪器、设备、精密仪器由专人负责保管、登记、建档,仪器设备的使用者,需经专业技术培训,持证上岗、 3、科内仪器设备应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并按照检定周期的要求进行自检或强检,对使用频率高的仪器按规定在检定周期内进行期间核查。 4、主要仪器设备应建立使用记录,有操作规程,注意事项,

相关技术参数和维护记录,并置于显见易读的位置。仪器使用者必须认真遵守操作规程,并做好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定期维护仪器设备。 5、仪器设备所用的电源,必须满足仪器设备的供电要求。用电仪器设备必须安全接地。电源插座不得超栽使用。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路保护时,必须在查明断电原因后,再接通电源。不准使用有用电安全隐患的设备(如漏电、电源插座破损、接地不良、绝缘不好等)。 6、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异常,随时记录在仪器随机档案上,维修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做维修记录。 7、仪器设备使用结束后,必须按日常保养进行检查清理,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新)

南昌市第五医院 检验科 实验室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 NCWYJ-SWGL-001 1. 实验室要求: 1.1专用实验室,门上有明显的生物实验安全标志,充足的操作空间,实验室应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 1.2实验室台面材料应耐酸、耐碱,易清洁消毒,不渗漏液体。 1.3实验室有移动的紫外线灯用于空气消毒。 1.4备有消毒品,消毒器材和设备。 1.5有感应的流水装置,备有洗眼器、眼罩,足够的一次性手套、口罩。 1.6清洁区(间)备有存放个人衣服、用品的设施。 1.7购置免排放高压蒸汽消毒炉进行医疗废物的消毒。 1.8实验室备有空调设备,室温保持在20-25 C。 2. 安全操作: 2.1人员要熟悉生物安全操作知识和消毒技术。 2.2实验室内不得进行饮食、吸烟和化妆打扮、会客等与实验工作无关的行为。 2.3实验室内的有关用品(包括工作服)不得用于其他用途;私人和无关的物品不可带入实验室内; 2.4工作时要戴手套、穿工作服,手套破损即丢弃、洗手并换上新手套。 2.5不要用戴手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 2.6尽量避免使用尖锐物品和器具;宜用不易破碎材料用品;禁止用口吸任何物质。 2.7工作结束后,要对工作台面进行消毒;操作时有标本、检测试剂外溅时应及时消毒;平时要保持环境的整洁。 2.8工作完毕,脱去手套后洗手,再脱去工作衣,用液体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2.9遇到意外事故,应立即按照意外事故应急预案的程序处理。 3. 废弃物品的消毒处理 3.1血液标本、一次性细菌培养基,用高压蒸汽消毒炉消毒后装入锐器盒,按医疗废物处理。 3.2痰、粪便标本按医疗废物处理。 3.3针头、烂玻片、吸管等锐器,放在锐器盒内。 3.4回收的输血袋按医疗废物处理。

猪场生物安全

猪场生物安全控制方案 该猪场紧靠公路及村庄,人流量、车流量及噪声较多,因而病源较为复杂对养猪场的危害极大,引发疫病的几率十分高。因此,在建立生物安全体系时要十分注重外部及内部生物安全的健全以达到控制疫病的目的。 1.人员的管理制度 在生产过程中,饲养员是很重要的因素,是生物安全的核心。员工的专业文化及生活工作环境对防治疾病起着关键作用。因建立合理健全的员工工作生活环境以及加强员工专业知识的培训。 2. 猪场周围应围墙、绿化带及防疫沟的建立 针对该场周围人流量较多,应禁止外来车辆的进入及非工作人员的进入,设立围墙及绿化带降低噪音对猪舍的干扰,防疫沟可有效的防止外来病源的进入。在猪场周围较进的公路旁设立禁止鸣笛的标志及外来人员远离标志,减少噪音带来的应激和外来病源的传入。 3. 严格的消毒制度 消毒可有效清楚猪场内外部的病源,是保证猪场健康的重要手段。员工在进出生产区要按照规定消毒更衣、换鞋、消毒;各个畜舍门口设立消毒池;外来车辆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措施方可进场;猪场内每周消毒至少两次,及时清理场内各地的垃圾;排污沟定期清扫消毒,不留污物,保证场内各地干净。 4.猪场环境的控制 猪场进行全封闭式管理,避免外来人员参观,防止带入外来病源,定期清除四害,安装防鸟网。并且在猪场外围要设立措施防止村庄散养畜禽接近传播病源。保证畜舍内干燥通风、适宜的温湿度及饲养密度。建立适宜的清粪系统,使粪污可及时清理,病死仔猪及胎衣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可疑病猪及时隔离诊治。5.饲料及水源的控制 饲料购买要及时了解周边疫情,及时和同行业沟通交流,采购来自非疫区的没有污染的原料;使用质量稳定、可靠的预混料,杜绝霉菌污染,坚决杜绝添加生长激素及其他违禁药物,合理保存饲料,防止饲料霉变对猪健康产生危害。时常检测水源细菌的污染情况,保证饮水和饲料的安全。 6.种猪的配种管理 该100头基础母猪的猪场在进行配种时,为了减少病源的进入,在配种时尽可能选用人工授精,购买的品质较好的精液,在配种前对母猪进行消毒处理。7.初生仔猪的管理 初生仔猪要进行消毒、注射疫苗等,对仔猪实行早期断奶。 8. 引种的管理 首先种源提供场的健康等级必须高于引种场:引种之前,通过实验室检测等方法了解种源提供场的猪群基本健康状况,严禁从烈性传染病病原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种猪场引种, 严禁从健康等级低于本场的种源提供场引种。其次要有严格的隔离制度:引进的种猪由于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其健康状况可能发生改变, 并影响本场其他猪群的健康状况。因此,引进的种猪必须经过至少2周的隔离适应。 9. 合理的免疫体系 合理的选择疫苗并适时接种疫苗,提高其抗病能力,保证猪群健康。

猪场生物安全措施浅析

猪场生物安全措施浅析 生物安全问题涉及到人与动物的生存与健康,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而养殖业生物安全是全球生物安全链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随着我国养殖业由散养方式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改变,养殖场生物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具体到猪场生物安全涵盖了猪场建设、猪场生产及兽医卫生制度等方面所制定的一系列综合管理措施,目的是切断猪病发生流行的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复杂联系和相互作用,使猪健康生长、发育和繁殖,生产出安全、合格和无公害的猪肉及其产品,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下面结合养猪实践谈点看法。 l 猪场建设 1.1 场址选择 场址选择应符合兽医卫生要求,符合土地利用和村镇建设发展规划。地势高燥、平坦,不占或少占耕地,山地建场应尽量选择阳坡,坡度不超过2O度,根据当地常年主风向,位于村镇外居民区的下风向处,交通便利,水电充足,水质符合畜禽饮用水标准,具备就地处理和消纳粪污的条件,距交通干线不小于500 m。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水文和工程地质条件。 1.2 场区布局 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要有生活区、生产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各功能区之间要有围墙、林带、隔离沟等,生产区净道、污道分设,不得交叉。各类猪舍的排列顺序依次是配种舍、妊娠舍、分娩哺乳舍、断奶仔猪舍、生长舍、肥育舍。猪舍朝向和间距必须满足日照、通风、防火和排污的要求,栋舍之间距离在8 m 以上。 1.3 圈舍建设 总原则是为猪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让猪健康生长、发育和繁殖。圈舍坐北向南,长度为东西设置,利于冬季采光,达到冬暖夏凉。跨度8~9 m,长度2O m。建筑形式可采用有窗双坡屋顶式,屋顶要有一定厚度,中间设保温隔热层,前后沿墙高度为2.2~2.5 m,屋脊高度为2.5~3 m,两端山墙分别设排气扇和降温水帘,沿墙南面设置较大窗户,单列式可最大限度利用太阳光照。在靠近饲喂通道的位置安装自动饮水器、自动喂料器等。 2 猪场生产 2.1 投入品管理 主要是饲料、添加剂、兽药和疫苗的管理,应从正规厂家采购,并建立购进、使用情况

大型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措施的总结

实践Practice 76 生产 大型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措施的总结 文 ⊙ 戴秋颖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生物安全是理念,更需要实践。猪场需要在实践中将生物安全理念贯彻到每个人的心中。 所谓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就是根据防止传染病发生的“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猪群”三基本原则,对猪场面临的疫病风险作出正确评估,并据此制定出一系列有效的预防和管控措施。近年来,不少猪场因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出现漏洞,导致猪病不断、效益低下,教训深刻。 河南正大畜禽有限公司延津种猪场,严格按照正大集团标准化管理要求,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切实可行措施,确保了安全生产,成效显著,值得借鉴,现总结如下。 1 选择好的场址,是做好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条件 猪场的位置应尽可能远离其他猪群及病原污染地。这是影响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按相关规定,猪场场址的安全距离为:距其他猪场、村庄、集贸市场1km以上,距屠宰场、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场2km以上,距交通要道500m以上;水源合格、有良好的天然屏障(山脉、林带);地势高燥、湿度小、风尘小等。 2 进入猪场的人员管理 进入猪场的人员,因其在场外可能到过其他猪场或接触过其他猪群、病原污物,就可能成为疾病的传播因素,应严格控制。 2.1 所有人员进场必须严格执行下列隔离、消毒规定 1)来访者未经场长或兽医许可不得进入场区; 2)休假或者离开生活区的本场员工进入生产区之前,必须完成48h的隔离净化期;3)任何非本场员工进入生产区之前必须完成96h的隔离净化期;4)任何带进猪场的物品必须经过紫外线照射30min方可入场;5)人员进入场区前必须经过喷雾消毒后方可进入。2.2 所有进场人员的消毒程序如下2.2.1 进入生活区的消毒程序 1)脚踩鞋底消毒盆进入门卫室脏区;2)用消毒液洗手消毒;3)更换场内的防疫鞋,将场外的鞋子放到指定鞋柜内;4)进入门卫室净区,填写到场相关记录;5)随身携带物品放入消毒间内紫外/喷雾消毒30min;6)进入生活区应先进行喷雾消毒并隔离48h候后,经允许后进入生产区。2.2.2 进入生产区的消毒程序 1)将随身携带物品放入紫外线消毒柜消毒;2)到洗澡间门口脱下在生活区穿的防疫鞋,更换拖鞋进入洗澡间;3)将生活区内穿的衣服脱下,放入对应编号的柜子中;4)洗澡10min,用生产区备用的毛巾擦干身体后,穿上生产区统一配置的工作服;5)在洗澡间门口更换在生产区内穿的白色防疫鞋,从消毒柜中取出自己的手机、电脑、记录本等物品;6)上述程序完成后,方可进入生产区。2.2.3 进舍消毒程序 1)进入猪舍前,要将在生产区内穿的白色防疫鞋更换成在猪舍内穿的黑色工作雨鞋;2)踩踏猪舍门口盛有消毒液的消毒盆,对黑色雨鞋进行消毒;3)消毒液要坚持每天进行更换。 白色防疫鞋及黑色雨鞋分别是在生产区及猪舍内

医院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科室主任为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其指定专人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 2.实验室除辅助工作人员外,从事实验室活动的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正规院校学或生物学教育经历,具有医师或技师等专业技术资格。 3.必须经过较系统的生物安全技术专业培训,并经实验室所在单位考核合格。 4.实验室要对固定的工作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必要的预防接种。 5.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应穿着工作服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做好个人安全防护。不应穿着实验室工作服离开实验室。 (二)环境、设施管理 1.在实验入口处应粘贴“生物危害”警告标志,注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和负责人电话。未经许可,非授权人员不应进入实验室,实验室门应保持关闭状态。 2.实验室必须是独立的实验区域,实验室内严禁设立生活区和办公区。 3.实验室出口处应设立专用的感应式或手柄式开关的洗手池、干手器。 4.实验室内应设有适当的空气消毒装置,可进行良好的通风换

气;配备合格并满足实验室需要的生物安全柜;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并按期检查验证合格。 5.实验室需配有专用的工作服,常备乳胶手套,消毒剂。 6.实验室需配备专用于保存标本和菌(毒)种的冰箱,保存明确含有病原微生物标本和菌(毒)种的冰箱需配备双锁。 (三)病原微生物的分类、采集、运输管理 1.实验室按照《人间病原微生物分类目录》进行病原微生物分类。根据实验室活动的性质、所涉及的病原微生物种类,从事与本实验室相当的实验活动。 2.病原微生物的才具应当具有:①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的生物安全相当的防护水平;②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③有效地址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措施;④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和手段;⑤采集过程中应当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并对样本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做详细记录。 3.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在取得《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转运证》后方可运送,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运转。(四)操作管理 1.实验室应围绕生物安全管理中病原微生物标本的接收、登记、保存、实验操作、生物安全柜、高压蒸汽灭菌器的使用与维护,菌(毒)种运输、保存等环节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操作技术规范、应急预案。 2.指定专人对涉及含有致病性微生物标本、菌(毒)种的一切实验活动进行如实的、可溯源的记录。记录内容应使用客观计量指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