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0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2020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2020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2020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班级姓名

学号

一、课内部分(69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0)

(1)伐竹取.道(2)水尤清冽.

(3)参差披拂(4)日光下澈.

(5)俶尔

..不动

..远逝(6)佁然

(7)犬牙

..差互(8)乃记之而去.

(9)悄怆

..幽邃(10)隶.而从者

2.解释下列每个词在句中的意思。(16)

(1)清A、水尤清冽B、以其境过清(2)乐A、心乐之B、似与游者相乐

(3)可A、如鸣佩环B、竹树环合(4)为A、全石以为底B、为为坻,为屿

(5)以以其境过清B、卷石底以出

C、全石以为底

D、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6)而A、乃记之而去B、潭西南而望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隶而从者3.指出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14)

(1)皆若空游(2)俶尔远.逝

(3))潭西南而望(4)斗.折蛇行

(5)凄神寒.骨(6)策.之不以其道(7)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翻译句子。(15)

(1)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3)皆若空游无所依。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根据提示写出课文原句(4)

(1)《与朱元思书》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来写水的清澈,

用的是侧面描写手法,与这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2)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

二、课外部分(31分)

石渠记(柳宗元)

自渴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

⑵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⑶,或倍尺,其长可十

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泓⑸,昌蒲被

之,青鲜(6)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

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7),可列坐而庥(8)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9),决疏土石,既崇而焚,

既酾(10)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

其人,书之其阳,俾(11)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13)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

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注释】(1)渴,指袁家渴,溪水名。(2)幽幽:水细流的样子。(3)咫尺:古代称八寸为咫。⑷倍尺:二尺。⑸泓(hóng):深潭。水深而广。(6)鲜:苔藓。(7)箭:小竹。(8)庥:同“休”

,止息(9)翳朽:密林和腐烂的朽木。(10):分流,疏导。(11)俾:使。(12)鷁(yl):清酾(shī)

洁。

6.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6)

(1)民桥其上(2)其长可十许步(3)潭幅员减百尺(4)逾石而往(4)昌蒲被之(6)然卒入于渴(7)既酾而盈(8)书之其阳7.用现在汉语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6)

(1)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2)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8.文中描写的三处景观石渠、石泓、小潭各有什么特点?

9.请分别回答(6)

(1)石渠在袁家渴的哪个位置?

(2)作者来到这一带后“揽去翳朽,决疏土石”,表现出什么情感?

(3)“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第六单元第27课岳阳楼记

班级姓名

学号

一、课内部分(78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4)

(1)增其旧制.(2)谪.守巴陵郡(3)前人之述备.矣(4)浊浪排.空(5)樯.倾楫摧(6)薄.暮冥冥(7)心旷.神怡(8)迁客骚人

..(9)朝晖.夕阴(10)波澜不惊.(11)横无际涯.(12)宠辱偕.忘2.解释下列每个词在句中的意思。(20)

(1 观:A、予观夫巴陵胜状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通:A、政通人和B、北通巫峡(3)或:A、或异二者之为B、而或长烟一空

(4)和:A、政通人和B、春和景明(5)则:A、然则何时而乐耶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找出各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8)

(1).属予作文以记之(2)百废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翻译句子。(12)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

极而悲者矣。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根据提示写出课文原句(14)

(1)文中表明滕子京被贬后仍积极治理政事的句子是,。

(2)文中具体写从岳阳楼眺望洞庭湖远景的句子是,,

,,,。

(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分别是“,”和“,”。

(4)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该有,”的心态。

三、课外部分(22分)

【甲】游太和山日记(徐霞客)

十一日,登仙猿岭……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

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

来者。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十里,为葛九沟。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

自此连逾①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山坞之中,居

庐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鳞次,不似山、陕②间矣。但途中蹊.径狭,行人稀,且闻虎暴叫,日方下舂③,竟止坞中曹家

店。

【注解】①逾:跳过,越过。②山、陕:山西省、陕西

,下坠。

省的简称。③“舂”:通“冲”

【乙】庐山草堂记(白居易)

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

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白乐

天见而爱之。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台南有方池。环池多山

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

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②云,低枝拂潭,

如幢(),如盖(),如龙蛇()……其四旁耳目、

杖屦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

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

故云甲庐山者。

【注解】①匡庐:指江西的庐山。②戛(jiá):摩,摩娑。

6.“记”是我国古代一种比较常见的散文体裁。初中阶段,我们曾经学过不少的同类文章,请你根据回忆和比对,从写作

内容和行文风格上,分别为【甲】【乙】两文各找一篇最近

似的课文。将文题写在相应位置。(4)

与【甲】文最近似的课文是,与【乙】文最

近似的课文是

7.请用“/”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3)

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

8.分别解释【甲】【乙】两文中加点的“溯”“蹊”“及”“旦”的意思。(8)

溯:蹊:及:旦:

9.根据文意,将“张”“竖”“走”三个字准确还原到【乙】文的括

号里。(3)

10.请用原文说出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具体建在什么地方。

(限四字)(2)

11.翻译下边的句子。(2)

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第六单元第28课醉翁亭记

班级姓名学号

一、积累与运用

1、解释加点字

(1)名.之者谁()

(2)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

(3)醉翁之意.不在酒()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5)野芳发

..而幽香()()

(6)临.溪而渔.()()

(7)非丝.非竹.()()

(8)树林阴翳.()

(9)觥筹交错

..。()

(10)已而

..夕阳在山()

(11)林壑尤.美()

(12)泉香而酒冽.。()

(13)望之蔚.然而深秀

..者()( )

(14)得之心而寓.之酒。()

(15)佳木秀.而繁阴。()

(16)伛偻提携

....。()

(17)杂然

..者。()..而前陈

( )

(18)宴酣.之乐。()

(19)苍颜

..白发。()

(20)颓然乎

...其间者。()( )

二、课内阅读

2.《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我国_____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________。

3.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描写“山间四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__。

5.第③自然段可分为四层,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核心为___ _____。

三、课外阅读

2010年安徽芜湖市中考语文试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

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

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节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

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

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节选)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云归而岩穴暝.暝:

(2)野芳.发而幽香芳:

(3)而或长烟一.空一:

(4)把.酒临风把:

7.翻译下列句子。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8.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

....的内容。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9.依据选文,填写下表。

篇目写人的活动的语句相同的内心感

《醉翁亭记》

(节选)

《岳阳楼记》

(节选)

第六单元第29课满井游记

班级姓名学号

一、积累与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冻风时作.:⑥娟然

..如拭:

②局促

..:..一室之内:⑦柔梢披风

③偕.数友出东直:⑧风力虽尚劲.:

④土膏.微润:⑨汗出浃.背:

⑤波色乍.明:⑩恶能

..无纪:2.解释下面各组加点字

东风时.作()波色乍.明

()

于时.冰皮始解()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冻皮始.解

()

娟然.如拭()髻鬟之始.掠也()

余之游将自此始.()

欲出不得.()

悠然自得.()

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4.下列句子中是本文中心句的一项是()

A.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

气。

B.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C.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D.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二、课内阅读

满井游记(节选)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

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

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

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风力虽尚劲.:(2)呷浪之鳞.: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7.选文第一段是从哪三方面描绘满井早春气息的?

8.文中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三、课外阅读

《初至天目双清庄记》

数日阴雨,苦甚。至双清庄,天稍霁。

庄在山脚,诸僧留宿庄中。僧房甚精,溪流激石作声,彻

夜到枕上。石篑梦中误以为雨,愁极,遂不能寐。

次早山僧供茗糜,邀石篑起。石篑叹曰:“暴雨如此,将安

归乎?有卧游耳。”僧曰:“天已晴,风日甚美,响者乃溪声,非

雨声也。”

石篑大笑,急披衣起,啜茗数碗,即同行。

9.本文是袁宏道所写。他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

形成文学的重要流派,世称____ ____。诗文强调抒写“___ _____”,作品多写闲情逸致。

10.翻译句子。

①至双清庄,天稍霁。

②溪流激石作声,彻夜到枕上。

③暴雨如此,将安归乎?有卧游耳。

11.作者极力刻画友人的情绪的目的是什么?

第六单元第30课诗五首

班级姓名

学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

陶渊明饮酒东篱的悠然xiá()思,李白困居长安的k āngkǎi()悲吟,杜甫身处茅屋的jì()世情怀,无不情真意切,耐人寻味。

2.加点的词语。

①结庐.在人境________ __ _

②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 ___

③忽复.乘舟梦日边

④直挂云帆济.沧海____________ __

⑤秋天漠漠向.昏黑_______________

⑥安.得广厦千万间

⑦将军角弓不得控.

⑧都护铁衣冷难着.

⑨中军置酒饮.归客

⑩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

3.用课文原句填空。

(1)《饮酒》中的名句是“”,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2)《行路难》中表明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未来充

满希望的句子是“

”。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写景渲染诗人暗淡悲惨的

处境的句子是

”,

体现作者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的句子是“”。

(4)《己亥杂诗》中脍炙人口的名句是“,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想象雪后美景的句子是“

”,委婉写出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

惆怅之情的句

子是

二、课内阅读

4.《饮酒》

(1)这首诗前六句主要写诗人,

后四句着重在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欣赏,进一步渲染诗人

的心情。

(2)“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极好,原因是什么?(3)作者辞官回家过隐居生活,他所悟到的人生真谛是什

么?

5.《行路难》(其一)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哪两个人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诗中着重写天气寒冷的是哪几句?

(2)诗中被称为“妙手回春”之笔的咏雪佳句是哪句?并对其

作简要的赏析。

三、课外阅读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7. “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参考答案

第六单元第26课小石潭记

6.桥:架桥。可:大约。减:不足。逾:越过。被:通披“披”,覆盖。

卒:最终。盈:满。阳:小潭的北面。

7.(1)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

回荡。

(2)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

示给游人了。

8.石渠:窄而短;石泓:低洼,绿荫环绕;小潭:清深。

9.(1)东北;(2)探奇制胜,追求美景;(3)帮助以后喜

好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这里的美景。

第六单元第27课岳阳楼记

6、《小石潭记》《桃花源记》与《游太和山日记》最近似。《岳

阳楼记》《醉翁亭记》与《庐山草堂记》最近似。

7、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自此”后断一句不扣分)

8、溯:逆流而上。蹊:小路。及:到,达到。旦:早晨。

“张”“走”

9、“竖”

10、“介峰寺间”或“面峰腋寺”均可。

11、介于香炉峰(或“山峰”)、遗爱寺(或“寺庙”)之间,那地

),又是庐山之最。(境:地方;胜:美好的,方最美(或“最好”

优美的;绝:最,极;甲:第一。重点看以上四个关键词,

大意正确即可

第六单元第28课醉翁亭记

1、①名.之者谁(命名)

②有亭翼然临

...于泉上者。(象鸟张开翅膀的样子)(靠近)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散开)

⑤野芳发

..而幽香(香花)(开放)

⑥临.溪而渔.(到)(捕鱼)

⑦非丝.非竹.(弦乐器)(管乐器)

⑧树林阴翳.(遮蔽)

⑨觥筹交错

..。(交相错杂)

⑩已而

..夕阳在山(不久)

11.林壑尤.美(特别)

12.泉香而酒冽.。(清)

13、望之蔚.然而深秀

..者(茂盛的样子)(幽深秀丽)

14、得之心而寓.之酒。(寄托)

15、佳木秀.而繁阴。(茂盛、繁茂)

16、伛偻提携

....。(驼背这里指代老人搀扶指小孩)

17、杂然

..者。(杂乱的样子)(在面前)(摆开)..而前陈

18、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19、苍颜

..白发。(脸色苍白)

20、颓然乎

...其间者。(醉醺醺的样子)(在)

2.宋欧阳修

3.(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2)太守之乐其乐

4.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醉

6.(1)幽暗,昏暗(2)花(3)全(4)执,拿

7. (1)这或明或暗、变化不定的,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的景象。

(2)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

去。

8. (1)主要描写了琅琊山早晚和四季景色的变化。

(2)主要描写了洞庭湖春和景明之时的美丽景象。

9.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醉翁亭记》:朝而往,暮而归。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把酒临风。

相同的内心感受:快乐(或高兴)。

第六单元第29课满井游记

一、 1. ①作:起②局促:拘束③偕:偕同④膏:肥沃⑤乍:初、始⑥娟然:美好的样子⑦披风:在风中散开⑧劲:猛⑨浃:湿透⑩恶能:怎能

2.时常;这时初、始;突然但是;……的样子开始;才,方才;开始能够;得意

3.(1)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4.D

5.(1)猛,强有力(2)代鱼

6.(我)才知道效野之外不是没有春天,可是居住在城里的

人不知道(这一点)啊。

7..郊外的植物(柳条麦田)、游人、鱼鸟。

8.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官场生活的人生态度。(写出“寄情山水”即可)

9.公安派;性灵。

10.①到双清庄时,天稍稍放晴。

②小溪的流水激荡着山石发出泠泠的声音,整夜地传到睡觉

人的耳朵里。

③暴雨下得这么大,将怎么回去呢?只有躺着听山水之声

了!11.作者极力刻画友人情绪的变化,使文章富有情趣,并且天目山的美,在友人的情绪从期盼到失望又到兴奋的变

化中,已呼之欲出。

第六单元第30课诗五首

一、1.遐慷慨济

2.①庐.:构筑房舍②尔.:这样③复.:又④济.:渡⑤向.:渐渐⑥安.:怎么⑦控.:拉开⑧着.:穿⑨饮.:使……饮⑩红.:花

3.(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1)远离官场,没有世俗车马喧哗的干扰,而能悠然自

得地在南山下采菊宁静淡然

(2)“见”说明南山是在不经意间映入眼帘的,准确传达出无心而得的神韵。

(3)在短促的人生中应该顺应自然,远离名利,追求闲适、恬静的生活。

5.(1)吕尚(姜太公)和伊尹。

表达了作者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抱有希望。

“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2)“破”

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6.(1)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

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句运用了比喻的方法来写雪景,把严寒中的积雪比作春

天的梨花盛开,写出了作者的一片喜悦之情。

7.(1)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

的深情。

(2)“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混为一体,写出花香气溢满衣衫。

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无答案)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导学案 21、《庄子》二则 第一课时北冥有鱼 一、回顾复习 相关资料1、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 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2、作品介绍:《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三十三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3、解题:《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二、学习目标 1、巩固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熟练朗读并翻译课文。 3、理解庄子“万物皆有所待”的思想,让学生明白“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重难点1、熟练朗读并翻译课文。2、理解庄子“万物皆有所待”的思想。 三、合作探究 一、庄子名,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代表作品有,名篇、。 二、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北冥()鲲鹏()抟()迁徙()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翻译重点词语。①冥:②鲲:③鹏:④怒: ⑤垂:⑥海运:⑦天池: 2.翻译重点句子。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翻译重点词语。齐谐:志:击:抟: 去:尘埃:息:极: 2.翻译重点句子。 ①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②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④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⑤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四、精讲点拨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2.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3.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4.句子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奔腾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需要借助什么才能飘扬? 6.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把思想、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7.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五、学生小结 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老师希望大家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们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万里浪。 六、达标测试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 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命名 C.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是:表判断 D. 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2.比较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②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 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C.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 3.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 篇。是道家的一部主要著作。 B.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庄子以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因此,庄子的逍遥游不是简单的行动自如,无拘无束,而是精神的绝对自由。 C.庄子不仅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其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富有浓厚的浪漫主 义色彩,其文学特色在历史上影响并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艺术家。 1 / 4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一课 灯光

11、灯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情分析:《灯光》是一篇凝聚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文章。该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建设好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创建的伟大祖国。 教学重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

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字词)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引导理解。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 (1)、学生质疑: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学生质疑: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课堂练习:“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人教 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设想】 三国有一个故事,说有人向董遇请教,他不肯教,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苏东坡曾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们宋朝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后人也仿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咏。”诸如此类的话都在说“熟读”的重要。因此,学习古诗文的学法就是“熟读法”。 真正的“熟读”应是一种美的享受和美的创造。苏轼说:“三分诗,七分读。”此言也正道出了诗文诵读的重要性。古诗文尤其重视诵读,学习诵读的基本技能,是更好地品味古诗文的必要环节。 为了全面了解作家作品,自主地查阅搜集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立体的懂”,而不是“平面的懂”,这就是文学理论所谓的“外部研究”。这种“外部研究”既是横向的也是纵向的。因此,学习古诗文可用“综合学习法”。 古诗文流传于世,自有其可称处,其中有的既是名篇,亦复有佳句,即如晚清王国维所谓“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有篇有句”者。而且许多名句因寓意深刻、形象生

动而流传千古,脍炙人口。这样,“语言积累法”也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必要方法。 教学角度:写读训练 主要教学步骤: .教师出示一朵花,学生看花后,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全班交流,探讨“观花”之异趣,感受心理对创作的影响。 .品读范文之悲景,模仿其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品读范文之乐景,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分组交流,全班点评。 .创新思维写作训练: ①以乐景写哀情。 ②以哀景写乐事。 老师举例说明,学生自由创作。 .依据课文主题,学生自创逆境警句。 《醉翁亭记》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朗读训练 主要教学步骤: .学生自读,辨音正义。 .分句群朗读,理解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灯光》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灯光》教案 教学目标: 1、我能读读记记“战地突击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通过读课文,理解“多好啊!”在文中的作用;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受到思想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我能体会先烈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受到思想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教法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你见过灯光吗?不管城市还是乡村的夜晚,灯光总把夜晚照亮如白昼,五光十色,闪烁迷离,带给人们光明的同时,也带来了她自己独有的美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灯光带给我们的震撼和遐想……

幻灯片播放: 灯光的美丽,震撼和遐想 谈话导入: 灯光,对我们来说,再也熟悉不过了:每当夜幕降临,我们有的在灯光下欢聚一堂,述说亲情;有的在灯光下愉快地做一次书中漫步;有的则徜徉于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下,尽情地享受着休闲时光……可是,作家王愿坚却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因为在他的人生经历中,曾 经发生过一个有关灯光的感人故事。你想了解这个故事吗?让我们一 起学习课文《灯光》。 齐读课题:灯光 了解作者: 王愿坚(1929—1991),当代著名作家,山东诸城人。其主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以及电影文学作品《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著)等。感 兴趣的作品就找来读一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作品《灯光》! 明确学习目标: 1、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理解“多好啊!”在文中的作用; 4、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受到思想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 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自主学习: 请你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关于灯光的什么感人故事? 自学反馈: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关于灯光的什么感人故事。 自主学习: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课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课 《雪》教学设计 雪 鲁迅 [课件1:题目] 学习目标:[课件2] 1、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2、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及文章的内涵 3、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1、南方雪景与北方雪景中蕴含的意义及作者的情感倾向 2、文章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课件3—课件4] 1924年岁暮,北方降雪,鲁迅身处北国,眼前是“大风吹雪盈空际”的景象,作者由此萌发了创作冲动,从眼前的飞雪联想到江南的雪景,思绪在回忆和现实中不断变幻…… 江南是鲁迅童年生活的地方,在作者记忆中,对故乡有许多美好的、温暖的回忆。如江南的雪,雪中美好的景色,总让人难以忘怀。 北国,是鲁迅现在生活的地方,环境很严酷。记忆中美好的故乡固然让人眷恋,但作为战士,现在更需要坚定、勇敢、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正因为如此,才有了《雪》这篇寓意深邃的散文诗。 (可以让学生先回顾一下学过的鲁迅的作品,再次感受其思想的深邃性) 二、课文分析 (一)、检查预习字词情况[课件5] 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凛冽褪尽脂粉奁磬口粘连朔方 (二)、听课文朗读,整体感受课文。[课件6]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课件7——课件9] (一幅是充满温情,色彩纷呈,生机勃勃的江南雪景图。一幅是昂扬向上、飞腾旋转的北方雪景图。) (通过两组图片的对比,让学生先从感性上谈谈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不同) (三)、阅读分析(1-3小节)(小组合作探讨)[课件10——课件11] 1、课文第1小节至第3小节,描写了江南柔雪,也描写了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情景。 出声读读,仔细品品,然后和同学探讨一下:这幅雪景图有何特点?是怎样描写的? (江南雪景图:总特征——滋润美艳之至 具体描绘——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庄子》一书中。《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

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作品之中,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课文翻译 北冥有鱼 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注释 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鲲:大鱼名。 鹏:大鸟名。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悬挂。 译文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脊背,不知道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时,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原文: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注释 海运:海水运动。 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随堂练习)(附答案)word版

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读拼音,写词语。 chōu tìjūn fábìmiǎn zhíxíng kǔxíng móguǐfěi tújūliú 二、形近字组词。 绞()刑()峻()僻()砖()较()形()竣()避()传()三、品析句子。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轻易”的意思是________,不能离开北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这句话表现了父亲_________________。 四、理解句子。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只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处走。”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 B.“不慌不忙”突出李大钊面对危险时镇定自如的态度。 C.从父亲取出小手枪往外走的行动,说明父亲没有做好准备。 五、按要求写句子 1.仿写句子。 书籍是一把钥匙,打开智慧的大门。 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被军阀杀害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是________,写于________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文章写的是________的事,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牺牲前后的事,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记叙的。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七、课内阅读。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父亲”指__________,“伟大的力量”指_________________。 2.在法庭上,父亲的脸上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在法庭上的表现,让你想起了哪些来形容英雄人物品质的成语?请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亲的眼泪 母亲很贤淑,且性格坚毅。她不像有的女人,动不动就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只流过三次眼泪。一次是我正念小学四年级。那时我们家很穷,我一年四季都打赤脚,寒冷的冬天,我的脚背上裂开了一道道口子,一走动,殷红的血球就直往外滚。晚上围在冒着浓烟的火塘边,劳累了一天的母亲用热水帮我洗去脚上的污垢。然后就把我伤痕累累的双脚抱在怀里轻轻揉搓…… 见到母亲第二次流泪时,我已快念完高中。我莫名其妙地病倒了,病因无法确诊。一个星期,我都处于昏迷状态,滴水未进……醒来后,我就再也没有昏迷,并奇迹般地一天天好起来了。 母亲第三次流泪是为我考取了大学,家里却无法为我准备像样的行李而发愁……她折叠着的毡条年纪比我还大,上面层层叠叠地印满了地图似的尿痕。母亲边折边流泪。我也鼻子酸酸的,我平生第一次吃甜食吃出了咸味。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再见了,亲人》拓展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再见了,亲人》拓展阅读:谁是 最可爱的人(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阅读提示:说一说谁是最可爱的人?可爱在什么地方?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三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地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崩裂,涂了

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 吕新立

第六单元 第21课《庄子》二则 1、知识点汇总 1.议论性散文知识 2.字词积累 3.庄子生平及主要作品 4.夸张的修辞手法 5.想象的手法 6.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风格 二、知识点解读与训练 1.议论性散文知识 概念: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语言特色:议论类文体的语言规范是指阐释说理、分析议论的语言应准确、概括、鲜明、连贯,严密透彻,富有逻辑;议论类文体的语言生动是指在规范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说理通俗易懂,能化抽象为具体。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字词积累 字音、字形:熟练掌握重点字词、易错字词的读音和字形,能准确诵读和默写。词义:理解文中重点字词义,做到准确翻译灵活运用。 (1)请整理并积累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词语。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④请循.其本 3.庄子生平及主要作品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1)请补充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庄子及其思想。 (2)请简介一下《庄子》这部书。 (3)填空 庄子,名___,_____时期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庄子主张“________”和“________”,与道家始祖____并称为“____”。代表作《庄子》。《庄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存33篇,包括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4.夸张的修辞手法 夸张概念: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可分为"普通"类和"超前"类。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下夸张修辞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5.想象的手法 概念: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及形象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内容比较单薄,一般不出现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有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想法。联想是想象的基础,是想象的初级阶段,是想象的开端;想象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再创造,创造出新形象,是一种更高层的认识活动。 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中的想象的理解。 6.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风格 请结合课文具体语句,分析本文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风格。 三、能力提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11课《灯光》导学案教学设计灯光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具:生字新词卡片、电视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字词)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装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四)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 (1)学生质疑: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万盏灯”——这么多得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学生质疑: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知 识 积 累 字音字形 遗骸.(hái ) 褶.皱(zh ě) 劫难.(nàn ) 彗. 星(huì) 陨.石(y ǔn ) 追溯.(sù) 鸟臀.(tún ) 天衣无缝. (fèng ) 形近字 tún )臀部 sù)追溯 róng )溶解 y ǔn )陨石 diàn )殿堂 shuò)朔方 róng )熔化 损(s ǔn )损坏 词语释义 劫难:灾难。 致密:细致精密。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天仙的衣服没有缝隙。多比喻诗文无补缀痕迹,浑然一体。 不解之谜:解不开的谜,比喻还没有弄明白的或难以理解的事物。 趋势:事物发展的动向。 迁移: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 迹象:指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 遗骸:古代留下的人或动物的骨头(多指尸骨)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潮汐:本义是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时涨落的自然现象。这里特指海潮。 陨石: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内容主旨 《恐龙无处不有》这篇短文从恐龙的化石无处不有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被压扁的沙子》这篇短文以“被压扁的沙子”作论据,证明了恐龙的灭绝是某个星体撞击地球造成的。 重点难点 1.“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 2.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科学界对于恐龙在6500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革命理想”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四篇课文。《古诗三首》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了诗人们的抱负和志向;《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作者的回忆,描写了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牺牲的经过;《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为纪念张思德同志所写的一篇演讲稿;《金色的鱼钩》讲述了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 2 1.会写并掌握26个生字,正确读写6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3.学习并背诵《古诗三首》,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学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了解前后照应的写法,关注人物神态、 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高贵品质;学 习《为人民服务》,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树立为人民 服务的精神;学习《金色的鱼钩》,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无 私奉献的品质。 十六年前的回忆 2 为人民服务 2 金色的鱼钩 1 口语交际 1 1.选择生活中的某一场合,进行即兴发言。 2.理清思路,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10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读准“燕、劲”等字的读音,会写“络、锤”等字,默写《竹石》。 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所咏事物背后抒发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策略 1.指导朗读 古诗大多讲究押韵,这一特点体现在朗读上就表现为朗朗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且韵味十足。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有了前面的朗读、感悟的铺垫,后面的背诵自然水到渠成。 2.借助注释 为了体现“诗意的古诗”,在设计中,我力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必要的理解。让学生先借助注释弄清字词意思,再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最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体验中感悟诗情。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马诗》 ?课时目标 1.学习《马诗》,读准“燕”字的读音,会写“络”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再见了亲人》拓展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精品

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阅读提示:说一说谁是最可爱的人?可爱在什么地方?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三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地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崩裂,涂了一地。另有一个战士,他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们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的手指都折断了……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但他们却打死了三百多敌人,特别是使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聚歼了敌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基础课课练试卷

第六单元基础练习题 一、选择题(40分,每题2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2分) A.水尤清冽.(lia) 往来翕.忽(xī) 觥.筹交错(gōng) 脱笼之鹄.(hú) B.为坻.为屿(chí) 悄怆.幽邃(cuàng) 淫雨霏霏 ..(fēi) 曝.沙之鸟(pù) C.怡.然不动(yí) 浩浩汤汤 ..(tāng) 林壑.尤美(ha) 呷.浪之鳞(xiā) D.俶.尔远逝(chù) 薄暮冥冥 ..(míng) 飞沙走砾.(lì) 瀚.海阑干(hán) 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走送之.②心乐之. B、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②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C、①全石以.为底②以.其境过清 D、①朝而.往,暮而归②泉香而.酒洌 3、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玉盘珍羞直万钱 B、百废具兴 C、偕数友出东直 D、属予作文以记之 《小石潭记》选择题阅读(一) 4.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伐竹取.道:开辟;影布.石上:散布 B.心乐.之:高兴;鱼可百许.头:大约 C.水尤.清冽:特别;皆若.空游:好像 D.明灭 ..可见:或现或隐;犬牙 ..:像狗的牙齿那样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在那里居住。 C.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览的人逗乐。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心神凄楚,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6.下面四个“以”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B卷石底以.出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以.中有足乐者 7.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这两句,明写鱼,暗写水的清,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C.本文抒发了柳宗元寄情山水的心境,表现了他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D.作者在文中的情感变化是先乐而后悲。 8.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B.本文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描写景物的。 C.文中描写小石潭主要扣住“石”字来写,侧面写出了石头的各种姿态。 D作者描写小石潭,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 9.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文章第①段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多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B.本文第②段作者采用“定点特写”的描写方法,对鱼儿的描写,极具美感,并使读者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 C.本文第③段作者成功使用比喻手法来形容溪流的形状和小溪两岸的景物,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 D.本文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借景抒发了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感。 《岳阳楼记》选择题阅读(二)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在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 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0.对文中加点的词浯;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胜状:胜景,好景色。B.横无际涯:宽阔无边C.南极潇湘:潇水和湘水的南边极远。 D.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称诗人为骚人。 1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前人之述备矣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2.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 B.“越明年”的意思是“到了第二年”。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滕子京虽为“谪守”亦政绩显著。 D.“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予”即范仲淹的朋友膝子京。 13.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洞庭湖及其周围的景色。 B.“前人之述备矣”是对“岳阳楼之大观”的小结,简洁不繁。 C.“然则”轻轻—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反问,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 14.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 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 D.本文的作者范仲淹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醉翁亭记》选择题阅读(二) 1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1

六年级下册语文21课 练习题

六年级下册语文21课练习题 1、田野献上(),()举起(),蓝天飞着()的鸽子,()奏起()。十三亿孩子()这()的日子,()月()日——()妈妈的生日。 2、北京是我国的(),是一座()的()。 3、天安门在北京城的(),红墙、黄瓦,又庄严,又()。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 4、道路(),(),鲜花盛开。 5、()的()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 6、北京有许多()和()的公园,还有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 7、天(),大得很哪! 8、()不是春,( )春满园。 9、雪中送炭(),()献爱心。 10、人人献出一点爱,()。 11、清晨,林中谁最()?是()的小鸟,叽叽喳喳,(),一会儿(),一会儿梳理蓬松的()。 12、清晨,林中谁最()?是()的小鸟,扑棱棱,(),捕捉(),()翠绿的()。 13、清晨,林中谁来得最早?是()来放鸟巢。崭新的木牌上写着(),小鸟在枝头高唱:()真好! 14、一只()在湖面上行驶,船头两侧卷起(),船尾拖着一条()。 15、()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还有变幻的山峦。 16、小洁紧紧攥着(),生怕它()湖里。

17、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 18、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 19、平常我在()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里奔跑,在()里跳舞,(),()。 20、有时候我很(),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 21、()的桥洞和水里的()连起来,好像一个()。 22、()、大熊猫、中华鲟,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我们要好好()它们。 23、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有了先进的(),()的()真大!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庄子是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庄子》一书中。《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作品之中,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课文翻译 北冥有鱼 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注释 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鲲:大鱼名。 鹏:大鸟名。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表格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表格教案 教学 要求 1.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感受革命者忠于革 命、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崇高品德,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深刻感悟,加强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加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走入人物内心世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锻炼 学生的逻辑思维、概括总结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重点 难点 1.了解李大钊先生的生平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本文作者。 2.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 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高尚品德。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析重点词句,进一步感悟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作者:李星华 2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①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3[② 父亲早出晚归说明了什么?]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4[③“埋头” 说明了什么?]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段导读:本段主要讲李大钊为革命事业紧张地工作着。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1 知识点讲解 ? 2 ①这一段交代了时间,突出了“难忘”二字,并奠定了本文的感情基础。 3 ②这两句话说明李大钊早出晚归,为革命事业奔忙。 4 ③李大钊在家里也紧张地工作,可以看出局势越来越危急。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第六课 雪

《雪》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2、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3、感悟鲁迅情怀,汲取前进动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2、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领会的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欣赏诗句,导入新课 有一个人/是我精神的支柱/遇上困难与挫折/他给我浑身奋力 有一个人/当我凝望着他/悲痛化为力量/懦弱亦变得坚强——江天师:不仅仅是诗人江天,很多人都将鲁迅当作自己的精神支柱,为什么会这样呢?也许,学了《雪》这篇文章之后,我们会有所领悟。(设计策略:让学生齐读诗句,感知鲁迅先生的精神对后人的影响,为文章的学习做准备.) 二.读文,晓文意 师: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积累你认为重要的词语。 2. 文章的题目是《雪》,在文中作者写到了哪些地方的雪?分别体现

在文中的哪些段落?在书中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雪的特点的句子。3. 自我揣摩朗读本文时的感情基调。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作好读书笔记。) (设计策略:把读书的时间尽量留给学生,并教给学生养成读书作笔记的好习惯。) 三.读景,品语言 1、请自由朗读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选择某一个角度或某一点品味其妙处。 提示:你可以从一个句子看出事物特征,看出作者情感,看出写作技巧,看出语言风格,看出蕴涵的哲理…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重点赏析语句: A、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B、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C、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江南的雪是这样的滋润美艳,充满生机,那朔方的雪又是怎样的呢?,同样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重点赏析几个语句: A、如粉,如沙,决不粘连 B、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 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 C、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