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作文 2020年高考作文试题综述与评析

高中作文 2020年高考作文试题综述与评析

高中作文 2020年高考作文试题综述与评析
高中作文 2020年高考作文试题综述与评析

2020年高考作文试题综述与评析(真知灼见、独到见解)

2020年高考语文十套试卷中共有11道作文题,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5道,北京命制2道(采用选考形式),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总体上说来,作文题命制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旨归,以新高考评价体系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托,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夯实学科基础;试题多采用新材料作文形式,材料多传递时代脉动,紧贴时代精神,弘扬时代追求,引导青年学生关心社会发展、拓展国际视野、参与变革进程、推动文明进步;通过情境设计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在写作任务上则进一步强调了语言的应用性与交互性,引导青年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重视语言功能、关注语言运用、提升学科素养。

一、论题:宏大、深微与开放

自2017年以来,高考语文作文题多以宏大主题为论题,所谓宏大主题,即与社会发展、时代变革、国家目标、民族梦想等相关的重大主题,宏大主题关注人的社会性,重在描绘国家、民族的历史场景、现实情景和未来图景,承载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等崇高精神和主流价值,弘扬恢弘阳刚的审美趣味和高远伟岸的人生追求。

为了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高考作文题致力于引导青年成长,而通过宏大主题引导青年学生把个人命运和家国命运相结合,用个体的人生追求奏响时代旋律,对于纠正青少年学生在网络时代文化思潮影响下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量形成的以“精致的利己主义”为特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说,实在是很有必要的,毕竟,“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一)三大主题

2020年高考语文11道作文题所涉及的论题,仍然以宏大主题为主,其中包含“青年成长”“文化传统与家国情怀”“中国故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大类。

1.

青年成长

青年成长是高考作文最重要最核心的主题,也是高考指挥棒作用发挥的指向,实际上,无论高考作文题以什么为论题,青年学生都有必要把它跟自己关联起来进行思考。在2020年高考语文的11道作文题中,直接指涉青年成长话题的就有4道,分别为全国III卷的“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北京卷的“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江苏卷的“你未来的样子”和浙江卷的处于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你”,此外还有间接指涉青年成长话题的北京卷第2题“一条信息”,具体如下:

全国III卷: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北京卷: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江苏卷: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浙江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

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北京卷:

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

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这5道作文题目中,全国III卷关注自我认识中的“我”,江苏卷和北京卷第2题关注网络时代条件下的“我”,北京卷第1题和浙江卷,包括江苏卷关注群体或社会中、外在要求下的“我”,其中北京卷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的成功发射为切入点,引导青年学生思考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其宏大特征显而易见,其他几道文题中的“我”似乎没有宏大主题的直接要求,但作为一个迎接祖国挑选的青年考生,无论是在“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的问题回应上,还是在“一条信息”的内容选择或者在“一条信息”带给自己的成长启迪上,应该表现出宏大的追求,毕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也就是说,青年学生应该有一种自觉的未来意识和成长意识,在准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更好地塑造自己。

2.

文化传统与家国情怀

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系和精神标识,是解释一个民族何以相与与共、众志成城的文化密码,也是催发这个民族不断创造、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全国Ⅰ卷作文题“对历史人物的感触”、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中华地名”从中华历史文化中选取材料和确定主题,引导青年学生深入涵咏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从中汲取促进个人成长的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在提高个人品德修养的同时培育家国情怀。

全国Ⅰ卷: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全国新高考Ⅱ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全国Ⅰ卷作文题把历史人物放置在一匡天下、成就霸业的历史背景和政治业绩之下,让弃一己之私、图王霸之业成为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位历史人物共同的生命底色和价值追求;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用地名来涵盖诸多文化内容,既突出了语文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特征,也引导青年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种种文化现象,获得思维发展和学业成长。值得注意的是,两道以“文化传统与家国情怀”为命题意图的作文题,也都通过读书、行走、经历、见闻、感悟等设计巧妙地与青年成长关联起来,让青年学生把语文学科学习跟现实语境、跟生命体验关联起来,从而明确学习的意义。

3.

“中国故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0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从我们每一个个体到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很多东西都被肺疫和抗疫改变了。其中有一种改变值得关注,那就是: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它给了我们一个从“小我”变成“大我”的契机,我们一方面发现,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原来是真的和自己息息相关,人类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之中,另一方面也发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可以凝聚成战胜一切的力量。对于中国说,它

给了我们一个向全世界展现大国风采的契机,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的制度优势、惊人的团结精神、巨大的建设成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认同。高考作文题将“抗疫”这一具有全球性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在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力量的过程中坚定投身中国建设、促进世界繁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信心。11道作文题中有4道或直接或间接涉及这一主题,其中全国新高考Ⅰ卷和天津卷讲述中国抗疫故事,全国Ⅱ卷讲述全球抗疫故事,上海卷则是以肺疫和抗疫为隐在的背景,提出了一个人类主体性发挥的哲学命题和社会危机管理的现实命题。如下:全国新高考Ⅰ卷: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天津卷: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全国Ⅱ卷: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

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上海卷: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同样,在这几道以疫情为背景或对象的作文题中,全国Ⅱ卷“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主题,天津卷的“你和我”,直接和青年成长相关联;而全国新高考Ⅰ卷选取中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上海卷用“转折”一词概括疫情体验,通过特定的写作任务引导青年学生思考自己的历史责任和行为选择,间接指向青年成长。

(二)三大特征

以宏大主题引导青年学生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代人,接过属于自己的接力棒,跑出一代人的好成绩,这是高考作文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在设题上为青年学生的个性化发挥、创造性思维留下足够的空间,以充分考查其思维品质和语用能力,同样也是高考作文非常重要的命题意图,因此,综观2020年高考作文题,在统一性的基础上体现开放性、追求深刻性是非常明显的特征。

1.

统一性:青年成长

如上,本年度高考作文仍然表现出宏大命题的总体特点,总体上分为“青年成长”“文化传统与家国情怀”“中国故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大主题类别。而这三大主题类别,最终都统一到“青年成长”的主题之下,“文化传统与家国情怀”“中国故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两者不过是把青年成长和继往开来的文化命题、“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时代命题关联起来,把“青年成长”主题放置于文化命题、时代命题之上。

每一个高考考生,都是时代青年的一分子,都在迎接祖国的挑选,自觉地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站在时代的高处眺望未来,怀着家国的深情面向世界;自主地按照祖国的需要、时代的需要塑造自己,让自己能够承担推进国家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重责,这是青年学生成长的题中应有之义。高考作文文题在论题上的统一性启发我们,培养大视野、大心胸、大格局,是一代青年成长所必须,追求一己之利,满足一己之私,把个人得失放置于事业进步之上,在我们这时代很常见,但却是一代青年在成长过程中所应该摒弃的。

2.

开放性:个性发挥

综观2020年高考语文中的11道作文题,命题者对论题的开放性追求成为一种重要特征。当然,有几道作文题的论题是既定的,考生自由发挥和创新表达的空间比较有限,比如全国Ⅱ卷的“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全国新高考Ⅰ卷的“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北京卷的“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浙江卷的“个人与家庭、社会”、上海卷的“转折”。

其他几道作文题却在一般性的观点和个别性的内容之间架设起桥梁,通过对“既定”的论述和“特定”的阐述,给了青年学生个性化表达的自由空间。如全国III卷的“如何为自己画好像”,通过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问题来描画自我,通过描画自我来认识自我和塑造自我,这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必须的,但对“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问题的回答却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一分子,天赋、梦想、能力也都有所不同。全国新高考Ⅱ卷的“中华地名”承载着一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是既定的,“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也是既定的,但具体的地名不同,你的记忆、情感与故事以及地名对于你的意义是“特殊的”。江苏卷“你未来的样子”也是如此,“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规律是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人类既定的特征,智能互联网时代强化了这种特征也是既定的事实,但每一位考生的“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

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都是不一样的。北京卷的“一条信息”对媒介素养的要求是既定的,但这条信息的具体内容一定也是千差万别的。天津卷的“中国面孔”非凡的英雄、平凡的英雄共同打造中国形象是既定的,他们对青年学生的引领作用是既定的,但每一个人要做什么的人是特定的。

至于全国Ⅰ卷的“对历史人物的感触”,让考生在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三个历史人物之中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个进行思考和写作,还有北京卷二选一的试题设计,在辨析中给予考生自由选择的权力,更是体现了本年度高考文题开放性的特点。

3.

深刻性:二维结构

综观2020年高考语文中的11道作文题,命题者在主题设定或主题与材料之间大多存在一个或隐或现的二维结构,体现出命题者对于考生思维深度的追求。

以青年成长为论题的几道作文题,全国III卷存在自我认识和自我塑造二维,其中包含几个层层推进的问题,把考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北京卷第一题存在由55颗卫星构成的北斗卫星系统和每一颗卫星的二维结构,引导考生在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中思考个体的价值和功能;江苏卷和北京卷第二题存在媒介素养和自我塑造二维,引导考生在一个信息庞杂的时代坚守自我;浙江卷把个人放置于“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中,在自我设计和外部要求之间建构起二维结构。这些文题中的二维关系有些是递进的,有些是统一的,有些是矛盾的,正是这些复杂的关系对考生的思维品质提出了要求。

以疫情这一重大社会事件为材料的四道作文题,一道思考“距离与联系”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全国新高考Ⅰ卷),一道赞美“中国面孔”(天津卷),一道表示“携手世界”(全国Ⅱ卷),还有一道探讨人如何应对“转折”(上海卷)。

以传统文化为素材的“历史人物评骘”(全国Ⅰ卷)和“中华地名”(全国新高考Ⅱ卷)则是把家国情怀寄托在人物/地点之中,形成二维结构,考生需要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材料的文字表象中发掘出家国情怀的深层内涵。

二、材料:时代性、综合性、多样性

新材料作文通过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偶有图画等其他材料形式出现)表达作文的论题,考生要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确定立意,并且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写作。综观2020年高考语文11道作文题,在材料内容的选择上表现出时代性和综合性特征,而材料的规模不一,组织形式也十分多样。

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是语文命题的应有之义。新冠肺炎之疫是2020开春以来最为重大、最为严重的社会生活事件,正如坊间所预测的,本年度高考作文有4题直接或间接以此命题;在指向青年成长话题的5道文题中,除了全国III卷的“如何为自己画好像”没有以现实生活或时代图景入题,其他文题把青年成长放置于网络时代的背景下、科技创新的成果中、媒介素养的要求下,体现出时代性特征;至于全国I 卷的历史人物材料,在弘扬中华美德之外,意在借古论今,用历史烛照现实,以特定人物表达大我追求,同样体现出时代性特征。

综合性是新高考评价体系中“一核四层四翼”中的“四翼”之一,是语文学科课程和语文素养目标综合性在高考中的必然体现,但目前备考中对综合性的重视不够。就高考作文来说,文题的综合性体现在“青年-时代-国家”“过去-现在-未来”“家-乡-国-世界”“个人-社会”等多个要素的介入和整合。最为典型的是天津卷,从“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到“造福人类”的屠呦呦,一道意在礼赞英雄(青年标杆、人生楷模)的“中国面孔”作文题,时间和空间跨度都很大,北京卷第1题谈“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但材料中的“可服务全球”一语拉大了空间跨度,而多套试卷中的“你未来的样子”“对未来的美好期望”“青年共创未来”等表达,把时间跨度拉得很大。

关于材料的规模和组织形式,我们不妨以字数最少的上海卷和字数最多的全国Ⅱ卷做个比较。上海卷:“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只有区区30几个字,以一个论断和一个问题的方式呈现;全国Ⅱ卷有200多个字,用“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等六句引语串联社会现实组合而成。反差之大,灵活度之高,充分体现出作文题材料选择和运用的多样性特征。

高考作文题材料的时代性引导我们关注社会生活,综合性引导我们扩大视野、强化

思维,而多样性则表明备考中对于作文材料的猜押和预测意义不大,无论是对于语文素养提升还是对于考试成绩获得来说都是如此。

三、情境:真实、交互、灵活

在高考语文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转换的改革过程中,情境设计成为试题命制的主要抓手和重要突破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把情境作为高考评价体系中的考查载体;张开在《情境化试题设计在高考语文中的使用》一文对高考语文在情境化试题设计上所做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分析。在张开看来,目前高考语文主要在名句名篇默写题、语言文字运用题和作文题这三种题型上进行了情境化试题设计的探索和实践。

在2020年高考语文的11道作文题中,有4道设置了情境。如下:

全国Ⅰ卷: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全国Ⅱ卷:“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全国III卷: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全国新高考Ⅱ卷: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四个情境中,班级读书会发言和给新生写信发生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国际论坛代表和电视台特邀主持人发生在社会生活和校园生活的交接处,它们都具有真实性的特点。

任务往往与情境相伴共生,这4道情境作文题,分别以发言稿、演讲稿、信和主持词四种体裁作为写作任务,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有明确的听众或读者对象,这使得考生的写作需要体现语言运用的交互性特征,考生要写的,是一种具有交互性的议论文,是要在于对象的交互中论述自己对某一论题的认知和态度。

另外7道作文题没有设置情境,但这并不意味着考生可以自说自话,实际上所有的写作都有隐含的读者对象,都是一个“表达与交流”的言语实践活动,语言运用的交互

性特征在所有的写作中都存在并发生作用。

高考作文的情境设计和语言运用的交互性特征要求我们顺利进入情境、灵活运用语言,通过写作和指定的或隐含的读者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态度。

最后,我们从作文拟题的角度来观察2020年高考语文中的11道作文题,有山东省适用的全国新高考Ⅰ卷和北京卷第2题给出了标题:“带你走近_________”(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一条信息”;有3套卷给了主题:“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全国Ⅱ卷),“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全国III卷)、“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全国新高考Ⅰ卷);另外还有北京卷第1题和天津卷给出了方向:“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和“中国面孔”;其他有全国Ⅰ卷、江苏卷、浙江卷和上海卷只有文字材料,没有标题或标题指引。这些信息都在提醒我们,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充分遵循和充分体现语言运用的灵活性,除了涵养大格局之外,考生需要在思维训练和语篇组织、语言表达方面多下功夫,而不必过多猜押和预测文字材料的内容和组织形式。

总之,格局须大,思维务深,运用以妙——这是高考作文备考的关键,也是未来人生的基础。

高考语文作文模拟题

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模拟题 ■命题:嘉兴市第一中学孙凯 惠兴高级中学严涛 义乌中学伏锐 镇海中学高培圣 台州市路桥中学王学华 永嘉中学周康平 杭州第四中学刘群杰 衢州市第二中学徐成辉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燃放烟花爆竹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有人认为,燃放烟花爆竹是人们最熟悉的、也是最传统的祈福方式之一,它跟春联、年画、饺子、汤圆一样,成为春节最温暖的细节,是不可或缺的符号,不能“一禁了之”。也有人认为,燃放烟花爆竹不仅易引发火灾,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还带来了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污染问题,危害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应该“全面禁放”。还有人认为,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未免有些简单而粗暴,不能对其蕴含的传统文化与民众感情视而不见,但考虑到实际的污染等负面影响,应该在特定时间和区域“限制燃放”。 对此,你赞同哪种观点?写一篇论述类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成语“买椟还珠”比喻舍本逐末、取舍不当。但现代社会中,通过调査发现,63%的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首先是看包装。我国东北地区与韩国都出产优质人参。韩国的人参包装精美,价格高,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而我国的人参是用麻袋装过去的,没有什么包装,结果价格低还没人要。 对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3.阅读下面的文宇,根据要求作文。 北京卫视节目(传承者)中,几十个来自山西稷山的农村孩子表演一出高台花鼓。舞蹈难度极高,但是这些孩子在表演过程中动作整齐划一,裹得观众的喝彩。在评委点评环节,有几名青年评论员认为,这个节目是很多人一起表演,面孔单一,没有凸显个人英雄嘉宾陈道明反驳道:“每一张脸怎么会是一样的呢?是你没看见他们每一张脸的样子。这世界没有这么多英雄,大部分人一辈子可能要甘于平庸、甘于寂寞,但是,请不要打击他们的努力。”对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你长大了想做什么?”这是每个孩子在童年时代经常被问及的问题。20世纪七八十年代,孩子的回答往往都是“科学家”;而如今,不少孩子的回答是“明星”“老板”。 材料二:前不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一项测试结果显示,中国“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16.8%,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高考作文精选例文700字三篇

高考作文精选例文700字三篇 【篇一】高考作文精选例文700字 数千年文明下,有很多古人曾留给我们许很多的经典语录,而这每一句的经典语句就一把金钥匙打开智慧之门。探索着其中古人的高尚情操。在生活中,我们遇上了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有好的有坏的。有人的却因为好事小而不去做,有的人却以为坏事小影响小便不以为然。但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得知道要从小事做起。 古时候,有句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名言是三国时期蜀国临终是嘱咐他儿子刘禅所说的,意在教育刘禅不可轻视小事不要因为好事影响小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影响小就去做.后世常用来人与人之间相互告诫,此言成为千古名言。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应该明白名言中的道理,从小事做起。 现在,一个犯错误,也往往是从并不起点的小事开始的。俗话说“小时偷针,大了偷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坏事虽小,但它能腐蚀一个人的灵魂,日积月累,就会从量变导致质变,最后就会跃进犯罪的泥坑,成为可耻的罪人。现在中学生脱口而出表示脏话,使人听了感觉不舒服,但是他们却认为那是一种“酷”的表现。这样下来。当他们想改正的时候也已经晚了,已经成为了一种坏习惯无法改正。 有这么听过“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有一个农夫养了十只羊,有天洪水将羊圈冲破了个窟窿,农夫觉的没什么就走了,到第二天,农夫发现羊又不见了几只,便决心补好窟窿,从那以后,羊圈便没有丢过羊。若是农夫没有补窟窿,那么羊圈就没有羊的出现。 当在沮丧的时候给予的那一声鼓励便能够变得乐观,当你捡起脚边的香蕉皮便是一种道德,当你扶着老爷爷过马路便是一种热心,当你让座的时候那是一种美德……我们要从小事做起。 【篇二】高考作文精选例文700字

高考作文评析

2019高考作文名师押题与评阅:命题解析 作文命题 2019年高考湖南某示范校模拟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实现了“村村通”,脱贫致富的村民守护着绿水青山勤劳作,石桥河湾、稻田菜畦依旧,一派美好的田园风光里,他们编织着生活的梦想。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拥有了高速、便捷的生活,驱车驶过繁华的街道,留下一溜烟,又不把高楼大厦放在眼里了,时常回望能够安放心灵的田园。 请根据材料所示,对古往今来的生活方式有所思辨,谈出你的看法,帮助身边的人们对生活作出正确的选择。 要求确定立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解析 材料给出了两种相对性的生活方式取向,可以就这两种取向谈看法,当然“选择”不囿于这两种取向。但一定在对“生活方式”取向的“思辨”“谈看法”之内。 “古往今来”,只是做比照,落脚需在当下,需在“帮助身边的人们对生活作出正确的选择”。 以下立意都是符合题意的: 在美好的田园编织生活的梦想; 走出大山,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 城市是年轻人更为广阔的舞台; 身居闹市,心在自然; 城镇与乡村,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珍惜拥有,创造未来; 趁年轻到都市打拼积累物质财富,到年迈回乡村栖居安享精神家园; 此心安处是吾乡(生活取向的围城现象);

城乡一体化,处处好家园; 心灵净土最宜居; …… 材料中两种生活取向偏于乡村,相对“相反”性似嫌不够,让“思辨”打了折扣。且将展示的生活取向冠在了“脱贫致富的村民”“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整体上,事实并非如此(如农民工现象,大学生择业取向),以偏概全了。感觉命题材料有打磨空间。 这个题在认识上见高下,容易拉开距离,但也可能脱离就生活方式取向谈看法的任务,去谈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谈保命哲学与崇高理想,谈城市化进程的掠夺性等等。 主要问题 从阅卷情况看,不及格文章偏多,占到了21%,导致平均分也偏低了一点。 主要问题如下: 1. 大量铺陈城乡生活现象、场景,缺少必要的分析论证,洋洋洒洒,却无生活取向的实际内容。 2. 在“古往今来”人生态度上绕圈子,基本撇开了我们当今该如何选择。 3. 主题篇幅在例证革命先烈的生存状态生活取向,超出材料所划定“村民”与“都市人们”生活方式取向的定位。 4. 脱离生活方式取向而大谈生态文明建设之类,基本上与命题所提出的任务无干。 5. 离开材料所给生活方式取向的群体(人)而整体谈民族复兴。 6. 全文成为事例和名言的堆砌场(有的文章用到十多个事例),缺乏自己的“思辨”,自己的“看法”。 7. 所写只是旅游式的短暂体验,严格说来,还不是命题所划定的“生活方式”取向。 8. 写追随心灵的脚步,却离开城乡两个群体生活方式的取向,大谈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对心灵脚步的追随。 9. 古今中外引经据典谈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对命题要求的群体性生活方式取向没有实质性的回答。 佳作赏析

2020高考作文范文及点评

2020高考作文范文及点评 高考作文作为每年高考的重要议题,广泛地被社会大众议论着。讨论借鉴高考作文也是复习的途径,下面是为您整理的关于20xx年高考作文的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xx高考作文篇一俄罗斯军人接受检阅时,踏步要下巴扬30度,体现出骄傲和自豪感,彰显俄罗斯军人的个性。而中国军人接受检阅时,不要求扬起下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内敛与含蓄之美。不管是那种美,都是美的一种,都是民族文化外化。正可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美的。 选择适合的,就会拥有更美的未来。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钱学森,取得的成绩与他当初的抉择是分不开的。刚到美国加州理工大学时,钱学森选择的是实验物理学,由于早期求学时国内条件差,使他的动手能力较差。在做实验时事故频发,以至于学院中流传出一句: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钱学森的笑话,这令钱学森苦恼不已。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了一场关于理论物理与实验物理区别的报告,感觉自己更适合学习理论知识。经过一周的深思熟虑,他决定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理论物理,师从著名的导弹专家冯.卡门。正是这次艰难的选择,使他找到了自己适合的研究方向,为日后原子弹的研制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合适的选择;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才具有发展潜力。 选择适合的,就是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在建国初期,

由于我国对苏联老大哥的过度依赖,选择了公有制、集体化的道路。运行了计划经济,这样虽帮我国快速稳定了国情,却不能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特别是经历了史无前列的文化革命,使人们的生活一直停留在吃不饱饭的水平。在一个国家里,体制决定一切。经过多少年的摸索,邓小平等老一代革命家终于转换体制,下决心改革开放,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它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方向,三十多年的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可以说,是正确的选择,才有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因此,适合自己,才是正确的方向。 选择的错误,必将会导致失败的境地。相传战国时期,楚国有一对夫妻,男人会编鞋,女人织绢,两人以此为生。但由于竞争者太多,两人决定到越国谋生。可不料越国人不穿鞋,也不用绢扎头发,两人的技艺没有用武之地,生活因此一贫如洗。这种选择的错误,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失败。楚霸王项羽,在推翻秦始皇后,分封刘邦为汉王,为他兵败垓下,身死人手埋了单。由此观之,错误的选择,必然导致失败;适合时代的选择,才会收获美丽的硕果。 选择适合的,需要理性的认知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正如能否选择一条合适的路线,决定了登山能否成功;选择适合的社会制度,决定了国家的走向;选择适合的态度,决定了一个人所处的高度。所以,适合的选择,才是最美的选

高考模拟试题作文10篇

一、作文 1.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答案】自由与不自由 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毛泽东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马丁路德金说:我有一个梦想! 也有人说: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是的,每个人在社会中都将面对自由和不自由的两难,唯其在担当了责任,遵守了规则,兑现了承诺,付出了努力,取得了进步后,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都有可能获取相对较大的自由空间。 所以自由和不自由都是相对的,首先在时代、时势、境遇,条件面前,我们或许是不自由的,无法自主选择,但目标、梦想甚至生存的希望摆在面前,世界选择了你,怎么办?当然是义无反顾,必须穿过这片沙漠,这是毋容置疑的,穿过了或勇敢地去穿了才有说话的底气,望而生畏的懦夫是没有发言权的。这两天在纪念诺曼底登陆七十周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因为克里米亚问题似乎受到了欧洲各国政要的冷遇,但普京的发言掷地有声,气壮山河,也不禁让有些人汗颜。普京说,伟大的俄罗斯人民牺牲了百万条生命,拯救了欧洲,打败了纳粹,捍卫了和平!是啊,当希特勒大开杀戒的时候,波兰一触即溃,法国望风投降,英国隔岸观火,是勇敢的俄罗斯人民用鲜血和生命筑起了自由、和平的中流砥柱,也赢得了今天普京的理性尊严。所以在道德面前,在责任面前,在诚信面前,在尊严面前,在事业面前,我们没有自由,不能变通回避,更不能突破底线,我们也不需要那些放任和纵容的所谓自由。 有一句话叫戴着镣铐跳舞,是说在规则和限制中,我们仍然可以寻找最大的自由和突破,而且唯其如此,才更能彰显出其中的美和不平凡。是的,诸葛亮苟全性命于乱世,但担当起蜀国之后,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殚精竭虑,成为智慧的化身被后世景仰。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以小米步枪的基础条件,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自由、民主、独立、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让人民当家作主人。历史上无数志士仁人都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担当起了各个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也获取了最大的自由和成功。还有,诗词曲赋都有固定的章法,但杰出的作家不是削足适履,所谓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苏轼椽笔一挥就是理趣文章,所有一代之文学争奇斗妍,各领风骚,都从自己的角度,在各自空间发挥了最大的自由,才有了彪炳千秋的中华文明。 艾森豪威尔的母亲告诫他,发给你的牌是不可选择的,你的任务是认真、细致、沉静、自信地打好你手中的牌。可见不可能要求一切都是自由的,面对外部世界,我们可以凭自己的主观努力,以不变应万变,或者以万变应不变,端正态度,投入情感,辨清是非,明确责任,激发潜能,克服困难,去迎接挑战,就有可能实现梦想,取得成功,获得突破,从而赢得那片自由的灿烂天空。 作为青少年学生更要明确自由与不自由的辩证关系,明确自己的时代责任,端正自己

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选登(北京篇),

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选登(北京篇), 人民2002-07-19 规则颂歌·2002年北京高考优秀作文 之一:上帝与撒旦 上帝率领的天使足球队与撒旦率领的魔鬼足球队踢了一场球赛。经过90分钟的大战,比赛结果令人跌眼镜:实力明显占优的天使队大比分败北。上帝百思不得其解,只好询问撒旦。撒旦一语道跛天机:“我请的是中国裁判。”上帝恍然大悟。 竞赛需要规则就如同生命需要空气,脱离了规则的限制,上帝也不一定能赢。 之二:人类与自然 人类与自然一直是在斗争的。这种斗争是残酷的:开始是自然残酷,现在是人残酷。 人类向自然施暴时蔑视所有的规则,而自然向人类报复时却遵循所有的规则。 人与自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类在自然中生存,然而现代文明的急速发展,破坏了人类与自然的平衡,人类的妄自尊大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危险,人类无休止地从自然界开采资源,又向自排放弃物,当自然无法再忍受这种蹂躏时,她开始了报复行动:频繁的沙尘暴,危害巨大的暴雨和洪水,遮蔽海洋的赤潮,前所未有的臭氧空洞和温室效应……自然依照她的规则,一次又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人在自然中生存,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人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则。 之三:中国与WTo 中国已成功加入了世贸组织,我们面临的挑战是空前的,其中之一就是规则的转变。 中国有五千年的光辉文明,然而这种文明的副作用是造成了一些落后观念的根深蒂固,地方保护主义仍有市场,人情买卖也时有发生,不公平竞争的现象仍然存在。中国的某些市场规则与世界脱节。 然而,加入WTo会改变这一切。公平竞争的规则将会得到彻底的实施。垄断与地方保护也将被打破。新的规则,将带给中国新的活力。 之四:其他

2020年高考作文分析

2020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的语文题分析 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对今年的高考作文,是不是在你的“预料”之内?你觉得好写吗? 全国一卷的出题思路非常新颖,引用了历史典故,让考生从故事中的三个主角入手来写一篇感悟。人物类的分析在高考作文中并不多见,但是这个典故可以挖掘的人物品质还是很多的,可以以此来进行拓展。总体来说,从齐桓公以及鲍叔的角度来写,是最切合中心立意,也是比较好写,容易拿到高分。 比如说齐桓公的大度,不计前嫌,包容的思想等,都可以进行展开了一些,而且还是很容易论证。比如说李世民与魏征的例子,就是很值得借鉴。写鲍叔的善于合作、善于用人,懂得赏识别人,有肚量等,都是比较好立意。 全国二卷紧跟时事,从中国和国际社会的联系入手,肯定了此次疫情当中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无私援助,彰显了大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再次基础上要求考生写一篇演讲稿,以此来表达青年在当代的使命和责任,学生可以从个人的角度,说说自己能够做的事情;也可以用递进的方式,从个人扩大到国家层面,论证在这次疫情当中,各个阶层所起的作用。 全国三卷在命题时用了比较经典的寓言类题目,考生需要自己理解题目的意思,抓住寓言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从而自己完成立意,在此基础之上再引经据典,完成作文。题目中的“自画像”

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四篇

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四篇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不过,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 真理的理解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也许腊梅讨厌冬风的肆虐与无忌,却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 许鱼儿讨厌巨浪的汹涌与狰狞,却依然与巨浪为伴,成全生命的真讳; 也许落叶对这个天地无比依恋,不过,当秋风吹来时,它毅然地飘落,告别那个美好的世界,成全来年萌发的草芽…… 勿以好恶论断之,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这是一种何等的明 智选择! 当一个人能够将对事物的判断游离于感情的亲疏之外,那他必是 明哲之人了!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带钩,自是对其痛恨无比。不过,当他 理解到管仲的才识时,放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 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韩信统兵作战,征 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成为天之骄子。 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害李世民,李世民又岂能不恨?不过李世 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为臣,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感情的亲疏 能够蒙蔽你的双眼,让你看不清事物的真面目,防碍你对真理的理解,成为你求知路上的绊脚石。 勿以好恶论断之,楚王不听信郑袖之辞而疏远屈原,自不会为秦 国所吞并。 勿以好恶论断之,李存勖不宠幸伶人,重用伶官,不谈国事,自 不会因1人之乱而七庙隳,为天下苍生所笑。 勿以好恶论断之,诸葛亮不听信马谡的信誓旦且,自不会痛失街亭,1败千里,死不螟目。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对真理的探求是独立的,对事物的理解也不能掺杂上感情,“做学问就是做学问”,陈景润的话也许揭示了这个真理。 自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必苛求,不过,不可不求。 勿以好恶论断之,也许你会发现,狗尾草也会开出美丽的花。 点评:内容充实语言优美。这是一篇内容十分充实的好文章。文章以简短的问句起笔,接以充满抒情意味而又具有启发性的文段引人思考,继而明确指出“勿以好恶论断之”的论点,然后分两个层次纵论史买。以公子小白、汉高相刘邦、唐太宗李世民之例谈明智之人的明智之举,以楚王听信郑袖,李存勖宠幸伶人、诸葛亮误用马谡为例谈被感情蒙蔽双眼的后果,进而发出“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的疑问,最后以陈景润的话结尾,使得文章前后文脉贯通,内容十分充实,极具说服力。 此外,本文语言很有特点,美感十足,一是语言有个性,凝炼简洁善用短句,没有众多考生常有的大话、套话、俗话,抒真情、发真论,阅之可亲。二是文中多用比喻句、排比句,形式上显得整齐,表达上增添了生动性、形象性,增强了气势,堪称美文。 高考满分作文:文化行囊 彭丽媛说:“传统文化是我的精神食粮。”生于斯,长于斯,浑金璞玉,天然美质。文化盛宴,浸了你的魂,摄了你的魄,卒成丰富的内在。是的,文化是我一生的行囊。 也曾“之乎者也”翩翩儒雅风度,也曾大碗喝酒,畅快案酒果子刀切牛肉。文化熏陶渲染、陶冶心性,养育情怀。情感丰富来源于文化的底蕴。正如古语“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恰似朗月清风,不知不觉文化融在了品性里,成为一生的底色。就好比沙龙孕育了林徽因这样的奇女子,骨子里都带着一种动人心魄的柔美。亦

2020高考作文模拟试题——以“耻”为主题的演讲稿解题及范文[2020年最新]

2020高考作文模拟试题——以“耻”为主题的演讲稿 解题及范文 【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曰:“知耻近乎于勇。” 马克思说:“羞耻是一种内向的愤怒。”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指出:“对可耻行为的追悔是对生命的拯救。” 龚自珍说:“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士不知耻“则由始辱其身家,以延及于辱社稷也。” 《管子·牧民》篇认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古今圣贤对“耻”的认识,一直是我们思想建设方面的一个重要依据,知耻 也是道德的重要组成因素。而今却有一些人缺乏羞耻心,令人深思。 某中学近期准备召开一场以“耻”为主题的演讲会。请你就上述名句立意, 以该中学高三18班谭锐同学的身份参加这次演讲,写一篇演讲稿;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详解】 关于审题: 首先把材料划分成三层。第一层为5则引言,都围绕“耻”说事:①孔子曰:“知耻近乎于勇。”  ③古希腊哲学家德谟 ②马克思说:“羞耻是一种内向的愤怒。”  ④龚自珍说:“士皆知有耻,克利特指出:“对可耻行为的追悔是对生命的拯救。”  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士不知耻“则由始辱其身家,以延及于辱社稷也。” ⑤《管子·牧民》篇认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 乃灭亡。” 其次,看出题者对名人名言的评论:“古今圣贤对‘耻’的认识,一直是我们思想建设方面的一个重要依据,知耻也是道德的重要组成因素。而今却有一些人缺乏羞耻心,令人深思”。这是第二层,明确了话题“耻”,并启发考生联系现实思考问题。 然后看第三层,即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要求部分。“某中学近期准备召开一场以‘耻’为主题的演讲会。请你就上述名句立意,以该中学高三18班谭锐同学的身份参加这次演讲,写一篇演讲稿;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解读要求部分是写作的关键。限定了体裁为“演 不少于800字”,必须按照要求来写作,讲稿”,身份为“中学高三18班谭锐同学”“ 否则便是白费功夫不得高分。 关于写作: 注意演讲稿的格式。演讲稿也叫演说词,是在群众集会上或一定场合中口头发表的讲话文稿。它是演讲的书面依据,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常用的一种应用文体。写好演讲稿,最关键的一条是你心中必须时时装着听众,时时想着你的演讲稿是写给听众听的。 演讲稿的特点: ①针对性。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作演讲稿一定要根据不同听众的年龄、职业、文化层次、心理状态以及兴奋点来确定演讲的内容。无的放矢, 乱写一通,是万万不行的。

2012广东高考优秀作文选

2012广东高考优秀作文 作文题目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固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优秀作文第一篇:生逢其时 我想起《双城记》中开篇时的那句话,这是一个最繁华的时代,这是一个最萧条的时代,我们永远在时代的夹缝里徘徊、挣扎、踌躇独行,天上地下人间更仿得找不到一个立足之地。而我却以为,不论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们都该怀着宽恕与爱,去面对这个世界、去活着。 生活在十九世纪的狄更斯,彼时改革初行社会动荡,英国贵族与底层贫民矛盾激化,资产阶级戴着虚伪的面纱招摇过市,那算不上一个好的时代,换句话说,那并非一个适合文艺发展的时代。可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狄更斯并没有纵情歌酒怀着绝望的心情自暴自弃,也没有愤懑偏激、用一支笔写作生命的孤注一掷,相反他给当时的英国开出的一剂良方是宽恕与爱。他书写《双城记》、《雾都孤儿》,他写的不是革命时史,而是捕捉了那个时代的氛围,用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仇仇相报终无已时,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只有宽恕能拯救这个世界,仁慈如狄更斯看似最不适合那个阴暗的时代的,可是他能勇敢地直面它,用自己的力量去感化那个社会,在最不适合的时期里做出了最合适的壮举。 而在现代,二十一世纪的伊拉克,我仿佛又看到了这种力量——那个生活在巴格达的八岁少年卡马尔。哈希姆。他行走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那片土地,有这么一句诗歌形容这个时代的中东,“山坡上的灵车来来往往,日以夜继。”没有少年的玩乐,没有吃得饱的热饭,只有硝烟与战火,明灭不熄,多少人在贫民窟、难民营里祈祷,来生不要生在这里,可是卡马尔并没有,他拿着相机记录伊拉克的点点滴滴,每一个温情的画面:有老人坐在书店的门口阅读,太阳从棕榈树后徐徐升起,咖啡馆的门外摆着一杯免费饮料。这算是一个糟糕的时代,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孩子愿意生活的时代,然而卡马尔用自己的微薄的力量去记录那些爱与温暖,鼓励每一个伊拉克人勇敢地、努力地活下去,这是在最不适合的时期里最合适的救赎。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卒,然而又有多少人终生困于自己的生不逢时而最终郁郁而终。如那个错生在帝王家的亡国诗人李煜,如那个最忧愤了一生最终病死的贾谊。倘若他们能正视自己的年代,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些什么,那么历史会否有所不同? 不论我们生在繁华的时代,抑或萧条的岁月,都应当拿出自己的力量。那不是残忍的力量,不是无情的力量,它或许微弱并伴随苦难,却能在深渊中带来光明,在坚韧中捍卫我们的爱——这便是生逢其时的全部诠释。 【评语】 文章一开头便点明“个人”与“时代”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以及“个人”对“时代”、“世界”所应该采取的人生态度,这种思路和观点显然是考生在阅读、理解原材料基础之上的进一步“思考”。接着,文章采用了两个例证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分别生活在19世纪的狄更斯和21世纪的伊拉克少年摄影者,他们一个用文学,一个用相机,来实现“个人”对于“时代”的价值:在“阴暗的时代”,狄更斯作品里的“宽恕”、“仁慈”独有意义,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战乱时代,卡马尔相机里“温情的画面”独有价值。这两个例证,都较为充分、深刻、细致地阐释了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用的生活”的基本观点。最后两个自然段,作者否定了“生不逢时”的人生观,并且指出,既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卒”,那么,在任何时代,“拿出自己的力量”,都可以说是“生逢其时”,从而强化了文章的主要观点。可以看出,这篇文章自始至终都围绕了“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用的生活”的主题,中心突出,观点鲜明,立意深刻,论证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较好的考场作文。 但这篇文章有几处语病和标点符号的错误,有些知识陈述也可以更精准严谨。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敏 优秀作文第二篇:我想生活在唐朝 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里是诗的世界。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梦回无数次,幻想千百回,我想生活在唐朝。在唐朝,我可以与李太白一道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我可以与他并肩闯天下,学诗学道,任剑闯逍遥。每日,我与他高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放诗句。我与他于花间独酌,于月影下舞剑。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里是属于诗的神圣殿堂。太白秀口一吐是半个盛唐。在唐朝,我可以接触到高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感受他的悲愤;我可以接触到畅言"阁中带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王勃,感受他的才气;我可以接触到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登科后才人,感到他的得意和轻狂。我想生活在唐朝,生活在诗的世界里。

2020年全国I卷高考作文解析

全国1卷作文解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试题特点 题型为材料作文,与全国卷去年题型与难度基本一致,需要我们用历史和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历史人物,就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表达自己的看法。看到历史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崇高的思想境界、为人治世的智慧。命题把握时代脉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应用写作能力考查,引导当代青年提高知识能力、增强生活智慧、厚植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奋斗精神。 2、题目解析 材料里涉及三个历史人物,齐桓公、管仲和鲍叔,选取春秋时期的一个著名历史事件,体现齐桓公不计前嫌、大胆用人、善用人才;鲍叔不求功名、举荐人才、甘居其下;管仲足智多谋、忠心辅佐、助齐成霸。题目材料对三个人物各有介绍,引用孔子、司马迁的话评述齐桓公的历史功绩,管仲的辅国之功和鲍叔的知人之能。设置班级读书会的具体情境,要求学生围绕材料讨论自己感触最深的人物,写作任务为结合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3、写作角度 题目要求考生选好角度,其实就是要求考生选择自己擅长的角度,或者有话可说,有素材积累的话题,确定自己的立意。从这三个人物分析,每个人物身上的品质与特点各有特色,选取其一确定立意,结合素材与论据展开论述即可。要注意的是题目提问: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要对此进行回答,以其中一个人物为主,不可三人平均分配力量。从历史人物中汲取智慧的力量,最终要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谈这些优秀的思想品格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4、写法指导 本题适合采用议论文形式,注意发言稿的文体特点,观点要鲜明,要中心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要求语言简洁明快。发言要直接面向班级同学,所以,发言稿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啰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的词句、容易引起歧义或谐音的词语,最好运用大众语言。注意发言稿的写作格式,

高考满分作文范文及点评9篇

高考满分作文范文及点评9篇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不过,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 真理的理解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也许腊梅讨厌冬风的肆虐与无忌,却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 许鱼儿讨厌巨浪的汹涌与狰狞,却依然与巨浪为伴,成全生命的真讳; 也许落叶对这个天地无比依恋,不过,当秋风吹来时,它毅然地飘落,告别那个美好的世界,成全来年萌发的草芽…… 勿以好恶论断之,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这是一种何等的明 智选择! 当一个人能够将对事物的判断游离于感情的亲疏之外,那他必是 明哲之人了!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带钩,自是对其痛恨无比。不过,当他 理解到管仲的才识时,放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 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韩信统兵作战,征 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成为天之骄子。 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害李世民,李世民又岂能不恨?不过李世 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为臣,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感情的亲疏 能够蒙蔽你的双眼,让你看不清事物的真面目,防碍你对真理的理解,成为你求知路上的绊脚石。 勿以好恶论断之,楚王不听信郑袖之辞而疏远屈原,自不会为秦 国所吞并。 勿以好恶论断之,李存勖不宠幸伶人,重用伶官,不谈国事,自 不会因1人之乱而七庙隳,为天下苍生所笑。 勿以好恶论断之,诸葛亮不听信马谡的信誓旦且,自不会痛失街亭,1败千里,死不螟目。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对真理的探求是独立的,对事物的理解也不能掺杂上感情,“做 学问就是做学问”,陈景润的话也许揭示了这个真理。 自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必苛求,不过,不可不求。 勿以好恶论断之,也许你会发现,狗尾草也会开出美丽的花。 点评: 内容充实语言优美。这是一篇内容十分充实的好文章。文章以 简短的问句起笔,接以充满抒情意味而又具有启发性的文段引人思考,继而明确指出“勿以好恶论断之”的论点,然后分两个层次纵论史买。以公子小白、汉高相刘邦、唐太宗李世民之例谈明智之人的明智之举,以楚王听信郑袖,李存勖宠幸伶人、诸葛亮误用马谡为例谈被感情蒙 蔽双眼的后果,进而发出“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的疑问,最后以陈景润的话结尾,使得文章前后文脉贯通,内容 十分充实,极具说服力。 此外,本文语言很有特点,美感十足,一是语言有个性,凝炼简 洁善用短句,没有众多考生常有的大话、套话、俗话,抒真情、发真论,阅之可亲。二是文中多用比喻句、排比句,形式上显得整齐,表 达上增添了生动性、形象性,增强了气势,堪称美文。 高考满分作文二:文化行囊 彭丽媛说:“传统文化是我的精神食粮。”生于斯,长于斯,浑 金璞玉,天然美质。文化盛宴,浸了你的魂,摄了你的魄,卒成丰富 的内在。是的,文化是我一生的行囊。 也曾“之乎者也”翩翩儒雅风度,也曾大碗喝酒,畅快案酒果子 刀切牛肉。文化熏陶渲染、陶冶心性,养育情怀。情感丰富来源于文

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模拟试题精选

全国高考作文模拟试题精选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若不撇开终是苦?,下联是?各能捺住就成名?, 横批?撇捺人生?。?若?字如果不向左撇就是?苦?字,?各?字如果能把 那一捺变成一点就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 这副对联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作导引】 这是一个二元关系命题,材料主要围绕?撇?和?捺?展开。写好本题的 关键是要深入思考,细化认识。 首先,我们要明确?撇?和?捺?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既要放得开, 又要收得住;既要学会放弃,又要懂得坚守,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撇?不?捺?,为人就没有原则,没有分寸;只?捺?不?撇?,视野则 会狭窄。?撇?和?捺?互相弥补,互为支撑,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否则就 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其次,我们还得对?撇?和?捺?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为什么?撇开 了,就能捺得住???撇不开?,结果又如何??捺不住?又如何?这样一一 反问,结果不言自明。 审读对联可知,撇开的是人生的诱惑,捺住的是寂寞、清苦、磨难等。写作 范围可以谈古论今,材料既可以选择名人故事,也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但无 论选择何种文体,都应该从?撇?和?捺?两个方面加以论述、记叙。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童话大王郑渊洁做客李咏主持的《咏乐会》。现场一位观众问:?您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能获得成功??郑渊洁回答得既简洁又干脆:?交好人!与好人相处,以学识水平高、有安身立命之术的人为友。?他还引用了素来敢以直言相谏的历史名臣唐代宰相魏征的一句话:?立身成败,在于所染!? ?立身成败,在于所染!?这句话也是郑渊洁挂在自己卧室中的座右铭,他 希望渴望成功的朋友,都能记住这句座右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立体意,确定 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 【写作导引】 本题的关键句是?立身成败,在于所染?,所以考生只要抓住此关键句即可审题立意。 ?立身成败,在于所染?,蕴含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交往影响着自己的未来。一个人,如果渴望善良,就要力争多与善良的人在一起;如果渴望快乐, 就要力争多与快乐的人在一起;如果渴望健康,就要力争多与健康的人在一起;如果渴望成功,就要力争多与成功的人在一起;如果渴望幸福,就要力争多与 幸福的人在一起…… 总之,一个人,如果结交什么样的人,就很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正如孔 子说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春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群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 黑。是以君子必填其所与处者焉。?故本题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2015年全国二卷高考满分作文选(7篇)

2015年高考全国二卷高考满分作文选 命题分析及点评: 2015年全国卷二的高考作文仍是材料作文,但海风教育语文庞依老师通过全面分析,认为今年全国卷命题体现了高考作文命题的“不变与变”。 全国卷二的作文材料“创新、技术、爱好”,同样延续了往年对“人生成长”这一话题的关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思考人生命运,把个人的认知体验、成长和国家的发展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从命题倾向上看,出题者对三位人物都抱有激赏的态度,因此考生可以任选一位人物做文章,但是审题容易、立意难,也就是说此类题目要写得符合材料、不偏题是很容易的,而要写得新颖、有深度、有高度,则不容易,不过我们老师也曾经在《立意 的“小”、“新”、“深”》这一讲中拓展过相关的方法。 审题与立意: 本题属于多则材料题。对于多则材料的审题,我们要注意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题目所给的三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在各自的行业领域中,都展示了不同的风采,取得了各自的成就。他们的不同点在于,小李致力于学术创新,老王专注于技术优化,小刘则追求艺术的优美。我们在立意的时候,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展开写作。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觉得三个人都好,于是三个人都在作文中浓墨重彩地评价。可以适当的评价自己所选人物的独特之处,即与其他人物所不同的方面,略加点评。 推荐立意角度: 小李的角度:笃学+敏思+矢志=创新 老王的角度:爱岗敬业+熟能生巧=点铁成金 小刘的角度:爱好+跋山涉水的努力+发现美的眼睛=征服观众 专注自我,共同推进社会文明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你是掌握一个公司的老李,还是普通的技工老王,抑或是自由职业的摄影师,只要你自己愿意,都能走出精彩的人生。而且,不同的你我,通过各自的精彩,最终共同推进了社会的文明。 那么,他们都是如何实现的呢?我认为,一个人,关键在于不要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应努力专注于自我,努力提升自我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收获丰年!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很容易奢望别人闪光的人生,总以为别人是在走一条幸运的路,只有自己始终走在泥泞中。其实,不管选择什么样的事业,我们都要经历水深火热的艰苦一面之后,生活才会更多地展现出甜蜜幸福的一面。正如梵高所言,“栗子,是从火中取出来的”。也就是说,专注于自我,首先,始终要有努力的、吃苦的人生意识。 孰不知,专注自我,才能用精心打造精致,走出坚实的人生之路。掌管公司的老李,怎么

2013高考作文解析

20XX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分析 一、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没有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了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材料分析 第一段,阐明了两部分内容,1、一个商人要切割有裂纹的钻石,会有两种后果,①切割成功,使钻石增值。②切割失败,使商人遭受损失。成功和失败之间告诉我们,切割有风险。2、咨询了很多人,因为风险较大,都不愿意动手,阐明了多数切割师不愿做以及不愿做的原因。不愿做是因为:顾虑结果,不敢下手,也就是说,利害在心,得失在心,没有保持平常心。总之,第1段材料阐明了切割钻石的风险,及众切割师不敢承担风险。进一步可以引申为:做事存在风险。特别注意:材料里的“风险”不包括自然风险,如地震、大风、海啸等。 第二段是在第一段背景的基础上,阐明了另一类人面对风险时,与前人不同的态度。包括如下三层意思:①面对风险,态度不同(老切割师答应试试)②设计周密,指导徒弟切割,切割成功③揭示了切割获得成功的一系列主观条件:A经验技术B勇气(老切割师敢于尝试)C做事儿的心态,做事儿不顾虑结果、成败,不怕得失。注意:材料中的“价值”有特定含义,指的是切割的结果,成功、失败、得失等。这一段与第一段材料不同的态度是:做事儿不顾虑结果、成败,不怕得失。这是ABC三项主观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关注的问题核心是:如何正确面对风险,面对风险我们的态度。 总之:材料讲述的是商人要切割一块儿有裂纹的钻石,众切割师因风险太大不愿动手,而一位老切割师指导年轻的徒弟成功完成操作。这则材料说明人们做事儿时面对风险,要取得成功,不仅需要经验技术,更需要勇气和良好的心态。考生凡围绕人们在生活中面对风险应具备怎样正确态度立意、行文,均可视为符合题意。如: 1、勇于承担风险 2、艺高亦需要胆大 3、经验技术可贵,勇气更佳 4、清除顾虑,勇于尝试 5、不 计得失,专注做事 20XX年高考新课标卷作文评分细则 近二十位专家3天半时间随机查阅3000余份试卷讨论形成 虽然要求每一个阅卷老师“评分准确,给分无误,始终如一”,但每一篇试卷都存在分差。一篇作文,首尾说勇气,中间照抄陈纳德事例占到95%,一评25分,二评36分,三评39分。还有一篇,通篇谈价值,说一个碗有价值,狗也有价值,人更要有价值,没主题,没中心,一评16分,二

2019年高考满分作文范文赏析【三篇】

2019年高考满分作文范文赏析【三篇】 【篇一:美器不必满】 容纳其他物体,比如液体和固体的东西,被叫做什么? 答案有很多。容纳水的是茶杯和脸盆,容纳酒的是酒瓶和高脚杯,容纳沙石的是斗车和土簸箕。 但这些容具,都无法配上一个隽永对称的汉字,那就是“器”。 器是什么?器是一种整齐端庄的存有,用充足完美的自己来盛容其他 一些东西。 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后母戊鼎,能够被称作“器”。岁月刻下 的青铜锈痕,遮不住精雕细琢的千年遗风。静静望着这尊与人同高的 器具,就能想到彼时它满载贡物,金光辉煌地出现在祭祀典礼上的骄傲。 今年初成功试运行的中国核聚变反应堆“人造太阳”,能够被称 作“器”。这是国之重器,虽然它使用的时间,只有强磁约束激活时 的短短剧聚变一瞬,可即便是空置的机器,也从未褪去任何一分一毫 的价值。 容具和重器的区别,就在于能否在不同的环境下,保持自己的本 来意义。 一只简单的玻璃杯,装上茶水就成了茶杯,倒入白开水就成了水杯,盛满啤酒,就又成了觥筹交错的酒杯。它的用途和价值,跟随所 容纳的液体产生变化。 但重器是不一样的。例如两千年前,后母戊鼎内可能盛放的仅仅 牛羊肉而已,随之被埋入地下,黄土填纳其中;直至现代,清理整洁 的后母戊鼎,再也不会被放入任何东西,可它本身,已经成为了价值 和历史的代名词。

做器如此,做人亦如此。 人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结构,我们每个人都如同大海中的游鱼,被浸泡在纷扰的大千世界里。金钱、荣誉、地位,有太多的坐标系, 在规定着一个人是怎样的人。 绝大部分人追求一生,仅仅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的自己。拥有金钱者,在商业圈里呼风唤雨,得到他人的拥戴;向往荣誉者,在名利场 上前赴后继,只为他人的几句客气;觊觎地位者,甚至贪赃枉法,无 非想要他人的处处逢迎… 不过,当把这些“他人”去掉以后,我们还剩下什么?如果我们 也是一件容器,当把这些“液体”倒出以后,我们又是什么? 美器不必满,而大才不必寄于他人。 我不否认在凡尘中追求价值的积极意义,但也希望我们都能够寻 求到一份自我世界的宁静。古往今来,多少诗人骚客,都是在生活的 逆境中,离世独处,羽化独立,最终留下了不朽的千古名篇。晋陶渊 明独爱菊,而后人独爱陶渊明,无非是爱他身上那一点儿自由气。 古人云,君子慎独。我想,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放空自己的机会。 或许是在下班回家的深夜,或许是游赏公园时的小憩。我们理应倒出 体内的一腔滚滚浊世,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又希望自己成为怎样 的人。 从来没有哪一件美器,是不经历阵痛和雕琢而生的。愿你成为更 好的自己,能够容纳天地而不满,俯察草木而不骄,栉风沐雨而不危,行路百里而不忘初心。 【篇二:我眼中的浙江精神】 如果你到过浙江,一定会记得闲柳拂水的娴静和美好:有长的堤,白 的沙,红的墙,和时而掠起的燕子。这是浙江江南春晓,秋月春风的 一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