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全1)一、采访果蔬会

信息窗一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页—5页。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养成估算的习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

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参观好吗?(师出示第2页情境图)我们到生产厂家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况(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

谈话:根据你们调查了解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交流,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教学时注重结合教材创设的情境,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及学习兴趣。活动二:

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2、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名客商?

3、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1

4、一共运来几箱大枣?

谈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咱们先看这个问题: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应该怎样解决呢?学生可能回答:需要知道共有几个品种和共有多少箱苹果。

谈话:那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说一说?

生1:我们组认为应该用184÷8,因为8个品种一共有184箱苹果,把这184箱苹果平均分成8份,就知道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了。生2:我们组的意见和第1小组的意见不一样。

生3:我估计平均每个品种比XXXX年级,每个年级分多少把?

(2)总务处把434个本子,分给我们三年级的8个班,平均每个班级分多少个?

谈话:请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来做,其余的同学写在本子上。

谈话:谁来交流一下,用百位上的3除以6,百位上的4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生交流。

[设计意图]口算是笔算和估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坚持每天练几分钟口算。复习估算和笔算,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所学的重点内容,更好的理解算理,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前提。把计算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二、综合练习:

1、出示自主练习的第5题。

谈话:快帮帮小马虎吧,请你的火眼金睛帮助他发现错在哪里?(1)学生自主判断并改正。

(2)谈话:谁来交流为什么错了?怎么改?生交流

(3)谈话:通过这几道题,你有什么体会?你认为在做除法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①学生自己归纳②小组讨论交流③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谈话: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

4

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计算时一定要细心,还要注意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2、谈话:你能注意这些方面吗?那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中的后3列。

谈话:请同学们采用笔算的方法,做完后利用自己写在书上的估算进行检验。我们来进行小组比赛,每组计算一列题目,看哪个组算得又对又快。做完后全班进行交流。

3、谈话:“小马虎”一看同学们作题作得那么认真,有个表格不敢填了,想请同学们帮帮忙呢。出示自主练习的第6题。(1)学生独立做。

(2)谈话:我们一起交流一下:你是怎样判断商的位数的?

(3)引导全班同学掌握判断商的位数的方法。“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商就是两位数,其余的是三位数。”

(4)谈话:快来试试我们的新本领吧!

补充练习:谈话:他们的商各有几位数?请你快速伸手指表示。427÷9 318÷2 456÷4 613÷7 282÷6 534÷6 (5)谈话: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有几位数?你有什么发现吗?学生先自主探索

谈话:谁想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小结谈话: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4、谈话:看到同学们自己都能发现规律,小蝴蝶也赶来了,看看它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有趣的知识?出示自主练习4。学生独立做,再交流。5、出示自主练习7、

谈话:(1)先请同学们独立做。(2)谁能交流一下第7题你是怎样想的?生:先算出最近路程,再算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6、谈话:我们一起来听数学小故事吧。3(1)班的同学一起去

春游,拍了好多照片。小明和小红自告奋勇去为大家洗照片,可是该洗多少张呢?这个问题把他们难住了,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5

出示自主练习8

谈话:你洗过照片吗?你知道底片是怎么回事吗?“每张底片上有几个人就洗几张”是什么意思?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交流。

7、谈话:同学们帮助那么人解决了难题,智慧老人非常高兴。他要带我们一起去植树呢!出示聪明小屋。

(1)谈话:请同学们读信息,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谈话:谁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解决问题的办法?(4)学生交流的方法有画图法、摆学具法等。8、补充练习

谈话:智慧老人又带我们到了一个六边形的池塘边,要在每边种10棵树苗,而且六个角都要种一棵。需要多少棵树苗?生独立解答。

[设计意图]计算练习课本身是比较枯燥的,针对中年级学生的特点,利用激励性、启发性的语言和比赛、讲故事、创设情境、讨论交流等形式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规律的发现时,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展数学能力。

三、课堂小结谈话: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设计:

谈话: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除法,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编一道或几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应用题,写在“生活数学采集本”上。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作业的设计再次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使学生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作业的弹性化设计,充分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

信息窗二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9页。

6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稍复杂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2、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习惯。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到了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了参观,这节课,我们一起到各生产厂家看一看,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况,好吗?(播放情境图)

[设计意图] 由采访果品加工厂的情境引入本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2、进入情境,搜集信息。

谈话:观察情境图,你了解了哪些厂家的生产情况?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描述。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画面,搜集信息,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3、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根据我们发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看着条件提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合作解决“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果汁”,理解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应在十位商0占位的算理,掌握算法。(1)独立思考,探寻方法。

谈话: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果汁?怎样解决?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板书:428÷4

谈话:428÷4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想,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

7

下。

[设计意图]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既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方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又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2)班内交流,深化方法。

谈话:哪个组把你们的做法向大家展示一下?学生交流方法并演示:①用小棒摆一摆。

②估算428÷4的商比100大一些。③用竖式计算

[设计意图] 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经验基础,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便于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并突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估算意识。(3)交流竖式计算,弄清算理。

谈话:用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

学生交流,师小结:当用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时,可以在十位上商0占位。

谈话:我发现同学们列的竖式有两种形式(出示下面两个竖式)你认为哪种写法简便呢?为什么2除以4不够商1在十位商0后,0乘以4得0可以不写呢?你喜欢哪种写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对于竖式的两种形式,没有急于提出最佳方法,而是让学生独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总结方法的意识和习惯,为后面的算法优化打下良好基础。

2、自主解决“平均每小时生产多少千克果脯”,理解十位上0除

以一个数应在十位商0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1)独立思考,探索新知。谈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学生说出算式后,师板书:204÷2 谈话:204÷2怎样算呢?同学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2)全班交流,深化算法。谈话:谁愿意说说你的算法?

8

大部分学生会用竖式计算,在竖式计算前,引导学生先估算商,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十位上0除以2时该商几?商在什么位上?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已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应用意识。3、反思总结,揭示课题。

谈话:观察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有什么特点?

谈话:对,今天我们学的就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给学生自我反思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做课本第8页自主练习的第1题。

2、做课本第8页自主练习的第2题。

先估算再笔算,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说一说为什么商的中间商0?[设计意图] 本课时的练习,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练习,并在此基础适当扩展,如在笔算前要求学生先估算,加强估算教学,

培养估算意识。四、课堂总结,反思升华。

谈话: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今天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回顾,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形成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第二课时

一、继续看图,提出问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采访了几个果品加工厂,解决了一些问题,今天我们继续采访(播放情境图)。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并交流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探究兴趣。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尝试解决“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红葡萄酒”问题。(1)学生独立列式,师板书:420÷3=

9

(2)引导学生先估算商的大致范围。(3)学生独立尝试笔算。(4)班内交流,理清算理。谈话:谁来展示一下你的计算过程?学生展示:

谈话:商的末尾为什么要添上0?

学生交流后,师小结:因为个位上的0除以3得0,所以在个位

商0。(5)比较竖式的两种书写形式。

谈话:我发现同学们列的竖式有两种形式(出示下面两个竖式)哪种书写形式简便呢?你喜欢哪一种?

[设计意图] 学生已经有了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经验,可以通过知识迁移来学习新知,因此,为学生创设较大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2、尝试解决“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白葡萄酒”问题。(1)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注意指导困难学生。(2)班内交流,理清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谈话:662÷6,个位上的2除以6,不够商1,怎么办?学生交流看法。

(3)引导学生估算,通过估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判断。(4)引导学生验算,验证商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 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把估算作为一种计算策略,提高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利于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三、回顾反思,总结方法。

1、回顾本信息窗所学知识,总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谈话:回顾一下,你是怎样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把你的做法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2、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不断补充完善。

交流后,师小结: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

在哪一位上写商,不够商1,就商0。

[设计意图] 学生探索出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10

后,引导学生对本信息窗所学知识进行回顾,让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零散的数学知识升华为完整的结论,让学生从中体验数学发现的乐趣,使其数学情感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和升华。四、综合训练,巩固技能。

1、课本第8页自主练习第3题,先估算,再笔算,做完后,集体订正。[设计意图] 这是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基本练习题,练习时对题目要求进行了适当扩充,即要求先估算,估计商大致在什么范围内,然后笔算,以此来巩固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2、一本书有356页,借阅时间是一周,平均每天至少看多少页才能按期归还?(课本第8页自主练习第4题)

(1)学生观察信息图,发现信息,独立解决。(2)班内交流,集体订正。

练习时,学生可能进行估算,356÷7得到平均每天大约看50页,也可能笔算得到商是50,这时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平均每天看50页能不能按期归还?为什么?

[设计意图] 这是一道解决现实问题的题目,设计这样一道题,

旨在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不能光看计算结果,而应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会灵活地思考问题。

3、火眼金睛辨对错(课本第9页自主练习第5题)

[设计意图] 以辨对错形式来练习,既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巩固除法的计算方法,又引起学生注意,防患于未然。信息窗三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13页。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掌握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1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去做了采访,这是小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记录下的一段画面(两幅图分别呈现了果冻和梨糕的包装流水线),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果冻和梨糕的制作过程,好吗?请你仔细观察,他们都带来了那些信息呢?

学生看图: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你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有选择的记录信息)[设计意图]同过师生谈话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

生带着农厚的学习兴趣去发现信息、提出问题。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解决第一个教学红点:

(1)有960个果冻,2个果冻装一包,4包装一盒,可以装多少盒?你想怎样做?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流:(2)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交流理清思路,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可以列出分布算式,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

先算装多少包,再算装多少盒。960÷2=480(包)480÷4=1XXXX年级下册第14页---17页。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方法,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情境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联欢会吗?光明小学的同学们正在准备开展联欢会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主情境图:光明小学大门)想不想进去看看?要想进入这个大门必须要有光明小学的通行证才行,拿出你们的通行证,通行证上有一些算式,只有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才准进入,看谁算的又对又快?64÷2= 320÷8= 54÷9= 64÷4= 810÷9= 70÷5= 306 ÷3= 147÷7= 400÷8= 45÷3= 谈话:说说怎

样才能算得又对又快。

(引导学生明白要从高位算起,运用口诀才会算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参加光明小学联谊会的情境,激起学生练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欲望,通过如何算得又对又快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好办法,提高口算效率。二、合作交流整理回顾谈话:同学们恭喜你们,我们已经顺利的拿到了进入光明小学的通行证,看小朋友们正在筹备联谊会的事情呢,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筹备联谊会需要做哪些准备呢?(充分交流)师概括板书:准备节目安排座位预算经费

15

谈话:对呀,要开展联欢会首先要把小朋友的座位安排好了,光明小学的同学们也正在研究这个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课件:男生说:215名同学参加联欢会,女生说:每张桌子围坐8人,需要准备多少张桌子?)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

(师带领学生解决,板书:215÷8 ,学生估算出得数,你是怎样估算的?)谈话:同学们如果让你来安排,你认为每组安排几个人好呢?

(生充分说,在说出合适的安排后,问一问学生你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你能直接算出,像你这种安排,需要准备多少张桌子?)谈话:同学们根据我们教室的大小,我们只能摆放30张桌子,

每张桌子做几人?

(复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谈话:同学们喜不喜欢做游戏啊?你们想做什么游戏?开展联欢会最少不了做游了,光明小学的同学们正在准备做词语接龙的游戏(出示课件:63名男同学和45名女同学一起做游戏,每9人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 (板书解决:(63+45) 9 =12)

谈话:为什么这样列算式?(通过学生说自己列式的想法,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并明白有括号的时候,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谈话: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运用数学知识帮光明小学的小朋友解决了座位及分组游戏这么多的问题。光明小学的小朋友让我代表他们向你们表示感谢呢,瞧,他们又在忙些什么呢?(课件出示书上回顾整理) 谈话:你从图中找到了哪些信息?(学生充分交流)同学们买这些东西既费时又耗力,让我们分工合作吧。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们喜欢的问题,先自己解决,再在小组中说一说,最后总结出答案,一会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结果。(小组汇报答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要说明自己是怎样算的,例如胶卷:乘除混合计算时要按顺序,这样在计算的基础上,还总结归纳了算理的知识)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设计,采用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以及组间交流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老师作为教学的参与者,也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体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一)基本练习

16

1、谈话:老师看到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这么出色,所以给同学们准备了联欢会礼物,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一袋糖有4堆组成,每一堆有62粒,一袋糖有多少粒?)

谈话:你们来帮老师分分好吗?

(学生写在答题纸上,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说你的想法)

2、谈话:联欢会同学们装饰校园,小红买来8张彩纸,剪了328面小旗,平均每张彩纸可以剪多少面小旗? (二)发展练习

谈话:为了庆祝联谊会,老师从水果店运来4筐梨,每筐重35千克,如果每5千克装一袋,可以装多少袋?

[设计意图]回顾整理之后,设计层次不同的练习,“基本练习”目的是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跟上来的机会,“发展练习”给学生提供了发展自我的空间,在学习上,找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自信心。每个练习,在设计上都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大胆交流。(三)走进生活。

谈话:今天我们去光明小学参观,帮助他们筹备联谊会,而且还学到了很多知识。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你能找一找,算一算吗?

(让学生找生活中的除法问题并解决)

[设计意图]学习的目的就是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本环节的设计,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地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

进一步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有价值的,很好地落实了新课改的理念。三、全课总结

谈话:通过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么样?(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还想跟老师和同学说什么?[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在评价、交流中,找到学习的目标,发现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8页。

1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有关问题,调动学生回顾整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通过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对口算、估算、笔算、混合运算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4、进一步巩固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梳理知识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播放图书馆的场景)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就是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哇!这里的书可真多呀!你到图书馆借过书吗?在图

书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书进行阅读。最近学校还开展了“我做小小图书管理员”的活动,看,这些同学都在忙什么呀?课件出示书第18页情境图“小小图书管理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学校图书馆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情境中,为提出问题做好铺垫,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谈话:从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信息一:1个书橱能放200本书,总共590本书。

信息二:小明同学修补图书40本,小强同学修补的是他的2倍。信息三:有140本书要贴标签,已经贴好了32本,剩下的要2小时贴完。信息四:有520本书要捐给希望工程,5本捆一捆,每4捆打一包。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将主要问题随机板书)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3个书橱能放下这些书吗?(2)小强同学修补了多少本书?(3)平均每小时要贴多少本书的标签?(4)520本书需要打多少包?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体现学生是

18

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梳理知识,回顾整理

谈话:大家刚才提的问题都非常好,我们可以用第一单元学习的知识来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前,我们先来想想,在这一单元中,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看谁说得最多最全。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板书。

谈话:这一单元我们学的知识还真不少,谁来给大家来个友情提示,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要注意什么?(1)独立思考(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

谈话:你们小组通过交流认为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儿?请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特别提醒学生注意:试商的方法、被除数末尾是0的除法、商中间是0、末尾是0的除法、混合运算顺序等)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图中提出的问题,引出对学过知识的回忆、梳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系统,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三个环节,既可以让学生有效表达自己的看法,又培养了学生倾听、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的能力,使自己的理解更全面。

二、解决问题,培养能力

1、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先独立解答,看哪位同学解决的问题最多?

2、小组交流、评价谈话:在小组中说说你根据信息图中的哪些数学信息,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解决哪些问题有困难可以让组内伙伴帮帮你。

[设计意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科学教案 青教版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本册教科书主要围绕“走进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构建了《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我们周围的空气》五个单元,最后是《研究与实践》,共22个课题,32课时。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所选内容似乎没有形成明显的知识体系,只是以生活经验及其相关链接构建单元。但教科书的灵魂在于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各单元的内容上,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 一、教材分析: 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每个小学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的。对于玩玩具,学生具有非常鲜活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 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二、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三、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教师准备各种玩具的图片、投影片等。 教师自制各种玩具的课件。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难点: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上科学课,它将把我们带进科学的大门,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 (二)学习新课: 1、玩玩具说特点: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玩。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么玩有趣味性,怎么玩有创造性。在玩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教师提问: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玩,有哪些 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 学生分小组回答。 教师评价: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教师提问: 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2—4页,克、千克的认识 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法与学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1.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 2.跟随着老师实际操作、体验。 3.观察标尺指针所处的位置。 4.体验: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 5.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克重的物品。 6.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的重量。 7.体验两袋盐放在手中有多重?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备课 为了打造特色课堂,落实素质教育,更好的完成本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本册的具体内容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一班现有学生40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的把全班同学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好学生的智力较好,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生学习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差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佳。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克、千克、吨的认识;除法的口算、估算;简单的、稍复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及验算;混合运算;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混合运算;分数的初步认识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空间与图形: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会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实践与综合运用:感知影子长短与时刻变化的关系;合理安排双休日。 统计与概率:可能性的大小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5.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7.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8.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9.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测量等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10.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科学教案 青教版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本册教科书主要围绕“走进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 专题选择内容,构建了《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我们周围的空气》五个单元,最后是《研究与实践》,共22个课题,32课时。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所选内容似乎没有形成明显的知识体系,只是以生活经验及其相关链接构建单元。但教科书的灵魂在于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各单元的内容上,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易到难,逐渐上升。 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一、教材分析: 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每个小学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的。对于玩玩具,学生具有非常鲜活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 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二、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三、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教师准备各种玩具的图片、投影片等。教师自制各种玩具的课件。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难点: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信息窗1:走进果蔬会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的方法。 2.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养成估算的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参观好吗?多媒体出示情境图,我们到生产厂家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况(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谈话:根据你们调查了解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交流,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 2、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名客商? 3、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4、一共运来几箱大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谈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咱们先看这个问题: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可能回答:需要知道共有几个品种和共有多少箱苹果。

谈话:那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说一说? 生1:我们组认为应该用184÷8,因为8个品种一共有184箱苹果,把这184箱苹果平均分成8份,就知道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了。 生2:我们组的意见和第1小组的意见不一样。 生3:我估计平均每个品种比20箱多一些,因为每个品种有20箱,8个品种就是20×8=160(箱),实际8个一共有184箱,所以商应该比20大一些。 2、谈话:运用估算我们知道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那么,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到底有多少箱呢?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小组交流 生1: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23箱。我们已经估算出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计算时可以先商20,20×8=160(箱),还有24箱,把这24箱再平均分成8份,每个品种分3箱,所以每个品种有:20+3=23(箱)。 生2:我们组用笔算 生3: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刚才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哪个同学来交流? 生进行交流 谈话:最高位不够商1,可以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用18个十除以8,商是两个十,十位上商2。 让学生试着完成竖式(一人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做在本子上)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谈话: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谈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该怎样算呢?你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1、小车的运动 教科书说明: 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来表达力以及力的种类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的力,本课以学生们喜爱的玩小车游戏为载体,按照“问题——假设——验证——发现——交流”的科学认识程序,谈就“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方向和大小”以及“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本课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理由大小和方向”这一目标而编写的。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平面上的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于什么有关;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试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准备: 小车、用来大斜坡的硬纸板、软尺、木块。(每组一套)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片断,谈话导入 1、欣赏一段运动中的汽车片断 2、谈话导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汽车行驶在马路上,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时而快,时而慢,在他们身上好象蕴藏着许许多多的秘密,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些它们的小秘密? 3、揭示课题:小车的运动 (二)引出问题,提出假设 1、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2、过渡:怎样是一辆小车跑得快些? 3、引出问题: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会与什么有关呢? 4、猜测与坡度会有怎样的关系? 5、提出假设: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大,冲出去的距离越远。 (三)设计计划,实验验证 1、我们的假设究竟成立不成立?需要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设。小组讨论:(1)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2)保持不变的条件是什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本年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四年级一共一个教学班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学生学习状况悬殊太大,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多数学生能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对学好数学均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其中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浓厚,成绩突出。也有一些问题存在。如计算准确性较差,尤其是缺乏灵活的计算能力,对于概念学习,缺少应有的理解、分析、综合等能力。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有针对性。从解决问题来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的地方,如:不够灵活、不够深入、不够准确,缺少对问题解决后的反思,这些都是本学期需要侧重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能认、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统计与概率: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1.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运用分段统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1.在理解小数意义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初步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 2.在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比较、归纳的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探索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和年、月、日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面积的意义及建立识面积单位概念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 解决问题: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或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或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时方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同一性。 2.能灵活运用对称或年、月、日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能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能简单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不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 1.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关注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小车的运动 教科书说明: 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来表达力以及力的种类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的力,本课以学生们喜爱的玩小车游戏为载体,按照“问题——假设——验证——发现——交流”的科学认识程序,探究“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方向和大小”以及“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本课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都有大小和方向”这一目标而编写的。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解释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独立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验证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证据,勇于搜集证据的意识,在搜集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概念,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3、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 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课前准备: 玩具小车、木块、线绳、秒表、小桥模型、测力计、钩码 “我们的表现”表格、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录像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1)组织游戏 老师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学生甲蹲在地板上,分别找几个同学想办法让他离开原来的位置。 师生交流游戏规则。注意安全。 (2)交流反思:

谈话:你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使劲地推他拉他都能使他离开。 谈话:推和拉都使劲儿说明我们用了力,离开原来的位置我们也可以说它运动起来。 (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推力和拉力。 2、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推和拉都是力 (1)提出问题: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同学运动起来,还能不能使其他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教师主要针对推、拉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物体受力后怎样运动进行引导。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以鼓励性的语言,引导者的身份适时给学生以适当的评价,使活动的开展更加地有效。全班交流。 教师谈话:谁愿意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介绍给大家? (2)探究推力和拉力都是力 谈话:大家的讨论结果只是大家的猜想,真实的结果到底是不是这样还需要我们亲自动手验证一下。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 谈话:同学们来交流一下,在动手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你的发现与原来的猜想一致吗? 学生汇报交流。汇报时尽量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总结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讲清楚:他们的发现与推理、拉力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学生在汇报结束后自己总结各组发现的相同之处,即上述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被施加了推力和拉力。 2活动二:我们来玩小车 (1)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 提出问题:小车运动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预测: 教师谈话:小车在受到推力和拉力时会运动起来,那么小车的运动快慢与什么有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绿色生态园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列表和摘录等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生活日常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2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到生态园观赏花卉的情境,借助问题“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引入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学习。教材通过摆学具,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问题“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探究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参观蔬菜种植区的情境,借助问题“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和”把番茄苗移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探究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呈现了多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如;列表法、画线段图等,可操作性强,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三、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以及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更在于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分析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用乘法、除法或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让学生学会用列表或摘录等到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成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整理信息的方法。 五、教与学建议 1、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2、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植物的根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身体”的构成部分。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正确讲述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过程 3.能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自行设计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活动,体会创新的乐趣。 4.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小朋友浇树的图片 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水浇到树的根部? 3.学生猜测:植物用根吸收水分。 4.引出研究课题:植物的根 二、教学过程 观察凤仙花的“身体”有哪几部分构成。 1.教师提出问题:凤仙花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凤仙花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部分

其他植物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 1.教师出示苹果树、向日葵、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的图片或视频,提出问题:这些植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有的植物“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 3.教师继续提问:你们知道周固的植物“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吗?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周围植物的构成部分。 观察植物的根,我一找它们的特点 1.教师提出观察任务及要求:对比观察带来的植物,记录植物的名称、根的形状、根的长度、小根的数量。 2.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 3.学生交流观察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根的不同,说出它们的特点,并进行分类。 4.教师根据分类结果介绍直根系和须根系,通过课件或图片展示两种根系的特点。 5.教师比较、分析萝ト利红薯属于植物的哪一部分,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也是植物的根。 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变态根。 6.应用:说出这些植物根的特点及各属于哪种根系。 ●根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全部科学教案

三年级下册教案 一、本册教材的知识内容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基础性、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建三年级上册的要求有所提高,针对儿童科学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侧重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定量观察、分析数据等方面的训练。 本册教科书打破“知识切块”是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体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游戏里的科学》、《太阳与时间》、《电的本领》《我们的身体》、《动物王国》、《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28个课时。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游戏里的科学》单元以学生玩游戏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科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情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选择儿童身边熟悉的常见物体(玩具、空气、广、镜子、食品、手电筒等)作为探究对象。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从三年级上册的用感官定性观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逐渐过渡到定量观察、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的能力的培养上,体现了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科学知识的有机融合,并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值得特别指出的:本册科学探究内容相对丰富,在强调学生动手的基础上,更重视对学生动脑的引导。真正的学习并非发生在学生手上,而是发生在他们的脑袋里。包括学生在观察中的思考,对探究结果的猜测(假设),为后续探究制定的计划,考虑变量的选择和控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处理,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与他人之间的交流,等等。 二、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300人左右,六个班。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以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 科学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

1、玩具里的科学 时间 课时:2 课型:新授 教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前置作业: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板书课题) 2、玩玩具、说特点。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样玩有趣味性,怎样玩有创造性?在玩得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有哪些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3、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说?

师:这么多“为什么”,怎么去解决呢?我想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勤于研究,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得到解决。 总结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表现如何?对自己满意吗? 作业:体验与探究 板书设计: 1、玩具里的科学(一) 一、玩玩具,说一说。 二、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课时

青岛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克、千克的认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教法与学法设计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部分教学设计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 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一个信息窗组成,呈现了小学生在图书馆查阅到四种动物的体重情况,引出克、千克、吨的认识。此情境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对质量单位产生疑问,如“1克有多种”“1千克有多重”等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 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操作浩大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下,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5课时 信息窗一:动物趣闻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构想: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置疑发问,引出质量单位的学习。再借助生活实物,如:口香糖、花生米、硬币等,让学生掂一掂,并进行比较,对质量单位建立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2——3页,克、千克的认识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3、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学构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提问)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1 玩具里的科学 课时1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2—10页,克、千克的认识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法与学法设计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2019-2020年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备课教案

2019-2020年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备课教案 全册内容概述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基础性、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建三年级上册的要求有所提高,针对儿童科学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侧重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定量观察、分析数据等方面的训练。 本册教科书打破“知识切块”是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体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游戏里的科学》、《春去夏到》、《地球的外衣》、《太阳与生活》、《电的本领》《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2个课题,22个课时。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如:《游戏里的科学》单元以学生玩游戏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科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情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延续三年级沙歌德编排体系,选择儿童身边熟悉的常见物体(玩具、空气、广、镜子、食品、手电筒等)作为探究对象。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从三年级上册的用感官定性观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逐渐过渡到定量观察、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的能力的培养上,体现了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科学知识的有机融合,并呈螺

旋式上升的趋势。 值得特别指出的:本册科学探究内容相对丰富,在强调学生动手的基础上,更重视对学生动脑的引导。真正的学习并非发生在学生手上,而是发生在他们的脑袋里。包括学生在观察中的思考,对探究结果的猜测(假设),为后续探究制定的计划,考虑变量的选择和控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处理,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与他人之间的交流,等等。 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游戏里的科学 1.小车的运动(1) 2.玩滑梯的启示(4) 3.跷跷板(9) 4.弹簧的学问(12) 5.有趣的磁铁(17) 第二单元春去夏到 6.春天里的动植物(27) 7.春季星空(35) 8.夏天里的动植物(39) 9.夏季星空(44) 第三单元地球的外衣 10.空气在哪里(52) 11.热气球上升的秘密(56) 12.风与我们的生活(60)

新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较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学习掌握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细心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法一位数的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口算;商是两位数笔算;商中间有0除法;商末尾有0除法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措施及注意问题: 1.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融为一体。 2.重视引导对学生对新知识的自主构建。 3.关注学习过程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4.借助教具学具,引导学生在手动操作中理解算理,从而掌握算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数学学具等 课时安排:10课时 第1课时总第()课时 课题:走进果蔬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第3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非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并掌握非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预习提纲: 1.看一看:仔细默读课本2-3页的内容。 2.读一读:朗读课本2-3页的内容。 3.做一做:利用方格图,动手分一分你所提出的问题。 4.算一算:试着算一算你所提出的问题及自主练习的第1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同学们,烟台一年一度的国际果蔬博览会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品种的水果,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课件:国际果蔬博览会) 引导学生看课本中的情景图,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有重点地板书问题。 二、学习新知: (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同学整理一下,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整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全班交流。 (二)解决问题、合作探索 (课件:国际果蔬博览会第一幅图) 1.解决红点问题“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客户?”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我们先来看“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客户?”这个问题,你想怎样解决? (1)小组互相交流讨论算法、列出算式,交流。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96÷3 那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得好。 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① 96÷3=32(个) 90÷3=30 6÷3=2 30+2=3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