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可持续发展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可持续发展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可持续发展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可持续发展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可持续发展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可持续发展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60435

课程名称:可持续发展概论

英文名称:The conspectu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课程类别:选修课

学时:27

学分:1.5

适用对象: 环境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在介绍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概念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管理等问题。

我国环境保护的任务紧迫,就是要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探索一条在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改善和创造整洁、美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道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全球《21世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全球长期战略,是人类面向21世纪的共同选择。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可持续发展概论》是一门选修课。本课程属于概论的性质,是为应对我国在21世纪所面临的严峻生态和环境危机问题,配合我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国策,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与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

教学目的: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内涵、特征,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传统发展理论的创新;掌握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了解国内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些做法;了解保护环境的主要途径及清洁生产的重要性;接受可持续发展观;了解可持续发展管理——生态经济管理;在自己专业领域自觉渗透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期培养学生高度的人类环境忧患意识、环境保护责任感和正确的环境伦理道德观。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

2.掌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特征;

3.认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

1.主要内容:古代的可持续思想,近代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几种观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可持续思想、可持续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和可持续发展的几种观点。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特征

1.主要内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特征;

认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对传统发展理论的反思和创新

1.主要内容:对于传统国民生产总值(GNP)的修正,建立自然资源账户,引入可持续收入的概念,产品价格与投资的评估,建

立环境资源价值公式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自然资源账户,可持续收入,环境资源价值公式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自然资源账户,可持续收入,环境资源价值公式等基本概念。

第四节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1.主要内容:自然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的特征,自然资源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可耗竭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和可更新资源(可再生资源),最低安全标准,代际公平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的特征以及自然资源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三)课后练习

1.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概念从哪些角度进行了表述?

2.如何认识和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什么?

4.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

5.为什么说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未来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我国的自然资源概况、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

2、掌握自然资源的类型与特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

定义和内涵;

3、认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1.主要内容:自然资源的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自然资源,可更新资源,可耗竭资源,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自然资源的特点。

第二节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

1.主要内容:我国的自然资源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我国的自然资源双重性特点。

第三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

1.主要内容:资源利用的主要原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资源利用的节约原则,土地资源开发的因地制宜原则,开发利用的适度原则,自然资源的系统原则,生态学

原则。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资源利用的主要原则。

第四节自然资源的蕴藏量

1.主要内容:自然资源的蕴藏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已探明储量,未探明储量,蕴藏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自然资源的蕴藏量的关系。

第五节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1.主要内容: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的途径和应达到的目标,影响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丰度和环境容量,自然资源的生产率。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认识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了解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和应达

到的目标。

(三)课后练习

1.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具有哪些特点?

2.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3.中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如何?其利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4.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原则和目标?

5.影响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有哪些?

6.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有哪些?

7.为什么说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8.如何制定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战略?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学生发言与讨论

第三章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人口,人口过程等概念;

2.熟悉中国人口的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3.了解世界人口与中国人口的增长特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世界人口与发展

1.主要内容:人口与人口过程,世界人口的发展概况,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人口,人口过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第二节中国人口的发展

1.主要内容:中国人口的发展概况,中国人口的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中国人口特点,中国人口的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我国人口的特点。

第三节人口增长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1.主要内容: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人口增长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人口增长对水资源的影响,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人口增长对森林和草地资源的影响,人口增长对城

市环境的影响。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及人口增长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第四节地球环境对人口的承载力

1.主要内容:地球的人口环境容量,中国的人口环境容量,中国人口与发展目标。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人口环境容量,中国最大人口环境容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地球的人口环境容量与中国的人口环境容量。

第五节我国实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1.主要内容:抓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总量;加强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认识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三)课后练习

1.名称解释:人口人口过程人口出生性别比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受教育年人口环境容量经济适度人口

2.简述世界人口增长的基本特点。

3.简述中国人口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4.简述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论述我国实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学生发言与讨论

第四章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科教兴国战略、科技进步、教育发展对策等概念;

2.熟悉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

3.了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对策。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其内涵

1.主要内容:科教兴国战略是新世纪中国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及要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科教兴国战略。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及要点。

第二节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

1.主要内容:科技进步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

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科技进步,教育。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

第三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技进步对策

1.主要内容:再造科技进步机制,促进科技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创造一个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科技进步环境,建立科

技产业风险投资体系,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点发展和运

用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科技进步机制,科技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市场机制、政府宏观调控,科技产业风险投资体系,高新技术产业。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地球的人口环境容量与中国的人口环境容量。

第四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发展对策

1.主要内容:创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模式,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发展对策。(四)课后练习

1.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包括哪些基本要点?

2.科技进步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3.教育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4.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何种关系?

5.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技进步对策主要有哪些?

6.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发展对策主要有哪些?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学生发言与讨论

第五章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

2、熟悉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3、了解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重要性

1.主要内容: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可持续发展,“三农”是关键。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

第二节我国农业生产发展概况

1.主要内容:中国农业生产概况,中国农业发展的巨大成就。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耕地,粮食单产水平,人均农产品占有量,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我国农业生产发展概况。

第三节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1.主要内容:农村人口数量大、素质不高,农业投入少、科技水平低,土地数量质量下降,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资源

破坏严重,草地退化加剧,荒漠化、沙漠化日益突出,农业生物

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严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村人口、素质,农业投入,土地,水资源、水土流失,森林资源,草地,荒漠化、沙漠化,农业生物多样性,

自然灾害。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四节农业的外源污染对我国农业环境的影响

1.主要内容:水环境污染对我国农业环境的影响,酸雨对我国农业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污染对我国农业环境的影响,来自乡镇企

业的污染对我国农业环境的影响,化肥施用对我国农业环境的影

响,农药的使用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农用地膜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畜禽粪便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水环境污染,酸雨,固体废物污染,乡镇企业的污染,化肥施用,农药使用,农用地膜,畜禽粪便。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农业的外源污染对我国农业环境的影响

第五节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1.主要内容:发展生态农业,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乡

镇企业,加强农村城镇化建设。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态农业,农业综合开发,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乡镇企业,农村城镇

化建设。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三)课后练习

1.名称解释:农业农村农业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2.简述什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它的基本涵义是什么?

3.简述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背景。

4.什么是生态农业?

5.简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6.简述我国农业生产现状。

7.简述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8.为什么说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经济的必然选择?

9.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10.什么是农村城镇化战略?加快中国小城镇建设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学生发言与讨论

第六章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清洁生产,ISO14000系列标准,清洁能源等概念。

2、熟悉清洁生产的内容、方法和途径。

3、了解清洁生产的意义与目标。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清洁生产概念

1.主要内容:清洁生产的由来,清洁生产的发展与实践,清洁生产的概念及内涵,实施清洁生产的意义与目标。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末端治理,零排放技术,环境友好技术,无废工艺,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1清洁的能

源2、清洁的生产过程3、清洁的产品)。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清洁生产的概念及内涵,实施清洁生产的意义与目标。

第二节清洁生产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内容

1.主要内容: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比较,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容,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和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废物与资源转化理论、最优化理论、社会化大生产理论),清洁生产的基本内容(清洁

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

和方法(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实

施清洁生产的主要工具。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容,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和方法。

第三节清洁生产与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

1.主要内容: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概述(ISO14000环境标准产生的背景,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国际标准的组成,

ISO14000系列标准的特点,ISO14000标准的现实意义,

ISO14000在中国);ISO14000与清洁生产的关系(ISO14000与

清洁生产的共同点,ISO14000与清洁生产的区别)。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4000系列标准,ISO14000与清洁生产的关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ISO14000系列标准,ISO14000与清洁生产的关系。

第四节清洁能源

1.主要内容:清洁能源的概念,寻求清洁能源,洁净煤技术简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清洁能源,我国在能源方面面临的问题,可开发的清洁能源,中国推进清洁能源的战略与行动,洁净煤技术。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清洁能源的概念,我国实施洁净煤技术的重要意义。

(三)课后练习

1.什么是清洁生产?清洁生产的目标是什么?

2.实施清洁生产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3.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清洁生产与传统的污染治理方式有什么不同?

5.ISO14000系列标准的组成?

6.ISO14000与清洁生产的关系?

7.什么是生态工业?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学生发言与讨论

第七章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手段、循环经济等概

念。

2. 熟悉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

3. 了解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主要内容: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适当的经济政策是可持续发展

的保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经济发展,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适当的经济政策。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

第二节利用经济手段推动可持续发展

1.主要内容: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手段,征收环境费,征收环境税收,财政补贴,押金制,排污权交易,经济惩罚。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征收环境费(资源补偿费,排污费),征收环境税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税,有污染的产品税)。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经济手段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三节循环经济——21世纪的战略选择

1.主要内容:发展循环经济的国际实践,发展循环经济就是保护环境,生态工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形态,建立我国的循环经济势在

必行。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循环经济的“3R”原则,循环经济,传统经济,生态工业。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三)课后练习

1.试述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2.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手段主要有哪些?

3.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的政策?

4.试述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不同之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学生发言与讨论

第八章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社会、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社会保障制度等概念。

2. 熟悉实现我国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3. 了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保持社会的稳定

1.主要内容:加强国防建设,打击违法犯罪,加强治安管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社会稳定,国防建设,治安管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保持社会的稳定的重要性。

第二节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1.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第三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主要内容: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我国实现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实现我国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

的对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体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第四节消除贫困、共同富裕

1.主要内容:消除贫困与可持续发展,我国消除贫困的战略和对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绝对贫困,相对贫困,我国目前贫困问题现状,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消除贫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第五节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1.主要内容:人类住区发展观,人类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我国人居可持续发展尚需解决的问题,中国人类住区发展的对

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人类住区,人类住区发展观。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课后练习

1.什么是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有哪些?

2.实现我国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主要有哪些?

3.什么是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4.我国消除贫困的战略和对策是什么?

5.中国人类居住区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6.中国人类居住区发展尚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学生发言与讨论

第九章可持续发展管理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经济手段、教育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生态经济

管理等概念。

2. 熟悉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原则和手段。

3. 了解可持续发展管理的重点是生态经济管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管理的目标与重点

1.主要内容:可持续发展管理的概念、实质与目标,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内容,可持续发展管理的重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管理,生态经济管理,生态经济系统。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可持续发展管理的目标与重点。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基本原则

1.主要内容: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公正性原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公正性原则。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管理的指标体系

1.主要内容:可持续发展管理指标体系的制定原则,可持续发展管理指标体系的构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科学性原则,层次性和可比性原则,完备与简明性原则,相关与动态性原则,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原

则;可持续发展基本指标(社会指标、经济指标、人口指标、资

源指标、环境指标、科技指标、政府行为指标),综合指标,一

般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度)。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可持续发展管理指标体系的制定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管理指标体系的构成。

第四节可持续发展管理的手段

1.主要内容:经济手段,教育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经济手段(价格杠杆、税收杠杆、信贷杠杆、

财政杠杆、奖惩杠杆),端正经济思想和经济行为,宏观调控,。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可持续发展管理指标体系的制定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管理指标体系的构成。

(三)课后练习

1. 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的意义何在?

2. 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含义是什么?

3. 可持续发展管理的重点是什么?为什么?

4.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原则有哪些?

5.试述可持续发展管理的主要手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学生发言与讨论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教材:

钱易,唐孝炎主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主要参考书:

1 、周国强主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概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5

2 、赵丽芬,江勇主编。可持续发展战略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2000年—2004

年),北京:科学出版社

4、王岩,陈宜俍,环境科学概论(高等学校教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5、盛连喜,现代环境科学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6、金岚,环境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7、孙铁珩等,污染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8、左玉辉主编。环境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9、朱蓓丽,环境工程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0、刘培桐等,环境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11、林肇信,刘天齐,刘逸农主编。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高等学校教材),1999

12、赵媛,郝丽莎,王立山编著。可持续发展案例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七、其他说明

大纲修订人:雷泽湘修订日期:2007年10月

大纲审定人:邓金川刘雯审定日期:2007.10

对铁道概论课的感言

UCD 编号: 北京交通大学 铁道概论第三次论文 对铁道概论课的感言 本科生姓名:王宇航09283020 指导教师姓名:沈飞 学科、专业名称: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专业 二零一一年六月 A Study of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s Translations The Third Paper of Introduction to Railway A Thesis: Thoughts of Introduction to Railway Undergraduate Student: YuHang Wang Supervisor: Fei Shen Academic Title: Computer Science June 2011

对铁道概论课的感言 王宇航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44)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铁道概论》这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及我在学习了这本教材后的 理解与体会。 关键字:铁道概论;感想 1 引言 整整一个学期的铁道概论课就这样接近了尾声,在这一学期的铁道概论学习中,我了解到了很多我国铁路运输方面知识,掌握了一些铁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常见问题,并且有了很多体会与理解。 2 对本教材主要章节的认识 本节我们主要介绍《铁道概论》这本教材的主要内容. 2.1对绪论的认识 运输是人与物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位移。交通运输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对于国家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全局性的作用。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水路、公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它们各有其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与使用范围。都是我们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发挥基础作用,水路建设要继续加强,民航要加大发展力度,管道运输也要发展,铁路发挥的是骨干作用。这些是我国的国情决定的。铁路是我国的主要运输方式,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陆上交通的一种主要工具。铁路运输强度大,里程较长,汇集和辐射范围广。各种运输方式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全国统一的交通运输体系。 1825年英国修建第一条铁路。随后铁路建设日新月异。1876年上海我国有了第一条铁路。旧中国铁路有一定的发展,但分布不均衡,技术设备陈旧落后,且里程太少。新中国建立后,铁路建设有了很大进步。 2.2铁路运输基本设备 铁路是一个综合性的庞大工交企业。为了完成客货运输任务,必须拥有各种运输设备。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理论简述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 理论简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理论简述 0.引言 所谓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下面结合选题的研究对象——河北省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第四工程公司,对国内外学术界有关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作一归纳性论述。 1.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出现、概念和类型 1.1.1 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理由 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晶。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UNCED)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迈向21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概念落实为全球的行动。1987年Barbier等人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文章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同年,布伦特兰夫人(Ms Gro Harlem Brundtland )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此时的研究重点是人类社会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适应并满足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及人口、环境、生态和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方面。其后,这一理论不断地充实完善,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途径。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人们对可持续的关注越来越密切,而且从环境领域渗透到各个领域中。 而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诞生是比较晚但发展相对迅速的一个领域。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企业面对着变化迅速的环境很难适应,而且随着众多企业失败现象的出现,如何使企业保持目前,而且使企业在未期中依然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 1.1.2有关概念界定 企业发展是指企业面对未来未知环境的适应,使企业得以进一步运行,实现企业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期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现在的发展,满足现在利益。同时可持续发展也包括面对不可预期的环境震荡,而持续保持发展趋势的一种发展观。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设计概论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设计的涵义、理解设计的本质,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认识设计的规律与基本特征。使学生能够“从设计中来,到设计中去”,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指导学生学习现代设计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升艺术设计思维的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艺术设计的发展脉络。 2、介绍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特征、传达理念及制作方法等。 3、介绍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功能及区域影响等。 4、介绍工业产品设计的基本特征、适用功能及技术流程等。 5、介绍艺术设计的图形创意、材料选择、功能与形态等。 6、介绍批评意识对艺术设计健康发展的巨大作用。 (三)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设计形态论 本章重点、难点: 1、艺术设计的基本含义,艺术设计家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知识范围; 2、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的基本特征; 3、对以上三种艺术设计类型的制作方法及流程的把握。

教学内容: 第一节艺术设计家 生存价值、知识范围、个人行为等。 第二节视觉传达设计 基本特征、传达理念、制作方法等。 第三节公共艺术设计 基本特征、功能、区域影响等。 第四节工业产品设计 基本特征、适用功能、技术流程等 第二章设计创意论 本章重点、难点: 1、艺术设计的图形创意方法的掌握; 2、图形确定、符号运用、形式构成的掌握; 3、对艺术设计制作材料和人体工程学相关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和掌握。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图形与创造 题材、主题、符号运用、构图、节奏、色调等。 第二节古材料与美感 天然材料、符合材料、声光材料、物化意义、视觉审美等。 第三节功能与生态 人体工程学、人的生理、人的心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第四节精神与道德 造物观念、知识产权、道德价值等。 第三章设计文化论 本章重点、难点: 1、对艺术设计文化发展脉络的掌握; 2、“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的正确处理; 3、艺术设计批评方法和手段的掌握。 教学内容: 第一节历史与文明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培养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培养 ※杨淑欣李相佑赵志川 所谓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大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在大学阶段及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连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追求的目标是大学生个体素质的不断完善、和谐和臻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简而言之为大学生保持自身具有可持续发展态势的能力,是指大学生持续不断地获取运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完善其个性的能力,也就是说大学生个体有意识地自觉地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发展规律,与时俱进,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提升自身生存发展质量与层次,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的目的,以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是基于对人发展的一些现实问题反思,受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启发而提出来的。这些现实问题是:第一,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多数人仍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人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用来学习,其目的是为后一个阶段做好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准备,后一个阶段从事工作,并且工作仅仅被看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不是实现和表达自身价值的手段。如此以来,人的内在素质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就局限在了第一个阶段,而在第二个阶段就很少发展或没有发展甚至是倒退了。第二,有些人把人的发展仅仅定位于对外在功

利目标的追求上,一味只求物质享受,就会使人异化为动物或工具,就会使人个性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局限。第三,有些人的发展是以牺牲后续的发展为代价的,以透支脑力和体力为条件的,他们尽管在人生的某一阶段获得了较大的和较快的发展,但他们的发展却不是可持续的。第四,有些人为了自己的所谓“发展”,把别人当成跳板,这些人的发展是以损害自己的人际关系为代价的,消耗了自己的人际关系资源,损害了自己人际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他们的发展同样是不可持续的。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存在着的一些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对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制约着大学生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 第一,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的理论灌输与社会环境影响之间的矛盾。这一对矛盾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政治修养和政治文明程度,制约着一个人政治鉴别力的提高。各高校为了培养大学生政治修养,提高其政治鉴别力,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但是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大大降低了素质教育的作用,大学生对社会上的拜金主义、唯利是图、行贿受贿、贪赃枉法、奢侈浪费、沉迷酒色等违法乱纪的腐败现象,尽管深恶痛绝,但又无可奈何;不但思想受到侵蚀,有的甚至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也去刻意模仿,这无疑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是极为不利的,对培养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更为不利。 第二,文化素质教育中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矛盾,这一对矛盾直接

文化地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文化地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文化地理学(Cultural geography) 课程号(代码):10621820-0 课程类别:选修课 学时:54 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目的: 1、了解文化的概念:包括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两种。 2、结合实例了解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包括聚落、建筑、服饰、习俗、艺术、语言、宗教等与地形(包括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等)、水体、气候、植被、土壤方面内容。 3、培养学生灵活看待“文化”这一现象,文化与环境密切相关。 4、学会分析不同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现象或文化事物,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与方法,并把实际生活中得到的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要求: 学生在了解文化地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深入社会生活去仔细观察,并用所学理论进行具体分析。做一个“身边的文化与地理”专题讨论与研究,做为中期考试内容。 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以下划线或*等方式注明 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主要分专题讲解各种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关系(主要以中国为例)。 绪论:文化及文化地理基本理论介绍。*(8学时) 一、文化的概念:包括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两种。 二、文化地理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 三、中国近代对“地理与文化关系”的讨论及中国文化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四、文化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地形与文化(12学时) 一、山地(包括丘陵)与文化 二、平原与文化 三、高原与文化 四、盆地与文化

第二章:水系与文化(6学时) 一、河流与文化 二、海洋与文化 第三章:气候与文化*(6学时) 一、中国近5000年来气候的变迁 二、气候变迁与中国历史 三、气候变化与中国历史上人口的几次大起大落 四、气候变迁与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南下及文化带的移动 第四章:城市与文化(9学时) 第五章:景观地理学简介(3学时) 第六章:身边的文化与地理(12学时) 一、我们生活的文化区 在确定一个观察地区以后,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观察身边的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进而总结所观察 地区的文化特点。 1.语言。所观察地区的主要语言是汉语,还是其他语言?如果是汉语,是否是普通话? 2.宗教信仰。所观察地区的人们有无宗教信仰?如果有,以什么信仰为主? 3.艺术。所观察地区有无地方艺术形式?如果有,是什么? 4.经济活动。所观察地区的主要经济类型是什么?农耕、牧业、渔业还是其他类型?如果是其他类型,又 属什么性质? 5.生活习俗。所观察地区人们的生活习俗有什么特点? 从以上的五个调查项目,我们就可以简单归纳我们身边的文化属那一类文化区,当然文化区的划分有不同 的标准,可从最直观、有代表性的意义上考虑。 二、无处不在的文化扩散 文化扩散的例子,在前面几节中所列不少,通过这些例子,我们不仅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各种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是通过何种形式扩散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文化事物和现象空间扩散的观察能力。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文化扩散的媒体日益丰富,并逐渐普及到人们的生活领域中,如我们熟悉的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等。如普通话的扩散、流行服饰的扩散等等。我们身边的文化扩散现象比比皆是,传统文化的弘扬,现代和当代文化的流行和普及,都离不开文化扩散。 文化扩散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各个文化区在不断吸收其他文化区的文化优势,并将其与地方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同时,便赋予了地方文化新的生命意义。世界文化就是在不断的趋同和趋异中发展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文化扩散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构成了英语这种精神文化要素的扩散过程;农民或工人使用某种新的机器,是一种物质文化要素的扩散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没有文化扩散,就没有社会的发展。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也在发展,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扩散这种文化扩散的主要形式,一种情况是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提高,文化扩散在时间上、空间上日益变短、变小,一种是文化扩散促进了文化交流,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教学重点: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1、通过有关的图片、资料给学生较为直观的知识。 2、从学生具体生活实例,通过其讨论得出结论。 3、以学生自学为主,精讲多练,讲练紧密结合。 四、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铁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铁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学期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和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本课程是铁道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理论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同学们了解铁道概论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运输业对我国国家、社会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任务 “铁道概论”是中职学校铁路专业开设的一门共同基础课,它为铁路各专业的学生学习铁路相关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可以也是一门铁路专业基础课。(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该课程系统地又扼要地讲述铁路史、铁路运输业、铁路运输设备以及铁路运输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铁道概论》的学习,要求学生对铁路运输业有了概括的认识和了解,尤其,要求学生掌握铁路运输设备的基本构造、基本原理。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充分了解铁路运输现状和发展趋势、借此开拓眼界和思路,及时地去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的铁路运输设备的新知识、新技术。 (3)、情感目标:培养与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知识内涵,标准的服务技能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在铁路运输第一线的服务与管理人员。 二、课程教学环节的组成 采用课堂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运用列举法、提问法、教学课件、教案等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分析问题、分析、思考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纲要 第二章铁路线路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并掌握路基和桥隧建筑物的组成、轨道的组成、无缝线路、轨道的几何形位、铁路线路的平面利纵断面及眼界及线路维修等。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学习路基和桥隧建筑物都是轨道的基础。 教学重点是线路的组成、铁路等级、主要技术标准、轨道的钢轨道岔部分、路基的排水及铁路限界。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究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究 近年来,私营企业发展速度虽然很快,经济实力也逐步增强,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内容提要:私营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的热点之一。论文以着名的民营企业苏宁集团的成功,阐述只要正确运用政策、抓住机遇、科学管理,私营企业一定会有光明前景,同时也必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论文旨在阐明在新时代里,人们要敢于直面挑战,突破旧观念,私营企业也会大有作为。 关键词:私营企业持续发展 引论 闻名全国的苏宁电器连锁集团始创于1990年,历经十余年的艰辛、奋力拼搏,苏宁现已发展成为年销售规模80多亿、上缴税收过3亿元、员工万余名、连锁企业遍及全国24个省市地区的大型零售连锁企业集团。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企业之一、全国民营企业10强、全国连锁企业10强、中国商业企业名牌企业、江苏省着名服务商标等殊荣。 更可喜的是自1995年起,是苏宁率先在中国家电流通领域尝试连锁经营的模式。在江苏省内及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成都、合肥、杭州、西安、深圳等地以直营和特许形式建立了数百家连锁店。自2000年苏宁确立了以综合电器升级,连锁扩张提速为战略的二次创业阶段。2003年在南京山西路开设18000平方米的专业自

营旗舰店堪称亚洲电器单体店之首,这意味着苏宁电器从空调专营到综合家电经营,再到信息家电拓展的第三次腾飞。在经营品类上,苏宁在做大做强传统家电的同时,大力培育信息家电;在连锁网络建设上,苏宁坚持以时间换空间、数量决定质量,快速建设苏宁在全国的连锁网络。如此种种,我们作为消费者的同时,也见证了苏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苏宁集团从当初的“小个体”铸就成今日的辉煌,它成功地昭示了我国私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政策的开放,法律的完善是苏宁形成的根本 苏宁的诞生,绝非偶然,它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逐步完善。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中产生了两个重大的变化:一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替代计划经济,二是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替代单一公有制经济,二者密不可分的。私营企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我国政治、社会、人文等已产生长远的影响。更据资料显示,浙江、贵州、重庆等省、市的工商联合会会长由私营企业主担任。在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六”大上,至少有7位私营企业主党员的代表。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我们进一步的强调要毫不动摇的发展私有制经济,而且提出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共同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之中,不要把两者对立起来。据此,我们不难看出私营企业在我国正稳步地、持续发展,同时,关注私营企业的未来发展理应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热点和重点,我国私

《城市设计概论》教学大纲.doc

《城市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城市设计概论 (英文): General Theory of Urban Design 课程编号:030403 学时: 2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 学时;实验学时或上机学时) 学分: 1.5 适用专业:城市规划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城市设计概论是城市规划专业基础课。课程通过追溯城市设计的起源、发展和前沿,介绍现代城市设计的一般理论、方法和程序, 分析国内外城市设计经典实例,为学生从事城市设计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2.1了解城市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2.2建立现代城市设计理念; 2.3初步掌握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2.4学习国内外优秀城市设计经验。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打下理论基础。 四、教学基本内容 4.1绪论 4.2城市设计的内容 4.3现代城市设计的要素 4.4城市设计的原则 4.5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与程序 4.6现代城市设计过程的建构及目标价值取向 4.7城市设计实例分析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理论讲授与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历史与前沿相结合,教材与课外参考资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手段上,理论课讲授与观看多媒体教学资料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现代教学设施与手段,着力改进教学效果。 六、课程设计:无 七、实验、实习或上机安排:无 八、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 50%

2、期末考核成绩 50% 3、综合成考核成绩=平时成绩×50%+课程设计成绩×50% 十、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城市设计概论》邹德慈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年参考书: 《城市规划设计资料集城市设计分册》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年《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王建国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建筑外环境设计》刘永德等著天津科技出版社 ,1998 《外部空间设计》卢原义信 (日)著中国建工出版社 ,1985 《图解城市设计》金广君著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1997 《城市广场设计》王坷等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城市设计感性原则与方法》余柏春著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7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432450 课程名称:普通生态学学分/学时:2/32 课程层次:全校文化素质教育修读类型:选修考核方式:期末考试80%,平 时成绩20%。 开课学期:春季/秋季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教学目的: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技术的进步,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影响环境,环境问题的出现,诸如世界上出现的能源耗费、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退化、生态平衡失调等六大基本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生态学理论的指导。本课程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等各个层次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不同学科专业介绍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的应用生态学内容,并对生态学各个研究方向的近代研究进展作简要介绍。教学中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 建立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协同进化的概念,对现代生态学的新进展,新成就有基本了解。 2. 人类作用是造成环境破坏的最主要的原因,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环境,保护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教学基本要求:系统讲授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内容力求新颖;在课堂讲解课程内容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播放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提高学生对生态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本章主要介绍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范围、方法以及生态学的最新发展趋势。使学生了解学习生态学,不仅要掌握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般原理,更要关注人类活动下生态过程的变化以及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第一节地球上的生命 第二节生态学的形成及发展 思考题: 1、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2、试述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2学时)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教育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简称ESD),基本上是价值观念的教育,核心是尊重:尊重他人,包括现代和未来的人们,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我们居住的星球上的资源。教育使我们能够理解自己和他人,以及我们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联系,这种理解是养成尊重的坚实基础。确保公正、责任、探索和对话的同时,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我们的行为和实践,使所有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以充分满足而不是被剥夺。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特征: ●跨学科性和整体性:可持续发展学习根植于整个课程体系中,而不是一个单独的学科; ●价值驱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原则; ●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帮助树立解决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困境和挑战的信心; ●多种方式:文字、艺术、戏剧、辩论、体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参与决策:学习者可以参与决定他们将如何学习; ●应用性:学习与每个人和专业活动相结合; ●地方性:学习不仅针对全球性问题,也针对地方性问题,并使用学习者最常用的语言。(引自《联合国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05-2014)国际实施计划》) 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自1988年国际社会出现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缩写为EFS)和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缩写为ESD)以来,一些专家认为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基本相同。但在中文表述方法方面有所不同,有的从英文字面含义直接将EFS或ESD翻译为“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也有的从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角度将EFS或ESD翻译成“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国文化概论》是江西师范大学通识教育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列的课程。 本课程以学习和研究中华民族数千年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为目的,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提高人文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从而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该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中国历史、地理、经济、政治、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宗教、哲学等诸多领域,因为“文化”的内涵包罗了人类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因此本课程是对中国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语言学等课程的概括与总结,尤其注重中国文化的特点的分析与总结。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应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地和科学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准确而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认识中国的国情,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新的先进文化。 四、课程的教学媒体构成与主要内容 1、文字教材:《中国文化概论》,国家教委推荐教材,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音像教材:与本课程相关的录音带或录像带,如“中国文学”、“中国古代史”等课程的录音、录像,经典作品录像等。 3、辅助教材:文、史、哲各类相关著作。 五、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及教法建议 1、教学重点(*)与难点(△)

“文化”的内涵,△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结构,*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 2、教学法建议 由于本课程的内容博大精深,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宽,所以必须强调要大量阅读文史哲等方面的书籍;在教学时尽量采用讨论,分析与总结的方法,采取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方法,将典型事例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将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结合起来。 六、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1、由于课时有限而课程的内容较多(包括绪论近二十章),一定要掌握和突出重点。 2、注意与已学过的课程相联系,如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课程,力求达到融会贯通。 七、教学总课时、学分及考核方式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6课时,2学分。平时成绩为总成绩的20%,期末采用开卷考试,占总成绩的80%。 八、各章节教学进度及安排 绪论(2课时) 掌握“文化”的内涵与界说,了解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认识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了解学习方法。 上编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2课时) 认识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理解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2课时)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特点,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及形态,研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迂缓的原因,掌握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2课时)

艺术设计概论课程标准

艺术设计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为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何谓设计、设计的本质与特征、设计形态、设计思维、设计美学、设计风格学、设计与科学技术、设计心理学、设计的历史、设计与教育等。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的概念与意义,较系统地了解设计历史发展的过程,熟练掌握各历史阶段出现的代表作品,设计现象和设计流派,并能在实践中吸收前人成果,拓展设计思路。较全面地认识设计文化和各种特征。理解并掌握设计的本质特征、设计的物化、设计文化的继承方式,装饰的意义和特点、视觉在设计中的意义和特性,美感的特征及材料和技术的重要性等重要问题。 二、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主要围绕艺术设计类基础理论进行编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充分了解何谓设计、设计的本质与特征、设计形态、设计思维、设计美学、设计风格学、设计与科学技术、设

计心理学、设计的历史、设计与教育等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的概念与意义,较系统地了解设计历史发展的过程,熟练掌握各历史阶段出现的代表作品,设计现象和设计流派,并能在实践中吸收前人成果,拓展设计思路。 三、课程目标 (一)专业能力: 了解设计设计的基本涵义,设计的本质与特征; 掌握设计形态,设计思维,设计美学,设计风格学,设计与科学技术,设计心理学,设计的历史,设计与教育。 (二)方法能力: (1)使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的概念与意义,较系统地了解设计历史发展的过程,熟练掌握各历史阶段出现的代表作品,设计现象和设计流派; (2)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在实践中吸收前人成果,拓展设计思路,发散思维。 (三)社会能力: 独立工作的技能; 学业能力; 自我认知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团结就是力量。 四、学习情境设计 (一)学习情境设计与时间安排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20100 学分-学时:2-32 )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全校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课程内容涵盖了环境学科的大部分领域,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当前的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本课程的目的是在高等教育非环境类的本科学生中传播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环境意识的,满足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绪论:掌握环境领域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目前人类面临的种种环境问题,了解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全球二十一世纪议程以及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 2.生态学基础: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营养结构、形态结构)和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信息交流)以及生态规律;了解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物质循环中的三大循环(水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掌握物质循环及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3.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了解人口学的基础知识,了解人口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深对我国基本人口政策的理解;掌握人口与人口过程的规律;了解世界与我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和状况;明确我国人口发展战略。 4.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中国自然资源的历史及现状、我国水资源及土地资源的现状及可持续利用的模式及可能性。理解我国基本资源状况对社会、经济、生态的系统发展的影响。 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了解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基础知识;了解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了解我国生物资源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其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能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了解能源资源的概念及分类、能源资源利用的历史及现状;了解能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目前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可再生能源的类型、特点和可持续利用的模式。 5.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掌握环境污染、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概念及类型;了解中国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现状、特征;掌握大气污染及水污染的危害与防治。 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的防治:了解中国土壤、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其他污染的现状、特征;掌握土壤、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危害与防治。

(发展战略)如何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新修改)

煤炭设计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许昌钧州煤炭咨询设计研究院杨宏图 随着国家对煤矿产业政策的调整,乡镇煤矿逐步被大集团兼并重组,因此同乡镇煤矿服务的有关机构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如何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只有靠发展才能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的思想涵盖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指导作用。 一、加强管理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主题 以加强目标成本预控;实现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全面加强管理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贯彻落实紧缩支出的财务政策,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将成本管理的关口前移,建立起严格的目标成本预控管理体系。 认真落实“成本领先”意识,“管理精细”的理念,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成本精细化管理,积极营造“事事有落实,处处有标准,人人有指标”的良好氛围,各部认真进行目标成本管理,对各项经济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目标”的管理体系,压

缩办公费、招待费支出,节约耗材,科学利用纸张,杜绝费用支出事前无计划、事中无控制、事后无约束的现象,确保成本的有效预控。 按照“一线同志爱仪器”,把设备仪器当做自己的脸经常去洗,当做自己的眼睛来保护,减少最大耗损,严格设备仪器查修维修制度,谁使用、谁负责,出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维修,确保设备仪器正常使用,并减少维修费用的开支,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强化管理,节支降耗,加强耗材购销管理,严格控制成本性支出,降低非生产性支出,杜绝不合理支出,全面降低企业成本。 二、多种经营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后盾 我单位成立至今经历了由公司升级到院的进步,同时由原来的测绘丁级、设计丙级逐步提升到丙级和乙级,增加了评估、评价、矿山司法鉴定、生产能力核定、通风能力核定、煤矿的初步设计以及非煤矿山的测量和设计,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过去的辉煌已经过去,如何保持今后持续稳定的发展,就要进行二次创业,加快多种经营的发展。 1、要提高对多种经营重要性的认识,把多种经营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把多元化经营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的重要位置,在发展主业的同时重视发展多种经营,以原有的技术资源为基础带动多种经营,以多种经营促进原有的工作(设计测绘)实施煤炭的多种元素与多种经营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

二、教学时数分配

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 导言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设计学的研究范围以及现状。【重点难点】重点是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和设计学的现状。 【教学内容】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1)设计史 2)设计理论 3)设计批评 第二节设计学的现状 1)对当代西方设计的思潮的一般看法 2)对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初步研究 第一章“看”的意义 【教学目的】了解设计的多重特征。 【重点难点】重点是设计的科技特征设计的经济性质。 【教学内容】2、设计的多重特征 第一节设计的艺术特征 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 2)设计的艺术含量 3)设计的艺术手法 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 5)艺术推动设计 第二节设计的科技特征 1)设计与科技进步 2)设计与科学理论 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 第三节设计的经济性质 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 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 3)设计作为经济体的管理手段 4)设计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第二章艺术是什么

第三章西方设计史 【教学目的】了解西方古代设计设计与工业革命西方19世纪设计,现代设计运动以及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重点难点】重点是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教学内容】 第一节西方古代设计 1)原始时期和古典时期的设计 2)中世纪时期的设计 3)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 第二节设计与工业革命 1)作为历史转折时期的18世纪 2)早期的设计师和工业家 第三节西方19世纪设计 1)19世纪设计发展的背景 2)19世纪的设计教育和设计改革 第四节现代设计运动 1)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2)大战后的设计 3)60年代的波普审美观 第五节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1)60年代设计文化的复杂性 2)设计和后现代主义 3)新时代设计的方向 第四章设计的类型 【教学目的】了解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重点难点】重点是针对不同的专业掌握与之专业相谋合的重点范畴。 【教学内容】4、设计的类型 第一节视觉传达设计 1)什么是视觉传达设计 2)视觉传达设计的构成要素 3)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 第二节产品设计 1)什么是产品设计 2)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 3)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 4)产品设计的分类 第三节环境设计 1)什么是环境设计 2)环境设计的类型 第六章设计批评 【教学目的】了解设计的批评对象及其批评者、设计批评的标准、设计批评的方式、设计批评的理论。 【重点难点】重点是设计批评的标准。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大纲2020

《环境保护概论》 教学大纲

(78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环境保护概论》是精细化工专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行业发展趋势开设的专业拓展性课程。课程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环境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拓宽知识面与提高素质相结合、系统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将其溶入到今后的工作生活当中,为适应我国各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要求,使我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熟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了解环境保护的思想、理念、趋势、措施和方法,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观。 (一)知识教学目标 了解环境、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了解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了解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了解环境污染类型与防治;了解农业、城市、工业、旅游、经济与社会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可持续发展途径;重点理解并适当掌握化工行业,特别是精细化工领域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趋势、理念、措施和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了解环境一般性法律法规,能针对精细化工行业的工艺特点给出适当的环境治理建议,并能实际解决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2、具有与时俱进的正确心态。 3、树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齐达标的理念。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础模块 一)绪论 明确环境的概念、类型和特性;了解环境问题及环境科学的概念、内容;掌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 1)环境 (1)环境的概念 (2)环境的类型 (3)环境的特性 2)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及类型 (2)环境问题的产生的发展 (3)环境问题的实质 3)环境科学

铁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铁道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Measuring and Testing Techniques of Virtual Devices) 一、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铁道概论”是铁路高等院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共同基础课, 它为铁路各专业的学生学习铁路相关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可以也是一门铁路专业基础课。 2、知识要求:该课程系统地又扼要地讲述铁路史、铁路运输业、铁路运输设 备以及铁路运输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运用。 3、能力要求:通过《铁道概论》的学习,要求学生对铁路运输业有了概括的 认识和了解,尤其,要求学生掌握铁路运输设备的基本构造、基本原理。 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充分了解铁路运输现状和发展趋势、借此开拓眼界和思路,及时地去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的铁路运输设备的新知识、新技术。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学时分配: 各章学时分配表 2、具体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了解铁路运输是我过国民经济大动脉,具有高度集中,半军事化,大联动机性质的特点,其主要任务是安全、迅速、经济、合理地运送旅客和货物,铁路为完成运输任务应具有必要的运输设备。 [教学内容]铁路史、中国铁路、铁路运输业的作用和特点

[重点难点]世界铁路发展史、铁路运输业是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中国铁路特点,铁路现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作业] 1、如何理解铁路运输企业是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 2、归中国铁路特点 3、试述铁路现状 4、铁路运输主要设备指哪些? [课时] 2 第3章铁路线路 [目的要求] 了解并掌握路基和桥隧建筑物的组成、轨道的组成、无缝线路、轨道的几何形位、铁路线路的平面利纵断面及眼界及线路维修等。 [教学内容] 路基和桥隧建筑物都是轨道的基础。路基工程主要由路基本体、路基防护和加固建筑物、路基排水设备3部分建筑物组成;桥隧建筑物包括桥梁、涵洞、明渠、隧道等。轨道是列车运行的基础,它是由道床、轨枕、钢轨、联结零件、防爬设备和道岔等设各组成的。无缝线路就是将标准长度的钢轨焊接成为长钢轨的轨道。我国一般采用25m的钢轨先在焊轨厂焊成200~300m的长轨条,然后再运到铺轨地点,而焊成1000~20OOm的长轨条或按设计长度进行铺设。轨道几何形位是指轨道各部分的几何形状、相对位置和基本尺寸。从轨道横断面上来看,轨道的几何形位包括轨距、水平、外轨超高和轨底坡;从轨道的纵断面上看,轨道的几何形位包括轨道的前后高低。铁路线路在空间的位置用它的线路中心线表示的。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叫铁路线路的平面;线路中心线(展直后)在垂直面上的投影,叫做铁路线路的纵断面。为了确保机车车辆在铁路线路上运行的安全,防止机车车辆撞击邻近线路的建筑物和设备,而对机车车辆和接近线路的建筑物、设备所规定的不允许超越的轮廓尺寸线,称为限界。铁路基本限界可分为机车车辆限界和建筑接近限界两种。 [重点难点] 线路的组成、铁路等级、主要技术标准、轨道的钢轨道岔部分、路基的排水及铁路限界。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作业] (1)铁路线路如何分类? (2)铁路主要技术标准指哪些? (3)什么是限制坡度?它的大小对运营和工程有什么关系? (4)列车在曲线上运行时,为什么会产生曲线附加阻力?曲线半径大小对列车运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5)路基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路基如何排水? (6)闽述轨道的组成及其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7)阐述道岔的组成和作用,道岔号数的大小对行车有什么影响? (8)什么足铁路限界?限界起什么作用? [课时]8 第三章铁路车辆 [目的要求]了解并掌握铁路车辆的分类、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车辆标记及技术

如何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煤炭设计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许昌钧州煤炭咨询设计研究院杨宏图 随着国家对煤矿产业政策的调整,乡镇煤矿逐步被大集团兼并重组,因此同乡镇煤矿服务的有关机构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如何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只有靠发展才能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的思想涵盖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指导作用。 一、加强管理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主题 以加强目标成本预控;实现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全面加强管理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贯彻落实紧缩支出的财务政策,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将成本管理的关口前移,建立起严格的目标成本预控管理体系。 认真落实“成本领先”意识,“管理精细”的理念,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成本精细化管理,积极营造“事事有落实,处处有标准,人人有指标”的良好氛围,各部认真进行目标成本管理,对各项经济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目标”的管理体系,压

缩办公费、招待费支出,节约耗材,科学利用纸张,杜绝费用支出事前无计划、事中无控制、事后无约束的现象,确保成本的有效预控。 按照“一线同志爱仪器”,把设备仪器当做自己的脸经常去洗,当做自己的眼睛来保护,减少最大耗损,严格设备仪器查修维修制度,谁使用、谁负责,出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维修,确保设备仪器正常使用,并减少维修费用的开支,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强化管理,节支降耗,加强耗材购销管理,严格控制成本性支出,降低非生产性支出,杜绝不合理支出,全面降低企业成本。 二、多种经营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后盾 我单位成立至今经历了由公司升级到院的进步,同时由原来的测绘丁级、设计丙级逐步提升到丙级和乙级,增加了评估、评价、矿山司法鉴定、生产能力核定、通风能力核定、煤矿的初步设计以及非煤矿山的测量和设计,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过去的辉煌已经过去,如何保持今后持续稳定的发展,就要进行二次创业,加快多种经营的发展。 1、要提高对多种经营重要性的认识,把多种经营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把多元化经营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的重要位置,在发展主业的同时重视发展多种经营,以原有的技术资源为基础带动多种经营,以多种经营促进原有的工作(设计测绘)实施煤炭的多种元素与多种经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