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民工荒”现象成因、利弊及对策分析

“民工荒”现象成因、利弊及对策分析

“民工荒”现象成因、利弊及对策分析
“民工荒”现象成因、利弊及对策分析

民工荒”现象成因、利弊及对策分析

【摘要】30 年改革进程中,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成为经济发展强劲的助推器。近几年来,我国面临着严重的城市用工短缺现象,即所谓的“民工荒” 。本文利用“刘易斯拐点”和“人口红利流失”来解释“民工荒” 现象成因,并就利弊两方面进行探讨,进而提出富有实践性的经济对策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民工荒” 原因利弊对策

一、引言

2004年1月起,我国首次遭遇“民工荒” ,珠三角地区拉响民工短缺警报。随后,劳动力短缺蔓延到安徽、湖南等民工输出的内陆省区。2009 年,在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缓和的形势下,企业用工量急剧增加,务工人员反而减少,使得民工荒现象更加严重。2010年春,从沿海到内地部分城镇出现出现更为突出的“劳工荒”现象,局部民工荒发展成全国性用工短缺。企业用工问题如果不能解决,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将受到极大威胁,依靠丰富劳动力资源而形成的制造业成本优势不复存在。

二、“民工荒”原因解读“民工荒”现象反映了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与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息息相关,更反映了长期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劳动力从充分供给到短缺,劳动力价格的普遍上涨,预示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流失和“刘易斯拐点” 的提前到来。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民工荒”问题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

1.长期的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变化。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普遍作用,人口转变已进入低生育阶段,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率已经开始迅速减缓,每年平均只有1%略强,并预计在2015 年转为负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吸纳殆尽,不足以补偿城市用工量。所以,劳动力供求的数量格局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人口红利”渐渐减少。

2.劳动力工资粘性。近几年来,我国CPI 指数平均每年以6%左右的幅度增长,而工人的名义工资只有小幅增长,这就导致了实际工资的负增长状态。并且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与工资上涨不挂钩。所以当前的民工荒是总需求迅速上升而工资调整呈现粘性的宏观经济波动。

3.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导致技工荒。随着城市产业不断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化、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的成熟,新型产业需要具有相对技术含量的产业工人,而农民工技术水平落后和职业教育的高收费阻碍了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形成劳动

力供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

4.国家的惠农政策效益、“三农”扶持力度加强、鼓励农民创业。国家对“三农” 问题的

关注,直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陆续出台的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稳定粮食价格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与经济收入。

5.农民工工资和福利水平过低、劳动保障制度缺失。

另外,09 年来经济回暖使制造业企业形势大好导致用工量急剧增加,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加速扩大了本土劳动力需求,这些都是导致“民工荒”现象加剧的影响因素。

三、“ 民工荒”利弊分析

社会各界对劳工荒现象存在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我国人口红利衰减、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减少将造成我国制造业的低谷,也有人认为这是促进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改革的重要契机,劳动力短缺危机能加速产业升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我认为是利弊并存,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

一、劳工荒带来的好处有:1.劳工荒的出现有助于企业提高工资率,增加劳动收入;能改善农民工的福利待遇。并且推进这回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维护社会稳定。

2.劳工荒的出现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调整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3.劳工荒还为中国由“世界加工厂”转变为“世界制造厂”提供了机遇。

4.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集聚效应。

二、劳工荒的弊处有:1.短期内不能满足国内劳动力需求,增加产品生产成本和企业经营难度。我国制造业企业是以低成本低价格取得比较优势的,生产成本的提高势必会增加企业经营难度,造成大量企业倒闭。

2.劳动力缺乏会降低我国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将无法吸引制造业企业的投资,制造企业会

向更廉价劳动力的国家转移。

从远期来看,只要能合理应对及时缓解,劳工荒问题将带来我国劳动力市场新的局面。

四、“民工荒”对策及政策建议

民工荒问题的不断出现,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通过政策手段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农民工实际工资,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确定合理工资能促进劳动积极性,缓和劳资关系。虽然在短期内加大企业的资金负担,但长期来看是有利于国内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矛盾的缓和的。

2.加快提高以农民工为重点的社会保障覆盖率。为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一种切实有效的社会保障,能提高农民工的积极性和稳定性,无论是应对劳动力短缺还是周期性就业冲击,社会保障的覆盖水平都可以发挥积极的稳定作用。

3.通过深化教育和加大培训力度,解决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这是解决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根本方式,政府应该着力提升国内劳动力水平,加大技术性人才培养的投入,是劳动力质量和工

资水平都能有相应的提升。

4.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的形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然出现。内地务工人员价值实现的需要,国内制造业的低水平现状要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重视产业升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附加值,将传统的粗放型、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朝着集约式、高效率的先进制造业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沿海发达地区乃至我们整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五、结论

刘易斯模型并不很符合发展中国家的现状,应用于我国现状的分析还是有较大偏差。我国人口过于庞大,从长远来看,我国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这些剩余劳动力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他们所能提供的劳动与企业需求不挂钩,以至于不能充分被吸收。所以需要对我国劳动力现状进行实践性调研,进而得出现实可靠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包小忠,《刘易斯模型与“民工荒” 》,《经济学家》[J],2005(04)

2. 简新华,《“劳工荒” 的原因、利弊分析与合理应对》,《中国经济问题》[J],2010(03)

3. 柯龙山,《经济权力与工资水平的博弈: “民工荒”的一个解释》,《金融与经济》[J],2010 (06)

4. 蔡昉,《“民工荒”现象:成因及政策涵义分析》,《开放导报》[J],2010(02)

5.何元“民工荒”助力中国转型

文/ 马光远

民工荒”在春节过后如期来临。

自2003 年开始,每年都有“民工荒”,但现在的“民工荒”的具体情况以及原因和以往已经大为不同,“民工荒”也由以前专属沿海发达地区的“专利”,成为包括西部地区在内的全国性的现象。

那么这年复一年的“民工荒”,对于中国经济,究竟意味着什么?

此“荒”非彼“荒”

近年来,“民工荒”的原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一,从农民工总的供应趋势看,尽管总量依旧庞大,但农村提供给城市的劳动力增速随着“ 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明显趋缓。其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企业的数量在增加,农

民工的选择越来越多,选择的自由可以说是劳资双方力量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三,中国新一代的农民工无论是在年龄、知识结构,还是价值观等方面已经完全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从年龄而论,农民工的大部分以80 后和90 后为主,这个群体的特点是文化层次比较高,在生活观念和权利观念上显然不同于他们的父辈,他们有更多的权利意识和创业的选择。其四,随着东部产业转移至西部,西部也出现了劳动力的短缺,西部低廉的生活成本,以及离家比较近等便利,使得西部的农民工不再选择去生活成本高昂的东部。

由此,在农民工的结构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时下的“民工荒”绝非权利缺失情况下无意识的抗争,更非一个短期的博弈,而将是长期性和制度性的经济事件。随着农民工的成长,劳资双方的力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前几年沿海一带地方上开“两会”,一些企业代表经常提案要求

取消最低工资,要求取消《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的束缚,但这两年,这样的声音基本已经绝迹。农民工工资的上涨已经不需要政府的督促,而是成为企业主动的选择。于是,这种“民工荒”事实上悄然成为倒逼中国发展模式转型最有希望,也最重要的自发性力量。

或为巨变起点

无论是经济结构的调整,还是发展模式的转型,本质上都是利益格局的重新洗牌,是财富的重新分配。在时下利益博弈日趋尖锐的情况下,政府的强制性政策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成效不会太大,而只有这种自发的,结构性的变迁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利益格局的重整。

随着农民工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各地加入抢夺农民工的行列。和当年小岗村的变革一样,“民工荒”既是农民救自身之举,更是通过他们的“私力救济”行为,推动中国政治、经济

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动力。在“农民工”富余的情况下,东部的产业转型是没有动力的,他们可以依靠资源耗竭、廉价劳动力的懒惰发展模式获得利润,既没有产业升级的动力,也没有产业升级的必要。但是现今面临“民工荒”的压力,这种转型和产业升级正在悄然加速。

特别重要的是,农民工自身的升级换代除了可以推动中国经济转型之外,还可能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走向民主和文明的重要力量。新一代的农民工有自觉维护自己权益的明确行动,有价值观,有创业的渴望,同时更有融入城市的平等的观念。1978 年,小岗村的农民撕开制度的铁幕,开启了中国改革的第一枪,安徽的18 个农民推动了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改革;30 多年后,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用脚投票”倒逼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开启中国文明之路,再一次承担起历史的使命,我乐观其成。在10 年之内,我们都会看到,现在的“民工荒”带给中国社会的将是一场巨变。管理

本文作者系独立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

睿,《关注“民工荒”问题》 ,《发展》 [J],2010(04)著名的 “三农 ” 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和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表示, 政策向农村完善和倾斜, 城里人去农村消费, 都是一种 "反哺 ",所 以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要懂得抢占先机, 把握市民下乡消费的机会。 当下我国的中产阶级正在快速崛起,他们对生活和消费的要求越 来越高,农村以前不纳入生产要素

(如空气、环境、文化、氛围 等)的各种资源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追求个性化的消费也 日益增多,这些都会成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机会 2012 年春季招聘季中,不仅沿海传统产业密集型城市出现了民工 荒的现象,在四

川、重庆这些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大省(市)也面 临着 “民工荒 ”的问题。 2012 年 2 月,四川、重庆两地组织企业到 同为劳动力输出大省的贵州招

聘,争抢人才。这也就意味着民工 回流不再仅仅是从沿海回流中西部地区,甚至是从内地大城市回 流到中小型城市。

“大年十五刚过我就开始提前侦察了,看有什么好单位要招人 的,自己

也好提前有个打算 ”。最近,记者在成都市锦江区人力资 源市场碰到了不少这样 “孔雀西南飞 ”的四川本地民工。与远赴外 地打工相比,今年更多的川籍民工更愿意留在四川本地甚至家乡 就业,而四川本地企业的高速发展和扩张蓝图让更多的四川籍民 工萌生了 “落叶归根 ”的意愿。 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为了追寻理想和幸福的生活,人们从农村 迁徙到城市,从落后的城市迁徙到发达的城市。如此大规模的群 体迁徙,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致使这片世界上人口最多 的土地在 30 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亮 责任编辑:纪

其实,无论是经济结构的调整,还是发展模式的转型,本质上都是利益格局的重新洗牌,是财富的重新分配,在时下利益博弈日趋尖锐的情况下,政府的强制性政策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成效不会太大,而只有这种自发的,结构性的变迁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利益格局的重整。随着农民工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随着各地加入抢夺农民工的行列。和当年小岗村的变革一样,“民工荒”既是农民救自身之举,更是通过他们的“私力救济”行为,推动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动力。在“农民工”富裕的情况下,东部的产业转型是没有动力的,他们可以依靠资源耗竭、廉价劳动力的懒惰发展模式获得利润,既没有产业升级的动力,也没有产业升级的必要。在此之前,尽管学界、业界都在呼吁中国发展模式的转型,呼吁推动中国产业的升级,但事实上,由于路径的依赖和各地投机取巧,乃至于忽略农民工基本诉求的侥幸心理,东部的产业升级并没有取得明显的进步。 ) 自2008 年开始,进入城市的农民工通过“用脚投票”倒逼

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开启中国文明之路。我乐观其成,也许不用30 年,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受到当年“民工荒”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变。

一年一度的“民工荒”在春节过后如期来临。“民工荒”由以前专属沿海地区的专利,已经席卷全国,甚至西部省份也出现了“民

荒”。

可以说,自2003 年开始,每年都有“民工荒”,但现在的“民工荒”的表现以及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已经和以往大为不同。2003 年的“民工荒”,纯属处境糟糕的“农民工”的一种无奈而悲壮的告别城市之举:当年很多农民工的工作时间长达14 个小时左右,工资低廉而且拖欠严重,农民工的生存状况非常糟糕,劳动条件和福利待遇更是一塌糊

涂。当年劳资双方博弈的力量也是一边倒的失衡,大量的农民工的存在,使得企业可以恣意剥夺农民工的权益,各地的劳动监管部门也是偏向企业而不是农民工。原因不外乎农民工太多,农民工的选择很少,除了到一些东南沿海的企业做工,

就是回家种地。

然而,自08 年以来,“民工荒”的原因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概况起来,有:其一,从农民工的总的供应趋势看,尽管农民工的总量依旧庞大,但农村提供给城市的劳动力的增速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减速明显;其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企业的数量在增加,农民工的选择越来越多,有很多企业可以供农民工选择,农民工也可以选择自己创业,选择的自由可以说是劳资双方力量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三,中国新一代的农民工无论是在年龄,知识结构,还是价值观等方面已经完全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从年龄而论,农民工的大部分以80 后和90 后为主,这个群体的特点是文化层次比较高,在生活观念和权利观念上很显然不同于他们的父辈,他们有更多的权利意识和创业的选择;其四,随着东部产业转移至西部,西部也出现了劳动力的短缺,西部低廉的生活成本,以及离家比较近等便利,使得西部的农民工不再选择去生活成本高昂的东部。

因此,尽管“民工荒”已经存在了10 年之久,但在农民工的结构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当下的“民工荒”绝非权利缺失情况下无意识的抗争,更非一个短期的博弈,而将会是长期性和制度性的经济事件。随着农民工的成长,劳资双方的力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东南沿海一带开“两会”,很少听到还有企业家代表疯狂叫嚣要取消《劳动合同法》了,企业一旦被农民工投诉,受处罚的一般都是企业而不是农民工,农民工在企

业的劳动条件和福利待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工的工资的上涨已经不需要政府的督促,而是成为企业主动的选择,不涨工资招不到人。

因此,这种“民工荒”事实上成为倒逼中国发展模式转型的最有希望的最重要的自发性力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从求职者角度而言,切莫因为

“用工荒”字眼的频繁出现,就乐观地以为自己在求职过程中有了谈判砝码,而是应该适时更新知识、提高劳动技能,以适应要求日益提高的劳动需要;而从企业角度而言,则要善待员工,在给他们提高工资待遇、加强劳动保障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培训、充电机制,摈弃“即招即用”的懒汉模式。而要实现这样的转变,需要有关部门出台政策,改变目前农民工

不跳槽无希望的大环境,鼓励企业升级招工意识,通过给予农民工归属感

简单来说就是企业招不到人,现在中国大多是制造业,都在沿海地区,企业利润低,工厂给农简单来说就是企业招不到人,现在中国大多是制造业,都在沿海地区,企业利润低,工厂给农民开出的工资就低,这些地方本身物价就高,而现在物件又飞涨,根本就满足不了人们在这些大城市的生活,所以很多人都不愿到这些城市来。而视留在自己的中西部省市打工。2.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现在老年化人口加剧,中国的人口红利基本是在慢慢

消失,也就是说打工的人没有那么多了,所以早就了现在的民工荒。。

“民工荒”还呼唤企业和政府改变用工模式,要求企业和政府重视员工的教育培训。企业要在员工培训上加大投入,地方政府应组织技工学校和就业

中心深入到用工单位,采取“订单式”、引导性培训等办法,解决企业的用工“瓶颈”。

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的用工短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领域出现的一个引人瞩目的变化,它传递给人们

的,不仅仅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信息,而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