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体解剖生理学 重点笔记

人体解剖生理学 重点笔记

人体解剖生理学 重点笔记
人体解剖生理学 重点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生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

一、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1、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形式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是反射。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5个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三、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

1、负反馈

如果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作用的结果使输出变量向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则称为负反馈。

2、正反馈

如果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作用的结果是使输出变量在原先活动的同一方向上进一步加强则称为正反馈

第三章

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被动转运(使膜两侧物质均匀分布)

被动转运是指分子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细胞膜的转运,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转运结果是达到膜两侧物质的浓度或电位的平衡。

(一)、单纯扩散

1、物质:脂溶性高、分子小,不带电荷的非极性分子。如O

2、N2、CO2、乙醇、尿素以及一些小分子激素或药物。

2、特点:不需要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

推动物质转运的力量是物质的浓度梯度。

物质转运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因而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

转运的结果是物质浓度在细胞膜的两侧达到平衡。

(二)、易化扩散。(膜蛋白介导)

一些单纯扩散不能实现的非脂溶性的较大的分子或带电离子的跨膜转运需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由细胞膜上蛋白质帮助所实现的物质跨膜扩散称为易化扩散。

1、经载体的异化扩散。(离子,分子,选择性高)

载体指镶嵌在细胞膜上的一类具有特殊的物质转运功能的蛋白质。

物质:葡萄糖和氨基酸。

特征:饱和现象、立体构想特异性、竞争性抑制。

2、经通道的异化扩散。(速度快,被动)

特征:离子选择性

门控特性:电压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

二、主动转运(使膜两侧物质更不均匀)

主动转运是通过细胞的耗能或称,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

(一)、原发主动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是由细胞膜或内膜上具有A TP酶活性的特殊泵蛋白,直接水解ATP提供能量而将一种或多种物质逆着各自的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钠钾泵。(外Na+内K+)

每分解一份子的A 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K+移入胞内

结果:K+内/K+外=30 Na+外/Na+内=10

生理意义:是细胞生物电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细胞内高K+浓度是细胞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须

维持细胞内液正常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

细胞外较高的Na+浓度所储存的势能可用于其他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逆着浓度梯度进行继发性主动转运。

钠泵本身影响着电位,使膜内负电位增大(微弱)

(二)、继发主动转运

继发主动转运是一些物质借助于钠泵的工作所建立的Na+在细胞膜两侧的浓度势能,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条件:载体

特点:利用了Na+的易化扩散(载体)至胞内释放的能量。

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与兴奋性

一、细胞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的机制

(一)、静息膜电位

在细胞膜的内、外两侧存在着电位差,膜内电位低于膜外电位,这就是静息膜电位,简称静息电位。

产生机制:

1、K+平衡电位决定静息电位:细胞安静状态,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细胞内液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液,K+顺化学梯度由膜内向膜外扩散。从而导致膜外正电荷增多而电位升高,形成外负内正。此电位梯度阻碍K+继续外流。当化学驱动力与电驱动力达到平衡时,K+向细胞膜外的净扩散停止。

2、Na+通道少量开放:静息电位实测值雨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有一定的差别。其原因在于,安静状态下,细胞膜除了对K+具有较大的通透性外,对Na+也有一定的通透性,少量的Na+内流,对静息电位时的膜电位也有一定影响。

3、K+浓度差势能抵消Na+的净内流量。

(二)、动作电位

当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所经历的快速而又可逆的倒转和复原称为动作电位。

产生机制:当刺激使膜电位去极达到阈电位时,Na+通道大量开放,使得细胞外大量的Na+顺浓度梯度快速内流,膜发生去极化(正反馈)。当膜内正电位增大偶倒足以对抗由Na+浓度差所推动的Na+内流时,Na+内流停止。

Na通道的结构模式:

1、静息态(备用):细胞没有受到外来刺激,激活门关闭,失活门开放。钠电导为零。

2、激活态:刺激作用于细胞使膜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激活门打开,失活门由于对膜电位变化的反应较慢,仍然处于开放状态。这是由于两个门都处于开放状态,Na+经通道内流。

3、失活态:失活门最终对膜电位的变化发生反应而关闭,整个通道因此失活。因为失活的通道不可能被再次激活,一直要到膜电位复极到接近静息电位水平时,激活门再次关闭,而失活门再次打开。

特点:全或无

不衰减性传导

脉冲式

极化反转:静息电位接近K+平衡时,动作电位接近Na+平衡

有不应期

(三)、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

如果所施加的去极化的刺激强度不足以使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触发动作电位,但仍然可以引起细胞膜发生一定程度的去极化,这就是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

特征:不表型“全或无”的特征,反应幅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不能进行不衰减传播。

总和现象

(四)、动作电位的传导(必须为电刺激)

1、传导机制:细胞内正电荷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再穿出细胞膜,从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不跨膜)

二、细胞的兴奋和兴奋性

(一)细胞的兴奋和可兴奋细胞

细胞或组织对刺激发生的反应称为兴奋。或动作电位或其产生过程。

凡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称为可兴奋性细胞。(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腺细胞)(二)、细胞产生兴奋的条件

兴奋性指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刺激是指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

能使组织或细胞发生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后者称为阈强度。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

使细胞发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称为阈电位。

阈电位≠阈强度

(三)、细胞一次兴奋后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绝对不应期在细胞兴奋发生的当时以及兴奋后最初的一段时间,细胞完全没有兴奋性。此时钠通道还完全处于失活状态。这时无论多大的刺激都不会引起细胞兴奋。

2、相对不应期是在绝对不应期之后的一段时期,细胞兴奋性有所恢复,部分钠通道已经恢复到静息态。这时如果给予的刺激足够大,可以再次引起细胞兴奋。

3、超常期是相对不应期过后,细胞经历的兴奋略高于正常水平的时期。此时膜电位更接近于阈电位,因而细胞更容易发生兴奋。

4、低常期与动作电位的超极化后电位相重叠,钠通道都已恢复到静息状态,膜电位的水平比正常情况更远离阈电位,所以细胞不容易发生兴奋。

第四节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一、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

具体过程:

1、当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时,接头前膜去极化,前膜电压门控的Ca+通道开放。

2、前膜对Ca+的通透性增加,大量Ca+由胞外进入到前膜内。

3、Ca+触发包含有Ach的囊泡向前膜方向移动,与前膜融合,Ach释放到接头间隙中。

4、乙酰胆碱在接头间隙扩散至终板膜,与受体(化学门控通道)结合。通道构型改变导致通道开放,允许Na+和K+顺着电化学梯度扩散,但以Na+内流为主。

5、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很快被突出厚膜上的胆碱酯酶水解,因而使终板电位得以终止。

释放特点:

1、量子释放

2、静息时也会有少量释放

3、兴奋时保持一对一关系

4、易受药物的影响

二、骨骼肌的机械收缩活动

(三)、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在肌细胞动作电位与其后的机械收缩活动之间必须有一个中间过程将两者联系起来,这就是兴奋-收缩耦联。

传导机制:

1、横管系统将动作电位传至肌细胞深部

2、终池中Ca2+进入胞浆

3、Ca2+和肌钙蛋白结合,触发肌丝滑行

4、肌浆网上Ca2+泵浆Ca2+摄回

5、胞浆Ca+下降,Ca2+和肌钙蛋白解离

(四)、骨骼肌收缩的形式及影响收缩的因素

1、等长收缩即肌肉收缩时长度保持不变而只产生张力。

2、等张收缩即收缩时先产生一定的张力以克服阻力,当产生的张力足以克服阻力时,肌肉开始缩短,而张力不在增加。

3、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

4、肌肉在收缩开始后所承受的阻力称之为后负荷。

5、肌肉收缩能力是指与负荷无关、决定肌肉收缩效能的内在特性。

6、在实验条件下,由单一刺激所引起的肌肉一次快速的收缩为单收缩

7、前一次肌肉缩短后的舒张还没有结束,下一次刺激引起的收缩已经开始,这就是不完全强制收缩。

8、刺激频率较高时,前后两次刺激的间隔小于一次单收缩的收缩期,则总和发生于前一次收缩的肌肉缩短期,这就引起完全强直收缩。

人体解剖生理学期末复习题汇总

人体解剖生理学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 闰盘 2.心动周期 3.上呼吸道 4.肝小叶 5.静息电位 6. 舒张压 7. 吸收 8. 胃粘膜的屏障作用 9.水利尿 10. 特异投射系统 二、填空题 1.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的纵切面称为 __________。 2.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和了解正常人体 __________和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3. 肥大细胞胞质充满嗜碱性颗粒, 颗粒中含 __________和慢反应物质, 肝素等。 4.在骨骼肌纤维中,相邻的两条 Z 线之间的一段 __________称肌节。肌节是肌纤维 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

5.血液、脑脊液及脑组织细胞三者之间的物质成分交换(包括代谢产物及药物等是要通过 __________、脑室膜、神经胶质及脑细胞膜的过滤渗透作用来进行的。 6.细胞膜通过本身某种耗能环节,将物质逆着 __________转运的过程,称为主动转运。 7.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 O2 和 CO2, 此外对血液的 __________起一定的缓冲作用。 8.在 AB0血型系统中,凡红细胞表面含 __________的为 A 型。 9.刺激阈值越低,表示组织的兴奋性越 __________ 。 10.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 __________传导性和收缩性四种生理特性。 11. 胰液的主要成分包括碳酸氢盐、胰淀粉酶、 __________、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12.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主要有 __________、精神状态、环境温度和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13.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与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及 __________有关。 14.神经递质必须与相应的 __________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15.突触传递的特征有单向传递、突触延搁、 _____及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16.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 __________。它们和 _____合称为眼球的折光装置。 17.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____,其主要功能是运输。。 18.中心静脉压是指胸腔内大静脉或 __________的压力。

人体解剖生理学学习感想

人体解剖生理学学习感想和体会 在得知要进行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学习之初,我从很多渠道都了解到这是一门难度不低的课程。每次上课,教室基本都坐满了人,足以看出同学们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在老师的讲述下,我逐渐了解到人解是一门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注重记忆和理解。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发现人解的许多基础知识在高中生物和大学里的生物化学里都有涉及。比如细胞组织的基本结构、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动作电位等。渐渐,我走入了人解的大门,对人体的系统活动有了一些基本的概念。明白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特征和生命活动运行规律等知识,为进一步学习药理学等课程打好基础。 不得不提老师把学习中的重点明确的很好,便于课下去有趋向性地复习。讲到一些难点的时候,老师甚至还亲自板书引领着我们去了解整个生理现象的过程。PPT上的一些动态的图片,也对理解一些复杂的过程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讲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细胞内外各期的离子运动时,通过直观的感受图片上离子的运动,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人解的学习离不开实验,自从做了人解实验后,我就发现,实验的总结与反思对我学习理论课程有很大的裨益。比如实验化学物质对蟾蜍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虽然这是一个视教实验(蛙心插管难度较大),但通过实验老师的讲解和操作后,我们也能看到各种离子、生物因子对于心肌细胞收缩性和自律性的影响。对心肌细胞收缩性、自律性的改变有了更深的理解。还记得,第一次实验的时候,不敢抓小鼠,不敢给蟾蜍毁髓,到现在能基本独立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人解实验让我改变了许多。 在人解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上,一定要复习,当天讲过的内容如果不及时看一看复习,下次再上课的时候再继续回忆的时候就很痛苦,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我也观察了很多其他的同学。首先老师不要求我们记很多笔记,说她讲的都是书上有的,我们只要上课好好听就可以了。但一些总结之类的笔记,我认为我们同学还是有必要做的,老师有时候PPT上也会有一些总结。做总结,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资料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资料 绪论 1.人体解剖生理学: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功能的一门科学。 2.研究方法: a.解剖学: i.尸体研究——新鲜尸体采用冰冻处理,固定尸体采用福尔马林固定。方法包括剖查 法、腐蚀法、透明法、冰冻切片法。 ii.活体研究:X射线检查法、活体测量法、仪器探测法 iii.动物实验:可以观察形态结构变化的过程,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 iv.显微解剖学方法:光镜技术、电镜技术 b.生理学:多采用动物实验,包括急性实验、慢性实验 i.动物急性实验:离体器官、组织实验法、在体解剖实验 ii.动物慢性实验:以完整清醒的动物为研究对象,在保持比较自然的外界环境情况下进行实验。分为分子、细胞、组织和器官、系统、整体水平。 3.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a.新陈代谢:指有生命物质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自我更新的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b.生殖和生长发育:生殖是有机体产生下一代以延续种族的过程;生长是形态的生长,机体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使细胞繁殖增大、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各组织、器官的大小、长短及重量的增加。发育指性机能的成熟,一个新的个体要经过一系列转变过程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个体。 c.兴奋性: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兴奋条件:一定强度、持续时间、强度变化率) d.适应性:活的有机体对其生存的环境具有适应能力,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相对的功能变化,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这种能力称为适应性。 e.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i.神经调节:主要通过反射活动完成。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ii.体液调节:通过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进行调解。激素有选择性作用,也有的有弥散性。 iii.器官、组织、细胞的自身调节:一些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发生适应性反应,这种反应是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不依赖于外来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称为自身调节。 iv.(三种调节的特点: ) f.稳态的反馈调节:反馈指生理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终产物或结果,反过来影响这一过程的发展速度;负反馈指调节的结果反过来使调节的终产物或结果降低;正反馈指调节的结果反过来使调节的进程加速或加强。 第一章: 1.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膜的功能:P9-10图 a.运输作用:

人体解剖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

主动转运闰盘尼氏体兴奋EPSP IPSP条件反射牵张反射心动周期神经核 单收缩静息电位反射受体视力ABO血型动脉血压呼吸运动微循环 肺通气呼吸膜基础代谢率肾糖阈绝对不应期神经纤维关节面动作电位 突触肌紧张脑干网状结构血液凝固肾单位分节运动 图1—18; 2—9; 3—9 A; 3—24; 3—38; 3—44; 3—61; 4—1; 6—3; 6—5; 6—15; 6—16;7—9; 8—4; 8—5; 8—7; 8—9 A; 8—11; 10—2; 10—3; 11—5 B; 11—13; 12—3; 12—6; 12—8; 13—3 C; 13--8 简答题: 1. 简述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2.以疏松组织为例,简述结缔组织结构特点。 3.骨骼肌细胞的结构(包括超微结构),心肌细胞的特点。 4. 简述上皮组织的特点及单层上皮的类型。 5. 以左心室为例,简述心脏的泵血过程。 6. 简述大脑皮层运动区对躯体运动的控制特点。 7. 简述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8.人体骨骼的组成和各部主要肌。 9.眼视近物时的折光调节。 10.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11.简述鼓膜、听骨链的减振增压作用。 12.白细胞的主要类型及其功能。 13.何谓ABO血型?输血原则有哪些? 14.人体心脏的基本结构。它为什么会自动跳动? 15.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16.肺通气的动力是什么?呼吸节律是如何形成的? 17.胃和肝的位置、形态结构。

18.小肠壁与消化吸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19.胃液、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20.正常情况下,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哪些?体温的生理性变动。21.肾的血循环特点及其意义。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和排尿反射。22.腺垂体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下丘脑的联系。 23.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24.睾丸的结构与功能。 25.卵巢的内分泌周期及两种激素的生理作用。 26.女性生殖周期月经现象的解释及卫生。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感觉器官 问答题: 1. 试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每种特定的感受器对某种类型的刺激较其他类型更容易起反应,这种类型的刺激就是适宜刺激。然而,某些感受器也可对非适宜刺激产生比适宜刺激弱得多的反应,得到与适宜刺激同样的感觉。要想使刺激引起感受器兴奋,刺激强度和刺激持续时间必须达到一定的量,通常把作用于感受器引起人体产生某种感觉所需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阈值。 (2)感受器的换能、感受器电位和感受性冲动的发放 (3)感受器的适应:同一刺激强度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并不总是产生同样大小的感受器电位的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这类感受器可降低去极化范围和程度,使传入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频率下降,甚至不再产生反映。根据产生适应的快慢,将感受器分为紧张型感受器和时相型感受器。 (4)感觉的精确度:每个感觉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都限定在所支配的某个皮肤区域内,这就是所谓的感受野。感受野大小随支配皮肤区域内的感受器密度而不同,感受器空间分布密度越高,感受野亦越小,其感觉的精确度或分辨能力也就越高。 2. 眼近视时是如何调节的? 眼折光力的调节使睫状肌中环行肌收缩,引起连接于晶状体的悬韧带放松;晶状体由于其自身的弹性而向前方和后方凸出,使眼的总折光能力增大,使光线聚焦成象在视网膜上。调节反射时,除晶状体的变化外,同时还出现瞳孔缩小和两眼视轴向鼻中线的会聚。瞳孔缩小主要是减少进入眼内光线的量;两眼会聚主要是使看近物时物象仍可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位置。 3. 近视、远视和散光患者的眼折光系统发生了什么异常?如何矫正? 近视: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来自远方物体的平行光线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前聚焦,到视网膜时光线发散,以至物象模糊。近视也可由于眼的折光能力过强,使物体成象于视网膜之前。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以至主焦点的位置在视网膜之后,使入眼的平行光线在到达视网膜时还未聚焦,而形成一个模糊的物象。远视眼的特点是在看远物时就需要动用眼的调节能力,而看近物时晶状体的调节已接近它的最大限度,故近点距离较正常人为大,视近物能力下降。 散视:正常眼的折光系统的各折光面都是正球面的,从角膜和晶状体真个折光面射来的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上。 4. 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有何异同? 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在形态上均可分为4部分,由内向外依次称为外段、内段、胞体和终足;其中外段是感光色素集中的部位,在感光换能中起重要作用。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的主要区别在外段,其外形不同,所含感光色素也不同。视杆细胞外段呈长杆状,视椎细胞外段呈圆锥状。两种感光细胞都通过终足和双极细胞发生突触联系,双极细胞再与神经节细胞联系。

人体解剖生理学 重点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生理学研究得基本范畴 一、机体得内环境与稳态 1、细胞直接生存得环境,即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得内环境。 2、机体内环境得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得状态称为稳态。 二、生理功能得调节 生理功能得调节形式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得基本过程就是反射。 反射就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得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得变化(刺激)所作出得规律性反应。反射活动得结构基础就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5个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与效应器。 三、体内得反馈控制系统 1、负反馈 如果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作用得结果使输出变量向原先活动相反得方向变化则称为负反馈。 2、正反馈 如果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作用得结果就是使输出变量在原先活动得同一方向上进一步加强则称为正反馈 第三章 第一节细胞膜得物质转运功能 一、被动转运(使膜两侧物质均匀分布) 被动转运就是指分子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得跨细胞膜得转运,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转运结果就是达到膜两侧物质得浓度或电位得平衡。 (一)、单纯扩散 1、物质:脂溶性高、分子小,不带电荷得非极性分子。如O 2、N2、CO2、乙醇、尿素以及一些小分子激素或药物。 2、特点:不需要膜上特殊蛋白质得帮助。 推动物质转运得力量就是物质得浓度梯度。 物质转运得方向就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因而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 转运得结果就是物质浓度在细胞膜得两侧达到平衡。 (二)、易化扩散。(膜蛋白介导) 一些单纯扩散不能实现得非脂溶性得较大得分子或带电离子得跨膜转运需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得帮助。由细胞膜上蛋白质帮助所实现得物质跨膜扩散称为易化扩散。 1、经载体得异化扩散。(离子,分子,选择性高) 载体指镶嵌在细胞膜上得一类具有特殊得物质转运功能得蛋白质。 物质:葡萄糖与氨基酸。 特征:饱与现象、立体构想特异性、竞争性抑制。 2、经通道得异化扩散。(速度快,被动) 特征:离子选择性 门控特性:电压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与机械门控通道。 二、主动转运(使膜两侧物质更不均匀) 主动转运就是通过细胞得耗能或称,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得跨膜转运。 (一)、原发主动转运

国开人体解剖生理学形考任务1标准答案

国开人体解剖生理学形考任务 1标准答案 Ca2+ 动作电位上升支的产生是由于( )。 Na+内流 刚能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兴奋的最 小刺激强度称为( 阈值 骨骼肌纤维三联 体的结构是( 由一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构成 骨可依外形分为4类,其中不包括 ( 三角骨 骨可依外形分为4类,其中不包括( 滑膜关节的基本构造是具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骨可依外形分为4类,其中不包括( 三角骨 关于椎间盘的描述,错误的是( 椎间盘坚硬没有弹性 关于负反馈的描述,错误的是( 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增强 关于骨连结的说法,错误的是( 滑膜关节活动度小 关于化学性突触,错误的是( 突触前膜上有特异性神经递质的受体 关于肩关节的描述,错误的是 ( 关节窝大 关于前和后的描述,错误的是( 近皮肤者为前,远者为后 关于躯干骨及其连结的描述,错误的是( 椎间盘位于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盘的中央部为纤维环 关于 人体的标准姿势的描述,错误的是(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 关于神经一骨骼肌接头处信息传递的特征,错误的说法是( 化学传递的速度远比神经冲动的传导要快得多 关于膝关节的描述,错误的是( 膝关节只可作屈、伸运动 关于细胞膜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0 分泌合成蛋白质,并参与类固醇等物质的合成题目顺序是随机的,使用查找功能(Ctrl+F 进行搜索 题目 答案 题目 答案 题目 按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向分成左、右两部分的切面,称为( 矢状面 成人脊柱的组成,包括1块骶骨、1块尾骨和( 24块椎骨 )。 当运动神经兴奋,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接头前膜开放的的电压依从 性通道是(。。点击相关知识点 答案 题目 答案 题目 )。 )。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二版 期末复习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二版期末复习 名词解释 1、稳态:各种物质在不断变化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即为稳态。 2、正反馈:生理过程中的终产物或结果可使某一反应的进程加速或加强,使其达到过程的极端或结束这一进程,这种现象称为正反馈。 3、负反馈:生理过程中的终产物或结果降低这一过程的发展,则称之为负反馈。 4、主动运输:把物质从浓度低的一侧运输至浓度高的一侧,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 5、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机体后天获得的,是个体在生活的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射 6、感受器的适应:同一刺激强度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感受器电位会逐渐减小或频率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7、心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称为心输出量。 8、消化:消化是指食物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 9、总和:同时给予神经纤维两个或多个阈下刺激,或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神经纤维两个或多个阈下刺激,则可能引起组织的兴奋的现象。 10、体液调节:机体的某些细胞能产生某些特异性化学物质,可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机能活动的一种调节方式。 11、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能量刺激即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12、兴奋:活组织因刺激而产生的冲动的反应叫做兴奋。 13、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引起细胞膜电位向超极化方向发展的局部电位。 14、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局部电位变化,引起细胞膜电位超去极化电位发展的局部电位。 15、跳跃式传导:电流只能从一个郎飞结跳到另一个或下几个郎飞结,这种冲动的传导方式称为跳跃传导。 重点内容 1、物质进出细胞各种方式的特点(运送方向、运送物质、是否耗能、蛋白质参与) 1)被动转运: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包括单纯扩散,如脂溶性物质;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和通道),如非脂溶性物质 2)主动转运: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这种运输主要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3)胞饮和胞吐作用: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状物质通过细胞膜运动将物质吞入细胞内。 2、幼儿骨骼系统的发育特点 幼儿骨的有机质含量相对较多,韧性较大,不易骨折,但易弯曲或变形。 新生儿的脊柱只有简单的向背侧面的弯曲。 儿童和青少年的脊柱发育时间较长,在整个生长发育时期,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应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生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 一、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1、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形式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是反射。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 5 个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三、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 1、负反馈如果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作用的结果使输出变量向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则称为负反馈。 2、正反馈如果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作用的结果是使输出变量在原先活动的同一方向上进一步加强则称为正反馈 第三章 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被动转运(使膜两侧物质均匀分布)被动转运是指分子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细胞膜的转运,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转运结果是达到膜两侧物质的浓度或电位的平衡。(一)、单纯扩散 1、物质:脂溶性高、分子小,不带电荷的非极性分子。如O 2、N2、CO2 、乙醇、尿素以 及一些小分子激素或药物。 2、特点:不需要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推动物质转运的力量是物质的浓度梯度。物质转运的方向 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因而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转运的结果是物质浓度在细胞膜的 两侧达到平衡。 (二)、易化扩散。(膜蛋白介导)一些单纯扩散不能实现的非脂溶性的较大的分子或带电离子的跨膜转运需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由细胞膜上蛋白质帮助所实现的物质跨膜扩散称为易化扩散。 1、经载体的异化扩散。(离子,分子,选择性高)载体指镶嵌在细胞膜上的一类具有特殊的物质转运功能的蛋白质。物质:葡萄糖和氨基酸。 特征:饱和现象、立体构想特异性、竞争性抑制。 2、经通道的异化扩散。(速度快,被动) 特征:离子选择性 门控特性:电压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 二、主动转运(使膜两侧物质更不均匀)主动转运是通过细胞的耗能或称,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 (一)、原发主动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是由细胞膜或内膜上具有ATP酶活性的特殊泵蛋白,直接水解ATP提 供能量而将一种或多种物质逆着各自的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钠钾泵。(外Na+内K+) 每分解一份子的A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K+移入胞内

国开人体解剖生理学形考任务1答案

题目顺序就是随机的,使用查找功能(Ctrl+F)进行搜索 题目:按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向分成左、右两部分的切面,称为()。 答案:矢状面 题目:成人脊柱的组成,包括1块骶骨、1块尾骨与()。 答案:24块椎骨 题目:当运动神经兴奋,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接头前膜开放的的电压依从性通道就是( )。点击相关知识点 答案:Ca2+ 题目:动作电位上升支的产生就是由于()。 答案:Na+内流 题目:刚能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 答案:阈值 题目:骨骼肌纤维三联体的结构就是()。 答案:由一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构成 题目:骨可依外形分为4类,其中不包括()。 答案:三角骨 题目:骨可依外形分为4类,其中不包括()。 答案:滑膜关节的基本构造就是具有关节面、关节囊与关节腔 题目:骨可依外形分为4类,其中不包括()。 答案:三角骨 题目:关于椎间盘的描述,错误的就是( )。 答案: 椎间盘坚硬没有弹性 题目:关于负反馈的描述,错误的就是()。 答案: 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增强 题目:关于骨连结的说法,错误的就是()。 答案:滑膜关节活动度小 题目:关于化学性突触,错误的就是( )。 答案:突触前膜上有特异性神经递质的受体 题目:关于肩关节的描述,错误的就是()。 答案:关节窝大 题目:关于前与后的描述,错误的就是()。 答案:近皮肤者为前,远者为后 题目:关于躯干骨及其连结的描述,错误的就是()。 答案:椎间盘位于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盘的中央部为纤维环 题目:关于人体的标准姿势的描述,错误的就是()。 答案:两足分开与肩同宽 题目:关于神经—骨骼肌接头处信息传递的特征,错误的说法就是()。 答案:化学传递的速度远比神经冲动的传导要快得多 题目:关于膝关节的描述,错误的就是()。 答案:膝关节只可作屈、伸运动 题目:关于细胞膜功能的描述,错误的就是()。 答案:分泌合成蛋白质,并参与类固醇等物质的合成 题目:关于易化扩散的特点,错误的就是()。 答案:可变性

人体解剖生理学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细胞: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2、肌节:相邻两条Z线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是肌原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3、神经元: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共同组成。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称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 4、突触: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特化的细胞连接,包括电突触和化学性突触两类。 5、骨髓:充填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类,红骨髓内含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及脂肪组织。 6、肺门:肺纵隔面中央处的凹陷称肺门,肺门是主支气管、肺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肺的部位。 7、上呼吸道:临床上将鼻、咽、喉合称为上呼吸道。 8、肾门:肾的内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有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 9、胸膜腔:是脏、壁胸膜在肺根处互相移行、共同围成的潜在密闭性腔隙,胸膜腔内呈负压。 10、肺小叶:每个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 11、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一定走向周而复始的流动,称为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12、二尖瓣:是附于左房室口周缘的二片瓣膜、借腱索连于乳头肌,有阻止左心室的血液流回左心房的作用。 13、硬膜外隙:硬脊膜与椎管内骨膜之间的间隙,内有脊神经根、脂肪、椎内静脉丛、淋巴管等,临床硬膜外麻醉时将药物注入此隙。

14、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间隙,隙内充满脑脊液。 15、血脑屏障:血脑屏障是指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屏障结构。 16、易化扩散:易化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质在膜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包括载体易化扩散和通道易化扩散。17、内环境: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所生存的环境,也就是指细胞外液。 18、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在大多数细胞中表现为稳定地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 19、后负荷:后负荷是指肌肉开始收缩后遇到的负荷或阻力。 20、前负荷:前负荷是指在肌肉收缩前就加在肌肉上的重量。它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程度的被拉长的状态。 21、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爆发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可逆的到转,并可在膜上传播开来,这种电位变化是由细胞接受刺激时产生的,称为动作电位。 22、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23、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被分解成可容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24、血型: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25、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使血浆中溶质颗粒吸引和保留水分子于血浆内的力量总和。 26、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27、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是指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28、期前收缩:心肌在有效不应期后受到窦房结之外的额外刺激所引起的一次额外收缩。 29、动脉血压:动脉血压是指血流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随着心室的舒缩而发生规律性的波动。

药理学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实验心得

这次是第一次药理学实验,我们学习了很多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方法。在做药理学实验之前我们就有做过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解剖过蟾蜍,小白鼠和家兔,这次的药理学实验更是一次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教给了我们很多在生理学实验中并没有学过的知识点。在刚做实验时,黄老师就向我们介绍了3R原则,即减少,优化,替代。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首先我们应该尊重动物。它们用生命来换取人类的健康,推动着医学的进步,人类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动物实验,动物为我们人类的健康做出了牺牲,我们应遵循“3R”原则。黄老师还通过视频给我们重点介绍了常用麻醉药及用法,实验动物的捉拿、麻醉、固定、给药、取血和处死方法。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性很强的东西。 之后便是分组自己做实验了,首先陈老师向我们讲解了小白鼠的标记方法,用中性品红表示十位数,苦味酸表示个位数,加上空白对照,一共可以标记一百支小白鼠。标记顺序为先左后右,从上至下。用苦味酸作为标记物的一个原因是它不容易被分解和弄掉,不会因为小鼠的活动而消失。其次是因为其有苦味,避免了被其他老鼠舔掉。之后讲解了小鼠的性别鉴定方法,除了书上说的方法外还可通过观察小鼠的乳房辨别。关于大鼠和家兔的捉持方法,大鼠在捉持前最好对其进行安抚,避免其急躁而咬人,而家兔则不可用手扯其双耳将其拉起。在给药方法方面,灌胃法要注意从口角插入口腔,用灌胃针抵住舌头,插入不可过深,一般入喉即可。腹腔注射时最好将其倒转,头部朝下,这样不容易刺入内脏。是否插入腹腔的判断方法:推注完后,轻微回抽,若有负压将注射器的推杆拉回,则已入腹腔。皮下注射时是否的入皮下的判断方法上同,皮下无负压,回抽不拉回。尾静脉注射时注意静脉在尾的两侧,不在上下,注射时用手捏住尾巴前段有利于暴露血管。 家兔的灌胃用木质开口器,使用时要想办法将其舌头压在开口器下,因为舌头会阻碍导尿管插入口腔,可以另外使用棉签配合,一边用棉签压住舌头,一边将开口器插入口腔。耳缘静脉注射时要注意选择小号针头,因家兔耳静脉较小,插入时应仔细谨慎。 家兔的麻醉与手术操作由老师演示进行。注射11ml麻醉剂后家兔很快被麻醉,用镊子夹其腿部无反应。气管插管时,在气管处以倒“T”字切开,插入气管插管,气管插管为三通管,除一个用来跟呼吸测定器连接外,另一个用来防止家兔舌头被麻醉后堵住气管不能呼吸从而起到辅助呼吸作用。颈动脉分离时在颈动脉剪三分之一插管,颈动脉较一般血管粗,韧性很好,在剪口前后需各用动脉夹夹住并用细线绑住,插管成功后拔掉近心端动脉夹,远心端不动。血液迅速流向插管。最后是家兔的空气拴塞法处死,用注射器注射一管空气后,家兔逐渐呼吸急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复习资料--免费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解剖学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两足并立,掌心、足尖向前,这种姿势称为解剖学姿势。 2.阈电位:是指去极化进行到某一临界值时,由于Na离子的电压依从性,引起Na离子通道大量激活、开放,导致Na离子迅速大量内流而爆发动作电位。 3.去极化:在电解质溶液或电极中加入某种去极剂而使电极极化降低的现象。 4.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 5.胸骨角:位于胸骨上切迹下约5cm处。胸骨柄与胸骨体的结合处,所形成的微向前方突出的角。 6.翼点: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7.界线:指由骶骨的岬及其两侧的骶骨翼、髂骨的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和耻骨连合上缘构成的环状线。 8.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口,也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9.胃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 10.肝门:肝脏面正中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肝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居前,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肝门静脉左、右支,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为肝门。 11.血清:指血液凝固后,在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或指纤维蛋白已被除去的血浆。 12.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 13.顺应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是静止条件下测得的每单位压力改变所产生的容积改变,是分析呼吸系统弹性阻力的静态指标。 14.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15.真肋:第1-7对肋前端与胸骨相接,称为真肋。 16.肾小球滤过率: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 17.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 18.膀胱三角:在膀胱底的内面,位于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19.激素:由生物体特定细胞分泌的一类调节性物质。 20.红细胞渗透脆性:正常红细胞膜在低渗溶液中,对水分渗入所引起的膨胀有一定的抵抗力。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抵抗力的大小,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 21.心动周期:心脏舒张时内压降低,腔静脉血液回流入心,心脏收缩时内压升高,将血液泵到动脉。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 22.窦性心律:窦房结每发生1次冲动,心脏就跳动1次,在医学上称为“窦性心律”。所以,心脏正常的跳动就应该是窦性心律。 23.中心静脉压:是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的压力。 24.灰质:脑、脊髓内神经元集中的地方,色泽灰暗,所以称为灰质。 25.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而反射地引起吸气抑制或加强效应。 26.胸内压:是指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之间的潜在腔(即胸膜腔)内的压力。 27.等渗溶液:实验观察,正常血浆渗透压约为280~320mmol/L。凡是和此渗透压近似相等的溶液为等渗溶液。

国开人体解剖生理学形考任务3标准答案

国开人体解剖生理学形考任务3标准答案 题目顺序是随机的,使用查找功能(Ctrl+F)进行搜索 题目:膀胱三角位于()。 答案:尿道内口与两输尿管口之间 题目:参与尿液浓缩和稀释调节的主要激素是()。 答案:抗利尿激素 题目:促进维生素B12吸收的胃液成分是()。 答案:内因子 题目: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即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称为()。 答案:基础代谢率 题目:胆汁的作用,不包括()。 答案:胆汁可促进水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题目:当人体发热时,基础代谢率将升高。一般来说,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可升高()。 答案:13% 题目:对蛋白质消化力最强的消化液是()。 答案:胰液 题目:对机体能量代谢影响最大的是()。 答案:肌肉活动 题目:给高热病人使用冰袋是为了增加()。 答案:传导散热 题目:关于尿量的描述,错误的是()。 答案:多尿属于正常,少尿和无尿均属异常 题目:关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答案:血液和组织中,特别是肝组织中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题目:关于肾位置的描述,错误的是()。 答案:左肾比右肾低半个椎体 题目:关于肾小球的滤过,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答案:出球小动脉收缩,原尿量增加 题目:关于输尿管的描述,正确的是()。 答案:起自肾盂 题目:关于糖的吸收,错误的是()。 答案:各种单糖的吸收速率有很大差别,己糖的吸收很快 题目:关于胃排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答案:糖类食物排空最快,蛋白质最慢 题目:观察胃的标本,镊子夹持部位是()。 答案:胃底 题目:观察胰腺标本,镊子夹持部位是()。 答案:胰头 题目:激活胃蛋白酶原的物质是()。 答案:盐酸 题目:上消化道包括()。

东师人体解剖生理学参考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人体解剖生理学》 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根据你的判断,请在你认为正确的题后括号内划“√”,错的划“×”,每题2分,共40分。) 1、受体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它与外界特定的化学物质进行非特异性结合,引起蛋白质构 型的变化。 ( × ) 2、感觉神经系统是将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传至外周效应器的神经纤维。 ( × ) 3、锥体系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紧张,维持姿态平衡,协调各肌群的随意运动 ( √ ) 4、下丘脑是皮质下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 ( √ ) 5、短时记忆是指信息在大脑皮质产生的感觉和知觉 ( × ) 6、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的现象叫做去极化。 ( × ) 7、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 √ ) 8、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由于引起了K离子的通透性提高而发生的局部电位. ( × ) 9、老年人的神经细胞完整,但是传导速度减慢。 ( × ) 10、从发展的顺序看,躯干的生长早于肢体 ( × ) 11、对声源方向的判定需要大脑两半球的协同活动。 ( √ ) 12、中膜由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 × ) 13、感受器的唯一作用就是换能作用。 ( √ ) 14、视杆细胞中的蛋白质绝大多数是视紫红质。 ( √ ) 15、舌头两侧中间部分对酸最敏感。 ( √ ) 16、声音传导中的骨传导在通常情况下发挥巨大作用。 ( √ ) 17、下丘脑合成并释放调节性多肽,经下丘脑-垂体束输送到神经垂体,调节其内分泌功能。( √ ) 18、肾上腺是成对的内分泌腺器官。 ( √ ) 19、成年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易患“肢端肥大症”。 ( × ) 20、催乳素具有促进乳汁排出和刺激子宫收缩的作用。 ( × )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甲状腺激素虽然属于含氮类激素,但其作用机制却与类固醇类激素类似,简述类固醇类激素的作用 机制 答: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类固醇激素的分子质量较小,且是脂溶性的,可通过扩散或载体转运进入靶细胞,激素进入细胞后先与胞浆内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此复合物在适宜的温度和Ca2+参与下,发生变构获得透过核膜的能力。激素进入核内后,与核内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此复合物结合在染色质的非组蛋白的特异位点上,启动或抑制该部位的DNA转录过程,进而促进或抑制mRNA?的形成,结果诱导或减少某些蛋白质(主要是酶)的合成,实现其生物效应。一个激素分子可生成几千个蛋白质分子,从而实现激素的放大功能 2、20世纪60年代Von Bekesy提出了行波学说,试述其基本内容。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水平。根据实验进程可将生理学实验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后者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 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 第一节细胞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细胞的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简述主动运转的特点: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通道:化学电压机械门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原发性: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间接利用ATP)【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入胞(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入胞)和出胞等。 跨膜信号传导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2由膜受体、G蛋白和G蛋白效应分子组成的3酶耦联受体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 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必须经过生长到分裂的过程成为~,分为G1、S、G2、M四期。 细胞衰老: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第二节基本组织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后者其支持、联系、营养、保护和隔离等作用。 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第三节运动系统 骨骼肌纤维由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组成,前者由上千条粗肌丝和细肌丝有规律的平行排列组合而成。 第三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等。 阈强度/阈值:能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适应性: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使之相协调的功能。 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 第二节神经与骨骼肌细胞的一般生理特性 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相对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前提-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决定作用-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根本原因-K+外流(膜对A-不通透)】K+外流是静息电位产生的根本原因。RP的产生与C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静息时C膜对它们的通透性有关。细胞内K浓度和A-浓度比外高,而胞外Na和Cl比内高。但C膜在静息时对K通透性较大,Na和

人体解剖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2

人体解剖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题共四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号、姓名等项内容填写在答题卡上。 2、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兴奋性—— 2. 呼吸—— 3.激素—— 4.上呼吸道—— 5.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6.收缩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解剖学术语中的“内和外”是表示与相互关系的描述。2.上皮组织包括上皮、上皮和感觉上皮。 3.小肠壁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是小肠的特有结构。 4.神经一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递质是。 5.血小板的功能包括、和对毛细血管起营养和支持作用。6.毛细血管前的小动脉和微动脉是形成血管阻力的主要部位,因此将该处形成的血流阻力称为。 7.对呼吸的影响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是,二是兴奋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前者是主要的。 8.在心脏泵血的过程中,心室舒缩活动所引起的心室内压力的变化是促进血液流动的主动力,而则决定着血流的方向。 9.甲状腺机能亢进时,基础代谢率可比正常值。甲状腺机能低下时,基础代谢率可比正常值。 10.抗利尿激素释放的有效刺激是的增高和的减少。11.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是,并激发大脑皮层发放传出冲动。 12.第二信号系统是随个体的发育过程,并随的建立和强化而形成的。13.眼球壁的三层由内向外分为、和纤维膜。 14.生长素的主要功能是和。 15.增殖期卵泡逐渐发育、成熟,并分泌。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谈谈对人体解剖学的认识

人体解剖学综述 【摘要】: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科学,隶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在医学领域,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人体有九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受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关键词】:系统组成结构功能 一、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种器官组成。骨以不同形式连结在一起,构成骨骼。形成了人体的基本形态,并为肌肉提供附着,在神经支配下,肌肉收缩,牵拉其所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结为枢纽,产生杠杆运动。运动系统主要的功能是运动。简单的移位和高级活动如语言、书写等,都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实现的运动系统的第二个功能是支持。构成人体基本形态,头、颈、胸、腹、四肢,维持体姿。运动系统的第三个功能是保护。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形成了多个体腔,颅腔、胸腔、腹腔和

盆腔,保护脏器[1]。 二、消化系统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结构简单、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称为消化。这种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就是吸收。对于未被吸收的残渣部分,消化道则通过大肠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2]。在消化过程中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形式。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牙齿的磨碎,舌的搅拌、吞咽,胃肠肌肉的活动,将大块的食物变成碎小的,使消化液充分与食物混合,并推动食团或食糜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兴奋性 2、内环境 3、钠泵 4、阈电位 5、红细胞比容 6、红细胞渗透脆性 7、心动周期 8、心输出量 9、窦性心律10、房室延搁 11、肺泡通气量12、通气/血流比值13、肺牵张反射14、容受性舒张 15、能量代谢16、基础代谢率17、排泄18、水利尿19、渗透性利尿 20、近点21、视敏度(视力)22、暗适应23、明适应24、易化 25、脊休克26、第一、第二信号系统27、一侧优势和优势半球28、应激29、第一信使与第二信使30、月经周期31、顶体反应 二、判断题: @ 1、通过对单细胞生物以至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研究,发现生命现象至少包括新陈代谢、兴奋和抑制三种基本特征。(×) 2、内外环境因素(条件)的变化就是刺激。(√) 3、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等五个环节组成。因此,神经调节是通过一种开放回路来完成的。(×) 4、在静息状态下,Na+较容易通过细胞膜。(×) 5、正常细胞膜内的K+浓度约为膜外K+浓度的10倍。(×) 6、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钾的平衡电位。(√) 7、阈下刺激不能引起锋电位,但在刺激达到阈值后,锋电位就始终保持固有的大小和波形。(√) 8、与无髓神经纤维相比,有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单位长度内每传导一次兴奋所涉及的跨膜离子的总数要少,而能量消耗较多。(×) 9、男人体液所占体重的百分比小于同年龄同体重的女人。(×) 10、血浆和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主要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移动。(√) ; 11、若将血沉快的病人的红细胞置于正常人的血浆中,则形成叠连的程度和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加快。(×) 12、制造红细胞所需要的铁95%直接来自食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