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在社会生活中不仅会对他人及各种社会事物产生认知活

人在社会生活中不仅会对他人及各种社会事物产生认知活

人在社会生活中不仅会对他人及各种社会事物产生认知活
人在社会生活中不仅会对他人及各种社会事物产生认知活

人在社会生活中,不仅会对他人及各种社会事物产生认知活动,而且也会在认知的基础上对人和各种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态度会影响人如何去对待事物,并也左右着人如何去行动和取得何种社会效果。因此,凡是在人际交往、相互制约与需要彼此控制的场合人们都很重视对方的态度,以预见其后续的行为,也较注意自己态度的表现或想方设法去影响或改变对方的态度。

我要讲的是一个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成为一名著名设计师的成长故事,他对去巴黎抱着向往追求的精神。

3岁时,他随父母离开意大利的乡村,迁徙到法国。父亲不懂法语,在法国找不到工作,所以,这个家庭陷入了贫困的危机,并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

13岁时,他勉强小学毕业,为了生计,不得不辍学到一个小裁缝店当学徒。正是这份工作,让他对服装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吃不饱饭,他却经常空着肚子跑到剧院的舞台后面去观察演员们的绚丽衣着,然后仔细地揣摩这些衣着的造型。而这时,他常常听到人们谈论着,这些服装来自巴黎。闲暇时,他喜欢站在百货商店外面,痴迷地看着橱窗里的那些新款服装。而卖服装的人,也总是自豪地说,这是地道的巴黎服饰。

从这时起,他开始向往这座神秘的城市,并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一定要到巴黎去。我要去巴黎,这个梦想轻如羽毛,却一直摇曳在这个穷孩子的天空里,不曾落下。

19岁时,他骑着一辆旧自行车,驮着一只破木箱,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巴黎。虽然吃不饱睡不安,四处流浪,但他却深深爱上了这个时尚浪漫之都。但就在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乱世之中,他再遭厄运,被关进了监狱,饱受折磨。虽然失去自由,但他对服装设计的喜好依然不改,没有纸和笔,他就用手指在牢房的地上画来画去。两年后,他终于获释,身无分文的他又开始四处游荡,他不得不离开巴黎,来到法国南部城市维希,重操旧业,在一个服装店做学徒。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他非常用功,一丝不苟地学习,掌握制衣的每一个细小环节。经过三年清苦的学徒生涯,他逐渐成为店里最好的裁缝。但他一直想念着巴黎,因为巴黎是时尚与潮流的象征,只有那里才是自己展示梦想与才华的舞台。

25岁时,他重返巴黎,在一家叫“帕坎”的时装店做设计。当时,许多社会名流都在这里定做服装,设计师的压力可想而知,由于不堪重负,每天都有设计师被淘汰,所以,老板对这个学徒没有抱太大的希望。而他却乐于接受这个挑战,并从这里看到了人生的转机。巴黎这座城市给了他力量和灵感。为了能设计出让顾客满意的服装,他寝食难安,服装设计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一天,当他走在巴黎大学门前时,一位漂亮的姑娘让他眼前一亮。他想

像着,如果按照她的形体来设计一款时装,一定会令人耳目一新。于是他不由自主地跟在了姑娘后面。发现有人跟踪,姑娘便拐进一个胡同拼命奔跑起来,他却穷追不舍。姑娘终于发怒了,警告他如果再跟着自己就报警。他此时才醒过神来,诚恳地告诉她,自己是一个服装设计师,见她的身材条件优秀,想请她做模特,因为怕失去这个机会,所以一直跟着她。正是这种痴迷,让他的创造能力达到了一次次飞越,他逐渐成为时装店里最优秀的设计师。但他并未就此满足,他决定凭着自己的才能,独立开创一片服装新天地。

33岁那年春天,他在租来的一间简陋小屋里,第一次推出了自己的女装设计,结果一举震惊了整个巴黎。

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一个没有读过几天书的小裁缝,在战胜苦难之后,终于赢得了巴黎这座城市。从那时到现在,他一直主宰着全球时尚领域最前沿的部分,他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裁缝。他的名字叫皮尔·卡丹。

俗话说得好,心动不如行动。其实这句话就说明了一个态度的问题,有一个好的态度就会使我们不断的去行动,去努力。这正是现在的我们值得学习的。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 1.几年来,我们与我们的学校、家乡、祖国和世界一起,走过了共同的成长历程!回顾我们的成长历程,我们深深的感到() ①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支持②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前途息息相关 ③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关心和帮助④共同的成长历程使每个人的成长足迹都是相同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是社区的居民,是商场的消费者,是祖国大家庭中的成员……这表明我们具有不同的() A.职业B.地位C.身份D.级别 3.下列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谦让②分享③帮助他人④关心社会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体现了我们社会化的哪一个重要途径() A.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B.关注社会,了解社会 C.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D.社会中的什么事情都要积极参与 5. 为迎接2019年世界环境日,某学校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参加“绿色生活方式”宣传活动。你认为开展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 ①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随手乱丢垃圾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在劳动过程中,张晓发现社区内的垃圾箱少且没有分类回收的功能。对此,他打算() A.视而不见,置之不理 B.束之高阁,等待下次参加志愿服务时解决 C.积极向社区献计献策,建议增设分类式垃圾箱 D.向社区提出强烈抗议,要求立即更换 7.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说明() A.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B.投身社会的过程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 C.个人是社会的成员,人们的生活可以离开社会 D.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8.某学校在开展助残活动中,许多同学发生了巨大变化:冷漠的变热情了,脆弱的变坚强了。可见() A.社会化的过程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B.我们应该多了解社会 C.人在社会中能够不断成长D.我们的情结变化太大

日本人的国民性

日本人的国民性 摘要:所谓国民性就是由于一个民族在其特定的生存环境当中为了生存而演化培养出来的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民族心理习惯,并以一种文化形态加以定格,成为民族行为方式的具有道德约束的异化同时又内在化的力量。 双面日本人_________矛盾的性格 关键字:日本人国民性间人主义自我意识羞耻 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民族特点。美国社会重视自我,所以美国人大都个性较强,有点 儿个人英雄主义的味道。英国社会也很崇尚礼仪道德,所以有英国绅士之说。德国社会最 讲规则,所以德国人循规蹈矩世界著名。日本社会重视协调一致,讲究团队精神,所以日 本人随大流者居多,人为己为,人云亦云,这是日本人的天生秉性。 从日本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中,我们不难发现日本民族所具有的一些共同的显著特点,具体如下: 美国文化人类学者R.Benedict于1946年发表了著名的『菊と刀』一书,1948 年由长古川松治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发行,一度成为畅销书。书中与美国的“罪恶文化”相对比,提出了日本文化为“羞耻文化”。所谓“罪恶文化”,是说美国人用罪恶感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行事之前会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是犯罪。所谓“羞耻文化”,是指日本人很重视羞耻二字,在意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所以自身的言行往往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左右,甚至会丧失自我,根据他人的标准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和日本人接触过的人都有感觉,觉得日本人说话吞吞吐吐,办事思前想后,顾虑重重,不痛快,其实都是源于顾虑羞耻。羞耻之心限定了日本人的思维和行为,具体表现在自我意识薄弱,不突出表现自己,喜欢随声附和、随波逐流,保持一团和气。当然,日本人也有自我意识很强、不顾羞耻的时候。我有一个朋友是大连某高级宾馆的总经理,他曾向我咨询说:“日本应该是礼仪之邦,可是外国游客中最属日本人挑剔多,不好接待,是何道理?”我告诉他:“日本人对内和对外的意识不同,对内讲协调配合,对外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所以也就顾不了什么礼仪和羞耻了,这是日本人的两面性吧?”这个事例说明,日本人的羞耻心只表现在日本人之间,对外国人的行为应该是另当别论。《菊花和刀》说的就是日本人的这种双重性格。 1948年,川岛武宣发表了『日本社会の家族的構成』(日本评论社)一书。主要内容讲述了日本社会是家族式的集团,其原理与民主主义相对立,来源于日本的家族制度的家长制,主要规范有以下几点: ①权威主义:日本人相信、惧怕权威,对权威无条件服从。在人际交往中,重视对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②集团主义:日本人喜于集体行动,不愿脱离集体单独行动。在集体里营造一种家长和子孙的家庭气氛,集团内部保持和谐,树立维护集体利益和一致对外的意识。 ③封闭意识:日本人在人际交往中,重视内外有别,一般只和同集团内的人交往。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研究报告 “再不实行改革,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就会被葬送。”30年前,一个伟大领袖,一个中国新时期的设计者——邓小平代表亿万人民,顺应历史潮流,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中国从此走向世界,世界从此认识中国,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也从此开始…… 30年前中国刚从“十年文革”中挣扎出来,社会各方面都是千疮百孔,相当落后——中国当时没有一公里的高速公路,向外学习的中国访问团,归国后印象最深的是外国时速百里,宽阔的高速公路;中国当时是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自行车是人们主要的代步工具,汽车也许是奢望;中国当时,人们的信息来源是收音机,人们联络的唯一介质是信。农村家中的电器也正如赵本山所说——手电筒,城市中人们见到电视吃惊的是这个黑匣子里的人竟然会动;鸡、鸭、鱼、肉对于城市人也不只是顿顿就有,对于农村来说那更是奢望,就算是过年也不会悉摆桌面,当时的人问路会喊“同志”;当时的人民休闲娱乐会去跑步、爬山;当时,当时,当时的一切似乎都是那么落后,至少和改革开放后相比——现在的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稳居世界前列,改革开放后自行者慢慢减少,摩托车、汽车开始慢慢取代自行车的“王者”地位,汽车不再是奢望;现在的中国网民总数世界第一,互联网取代收音机等,成为当前主要的信息载体,人们的嘴耳获取信息的地位下降,鼠标上、键盘上的手指,盯着显示器,发光的眼睛成为新时期的主将;本山大叔所说的家用电器,开始成为收藏馆的新爱。中国的家庭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家庭中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等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也开始慢慢拥有,城市中家用电器、微波炉、电脑等悉数登场。人们的腰包鼓鼓起来,各种“山珍海味”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而这时的人们开始崇尚健康饮食、绿色饮食,不但要吃饱还要健康。这时的人们休闲娱乐可以去健身房、游泳馆、游乐场,可以去巴黎艾弗尔铁塔品味浪漫,可以去德国慕尼黑阿尔贝斯山滑雪,可以去日本富士山等待樱树花开,可以去希腊投入蓝色爱琴海,可以去撒哈拉体验横穿沙漠的刺激,去夏威夷冲浪,去,GO!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1.衣:由穿暖到个性化 近30年来,城乡居民消费生活变化最快、最大的是服装。不仅衣着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穿着质量明显提高,服装功能也由过去的单纯遮体御寒演进为体现个性化的审美意识与塑造自我形象。人们的衣着原料和质地提高,成衣率也不断提高,购买原布自己动手做衣服的数量减少。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年服装生产量只平均每人一件,而今高档商场、品牌专卖店里的国际名牌服装琳琅满目,各种品牌、不同款式的服装争奇斗艳,使我国居民服装绮丽多彩。 2.食:由吃得饱到吃得好 这一变化,首先表现在粮食消费比重下降,表明人民不再为吃饱而发愁。而在粮食消费内部构成中,对玉米、高粱、红薯等粗粮消费明显下降,而对大米、小麦等精细粮消费上升。在主食消费比重下降的同时,副食特别是动物性食品消费的比重明显提高,在对原粮消费相对下降的同时,对加工食品特别是风味、疗效、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

第一课在社会中成长第一课时:社会伴我长大 天台县坦头中学社政组赵斌斌 教材分析:从寓言入手,围绕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白个人与社会密不可分的道理。课文避免生硬的说教,以王丽的事例作为情境,引导学生从社会这面镜子中正确认识自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了解良好的自我意识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社会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说明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同时也了解到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群体,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不仅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资料,同时社会也能促进个人进步。学生通过学习在理解了个人离不开社会的基础上,也应懂得作为社会的成员,在社会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因为社会这面大镜子既可以照出每个人的长处、优点,也可以照出每个人的短处、缺点,为今后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个人的生活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教具:一杯水、PPT。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将一滴水滴到地上,观察反应(转瞬即失);而一杯水却不会消失。 思考:为什么一滴水离开杯子后就会消失?如果说小水滴也有灵性,它不想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该怎么办? 别离开它生活的集体。 【承转】由此我们联想到我们人类自身,一个人与我们生活的社会之间是不是也像一滴水与一杯水一样呢? 二、狼孩的故事(社会伴我长大) 带着上面的这个问题,我们来阅读狼孩的故事。思考一个问题:“狼孩也是人,为什么不能像人一样生活呢?” 人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学会穿衣、吃饭等劳动技能和语言交往的能力,离开了社会,人就无法进行这些正常的社会活动。就像小水滴一样,杯中的水由无数个小水滴组成,离开了集体,水滴会干涸。成千上万的人在一起组成了社会,形成了一个大群体组织,人们共同生活在其中,社会陪伴每个人成长。【承转】既然社会陪伴我们每个人成长,那么具体又是怎么样体现的呢,下面我们来看小洋一天的生活流程 三、生活流程图(个人离不开社会) 观察小洋一天的生活,说说晓明每天在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与社会各行各业有哪些联系? 场景:清晨小洋被闹钟叫醒→迅速穿衣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骑车或乘车上学→在学校学习→放学回家→看一会儿电视→做作业→洗澡睡觉。(学生回答) 通过小洋一天的生活,我们会发现人类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农业、工业、建筑业、纺织业、五金业所提供的物品,社会不仅教会了我们各种生活技能,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品,由此可以看出个人的生活的确离不开社会。 【承转】看来我们个人真的是离不开社会,而社会就像一杯水一样,又有很多的群体组成,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页图6-2社会中的不同群体。

日本社会风俗禁忌盘点.doc

日本社会风俗禁忌盘点 日本是经济发达的国家之一,吸引了不少人,那么日本旅游要知道哪些风俗禁忌呢?的我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日本社会风俗禁忌盘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去日本人家中作客,必须在门厅前换鞋;无论是在公共场合或者是居所内,都不要发出太大的声响,以免影响他人,尤其是在夜间;平时注意节约用水。 ·日本人对守时的要求很严格,人们都认为不该因为迟到而浪费别人的时间,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不可避免地迟到时,必须要打电话告诉对方。日本人对不守时的人是没有信赖感的。 ·日本人之间打招呼:基本上是以鞠躬来表示的。从一般性行礼到上身至90度的鞠躬。在铺着“榻榻咪”的房间里,必须要坐着行礼。以“正座”的姿势上身弯下,两手放在前面着地然后低头。一般日本人行礼致意是互不接触身体的,传统上也没有握手的习惯。日本人有时候也握手,但大多在日本人和外国人、竞选人和选民、明星和影迷等特殊场合。 ·坐的姿势:在学校、公司一般都坐椅子的。但在家庭里,日本人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坐在“榻榻咪”上的生活。 ·招手:把手掌朝下轻轻地放开,手腕从前方朝自己一边来回摆动几次。这种方法没有性别、年龄的限制,都能使用。但对地位、辈份高的人这样招手是失礼的,要尽量避免。 ·自己:表示“那是我”、“我吗?”等意思时,用食指指着自己的鼻子。 ·万岁:这是在比赛中获胜或碰上好运时,举手表示高兴的动作。多数情况是,大家一起同时欢呼“万岁”,以表示庆贺幸运和祝愿幸福的心情。 ·日本人大多数信奉神道和佛教,他们不喜欢紫色,认为紫色是悲伤的色调;最忌讳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之色。

·日本人忌讳3人一起“合影”,他们认为中间被左右两人夹着,这是不幸的预兆。 ·日本人忌讳荷花,认为荷花是丧花。在探望病人时忌用山茶花及淡黄色、白色的花,不愿接受有菊花或菊花图案的东西或礼物,因为它是皇室家族的标志。日本人喜欢的图案是松、竹、梅、鸭子、乌龟等。 ·不吉利的数字:日本人忌讳“4”和“9”。因为“4”的读音和“死”相同;“9”和“苦”的读音相同,“9”意味着苦。有的旅馆房间号没有13、4、9这几个数。 ·不收小费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部分旅馆和交通机构有收小费的习惯,最近基本上没有了。 ·日本人认为在人前接吻是难为情的事。 ·接触他人的身体,在日本被认为是失礼的行为。男女之间除恋爱关系的双方外,一般不握手。 ·允许抽烟,但嚼口香糖不行。别人没吃,自己独自吃东西,也被视为失礼。 ·进入日本住宅,必须脱鞋。 ·在日本,访问别人家庭时,窥视厨房是不礼貌的行为。 ·在饭店,酒店或其他公共场所要保持轻声絮语,不得大声喧哗。 ·进日本人的住宅时必须脱鞋。 ·吃饭或喝汤时,不可以将饭碗或汤碗放在桌上,要用手拿起碗进食。 ·不能把筷子插在盛满饭的碗上。 ·吃鱼时不要将鱼刺直接放在桌子上,请放在盘子里。 ·去日本的公共浴池(日语写“銭湯”)时要在浴池外清洗身体,冲去污垢。

1.3《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习题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习题 一、选择题 1、有线电报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人用来传达生意信息 B.使人们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C.记者用来发送新闻报道 D.亲朋好友用它来传递亲情 2、要准备一期“近代中国摄影作品展”,你认为不可能收集到的历史照片是() A.慈禧太后的生活照 B.林则徐在虎门硝烟时的留影 C.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开幕典礼留影 D.重庆谈判时国共双方的合影 3、近代中国人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 A.书籍B.电影C.电话D.报纸 4、下列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出现 B.电影和报纸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发行 C.照相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 D.传统的社会习俗很难再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5、19世纪相继传入中国的两种交通工具是() A.轮船汽车B.火车飞机C.汽车飞机D.轮船火车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清朝建立后,中国的男性都要蓄发留辫。民国成立后,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剪辫”的浪潮,以示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材料二:民国时期,国人既保留传统的长衫马褂,也日渐改穿西服,而“中山装”则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男子服装。 材料三:不少年青人,极力打破传统封建思想的桎梏,追求自由恋爱。年青妇女不再沉默,

纷纷向传统礼教作出挑战,甚至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至于残害妇女的缠足陋习,在新思潮的冲击下,也日渐势微。 (1)上组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2)对你有何启示? 7、“要想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结合上述现代谚语,分析近代交通工具火车、轮船传入中国后,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请举例说明。 8、我国古代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那么为什么近代以后,许多发明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 B D B D 二、非选择题 6、(1)社会习俗的变化 (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尽管同我们现在的发展相比很有限甚至微不足道,但它却代表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 7、便利:如出行更便捷、促进了商品流通、信息传播更快等;举例略。 8、略

【教案】八上 道德与法治:1.1.2在社会生活中成长

1.1.2在社会生活中成长 1.了解什么社会化,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知道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和途径 2.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加深对本框内容的理解。 3.增进关心社会的感情,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二、预习要点 重点、难点:理解亲社会行为的意义,知道如何培养亲社会行为的途径。 三、预习问题 1.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课本7页) 2.什么是社会化?(课本7页) 3.亲社会行为的意义?(课本8页) 4.如何培养亲社会行为?(课本9页) 四、预习检测 1.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人谦逊,礼貌待人是优良品质。下列行为中不能算作亲社会行为的是() A.同学弄坏了我的自行车,我没怪他B.班长小明把优秀班干部的名额给了副班长小强 C.马路上非常拥挤,小丽停下来等等D.足球比赛中,小亮故意跑慢输了球2.12月1日是世界爱滋病日。学校为响应上级号召,提高同学们的防护知识和认知能力,决定采取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活动。你觉得自己可以参加的是() ①制作预防爱滋病的宣传画,公益广告词②举行“预防爱滋,关注健康”的征文比赛③走进爱滋病村,参加长期扶助④为爱滋孤儿捐款,奉献自己的爱心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3.明代学者顾宪成曾写出一幅出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告诉我们应该() A.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B.大小事情要自己做,事必躬亲C.我们应该只做大事,才能对国家有贡献D.学会倾听他人,学会关心他人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思考: 阅读材料:青少年服务社会 思考问题: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你的付出与收获。 探究活动一: 观察教材P7探究与分享图片,并结合实际生活探究:说明学习用品、衣服或住房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探究活动二: 阅读蒙培尔的小故事,请你谈一谈,故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迪? 探究活动三: 观看课件上的两幅图,回答: (1)这两种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吗?为什么? (2)我们该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二、随堂检测 1、社会对个人成功的影响有: A、社会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条件 B、社会越发展,个人发展的机会越多 C、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与社会无关 D、个人的成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 2、社会生活是多色调的,难免出现贫困、不公等社会问题。面对这此问题,正确的认识是: A、这是很正常的,这些问题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得以解决 B、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的社会变得很阴暗,让人们看不到光明 C、不能接受这些现象的存在 D、我们的社会正是在发展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她的美好 3、生活中,不只是阳光坦途,也有风雨坎坷。当身处困境时,你应该 A、悲观失望 B、心理极不平稳,总想着自己倒霉 C、顺其自然,听凭命运的安排 D、积极努力,求助社会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第三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作业设计 人教版

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1. 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有一项的叙述与当时的史实不符合,它是() A.张某在阅读《申报》时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 B.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C.《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D.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2.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自主修建了第一条铁路,起自河北唐山,止于胥各庄,名为唐胥铁路。1881年建成后,清政府却认为,火车震动了东陵的先王神灵,因而禁止使用机车,只准以骡马拽引车辆,人称“马车铁路“。这一事件反映了()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进步 B.清王朝拒绝一切西方先进技术 C.民众的愚昧和思想落后 D.封建专制统治与时代大潮间的巨大落差 3. 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以下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19世纪中后期,西方发明的火车传入中国 B.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C.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禁止缠足等法令 D.火车的出现改变了人类出行的方式,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4. 如图是清末河北邢台火车站人们乘坐蒸汽火车的的场景,当时的报纸写到:“乘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A.图中的交通下具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人们的出行方式 B.人们对新的交通下具火车有敌视态度

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D.工业文明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进行了彻底的改变 5. 1898年,慈禧太后坐了一次汽车之后,就下令不再坐汽车了,因为汽车的司机不跪且坐,而且居然坐在太后的前面。这一现象反映了() A.慈禧厉行节约 B.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C.汽车售价昂贵 D.中国不需要汽车 6. 李兴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他的生活中可能有()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④ 7. 19世纪80年代,一位住在天津的高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联系,下列可以选择的最佳手段是() A.拍电报 B.写封书信 C.上网 D.移动电话 8. 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你的生活中会有下列哪些现象出现() ①用轮船经营航海业②在北京可以坐火车到张家口③用电报和上海的朋友联系 ④中国有了近代第一支海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 79年,唐廷枢提议修建唐胥铁路。……“行车未久,言官(御史)复连奏弹劾,谓机车直驶,震动东陵(清朝皇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在这种情况下,慈禧降旨禁止机车行驶。……小火车被禁驶后,用骡马拉的运煤大车再次行驶于唐胥铁路的轨道上。这一现象说明() A.封建传统思想是近代化的一大阻力 B.铁路在当时的中国有百害而无一利 C.清政府对铁路完全是排斥否定态度 D.火车机车污染严重遭到统治者反对 10. 下列哪一社会现象,在当时的中国不可能出现() A.张某阅读《申报》,知道了《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悲愤万分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和法治上册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练习题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便生活在人类的各种群体中,小到属于家庭、班级、学校, 大到属于故乡、民族、国家,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群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我们属于人类社会的一员②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各种群体 ③我们学生只属于班级群体④我们属于多种群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目前,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许多留守儿童因情感缺失,变得自卑、霸 道、有暴力倾向、花钱大手大脚、沉迷网络……你认为这些儿童应该() A.丰富社会生活,做自尊自信的人 B.增强自负心理,提升人格魅力 C.培养良好习惯,坚决远离网络 D.拒绝外出活动,抵制不良诱惑 3、温州某校八(2)班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如图),受到各方好评。这一活动告诉我们要() ①培养亲社会行为②关心家乡的发展建设 ③积极参与民主协商④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九江市退休民警尹先明,25年如-日坚持料小学生上'^公交车;连续心年为孤残老人义务理发、洗头、打扫卫生,还帮扶了20多名孤儿。2019年4月,他被推荐为第七届全国道 德模范候选人。下列选项与材料蕴含的道理相符的是() A.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B.吾生有涯,而知无涯 C.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D.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5、2018年第二批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小李长期积极参加首都博物馆、首都图书馆义务讲解,以及社区绿色低碳宣传活动,组织同学为边远地区贫困小学捐赠衣物和书籍,参加“爱加艾减"国际公益项目,帮助非洲儿童接种疫苗。这启示我们要() A.积极实践,服务社会 B.遵守制度,维护规则 C.走出国门,展示风采 D.努力学习,体味生活 6、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句话启示我们() A.要学会尊重他人 B.要平等对待他人 C.要接受他人尊重 D.要学会换位思考 7、武汉市以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为契机,积极开展“百万市民讲礼仪”活动,让文明之花在江城遍地开放。我们要做文明有礼的武汉人,是因为() A.文明有礼能提高个人修养,促进社会和谐,提升武汉城市形象 B.做文明有礼的人就要语言文明、态度谦和、举止端庄 C.市民的文明行为决定着国家的尊严 D是否文明有礼是衡量一个人事业成败的标准 8、民政部2018年12月1日公布,《志愿服务条例》实施一年来,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实 名志愿者已经超过一亿人,志愿服务组织超过 1.2万家,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达12亿小时,社会贡献和草果180亿元。参与志愿服务()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程标准】 (1)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3)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4)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2.知道轮船、火车、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社会习俗的变化。【教学难点】 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及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图片展示:火柴、铁钉等基本生活生产用品。 经济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民族工业的过去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2.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3.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4.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日本人与日本社会题库

一、单选题(题数:40,共 50.0 分) 1 假名是日本人根据汉字的()来革新创造的文字。(1.2分)1.2分 ?A、 形状 ?B、 发音 ?C、 意义 ?D、 偏旁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日本近代史上的“第二次远航”实现时间段是()。(1.2分)1.2分 ?A、 1954年——1971年 ?B、 1956年——1973年 ?C、 1958年——1975年

1956年——1976年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3 日本发展科技事业的特征之一是以()为主导的多方大协作。(1.2分)1.2分 ?A、 研究所 ?B、 高校 ?C、 政府 ?D、 企业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 日本人的协调精神主要表现在()。(1.2分) 1.2分 ?A、 财产继承 ?B、 商业融资

科技创新 ?D、 决策过程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 下列日本图书中最初完全是由汉字记载的为()。(1.2分) 1.2分 ?A、 《丰臣家族》 ?B、 《日本史》 ?C、 《十七条宪法》 ?D、 《室町幕府》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 日本实行锁国政策间只与几个国家有少量贸易关系,其中包括()。(1.2分)1.2分 ?A、 英国

印度 ?C、 俄罗斯 ?D、 朝鲜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7 加强交流沟通,知己知彼是搞好中日两国关系的()。(3.2分)3.2分 ?A、 前提 ?B、 基础 ?C、 条件 ?D、 要求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8 日本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比较重视()。(1.2分) 1.2分

理工科 ?B、 工科 ?C、 理科 ?D、 文科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9 日本人保守观念的产生,客观原因是()。(1.2分)1.2分 ?A、 世袭制度 ?B、 锁国政策 ?C、 岛多 ?D、 灾害多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0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练习题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练习题 1.电视剧《闯关东》曾在多家电视台热播,剧中格格那文和鲜儿从王府逃出,路上正遇到军队抓住行人强行剪辫子。这一现象的普遍出现与下列那一事件有关()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2.1909年,有人撰文指出某一媒介的功能时指出:“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临其境,亲眼看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他赞美的是() A.电视 B.电影 C.报纸D.广播 3.在教材中引用了一段关于中国近代文明婚礼的材料:“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五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①近代工业文明发展的结果②近代西方思想影响的结果 ③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④新文化运动等的推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4.在中国近代,阅读报纸成为了一股历史潮流,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作用包括() ①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②引导了广大民众更热心关注国家大事③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人数④进步的报刊发挥着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在民国时期,有人改变了一首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做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长辫反被短发替,婚纱成为新时尚。”这反映了()A.新服饰开始走向大众 B.不缠足运动风靡全社会 C.结辫陋习被社会抛弃 D.社会风俗改革蓬勃兴起 6.中国近代服饰和社会习俗的演变有其自身的规律,它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洋装基本取代了中国传统的服饰 B.中国的“断发”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C.婚姻风俗的变革在近代普及到全国各地 D.服饰和社会习俗的变革都是中国社会自身发展的产物 7.1920年《新妇女》发表文章指出:“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对上述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A.当时的婚姻观是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B.当时的婚姻观是追求婚姻自主,反对父母之命 C.当时许多人仍然固守传统观念 D.表明近代的知识女性接受了西方的民主、自由等思想。 8.在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影响下,近代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其变化却呈现出不平衡性,尤其是农村变化不大,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当时的农村闭塞、贫穷。B.农民的文化素质低,非常传统保守。 C.近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D.近代农村没有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 9.民国初年《申报》有一首打油诗: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更早。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日本人的“土足厳禁”

日本人的“土足厳禁” 张国强 日本留学生宿舍的门上贴着一张写有“土足厳禁!!(どそく げんきん)”的A4大小的纸。 “土足厳禁”翻译成中文的话,则是“严禁穿鞋进入房间”的 意思,也可以说“来访者进入本人房间时请脱鞋”。当然,“土足厳 禁”译成“请勿穿鞋入内”“禁止穿鞋入内”也是可以的。从“严 禁穿鞋入内”中的“严禁”二字来看,房间的主人对“穿鞋入内”的来访者很有意见,愤怒的情感一目了然。客气一点说“请勿~”,不满时说“禁止~”,恼火时说“严禁~”,语感渐渐变得强烈了。 可以肯定地说,有人违反了规矩,穿鞋进入室内,也许不是一次, 这才有“厳禁”的吧。 我参观过上海日本人学校,教学楼的一层大厅一排排鞋柜整齐 地排列着,全体教师和学生都要在这里脱鞋,换上拖鞋后才能进入 办公室、教室。所有的走廊干干净净,因为是穿着 拖鞋,几乎听不到咚咚响的脚步声。 我的青少年时代是在上海度过的,居住在龙华,我家房间的地面是木板的。上个世纪的70年代,弟弟常常用拖布把地板拖得干干净净,并提出“土足厳禁”的要求,开始时大家都不习惯,邻居也不满,进去要脱鞋,出来时要穿鞋,太麻烦了。现在回忆起这件事,觉得当时的弟弟是一个“逆潮流而动”的勇士,因为四周的邻居没有一家是“土足厳禁”的。 日本专家真木胜文先生对我说过这样一件事。他住在学校的外教宿舍里,为了学生的日语学习,办了一个日语能力考试辅导班,他的宿舍就是教室。刚开始时,10多个学生全都穿鞋进入他的房间,令他大吃一惊。后来,他买来了10多双拖鞋,每人都要换鞋,这才有上课的资格。 在中国也好,在日本也好,去日本人的家里时,一定要在进屋前 脱鞋,这是现代城市生活的规矩。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已经养成了进 屋脱鞋的习惯,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都讲究生活的质量和 健康了。 一本日语教科书中有一个中国学生访问日本人家庭的内容,文章中配了一张插图。这一插图的画面是中国学生和日本学生及其母亲在房间里交流的内容。由于职业的习惯,我发现插图中的中国学生是穿着鞋进入房间的,日本人穿着拖鞋,中国学生却是“靴のまま”,违反了日本人家庭生活中的规矩。插图的作者也许不了解日本人的“土足厳禁”的生活习惯吧。 在“玄関(げんかん)”脱鞋后,要用手(用脚是不美的行为)把鞋整齐地放好,鞋尖朝着门的方向,走的时候穿鞋就很方便了。这是日本人养成的生活习惯,从小培养会整理、整顿的习惯,对将来走上社会极有好处,因为这是优秀素质的具体的表现。 上个世纪的60年代,我在上海外大学习,重要节日时系里组织部分出身好的学生(贫下中农、工人、干部等子弟),去上海大厦访问居住在那儿的日本专家(外教)。去前,对学生讲了纪律要求,但是忽略了某些问题。那个年代,家庭生活并不宽裕,大学生的穿着十分朴素,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没有常换袜子的习惯。到了日本专家的家里,脱鞋入内了,但袜子发出的各种异味让领队老师眉头紧锁。以后,凡再有这样的活动,系领导反复地讲鞋子和袜子的事情,并强调说这是关系到中国人的形象的问题。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附答案第一单元第三课 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第三课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1. 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有一项的叙述与当时的史实不符合,它是() A.张某在阅读《申报》时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 B.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C.《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D.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2.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自主修建了第一条铁路,起自河北唐山,止于胥各庄,名为唐胥铁路。1881年建成后,清政府却认为,火车震动了东陵的先王神灵,因而禁止使用机车,只准以骡马拽引车辆,人称“马车铁路“。这一事件反映了()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进步 B.清王朝拒绝一切西方先进技术 C.民众的愚昧和思想落后 D.封建专制统治与时代大潮间的巨大落差 3. 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以下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19世纪中后期,西方发明的火车传入中国 B.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C.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禁止缠足等法令 D.火车的出现改变了人类出行的方式,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4. 如图是清末河北邢台火车站人们乘坐蒸汽火车的的场景,当时的报纸写到:“乘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A.图中的交通下具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人们的出行方式

B.人们对新的交通下具火车有敌视态度 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D.工业文明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进行了彻底的改变 5. 1898年,慈禧太后坐了一次汽车之后,就下令不再坐汽车了,因为汽车的司机不跪且坐,而且居然坐在太后的前面。这一现象反映了() A.慈禧厉行节约 B.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C.汽车售价昂贵 D.中国不需要汽车 6. 李兴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他的生活中可能有()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④ 7. 19世纪80年代,一位住在天津的高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联系,下列可以选择的最佳手段是() A.拍电报 B.写封书信 C.上网 D.移动电话 8. 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你的生活中会有下列哪些现象出现() ①用轮船经营航海业②在北京可以坐火车到张家口③用电报和上海的朋友联系 ④中国有了近代第一支海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 79年,唐廷枢提议修建唐胥铁路。……“行车未久,言官(御史)复连奏弹劾,谓机车直驶,震动东陵(清朝皇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在这种情况下,慈禧降旨禁止机车行驶。……小火车被禁驶后,用骡马拉的运煤大车再次行驶于唐胥铁路的轨道上。这一现象说明() A.封建传统思想是近代化的一大阻力 B.铁路在当时的中国有百害而无一利 C.清政府对铁路完全是排斥否定态度 D.火车机车污染严重遭到统治者反对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练习题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练习题 1科学技术真神奇 一、填空。 1.科学技术就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要注意观察。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人们用(杂交)、(嫁接)、(温室栽培)等科学技术,生产出新的家产品,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4.外国人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 5.科学技术不仅能改变人们的(生活),也能不断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6.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主研制的裁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 二、选择。 1.杂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2.电的发现使(黑夜变得光明)。 3.费森发明无线广播昭示(信息时代)的来临。 4.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舒适)、(轻松)、(密切)。 5.(电报)、()让信息的传递更加便利、快捷。 6.(汽车)、(火车)的出现使人们在交通上更加快捷。 三、简答。 1.请你向家人了解一下过去和现在做饭有什么不同之处。 答:过去妈妈用灶台做饭、烟熏火燎的,现在用液化气、电饭煲,省时省力。 2.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你举例说说交通工具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答:在古代从广东到北京赶考靠走路或乘船骑马,要三个月才能赶到,现在坐火车只需23个小时,如果坐飞机只需两个多小时。 2.走进科学家 一、填空。 1.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2.“打开一切科学的大门的都是问号”这句话是(法)国的(巴尔扎克)说的。 3.科学是没有(国界)的,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 4.为了表彰科学家对科学技术进步所做的巨大贡献,人们纪念品他们设立了科学上的最高荣誉——(诺贝尔)奖。 5.诺贝尔发明了(炸药),聚集了巨大的财富。 6.冯如被尊为“(中国飞行之父)”。 二、选择 1.中国“飞行之父”是(冯如)。 2.科学家具备(勇于奉献)、(执著追求)、(坚持不懈的精神)。 3.一次特殊的实验是(美国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为我们留下的珍贵财富。 4.居里夫妇最终证实了元素(镭)(钋)的存在。 5.诺贝尔奖项把奖金分成(六)份。

论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与日本社会现代化

论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与日本社会现代化 集团意识,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熏陶,社会关系中处于集团内部的人们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素质。作为一个社会存在,集团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作为集团内部的人们的集团意识则依据其组织结构、功能及规范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许多研究日本人“国民性”的学者都承认,日本人有一种“集团意识”。所谓“集团意识”,大概就是说日本人总是意识到自己是某个整体的一部分,这个整体是利益共同体,甚至是命运共同体,自己与这个整体息息相关,同命相连。[1 ] (P10)所以,日本人常以“我家”来称自己的工作单位、所属的组织、办公处或学校,而以“你家”、“府上”来称对方的工作单位、组织等,这种情形就反映出了他们的集团意识。日本人把公司或企业叫做“会社”,“会社”这个词,就是集团意识的表征。“会社”并不意味着许多个人被契约关系约束在一个共同企业里,而在思想感情上各不相干;相反,会社是指“我的”或“我们的”公司,是指一个人主要隶属的社会集团,因而也是其生活中占首要地位的事物。可以看出,在日本人的观念中,公司似乎是自己的生命所在,自己的一切都系于公司一身了。所以,一般日本人是“以社为家”的,在他们之间有一种类似家庭感情的纽带把他们联结在一起。在这里,日语“家”一词的含义,要远胜过英语中的household 或family 的含义。因而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就表现为“家”的观念形态,他们认为自己只是某个组合中的一分子,而这种浓厚的集团意识,使他们把个

人的命运与集团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忠诚于集团成为每一个集团成员的最高准则。从历史学的角度分析,日本人的集团意识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接受汉民族的习俗与儒学的忠、信、义思想熏陶的结果。 *日本的集团意识产生于11 、12 世纪武士兴起的时期,后经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战国时期,及至江户幕府,一步步深化,凝结成为日本人的普遍的心态。在武士兴起时期,源赖朝为吸引众多的武士对自己的忠诚,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实行“御家人制”。成为御家人的武士,必须宣誓对源赖朝的忠诚,源赖朝则保证武士原有的土地财产不受侵犯,有功者还要依功劳大小授予“新恩地”。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后,“御家人制”进一步完善,成为幕府的阶级基础。御家人与幕府将军之间的主从关系,起初只是彼此经济、政治利益的一时需用的结合,而镰仓幕府以后,则引入了儒学的“忠”、“信”思想,即御家人对将军要忠,将军对御家人要信。这种“忠”、“信”为基础的封建道德,后来贯彻到1232 年制定的第一部武士法———《贞永式目》之中。镰仓幕府的执权北条泰时曾明确地说,他主持制定《贞永式目》,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仆忠主,子孝父,妻从夫。”室町幕府制定的《建武式目》,继续遵循这一中心思想。随着幕府势力的衰弱,15 世纪中叶地方武士纷纷割地自据,出现了战国争乱。战国大名们为了战胜强敌,相继实行领国内的整顿和改革。他们首先采取的措施,就是建立“家臣团”,使领国内的大大小小的领主与自己结成主从关系,纳入自己的统治体制。家臣团的组织按照与战国大名的关系的亲疏,分设上层家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练习题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练习题 1、工商业者的子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允许做官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宋朝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是() A .马球 B .赛马C.蹴鞠 D .秋千 3、下列有关农民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宋代自耕农、佃农劳动者的身份有所提高。 B、大部分农民是租种他人土地的佃农,另一部分是拥有少量土地的自耕农和半自耕 农。 C、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靠剥削佃户为生。 D、佃农与地主之间以租佃契约形式确定双方权利和义务。 4、宋代农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改善原因,下列不正确是() A、多数农民不能够维持温饱生活 B、雕版印刷的普及 C书籍等文化用品逐渐在农村流行D、农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5、下面有关宋代民间传统节日描述正确的是() A、宋代百姓最重视的节日是元旦、寒食、端午三大节日 B、在农闲和节日期间,乡村人可以看戏、舞龙船、听书、游乐等 C、寒食节有称“禁烟节”前后两天家家户户停止烟火,只吃冷食 D、寒食的最后一天为重阳节,百姓纷纷走出家门,扫墓祭祖 6、宋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大量涌现,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你知道城市居民主体是谁么? 下列回答正确的是() A、市民中的官僚、商人、雇工成为城市主体 B、宋朝政府将非农业人户编定为坊郭户,单独管理,他们是城市主体 C、居住在城市非农业人户成为城市主体 D、知识分子和雇工成为城市主体 学校组织同学去杭州的《宋城》参观,到了宋城的娱乐场所瓦舍,以回答7-9题 7、小佳同学能看到哪些娱乐节目() ①傀儡戏②滑稽戏③影戏④杂技⑤说唱和歌舞 A、①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8小佳能不能听到的英雄人物故事是() A、杨家将 B .岳飞 C.韩世忠 D .戚继光 9、小佳正好看到有场流行运动项目蹴鞠在进行,下列描写不正确是() A、两大蹴鞠团体在对抗赛:“圆社”和“齐云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