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广州产业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广州产业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广州产业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广州产业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广州产业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个城市的经济怎么样,取决于它的产业怎么样,产业发展得怎么样;在整个经济工作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选择发展哪些产业。广州市当前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虽然在过去尤其是“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很多挑战。如何在“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抓住机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是当前广州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今天我们将通过介绍广州产业发展背景、产业发展历程、“9+6”战略性主导产业选择、产业布局、产业发展思路等几个方面,使大家能够对广州产业发展的过去、现状和未来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

一、广州市重点产业发展历程

建国以来,广州产业结构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1949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7.4%、33.0%、39.6%,基本上是“三分天下”,以传统商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略为占先。之后,在当时“重生产轻流通”,把广州建设成为“工业生产城市”的方针指引下,广州逐渐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生产体系。到1978年,广州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变为11.7%、58.6%、29.7%。

改革开放以后,广州产业结构调整基本上是按照“稳定提高第一产业,调整优化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来进行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到“九五”期末的2000

年,三次产业的比例调整为3.97: 43.44: 52.59,第三产业占了半壁江山。到2011年三次产业的比例调整为1.7:36.8:61.5,经济结构实现了由轻纺工业主导到重化工业主导再到服务业主导的历史性跃迁。

(一)80年代:轻纺工业巨大成功推动广州重新跻身国家主要中心城市行列

上世纪80年代,广州大力引进和发展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轻工业在“六五”和“七五”期间迅速增长,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3.1%和14.5%,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到65.3%和64.2%,到1988年达到65.96%,在全国十大城市居第一位,电气机械、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家用电器等产业成为广州工业的支柱产业。轻纺工业的大发展较好地促进了城市经济起飞,从1989年开始,广州的经济总量就一直牢牢的占据全国主要中心城市第三位。

(二)90年代:工业在曲折中向适度重型化和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

90年代后,广州将电子、汽车、摩托车、日用电器、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医药、石油化工、钢铁等十大产业确定为支柱产业。根据服务业迅速兴起的新趋势,广州在“九五”规划中又及时将电子信息、交通运输设备、石油化工、建筑与房地产、金融保险、商贸旅游等六大产业明确为支柱产业。

(三)“十五”时期:三大支柱产业有力带动工业重型化取得巨大成功

在“十五”规划中,广州明确工业将重点发展交通运输设备、电子通信设备、石油化工等三大支柱产业,工业重型化成效显著,资金、技术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加快发展,成为广州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特色。其中汽车工业的成绩令人瞩目,日本本田、日产、丰田三大汽车公司都已在广州布点生产,随着汽车零配件企业跟进,形成了庞大的“汽车产业集群”。2004年,广州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首次超过轻工业所占比重。2005年,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3%。

(四)“十一五”以来:工业重型化和服务业高端化带动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跨越

“十一五”期间,广州提出继续重点发展工业三大支柱产业,同时将生物产业培育成新兴支柱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服务化升级、产业链向高端化延伸、产业组织向集群集约化发展、产业布局向主体功能区战略转变、产业环境向便商利商方向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全市重工业占工业产值比重接近70%,三大支柱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5%,汽车产量达135.84万辆,轿车产量全国第一。金融保险、文化创意、商贸会展、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年均增速超过20%;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8.5%。到2011年,广州产业发展已实现“四个超60%”:即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1.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0%,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0%,服务业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5%,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

二、广州市重点产业发展选择

从工业化发展一般规律来看,在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初期,产业竞争优势主要决定于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廉价劳动力、土地、初级资源等,竞争力处于物质资源推动阶段,重点产业只能来源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产业。

在工业化中期,社会分工逐渐深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竞争优势主要决定于大规模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入所带来的规模效益,竞争力处于资本投入驱动阶段,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重化工业以及衍生出的生产性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

在工业化后期,工业重型化发展阶段结束,服务业主导地位全面确立,消费结构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加快升级,产业竞争优势主要决定于持续高效创新所带来的多样化、个性化、复杂化的商品和服务产出,竞争力将处于创新驱动阶段,具有高效资源配置和中枢功能的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此阶段的重点产业。

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来看,广州当前的产业结构已经开始由工业化高峰期向工业化后期加快迈进,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重化工业以及知识创新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将共同主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由这个产业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出发,结合广州实际,市委市政府在“三个重大突破”中提出,率先在商贸会展、

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商务与科技服务、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电子产品、重大装备等有规模、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优势产业领域,以及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产业、新材料与高端制造、时尚创意、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有潜力、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领域,加快谋划建设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较好经济效益、较强带动作用的生产力骨干项目,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高品牌价值、领先技术水平、良好市场前景的骨干企业,集中资源突破一批关键技术,集中力量引进一批产业领军人才,推进战略性主导产业取得重大突破。这就是广州产业发展“9+6”体系。

从产业属性上看,既包括工业领域“十五”以来发展势头良好、集中度较高的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电子产品等三大工业支柱产业,也包括服务业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商贸会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商务与科技服务等高端服务业,还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对产业融合起关键作用、极具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态。从发展属性上看,既包括现有发展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的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电子产品、商贸会展、文化创意等产业,也包括有较好发展基础、较强品牌效应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产业、新材料等战略性产业,还包括市场前景良好、有可能形成较强竞争优势的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与新能源产业。从区域属性上看,充分考虑到广州未来重点发展区域及新的增长极,与全市主要战略性发展平台保持衔接,如电子产品、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主要以中新广州知识城为载

体,汽车制造、重大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主要以南沙新区为载体,现代物流、生物与健康产业主要以空港经济区为载体,商务与科技服务等产业主要以广州南站商务区为载体,商贸会展、金融保险等产业主要以琶洲-员村金融会展总部经济区为载体,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产业主要天河智慧城为载体,充分体现了产业布局的前瞻性和协调性。从功能属性上看,国家中心城市要切实发挥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等功能,战略性主导产业的选择紧紧围绕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发展定位,既包括汽车制造、石油化工、重大装备等产业链条长、产业带动力强、有利于集聚高端要素的产业,也包括有利于打造国际商贸中心、世界文化名城以及国际航运中心、区域金融中心,有利于发挥综合服务和文化引领的商贸会展、商务与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产业,还包括有利于建设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有利于发挥科技创新功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产业、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广州市重点产业发展现状

1.商贸会展。商贸会展是广州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是凸显和发挥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功能的龙头产业。2010年,广州商贸会展增加值达到1093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0.3%。广州作为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和定价中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多年在全国主要大城市中居第三位,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从业人员占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超过50%,明显高于北京、上海等中

心城市,是我国最重要的商贸中心城市之一。广州还拥有世界一流的现代展贸市场和会展中心,可展览面积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广交会、广博会、留交会、国际汽车展等著名会展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是我国最具活力的会展城市,其中享誉全球的“广交会”是我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成交量最大的出口商品交易会,成交额已占全国出口贸易的三分之一,据测算广交会对广州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超过4%。商务会展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2009年实现税收超过4.8亿元。已建成塑料、钢铁、粮食、煤炭、石化、化工等六大电子交易中心,成为珠三角乃至全国提供大宗原材料的大型采购平台,其中广东塑料交易成交额超过2000亿元,“广塑指数”被誉为全国塑料的风向标。

2.金融保险。金融保险是典型的高资本集聚、高素质人才集聚、高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带动力强的产业,符合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功能定位。广州金融基础设施全国领先,是全国业务量最大的区域性资金清算枢纽城市,以各类电子支付和票据交换系统为依托的支付结算网络连通港澳、辐射全国。是全国首批5个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之一,业务范围逐步向跨境服务贸易、对外投资等领域延伸。2010年,广州金融业继续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680亿元,同比增长8.2%,占GDP比重为6.2%。截至2010年末,广州地区银行电子结算中心累计处理业务2.3亿笔,清算金额107.9万亿元,业务量居全国前列。广州地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3954.0亿元,贷款余额16284.3亿元,资金实力居内地城市

第三。期货代理交易额26万亿元,居内地城市第五;保险市场保费收入425.6亿元,居内地城市第三。截至2010年末,广州地区境内外上市公司达70家。成立了广州文化产权交易所、广州商品交易所,组建了中国首家以产权交易机构为基础的综合性交易集团—广州交易所集团。金融机构聚集效应凸显,2010年,广州市新设和引进金融机构16家,目前全市金融机构数量达191家,全市金融机构网点近3000家,金融机构网点密度居大城市前列。金融改革创新积极推进,截至2010年末,广州企业共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3717笔,累计金额416.9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加快推进,6家银行与18家企业签订了20笔质押贷款协议,意向融资额13.2亿元。

3.现代物流。广州区位优势明显,立体式、都市型、信息化综合交通枢纽完善,广州港已建成华南地区主要物资集散地和最大的国际贸易中枢港,白云国际机场已成为我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广州南站是亚洲规模最大的铁路客运站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建成,广州国际信息通信交换枢纽地位不断巩固,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条件。目前,南沙保税港区已进入我国保税物流体系中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行列,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成为国内最大的空港保税区,广州保税物流园区、广州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南沙海港和白云空港两个出口监管仓被列入我国第二批享受“入仓退税”政策扩大试点范围。现代物流业已形成“南有马士基、北有联邦

快递”的发展格局,拥有国家A级资质的物流企业数跃居全国第二。2010年,现代物流业增加值为789亿元,占GDP 比重为7.3%。广州拥有各类商品专业交易市场1300多家,1120家企业获得国际货运代理备案资格,是全国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中心城市的聚集辐射和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高。

4.文化创意。广州是岭南文化的策源地和核心地,也是网游动漫国家级产业基地,全国大学生原创动画大赛、金龙奖原创动画漫画艺术大赛等精品活动品牌效用不断凸显,创意产业获得长足发展。2010年,包括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教育产业、科研技术服务等的广州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8%。数字内容创意产业发展尤为突出,本地企业制作的动画片总时长接近3万分钟,居全国城市第二位。动漫产业产值近100亿元(含衍生产品),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拥有原创动力、达力影视、奥飞文化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南方网、金羊网、大洋网、新快网等一批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数字网络媒体。广州原创动画年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已超过30%,动画系列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获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国家动画片最高奖“优秀国产动画片一等奖”。广州国际设计周已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型国际综合性设计活动之一,对提升珠三角乃至全国企业的设计和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5.商务与科技服务。2010年,广州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为777亿元,占GDP比重为7.3%。目前,广州商务与科技服务正以产业集群区为主要载体,重点引导总部经济、

品牌运作、咨询策划等高端商务与科技服务进入大型中央商务区,完善法律、咨询、会计、审计、评估、广告、检测、认证服务功能,形成与国际营商规则接轨的高水平、专业化商务与科技服务体系。由英国天祥公司、瑞士通用公证行、德国莱茵集团、美国美华认证公司等全球最著名的商品检测认证机构组建的检测认证服务平台,由一批法律、会计、招商咨询、市场咨询、财务咨询、战略咨询、人才服务、国际货代等70多家专业服务机构组成的管理咨询平台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工业设计为龙头,向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模式,积极推进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已逐步形成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新格局。截止2010年底,来广州投资发展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174家,宝洁、本田、丰田、微软、IBM等知名跨国企业纷纷在广州设立地区总部或职能型总部。广州本地区被认定的总部企业超过200多家,已经成为竞争优势明显的总部经济之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近2%,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知识流程外包等技术先进型服务发展势头良好。

6.汽车制造。汽车产业是广州市工业领域第一大产业,是典型的产业规模大、附加值高、品牌优势明显的产业。新世纪以来,广州汽车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产业集群和辐射效应明显增强,有力带动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广州在东部已形成广汽本田为龙头,在北部以东风日产和广汽日野为龙头,在南部以广汽丰田为龙头的三大产业集群,在广

州周边地区已汇聚10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有力地推动了广州乃至珠三角地区的汽车产业发展。2004-2010年,广州汽车工业总产值从630亿元上升至2891亿元,汽车产量从27.6万辆上升至135.8万辆,整车与零部件产值比例从1:0.098发展到1:0.345,汽车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从12.5%迅速上升至19.6%,汽车产量占全国汽车产量比重从 5.5%上升至7.4%。目前汽车制造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7%,汽车龙头企业广汽集团综合经济效益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汽车产业技术研发成果丰硕,截至2010年底,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产品共获得专利1355项,其中发明公开327项,发明授权73项。“十一五”时期,成立了广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投资68亿元建设自主品牌研发和生产基地,研制的自主品牌“传祺”轿车达到欧Ⅳ排放水平,获得电磁耦合无级变速传动系统、混联式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等15项专利,成为广州汽车产业从“广州制造”向“广州创造”迈进的里程碑。目前,广汽客车的国产化率已达100%,其他主要车型的国产化率也在90%以上。

7.石油化工。石油化工产业也是广州工业支柱产业之一,是工业领域第二大产业,2010年石油化工制造业完成总产值1968亿元,增加值为688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5%。目前,广州石油化工产业以炼油、乙烯、合成材料、涂料、精细化学品和橡胶加工为主导,已形成品种多样、门类齐全、产业规模较大、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链,拥有以中石化广州分公司1320万吨/年炼油、20万吨/年乙烯为龙头的现代

化工体系,在广州开发区吸引了包括宝洁、安利、杜邦等知名跨国公司在内的100多家规模以上精细化工、日用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类企业,在南沙开发区吸引了包括瑞士龙沙、埃克森美孚、英国BP等在内的40多家有机化工原料深加工、精细化工类知名企业,一条完整的石化产业链正逐步形成。尽管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迁址建设对广州石化产业布局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但广州在精细化工、日用化工、化学新材料等领域仍有明显优势,不仅有一大批知名跨国公司龙头企业,也有广州化工集团、南方碱业、华南轮胎等拥有较强自有技术和自主品牌的领军企业,具有承接国际精细化工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良好基础。

8.电子产品。经过多年发展,广州市电子产品制造业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并逐步呈现出高端化、国际化、集群化的发展态势。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承接了一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集聚了一批国家级标准;骨干企业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形成了一批国内领先的骨干企业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通过实施电子信息产业重大专项,宽带移动通信、数字音视频等产业快速发展,高端产业比重显著提高,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基本奠定。2010年,广州市电子产品制造业产品产值达1803亿元,继续保持了高速成长态势,实现产业增加值353亿元,占GDP比重为3.3%。除部分电子真空器件、电影机械等更新换代产品外,电子产品呈现全行业增长的良好势头,产品附加值快速提高。产业结构高端化明显,宽带移动通信、数字音视频等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

快速发展,呈集群化发展格局,产业链条日趋完善,高端产业比重显著提高。通讯、数字音视频增幅约在40%以上,占全市电子产品制造业比重分别上升到16%和14%,成为主要增长点。广东威创视讯电子成为数字显示拼接墙领域全国第一,海格通信成为全国最大的短波和超短波军民用无线通信产品研发制造基地,乐金显示项目将建成华南地区最大、产值超1000亿元的电子产品产业集群。

9.重大装备。2010年,广州重大装备产业实现增加值249亿元,占GDP的2.4%。在造船、海洋工程装备、数控机床、发电及输配电设备、地铁车辆、先进工程机械等装备领域集中了一批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2010年,广州船舶制造工业总产值达到295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3.9倍,目前已形成以超大型原油船、大型矿砂船、巴拿马型散货船、灵便型成品油船、中小型集装箱船、海洋工程类船舶建造为主,常规及高端船舶修理以及各类船用零部件制造协调发展的格局。中船龙穴造船公司设计造船能力达350万载重吨,单船生产能力跃居全国首位,已涵括滚装船、客滚船、半潜船等高端船舶市场,填补了我国大型疏浚船舶建造的空白。文冲造船灵便型集装箱船占全球市场份额25%,黄埔造船建造的系列深水勘测船、钻井平台、大型生活模块和单点系泊等海洋工程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州数控GSK产业化基地加快向国家级的数控系统研发和生产基地迈进,目前数控机床产量占全省比重已超过80%。目前,广州在输变电设备、楼宇装备、包装装备等领域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已进入全国前

三位。

10.新一代信息技术。广州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要领域包括物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新型显示技术、信息服务和软件业、半导体照明产业等,在信息服务、光电、通信设备、数字家庭等领域已形成较为突出的产业优势,在新一代信息、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音频、3C数字家庭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2010年全市该产业增加值为288亿元,占GDP比重为2.7%。拥有无线电集团、广电运通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广晟数码自主研发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RA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规范成为国家和国际蓝光光盘标准,广州无线电集团研发的金融电子自助服务终端设备A TM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晶科电子(广州)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掌握大功率LED芯片生产核心技术的企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领域有从兴电子、海格通信、网易互动娱乐等11家企业被列入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广州移动、广州电信等7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天河软件园通过CMM-2级以上认证的软件企业数占全国总数的13%。信息产业龙头企业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纳税占广州全口径财政收入比重超过3%。电子商务交易额4629亿元,同比增长54%,在国内信息产业领域保持明显优势。汇丰软件、汇丰客户服务、电讯盈科、嘉诚物流、爱立信移动数据研发、三星通信、耐克、安利、西艾、华智科技等一批服务外包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依托广州信息、软件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各特色园区的建设,通过“抓项目、扶巨人、夯平台”,

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天河软件园、黄花岗信息园等核心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正逐步形成“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新一代信息产业集群。

11.生物与健康产业。主要包括生物医药制造、生物工程、高级医疗卫生、营养保健、生物农业等产业。生物与健康产业是21世纪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是促进产业向知识型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广州在“十一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将生物产业培育发展为新兴的第四大支柱产业,目前已布局由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两大核心区组成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其中科学城核心区已有生物企业300多家,国际生物岛也将建成国际化的生物技术和医药研究开发基地。广州已组建生物技术创新平台70多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11个,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体系,在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农业等领域已形成三个优势产业集群,构建了覆盖生物技术高端研发、中试和产业化等较为完善的服务链。在海洋生物方面,广州已集聚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所、中山大学海洋学院、中科院能源研究所等多家海洋科研机构,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科技创新成果,为发展海洋生物产业提供了强劲动力。广州具有优良的医疗资源,在心脑血管、肿瘤、眼科、肾科等十几项领域的医疗技术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医学教育、科研和药物等方面整体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中医诊疗及保健越来越受到境内外人士的欢迎。2010年,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

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龙头企业广州医药集团医药产品达1000多种,入选广东省50强企业和全国500强企业。广州国际健康城将打造成集疗养康复、养生保健、休闲旅游、体检医疗及医疗药品、器材研发制造为一体的健康产业集群。

12.新材料。主要包括高端金属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特种无机材料等,依托以广州开发区为核心区的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广州已形成高端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集群,近年来产值年均增速超过30%,迅速实现规模化发展。2010年,规模以上新材料产品工业总产值达1535亿元,增加值为271亿元,占GDP比重为2.6%。新材料企业约250家,占全省新材料企业总数13%左右,实现产值及利税均占全省新材料总值的20%左右,出口创汇收入约占全省新材料的三分之一。新材料产品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00多家,其中超10亿元的企业31家,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已形成明显特色和优势,龙头企业金发科技已开发出7大系列10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新材料产品,填补国内空白25项,是全国规模最大、产品最齐全的改性塑料生产企业,广洋高科技研制生产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剂REC 系列稀土多功能稳定剂生产技术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3.节能环保。主要包括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环保装备制造、资源综合利用、建筑节能产业和节能服务等。目前,广州迪森公司的EGC代油节能技术突破了EGC国际行业五大技术难题,钦艺吸声板在低频噪音治理领域达到国际领

先水平,广日集团各种系列规格垃圾焚烧炉填补了国内超大处理规模的垃圾焚烧发电设备的技术空白。未来广州将围绕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以提高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水平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建筑节能新材料和新技术,全力建设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力争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实现增加值90亿元。

14.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产业。2010年,广州市被国家批准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目前广汽集团电动客车产业化技术升级和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轿车开发项目已列入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项目,首款自主品牌混合动力乘用车油耗比传统车型下降25%-30%,纯电动城市客车已成为广州亚运会专用大客车,混合动力公交车已批量生产。广汽丰田搭载新一代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凯美瑞轿车已下线,节油率达40%以上。广州市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已签订共同发展电动汽车谅解备忘录,东风日产纯电动汽车有望加速投产。2010-2012年,广州市将依托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建设,示范推广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600辆,相应配套1500个以上充电站和充电桩。

15.新能源。主要包括核电装备、风电设备、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生物质能装备、地热能装备、智能电网设备等行业。目前,东方电气(广州)公司已研制成功国内首台国产化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百万千瓦级核电压力容器,成为我国

核电站核岛核承压设备、常规岛设备、大型石化容器等重型、高精尖设备主要制造基地,核发电设备产能居全国第一。面向未来,广州将依托科教资源和研发优势,重点发展核电装备制造,提升核电机组核岛主设备制造和通用设备成套供货能力,形成以电气装备为主的核电站辅助设备产业群。加快培育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装备、风力发电装备、生物质能及装备、地热能及装备、智能电网管理系统及设备、电池等研发和制造,积极培育发展能源服务业,加快建设一批新能源开发示范点和装备制造基地,成为全国新能源技术创新基地和华南地区最大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四、广州市重点产业发展布局

经过长期的发展,广州基本形成了东部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带、南部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带、中部建设中央现代商务和文化产业带、北部建设生态经济产业带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优化、发展协调的现代产业新格局。

中心城区

集聚高端要素资源,强化核心服务功能,重点建设珠江新城—员村地区、琶洲地区、白鹅潭地区、白云新城、新中轴线南段地区、广州(黄埔)临港商务区、越秀核心产业功能提升区等现代服务业功能区,着力发展商贸会展、金融、文化创意、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形成中央商务及文化产业区。

东部地区

以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天河软件园、广州开发区、增城开发区、黄埔区为核心,加快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整合优化汽车、电子信息、石化、数控等产业组团和五山高校区、广州大学城等知识密集区,着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群化,形成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带。

南部地区

依托南沙开发区、番禺装备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汽车、机械装备、造船、精品钢铁等产业,发挥高铁和海港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商务服务、现代物流、航运服务、旅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形成南部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际化临港经济区。

北部地区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重点发展临空产业和绿色产业。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中心,大力发展航空物流、空港商务、临空总部、临空制造等产业,形成临空产业集聚区。充分利用东北部地区的生态和人文资源,重点发展商务会议、旅游休闲、健康服务和生态农业,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旅游区。

五、广州市重点产业发展思路

当前,我市在推动重点产业发展上,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挑战:一是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尚未有效体现;二是产业的集聚效应尚未有效体现;三是产业配套发展能力相对较弱;四是科技成果没有较好地转化为现实生

产力。

下一步我市发展重点产业的总体思路是:以产业高端化、集群化、融合化为方向,以建立服务经济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以总部引领、品牌主导、创新驱动、集群发展为重要路径,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有力的支撑。具体来讲,就是大力发展“9+6”战略性主导产业。

未来引领广州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区域有两个,一是中新广州知识城,一是南沙新区。这两个重点区域的产业选择将一定程度上决定广州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

中新广州知识城肩负探索知识经济发展之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历史使命,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必须结合自身战略定位和世界产业发展趋势,选准方向,集中资源,重点推进,尽快取得关键技术和产业发展重大突破,引领产业高端发展,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根据知识密集度高、产业附加值多、市场潜力大、低碳概念强的原则,着眼于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链的高端环节,着眼于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着眼于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结合,重点吸引创新能力强、市场潜力大、附加值高的知识经济项目,近期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

你认为未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随着我国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进入深化阶段,有关制造业产业转移的讨论愈发激烈。由于世界各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相对变化,新一轮的全球制造业产业转移已经拉开了序幕。在这种国际产业大的变动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发展呈现出了许多新的趋势。 一.产业转移 从转移方向上看,此次制造业产业转移表现出由中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转移的总体趋势。从制造业结构比例来看,全球先进制造业比重不断提升。发达国家凭借其在品牌、知识产权、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主动发展先进制造业,同时引导先进生产力回流发展。受人力成本制约明显的劳动密集型产能则逐渐从我国向东南亚、墨西哥、巴西等国家和地区转移。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严峻局面。 二.海外扩张 由于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外制造业元气大伤,2011年以来欧债危机的波及,资金短缺再次困扰行业。出手收购海外战略性资源,或进行战略性的海外布局,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出海的首要目标。从各大家电上市公司的年报中不难发现,在遭遇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国内家电企业在2010年又恢复了进军海外的攻势,并且势头强劲。海外业务营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中国制造业龙头企业正在掀起新一轮海外投资热潮。

目前,拉美、非洲、俄罗斯市场未来需求增长潜力被看好。拉美和非洲当地技术和制造能力不高,国家希望通过引入外资提升本国生产技术和带动当地就业。制造业的发展绝对是解决就业的良方之一,这符合拉美、非洲国家发展的需求,也符合中国家的企业扩张的需要。 三、产业升级 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有两大推动力: 1.城镇化需求将拉动交通网、信息网和能源网的建设提速。“十二五”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而交通网、信息网和能源网建设有望因此提速。在此背景下,一大批具备高端装备研发和生产实力的企业将脱颖而出,进入高成长的轨道:交通网建设提速利于轨道交通设备、建设和运营商;信息网建设提速利于信息设备和服务供应商;能源网建设提速利于核电、海洋工程、特高压传输设备供应商。 2、供给转向内需市场的撬动。 在海外经济复苏缓慢,外需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内需市场将更值得倚重。而从专注出口转向开拓内需市场,有进口替代和出口转内销两种途径。进口替代是拓展内需市场的一种有效途径。不少制造业行业既有进口替代的空间,也具备进口替代的实力。此外,通过制造业升级,可实现出口转内销。企业通过建立自己的品牌和渠道提升对市场的控制力,享受更高的成长性和利润率,这也是制造升级的一种形式。

2017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17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以及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 信息安全行业主要受信息产业及安全主管部门的监管,具体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信息安全行业,受到信息安全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管理。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行业主要发展政策

行业主要发展政策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信息安全行业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1、信息安全的定义

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系统中的数据及依托其开展的业务进行保护,使得它们不会由于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未经授权的访问、泄露、破坏、修改、审阅、检查、记录或销毁,保证信息系统连续可靠地正常运行。信息安全具有真实性、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可用性、可核查性和可控性七个主要属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信息安全行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1)信息安全技术 为了实现信息安全的七个核心属性,需要从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信息内容对抗等五个方面进行安全建设与安全防范。因而,目前信息安全的主流技术包括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技术(物理安全和运行安全技术)、信息自身的安全技术(数据安全与内容安全技术)、信息利用的安全技术(信息对抗技术),具体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信息安全产品 信息安全产品按照功能分类主要包括:防火墙产品、入侵检测与入侵防御产品、统一威胁管理产品、身份管理类产品、加密类产品、电子签名类产品、安全审计类产品以及终端安全管理产品等。主要产品的情况如下:

未来5年17个行业的发展趋势

未来5年17个行业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最有价值的不是自己在产生很多新东西,而是对已有行业的潜力再 次挖掘,用互联网的思维去重新提升传统行业。从这个角度去观察,互联网影响传统行业的特点有两点:第一,打破信息的不对称性格局,竭尽所能透明一切信息;第二,对产生的大数据进行整合利用,使得资源利用最大化。第三,互联网的群蜂意志拥有自我调节机制。 把人类群体思维模式称之为群蜂意志,你可以想象一个人类群体大脑记忆 库的建立:最初的时候各个神经记忆节点的搜索路径是尚未建立的,当我们需要反复使用的时候就慢慢形成强的连接,在互联网诞生之前这些连接记忆节点的路径是微弱的,强连接是极少的,但是互联网出现之后这些路径瞬间全部亮起,所有记忆节点都可以在瞬间连接。这样就给了人类做整体未来决策有了超越以往的前所未有的体系支撑,基于这样的记忆模式,人类将重新改写各个行业,以及人类未来。以下是对各行业的盘点,涉及面较多,有些部分笔者观察尚浅,还望多包涵。 1、零售业 传统零售业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大的弊端在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在无价》一书中,心理实验表明外行人员对于某个行业的产品定价是心里根本没有底的,只需要抛出锚定价格,消费者就会被乖乖的牵着鼻子走。 而C2C, B2C却完全打破这样的格局,将世界变平坦,将一件商品的真正定价变得透明。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信息获取成本。让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件商品的真正价格区间,使得区域性价格垄断不再成为可能,消费者不再蒙在鼓里。不仅如此,电子商务还制造了大量用户评论UGC。这些UGC真正意义上制造了 互联网的信任机制。而这种良性循环,是传统零售业不可能拥有的优势。预测未来

的零售业,第一,会变成线下与线上的结合,价格同步;第二,同质化的强调功能性的产品将越来越没有竞争力,而那些拥有一流用户体验的产品会脱 引而出;第三,配合互联网大数据,将进行个性化整合推送(现在亚马逊就已经将首页改版为个性化推送主页)。 2、批发业 传统批发业有极大的地域限制,一个想在北京开家小礼品店的店主需要大 老远的跑到浙江去进货,不仅要面对长途跋涉并且还需要面对信任问题。所以对于进货者来说,每次批发实际上都是一次风险。当阿里的B2B出现之后,这种风险被降到最低。一方面,小店主不需要长途跋涉去亲自检查货品,只需要让对方邮递样品即可。 另一方面,阿里建立的信任问责制度,使得信任的建立不需要数次的见面才能对此人有很可靠的把握。预测未来的批发业。第一,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未来的B2B 应当是彻底的全球化,信任问题会随时间很好的建立。第二,在互联网繁荣到一定程度后,中间代理批发商的角色会逐渐消失,更多直接是B2C 的取代。 3、制造业 传统的制造业都是封闭式生产,由生产商决定生产何种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是割裂的。但是在未来,互联网会瓦解这种状态,未来将会由顾客全程参与到生产环节当中,有用户共同决策来制造他们想要的产品。也就是说,未来时代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界限会模糊起来,而同时传统的经济理论面临 崩溃。这也是注定要诞生的C2B全新模式。小米手机就是一款典型的用互联网 思维做出的产品。就像凯文凯利在技术元素》中描述的维基百科,底层有无限的力量,只要加入一些自顶向下的游戏规则,两者结合后就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于是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服装行业概述 1.1服装行业概要 在所有的行业中,服装行业是个永恒的朝阳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因此与时尚潮流的密切接轨,使人们的服装更新频率日益频繁。服装制品的内需市场正由量的膨胀向质的细分化、多样化方向发展。领域也从正装到晚装、个性化时装,从一般设计到多元化设计方向扩展。流通也随着传统的流通体制转变为当今大型时尚购物中心、品牌商店、网上购物等新的流通方式。由于全球化的影响,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服装的个性化、多样化、差别化加也正加速化。随着全球经济的加速化,服装业界的海外贸易也逐步增加,海外贸易的方式也将向多样化发展。 1.2 服装行业现状 2007年,服装行业大企业纷纷出手开始了新一轮“圈地运动”,原来在从业于沿海发达地区回乡创业的“新企业家”队伍也在内陆省份开始圈地建厂,圈地的目标主要集中在江苏苏南地区、安徽省、江西省、四川省、河南省、重庆市等省市地区。杉杉、雅戈尔、报喜鸟、红豆、波司登等上市公司率先在上述地区大规模投资,法派、培罗成、高邦、凯撒等大企业也将西服、衬衫、职业装等大类产品生产线迁往外省。同时,承接转移的内陆地区也在进行着“招商战”,通过专业工业园区建设、服务手段升级、劳动力供给和培训、经济政策优惠等手段来吸引优质资产投资。《中部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等法规政策也推进了梯度转移进度。 梯度转移的原因主要有几点:承接外销订单转移。鉴于劳动力供给不足、成本上升、能源紧缺、环境保护等因素影响,沿海地区以无法按照原有价格完成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加工,海外客户在寻找转移这类产品加工的承接地,一部分订单转到了比我国更具报价优势南亚国家,另一些订单则转向了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中国内陆省份。转移的主要产品有针织服装、休闲类服装、童装、牛仔服装等。

未来机械工程的发展趋势

未来机械工程的发展趋势 21世纪以前,科学与技术着重于认识自然世界,不断提高人类生存能力;21世纪科技将更多地着眼于认识人类自身,不断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在21世纪里,就制造业来讲,发明和发展了汽车、机床、机器人、飞机、火箭、芯片、计算机、电视机等成千上万的机电产品,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展望未来,21世纪将更加伟大、更加辉煌。制造业将出现更多意想不到的奇迹。生产的汽车不仅会跑,可能还会飞;制造的飞机将更快、更安全;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将飞驰在祖国的原野;智能仪器装备和智能机器人将按照人们的要求高效率、高质量地制造产品;微型机器人将能进入血管清理“垃圾”、修补心脏;人们可用分子组装技术组装出理想性能的微器件;掌上工具可能是计算机、可视电话、电视、音响和网络的集成,等等。 未来机械工程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将是交叉、综合化;柔性、集成化;智能、数字化;精密、微型化;高效、清洁化。智能机器人及仪器设备、微型机电系统、高效柔性、智能自动化制造技术将日趋成熟,并被市场所接受;可重构制造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和适合我国的制造模式将得到完善和发展;在机构学、摩擦学、仿生机械和仿生制造等领域我国将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科学家问鼎诺贝尔奖将不是天方夜谭。制造业在制造科学技术的武装下将全面现代化,国家由于制造业创造的财富而更加昌盛繁荣。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富裕潇洒。 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纳米科学、管理科学和制造科学将是改变21世纪的主流科学,由此产生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将改变世界。与以上领域交叉发展的制造系统和制造信息学、纳米机械和纳米制造科学、仿生机械和仿生制造学、制造管理科学和可重构制造系统等是21世纪机械工程科学的重要前沿。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机械工程科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们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在学科前沿、技术创新和工程应用诸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新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使得被人们称作“夕阳产业”的机械制造业不断涌现新的希望,唤发新的活力。从起初“规模型”、“成本型”到“质量型”,再到现在的“快速响应型”无不展示其适应市场竞争,求生存、求发展的勃勃生机。 围绕着以满足个性需求为宗旨的新产品开发与竟争,一场以大制造、全过程、多学科为特征的新的制造业革命正波澜壮阔地展开。这是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新时代下制造业的趋势,同时也预示着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 高技术改变制造业 当今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展现出了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前景。信息科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纳米科技的突飞猛进与相互交织影响,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同样对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提升和改造的作用。高技术对制造业的改变是全面的和连续不断的,包括影响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重心领域、科技前沿、核心要素等,这里就几个重大方向问题做些说明。 一、高技术改变制造业——尺度向下延伸

大健康产业未来的趋势

大健康产业未来的趋势 一、市场分析,健康产业趋势 记得曾经在一则视频中听马云说过,中国未来5年将面临三大癌症的困扰: 一是肺癌,因为空气污染、家装污染等,以后肺癌将逐渐增多;发图 二是胃癌,由于中国城市的水源的严重污染,饮水质量的问题将会增加胃癌的患有率; 三是肝癌,因为中国面临的最大食品安全隐患,将会导致更多的人身患肝癌。 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显示,过去30年我国因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由75.6/10万上升至91.24/10万,而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有关的肺癌、肝癌、结直肠癌的死亡更是明显上升,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肥胖人群,也是不断上升且越来越年轻化。(发图)这说明什么?疾病特别是重大疾病发病人群越来越多,发病率跟死亡率越来越高,人都是怕死的,健康已经成为所有人关注的重点也是所有人的需求。 “趋势是什么?每个人都想要而且必须要的就是趋势,而如今的健康问题,正是所有人都时刻关注而且必要的需求。 二、几大生活习惯成为健康杀手 是什么原因导致近几年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呢?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日益恶化的环境状况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具有较大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跟大家不好的生活习惯有关,接下来我来详细的跟大家说说,这个跟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也可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是不是同样存在这些问题。一)久坐不动,长时间对着电脑 相信这条很多人都纷纷中招!久坐1小时的危害约等于抽两根烟,也就是减寿22分钟。长期坐在电脑前不动,容易造成肌肉劳损,出现颈部和肩部发僵发硬,引发颈椎病等。同时久坐不动,属于静态性动作,血液黏稠度较高,容易在下肢血管里凝结形成血栓,运动时血栓脱落,可能会随血液运行至肺脏,引起肺梗塞而导致猝死在日本公众卫生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列举的27项过劳症状和因素中,这一条就位居前列 二)不吃早饭,饮食不规律 对很多人来说,早上艰难地起床,匆匆忙忙直奔公司,吃早饭早就成为奢侈的事情了。早饭没有吃,中饭吃不好,晚饭就多补充补充营养,这就是眼下很多的一日三餐。不规律的饮食,其实是健康的隐形杀手。有专家指出,不吃早饭,不仅血糖低,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且空腹时分泌胃酸,时间久了,会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而晚饭吃得迟、吃得多,

2019年it行业发展趋势及就业前景

2019年it行业发展趋势及就业前景如何?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综合实力。下面笔者就为你整理了关于2086年it行业发展趋势及就业前景的分析,快来看看,看看你所在行业的发展场景吧。 我国软件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管理层的重视,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行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建设,这无疑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软件工程是系统工程,其项目往往工期长,投入大,脑力劳动多,产品无形,协同性要求高。即有大量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又需要大规模协同作战,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行业人才需求量也在逐年扩大。 软件人才需要一定的技术性,而高校的培养和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轨,导致软件人才奇缺,因此一个熟练的软件技术工程师,特别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北大青鸟旗舰校区作为专业培养IT 人才的摇篮,已经培养成千上万名IT人才,并帮助学员成功高薪就业。 2019年学习IT的就业前景分析: 1、市场需求大 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行业人才需求量也在逐年扩大。据国内权威数据统计,未来五年,我国信息化人才总需求量高达1500万—2000万人。其中“软件开发”、“网络工程”、“电脑美术”等人才的缺口很突出。以软件开发为例,我国软件人才需求以每年递增20%的速度增长,每年新增需求近百万。 2、岗位性质重要 软件是电子载体的灵魂,也是游戏开发、网页开发等的核心技术,因此学员毕业后可以从事的是这些行业的关键性岗位。 3、就业范围广

一般稍微有规模的企业,都有自己的IT部门,如果企业里的信息量比较大,就势必需要数据库的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等,学员除了去新兴行业外,还可以去这些比较有规模的企业里,担任信息部的重要职责。 4、职位适应性强 软件人才不但是核心人才,而且是通用人才,走到哪都不怕,所以哪个行业发展快,就可以去哪个行业,更大限度提高人才的价值而降低职业风险。 5、高薪职位 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IT业以其超强的发展势头,成为目前前景好薪资高行业之一,诸如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影视动画设计师等IT人才必将成为职场紧缺人才,发展前景好,薪资水平也水涨船高。根据有关数据显示,IT行业是目前平均收入非常高的行业,其从业人员平均年薪已逾十万元,有经验的IT工程师平均年薪一般在12万元以上。 6、职业生涯长 很多人都说软件工程师的职业生涯短,其实这是一个误解。IT软件工程师是通用性人才,其不受行业发展的限制,而且也不受年龄和体力的影响,和医生、律师一样,年纪越大,经验越丰富,也就越值钱。 7、提升速度快 软件人才需要一定的技术性,而高校的培养和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轨,导致软件人才奇缺,因此一个熟练的软件技术工程师,特别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8、工作环境优 伴随着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浪潮,我国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电子信息产业大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及沿海发达城市成为我国信息产业较密集地区。一般从事信息产业的企业大都集中在高级写字楼内或国家级或省级软件科技

家电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_共4页

家电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今后几年家电业的发展将继续面临上游成本增加和下游流通企业的双重压力,面临严重的 出口形势,家电业的发展将更加依靠国内市场。随着节能、环保、智能和安全成为家电发 展的主题,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和高端产品的高盈利性迫使家电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自主 创新将成为家电业发展的战略支撑点。预计未来几年家电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增长 继续趋稳。 1、家电产品出口形势严重 欧盟25国重新修订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对我国冰箱、洗衣机、空调、微波炉、吸尘器、熨斗、烤箱、照明设备、玩具、休闲和运动设备等十几类轻工产品出口造成新的壁垒,使 企业发展及产品出口面临严重挑战。这两个指令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民用电子电器领域,而 中国每年出口到欧盟市场的该类产品达数百亿美元,其中又以家电产品为主,由于这两个 指令都会明显增加中国家电企业的出口成本,严重影响我国317亿美元家电出口欧盟,不 少达不到指令要求的产品会被排斥出欧盟市场,因此2006年我国家电出口形势比较严重。 同时,我国家电产品在出口上并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自有品牌,出口的产品很多仍是贴牌 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自有品牌建设上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另外,在产品核心技 术上我国家电产品仍没有取得本质的突破,仍以引进和仿制技术生产,要害部件仍需要从 跨国垄断企业购买,出口产品的自有技术含量不高,处于利润链的低端环境,出口规模很大,但赢利能力不高。这些因素使得我国家电产品尽管出口形势表现良好,但依然存 在较大的发展障碍,出口市场的扩大存在较大困难。 另外,全球范围内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石油和基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 影响未来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回升,全球经济保持稳定回升的缺乏足够的支持,未来几年世 界经济增速将面临适度调整,但仍会保持稳定的增长。这些因素都将对未来家电产品出口 形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中国家电产品出口增长速度有可能放缓,对行业增长的拉动力 量也会因此减弱。 2、城镇化进程加快为家电行业增长提供持续性的需求支撑 我国城市化进程步入出现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发展的速度提高直接促进了居民消费需求总 量的提高,加之房地产市场需求的逐渐回温以及家装市场的发展,将为家用电器产品提供 稳定的需求扩张基础,这些因素为家电行业的增长提供了长期支撑。从2005年空调市场的发展来看,家装市场已成为中国空调业产能急剧扩张的一大助推器。2010年上半年我国空 调行业总产能突破了8600万台,与去年相比增幅达到23%。调查数据显示,国内消费者 中为新房装修而购买空调的比例高达36.7。 3、农村家电市场会有所升温 新一届中心政府成立以来,一直对三农问题给予高度的关注,并不断推动了一系列政策措 施减轻农民负担,推动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收入连续两年保持较快增长,对于改变农民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上海海事大学先进制造技术导论课程论文 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班级:材料132 姓名: 论文题目: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指导老师: 二〇一六年五月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角度展开问题讨论,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分析、所遇到的瓶颈、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制造业在外部环境下发展的误区警示四个点进行主题的分析。特别提到了当今制造业提改革却过于概念化的问题,即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误区警示。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警示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 n d u s t r y College of Ocea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XXXXXXXXX Abstract: The discussion was expanded from the basic view tha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subject was analyzed under the four subtitl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encountering bottlenecks,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warnings of its evolution. Especially, the issue of conceptualizing reform in the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as mentioned. Keywords: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trend warning 引言 制造业是一国启动工业化、融入全球化、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产业。在工业化后期,制造业结构升级、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资基础和产业主体,是富民强国之本。制造业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的中坚力量。制造业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和实现创新的舞台。没有制造业,所谓科学技术的创新就无处体现。国民经济中制造业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机械制造业已拥有三百多年的悠久发展历史,是我国

时尚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时尚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时尚,离我们生活究竟有多远?未来时尚产业的出路在哪里? 首先,品牌的愈发多样化除了会让消费者的选择变得更多之外,还有可能导致产品失去个性化特色,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个性化需求反而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为了迎合越来越讲究的消费者需求,更多品牌面临着去品牌化,纷纷推出高端定制服务,即为消费者量身定做,让产品更适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更加独一无二。 如今,市场经济熏陶下的消费观念已经进入了较为理性的成熟消费阶段,衣食等一般性消费需求日趋下降,享受性消费将大幅度增加,人们的每一次消费表现为购物的娱乐性,追求购物过程的刺激性和高度参与感,小米手机的“为发烧而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把发烧做成了一种文化。 此外,跨界概念在中国开始逐渐升温,任何时候,消费者都在追求方便与快捷,期待生活用品功能集中化,满足随时随地使用的需要。这就为时尚产业带来非常大的想象空间,跨界合作就是这些需求的集中融合,消费者也会乐意为此买单。 近两年,“私人定制”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逐渐兴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在平价、新潮、款式更新奇快的快时尚方兴未艾之时,经典、尊贵、生命周期长的慢时尚已然兴起,突出自我,标榜个性,将是未来时尚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成熟,慢时尚在繁华都市悄然升温,对信奉慢时尚的消费者来说,一个有着成熟的消费理念,已形成固定消费风

格的人,基本上都会选择符合慢时尚的消费品。因此,与其去追随潮流,不如让潮流成为生活的点缀,让产品回归自然、回归经典,把产品的效用发挥到极致。 没有什么是遥不可及的,时尚也不是高不可攀的阳春白雪。时尚的本真意义在于,让我们生活得更好。未来时尚产业的发展将会以个人为中心形成五彩缤纷,百花盛开的全新文艺复兴局面。

制造业企业面临的新业态及未来发展方向

制造业企业面临的新业态及未来发展方向 新的制造业业态正在形成 互联网对制造业的变革从最初的辅助到现在的集成走向未来的融合,一方面是把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模式高度的融合为一体。同时,融合正在全方位的朝工业领域的方方面面展开,包括消费环节相融合以及和工业产品的运营服务,工业服务相融合。融合使得工业的生态环境、业态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很多互联网公司开始跨界走向工业,很多工业也开始拥抱互联网,甚至工业的生态环境不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发展到现在形成工业的生态系统,成为一个分享经济、共享经济的时代。 现在工业界和互联网双向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互联网企业正在大举进军工业领域,工业企业、制造企业正在拥抱互联网,现在应该新的制造业的业态正在全方位的出现。 从“工业+互联网”创业工业转型新模式的几个方面来看,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的确确新一代智能产品正在不断涌现,几乎所有高端装备都在朝智能化方向发展,朝网络化、数字化。另一方面,产品制造过程正在朝智能工厂方向发展。那么,转型的第三个方面是制造开始走向服务化。传统工业比较关注的就是产品的生产和产品的销售,那么现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的支持下,制造企业也开始朝着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运营和服务方向发展,不光生产产品,也要做产品的运营和服务,更要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提出运营和维护上的保障。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工业发展的一个新模式,就是工业开始越来越走向个性化定制的一个新时代,传统工业下做不到个性定制,因为成本高,那么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在智能化的支持下,现在可以非常方便的获取到用户的需求和订单,通过网络的智能计算来进行产业的协同分工,使得过去变化多样的产品的零部件的形态可以进行网络化的协同生产。即使在一个工厂里,也可以做到柔性和协同。 所以,互联网和工业的比较使得人们梦寐以求的这样一个个性定制、规模生产,成本还可以保持不增或者降低成为可能。而且通过个性定制,应该讲去掉了中间化,而且也真正实现了以顾客为中心,以用户为中心的未来制造的先进理念。只有在工业和互联网密切的结合融合下,这样的先进的生产模式才得以实现。我们也看到制造业和工业正在朝分散化方向发展,传统的聚集型、园区型、大规模的生产方式,正在朝这样一个分散和泛在的制造模式在转变,异地协同,然后泛在的制造,甚至将来我们可以出现无所不在的制造模式,随着3D 打印这样一种泛在制造的方式和创新模式的出现,会对制造业的生态和业态产生深刻的影响。 正是由于这样的变革,“中国制造2025”为我们清晰地指明了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要大力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建立起一个全新的智能工业体系。未来30年的中国制造业即将发生的变革历程,应该讲是中国制造一个“黄金时代”。 未来工业大数据的发展趋势及应用 基于云平台构建的制造企业的大数据的意义-数据采集及应用管理平

我国亚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姜涛西安体育学院 [摘要] 随着亚健康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医疗体系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亚健康产业由此应运而生。我国的亚健康产业现状受到科技进步、经济发展、观念进步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现阶段我国亚健康产业存在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把握其发展趋势,希望能对处在经济转型时期的亚健康产业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使其能够良性发展。 [关键词] 亚健康产业现状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健康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化,现代健康观对健康衡量的标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躯体健全无病,更要求用整体健康(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及道德等)的观点来认识和了解健康。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享受真正的健康。 根据人体的健康状况,一般可以把人群划分为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健康向疾病转化过程和疾病向健康转化过程中的人群。前苏联专家布赫曼教授提出:人体既不是健康,也不是患病的中间状态,可称之为第三状态或亚健康状态,健康向疾病转化过程和疾病向健康转化康复过程中的人群就属于亚健康状态人群。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人中真正健康人的只占5%,被诊断病的不足2O%,其余 75% 以上的人都处在亚健康状态。而今,亚健康状态已经被医学界认为是人体健康的“头号大敌”。在21世纪,人类卫生医疗工作将实行预防性健康策略,重点就是要防治亚健康状态。随着对亚健康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医疗体系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亚健康产业由此便应运而生且极具潜力。 一、亚健康产业存在的意义 1.科技进步是亚健康产业诞生的现实基础在医学领域,不 仅传统的基础学科有了重大的发展,如生理 学、解剖学、细胞学、微生物学都已进入到分子层面,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已经能描绘出人类基因的图谱,科学家已从遗传物质上探寻生命和生老病死的奥秘。而且随着新医学模式的发展,相关的应用学科和产品也会不断产生和发展,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发展为亚健康产业的诞生创造了一个基础,新医学模式又给了亚健康产业在整个医疗产业体系中一个明确定位。 2.人类对延年益寿的追求是亚健康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 传统的医学模式和医疗体制下,医学并不关心人类长寿的 愿望。虽然医学成功地延长了人类平均寿命,但医学始终一直关注的是“疾病”,而在新的医学模式中,将不仅关注人类的长寿愿望,而且关注人类的生命质量。新的医疗体制里亚健康产业将占有重要地位。亚健康治疗是从现代疾病未发或初发之际开始预防和治疗,而这一医疗模式导致最终结果就是减少或推迟慢性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就是延年益寿。这是亚健康概念最重要的价值点,是亚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存在意义,任何财富、任何权力、任何快乐都比不上生命的重要,在人类普遍渴求延年益寿的强烈愿望中,亚健康产业不仅应运而生,而且快速发展。 3.经济发展和观念进步是亚健康产业成长壮大的重要条件只 有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才会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 追求亚健康的防治,从这个角度讲经济条件决定需求,决定亚健康产业的成败。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目前仍很低,特别是用于医疗卫生支出的费用水平还很低。在我国的高收入阶层中,大部分人文化素养较高,经过理念引导,很快就会形成一个绝对数量较大,而且对亚健康产业的有效服务需求,将为亚健康产业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提供潜在的市场。 处在亚健康状态下的人群是国民宏观健康状态的决定因素,它的变化决定着健康人群和疾病人群的规模。只有对亚健康状态下的人群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够降低疾病人群比例、提高健康人群比例,才能够降低医疗体系的负荷,才能够缓解日益加剧的医疗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才能够提高国民个体健康素质,进而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 二、我国亚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亚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目前在我国亚健康产业已初露头 角,有探索性质的亚健康企 业主要集中在人均GDP高,文化教育发达的城市,一方面因为在经济发达地区,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视,已经有了消费群体;另外一方面,在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因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压力的增大,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也在不断增加。据对我国16个百万人口城市亚健康率的调查发现,高居榜首的北京亚健康率达75.31%,上海是 73.49%,广东73.41%。人们在观念上越来越认识到防治亚健康对于健康的重要性。专家指出这时候进入亚健康产业领域,由于有效消费仍显需求不足,对于投资者来说存在一定风险,但竞争相对不激烈,产业前景看好,如果有正确的经营策略,应有一个不错的投资收益。 中国亚健康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的健康问题正在转型,大量慢性病正在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国民健康问题形势严峻,同时,每年因疾患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4万多亿元,相当于每年消耗我国GDP 的14% 还多。中科院的权威调查显示,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为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并且这一阶层的早死现象正在加剧,25 岁~59 岁人群中,女性死亡率为10.4%,男性死亡率达16.5%,可见他们的亚健康是多么严重。专家警告说如果不能有效遏止亚健康,将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更为沉重的负担。 目前,我国仅仅建立了一个针对民众个体疾病发生后的医疗应对系统和一个并不太科学、效果一般、普及率并不太高的全民体育健身体系。对亚健康人群的健康关怀和干预基本上没有形成体系和规模。我国用于人体健康资产的 80%在为占人群总数20% 的病患群体服务,而占人群总数80%的健康和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健康服务,从市场开拓到产业建设均处在萌芽阶段,能够系统全面地提供亚健康服务的机构很少,仍处在起步阶段,包括以体检为核心的健康体检中心、以休闲娱乐为核心的休闲度假中心、以中医健康调理为核心的亚健康服务机构等,并不能够满足人们对系统地解决亚健康问题的需求。

2020IT行业发展前景怎么样

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融入到人们衣食住行的每一个细节,我们在讨论互联网给我们带来诸多利弊的同时,也享受着足不出户就能悉知天下事的便利。这些都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和未来一切都是电脑,所以现在电脑技术还是很有前途的,只要你的技术过硬,找到一份好工作,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有人会说了,那不就是程序员吗?不是的哦。像现在大热的前端、全栈开发、大数据、云计算等等,都是咱们IT行业里的热门岗位哦。 IT行业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IT行业正在推动整个科技领域的发展,未来IT行业将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

IT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主要基于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 1:物联网领域。随着5G标准的落地,物联网领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尤其是车联网、农业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将逐步打破已有的场景禁锢,进一步推动相关产品的落地应用,也会由此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 2:人工智能领域。物联网的发展会推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而大数据的发展会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万物互联必然会带来万物智能。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目前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是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方向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不少人工智能产品也开始陆续应用到生产环境中,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市场发展空间将十分巨大,同样会释放出大量的就业机会。 3:产业互联网。当前正处在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初期,目前不少大型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也开始陆续布局产业互联网领域。产业互联网的目标是进一步融入到传统行业中,为传统行业的发展赋能,这个过程将进一步推动传统行业的结构化升级,而结构化升级的背后必然是人才结构的升级,所以对于掌握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年轻人来说,产业互联网提供了新的发展舞台。 随着IT行业的不断发展,目前IT行业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将进一步紧密,大量的科研项目也越来越依赖于IT行业的发展,所以未来IT行业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电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电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分析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认为,3D功能会成为未来彩电的标配。但是目前由于片源和技术原因,消费者对3D电视接受程度并不高,究竟能否因为3D发展而扭转家电产业的低迷现象呢3D未来发展会依循怎样的轨迹进行凤凰网连线了多位家电专家,也经过多日,还原3D市场现状、一起来解构3D市场的目前与未来。 【市场篇】:外热内冷方兴未艾 今年,尽管如火如荼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线扎堆亮相,仍难掩彩电企业低速增长的光景。由于受到众多客观因素影响,如楼市交易逐渐疲软,消费者对彩电的需求也随之降低;与此同时,家电下乡等宏观政策的刺激作用也在减弱。加上平板电视的大众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据奥维咨询的数据显示,彩电上半年规模基本跟去年持平,液晶市场上半年的销售额有所下降,为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液晶电视降价影响。 面对严峻的状况,家电企业都在纷纷寻找出路,试图挖掘出新的增长点解决困境,3D电视似乎家电企业们集中对焦是一个很好的对象。从曾创下票房奇

迹的《阿凡达》到前段时间热映的《功夫熊猫2》,3D技术带来的三维立体效果让观众有了前所未有的“真实”视觉体验,当前观众对3D的认知率已经高达80%。3D趋势目前应该说是来势凶猛,各个厂商在3D市场,展开新的布局。厂商也希望借助3D这个东风,让自己的大船扬帆出海。 厂家热:为打“未来战” 厂家之所以积极将资金投放3D电视中,提高产品卖点增加利润空间是主要原因。第一,短期利润危机,产品更新需求。各大厂商全力以赴的推动3D市场的发展,表面上是因一部大家都耳熟能详的3D电影催生了人类对3D的浓厚兴趣,进而引起了企业加大对3D的关注和投入,其实这个逻辑并不完整。要保证价格不大幅度下降,利润空间不受到影响,不断更新产品技术,提高产品卖点,成为各厂商追求的目标。短期内如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利润成为当务之急。因此,3D产业的推动将继续进行。第二,为抢占市场空间不惜血本。电视行业无疑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极度浮躁的行业,价格战似乎成为唯一有效的竞争方式,因而各厂商利润空间非常有限。各厂商为抢占市场空间不惜血本,采取各种竞争手段,热炒一切可以引起注意的卖点,3D也当之无愧的挑起了新时期的重任。 根据奥维咨询的数据,3D渗透率已经飙升到%。这个说法得到了厂家的证实,创维品牌管理部总监李从想就向凤凰网透露:“我们今年3D电视的产量预计达到200万台,内部产品渗透率将达30%。长远来说,我们还是很看好这个市场的。” 消费者冷:不想买半成品 跟企业的兴奋相比,2011年的3D电视上半年市场并没有火热。经过笔者多次走访国美苏宁卖场的调查发现,3D电视尽管一直是各大彩电品牌的主推产品,但其销售情况却不如市场预期的那般红火。消费者对3D电视的热情并不是很大,购买仍是以液晶电视为主。苏宁卖场索尼电视专区的销售人员向笔者道出个种原因:“其实厂家一直在推3D电视,运用降价优惠来吸引消费者,但是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莀上海海事大学 膆先进制造技术导论课程论文 蒂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膃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腿班级:材料132 芆姓名: 袃论文题目: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蚀指导老师: 袇二〇一六年五月 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芃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莂摘要:本文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角度展开问题讨论,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分析、所遇到的瓶颈、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制造业在外部环境下发展的误区警示四个点进行主题的分析。特别提到了当今制造业提改革却过于概念化的问题,即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误区警示。 羀关键词: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警示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Tr e n d o f C h i n e s e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I n d u s t r y 蒆T 蚄CollegeofOceanScienceandEngineering,ShanghaiMaritimeUniversity

螀XXXXXXXXX 虿 Abstract:Thediscussionwasexpandedfromthebasicviewthatmanufacturingindustryplaysanessentialroleint henationaleconomy.Thesubjectwasanalyzedunderthefoursubtitles,thecurrentsituation,theencounteringbottl enecks,thedevelopmenttrendsofChinesemanufacturingindustryandthewarningsofitsevolution.Especially,th eissueofconceptualizingreformintheChinesemanufacturingindustrywasmentioned. 蒆Keywords:Chinesemanufacturingindustrythedevelopmenttrendwarning 肅引言 薂制造业是一国启动工业化、融入全球化、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产业。在工业化后期,制造业结构升级、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资基础和产业主体,是富民强国之本。制造业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的中坚力量。制造业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和实现创新的舞台。没有制造业,所谓科学技术的创新就无处体现。国民经济中制造业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机械制造业已拥有三百多年的悠久发展历史,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作等的系统工程,机械制造不仅是衡量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所以深入研究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以及预测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 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在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同时,逐渐成为世界制造大国。随着全球制造业格局的演变,劳动力成本上升,能源供给短缺,环境承载压力逐步加强,种种困境迫使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要有所改变,制造业必须由依靠要素驱动和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转向依靠技术创新驱动的环境友好型发展轨道。[1]当前,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依然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未来发展将会遇到更多风险和挑战,如何克服这些困难,顺利实现制造业“新型化”,带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主要困境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正确的认识。 薅1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 膂1.1从经济数据方面来看

论IT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论IT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信息技术产业(IT)作为中国乃至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受WTO的影响也是最全面最直接的。“入世”给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抓住机遇,提高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正确道路,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对IT行业的各个方面做了综合分析。 标签:IT;信息产业;前景;发展 1 什么是IT IT是信息技术的简称,Information Technology,指与信息相关的技术,包含现代计算机、网络、通讯等信息领域的技术。IT的普遍应用,是进入信息社会的标志。 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书上对此有不同解释。但一个基本上大家都同意的观点是,IT有以下三部分组成:(1)传感技术这是人的感觉器官的延伸与拓展,最明显的例子是条码阅读器;(2)通信技术这是人的神经系统的延伸与拓展,承担传递信息的功能;(3)计算机技术这是人的大脑功能延伸与拓展,承担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功能。 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在21世纪已成为各行业的公用技术,因为任何管理活动都离不开对信息的信赖。物质、能量、信息三方面构成系统,而信息是所有系统必备的要素。并不是电脑出现之后才有信息,我们能感觉到事物的存在,或想象出事物之间的关系,都是由于有信息作用于我们,大千世界有不可枚举的各种原始的或隐藏信息,正是因为这些信息类型存在差别,我们才得以用感官来区分不同的物质。数字化是我们现实世界走向统一的、完成自动化的根本途径。信息化将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它改变我们的思想和处世哲学。事物的运动与变化,从信息上看,都是信息的产生、储存、传输、转换、处理、运算、更新、替换与交换的系统工程。能够顺利完成这个过程的手段就是信息流控制程序。真正能做到“自动化”的,只能依赖于以“数字化”为基础的系统(软硬兼施的工程)。“数字化”是一种“自然趋势”,没有国界或“民族性”。不管谁发明它们,数字化规律性为科学所用,经过半个世纪的人类努力,它已经形成了“标准和轨道”,如同人的“手”是十个手指,用手我们可以创造世界,信息化也就是“全球化”。数字化对大众的好处,已是不言自明,它消除了信息、财富和身份面前的不平等,网络通信、远程教学、程序工具都给以均等的参与或创造的权利。一种平民化的文化随着“信息化”的推进正“姗姗而来”。导入IT是一个什么过程?从IT的技术原理和技术规范来看,谁都不能将其居为己有,可是当我们走进这座IT城堡时,发现我们仿佛走进了一座历史悠久的王国,这里的法律、城区、街道、交通和行政管理体制早已存在,我们的工作就是在不断地复制着这个“城堡”中的东西,我们也发现了一种自由的空间——“自定义”方式,但前后突围的空间有限,且也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中用已有工具进行工作。每隔几年,这个城堡都有新的管理方式和新的工具推出,新的产品中,又增加了一些陌生的成份。IT人和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