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农产品市场发展总报告

农产品市场发展总报告

农产品市场发展总报告
农产品市场发展总报告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总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蓬勃兴起和快速发展。随着国民经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农业市场化改革以及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促进产销衔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及引导生产资源市场化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日显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整个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是联结亿万小规模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重要桥梁,是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并承担着农产品集中、分散和价格形成功能。在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和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以及在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增产增收和保障城镇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供应等方面,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国际经验和国情来看,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仍将发挥重要的中枢作用。近些年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的一系列一号文件和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都明确提出要把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本报告从理论政策演变和实践发展轨迹两个层面,对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梳理,特别是从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革发展的大致脉络入手,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探讨、阐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成长规律和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改革发展的历程

建国60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改革经历了艰苦探索和曲折发展的过程。

(一)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以前,城乡集贸市场屡遭遏制取缔,农产品批发市场缺乏赖以孕育、生存的体制环境和物质基础。

1978年以前,我国农业长期实行以统购统销为特征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其主要表现为:在农业生产方式上实行集体统一经营、集中劳动与按工分统一分配的人民公社制度;在农产品购销方式上实行统购派购、统一包销与分配供应的统购统销制度。加之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影响下,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把城乡集市贸易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加以批判和取缔,农民个体从事农产品长途运销被当作“投机倒把”予以打击。这一系列僵化的制度安排和“左”的政策严重抑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可避免地造成农产品的生产与供给“越统越少、越少越统”的恶性循环,导致农产品供给长期短缺和市场凋敝,农产品批发市场缺乏赖以孕育、生存的体制条件和物质基础。

统购统销制度的基本功能,是通过从农业中获取原始积累支持工业发展。这一制度安排,保证了国家从农民那里低价收购农产品,再以低价出售或分配给城镇居民消费和作为工业原料,以维持城市的低工资和工业原料低成本,使城市工业即使在技术和管理水平都十分落后、运行机制僵化的情况下,仍可获得超额利润,从而达到支持工业发展的目的。由于在农产品流

动,导致农产品市场实际上处于关闭状态。广大农民在与市场隔绝的境况下,不是为出售商品获取更大收益而生产,而是不得不为完成计划任务而劳作。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业生产体系,使广大农民既缺乏增加投入的外在激励,又缺少吸收利用先进技术、适应市场变化实行农业生产结构变革的动力和能力,造成了农业农村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市场供应短缺、品种单一、质量低劣是农产品特别是“菜篮子”市场的主调,导致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三者都不满意。

(二)1978年至1984年,开放集市贸易以及“菜篮子”产品的产销体制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始萌芽。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公报》指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必须对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进行认真的改革。全会《公报》还强调: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明确指出:“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农村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不能当作所谓资本主义尾巴去批判”。这个《决定(草案)》第一次提出了“联产承包”的概念,指出在收入分配方式上,可以“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坚决纠正平均主义。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1979年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收益分配方式做出进一步调整改革,提出了被人们俗称“可以、可以、也可以”的政策。即可以按定额记工分、按工分计酬;可以包工到组,联系产量计酬,超产奖励;对少数边远山区和交通不便地区,也可以包产到户。中央《决定》还对农业生产经营方针作出调整,明确提出,“在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实行粮食和经济作物并举,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

1982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改革开放初期的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即《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确认农村可以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

农村实行“大包干”即“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余下自己的”分配政策后,客观上承认农民是独立的利益主体,这就为把农民培育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启动农业市场化改革打下了基础。

农村推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即“大包干”后,广大农民在发展粮食生产、吃饱肚子和完成国家下达的粮棉油交售任务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结构,通过发展蔬菜、水果种植业和畜牧、水产养殖业等多种经营以增加收入。随着各类鲜活农产品生产的发展,怎样使大量农产品转变为商品、转变为农民的货币收入,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这与市场上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的状况形成鲜明对照,猛烈冲击着原有的管制价格、国有商业独家经营的计划经济体制。因此,从1983、1984年开始,、、等城市着手改革“菜篮子”产品沿续几十年的统购派购、统一包销和低价分配供应体制,率先放开了水产品和蔬菜的价格与经营。改革伊始,尽管由于传统体制的惯性作用和城市居民在长期短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非理性预期的影响,导致

一段时期“菜篮子”产品的价格涨幅较大。但正是由于这一改革矫正了农产品的价格扭曲,给出了真实市场需求和价格信号,迅速拉动了生产,从而使市场供应丰富和活跃起来,价格很快回落到大多数城市居民可以接受的价位上,政府用于购销环节的财政补贴大幅度下降、直至逐步取消补贴。这项改革很快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与认同,此后其余大中城市相继跟进,并扩展到肉类、禽蛋等所有“菜篮子”产品。

农村实行“大包干”与“菜篮子”产品产销体制改革相结合,促进城乡集贸市场的迅速恢复与发展繁荣,促进农产品商品总量、品种大幅度增长,促进各类农产品生产专业户、运销专业户大量涌现和流通围扩大,促进部分农产品交易方式从传统集贸市场的自产自销为主向长途贩运、批量经营转变。从而,适应农产品集散和大宗交易的批发市场在一些集贸市场基础上孕育产生。

农村改革带来生产力的大解放和农业生产的高增长。1978-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从30475万吨增加到40730万吨,增长33.7%;棉花总产量从216.7万吨增加到625.8万吨,增长1.89倍。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00公斤的历史最高水平。

(三)1985年至1991年,国家全面改革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农产品批发市场蓬勃兴起与发展。

1984年全国农业大丰收之后,部分地区出现了卖粮难、卖棉难,党和政府审时度势,于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区别不同情况,实行合同定购或市场收购。决定对粮食、油料实行合同定购,棉花仍由国家统一定价。完成定购任务以外的粮食、油料,以及其余各类农产品,放开价格与经营,实行市场自由购销。

与此同时,按照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部署和要求,破除那种把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全面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重视发挥计划与市场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

城乡经济改革联动与市场开放,不仅促进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和城乡集贸市场的活跃繁荣,而且带动农产品批发市场蓬勃兴起与发展。特别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牵头在全国组织实施以稳定保障城市农副产品供应、引导农民调整种养结构,实现增收致富为目标的“菜篮子工程”,明确要求各地大力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据国家工商部门统计,1986年至1991年6年间,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由892个增加到1509个,增长69.2%;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年成交总额由28.35亿元增加到153.09亿元,增长4.4倍;平均每个批发市场年成交额由317.8万元增加到1014.5万元,增长2.19倍。

(四)1992年至2000年,农产品批发市场快速发展,以批发市场为中枢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从1992年起,在理论政策的引导和经济发展需求的拉动下,农产品批发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理论政策及立法方面,国家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创造了良好的体制与政策环境。

——1992年春天,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讲话。他明确提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科学论断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与市场看作是社会基本制度畴的传统观念,告诫人们不再把市场、市场经济视为禁区。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定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强调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目的,是在机制和法制上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实施宏观调控也要通过市场,运用市场机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要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清除市场障碍,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尽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同时强调“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

——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尽快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继续发展多种形式的初级市场,重点在集散地发展区域性或全国性批发市场。”

上述可以看出,把建设和发展农产品市场包括批发市场作为加强农业建设、加快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既是农业市场化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理论政策体系的重大创新。

在发展实践方面,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为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1992年以后,国民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带动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对肉、禽、蛋、水产品、蔬菜、水果等“菜篮子”产品的消费需求大幅度增长,稳定居民“菜篮子”市场供应的压力加大。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一大批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的农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迅速崛起。这样,就从消费需求和产品供给两个方面,直接拉动了城市销地批发市场和农村产地批发市场的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跨区域、大围、多品种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承担起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的主要任务。自此农产品批发市场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大流通的枢纽,其在农产品市场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基本确立。

据国家工商部门统计,2000年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增加到4387个,比1991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年成交总额3350.9亿元,比1991年增长20.9倍,年均增长47.1%;平均每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年成交额增加到7638.0万元,比1991年增长

6.5倍,年均增长28.7%。

以上数据充分表明,1992年至2000年8年间,无论是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数量还是单个批发市场的年成交额,均呈快速增长态势。

(五)2001年至今,农产品批发市场由数量扩转向质量提升,在抓好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同时,重点完善市场信息化、质量安全监管等现代物流功能。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业转入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新阶段,这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重大目标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更加关注农产品和食品消费的质量安全问题。在这样的农产品供给与需求背景下,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过10多年快速发展,基本构建起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体系,批发市场建设发展由数量扩为主转入以稳定数量、优化布局结构、提升质量档次为重点的新阶段。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若干意见》发布,其容分为九大部分,其中第五部分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文件提出:“进一步加强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建设,创造条件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连锁超市、配送经营。”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改造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经纪人代理、农产品拍卖、网上交易等方式,增强交易功能。加快建设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对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用地按工业用地对待。”“在继续搞好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建设的同时,注重发挥期货市场的引导作用,鼓励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发展新型流通业态。要合理布局,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力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直接向城市超市、社区菜市场和便利店配送农产品。”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大市场、大流通。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

等工程,落实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用地按工业用地对待的政策。加强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开展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试点。”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今后相当长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该文件在描述分析农村改革发展“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时指出:“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文件强调指出:“坚持放开市场,积极搞活流通,完善产销衔接。”“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减免运销环节收费,长期实行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按照现代化水平高、覆盖围广的要求,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力度支持重点产区和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型粮食物流节点、农产品冷链系统和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落实停止收取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政策。支持大型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

近些年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上述一系列部署和要求,国家有关部委出台相关政策,着力扶持推进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从2003年至2009年,已连续7年安排国债资金和基本建设投资,重点扶持了650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系统和农产品质量检测系统建设。

财政部从2005年起,每年安排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农产品和农资物流配送企业(含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配送中心和冷链系统建设。

农业部自1995年起在全国推行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联系支持制度,在全国选择一批规模大、设施条件较好、管理比较规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农业部定点市场。至2008年底,经各省农业部门初审上报、农业部审核批准的定点市场共14批708个。“十一五”期间,农业部在全国组织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拓展5520”工程。即:5年重点扶持建设50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设施改造升级10项、拓展市场业务功能10项。其中,市场设施改造升级10项为:市场地面硬化,水电道路系统改造,交易厅棚改扩建,储藏保鲜设施,加工分选及包装设施,客户生活服务设施,市场信息收集发布系统,市场管理信息化系统,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卫生保洁辅助设施。拓展市场业务功能10项为:实行(市)场(生产基地)地挂钩,开展加工配送,监管质量安全,推进包装规,强化信息服务,发展现代流通,壮大市场主体,开拓对外贸易,维护安全交易,完善公共服务。

为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农业部与中国农业银行于2007年6月签订了《共同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按照该《协议》,“十一五”期间计划支持500个

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业银行提供100亿元人民币信用额度,用于支持市场升级改造和服务功能完善。截至2008年底,中国农业银行已给农产品批发市场累计发放贷款25.3亿元。

商务部于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双百市场工程”,重点扶持100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和10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同时,组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扶持有实力的流通企业在乡镇和行政村开设面向农民的生活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连锁店。

2008年底,针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冲击,为加快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发展战略由出口导向型向需市场拉动型转变,国家明确把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村流通网络,作为扩大消费、提振需保增长的重要战略决策。

2009年3月,国务院把物流业列入我国振兴十大产业的组成部分之一,下发了《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国发[2009]18号)》。该《规划》将农产品和农村物流列入振兴物流产业九大“重点工程”之一,明确指出:“加强城乡统筹,推进农村物流工程。进一步加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

2009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国发[2009]25号),该文件将“促进农产品流通发展”作为八项重大措施之一,重申:“继续支持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加快培育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开展‘农超对接’。加快培育农产品经纪人,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促进解决农民‘卖难’问题。”

综上所述,进入新世纪以来,根据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适应保农产品市场供应、保农民持续增收、保社会稳定的新形势、新要求,加快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建设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领域改革发展的主线。

二、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现状

(一)市场发展基本概况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历经20世纪90年代快速发展,此后进入市场布局调整、经营品种结构调整和市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市场管理向规化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自2001年以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稳定在4100多个至4300多个之间,而单体市场的交易规模明显扩大。

另据农业部2009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农产品批发市场3600多个,年交易总额14488.9亿元,平均每个市场年交易4亿元。在这些农产品批发市场中:

——按经营农产品种类分:粮油类212个,蔬菜类992个,水果类390个,畜禽类320个,水产品类182个,特产类246个,综合类1264个。

图1 2009年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按主营品种分类比重图

——按市场性质分:产地(含产销结合)型市场2631个,占农产品批发市场总数的72.9%;

特色农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对策建议

6.3.1青海特色农产品进入市场对策建议 (1)进行市场调查,发现市场机会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因此,充分进行市场调查,是进入国内外市场的必要的并且首要的环节,市场调查的过程实际也是自己在市场上找感觉的过程,通过调查能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市场状况,分析自己的特色及不足,以及市场潜力和销售预测,同时重点进行市场细分,找准消费人群,从而赢得市场机会,找到突破口。同时要从实际出发,选准最有区域优势的产业在最佳地点进行开发,以求降低市场风险和产品成本。另外,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工程中,要将预定市场需求、企业投资能力和生产加工、经销能力、原料基地规模等有机统一起来,从而确定适度规模,顺利进入市场。 (2)加大扶持力度,解决制约问题 青海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多以散户为主,资金不足,规模较小,能力薄弱,这是青海特色农产品很难进入市场的原因之一。因此,政府部门应确实帮助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并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一方面,政府要尽早出台关于特色农产品发展意见的相关政策,比如优惠的用地、税费政策,鼓励农民将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政府要给予一定的政府补贴资金,并且要鼓励金融机构对特色农牧业的发展给予信贷支持,引导企业与信用社加强沟通合作,使信用社的支农作用进一步发挥出来,从而解决农民或企业的资金问题。同时,政府要建立监督机构,保证政策和资金补贴的落实,更好地促进特色农产品的快速发展。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要引导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制定产前、产中、产后和加工经营中每一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加大力度,组织农民配合企业实施标准化生产,组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优势农产品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产销企业、经销农产品的大型超市、配送中心、专业协会、农村经纪人等。政府部门要积极开通特色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不断加强特色农产品市场与信息服务,是特色农产品顺利的进入市场。 (3)集中扶持小批发展前景好的骨干企业 针对青海省特色农产品整体加工程度低,规模少,技术含量低,加工设备落后,进入市场能力弱等突出问题,在特色农产品集中产区,对已经形成区域化布局和加工企业群的地方,通过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集中扶持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引导加工企业园区集聚,加强配套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和符合卫生要求的生态环境,使农产品向深加工、精加工延

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调研报告

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调研报告 农产品流通信息系统是现代农产品流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保障。构建完善的信息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通过信息服务体系的有效支撑,可以大大降低市场运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改变农产品流通的传统模式,提高流通效率,使农业发生深刻变化。 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的现状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信息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信息系统也得到迅速发展。但是,目前农村的信息服务体系仍然薄弱,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如下: 1.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由于我国政府在农村信息化方面的投资明显偏少,同时缺乏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从而使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信息化水平不高,远远落后于城市发展水平。一方面,互联网的用户和农业网站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相对发达地区,真正的农村地区的用户很少。另一方面,大多数农产品市场没有配备信息设备及专门人员,致使市场信息、库存信息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2.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利用率低。有调查显示,几乎

国内比较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都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但是,实际上这些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大多只是发布信息,展示企业形象,没有起到真正的交易作用。大多数农产品网站冷冷清清,即使有了初步的搭建,也形同虚设。并且信息化建设存在重技术轻内容的情况。 3.信息发布渠道不畅。在部分地市县没有建立互联网的信息平台,绝大多数乡村缺乏网络沟通手段。基层农业部门信息发布渠道少,媒体间在农业信息传播和发布方面缺乏必要的配合和沟通,信息利用不充分。同时,农业行政部门的管理服务工作电子化水平相对较低,政府和用户双向互动网上事务处理还没有开展,从而难以为监管主体和公众提供高效的网络化服务,尤其在产品和生产资料的市场监管方面,很难满足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秩序的迫切需要。 4.农产品流通系统各个环节不协调。农产品流通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流通的各个环节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效益背反现象,一个环节效率、效益的提高有时会降低其他环节的效率、效益,从而导致整体的效率、效益降低。所以一个高效率、高效益运转的流通系统必然是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系统。但我国由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信息流不顺畅,流通的众多环节各自为战、竞争无序。例如我国许多地方采取大量运输鲜活农产品的策略来提高运输效率,但因与其他环节协调不足,往往出现盲

农产品市场调研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农产品市场调研报告

编号:FS-DY-20625 农产品市场调研报告 一、调研地点:xx市xx区农贸市场 二、调研时间:xxxx年xx月上旬 三、调研对象:消费者以及经销商 四、调研方法:观察和询问以及问卷三者合一的形式 五、调研目的:分析农产品的各种价格,农产品市场的饱和度和市场集中度农产品各种买卖渠道,农贸市场环境住哪概况以及消费者对待农产品的消费的特点、消费观念和他们对待市场产品特点所持态度和现在市场发展状况以及农产品服务将要的服务发展方向。 六、农贸市场农产品现状 目前,农贸市场集中了蓄产品市场、粮食产品市场、水果产品市场、蔬菜产品市场、肉类产品市场以及人们各种生活消费市场组合的农贸市场。在各种农产品买卖区中呈现出不是很集中的状况,小部分市场产品较分散,大多农产品都

在交易厅棚里进行,农产品经营零销商主要以家庭经营为主,实行各种渠道买卖农产品为主。在农产品供应基本能满足人们需求,价格总体上波动不是很大,出小部分农产品因种种原因波动大外,其余在消费者面前还算合理。在农产品质量上还能够符合消费者营养需求,资量上有保证,人们可安全食用。各种农产品共给和需求基本处于稳定状态。目前人们对农场品主要以主食类、蔬菜类、肉禽类、杂粮类为主。目前初步形成了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中贸易小市场、直销中心小卖区、农产品初加工小区、农民合作卖区、农民经纪人、行业小协会、仓储小物流中转站以及初放形小卖区为基础的农副产品市场体系。 在粮食市场上,主要供应以大米、面粉、玉米等主食为主以及其他食品为辅。需求方面又以大米为最大需求粮食产品,在粮食市场上,种类还比较齐全,货源也还稳定,价格波动不是很明显。人们都喜欢一小批量购买为主,在粮食的种类、价格、质量、消费场所还算满意。两市供应上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粮食市场比较集中,主要以家庭经营为主,个别合作以及联盟经营,主要以厅棚为买卖场所以及租的门面

浅谈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丰富的农业资源使得黑龙江省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市场的深化开放虽为黑龙江省农产品的出口开辟了新的空间,但也对其国际竞争力带来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找出影响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因素,由此提出加强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发展的建议,对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哈尔滨,位于中国最东北部,中国国土的北端与东端均位于省境。因省境东北有黑龙江而得名。黑龙江辖12个地级市,1个地区。共64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45个县、1个自治县。所辖哈尔滨为副省级市,齐齐哈尔为较大的市(拥有地方立法权)。黑龙江西部属松嫩平原,东北部为三江平原,北部、东南部为山地,多处平原海拔50~200米。 农产品:是农业中生产的物品,如高粱、稻子、花生、玉米、小麦以及各个地区土特产等。国家规定初级农产品是指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及其产品,不包括经过加工的各类产品。 出口贸易:又称输出贸易是指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从国外输入的商品,未在本国消费,又未经本国加工而再次输出国外,称为复出口或再输出 一、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基本情况 (一)黑龙江省出口贸易简介 1.黑龙江省的地理位置 黑龙江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粮食比重、面积、农产品贸易对农民增收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具有重大作用。黑龙江省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广袤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为大面积的耕种提供了可能,肥沃的黑土地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土地条件居全国之首,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具有发展农产品贸易的基础条件。在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上均有较大优势,大米、玉米和植物油等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深受欢迎。并且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或地区相临,交通便利,地缘优势突出,因而,促进黑龙江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黑龙江省的自然资源

农贸市场可行性报告

农贸市场可行性报告 导读:本文是关于农贸市场可行性报告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农贸市场可行性报告】 xx县相公镇位于xx县东北方向15公里处,全镇面积33、3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45个村民小组,3526户13351人,(镇区人口3216人),1998年撤乡建镇,为省级重点建设城镇,先后被省市评为“小城镇规划建设示范镇”“卫生先进镇”等多项殊荣,相公镇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因是隋朝尚书牛弘故里相公镇而得名,镇北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牛弘墓。相公镇地处陕甘两省交界,交通便利,福银高速、西平铁路穿境而过,长宁路、冉相路在此交汇,村村已通柏油路、水泥路。大唐彬长电厂煤灰厂和胡家河煤矿已建成投产。相公镇是果业大镇,也是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全镇果园面积19800亩,是陕甘两省四县(xx、彬县、宁县、正宁)的主要贸易集贩地。沿街门店400余家。农历二、五、八逢集,逢集人数可达数万人众,商贸流通活跃。 目前,该镇还没有一个功能完善、条件较好的农贸市场,大多数商贩沿街摆摊设点,卫生状况极差,且严重影响交通,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与市县政府创建文明城镇和卫生城镇的要求格格不入,群众对此状况也很不满意,早有意愿希望当地政府出面协调改变现状,建设一座有规模、上档次的农产品交易农贸市场,以解决当地群众自

产自销农产品销售的困境,促进当地市场繁荣和经济发展。为此,公司审时度势,乘势而上,协调各方关系,在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自筹资金1192、8万元,建设相公农贸市场。 项目选址在相公镇农机站,经镇政府协调转让征用,符合国家政策。 此项目选址地处镇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通行便捷。在此兴建“相公镇综合农贸市场”可以解决周围近百平方公里内群众自产自销农产品过程中有市无场的困境,为周围群众和煤炭职工购买农产品提供便捷,也能为当地群众提供部份就业岗位,直接促进农民增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项目实施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单位名称:陕西福气果业有限公司 所有制形式:有限公司 陕西福气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6月,注册资金600万元,公司位于xx县。主要经营范围有:农贸市场建设开发;房屋和市场经营设施租赁;市场管理服务,水果种植、销售、加工;苗木培育和销售;冷库租赁的专业化公司。 截止09年,企业资产总额2137万元,现有员工5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人。 目前,公司已建成3600吨气调库一座,100亩示范园,300亩标准化基地。每年经销优质水果600余万斤,销售收入壹千多万元。 公司还致力于发展现代高科技农业,正在xx县实施与山西农业

农产品调查报告

农产品调查报告

农产品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总量增加、品种丰富和消费升级,以粮油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步入了两位数增长的快车道。下面是农产品调查报告,欢迎参考阅读! 篇一:农产品市场价格调查分析报告摘要:为了熟悉和掌握农产品营销价格的相关知识,了解农产品价格调整以及不同销售渠道农产品价格差异的原因,提高科学的市场调研能力,我们小组实地走访了学校周边的农贸市场和超市、沙市中商和沃尔玛,了解了本地农产品大概的市场价格行情。由于没有对不同时间段的农产品价格的调查,因此本文主要对不同销售渠道的价格差异的对比分析,在实地问访中农产品有价格调整幅度的产品大类及具体种类,以及这些调整的原因。 1.调查研究方法。此次调查研究方法为询问法和直接观察法。 2.调查研究内容。此次调查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五大类:粮食类、蔬菜类、水果类、肉蛋类和水产品类。 3.调查对象。此次调查对象为:新风市场、新风二路市场、富迪超市、美廉美购超市、沙市沃尔玛和沙市中商。 4.调查过程。此次调查时间为20xx年5月28日,主要环节为:设计调查问卷表;实地走访;统计和分析调查表;总结。 农产品市场价格对比表

从表中能够看出,农贸市场价格与超市价格每一个类别都有差异,但能够看出粮食类和水果类的差异较小,蔬菜类个别价格差异较大,如东北大米的差价为元每斤,而青椒的价格差价达到元每斤。粮食类: 蔬菜类: (1)两者所处的市场环境不同 农贸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摊贩经营者们生产规模小,所售对象是众多分散的消费者,市场上存在众多的竞争者而且经营大致相同的产品,而超市特别是一些大型的超级市场处于垄断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由于经营管理水平等的不同,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一定的差异,导致价格与集贸市场相比也有不同。如沙市沃尔玛水类产品有专门的高级的制冷和水箱区,一斤鲫鱼卖元每斤,而农贸市场只售元每斤。 (2)两者掌握市场信息的能力不同 农贸市场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小,大多是单个的摊户还有一些流动的摊贩,她们所能掌握的市场信息的能力有限,不能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适时作出相应的调整,而超市由于其规模性和专业性,她能够根据市场的供需状况、同业的价格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像青椒、茄子价格最近有一定的上涨幅度,如青椒,27日价格为元每斤,而28日售价为2元每斤,一天之类涨了元,像瓜果类的产品总体上价格有下跌,香蕉

中国农贸市场现状

3.3.1.1中国农贸市场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贸市场蓬勃兴起和快速发展。随着国民经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农业市场化改革以及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贸市场在促进产销衔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及引导生产资源市场化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日显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贸市场在整个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是联结亿万小规模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重要桥梁,是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并承担着农产品集中、分散和价格形成功能。在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和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以及在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增产增收和保障城镇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供应等方面,我国农贸市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国际经验和国情来看,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农贸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仍将发挥重要的中枢作用。近些年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的一系列一号文件和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都明确提出要把加强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改革发展的历程 建国60多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改革经历了艰苦探索和曲折发展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以前,城乡农贸市场屡遭遏制取缔,农贸

市场缺乏赖以孕育、生存的体制环境和物质基础。 1978年至1984年,开放农市贸易以及“菜篮子”产品的产销体制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农贸市场开始萌芽。 1985年至1991年,国家全面改革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集贸市场蓬勃兴起与发展。 2001年至今,农贸市场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在抓好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同时,重点完善市场信息化、质量安全监管等现代物流功能。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业转入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新阶段,这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重大目标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更加关注农产品和食品消费的质量安全问题。在这样的农产品供给与需求背景下,我国农贸市场经过10多年快速发展,基本构建起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体系,批发市场建设发展由数量扩张为主转入以稳定数量、优化布局结构、提升质量档次为重点的新阶段。 二、我国农贸市场发展现状 (一)市场发展基本概况 我国农贸市场历经20世纪90年代快速发展,此后进入市场布局调整、经营品种结构调整和市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市场管理向规范化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自2001年以来全国亿元以上的农贸市场数量有1800多个,而单体市场的交易规模还在逐渐扩大。

农产品批发市场调研报告

农产品批发市场调研报告 2020关于农产品批发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 一、基本县情 xx县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是一个革命老区县,共和国将 军县,同时又是一个贫困县,人口大县,农牧业大县。全县人口 103万人,辖27个乡镇,876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4215平方公里。xx县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县,国家商品粮重点县, 全国品牌茶生产基地,全省生猪养殖重点县,全省大豆产业化、肉 牛养殖重点县。2008年,全县出产粮食50万吨,棉花1000吨,花 生5500吨,蔬菜34万吨,水果2000吨,水产品7000吨,中药材3000吨,木材20万立方米,楠竹50万根。 二、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全县现有涉农市场16个。从分布上看,城关地区占有12个,27个乡镇仅占4个;从类型上看,农产品批发市场仅2个(均在城关),农贸市场14个;从建市时间看,近10年新的仅2个,10年 前建的14个,其中有9个系上世纪80年代所建,规模、硬件设施 等远远不能适应现实发展需要。 (二)存在问题 1、现有市场数量不足。xx县人口大县和农牧业大县,现有16 个涉农市场远不能满足本地人民群众日常消费购买需要,更不可能 承担起农产品外销的重任,直接导致农产品买难、卖难,产品腐烂、变质,“有品无市”伤农。

2、现有市场质量不高。前面说过,全县16个涉农市场有14个 是10年前所建,其中9个是上世纪80年代所建,市场陈旧残破, 严重老化,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市场硬件设施,都已不适应时代贸 易需求。同时,16个市场中,纯菜市场占了8个,真正意义上的农 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仅占50%。 3、现有市场布局不合理。xx县辖有农村乡镇26个,而分布在 乡镇的农贸市场只有4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没有一个,绝大部分农 民销售产品只能以街为市,占路为市,既影响农村集镇的市容市貌 和交通,更严重导致农产品不能适时、保鲜销售,农民增产不增收,挫伤农民种养积极性。 4、新建市场有计无力。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建设应当属 半公益性质的建设。如果市场运作进行建设,投资者靠收取租赁费 恐怕猴年马月都无法收回投资,此类项目招商引资根本无人问津。 而xx又是国家级贫困县,县财政充其量只能是“保吃饭”财政甚或 吃饭都难保,乡镇政府保运转经费都存在缺口,靠当地政府投资建 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也只能是幻想。 三、国家和地方的扶持情况 xx县是国扶县,当然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点扶持。但单就农产 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建设来看,xx还未享受到国家的相关扶持 政策。湖南省出台了《市场体系建设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其中对 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有对口扶持政策,我们县积极申报相关 项目,得到了关心支持,近10年新建的童家岭菜市和伍市农贸综合 市场共争取到16万元资金支持。 四、今后扶贫工作思路和政策建议 xx县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具有现实需求和优势。 一是农业出产优势。xx是一个农牧业大县,农业出产品种丰富,出产量大,粮食、茶叶、蔬菜、药材、木材、生猪、山羊、肉牛、 水产等都形成了规模基地种养。

农产品市场调查报告.doc

农产品市场调查报告 根据省* * * * * * * * * * * * * * *下发的《关于开展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大调查的通知》的部署,区* * * * * * * * * * * * *成立了大调查领导小组。7月11日至7月25日,以副区长宁善刚为组长,副秘书长安新宇、局长赵为副组长,抽调相关部门骨干组成调查组。对全区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仓储销售单位等农产品流通组织以及大型流通户、重点乡镇和村庄进行了深入调查,对有代表性的批发市场、超市等单位进行了深入实地调查。我区农产品市场调查报告如下:号 1:农产品市场现状 (a)畜产品市场 1:营销部门我区共有两个肉禽蛋销售单位,即外贸公司榆次肉联厂冷库和榆次食品公司冷库。主要品种有猪肉、禽肉、羊肉、兔肉和鸡蛋等。外贸粮油食品公司肉类联合加工厂冷库成立于1972年,占地2000平方米。自工厂成立以来,所有畜产品均已出口,主要是兔肉和羊肉。兔肉出口到日本、美国和欧洲国家。羊肉主要出口到中东国家。2003年销售额580万元,利润20万元,缴纳各项税费98万元。榆次区食品公司冷库成立于1963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畜产品主要供应给当地市场。2003年销售额320万元,利润10万元,缴纳各种税费40万元。 2年:产品批发市场樟宜区主要有两个畜产品批发市场:榆次区回龙市场和商贸城市场,主要经营猪肉、禽肉、羊肉和水产品。产

品主要供应给1993年成立的昌辉隆市场和2000年成立的商贸城市场。经营方式以个人租赁为主,年销售额分别为1150万元和2100万元,分别占榆次市场份额的10%和15%。两个市场的管理人员分别为2名和5名 3年:产品集贸市场长一区主要零售集贸市场有金贸市场、菜园市场、鲁市场、校园路市场、精卫厂市场等。市场份额占整个地区市场的40%。 4:动物产品超市我区畜产品超市包括天森一、二级超市、华联超市、普嘉乐超市、铁华超市其中,天森超市和铁华超市采用租赁经营模式,华联超市和普嘉乐超市采用连锁经营模式,市场份额占全区市场的20%。 (2)水果市场 1年:樟宜区水果批发市场主要包括北田镇豆腐村批发市场,年交易量500万公斤,全部向省外批发,年交易量350万元。市场辐射到35个邻近的村庄。市场有1名经理和10名员工。榆次区北田镇北田村果蔬批发市场正在建设中。占地8000平方米,投资50多万元。已建成5个贸易温室,总面积1440平方米。基础设施和墙体建设已经基本完成,预计今年秋季投入使用。其他如榆次回龙批发市场、晋中福通绿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也从事水果批发。 2年:商品市场长城区水果市场,年销售额1000万公斤,年营业额500万元。市场辐射到邻近的县和地区,如平遥。这个市场是一个自发的水果市场,没有专门的组织和正常的管理制度。

农贸市场现状

农贸市场现状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中国农贸市场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贸市场蓬勃兴起和快速发展。随着国民经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农业市场化改革以及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贸市场在促进产销衔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及引导生产资源市场化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日显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贸市场在整个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是联结亿万小规模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重要桥梁,是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并承担着农产品集中、分散和价格形成功能。在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和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以及在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增产增收和保障城镇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供应等方面,我国农贸市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国际经验和国情来看,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农贸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仍将发挥重要的中枢作用。近些年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的一系列一号文件和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都明确提出要把加强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改革发展的历程 建国60多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改革经历了艰苦探索和曲折发展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以前,城乡农贸市场屡遭遏制取缔,农贸市场缺乏赖以孕育、生存的体制环境和物质基础。

1978年至1984年,开放农市贸易以及“菜篮子”产品的产销体制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农贸市场开始萌芽。 1985年至1991年,国家全面改革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集贸市场蓬勃兴起与发展。 2001年至今,农贸市场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在抓好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同时,重点完善市场信息化、质量安全监管等现代物流功能。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业转入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新阶段,这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重大目标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更加关注农产品和食品消费的质量安全问题。在这样的农产品供给与需求背景下,我国农贸市场经过10多年快速发展,基本构建起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体系,批发市场建设发展由数量扩张为主转入以稳定数量、优化布局结构、提升质量档次为重点的新阶段。 二、我国农贸市场发展现状 (一)市场发展基本概况 我国农贸市场历经20世纪90年代快速发展,此后进入市场布局调整、经营品种结构调整和市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市场管理向规范化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自2001年以来全国亿元以上的农贸市场数量有1800多个,而单体市场的交易规模还在逐渐扩大。 图 2013年全国集贸市场按主营品种分类比重图另据农业部2014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农产品农产品交易市场达1800多个,成交额达万亿元,全国经由交易的农产品比重高达70%以上,并且仍在

农产品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2129-77 农产品调研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农产品调研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基本状况 多年来,全乡紧紧围绕本地的资源优势、围绕农业产业化一批以加工为主的小型企业应运而生,迅速崛起,为全乡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推进了农村工业化进程,成为全乡经济发展新的亮点。现在,全乡从事加工的各种类型经济组织1个,从业人员 74 人,其中水泥制品加工4家、榨油厂2家、豆腐房11家、磨米房4家按经济类型分:民营经济100%。按加工品种分为三大类:农产品加工、水泥制品加工和砖产品加工。这些小企业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围绕为“三农”服务的目标,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其主要特点:一是推进了农业向种植、加工一体化的现代农业

发展步伐。可转化各类农产品资源,惠及农户,调动激励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推动种植业协调发展。 二是推进了经济由传统农业向农村工业化发展的进程 三是龙头企业发挥“领头雁”作用 实践证明,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产业需要龙头企业作载体,市场需要龙头企业来拉动,发展经济更需要龙头企业的有力支撑。可带动农户实施订单农业,转化本乡农产品资源回报农民。 四是显现了农民增收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双赢的效果,农产品加工业惠及众多农民,有效解决了农产品买难、卖难的历史问题。 二、我乡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乡加工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客观地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方方面面的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值得我们去深思、去研究、去探讨、去解决。 一是整个产业潜能尚未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

现代农产品营销方案

我国农产品市场营销方案 一、我国农产品市场营销的现状 1.1农产品市场建设发展迅速 我国农产品市场发展迅速,类别繁多,包括粮油市场、蔬菜市场、水产品市场、肉食禽蛋市场、干鲜果品市场等。农产品市场数目基本稳定,交易额稳步上升,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在经历了几十年高速增长和规模扩张后,现正逐步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流通规模上台阶,市场硬件设施明显改善,商品档次日益提高,市场运行质量日趋看好。 1.2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农产品市场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和农产品集中产区,基本形成了以城乡集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构筑了贯通全国城乡的农产品流通大动脉。目前大、中、小城市消费的生鲜农产品80%~90%是通过批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大力发展,对于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镇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发挥着积极作用。 1.3以配送、超市、大卖场等为主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势头迅猛 超市作为一种新型现代营销业态在近几年也逐步涉足农产品销售领域,成为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里的新成员,并与传统的集贸市场在零售终端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传统农贸市场的市场地位正在受挑战。另一方面,南京、广州、武汉、上海等地政府在大力推行“农改超”工程,旨在打造高效安全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使之与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市场分析 1、顾客来源 作为农村,以前的顾客也就局限于当地小市场以及家人自己享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城市以及其他一些地方的农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大,但是农村越来越少,所以我们农村的顾客就越来越多,包括城区家庭、餐营业、副食业等。所以从顾客方面来说,我们的发展前景是可观的。 2、面临的竞争对手 目前面临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是很多地方在运用先进科学技术进行农产品的培育,在城市也有很多的地方有这样的场地。现在看来这是市场发展趋势,科学地运用技术来服务生活,但是,即便技术再好也没有农村天然的农产品营养来得好,而且现在的农村也在接受新技术,更科学的方法加上原始的天然性种植,将是更好的农产品。

农贸市场现状的调查报告

目录一.摘要 二.关键词 三.农贸市场环境实地观察情况四.实地访问 五.网上了解 六.存在问题分析 七.对未来的展望和建议 八.参考文献

暑假农贸市场现状的调查报告 茶与食品学院 摘要:农贸市场存在远比超市的发展来的早,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价格较贵的超市,也不去生鲜的市场,为了深入了解该问题,我们选择了在暑假期间,到农贸市场实地查看、现场采访及网上了解相关案例。经了解,除了原来推测的市场环境较差,很大原因是文化教育越高的人不好意思和老人、农民讨价还价。说到底,还是因为农贸市场监管不足,没有统一的市价,而超市明文规定价位,不讨价还价,所以才会更吸引顾客。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及资金的投入。 关键词:环境价格监管资金 农贸市场环境实地观察情况 农贸市场属于连体式室内农贸市场,其中一楼又属于棚顶式农贸市场与连体式室内农贸市场。天花板灰黑,有脱落现象,还布有常年的黑色蜘蛛丝,墙体下端一米高的地方不满污渍,有绿有红有灰还有被撞缺角的柱体。光线昏暗,地面水积得多,行走不便。各种蔬菜肉类,海产品及各类干货味道掺杂,气味实在不好。各摊位招牌随意设计、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招牌挂放的位置杂乱无章,上面粘满了污渍,有的招牌还经过涂改,而且悬挂的位置过高,不仅丑陋而且影响心情。鲜肉类提示吊牌所摆放位置,在市场入口无法看到。工商行政公告牌挂的太高,很难被看到上面的内容。各营业房的经营字号

没有展示出来。 总体上来看,市场都存在脏、乱、各种消防设施不齐全,配套卫生设施不具备,市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在这里小商小贩的吆喝声、买菜人的喧闹声整天不绝于耳,烂瓜残叶满地都是,而且光线昏黄,地板水洼到处,味道掺杂难以忍受。站在市场内让人感觉到非常压抑,呼吸不畅。一些买菜人不愿久留,交易后总是巴不得马上离开。 实地访问 询问选择农贸市场或超市的理由时,常年在市场上买的年长的回答,市场比较新鲜廉价,而且都老熟人了,放心;有些偶而出来买菜的,最直接的是到超市买,因为明码标价,不会被坑,而且蔬菜种类多,还可以顺便买其他的日用品;年轻一辈的妇女都不去市场,觉得那卫生不过关,而且那很脏乱吵。当然有些人也会选择就近原则。 网上了解 从调查的两个市场来看,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陈旧,功能不完备,配套不完善,管理和服务职能不到位等问题,尤其是脏乱差现象严重。“脏”在市场垃圾多且清理不及时,蔬菜叶、禽类羽毛、鱼鳞、宰杀动物后的血迹等在市场内都很容易看见。“臭”在活禽宰杀不达标,废气没及时清除;“乱”在市场无序混乱经营;“差”在所有市场都外溢,马路经营、占道经营、出店经营。 当前,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一是市场发展的意识不强

关于农产品市场的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农产品市场的调研报告 范文 Bufengtian Inc. 北京市工商局王纪平局长非常重视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的规范、发展及合理布局,关心百姓生活,要求市场处对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进行调研。 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调研报告 内容提要 第一部分: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现状和特点。简述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自1978年以来恢复、发展和规范的历程;目前市场构成、格局、设施档次方面新的变化;市场在当前农副产品流通体系中地位和作用以及市场立法和管理的情况。 第二部分:目前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存在的几大难点问题。提出并分析了农副产品市场在规划、布局、建设落实中的问题,着重就市民"隐性吃菜难"的问题;同时对管理中存在的商品渠道不清、市场与环境、交通的矛盾、市场管理体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第三部分: 农副产品市场工作的设想和管理对策。在提高对农副产品市场的认识、加强领导;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构建新的首都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加强市场管理,根据新时期特点探索新的市场监管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设想和对策。 一、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现状和特点 (一)农副产品市场数量和交易规模经过10多年的大发展后进入稳定期。 1978年到1989年是北京市市场的恢复发展阶段。1978年底,北京市仅有集贸市场40个,而且只分布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首都的商品交易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家工商局推广武汉汉正街市场经验,要求全国各地开放市场,开放商品,价格实行双轨制。经过10年的发展,到1990年全市各类市场的数量已增至730个。农副产品成交量13.7亿公斤,成交额20.3亿元。 1990年到1995年是市场的全面快速发展阶段。进入90年代,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原来的商业流通体系难以满足市民对农副产品的需求,政府为了解决市民的吃菜难问题,在全市统筹规划建设市场,加大了政府投资力度。特别在邓小平同志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后,掀起了市场建设的一个高潮。产地市场、大型集散市场多种类型市场全面发展,市场开办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到1995年全市总数达1125个,其中经营农副产品的综合或专业市场928个,达到历史峰值。 1995年至今,进入市场的规范发展阶段。1995年后,结合建设首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开始了"三边"(河边、墙边、路边)市场退路进厅工作,工商部门不再审批马路市场,政府对市场实行总量控制,市场数量进入了稳定期,并略有减少。1999年底,农副产品市场数量为734个。 近年来由于农产品流通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升级改造工程的实施,市场经营规模继续扩大,交易环境得到了改善,交易规模连年扩大。1998年农副产品综合市场数量为840个,数量虽然只是1990年1.3倍,但农副产品成交额达到了233.6亿元,是1990年的11.5倍,成交量达到69.5亿公斤是1990年5.1倍。1998年以后市场交易规模稳中有降。

农产品批发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向.

农产品批发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向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是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而出现和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发挥着集散商品、形成价格、传递信息等功能。它的兴起和发展,对加快农产品流通市场化,提高农民收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与周年化的需求,提高流通效率等都发挥重大作用。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市场日益国际化,农产品流通的环境与基础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把握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结构变化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对于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以及消费者福利等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历程、现阶段发展的特点,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等角度全面分析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 一、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历程 不同学者对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根据我国流通体制改革阶段和农产品批发市场自身发展情况,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 20 世纪70 年代末-1984 年,萌芽阶段。1978年的农业改革极大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各类农产品总量大幅提升,从1979年起,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对农产品统购统销的范围和品种进行了重新规定,在不从根本上触动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的条件下,逐步缩小统购范围,减少统购品种,允许部分农产品议购议销和自由购销,放开集市贸易,伴随流通政策的改变,一些具有比较优势和交通便利的农业产区的集市由定期赶集发展到天天开市,进而有了批发市场的初步形态。 2. 1985-1995年,高速发展阶段。1985年后,农产品流通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取消统派购制度,多种农产品走向宏观调控下的自由流通体制,全国各地的集贸市场纷纷恢复与发展,一些传统集市向批发市场转化,新兴的批发市场作为国合商业传统封闭式批发网络的替代物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入市交易的农产品品种、规模迅速增加,除棉花、粮食等少数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批发流通的主渠道。在产地批发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销地批发市场也日渐兴起,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大体形成。

农产品市场调查报告

农产品市场调查报告 根据省************晋政办发电年114号“关于在全省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大调查的通知”安排,区************专门成立了大调查领导组,副区长宁山岗任组长,安新宇副秘书长赵玉良局长任副组长,抽调相关部门的骨干力量组成调查组,从7月11日至7月25日,对全区农产品批发市尝集贸市尝农产品超市、储藏营销单位等农产品流通组织及流通大户、重点乡镇、农村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并深入具有代表性的批发市尝超市等单位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现将我区农产品市场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产品市场现状 (一)畜产品市场 1、营销单位。我区肉禽蛋营销单位共有两家,分别是外贸公司榆次肉联厂冷库、榆次区食品公司冷库。经营的品种主要有猪肉、禽肉、羊肉、兔肉和禽蛋等。外贸粮油食品公司肉联厂冷库始建于1972年,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自建厂以来,畜产品全部出口外销,主要经营兔肉和羊肉,兔肉出口日本、美国和欧洲各国,羊肉主要出口中东国家,2003年销售额580万元,实现利润20万元,缴纳各种税费98万元。榆次区食品公司冷库始建于1963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畜产品主要供应本地市场,2003年销售额320万元,实现利润10万元,缴纳各种税费40万元。

2、产品批发市常我区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有两个:榆次区汇隆市场和商贸城市场,主要经营猪肉、禽肉、羊肉和水产,产品主要供应本地市常汇隆市场始建于1993年,商贸城市场始建于2000年,经营方式都以个人租赁为主,年销售额分别为1150万元、2100万元,分别占榆次市场从份额的10%、15%,两个市场的管理从业人员分别为2人和5人。 3、产品集贸市常我区以零售为主的集贸市场主要有金猫市尝菜园街市尝路西市尝校园路市场和经纬厂市场等,市场份额占全区市场的40%。 4、畜产品超市。我区畜产品经营超市有田森超市一部、二部、华联超市、普家乐超市和铁华超市。其中田森超市和铁华超市采取租赁的经营方式,华联超市和普家乐超市采取连锁的经营方式,市场份额占全区市场的20%。 (二)果品市场 1、果品批发市常我区批发市场主要有北田镇豆腐庄批发市场,年交易总量500万公斤,全部批发到省外,年交易总额350万元,市场辐射相邻35个村,该市场有管理人员1名,从业人员10名。榆次区北田镇北田村果蔬批发市场,正在建设之中,其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现已投资50多万元,交易大棚5个共1440平方米,基础设施及围墙建设已基本完成,预计今年秋季投入使用。其它如榆次汇隆批发市尝晋中富通绿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也兼营水果批发。

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农贸市场调研报告(1)

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农贸市场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1、xx市位于湖南省北部,濒临洞庭湖滨。全市面积2071平方公里。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市区湖泊清澈,有东方“威尼斯”之称,是湖乡著名旅游城市本市总面积,总人口万。 2、共有农产品批发市场3家。其中:隶属市场服务中心1家、自营2 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占地约万平方米,共有摊位万个,全年交易额亿元,带动

5500人就业。 共有农贸市场18家。其中:隶属市场服务中心15家、自营3家。其中:城区农贸市场(菜市场) 6 家,乡镇12家。农贸市场占地约万平方米,共有摊位1651个,全年交易额亿元,带动2090人就业。 3、XX年以来,累计共启动改造标准化农贸市场2 家,改造面积2930平方米,各级财政投资万元,改造后农贸市场新增交易额亿元,新增交易量360万公斤。 预计未来三年各级财政拟投资1400万元,其中:XX年拟投资600 万

元、XX年投资400万元、XX年投资400万元。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XX年以来,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xx市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工作进展顺利,XX年,湘北、草尾、xx区农贸市场分别完成改造升级,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湘北农贸市场改造。湘北农贸市场始建于1996年,属当时政府“菜篮子”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市场面积760平方米。该市场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市场电线路老化,消防安全隐患多,已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XX年4月,对农贸市场内经营户擅自搭建的遮雨棚及相关

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设施进行拆除,并重新搭建钢结构顶棚,项目总投资9万余元,其中上级拨付7万元。 2、xx区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xx 区农贸市场始建于XX年,共有摊位140个,市场面积1200平方米。由于该市场多年来未进行维修改造,特别是XX 年冰灾之后市场设施损坏严重,导致顶棚四处漏雨,用电线路全部老化,下水道经常堵塞,尤其是场内卫生严重影响市场周边环境。XX年11月至XX年12月,按照省商务厅关于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的具体要求,对该市场进行了标准化改造,新增了市场摊位110个,更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