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怎样进行片段教学

怎样进行片段教学

怎样进行片段教学
怎样进行片段教学

怎样进行片段教学(一)

这两年好像很流行片段教学,听说有用于职称评定、业务考核等各个方面,但用得最多的地方是各类学校的教师招考,比如去年我们在进城考试的面试中采用的就是片断教学的方式。

片段教学即任意截取一篇课文的某个重点段落,没有学生,面对着专家或领导,进行10-1 5分钟的教学,以考察教师处理教材和课堂教学的能力。这里的“片断教学”有两层含义,从内容上说,是一篇课文的片段,从时间上来说,是一节课的片段。但是不管从内容还是时间上,这个片段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体中的局部,在处理教材时应进行通盘的考虑。

下面就具体谈谈怎样进行片断教学:

一、片段教学的内容应完整。

片段教学除了内容少、时间短之外,与一篇课文、一节课的准备和教学并没有什么区别,它是一篇课文、一节课的浓缩。比如不管要教学的是哪一部分内容,你一定要有几个基本的程序,如(1)揭题导入(2)初读(3)精读(4)读写练习(5)拓展延伸等,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当然,在你备课及编写教案时,你还要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要明确本片段的重难点,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体现语文课程的特点,加强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等等。

二、片段教学应创设一种正常的教学情境。

片断教学没有学生,新课程所强调的师生平等对话的理念就无从实现,但是我们仍然要努力创设一种正常的教学情境,这样只能由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了,就是说我们既是老师,有时候也要充当学生,绝不能只做教师的事,如果仅仅是引导、评价的话,那么会给评委一种空洞无物的感觉,评委会觉得你的片段教学太简单、随意,甚至有听不明白的感觉。比如:下面请大家自由发言,谈谈自己读完课文的体会。如果马上评价说:“你很真诚。”“你有结合实际来谈体会,很好!”可以说这两句评价本身都很不错,但在片段教学里就不怎么合适,我们应该根据备课时的预设,考虑到学生也会说出一些重点的内容,我们就把这一些假设学生对重点的回答重复一遍,然后再进行评价,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把自己对课文重点的理解,通过学生的回答由我们之口说出来,比如可以这样说:“哦,你是说------,你的回答很真诚。”这样评委就会觉得你有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教学。当然,不是每一个评价都应这样,我说的是能突出片段重点的地方。

所以如何进行评价是保证片段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下面再具体谈谈该如何进行评价。比如教师提出:“请同学们默读这个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之后,我们评价:“我

发现有的同学边默读边动笔圈划,这种动笔默读书的习惯真好。”“有的同学读完后还和同桌交换看法,这是合作学习,应该坚持。”

――这种评价是学习方法的指导。

比如:“老师想听你们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马上评价:“老师觉得你把最后一句话读得铿锵有力,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这样读吗?”

接着评价:“原来你想表现出一种坚定的力量。你的想法真独特!”

――这种评价是引导倾听和朗读方面的指导

再比如:“刚才大家理解得非常好!可见,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不同的特点,用了三个比喻句,描写得很精彩。现在,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吧。”

――这种评价则是总结性的评价。

总之,片段教学的教学情境相当大一部分都是通过评价来体现的,因此老师们在备课时应充分地进行这方面的预设。

三、片断教学要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片段教学时间很短,我们除了要通过理解文本、处理教材展示自己的语文素养以外,还应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让评委对你有一个良好的印象。因此要做到:

1.要自信,充满热情。这是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功,老师没有自信,那怎么教学生?而在片段教学时,更要自信,要始终相信自己一定能行!走进考室时,要面带微笑,步伐有力,先向评委深鞠躬,问一声“评委老师早上好!”声音要洪亮气力要充沛,这就开了一个好头。在接下来的十几分钟时间里,你要调动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力,用亲和的微笑和自信的手势,充分展示你的风采,充满激情地进行你的教学,如果是一些情感性的文章,有了激情,甚至可以掩盖你的一些瑕疵。

2、扬长避短,展示才华。你粉笔字漂亮,不防把板书写到最美;画画很有一手,就不要忘了来一幅简笔画;如果有表演天赋,唱唱跳跳地演一演,也能增色不少;还有如果你才思敏捷,临时来一首相关的诗歌,那就更妙了。不过,作为语文老师,你一定要范读一次课文,这是你语文基本功的综合体现。总之,这样一来,评委会觉得你的功底很好,从而为你的片段教学加分。 3想办法表现你的教学机智,让评委感受你的教学智慧。你可以有意地假设一位学生提了一个偏难的问题,说:哦,你提的问题老师还没想到呢,我们一起思考吧。还有,当你的内容设计得太多,讲不完时,你要镇定自若地进行小结,及时而体面地结束教学;当你内容太少,一下子就讲完而时间还有很多时,你应巧妙地增加补充一些延伸的内容等。

四、一些要提醒的细节。

1、在导入时,除了要创设一些新颖而有趣的情境外,还要有资源意识。要关注面试前后几天国内或国际上已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一些大事,如果正好与你要上课的片段有关联的话,可以在导入时用上它,还挺有用的。如我在五月份面试时的课文是季羡林先生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课文讲的是季老年轻时在德国留学,发现很多德国人家养的花,都是摆在朝外摆给别人看,走在街上风景十分美丽,他因此得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感叹。当时汶川正发生了大地震,而我前一天晚上刚好在电视上看到季老流着泪捐了20万元善款。我于是从地震导入,先叙述地震造成的惨重伤亡,再说全国人民空前团结,众志成城,话锋一转,我说:昨晚我看到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他泪流满面,捐了20万元积蓄,说是要给灾区的孩子们盖学校。他,就是我国一位国宝级的国学大师――季羡林老爷爷,也是我们这篇课文的作者。今天,只要我们学完了这篇课文,对季老昨晚的举动就不难理解了。这样一来,很自然地利用了这次资源,我觉得效果还不错。

2、要有写字指导。最近有很多名师上课时都很注意这一点。我们可以在书写课题时说:请大家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或者说:请大家认真看老师写课题。如果在课题中有一些难读难写的字,就教学生写一写,记一记。在上课时,对一些重要的字词,也可以拿出来对学生进行一番书写指导。这样就可以看出你很善于扎实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3、不要忘了插图。插图是课文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不能忽视的良好的教学资源。如果有插图,一定要好好加以利用。像我五月份在面试《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时,有两幅插图对理解课文很有帮助,但是我却忘了用它们,一直到现在都在后悔。

4、可以根据需要在片段教学中假装使用了多媒体。虽然近来不少老师都说,多媒体在公开课上使用得过多,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想象力有不利的影响,但适当地使用多媒体则是现代教学的必然要求,如果安排得恰到好处的话,评委也会认同的。

5、关于时间安排。片段教学的时间一般是10-15分钟,所以在备课时应该要稍微多设计一些内容,自己在家里进行试上练习时,时间应控制在12分钟左右比较合适。时间不多不少正合适是最好不过的了,如果出现了意外,一般来说时间不够比时间有剩会更好一些。比如你每一个步骤都有按部就班扎扎实实地去上好,充分地展示了自己,即使时间不够,评委也能看出你的能力;相反,如果你内容太少,三下五去二几分钟就上完了,那么你就不能充分地展示自己,评委还会认为你很随意、没内涵,那就比较糟了。

6、关于备课的一些问题。备课的时间是一个小时,在这一个小时里,你要阅读文本,处理教材,还要写出这个片段的教学预案,时间比较紧,速度应快一些。还应注意,在福州这篇教案是要算分的,我也是今年才知道,可能主评老师很快地看了你的教案后,又以某种方式与另外的

评委进行了沟通吧。所以说,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写出一篇有一定质量的教案。另外要注意的是,为了让片段教学顺利进行,在备课时,你还要特别把一些转承过渡的语句以及一些重要的问题标在课文上,这样上起来会比较得心应手。关于备课还有一点应稍微提一下,有时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就是要求你写的教案是一整节课的,但面试时却只要你上其中任意的一部分,这样一来你精心准备的东西一下子就不怎么适用了,那你也不用慌,记住那几个步骤,重新确定重难点,再临时组织教学就可以了。当然,备课时最重要的是确立恰当的目标,突出重难点,如何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读书,如何指导学生朗读等,这些你们肯定比我更拿手,我就不多说了。

7、最后是关于专家提问。片段教学结束以后,专家会向你提问题,时间为五分钟,这也是要算分的,应引起重视。一般来说,专家会提两个问题,一是为你为什么那样进行教学设计?你要告诉专家你思考的过程以及你的理论根据,这个问题会更容易一些;二是会问一些与语文有关的一般性的问题,比如:你认为在提问时应注意什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等,在回答问题时,你的语言应清晰流畅,更重要的是,你要充分调动自己的语文知识,努力用课标中的相关理论和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来回答,尽量多说一些。说完后,说一声“回答完毕”就行了。

大部分选手除了语言清晰、教态自然、板书漂亮外,还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不少选手引入相当巧妙。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比武,开头设计更显重要。如赵谢隽老师在上《孔乙已》时,一开头就发问:“孔乙已是一个悲剧人物,为什么鲁迅先生写孔乙已每次出场都要笑声呢?”这个问题一下就把评委的注意力吸引了,从而引发评委的思考。再如、王仁文老师在讲“知识助我成长”一节时,其中讲“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片断时,既不照本宣科读课文,也不单纯说教,而是以自己老师的亲身经历,华人富翁李嘉诚人生感悟:“知识改变命运”来引入,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教学语言富有激情:教学教学成功因素之一就是上课要有激情。这次凡是能获奖的,都是很有教学激情的。如林俊康老师的教学语言富有震憾力和穿透力;李玲老师的教学语言应激情四溢、感情充沛;赵谢隽老师在教学中抑扬顿挫、秀气十足;王艳老师不仅语言标准,而且富有渗透力和震憾力,甚至略显霸气。

四、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虽然片断教学是虚拟的,没有学生配合,但是我们各位选手按照预设进行的虚拟教学不仅有声有色,而且灵活多变。如王仁文老师除了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外,还通过实例对比、抽签游戏、由远至近、由难到易等多种教方法进行教学。王艳老师充分通过师生互动,对比教学,以小见大等灵活教法实现自己的教学设想。吴勇老师以诗引入,图像配合、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出色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2、教学过程比较沉闷。个别选手师生互动偏少或仅停留于师问生答,缺乏悬念,显得过于平铺直钗,甚至按部就班,先结论,后演绎,照书讲解。

3、课改理念比较淡薄。这次比赛真正有创新的不多,还是给人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感觉,教学手段运用缺乏多样性。

4、个别选手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板书、语言、教态等多多少少还有不足、甚至个别选手个别字词有念错。

三、几点建议:

1、重在参与,淡化名次。其实参与过程,就是自我完善,有参与、有学习,就有收获,有进步。因为,我们学校规模不大,同科选手不多,评委力量相对薄弱,只能采用大文大理分组评选。这样各科混合,标准尺度可能有点误差,评分无法绝对准确,也就是说,有的选手所得名次不一定就是他真实水平的反映。但我想,尊重裁判、相信裁判,是每位选手应做到的,相信裁判不会有太大的误差。

2、准确理解片断教学。片断教学具有实践性、完整性、预设性,虚拟性四大特点,而且4个方面缺一不可,少了其中一个就不是真正意义的片断教学。我个人觉得要特别注重预设性和虚拟性,进行的片断教学的老师,只有真正做到心中有课堂,眼中有学生,才能把真正讲好片断教学,千万别变成跟“说课”一样。

3、充分运用课程资源。一个成功的,有获奖的教学,它一定能做到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从教材中走出来,又引导学生走进去,照本宣科是绝对教不好的。

2、在教材处理上,能围绕选题的特点来确定片断教学的目标,能以局部目标体现整体教学的“三维”目标,做到具体明确。如有的老师选的课题是品析《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将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探索分析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1、对文本解读不够深透。有的选手对文本的知识只做概念上的解读,只是浮在表面上,没有深挖,也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进行多元解读。如品析《藤野先生》一文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时,有的选手只分析到作者弃医从文的间接原因,即匿名信事件、电影事件,这仅仅是停留在对文本表层的解读上,其实这只是造成作者弃医从文的导火索,真正的原因,应该是作者强烈爱国思想,课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鸣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变化了”,老师要引导学生看课文第9页的注解②,来品析作者弃医从文的真正原因。遗憾的是,大多数选手却忽略这一点。这是不应该的。片断教学也要立足文本,解读文本,上足语文味,有位选手就是因为没有立足对文本知识的解读,造成了教学目标、内容上的偏差,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

2、对合作学习的片面理解。或许有的教师会认为,没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堂课就不是好课,就不符合新课改精神,于是无疑而问、无难而问,“无病呻呤”的发问现象屡屡发生。比如,有的参赛选手问学生《安塞腰鼓》一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以四人为一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其实这一问题并不是问题,因为在课文的练习题中明确告诉学生:本文运用了大量的反复、排比修辞手法。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倡导合作学习,目的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此,我认为,对问题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限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在一个人难以完成的情况下,再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否则,宁缺勿滥,动不动就讨论,表面看起来轰轰烈烈,有导有演,好不热闹,其实鞭辟入里的分析远比高耗低效乱讨论来的好。

3、对教学设计贪多求全。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如品析《安塞腰鼓》一文的语言特色时,有的老师的教学目标确定为①知识目标:学习课文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特色;

②能力目标:通过学习,领会语言特色,培养语言感知能力,并运用到日常的阅读与写作中;③情感、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汉语的丰富、博大精深,从而热爱并努力学习汉语。试想想,短短的10分钟片断教学能实现以上三个目标吗?其次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如导课冗长,占了三分钟以上,有的选手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藤野先生》一文是在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第一篇……这样导入新课不仅有“说课”的影子,而且也挤占后面分析重难点时间,以致造成超时的现象。再如有的选手在教学流程中,从课文中筛选出6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以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景,在虚拟的课堂教学6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但在真实的课堂中,甭说6个问题,就是其中的二三个问题在10分钟内都很难决。我认为,导入环节要简便、快捷,一二句话就可以了,至于问题活动的设计可根据选题,在吃透教材的重、难点的基础上,从学生的需要、实际出发,确定1—2个问题就可以了,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又能凸显片断教学的重点及难点的突破,省时又省力。

此外,口误、笔误屡见不鲜,面对黑板授课现象也时有发现;有的教师不够重视扬长避短,把自己的不足充分暴露在评委的面前,如板较差却又爱板书,普通话不标准却又爱朗读,这都是经验不足的具体表现;还有虚拟教学情景或师生双边互动,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自然、不真切,有着明显作秀的痕迹。

怎样进行片段教学(二)

每个学科有每个学科的特点,因此,执教者首先要树立“大学科”“大课堂”的教育新理念,从知识积累入手,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将兴趣作为学科学习的起点。其次,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单元和本课的知识点,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最优化的组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把教学的亮点展示出来,这也是片段教学的精髓。第三,如果片段教学前要求说课,那么教者可先用一些时间简要介绍片段教学设计,然后用较多时间进行片段教学(一般可按规定时间安排)。教者要善于创设(虚拟)课堂教学情境,力求教学生动、简练,富有流动感和层次感。如果要求片段教学后进行说课,那么片段教学就可以用足给定的时间。下面具体说一说怎样进行片段教学:

1、表现崭新教学理念

在课改的背景下进行片段教学,必须表现新的教学理念。比如教学目标,就要根据三维目标来确定;教学方法,就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不能满堂灌;教学内容,也要采用新视角挖掘教材,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价值取向,而不能老生常谈。只有用新理念来指导片段教学,才跟得上教育教学新形势,片段教学才有学术价值。

2、注重片段教学设计

片段教学的内容或由教者自定,或由评委指定,但无论如何,都要吃透教材,做好片段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时胸有成竹,做到有的放矢,从容不迫。教学设计涉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其中最应重视的是教法和步骤,教法可以体现你的教学理念,是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步骤则是教法的具体操作程序,安排好步骤可以使教学过程合理流动,有条不紊,富有层次感。在教学设计时,还要注意导入语设计、问答设计、活动设计、板书设计等,还可以考虑将平时自行设计、制作并已被教学实践证明是十分有效的实验仪器、可动式幻灯片等道具溶入教学片断之中,使之增色添彩。

3、善于虚拟教学情景

虚境型片段教学没有真正的学生,教者必须虚拟教学情景,让教学逼真地进行到底。教师可以让某生进行朗读,停顿片刻后,通过评价该生朗读的长处与不足来完成虚拟的朗读情景。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某生回答,停顿片刻后,通过评析该生的回答来完成虚拟的答题情景。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稍作巡视,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评论来完成虚拟的讨论情景。还可以虚拟争论,虚拟质疑,虚拟辩论,虚拟活动等情景,使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给人置身其境的感觉。虚拟教学情景可以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肢体语言、间歇停顿等来建构,再现真切的教学情境,忌用提示语加以说明。

4、注意运用教学语言

既然片段教学是教学活动,不是说课,也不是课后总结,所以语言应注意准确性,如"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准备采取的方法"在片段教学时候是十分忌讳的。特别要强调的是,片段教学要运用课堂教学语言,要像上课那样,有声有色,灵活多变,前后连贯紧凑,过渡流畅自然。教者要把听评课的老师看成是自己班上的学生,有问有讲,有读有说,用自己的语言变化将他们带入你的课堂教学中去,使之未进课堂却仿佛看到了你上课的影子,感受到你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是说,虽然片段教学不能像真实的课堂上那样进行操作,但是你要用好教学语言让听者犹如身置课堂之中。

5、及时调整自己心态

片段教学中的角色与说课中的角色不同,与讲课中的角色也不尽相同,这种角色的移位需要教者迅速适应,而且在片段教学实施过程中因其虚拟性也需要较强表演能力,因此片段教学时应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尽快地进入片段教学中的角色里去。' A) b" t2 m3 j9 |

6、努力展示自身素质

如同说课和课堂教学一样,片段教学也能展示教者的基本素质。你可以用板书来表现书法功力,你可以用范读来表现朗读水平,你可以用广征博引来显示自己的知识面,你还可以用自然的教态、饱满的精神、洋溢的激情,去获取评委的好感,进而感染评委,引起评委的共鸣,最终获得评委的好评。

如何评价片段教学

评价片段教学应注意做到四点:一看导向性,是否抓住重点,突出主要矛盾,从教学和科研方向上去评,给教师指出努力的方向。二看客观性,即从教师、教材、学生的实际出发,准确客观地评价,肯定成绩,找出不足,给教师以激励作用。三看整体性,既要依据片段教学内容去分项评析,又要从整体上给片段教学下结论,写评语,更要指导教师、培训教师,使之尽快的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所以评者也应做必要的准备。

评价的关键是制定和把握科学的评价标准,优秀的片段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明确。能从一节课乃至一个单元,并联系选题的特点来确定片段教学的目标,能以局部目标体现整体教学的三维目标,做到具体明确。

2、教材分析透彻。能正确认识所选片段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能准确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能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并选好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3、教法科学实用。教学的总体设计合理,富有新意,表现自己独立的见解。教学程序的设计科学,能实现教学目标。导入、转换、收束等教学环节和重点、难点突破符合学科特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把能力的培养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法设计的依据科学,教学手段的选用有助于提套课堂教学效率。板书设计精要、简洁、艺术。

4、教学对策恰当。对学生学习本课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分析准确,采取的教学对策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和心理障碍。

5、能力训练到位。训练目的明确、具体,与本课的教学目标一致。训练题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层次性。训练方法得当,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总而言之,好的片段教学要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充实,逻辑性强,层次清楚,语言简明扼要,有改革意识,有见地,有特点。

如何进行片段教学

这两年好像很流行片段教学,听说有用于职称评定、业务考核等各个方面,但用得最多的地方是各类学校的教师招考,比如去年我们在进城考试的面试中采用的就是片断教学的方式。

片段教学即任意截取一篇课文的某个重点段落,没有学生,面对着专家或领导,进行10-1 5分钟的教学,以考察教师处理教材和课堂教学的能力。这里的“片断教学”有两层含义,从内容上说,是一篇课文的片段,从时间上来说,是一节课的片段。但是不管从内容还是时间上,这个片段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体中的局部,在处理教材时应进行通盘的考虑。

下面就具体谈谈怎样进行片断教学:

一、片段教学的内容应完整。

片段教学除了内容少、时间短之外,与一篇课文、一节课的准备和教学并没有什么区别,它是一篇课文、一节课的浓缩。比如不管要教学的是哪一部分内容,你一定要有几个基本的程序,如(1)揭题导入(2)初读(3)精读(4)读写练习(5)拓展延伸等,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当然,在你备课及编写教案时,你还要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要明确本片段的重难点,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体现语文课程的特点,加强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等等。

二、片段教学应创设一种正常的教学情境。

片断教学没有学生,新课程所强调的师生平等对话的理念就无从实现,但是我们仍然要努力创设一种正常的教学情境,这样只能由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了,就是说我们既是老师,有时候也要充当学生,绝不能只做教师的事,如果仅仅是引导、评价的话,那么会给评委一种空洞无物的感觉,评委会觉得你的片段教学太简单、随意,甚至有听不明白的感觉。比如:下面请大家

自由发言,谈谈自己读完课文的体会。如果马上评价说:“你很真诚。”“你有结合实际来谈体会,很好!”可以说这两句评价本身都很不错,但在片段教学里就不怎么合适,我们应该根据备课时的预设,考虑到学生也会说出一些重点的内容,我们就把这一些假设学生对重点的回答重复一遍,然后再进行评价,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把自己对课文重点的理解,通过学生的回答由我们之口说出来,比如可以这样说:“哦,你是说------,你的回答很真诚。”这样评委就会觉得你有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教学。当然,不是每一个评价都应这样,我说的是能突出片段重点的地方。

所以如何进行评价是保证片段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下面再具体谈谈该如何进行评价。比如教师提出:“请同学们默读这个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之后,我们评价:“我发现有的同学边默读边动笔圈划,这种动笔默读书的习惯真好。”“有的同学读完后还和同桌交换看法,这是合作学习,应该坚持。”

――这种评价是学习方法的指导。

比如:“老师想听你们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马上评价:“老师觉得你把最后一句话读得铿锵有力,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这样读吗?”

接着评价:“原来你想表现出一种坚定的力量。你的想法真独特!”

――这种评价是引导倾听和朗读方面的指导

再比如:“刚才大家理解得非常好!可见,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不同的特点,用了三个比喻句,描写得很精彩。现在,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吧。”

――这种评价则是总结性的评价。

总之,片段教学的教学情境相当大一部分都是通过评价来体现的,因此老师们在备课时应充分地进行这方面的预设。

三、片断教学要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片段教学时间很短,我们除了要通过理解文本、处理教材展示自己的语文素养以外,还应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让评委对你有一个良好的印象。因此要做到:

1.要自信,充满热情。这是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功,老师没有自信,那怎么教学生?而在片段教学时,更要自信,要始终相信自己一定能行!走进考室时,要面带微笑,步伐有力,先向评委深鞠躬,问一声“评委老师早上好!”声音要洪亮气力要充沛,这就开了一个好头。在接下来的十几分钟时间里,你要调动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力,用亲和的微笑和自信的手势,充分展示你的风采,充满激情地进行你的教学,如果是一些情感性的文章,有了激情,甚至可以掩盖你的一些瑕疵。

2、扬长避短,展示才华。你粉笔字漂亮,不防把板书写到最美;画画很有一手,就不要忘了来一幅简笔画;如果有表演天赋,唱唱跳跳地演一演,也能增色不少;还有如果你才思敏捷,临时来一首相关的诗歌,那就更妙了。不过,作为语文老师,你一定要范读一次课文,这是你语文基本功的综合体现。总之,这样一来,评委会觉得你的功底很好,从而为你的片段教学加分。 3想办法表现你的教学机智,让评委感受你的教学智慧。你可以有意地假设一位学生提了一个偏难的问题,说:哦,你提的问题老师还没想到呢,我们一起思考吧。还有,当你的内容设计得太多,讲不完时,你要镇定自若地进行小结,及时而体面地结束教学;当你内容太少,一下子就讲完而时间还有很多时,你应巧妙地增加补充一些延伸的内容等。

四、一些要提醒的细节

1、在导入时,除了要创设一些新颖而有趣的情境外,还要有资源意识。要关注面试前后几天国内或国际上已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一些大事,如果正好与你要上课的片段有关联的话,可以在导入时用上它,还挺有用的。如我在五月份面试时的课文是季羡林先生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课文讲的是季老年轻时在德国留学,发现很多德国人家养的花,都是摆在朝外摆给别人看,走在街上风景十分美丽,他因此得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感叹。当时汶川正发生了大地震,而我前一天晚上刚好在电视上看到季老流着泪捐了20万元善款。我于是从地震导入,先叙述地震造成的惨重伤亡,再说全国人民空前团结,众志成城,话锋一转,我说:昨晚我看到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他泪流满面,捐了20万元积蓄,说是要给灾区的孩子们盖学校。他,就是我国一位国宝级的国学大师――季羡林老爷爷,也是我们这篇课文的作者。今天,只要我们学完了这篇课文,对季老昨晚的举动就不难理解了。这样一来,很自然地利用了这次资源,我觉得效果还不错。

2、要有写字指导。最近有很多名师上课时都很注意这一点。我们可以在书写课题时说:请大家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或者说:请大家认真看老师写课题。如果在课题中有一些难读难写的字,就教学生写一写,记一记。在上课时,对一些重要的字词,也可以拿出来对学生进行一番书写指导。这样就可以看出你很善于扎实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3、不要忘了插图。插图是课文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不能忽视的良好的教学资源。如果有插图,一定要好好加以利用。像我五月份在面试《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时,有两幅插图对理解课文很有帮助,但是我却忘了用它们,一直到现在都在后悔。

4、可以根据需要在片段教学中假装使用了多媒体。虽然近来不少老师都说,多媒体在公开课上使用得过多,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想象力有不利的影响,但适当地使用多媒体则是现代教学的必然要求,如果安排得恰到好处的话,评委也会认同的。

5、关于时间安排。片段教学的时间一般是10-15分钟,所以在备课时应该要稍微多设计一些内容,自己在家里进行试上练习时,时间应控制在12分钟左右比较合适。时间不多不少正合适是最好不过的了,如果出现了意外,一般来说时间不够比时间有剩会更好一些。比如你每一个步骤都有按部就班扎扎实实地去上好,充分地展示了自己,即使时间不够,评委也能看出你的能力;相反,如果你内容太少,三下五去二几分钟就上完了,那么你就不能充分地展示自己,评委还会认为你很随意、没内涵,那就比较糟了。

6、关于备课的一些问题。备课的时间是一个小时,在这一个小时里,你要阅读文本,处理教材,还要写出这个片段的教学预案,时间比较紧,速度应快一些。还应注意,在福州这篇教案是要算分的,我也是今年才知道,可能主评老师很快地看了你的教案后,又以某种方式与另外的评委进行了沟通吧。所以说,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写出一篇有一定质量的教案。另外要注意的是,为了让片段教学顺利进行,在备课时,你还要特别把一些转承过渡的语句以及一些重要的问题标在课文上,这样上起来会比较得心应手。关于备课还有一点应稍微提一下,有时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就是要求你写的教案是一整节课的,但面试时却只要你上其中任意的一部分,这样一来你精心准备的东西一下子就不怎么适用了,那你也不用慌,记住那几个步骤,重新确定重难点,再临时组织教学就可以了。当然,备课时最重要的是确立恰当的目标,突出重难点,如何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读书,如何指导学生朗读等,这些你们肯定比我更拿手,我就不多说了。

7、最后是关于专家提问。片段教学结束以后,专家会向你提问题,时间为五分钟,这也是要算分的,应引起重视。一般来说,专家会提两个问题,一是为你为什么那样进行教学设计?你要告诉专家你思考的过程以及你的理论根据,这个问题会更容易一些;二是会问一些与语文有关的一般性的问题,比如:你认为在提问时应注意什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等,在回答问题时,你的语言应清晰流畅,更重要的是,你要充分调动自己的语文知识,努力用课标中的相关理论和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来回答,尽量多说一些。说完后,说一声“回答完毕”就行了。

《掌声》教学片断与评析

《掌声》教学片断与评析 《掌声》一课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使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全文语言质朴,但在平谈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在这一课中,“掌声”代表着鼓励、尊重,代表着“爱”,这样一个情感主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情境诵读中入情,在切己体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个片断: 教学片段一:感受掌声前英子 学生初读课文后,交流:掌声是同学们送给英子的,掌声使英子发生了变化,那掌声以前的英子是个怎样的小女孩呢?谁想读读课文的第一节,你从“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你读出了什么?生:我读出了她很文静,不和同学们说话。生:我读出了英子很孤单。 生:我读出了英子很可怜。师:如果让你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英子,你会想到哪个词?生:忧郁,因为她很文静,不和同学们说话都是她忧郁的表现。师:英子为什么会这么忧郁,难道她不喜欢和同学们一起游戏、一起说笑打闹吗?生:不是的,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害怕同学们歧视她。师:你知道歧视是什么意思吗?生:看不起的意思生:嘲笑的意思。师:英子害怕同学们歧视她、看不起她,这是一种自卑的表现,其实她内心非常的痛苦。 师:刚才同学们仅仅抓住了英子“默默地” 坐在那里的一个动作就体会到了英子来自内心的忧郁和自卑非常会读书!那谁想读读这一节,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指生读、齐读)评: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感悟的过程。本

教学环节,就是教师抓住英子默默地坐在那里的一个动作,让学生自主的进入文本,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体验,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教师恰到好处地点拨、追问、讲解,把课堂引向有意义的建构,最后尊重了不同学生的感悟,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去朗读.。 教学片段二:感悟两次掌声师:尽管此时的英子内心是痛苦的、是害怕的、是无助的,但是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走上了讲台,她终于一摇一晃的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发生了什么?生(齐):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师:骤然是什么意思? 生:突然的意思。 生:忽然的意思。 生:一瞬间。师:好的,现在假如你们就是英子的同学,英子就站在了讲台上,教室里应该是怎样的情景呢?(生热烈鼓掌,掌声持久。)师:这真是热烈、持久的掌声呀!你们是想通过掌声告诉英子什么呢? 生:你一定要勇敢,不要害怕,我们没有歧视你。(师掌声鼓励这个学生)。 生:英子你是最棒的! 生:英子只要你有勇气,再难的事也能完成! 生:英子我们理解你,我们不会歧视你,我们很同情你。 师:说得多好,你真会鼓励人。谁还来说说。 生:英子你一定能把这个故事讲好,大胆点! 师:这掌声就是同学们对英子的什么? 生:鼓励。

小学语文教学片段实录与评析

小学语文教学片段实录与评析(集锦)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 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 要落实这一点的关键就是对教材的把握和运用。要根据学生情感需 求,或大胆取舍,或精选段落……在课文基础上设计简明流畅的教学 流程,使学生能主动、充分、自由而有创意的学习。启迪学生读书时 做到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入情入境。 2、语文课求“活”,要靠深厚的人文内涵去吸引和感染学生。教 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鼓励他们去进行自我体验,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与理解。 语文课应成为学生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园,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本文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精品读物。 教师更是紧扣文章最精彩之处——老天鹅奋不顾身破冰这一惊心动魄的特写镜头, 师生共同倾注感情,品味关键词句。通过动作演示,观察画面,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真心感受,细心体会,大胆想象,学生深深地被老天鹅的壮举所感动,一字、一词、 一句,品读文字,读中生情,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 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有声有色的朗读中,感染了心灵, 陶冶了情操,突显了个性。 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卖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从武士的年轻和老翁的年迈上去比较,从现在和将来去思考,还有的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与插图中去寻找答案,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教师并没有否认学生的看法,只要学生不反党,不违法,不违反人性,他的回答,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教师一言定论,而是建立了生生、师生等交互网式的评价,还可以在评价空间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导引下的语文教学还有许多东西要我们去探究,去实践…… 将学习的自主权下放给学生,孩子们一下就“活”起来了。这堂课就是最好的证明!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方式,采取了游戏、自由选择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

最新语文教案:催开创造的芽苞──《d t n l》教学片断与评析

最新语文教案:催开创造的芽苞──《d t n l》教学片断与评析 秦吉执教 民一评析 师:前几天学声母b p m f 的时候,我们编了几句儿歌,还记得吗?生齐:右下半圆b b b,右上半圆p p p,两扇门儿m m m,一根拐 棍f f f 。 师:那么,d t n l 的儿歌怎么编呢?老师想让小朋友们开动脑筋,自己来编,愿意吗? 生:愿意! [ 评1: 有目的地组织复习,激活了学生相关已知,为即将进行的学习活动 提供良好的支撑。同时,期待性的语言又将学生推向了学习主体的 位置。] 师:看看,b 和d 哪儿不一样? 生:b 半圆往右,d 半圆往左。 师:看得真仔细!b 的半圆在右下部分,d 的半圆在左下部分。 “右下半圆b b b ”,那谁会为d 编一句儿歌? 生:左下半圆d d d。 师:编得真好!你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说。 (生领说:左下半圆d d d) [

评2: 引导学生比较新旧材料,帮助学生找到异同因素,进行类推、迁移,在对比中培植学生的创编策略。] 师:再看f、t 这两个声母,和f 相比,t 就好像--(师在黑板 上做倒置手势) 生:(争相发言)倒过来了! 师:“一根拐棍f f f ”,你们怎么为t 也编一句儿歌呢? 生:拐棍倒放t t t。(该生领读) 生:我还有不同编法:一把伞柄t t t。 师:你想得和别人不一样,真会动脑筋! [ 评3: 教师不局限于“唯一”“统一”,注重弘扬适合每位学生的个性化 的学习方式。同时,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充分肯定,使其获得 积极的情绪体验,成为其进一步学习的有效动力。]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能说说你们是怎么编出这两句儿歌的吗? 生:是想着b 和d、t 和f 哪儿不一样,照着原先的儿歌编成的。生:我编“一把伞柄t t t ”,是觉得t 很像伞柄。 [ 评4: 引导学生反省、内审,提炼各自的方法,这是元认知能力的渗透培育,亦为下一步的独立创编作了策略上的预设。] 师:说得真好!小朋友们这样多看多想,一定会越来越聪明。现在,你们能为n、l 编儿歌吗?

《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断及分析

《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断及分析 作者:刘霞转贴自:潭中二小点击数:188 《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断及分析 潭中二小刘霞 表演激趣 教师:你们有兴趣演一演这个故事吗?可以根据课文主要内容自由想象。 (学生自主推荐,自告奋勇表演。老师准备狐狸和乌鸦头饰。)表演实录: 乌鸦做飞着的样子,小乌鸦唧唧喳喳。 乌鸦叼着肉显出得意的样子。狐狸出来看见乌鸦的肉表现出谗的样子。 狐狸:亲爱的乌鸦,您好! 乌鸦:(不动声色) 狐狸: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乌鸦:(斜着眼看了一眼乌鸦) 狐狸: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听,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吧! 乌鸦:(仍然只是看了看乌鸦,还是不做声。) (此时,已超越了课文的内容,乌鸦的肉并没有掉下来。演狐狸

的同学听了一下,看了看教师,不知如何是好。教师灵机一动,问扮演乌鸦的同学:是狐狸的话说得还不够动听,还没有打动你?拌乌鸦的同学闭着口点了点头。教师马上点拨狐狸:乌鸦还没开口,你还得再想办法呀!) 狐狸:亲爱的乌鸦,您的眼珠可真黑呀!人类比起您来可差多了! 乌鸦:你说的是真的吗? 肉掉了下来。狐狸赶快叼起肉回到座位。教室里响起一片笑声。 点评: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表演故事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教师作为伙伴参与其中,适当点拨、引导,并且运用了发展性评价,积极鼓励学生投入语言实践,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延伸存趣 1、引导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扩展阅读 师介绍狐狸和乌鸦的相关资料。 教师:课文中的狐狸和乌鸦是作者赋予了人的思想、语言、行为,那么自然世界中的狐狸和乌鸦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狐狸和乌鸦的信息,教师也提供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供学生交流。 3、续编故事 教师:大家也可以像这些作者一样编出你们自己的狐狸和乌鸦的

《小兔运南瓜》教学片断及评析

《小兔运南瓜》教学片断及评析 【教学片断】 师:(戴上小白兔头饰、胸前贴红萝卜图片,表演唱)“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小朋友们好,我是小白兔妹妹。天蓝蓝、云儿白,今天天气真是好,可是有一件事我想起来真忧愁。(稍停,表情苦楚) 生:什么事呀? 师:妈妈让我来地里摘南瓜,可是你看,(手指泡沫南瓜模型)南瓜这么大,我拿不动它,怎么把它运回家?小朋友们,快快帮我想想办法吧!(板书课题:小兔运南瓜) 生:老师!(师示意其停下,假嗅) 师:叫我小白兔妹妹。(生齐笑) 生:小白兔妹妹,我可以帮你,我们一起把南瓜抬回家。 师:谢谢你!请人帮忙倒真是好办法,我怎么没想到呢?还是你行! 生:小白兔妹妹,我也有一个办法,你可以把南瓜切开,一块一块地拿回家呀。 生:不行!不行!(生有点焦灼,话都说不全了。) 师:(微笑着,摸摸他的头)别急!慢慢说,我们都想知道为什么呢! 生:因为把南瓜切开了,南瓜放不了多久就会烂掉了。生:没关系,让小兔妈妈请客,叫很多朋友来把它吃光就行了嘛。(表情得意、语调夸张) 师:好!我问问妈妈,如果今天妈妈要请客,我就用这个办法。你们有没有办法让切开的南瓜不会那么快烂掉!(生跃跃欲试) 生:还可以把南瓜放到冰箱里保鲜。

师:可以!这样可以保存一段时间。 生:我补充,应该先用保鲜膜包起来,再放进冰箱。我妈妈把西瓜放进冰箱时就是这样做的。 师:想得真周到。还有其他运南瓜的方法吗? 生:小白兔妹妹,可以把南瓜放在三轮车里拉回家。 师:真不赖!你能想到借助其他运输工具来运南瓜。咦?你怎么会想到用三轮车的? 生:课间餐时,食堂里的阿姨就是用三轮车给我们送点心的呀!(生表情得意:这还不简单!) 师:对哟!你能从生活中得到启发,展开联想,真会动脑筋。 好!我这就回去骑辆三轮车来。(师作势欲去……) 生:慢点!小白兔妹妹!别浪费时间了。我有个好办法,你看南瓜是圆的,我们可以滚着把它运回家。 师:真是好办法,你是怎么想到的?你能把你的办法演给我们看看吗? 生:我听过《小兔运南瓜》的故事,故事里是这么说的:小 兔看到熊猫骑的车轮子是圆形的,在地上一圈圈滚动,就可以向前移动。南瓜也是圆的,如果把它当做车轮子向前滚,一定能把南瓜运回家。(生边说边演示) 师:嗅,你听过《小兔运南瓜》的故事呀,告诉你一个小秘密,那只聪惠的小兔是我的哥哥。你觉得它的办法好吗?生:(挠挠头,想了想)滚会不会把南瓜皮弄破呀? 师:有道理,能从实际情况去想,你能跟我哥哥提提建议吗?生:好啊!

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阅读教学《生命生命》案例分析 一、赞赏鼓励的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实施评价时,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强化阅读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及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教学中逐步地实施师生之间互动评价,通过丰富的课堂阅读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地关注自我,认识自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例:我在上《生命生命》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把第二段中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把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生 1 :我认为“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茁壮成长”这句话最令我感动! 师:为什么呢? 生 1 :我从“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可以感受到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和顽强拼搏,所以我很感动! 生 2 :你说得真好,我同意你的意见,香瓜子在艰苦的环境下不屈不挠、茁壮成长,的确令我们感动。 生 3 :你们都说得有理,但我要给你们补充一点,“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这句话也将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和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哪谁能用朗读的形式来表现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呢?(一学生朗读)生 1 :你读得真不错,我也想读一读。 师:你们俩读得真好,让老师感受到了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 生 2 :老师,他们读得语气很美,我仿佛看到了香瓜子在恶劣的环境下屈壮成长的画面,我想和他们比一比。 生 3 :你的朗读水平进步了许多,把句子中的几个重点词语读出不同语气了。 师:同学们不但读得好,而且评得也很到位,你们都很了不起!还有没有句子令你们感动呢? 生 4 :“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这句话也写得好。 师:你的眼力不错,我也认为这句话写得好。可好在哪里呢? 生 4 :我认为“即使”这词用得好。 师:为什么呀?说给大家听听。 生 1 :我说不清楚,可我就是觉得“即使”用得好。 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即使”用得好,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大家想一想,“即使”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词? 生:即便、虽然、纵使、就算、哪怕 `````` 师:你们的小脑子好灵活呀,词语那么丰富!自己用心读一读,体会一下。你们还觉得写得好的有哪些词呢? 生:“仅仅”这个词也用得好!(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分析与反思 ] 新课程强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以更多的发展和表达的机会,教学要发扬民主,提倡“群言堂”,倡导多向信息交流。在《生命生命》这一教学片段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展开了交互式的评价方法。教师给予学生

教学片断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 教学片断:讲解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授课人:XXX 教学过程:教师展示了一对父子坐火车的图片,请大家讨论回答那些属于运动,哪些属于相对静止。同学们讨论回答后教师进行了总结:人相对于座位,座位相对于火车是静止的,两个人之间也会是相对静止的。而人相对于窗外的景色、火车相对于铁轨当然就是运动了。讲解了静止两个方面的表现的第一方面是静止是指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接下来通过发问而车上的人会不会下车后就变成另外的人显然不成立,过渡到讲解静止的含义的第二个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从而说明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接着在讲解否认运动谈相对静止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时,教师通过列举师大校园的银杏树是不是真的没动过的说法是否正确,同学回答说这句话不完全正确而且否认运动谈相对静止会造成会造成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明显回答错误。而否认静止谈运动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的讲解时,教师通过请两位同学课堂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绎了大家看教材32页诡辩家欧布里德借钱不还的故事来更好地让同学们理解这个荒谬的故事背后所蕴含的哲学道理——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运动会陷入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最后,教师与同学们通过表格共同总结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教学评价: 在举例方面,教师所列举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也较为符合教学内容。比如在讲解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时,教师列举的是最近同学们都喜欢的校园银杏树形成的靓丽风景。贴近了同学们的实际生活,能够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增加同学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在课堂氛围方面,进行课堂角色扮演,增加互动,活跃了课堂氛围。教师能够走下讲台,走到同学们中间随机请两位同学对诡辩家欧布里德借钱不还的小故事进行角色扮演,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断及分析

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断及分析转贴自:潭中二小点击数:188 潭中 刘霞 表演激趣 教师:你们有兴趣演一演这个故事吗?可以根据课文主 要内容自由想象。 学生自主推荐,自告奋勇表演。老师准备狐狸和乌鸦头饰。) 表演实录:乌鸦做飞着的样子,小乌鸦唧唧喳喳。 乌鸦叼着肉显出得意的样子。狐狸出来看见乌鸦的肉表

现出谗的样子。 狐狸:亲爱的乌鸦,您好! 乌鸦:(不动声色) 狐狸: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乌鸦:(斜着眼看了一眼乌鸦) 狐狸: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 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听,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吧! 乌鸦:(仍然只是看了看乌鸦,还是不做声。 (此时,已超越了课文的内容,乌鸦的肉并没有掉下来。 演狐狸的同学听了一下,看了看教师,不知如何是好。教师灵机一动,问扮演乌鸦的同学:是狐狸的话说得还不够动听, 还没有打动你?拌乌鸦的同学闭着口点了点头。教师马上点拨狐狸:乌鸦还没开口,你还得再想办法呀! 狐狸:亲爱的乌鸦,您的眼珠可真黑呀!人类比起您来

可差多了! 乌鸦:你说的是真的吗?肉掉了下来。狐狸赶快叼起肉回到座位。教室里响起 片笑声。 点评: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表 演故事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教师作为伙伴参与其中,适当点拨、引导,并且运用了发展性评价,积极鼓励学生投入语言实践,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延伸存趣 引导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扩展阅读 2、

师介绍狐狸和乌鸦的相关资料。 教师:课文中的狐狸和乌鸦是作者赋予了人的思想、语行为,那么自然世界中的狐狸和乌鸦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狐狸和乌鸦的信息,教师也提供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供学生交流。 3、 续编故事 教师:大家也可以像这些作者一样编出你们自己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还可以投到杂志社,让更多的人来听。 学生自编自演,互编互演。 点评:本环节的设计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注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语文教学与自然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体现了课程标准关于教学内容的认识要宽泛的精神,体现了创新教育的开放性原则,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可以查找本课更多资料! 本站地址: 本文转载自

《童年的发现》教学片段及评析

《童年的发现》教学片段及评析 【教学片段一】 师:假如你就是文章的作者,这梦会让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我感觉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梦。 师:美在哪里? 生:我从“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这句话感受了美妙。 师:请用洪亮的声音再读一遍,读出这美。(生再读) 生:我觉得这个梦很快乐。我也是从刚才他们读出的这句话感受到的,可以随心所欲,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师:真快乐。还有什么感受? 生:我的感受是,这是一个十分幸福的梦。他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能看到美丽的大千世界。 师:同学们,再看看前面的句子,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生:我觉得很自由。是从这句话中感受到的:“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 师:请你读读,让我们感受到那份自由。(生再读) 【点评】执教者采用让学生谈感受的方式,自然完成了对文本的理解与朗读的指导。既然是感受,应该是个性化的,

所以,学生感受到了这梦是“美好的”“随心所欲的”“自由快乐的”“十分幸福的”……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现教育的“以人为本”。 【教学片段二】 师:作者看得非常入迷、非常地仔细,课文用的是“入迷”吗? 生:文章说的是“痴迷”。 师:为什么不用“入迷”而用“痴迷”呢? 生:因为“痴迷”的程度比“入迷”要深。 师:深到什么程度,想想“痴”这个字。 生:甚至“痴呆”了,可以看出他对这特别感兴趣。 师:对了,有点发傻了,好像得病了。作者只抓了一条鱼吗?哪个字看出? 生:以至于。 生:“我都”。从“都”这个字我可以看出,他经常去抓鱼,经常会翻来覆去看个仔细。 师:是啊,从“恨不得”一词,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可以看出作者很执著,他很渴望得到这个答案。 【点评】此片段较为经典地反映了教师对文本的细读。细读文本关键在潜心涵泳,涵泳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对于

古诗示儿教学片段赏析

古诗《示儿》教学片段赏析悲,从何而来——《示儿》教学片段赏析 有专家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的个性体验,学生就不能对文章所描绘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印象,也不能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更不会产生认识的突破、情感的升华、价值的提升。而我们小学语文的体验性学习,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广泛接触语言材料,感悟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古诗《示儿》是浙教版十一册《古诗四首》中的一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之作:“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简短的几句话,饱含着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读这样的诗,让我们真切的感受一位爱国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教学时,我沿袭一贯的古诗教学手法:情境导入,了解诗人---读通全诗,理解诗意---感悟诗境,体察心情。整首诗,我着眼一个“悲”字,运用拓展,感悟诗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读出诗中的“味儿”。 片段一][

页 1 第 在了解了诗人,很好的理解的诗句内容,并初步感受了诗中的“悲”后,我选取了两首古诗进行补充拓展。 师:弥留之际的陆游,因为见不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哀,而他的眼前又时常浮现出这样的一幅画面——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注释] 1. 五千仞岳:与上句夸张黄河之长一样,这是夸张西岳华山之高。 2. 仞:古时八尺为仞。岳:高大的山。 ; 3.遗民:沦陷区的人民 4.胡尘:胡人骑马时扬起的灰尘,比喻金兵占领的领土2、师:读着这样的诗句,你能看到陆游眼前浮现的那画面吗? :生1:百姓生活在金人的铁蹄之下,哭泣、呼喊着宋王朝的名字 师:哪里让你有如此的感受,你读读;还有吗? 生2:我的眼前是那些居无定所的百姓,小孩子哭着要吃的,而我们的大人也没有吃的好给。冷不防,胡人的鞭子页2 第 狠狠地落在了妇女的身上,随即穿来凄凉的哭声……

数学教学片段及案例分析

数学教学片段及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和重点: 二、案例描述 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谈活:你们喜欢摆图吗?你最喜欢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生1:我最喜欢摆房子 生2 :我最喜欢摆汽车。 生3 :我最喜欢摆三角形。 ......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 )动手操作 ①在规定的时间内,摆出相同的图形,看谁摆得多又快。 ②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给你摆得图形取一个名字。A、指名说(我摆的叫房子图,我摆的叫电视机,我摆的叫“X”图……)B、同桌互说 ③数一数,你摆一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那摆这么多图形,一共用了几 根小棒? ④算一算,你是怎样列出算式? 学生1 : 7+7+7+7+7 学生2: 4+4+4+4+4+4 学生3: 3+3+3+3+3+3+3+3+3+3+3+3+3+3+3 (师写时说:我都听糊涂了。生答:有15个3。师及时说:这样说我就清楚了。老师写并请下面的同学帮着数,有些学生就叽里咕噜地说:太长了,真麻烦!) ⑤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后都争着回答) 生1 :加数都一样。(分别请学生说出这条算式的加数) 生2 :都是加法。 生3 :都有好几个加号。 ⑥谈话:这么长,还有比这条3+3……算式更长的算式吗?(有一位学生说出了30个2相加,这时,老师用很惊讶的神态望着他,使他感到很满足、很自豪)如果有100个3相加,你感觉怎么样?(太长了,太麻烦了,一个黑板都写不下)谁有好办法,使这么长的算式变得简短些? 3、自主探究 (1)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顿时学生摩拳擦掌,踊跃参与,有的沉思,有的讨论,经过多次探索,热烈地合作交流,在一片兴奋的欢呼声中,学生开始

《海底世界》教学片段及评析

《海底世界》教学片段及评析 【教学片段一】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的?生: 大海是无边无际的。生:海边的海水是清澈见底 的。 师:真美啊!同学们,大海是那么的壮丽,辽阔。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潜入海底,去那湛蓝神秘的海底遨游。来,咱们一起写课题。 (师板书:海底世界。提醒“底”“世”的写法, 生书空) 师:来读一读。 生:海底世界。 师:想知道大海深处究竟是怎样的吗? 生:想。 师:好的,让我们再次潜入海底。读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才能发现宝贝,开始。 【点评】渲染情绪,顺势导入。孩子们对大海是既陌生又熟悉的,即使没亲历过,总也看过电视画面吧。所以一句"说说你眼中的大海"立刻调动起孩子们原有的知识储备, 一句“潜入海底”又激发了孩子 们跃跃欲试、急于了解的阅读兴趣。这样再接触课文,非

常顺势,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教学片段二】师:这样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 界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是什么呀?你对海里的什么东西最感兴趣? 生:我对海底的动物发出的声音很感兴趣。生:我对海底丰富的物产很感兴趣。生;我对大海的地形感兴趣。 师:听了你们介绍的呀,老师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这些内容了。不过别着急,咱们还是先用耳朵来感受一下大海的情谊吧。(投影出示大海画面,播放大海的声音)海面上波涛汹涌,海底还是如此吗?小潜水员,快来默读课文的第2 自然段,用笔勾画出你的新发现。 (生默读勾画。师巡视指导)生: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 师:宁静,海底是不是一点声音也没有呢?生: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师:这个“窃窃私语”的“窃”字也是生字,咱们举起手和老师一块来写。(师范写“窃”,生 书空) 这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一个穴宝盖,下面一个“切” 师:“窃窃私语”是怎样的说话呢? 生:声音很轻的说话。 师:(师和发言的学生小声说话)同学们听到老师和她在说什么了吗? 生:没有。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坐井观天》教学片断与评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坐井观天》教学片断与评析 教学时可作如下设计 师: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了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看法。 生:我知道了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理解得很好。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它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师:很好。下面,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生: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不到井口范围以外的天,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生:因为小鸟天天在空中飞,亲眼看到天很大很大,所以它认为天无边无际。 生:还有一点,文中说小鸟飞了一百多里,一百多里既说明小鸟飞了很远的距离,又说明了天很大。 师:说得真好。请同学们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天,的确很大。

生:天,无边无际。 师:你们再用纸卷成纸筒去看看天,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天不过纸筒口那么大。 师:你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 生:因为长长的筒壁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上去天只有纸筒口那么大。而走出教室看天,没有什么障碍挡住我们的视线,所以天无边无际。事实上天的确很大。 师:对。看画面,你们明白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吗?(多媒体画面演示: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生:明白了。这是因为青蛙的视线被厚厚的井壁挡住了,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生:我来补充,还因为青蛙整日坐在井里看天,从来没有出去过。 师:说得好极了。下面,我们来读读第二次对话。 (学生按四人一组,一人担任引读,另两人分别读青蛙和小鸟的话,一人担任评委。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活动。)

[点评:这一片断教学,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天有多大,学生既有了亲自动手操作的实践体验,又有了多媒体画面直观而形象的感知,自然就明白了青蛙形成错觉的客观原因。教师引导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师: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笑的含义一样吗? [点评: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培养语感。] 生:它俩笑的含义不一样。 师: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次对话。先分角色朗读,再相互讨论它们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生:青蛙笑小鸟错了,自己是对的。 生:小鸟笑青蛙过于自信,听不进别人的正确意见。 生:青蛙觉得自己天天坐在井里看天,最了解天的大小,不会弄错的,小鸟居然和他争论,实在可笑。 生:小鸟笑青蛙确实弄错了,还自以为是。

《秋天的怀念》教学片段赏析

秋天的怀念》教学片段赏析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 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执教《秋天的怀念》一课时,教师用火热的激情,以师生间充满魔力的心灵对话打造了充满生命力的新课堂。下面,笔者就截取课中一些片段与大家分享。 一、启课——未成曲调先有情 1、课件出示《合欢树》中思念母亲的片段,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师:默读这一段话, 你读到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 师:那你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我读出了对母亲深深的眷念。 [成功的课堂离不开精心营造的学习氛围。在课始阅读资料中,学生感受到史铁生对母 亲的那份怀念,读着短文,那字里行间包涵的思母情愫,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形象地再

现在面前。学生有了情感储备,课堂上就可以很自然地进入高峰体验。 师:(出示词语卡片“怀念” ,接着出示“秋天”中间板书“的”— 你们心中有什么感受? 生:田野里果实累累。 师:心里那个沉甸甸的。我们来调一下(卡片移成“秋天的怀念” 生:秋天里有什么值得想念的东西?师:是呀,人啊,事啊,形成了心中沉甸甸的感情。 [变化出示的课题让学生知道,词语排列顺序不同,包含的意思也不同 学生咀嚼出了秋天里沉甸甸的情感。身置课堂,“怀念”如涓涓小溪, 之柴扉,轻轻洞开。] 二、研读爱母情怀——思接千载 出示句子:“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 师:请你把这个省略号变成他要说的话。 生: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要好好活儿。 师:(课件出示“好好活儿” )我把它们送进去了,一起读。 学生读该句。 师:该怎样好好地活儿呢? 怀念的秋天)念, ),有什么变化? 尤其是课题让 潺潺涌流。心门似春

教学片断评析

针对下面两位小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围绕“古诗教学”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案例一:有教师上柳宗元的《江雪》这篇课文,将整首诗翻译了一遍:“很多很多山上没有鸟飞了,千万条道路上见不到人影。只有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披蓑衣的老头,尽管天下着大雪,江水冰冷,但他还是一个人在钓着鱼。”然后问学生“懂了吗”。 案例二:有位教师这样给学生讲解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董大是唐玄宗时候的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叫董庭兰。他要离开朋友们到别的地方去了,诗人高适写了这首诗送他。曛,是傍晚和昏黑的意思。太阳下山了,天空布满黄云,北风吹着,大雁飞着,白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庭兰啊,别发愁,别担心在前面的旅途上找不到自己的朋友。你的琴弹得这样好,你的名气这样大,天底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答案:两位教师在实施古诗教学时,只是着眼于古诗语言:含义“的把握,而未能将着眼点放在诗歌”意蕴“的品味上,这样的诗歌作品教学在内容上与语言教学没什么差别,所谓的”文学欣赏“根本无从说起。(言之有理即可) 1、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台湾蝴蝶谷》的教学片段: 师:大家喜欢祖国的宝岛台湾吗? 生:喜欢。 师:在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有美丽的蝴蝶谷,大家听说过吗? 生:没有。 师:那老师今天就带领大家学习《台湾蝴蝶谷》这一课,咱们现在就一块去认识这个闻名世界的“蝴蝶王国”,好不好? 生:好。 师:同学们,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蝴蝶谷是怎样的景象。 【课件演示】美丽的蝴蝶谷 (生看画面) 师:景色美不美? 生:美。(异口同声地说) 师: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生读) 【问】你认为这位教师的现代媒体使用恰当吗?请加以评述。 答题要点: 该教师没有合理使用教学媒体,以致于在教学中无法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2)教师采用先欣赏画面,再读文字的方法,以画面帮助理解文字,课堂看似热闹,实质上没有让学生充分感悟,没有引发情感共鸣。(3)画面限制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

《比尾巴》(片段)课堂实录与评析_教案教学设计

《比尾巴》(片段)课堂实录与评析 [说明]小动物是学生们最亲近的朋友。本教学从他们最喜爱的小动物的话题人手,导人新课。在识字读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们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行问答对读,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课文的内容,为背诵课文做了良好的铺垫。 最后,引导学生根据课外知识说说这些小动物尾巴的作用,再进行引申,拓展了思维。 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都喜欢哪些小动物呢? 生:我喜欢小兔子。 生:我喜欢猴子。 生:我喜欢孔雀。 生:我喜欢公鸡。 (出示课件: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小猴子、小兔子、小松鼠、小公鸡、小鸭子和孔雀分别从不同的地方聚到一起,还在比划着说着什么。) 师:你们看,这些小动物来了,它们在一起多热闹。咦,它们要干什么呢?噢,原来它们在一起比尾巴呢! (板书:比尾巴) 师:谁认识这三个字?

生:我认识,这三个字是“比尾巴”。 师:你读对了,真聪明! ‘(还有好多学生举手,跃跃欲试。) 师:这么多同学都认识这三个字,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 师:注意“巴”单独读时是一声,在“尾巴”这个词中读轻声。大家再读一遍。 (生再次齐读) 片段二: 在识写生字后,同桌一问一答对读、男女生对读、小组对读。教师出示课文中六种小动物的头饰。 师: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扮演这几种小动物,谁愿意来扮演小兔子? 生:我喜欢小兔子,我想来扮演小兔子。(戴兔子头饰) 师:谁愿意扮演其他的几种小动物? (喜欢猴子、公鸡、鸭子、松鼠和孔雀的学生分别戴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头饰。) 师:现在请你们六位同学考考大家,好吗? (六位扮演小动物的学生问: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生(齐答):猴子的尾巴长(扮演猴子的学生出列,用一条手臂做尾巴),兔子的尾巴短(扮演兔子的学生学兔子跳,用一只手做尾巴),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扮演松鼠的学生出列,用双手做伞状)。

《毫米的认识》教学片断及评析

《毫米的认识》教学片断及评析 1、导入新课 师:(指投影仪上的尺子)同学们,你们认识尺子上面的哪些刻度? 生1:我知道尺子上面!大格是1厘米。 生2:我预习时知道尺子上面1小格是1毫米。 师:你们能主动学习,真不错!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尺子上面指出1小格来。 (教师巡视) 师:l厘米中间的每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1毫米长不长? 生:不长,很短。 2.体会l毫米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拿起桌子上的一分硬币,摸一摸硬币的厚度。 (学生活动) 师:再把硬币的厚度对着尺子上面的小格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1分硬币的厚度正好占满1小格。 生2:我发现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l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我们一起用手势表示一下。 3.教学1厘米=10毫米。 师: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l毫米呢?请同学们看着尺子仔细地数一数。 (作生活动)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生1:我是1毫米1毫米地教,从刻度1数到刻度2是10毫米。 生2:我是从刻度8数到刻度9,又从刻度12数到刻度13都是10毫米。 师:通过数尺子上的刻度,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1厘米等于10毫米。 生2:我发现了只要有10个1毫米就可以构成1厘米。 生3:我发现了尺子上不管是哪儿的1厘米,它里面都有10毫米。 师:同学们说得好极了。 4.完成课本第66页的“做一做” 师:看图说出回形针的长是多少毫米。 生1:圆形针的长是28毫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好吗? 生1:我是1小格1小格地数出来的,有28小格就是28毫米。 生2:l厘米是10毫米,2厘米是20毫米,再数上8毫米是28毫米。 生3:从3厘米里面去掉2毫米得出28毫米。 师:为什么要从3厘米里面去掉2毫米,你是怎么想的? 生3:假设回形针正好指到3就是3厘米,现在还少2毫米所以要减去2毫米。 师:“假设”这个词用得好。 生4:我是5毫米5毫米地数出来的,5、10、15、20、25,再加上3毫米就是28毫米了。

教学案例分析设计

看下面这段实录并回答问题。 (一位老师在执教《春的颂歌》时,请一位学生评价另一位学生的读书情况。)师:你说说他刚才读得怎样? 生:读得不错,声音洪亮,字音都读得很准,但是,没有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师:你的评价很到位,那你能不能读一读呢? 生(很肯定地说)我不行! 师(略迟疑)那好,你推荐一位同学读读。 请结合新课程理念,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你遇到这种情况,将如何处理?答:位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稍显呆板缺少感情,学生的第一次回答是十分精彩的,作为教师应给以高度一点的表扬,这样可能会增强学生对于回答好下一问题的自信心;对学生很肯定自己不行的回答,老师没有及时鼓励他试一试,而是略迟疑后直接采取了下下策——让他推荐一位同学读读新课程理念第一点内容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这为位学生在之前展示了自己具有一定的理解、评析能力,老师更应鼓励他培养朗读、表现自我的能力。 教材教法部分 从下面提供的两个文章片断中任选一段,设计一份教学方案,并简要阐述设计理念。 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浪花翠绿翠绿的,绿的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看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节选自人教大纲版第九册教材《可爱的草塘》,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可爱的草塘》教学片段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开放课堂,放飞学生的个性,倡导一种自主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自己读,自己想(即:自读感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实践中,自主地去捕捉、

“角的度量”教学片断与评析-1.DOC

“角的度量”教学片断与评析 [片断一]探索量角工具 师:同学们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1和∠2,猜猜看哪个角大? 生:(略) 师:用这个活动角能比较∠1和∠2的大小吗? 生:(齐)能。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指定一个学生演示) 师:谁大? 生:∠2大。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2的一条边在活动角的外面,而这个活动角的大小和∠1是一样大的。 师:真不错,用活动角确实可以比出这两个角的大小。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小角(出示一个10°角的教具)用这么多大小一样的小角,可以比出∠1和∠2哪个大吗? 生:(齐)能。 师:好的。哪个小组的同学到台上来试一试?(指定一组演示)其他小组利用1号信封里的材料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活动。 师:我们一起来看黑板,你们也是这样摆的吗? 生:是。 师:真好!摆这些小角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这些小角的共同顶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指∠1和∠2);摆第一个小角的起始边要和角的一条边重合(指∠1和∠2)。 生:小角和小角要靠紧。 师:这两个角谁大? 生:∠1里面有3个小角,∠2里面有4个小角,∠2比∠1大了一个小角,所以∠2大。 师:用活动角可以比出这两个角的大小,而用这些大小一样的小角不仅可以比出∠2比∠1大,而且还发现∠2比∠1大了—— 生:(齐)一个小角。 师:这样就比得更加精确了。 [评析] 用比较角的大小来引入课题,找准了新知识的生长点,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探索量角工具的有效途径。用活动角来比较角的大小时的注意点“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实际上初步渗透了用量角器量角方法的要点。设计用同样大小的一些小角来比较角的大小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操作、讨论,让学生悟出用小角测量的优越性和操作要点,

《我是什么》教学片段及评析

《我是什么》教学片段及评析 课文《我是什么》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文章脉络清晰,第一人称的写法令人倍感亲切,在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在空中漂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小水珠落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在执教这一段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 (一)小组合作,读词组句。 在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这段话之后,我安排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出示事先准备好的6个词语卡片(“小水珠”、“小硬球”、“小花朵”、“落”、“打”、“飘”,)先指名孩子们读一读这些词语,然后试着把这6 个词语拼组成3 个句子。并安排一位同学上台在黑板上拼组。由于学生熟读了课文,对词句已有初步感知,孩子们大都能准确地按上下排列的顺序排列出“小水珠落下来”、“小硬球打下来”、“小花朵飘下来”。 (二)感知句意,调整句序。 学生组好句子之后,我把握契机地问道:“这里面有三个动词,分别是什么?”孩子们不由地脱口而出:“落、打、飘。”我又接着问到:“那它们的位置可以调换吗?”问题一出孩子们有的眉头紧锁,有的窃窃私语,还有的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但不一会便有人跃跃欲试地嚷嚷道:“不能,不能。”并有理有据地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小硬球最重,肯定是打下来;花朵很轻,当然是飘下来;而水珠自然是落下来了。 而这时我又故做疑惑状说道:“听大家这一说,仔细地想一想,这三个句子的位置好像有点不妥,能不能重新调整一下顺序呢?讲出你的理由来。”孩子们一下子又被难住了,但马上有又一个个喜形于色:“我知道了! ”我“也看出来了!” 接着开始动手调整三个句子的顺序。最后又一个个争着向我和同学们讲自己的发现,说调整的理由。一个小组汇报:“小水珠、小硬球落下来时有的轻有的重,我们组是按照由轻到重的顺序排列的:第一句是‘花朵飘下来 ',第二句是‘小水珠落下来 ',第三句是‘小硬球打下来 '。”另一个小组汇报:“我们组是按照小水珠、小硬球落下来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小硬球最重,肯定是最先落下来,小花朵最轻,当然是最后飘下来。”但大家都能通过对“落”、“打”、“飘”这三个动词不同意义的感知而作出判断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