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数学奥数举一反三(三年级)1-40讲完整版全

小学数学奥数举一反三(三年级)1-40讲完整版全

小学数学奥数举一反三(三年级)1-40讲完整版全
小学数学奥数举一反三(三年级)1-40讲完整版全

第1讲找规律

一、知识要点

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如自然数列:1,2,3,4,……双数列:2,4,6,8,……我们研究数列,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数列中数排列的规律,并依据这个规律来填写空缺的数。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只要从连续的几个数中找到规律,那么就可以知道其余所有的数。寻找数列的排列规律,除了从相邻两数的和、差考虑,有时还要从积、商考虑。善于发现数列的规律是填数的关键。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3,6,9,12,(),()

(2)1,2,4,7,11,(),()

(3)2,6,18,54,(),()

练习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2,4,6,8,10,(),()

(2)1,2,5,10,17,(),()

(3)2,8,32,128,(),()

(4)1,5,25,125,(),()

(5)12,1,10,1,8,1,(),()

【例题2】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15,2,12,2,9,2,(),()

(2)21,4,18,5,15,6,(),()

练习2:按规律填数。

(1)2,1,4,1,6,1,(),()

(2)3,2,9,2,27,2,(),()

(3)18,3,15,4,12,5,(),()

(4)1,15,3,13,5,11,(),()

(5)1,2,5,14,(),()

【例题3】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5,14,41,()(2)252,124,60,28,()

(3)1,2,5,13,34,()(4)1,4,9,16,25,36,()练习3:按规律填数。

(1)2,3,5,9,17,(),()(2)2,4,10,28,82,(),()(3)94,46,22,10,(),()(4)2,3,7,18,47,(),()

【例题4】根据前面图形里的数的排列规律,填入适当的数。 (1)

(3)

练习4:找出排列规律,在空缺处填上适当的数。

(1) (3)

【例题5】按规律填数。

(1)187,286,385,( ),( ) (2)

练习5:根据规律,在空格内填数。 (1)198,297,396,( ),( ) (2) (3)

(2)9

4

3

714

8

4

28

16

4

(2)4

8

927

6

8

28

7

第2讲有余除法

一、知识要点

把一些书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要使每个小朋友分得的本数最多,这些书分到最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一种是全部分完,还有一种是有剩余,并且剩余的本数必须比小朋友的人数少,否则还可以继续分下去。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这就是有余数除法计算中特别要注意的。

解这类题的关键是要先确定余数,如果余数已知,就可以确定除数,然后再根据被除数与除数、商和余数的关系求出被除数。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要记住:(1)余数必须小于除数;(2)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 ]÷6=8……[ ],根据余数写出被除数最大是几?最小是几?

【思路导航】除数是____,根据____________,余数可填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又已知商、除数、余数,可求出最大的被除数为6×8+5=53,最小的被除数为______________。列式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被除数最大是53,最小是______。

练习1:

(1)下面题中被除数最大可填________,最小可填_______。[ ]÷8=3……[ ]

(2)下面题中被除数最大可填________,最小可填_______。[ ]÷4=7……[ ]

(3)下题中要使除数最小,被除数应为________。 [ ]÷[ ]=12 (4)

【例题2】算式[ ]÷[ ]=8……[]中,被除数最小是几?

【思路导航】题中只告诉我们商是8,要使被除数最小,那么只要除数和余数小就行。余数最小为______,那么除数则为______。

根据这些,我们就可求出被除数最小为:8×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2:

(1)下面算式中,被除数最小是几?

①[ ]÷[ ]=4……[]②[ ]÷[ ]=7……[]

③[ ]÷[ ]=9……[]

(2)下面算式中商和余数相等,被除数最小是几?

①[ ]÷[ ]=3……[]②[ ]÷[ ]=6……[]

(3)算式[ ]÷8=[ ]……[]中,商和余数都相等,那么被除数最大是几?

【例题3】算式28÷[ ]=[ ]……4中,除数和商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思路导航】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可以得知“商×除数=被除数-余数”,所以本题中商×除数=28-4=24。这两个数可能是1和24,____和____,____和____,____和____,又因为余数为4,因此除数可以是24,12,8,6,商分别为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除数和商分别是24,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3:

(1)下面算式中,除数和商各是几?

①22÷[ ]=[ ]......4 ②65÷[ ]=[ ] (2)

③37÷[ ]=[ ]......7 ④48÷[ ]=[ ] (6)

(2)149除以一个两位数,余数是5,请写出所有这样的两位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算式[ ]÷4=[ ]……[ ]中,商和余数相等,被除数可以是哪些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题4】算式[ ]÷7=[ ]……[ ]中,商和余数相等,被除数可以是哪些数?

【思路导航】题目中告诉我们除数是7,商和余数相等,因为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所以余数和商可为1,2,3,4,5,6,这样被除数就可以求出来了。

7×1+1=8 7×2+2=16 7×3+3=24

7×4+4=32 7×5+5=40 7×6+6=48

答:被除数可以是8,16,24,32,40,48。

练习4:

(1) 下列算式中,商和余数相等,被除数可以是哪些数?

①[ ]÷6=[ ]……[ ] ②[ ]÷5=[ ]……[ ]

③[ ]÷4=[ ]……[ ] ④[ ]÷3=[ ]……[ ]

(2)一个三位数除以15,商和余数相等,请你写出五个这样的除法算式。

(3) 算式[ ]÷9=[ ]……[ ]中,商和余数相等,被除数最大是____。

【例题5】算式[ ]÷[ ]=[ ]……4中,除数和商相等,被除数最小是几?

【思路导航】题目中告诉我们余数是4,除数和商相等,因为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所以除数必须比4大,但其中要求最小的被除数,因而除数应填_______,商也是______。由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被除数最小是__________。

练习5:下面算式中,除数和商相等,被除数最小是几?

(1)[ ]÷[ ]=[ ]......6 (2)[ ]÷[ ]=[ ] (8)

(3)[ ]÷[ ]=[ ]......3 (4)[ ]÷[ ]=[ ] (9)

(5)[ ]÷[ ]=[ ] (7)

第3讲配对求和

一、知识要点

被人称为“数学王子”的高斯在年仅8岁时,就以一种非常巧妙的方法又快又好地算出了1+2+3+4+……+99+100的结果。小高斯是用什么办法算得这么快呢?原来,他用了一种简便的方法:先配对再求和。

数列的第一个数(第一项)叫首项,最后一个数(最后一项)叫末项,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一个不变的数,这样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这个不变的数则称为这个数列的公差。

计算等差数列的和,可以用以下关系式:

等差数列的和=(首项+末项)×项数÷2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二、精讲精练

【例题1】你有好办法算一算吗?

1+2+3+4+5+6+7+8+9+10=()

练习1:速算。

(1) 1+2+3+4+5+……+20 (2) 1+2+3+4+……+99+100

(3) 21+22+23+24+……+100

【例题2】计算。

(1) 21+23+25+27+29+31 (2) 312+315+318+321+324

练习2:计算。

(1) 48+50+52+54+56+58+60+62 (2) 108+128+148+168+188

【例题3】有一堆木材叠堆在一起,一共是10层,第1层有16根,第2层有17根,……下面每层比上层多一根,这堆木材共有多少根?

练习3:

(1)体育馆的东区共有30排座位,呈梯形,第1排有10个座位,第2排有11个座位,……这个体育馆东区共有多少个座位?

(2)有一串数,第1个数是10,以后每个数比前一个数大4,最后一个数是90,这串数连加的和是多少?

(3)有一个钟,一点钟敲1下,两点钟敲2下,……十二点钟敲12下,分钟指向6敲1下,这个钟一昼夜敲多少下?

【例题4】计算992+993+994+995+996+997+998+999。

练习4:计算。

(1) 95+96+97+98+99 (2) 2006+2007+2008+2009

(3) 9997+9998+9999 (4) 100-1-3-5-7-9-11-13-15-17-19

【例题5】计算

1000-11-89-12-88-13-87-14-86-15-85-16-84-17-83-18-82-19-81

练习5:计算。

(1) 1000-1-9-2-8-3-7-4-6-5-5-6-4-7-3-8-2-9-1

(2) 1000-81-11-82-12-83-13-84-14-85-15-86-16-87-17-88-18-89-19

(3) 2001-1+2-3+4-5+6-7+8-9+10-11+12-13+14-15+16

第4讲加减巧算

一、知识要点

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好,除了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巧算的方法。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运用“凑整”的方法,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看做所接近的数进行简算。

进行加减巧算时,凑整之后,对于原数与整十、整百、整千……相差的数,要根据“多加要减去,少加要再加,多减要加上,少减要再减”的原则进行处理。另外,可以结合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性质进行凑整,从而达到简算的目的。

二、精讲精练

【例题1】你有好办法迅速算出结果吗?

(1) 502+799-298-98 (2) 9999+999+99+9

练习1:计算。

(1) 308+203-399-97 (2) 99999+9999+999+99+9

(3) 1999+199+19 (4) 375+483+525+617

【例题2】计算。

(1) 487+321+113+279 (2) 736-567+264

(3) 877+345-677 (4) 528-248-152

练习2:计算。

(1) 321+127+73+279 (2) 235-125+365

(3) 987-733-167 (4) 487+(413-89)

【例题3】计算下面各题。

(1) 962-(284+262) (2) 432-(154-168)

练习3:计算。

(1) 421+(279-125) (2) 812+(168-112)

(3) 823-(175+323) (4) 538-(283-162)

【例题4】2000-111-89-112-88-113-87-114-86-115-85-116-84

练习4:计算。

(1) 800-99-1-98-2-97-3-96-4-95-5 (2) 1000-10-20-30-40-50-60-70-80-90【例题5】计算: 98+97-96-95+94+93-92-91+90+89-88-87……-4-3+2+1

练习5:计算。

(1) 2009+1+2-3-4+5+6-7-8+9+10-11-12+13+14……+2006

(2) 1+2-3+4+5-6+7+8-9……+97+98-99

第5讲 图形个数

一、知识要点

同学们,你想学会数图形的方法吗?要想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数出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那就必须要有次序、有条理地数,从中发现规律,以便得到正确的结果。

要正确数出图形的个数,关键是要从基本图形入手。首先要弄清图形中包含的基本图形是什么,有多少个,然后再数出由基本图形组成的新的图形,并求出它们的和。 二、精讲精练

【例题1】数出下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思路导航】方法一:我们可以采用以线段左端点分类数的方法。以A 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AB 、AC 、AD 3条;以B 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BC 、BD 2条;以C 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CD 1条。所以,图中共有线段3+2+1=6(条)。

方法二:把图中线段 AB 、BC 、CD 看做基本线段来数,那么,由1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有:AB 、BC 、CD 3条;由2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有:AC 、BD 2条;由3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有:AD 1条。所以,图中一共有3+2+1=6(条)线段。

练习1:

(1)数出下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2)数出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例题2】数出图中有几个角?

【思路导航】数角的个数可以采用与数线段相同的方法来数。

方法一:以OA 为一边的角有:∠AOB 、∠AOC 、∠AOD 3个;以OB 为一边的角还有: ∠BOC 、∠BOD 2个;以OC 为一边的角还有:∠COD 1个。所以,图中共有角3+2+1=6(个)。

方法二:把图中∠AOB 、∠BOC 、∠COD 看做基本角来数,那么,由1个基本角构成的角有:∠AOB 、∠BOC

、∠COD 3个;由2个基本角构成的角有: ∠AOC 、∠BOD 2个;由3个基本角构成的角有:∠AOD 1个。所以,图中一共有3+2+1=6(个)角。

练习2:数出图中有几个角? (1) (2)

【例题3】数出右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思路导航】方法一:我们可以采用按边分类数的方法。以PA 为边的三角形有:△PAB 、△PAC 、△PAD 、3个;以PB 为边的三角形还有:△PBC 、△PBD 2个;以PC 为边的三角形

E

A

B

C

D

D

A

B

C

O

D

C B A O C

B

A

E

D O

C B A P D

C B A

还有:△PCD 1个。所以,图中共有三角形3+2+1=6(个)。方法二:把图中三角形 △PAB 、△PBC 、△PCD 看做基本三角形来数,那么,由1个基本三角形构成的三角形有:△PAB 、△PBC 、△PCD 3个;由2个基本三角形构成的三角形有: △PAC 、△PBD 2个;由3个基本三角形构成的三角形有:△PAD 1个。所以,图中一共有3+2+1=6(个)三角形。方法三:我们发现,要数出图中三角形的个数,只需数出线段 AD 中包含几条线段就可以了,即3+2+1=6(个)。所以图中共有6个三角形。

练习3:数出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1) (2) 【例题4】数出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思路导航】数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和数三角形的方法一样,长方形是由长、宽两对线段围成,线段 CD 上有3+2+1=6(条)线段,其中每一条与AC 中一条线段对应,分别作为长方形的长和宽,这里共有6×1=6(个)长方形,而AC 上共有2+1=3(条)线段也就有6×3=18(个)长方形。它的计算公式为:

长方形的总数=长边线段的总数×宽边线段的总数

(3+2+1)×(2+1)=18(个) 答:图中共有18个长方形。 练习4:(1)数出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2)数出下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

【例题5】有5个同学,每两个人握手一次,一共要握手多少次?

【思路导航】这道题可以用数线段的方法来解答。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每一个端点代表一个同学。

从图上可以看出,第1个同学要与其余4个同学握手共握手4次;第2个同学还要与其余3个同学握手共握手3次,第3个同学要与其余2个同学握手共握手2次;第4个同学还要与最后1个同学握手共握手1次。所以,一共要握手4+3+2+1=10(次)

练习5:

(1)银海学校三年级有9个班,每两个班要比赛拔河一次,这样一共要拔河几次? (2)有1,2,3,4,5,6,7,8等8个数字,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

A

K

G I H G A

D

C

B

A

D

C

B

A

5

4

3

2

1

第6讲 植树问题

一、知识要点

爸爸给晶晶出了一道题:“小朋友们在路的一边植树,先植一棵树,以后每隔3米植一棵,已经植了9棵,问第一棵和第九棵树相距多少米?”晶晶一看,随口答题:“27米。”同学们,晶晶答对了吗?

这一类应用题我们通常称为“植树问题”。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总距离、间隔长和棵数三者之间的关系。解答植树问题先要考虑植树的方式,一般在不封闭的线路上植树,棵数=总距离÷间隔长+1;在封闭的线路上植树,棵数=总距离÷间隔长。

另外,生活中还有一些问题,可以用植树问题的方法来解答。比如锯木头、爬楼梯问题等等,这时解题的关键是要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与植树问题中的“总距离”、“间隔长”、“棵数”对应起来。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小朋友们在路的一边植树,先植一棵树,以后每隔3米植一棵,已经植了9棵,问第一棵和第九棵树相距多少米?

【思路导航】要得出正确的结果,我们可以画出如下的示意图:

根据“已经植了9棵”,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棵树和第九棵树之间的间隔是9-1=8(个),每个间隔是3米,所以第一棵和第九棵相距3×8=24(米),具体列式如下:

3×(9-1) =3×8=24(米) 答:第一棵和第九棵树相距24米。 练习1:

(1)在路的一侧插彩旗,每隔5米插一面,从起点到终点共插了20面,这条道路有多长?

(2)在学校的走廊两边,每隔4米放一盆菊花,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放了20盆,这条走廊长多少米?

【例题2】在一条长42米的大路两侧栽树,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栽了14棵,已知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问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思路导航】根据“在路的两侧共栽了14棵树”这个条件,我们可以先求出每一侧栽了14÷2=7(棵)树,那么从第1棵树到第7棵树之间的间隔是7-1=6(个)。42米长的大路平均分成6段,每段是42÷6=7(米)。列式如下:

42÷(14÷2-1)=42÷(7-1)=42÷6 =7(米) 答: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7米。

练习2:在公园一条长30米的路的两侧放椅子,从起点到终点共放了12把椅子,相邻两把椅子的距离相等,相邻两把椅子之间相距多少米?

03米6米9米12米15米18米21米24米9棵

8棵

7棵

6棵

5棵

4棵

3棵

2棵

1棵

【例题3】把一根钢管锯成小段,一共花了28分钟,已知每锯开一段需要4分钟,这根钢管被锯成了多少段?

【思路导航】我们先求出钢管被锯开了28÷4=7(处),因而被锯开的段数有7+1=8(段)。列式如下: 28÷4+1 =7+1 =8(段)答:这根钢管被锯成了8段。

练习3:一根圆木锯成2米长的小段,一共花了12分钟。已知每锯下一段要3分钟,这根圆木长多少米?

【例题4】甲、乙两人比赛爬楼梯,甲跑到4楼时,乙恰好跑到3楼,照这样计算,甲跑到16楼时,乙跑到了多少楼?

【思路导航】解答爬楼梯问题时,不能以楼层进行计算,而要用楼梯段数进行计算,因为第一层楼是不用爬的,“楼层数-1”才是要走的“楼梯段数”,根据题意“甲跑到4楼时,乙恰好跑到3楼”,实际上是说“甲跑3段楼梯与乙跑2段楼梯所用的时间相同。”照这样计算,甲跑到16楼,也就是跑了15段楼梯,应是甲跑3段楼梯所用的时间的5倍,在同一时间里,乙跑的楼梯段数也是他跑2段楼梯的5倍,也就是这时乙跑了10段楼梯,即他跑到了第10+1=11(楼)。列式如下:

(3-1)×[(16-1)÷(4-1)]+1 =2×5+1 =11(楼)

答:甲跑到16楼时,乙跑到了11楼。

练习4:小明和小红两人爬楼梯比赛,小明跑到第4层时,小红跑到第5层,照这样计算,当小明跑到第16层时,小红跑到了第几层?

【例题5】一个圆形跑道长300米,沿跑道周围每隔6米插一面红旗,每两面红旗中间插一面黄旗,跑道周围各插了多少面红旗和黄旗?

【思路导航】在圆周上插旗,插的面数正好等于分成的段数,所以插了红旗300÷6=50(面),由于每两面红旗中间插一面黄旗,所以黄旗的面数就等于红旗的面数,也是50面。

300÷6=50(面)答:跑道周围插了50面红旗和50面黄旗。

练习5:

(1)有一个正方形水池,周长是200米。如果沿着水池周围每隔10米装一盏红灯,再在相邻的两盏红灯中间等距离地装4盏黄灯。问水池周围一共装了几盏红灯?几盏黄灯?

(2)一条公路长480米,在两旁植树,两端都植。每隔12米植一棵樟树,两棵樟树中间又等距离地栽了3棵柳树。问樟树和柳树各栽了多少棵?

第7讲简单推理

一、知识要点

数学课上,老师布置了一道题:

□+△=28 □=△+△+△□=()△=()

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就要进行分析、推理。学会了推理,能使你变得更聪明,头脑更灵活。数学上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疑难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推理。

解答这类推理题时,要求小朋友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等式中几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寻找解题的突破口,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消去等方法来进行解答。

二、精讲精练

【例题1】下式中,□和△各代表几?

□+△=28 □=△+△+△□=()△=()【思路导航】根据□+△=28,我们可以得出□=28-△;由□=△+△+△得到28=△+△+△+△,4个△等于28,一个△等于28÷4=7;由□=△+△+△可求出□=7+7+7=21。

练习1:

1.☆+○=18 ☆=○+○☆=()○=()

2.△+○=25 △=○+○+○+○△=()○=()

3.○+□=36 ○=□+□+□+□+□○=()□=()

【例题2】下式中,□和△各代表几?

□×△=36 □÷△=4 □=()△=()【思路导航】根据□÷△=4可知△为一份,□是这样的4份,即□=4△;又根据□×△=36,可以得到4△×△=36,即△×△=9,进一步得到△=3,□=4△=4×3=12。

练习2:

1.○和□各表示几?

○×□=16 □÷○=4 ○=()□=()2.想想,填填。

○×△=20 ○=△+△+△+△+△○=()△=()3.□和○各代表几?

□=○+○+○+○○×□=16 □=()○=()【例题3】下式中,□和△各代表几?

□+□+△=16 □+△+△=14 □=()△=()【思路导航】16里面有2个□,1个△;14里面有1个□,2个△,16减去14等于2,即□-△=2,那么如果把△换成了□,则16需要加上2,即□+□+□=16+2,那么□=(16+2)÷3=6,△=16-6×2=4。

练习3:

1.□+□+○+○=38 □+□+○=22 □=()○=()2.□+□+□+△+△=52 □+□+△+△+△=48

□=()△=()

3.○+△+□+□=10 △+□+△+□=12 △+○+□+○=12○=()□=()△=()

【例题4】下式中,□和○各代表几?

□+□+○+○+○=34 ○+○+○+○+□+□+□=48

□=()○=()

【思路导航】34里面有2个□、3个○,48里面有3个□、4个○,用48减去34得到□+○=14,34中有2个(□+○)及1个○。所以,○=34-14×2=6,□=(34-6×3)÷2=8。

练习4:

1.☆+☆+△+△+△=24 △+△+△+△+☆+☆+☆=36☆=()△=()

2.○+○+○+△+△=54 △+△+△+○+○+○+○=76○=()△=()

3.□+□+□+△+△+△+△=96 △+△+△+△+△+□+□+□+□=123□=()△=()

【例题5】下式中,□、☆和△各代表几?

☆+☆=□+□+□□+□+□=△+△+△+△☆+□+△+△=80

☆=()□=()△=()

【思路导航】因为2个☆等于3个□,3个□又等于4个△,所以2个☆等于4个△,那么1个☆等于2个△。在☆+□+△+△=80中,2个△可以用1个☆替代,就变为☆+□+☆=80,而2个☆又可以用3个□替代,也就是□+□+□+□=80,所以□=20,☆=20×3÷2=30,△=20×3÷4=15。

练习5:

1.△+△=○+○+○○+○+○=□+□+□○+□+△+△=100○=()□=()△=()

2.○+○=□+□+□□+□+□=△+△△+□+○=40

△=()□=()○=()

3.□+□=○+○+○○+○+○=☆+☆+☆+☆+☆+☆+☆+☆□+○+☆+☆+☆+☆=320

○=()□=()☆=()

第8讲 算式谜

一、知识要点

一个完整的算式,缺少几个数字,那就成了一道算式谜。

解算式谜,就是要将算式中缺少的数字补齐,使它成为一道完整的算式。

解算式谜的思考方法是推理加上尝试,首先要仔细观察算式特征,由推理能确定的数先填上;不能确定的,要分几种情况,逐一尝试。分析时要认真分析已知数字与所缺数字的关系,抓准解题的突破口。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在下面算式的□内,填上适当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答案:

【思路导航】已知被乘数个位是8,积的个位是2,可推出乘数可能是4或9,但积的百位上是7,因而乘数只能是4,被乘数百位是1,那么十位上只能是9。(算式见右上)

练习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算式成立。

【例题2】□里填哪些数字,可使这道除法算式成为一道完整的算式?

【思路导航】已知除数和商的某些位上的数,求被除数,可以从商的末位上的数与除数相乘的积想起,5630?=,可知被除数个位为0,再想商十位上的数与6的乘积为一位数,这个数只能是1,这样确定商的十位为1,最后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为369+=。 练习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算式成立。

【例题3】在下面竖式的□里,各填入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答案:

【思路导航】要求□里填哪些数,我们可以先想被除数的十位上的数是多少。容易知道,被除数的十位数字比7大,只可能是8或9。如果十位数字是8,那么商的个位只能

06

593003056

61160

6

50300330030解题思路:

5

60

750

(2)(1)

0487

170

7174982882

7173912112

1

4414827

170

是2;如果十位数字是9,那么商的个位是3或4。所以,这道题有三种填法(见上页)。

练习3: □里可以填哪些数字? 【例题4】在下面竖式的□里,各填入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答案:

【思路导航】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由于余数是7,则除数必须比7大,且被除数个位上应填7;由于商是4时是除尽的,所以被除数十位上应为2,同时3412 , 84=32?=?,因而除数可能是3或8,可是除数必须比7大,因而除数只能是8,因而被除数百位上是3,而商的百位上为0,商的千位是8或3,所以一共有两种填法(见上)。 练习4:在下面竖式的□里,各填入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例题5】在下面□中填入适当的数,使算式成立。

答案:

【思路导航】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商的个位8与除数的乘积是48,由此可求出除数为6。再根据商的千位与6的乘积是二十几,于是可求出商的千位是4,因而被除数的万位是2,千位是4,然后可求出商的百位是0,十位是2,被除数的百位是1,十位是6,个位是8。(填法见上)

练习5:在下面□中填入适当的数,使算式成立。

(2)

4

2

81

8

0(1)

4

427

7

4

430068

64278232

332

32372428

200

344

7

(2)5

2

9

625

4(1)48

8

2

2120448164

6

8

61424

880

2215

354

152(2)

(1)211

9

3

6

第9讲乘法速算

一、知识要点

我们已经学会了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但计算多位数乘法要一位一位地乘,运算起来比较麻烦。其实,多位数与一些特殊的数相乘,也可以用简便的方法来计算。

计算乘法时,如果一个因数是25,另一个因数考虑可拆成4×几,这样可“先拆数再扩整”。两位数、三位数及更高位数乘以11,可采用“两头一拉,中间相加”的办法,但要注意相邻两位相加作积的中间数时,哪一位上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比如两位数乘以11,我们有“两位数与11相乘,首尾不变中间变,左右相加放中间,满十进一头就变。”

二、精讲精练

【例题1】试着计算下列各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26×11 (2)57×11 (3)253×11 (4)467×11 【思路导航】通过计算、观察可以发现,一个数与11相乘,所得的结果就是将这个数的首位和末位拉开分别作为积的最高位和最低位,再依次将这个数相邻两位由个位加起,和写在十位、百位……,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1)26×11=286 (2)57×11=627 (3)253×11=2783 (4)247×11=2717练习1:很快算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1)12×11 (2)34×11 (3)25×11 (4)11×44

(5)48×11 (6)65×11 (7)11×75 (8)87×11

(9)124×11 (10)305×11 (11)439×11 (12)872×11

【例题2】下面的乘法计算有规律吗?

(1)25×24 (2)21×25 (3)25×427 (4)1998×25

【思路导航】因为25×4=100,因此,一个数与25相乘,我们就看这个数里有几个4,有几个4就有几个100,余1就加25,余2就加50,余3就加75。

(1)25×24=100×6=600 (2)21×25=100×5+25=525

(3)25×427=100×106+75=10600+75=10675

(4)1998×25=100×499+50=49900+50=49950

练习2:速算。

(1)12×25 (2)34×25 (3)25×121 (4)25×46

(5)148×25 (6)643×25 (7)25×7252 (8)5678×25

【例题3】很快算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1)24×15 (2)248×15 (3)5678×15

【思路导航】因为15=10+5,那么24×15就可以写成24×(10+5),也就是用24加上它的一半再乘以10,24+12=36,再用36×10=360。

一个因数乘以15,也就是用这个数加上它的一半再乘以10。具体过程如下:

(1)24×15 (2)248×15 (3)5678×15

=(24+12)×10 =(248+124)×10 =(5678+2839)×10

=36×10 =360 =372×10 =3720 =8517×10 =85170 练习3:很快算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1)34×15 (2)436×15 (3)8472×15 【例题4】很快算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1)45×9 (2)32×99 (3)78×999

【思路导航】(1)我们可以先用45×10=450,这样就多加了一个45,因此我们还要从450中减去1个45,即450-45=405。

(2)我们可以先用32×100=3200,这样就多加了一个32,因此我们还要从3200中减去1个32,即3200-32=3168。

(3)我们可以先用78×1000=78000,这样就多加了一个78,因此我们还要从78000中减去1个78,即78000-78=77922。

从上面几题可以看出,一个数与9相乘,就用这个数乘以10,再减去这个数;一个数与99相乘,就用这个数乘以100,再减去这个数;一个数与999相乘,就用这个数乘以1000,再减去这个数。

(1)45×9 (2)32×99 (3)78×999 =45×10-45 =32×100-32 =78×1000-78 =450-45 =405 =3200-32 =3168 =78000-78 =77922 练习4:计算。

(1)32×9 (2)461×9 (3)1234×9 (4)45×99 (5)85×99 (6)728×99 (7)24×999 (8)3×999 (9)56×999 【例题5】下面的乘法计算有规律吗?

(1)15×15 (2)25×25 (3)35×35 (4)45×45 (5)65×65 (6)95×95

【思路导航】通过计算我们发现,个位是5的两个相同的两位数相乘,积的末尾两位都是25,25前面的数是这个两位数首位数与首位数加1的积,例如:

我们还可以发现,这种方法还适用于个位是5的两个相同的多位数相乘的计算。 练习5:速算。

(1)55×55 (2)75×75 (3)85×85 (4)105×105 (5)125×125 (6)995×995

1×(1+1)

(1) 15 ×

15=2252×(2+1)

(2) 25 × 25=625

(3) 35 × 35=1225

3×(3+1)

4×(4+1)

(4) 45 ×

45=20256×(6+1)

(5) 65 × 65=4225

(6) 95 × 95=9025

9×(9+1)

第10讲添运算符号

一、知识要点

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和要求,添运算符号和括号,使等式成立,这是一种很有趣的游戏。这种游戏需要动脑筋找规律,讲究方法,一旦掌握方法,就有取得成功的把握。

添运算符号问题,通常采用尝试探索法。主要尝试方法有两种:1.如果题目中的数字比较简单,可以从等式的结果入手,推想哪些算式能得到这个结果,然后拼凑出所求的式子;2.如果题目中的数字多,结果也较大,可以考虑先用几个数字凑出比较接近于等式结果的数,然后再进行调整,使等式成立。通常情况下,要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方法,有时将以上两种方法组合起来使用,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在下面各题中添上+、-、×、÷、(),使等式成立。

1 2 3 4 5 = 10 1 2 3 4 5 = 10

1 2 3 4 5 = 10 1 2 3 4 5 = 10

【思路导航】对于这种问题,我们也可以用倒推法来分析。从结果10想起,最后一个数是5,可以从下面几种情况中想:□+5=10,□-5=10,□×5=10,□÷5=10。

(1)从□+5=10考虑,□=5,前4个数必须组成得数是5的算式有:

(1+2)÷3+4+5=10 (1+2)×3-4+5=10

(2)从□-5=10考虑,□=15,前4个数必须组成得数是15的算式有:

1+2+3×4-5=10

(3)从□×5=10考虑,□=2,前4个数必须组成得数是2的算式有:

(1×2×3-4)×5=10 (1+2+3-4)×5=10

(4)从□÷5=10考虑,□=50,前面4个数必须组成得数是50的算式,而前面4个数无法组成得数是50的算式。

练习1:

1.你能在下面的各数中添上运算符号,使算式成立吗?

(1)4 1 2 5 = 10 (2)4 1 2 5 = 10

2.在下面各数中添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1)3 4 5 6 8 = 8 (2)3 4 5 6 8 = 8

3.巧添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1)3 3 3 3 =1 (2)3 3 3 3 =2 (3)3 3 3 3 =3

【例题2】拿出都是8的四张牌,添上+、-、×、÷或(),使等式成立。你能试一试吗? 8 8 8 8 = 0 8 8 8 8 = 1 8 8 8 8 = 2 8 8 8 8 = 3【思路导航】这道题除了可以用倒推法来分析,还可以这样想:

(1)等于0的思考方法:假设最后一步运算是减法,那么这四个数可以分成两组,这两组的和、差、积、商应该相等,有:

8+8-(8+8)=0 8×8-8×8=0 8-8-(8-8)=0 8÷8-8÷8=0

(2)等于1的思考方法:假设最后一步是除法,那么四个数分成两组,这两组的和、积、商分别相等,相同的数相除也可得到1,有:

(8+8)÷(8+8)=1 8×8÷(8×8)=1 8÷8÷(8÷8)=1

8×8÷8÷8=1 8÷8×8÷8=1 8÷(8×8÷8)=1

(3)等于2的思考方法:假设最后一步是加法,那么两组数各为1,有:

8÷8+8÷8=2

(4)等于3的思考方法:假设最后一步是除法,那么前三个数凑为3个8,有:

(8+8+8)÷8=3

练习2:

1.在各数中添上+、-、×、÷或(),使算式相等。

4 4 4 4 = 0 4 4 4 4 = 1 4 4 4 4 = 2

4 4 4 4 = 3 4 4 4 4 = 4 4 4 4 4 = 5

2.巧添各种运算符号和括号,使等式成立。

5 5 5 5 5 = 0 5 5 5 5 5 = 1

5 5 5 5 5 = 2 5 5 5 5 5 = 3

3.用8个8组成5个数,再添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它们的和是1000。

8 8 8 8 8 8 8 8 = 1000

【例题3】在4个4之间添上+、-、×、÷或括号,使组成的得数是8。4 4 4 4 = 8【思路导航】这类问题,我们可以用倒推方法来分析。这道题最后得数是8,而最后一个数是4,我们可以想□+4=8,□-4=8,□×4=8,□÷4=8,然后再进行解答。

(1)从□+4=8考虑,□=4,前面3个4必须组成得数是4的算式有:

4+4-4+4=8 4-4+4+4=8 4-(4-4)+4=8

(2)从□-4=8考虑,□=12,前3个4必须组成得数是12的算式有:

4+4+4-4=8 4×4-4-4=8

(3)从□×4=8考虑,□=2,前面3个4必须组成得数是2的算式有:(4+4)÷4×4=8(4)从□÷4=8考虑,□=32,前3个4必须组成得数是32的算式有:(4+4)×4÷4=8 4×(4+4)÷4=8

练习3:

1.你能在下面数中填上+、-、×、÷,使结果等于已知数吗?答

(1)9 9 9 9 = 18 (2)5 5 5 5 = 10

2.在下面数中填上+、-、×、÷或(),使算式成立。答

(1)4 4 4 4 4 = 8 (2)3 3 3 3 3 = 9

3.在下面几个数中填上+、-、×、÷或(),使等式成立。答

(1)2 3 5 6 = 6 (2)2 3 5 6 = 6

【例题4】在下面12个5之间添上+、-、×、÷,使算式成立。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 1000

【思路导航】这道题的结果比较大,那我们就要尽量想出一些大的数来,使它与1000比较接近,如:555+555=1110这个数比1000大了110,然后我们在剩下的6个5中凑出110减掉就可以了。 555+555-55-55+5-5=1000

练习4:

1.用12个3组成8个数,它们的结果等于2000。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 2000

2.在9个2之间添上运算符号,使结果等于1000。2 2 2 2 2 2 2 2 2 = 1000

3.用7个6组成4个数,使下面的算式成立。 6 6 6 6 6 6 6 = 600

【例题5】在下面式子中适当的地方添上+、-号,使等式成立。

9 8 7 6 5 4 3 2 1 = 21

【思路导航】这题左边的数字比较多,等号右边的得数是21,可以考虑在等号左边最后两个数字2、1前添+,这时我们必须使前面几个数字的结果为0,然后再用倒推的方法可以得出:9-8+7-6+5-4-3=0 9-8+7-6+5-4-3+21=21练习5:

1.在下面算式中适当的地方添上+、-号,使等式成立。

9 8 7 6 5 4 3 2 1 = 23

2.在下面式子的适当地方添上+、-、×号,使等式成立。

1 2 3 4 5 6 7 8 = 1

3.在下面算式中适当的地方添上+、-号,使等式成立。1 2 3 4 5 6 7 8 = 14

小学三年级奥数第一讲-加减的巧算-教案

第1讲加减法的巧算 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准确,除了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巧算方法。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这种“化零为整”的思想是加减法巧算的基础。 先讲加法的巧算。加法具有以下两个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 a+b=b+a, 其中a,b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5+6=6+5。 一般地,多个数相加,任意改变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例如, a+b+c+d=d+b+a+c=… 其中a,b,c,d各表示任意一数。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 a+b+c=(a+b)+c=a+(b+c), 其中a,b,c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 4+9+7=(4+9)+7=4+(9+7)。 一般地,多个数(三个以上)相加,可先对其中几个数相加,再与其它数相加。 把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综合起来应用,就得到加法的一些巧算方法。 1.凑整法 先把加在一起为整十、整百、整千……的加数加起来,然后再与其它的数相加。 例1计算:(1)23+54+18+47+82; (2)(1350+49+68)+(51+32+1650)。 解:(1)23+54+18+47+82

=(23+47)+(18+82)+54 =70+100+54=224; (2)(1350+49+68)+(51+32+1650) =1350+49+68+51+32+1650 =(1350+1650)+(49+51)+(68+32) =3000+100+100=3200。 2.借数凑整法 有些题目直观上凑整不明显,这时可“借数”凑整。例如,计算976+85,可在85中借出24,即把85拆分成24+61,这样就可以先用976加上24,“凑”成1000,然后再加61。 例2计算:(1)57+64+238+46; (2)4993+3996+5997+848。 解:(1)57+64+238+46 =57+(62+2)+238+(43+3) =(57+43)+(62+238)+2+3 =100+300+2+3=405; (2)4993+3996+5997+848 =4993+3996+5997+(7+4+3+834) =(4993+7)+(3996+4)+(5997+3)+834 =5000+4000+6000+834=15834。 下面讲减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巧算。加、减法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 (1)在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例如, a-b-c=a-c-b,a-b+c=a+c-b, 其中a,b,c各表示一数。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2、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3、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磁钉、小棒。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游戏激趣。 (一)我会说。(小黑板出示) 1、10里面有()个2.。 2、9里面有()个3。 3、3个4是多少?(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二)游戏。 游戏1:师拍2下,生拍5个2下。

游戏2:师拍3下,生拍4个3下。 游戏3:师拍4下,生拍3个4下。 游戏4:生拍2下,师拍5个2下。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大家表现真棒,小兔子听到我们欢快的拍手声,跳起了舞。它们在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板书:3个2 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述。 (1)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呢?(6是2的3倍) 揭题,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2)自主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小学数学奥数举一反三五年级完整版

第一周平均数(一) 专题简析: 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 下面的数量关系必须牢记: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例1 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一箱苹果多少个? 分析与解答:(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36(个); (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 (3)1箱苹果+1箱桃=37×2=72(个) 由(1)(2)两个等式可知: 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1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 1箱苹果和1箱桃共有多少个:37×2=74(个) 1箱苹果比1箱桃多多少个:42×3-36=18(个) 1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 练习一 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

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3,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9棵。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 例2 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分析:女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高92-91.2=0.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低91.2-90.5=0.7(分)。全体女生高出全班平均分0.8×21=16.8(分),应补给每个男生0.7分,16.8里包含有24个0.7,即全班有24个男生。 练习二 1,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甲组有6人,平 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 2,有两块棉田,平均每亩产量是92.5千克,已知一块地是5亩,平均每亩产量是101.5千克;另一块田平均每亩产量是85千克。这块田是多少亩? 3,把甲级和乙级糖混在一起,平均每千克卖7元,乙知甲级糖有4千克,平均每千克8元;乙级糖有2千克,平均每千克多少元? 例3 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平均数就变成了3。被改的数

小学奥数教材举一反三六年级课程40讲全整理

修改整理加入目录,方便查用,六年级奥数举一反三 目录 第1讲定义新运算 (3) 第2讲简便运算(一) (6) 第3讲简便运算(二) (9) 第4讲简便运算(三) (11) 第5讲简便运算(四) (14) 第6讲转化单位“1”(一) (17) 第7讲转化单位“1”(二) (19) 第8讲转化单位“1”(三) (22) 第9讲设数法解题 (25) 第10讲假设法解题(一) (28) 第11讲假设法解题(二) (31) 第12讲倒推法解题 (34) 第13讲代数法解题 (37) 第14讲比的应用(一) (40) 第15讲比的应用(二) (43) 第16讲用“组合法”解工程问题 (47) 第17讲浓度问题 (50) 第18讲面积计算(一) (54) 第19讲面积计算(二) (59) 第20讲面积计算 (64)

第二十一周抓“不变量”解题 (69) 第二十二周特殊工程问题 (71) 第二十三周周期工程问题 (75) 第二十四周比较大小 (83) 第二十五周最大最小问题 (87) 第26周加法、乘法原理 (90) 第27周表面积与体积(一) (92) 第28周表面积与体积(二) (101) 第二十九周抽屉原理(一) (104) 第三十周抽屉原理(二) (109) 第三十一周逻辑推理(一) (114) 第三十二周逻辑推理(二) (121) 第三十三周行程问题(一) (127) 第三十四周行程问题(二) (135) 第三十五周行程问题(三) (144) 第三十六周流水行船问题 (151) 第三十七周对策问题 (154) 第三十八周应用同余问题 (156) 第三十九周“牛吃草”问题 (158) 第四十周不定方程 (161)

小学三年级奥数第一讲-加减的巧算-教案

小学三年级奥数第一讲-加减的巧算-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1讲加减法的巧算 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准确,除了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巧算方法。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这种“化零为整”的思想是加减法巧算的基础。 先讲加法的巧算。加法具有以下两个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 a+b=b+a, 其中a,b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5+6=6+5。 一般地,多个数相加,任意改变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例如, a+b+c+d=d+b+a+c=… 其中a,b,c,d各表示任意一数。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 a+b+c=(a+b)+c=a+(b+c), 其中a,b,c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 4+9+7=(4+9)+7=4+(9+7)。 一般地,多个数(三个以上)相加,可先对其中几个数相加,再与其它数相加。 把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综合起来应用,就得到加法的一些巧算方法。 1.凑整法 先把加在一起为整十、整百、整千……的加数加起来,然后再与其它的数相加。 例1计算:(1)23+54+18+47+82; (2)(1350+49+68)+(51+32+1650)。

解:(1)23+54+18+47+82 =(23+47)+(18+82)+54 =70+100+54=224; (2)(1350+49+68)+(51+32+1650) =1350+49+68+51+32+1650 =(1350+1650)+(49+51)+(68+32) =3000+100+100=3200。 2.借数凑整法 有些题目直观上凑整不明显,这时可“借数”凑整。例如,计算976+85,可在85中借出24,即把85拆分成24+61,这样就可以先用976加上24,“凑”成1000,然后再加61。 例2计算:(1)57+64+238+46; (2)4993+3996+5997+848。 解:(1)57+64+238+46 =57+(62+2)+238+(43+3) =(57+43)+(62+238)+2+3 =100+300+2+3=405; (2)4993+3996+5997+848 =4993+3996+5997+(7+4+3+834) =(4993+7)+(3996+4)+(5997+3)+834 =5000+4000+6000+834=15834。 下面讲减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巧算。加、减法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 (1)在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例如,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六年级(全)

第一周 定义新运算 专题简析: 定义新运算是指运用某种特殊符号来表示特定的意义,从而解答某些特殊算式的一种运算。 解答定义新运算,关键是要正确地理解新定义的算式含义,然后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计算程序,将数值代入,转化为常规的四则运算算式进行计算。 定义新运算是一种人为的、临时性的运算形式,它使用的是一些特殊的运算符号,如:*、等,这是与四则运算中的“?、#、*、·”不同的。 新定义的算式中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但它在没有转化前,是不适合于各种运算定律的。 例题1。 假设a*b=(a+b)+(a-b),求13*5和13*(5*4)。 13*5=(13+5)+(13-5)=18+8=26 5*4=(5+4)+(5-4)=10 13*(5*4)=13*10=(13+10)+(13-10)=26 练习1 1..将新运算“*”定义为:a*b=(a+b)×(a-b).求27*9。 2.设a*b=a 2 +2b ,那么求10*6和5*(2*8)。 3.设a*b=3a -1 2 ×b ,求(25*12)*(10*5)。 例题2。 设p 、q 是两个数,规定:p △q=4×q-(p+q)÷2。求3△(4△6). 3△(4△6). =3△【4×6-(4+6)÷2】 =3△19 =4×19-(3+19)÷2 =76-11 =65 练习2 1. 设p 、q 是两个数,规定p △q =4×q -(p+q )÷2,求5△(6△4)。 2. 设p 、q 是两个数,规定p △q =p 2 +(p -q )×2。求30△(5△3)。 3. 设M 、N 是两个数,规定M*N =M N +N M ,求10*20-14 。 例题3。 如果1*5=1+11+111+1111+11111,2*4=2+22+222+2222,3*3=3+33+333,4*2=4+44。那么7*4=?,210*2=? 7*4=7+77+777+7777=8638 210*2=210+210210=210420

20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六年级)A版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A版 第10讲假设法解题(一) 一、知识要点 假设法解体的思考方法是先通过假设来改变题目的条件,然后再和已知条件配合推算。有些题目用假设法思考,能找到巧妙的解答思路。 运用假设法时,可以假设数量增加或减少,从而与已知条件产生联系;也可以假设某个量的分率与另一个量的分率一样,再根据乘法分配律求出这个分率对应的和,最后依据它与实际条件的矛盾求解。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甲、乙两数之和是185,已知甲数的1/4与乙数的1/5的和是42,求两数各是多少? 【思路导航】假设将题中“甲数的 1/4”、“乙数的1/5”与“和为42”同时扩大4倍,则变成了“甲数与乙数的4/5的和为168”,再用185减去168就是乙数的1/5。 解:乙:(185-42×4)÷(1-1/5×4)=85 答:甲数是100,乙数是85。 练习1: 1.甲、乙两人共有钱150元,甲的1/2与乙的1/10的钱数和是35元,求甲、乙两人各有多少元钱? 2.甲、乙两个消防队共有338人。抽调甲队人数的1/7,乙队人数的1/3,共抽调78人,甲、乙两个消防队原来各有多少人? 3.海洋化肥厂计划第二季度生产一批化肥,已知四月份完成总数的1/3多50吨,五月份完成总数的2/5少70吨,还有420吨没完成,第二季度原计划生产多少吨? 【例题2】 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共250台。如果彩色电视机卖出1/9,则比黑白电视机多5台。问:两种电视机原来各有多少台? 【思路导航】从图中可以看出:假设黑白电视机增加5台,就和彩色电视机卖出 1/9后剩下的一样多。 黑白电视机增加5台后,相当于彩色电视机的(1-1/9)= 8/9。 (250+5)÷(1+1-1/9)=135(台) 250-125=115(台) 答:彩色电视机原有135台,黑白电视机原有115台。 练习2: 1.姐妹俩养兔120只,如果姐姐卖掉1/7,还比妹妹多10只,姐姐和妹妹各养了多少只兔? 2.学校有篮球和足球共21个,篮球借出1/3后,比足球少1个,原来篮球和足球各有多少个? 3.小明甲养的鸡和鸭共有100只,如果将鸡卖掉1/20,还比鸭多17只,小明家原来养的鸡和鸭各有多少只? 【例题3】师傅与徒弟两人共加工零件105个,已知师傅加工零件个数的3/8与徒弟加工零件个数的4/7的和为49个,师、徒各加工零件多少个? 【思路导航】假设师、徒两人都完成了4/7,一个能完成(105×4/7)=60个,和实际相差(60-49)=11个,这11个就是师傅完成将零件的3/8与完成加工零件的 4/7相差的个数。这样就可以求出师傅加工

小学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 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75 ○=( ) △=( ) 2、将一张饼切一刀,最多可切成( )块,切两刀最多可切成( )块,切四刀最多 可切成( )块。 3、一篮鸡蛋,3个一数余1,5个一数余2,7个一数余3,这个蓝子一共有( )个鸡蛋。 4、小明家今年种菜的正方形的地比去年大,去年每边种105棵,今年每边多种出1棵, 那么今年比去年多种( )棵。 5、根据下列图形的排列规律,将每组的第三十个图形填在括号里。 ①○△△○○△△○○△△○……( ) ②△○○○△△○○○△△○……( ) ③○△△○△△○△△○△……( ) 6、有两个数:80和81920把第一个数乘以2,同时把第二个数除以2,( )次后两数相 等。 7、一本书有132页,在这本书的页码中,一共用了( )个数字。 8、五个连续单数的和是155,这五个数中最小的的一个是( )。 9、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现有5把钥匙5把锁,但不知哪把钥匙开哪把锁,最多要试 ( )次,才能配好全部的钥匙和锁。 10、两个两位数相加,其中一个加数是73,另一个加数不知道,只知道另一个加数的十 位数增加5,个位数增加1,那么求得的和的后两位数字是72,另一个加数原来是( )。 11、请你把31个苹果分装在五个盒子里,使得无论拿几个苹果都不用打开盒子,只要把 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盒子拿走就可以了,那么这五个盒子中,装苹果最多的盒子里有( )个苹果。 12、将1-9这九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九个圆圈内,使三角形每边的数之和是23。

1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字,使下面算式成立。 6 5 6 14、下图中有( )个三角形,( )个正方形,( )个长方形。 15、1,3,5,7,9,11……999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出一个多位数1357911131517…… 999,这个多位数是( )位数。 16、老师把一套竞赛题分给三名同学来完成,将这套题的一半还多5道分给了李强,将 剩下的一半少2道题分给了王红,最后剩下26道题给了杨光,这套竞赛题共有( )道题。 17、小明参加象棋比赛,胜一场得5分,平一场得3分,负一场得0分,他在16场比 赛中没有负场,且胜场和平场的得分正好相等,小明胜( )场,平( )场。 18、在□里填上数字,使商的百位和十位上都是0,并且结果没有余数。 1514145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甲校人数的5倍等于乙校人数的4倍,那么( )。 A 、两校人数相等 B 、甲校人数多 C 、乙校人数多 2、两个数的商是10,被除数、除数都增加5,商是( ) A 、不能确定 B 、10 C 、15 3、把一个数扩大100倍后,再缩小10倍,结果是原数的( )倍。 A 、1000 B 、100 C 、10 4、从1~400中,“0”一共出现( )次。 A 、71 B 、64 C 、44 5、a ÷b 的余数是6,那么(a ÷2)÷(b ÷2)的余数是( )。 6、在一次民族歌手大赛中,十位评委给一个女歌手评的分数是:89、90、91、93、92、 86、89、88、91、90,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这位女歌手的平均得分是( ) A 、90分 B 、89分 C 、90.5分

小学三年级奥数精品讲义1-34讲全

小学三年级奥数精品讲义 目录 第一讲加减法的巧算(一) 第二讲加减法的巧算(二) 第三讲乘法的巧算 第四讲配对求和 第五讲找简单的数列规律 第六讲图形的排列规律 第七讲数图形 第八讲分类枚举 第九讲填符号组算式 第十讲填数游戏 第十一讲算式谜(一) 第十二讲算式谜(二) 第十三讲火柴棒游戏(一) 第十四讲火柴棒游戏(二) 第十五讲从数量的变化中找规律 第十六讲数阵中的规律 第十七讲时间与日期 第十八讲推理

第十九讲循环 第二十讲最大和最小 第二十一讲最短路线 第二十二讲图形的分与合 第二十三讲格点与面积 第二十四讲一笔画 第二十五讲移多补少与求平均数第二十六讲上楼梯与植树 第二十七讲简单的倍数问题 第二十八讲年龄问题 第二十九讲鸡兔同笼问题 第三十讲盈亏问题 第三十一讲还原问题 第三十二讲周长的计算 第三十三讲等量代换 第三十四讲一题多解 第三十五讲总复习

第一讲加减法的巧算 森林王国的歌舞比赛进行得既紧张又激烈。选手们为争夺冠军,都在舞台上发挥着自己的最好水平。台下的工作人员小熊和小白兔正在统计着最后的得分。由于他们对每个选手分数的及时通报,台下的观众频频为选手取得的好成绩而热烈鼓掌,同时,观众也带着更浓厚的兴趣边看边猜测谁能拿到冠军。 观众的情绪也影响着两位分数统计者。只见分数一到小白兔手中,就像变魔术般地得出了答案。等小熊满头大汗地算出来时,小白兔已欣赏了一阵比赛,结果每次小熊算得结果和小白兔是一样的。小熊不禁问:“白兔弟弟,你这么快就算出了答案,有什么决窍吗?” 小白兔说:“比如2号选手是93、95、98、96、88、89、87、91、93、91,去掉最高分98,去掉最低分87,剩下的都接近90为基准数,超过90的表示成90+‘零头数’,不足90的表示成90-‘零头数’。于是(93+95+96+88+89+91+93+91)÷8=90+(3+5+6―2―1+1+3+1)÷8=90+2=92。你可以试一试。”?小熊照着小白兔说的去做,果然既快又对。这下小熊明白了,掌握了速算的技巧,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很大。它不仅可以节省运算时间,更主要的是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我们在进行速算时,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有关定律和法则,选择合理的方法。下面介绍在整数加减法运算中常用的几种速算方法。 例题与方法 第一题:巧算下面各题 ①36+87+64 ②99+136+101 ③1361+972+639+28 解答:①式=(36+64)+87 =100+87=187 ②式=(99+101)+136 =200+136=336 ③式=(1361+639)+(972+28) =2000+1000=3000

2021年小学三年级奥数讲解. 巧填数字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三年级奥数培训资料 欧阳光明(2021.03.07) 填数游戏 一、知识要点 小朋友都喜爱做游戏。填数游戏不但非常有趣,而且能促使你积极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发展能力。但有时也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只要你掌握了填写方法,填起来就很轻松了。 填数时,要仔细观察图形,确定图形中关键的位置应填几,一般是图形的顶点及中间位置。另外,要将所填的空与所提供的数字联系起来,一般要先计算所填数的总和与所提供数字的和之差,从而确定关键位置应填几。关键位置的数确定好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在下图中分别填入1——9,使两条直线 上五个数的和相等,和是多少呢? 【思路导航】我们可以这样想,把1——9中间的 5填到中心的○内,剩下八个数,一大一小,搭配成和 都是10的四组,这样两条直线上五个数的和都是 5+10×2=25。 如果把1填在中心的○内,这样剩下的八个数 可以一大一小搭配成和都是11的四组,这时两条直线上五个数的和是1+11×2=23。 想想:两条直线上五个数的和还可以是多少? 练习1: 1.在下图(左下)中填入2——10,使横行、竖行中的五个数的和相同。和是多少呢?

2.把1、4、7、10、13、16、19七个数填入图(中上图)中7朵花里,使每条直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3.把6、8、10、12、14、16、18七个数填在右上图的○中,使每排三个数及外圆上三个数的和都是32。 【例题2】把数字1——8分别填入下图的小圆 圈内,使每个五边形上5个数的和都等于20。 【思路导航】题目中所给8个数字的和是1+2+ 3+4+5+6+7+8=36,题中要使每个五边形上五个 数的和等于20,那么两个五边形上数字的总和是 20×2=40。两个五边形上的数字总和比8个数的和 多40-36=4,多4的原因是图中中间两个圆圈的数 字算了两次,多算了一次。1——8中只有1和3的 和为4,所以先确定关键的中间两个圆圈中,一个填1.一个填3。20-(1+3)=16,16可以分成2+6+8和4+5+7,所以本题应该这样填: 练习2: 1.将数字1——6填入下图(左下)中的小圆圈内,使每个大圆上4个数的和都是15。 2.把5、6、7、8、9、10这六个数填入右上图三角形三条边的○内,使得每条边上的三个数的和是21。 3.把1——8这八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各个□内, 使得每一横行、每一竖行的三个数的和是13。 【例题3】在图中填入2——9,使每边3个数的和 等于15。 【思路导航】解这题的关键是填出图中的4个顶点,因为求和时这4个顶点各算了两次,多算了一次,所以4边数的和是 15×4=60,所给的数的和是2+3+4+5+6+7+8+9=44,所以4个顶点数的和是60-44=16。我们可选出3+7+4+2=16填入4个顶点。

(完整word版)小学奥数举一反三B版5年级数学

目录 第1周平均数 (1) 第2周等差数列 (3) 第3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5) 第4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8) 第5周分类数图形 (11) 第6周尾数和余数 (14) 第7周一般应用题(一) (16) 第8周一般应用题(二) (18) 第9周一般应用题(三) (20) 第10周数阵 (22) 期中测试(一) (25) 第11周周期问题 (27) 第12周盈亏问题 (30) 第13周长方体和正方体(一) (32) 第14周长方体和正方体(二) (34) 第15周长方体和正方体(三) (36) 第16周倍数问题(一) (38) 第17周倍数问题(二) (40) 第18周组合图形的面积(一) (42) 第19周组合图形的面积(二) (45) 第20周数字趣味题 (48) 期末测试(一) (50) 第21周假设法解题 (52) 第22周作图法解题 (54) 第23周分解质因数(一) (56) 第24周分解质因数(二) (58) 第25周最大公约数 (60) 第26周最小公倍数(一) (62) 第27周最小公倍数(二) (64) 第28周行程问题 (66) 第29周行程问题(二) (68) 第30周行程问题(三) (70)

期中测试(二) (72) 第31周行程问题(四) (74) 第32周算式谜 (76) 第33周包含与排除 (78) 第34周转换问题 (80) 第35周估值问题 (82) 第36周火车行程问题 (84) 第37周简单列举 (86) 第38周最大最小问题 (88) 第39周推理问题 (90) 期末测试(二) (92)

第1周平均数 基础卷 1.期中考试过后,李玲同学语文、数学的平均成绩为91分,语文、英语的平均成绩为88分,数学、英语的成绩为93分,李玲三门功课各得多少分? 2.奶糖和水果糖混合起来,成为什锦糖,平均每千克售价9.13元,已知奶糖有35千克,每千克10.3元,水果糖每千克8.5元,那么有多少千克水果糖? 3.7位同学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48下。由于记录失误,李强的成绩被错记成121下,因此他们的平均成绩变成145下,问:李强实际上跳了多少下? 4.几位裁判员为一位体操运动员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后,平均成绩为8.82分。如果记人最高分,平均成绩为9.04分。已知这位运动员的最高分是9.70分,问:共有几位裁判员? 5.小明一星期看完一本书,平均每天看75页,前3天平均每天看70页,后5天平均每天看78页,他第三天看了多少页? 6.8个数从小到大排成一列,它们的平均数是32,前5个数的平均数是24.后5个数的和是210,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三年级奥数讲义-第一讲找规律填数(附答案)

三年级奥数- 第一讲找规律填数 【学法指导】 寻找一列数的变化规律,再根据这样的规律填上适当的数,这样的问题我 们叫作“找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 1. 从相邻两数的和、差、积、商考虑,或将和、差、积、商依次写下来 成新的一列数,通过对这列数的变化规律的分析,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 的数。 2. 有时要将一列数分成两列数,分别考虑它们的变化规律。 3. 对于那些分布在某些图形中的数,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往往与这些数 在图形中的特殊位置有关。这是我们解决这类问题的入手点 【经典例题1】 找出下面各数的排列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出适当的数。 (1)2,5,8,11,14,( ) ,(). (2) 1 ,2,4,7,11,16,( ). (3) 4 ,12 ,36 ,108 ,( ) ,972. (4) 1 ,2,6,24,120,( ) ,5040. 思路点拨 (1) 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差。发现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大3。 (2) 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差。发现前 6 个数每相邻两个数的差依次是1,2,3,4,5,由此可以推算第7 个数比第6 个数16 大6。 (3)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商,发现后一个数总是前一个数的 3 倍。 (4)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商,发现前 5 个数每相邻两个的商依次是2,3,4,5 ,由 此可以推算第 6 个数是第5 个数120 的6 倍。 完全解题 (1)2,5,8,11,14,( 17 ) ,(20 ). (2) 1 ,2,4,7,11,16,( 22 ). (3) 4 ,12 ,36 ,108 ,( 324 ) ,972. (4) 1 ,2,6,24,120,( 720 ) ,5040.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五年级完整版)

第1讲平均数(一) 一、知识要点 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 下面的数量关系必须牢记: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二、精讲精练 【例题1】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一箱苹果多少个? 【思路导航】(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36(个); (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3)1箱苹果+1箱桃=37×2=72(个)由(1)(2)两个等式可知: 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1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 1箱苹果和1箱桃共有多少个:37×2=74(个) 1箱苹果比1箱桃多多少个:42×3-36=18(个) 1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 练习1: 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 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例题2】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思路导航】女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高92-91.2=0.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低91.2-90.5=0.7(分)。全体女生高出全班平均分0.8×21=16.8(分),应补给每个男生0.7分,16.8里包含有24个0.7,即全班有24个男生。 练习2: 1.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 2.有两块棉田,平均每亩产量是92.5千克,已知一块地是5亩,平均每亩产量是101.5千克;另一块田平均每亩产量是85千克。这块田是多少亩? 【例题3】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平均数就变成了3。被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举一反三

第一周定义新运算 专题简析: 定义新运算是指运用某种特殊符号来表示特定的意义,从而解答某些特殊算式的一种运算。 解答定义新运算,关键是要正确地理解新定义的算式含义,然后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计算程序,将数值代入,转化为常规的四则运算算式进行计算。 定义新运算是一种人为的、临时性的运算形式,它使用的是一些特殊的运算符号,如:*、等,这是与四则运算中的“?、#、*、·”不同的。 新定义的算式中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但它在没有转化前,是不适合于各种运算定律的。 例题1。 假设a*b=(a+b)+(a-b),求13*5和13*(5*4)。 13*5=(13+5)+(13-5)=18+8=26 5*4=(5+4)+(5-4)=10 13*(5*4)=13*10=(13+10)+(13-10)=26 练习1 1..将新运算“*”定义为:a*b=(a+b)×(a-b).求27*9。 2.设a*b=a2+2b,那么求10*6和5*(2*8)。 3.设a*b=3a-1 2 ×b,求(25*12)*(10*5)。 例题2。 设p、q是两个数,规定:p△q=4×q-(p+q)÷2。求3△(4△6). 3△(4△6). =3△【4×6-(4+6)÷2】 =3△19 =4×19-(3+19)÷2 =76-11 =65 练习2 1.设p、q是两个数,规定p△q=4×q-(p+q)÷2,求5△(6△4)。 2.设p、q是两个数,规定p△q=p2+(p-q)×2。求30△(5△3)。 3.设M、N是两个数,规定M*N=M N + N M ,求10*20- 1 4 。 例题3。 如果1*5=1+11+111+1111+11111,2*4=2+22+222+2222,3*3=3+33+333,4*2=4+44。那么7*4=?,210*2=? 7*4=7+77+777+7777=8638

小学三年级数学奥数题

第一讲:错中求解 1、小马虎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十位上的2看做了5,结果得到的差是342,正确的差是多少? 2、小明在做减法题时,把被减数十位上的3错写成8,结果得到的差是284,正 确的差是多少? 3、小马虎在计算一道题目时,把某数乘以3加20,误看成某数除以3减20,得 数是72,某数是多少?正确的得数是多少? 4、小丽在计算一道题时,把某数乘以4加20,误看成除以4减20,得数为35, 某数是多少?正确的结果呢? 5、小马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乘数的个位上的5看做2,乘得结果 是550,实际应为625,这两个两位数各是几? 6、小华在做一道两位数乘法时,把乘数个位上的3错写成5,乘得的结果是875, 正确的结果是805,这两个两位数分别为多少? 7、小林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把被除数137当作173,结果商比正确结果大了4, 但余数恰好相同,正确的除法算式应是多少? 8、王刚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把被除数171错写成117,结果比原来少9,但余 数恰好相同,正确的除法算式应是多少? 9、小林和小华同时做一道被减数是四位数的减法时,小林计算时在这个四位数 的左端错添了一个5,而小华在这个数的右端也错添了一个5,结果两人所得的差相差22122,求这个四位数。 10、把3写在某个三位数的左端得到一个四位数,把3写在这个数的右端也得到一个四位数,这两个四位数的差是1071,求这个三位数。 第二讲用对应法解题 1、奶奶去买水果,如果她买4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需花58元;如果她买6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那么需花62元,问1千克梨和1千克荔枝各多少元? 2、3筐苹果和5筐橘子共重270千克,3筐苹果和7筐橘子共重342千克,一筐 苹果和一筐橘子各重多少千克? 3、学校买足球和排球,买3个足球和4个排球共需要190元,如果买6个足球 和2个排球需要230元,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各需要多少元? 4、5筐番茄和2筐黄瓜共重330千克,3筐番茄和4筐黄瓜共重310千克,一 筐番茄和一筐黄瓜各重多少千克? 5、商店里有一些气球,其中红气球和蓝气球共21只,蓝气球和黄气球共28只, 黄气球和红气球共29只,红气球、蓝气球和黄气球各有多少只? 6、小明和小红共12岁,小红和小丽共17岁,小丽和小名共13岁,三人各多少 岁? 7、三年级三个班种了一片小树林。其中72棵不是一班种的,75棵不是二班种 的,73棵不是三班种的。问三个班各种了多少棵树? 8、百货商店运来三种鞋子,其中37双不是皮鞋,54双不是运动鞋,51双不是 布鞋,三种鞋各运来多少双?

三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 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知识点: 1、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2、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5、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第一课时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教学难点: 1、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课题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记忆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书写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书写思想和方法。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十位上是“2“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2、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3、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0、1、3、5 二、探究新知 1、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 (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 (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2)按数位摆: 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 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 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 (3)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练习二十二第1题。 (1)小组活动:找四个人扮演四位师徒,一个人记录。 (2)怎样交换位置更清楚明了? (3)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教材练习二十二第2题。 独立排一排,并记录。注意排的顺序,体会方法。 3、教材练习二十二第3题。 四、思维训练 从写有1、2、3、4的四张卡片中任意选出2张,做一位数的乘法计算。共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共有多少个不同的积?写出这些算式。 五、板书设计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六年级

第1讲 定义新运算 一、知识要点 定义新运算是指运用某种特殊符号来表示特定的意义,从而解答某些算式的一种运算。 解答定义新运算,关键是要正确地理解新定义的算式含义,然后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计算程序,将数值代入,转化为常规的四则运算算式进行计算。 定义新运算是一种人为的、临时性的运算形式,它使用的是一些特殊的运算符号,如:*、△、⊙等,这是与四则运算中的“+、—、×、÷”不同的。 新定义的算式中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但它在没有转化前,是不适合于各种运算定律的。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假设a*b=(a+b)+(a—b),求13*5和13*(5*4)。 【思路导航】这题的新运算被定义为:a*b 等于a 和b 两数之和加上两数之差。这里的“*”就代表一种新运算.在定 义新运算中同样规定了要先算小括 号里的。因此,在13*(5*4)中, 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5*4)。 练习1: 1。将新运算“*"定义为:a*b=(a+b)×(a—b).。求27*9。 2.设a*b=a2+2b,那么求10*6和5*(2* 8). 3。设a*b =3a-b ×1/2,求(25*12)* (10*5)。 【例题2】设p 、q 是两个数,规定:p △q=4 ×q -(p +q)÷2。求3△(4△6)。 【思路导航】根据定义先算4△6。在这里“△” 是新的运算符号. 练习2: 1.设p、q 是两个数,规定p △q=4×q-(p+q)÷2,求5△(6△4)。 2。设p 、q 是两个数,规定p △q=p2+(p-q)×2。求30△(5△3)。 3.设M 、N 是两个数,规定M*N=M /N+N/M,求10*20-1/4。 【例题3】如果1*5=1+11+111+1111+11111,2*4=2+22+222+2222,3*3=3+33+333,4*2=4+44,那么7*4=________;210*2=________。

小学奥数六年级举一反三完整版

小学奥数六年级举一反 三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一周定义新运算 专题简析: 定义新运算是指运用某种特殊符号来表示特定的意义,从而解答某些特殊算式的一种运算。 解答定义新运算,关键是要正确地理解新定义的算式含义,然后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计算程序,将数值代入,转化为常规的四则运算算式进行计算。 定义新运算是一种人为的、临时性的运算形式,它使用的是一些特殊的运算符号,如:*、等,这是与四则运算中的“、、、·”不同的。 新定义的算式中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但它在没有转化前,是不适合于各种运算定律的。 例题1。 假设a*b=(a+b)+(a-b),求13*5和13*(5*4)。 13*5=(13+5)+(13-5)=18+8=26 5*4=(5+4)+(5-4)=10 13*(5*4)=13*10=(13+10)+(13-10)=26 练习1 1..将新运算“*”定义为:a*b=(a+b)×(a-b).求27*9。 2.设a*b=a2+2b,那么求10*6和5*(2*8)。 3.设a*b=3a-×b,求(25*12)*(10*5)。 例题2。 设p、q是两个数,规定:p△q=4×q-(p+q)÷2。求3△(4△6). 3△(4△6). =3△【4×6-(4+6)÷2】 =3△19 =4×19-(3+19)÷2 =76-11 =65 练习2 1.设p、q是两个数,规定p△q=4×q-(p+q)÷2,求5△(6△4)。 2.设p、q是两个数,规定p△q=p2+(p-q)×2。求30△(5△3)。 3.设M、N是两个数,规定M*N=+,求10*20-。 例题3。 如果1*5=1+11+111+1111+11111,2*4=2+22+222+2222,3*3=3+33+333, 4*2=4+44。那么7*4=,210*2= 7*4=7+77+777+7777=8638 210*2=210+210210=210420 练习3 1.如果1*5=1+11+111+1111+11111,2*4=2+22+222+2222, 3*3=3+33+333,…..那么,4*4=,18*3= 2.规定a*b=a+aa+aaa+aaa+aaaa……..a,那么8*5= (b-1)个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