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超滤膜污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超滤膜污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超滤膜污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超滤膜污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超滤膜污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发表时间:2019-04-19T15:02:55.8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作者:谢鹏伟[导读] 摘要:以超滤技术为核心的组合工艺作为微污染水源水处理的一项新技术,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给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也大量应用于电厂锅炉补给水除盐系统中,但超滤膜污染一直是超滤技术在实际工程推广应用中所面临的一大障碍。

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00000 摘要:以超滤技术为核心的组合工艺作为微污染水源水处理的一项新技术,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给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也大量应用于电厂锅炉补给水除盐系统中,但超滤膜污染一直是超滤技术在实际工程推广应用中所面临的一大障碍。总结了近年来超滤膜污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新进展,包括膜污染的成因及机理、膜污染防治以及膜清洗方法,为电厂除盐系统超滤膜污染预防和控制提供

思路。

关键词:超滤膜;污染预防;控制技术 1 引言

目前,超滤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市政、工业、特种分离等领域的水处理系统中,也大量应用于火力发电厂的锅炉补给水除盐系统中。超滤膜是膜集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安装于反渗透装置的前级,它能非常有效地减少反渗透膜的污堵,保障反渗透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反渗透系统的产水率,减少浓水量。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超滤膜污染情况时有发生,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严重影响制水量,甚至影响电厂机组安全运行。因此,掌握正确的预防、控制超滤膜污染的措施和清洗方法是电厂锅炉补给水除盐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技术。

2 膜污染的形成 2.1膜污染定义

膜污染是指被处理物料中的微粒、胶体粒子和大分子溶质由于与膜存在物理化学相互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引起的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堵塞,使膜产生透过通量与分离特性的不可逆变化的现象。包括膜的孔道被大分子溶质堵塞引起膜过滤阻力增加;溶质在孔内壁吸附;膜面形成凝胶层增加传质阻力。组分在膜孔中沉积将造成膜孔减小甚至堵塞,实际上减小了膜的有效面积。组分在膜表面沉积形成的污染层所产生的额外阻力可能远大于膜本身的阻力,而使渗透流率与膜本身的渗透性无关。膜污染程度同膜材料、保留液中溶剂以及大分子溶质的浓度、性质、溶液的 pH 值、离子强度、电荷组成、温度和操作压力等有关,污染严重时能使膜通量下降80%以上。

2.2超滤膜污染的成因及机理

超滤膜污染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超滤开始过滤时,大颗粒物质在溶液不断透过膜的过程中被带至并吸附在膜的表面,使膜面的大颗粒物质浓度高于主体溶液的浓度形成浓差极化层,浓差极化层所引起的传质阻力较小,对膜的选择性和过滤影响不明显。第二阶段,随着大颗粒物质不断在膜表面吸附积累,边界层的浓度不断增加,当其浓度达到饱和浓度时形成凝胶层。这层污染层形成后,压力增加厚度增加,所增加的压力与增厚的凝胶层阻力相抵消,以致透水通量不再增加。第三阶段,小于膜孔径的颗粒污染物在孔道内吸附形成搭桥式堵塞,同时略大于孔径的颗粒物在压力作用下进入膜孔内形成堵塞,由此造成膜的孔隙率逐渐下降,超滤膜的过滤及分离特性严重被破坏。 3超滤膜污染的防控措施及清洗方法任何膜分离技术在应用中,纵使选择了较合适的膜和运行工艺,膜的污染问题也必定发生,就必须采取一定方法以去除膜表面或膜孔内的污染物,以达到恢复产水量,延长膜寿命的目的。本文以电厂常用的中空纤维超滤组件为例,展开分析。如提高进入超滤的进水水质,选择合适的膜组件,优化操作条件和运行工艺,从而有效防控膜污染。

3.1超滤膜污染的防控措施 3.1.1选择合适的膜组件

根据电厂产水特点,多选择结构紧凑的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其具有单位体积内膜的填装密度高,比表面积大,料液流动状态好,浓差极化倾向易于控制,能耗较低,投资费用相对较低的特点。中空纤维膜有单皮层和双皮层两种,目前单皮层好于双皮层中空纤维膜,单皮层空纤维膜外表面孔径比内表面孔径大几个数量级,透过内表面孔的大分子不会被外表面孔截留,因而抗污染能力强。

其次,超滤膜有外压组件和内压组件,通过应用对比,外压组件比内压组件有着更好的抗污染性能,尤其是原水为微污染的地表水,更适合选用外压超滤组件。

最后就是膜丝材质,现在超滤产品材质有PES、PS、PVC、PVDF等多种材质,由于PVDF的优异的抗污染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已经成为了微污染水源条件下的较好选择。

3.1.2提高原水品质

原水在进入超滤前应进行足够时间的混合、絮凝、沉淀、粗过滤等预处理,以提高原水品质,减少污染物进入超滤膜。在采用超滤原水的试验中,发现在超滤前使用混凝可以提高渗透通量和延缓膜通量衰减;在使用高锰酸盐和加氯预处理对控制藻类污染的研究中发现,联合使用高锰酸盐和加氯可以降低超滤膜污染的速率。

3.1.3优化操作条件

在膜运行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操作策略,如采用气水反冲洗的方式,反洗时在中空纤维超滤膜丝外侧采用连续切向空气流,在膜表面产生气/液两相流,可产生高剪切力和流体不稳定性,以减少颗粒物在膜表面上沉积,同时气泡的擦洗也使滤胶层膨松,即使在较低气体流速下超滤通量也会有明显提高。另外,对PVDF材质膜表面做垂直作用电场试验时,发现膜通量大大提高,在高pH值下,通量甚至超过纯水,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膜透过量也增加;此外,研究报道,利用超声波照射超滤膜组件也可一定程度上提高膜的透过性能。

3.2膜污染的清洗方法

膜污染的清洗方法包括物理清洗法和化学清洗法。物理清洗方法中最为常用的是水力清洗技术和气水冲洗联合技术,化学清洗法是指加入了药物辅助清洗的方法,包括加酸、杀菌剂等药剂。在选择清洗方法前,要弄清楚污染物的种类和性质,采取针对性的清洗方法。通常系统应设置合理的清洗方法,多用物理法冲洗,只有在物理法冲洗达不到理想效果时,再考虑用化学清洗法。当正常出力下,产水量减少,还会选择人工干预清洗的方法。

3.2.1物理清洗

智慧树知到《水污染控制技术》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水污染控制技术》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也极不均匀,径流量由东南向西北(),东南沿海湿润多雨,西北内陆干燥少雨,南北水资源相关悬殊。 A:递减 B: 递增 C: 增加 D: 锐减 正确答案:递减 2、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 )级标准 A: 1 B: 2 C: 3 D: 4 正确答案:3 3、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 A: 3年 B: 4年 C: 5年 D: 6年 正确答案:5年 4、生活饮用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水中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感官性状良好,应经消毒处理。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5、水处理工程技术,指人类为满足生活、生产对水质的要求,采用工程技术方法和手段,研究设计并建造相应的水处理工程设施和设备,通过生产运行去除水中含有的不需要的物质以获得符合水质标准的商品水的过程。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二章 1、差流方式调节是指使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的污水采用外加叶轮搅拌、鼓风空气搅拌、水泵循环等设备对水质进行强制调节。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2、污水处理厂设置调节池,主要任务是调节水量和均化水质。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污水处理厂设置调节池的目的主要是调节水中的pH值。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4、单纯的稀释过程并不能除去污染物质。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三章 1、格栅去除对象的废水中的胶体(1~100nm)和细微悬浮物(100~10000nm)A:对 B:错 正确答案:B 2、混凝过程同时存在凝聚和絮凝现象,都属于化学过程。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3、沉淀池的操作管理中主要工作为( ) A:取样 B:清洗 C:撇污泥 D:排泥 正确答案:D 4、在理想沉淀池中,颗粒的水平分速度与水流速度的关系( ) A:大于 B:小于 C:相等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高廷耀版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业标准答案 第一章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 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

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与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水体自净从净化机制来看,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氧垂曲线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 5.试论排放标准、水环境质量指标、环境容量之间的联系。 答:环境容量是水环境质量标准指定的基本依据,水环境质量标准则是排放标准指定的依据。 6.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哪几种?各标准的使用范围及相互关系是什么?答: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浓度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又可分为国家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 我国现有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基本上都是浓度标准。 国家标准按照污水排放去向,规定了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适用于排污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行业标准:根据部分行业排放废水的特点和治理技术发展水平,国家对部分行业制定了国家行业标准。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与控制技术及工程示范主题 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与水体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 滇池环湖截污治污体系联合运用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等两个课题 申报指南 水专项管理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五月

一、指南说明 本课题采取公开发布指南,评审方式择优选择课题承担单位。此次发布的课题申请指南为根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之主题--《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与控制技术及工程示范》的项目-《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与水体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的实施方案要求编写。 1、项目总体目标 围绕滇池水环境治理总体需求,针对主要水环境问题,结合流域“十二五”水环境质量改善及水污染负荷削减目标,在流域层次上,开展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富营养化综合控制技术研究,并进行规模化工程示范,形成高原湖泊流域污染源综合治理技术体系、重污染型高原湖泊入湖河流污染治理技术体系及高原湖泊规模化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建立高原湖泊水污染防治科技支撑技术平台;以科技进步引导建立严格、有效的全流域水污染控制综合配套集成矩阵式环境经济政策,为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提供技术与管理支撑。建立覆盖150 km2入湖河流小流域的大型科技示范区,示范区内全面实施 2

控源截污减排,示范区入滇河道水质由劣V类提高到Ⅳ类;滇池草海水质改善,实现规模化生态修复和有效管理;“政、产、学、研”结合治理机制全面实行。 2、总体研究内容与任务分解 依据“十二五”滇池治理的科技需要,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分4个层次开展“十二五”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与水体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的研究内容设计与任务分解。 (1)“十一五”控源治污工程提升改造的技术支撑 对现有控源治污工程的提升改造提供技术支撑,主要包括滇池环湖截污治污体系联合运用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和流域入湖河流清水修复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两个课题。 (2)“十二五”治滇重点工作的技术支撑 为“十二五”地方治滇拟开展的重点工作提供技术支撑研究,主要包括滇池流域农田面源污染综合控制与水源涵养林保护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滇池水体内负荷控制与水质综合改善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滇池草海生态规模修复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外流域补水 3

水污染控制工程(完整版)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一、污水分类: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污染雨水及城镇污水(综合污水)。(P1) 二、水质指标 三、滤膜:反渗透膜(﹤1nm)→纳滤膜(﹤2nm)→超滤膜(﹤2~50nm)→微滤膜(200nm) 四、化学指标:BOD5(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水或受污染的天然水样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量,以mg/L为单位,(20℃,5d))、BOD Cr、I Mn,TOC。 五、水体的自净作用(河流的自净作用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游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的机制:①、物理净化(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②、化学净化(氧化、还原和分解);③、生物净化(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六、污染源类型(点源与面源)及其特征/区别 七、氧垂曲线定义: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的变化过程,称氧垂曲线。 八、天然水体的水质参数(无COD)及其成分 九、(选择题/填空题)水循环 十、(名词解释/填空题)水污染控制工程的主要内容及其任务 十一、城市处理(三阶段) 十二、(了解及记忆)地表水水质分类:参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分为五类(Ⅰ、Ⅱ、Ⅲ、Ⅳ、Ⅴ类),记忆相关的项目的指标。 第十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一、格栅的作用及种类 (1)、作用:去除可能堵塞和缠绕水泵机组、曝气器及管道阀门的较粗大悬浮物,并保证后续处理设施能正常运行。 (2)、种类: A.按格栅形状:平面格栅+曲面格栅; B.按栅条净间距:①、粗格栅(50~100mm);②、中格栅(10~40mm);③、细格栅(1.5~10mm);C.按栅条断面形状:圆形、矩形与方形。 (3)、格栅渠道的宽度的选择标准:应使水流保持适当流速→一方面泥沙不至于沉积在沟渠底部,另一方面截留的污泥不至于冲过格栅。 二、格栅、筛网截留的污染物的处置方法:①、填埋;②、焚烧(820℃以上);③、堆肥; ④、把栅渣粉碎后再返回废水中,作为可沉固体进入初沉池。 三、沉淀法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物的可沉降性能,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已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沉淀处理工艺的四种用法: (1)、沉砂池:作为预处理手段去除无机易沉物; (2)、初沉池:去除水中悬浮物,包含部分呈悬浮态有机物,减轻后续处理的有机负荷。(3)、二沉池:分离前方生物处理中产生的污泥/生物膜,使水澄清(浊度下降)。 (4)、污泥浓缩池:把初沉池与二沉池的污泥进一步浓缩,以减小体积,降低后续构筑物尺寸、处理负荷及成本等。 四、(填空题)沉淀类型(四种):①、自由沉降;②、絮凝沉降;③、成层沉降;④、压缩沉降。(悬浮颗粒浓度由低到高) 五、沉淀池的工作原理(以理想沉淀池解释)。

【人教版】2.1《水污染及其成因》教案设计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案例学习,分析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明确水污染成因。 2.联系当地实际,学习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3.以天然水净化为例,理解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发展具有双重保障作用,一方面提供资源、能源满足人类生活、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环境具有容纳、清除和改变人类代谢产物的能力,即自净能力。 一、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 1.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作用: 人类自古以来,就把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但是并未对环境造成明显的危害。 3.自净过程中的几种机理(以天然水为例) 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所净化(图2.1)。 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流动性强的河流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 原因:因为河水不停地流动,若干天就可更新,污染物进入河流后稀释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图2.2)。湖泊水流动性小,更新周期长,以年或月计,污染物常只与局部

湖水混合,稀释慢,污染后自净较难。在地下土层中或岩石空隙里渗流的地下水,自净能力更差。 说明: 1.自然界广泛存在净化作用。这里以了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重点说明。此外地理环境对大气污染物、固体废弃物也具有净化作用,它们的净化机理具有相似性。 2.不论何种水体,其自净能力都是有限度的。 5.自净作用的意义: 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指导人类的活动。例如,合理安排生产布局,减少人工处理污染物的费用等。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二、水污染 1.概念: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如果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通过这个案例,需要能够掌握: ⑴污染物:甲基汞 ⑵污染发生过程:甲基汞经海洋生物的富集、放大作用,在鱼体中含量很高。猫和人吃了中毒的鱼后,造成神经中毒。 ⑶危害: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发生严重障碍,甚至造成死亡。 2.水体富营养化——淡水水体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 ⑴污染物:植物营养素氮、磷等 ⑵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另一方面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从而使水体生物群落急剧变化,水体生态系统则失去平衡,并造成严重的危害。 ⑶“藻花”与“赤潮”: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在湖泊等缓流水体内积聚到一定程度后,藻类就迅速繁殖,尤以蓝藻、绿藻占优势。此时,湖面可出现一片片的“水花(水华)”,又称“藻花”(图2.4),在海洋上则称为“赤潮”(图2.5)。

水污染控制技术每章课后习题

水污染控制技术每章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地球上约有m3的水,能够利用的淡水只占%, 人类实际上能够利用的只占地球上总水量的占%。 2、水的循环分为和。 3、水中的各种杂质按其存在的状态通常分为、、 三类。 4、水体污染物按照其种类和性质,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即、 、、。 5、无机有毒物主要有非金属的、及重金属、 、、。 6、水体的自净过程按其机理可分为、、。 7、控制工业污染源污染排放的途径是和。 8、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原理可分为、、 三类。 9、按处理程度划分,城市污水处理可分为、和。 10、污水的一级处理常用的方法有、、、。 11、采用生物化学法作为二级处理的工艺,主要有和。 12、三级处理的主要的主要任务是 和。 二、名词解释 1、自然循环 2、社会循环 3、COD 4、BOD 5、水体污染 6、水体自净 7、重金属的迁移 8、生物化学处理法 9、污水的二级处理 三、问答题 1、污水按其来源分为哪几类? 2、常用的水污染指标有哪些? 3、污水处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4、什么是污水的一级、二级、三级处理?他们的主要任务各是什么?

第二章水质的预处理 一、填空 1、水质的预处理常用的技术有、、、。 2、细格栅的间距为mm, 中格栅的间距为mm, 粗格栅的间距为mm。 3、按清渣方式,可分为和。 4、筛网的形式有、、、。 5、举出两种调节池的名称、。 6、调节池的有效水深采取m,纵向隔板间距为m。 7、调节池的中废水的平均浓度C= ,所需调节池的体积R= 。 二、名词解释 1、格栅 2、水力回转筛网 3、调节池 三、问答题 1、格栅的作用及分类。 2、筛网的形式有哪些? 3、调节池的作用是什么? 4、已知某化工厂的酸性废水的日平均流量为1000m3/d,废水流量和盐酸浓度如下表所示,求6h的平均浓度和调节池的容积。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面向环境工程专业,属于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水污染控制的具体工艺方法和实际应用,旨在培养学生对水体环境污染的分析、水污染治理的规划设计和工程管理能力,以及开展水污染控制的科学研究能力,以期培养出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水环境保护人才。 本课程支撑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1、2、3、4、5、6、7和11。 三、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污水水质出路 第一节污水水质 1.污水物理性指标 2.污水的化学性指标 3.污水生物性指标 习题要点:各种污染物指标的表征意义 第二节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1. 水体的自净作用 2.污染物在不同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习题要点:水体自净的机理、影响因素 第三节污水出路 1.排放水体及其限制 2.污水回用 习题要点:污水的最终出路与出水水质的关系 本章重点、难点:污水水质指标定义和的表征意义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目前污水最终去向及其对水质的要求; 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自净的机理; 掌握几种常用水质指标的定义和的表征意义。 第二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第一节格栅、筛网和过滤 1.格栅的作用及种类 2.格栅的设计与计算

3.筛网 4.过滤 习题要点:格栅的设计与计算过程 第二节沉淀理论 1.沉淀类型 2.自由沉淀及其理论基础 3.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习题要点:自由沉淀理论 第三节沉砂池 1.平流沉砂池 2.曝气沉砂池 习题要点:曝气沉砂池的曝气作用 第四节沉淀池 1.沉淀池的一般设计原则几参数 2.平流式沉淀池 3.竖流式沉淀池 4.辐流式沉淀池 5.斜流沉淀池 6.提高沉淀池沉淀效果的有效途径 习题要点:各种沉淀池之间的优缺点比较第五节隔油和破乳 1.含油废水的来源和性质 2.隔油池 3.乳化油和破乳方法 习题要点:隔油池的设计要点 第六节浮上法 1.浮上法类型 2.加压溶气气浮的基本原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答案

习题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一、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 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与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水体自净从净化机制来看,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氧垂曲线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特点 5.试论排放标准、水环境质量指标、环境容量之间的联系。 答:环境容量是水环境质量标准指定的基本依据,而水环境质量标准则是排放标准指定的依据。 6.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哪几种?各标准的使用范围及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浓度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又可分为国家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

水污染处理技术(概述)讲解学习

水污染处理技术(概述)

一、绪论 1、水循环:①自然循环②社会循环 2、天然水杂质:悬浮物胶体溶解物 3、水体污染: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环境容量,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特性发生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功能及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4、水污染可分为:自然污染人为污染 5、氧垂曲线定义: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 6、氧垂曲线的作用:①废水排入河流后溶解氧的变化情况②最缺氧点距离受污点的位置及其溶解氧含量 7、水体污染源分为: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其他污染源 8、污染类型:病原体污染耗氧物质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石油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有毒化学物质污染酸碱盐污染 9、废水的水质指标: ①物理指标温度、色度、臭味、固体物 ②化学指标 COD、BOD5、P H值、汞 ③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 10、水污染控制基本方法: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 11、凯氏氮:有机氮和氨氮的总称

12、总固体量:TS 悬浮物:SS 溶解性固体:DS 挥发性固体:VSS 非挥发性固体:NVSS 二、物理处理法 1、定义:借助物理作用分离和除去污水中不溶性悬浮物体或固体的方法 2、特点:简单易行、效果良好、费用较低 —、均和调节 1、调节池作用:调节水量调节水质 二、①筛滤作用: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 防止堵塞水泵或管路回收有用物质 ②格栅:-、按清理方式来分类:人工清理格栅机械格栅 =、按格栅规格分类:粗格栅:50—100毫米中格栅:10—40 毫米细格栅3—10毫米 三、栅渣、筛余物处理:填埋焚烧 四、①沉淀定义: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或从溶液中析出的难 溶解的固体物质 ②沉淀作用:作为化学处理与生物处理的预处理用于化学处理或生物处 理后,分离化学沉淀物、分离活性污泥污泥的浓缩脱 水灌溉农田前作灌前处理 ③沉淀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拥挤沉淀压缩沉淀 ④过滤率(表面负荷率):沉淀池进水量与沉淀池平面面积的比值

博士研究生考试课程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考试大纲

《工程经济学》考试大纲 一、命题范围及基本要求 1.资金的时间价值:熟悉资金时间价值及产生的原因、资金时间价值的各种计算、有效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关系,掌握等值的概念、现金流量图的绘制方法 2.工程投资估算:掌握投资估算的内容和投资估算的编制方法,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估算方法、流动资金及铺底流动资金的估算方法 3.投资方案评价方法:熟悉各个评价指标的经济含义、静态与动态评价指标的计算,掌握工程方案经济性分析比较的基本方法,掌握工程经济性判断的基本指标及各个评价指标的优点及不足 4.建设项目财务评价:了解建设项目的风险分析,熟悉建设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熟悉一般工业建设项目财务评价基本报表的项目组成、各类数据的分析与评价,掌握一般工业建设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分析和偿还能力评价的含义、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准则 5.投资项目国民经济评价:了解国民经济评价的重要参数,熟悉费用效率评价的原理,掌握国民经济评价的原则 6.非工业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了解各类项目经济评价的特点 7.工程经济在建设活动中的应用:熟悉设计方案、施工方案的比较与评价,掌握设备更新的理论与方法,掌握价值工程功能评价与功能改进的方法 二、参考书 1.黄有亮,土木工程经济分析导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版. 2.黄渝祥,邢爱芳,工程经济学(第3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计算力学》考试大纲 一、命题范围与重点 1.弹性力学问题基本理论 1)基本方程;2)平面问题; 3)轴对称问题; 4)薄板弯曲问题; 5虚功方程。6)加权余量法;7)变分原理;8)能量原理;

2 有限单元法基本概念 1.1)有限元的发展史;2)有限元的基本原理;3)有限元基本概念; 4)虚功原理(变形体)的 定义和运用。5)最小势能原理(最小余能原理)及加权余量法(如伽辽金法)在有限元中的应用(如:推导单刚方程)。 3.平面三角形单元 1)平面问题的概念;2)位移模式与解答的收敛性;3)三角平面单元等效荷载;4)三角单元应力矩阵及刚度矩阵;5)有限元基本解题步骤。6)应力计算结果及处理。 4.杆件结构有限单元法 1)杆系有限单元分类;2)平面刚架有限单元法; 3)梁单元的自由度释放;4)考虑剪切变形梁单元;5)带刚域梁单元;6)空间梁单元; 5.较精密的平面单元与较复杂的平面问题; 1)四节点矩形单元; 2) 面积坐标; 3) 具有六结点的三角形单元; 4) 其他高次单元的位移函数构造; 6 插值函数的构造 1) Lagrange单元插值函数构造; 1) Hermite单元插值函数构造;3)Senrendipity单元插值函数构造; 4)三维单元的插值函数; 7 空间问题的有限单元法: 1).等参数单元的概念;2) 四边形等参数平面单元;3) 空间等参数单元; 4)等参数单元的力学分析数学分析;5)数值积分。6)数值积分阶次选择; 8 板、壳问题的有限单元法; 1)薄板弯曲问题的有限单元法; 2)矩形薄板单元的位移模式和荷载列阵; 3)矩形薄板单元的内力矩阵及刚度矩阵; 4)用矩形薄板单元计算薄壳问题。 9.线性方程组解法 1)系数矩阵存储: a)一维变带宽存储;b)二维等带宽存储;2)分块法基本原理;3)PCG 迭代解法基本原理; 10 综合分析能力考查:结构计算模型或简图取法技巧、工程应用技巧。 二、参考书

水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水污染及其防治 水污染及其防治 水污染及其防治 [课标要求] 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出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水污染概念、水污染类型、水污染危害、水污染防治为编写思路,围绕课标中环境污染与防治的内容标准编写主干知识,以活动、阅读等辅助栏目拓展水污染的有关知识,使整节教材有血有肉,枝繁叶茂,很好的达到了水污染及其防治的课表要求。 为了实现第二个课标要求——以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出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教材设置了探究活动,介绍了最常见的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过程、危害,并让学生联系家乡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分析。关于水污染防治,教材从预防、治理和管理三个层面进行阐述,还设置了“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阅读教材,让学生对污水处理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完成第三个课标。。 [教学构思] 1.以学生为本,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体验与感受生活,领悟教材的精华。通过案例教学法实现对教学重组和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发展的策源地,通过情境设计、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逐步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 2.构建师生互动交流的课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通过分

析图片、材料等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污染概念、类型和我国水污染状况。 2.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过程及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 3.掌握水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4.认识水污染的区域差异及解决的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水污染的严重性。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水污染原因,掌握水污染的危害和防治原则。 3.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对案例中图片、材料的分析,提高学生观察事物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归纳表述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地理观念,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 2.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护水意识,主动参与意识, 3.关心我国水污染状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水污染成因、危害、防治措施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 案例的剖析;初步掌握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式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水污染控制技术题库

1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五日生化耗氧量(BOD5) 2、氧转移效率(EA) 3、水环境容量 4、污泥沉降比(SV%) 5、水力负荷率 6、吸附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说明城市污水三级处理过程中每一级处理的作用、构筑物或方法名称及BOD5去除率要求。 2、与推流式比较,完全混合活性污泥系统具有的优缺点。 3、在污水生化处理方法中,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比较具有哪些优点? 四、论述题(40分) 1、当前公认的污泥厌氧消化分为几个阶段?说明各阶段的名称、参与的微生物及产物。(15分) 3、试述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中需要考虑和注意的问题(本题可结合具体工程实践或实例进行讨论)。(25分)

2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微生物生长规律、、、 。 2.曝气方法主要有和。鼓风曝气的空气扩散装置有和 ,机械曝气的空气扩散设备有和。3.稳定塘的类型有、、、。4.影响厌氧消化效率的因素有、、、、 、、。5. 有机物厌氧消化降解过程、和6.消化池的搅拌方法、、。7.污泥过滤脱水设备有、、。二.名词解释(5分×4=20分) 1.MLSS 2.MLVSS 3.SV 4.SVI 三.综合题(50分) 1、与推流式比较,完全混合活性污泥系统具有的优缺点。(10分) 2、污泥膨胀的原因?(10分) 3.脱氮除磷机理?(10分) 4.简述SBR工艺。(10分) 5.请你设计一个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10分) 3 1.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主要有、、、 。 2.曝气方法主要有和。鼓风曝气的空气扩散装置有和

,机械曝气的空气扩散设备有和。3.生物滤池由、、、四部分组成,可分为、和。4.影响厌氧消化效率的因素有、、、、 、、。5.消化池的搅拌方法、、。6.污泥过滤脱水设备有、、。二.选择题(2分×10=20分) 1. 污泥浓缩的对象主要是去除污泥颗粒间的_______。 A. 间隙水 B. 毛细管结合水 C. 表面吸附水 D. 内部水 2. 污泥的机械压滤脱水最常用的是______。 A. 板框压滤机脱水 B. 真空过滤脱水 C. 离心脱水 D. 自然干化 3. 混凝操作时,水在混凝反应设备的停留时间需要_____。 A. 1~2分钟 B. 15~30分钟 C. 50~60分钟 4. 自来水煮沸饮用属于_____。 A. 紫外线消毒法 B. 加热消毒法 C. 辐射消毒法 D. 臭氧消毒法 5. 活性污泥法是_____自净的人工强化方法。 A. 高浓度的有机工业污水 B. 低缩度的工业污水和城市污水 C. 水体 6. 活性污泥法净化污水的主要承担者是_____。 A .原生动物B. 真菌C. 细菌 7. 如二沉池中上清液混浊,则说明______。 A .负荷过高,分解不彻底B. 污泥膨胀C. 污泥中毒 8. 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有温度、酸碱度、营养 物质、毒物浓度和______。 A. 溶解氧 B. 碳源 C. 氮源 D. 无机盐类 9. BOD5/COD大大降低,表明可以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已基本______。 A. 去除 B. 保留 10. 生物膜处理法的主要运行形式有______、生物转盘、生物接触 化池和生物流化床。A.活性污泥B.生物滤池C.氧化塘 三.综合题(50分) 1.说明城市污水三级处理过程中每一级处理的作用、构筑物或方法名称?(10分)

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水污染控制工程英文名称: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07060169 授课专业:环境工程 开课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分/总学时:6学分/96学时理论学时:96 实验学时:0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原理、物理学等考核方式:考试 二、课程简介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是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详细阐述了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总论,不溶态污染物的分离技术,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转化技术,污染物的化学转化技术,溶解态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分离技术,废水的再生利用与排放,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污水处理厂(站)设计与水环境区域综合防治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较全面掌握水与废水处理、水质管理、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特性等,了解水污染控制领域的最新进展,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水处理和环境保护问题的基本素质与创新能力,为以后从事水污染治理技术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环境管理等奠定良好基础。 课程教学以讲授、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授课,并适时安排学生参与相关专题的讨论与汇报,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四、成绩评定方法及要求 本课程采用考试的方式进行期末考核。课程总成绩按平时成绩(30%)+期末闭卷考试(70%)进行核算。平时成绩的形式有课后作业、课堂考勤等。 五、参考教材和资料 [1] 高廷耀等.水污染控制工程(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 彭党聪.水污染控制工程(第3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 [3] 任南琪、赵庆良.水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唐受印,戴友芝.废水处理工程(第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执笔人签字:胡学伟,普红平审核人签字:刘树根 主管教学院长签字:张德华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1总固体量:把定量水样在105~110℃烘箱小烘干至恒重,所得的重量:。 2污水中含氮化合物有四种: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与硝酸盐氮。 3凯氏氮(KN)是有机氮与氨氮之和。凯氏氮指标可以用来判断污水在进行生物法处理时,氮营养是否充足的依据。 4油脂在污水中存在的物理形态有5种:①漂浮油,静水时能上浮至液面,形成油膜,约占油脂总量的60%~80%;②机械分散态油,油粒直径大于5μm,较稳定地分散在污水中,油-水界面间不存在表面活性剂;③乳化油,油粒直径也大干5μm,但在油-水界曲间存在表面活性剂,因此更为稳定;④附着油,即附着在悬浮团体表面的油;⑤溶解油,包括溶解于水及油粒直径小于5μm的油珠。①、②、③、④类油脂—般可用隔油、气浮或沉淀等物理方法去除,⑤类油主要可用生物法或气浮法去除。 10大肠菌群数(大肠菌群值):是每升水样中所含有的大肠菌群的数目,以个/L计。 11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性质发生变化,使水体固有的生态系统和功能受到破坏。 12水环境容量:在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条件下,水体最大允许的污染负荷量,又称水体纳污能力。 13污水处理的基本力法:就是采用各种技术与手段,将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分离去除、回收利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水得到净化。 14稳定塘:是经过人工适当修整的土地,设围堤和防渗层的污水池塘,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净化功能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15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也属于污水自然处理范畴,就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污水投配在土地上.通过土壤—植物系统,进行一系列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净化过程,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 16湿地处理系统:是将污水投放到土壤经常处于水饱和状态而且生长有芦苇、香蒲等耐水植物的沼泽地上,污水沿一定方向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在耐水植物和土壤联合作用下,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土地处理工艺。 17深度处理:当污水处理的出流标准是某些特定的污染物时,则处理工艺常称为深度处理。18活性污泥(两种表述) 概念一:向生活污水注入空气进行曝气,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在污水中即形成一种呈黄褐色的絮凝体。这种絮凝体主要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所构成,它易于沉淀与水分离,并使污水得到净化、澄清,这种絮凝体就是称为“活性污泥”的生物污泥。 概念二:活性污泥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的主体作用物质。在活性污泥上栖息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微生物群体。在微生物群体新陈代谢功能的作用下,使活性污泥只有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质的活力,故此称之为“活性污泥”。 19活性污泥的能含量:有机物量(F)与微生物量(M)的比值(F/M). 20微生物的代谢:存活在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微生物,不断地从其周围的环境中摄取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加以摄取、吸收。 21活性污泥处理技术,是通过采取—系列人工强化、控制的技术措施,使活性污泥微生物所具有的.以对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主体的生理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以达到污水净化目的的生物工程技术。 22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又称混合液污泥浓度,它表示的是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 23混合液挥发性悬浮液体浓度MLVSS:本项指标所表示的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课后题答案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污水的水质污染指标一般可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 物理指标包括:(1)水温(2)色度(3)臭味(4)固体含量, 化学指标包括:有机指标包括:(1)BOD: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2) 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3) TOD:由于有机物的主要元素是C、H、O、N、S等。被氧化后,分别产生CO2、H2O、NO2和SO2,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4) TOC:表示有机物浓度的综合指标。水样中所有有机物的含碳量。 (5)油类污染物(6)酚类污染物(7)表面活性剂(8)有机酸碱(9)有机农药(10)苯类化合物无机物及其指标包括(1)酸碱度(2)氮、磷(3)重金属(4)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毒物 生物指标包括:(1)细菌总数(2)大肠菌群(3)病毒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固体=挥发性固体+固定性固体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与TOD或TOC 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TOD > COD >BOD20>BOD5>OC 生物化学需氧量或生化需氧量(BOD)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化学需氧量COD的优点是比较精确地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测定时间仅仅需要数小时,并且不受水质的影响。而化学需氧量COD则不能象BOD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此外,污水中存在的还原性无机物(如硫化物)被氧化也需要消耗氧,以COD表示也存在一定的误差。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与思考题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与思考题 第一章水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1收集有关技术资料,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 2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了解基本内容。 第二章水污染防治基础知识 1列表归纳污染物的类别、危害及相应的污染指标。 2?一般情况下,高锰酸钾的氧化能力大于重铬酸钾(前者的标准氧还原电位为 1.51V,后 者为1.33V),为什么由前者测得的高锰酸盐指数值远小于由后者测得的COD值? 3. 通常COD>BOD 20>BOD5>高锰酸盐指数,试分析的原因。 4?含氮有机物的好氧分解分两个过程:氨化和硝化。生活污水的BOD5与哪个阶段相配? 氨化与硝化能否同时进行? 5?试验表明,T (C)时的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L T与20C时的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L20有如下关系:L T=(0.027+0.6)L20。试问L为什么依温度的不同而异? 3 6?某城镇废水量为500m /h,服务的当量人口为19.2万,若每当量人口每天排出的BOD5 为25g,试根据上题公式计算10C(冬季)及24C(夏季)时废水中BOD5的总量(kg/d ), 并略述其对处理负荷的影响。 3 7.某厂生产废水为50m /h,浓度每8h为一变化周期,各小时的浓度为20、80、90、140、60、40、70、100mg/L。今欲将其浓度均和到80mg/L以下,求需要的均和时间及均和池容积。 &某酸性废水的pH值逐时变化为5、6.5、4.5、5、7,若水量依次为4、4、6、& 10m3/h, 问完全均和后能否达到排放标准(pH=6~9 )? 第三章重力沉降法 1 .今有一座沉砂池能除去水中直径为0.15mm、比重为1.2的球形颗粒。试计算在相同理想 条件下,该沉砂池对直径为0.08mm,比重为1.5的球形颗粒的去除率是多少? 2?在有效高度为1.5m的沉降柱中点取样,得到高炉煤气洗涤水的沉降试验结果如下表。试 n 绘制该种废水的E-t、E-u和E「t、E T-U沉降曲线,并比较用H 和H二H0-「丸计算工作水深的结果。

水污染控制技术重点

名词解释 化学沉淀法:向废水中投加某种化学物质,使他和其中某些溶解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的盐或氢氧化物而沉淀下来,这种方法称之为化学沉淀法。 氧化还原法:把溶解于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经过氧化还原反应转化为无毒无害的新物质,这种废水的处理方法称之为氧化还原法。 电解法:利用电解原理来处理废水在电解时在阳极和阴极上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新物质或沉积在电极上或沉淀下来,或生成气体从水中逸出从而降低了废水中有毒物质的浓度中和:用化学方法去除废水中过量的酸或碱以及调整废水的酸碱度,使其PH值达到中性左右的过程即为中和。 水循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种 生化需氧量(BOD)他反映了在有痒的条件下,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量,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痒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氧化需氧量。BOD越高表示水中需氧有机污染物越多。 化学需氧量(COD)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COD越高,表示水中有机物越多。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是重铬酸和高锰酸钾 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1物理治理技术,方法筛滤法,沉淀法,上浮法,气浮法和过滤法等2化学治理技术方法有中和,混凝,电解,氧化,还原法3物理化法治理:吸附离子交换萃取,吹脱和膜分离4生物治理技术,方法:好痒氧化法,厌氧还原法,现代污水治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分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 调节池的作用:调节水量和水质 格栅的位置:在废水处理流程之首或泵站进口处位属咽喉,相当重要。分类:平面,曲面,粗细,中的等,根据格栅上所截留的污物的清除方法,有人工清除和机械清除两类 调节池的位置:一级处理之后,二级处理之前, 格栅的作用:拦截污水中大块的呈悬浮或漂浮状态的污物 筛网的去除对象:呈悬浮状的细纤维,筛网通常用金属丝或化学纤维编制而成,其形式有转筒式筛网水力回转筛网,固定式倾斜筛网振动或筛网的多种 沉淀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可沉降性能,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已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沉淀类型1自由沉淀2凝沉淀3拥挤沉淀4压缩沉淀 自由沉淀: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呈离散状态,其形状,尺寸,质量均不变,下沉速度不受干扰,理想沉淀池划分为四个区域:流入区,沉淀区,污泥区 表面负荷:物理意义,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单位面积的流量称为表面负荷又称沉淀池的过流率数值对于u。 颗粒沉速根据水流不同分为平流或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斜板斜管沉淀池,斜板不能处理二次沉淀池,斜板斜管沉淀池,按水流与污泥流的流动方式一般分为同向流,异向流和横向流三种 过滤两端理论:由迁移与吸附组成,滤池过滤除污的机理司概括为三个方面1阻力截留2重力下降3接触絮凝三个同时存在 表面过滤是对粒径较大的悬浮颗粒,深层过滤对于细微悬浮物 影响吸附的因素1PH值2共存物质3湿度4接触time分子间的作用力 吸附工艺:静态吸附,动态吸附,最常用的吸附剂是活性炭 活性炭再生的方法1加热再生2药剂再生3氧化再生离子交换树脂由骨架和活性集团两部分组成 温视密度指树脂在水中溶解后的质量与堆积体积之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