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课本原文“挖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课本原文“挖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课本原文“挖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课本原文“挖空”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本原文“挖空”

必修一部分

1、细胞是生物体和的基本单位。

2、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等)的研究己经相当深入,但是这些大分子井没有。生命和细胞难解难分。

3、生物圈中存在着众多的单细胞生物,如细菌、单细胞藻类、单细胞动物等,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许多植物和动物是多细胞生物,它们依赖各种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例如,以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最的交换;以细胞为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与,等等。

4、系统: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一个蛋白质分子(可以、不可以)看成一个系统。

5、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6、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的不同,如甘氨酸上的 R 基是,丙氨酸上的 R 基是一个。

7、有 8 种氨基酸是人体细胞的(婴儿有 9 种。比成人多的一种是组氨酸),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这些氨基酸叫做氨基酸,如赖氨酸、苯丙氨酸等。另外 12 种氨基酸是人体细胞的,叫做氨基酸。

8、与生话的联系:在鸡蛋清中加入一些食盐,就会看到自色的絮状物,这是在食盐的作用下析出的。兑水稀释后,你会发现絮状物消失。在上述过程中,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但是把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发生,就不能恢复原来的状态了。原因是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容易被蛋自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容易消化。

9、许多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称为蛋白,例如,羽毛、肌肉、头发、蛛丝等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细胞内的离不开酶的催化。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有些蛋白质具有的功能(血红蛋白能运输氧)。有些蛋自质起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有些蛋自质有功能。人体内的抗体是蛋白质,可以帮助人体抵御病菌和病毒等的侵害。

10、DNA 主要分布在, RNA大部分存在于。甲基绿和毗罗红两种染色剂对 DNA 和 RNA 的不同,甲幕绿使呈现色,毗罗红使呈现色。利用甲基绿、毗罗红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能够改变,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分离,有利于DNA 与染色剂结合。

11、组成DNA 的脱氧核苷酸虽然只有 4 种,但是如果数量不限,在连成长链时,

就是极其多样化的,它所贮存的的容量自然就非常大了。部分病毒的遗传信息,直接贮存在中,如 HIV, SARS 病毒等。

12、肥肉的主要成分是,食用植物油是从油料作物中提取的,其主要成分是。脂肪是的一种。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有机化合物。与糖类相似,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有些脂质还含有。所不同的是脂质分子中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的含量更多。常见的脂质有、和等,它们的分子结构差异

很大,通常都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

13、脂肪不仅是储能物质,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哺乳动物如鲸、海豹等,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层,起到的作用。生活在南极寒冷环境中的企鹅,体内脂肪可厚达4cm。分布在内脏器官周田的脂肪还具有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14、磷脂: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膜的重要成分。

15、固醇:固醇类物质包括、和等。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的运输;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的吸收。

16、生物大分子以为骨架。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这些生物大分子又称为单体的多聚体。例如,组成多糖的单体是,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正是由于碳原子在组成生物大分子中的重要作用,科学家才说“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17、当你烘干一粒小麦种子,然后点燃烧尽,最终会得到一些灰白色的灰烬,这些灰烬就小麦种子里的。人和动物体内也含有无机盐。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的形式存在。

18、与生活的联系: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同时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因此,输入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大量出汗会排出过多的无机盐,导致体内的平衡和平衡失调,这时应多喝。

19、查找资料,了解某一种植物(如小麦)生长发育需要那些无机盐。设计实验,证明某一种或某几种无机盐是这种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对照组:给植物提供,实验组:给植物进供。

20、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

21、相关信息:在发育成熟过程中,哺乳动物红细胞的核逐渐退化,并从细胞中排出,为能携带氧的腾出空间。人的红细胞只能存活120d左右。

22、与生活的联系: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细的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 (AFP)、 (CEA)等物质。因此,在检查癌症的验血报告单上,有AFP、 CEA等检测项目。如果这些指标超过正常值,应做进一步检查,以确定体内是否出现了癌红胞。

23、细胞膜的功能:

:在原始海洋中,膜的出现是生命起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它将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产生了原始的细胞,并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细胞膜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有可能进入;有些病毒、病菌也能侵人细胞,使生物体患病。

: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必须保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的生存。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和的交换,也有赖于的交流。

24、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

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相邻两个细胞的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

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例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25、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和,以及的“车间”。

26、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的蛋白质进、

和的“车间”及“发送站”。

27、核糖体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酶,能分解,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被溶酶休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

28、液泡主要存在植物细胞中,内有液,含糖类、无机盐、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见于和的细胞,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及周田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29、相关信息:科学家发现有40种以。上的疾病是由于溶酶体内缺乏某种酶产生的,如矿工中常见的职业病——硅肺。当肺部吸入硅尘(Si02)后,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使细胞死亡,最终导致肺的功能受损。

30、在细胞质中,除了细胞器外,还有呈胶质状态的,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在细胞质基质中也进行者多种化学反应。

31、真核细胞中有维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性的。细胞骨架是由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32、在细胞的物质运输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绿作用。

33、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叫做,如消化酶,抗体和激素

34、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对细胞核功能的较为全面的阐述应该是:

35、模型方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概括性的描述。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或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36、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和的基本单位。

37、知识迁移:新宰的畜、禽,如果马上把肉做熟了吃,肉老而口味不好,过一段时间再煮,肉反而鲜嫩。这可能与肌细胞内哪一种细胞器的作用有关?

38、技能应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动物细胞,在明亮的视野下很难看清细胞的边缘和细胞核。如果把视野调,可以看得比较清晰。应该怎样操作?

39、在细胞膜的外表,有--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它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例如,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作用;糖被与细胞表面的有密切关系。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给合成的。

40、用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

41、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而且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

性。可以说细胞膜和其他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

自由通过,一些和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生物膜的这一特性,是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42、相关信息:除了水,氧、二氧化碳外,、、等物质也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43、将两种溶液连通时,溶质分子会从高流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往清水中滴一滴蓝墨水,清水很快就变为蓝色,这就是。物质进出细胞,既有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也有逆浓度梯度的运输,称为。此外还有其他运输方式。

44、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氧和二氧化碳也是如此。这些物质的分子很小,很容易自由地通过细胞膜的。

45、当氧的浓度大于肺泡细胞内部氧的浓度时,氧便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泡细胞内部。像这样,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46、离子和一些较大的分子如葡萄糖等,不能地通过细胞膜。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殊的蛋白质,能够协助萄萄糖等一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自由扩散和协功扩散统你为。

47、细胞通过被动运输吸收物质时,虽然不需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但需要膜两侧的。而一般情况下,植物根系所处的土壤溶液中,植物需要的很多矿质元素离子的浓度总是于细胞液的浓度。

48、Na+、K+和Ca2+等离子,都不能地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它们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船按照,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49、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指双分子层的蛋白质。它包含两大类:水通道货白和

通道蛋白。

50、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的,几乎阻碍所有水溶性分子通过,1988年,美国科学家阿格宙才成功地将构成水通道的蛋白质分离出来。水通道与人体体液平衡的维持密切相关,例如,肾小球的作用和肾小管的作用,都与水通道的结构和功能有直接关系。

51、细胞的主动运输需要能量。细胞内有机物的需要能量。肌细胞的需要能量……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只有不断输入,才能维持生命活动的性。

52、对细胞来说,能量的获得和利用都必须通过。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对细胞来说,能量的获得和利用都必须通。

53、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但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如过氧化氢。幸而细胞中含一种物质,能将过氧化氢及时分解,变成氧和水。这种物质就是。

54、中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加热促使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加热使过氧化氢分子得到,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分解的活跃状态。分子从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状态所需要的能盘称为。

55、Fe3+和过氧化氢酶促使过氧化氢分解,但它们并未供给过氧化氢能量,而是降低了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作用更显著,因

而催化效率更高。

56、学科交叉: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范围比较广。例如,酸既能催化水解,也能催化还能催化水解。

57、酶的化学本质不同于无机催化剂。酶是产生的具有作用的,其中绝大多数要是。

58、酶具有高效性: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的107~1013倍。

59、酶具有专一性:过氧化氢酶只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不能催化其他化学反应。

除了催化尿素分解外,对其他化学反应也不起作用。每一种酶只能催化或化学反应。

60、许多催化剂能在高温、高压、强酸或强碱条件催化化学反应。

61、细胞中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由酶来催化的。称为酶活性。

62、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等消化酶都是在中起作用的。不同部位消化液的pH不一样。唾液的pH为6.2-7.4,胃液的pH为0.9-1.5,小肠液的pH为7.6。唾液淀粉酶会随唾液流入胃,胃蛋白酶会随食糜进入小肠。

63、建议用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64、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的条件下进行的。

65、一般来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35-40℃之间;植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之间;细菌和真菌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差别较大,有的酶最适温度可高达70℃。

66、动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6.5-8.0之间,但也有例外,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植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4.5-6.5之间。

67、过酸、过破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0℃左右时,酶的活性,但酶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因此,酶制剂适于在低温(0-4℃)下。

68、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在临床上与抗生素复合使用,能增强抗生素的疗效。

69、酶能分解果肉细胞壁中的果胶,提高果汁产量,使果汁变得清亮。

70、加酶洗衣粉中添加的是酶、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可不是直接来自生物体的,而是经过酶工程改造的产品,比一般的酶稳定性强。

71、残留在牙缝里的食物残渣是细菌的美食,也是导致龉齿的祸根。含酶牙膏可以,使我们牙齿亮洁,口气清新。

72、多酶片中含有多种酶,你消化不良时可以服用。

73、细胞中的糖类、脂肪等都储存着化学能,但是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却是另种有机物——。

74、相关信息:ATP的英文全称走adenosine triphosphate。adenosine是腺苷,由______和结合而成。tri是三的意思。phosphate是磷酸盐。

75、ATP是的英文名称缩写。AIP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其中A代表。ATP可以水解,这实际上是指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的水解。高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多达30.54kJ/mol,所以说ATP是细胞内的一种化合物。

76、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萤火虫尾部的发光细胞中含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的催化作用下,激活的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发出。

77、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有些是需要吸收能量的,有些是释放能量的。反应一般AI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反应一般与相联系,释成的能量储存在ATP中。也就是说,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反应和反应之间流通。因此,可以形象地把ATP比喻成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

78、对比实验: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在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中,需要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方式,这两个实验组的结果都是事先的,通过对比可看出氧气条件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79、CO2可使变浑浊,也可使水溶液由变

再变。根据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80、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溶液,在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色。

81、一般地说,线粒体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但是,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往往可以定向地运动到的部位。肌细胞内的肌质体就是由大量变形的组成的,肌质体显然有利于对肌细胞的能量供应。

82、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其化学反应式可以简写成:

83、第一个阶段是,1分子的分解成2分子的为,产生少量的,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的参与,是在中进行的。

84、第二个阶段是,和彻底分解成和,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的参与,是中进行的。

85、第三个阶段是,上述两个阶段产生的,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结合形成,同时释放出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的参与,是在中进行的。

86、概括地说,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和,释放能量,生成大量的过程。

87、同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相比,有氧呼吸具有不同的特点:有氧呼吸是在的条件下进行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是经过一系列的逐步释放的,这些能量有相当一部分储存中。

88、一般地说,无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也是。

89、无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概括地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需要不同酶的催化,但都是在中进行的。

90、无氧呼吸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阶段完全相同。

91、第二个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和,或者转化成。

92、无论是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是转化成乳酸,无氧呼吸都只在第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ATP。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则存留在或中。

93、破伤风由破伤风芽孢杆菌引起,这种病菌只能进行。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病菌就容易大量繁殖。遇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治疗,如清理伤口、敷药并注射破伤风。

94、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的原因之一,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而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的大量积累会使肌肉酸张乏力。

95、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绿

叶中的色素。绿叶中的色素不只一种,它们都能浑解在中。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不同,溶解度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这样,几分钟后,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96、有助于研磨得充分,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97、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漏斗基部放一块 )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

98、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试管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棉塞塞紧试管口。注意,不能让触及。

99、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光和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光。这些色素吸收的光都可用于光合作用。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出来,所以叶片呈现绿色。

100.学科交叉:光是一种波。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是390-750nm。不同波长的光,不同。波长小于390nm的光是。波长大于760nm 的光是。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

101、与社会的联系:根据上述不同色素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特点,想一想,温室或大棚种植蔬菜时,应选择什么颜色的玻璃、塑料薄膜或补充光源?

102、在显微镱下观察,可以看到叶绿体的外表有双层膜,內部有许多基粒,基粒与基粒之间充满了基质。每个基粒都由一个个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这些囊状结构称为。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上。103、每个基粒都含有两个以上的类囊体,多者可达100个以上。叶绿体内有如此多的基粒和类囊体,极大地扩展了。据计算,1g菠菜叶片中的类囊体的总面积竟达60m2左右。

104、植物体吸收光能的色素,除存在于叶片的一些细胞中外,还存在于哪些部位的细胞之中?

植物幼嫩的和等器官的一些含有光合色素的细胞中。105、海洋中的藻类植物,习惯上依其颜色分为绿藻、褐藻和红藻,它们在海水中的垂直分化依次是浅、中、深,这与光能的捕获有关吗?

答:水层对光波中的红、橙部分(长波光)吸收显著多于对蓝、绿部分的吸收,即到达深水层的光线是相对富含 (短、长)波长的光,所以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较多的绿藻分布于海水的 (浅、深)层,吸收蓝紫光和绿光较多的红藻分布于 (浅、深)。106、卡尔文等用小球藻(一种单细胞的绿藻)做实验:用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

107、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都可以进行。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中进行的。

108、相关信息:这里(光合作用)的[H]是一种十分简化的表示方式。这一过程实际上是(NADP+)与电子和 (H+)结合,形成 (NADPH)。109、在暗反应阶段中,绿叶通过从外界吸收进来的二氧化碳,不能直接被[H]还原。它必须首先与植物体内的C5 (一种五碳化合物)结合,这个过程叫做。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被一个C5分子固定以后,很快形成两个C3(一种三碳化合物)分子。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受释放的能量并且被还原。随后,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

的则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又形成C5,从而使喑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持续地进行下去。由此可见,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是缺一不可的。

110、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原料消耗或的数量来定量地表示。111、化能合成作用:除了绿色植物,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作用,这些细菌也属于自养生物。例如,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不能利用光能,但是能将土壤中的氨(NH3)氧化成亚硝酸(HNO2),进而将亚硝酸氧化成硝酸(HNO3)。硝化细茵能够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这些糖类可供硝化细菌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112、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即生物体的生长,既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事实上,不同动(植)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一般无明显差异,器官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

113、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在相同时间内,的体积与之比可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通过模拟实验可以看出,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114、细胞以的方式进行增殖。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 分裂、分裂、分裂。

115、知识链接: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它与的形成有关。116、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中心粒在期倍增,成为两组。

117、无丝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和的变化,所以叫做无丝分裂。例如,细胞的无丝分裂。

118、技能训练:在有些个体较大的原生动物(如草履虫)的细胞中,会出现个细胞核。有些原生动物的细胞中有用于收集和排泄废物的。

119、如何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中期的时间=洋葱的细胞周期(12h)* 的细胞数占的比例。

120、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红细胞和心肌细胞都来自一群相似的胚胎细胞。后来,有的细胞发育为红细胞,合成运输氧的,有的细胞发育为心肌细胞,合成行使功能的蛋白。又如,在同一个植物体中,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大量的,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表皮细胞具有保护功能,细胞质中没有,而在细胞壁上形成明显的;贮藏细胞没有叶绿体,也没有角质层,但有体积较大的,细胞中贮藏着许多营养物质。追根溯源,同—植物体的这些细胞也都来自--群彼此相似的早期胚细胞。

121、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和上发生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122、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化,有利于拖高各项生理功能的。

123、就一个个体来说,各种细胞上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但形态、结构和功能却有很大差异,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

是不同的,例如,在红细胞中,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状态,与肌动蛋白(肌细抱中的一种蛋白质)合成有关的基因则处于状态;在

肌细胞中则相反。

124、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125、相关信息:受精卵和早期胚胎细胞都是具有性的细胞。

126、科学家曾用非洲爪蟾的蜊蚪做实验,将它的肠上皮细胞的移植到中,结果获得了新的个体。我们熟悉的克隆羊多利,是将细胞的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培育成的,这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是具有全能性的。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成功地将单个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培养成新的个体。

127、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为什么具有全能性?动物细抱的全能性随着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受到限制,细胞分化潜能变窄,这是指整体细胞而言。可是细胞核则不同,它含有保持本物种遗传性所需要的,并且并没有因细胞分化而,因此,高度分化的细胞核仍然具有全能性。

128、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体外培养的人体某种细胞,最多分裂50次左右就停止分裂了,并且丧失了正常的功能。这说明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

129、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的水分,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细胞代谢的速率。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例如,由于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中的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所以老年人的头发会变白。细泡内的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细胞内呼吸速率,细胞核的体积,核膜内折,染色质、染色。细胞膜通透性,使物质运输功能。

130、细胞哀老的原因

自由基学说:在生命活动中,细胞不断进行各种氧化反应,在这些反应中很容易产生自由基。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子时,产物同样是自由基。这些新产生的自由基又会去攻击别的分子,由此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对损伤比较大。此外,自由基还会攻击DNA,可能引起;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致使细胞衰老。

端粒学说:每条染色体的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一截。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在端粒DNA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内侧的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就会受到,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

131、由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132、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

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维持

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133、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不同。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或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134、有的细胞受到的作用,细胞中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135、癌症通常也叫,是由癌细胞而引起的。136、在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在人的一生中,体细胞一般能够分裂50-60次,而癌细胞却不受限制。

137、致癌因子大致分为类:致癌因子、致癌因子和致癌因子。

138、病毒致癌因子:是指能使细胞发生癌变的病毒。致癌病毒能够引起细胞发生癌变,主要是因为它们含有癌基因以及与致癌有关的核酸序列。它们通过感染人的细胞后,将其整合进人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如Rous肉瘤病毒等139、原癌基因主要负责;抑癌基因主要是。致癌因子会细胞中的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140、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这是一种累积效应。易患癌症的多为人。141、的、熏制的食品,烤焦的以及高脂肪的食品都含有较多的致癌因子。142、癌症的发生与也有一定关系。如果性格过于孤僻,经常压抑自己的情绪、不乐于与人交流,就会影响系统和系统的调节功能,增加癌症发生的可能性。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II)知识总结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相关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杂种一代(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4、性状分离: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 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纯合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杂合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9、分离定律: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在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对相对性状) P:高豌豆×矮豌豆 P: AA×aa ↓↓ F1:高豌豆 F1: Aa ↓?↓? F2:高豌豆矮豌豆 F2:AA Aa aa 3 ︰ 1 1 ︰2 ︰1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提出的如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每个因子决定着一种性状,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 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 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相关概念 1、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

高二生物辅导(一) 必修三第一章 一、内环境 1. 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1)血浆: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3)淋巴液(也叫淋巴):淋巴管内的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各种细胞的内环境 ①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 ②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和组织液; ③毛细淋巴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和组织液; ④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3、内环境的成分 (1)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液体应视为外部环境。如尿液、泪液、消化液等不是细胞外液。营养废物和气体,激素抗体与递质,胞内物质都不是。血红蛋白(红细胞内)、载体蛋白和过氧化氢酶等各种胞内酶,它们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 ( 2 ) 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①营养成分:氧气、水、无机盐、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 ②代谢产物: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 ③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 二、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 1、血浆:90%以上是水,是蛋白质, 10%是糖类,无机盐类,代谢产物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 1、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由于血浆中含有无机盐和蛋白质,故血浆渗透压与其有关。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本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问题探讨 1.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眩颊咭蚝粑δ芩ソ叨劳觥4送猓琒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二)资料分析 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 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提示: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3.提示: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四)练习 基础题 1.(1)活细胞:A、D、G、I;(2)死细胞:B、E;(3)细胞的产物:C、F、H。 2.(1)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因为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 (2)种群层次;(3)群落层次。 拓展题 1.提示:不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因此,尽管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但不意味着人工制造了生命。 2.提示: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义具有两面性,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都是不全面的。从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病毒,例如,研制抵抗病毒的药物和疫苗,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从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会合成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如果这些病毒传播开来,或者被某些人用做生物武器,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四、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最新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i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i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了解】 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对相对性状) P :高豌豆X矮豌豆P:AA X aa F 1: 咼豌豆F1: Aa F 2:咼豌豆矮豌豆F2:AA Aa aa 3 : 1 1:2 : 1 二、基因的分离现象【理解】 1、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具有:独立的颗粒状,互不融合。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3、遗传因子在生殖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三、测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理解】 1、测交是:将F i X隐性纯合子杂交,用以测定F i遗传因子的组成。 2、孟德尔测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F i)Dd (高茎)X dd (矮茎) Dd (高茎):dd (矮茎) 1 : 1 3、判断某生物是否为纯合子的方法:植物:常用方法:测交; 最简单方法:自交。 动物:常用方法:测交; 四、基因的分离定律【理解】 1、分离定律的内容 (1 )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体细胞中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了解】 P: 黄圆X绿皱P YYRR X yyrr J F 1:黄圆F1: YyRr J F 2:黄圆黄皱绿圆绿皱F2:Y_R_ Y __ rr yyR —yyrr 9 : 3:3:1 9 3 : 3 : 1 在F2代中有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 、解释基因的自由组合现象【理解】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R(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 组合。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YR Yr、yR、yr,数量比例是:1 :1 :1 :1。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所以F2性状表现有4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数量分比是9 :3 : 3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集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能力方面: 1.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用具:幻灯片 五、课前准备: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 图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阅读思考引入新 课 〖板书〗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问题探讨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 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 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 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填空式提问〗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与 思考回答创造问 题情境, 引入新 课

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是如此。 〖问〗单细胞生物是怎样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呢?多细胞生物呢?阅读思考回答 〔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 〖问〗什么是体液? 〖引导提示〗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 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1.体液的成分和组成呢?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阅读思考 回答 〔思考与讨论1〕 〖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 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 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 血浆组织液淋巴 同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 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学生讨论 后回答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及答案整理.docx

高中生物水平测试复习题必修一32、叶绿体的内部有巨大的膜表面。() 33、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一.判断题34、自养生物是专指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生物。() 1、人的各种反射活动都需要多个细胞的参与,不可能由一个细胞独立完成,因此,细胞不可能是35、 ATP能够及时转化成 ADP,这有效地保证了细胞内能量的供应。()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36、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是细胞内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从原子、分子到生物圈的各个层次。()37、能否利用光能,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根本区别。() 3、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38、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4、细胞中常见的元素有C、 H、 O、 N 等 20 多种,其中 C 是最基本的元素。()39、细胞凋亡是游戏包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 5、构成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主要化合物是有机物,水和无机盐在活细胞中并不重要。()40、细胞死亡是细胞凋亡的同义词。() 6、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41、癌细胞是能连续分裂的细胞。() 7、两个氨基酸是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42、人体所有细胞中都有与癌变有关的基因。() 8、DNA 和 RNA 都能携带遗传信息。()43、细胞都能进行有丝分裂。() 9、DNA 和 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核苷酸。()44、细胞都会衰老凋亡。() 10、 DNA 只分布在细胞核内, RNA 只分布在细胞质中。()二.选择题 11、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1、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12、所有细胞的组成成分都含有纤维素。()A、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B、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13、组成细胞的元素同样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说明生物与非生物具有统一性。()C、把视野调亮,图像才清晰D、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 14、细胞中包括蛋白质、核酸在内的有机物都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在于() 15、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A、有无核物质B、有无细胞质C、有无核膜D、有无细胞膜 16、蛋白质是细胞和生物体功能的重要体现者。()3、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17、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仅存在于细胞核中。()A、细胞壁B、细胞质C、细胞膜D、遗传物质 18、脂质中的胆固醇是对生物体有害的物质。()4、细胞学说揭示了:() 19、控制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能量转换等的指令,主要是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的。()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0、拍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就是建构了细胞的物理模型。()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D、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21、染色体和染色质是不同物质在同一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5、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成分时,发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也都存在,这一事实 22、细胞内各种细胞器之间各司其职,互不联系。()主要说明:() 23、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A、生物与非生物没有区别B、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24、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差。()C、生物来源于非生物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25、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大分子物质则不能。() 6.下列物质中,属于氨基酸的是:() 26、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同一种载体蛋白。() A.NH 2— CH 2— COOH B.NH 2— CH2—CH 2OH 27、只有小分子物质和离子能通过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28、较大的分子,如葡萄糖等,只有通过主动运输才能进入细胞。() 29、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相同的细胞膜结构,即由磷脂分子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嵌入”支架或“漂 浮”在支架两侧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30、当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7、胰岛素分子有A、 B 两条肽链, A 链有 21 个氨基酸, B 链有 30个氨基酸,胰岛素分子中肽键 31、叶绿体中只有叶绿素能吸收光能。()的数目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使用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四、细胞学说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阶段质量检测(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④尿素、载体和呼吸酶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②④ 解析:选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呼吸酶是细胞中催化呼吸作用的酶,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它们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而O2、葡萄糖、尿素、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呼吸中枢 B.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C.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不能听到别人的话 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析:选D呼吸中枢在脑干;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能听到别人的话,但听不懂。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解析:选B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呼吸道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故PM2.5进入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内环境;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会使血浆pH明显下降;过敏原是引起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PM2.5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下完成。 4.下列有关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分布在淋巴和血液等处 B.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 C.大多数T细胞必须依靠某种B细胞的帮助才能增殖和分化 D.用药物阻断T细胞增殖分化,可明显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 1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 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内容要点:共三点。1.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2.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3.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表略,见笔记)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 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完整word版)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目录明细

高中生物必修一(完善版) (共六章21节,实验8个,探究实验4个,模型建构1个) 第一章:走进细胞1、从生物圈到细胞 ①生命的活动离不开细胞 ②生命体的结构和层次 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①观察细胞 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③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①组成细胞的元素 ②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①氨基酸及其种类 ②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③蛋白质的功能 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①①①①①①①②②②③③③③③③ ①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②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①细胞中的糖类 ②细胞中的脂质 ③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5、细胞中的无机物 ①细胞中的水 ②细胞中的无机盐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①细胞膜的成分 ②细胞膜的功能 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和线粒体) ①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②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③细胞膜的生物系统 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模型建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①细胞核的功能 ②细胞核的结构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探究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①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②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①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①被动运输 ②主动运输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探究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①酶的作用和本质 ②酶的特性 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①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 ②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 ③ATP的利用 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的呼吸(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①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②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4、能量之源——光与光和作用(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探究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①捕获光能的色素和叶绿体的结构

高中生物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章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 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 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 ) (1)间期:染色体复制(实质为DNA 复制,出现姐妹染色 单体),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2)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 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3)中期:每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4)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5)末期:细胞质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 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姐妹染色单体数、DNA 数都减半) ◆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不再复制........ ) (1)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2)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 (3)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染色体暂时数加倍) (4)末期:细胞质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为四个精细胞(2种)。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 4、交叉互换: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5、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 ★7、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 (1)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 (2)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变化规律(优化设计P15) 五、受精作用的过程(课本P 25)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 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 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 配子遗传给后代。(课本P 30)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 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 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合。 (课本P 3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课件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本章规划 本章内容包括:“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两节内容。其中第1节可用1课时教学,第2节可用2课时教学(其中实验1课时)。 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 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血浆的基本成分等,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这些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手、脚等部位有时会磨出“水泡”,部分学生有过这样的体验。体内细胞脱离了适合生存的环境就会死亡,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及其重要性,人体需要摄入营养物质、氧和水,排出废物,学生也有一定的认识。这些已有知识和经验,尽管比较浅显,与之相联系却有利于学生建构“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人体内几大系统的功能,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也有了基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并不太难。此外,有关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必修1中“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 与其他章的联系: 从个体层次看,本章内容与第2章的内容联系紧密。本章内容是理解第2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本章仅仅作简要交代,有关内容将在第2章作深入探讨。本章内容又不仅与第2章有联系,稳态是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共同特征,因此,本章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从容说课 “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本章的导入利用教材提供的章题图来完成。通过启发学生观察章题图,思考图中内容与本章内容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同时通过图片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边防战士、炼钢工人、抗洪抢险战士工作环境的恶劣,体会他们工作的艰苦,认识他们工作的重要性,这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渗透。本节的引入可以利用草履虫取食、排遗过程的视频和人体血细胞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的动态演示,可以启发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含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概念。内环境是核心概念,既包括了内环境的定义,也包括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细胞外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形成统一整体,还包括本章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的组成、为什么要维持内环境稳态等。在教材第2章还要继续阐释内环境为什么能维持稳态。组织教学时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后练习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后练习答案 1.1 1.(1)活细胞:A、D、G、I;(2)死细胞:B、E;(3)细胞的产物:C、F、H。 2.(1)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因为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 (2)种群层次;(3)群落层次。 1.2 1.B。`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即真核细胞有核 膜包围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只有拟核,拟核的结构比细胞核要简单。 它们的区别里包含着共性:细胞核和拟核的共同点是都有遗传物质DNA,体现了彼此之间在生物进化上的联系。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1.×。 2.×。 3.√。选择题 1.C。 2.D。 3.B。 画概念图:3个问号分别表示的连接词是:不具有、具有、具有。 2.1 1.(1);(2)√。 3.B。 2.2 1.(1)√;(2)√。 2.A。 3.B。 拓展题提示: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和心肌细胞中的蛋白质,其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都不同,它们的功能也不相同。 2.3 1.(1)√;(2)√;(3)√ 2.C。 3.C。 2.4 1.(1)√;(2)√。 2.C。 3.C。 4.C。 5.C。 2.5 1.C。 2.A。 3.D。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1.√。 2.×。 3.×。 4.√。 5.×。 6.×。 选择题:1.A。 2.B。 3.D。 4.A。 二、自由水,结合水,自由水。 3.1 1.C。 2.A。 3.C。 3.2 1.图1中,注字的“内质网”应是“高 尔基体”,“高尔基体”应是“内质网”。染 色质的注字指示线位置有误。中心体还应包括 指示线下方的中心粒。 图2中,注字的“核仁”应是“叶绿体”,“叶 绿体”应是“线粒体”,“核糖体”应是“中 心体”。 2.C。 3.B。 4.C。

最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超详细)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3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 (生物圈)。 4 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 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 7 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 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9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三、比较原核与真核细胞(多样性) (不是所有的鱼) 原核细胞 较小( 1—10um ) 无成形的细胞核, 核物质集中在 真核细胞 较大( 10--100 um )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有 细胞 核区 。无 细胞核 核膜,无核仁。 DNA 不和蛋白质结合 除核糖体 外,无其他细胞器 核仁。 DNA 和蛋白质结合成 有各种细胞器 植物细胞、真菌细胞有,动物细胞无 真菌、植物、动物 染色体 细胞质 细胞壁代表 有。但成分和真核不同,主要是 放线菌、细菌、蓝藻、支原体 肽聚糖 四、细胞学说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 内容: 1、一 细胞学说建 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基本: C 、H 、O 、N ( 90%) 大量 :C 、 H 、 O 、 N 、 P 、S 、(97%) K 、C a 、Mg 微量 : F e 、Mo 、 Zn 、Cu 、B 、Mo 等 元素 ( 20 种) 最基本 : C ,占干重的 48.4%, 生物大分子以 碳链 为骨架 物质 基础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 统一性 和差异性 。 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无机物 化合物 有机物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知识点总结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生物必修(I I)知识总结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相关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 状, 隐性性状:杂种一代(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4、性状分离: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 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纯合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杂合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9、分离定律: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对相对性状) P:高豌豆×矮豌豆 P: AA×aa

↓↓ F 1:高豌豆 F 1 : Aa ↓↓ F 2:高豌豆矮豌豆 F 2 :AA Aa aa 3 ︰ 1 1 ︰2 ︰1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提出的如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每个因子决定着一种性状,其中决定显现性状 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 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相关概念 1、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4、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 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结 合。

高中必修一生物课本答案

第一章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问题探讨 1.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二)资料分析 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 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提示: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3.提示: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四)练习 基础题 1.(1)活细胞:A、D、G、I;(2)死细胞:B、E;(3)细胞的产物:C、F、H。 2.(1)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因为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2)种群层次;(3)群落层次。 拓展题 1.提示:不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因此,尽管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但不意味着人工制造了生命。 2.提示: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义具有两面性,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都是不全面的。从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病毒,例如,研制抵抗病毒的药物和疫苗,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从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会合成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如果这些病毒传播开来,或者被某些人用做生物武器,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问题探讨 1.从图中至少可以看出5种细胞,它们分别是:红细胞、白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正在分裂的植物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这些细胞共同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2.提示: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是因为生物体内的细胞所处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生物教材分析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生物教材分析 人教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人教版必修二教材分析 杨鑫 本模块的内容包括: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七部分。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1.单元内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首先得了解清楚基础知识的相互关系,建议每个章节首先让学生绘制知识框图:也可以在章头课使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通过对各单元知识之间内在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的基本要求。 2.各单元之间的发展关系 本模块各单元内容总体上看可以分为三部分:生物的遗传、生物的变异和育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这三部分的关系如下图: 、生物的遗传 该部分内容包括第1、2、3、4章,主要是揭示生物在代代繁衍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是什么在哪里如何传递以及是如何起作用的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本模块遗传部分的内容基本是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展开的。这样学生学习遗传知

识的过程,犹如亲历了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会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多方面的启迪。 、生物的变异和育种 本模块的第5章内容既是前4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6章和第7章的重要基础。本章集中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遗传物质(基因)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变化怎样变化发生的变化对生物会产生什么影响变异的种类有哪些等等。本章中有关人类遗传病及其预防的内容,与人类的生活联系密切,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模块前五章集中讲述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知识内容是按照科学史的线索展开的,较少涉及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将集中解决这部分问题,并且是按照技术发展历程的线索来展开内容的,以期使学生在了解遗传学原理的应用的同时,在“科学、技术、社会”方面有更多的思考,获得更多的启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本模块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该部分内容较为深入的揭示了生物繁衍过程中物种形成和更替的原理,指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库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反映出生物与环境在大时空尺度下的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生物进化理论在达尔文之后的发展,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而且能够通过学习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