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血压诊疗新进展

高血压诊疗新进展

高血压诊疗新进展
高血压诊疗新进展

高血压诊疗新进展

影响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常见因素

1、影响恶性高血压预后的因素不包括下列中哪一项D

2、影响高血压的经济学因素中不包括:A

3、以下哪项不是高血压对心脏的影响:A

4、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控制高血压病人的血压、降低高血压病人的并发症,同时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在重视医院治疗的同时,不能忽视()的影响。B

5、影响高血压预后的因素不包括B

难治性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联合治疗

1、高血压伴向心性肥胖、削肩、满月脸、闭经等症状时,需考虑()B

2、以下哪种情况属于假性难治性高血压()C

3、中重度高血压伴有除以下哪项情况外,应怀疑肾血管性高血压()B

4、清晨卧位/立位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时,需考虑()A

5、研究显示,NSAIDs可使平均动脉压升高()mmHg C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二)

1、稳定性卒中的目标血压是<()mmHgB

2、有蛋白尿的患者首选()作为降压药物A

3、儿童建议从()岁起测量血压A

4、对于妊娠高血压患者,治疗目标为()mmHg以下 C

5、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准备溶栓者的血压应控制在<()mmHg C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一)

1、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血压≥()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A

2、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错误的是()B

3、诊室测量血压要求受试者安静休息至少()分钟后开始测量坐位上臂血压D

4、易发生房颤的高血压患者(如合并左房增大、左心室肥厚、心功能降低),推荐使用(),以减少房颤的发生A

5、下列哪项不是高血压实验室检查的基本项目()C

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中西医结合干预

1、高血压患者出现下列何情况时应转至二级及以上中医类医院:D

2、中医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不足错误的是:D

3、肾性高血压的患者经中医辨证论治为“气阴两虚,湿瘀互阻型”,应该采用的治法为:B

4、老年性高血压中医辨证论治“肝阳化风证”,治法为:C

5、二级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多长时间进行中医辨证:B

近年来高血压病的新进展

近年来高血压病的新进展 摘要目前高血压有两大趋势,一是患病率和发病率上升,并发症加重。二是发病年龄降低,中青年患者增加。本文叙述了近年来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特点、临床表现、典型病例及预防和护理等。解释了高血压患病率和发病率不断提高的原因,并提出在治疗高血压疾病上存在哪些问题和阻碍,有哪些进展,还提出了一些见解和建议。 关键词高血压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病例进展护理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临床上很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1] 高血压的病因病机 高血压与遗传、饮食、环境、肥胖和精神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遗传遗传高血压的发病有较明显的家族集聚性,双亲均有高血压的子女发病率为40%[2]。国内调查发现,与无高血压家族史者比较,双亲一方有高血压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1.5倍,双亲均有高血压病者则高2~3倍,高血压病患者的亲生子女和收养子女虽然生活环境相同但前者更易患高血压[3]。 (二)饮食高脂、高盐、低价低钙低镉饮食和长期饮酒等都会引起血压的升高。 1.盐类与高血压最密切相关的是Na+,人群平均血压水平与食盐摄入量有关,在摄盐较高的侰,减少每日摄入食盐量可使血压下降[4]。2.饮酒长期饮酒者高血压的患病率升高,而且与饮酒量呈正比。可能与饮酒促使皮质激素、儿茶酚胺水平升高有关。 (三)环境职业和环境流行病材料提示,从事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长期精神紧张、长期受环境噪音及不良视觉刺激者易患高血压病。

肾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肾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脏内科郝丽 概述为了彻底和/或有效治疗高血压,首先要判断是否有继发性高血压的存在,只有祛除原发病才能根治高血压。值得强调的是:肾血管及肾实质性病变是继发性高血压最重要的原因。及时发现和治疗肾脏原发病是控制和根治高血压的关键,而控制高血压也是保护肾功能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肾性高血压的一些诊治进展做一简述。 一、肾性高血压 (一)定义及分类:由肾血管和/或肾实质病变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按解剖部位可分为肾血管性高血压和肾实质性高血压,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容量依赖性和肾素依赖性高血压。 (二)发病机制 1、肾血管性高血压:主要是由大动脉炎(64%)、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15%)和肾动脉粥样硬化等引起肾动脉口、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狭窄,引起肾实质缺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而产生的继发性高血压。 2、肾实质性高血压:主要是由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盂肾炎、结缔组织病、多囊肾、肾移植后等肾实质性疾病引起。 (1)肾炎性:肾小球滤过减少致钠水潴留,以容量依赖性高血 压为主。 (2)肾病性:多数与钠、水潴留有关,部分是由于血管内容量 不足导致RAAS激活使血压升高。 (3)肾功能衰竭:钠水潴留、RAS激活、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 内源性洋地黄物质增加、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内皮素增高, 以及促红素应用等均可导致和加重肾功能衰竭时的高血压。 (4)肾移植后:原病肾过度分泌肾素—血管紧张素、激活交感 神经系统;移植肾动脉狭窄、排异反应、移植肾肾小球肾

炎复发或新发以及抗免疫药物的应用等,都是肾移植高血 压的重要原因。 (5)透析相关的高血压 (三)基本特征 1、肾血管性高血压:发现下述特征需高度怀疑。 (1)30岁>年龄>50岁时发生的高血压,尤其是年 轻而严重的高血压患者; (2)恶性高血压伴严重眼底改变者 (3)高血压突然发生或突然升高,而无明显家族 史,特别是在一年内舒张压>120mmHg者; (4)严重高血压对常用降压药疗效差(ACEI除 外),并有不明原因肾功能损害; (5)高血压病人经ACEI治疗后,肾功能恶化; (6)高血压伴冠状动脉、颈动脉、脑动脉或周围 动脉硬化表现者; (7)严重高血压伴低钾血症者; (8)上腹部、脐周或腰部有连续性或舒张期杂 音; (9)影像学检查肾脏:X线或B超显像,双侧肾脏 大小不等,长径相差1.2cm. 2、肾实质性高血压:与同等水平的原发性高血压比较,肾 实质性高血压的药物疗效较差。眼底病变更重,心血管并发症更 多,更易进展成恶性高血压(高1倍),更容易造成心血管严重事 故的发生。 随着肾功能的恶化,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消失,高肾素型高血压的比例(56%)逐步下降,低肾素型的比例明显升高。所以, 肾实质性高血压的预后比原发性高血压差。值得强调的是:肾实 质性高血压又将反过来危害肾脏,明显加速肾实质损害的进展, 形成恶性循环。

高血压病治疗进展

高血压病治疗进展 高血压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抗血压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循证医学已成为共识。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的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1]。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2]。 1 降压治疗的目标 我国几项临床研究表明,收缩压每降低9mmHg和舒张压每降低4mmHg,可使脑卒中减少36%,冠心病减少3%人群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34%[3],降压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那么血压降到什么程度为理想呢?近年来的规模抗高血压的临床实验的开发,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提出与心血管疾病危险有关的理想血压是120/80mmHg 强调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性,指出50岁以下的人舒张压是危险因

素,50岁以上的人心血管事件实际与舒张压呈逆向关系,与收缩压呈正相关,以前认为收缩压随年龄而升高的认识是错误的,指出无论年龄大小,血压均应降至140/90mmHg以下[4]。大规模临床试验(HOT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血压下降到138/83mmHg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最低。此外,血压下降到此水平以下也是非常安全的[5]。

2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2.1 抗高血压药物的评价 2.1.1 利尿剂欧美诸多临床试验如EWPHE、SHEP、STOP、MRC 等通过应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发现比大剂量能更明显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和逆转左室肥厚,且对糖、脂肪、电解质代谢无不良影响。吲达帕胺作为非噻嗪类利尿药,除利尿作用外还有钙拮抗作用,降压温和,疗效确切,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对糖、脂质代谢无不良作用,为一长效理想降压药[6]。

肾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肾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肾性高血压也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疾病,肾性高血压同时也是人们比较畏惧的一种疾病,因为这样的疾病是很难治疗好,并且康复效果也不是很好的疾病,还有很多人因为这个疾病的原因而丧命,肾性高血压会让肾性疾病持续上升,当肾性的高血压上升之后对肾脏也是很不利的,那么肾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肾实质性高血压往往发现血压升高时已经有了蛋白尿、血尿和贫血,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肌酐清除率下降等症状。原发性高血压很少出现明显蛋白尿、血尿,肾功能减退首先从肾小管浓缩功能开始,肾小球滤过功能仍可长期保持正常或增强,直到最后阶段才有肾小球率过滤低,血肌酐上升。肾血管性高血压大多舒张压中、重度升高,体检时在上腹部或背部肋脊处课文及血管杂音。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发生是由于肾血管狭窄,导致肾脏缺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血压升高。早期解除狭窄,可使血压恢复正常。 1.体征约半数可在上腹部、患侧腰背部或肋缘下,听到一连续的血管收缩期杂音,或伴轻度震颤。

2.症状30岁前或50岁后,长期高血压突然加剧或高血压突然出现,病程短、进展快,舒张期血压增高尤为明显,伴腰背或肋腹部疼痛,药物治疗无效。 3.特殊检查下述情况可单独或合并出现: a.肾血管造影,显示动脉充盈缺损、狭窄的远侧血管腔扩张或无血管部分; b.静脉肾盂造影,显示患肾较健肾小1.5~2.0cm、形态不规则,早期显影慢而淡、后期显影较浓; c.经皮穿刺用导管插入下腔静脉,分别采取两侧肾静脉血作肾素测定,患肾静脉血的肾素较高; d.分肾功能测定,示患肾尿量少,尿钠低,肌酐或菊粉廓清率降低; e.超声波显示患肾较小。 f.肾图呈现患侧曲线的血管段较低且延迟,排泄段延长。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摘要 虽然高血压治疗已有巨大进步,但控制率仍不理想,单一药物治疗有一定局限性,联合用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并作为jnc/vi及who/ish降压指南药物治疗重要原则之一,高血压的诊治观念得到了更新,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本文对此作以综述并对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做了介绍。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循证医学已成为共识。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心血管;理想靶血压水平 目录 绪论1 1 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1 1.1 初始药物治疗和药物联合应用1 1.1.1 初始药物治疗1

1.1.2 长效药物2 1.1.3 小剂量联合用药2 2 抗高血压药物评价2 2.1 利尿剂2 2.2 β阻滞剂2 2.3 钙拮抗剂(CCB)3 2.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3 2.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4 2.6 α阻滞剂4 3 特殊类型高血压或并发症或合并症选用药物原则4 3.1 老年高血压4 3.2 高血压左室肥厚(LVH)5 3.3 冠心病心绞痛或MI5 3.4 脑血管病5 3.5 肾脏病变6 3.6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6 3.7 高脂血症7 3.8 妊娠7 3.9 围手术期高血压7 3.10 高血压危象8 4 防高血压试验研究8 5 CAMELOT试验亚组分析10 结论10

高血压护理

高血压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常见病, 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 高血压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具有缓慢进行性发展、血压不易控制、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特点,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许多患者由于对高血压病的错误认识, 存在着无症状就不服药的情况, 高血压患者能坚持规律性服药并能控制血压者为16.8%有些患者长时间只服药,不测量血压有些患者不按医嘱服药造成血压骤降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等。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超过高血压病本身。有高血压家族史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无高血压家族史者, 在不良的生活方式中, 吸烟、不锻炼、饮酒均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在膳食营养素摄人量方面, 高血压患者热能、胆固醇和钠的摄人量一般明显高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营养素摄人量上限在心理因素中, 精神紧张, 情绪激动及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均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导致血压持续升高与不同程度的波动。因此, 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治疗和正确的护理指导, 对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1. 高血压的诊断 我国高血压病诊断、治疗标准进行的第五次全面修改,基本上采用51999WHO/ISH高血压的分害标准, 它将岁18岁以上成人的血压, 按不同水平分类, 见表1。 2. 高血压的护理 2.1 心理护理许多科学研究将高血压病的心理反应特点归纳为6种类型恐惧型、忧郁型、急躁型、焦虑型、乐观型和麻痹型。针对恐惧型心理, 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与病人交谈, 了解其生活习惯、爱好、心理特点, 使病人对护理人员产生亲切、信任及安全感, 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对忧郁型, 护士与其交谈时, 应密切注意病人的表情变化, 选择适当的话题, 进行疾病的保健宣传, 解释心理因素对此病的影响,从而达到解释心理负担的目的对急躁型, 护理人员在谈话时必须注意谈话的技巧性, 避免外界的不良刺激, 当病人激怒时护士应用和蔼的态度去化解对焦虑型, 护士应详细讲解高血压病引起的可能原因, 紧张、焦虑时会对高血压病产生更为不利的影响, 从而正确认识疾病, 保持良好的心态, 训练自我控制能力, 提高战胜 疾病的信心对乐观型, 护士应向他们介绍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以及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说明观察血压及坚持正规服药的重要性, 以简明扼要的道理和通俗易懂的语言, 由浅人深的让病人接受, 增强病人对高血压的认识, 积极配合治疗。 2.2 血压监测护理一般来说, 血压昼夜变化节律为凌晨2:00--3:00处于最低谷, 以后呈上升倾向, 早晨起床活动后迅速上升, 约在上午8:00--9:00达到第一峰值, 白天基本处于较高水平。在下午 17:00--18:00时出现第二峰值, 之后开始缓慢下降,所以, 动态,24h血压监测曲线常呈双峰一谷在病理情况下, 血压昼夜波动分为3种类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型、夜间血压升高型和嗜咯细胞瘤图。因此, 应进行血压监测, 了解血压高峰情况, 以指导用药。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 高血压是人类面临的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病,同时又是脑卒中和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降低血压可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延长人类寿命。但是目前我国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情况很不理想,估计所有高血压病人中血压水平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者不到10%,需要引起临床医生和病人的重视。下面就高血压治疗中常见的问题介绍一些最新进展,以帮助提高血压控制水平,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一、年轻高血压病人的治疗 虽然高血压增加心血管病事件的危险性在年轻高血压病人中同样存在,但是短期内他们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机会明显低于老年高血压病人。因此,迄今为止对于年轻高血压患者什么时候开始治疗,用什么方案降低血压还没有可靠的临床试验指导我们。但是高血压病变的进展可以持续多年,可逐步引起小动脉、大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而且这种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在病人的血压明显升高之前就可以通过检查检出。高血压病人小动脉病理改变的初期为血管壁中层增厚、管腔变小、管腔与管壁比值缩小,结果引起动脉血压升高,进一步又增加血管损害,陷入恶性循环。随着血压升高,小动脉结构损害加重,大动脉系统受到牵连,大动脉管壁压力增加,损害大动脉的弹力纤维,使大动脉管壁僵硬,顺应性下降,病人的收缩压升高。长期的大动脉压力的升高又进一步增加心脏的阻力,引起左心室心肌肥厚,最终可引起心脏舒张功能减退及冠状动脉相对供血不足,表现为心功能减退、心绞痛及心肌梗死。 上面所讲的发病过程是逐步发生、逐渐进展,一旦进展到大、小血管都有明显结构改变时再使用降压药物一般很难逆转病理改变,而且要用多种药物才能将血压明显降低。因此现在认为年轻高血压病人应当要考虑尽早接受降压治疗,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时候要考虑药物能否改善血管结

高血压护理综述

文献综述 综述题目: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护理治疗的研究综述学生姓名:尚爽 班级:2015级专升本 学号:27号 完成日期:2015年10月29日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护理治疗的研究综述 2015级专升本27号尚爽 摘要: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是引起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影响身体的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高血压的治疗与护理一直都是医学界的重点课题,而我国的高血压专业护理却处在一个极低或者可以说是空白阶段,故此,高血压的护理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高血压患者;病因;临床表现 前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人口老龄化,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目前我国高血压病患者已过亿且每年仍呈上升趋势,现已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高血压的治疗与护理备受关注,而其中的高血压患者护理内容更是提上日程,成为治疗高血压的关键步骤,但目前我国的高血压护理工作仍处于极低水平,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危害,本文将从高血压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方式等各个方面予以阐述。 一、高血压的类型及病因 1.1高血压的类型 根据血压升高的不同,高血压分为3级: 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40~150mmHg;舒张压90~95mmHg; 1 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 2 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 3 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注: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等级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1]。 1.2高血压的病因 我们从物理学角度来看高血压,根据流体力学的原理及压缩动力学原理,我把心脏和血管及毛细血管比喻成密封的压力循环系统,就是说人体是一台机器,心脏和血管就是润滑系统。中医认为高血压形成原理是:血管内皮组织代谢不稳定、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混乱造成血压的升高[2]。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一)遗传因素:多组研究数据表明,高血压有明显的家族遗传特征。若父母均出生于有高血压病史的家庭,则他们的子女未来患上高血压的几率可达75%以上[3]。

国际高血压治疗的新进展

国际高血压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梦幻精灵出自:*梦*幻*精*灵* 浏览/评论:394/0 日期:2005年7月14日 11:11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的不断深入,高血压的治疗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进展,下面就一些主要的进展做一介绍: 1.中性内肽酶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NEP ACEI) 这类药对NEP、ACE有双重抑制作用。NEP结构类似A CEI,可抑制心房钠利尿肽(ANP)的代谢,扩张血管,增加尿钠排泻,降低醛固酮分泌。NEP ACE I既可升高血浆中ANP的浓度,又可阻滞RAS,使引起血管收缩的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使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的缓激肽水平升高。初步研究表明,Omapatrilat与其它降压药相比,具有更优良的效果,在改善心衰患者运动耐量方面优于赖诺普利。 2.一氧化氮(NO) 实验证明,敲除3类一氧化氮合酶(NOS)基因的小鼠将发生轻度高血压,它们的基础血压水平比对照组高20mmHg;另一方面,增强小鼠NOS表达将使其平均动脉压降低18mmHg左右。增加NO生成也部分解释了目前一些降压药物的作用机制,如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可使血管内皮细胞的G蛋白激酶活化,增强其NOS表达,而且,有研究证明,神经源性的NO可降低脑干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从而减弱α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的血管收缩效应。故NO不论是引起主动的血管扩张,还是降低中枢交感兴奋性,都可降低外周血管紧张度,引起血压下降,这为今后的抗高血压治疗提供了一个新视点。 3.维生素C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维生素C有抑制NOS的作用,有研究显示,患中、重度高血压的3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单服维生素C500mg/d,持续1个月,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11mmHg和6mmHg。国外对超氧化物歧化酶降压机理的研究正在进行,虽然还未见明确报道,但前景应该是诱人的。 4.新型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多巴胺受体分为5型,在肾脏均有表达。多巴胺从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分泌入管腔,与多巴胺Ⅰ型受体结合,可抑制上皮细胞的Na+ H+交换和Na+ K+-ATP酶的活性,从而减少Na+重吸收,减轻心脏前负荷。研究表明,减少肾脏多巴胺的分泌或多巴胺Ⅰ型受体 G蛋白系统解耦联都可导致肾性Na+潴留。

高血压诊疗新进展

高血压诊疗新进展 影响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常见因素 1、影响恶性高血压预后的因素不包括下列中哪一项D 2、影响高血压的经济学因素中不包括:A 3、以下哪项不是高血压对心脏的影响:A 4、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控制高血压病人的血压、降低高血压病人的并发症,同时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在重视医院治疗的同时,不能忽视()的影响。B 5、影响高血压预后的因素不包括B 难治性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联合治疗 1、高血压伴向心性肥胖、削肩、满月脸、闭经等症状时,需考虑()B 2、以下哪种情况属于假性难治性高血压()C 3、中重度高血压伴有除以下哪项情况外,应怀疑肾血管性高血压()B 4、清晨卧位/立位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时,需考虑()A 5、研究显示,NSAIDs可使平均动脉压升高()mmHg C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二) 1、稳定性卒中的目标血压是<()mmHgB 2、有蛋白尿的患者首选()作为降压药物A 3、儿童建议从()岁起测量血压A 4、对于妊娠高血压患者,治疗目标为()mmHg以下 C 5、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准备溶栓者的血压应控制在<()mmHg C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一) 1、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血压≥()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A 2、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错误的是()B 3、诊室测量血压要求受试者安静休息至少()分钟后开始测量坐位上臂血压D 4、易发生房颤的高血压患者(如合并左房增大、左心室肥厚、心功能降低),推荐使用(),以减少房颤的发生A 5、下列哪项不是高血压实验室检查的基本项目()C 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中西医结合干预 1、高血压患者出现下列何情况时应转至二级及以上中医类医院:D 2、中医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不足错误的是:D 3、肾性高血压的患者经中医辨证论治为“气阴两虚,湿瘀互阻型”,应该采用的治法为:B 4、老年性高血压中医辨证论治“肝阳化风证”,治法为:C 5、二级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多长时间进行中医辨证:B

高血压新进展文献

(1)新近,欧洲高血压协会(ESH)对2007版高血压指南进行了更新并正式颁布。新指南以上一版指南为基础,充分参照近两年来新揭晓的临床试验证据,对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建议做出了更新与完善。在新版指南中,有以下10个方面值得关注: 1. 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整体风险水平是制定降压治疗策略的基础,因此对于每位患者,均应根据其血压水平、并存的靶器官损害和/或亚临床型靶器官损害情况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 2. 对于不伴有糖尿病或无心血管病病史的正常血压高值(SBP130-139mmHg或/和DBP85-89m mHg)人群,不建议进行药物治疗。若糖尿病患者血压处于正常高值,且已经存在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特别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应开始药物治疗; 3. 目前尚无充分证据支持将心血管风险极高危(有心血管事件史)或糖尿病患者收缩压降至13 0mmHg以下,对于具有心脑血管病史的高血压患者亦是如此。因此,不再强调将上述人群的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而是建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度降低血压。荟萃分析显示各类降压药物皆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故均可选用。有证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应用血管紧 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类药物具有更好的肾脏保护作用,故可优先选用; 4. 基于现有证据,将所有高血压患者血压目标值控制在130-139/80-85mmHg范围是合理的,并在这个范围将血压尽可能降低; 5. 近年来,降压治疗过程中的J形曲线现象重新受到广泛关注。新指南认为,除非患者存在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当血压水平在120/75mmHg以上时,可能不会发生J形曲线现象。若患者已经存在严重冠状动脉疾病或缺血性脑卒中,不宜采取过于激进的降压治疗策略,以免血压过低而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 6. 传统的一线、二线降压药物的分类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本指南不推荐使用。常用5类降压药物即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作用无显著差别,均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用于抗高血压的初始与维持治疗; 7. 继2006年英国高血压指南明确指出此类药物不应继续用作一线降压药物之后,其他国家的指南(如日本、加拿大等)均不同程度的下调了β受体阻滞剂的地位。然而,本次修订的欧洲指南认为现有证据尚不足以证明此类药物的降压效果与靶器官保护作用弱于其他降压药物。虽然β受体阻滞剂对糖代谢具有潜在不良影响且可能增加新发糖尿病的发生率,但药物诱发的糖尿病是否与自然发生的糖尿病具有相同的不良预后尚属未知,因此不宜据此否认此药的临床作用。由于上述理由,冒然下调此类药物的临床地位是不甚妥当的,故β受体阻滞剂仍应被视为一类有效的降压药物。 8. 虽然美国JNC7指南中认为噻嗪类利尿剂具有独特地位,但新版欧洲指南认为此类药物的临床地位仍存在争议,目前关于其逆转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证据很少,现有的少数研究显示噻嗪类利尿剂的靶器官保护作用逊于CCB或ACEI。不仅如此,大量研究还表明在各类常用降压药物中,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耐受性最差。此外,ACCOMPLISH 研究结果则有力撼动了噻嗪类利尿剂在联合用药中的基石地位。基于上述考虑,新指南并不认为噻嗪类利尿剂是一类出众的降压药物。 9. 联合用药是提高患者血压达标率的重要手段。固定剂量复方制剂可简化治疗方案,有助于提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总结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心血管;理想靶血压水平 虽然高血压治疗已有巨大进步,但控制率仍不理想,单一药物治疗有一定局限性,联合用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并作为jnc及who/ish降压指南药物治疗重要原则之一,高血压的诊治观念得到了更新,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本文对此作以综述并对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做了介绍。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循证医学已成为共识。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 1 高血压降压目标 降压目标即理想血压水平,应将血压降到最大能耐受程度,在此水平上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程度最低。Dalby、GPPT、GBPCS等研究随访3 a~10 a,治疗组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死亡仍远远高于同地区血压正常人群,最有可能的解释就是这些患者得到的血压下降并不是最适当的,因此要达到理想血压水平是十分重要的。什么是理想靶血压水平?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为期3 a的HOT临床试验已圆满结束,其结果显示血压下降到138/83 mmHg(1 mmHg=0.133 kPa)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最低。此外,血压下降到此水平以下也是非常安全的。 2 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2.1 初始药物治疗和药物联合应用 2.1.1 初始药物治疗原则上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而不强调一线药物的作用,坚持以个体化为治疗准则。WHO认为任何一类均可作初始药物,使用顺序如下:利尿剂、β阻滞剂、ACEI、CCB、α阻滞剂。美国国家联合委员会(JNCVI)报告指出:患者的初始治疗,如果没有用其他药物指征,应该选择利尿剂或β阻滞剂,因为大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明,这两种药物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耐受或无效时,再使用ACEI、CCB、α阻滞剂。 2.1.2 长效药物新的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在药物剂型上提倡1次/d的长效制剂,其优点在于:患者易于接受;比短效制剂降压更持续、更平稳,并有可能保护靶器官;服用长效制剂能避免服用短效药物的患者,因漏服或在夜间可能出现突发性血压升高而导致心血管性猝死的危险性增高。 2.1.3 小剂量联合用药药物治疗从小剂量开始以减少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对单一药物有较好反应,但血压未能达到目标,应当在患者能够很好耐受的情况下增加该药物的剂量,

高血压的预防与护理新进展

高血压的预防与护理新进展 摘要:目的:高血压的预防与护理新展。方法:本组为东营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经精心治疗及护理,治疗效果满意,患者均康复出院。结果:通过研究表明高血压与肥胖、超重、高盐饮食、遗传、烟酒、生活不规律等因素有关。结论: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也是最大的流行病之一,因此引起心、脑、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心健康,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逐渐加快和人们生活压力的逐年增大,高血压病趋势越来越严重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另外,在预防、治疗和护理工作中还应该充分认识到患者的心理健康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高血压病很难通过短时间治愈,治疗过程漫长,药物要长期坚持服用。因此,提高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通过适当的运动来降低高血压,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预防;治疗;护理 目录 前言 (2) 1 综述 (3) 2 血压的观察及发病的病因 (3) 2.1 血压观察。 (3) 2.2 发病的病因 (4) 3 危险因素 (4) 3.1 一般资料与方法 (4) 3.1.1 资料 (4) 3.2.2 方法 (4) 3.2 结果 (4) 3.3 结论 (5) 3.4 讨论 (5) 3.4.1 非干预性因素 (5) 3.4.2 可干预性因素 (5) 4 临床表现 (6) 4.1 原发型高血压症状 (6)

4.2 急进型高血压分期 (6) 4.3 并发症 (7) 5 治疗措施 (7) 5.1 治疗原则 (7) 5.2 用药护理 (8) 5.3 措施 (8) 6 护理 (9) 6.1 心理护理 (9) 6.1.1 目的 (9) 6.1.2 扩展一些有利资料 (9) 6.1.3 树立正确克服疾病的信心 (10) 6.2 一般护理 (10) 6.2.1 合理的饮食习惯 (10) 6.2.2 适当锻炼 (10) 6.2.3 症状恢复后指导 (10) 7 护理新进展 (11) 7.1 症状发生时的护理 (11) 7.2 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 (11) 7.3 眼底出血护理 (11) 7.4 恢复期护理 (12) 7.5 高血压药物研究 (12) 7.6 有效调整情绪 (12) 总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所谓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疾病,血压持续上升需要一直用药物维持正常,通常以冠心病,脑血管破裂为最严重的危险因素,因此要提高人们的警示要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死亡率,高血压疾病每年都在呈上升式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及社会的安定和谐【1】。经过对易诱发这种疾病的人进行调查、防止诱因及积极应对是尤其重要的措施。容易诱发脑部病变的群众主要包括:患有动脉血管病变的

高血压药物治疗新进展2017.5

1 高血压降压目标 降压目标即理想血压水平,应将血压降到最大能耐受程度,在此水平上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程度最低。Dalby、GPPT、GBPCS等研究随访3 a~10 a,治疗组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死亡仍远远高于同地区血压正常人群,最有可能的解释就是这些患者得到的血压下降并不是最适当的,因此要达到理想血压水平是十分重要的。什么是理想靶血压水平?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为期3 a的HOT临床试验已圆满结束,其结果显示血压下降到138/83 mmHg(1 mmHg=0.133 kPa)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最低。此外,血压下降到此水平以下也是非常安全的。 2 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2.1 初始药物治疗和药物联合应用 2.1.1 初始药物治疗原则上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而不强调一线药物的作用,坚持以个体化为治疗准则。WHO ISH认为任何一类均可作初始药物,使用顺序如下:利尿剂、β 阻滞剂、ACEI、CCB、α 阻滞剂。美国国家联合委员会(JNCVI)报告指出:患者的初始治疗,如果没有用其他药物指征,应该选择利尿剂或β阻滞剂,因为大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明,这两种药物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耐受或无效时,再使用ACEI、CCB、α 阻滞剂。 2.1.2 长效药物新的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在药物剂型上提倡1次/d的长效制剂,其优点在于:患者易于接受;比短效制剂降压更持续、更平稳,并有可能保护靶器官;服用长效制剂能避免服用短效药物的患者,因漏服或在夜间可能出现突发性血压升高而导致心血管性猝死的危险性增高。 2.1.3 小剂量联合用药药物治疗从小剂量开始以减少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对单一药物有较好反应,但血压未能达到目标,应当在患者能够很好耐受的情况下增加该药物的剂量,可以通过联合用药最大程度地降低血压,将可能存在的与剂量相关的副作用减少到最小。如果一个药物的疗效反应很差,或是耐受性差,可换另一类型药物,而非加大第一个药物剂量或加用第2个药物。 2.2 抗高血压药物评价 2.2.1 利尿剂欧美诸多临床试验如EWPHE、SHEP、STOP、MRC等通过应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发现比大剂量能更明显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和逆转左室肥厚,且对糖、脂肪、电解质代谢无不良影响。吲达帕胺作为非噻嗪类利尿药,除利尿作用外还有钙拮抗作用,降压温和,疗效确切,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对糖、脂质代谢无不良作用,为一长效理想降压药。 2.2.2 β 阻滞剂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它可减少冠心病事件,对心肌梗死(MI)具有二级预防作用,但尚未证明对高血压患者预防MI的发生是否优于利尿剂,与利尿剂、钙拮抗剂合用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但吸烟往往会降低其疗效。CIBSIⅠ试验证实比索洛尔治疗心力衰竭患者,若谨慎给药,逐渐加量,患者能够很好耐受并使心功能改善,但不提高总生存率。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诊治新进展

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诊治新进展 陈灿,陈文江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据我国最新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现患人数大约2.9亿人,而且其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严重负担。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50%~60%的脑卒中和40%~50%的心肌梗死都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15岁以上人口的高血压患病率达24%,估算有2.66亿高血压患者。由于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都还有待提升,故高血压在未来较长时期内都是我国要面对的健康问题。而值得重视的是,近年来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的发病率正不断上升,而这部分高血压人群恰恰是我国比较忽略的一部分人群。我国1991年~2004年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由7.1%上升到了14.6%;随着超重儿童的增多和低体重出生儿存活率的增加,以及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诊出率的上升,其发病率必将增加,将是高血压防治的一个不得不重视的特殊人群。 1 简介 在我国,14岁以下为儿童,14~18岁为青少年,目前国内关于儿童及青少年血压的诊断尚无一个公认的、统一标准,主要是借鉴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大量研究显示成人原发性高血压多数起源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即所谓的轨迹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仍然维持其原所在百分位数不变;原来血压在较高百分位者,经若干年后大部分人的血压仍保留在同一较高百分位的状态。此现象表明高百分位数儿童到成年可能具有较高可能性发展为高血压患者,儿童及青少年的血压超过该年龄的第90百分比,要比在第50百分位的儿童多75%可能性发展为成人高血压。青少年、男性、肥胖儿、父母有高血压的子女,该现象更明显。年龄较小的高血压患者多为继发性高血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原发性高血压更为常见。17~18岁时血压上升比较明显,多数达到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 2 危险因素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遗传因素、高血压病家族史、超重及肥胖、低出生体重、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睡眠质量差、缺乏运动、服用升压药物、吸烟及不良饮食习惯等是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此外,高盐饮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长期精神紧张等也是其危险因素。国内外已经有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血压有遗传倾向,高血压的遗传学约40%~60%。遗传因素的可能作用机制与遗传性钙离子和钠离子转运障碍、遗传性交感神经亢进、遗传性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平衡失调、遗传性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等有关;另近年大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筛选了一部分基因,证实其基因多态性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病。关于高血压家族史的研究较多,现多认为高血压家族的儿童及青少年较易出现血压升高现象,约86%的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及超重的儿童及青少年较正常体重儿童更易患高血压,50%以上的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患者均有超重现象。低出生体重与高血压的关系的研究证实,宫内发育不良和低出生体重是成人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机制可能与肾小球数量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能力差、胰岛

老年高血压诊治进展(完整版)

老年高血压诊治进展(完整版) 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增龄过程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增加,相关的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加,我国约每5个老年人中有3人患高血压。老年高血压因其特殊性和存在靶器官损害,以及多种疾病并存、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特点,导致临床诊治的困难。由于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具有特殊性,应重视群体特征和治疗措施的个体化。本文对老年高血压的诊治特点总结如下。 一、老年高血压病理生理特点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动脉壁弹力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增加导致动脉硬化、血管顺应性及弹性降低。老年人左心室心肌纤维化、室壁增厚、顺应性下降,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下降,心脏负荷增加、心房扩大,更容易发生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增龄相关肾脏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浓缩和分泌功能受损、肾脏排钠功能减退、盐敏感性增加,使细胞外容量增加和水钠潴留;长期的高血压加剧肾功能的减退。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血管僵硬度增加、顺应性减退等变化使老年人对血压波动缓冲能力及调节能力降低,导致老年患

者发生血压波动时难以迅速调整到适应靶器官血管灌注的水平,容易出现缺血症状,如头晕、心绞痛发作等。 二、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主要包括白大衣效应、收缩压增高为主、脉压增大、血压波动大、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当血压急剧波动时,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老年患者多种疾病并存,互为因果,导致心脑血管及相关事件增加。此外,老年人摄入高盐饮食,导致容量负荷增加;由于口渴中枢不敏感,容易发生低血容量;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血压波动和药物不良反应。 三、老年高血压的部分临床研究 既往大量临床证据表明,降压治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老年高血压患者从降压治疗中获益。高龄老年高血压试验(HYpertension in the Very Elderly Trial,HYVET)显示80岁以上(80~105岁,平均83.6岁)高血压患者,平均血压治疗组(144/78 mmHg)较安慰剂组(161/84 mmHg)总死亡率、卒中、严重心力衰竭、严重心血管事件减少。国际维拉帕米缓释剂/群多普利研究(the International Verapamil SR/ Trandolapril study,INVEST)研究显示,

糖尿病高血压诊治进展

糖尿病高血压诊治进展 【关键词】糖尿病 糖尿病(DM)患者血压≥140/90mmHg就可诊断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和高血压都是心血管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合并存在将使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增加2~8倍。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数据显示,Ⅱ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0%~40%,比普通病人高1.5~3倍,平均患高血压的年龄比正常人提前10年[1]。 国内报道提示,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60%~100%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肥胖,特别是中心型肥胖人患糖尿病高血压比正常人群高许多[2]。近年的研究显示脂肪组织是非常活跃的内分泌组织,其分泌的多种活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游离脂肪酸和抵抗素、脂联素等,参与调节胰岛素在靶组织的生物效应,能在胰岛素抵抗(IR)中起重要作用。 进一步研究认为,糖尿病与高血压病共同发病因素是糖代谢异常,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过高胰岛素促进肾小管对Na+重吸收,引起钠潴留。高胰岛素也可刺激交感神经,使血管收缩,长时间高胰岛素血症会使血脂增高,促使动脉硬化。因此,高胰岛素血症对高血压的发生都起重要作用,胰岛素抵抗还可以使细胞内Ca++增加,对血压升高也有影响,必须引起重视。严格控制血糖即强化治疗,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控制高血压使其效果更为明显,因高血压死亡的病人10%有糖尿病。糖尿病与高血压有共同的发病因素,两种病的合并存在是加速心、脑、肾血管严重疾病的发生发展的重要

原因,因此防治糖尿病同时必须控制高血压。 1 糖尿病高血压的治疗 糖尿病患者一经发现合并有高血压,应立即采取药物治疗和非药物的干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基础。戒烟、减体重、增加有氧运动、低脂饮食并限制盐的摄取量对于降低血压、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均十分有益。 1.1 选择有效降糖药物。近年来,几项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果对糖尿病高血压治疗的药物选择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2]。有效治疗高血压可以延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展,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高血压最佳治疗试验表明,当血压降低到正常水平时,可以防止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因过早患心血管病而死亡。严格控制血压与强化控制血糖,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同等重要,如果对高血压不采取治疗措施,其后果可能在几年之后就会显现出来。时间越久,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也就越高。因此及早对高血压进行干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2]。 1.2 保护肾脏。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肾功能受损时更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血糖过高也会导致肾功能衰竭。由此可见,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非常危险的健康杀手[3,4]。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量、严格控制血压、预防和治疗尿路感染等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1.3 饮食疗法。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应严格和长期执行。新陈代谢紊乱是诱发高血压及糖尿病的原因之一。在人体新陈代谢系统中胰岛素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依靠胰岛素人体才能将血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