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宋徽宗自用教案

宋徽宗自用教案

宋徽宗自用教案
宋徽宗自用教案

美术学科课程教学方案

《中国美术史》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并把握宋徽宗在绘画以及书法上的艺术特色及成就,进一步理解在文化大力发展的宋代宫廷美术在统治阶级干预下呈现的发

展态势。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宋徽宗创建的我国古代第一所属学校

性质的美术教育机构所具备的教育理念及教育体制。

教学重点:1.宋徽宗花鸟画特色

2.画学的建设、教育理念及制度

教学难点:宫廷画院美术教育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像演示法讨论法视频资料演示法

教学内容:

在重文抑武的宋代,绘画种类大体可分为宫廷绘画、文人绘画、工匠绘画,其中宫廷绘画在宋代发展成就尤为突出。宫廷绘画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画院这一皇家绘画机构中,而画院的兴衰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统治阶级的口味。在宋代由于统治阶级的重视甚至于亲历而为,画院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宋徽宗时期,达到了鼎盛,甚至出现了我国古代唯一一所学校性质的美术教育机构—画学。这节课我们就先了解下这位出现在宋代,在中国2000多年封建历史,364位皇帝中最赋艺术气质、最才华横溢的皇帝宋徽宗。

一、宋徽宗个人简历

宋徽宗,名赵佶(公元1082~1135年),神宗11子,哲宗弟。哲宗病死,太后立他为帝。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北宋第八代皇帝。1100~1125年在位。在位期间,政治上昏庸无道,重用蔡京、王黼、童贯、高俅、朱□、梁师成、杨□、李彦等奸臣,横征暴敛,骄奢淫逸,是北宋最荒淫腐朽的皇帝。置造作局,专门制造供皇室享用的奢侈品。又设苏杭应奉局,搜括民间奇花异石,用大量船只一批批运至开封,称为花石纲。其中有些石头十分巨大,在河运过桥的时候,为了能使石头整块通过而不受损伤,甚至于把桥拆掉。徽宗的腐朽统治,激起了方腊、宋江等农民起义。四大名著《水浒传》讲述的就是这个事件。由于宋朝政治的腐败与军事的无能。最终导致了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变,宋徽宗在靖康二年(1127)与钦宗同为金朝所虏,押解北上。后死于金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

二、宋徽宗的艺术成就

作为皇帝,宋徽宗赵佶的政治生涯灰暗而短促,但作为艺术家,宋徽宗却是中国2000多年封建历史,346位皇帝中最赋艺术气质、最才华横溢者。宋徽宗赵佶本人在绘画史上就是一个杰出的画家。赵佶初登基时,就对周围人说:“朕万几余暇,别无它好,惟好画耳”。这确实是肺腑之言,他在未作皇帝之前就经常与驸马王洗等人有所往来,对绘画情有独钟,且有一定造诣,以致青年时期便“盛名声誉在人间”。在艺术方面他可谓是一代宗师,他精书法,能作诗填词,对于金石考古也有一定的研究,在绘画方面,能画人物、山水,花卉翎毛尤为专精, 元汤垕在《画鉴》中赞道:“历代帝王能画者,至徽宗可谓尽意”,他还运用权力推动和发展绘画艺术,使中国的绘画展现出辉煌的成就。他个人的艺术才能在花鸟、人物、山水及书法上均有体现,下面我们将从绘画及书法两个方面讲解下他的艺术成就。

绘画成就:

绘画方面,宋徽宗可算得上是全才,花鸟、人物、山水上均有成就,尤其是在花鸟上成就最高。

1、花鸟

其画风基本上分为两种,一种用浓丽的色彩精工绘制而成,极具“黄家富贵”的传统,一派艳丽富贵的情调。他的这种风格对画院的画家影响很深,如韩若拙,每画一只鸟,自嘴到尾皆有名称,连鸟的羽毛都有一定数目。

《瑞鹤图》--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即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上空忽然云气飘浮,低映端门,群鹤飞鸣于宫殿上空,久久盘旋,不肯离去,两只仙鹤竟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引皇城宫人仰头惊诧,行路百姓驻足观看。空中仙禽竟似解人意,长鸣如诉,经时不散,后迤逦向西北方向飞去。当时徽宗亲睹此情此景兴奋不已,认为是祥云伴着仙禽前来帝都告瑞——国运兴盛之预兆,于是欣然命笔,将目睹情景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诗一首以纪其实。

为绢本设色画,纵51厘米,横138厘米。绘画以庄严耸立的宣德门为背景。画的上方,云蒸霞蔚,用淡石青烘染天色,十八只仙鹤在城门上空自由翱翔,各尽其态,栩栩如生。画的下方,两只仙鹤一左一右落在宫殿的鸱吻上,一只在引颈高歌,一只回首相望,构成了一幅精美“仙禽告瑞图”。宋徽宗又用他独创的瘦金体书撰文,记述了绘画《瑞鹤图》的经过并赋诗一首,表达喜悦心情:清晓觚棱拂彩霓,仙禽告瑞忽来仪。飘飘元是三山侣,两两还呈千岁姿。似拟碧鸾栖宝阁,岂同赤雁集天池。徘徊嘹唳当丹阙, 故使憧憧庶俗知。”

《芙蓉锦鸡图》绢本设色纵81.5厘米横53.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占据画面主要位置的是秋天不怕霜冻的木芙蓉和枝上停留的美丽的锦鸡。各种景物的布局宾主分明,疏密有致。芙蓉花的妩媚鲜艳,秋菊的萧疏挺立,蝴蝶的翩翩起

舞,也都刻画得生动传神,极富真实感。画的右上方有赵佶题诗:“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这便点明了此画通过描绘五彩斑斓的锦鸡,是为了颂扬它们具有的儒家五种伦理品德—文、武、勇、仁、信。造型精致,设色浓丽,晕染细腻,也传达出皇家的雍容富贵气派。

另一种是用水墨渲染而成,崇尚清淡的笔墨情趣,这是从徐熙、易元吉、崔白等人处接受来的画法。在他绘事启蒙的时候,深受王晋卿、赵大年以及吴元瑜、黄庭坚等人的影响,特别是经过吴元瑜的传授,继承了崔白的风格。

《柳鸦芦雁图》纸本,设色。纵34厘米,横223.2厘米。图卷连缀2段,前段画柳鸦,后段画芦雁。鸦的头顶和腹部施以白粉,鸦身敷浓墨,黝黑如漆。柳树的斑驳老干,富有质感。柳鸦的墨彩极酣,笔势很壮,显示出赵佶用墨的特色。后段4只芦雁在芦草蓼花边栖息,以浅赭设色,增强了秋天萧疏的气氛。整幅画采用了以墨为骨的画法,并把粗笔写意和精湛写生融合在一起,是研究花鸟画由着重色向墨笔画过渡的典型作品。

《腊梅山禽图》绢本设色纵82.8厘米横52.8厘米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写一株腊梅枝干略弯而劲挺直往上伸,极富弹性,互相交错而有变化。枝头几点黄梅开放,似乎有阵阵清香袭来。腊梅枝头上的一对山雀相互依偎均向着左侧画面,将观者视线引向画外。刻画工整细致,富有生活情趣。腊梅枝干以劲细墨笔钩勒,再用水墨渲染;山雀、萱草均用水墨画出。笔墨的细粗、干湿配合协调和谐。左下有画家以瘦金书的题诗一首:“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两种画法又各有粗细、工拙、繁简的不同。他的创作“独于翎毛尤为注意,多以生漆点睛, 隐然豆许,高出纸素,几欲活动,俗史莫能也”。同时运用工整研丽的作风,表现出花和鸟的精神特质,给人以优美高贵和愉快的感觉。因而形成自己一种独特的风格。折枝花鸟以小见大,以少胜多,淡墨勾勒,用色柔和,“具天纵之妙、有晋唐风韵”。

2、山水

赵佶的山水画传世极少,但有相当的造诣,如《雪江归棹图》是一幅非常美丽的山水画长卷,是他山水画中的代表作。

《雪江归棹图》是其山水画的杰作,纵30.3厘米,横190.8厘米,绢本长卷,墨笔。图绘寒江两岸的雪景,极富手卷层层深入、峰回路转之情趣:开卷是茫茫寒江,远山飘渺,底下是江岸,向内延伸,一石突出河岸,有篷舟靠其旁,两人在忙碌,应是“归棹”之点题。再向内,渐见土岗、山丘,而后群峰突起,层峦叠嶂,画面向纵深演绎,有楼阁村舍隐匿山后,栈道、小桥点缀其中,依稀有人行,或骑驴,或肩挑,再往后则又见水岸,复归寒江浩渺。构图上不乏北宋全景山水

之大气,而笔墨上则自创新意:勾、皴简略,重在以层层烘染体现雪景之冷峻。图上有赵佶瘦金体自书“雪江归棹图”、“宣和殿制”,并押“天下一人”。看来他自己对这幅画是相当重视的。尽管有后人疑惑赵佶身处宫闱,何来如此冷漠萧瑟的感受,其实不尽然。赵佶继位后亲掌画院及画学,每十天从藏画中取出两幅古画供学者临摹,以至现今传为唐画者,有一些就是当时的临摹品,如《虢国夫人游春图》乃直指赵佶所临。唐时以及北宋的多幅雪图应该为他所熟悉。可惜的是,按蔡京在卷末的题跋,赵佶同时画了四时四图,而现在只得欣赏冬景,不然,看赵佶如何以水墨画春、夏、秋、冬四景,一定非常赏心悦目。而赵佶在身体力行地推动重彩的“古图”的同时,依然为画坛保留了水墨画的空间,也充分显示了他对绘画精深的理解

3、人物

《文会图》描绘了文人会集的盛大场面。在一个豪华庭院中,设一巨榻,榻上有各种丰盛的菜肴、果品、杯盏等,九文士围坐其旁,神志各异,潇洒自如,或评论,或举杯,或凝坐,侍者们有的端捧杯盘,往来其间,有的在炭火桌边忙于温酒、备茶,其场面气氛之热烈,其人物神态之逼真,不愧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郁郁乎文哉”时代的真实写照

《听琴图》轴是一幅优秀的中国人物画。画中主人公,居中危坐石墩上,黄冠缁服作道士打扮。他微微低着头,双手置琴上,轻轻地拨弄着琴弦。听者三人,右一人纱帽红袍,俯首侧坐,一手反支石墩,一手持扇按膝,那神气就像完全陶醉在这动人的曲调之中;左一人纱帽绿袍,拱手端坐,抬头仰望,似视非视,那状态正是被这美妙的琴声挑动神思,在那里悠悠遐想;在他旁边,站立着一个蓬头童子,双手交叉抱胸,远远地注视着主人公,正在用心细听,但心情却比较单纯。三个听众,三种不同的神态,都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幅画的背景和道具处理得十分简练,主人公背后,画松树一株,女萝攀附,枝叶扶疏,亭亭如盖。松下有竹数竿,苍翠欲滴,折旋向背,摇曳多姿。道具除琴案外,仅一几,几上置薰炉,香烟袅袅。主人公对面,设小巧玲珑山石一块,上有一小古鼎,中插花枝一束,除以上这些外,别无它物。使人感觉到,这是一个高级的园庭,但却经过了作者精心剪裁。所有布景、道具以及次要人物的位置,都是围绕着主人公的演奏而安排的。整个画面的气氛,仿佛使人觉得,在这静谧之中,有一阵阵的琴声,混合着微风吹动松枝竹叶之声,从画中传出。借用白居易的一句诗来形容,其妙处那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画面上方,有"六贼"之首蔡京所题的七言绝句一首,右上角有宋徽宗赵佶所书瘦金书字体的"听琴图"三字,左下角有他"天下一人"的画押,这样一来,这幅作品就成了他的了。其实这一幅作品是他画院里的画家绘画赵佶本人行乐时的状

况。

让学生总结概括宋徽宗绘画的艺术特征?

宋徽宗绘画的艺术特色:

a.提倡形似、格法

创作上提倡“形似”、“格法”,具有相当的写实功底,对物象作尽精入微的描绘,力求表现出对象的自然形态。

b.构思上讲求含蓄巧妙,达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在构思上讲求含蓄巧妙,达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在笔墨技巧上重视传统但又不泥守古法。

“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特征, 给后来的传统绘画以良好影响;当然其绘画也有局限性,“萎靡柔媚之处当舍”(鲁迅语)。

书法成就

赵佶除了一些传世的名画外,还有一定数量的书法作品,其作品有《楷书千字文》、《草书千字文》、《草书团扇》、《禾农芳诗贴》、《欲借风霜二诗贴》、《牡丹诗帖》、《怪石诗帖》、《夏日诗帖》、《闺中秋月帖》以及《详龙石图序并诗》、《瑞鹤图序并诗》等大量的绘画题跋和题鉴。此外还有一部分碑刻书法作品。

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

瘦金体---亦称“瘦金书”或“瘦筋体”,也有“鹤体”的雅称,是楷书的一种。他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现代美术字体中的“仿宋体”即模仿瘦金体神韵而创。

瘦金书的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

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楷书千字文》,《秋芳诗》等,《楷书千字文》是赵佶二十三岁写给大奸臣童贯的,此时的瘦金书体已初具规模。

《草书千字文》为赵佶宣和四(1122)年40岁所作,此卷为描金云龙笺,匹长三丈,正是他年富力强时,描金云龙纸本上一气呵成,狂草书千字文,一气呵成,

笔势凌空,变幻莫测,犹如长江奔腾,一泻千里,运笔迅疾、流畅,结体奇宕、潇洒。龙飞凤舞,激情荡漾,丝丝入扣,气韵生动,有着极大的感染力。赵信传世楷书—瘦金体多见,草书流传绝少。此卷当系书法大成时之作。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三、宋徽宗创立的画学

赵吉在美术史上最为有影响的并非是他的绘画,而是他对艺术教育的贡献,他本人不仅是个画家,而且还是个艺术教育家、画院的组织者和教授,他还编选了上千册的《宣和睿览集》,在其当政期间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画家。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设立了绘画的专业学院――画学,宋国子监画学是中国古代绘画教育史上惟一国立而属学校性质的专科绘画教育机构。是一个完整的、有系统、有目的地培养绘画人才的皇家绘画学院。可以说他创办绘画专业学院的目的和动机,基本出自于个人对艺术的爱好和需要,他的生活时刻离不开艺术,他命人编撰《宣和画谱》,甚至“睿思殿日命侍诏一人能杂画者宿值,以备不测宣唤。”同时还把绘画并入科举制度,以画取仕,要求“益兴画学,教育众工,如进士科,下题取士,复立博士,考其艺能”。宋徽宗创办的画学不仅有一套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法,还有一定的招生制度、考试制度和画生待遇,以及寄宿安排等,这在美术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招生考试

画院招收学生的时候,无论贵族子弟出身的士流,还是中小地主阶级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杂流,只要合格通过太学法的考试,都可以入学。其中也会吸收个别优秀的、有一定艺术成就的画工入学。入学考试多为“诗眼”、“摘悉句”为题的命题创作,考校技法的同时,更注重其画作的气韵和内涵。要求“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具若自然,笔墨高简为工。”“夫以画学之取人,取其意思超拔者为上。”,徽宗作为画题的诗多数是“景”、“趣”兼顾的单句或上下相连的两句,应试者以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达求新立意。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和各类杂记中能找出一些有关画学招考的题目及得魁者的画境。

如一命题为“踏花归去马蹄香”。获得第一名的画家,最能体会诗意,画一群蜂蝶追逐飞奔的马蹄,得意于马蹄之香。(厉鹗《南宋院画录》)又如“嫩绿枝头一点红,恼人春色不在多。”其时画手有画花树茂密以描写盛春光景者,然不入选。惟一人画危亭,美人依栏干而立,口脂点红,傍有绿柳相映,遂入选。(《兰亭续考》)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自横”,自第二者下,多系空舟岸侧,或拳鹭于舷间,

或栖鸦于蓬背。独魁则不然,画一舟人,卧于舟尾,横一孤笛。其意为非无舟人,止无行人耳,且以见舟子之甚闲也。(邓椿《画继》)

“竹锁桥边卖酒家”。众皆向酒家上著功夫,惟魁但于桥头竹外挂一酒帘。上喜得锁字意。(厉鹗《南宋院画录》)

“乱山藏古寺”。魁则画荒山满幅,上出幡竿,以见藏意。余人乃露塔尖或鸱吻,往往有见殿堂者,则无复藏意。(邓椿《画继》)

“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应试者多难绘其意趣,此题盖欲形容苏武远使匈奴,梦想归汉之一段情景。入首选者画苏武牧羊于北海,被毡枕节而卧,双蝶飞飏其上,又画林木扶疏,上有子规,月正当中,木影在地。(邓椿《画继》)

这类试题都需要应试者体会诗中幽邃的意境,准确把握主题,再以精妙的画技将其表现于画面。这种强调构思奇妙、含蓄的评判规则绝非一般墨守成规的画家所能够达到的。所以虽应试者摩肩接踵于汴道,“多有不合而去者”,而中魁者往往是能用形象艺术语言表达诗中的神趣,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这种考试方法虽然出于上层统治者愉悦玩赏的需要,但在客观上促进了宋代绘画艺术文学化的进程,也开启了在绘画中有意识表达一定思想的风气。北宋末,画中表达的还是古人的意境,经南宋入元,逐渐演变为表达画家自己的思想和心境。而中国画也由“无我之境”渐变为“有我之境”。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

画学和太学里的其它学科一样,在学校里有一套完整系统的教学内容,设置了专业实践课、专业创作课和必修文化课,还设有选修课目。专业课按《宋史·选举志》记载说:“‘画学’之业,曰佛道、曰人物、曰山水、曰鸟兽、曰花竹、曰屋木(即界画)”等六个专业。精于绘事的宋徽宗,既是画院的院长,又亲自教授。他在教学中即严格又具体,他要求学生通过绘画实践课,必须达到一定的目的和要求。

《画继》记载:“宣和殿前植荔枝,既结实,喜动天颜。偶孔雀在其下,亟招画院众史,令图之。各极其思,华彩烂然,但孔雀欲升藤墩,先举右脚。上日:‘未也。’众史鄂然莫测。后数日,再呼问之,不知所对,则降旨日:‘孔雀升高,必先举左。’众史骇服。”可见赵佶十分注重如实观察描绘客观事物。从实践课反映到创作课上来,他提倡对客观事物的描绘达到“形似”。《画继》中记载这样一件事:“徽宗建龙德宫成,命侍诏图画宫中屏壁,皆极一时之选。上来幸一无所称,独顾壶中殿前柱廊拱眼斜枝月季花,问画者为谁,实少年新进。上喜,赐绯,褒赐甚宠;皆莫测其故。近侍尝请于上,上曰:‘月季鲜有能画着,盖四时朝暮花蕊叶皆不同,此作春时曰中者,无毫发差,故厚赏之。’”

赵佶在实践课和创作课中,十分注重起稿构图的过程,要求画必有稿样。朱寿镛在《画法大成》里说:“宋画院众工,必先呈稿,然后上真。所画山水、人物、花木、鸟禽种种臻妙。”在打轮廓或起稿样的环节里,赵佶要求画幅的内容与形式,都能适合他的美学思想,把他的艺术趣味强加给画者。邓椿《画继》载:“上时时临幸,少不如意,即加漫垩,别令命思。虽训督如此,而众史以人品之限,所作多泥绳墨,未脱卑凡,殊关圣王教育之意也。”

赵佶在治画学时也比较重视名师指导和临摹名画,他不仅亲授其法,而且“每旬日蒙恩出御府图轴两匣,命中贵押送院以示学人。”大大增加了学生观摩临画的学习机会。由于教法得当,造就了不少当世名家。画院学生王希孟几次把画呈送给宋徽宗,虽然不胜工,但徽宗发现他是可造之材,就亲授其法,不到半年就画出了《千里江山图卷》这副名画,当时他才十八岁。宋徽宗以君主身份,如此认真教授提携画学人才真是难能可贵,而画院教学的显著成果则验证了其教学的成功。但作为皇家主办的画院,终归还是统治阶级个人利益至上的产物,其办学思想不免狭隘。从以上宋徽宗对画者的要求就能看出整个画院的发展几乎完全掌控在他个人或者是他所代表的阶级手里,以少数人的喜爱引导绘画艺术终归将艺术陷于一定的程式而不能海纳百川,百花争艳。导致画院创作出现一些富贵、纤巧、过于细腻、追求浮华形式、思想内容贫乏的绘画作品。

在必修文化课一环,“以说文、尔雅、方言、释名教授。说文则令书篆字著音训,余书皆设问答,以所解意,观其能通画意与否。”使学生掌握字的正确发音,明白、理解诗文的涵义。通过这些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使他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古诗中选取的章句,领会其中的奥妙与神韵,最后采用适当的绘画形象表现出诗境,达到诗画相通,与当时的文人画取风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要求画学生会书写篆字,认为书写篆字可以提高他们的绘画技法。这样的文化课设置就使画院学生区别了一般的画工、画匠。文化的介入,使绘画从单纯的工匠技法上升到一个艺术层面,不仅提高了画者的地位,也使绘画挺立于高雅之列。

除有必修的文化课外,还设有选修课,但在选修课的安排上就出现了鲜明的等级色彩,由于士流和杂流出身的不同,他们可选择的科目也不相同,士流出身的学生可以选择大经或小经。但杂流出身的学生不能选大经,只能选一小经或律考。除了阶级歧视外,这样的安排也可能含有其他一些因素,在入学时,处于士流阶层的人相对杂流阶层的人可能在文化层次上要高一点,毕竟士流阶层更能比杂流阶级有条件接受教育。这就造成入学时士流与杂流在文化上有一定的差距,处于量体裁衣之策让他们选择适合他们文化层次的课程也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三)升级制度

画学生在画学中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年级设置和升级制度,和太学规定基本一

致,其学制班次分成三舍三等,初入学的为外舍,外舍学完后可通过考试升入内舍,再通过考试由内舍升为上舍。每个月私试一次,私试只是相当于平时的考察,不属于升级之列,题目一般都由教师出。公试和舍试属于晋级考试,每年举行一次公试,学院公试后,凡外舍生第一等和第二等的,参酌其人品、才能和平时的表现,才可以升入内舍。隔年举行舍试一次,凡内舍生是优、平二等的,同样参酌其人品和才能,方能升入上舍生。画院举行舍试之后,将上舍生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就可以命官了,中等的上舍生,可免礼部试,下等上舍生免解试。公试和舍试的题目都由主考官来出,其考题和入学时所采用的方式基本一致,也是从古诗中选出佳句来命题考试。

(四)学生待遇

宋代统治者对画院画者的待遇比较好,尤其是宋徽宗,对画人的待遇尤为优异。邓椿《画继》卷十云:“本朝旧制,凡以艺进者,虽服绯紫,不得佩鱼。政、宣间独许书画院出职人佩鱼,此异数也。又诸待诏每立班,则画院为首,书院次之,如琴院、棋、玉、百工皆在下。(中略)又他局工匠支钱,谓之食钱,惟两局则谓之俸,直勘旁支给,不以众工待也,睿思殿日命侍诏一人能杂画者宿值,以备不测宣唤,他局皆无之也。”给予画者如此优越的待遇,当然是统治阶级笼络画者为其服务,满足其政治需要和精神享受为主要目的的。从另一方面来看,画家地位的提升,尤其是经济待遇的改善,可以使他们能够有充沛的时间和精力专心学习,精研绘画,得以快速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艺和文化修养,有助于培育优秀的绘画人才。画者待遇的提高不仅有利于绘画艺术的发展、普及与发扬,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画院美术教育的发展进程。宋代画院对于院内画家管理及待遇也有一定的制度,《文献通考》记载宋太祖开宝七年,“诏司天台学生及诸司伎术工巧人不得拟外官”,也就是说有技术的艺工,只能在宫廷内供职,对院画家任职进行了一定的限制。真宗天禧元年“伎术人虽任京朝官,审刑院不在磨勘之例”即不在三年进秩晋级之列。真宗乾兴元年,“中书言,旧制翰林医官、图画、琴棋待诏转官止光禄寺丞,天禧四年乃迁至中允、赞善、洗马同正,请勿逾此制,惟特恩至国子博士而已”。(《文献通考·选举志》)这是关于翰林图画院画师最高官限的规定。宋初画院画家受官见于记载的很少,现存资料止黄居寀、王端、高克明三人。黄居寀由后蜀入宋,授翰林待诏、将仕朗,试太子议朗,赐紫、金鱼袋,官至正二品。王端于仁宗初召入画院授待诏不受,特授奉职转右班殿职,官秩从九品。高克明于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入画院,仁宗朝迁待诏守少府监,赐紫,官从四品。宋徽宗时画院画家授官见于记载者较多,有张希颜等九人,除陈尧臣授六品官外,其余皆为八、九品的文散官。真宗大中祥符六年诏曰“伎术官未升朝赐绯紫者,不得佩鱼”。邓椿《画继》卷十云:“本朝旧制,凡以艺进者,虽服

绯紫,不得佩鱼。政、宣间独许书画院出职人佩鱼,此异数也。又诸待诏每立班,则画院为首,书院次之,如琴院、棋、玉、百工皆在下。(中略)又他局工匠支钱,谓之食钱,惟两局则谓之俸,直勘旁支给,不以众工待也。”可知画院、书院(两局)地位的变化。南宋高宗朝画院画家授官者较多,有马和之授工部侍郎,官从三品,其余多为八、九品散官,但多享有“赐金带”的恩遇。官职虽不高,但职任与皇帝却极为亲近。

宋徽宗的画学为后世的美术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模式,直到今天我们的学院美术教育依然存在其教学模式的影子。不可否认,由于时代的限制,宋徽宗的画学不免存在一些障碍美术教育发展的不良因素,但其中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当代美术教育学习借鉴的地方。诸如提高艺术工作者的待遇和艺术者的文化素养,以及画学制度的设置、课程的安排都有我们可以拿来并融入当下大美术教育环境中重新得以利用的可取之处。

课下作业:针对宋代宫廷美术教育,讨论宋代“画学”对比当代美术教育的优劣。

六年级下册品社教案-放眼看世界

第一单元放眼看世界 一、世界有多大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世界的兴趣 2、能力: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 3、知识:结合世界地图,查找大洲和大洋,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识。 二、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收集七大洲、四大洋和有关国家面积、人口等方面的资料。 教师搜集相关录象、图片、资料并制作课件。 三、课时建议:2课时 四、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大洲和大洋 活动一、了解海陆分布 1、出示世界政区图,(播放课件) 请学生思考:看看世界政区图,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图例,巩固已掌握的必要的看图技能。 2、从世界政区图上,找出七大洲和五大洋,再查看世界上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多媒体播放录像《浩瀚的宇宙》。(配音:在茫茫的太阳系中,九大行星都按各自的轨道从容地、日复一日地运行着。在九大行星

中,只有我们人类的栖息地──地球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画面停止,出现“地球──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地球,了解有关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板书)大洲和大洋 活动二、查找大洲和大洋 1、我们人类生活的家园有多大?假如一个人日行50千米,从地心走到地表要走127天,绕地球赤道一圈要走801天,假如想把地球团团围住,需2300万人手拉手站成一圈才行。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2、展示《东西两半球》图。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海洋是生命物质的起源地,陆地是人类生息的繁衍地。从图上看,陆地和海洋哪个面积大?(学生观察、回答,对学生做出恰当评价。) 3、展示《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例示意图》。引导学生能小结出,海洋占总面积的71%,陆地占总面积的29%。从地球上海洋和陆地所占的比例看,谁能给地球取个别名呢? 4、水球:其实地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球”。出示图片: 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该叫做水球。” 5、观察《东西两半球》图:未被海水淹没的大块陆地,我们称它什么?对,陆地。 6、“两半球图”和地球仪,查找七大洲、四大洋,说说它们的位置。 7、结合学生查找的资料,交流各大洲各大洋的具体情况。

竹石教学设计

竹石教学设计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竹石》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古诗有了一定的积累,已初步掌握理解和朗读古诗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运用搜集资料、查阅工具书、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古诗。本首古诗的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启蒙价值,诗句语言质朴、通俗易懂、诗意极浓,与六年级学生感性化思维方式相契合,易于被他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理解“破、磨、任、尔、还”5个生字,掌握“磨”的两种读音 过程与方法:结合朗读音频,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情感与态度: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学习竹子坚韧不拔,不怕艰难的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竹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了解借物喻人的特点,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教学过程 一.从花中四君子说起 开始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猜谜游戏。有谁知道,我们通常所说的花中四君子,是哪四种(梅兰竹菊) 根据老师说的描述,猜测是四君子中的哪一种 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一身傲骨(梅) 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兰)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潇洒处世,常被看作的高雅之士的 象征。(竹)

它美丽绝俗,却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坚韧不拔的高尚品格。(菊) 四君子者,梅兰竹菊也。盖此四物虽生于自然,而究其各自秉性,却别具君子之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和学习四君子之一的“竹”。 二.自由朗读,读通诗歌,感知大意 大家翻到课本149页,首先自己把这首诗朗读几遍,把不理解的字词标记出来(板书:竹石) 我们通常说,要读懂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它的作者和写作背景。那么我们首先来看看这首诗的作者-------郑燮。说到郑燮大家可能所知甚少,但要提起他的另一个名号,大家一定耳熟能详-------郑板桥。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诗人我们经常会用号来称呼他:苏东坡)。谁来说说,你对郑板桥了解多少 (预设:1、他是清代着名书法家、书画家、诗人 2、他是扬州八怪之一 3、它的诗书画旷世独立,世称三绝 4、他擅长画兰、竹、石、松、松等植物,以画竹成就最为突出 5、着有《板桥全集》) 同学们说的很全面,老师想补充一点。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汪士慎八位画家。(只做了解,不需要记忆) 三.音频听读,读懂诗歌,理解内容 这是一首题画诗,所谓题画诗,是指在画的空白处,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就叫题画诗。我们来看看关于这首诗的画。------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口上有座焦山,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留下了许多竹的形象,那一杆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听音频朗读,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和释义“破、磨、任、尔、还”(强调磨的多音字) 结合音频,给诗句划分节奏(按照划分的节奏,两个同学交换朗读)

六年级下册品社教案1—4课时

乌市外国语小学第二十二小学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教案 郑建姿

教案书写要求 一、整册总体: 1、第一页:居中写清:ⅹⅹ---ⅹⅹ学年第ⅹ学期X学科ⅹ年级上(下)册教案,教师姓名,乌鲁木齐市外国语小学第二十二小学; 2、第二页:粘贴发放的《教案书写要求》; 3、第三页:《教学反思书写要求》; 4、第四页:《X学科课程标准》总目标; 5、第五页:《X学科课程标准》相应学段目标要求; 6、第六页:本册教材分析; 7、第七页:教学进度表。 二、单元整体: 1、本单元教学要求; 2、单元训练重点、难点。 三、每课教学设计 (分课时备课,课时数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相符。不允许下载粘贴,只有自己或别人用自己班上的公开课教案才可以粘贴) 注意:右侧距留出4厘米的位置用来课前修改教案及针对某一环节写反思或者课后再二度备课。 1、本课教材分析; 2、本课教学目标; (关注教学三维目标,教学目标中尤其注意: A.要写清德育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B.本课如有法制教育渗透内容,要写清本节课的法制教育目标。)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难点分开写清楚); 4、课时安排; 5、教学准备; 6、课时教学目标; 7、教学过程(思路要清晰,重难点突破明显,重视方法指导,能设计有效、合理、可操作的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8、板书设计;

四、注意:教案超周备课,学科教研组长每周一检查一签字,教研组大组长每半月一检查一签 字,教导处一月一检查一签字。(检查时必须写出建设性的评议) 教学反思书写要求 “教然后知困”,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 —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 这一重要环节。刚刚上完课之后的感受比较深刻,所以教学反思的书写一定要及时,书写时一定要 真实反思自己的课堂,这样才能帮助自己提高教学。教学反思书写要求具体如下: 1、教学反思需加下划线; 2、课后教学反思不少于总教案数的2/3,及时记录教学效果、体会和问题; 3、反思书写内容提示(禁止写教材分析,防止内容出现表扬多于反思的现象):在自己有感触 的教学环节对应的留白处写:自己处理课堂新的生成时有哪些不足及原因分析;学生的精彩发言; 教师和孩子对教材又生成哪些新的独特的理解;课后修改教案;整体分析本课是否体现各学科学科 及学段特点;是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能力是否真正得到锻炼提高;课堂的失败之处;教学设 计中巧妙之处;自己教学的感受、改进建议等等。 4、本课如有法制教育渗透内容,要针对法制教育教学内容渗透情况进行反思。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第一部分前言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一、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础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石灰吟》《竹石》教学设计

《石灰吟》、《竹石》教学设计 培新学校李艳红 【教学目标】 1、读诗时抓住关键词,了解石灰和竹石的特点。 2、知人论诗,体会诗人托物言志抒发自己清正、廉明,正直、坚韧不拔的品质与高尚情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贺知章的咏柳,有谁能来背诵一下。 2、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历代诗人把在自然中得到感染与启迪,还有自己的感情凝注于自然景物,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学习鉴赏咏物诗两首《石灰吟》、《竹石》。 二、对比诗题,感悟题意。 1、自读诗题,领悟题意。 石灰吟竹石 2、找题目的相同点。预设:都是咏物、都有赞美的意思…… 三、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吟读,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 2、译读,找出两首诗的相同点。 四、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一)石灰吟。 1、抓住关键词,体会石灰的特点

(1)从诗题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吟诵的是石灰,那么石灰有什么特点呢?诗中用哪些词描写了石灰的经历? ①自学指导自由读诗,请从诗中找出描写石灰经历的词语。(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②选择其中一个词,结合自己的想象,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①千锤万凿 A、学生谈体会。 B、千锤万凿是不是把石头锤一千次,凿一万次呢?这里的千和万都是形容次数很多,是虚词。你还知道哪些含有虚词的四字词语?(千山万水千言万语三言两语)那我们古诗中还有哪些诗句,也有类似使用虚词的呢?课件出示:竹外桃花三两枝桃花潭水深千尺千里江陵一日还 ②烈火焚烧 A、学生谈体会。 B、看,这就是被烈火焚烧的石灰石(出示相应的图片)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块石头,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③粉骨碎身 A、学生谈体会。 B、学生能说到,就总结:是呀!石灰石经过烈火的焚烧,变成浑身雪白 的块状石灰后,还要把水泼在上面,使它粉骨碎身。(出示相应的图片)总结:哦,原来石灰就是先,然后,最后。 同学们,请再次默读这首诗,想一想面对如此的磨难,石灰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④若等闲 A、学生汇报。 B、如果学生答到“若等闲”就引出:说到“等闲”这个词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哪句诗?毛泽东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而在石灰

课程表的教案

第3课制作课程表 教者:龙文区实验小学郑英财 教学内容:福建教育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下册的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在单元格中绘制斜线,用擦除线框工具擦多余的线框,在单元格中输入文字 教学目标: 1、会按照课本的详细步骤制作课程表 2、通过自主学习及实践操作,了解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方法; 3、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及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相互帮助的意识;增强学生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斜线表头的绘制 教学准备: 网络教室、深蓝易思广播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一张班级课程表)同学们,大家看看这是什么?这是学校为了方便老师和同学们查询课程而制作的通讯录,我们要查今天自己班级要上哪些课很快就能查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制作一张课程表。等大家学会了,就可以自己来制作一张班级课程表,这样,以后大家就不用再手工抄写课程表了。 二、新授:制作空白课程表 活动一: 1、根据课本14-17页的操作步骤,完成一个7行9列的表格,并按课本第13页图3-1进行表格的合并操作,按课本第17页图3-8进行表格的拆分操作。 师:先示范操作一遍,在操作的过程中强调一些注意事项,对于学生操作中可能碰到的问题进行特别交待。形成阶段性任务后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以明确阶段性任务。 生:对照课本中的步骤,自已独立完成任务。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同桌互助,小组互助。 教师允许小组中完成任务的同学作为小老师检帮助本组同学完成任务并进行检查。 师:到同学中去,边检查,边指导。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决定是否暂时中断练习进行再强调。 活动二: 1、绘制斜线。 2、擦除表格线框。 3、输入文字。 师:示范操作。复习通过视图—工具栏的方法打开特定工具栏的方法,复习调整列宽 的方法。 师:在绘制斜线表头时,同时也教授学生使用“表格—绘制斜线表头”的方法,并比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品社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第四课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 学习目标 态度: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在搜集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能力: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搜集能力和整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知识: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 主题教学思路 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同时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和对翻倒探究的欲望。教材首先通过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资料的搜集,何等科学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教材给出了DNA图谱、DNA分子、DNA模型三项科学发明供学生选择,然后通过列举19世纪世界上的重大民明创造和20世纪中国的重大发明创造,进一步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了解两个世纪以来所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最后通过学生反思自己的活动,在学生客观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的认知行为。 学习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有关科技发明的资料。 2.学生分组搜集资料:19世纪世界上的重大发明创造和20世纪中国的重大发明创造。 3.学生准备搜集材料后制作的卡片和自我评价卡。 教学过程 本主题是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去学习、体验和感受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科学技术的习速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 1.小小科技发呢展览会 学生把搜集到科技发明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制作成卡片,让每个同学把卡片张1贴在教室内参观交流。通过此项活动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交流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活动有序性的指导,增强活动的有效性。 2.看谁找到的多 课前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调查、访问、搜集19世纪和20世纪世界和中国重大

小学《制作课程表》教学设计

《制作课程表》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区本教材四年级的第二课《制作课程表》,同时也是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级第三课《制作课程表》的第一课时的“制作班级课程表”。课程表用二维思想表达课程时间安排的信息,通过观察课程表的首行、首列和其他单元格,能得出课程和时间的关系。本课教材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利用已学的内容插入一个表格并使用“字体”或“边框和底纹”工具对表格进行装饰;第二个部分是合并单元格,第三部分是为表格绘制斜线表头。 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word的大部分知识和插入表格的方法,本节课是word 的表格设计的一堂课,本课巩固表格中的字体、边框和底纹的设置,学习合并单元格和绘制斜线表头,为以后表格设计奠定基础。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协作结合的方法,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入手,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独立自主、互帮互助的学习方法。通过学习,不光使学生掌握制作表格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会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电脑的学习已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也已经学习了word程序的基础操作,对word程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能够录入汉字,也能对键盘和鼠标进行基本的操作,能够插入表格。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用自主探究式、协作学习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三)环境分析: 本课需要word软件,电子网络教室、局域网络环境,服务器提供web服务和ftp服务,便于学生实际操作和作品上传展示。 本节课采用网站学习的方式,在“制作课程表”这个学习任务的促使下,学生利用网站能够独立自主的,有选择的学习,最终牢固掌握制作课程表的知识和方法,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独立的制作课程表。为此学习网站设有网站首页、电子教材、课程表、学习内容、素材图库、拓展延伸、作品上传、在线交流八大板快。其中网站首页以《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引入揭示这节课的课题——制作课程表,激发学习兴趣;电子教材中是这节课内容的电子书;课程表中有慢羊羊村长标准的课程表及懒羊羊未做完的课程表,有助于对比好坏;学习内容里下设了学习目标、知识回顾、闯关任务三项,知识回顾部分有关于表格的知识以及表格插入、插入行或列、删除行或列等等的方法,用于学生复习旧知识。闯关任务作为驱动任务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素材图库为学生提供拓展延伸的素材图片;拓展延伸作为学生提高能力的另一驱动任务;作品上传用于学生按照分组上传自己的作品,分组点评。在线讨论用于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总结收获的平台;总之学习网站是这节课学习的核心,它将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设置表格中的字体、边框和底纹的设置。 2、学会制作简单的课程表,对表格的制作过程及制作方法有清晰的认识. 3、学会合并单元格。 4、学会绘制斜线表头。 (二)过程与方法

五年级下册品社全册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第一课生活中的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呈现快乐场景,带动学生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知道快乐并不难找,并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2、知道快乐有很多种,付出努力换来的快乐更持续长久。 教学建议: 1、最好让每个学生都倾诉自己快乐感受的机会。班容量大的可以采取小组代表发言。 2、关注缺少快乐的学生,用同学快乐的感受感染启发他们对生活的乐观情绪。 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展示表现快乐场景的图片) 2、生活中到处是快乐,让我们一起走向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快乐吧。(出示课题:生活中的快乐) 二、收集已知,感受快乐。 1、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自己的快乐,让我们彼此分享,说说自己的快乐吧! (1)、交流自己的快乐与感受。 1

(2)、小结:快乐并不难找,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就会发现快乐有很多种,平凡的事也可以让人感到快乐。(课件展示) 三、深入体会,找寻快乐。 活动一:汗水换来的快乐 1、播放录象(运动员夺冠、科技人员实验成功等) 2、思考:这些人为什么这么激动?他们的快乐从何而来?(讨论交流) 3、小结:快乐有很多,有的快乐是轻而易举就得到的,有的快乐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 4、启发: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想大家谈谈付出努力后得到的快乐感受。(自由发言) 活动二:给予的快乐 1、当我们做了对他人有益的事情时,我们就给了他人一种爱心,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快乐,这就是给予的快乐。(出示教材6页图片) 2、你感受过这些快乐吗? (1)、完成下面的问卷:你作过对他人有益的事吗?如果有,是什么事?你感受如何? (2)、统计结果。 (3)、做了这些事你为什么感到快乐? 四、升华感情,理解快乐。 1、你心目中的快乐是什么? 2、在生活中要用心观察、发现快乐。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你会永远快乐。 2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竹石》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让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4学习诗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郑燮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许多描写物的古诗,如贺知章的《咏柳》,杨万里描写荷花的古诗《小池》,谁愿意和大家分享,请举手。 那么今天我们又要来赞美什么呢?在学新课之前我们看一幅图,说说你的感受。 竹四季青翠,凌霜傲雪,坚韧不拔,所以是文人墨客歌颂

赞美的对象,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郑燮写的赞美竹子的诗。(板书诗题)。 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郑燮呢?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学古诗,什么叫题画诗呢? (二)学古诗 1、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1)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2)借助书中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弄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选几名学生朗读,大家评议。注意(1)“劲”有两个读音,诗中读jìng。(2)七言诗的节奏组合当中,只有“二二三”这种形式常用。(划出节奏) 听课件播放范读,学生再齐读。 3、理解诗意 先请学生说出每句诗的意思,再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你认为诗中哪些字词写得精彩?说说理由。 朗读你最喜欢的诗句。 4、理解诗的主题 学生回答师总结:《竹石》描写了竹子扎根岩缝中坚忍不拔的形象,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 5、学习写作方法

什么是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喻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我们学过的哪些古诗词也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6.怀着对竹子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 7、背诵古诗。 (三)学诗后 1、你觉得这节课你学得怎样?谈谈你的感受或收获。 2、欣赏郑燮的墨竹图。 3、出示郑燮写的另外几首写竹的诗,学生选择喜欢的朗读。板书设计 竹石 咬定 竹立根人 坚忍不拔坚劲刚直不阿 任尔 阅读古诗《竹石》完成练习 1.我们要像竹石那样(),朝着自己的目标不屑努力. 2.最能表现竹子品性的诗句是那一句?诗句赞美了竹子( )的精神,充分表现了诗人( )的志趣.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小学四年级《制作课程表》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制作课程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程表的结构; 2. 学会合并单元格,学会拆分单元格; 3.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的能力,逐步形成基本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并单元格,拆分单元格。 难点:拆分单元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很多老师来我们学校听课。如果请你向客人老师们介绍今天开设的课程,你会怎样介绍呢?请看,我们班有两位同学是这样介绍的。(课件播放) 2、师:哪一种方法更直观?更清楚? 3、师:小小表格作用还真不小。这节课我们一起在word中制作课程表。(书写课题) 二、新授: (一)、认识课程表。

师:这是我们教室里的课程表,这一栏是我们四年4班的课 程表。在word中,我们能把课程表变成什么样子呢? 2、word制作的课程表 师:你想制作这样一张漂亮又实用的课程表吗?制作之前, 我们还得先了解它。 3、课程表的组成部分。 师:请看这张课程表,你能动脑筋观察,说出它的组成部分吗? 4、师:醒目的标题、表头、日期、课程内容、漂亮的装饰。 (二)分析制作课程需要用到的操作。 1、师:以这张课程表为范例,请你回忆学过的操作,说一说:制作这样一张课程表,需要用到哪些操作呢? 2、师:首先,要插入一个表格、需要用到合并单元格、拆 分单元格,还要输入文字,有时候根据需要得调整表格行高和列宽,制作漂亮醒目的表头,最后装饰课程表。 师:这些操作你都会吗?下面我们先动手试着做个课程表。 (三)、学生制作表格。 1、学生尝试操作,教师巡视。 2、反馈: (合并单元格、拆分表格) 3、学生继续操作

2017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范家屯三中 李敏

四年一班学生名单

四年二班学生成绩单

课程表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例如,今天的儿童在早期的社会性生活中,由于自我中心的存在以及家庭中容易出现的放纵,使得一部分儿童自认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事情,规则意识比较模糊。随着集体生活与合作活动的逐步拓展,以及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学会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又如,目前我国有残疾人6000多万,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今天帮助 残疾人,支持、搞好残疾人事业,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到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只知受爱,不知爱人”,“只知索取,不知奉献”,人与人之间不能互相互相尊重。面对与自己不一样的残疾人,他们可能会觉得好笑,有时甚至会嘲笑、瞧不起,还可能会戏弄残疾人。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学生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具有同情心与爱心,并让学生乐意努力去帮助他们。 此外,四年级的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社会的接触也日益频繁,独立活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学生从平时亲身经历的事实中理解生活与交通运输业的双向关系,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社会知识,从而更好地去适应生活和创造未来。 三、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第四单元《通信连着你我他》 2、教学目标: 1. 通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利用地图的基本知识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并愿意向他们学习;了解家乡的民俗、民风,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通过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从了解日常生活中工农业产品入手,探究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工人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 与智慧;了解工人生产劳动的情况,知道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知道各行各

《竹石》教案

古诗《竹石》教案设计

古诗《竹石》教案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性质: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这一经典文化,对提高我们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加大诗歌学习的力度是十分必要的。随着教育改革的进展,诗歌教学也在发生着变化。以自学为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查字典、看注释、查找资料,动手尝试学生是完全可以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手段。许多诗歌的内容往往是在读中感悟的。因此朗读在古诗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让学生在读中认识,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语文课堂中,情感这条线应该始终贯穿于学与教的始终。通过学习,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深入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 (二)特点:语文课堂要体现开放襟怀,把课外的学习引进课内,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而且诗人的生平与他诗作蕴涵的精神一脉相承,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三)作用:《竹石》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性。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四)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古诗有了一定的积累,已初步掌握理解和朗读古诗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运用搜集资料、查阅工具书、合作探究等方式“自读自悟”学习古诗。本课三首古诗的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启蒙价值,写法同中存异,不同的背景、不同作者的阅历以及不同的写作目的会给学生造成相当

用word做课程表-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用word做课程表 授课班级四(3)班授课教师许志强授课时间 2013-5-17 教材分析: 《用word制作课程表》是《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第6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在word中插入表格,并学会简单地对表格进行美化。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对word软件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熟练使用菜单栏里的部分工具。可能有部分学生分不清“行”与“列”的含义,需要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利用动手操作进行探索,发现新知,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分析: 设计理念: 利用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和发现问题,可以用表格来表示比较直观,这样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接下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讨论怎样可以插入表格以及把表格中的文字居中;最后利用比较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学解决问题。 教学策略的选择媒体设计: 教师作为学习的主导者和帮助者,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教学支持。让学生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学习。 资源准备:word、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我利用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和发现问题,把握操作要领,教师只进行必要的示范操作,学生自学后尝试制作,教师巡回引导,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一部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于行和列的概念有点混淆,因此,我特意通过大屏幕投影重点把行和列突出,并把他们综合起来简称为“横行竖列”,这样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对于行列的直观体验。 我在介绍了制作课程表的三个步骤后,一步一步地引导着学生制作班级课程表。由于时间的关系,不可能在一节课里面录入全部的课程,所以我只要求学生输入当天的课程内容,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复习中文输入,也可以紧紧地把握住课堂的时间。 在进行表格的居中对齐这一内容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有两个同桌的同学进行了差不多的操作,可是却只有其中的一位同学能够让单元格居中对齐。原来这两个同学选中了表格,然后直接点击【格式】栏里面的【居中】,可是只有那位用鼠标选中单元格的同学可以居中对齐,而不能居中对齐的那位同学是用鼠标选定单元格的时候不小心选中了整个表格和表格外面的段落标记,从而导致点击【格式】栏里面的【居中】完全没反应。我发现这种情况后并没有批评他们没按照课本的操作提示进行操作,而是向全班同学赞扬他们能够想到不同的方法来尝试完成,然后我告诉同学们【格式】栏里面的【居中】按钮是专门针对文字来进行居中对齐的,而我们今天制作的是表格,如果刚好选中的是单元格,

3年级人教版下册品社教案

妈妈,您放心吧 活动目标 1.了解父母辛劳,懂得做子女的应该关心父母,在家做个好孩子。 2.做到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并能帮父母干家务活,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以实际行动给父母带来快乐。 3.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一、情感体验 教师:我们了解过父母的工作。父母亲为了我们,他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为我们的成长日夜辛劳。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她妈妈对自己的爱。 1.(投影出示)配乐诗朗诵《妈妈的爱》。 在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我从梦中醒来,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衫。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在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妈妈到学校接我,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回我病了,妈妈抱我去医院,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妈妈着急地哭了。啊!妈妈的爱是滴滴的热泪。 妈妈的爱是阳光,妈妈的爱是雨露,我一定把妈妈的爱永远记心上。 2.教师:爸爸妈妈点点滴滴的行动都倾注着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3.同桌互说。(要注意一天中的小事,从身边小事引导学生体验父母亲对孩子的爱)4.教师随机评价。 二、讨论 1.爸爸妈妈为我们倾注了无限的爱。现在我们长大了,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那么 我们该怎样让爸爸妈妈少操心呢? 2.小组讨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减轻父母的辛劳。如: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帮忙提包拿鞋;爸爸妈妈口渴了,为他们端茶;每天,自己独自上学,不让父母接送;自己洗澡、洗头,不让妈妈辛苦;不随意向爸爸妈妈撒娇;不随便向爸爸妈妈要零花钱等。 3.小组代表发言。 4.归纳并板书。 (1)不让父母操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2)不让父母劳累,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 (3)不让父母生气,听从父母的教导。 这就是我们送给爸爸妈妈的爱心,老师在黑板上画爱心。提示:会说并不表示会做。 三、小调查 教师:老师想和全班同学做个小调查。请同学们对照老师说到的事情,评评自己平时的表现,考察自己是不是一个关心父母、独立自强的孩子。(要求:星级评比,做得好加2颗星,没做到的不加星,做得一般加1颗星)题目如下: “我能行”调查表 1.你能独立上、下学吗?从开学到现在你一直是自己上、下学,可以得2颗星。如果长辈偶尔接送,只能得1颗星,从来就是长辈接送的不得星。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全套电子备课教学设计全

第一单元学习目标 一、单元简析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共安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和《猜字谜》。这四篇课文内容丰富,有看图识字、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字谜识字等,体现了识字的多样性。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和“快乐读书吧”的内容。 课题内容简说 春夏秋冬本课为看图识字,课文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插图以扇形图画呈现,文字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 姓氏歌本课是根据传统蒙学读物《百家姓》编写成的韵语识字,将一些常用姓氏寓于琅琅上口的儿歌之中。 小青蛙本课是一首儿歌形式的字族文字识字,儿歌讲述了青蛙的外形和本领,号召大家要爱护小青蛙。 猜字谜本课是字谜识字,由两则字谜组成,一幅图画描绘了小朋友猜灯谜的情景。两则谜语语言通俗形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读起来生动 有趣,同时可以感受到中国汉字的独特魅力。 二、学习目标 1.认识51个生字和8个偏旁,会写28个字和1个笔画;学习表示天气的词语。 2.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感受形声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3.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插图、字谜、形声字规律等识字。 4.朗读课文。背诵《姓氏歌》。 5.感受大自然四季的美好,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了解传统姓氏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6.能认真听故事,听明白故事内容;能借助图片讲故事,做到声音响亮。 7.学习音序表,为学习音序查字法打好基础。 8.读诗歌《祖国多么广大》,感受同一季节祖国南北方的不同景色,从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地域广大。 9.朗读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 三、课时安排

《春夏秋冬》——2课时 《姓氏歌》——2课时 《小青蛙》——2课时 《猜字谜》——2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语文园地一——1课时 快乐读书吧——1课时 四、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自主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既发挥汉语拼音的识字功能,又在识字过程中巩固汉语拼音的学习。教学时要借助生动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形声字构字特点的认识,提高识字的效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要结合课文插图,多看多思考,读朗读,锻炼自己的朗读能力,培养语感。 1 春夏秋冬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会写“春、风”等7个字和横斜钩1个笔画。 2.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重点难点】 重点: 1.借助形声字特点以及熟字比较的方法识记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竹石》教案

竹石 【教学目标】 1.读准“劲”的读音,读清楚古诗的韵脚“松”、“中”、“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歌唱古诗,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背诵。 3.能展开想象描述古诗画面,感受竹子不屈不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认识“竹”字。 1.识“竹”字。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字(板书“竹”字)。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创造这个字的,(出示“竹”字的)。甲骨文的“竹”字很像两根细枝上垂下的六片叶子,这和竹叶的样子很像。所有与竹相关的字,都采用“竹”作偏旁。生活中,你都在哪里见过竹子? 2.知竹画。 师:如果见到的是画在画上的竹子,那就是——竹子画。 3.揭诗题。 师:以竹子为主题的绘画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又往往把竹子和石头(板书“石”字)画到一张画上,诗人又为这样的画题了一首诗,这首诗就叫——《竹石》。 设计意图:从“竹”字的字形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竹”的象形字很像竹叶,为《竹石》的绘画埋下伏笔。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一步一步揭示诗题,学生会对《竹石》会产生亲近感。 二、吟诵古诗,感受“竹”韵。 1.读古诗。 师:谁愿意试着朗读一下诗题? 师:对,就这样读,要读得正式,读得庄重。预备起——《竹石》。 师:好诗在手,我们可要认认真真地朗读一番。谁愿意朗读给大家听?要注意“劲”字读作“jìnɡ”,是“坚强有力”的意思。 2.吟古诗。 师:我们刚才读诗的方法是现代人的读法,那么我们古人运用平长仄短来吟古诗。(出示

平仄)标上平仄,就是这样一首诗。认真听,老师是怎样吟诗的。 师:谁愿意先来吟给大家听一听? 师:在这样的吟诗声里,你有怎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该诗赞美竹子高尚的情感要首先通过朗读让学生有所感受,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正式庄重地朗读符合该诗的基调。再加以平长仄短的吟诗,使学生进一步从声音里感受该诗特有的韵律与情感。 三、解读文本,揣摩“竹”意。 (一)整体感知。 师:你知道《竹石》主要写的是什么吗? (二)解题。 师:我们再结合资料(出示资料),你发现了什么? 师:其实,《竹石》是一首——题画诗,写的是——画上的竹石。 (三)解诗。 师:默读古诗,你能说说诗中写了画上竹子的哪些方面呢? 1.扎根破岩: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板书:扎根破岩) 师:在哪句诗中发现的? 师:这句诗中你喜欢哪些字?说说为什么。 师:“咬定”就是——用力地咬着不松口。诗中“咬定”的是——青山。是说竹子的——根——咬定青山。也就是竹子的根生在——青山之中。 师:“立根”就是——生根,根本来生长在——破裂的岩石之中。 师:这两句诗的意思就是——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师:你能给竹子和破岩前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这个画面吗? 师:这样的竹子,给你带来的感觉是——很坚强。为什么这么说? 师:诗人把它写成一句诗,叫——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师:同学们朗读这两句诗时,“松”和“中”读得要比其他字长,这两个字是这首诗的——韵脚。还有一个字也是韵脚——风。我们看看,这三个字的韵母都是——onɡ。我们来读一下,onɡ。你发现读onɡ的时候,声音特别——厚重、有力、悠远,而这样厚重悠远的声音正和竹子坚强的品格结合在一起,一起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师:你发现了诗中写到了竹子扎根破岩,继续找,你还发现了什么?)

竹石教学设计

《竹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郑燮的《竹石》,理解诗中“咬定、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坚韧不拔的品质。 3.了解诗人郑燮,联系他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正不阿的情操。 重点: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坚忍不拔的品质。 难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正不阿的情操。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都了解竹子吗,还想不想再看?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水墨画竹石图,看完之后要跟老师分享你们在画幅中看到了怎样的竹子?请欣赏国画。(展示1-5幅竹石图) 2、初步感知国画中岩竹样子和生长环境。 3、过渡:你们是这样看竹子的,那么郑燮是怎样写竹子的呢? 4、郑燮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他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 5、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 二、指导朗读 1、学生先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2、先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全班齐读,感受诗歌抑扬顿挫的读法。 三、明诗意,想诗境 板书诗题:竹石,并释题(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讨论交流“咬定”,理解“立根(把根扎在……)”和 “破岩”(破岩:山岩的裂缝处)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大意。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碎的山岩之中。 3、“破岩”这种地方最缺少什么?在破岩中生长的竹子须得怎样扎根?。 (体会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以及竹子牢牢扎根在山石间,不怕艰险、顽强生长的情景。) 4、朗读,读出竹子的坚韧,读出竹子咬定青山就不放松的精神。(二)“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理解诗句中关键字词的意思 “坚”是“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意思,坚劲:坚定强劲。 击:打击;任:任凭;尔,你;任尔:随你。 千磨万击:经受无数次的磨难和打击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大意。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的磨难和打击仍然坚挺,不管你从何方刮来什么风。 3、想象竹子遇到的磨难和打击,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创设情境引读诗句。 当经受烈日的蒸烤时,竹子怎么表现?生读后两句 当经受风雪的侵袭时,竹子怎么表现?生读后两句 当与强风作斗争时,竹子怎么表现?生读后两句 5、给“坚劲”找一个近义词。(两个字的和四个字的) 四、寻相似,悟诗情 1、诗人仅仅是在写竹子吗?诗人还在写谁? 引进诗人生平简介:郑燮,也称郑板桥,是清代著名诗画家。他一生酷爱写竹、画竹、咏竹。他是乾隆时进士,曾任七品官,居官十余年。他一生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心系民众,绝不与贪官污吏同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