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ppt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ppt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教案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到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之后,点的坐标相应发生变化. 2.探索图形在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它们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引导-自学-探究-交流-展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探索新知识. 教学重点 探索图形在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它们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探索图形在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它们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对于同一个点建立不同的坐标系后,他的坐标就会不一样,它们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吗?如果有,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A自学:请同学们用10---15分钟时间自学教科书上本节内容. B交流:请同学上台总结 点评:1.如果是平移,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作相应的变化 或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作相应变化 2.如果是翻转,那么每个点的坐标就会关于对称轴对称,一般是关于x、y轴. 3.如果是放大或缩小,每个点的每个坐标都作相应的放大和缩小即可. C探究: 例1: 线段AB的两端点A(1,3),B(2,-5). (1)把线段AB向左平移2个单位,则点A、B的坐标为:A__B__. (2)线段AB关于x轴对称的线段A′B′,则其坐标为:A′_,B′_. (3)把线段AB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线段A1Bl,AlBl关于y轴对称的线段A2B2,那么点A 2的坐标为________,点B2的坐标为_________. 解:(1)A(3,3),B(4,-5)

(2) A ′(1,-3), B ′(2,5) (3) A 2(-3,3), B 2 (-4,-5) 例2: 将图中的△ABC 做下列运 动,画出相应的图形,指出三个顶 点的坐标所发生的变化. (1)沿y 轴付方向平移一个 单位; (2)关于x 轴对称; (3)以A 点为位似中心,放大到1.5倍. 解:图略 (1)A (-5,-1),B (0,2), C (0,-1) (2)A (5,0),B (0,3),C (0,0) (3)A (-5,0),B (2.5,0),C (2.5,4.5) 【课堂作业】 1.已知:点A (1,2),B (2,3),C (-2,4),将这几个点 向左、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这三个点的坐标 变为什么? 2. 如图,将图中的△ABC 作下列变换,画 出相应的图形,指出三个指出三个顶点的 坐标所发生的变化. (1)沿x 轴平移一个单位 (2)关于y 轴对称 教学反思 1.如果是平移,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作相应的变化 或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作相应变化 2.如果是翻转,那么每个点的坐标就会关于对称轴对称,一般是关于x 、y 轴. 3.如果是放大或缩小,每个点的每个坐标都作相应的放大和缩小即可 x (第2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23.6.2图形的变换与坐标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图形的交换与坐标 【知识与技能】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到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之后, 点的坐标相应发生变化.探索图形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中,它们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转化思想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 让学生体悟数学变化中的规律,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图形运动与坐标变换的关系? 【教学难点】 图形运动与坐标变换的具体应用,通过比较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归纳位似放 大或缩小图形的规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思考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之后,点的坐标会如何变化呢?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现在我们带着冋题来一起探究. 1. 平移变换的坐标变化规律 例1如图,△ AOB沿x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之后,得到△ A O B ,三个顶点的坐标 有什么变化?

【归纳结论】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没有改变,而横坐标都增加了 3. 例2如图,△ 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3,4)、(-4、3)和(-1,3),将厶ABC 沿y 轴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 A B ' C ,然后再将△ A B' C'沿x 轴向右平移4个单位 【归纳结论】经过两次平移后,三角形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增加了 4,纵坐标都减少了 3. 【思考】通过以上例 1、例2的探究你发现经过平移变换,点的坐标变化有什么特点? 【归纳结论】(1 )左、右平移,它们的纵坐标都不变,横坐标有变化,向右平移几个单 位,横坐标就增加几个单位,向左平移几个单位,横坐标就减少几个单位 (2)上、下平移,它们的横坐标都不变,纵坐标有变化,向上平移几个单位,纵坐标 就增加几个单位,向下平移几个单位,纵坐标就减少几个单位 2. 轴对称变换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例3如图,△ AOB 关于x 轴的轴对称图形是△ A OB 关于y 轴的轴对称图形是△ A OB ,它们对应顶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 【归纳结论】(1)关于x 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2)关于y 轴对称,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3位似变换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例4 如图,将△ AOB 缩小后得到△ COD, 得到△ A 〃 B 〃 C 〃

教师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数学说课稿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图形的变换与坐标》,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简单分析。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第24章的最后一节内容,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位似的基础上,对位似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二次函数的平移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二次函数平移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点或图形的变换引起的坐标的变化规律,以及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变化引起的图形变换,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轴对称、放大、缩小等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图形上的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其应用价值。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着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之间的关系. (重点是依据只有掌握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之间的关系,才能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变换与坐标的变化。) 教学难点: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的规律。 (难点是依据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规律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及学法上谈谈我的看法。 四、说教法 结合本节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探究式、以及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知道下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 五、说学法

图形的平移与坐标变化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图形的平移(二)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图形中的平移”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第一节,它对图形变换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不是很困难,而让学生主动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认识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学习本节内容的主要目标,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轴对称” ,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运用类比的数学思想,从轴对称的眼光看待平移,会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创设特定情境,使学生一直处于轴对称和平移相互交融的氛围之中,会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 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还将学习生活中的旋转与旋转设计图案等内容。 二、教学任务分析 知识与技能: 通过“变化的鱼”探究横向(或纵向)平移一次,其坐标变化的规律,认识图形变换与坐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方法。 情感与态度:通过收集自己身边“平移”的实例,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欣赏生活中平移图形与学生自己设计平移图案,使学生感受数学美。 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第二环节:活动探究; 1 第三环节:例题讲解;第四环节:展示应用评价自我;第五环节:链接知识归纳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第七环节:导入下节课内容。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活动内容:

图3-6中的“鱼"是将坐标为(0, Oh (5. 4X(3. Ok(5, I L (5, -1 )?(3* 0 )( (4, -2)H0, 0)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而成的.将这条宜向右 平移5个单位长度. ⑴画出平移后的新迨二 12)在图中尽呈多选取儿at对应点*并将 它们的举标填人下表: 图3-6 原来的鹫(,) f . )( 1 向右平移5个单 (?){ , )( ?) 位 长度后的新也” (3)你发现对应点的坐融之间有f|?么关系? 如果将原来的“鱼”向左平移4个单位氏度呢?请你先想一想*然启再具休做一做. 活动目的:通过一条“鱼”的平移,探究“鱼”横向或纵向平移一次的坐标变化, 进一步感受平移的实质,渗透平移的三要素,即“基本图形、方向、距离”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 活动一:探求坐标系中的平移变换 内容: 2

33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的关系

https://www.sodocs.net/doc/8a16748100.html, 初中数学资源网 收集整理 第33课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的关系 1.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 (-5,8)关于x 轴对称点P 1的坐标是 ;点P (-5,8)关于y 轴对称点P 2的坐标是 ;点P (-5,8)关于原点对称点P 3 的坐标是 . 2.设点M (x , y )在第三象限,x =2,5+y =3,则点M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N 的坐标是 . 3.若点A (m ,3)在函数y=5x+3的图像上,则点A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B 的坐标是 . 4.若点A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3,-2), 那么点A 关于x 轴对称的点C 的坐标是 . 5.若点P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P 1的坐标是(2,2),那么点P 关于x 轴对称的点P 2的坐标是 . 6.若点P (m , n )其中m>0、n>0关于原点对称的点P 1的坐标是 ,关于x 轴对称的点P 2的点的坐标是 ,关于y 轴对称的点P 3的坐标是 ,关于直线y=x 对称的点P 4的坐标是 ;关于直线y=-x 对称的点P 5的坐标是 ; 7.若点A (b a -,3)与点B (42-a ,-3)关于原点对称, 则a= ,b= . 8.若直线y=-x +3的图像与抛物线y=x 2 -3x -12的交点坐标是 ,它们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9.若直线y=3x +2的图像与直线y=-x+2的交点坐标是A,则点A 关于y 轴对称点B 的坐标是 . 10.已知,点A (a +2 , b -4)与点A (-b ,-3a )关于原点对称,则20061+a ×2007b = . 11.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三个点O (0,0),A (-1,1),B (-1,0),将△ABO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35 ,则点A 、B 的对应点A 1、B 1的坐标分别是A 1( , ),B 1( , ). 12.在△ABC 中A(3,-1)、B(2,-1)、C(0,2) ,若将△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 后得到△A 1B 1C 1,则点A 1的对应点的坐标是 . 13.已知,点P (x , y )的坐标满足3-x +5+y =0,则点P 关于y 轴对称的点P 1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4.设M(x , y) 点在第三象限,且x =3,y =2,则M 点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 A.(3,2) B.(-3,-2) C.(-3,2) D.(3,-2) 15.点M (-3,1)绕原点旋转60 后的坐标是( ) A.(-3,-1) B.(3,1) C.(3,-1) D.(-3,-1)或(0,2)

图形的变化规律教案及练习题

2.9.1图形的变化规律 课型新授使用人 主备人冯莉修改人王晓玮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第九单元P115-P116的例1和练习二十三的1、2题。 教学目标: 1. 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规律中隐含的数学知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有规律的排列”,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主题图)、水果贴纸、正方形图片若干、正方形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多媒体课件或主题图】 师:最近小东家买了新房子,邀请小明去他家做客,看,这是小明给他家设计的墙壁和地板的图案,可是小东看了却在那边大叫,说:“小明,你怎么这样设计呀,乱七八糟的。可小明却说:“我设计的图案有规律呀!”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小东找一找规律吗?今天我们就来帮小东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找墙面图案的规律 师:我们先来看小明设计的墙面,墙面图案的排列有规律吗?如果有,有什么规律,先跟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生讨论,师巡视) (1)小组讨论。 (2)反馈:引导学生说规律,注意语言表达清楚。 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等。 (3)课件演示规律,深化认识。 横看:师生边演示边解说,得出规律[课件演示] 师:横着看:每行都有哪几种图形?上下行的图形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生1:每行都有圆、正方形、三角形、五角星四种图形; 生2:上下行的图形位置是把第一行左边第一个移到了最后。 师:观察变化后的图形与第二行图形,你又有什么发现?

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两次平移与坐标的变化(20200719184846)

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两次平移与坐标的变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在学习一次平移坐标的变化特点的基础上,继续探究依次沿两个坐标轴方向平移 后坐标的变化特点及根据坐标的变化探究图形变化特点? 2.经历探究依次沿两个坐标轴方向平移后所得到的图形与原来图形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____________ 移动 _________ 的距离,这样 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_________ 和________ ,改变的是位置。 原图形上点的坐标平移方向平移距离对应点的坐标 (x,y) 沿x轴方向 向右平移 a个单位长度 (a > 0) x a, y 沿y轴方向 向上平移 x,y a 内容1:将图中鱼F”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新 “鱼F'”,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解:(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鱼F'”。 (2)能否将“鱼F'”看成是“鱼F”经过一次平移得到的?如果 能,请指出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3)在“鱼F”和“鱼F'”中,对应点的坐标之间有什 么关系?

内容2:如果将“鱼” F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 个单位长度,得到“鱼” N, 上面问题的探究结果又是什么情 况呢? 内容3、议一议: 一个图形依次沿x轴方向、y轴方向平移后所得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位置有什 么变化? 规律归纳:设(x,y)是原图形上的一点,当它沿x轴方向平移a(a > 0)个单位长度、沿y轴方 原图形上的点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对应点 的坐标 坐标的变化 (x, y) 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b个单位长度 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 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b个单位长度 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 归纳如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图形先沿X轴方向平移a( a >0)个单位长度, 再沿丫轴方向平移b( b>0)个单位长度,可以看成是由原来的图形经过一次平移 得到的,则图形沿对应点连线方向平移______________ 单一位长度。

八年级数学 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教案

11.2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坐标的方法研究图形的变换,掌握图形在平移过程中各点坐标的变化规律,理解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平移实质上就是点坐标的对应变换; 2.运用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移的点坐标的变化规律进行简单的平移作图.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分析、抽象、归纳等过程,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发现数学与图形的平移、物体的运动等有实际意义的事情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用坐标系的变化规律来描述平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的平移过程,探索、归纳出坐标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平移的概念是什么? (2)下象棋时,棋子的移动,什么在变,什么不变?在棋盘上推动棋子是否可以看成图形在平面上的平移?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点的平移与坐标的变化: 2.探究图形的平移与其坐标变化的关系:

(1)左、右平移: 原图形上的点(x,y)(x a,y); 原图形上的点(x,y)(x a,y). (2)上、下平移: 原图形上的点(x,y)(x,y b); 原图形上的点(x,y)(x,y b). 3.归纳出平移规律: (1)三角形的平移,是通过三角形任意一点坐标的变化而得到的.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沿横轴平移,图形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不变,而横坐标增减,简记为“左减右加”;沿纵轴平移,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增减,简记为“上加下减”. (3)“左减右加,上加下减”也可这样理解:按x轴(y轴)正方向平移,则横(纵)坐标加上平移的单位数量,按x轴(y轴)负方向平移,则横(纵)坐标减去平移的单位数量. 典例1如图,将三角形ABC先向右平移6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三角形A1B1C1,写出各顶点变动前后的坐标. [解析]用箭头代表平移,有 A(-2,6)→(4,6)→A1(4,4),B(-4,4)→(2,4)→B1(2,2),C(1,1)→(7,1)→C1(7,-1). 将三角形ABC先向左移动3个单位,再向上移动2个单位,得到三角形A2B2C2,写出三角形A2B2C2的各顶点坐标. [解析]点A2(-5,8),点B2(-7,6),点C(-2,3). 典例2说一说,下列由点A到点B是怎样平移的? (1)A(x,y)→B(x-1,y+2); (2)A(x,y)→B(x+3,y-2); (3)A(x+3,y-2)→B(x,y). [解析](1)将点A先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即可得到点B. (2)将点A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即可得到点B. (3)将点A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即可得到点B. 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 1.点的平移与坐标的变化. 2.图形的平移与其坐标变化的关系.

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开发脚本 学科:小学数学学段:第一学段 学科领域:数与代数知识板块:探索规律 所属教学内容:找规律 重点:①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②图形和数字变化规律 重(难)点:等差变化规律 作者: XXX 单位:衡阳市XXX小学电话: 审稿人: XXX 单位:长沙市开福区教科培中心电话: 一、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 (一)内容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节日里各种美丽的彩灯和彩旗都是有规律的排列,很多物品上装饰的图案也是有规律的排列,这些都为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素材。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规定了这部分内容。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只是在练习中有少量的习题出现。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新变化。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找出事物中隐含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唤起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二、重、难点分析及解决策略 (一)重点 重点①: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1、分析

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一些简单的排列规律,这就需要通过平时的仔细观察和实验活动来发现。简单的排列规律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如果这节课没有把握好,那么对学生后面的继续学习将会造成阻碍。在找规律的过程中,确定规律组是关键,只要确定了规律组就能够很快的判断出将要重复出现的图形或数字。 2、解决策略 低年级的小孩子很活泼,思维很灵活,这就需要创设情景,引发他们的兴趣。图形变化规律相对来说很简单,关键就看老师怎么规范学生已有的凌乱的知识。另外,低年级的小孩子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很短,在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的同时,按照从易到难的层次逐步提高。从简单的颜色规律到形状规律,之后,联系生活、发现规律,最后能够摆出规律、运用规律。教师可以组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组。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 重点②:图形和数字变化规律 1、分析 在学习过简单图形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增加每种图形的个数的变化,并且还增加了与图形相对应的数字。但这里的的数字变化规律不需要通过计算之间差的关系来判断规律,是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来教学数字变化规律。为以后学习数字变化规律奠定基础。 2、解决策略 教学时,要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或图片找出图片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说出图形在数量上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和以往学的有什么不同没有?然后引导学生在图形的下方给出相应的数字,并对着图形找数字的变化规律。 (二)重(难)点: 等差变化规律 1、分析 因为在等差变化规律中,已不再是通过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来找规律,也不再是一组事物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而是通过计算相邻两项数量差来找规律。这和已往学习的找规律内容不同。 2、解决策略 结合图形,通过摆图形或小棒,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再计算相邻两项数量差来找出等差变化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多计算几个连续的相邻两项的数量差,从而可以很轻松直观的看出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23.6.2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学习目标】 1.掌握图形的平移、轴对称(关于坐标轴)、位似(以原点为位似中心)变换中坐标的变化规律。 2.让学生经历探究坐标变换的过程,掌握探究数学的方法; 3、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美,数学的奇妙,从动手实践到得出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 学习过程: 一、预备练习 1、点A(3,-2)关于x轴对称的点是。 2、点A(3,4)关于y轴对称的点是。 3、P(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是。 4、 P(-2,3)到x轴的距离是。 5、如图2矩形ABOC的长OB=3,宽AB=2,则点A的坐标为。 6、如果点P(a-3,a+4)在第二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 7、点A(a,-4)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a=_______. 二、导学新课,落实目标 (一)平移与坐标变化 1、沿x轴平移 (1)、如果是△AOB 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得到△A ′O′ B′,各顶点的坐标又有什么变化?你能用自已的语言归纳这个规律吗? (2)你能画图说明△AOB向左移动时,对应点的坐标 又有什么变化规律? 沿x轴平移时对应点坐标变化规律是:

2、沿y轴平移 沿y轴平移时对应点坐标变化规律是: (二)对称与坐标变化 1、关于x轴对称 将△AOB沿着x轴对折,得到△A ’ OB,画图并说明对应顶点有什么变化? 规律: 2、关于y轴对称 画出△ABC,A(2,1),B(4,0),C(5,2)沿y 轴对折后的△A ’ B’ C ’,并观察对应顶点又有什么样的变化? A ’(,)、 B’(,) C ’(,) 规律: 3、关于原点对称 画△AOB关于原点对称的△A ’O B ’你有什么发现? 规律:

【教学设计】《图形与坐标—2.图形的变换与坐标》(华东师大版)

【教学设计】《图形与坐标—2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23章最后一节的内容,是中学数学的作用内容。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位似的基础上,对位似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平移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的工具箱内容。因此本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到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之后,点的坐标相应发生变化.探索图形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中,它们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转化思想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悟数学变化中的规律,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图形运动与坐标变换的关系. 【教学难点】 图形运动与坐标变换的具体应用,通过比较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归纳位似放大或缩小图形的规律. 我们学过那些图形的变换? 这些变换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那点的坐标会有什么变化呢? 【二】探索新知 探索发现1

〔1〕将点A(-3,3),B(4,5)分别做以下平移变换,并写出平移后点的坐标。右移5个单位、左移5个单位、上移5个单位、下移5个单位。 〔2〕平移前后对应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 2.沿坐标轴平移过程中(1)左右移,横坐标变,纵坐标不变。(2)上下移, 纵坐标边,横坐标不变。 3.做一做 1〕点A的坐标为〔-2,-3〕,分别求点经以下平移变换后所得的点的坐标。 向上平移3个单位、向左平移3个单位、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 〔2〕△ABC各点坐标为A(-1,-1),B(1,-2),C(2,1),向下平移两个单位后各点坐标A1(),B1( ),C1( ). 〔3〕教材65页例题 4.探索发现2。教材65页思考,△ABC关于x轴的轴对称图形是△A 'OB、对应顶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 5、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对应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对应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6.△ABC各点坐标为A(-1,-1),B(1,-2),C(2,1),关于X轴对称后各点坐标A1(),B1( ),C1( ). 关于Y轴对称后各点坐标A2(),B2( ),C2( ). 7.探索发现3。以下图表示△AOB和它缩小后得到的△COD,你能求出它们的相似比吗?顶点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 对任意位置的三角形都有这样的变化规律吗? 8.位似中心是原点的位似变换中,,坐标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9.小结: 1).在平移过程中(1)左右移,横坐标变,纵坐标不变.(2)上下移, 纵坐标边,横坐标不变. 2).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对应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对应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

“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教学设计 课题: 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教案) 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新增加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教学,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路,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有重要意义。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8、第89页例1至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到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4.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发现事物的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2分钟) (投影出示:一串美丽的珠子) 有一串珠子,不小心被弄断了,丢失了一颗珠子,你知道丢失的是哪一颗珠子吗?请你猜猜看。让学生猜一猜,猜对的要给予表扬。 揭题: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有秩序的排列,就是一种规律。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规律的认识积累丰富的表象。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板书:找规律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引导探究。(教材第88页主题图) 课件演示:同学们举行联欢会的情景图。 (1)请学生说一说从画面上都看到了什么? (2)汇报结果,谁愿意来说给全班听一听。有补充的吗? 课件出示彩旗图,让学生猜一猜接下去会是什么颜色?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答案,并问:你是怎么想的?

数学九年级上册考点强化专训图形的变换与坐标1

数学九年级上册阶段强化专训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知识与技能】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到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之后,点的坐标相应发生变化.探索图形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中,它们 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转化思想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 让学生体悟数学变化中的规律,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图形运动与坐标变换的关系. 【教学难点】 图形运动与坐标变换的具体应用,通过比较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归纳位似放大或缩小图形的规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思考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之后,点的坐标会如何变化呢?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现在我们带着问题来一起探究. 1.平移变换的坐标变化规律 例1 如图,△AOB沿x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之后,得到△A′O′B′,三个顶点的 坐标有什么变化? 【归纳结论】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没有改变,而横坐标都增加了3. 例2 如图,△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3,4)、(-4、3)和(-1,3),将△ABC沿y轴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A′B′C′,然后再将△A′B′C′沿x

轴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A″B″C″,试写出现在三个顶点的坐标,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 【归纳结论】经过两次平移后,三角形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增加了4,纵坐标都减少了3. 【思考】通过以上例1、例2的探究你发现经过平移变换,点的坐标变化有什么特点? 【归纳结论】(1)左、右平移,它们的纵坐标都不变,横坐标有变化,向右平移几个单位,横坐标就增加几个单位,向左平移几个单位,横坐标就减少几个单位. (2)上、下平移,它们的横坐标都不变,纵坐标有变化,向上平移几个单位,纵坐标就增加几个单位,向下平移几个单位,纵坐标就减少几个单位. 2.轴对称变换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例3 如图,△AOB关于x轴的轴对称图形是△A′OB,关于y轴的轴对称图形是 △A″OB″,它们对应顶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 【归纳结论】(1)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2)关于y轴对称,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3.位似变换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例4 如图,将△AOB缩小后得到△COD, (1)它们的相似比是多少? (2)△AOB的顶点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

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89页例1、例2、例3及练习十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3.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重点、难点: 1.理解“有规律的排列”。 2.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黄花6朵、红花3朵、教学挂图、有规律的图片。 学生准备: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猜花游戏。 师:我知道小朋友都喜欢玩游戏,现在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花盒,盒子里有很多很多花,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师:好!请看(师抽出一朵黄花)什么颜色的? 生:黄色。 师:老师再抽出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生:黄色。 师:这一朵呢?什么颜色? 生:红色。 师:猜一猜,老师抽出的下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生可能说是红色,也可能说是黄色。 师:下一朵呢? 生猜,师抽花验证学生的猜想:依次抽出黄色、红色。 师:老师现在让小朋友们一起猜一猜后面两朵是什么颜色的?你怎么想到是黄色的呢?(生说理由) 师:猜一猜最后一朵是什么颜色的?(红色)

2.(把花展示到黑板上)揭示课题。 师:刚才在猜的时候,老师发现,一开始有小朋友猜错了,可是后来小朋友们越 猜越准,我想你们一定有什么窍门,能告诉我吗? 生:它们是两朵黄一朵红,两朵黄一朵红,再两朵黄一朵红的,(生边说师边画虚线隔开。) 师:你说的真棒,其他小朋友们也都是这样想的吗?(是)像这样两朵黄一朵红,两朵 黄一朵红排列的就叫有规律地排列(边说边板书规律),请小朋友和我一起读一遍。 二、感知规律,认识简单的规律 1.师:生活中,像这样的规律啊,有很多,你们想找出它们的规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 规律(板书:找),请小朋友们一起看黑板。(出示教学挂图:联欢图) 师:瞧,一群小朋友们正在联欢呢?请你们仔细观察,画面里哪些地方排列是有规律的?找到后在小组内说一说,看谁找的多? (1)四人小组讨论联欢会上的规律。 (2)学生汇报: 2.(指导看彩旗图)师:我们先来找一找彩旗的规律。 (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师: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生1:黄色的。 生2:我猜也是黄色的。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小旗都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是黄旗。3.(指导看彩花图和灯笼图)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彩花的排列和灯笼的摆放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朵花和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把你发现的小秘密小声的告诉同桌。 学生思考、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宣布? 生:彩花是按绿花、红花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朵花是红色的。 生:灯笼是按照紫、金黄,紫、金黄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是紫色。师:小朋友们真棒,会场布置的规律我们找到了,那跳舞的小朋友又是按怎样的规律站的呢?(指导看小朋友队伍的图)最后一个小朋友是男生还是女生? 生:跳舞的小朋友是按一女一男的规律站的。所以最后一个小朋友是女生。 4.明确“一组”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彩旗、灯笼、小花和小朋友队伍的规律,(指彩旗、灯笼、小花、

一年级数学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教案

图形规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89页例1、例2、例3及练习十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3.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重点、难点: 1.理解“有规律的排列”。 2.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黄花6朵、红花3朵、教学挂图、有规律的图片。 学生准备: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猜花游戏。 师:我知道小朋友都喜欢玩游戏,现在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花盒,盒子里有很多很多花,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师:好!请看(师抽出一朵黄花)什么颜色的? 生:黄色。 师:老师再抽出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生:黄色。 师:这一朵呢?什么颜色? 生:红色。 师:猜一猜,老师抽出的下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生可能说是红色,也可能说是黄色。 师:下一朵呢? 生猜,师抽花验证学生的猜想:依次抽出黄色、红色。 师:老师现在让小朋友们一起猜一猜后面两朵是什么颜色的?你怎么想到是黄色的呢?(生说理由) 师:猜一猜最后一朵是什么颜色的?(红色) 2.(把花展示到黑板上)揭示课题。 师:刚才在猜的时候,老师发现,一开始有小朋友猜错了,可是后来小朋友们越 猜越准,我想你们一定有什么窍门,能告诉我吗? 生:它们是两朵黄一朵红,两朵黄一朵红,再两朵黄一朵红的,(生边说师边画虚线隔开。)师:你说的真棒,其他小朋友们也都是这样想的吗?(是)像这样两朵黄一朵红,两朵黄一朵红排列的就叫有规律地排列(边说边板书规律),请小朋友和我一起读一遍。 二、感知规律,认识简单的规律

坐标平面内图形变换教案

坐标平面内图形变换教 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6.3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 背景介绍及教学资料 七年级下册第2章图形和变换中已从几何的角度了解了轴对称变换与几何变换,本章从坐标的角度来研究这两种变换,并利用图形变换与坐标之间的关系来作图。虽然但就作图而言,可能不如几何画法方便,但这种画法在计算机制图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此外对这两种变换的学习,为下一章函数当中的相关应用奠定了基础。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开头是让学生通过动手画图,自己探索,找出关于坐标轴对称的两个点之间的坐标关系,得出一般规律,再依据这种关系,求作已知点关于坐标轴的对称点。因为两个端点可以确定一条线段,所以只要作出各个转折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依此连接就得到一个多边形关于对称轴的对称图形。最后,与同伴合作学习,在方格纸上,按自己认为合适的比例,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利用轴对称特点画出一个零件的主视图。 教学目标: 1、感受坐标平面内图形变换的坐标变换; 2、了解关于坐标轴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变换; 3、会求与已知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坐标; 4、利用图形变换与坐标之间的关系来作图; 5、进一步培养坐标意识与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两个点之间的坐标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关于坐标轴对称的两个点之间的坐标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作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刻度尺、方格纸

1.教学改革主要是学习方式的改革,过去习惯于用灌输法,整堂课都由老师告诉学生该怎么做,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讲得累死,学生学习效果却不好。这节课安排了两处的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思维的发生过程。 2.本课给出一些非常美丽的图案以及在生活中能碰到的实物的图案,在数学课中实施美育,在数学课上融入生活。 3.图形变换是培养数形结合思想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载体,很多题目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而不一定借助于图形。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学案 【学习目标】 1.感受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 2.体会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相似等变换的变化情 况,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通过观察、测量和操作,发现和总结变化规律,加深对 图形变换的认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是图形运动与坐标变换的关系;难点是图形运动与坐标变换的具体运用。 【学习流程】 一、复习导入 1.点P(-3,-4)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2.点M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6.2,3),则点M 的坐标是___________。 3.点A(5,-1)与点B(-5,1)是() (A)关于x轴对称(B)关于y轴对称 (C)关于原点中心对称(D)无法确定 在同一坐标系中,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后,点的坐标会如何变化呢? 二、探究一:(平移变换)

(1)将△ABC沿x轴向右平 移3个单位后得到△A1O1B1, 观察:△AOB的三个顶点坐标 是A()O()B(); △A1B1C1的三个顶点坐标是 A1()O1()B1()。 讨论:沿x轴向右平移后,三个顶点的坐标如何变化? (2)将△AOB沿y轴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A2 O2B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图形。观察: △AOB的三个顶点坐标是A()O()B();△A2 O2B2的三个顶点坐标是A2()O2()B2()。讨论:沿x轴向下平移后,三个顶点的坐标如何变化? 归纳: (a)图形沿x轴平移后,所得的新图形的各对应点的横坐标,纵坐标。(b)图形沿y轴平移后,所得的新图形的各对应点横坐标 ,纵坐标。 巩固练习:第(1)小题

《图形的变化规律》

《图形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循环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类比推理的能力。 3、在欣赏中发现有规律图形表现出来的美感,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去发现图形循环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发现图形循环(旋转)变化的规律。 一、游戏导入,引出规律 师:老师知道咱们二(2)班的小朋友记忆力特别棒,我们先进行一次记忆力大比拼,小眼睛准备好了吗?(XX 的眼睛我已经找到了,好,我现在已经找到所有的眼睛,开始咯) 1、无规律呈现图形 第一次猜:○☆◇◇△◇☆○☆△△○ 师:时间到,谁记住了?(反馈的时候画黑板上) 【猜对:谁也认为是这样的。 猜不出:还没记住,没关系,再给你一次机会。】 师:你说?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师评:看来有不同的想法,那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师:刚才有些同学没有记住,没关系,再给你一次机会,我们换一组,看仔细哦。 2、按照重复出现的规律呈现图形 第二次猜:○◇△☆○◇△☆○◇△☆(请一个人说) 师:和它想的一样的点点头。(很厉害,都记对了。奇怪了,两次图形个数一样,为什么这一次记得又快又准确呢?) ——有规律的。 师:怎样的规律呢?(谁能说完整) ——○◇△☆重复出现(原来是以这样为一组重复出现了3 次) ——重复出现,(是以怎样的顺序重复出现的呢)

师:你的眼睛真亮,也是这样想的请坐正。那么这一组呢? 第三次猜:◇△☆○◇△☆○◇△☆○ 师:和它想的一样的腰杆挺直。 师:这次记住的小朋友更多了,看来规律能方便我们的记忆。有没有信心再挑战一组?第四次猜:△☆○◇△☆○◇△☆○◇ 师:你们都记住了吗? 【都记住了:那好,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有人说没有:没有记住的同学咱们一起来听听记住的同学怎么说。】 师:这次的规律谁能说? 师小结:你们的小眼睛真亮,把它们的规律都找到了。原来他们每一条用到的图形都是△☆○◇这四个,只是排列顺序不一样罢了。 师:如果这样下去,猜猜看,下一行会是怎样的? 生:……哦,你是这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3-4 人) 师:你是怎么猜测的?(有道理,你也有自己的理由) 师:其实是(出示:☆○◇△☆○◇△☆○◇△)。 二、交流感悟,探知规律 1、呈现图形,小组交流 师:这么多的小观察家都发现了每一行都是有规律的,(空白)那么现在呢,他们又有什么规律呢? 师: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下,开始。(指导3 人) 2、反馈汇报 师:你发现了什么?(孩子自己说) 师:哦,你是斜着看的。也是斜着看的点点头。 师:有不一样的吗?原来他是横着看的,和他一样的小眼睛看老师 师:还有吗?原来他是竖着看的,和他一样的坐端正。咱们小朋友真会思考,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呢。 (预设孩子最先出来的是斜着看的,重点反馈横着看的,横着看的说清楚了,以此来理解竖着看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