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地的综述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一,FABP的生物学特性 脂肪酸结合蛋白( FABP) 是一组多源性的小分子细胞内蛋白质,分子量 14 ~ 15 kDa,。目前已发现的FABP有9种类型,其中心脏型FABP (H —FABP)较特异地存在于心肌组织中,红骨骼肌、主动脉壁的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胃腺体的壁细胞和睾丸间质细胞中亦有,少量存在于肾脏、白骨骼肌、肾上腺、脑,但肝脏、脂肪组织内无H—FABP分布【1】。FABP 在骨骼肌中的含量是其在心肌中含量的1 /10。心脏中的FABP 称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 具有稳定的细胞内半衰期,约2 ~ 3天。人心脏每克湿重中含0. 5 mg FABP,占胞质蛋白的15%。 生理情况下,血浆或细胞间液不存在H-FABP,细胞质的浓度比血中浓度高2 × 105 倍。健康人群的血浆含有少量H-FABP,是由骨髂肌损伤连续释放引起,年龄、性别、昼夜节律可显著影响H-FABP浓度。因为男性肌肉较多,所以男性浓度高于女性,H-FABP 大部分经肾清除,故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功能下降,血H-FABP 浓度逐渐升高,此外,和肌红蛋白一样,年老、锻炼会增加H-FABP 浓度。 二,临床应用 1.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 H-FABP 血浆释放特点与肌红蛋白( myoglobin,Mb) 相同,但HFABP在心肌细胞内的含量高于Mb,而在血浆内的含量远低于Mb。因此,当心肌损伤后,血浆H-FABP迅速升高超正常上限,比Mb 和肌钙蛋白来得快,因而更有诊断价值。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血清H-FABP 能识别超急期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胸痛发病6 h 内的患者,对决定是否住院、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有很大帮助。陶日新等【2】就研究了cTnI和h-FABP诊断心梗的比较,结果证实:对于胸痛发作6h内的AMI患者,H—FABP的诊断敏感性最高,达到78.26%。而在胸痛发作超过6h的AMI患者中,cTnI检测的诊断敏感性有显著的上升,均达到了93.33%,所以可以对AMI进行确诊。 Orak 等【3】入选83 例可疑ACS 胸痛患者( 65 例最终确诊为ACS) ,于发病6 小时内测定H-FABP、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H-FABP、CK-MB、cTnI 的灵敏度分别为98%、86% 和77%,特异性分别为71%、52% 和20%。提示H-FABP 在发病6 h 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用于早期诊断ACS。

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肌梗死后心绞痛(PIA)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P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及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心绞痛症状改善、检验指标及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6.3%,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83.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6%,53.8%(P<0.05)。治疗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降低明显,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的应用可有效控制PIA发作,并且显著改善心绞痛症状,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心肌梗死后心绞痛;临床观察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post-infarction angina,PIA)是指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24 h~1个月内发作的心绞痛[1],此病发病率较高,占全部急性心肌梗死的20%~60%。PIA往往是再梗死的先兆症状,需高度警惕,其临床治疗非常重要。麝香保心丸由于其促进血管新生、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易损斑块及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2,3],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但在PIA应用中报道较少,本研究对54例PIA患者应用麝香保心丸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PIA患者106例,诊断符合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排除合并肝肾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及对照组(52例)。治疗组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5.3±7.8)岁;对照组中男33例,女19例,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67.6±7.5)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硝酸酯类、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麝香保心丸每次2丸,3次/d,连用8周。患者入院24 h内检查CRP、FIB、D-D 水平及心电图,并常规检测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治疗期间监测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消耗量,于第4周及第8周门诊随访心电图及CRP、FIB、D-D变化情况。 1.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在心绞痛症状改善(包括发作频次、硝酸甘油用量等)、心电图改变及CRP、FIB、D-D水平。 1. 4 疗效评定标准疗效评定参照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现卫计委)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1)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的心电图动态演变;明确的心肌酶学序列变化;病史可典型或不典型。心电图有典型的动态演变,心肌梗死常属透壁性心肌梗死.如仅有ST—T波的演变而出现Q波或Qs波,但有明确的心肌酶的序列变化,则称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2)可疑的急性心肌梗死:对有典型的病史,但连续的不稳定性心电图改变持续24h 以上,伴有不伴有心肌酶的不确定性变化,都可诊断为可疑的急性心肌梗死。 (3)陈旧性心肌梗死:常根据明确的心电图改变,没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及心肌酶变化而作出诊断。如果没有遗留心电图改变,可根据早先的典型心电图改变或根据以往肯定性心肌酶改变而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包括下列情况: (1)心绞痛:主要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可类似于心肌梗死,但胸痛性质轻,持续时间短,硝酸甘油效果好,无心电图动态演变及心肌酶的序列变化。 (2)急性心包炎:心前区疼痛持久而剧烈,深吸气时加重,疼痛同时伴有发热和心包摩擦音.心电图除aVR外,其余多数导联ST 段呈弓背向下型抬高,T波倒置,无Q波。 (3)急性肺动脉栓塞:常有突发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紫绀和休克,多有骨折、盆腔或前列腺手术或长期卧床史。右心室前负荷急剧增加,P2亢进,颈静脉怒张、肝大等。心电图肺性P波、电轴右偏、呈S1QIIITIII

型,即I导联出现深S波,Ⅲ导联有明显Q 波(〈0.03s)及T波倒置。X线胸片显示肺梗塞阴影。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可见放射性稀疏或缺失区。 (4)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前胸出现剧烈撕裂样锐痛,常放射至背、肋、腹部及腰部。在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可听到杂音,两上肢血压、脉搏不对称.胸部X线示纵隔增宽,血管壁增厚。超声心动图和核磁共振显像可见主动脉双重管腔图像。心电图无典型的心肌梗死演变过程。 (5)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和胆石症等均有上腹部疼痛,易与以上腹部剧烈为突出表现的心肌梗死相混淆,但腹部有局部压痛或腹膜刺激征.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产品技术要求meigaoyi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 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检测人血清中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含量。 1.1包装规格 a) 试剂1:1×19ml,试剂2:1×7ml; b) 试剂1:2×19ml,试剂2:2×7ml; c) 试剂1:2×38ml,试剂2:2×14ml; d) 试剂1:1×170ml,试剂2:1×65ml; e)试剂1:2×20ml ,试剂2:2×20ml; f)试剂1:1×20ml ,试剂2:1×20ml。 1.2主要组成成分 试剂1主要组成成分: 试剂2主要组成成分: 2.1 外观和性状 2.1.1 试剂盒各组分应齐全、完整、液体无渗漏;外包装完好、无破损,标签完好、字迹清晰。 2.1.2 试剂1应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溶液;试剂2应为淡黄色或乳白色溶液。2.2 净含量 应不低于试剂瓶标示装量。 2.3 试剂空白

试剂空白吸光度≤1.8。 2.4 分析灵敏度 测试100ng/ml的被测物时,吸光度变化(ΔA)应不低于0.012。 2.5 准确性 在样品中加入一定体积的纯品,计算回收率,应在80%~120% 范围内。 2.6 重复性 重复测定两个高值浓度的样品,变异系数(CV)应不超过8%。 2.7 线性 2.7.1 在[1,120]ng/ml范围内,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应不低于0.990; 2.7.2[50,120] ng/ml范围内,相对偏差≤10%。 2.7.3[1,50] ng/ml范围内,绝对偏差≤5ng/ml。 2.8 批间差 抽取3个不同批号试剂,对同一浓度的样品进行重复检测,相对偏差<10%。 2.9 稳定性 该产品在2℃~8℃条件下贮存有效期为18个月,取效期末的产品进行检测,应符合2.1、2.2、2.3、2.4、2.5、2.6、2.7之规定。

TESMI背景介绍

透景超级高通量免疫检测系统 透景超级高通量免疫检测系统由透景开发的 全自动加样仪TESMI F3999和美国进口 Luminex?200TM检测仪组成。该系统结合了 TESMI F3999强大的自动化样本处理能力及 Luminex?200TM流式荧光技术的高通量联合检 测功能,具备超高检测速度、优异的灵敏度和全 自动处理的特点。 流式荧光技术介绍 流式荧光技术,又称悬浮阵列、液态芯片。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科研、医药和临床机构广泛采用的的一种高通量、高速度的生物学检测方法。流式荧光有机整合了抗原抗体免疫反应、核酸多重扩增、基于微球的多指标联检、毛细管液流分析、多色激发荧光和高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具有很高的门槛。 流式荧光联检特色的核心是把一定大小(4.5~7μm)、不同荧光染料染色的烯聚物小球(统称编码微球),共价交联上针对特定检测物的探针、抗原或抗体。应用时,直接混合不同检测物的编码微球,再加入微量待检样本,在悬液中靶分子与微球表面交联的分子进行特异性地结合,在一个反应孔内即可以同时完成数十上几百种不同的生物学反应,而不相互干扰。最后用流式细胞检测类仪器进行分析,仪器通过多束激光及其被照物(生物化学标记物)的发射吸收谱、信号强度,来识别编码微球、以及定量样品中各单项指标数值(通过对各检测微球上报告分子的荧光强度读数)。

TESMI 3999技术介绍 TESMI 3999作为全自动前处理仪,其具有强大的自动化样本处理功能。配合Luminex 200,从而实现了超高的检测速度、优异的灵敏度和全自动处理的能力。

透景超级高通量免疫检测系统配套试剂 肿瘤标志物定量检测试剂 →检测项目更加齐全 透景科技提供了全面的肿瘤标志物检测菜单,涵盖五大类,十八种肿瘤标志物。?AFP ?CEA ?CA125 ?CA242 ?NSE ?Cyfra21-1 ?CA199 ?CA50 ?CA724 ?T-PSA ?F-PSA ?free-β-hCG ?CA153 ?SCCA ?PG I ?PG II ?HE4*?proGRP* *正在注册中 →联检常用组合推荐 利用流式荧光多重检测优势,结合临床及体检中常用肿瘤标志物,通过严格筛选、科学组合,一次检测可同时呈现多个指标。 →产品特点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诊断

诊断:1 疼痛:与心肌缺血缺氧坏死有关 2 部分自理能力缺陷:与疼痛不适,心律失常及需要卧床休息有关 3 活动无耐力:与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4 有便秘的危险:与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 5 恐惧:与剧烈疼痛导致濒死感有关 6 气体交换受损:与急性左心衰有关 7 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出血 措施: 1 一般护理: ①休息与活动,②饮食指导,③保持大便通畅 2 病情观察:心电图,血压,呼吸,神志,出入量,末梢循环,血流动力学监测 3 疼痛护理:应用吗啡——注意呼吸功能的抑制,观察血压,脉搏。 给予吸氧——根据血氧饱和度监测调整氧流量. 4 溶栓治疗的护理: 询问病人有无活动性出血,消化性溃疡,脑血管病,近期手术,外伤史,检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血型。 5 心理护理: 向患者解释不良情绪对疾病的负面影响,及时了解病人的需要,及时解决病人的问题。 6 康复护理: ①住院期间:指导病人卧床休息,进行低强度体力活动。实施健康教育。 ②恢复期:鼓励病人逐渐增加活动量。 ③维持期: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进一步保持体力,心功能。 7 健康指导: ①运动指导,病人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避免因为运动引起过度疲劳。 ②生活指导:应合理膳食,防止过饱,应戒烟限酒,保持理想体重,并根据天气

的变化适量增减衣服,防止感冒。 ③避免危险因素,积极治疗梗死后心绞痛,高血压等疾病,控制危险因素,保持 情绪稳定,避免寒冷,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排便用力。 ④用药指导坚持每天按时服药,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定期复查。 ⑤心肌梗死发作时自救。 a)立刻就地休息,保持靠坐姿势,心情放松,并保证环境安静而温和。 b)积极与急救站联系,呼叫急救车将病人送往医院,切忌搀扶病人步行。 c)如果有条件的话应立刻吸入吸氧。 d)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连续多次服用,并可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 丸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盒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盒 使用说明书 (仅供专业人员体外诊断使用) 用途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试剂盒是应用免疫胶体金层析技术建立的快速、特异、操作简便的一步法定性检测方法,用于定性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可用于急性心肌梗塞(AMI)的辅助诊断。 简介 用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塞(AMI,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的指标主要有肌酸激酶异构酶(CK-MB)、肌钙蛋白I(Troponin I)、肌钙蛋白T(Troponin T)和肌红蛋白(Myoglobin)等,但它们对于早期诊断AMI却很不理想,主要原因是:CK-MB、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缺乏敏感性,它们在胸痛后6-8小时才浓度上升;而肌红蛋白则缺乏特异性,它虽然在胸痛后2-3小时浓度上升,但不能区分骨骼肌和心肌损伤。 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则克服了以上两缺点,对于早期诊断AMI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它是15KD的小分子,动力学特征类似于肌红蛋白,即在胸痛后2-3小时后浓度开始上升,在12-24小时内恢复到正常水平,在4-8小时内达到最高值;而且h-FABP的免疫性不同于其它类型的FABP(如小肠型FABP 和肝脏型FABP),具有特异性,不会发生交叉反应。基于h-FABP以上特点使得其成为理想的AMI早期诊断生化指标。

检测原理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试剂盒是采用固相免疫胶体金层析技术,利用双抗体夹心法定性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h-FABP。 人血清或血浆扩散通过附着红色颗粒包被的抗体的滤膜,与滤膜中的包被抗体结合,在检测线(T)区域内,h-FABP-抗体复合物开始与包被在检测线区内的抗体接触,如果血清h-FABP浓度大于10ng/ml,在检测线区h-FABP-抗体复合物被抗-h-FABP的抗体捕获,并出现一条可见的红色条带。h-FABP浓度越高,检测线区出现色带的速度越快,色带越深。彩色颗粒包被的抗体扩散到质控线(C)区域被第二抗体捕获形成质控区红色带。 保存条件和有效期 铝箔袋包装, 4-25℃储存,切勿冷冻, 有效期1年。 试剂盒组成 每盒包装中含:单人份检测卡25包,使用说明书1份。 注意事项

心绞痛和心梗的区别

稳定心绞痛和心梗的区别 稳定心绞痛心梗 概念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 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而 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 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冠脉闭塞,血流中断,使相应的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 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供求之间矛盾加深导致心绞 痛 血管腔狭窄或心肌供血不足 临床表现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 后可波及心前区,界限不很 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 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 颈、咽或下颌部。 ?相似 性质?压迫、发闷、紧缩、 烧灼感,但不尖锐 ?不象针刺或刀割样 痛,偶伴濒死感 ?发作时病人常不自觉 地停止原来的活动 相似但程度更剧烈 诱因 体力劳动 情绪激动 饱餐 寒冷 吸烟 心动过速 休克 不明显 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常逐渐加重, 3~5min内逐渐消失,可数天 或数周发作一次,亦可一天 内多次发作。 数小时或数天 缓解方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 解。 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缓 解。

症状以发作性前胸压榨性胸痛?疼痛 ?全身症状 ?胃肠道症状 ?心律失常 ?低血压和休克 ?心力衰竭 体征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增快 血压升高心尖部听诊有时出 现第四心音心浊音界正常或增加,心率增加或减慢,心律不齐,S1减弱S3 或S4有奔马律,部分由心包音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ST段压低》0.1M,有时出现 T波倒置?血液检查 ?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 ?ST 段抬高或压低T 倒置或增高 治疗发作时 休息 舌下含服0.3-0.6mg 缓解期治疗 ?硝酸酯制剂 ?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 ?抗血小板药物 ?调整血脂药物 ?中医中药治疗一般治疗 ?休息 ?吸氧 ?监测(生命体征出入 量) ?阿司匹林 解除疼痛 溶栓疗法 消除心律失常 控制休克 治疗心衰

心绞痛相关知识问题

MICROSOFT 心肌缺血引发的疼痛 angina Ms cao 2016/2/16 冠状动脉型心脏病练习题

参考资料:1.北京大学八年制医学教材 2.百度百科 1.心绞痛的定义 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2.诱发心绞痛的诱因是什么? 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疼痛发生于劳力或激动的当时而非劳累之后。 3.典型的心绞痛的部位: 胸骨上段或中段之后,也可以波及心前区,有手掌范围大小,甚至横贯前胸。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致咽颈部,下颌部,牙齿或后背部。 4.不典型的心绞痛疼痛的部位: 上腹部、但心绞痛发作的部位常固定 5.为什么有的人出现心绞痛只在同样的劳力或者早晨发生? 与晨间痛阈较低有关 6.心绞痛发作时持续的时间: 疼痛出现后持续加重,持续时间一般是3—5min ,停止活动或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使疼痛在几分钟内迅速缓解。心绞痛可数日或数周发作一次,亦可一日多次发作。 7.心绞痛发作时的体征: 患者一般无异常体征。心绞痛发作时常见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表情焦虑、皮肤发冷或者出汗,严重时也可出现低血压,有时可以出现第三或者第四心音奔马律。部分患者可有乳头肌缺血和功能失调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第二心音可有逆分裂出现交替脉。 8.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 心电图 9.心绞痛发作时静息心电图特点: 约半数患者在正常范围,有可能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改变或非特异性ST 段和T 波异常,有时出现房室或者束支传导阻滞,房性过早波动等心率失常。 10.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临床特点: 绝大多数患者可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ST 段移位。心内膜下心肌容易缺血,故常见ST 段压低0.1mv 以上,发作缓解后恢复。有时出现T 波倒置,在平时有T 波倒置的患者,心肌缺血的情况下T 波可变为直立。 11.心绞痛患者发作后心电图表现在相应的导联T 波倒置,说明了什么问题: 冠状动脉病变严重 12.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特点; 相关导联ST 段抬高呈“单相曲线”,心绞痛缓解后,ST 段恢复正常。 13. m p 478063_1415783285317_4.j p g 请分析心电图特点 14.稳定型心绞痛特点; 指劳力型心绞痛发作的性质在1—3个月内无改变,即每日和每周疼痛发作的次数大致相同,诱发疼痛的劳力和情绪激动程度相同,每次发作疼痛的性质好部位无改变,疼痛时线相仿(3—5min ),用硝酸甘油缓解也能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疗效。 15.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的特点: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资料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心脏中富含的一种新型小胞质蛋白,它具有高度心脏特异性(也就是主要在心脏组织中表达)。心肌缺血性损伤出现后,h-FABP可以早在胸痛发作后1至3小时在血液中被发现,6至8小时达到峰值而且血浆水平在24至30小时内恢复正常。心脏脂肪酸结合胞质蛋白由13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5 kDa。h-FABP基因位于染色体I上。它是心脏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h-FABP结合两个脂肪酸分子并参与脂肪酰基辅酶A的运输,活跃于氧化过程,从而在线粒体中产生能量。 h-FABP在生物学方面的几个特点,表明其是心肌损伤早期诊断有价值标志物:1.在心肌中高浓度;2.在细胞质中限制;3.低分子量和面积小;4.相对组织特异性;5.与心脏以外组织中CK-MB的分布相似;6.在心肌损伤后早释进入血浆和尿液。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应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h-FABP与急性心肌梗死。由于h-FABP可以早在胸痛发作后1至3小时在血液中被发现,故h-FABP能够提供最强的诊断能力,尤其是在急性缺血事件的前6小时内,有助于快速危险分层和更早预测患者预后。另外,h-FABP的早期使用可以克服急性胸痛早期心肌肌钙蛋白检测的陷阱。心肌肌钙蛋白在循环中越持久,可能越有助于急性心肌损伤的后期诊断。 二是h-FABP和手术后急性心肌损伤。h-FABP用于早期检测心肌损伤还被延伸到心脏手术。在心脏手术中松开主动脉钳夹后h-FABP血清浓度比CK-MB和TnT更早达到最高水平。普遍认为h-FABP释放量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 三是h-FAB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h-FABP在ACS发病早期可迅速释放到血液中,对于ACS的诊断具有时间优势,同时对心肌损伤具备高特异性、高灵敏度、高符合率的特点;h-FABP浓度在ACS长期预后中,可有效鉴别出AMI、心衰及不稳定心绞痛等不良事件的高危患者;h-FABP与肌钙蛋白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敏感性,对ACS更具诊断价值。 随着h-FABP高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应用,h-FABP在ACS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被广泛认可,而其与肌钙蛋白的联合检测则是未来临床对心血管疾病诊断应用的重点。 -通讯员陆卫良

脂肪酸结合蛋白及对动物脂肪代谢的作用

脂肪酸结合蛋白及对动物脂肪代谢的作用 邓莹莹 摘要: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 是一族小分子细胞内蛋白质, 对长链脂肪酸有很高的亲和力, 能把脂肪酸从细胞膜转运到细胞内利用位点, 在长链脂肪酸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脂肪酸代谢调节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生物学功能脂肪代谢 1 导言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是一种小分子量(14~15 kDa)的细胞溶质蛋白。1972年,Ockner和Mishkin首次报道了在大鼠细胞内存在FABP,并证实其对长链脂肪酸有高度的亲和性,对动物体内脂肪酸和它们的CoA衍生物的摄取、细胞内转运、氧化、脂化或合成均有重要作用。随后的研究表明,FABP还能协助将动物组织细胞内的脂肪酸运至其进行β-氧化的场所或甘油三酯和磷酯合成部位,促进心肌和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的沉积,提高肌间脂肪、降低体脂沉积等调控作用。研究数据均有力支持将FABPs定义为脂肪酸转运蛋白。已经清楚知道FABPs周围包绕了大量的相关蛋白,一些除结合脂肪酸外,还结合了疏水的配体。最近几年,对FABPs 的组织分布,配体亲和力和特异性,以及其结构特性进行了集中研究,结果均表明FABPs参与细胞内脂质代谢。 2FABP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FABP的分类与分布 FABP作为细胞溶质蛋白,不仅广泛分布在哺乳动物的所有组织中,而且在鸟类、鱼类以及昆虫的脂肪代谢组织中均有发现。由于FABP在其纯化的过程都是将细胞溶质组分作为起始原料,因此通常以最初被分离的组织来命名。迄今为止发现结构不同、功能相似的FABP有:心肌型(H)、肝型(L)、肠型(I)、脂肪细胞型(A)、表皮型(E)、脑细胞型(B)、骨骼肌型(S)、肾脏型(K)、髓磷脂型(My)、牛皮癣相关性(PA)、回肠型(Ileum)、睾丸型、细胞视黄醇结合蛋白和细胞视黄醇酸结合蛋白。在同一细胞中可分布多种FABPs,例如在小肠内皮细胞上存在两种不同FABPs,即L-FABP和I-FABP,二者具有29%的同源性。在植物中也发现有FABPs。FABPs 大约有130个标准氨基酸,在小鼠L-FABP结构中有127个残基,包括启始N-甲酰蛋氨酸。不同类型FABPs 的氨基酸序列有38~70%的同源性,在空间结构上也有相似之处,都存在两个α螺旋和一个β折叠结构。各型FABPs的两个短α螺旋结构由肽链N末端的7个氨基酸组成,β折叠结构则是由92个氨基酸构成,分为βA~J八个片层。L-FABP是第一个克隆并纯化的FABP家族的成员,具有晶状体结构和氨基酸序列。 FABP的结构 胞浆脂肪酰COA结合蛋白,胞浆视黄醇分析各种FABP的一级结构,发现有如下规律:(1)大多数FABP的氨基酸组成缺乏或极少含有半胱氨酸和脯氨酸,疏水性侧链的氨基酸较多;(2)各型之间氨基末端(1~25)和中段(90~90)的均一性较强,羧基末端变异较大;(3)哺乳动物不同种系之间的相同器官,如心脏、肝脏和髓鞘的FABP具有高度均一性(80~90%),而不同器官类型之间的均一性仅为20~35%;令人惊奇的是牛心型FABP与泌乳乳腺中的生长抑制因子之间,只有6个位点的氨基酸残基不同,均一性达95%。Bansal从小鼠肝脏中分离出的硒结合蛋白与大鼠肝型FABP氨基末端的连续93个氨基酸的均一性达92%。Offneer(1988)等报道,人的H-FABP一级结构由1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中含有多个苏氨酸和赖氨酸,缺少半胱氨酸。在N末端有一个乙酰化的缬氨酸残基。在48~54和114~119之间有两个相同的重复片段。在这两个片段之间形成β-结构并降低蛋白亲水性。上述两个片段位于较长的重复片断内(48~60、114~125),其中62%的序列是相似的。 下面是人肠型FABP的一级结构: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分析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择取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显效有32例,有效为7例,无效为1例,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中,显效有22例,有效为12例,无效为6例,有效率为85%;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比较可得,x2为4.832,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十分确切,但其作用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尚需进一步研究。 标签:血府逐瘀汤;加减;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后的一个月内所出现的心绞痛称之为梗死后的心绞痛,即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范畴。发生梗死后的心绞痛,说明存在着残余的心肌缺血及高度狭窄冠状动脉和冠脉循环的贮备能力有明显的下降。发生这种心绞痛,通常为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结果。由于此类心绞痛的病情变化起伏较大,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对于AMI的近期和远期的预后都有影响[1]。本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40例梗死后的心绞痛患者,并与进行常规治疗的40例患者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AMI梗死后的心绞痛80例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将上述患者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在31至79岁间,平均年龄为(57.93±3.26)岁。对照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在34至76岁间,平均年龄为(56.69±1.14)岁。上述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且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 参照《中医内科学》相关标准。中医辨证当属瘀阻气滞患者。其临床症状为头痛、胸痛,久治不愈,如针刺般疼痛,或是呃逆不止、失眠多梦,入暮潮热、急躁易怒、心悸怔仲、舌质暗红、弦紧或脉涩。 1.3 方法 上述患者在入院后同时进行心电图、血常规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及阿司匹林肠溶片。研究组在常规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血

心肌梗死与心绞痛的临床表现与护理

心肌梗死与心绞痛的临床表现与护理 一冠心病的定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或)动力性病使血管狭窄、阻塞和(或)痉挛,引起心肌氧供和氧需的平衡失调,导致心肌缺氧而造成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 高血压 吸烟 糖尿病 年龄与性别 体重超重(BMI=Kg/m2) 体力活动少 心理社会因素 三冠心病的类型 心绞痛 心肌梗死 猝死 缺血性心肌病及心力衰竭 隐性或无症状性冠心病 心绞痛相关知识 一心绞痛症状的五个方面 ?诱因体力活动、吸烟、寒冷、精神紧张、饱餐 ?部位及放射胸骨中、上1/3交界处后,其次为心前区,可放射到下颌、左肩、左上肢内侧,直至左腕、无名指、小指。 ?性质是一种钝痛,为压迫、憋闷、堵塞、紧缩等不适感,重者可伴出汗、濒死感。 ?持续时间一般3~5分钟,超过30分钟者少见。 ?缓解方式停止活动、含服硝酸甘油 二心绞痛分型 劳力性心绞痛 初发劳力性心绞痛 稳定劳力性心绞痛 恶化劳力性心绞痛(休息心绞痛) 自发性心绞痛 发生死亡或心梗的的不良危险因素 ?老年及男性 ?心绞痛分级CCS ?休息心电图有心肌缺血改变 ?既往有心梗史者 ?心脏扩大 ?心室壁瘤

?心力衰竭 ?EF <45% ?心脏负荷试验提示大面积心肌缺血者 ?冠脉造影 急性心肌梗死定义 在冠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并发血管内腔血栓形成或完全闭塞性血管痉挛,造成血管腔持久性闭塞,血流中断,如该动脉与其它冠脉分支血管之间尚未立充分的侧支循环,即可导致该动脉所供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最终发生心肌坏死,即心肌梗死。 一先兆症状 ?突发的初发性心绞痛或出现较以往更为剧烈而频繁的心绞痛 ?含服硝酸甘油疗效差 ?伴出汗、恶心、呕吐、心律失常、低血压状态 二AMI诊断要点 ?持续性胸痛 ?心电图 ?心肌损伤标志物 肌红蛋白起病后1~4小时升高,6~7小时达高峰18~30小时内恢复正常 CK-MB 起病后4小时内升高,16~24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 CTn-I 起病后后平均6.8小时增高,11小时达高峰,4~8天后仍可增高 三AMI并发症 ?心律失常 ?心源性休克 ?乳头肌功能不全和乳头肌断裂 ?室间隔穿孔 ?左室附壁血栓和体循环栓塞 四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 ?前降支LAD ——前壁间壁 ?回旋支LCX ——后壁下壁侧壁 ?右冠RA ——后壁下壁右室 五冠脉造影血管狭窄程度 ?<5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50~70% 临界病变 ?>70% 严重病变 六AMI心电图变化过程 ?缺血-----T波倒置 ?损伤-----ST段抬高 ?坏死-----异常Q波 七AMI护理 一、精神护理:解释安慰工作,卧床休息,谢绝过多探视陪伴,发病1-2天适当给予镇静剂。 二、严格卧床休息,减低心肌耗氧量,尽快建立侧肢循环,利于心肌修复。(1-2周)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心脏中富含的一种新型小胞质蛋白,它具有高度心脏特异性(也就是主要在心脏组织中表达)。心肌缺血性损伤出现后,h-FABP可以早在胸痛发作后1至3小时在血液中被发现,6至8小时达到峰值而且血浆水平在24至30小时内恢复正常。心脏脂肪酸结合胞质蛋白由13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5 kDa。h-FABP基因位于染色体I上。它是心脏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h-FABP结合两个脂肪酸分子并参与脂肪酰基辅酶A 的运输,活跃于氧化过程,从而在线粒体中产生能量。 h-FABP在生物学方面的几个特点,表明其是心肌损伤早期诊断有价值标志物:1.在心肌中高浓度;2.在细胞质中限制;3.低分子量和面积小;4.相对组织特异性;5.与心脏以外组织中CK-MB的分布相似;6.在心肌损伤后早释进入血浆和尿液。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应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h-FABP与急性心肌梗死。由于h-FABP可以早在胸痛发作后1至3小时在血液中被发现,故h-FABP能够提供最强的诊断能力,尤其是在急性缺血事件的前6小时内,有助于快速危险分层和更早预测患者预后。另外,h-FABP的早期使用可以克服急性胸痛早期心肌肌钙蛋白检测的陷阱。心肌肌钙蛋白在循环中越持久,可能越有助于急性心肌损伤的后期诊断。 二是h-FABP和手术后急性心肌损伤。h-FABP用于早期检测心肌损伤还被延伸到心脏手术。在心脏手术中松开主动脉钳夹后h-FABP血清浓度比CK-MB和TnT更早达到最高水平。普遍认为h-FABP释放量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 三是h-FAB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h-FABP在ACS发病早期可迅速释放到血液中,对于ACS的诊断具有时间优势,同时对心肌损伤具备高特异性、高灵敏度、高符合率的特点;h-FABP浓度在ACS长期预后中,可有效鉴别出AMI、心衰及不稳定心绞痛等不良事件的高危患者;h-FABP与肌钙蛋白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敏感性,对ACS更具诊断价值。 随着h-FABP高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应用,h-FABP在ACS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被广泛认可,而其与肌钙蛋白的联合检测则是未来临床对心血管疾病诊断应用的重点。-通讯员陆卫良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校准品产品技术要求万泰德瑞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校准品 适用范围:与该公司生产的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配套使用。用于临床检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项目的系统校准。 1.1 包装规格 0.5mL/瓶×5(5个水平) 1.2 组成成分 抗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20mmol/L Tris-HCl缓冲液(pH7.5)、人血清(含量5%)标示值范围:水平1:(5.0±0.7)μg/L,水平2:(10.0±1.5)μg/L,水平3:(20.0±3.0)μg/L,水平4:(80.0±12.0)μg/L,水平5:(160.0±24.0)μg/L,批特异,具体浓度见瓶签。 2.1 外观 无色澄清液体。 2.2 装量 试剂盒内液体装量应不低于瓶签标示装量。 2.3 重复性 重复测定各水平校准品,其结果变异系数(CV)应≤10%。 2.4 准确度 采用万泰德瑞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和已上市试剂盒同时测定至少40例血清样本,[2.5,160.0]μg/L范围内,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应不小于0.990;[2.5,15.0]μg/L浓度线性绝对偏差不超过±2.25μg/L,(15.0,160.0]μg/L浓度线性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5%。 2.5 稳定性 2.5.1效期稳定性 原包装校准品在2℃~8℃密闭保存,有效期为24个月。有效期满后两个月内,性能指标应符合2.3、2.4之规定。 2.5.2 开瓶稳定性 校准品开瓶后在2℃~8℃密闭避光保存可稳定14天。到后期检测结果应符合2.4之规定。 2.6溯源性

按照GB/T 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质控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要求,该校准品溯源至本公司内部工作校准品,通过与已上市的两家公司生产的胶乳免疫比浊法的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测定试剂盒比对赋值。

翻译调节肿瘤蛋白1(TPT1)ELISA试剂盒说明书

翻译调节肿瘤蛋白1(TPT1)ELISA试剂盒说明书 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标本:体液 翻译调节肿瘤蛋白1(TPT1)ELISA试剂盒说明书试验原理: BFGF试剂盒是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已知BFGF浓度的标准品、未知浓度的样品加入微孔酶标板内进行检测。先将BFGF和生物素标记的抗体同时温育。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ELISA检测试剂盒洗涤后,加入亲和素标记过的HRP。再经过温育和洗涤,去除未结合的酶结合物, 然后加入底物A、B,和酶结合物同时作用。产生颜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BFGF的浓度呈比例关 系。 翻译调节肿瘤蛋白1(TPT1)ELISA试剂盒说明书自备材料 1?蒸馏水。 2?加样器:5ul、10ul、50ul、100ul、200、500ul、1000ul。 3?振荡器及磁力搅拌器等。 安全性 1.避免直接接触终止液和底物A、B。一旦接触到这些液体,请尽快用水冲洗。 2?实验中不要吃喝、抽烟或使用化妆品。 3?不要用嘴吸取试剂盒里的任何成份。 翻译调节肿瘤蛋白1(TPT1)ELISA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注意事项 1 ?试剂应按标签储存,使用前恢复到室温。稀稀过后的标准品应丢弃,不可保存。 2?实验中不用的板条应立即放回包装袋中,密封保存,以免变质。 3?不用的其它试剂应包装好或盖好。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要混用。保质前使用。 4?使用一次性的吸头以免交叉污染,吸取终止液和底物A、B液时,避免使用带金属部分的加样器。 5?使用干净的塑料容器配置洗涤液。使用前充分混匀试剂盒里的各种成份及样品。 6?洗涤酶标板时应充分拍干,不要将吸水纸直接放入酶标反应孔中吸水。 7.底物A应挥发,避免长时间打开盖子。底物B对光敏感,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光下。避免用手接触,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校准品产品技术要求中生北控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校准品 适用范围:本产品与本公司生产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测定试剂盒配套使用,用于临床检验实验室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项目定量检测的系统校准。 1.1规格 冻干粉型: 1mL×6(6个浓度) 1.2主要组成成分 本产品由以19 mmol/L,pH7.2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缓冲液为基质,并添加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重组人源)及2%牛血清白蛋白的冻干粉组成。校准品定值范围:浓度①: 0.00~0.50 ng/mL;浓度②:0.51~8.00ng/mL;浓度③:8.01~20.00ng/mL;浓度④:20.01~40.00ng/mL;浓度⑤: 40.01~80.00 ng/mL;浓度⑥: 80.01 ~120.00ng/mL(每批定值,详见值单)。 2.1 外观 本校准品应为浅黄色冻干粉,复溶后应为浅黄色透明溶液,无混浊,无未溶解物。 2.2 准确度 中生试剂和已上市同类试剂分别测定40个在测定范围内不同浓度的样本,计算两组数据的相关系数(r)及测值的偏差,要求r≥0.975; 在[2.5,20]ng/mL范围内,绝对偏差应不超过±2.0ng/mL; 在(20,120]ng/mL范围内,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 2.3瓶间差 瓶间差的变异系数(CV)应≤5%。 2.4含水量 含水量应≤5%。 2.5稳定性 2.5.1效期稳定性 原包装校准品在2℃~8℃条件下贮存,有效期为12个月。在有效期满后3个月内,校准品性能应符合2.1、2.2、2.3的要求。 2.5.2复溶稳定性

复溶后校准品在2℃~8℃条件下密闭避光保存,稳定期为7天。在稳定期满后1天内,校准品性能应符合2.1、2.2、2.3要求。 2.6 溯源性 校准品溯源性应符合GB/T 21415-2008的要求,并提供相关溯源过程, 本校准品溯源至工作校准品并经与已上市产品比对赋值。 附录A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校准品溯源说明 1 校准品溯源情况 本公司生产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校准品采用同类产品比对赋值。 2 溯源过程 2.1工作校准品赋值 2.1.1赋值系统选择 为了保证赋值系统与研究试剂盒的一致性,在系统的选择上要满足:(1)检测原理及方法相似;(2)测值具有可比性或权威性。具体要求如下: 2.1.1.1 检测原理及方法:本公司试剂盒采用的胶乳免疫比浊法,主要成份为羊抗人H-FABP抗体包被胶乳颗粒,人血清样本中的H-FABP与试剂中适量的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不溶性的免疫复合物,使反应液吸光度改变,在抗体量一定的条件下,吸光度的改变与人血清样本中的H-FABP浓度成正相关,进行市场产品调研后,Randox公司的H-FABP试剂盒检测原理及检测方法与本公司产品接近。2.1.1.2 Randox公司的H-FABP试剂盒是国际上第一个上市销售的检测H-FABP 的产品,并且通过CE认证,测值具有权威性,所以选定该产品为本公司校准品赋值系统。 2.1.2初赋值 采用Randox公司的 H-FABP试剂盒及其校准品、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作为赋值系统,测定中生H-FABP工作校准品,取其测定均值作为初赋值。 2.1.3调值 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参考《EP9-A2:用患者样本进行方法对比及偏差评估》的实验方法,采用中生 H-FABP试剂盒和中生 H-FABP工作校准品(初赋值),与Randox公司的 H-FABP试剂盒及配套校准品同时测定一组临床血清样品,进行对比相关性试验,根据得到的相关方程,调整中生 H-FABP工作校准

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vachelli)脂肪代谢相关基因cdn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脂肪代谢相关基因cDNA的克 隆及表达分析 【摘要】:随着水生动物营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近年来,鱼类的脂类营养已逐渐成为营养学的一个研究热点。迄今不同学者分别从脂类营养与动物的生长性能、生理学参数,以及生化酶和代谢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从分子水平上,尤其是有关外源营养素与鱼类代谢相关酶基因之间关系的研究仍颇为缺乏。本论文以瓦氏黄颡鱼(darkbarbelcatfish,Pelteobagrusvachelli)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分子角度探讨了脂肪种类、水平等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和脂肪代谢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完善瓦氏黄颡鱼人工饲料配方和全价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本论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首先克隆了瓦氏黄颡鱼的主要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肝脂酶(hepaticlipase,HL),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acidbindingprotein,FABP),脂肪酸合成酶(fattyacidsynthase,FAS)和肉碱酰基转运酶(carnitineacetyltransferase,CAT)的cDNA片段,分析了这些基因的cDNA序列和分子特征,以及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室内饲养试验,研究了饲料脂肪种类和水平等对瓦氏黄颡鱼生长参数、脂肪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了它们在机体脂肪的分解、转运,以及体内合成等过程发挥的作用。论文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瓦氏黄颡鱼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研究本研究根据GenBnak中提供的生物学信息设计简并引物,采用RT-PCR和克隆测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

诊断与分析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李东千* 摘 要: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etion,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50例正常对照和76例AMI患者在发病0~3h,4~6h时,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比较分析AMI组与对照组各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率及各项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AMI组各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FABP阳性率明显高于cTnI和CK-MB(P<0.05)。H-FABP在发病0~3h内诊断的敏感性为81.6%,特异性为96.0%,均高于cTnI和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在发病4-6h内诊断的敏感性为98.7%,特异性为92.0%,显著高于CK-MB和cTn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对AMI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灵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胸痛患者的筛查及早期AMI的诊断。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5-0084-02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the heart 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cute myocardial infaretion,AMI)early diagnosis.Methods:50health people were included in control group and 76patientswith AMI were included in study group.H-FABP,cardiac troponin I(cTnI)and 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content weretested when the pathogenesis of 0-3hand 4-6hin each group,respectively.Compared the myocardial injury markers positive rateand various indices of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in AMI group and control group.Results:In AMI group,the myocardial injurymarkers posi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the positive rate of H-FABP was higher thanthat of cTnI and CK-MB(P<0.05).H-FABP in pathogenesis of 0-3hdiagnostic sensitivity was 81.6%,specificity was 96%,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TnI and CK-MB,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H-FABP 4-6hin patho-genesis diagnostic sensitivity was 98.7%,specificitywas 92%,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K-MB and cTnI,the difference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s:H-FABP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MI has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inpatients with chest pain,suitable for screening and early diagnosis of AMI. Key word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heart 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cardiac troponin I;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急性心肌梗死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诊断AMI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传统的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I(cTn 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早期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够理想。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近期提出的重要心脏标志物,它在血液中出现早,特异性高,已成为早期诊断AMI的生化指标之一。本文通过分别检测76例AMI患者在发病0~3h,4~6h内H-FABP、cTnI及CK-MB的含量,比较分析AMI组与对照组各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率及各项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旨在探讨H-FABP检测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01月~2012年0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2例,女性34例,年龄45~78岁,平均(65.2±7.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并排除外伤、肌肉病变、高脂血症、肝肾疾病、糖尿病和其他内分泌疾病者;选择健康对照50例,为同期本院体检健康者,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3.6±4.2)岁,其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及心电图均正常。 1.2 检测方法:分别于发病0~3h、4~6h采静脉血进行H-FABP、cTnI及CK-MB检测。cTnI、CK-MB检测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ITACHI 7180上进行,试剂为原装配套试剂;H-FABP快速检测采用固相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利用双抗体夹心法定性检测血浆H-FABP水平,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1.3 判断标准:H-FABP≥10.83g/L,为阳性;cTnI>1ng/ml为阳性;CK-MB>50U/L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MI组与对照组各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率比较AMI组各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FABP阳性率明显高于cTnI和CK-MB(P<0.05)。 *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攀枝花617061)2012年5月30日收稿 表1 AMI组与对照组各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率比较(%) 组别例数 H-FABP 0~3h4~6h cTnI 0~3h4~6h CK-MB 0~3h4~6hAMI组76 69.7 85.5 61.0 68.4 60.5 63.2 对照组50 6.0 6.0 8.0 8.0 10.0 11.02.2 AMI各检测指标敏感性、特异性比较AMI各检测指标中H-FABP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cTnI和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AMI各检测指标敏感性、特异性比较(%)项目 敏感性 0~3h4~6h 特异性 0~3h4~6h H-FABP 81.6 98.7 96.0 92.0 cTnI 46.1 75.0 88.0 84.0 CK-MB 36.8 81.6 82.0 86.0 3 讨论 目前,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脂肪酸结合蛋白是一族同源性的细胞内小分子蛋白质,广泛分布于动物心脏、骨骼肌、肝脏、肠、脑、脂肪等组织细胞内,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离子通道的调节作用结合或者释放脂肪酸分子,在摄取、转运以及调节脂肪酸代谢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AMI早期,由于心肌细胞对缺血、缺氧高度敏感,动员脂肪酸提供能量,导致心肌细胞内H-FABP迅速升高,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小,H-FABP从心肌细胞释放,迅速进入血循环。在心肌损伤20min血中H-FABP就开始升高,4~6h达高峰,随尿液排出体外,24h可恢复到正常水平[1]。在心肌梗死时H-FABP是一种优秀的诊断标志物,对早期特别是发病的初期有用,并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近期内心血管危险进行预测[2,3]。本研究显示,H-FABP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灵敏性,当心肌稍有缺血、缺氧损伤时,血清H-FABP浓度即升高,时间较cTnI和CK-MB早,这与文献[4,5]报道的临床结果相似,表明H-FABP对AMI的早期诊断价值优于cTnI和CK-MB,在时效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上具有综合优势,是一种新的、有重要临床价值的AMI诊断指标,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4 8内蒙古中医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