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感染性休克的诊疗常规

感染性休克的诊疗常规

感染性休克的诊疗常规
感染性休克的诊疗常规

感染性休克的诊疗常规

休克按照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基本机制为血容量的丢失如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如急性大面积心梗)、分布性休克(血管收缩、舒张调节功能异常血容量重新分布导致相对性循环血容量不足,体循环阻力降低、正常或增高如感染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和梗阻性休克(血流受到机械性阻塞如肺栓塞所致的休克),老年人最常见的是感染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

一、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

(1)体温>38℃或<36℃;

(2)心率>90次/min;

(3)呼吸>20次/min或PaCO2<32 mmHg;

(4)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未成熟中性粒细胞>0.1。

(5)临床上有明确的感染和SIRS存在并出现:

①血压低于90mmHg,或较原基础血压降低幅度超过40mmHg,尽管有足够体液或药物维持但仍有组织灌注不足;

②周围循环灌注不良的表现如尿量每小时少于30ml, 高乳酸血症,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或皮肤有花斑,肝肾功能不全等,或急性神志障碍的表现

怀疑血源性感染时,至少留取2次血培养。适当增加采血量可提高血培养阳性率。应迅速采用诊断性检查,如影像学检查和可疑感染源取样。诊断手段不能在床边完成时,当感染灶的确定具有决定性价值时,在充分的监护抢救条件(如携带便携式呼吸机、监护仪和抢救药物)和人员条件准备下,冒一定的风险将患者转运到CT室等地进行检查,仍然是必要的。

二、治疗

(一)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支持

一般治疗:体位头胸部及双下肢均抬高30度利于膈肌运动及回心血量;吸氧流量2-4L/m in。

1.早期液体复苏

对于严重感染的病人,保持循环稳定的最好治疗是早期复苏,液体复苏的初期目标是保证足够的组织灌注。一旦临床诊断感染或感染性休克,应尽快积极液体复苏,6h内达到复苏目标:①中心静脉压(CVP)8-12mmHg;②平均动脉压>65mmHg;③尿量>0.5ml/kg/h;④ScvO2或SvO2>70%。液体复苏并不等同于持续输入液体。在可疑低血容量的病人可以先快速补液:30分钟内输入晶体500-1000ml或胶体300-500ml,并判断病人对液体复苏的反应(血压增高及尿量增多)及耐受性(有无血管内容量过负荷的证据),从而决定是否继续扩容。大多数病人在最初的24小时内都需要持续大量的液体复苏,入量明显多于出量,此时,不能再以入量/出量比例来判断对液体的需求。

目前关于感染性休克液体选择方面的多项研究显示,晶体胶体临床应用对病人预后的影响并没有差异。

2.血管活性药物、正性肌力药物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初始治疗应为积极的早期目标指导性的液体复苏,既便在容量复苏的

同时,亦可考虑合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或)正性肌力药物以提高和保持组织器官的灌注压。

①多巴胺作为感染性休克治疗的一线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兼具α和β受体的兴奋效应。中等剂量(5-10μg/kg·min,成人18-36mg/h)以β1受体兴奋为主,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及心率,从而增加心肌的做功与氧耗。

②去甲肾上腺素具有兴奋α和β受体的双重效应。其兴奋α受体的作用较强,通过提升平均动脉压(MAP)而改善组织灌注。因此亦被认为是治疗感染中毒性休克的一线血管活性药物。其常用剂量为0.03-1.5μg/kg/min。但剂量超过1.0μg/kg/min,可由于对β受体的兴奋加强而增加心肌做功与氧耗。(成人0.2mg/h比较理想)

③肾上腺素具有强烈的α和β受体的双重兴奋效应,特别是其较强的β受体兴奋效应在增加心脏做功、增加氧输送的同时也显著增加着氧消耗,其促进组织代谢的产热效应也使得组织乳酸的生成增多,血乳酸水平升高。因此目前不推荐作为感染中毒性休克的一线治疗药物,仅在其它治疗手段无效时才可考虑尝试应用。

3.糖皮质激素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病人往往存在有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并失去对血管活性药物的敏感性。即可考虑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一般糖皮质激素宜选择氢化可的松,每日补充量不超过300mg,分为3-4次给予,持续输注。

推荐意见:

对于感染性休克病人,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必须建立在液体复苏治疗的基础上,并通过深静脉通路输注;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均可作为感染性休克治疗首选的血管活性药物;小剂量多巴胺未被证明具有肾脏保护及改善内脏灌注的作用;对于依赖血管活性药物的感染性休克病人,可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4.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的集束化治疗

早期集束化治疗,是指根据治疗指南,在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确诊后立即开始并应在短期内(如6-24h)内必须迅速完成的治疗措施。一般认为,早期集束化治疗应包括早期血清乳酸水平测定;抗生素使用前留取病原学标本;急诊在3h内,ICU在1h内开始广谱的抗生素治疗;如果有低血压或血乳酸>4mmol/L,立即给予液体复苏(20ml/kg),如低血压不能纠正,加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MAP≥65mmHg;持续低血压或血乳酸>4mmol/L,液体复苏使中心静脉压(CVP)≥8mmHg,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70%。

(二)抗生素治疗

1.在进行血培养后静脉内抗菌治疗应在第一小时内实施,且应快速注入,甚至弹丸式给药。2.经验性抗感染疗法,包括一种或多种抗菌药物以覆盖可能的病原体。以社区或医院内可能的病原体为指导。应采取重锤猛击或降阶梯疗法:早期、广谱、足量、静脉。

3.在应用48-72h后,应以微生物学和临床资料为依据重新评估抗感染治疗。使用一种窄谱抗生素防止产生耐药性,减少毒性,减少成本。时间7-10天。

如病原体确定,没有证据表明抗菌联合使用的疗效比单一抗生素更有效。对假单胞菌感染联合用药。白细胞减少感染性休克联合用药。中性粒细胞减少者联合用药。对不是感染引起的临床综合

征抗感染应及时停止。

(三)其他

1.血糖控制

保持血糖<150mg/dL,持续胰岛素静点。开始要30-60min监测,血糖平稳以后4h监测一次。控制血糖策略应包括一个优先使用肠内营养的方案。

2.碳酸氢钠

pH≥7.15时不推荐使用碱性药物。碱性药物治疗较低pH对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加压素需要的影响尚未研究。

3.应激性溃疡预防

严重脓毒症患者预防应激性溃疡,H2受体抑制剂比硫糖铝更有效。质子泵抑制剂还未与H2受体抑制剂进行比较,何者为优不清。其相同的作用是增加胃内pH值。

(四)中医中药

经过多年的研究,“活血化瘀”法治疗血瘀证,“清热解毒”治疗毒热证,“扶正固本”治疗急性虚证,“通里攻下”治疗腑气不通证的四证四法的辨证治疗原则,在严重感染取得显著疗效。热毒清具有明显抗内毒素作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改善有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大黄能抑制肠道内细菌内毒素的移位,增加胃肠粘膜的屏障功能,保护肝、肺功能;生麦注射液能改善心肌的顺应性和心肌供血提高平均动脉压,具有抗休克作用,并可对抗内毒素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增强肝脏的代谢能力;参附注射液具有扶正固本、补心益气,可改善急性虚证患者的免疫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10月——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草案)。

2.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早期的集束化治疗——专题笔谈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7. 8。

3.内科学第7版教材,2008年。

4.新医学 2008-3。

药物过敏性休克的题库

输液反应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 常见的输液反应有(发热反应)、(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 2. 输液反应的常见原因有患者因素、(液体与药物)、(输液器材质量)、(配伍禁忌)、(输液速度及环境)、(液体配制程序)。 3.急性肺水肿的病人容易出现呼吸急促、胸闷、脸色苍白、出冷汗,心前区有(压迫感)或(疼痛),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听诊肺部布满(湿罗音),心率快,(心律不齐)。 4.空气栓塞的病人胸部感到异常不适,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紫绀),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5.发热反应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病人出现与原发病无关的 ____、________、_____等症状。(发冷、寒战和高热) 6某患者出现循环负荷过重的症状,其中一项处理措施是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流量是 _______L/分,以提高肺泡内压力,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湿化瓶内加入酒精使之到达__________ 的浓度,氧气通过酒精湿化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6~8 、20%~30% ) 7输液时进入静脉的空气,随血流首先被带到(右心房)然后进入(右心室) 若空气量大,空气进入(右心室后)阻塞在(肺动脉入口)使(右心室内的)的血液不能进入((肺动脉)使机体组织回流的静脉血不能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机体严重缺氧而死亡。它的临床表现是(患者感到胸部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随之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的(紫绀),并伴有(濒死感)。它的预防是:输液前(认真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排尽输液导管内的空气)。 输液过程中()。它的处理是立即置患者()并保持()。 二、单选题(20分,每小题2分) 1.输液中发生肺水肿时吸氧需用20%~30% 的酒精湿化,其目的是:E A. 使病人呼吸道湿润 B. 使痰液稀薄,易吐出 C. 消毒吸入的氧气 D.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E. 降低肺泡泡沫表面张力 2.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可能引起什么症状?A A突然胸闷、呼吸困难、咳大量泡沫痰B频繁早搏 C穿刺部位红肿热痛、条索状红线D血压升高 E血红蛋白尿 3.静脉输液发生空气栓塞应立即让病人采取什么卧位?C A直立位B垂头仰卧位 C左侧卧位D右侧卧位 E半坐卧位 4.静脉输液发生空气栓塞时,造成病人死亡的原因是空气阻塞了:C A上腔静脉入口B下腔静脉入口 C肺动脉入口D肺静脉入口 E主动脉入口 5.从静脉注射部位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肿痛等症状时宜:C

感染性休克患者个案护理

感染性休克患者个案护理 ——应用从头到脚的评估模式 姓名: 工作单位: 联系方式: E-mail: 实习单位: 导师:

内容 1、前言 (3) 2、病例 (3) 3、发病及其处理 (5) 4、从头到脚的评估方式 (6) 5、本个案应用从头到脚评估方式进行评估 (7) 6、为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并诊断出其问题 (7) 7、建立护理计划(目标、措施、评价) (9) 8、评价在ICU中实施从头到脚评估法的优缺点 (11) 9、总结 (12) 10、参考资料 (13) 11、附录 附录一感染性休克的发病过程及治疗 (14) 附录二肺癌 (19) 附录三重症肺炎 (24) 一、前言 19世纪中叶,意识到评估的重要性。20世纪70年代,美国Engel提出“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评估的内容发展为对病人身体、心理、社会的全面评估,即健康评估。健康评估作为护理程序的首要环节,既是执行护理程序的基础,又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是保证高质量护理的先决条件。评估阶段为实施高质量的个体化护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需要有标准、完整的评估来推进人类反应的诊断与治疗。从头到脚评估法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常用的一种标准评估方法,指护士纵向从病人头部开始向脚部进行身体各部位的全面评估,确保一名护士,能全面有逻辑的彻底的评估患者,以更好地为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护理评估的有效实践对促进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感染性休克:是急危重症和慢性病恶化导致死亡最常见的病理过程之一。据报道美国(包括成人和小儿)住院病人中休克发生率为2%,病死率为20%~50%,在以下的个案护理中,我将应用头到脚评估法对感染性休克的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将对病人疾病及此评估法的基本概念进行解释,评估病人的刺激及行为,应用护理程序、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选择和实施护理措施、评价实施护理措施的效果,在最后,将对选择此评估法的积极面及消极面进行讨论。 二、病例摘要 1、病史 患者罗XX,男,64岁 9月16 日因“肺癌化疗后6天,伴腹泻、血小板低下3天”于入住我院呼吸科,入院诊断:①左肺非小细胞癌非特殊型;②急性胃肠炎;③血小板低下;④心律失常;⑤脑梗塞;⑥前列腺增生

-休克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休克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概述】 休克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灌注不足,以致细胞代谢障碍、重要器官受损的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分为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源性和过敏性休克五类。低血容量性休克分为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两类。 【临床表现】 临床上休克可分为休克前期、休克期和休克晚期。随着病情的逐渐变化,各期的特点表现如下: 1. 休克早期:是机体对休克的代偿,相当于微循环的痉挛期。病人神志清醒、精 神兴奋、躁动不安、面色苍白、脉搏增快、血压变化不大,舒张压升高脉压差变小、尿量正常或减少。2. 休克期:机体失代偿进入微循环扩张期,精神由兴奋转为抑制,表情淡漠、感 觉迟钝、皮肤黏膜由苍白转为发绀或出现花斑。四肢湿冷、呼吸浅促、脉搏细数、血压进行性下降、脉压差更小、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并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代谢性酸中毒。 3. 休克晚期:病人神志不清、无脉搏、无血压、无尿、体温不升、呼吸微弱或不

规则、全身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出现瘀血斑,提示已有DIC的可能。此外见鼻衄、便血、呕吐、咯血、腹胀,继之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评估要点】 1. 休克的原因与分类。 2. 生命体征:血压与脉压、体温脉搏、呼吸型态,意识状态。 3. 尿量、尿比重,皮肤粘膜颜色及温度。 4. 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血气分析,电解质测定,中心静脉压,心排量。 5. 药物效果及副作用。 【护理诊断】 1. 体液不足:与大量失血失液有关。 2. 气体交换受损:与微循环障碍、缺氧和呼吸型态改变有关。 3. 体温异常:与感染、组织灌注不足有关。 4. 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力低、抵抗力下降,侵入性治疗有关。 5.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微循环障碍、烦躁不安、意识不清有关。 【护理措施】 1. 执行危重症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药物过敏性休克测试题

药物致过敏性休克题 单选题(共25题)姓名分数 1、注射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血压下降,是由血管活性物质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这种休克的发生是由哪种效应所致。() A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B腺体分泌增加 C毛细血管扩张 D血管通透性增加 E以上全是 2、各种类型休克基本病理变化是( ) A 血压下降 B 中心静脉压下降 C 脉压减小 D 尿量减少 E 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3、抗休克治疗时下列哪项药物对改善肾缺血有利 ( ) A 去甲肾上腺素 B 肾上限素 C 多巴胺 D 麻黄碱 E 去氧肾上腺素(新福利) 4、下列进行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正确的一项是:() A 分2次,剂量一样,平均每隔20分钟一次 B 分2次,剂量一样,平均每隔20分钟一次 C 分2次,剂量一样,平均每隔20分钟一次 D 分4次,剂量由小到大,平均每隔20分钟一次 E 分4次,剂量由大到小,平均每隔20分钟一次 5、休克病人使用血管扩张药,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 纠正酸中毒 B 心功能正常 C 补足血容量 D 先用血管收缩药 E 与皮质激素同用 6、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其发生过敏反应的机理是由于青霉素进入人体,刺激机体产生哪些抗体,使再次接触青霉素后发生过敏反应。( ) A IgA B IgE C IgM D IgG E IgD 7、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的阳性体征() A硬结小于0.5cm,红晕小于2cm B硬结大于0.5cm,红晕小于4cm C硬结小于1cm,红晕小于4cm D硬结小于1cm,红晕大于2cm E硬结大于1.5cm,红晕大于4cm 8、休克的主要致死原因是() A心功能衰竭 B肺间质水肿 C DIC D肾小管损坏 E 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 9、休克病人经积极治疗,每小时尿量大于多少即表明休克纠正() A 10ml B 15ml C 20ml D 25ml E 30ml 10、所谓有效循环血量是指() A全身总血量 B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 C 在动脉内的血量D在微循环内的总血量 E在静脉内的血量 11、休克病人神志变化可反映() A血容量的变化 B心排血量的变化 C周围血管阻力的变化 D脑部灌流的变化 E肾部灌流的变化 12、病人做药物过敏性试验时,常用的皮肤消毒剂是() A 2%碘酒溶液 B 0.2%碘伏溶液 C 70%酒精溶液 D 0.1%新洁尔灭溶液 E 0.02%洗必泰溶液 13、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可在皮试后数秒钟闪电式产生 B 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 C 过敏性休克主要发生在注射给药的过程中 D 过敏性休克可在半小时后自行缓解 E 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使用的注射液在室温下放置太久 14、对于青霉素结果阳性者,以下哪种做法不妥() A 禁用青霉素 B 告知病人及家属今后禁用青霉素

(Word版)中国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指南(2018)

中国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指南(2018)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急危重症医学面临的重要临床问题,全球每年脓毒症患病人数超过1900万,其中有600万患者死亡,病死率超过1/4,存活的患者中约有300万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早期识别与恰当处理可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近年来,国内外对脓毒症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临床实践及证据不断增加,2016年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与欧洲重症医学会(ESICM联合发布脓毒症3.定义及诊断标准,新定义的出现及临床证据的积累都会对临床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急诊与危重症医学工作者对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治疗,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休克与脓毒症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基于循证医学的方法制定了《中国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指南(2018)》(以下简称为“本指南”)。 1检索策略(略) 2推荐等级(略) 3投票过程(略) 4定义 脓毒症是指因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定义为脓毒症合并严重的循环、细胞和代谢紊乱,其死亡风险较单纯脓毒症更高。 本指南虽然更新了脓毒症的定义,但是在制定时选用的临床证据还是沿用了之前定义的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 5诊断标准 对于感染或疑似感染的患者,当脓毒症相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较基线(t)上升≥2分可诊断为脓毒症,见表6。由于SOFA 评分操作起来比较复杂,临床上也可以使用床旁快速SOFA (quick SOFA)标准识别重症患者,见表7,如果符合qSOFA标准中的至少2项时,应进一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脏器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为在脓毒症的基础上,出现持续性低血压,在充分容量复苏后仍需血管活性药来维持平均动脉压(MAPP)≥65mmHg(1mmHg=0.133 kPa)以及血乳酸浓度>2mmol/L。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临床诊断流程见图1。

休克的护理常规

休克的护理常规 【评估】 1、症状:脉搏细速、血压下降、脉压缩小、湿冷,少尿,神志障碍和全身代谢紊乱等一系列症状。 2、体征:皮肤苍白,生命体征变化。 3、心理状况。 【护理措施】 一、症状护理: 1. 体位:取休克卧位(头躯干抬高15-20度,下肢抬高20-30度),心源性休克同时伴有心力衰竭的病人取半卧位。 2. 建立静脉通道:输液扩容是抗休克治疗的首要措施。对于严重的病人,应建立2〃3条静脉通道。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后胶,见尿补钾),遵医嘱及时、正确给药。 3. 给氧:建立和维持呼吸通畅,及时吸痰、给氧,必要时给予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4.尽快消除休克原因:如止血,包扎固定,镇静、镇痛(有呼吸困难者禁用吗啡),抗过敏,抗感染。 二、一般护理 1、饮食:可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或给予鼻饲。 2、休息和运动: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应取平卧位或头和脚抬高30度,注意保温。 3、环境和安全:保持环境安静,减少焦虑,空气新鲜,室内温湿度适宜,防止交叉感染。若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烦躁不安等,须加强防护,防坠床。 4、做好口腔、皮肤、管道和褥疮护理。注意四肢保暖,改善末梢循环。 5、病情观察:持续监测意识、瞳孔、皮肤温度及颜色,血压、心率、呼吸、尿量,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及液体出入量。监测心、肺、肾、脑、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情况。

6、置尿管:严重休克的病人早期一般有尿失禁的情况,而大手术或严重创伤的病人则有尿潴留的可能,及早插尿管,可有助于排尿。记录尿量和尿比重,了解肾功能。 7、抽血备血:根据临床表现,血压,CVP酌情输入全血或血浆制品。 8、镇静止痛:烦躁不安给予适量镇静剂。疼痛者予哌替啶50-100mg 或吗啡5-10mg,肌肉注射或静脉推注。但必须在诊断不需要做精神系统体征观察使用。 8、用药护理: (1)输液量与速度的安排 (2)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 (3)激素应用的护理 (4)用于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的药物护理 9、心理护理:安慰病人,缓解病人紧张、恐惧的心理,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三、健康教育 1、饮食、休息及运动、用药等。 2、指导病人采取适宜的体位,抬高头部和下肢 3、指导病人注意保暖,高热的病人采取物理降温法,以免药物降温引起出汗过多而加重休克。 4、心脏病史的病人,应注意避免一切诱发因素。

三基培药物过敏性休克测试题

三基培训 药物致过敏性休克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50题) 1、氨基糖甙类药物中过敏性休克发生率最高的是( B ) A 庆大霉素 B 链霉素 C 新霉素 D 卡那霉素 E 妥布霉素 2、链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静脉注射( E ) A 西地兰 B 氢化可的松 C 异丙肾上腺素 D 去甲肾上腺素 E 10%葡萄糖酸钙 3、注射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血压下降,是由血管活性物质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这种休克的发生是由哪种效应所致。( E ) A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B腺体分泌增加 C毛细血管扩张 D血管通透性增加 E以上全是 4、各种类型休克基本病理变化是( E ) A 血压下降 B 中心静脉压下降 C 脉压减小 D 尿量减少 E 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5、抗休克治疗时下列哪项药物对改善肾缺血有利 ( C ) A 去甲肾上腺素 B 肾上限素 C 多巴胺 D 麻黄碱 E 去氧肾上腺素(新福利) 6、下列进行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正确的一项是:( D ) A 分2次,剂量一样,平均每隔20分钟一次 B 分2次,剂量一样,平均每隔20分钟一次 C 分2次,剂量一样,平均每隔20分钟一次 D 分4次,剂量由小到大,平均每隔20分钟次 E 分4次,剂量由大到小,平均每隔20分钟一次 7、休克病人使用血管扩张药,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C ) A 纠正酸中毒 B 心功能正常 C 补足血容量 D 先用血管收缩药 E 与皮质激素同用 8、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其发生过敏反应的机理是由于青霉素进入人体,刺激机体产生哪些抗体,使再次接触青霉素后发生过敏反应。( B ) A IgA B IgE C IgM D IgG E IgD 9、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的阳性体征( D ) A硬结小于0.5cm,红晕小于2cm B硬结大于0.5cm,红晕小于4cm C硬结小于1cm,红晕小于4cm D硬结小于1cm,红晕大于2cm E硬结大于1.5cm,红晕大于4cm 10、关于休克护理下列哪项不妥( C ) A平卧位 B常规吸氧 C给热水袋保暖 D 观察每小时尿量 E每15分钟测血压、脉搏 11、休克的主要致死原因是( E )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临床表现】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组织灌注不良或低血压;在给予足量液体复苏后仍无法纠正持续性低血压、低灌流状态或器官功能障碍的危重综合征。 1.感染的表现: (1)感染源或病灶的表现 (2)发热或低体温 (3)心动过速、呼吸急促 (4)白细胞(WBC)计数升高或下降、C反应蛋白(CRP)升高 (5)病原体检查阳性 2.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 (1)皮肤:温度、苍白、花纹,唇甲发绀 (2)意识情况:烦躁不安,神志淡漠,意识不清 (3)尿量情况:尿量少,尿比重升高 (4)心率、血压: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降低 (5)血气分析:提示中度低氧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除非存在严重呼吸肌疲劳,PaCO2通常正常或仅轻度升高。 (6)乳酸明显升高 【观察要点】 1. 观察神志变化。

2.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 3.观察并记录尿的颜色、量及性状。 4.观察患者全身皮肤及末梢的温度及色泽变化,了解末梢循环状况。 5.监测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及乳酸变化。 【护理措施】 1.备齐各种急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迅速建立至少两条以上静脉通路,以备抢救用药。 2.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或中凹卧位,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3.保证供氧,正确给予氧疗,观察病人呼吸、SPO2变化,并观察氧疗效果。 4.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进行气管内吸痰,观察痰液的颜色、量、性状。 5.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心率、血压、尿量、CVP、SVO2、乳酸、血气分析、末梢血管充盈时间等,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6.必要时留置尿管,严格记录每小时尿量及性质,。 7.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8.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湿冷情况,必要时加盖棉被。 9.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10.特殊用药的护理,如血管活性药物,注意观察药物效果。 11.必要时给予心理护理,减轻其恐惧或焦虑程度。 【健康教育】 1.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紧张情绪,协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过敏性休克诊疗常规

过敏性休克诊疗常规 【临床表现】 特点是发生突然,来势凶猛。50%患者在接受抗原物质后的5分钟内出现症状。 一、症状过敏性休克发生时,可涉及多系统,以循环系统的病变最明显。 (一)循环系统表现由于血管扩张、血浆渗出,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心悸、脉弱、血压下降,出现休克。严重者心跳停止。 (二)呼吸系统表现由于喉头、气管、支气管水肿及痉挛或肺水肿,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出现气急、胸闷、憋气、喘鸣、紫绀,可因窒息而死亡。 (三)神经系统表现由于脑缺氧、脑水肿,表现为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严重者有意识障碍、昏迷、抽风、大小便失禁。 (四)消化系统表现由于肠道平滑肌痉挛、水肿,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五)皮肤粘膜表现由于血浆渗出,可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瘙痒等征兆,常在过敏性休克早期出现。 二、体检神志清楚或昏迷,面色苍白或发绀,皮肤可有风团、充血性班丘疹、眼结膜充血,脉细弱、血压低、四肢厥冷出汗,呼吸困难、两肺痰鸣音或湿罗音,心音低钝,腹部可有压痛。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反应性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二、尿常规可有蛋白出现。 三、血清钠、钾、氯、碳酸氢盐有失衡的改变。 四、血清IgE增高。 五、皮肤敏感试验可出现阳性反应。 六、心电图可有ST-T段变化或心律失常。 七、胸部X线片,有时出现休克肺。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首先要肯定休克的存在,其次明确为过敏引起。 (一)病史中有注射或应用某种药物或食物后立即发生的全身反应。既往有无类似过敏史。有无哮喘、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史及家族史。 (二)有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二、鉴别诊断需和其他各种休克鉴别 (一)感染性休克有感染中毒表现。 (二)心源性休克有心肌炎、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疾患的病史。 (三)低血容量性休克有严重失血或水、电解质紊乱的病史。 (四)神经性休克有脑、脊髓损伤史。 (五)迷走血管性昏厥有些患者在注射后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出冷汗、甚至昏厥。平卧后立即好转,无皮疹和瘙痒等现象,藉此和过敏性休克区别。 【治疗】 一、一般治疗保温、吸氧、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立即停用或清除过敏原。 1、立即给予休克卧位,头抬高15°-20°,下肢抬高20°-30°,松开衣领裤等扣带。 2、意识丧失者,应将头置于侧位,抬高下颌,以防舌根后坠堵塞气道。清除口、鼻、气管分泌物。 3、有呼吸困难者,可适当抬高上半身。 4、若休克发生于药物注射时,应立即终止注射;为皮肤接触者,应立即脱换衣服,清洁皮肤;若系空气接触者,应迅速离开现场;由于皮肤试验引起的,宜用止血带结扎注射部位的上端。 二、特殊药物处理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试题

1.下列关于休克护理不妥的是 A.平卧位 B.常规吸氧 c.保暖,给热水袋 D.观察每小时尿量 E.每l5min测血压、脉搏l次 2.休克的主要致死原因是 A.心功能衰竭8.肺问质水肿 C.DIC D.肾小管坏死 E.MSOF 3.反映休克病人组织灌流量最简单、有效的指标是 A.血压 B.脉搏 C.神志 D.尿量 E.肢端温度 4.反映休克病人的危重征象的指标是 A.收缩压低于l0.7kPa(80mmHg) B.伴代谢性酸中毒 C.脉搏细速120次/分 D.神志淡漠 E.皮肤出现多处瘀点、瘀斑 5.休克病人微循环衰竭期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表情淡漠 B.皮肤苍白 C.尿量减少 D.血压下降 E.全身广泛出血 6.微血栓形成在 A.微循环痉挛期 B.微循环扩张期 C.微循环衰竭期 D.休克早期 E.休克期 7.休克的实质是 A.血压下降 B.中心静脉压下降 C.脉压下降 D.心脏指数下降 E.微循环灌流不足 8.中心静脉压(CVP)是指 A.主动脉内的压力 B.肺动脉内的压力 C.左心房内的压力 D.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的压力 E.左心室的压力 9.休克病人使用血管扩张药,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纠正酸中毒 B.心功能正常 C.补足血容量 D.先用血管收缩药 E.与皮质激素同用

10.休克早期的表现是 A.脉压3kPa(23mmHg) B.皮肤发绀 c.神志淡漠 D.全身淤点 E.尿量40ml/h 11.休克扩容治疗时,反映器官灌流情况的简单、有效的指标是 A.血压、脉搏 B.尿量 c.中心静脉压 D.肺动脉楔压 E.呼吸、脉搏 A,型题 12.一病人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量减少、脉压小。此时治疗上应 首先给予 A.血管收缩药 B.血管扩张药 C.全血 D.强利尿剂 E.平衡盐溶液 13.一病人严重创伤,血压降低,脉搏细速,面色苍白,诊断为休克,治疗时重点应注意 A.急性肾衰竭的发生 B.及时扩充血容量 c.及时使用甘露醇 D.避免使用血管收缩药 E.药物对各脏器的毒性 14.一人外伤后出血、烦躁,肢端湿冷,脉搏105次/分,脉压低。应考虑为 A.无休克 B.休克早期 c.休克中期 D.休克晚期 E.DIC形成 A,型题 15~16题共用题干 男性,40岁。因车祸发生脾破裂、失血性休克,准备手术。 15.在等待配血期间,静脉输液宜首选 A.5%葡萄糖液 B.5%葡萄糖等渗盐水 c.平衡盐溶液 D.林格液 E.5%碳酸氢钠 16.在下列抗休克措施中,错误的是 A.吸氧,输液 B.置热水袋加温 c.平卧位

药物过敏性休克试题

精品文档 . 药物致过敏性休克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共31题) 1、注射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血压下降,是由血管活性物质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这种休克的发生是由哪种效应所致。 ( ) A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B 、腺体分泌增加 C 、毛细血管扩张 D 、血管通透性增加 E 、以上全是 2、各种类型休克基本病理变化是( ) A 、血压下降 B 、中心静脉压下降 C 、脉压减小 D 、尿量减少 E 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3、抗休克治疗时下列哪项药物对改善肾缺血有利 ( ) A 、去甲肾上腺素 B 、肾上限素 C 、多巴胺 D 、麻黄碱 E 、去氧肾上腺素(新福利) 4、休克病人使用血管扩张药,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 、纠正酸中毒 B 、心功能正常 C 、补足血容量 D 、先用血管收缩药 E 、与皮质激素同用 5、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其发生过敏反应的机理是由于青霉素进入人体,刺激机体产生哪些抗体,使再次接触青霉素后发生过敏反应。( ) A 、IgA B 、IgE C 、IgM D 、IgG E 、IgD 6、青霉素迟缓型反应的发生,护士在注射后至少应观察病人( ) A 、10分钟 B 、20分钟 C 、30分钟 D 、60分钟 E 、100分钟 7、休克的主要致死原因是( ) A 、心功能衰竭 B 、肺间质水肿 C 、 DIC D 、肾小管损坏 E 、多系统器官衰竭(MSO F ) 8、成人经静脉补充钾离子时,要求尿量每小时不得少于( ) A 、20ml B 、30ml C 、40ml D 、50ml E 、60ml 9、休克病人经积极治疗,每小时尿量大于多少即表明休克纠正( ) A 、10ml B 、15ml C 、20ml D 、25ml E 、30ml 10、所谓有效循环血量是指( ) A 、全身总血量 B 、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 C 、在动脉内的血量 D 、在微循环内的总血量 E 、在静脉内的血量 11、休克病人神志变化可反映( ) A 、血容量的变化 B 、心排血量的变化 C 、周围血管阻力的变化 D 、脑部灌流的变化 E 、肾部灌流的变化 12、休克时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的主要作用是( ) A 、扩容 B 、供热 C 、供蛋白质 D 、纠正脱水 E 、降低血液粘稠度 13、病人做药物过敏性试验时,常用的皮肤消毒剂是( ) A 、2%碘酒溶液 B 、0.2%碘伏溶液 C 、70%酒精溶液 D 、0.1%新洁尔灭溶液 E 0.02%洗必泰溶液 14、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在皮试后数秒钟闪电式产生 B 、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 C 、过敏性休克主要发生在注射给药的过程中 D 、过敏性休克可在半小时后自行缓解 E 、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使用的注射液在室温下放置太久 15、对于青霉素结果阳性者,以下哪种做法不妥( ) A 、禁用青霉素 B 、告知病人及家属今后禁用青霉素 C 、将试验结果在注射单上做醒目标识 D 、将试验结果填在体温单上 E 用生理盐水在对侧相应部位做对照试验 16、关于皮试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皮试前应评估病人的用药史、药物过敏史 B 、查对姓名、床号、皮试的药物 C 、常用部位为前臂掌侧下1/3处 D 、无自觉反应即可判断皮试阴性 E 、皮丘隆起变大,直径超过1cm 是皮试阳性的表现 17、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时出现头晕眼花、烦躁不安、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的原因是( ) A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B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C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D 、脑组织缺氧 E 、血清病反应 18、导致过敏性休克时出现面色苍白,发绀、血压下降等症状的原因是 ( ) A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B 、脑组织缺氧 C 、腺体分泌增加 D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E 、血管神经性水肿 19、病人、男性47岁。休克经治疗后血压回升到17/10.5Kpa( 130/80mmHg ),CVP 达到10cmH2O,尿量为15ml/h,要增加尿量应该( ) A 、输血 B 、使用升压药,继续升高血压 C 、增加输液量 D 、使用血管扩张剂和利尿剂 E 、使用强心剂 20、王某,男,25岁,患化脓性扁桃体炎,在注射青霉素数秒钟后出现胸闷、气促、面色苍白、出冷汗及濒危感、血压75/45mmHg ,护士首先采取的急救措施是 ( ) A 、给予氧气吸入 B 、针刺人中、内关等穴位 C 、停止注射青霉素,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1mg D 、给予静脉输液 E 、报告医师 姓名 分数: ……………………………………装……………………………………订…………………………………线………………………………………………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1、迅速补充血容量,维持体液平衡 (1)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一条选择大静脉快速输液兼测中心静脉压;另一条选表浅静脉缓慢而均匀地滴入血管活性药物或其他需要控制滴数的药物。 (2)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药物浓度和滴数,用药后随时记录。 (3)根据用药目的,正确执行医嘱,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4)快速输液时,应注意有无咳红色泡沫样痰,防止肺水肿和心衰的发生。 (5)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以调整输入量。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设专人护理,并详细记录。主要监测项目如下: ①意识表情:若病人由兴奋转为抑制,提示脑缺氧加重;若经治疗后神志清楚,示脑循环改善。 ②皮肤色泽和肢端温度:若皮肤苍白、湿冷,提示病情较重;若皮肤出现出血点或淤斑,提示进入DIC阶段;若四肢温暖、红润、干燥、表示休克好转。 ③脉搏:注意脉搏的速率、节律及强度。若脉率进一步加速且细弱,为病情恶化的表现;若脉搏逐渐增强、脉率转为正常,提示病情好转。 ④血压与脉压:血压下降、脉压减小,示病情严重;血压回升或血压虽低,但脉搏有力、脉压由小变大,提示病情好转。 ⑤尿量:能反映肾脏血流灌注。认真记录每小时尿量,测定尿比重。尿量<30ml/h时报告医生,若每小时尿量稳定在30mL以上,提示休克好转。 ⑥中心静脉压(CVP):若血压降低,CVP< 0.49kPa(5cmH 2 O)时,表示血容量不足;CVP> 1.47kPa(15cmH 2O)时,则提示心功能不全;CVP>1.96kPa(20cmH 2 O)时,提示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2、改善组织灌注,促进气体正常交换 (1)体位:应取中凹卧位,下肢抬高15~20°,头抬高20~30°,以利于呼吸和静脉回流增加回心血量。 (2)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 ①严格查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名称、用法及用量,以保证用药的准确无误。 ②均匀滴注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血压稳定,禁忌滴速时快时慢,以至血压骤升骤降。 ③扩血管药必须在血容量充足的前提下应用,以防血压骤降。 ④若病人四肢厥冷、脉细弱和尿量少,不可再使用血管收缩剂来升压,以防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⑤严防血管收缩剂外渗致组织坏死。 (3)监测病人精神状态及心律。 (4)每日监测肝、肾功能,了解肝、肾功能损害情况。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_常规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大量失血引起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失血后是否发生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的量,还取决于失血的速度。休克往往是在快速、大量(超过总血量的30~35%)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的。 抢救与护理 1. 立即将患者去枕平卧,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恢复,改善脑灌流。 2. 迅速扩充血容量常取大静脉,如上肢的正中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用套管针建立两条静脉,快速地输血输液。在紧急情况下可加压输入,同时开放尿管。在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的变化,如血压升高大于90/60 mm Hg,心率减慢到100次/min 以下时,可减慢输液速度。因严重创伤者不但丢失全血,而且使血液浓缩,此时先输晶体液比输全血或胶体液更为适宜。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合理给氧失血性休克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吸氧后要改善缺氧状态,纠正缺氧对肌体的危害,同时在吸氧过程中可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时清除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呕吐物,以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4. 纠正酸中毒由于组织缺氧,体的乳酸、丙酮酸蓄积、休克常伴有不同程度酸中毒,视病情而定,选择补给碱性溶液5%碳酸氢钠或11.2%的乳酸钠。 5. 改善心功能由于大量出血,导致心脏排血量减少,动脉压下降、

脉搏快而弱、心率加快、心音无力,可适当应用洋地黄制剂如兰等,增加心肌收缩力。 6. 应用血管药物辅助升高血压,但必须首先补充血容量,可用小剂量血管收缩剂,使血压升高,同时也收缩微血管,使组织缺氧加重,因此常合用血管扩剂,如山莨菪碱等,以改善微循环。 7. 去除休克病因如脏出血、消化道出血不止者,休克症状稍有缓解,应及早手术治疗,重症患者应采取边抗休克边手术止血。 8. 一般护理 8.1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神志、尿量变化,测T、P、R、BP,每15~30 min一次,并详细记录各项抢救措施,另外还应观察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情况,皮肤的温度、色泽、湿度、皮肤转暖红润表示休克好转;同时应观察周围静脉及甲床的情况,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8.2 观察尿量尿量的变化常反应肾灌流的情况,尿量减少一半是休克的早期表现之一,休克患者需留置尿管,观察尿量,休克是肾血液量减少及肾血液十分明显的异常分布,当尿量少于20 ml/h,提示肾血流灌注不足,需加速补液,休克好转时尿量可恢复,如每小时尿量达30 ml以上,表示循环状态良好。 8.3 注意观察微循环的改变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出冷汗、脉压进一步缩小,是休克加重的征象,如果患者皮下黏膜有瘀斑或骨折开放部位渗血不止,应向医生提示考虑有DIC可能并准备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做好一切抢救的准备工作。 8.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并保证患者输液、输血、

药物过敏性休克的题库

输液反应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常见的输液反应有(发热反应)、(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 2、输液反应的常见原因有患者因素、(液体与药物)、(输液器材质量)、(配伍禁忌)、(输液速度及环境)、(液体配制程序)。 3、急性肺水肿的病人容易出现呼吸急促、胸闷、脸色苍白、出冷汗,心前区有(压迫感)或(疼痛),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听诊肺部布满 (湿罗音) ,心率快,(心律不齐)。 4、空气栓塞的病人胸部感到异常不适,出现(呼吸困难)与(严重紫绀),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与(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5、发热反应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病人出现与原发病无关的 ____、________、_____等症状。(发冷、寒战与高热 ) 6某患者出现循环负荷过重的症状,其中一项处理措施就是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流量就是 _______L/分,以提高肺泡内压力,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湿化瓶内加入酒精使之到达__________ 的浓度,氧气通过酒精湿化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 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6~8 、20%~30% ) 7输液时进入静脉的空气,随血流首先被带到( 右心房 )然后进入( 右心室 ) 若空气量大,空气进入(右心室后 )阻塞在(肺动脉入口 )使( 右心室内的 )的血液不能进入( (肺动脉 )使机体组织回流的静脉血不能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 起机体严重缺氧而死亡。它的临床表现就是(患者感到胸部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 )随之发生呼吸困难与严重的( 紫绀 ),并伴有( 濒死感 )。它的预防就是:输液前( 认真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排尽输液导管内的空气 )。 输液过程中( )。它的处理就是立即置患者( )并保持( )。 二、单选题(20分,每小题2分) 1.输液中发生肺水肿时吸氧需用20%~30% 的酒精湿化,其目的就是:E A、使病人呼吸道湿润 B、使痰液稀薄,易吐出 C、消毒吸入的氧气 D、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E、降低肺泡泡沫表面张力 2.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可能引起什么症状?A A突然胸闷、呼吸困难、咳大量泡沫痰B频繁早搏 C穿刺部位红肿热痛、条索状红线D血压升高 E血红蛋白尿 3.静脉输液发生空气栓塞应立即让病人采取什么卧位?C A直立位B垂头仰卧位 C左侧卧位D右侧卧位 E半坐卧位 4.静脉输液发生空气栓塞时,造成病人死亡的原因就是空气阻塞了:C A上腔静脉入口B下腔静脉入口 C肺动脉入口D肺静脉入口 E主动脉入口 5.从静脉注射部位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肿痛等症状时宜:C A适当活动患肢B降低患肢并用硫酸镁湿敷 C抬高患肢并用硫酸镁湿敷D生理盐水热敷 E70%酒精湿热敷

休克护理查房讲解学习

第三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学习指导 学习目标与要求 1、掌握休克的临床表现;休克监测的内容;休克的主要护理诊断以及休克的护理措施。 2、熟悉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的病因。 3、了解休克微循环的变化。 学习重点 1、休克的临床表现;休克监测的内容;休克评估。 2、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的病因。 学习难点 休克的评估。 本章内容 休克(shock)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休克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并发症严重,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则可发展至不可逆阶段而引起死亡。 【病因和分类】 引起休克的原因很多,外科休克病人多为失血性、创伤性和感染性原因引起。根据休克的原因、始动因素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休克有不同的分类。

按休克的原因分类可分为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源性和过敏性休克。 (1)低血容晕性休克:常因大量出血或体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如大血管破裂或脏器(肝、脾)破裂出血或各种损伤(骨折、挤压综合征)及大手术引起血液及血浆的同时丢失。前者为失血性休克,后者为创伤性休克。 (2)感染性休克:主要由于细菌及毒素作用所造成。常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为主的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绞窄性肠梗阻、泌尿系统感染及败血症等,又称内毒素性休克。 (3)心源性休克:主要由心功能不全引起,常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包填塞等。 (4)神经源性休克:常由剧烈疼痛、脊髓损伤、麻醉平面过高或创伤等引起。 (5)过敏性休克:常由接触、进食或注射某些致敏物质,如油漆、花粉、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异体蛋白质等而引起。 2、按休克发生的始动因索分类休克的始动因素主要为血容量减少致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心脏泵血功能严重障碍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和微循环流量减少;或由于大量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扩张,血管床容量扩大,血容量相对不足,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据此,又可将休克作如下分类: (1)低血容量性休克:始动因素是血容量减少。快速大量失血、大面积烧伤所致的大量血浆丧失、大量出汗、严莺腹泻或呕吐、内脏器官破裂、穿孔等情况引起的大量血液或体液急剧丧失都可引起血容量急剧减少而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 (2)心源性休克:始动环节是心功能不全引起的心输出量急剧减少。常见于大范围心肌梗死(梗死范围超过左心室体积的40%),也可由严重的心肌弥漫性病变(如急性心肌炎)及严萤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等引起。 (3)心外阻塞性休克:始动因素是心外阻塞性疾病引起的心脏后负荷增加。常见于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肺动脉高压等导致的心脏功能不全。 (4)分布性休克;始动因素是外周血管(主要是微小血管)扩张所致的血管容最扩大。病人血容量和心泵功能可能正常,但由于广泛的小血管扩张和血管床扩大,大量血液淤积在外周微血管中而使回心血量减少。引起血管扩张的因素包括感染、过敏、中毒、脑损伤、脊髓损伤、剧烈疼痛等。 3、按休克时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

电解质紊乱及休克诊疗常规

低钠血症诊断标准:血清钠低于130mmol/L 低钠血症病因 钠的入量不足:肾炎、肾病综合征患儿长期限盐 钠丢失过多:腹泻或胃肠引流等引起钠的丢失过多,或脱水时低张液输入过多 a急性肾衰的多尿期; b.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渗透性利尿; c.反复使用利尿剂; d.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如患Addison病时,尿中排钠增多 ADH分泌异常: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 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促尿钠排泄激素分泌过多?) 假阳性:严重高脂血症:正常血浆含水量仅占93%,严重高脂血症时,血浆含水量相对减少,同等血浆测出的Na浓度相对下降,此时血渗仍正常,血浆色呈乳白色可以作为佐证。 异常高蛋白血症(如异常球蛋白血症),也可使血浆中含水部份比例减少,上述两种情 况的血浆内含水部分血Na及血渗均正常。 血中积聚过多具有渗透活性的渗质也可出现低钠血症,此时因为渗透梯度差使细胞内水份 被透出到细胞外液,使血浆被稀释,常见原因为血糖过高,使用渗透性脱水剂,例如甘露 醇等。 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 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全身无力、腿肌痉挛,四肢肌张力降低,起立可发生昏倒,脉细 弱,血压降低,拒乳或体温不升(多见于新生儿) 面色发灰或阵发性青紫 严重者可发生惊厥和昏迷,最后因周围循环衰竭死亡 低钠血症的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 轻症生理盐水15~30ml/kg静滴 血钠低于120mmol/L,可给予3%氯化钠溶液6ml/kg,于1小时内输完,若用后3~4小时症状无明显的改善,可再用1次 (130-N)×1.2 ×体重(kg)=所需3%氯化钠溶液毫升(ml) 先给计算量的一半,剩余一半根据病情调整。 血钠低于110-115mmol/L:分2步: 1、6h内事血钠升高10mmol/L,或接近120-125mmol/L,(渗透压约 250mOsm/kg.H2O). 2、随后的24-48或更长时间,使其逐渐恢复正常。第一天升高值不超过12mmol/L。 伴水肿型低钠血症通常采用限制入水方法,通常采用限制入水方法,通过水的负平衡 而使血Na+浓度上升。严重情况可使用袢利尿剂如速尿(每升尿中含40~100mmolNacl以及5~30mmolKCl),再合并高渗盐水注射。 严重心衰引起者可同时使用血管紧张素Ⅱ转化酶抑制剂,后者可通过解除周围血管阻 力,使组织灌注改善;促进前列腺素合成,对抗ADH作用等等,使血Na+得以上升。 次2种情况伴肾功能不全、对利尿剂无良好反应,可行血液净化。 注意事项:在纠正低钠血症过快,可引起脑尤其是脑桥的脱髓鞘病变,系细胞外液渗 透压快速升高引起神经元髓磷脂脱落,症状在低钠血症快速纠正后数天出现,表现为行为 异常,意识障碍、共济失调、假性球麻痹、发音困难、严重时死亡,如能存活,恢复需数 周且不完全。低钠伴水肿:限水,严重的速尿加高渗盐,心衰时加用卡托普利 高钠血症诊断标准:血清钠高于150mmol/L

休克病人护理常规

休克病人护理常规 【护理诊断/问题】 1.有效循环血量降低,组织低灌注 2.低效型呼吸形态 3.有感染的危险 4.有误吸的危险 5.体温过高或过低 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 ⑴神志清的患者可进食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昏迷病人根据病 情遵医嘱给与肠内营养或静脉营养。 ⑵避免误吸。 ⑶必要时禁食。 2.休息与活动 ⑴保持环境安静、光线柔和,限制探视。 ⑵体位:平卧或仰卧中凹位,更换体位后密切观察病情。 3.治疗护理 (1).维持有效的通气功能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及时供氧,提高动脉氧分压,改善组织缺氧。 ③呼吸困难者,尽早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④动态监测自主呼吸、辅助通气、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2)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①快速补液:应迅速建立多条静脉通路,一般选用一条静脉用作扩容,另 一条输入各种抢救药品。必要时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这样既可提供快速补液通路,又可监测中心静脉压,以指导治疗。 ②准确记录二十四小时液体出入量、种类及每小时尿量。 (3)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 ①在补充血容量前提下,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②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微量泵持续匀速泵入,优先选择中心静脉。 ③如从外周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应严防药液渗漏。 ④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期间,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根据血压的波动调整药 物的用量。 4.观察要点 (1)意识与瞳孔 (2)肢体温度和色泽 (3)血压 (4)心率、脉搏 (5)呼吸、SpO2 (6)尿量 (7)体温及全身状况 5.维持体温的护理 (1)要注意保暖,可以加盖棉被,并提高室内温度,以利复温。不可使用热 水袋或电热毯进行体表加温。 (2)高热应采取措施(擦浴、冰袋、降温毯)降低体温。 6.预防潜在性损伤 感染、压疮、坠床或意外拔管 7.心理护理以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病人痛苦,安抚家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