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山西省畜牧业 “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山西省畜牧业 “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山西省畜牧业 “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山西省畜牧业 “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山西省畜牧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畜牧业的发展,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措施。科技进步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源泉。随着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畜牧业发展进程的加快,迫切需要畜牧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畜牧业科技发展已进入了新的战略时期。为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畜牧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根据我省畜牧业发展现状,结合畜牧产业基础和科技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畜牧业科技发展成就与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以来,我省全面实施科技兴牧战略,加大畜牧科技投入,积极推进畜牧科技体制改革,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畜牧科技体系日渐完善,科技成果研发、转化推广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普及、基本技能入户,有力的推动了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使畜牧业成为农村经济中发展最快、经济效益最显著的产业。

(一)畜牧业科技体系日臻完善

“十一五”期间,通过畜牧业科技体制改革,整合畜牧科技资源,加大投入力度,使畜牧业科技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省级设置畜牧兽医技术研究与推广机构4个,从业科研人员552名,其中拥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89人。市、县两级共设置各类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196个,从业科研人员2608名,其中拥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1112人。全省建成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和动物防疫监督所1051个,人员编制3400余名。全省11595个行政村,聘用村动物防疫员13881名。

全省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畜牧兽医技术支撑体系,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配套的畜牧兽医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及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伍。具备了坚实的畜牧兽医科学研究、生产技术指导,动物卫生有效监管,动物疫情迅速反应,染疫畜禽有效扑灭的能力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实力。

(二)畜牧业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全省各级科研推广机构共开展国家及省级畜牧兽医科学技术研究及实用技术推广项目200余项,共获得科技进步奖和农村技术承包奖100 多项,其中40余项目获省部级奖励,取得国家专利8项。

首次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黄土高原退化草地植被恢复及草食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争取到国家畜牧产业体系试验站5个。

山西麻鸡选育与利用、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选育研

究、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奶牛群体高产高效技术体系研究、晋阳白猪选育研究、肉用布尔山羊繁育与生产体系建立等项目研究分别达到同类研究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山西省高致病性禽流感预警预报关键技术研究、山西省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长效机制建设研究等进展顺利。

畜牧生产数字化、疫情信息传输、畜牧业管理等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均取得突破性进展。畜牧业科技创新有力增强了产业发展后劲和活力,拓展了畜牧产业发展领域和路径,有效支撑了产业的发展。

(三)畜牧业科技推广成效突出

“十一五”期间,大力开展畜牧技术推广工作,以农作物秸秆养畜利用技术、牛羊舍饲综合配套技术、猪主要疫病综合防治配套技术、畜禽疫病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配合饲料加工及利用技术、种草养畜技术等三十项先进实用技术为主推技术,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进场入户和转化,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800多个,规模养殖不断扩大,畜牧业整体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畜牧业科技进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经统计,2009年全省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了65%,比“十五”末期分别增长了14个和15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30%左右,雁门关生态畜牧区达到60%

左右。五年来畜牧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的社会效益达50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了15亿元。

(四)畜牧科技交流合作日趋广泛

“十一五”期间,我省畜牧科技交流合作,国际省际同时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步实施,合作范围逐步扩大,交流深度逐步拓展,有效提高了全省畜牧科技水平。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派出高层次的专家学者达100余人次,赴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访问、学术交流和技术考察。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一是在有计划引进畜禽良种、仪器设备的同时,畜牧业关键技术、经营管理、人才智力的引进得到进一步加强。二是和国外的科技合作项目不断增多,国际间双向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在国内交流合作方面,依托良种工程、生态环境恢复工程、首都水资源保护等重大科技专项以及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项目,聘请国际国内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参与项目、指导科研与生产;以技术合作、科技入户示范项目为载体,邀请国内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均取得显著效果。

“十一五”期间,我省畜牧科技工作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与周边省份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产业技术支撑方面,科技进步贡献率仍然偏低;

2、在科技创新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尚未建立起

与畜牧业发展完全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

3、在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方面,科技资源相对短缺,技术与产业发展关联度还不够密切;技术推广队伍业务素质和技能还有待提高;

4、在科研投入方面,政府、企业、民间等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机制尚不健全。技术研发资金短缺,成果转化投入不足。

二、“十二五”畜牧业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十二五”畜牧业科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强化促进畜牧科技进步与创新的紧迫感、责任感,明确基本思路,把握发展方向,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有关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深入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全面实施科技兴牧战略。

大力开展重点生产环节科技攻关,不断加快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继续强化对畜牧从业者的培训,切实做好畜牧业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再创新,推进产、学、研、农、科、教有机结合,加快畜牧业科技体制改革,尽快形成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的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

(二)基本原则

1、整合资源、突出重点。

按照产业发展规律,有效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开展制约产业发展、带动性强、关联度高、作用突出的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与开发;重点加强产业发展急需、综合配套性强、带动作用突出的先进实用技术推广。

2、自主创新、统筹兼顾。

狠抓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努力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牧业高新技术,充实技术贮备。狠抓畜牧业科技入户等成果转化,不断提升畜牧科技含量;既要注重遵循科技发展规律,推动科技进步,又要注重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促进体制创新;既要依靠政府的扶持投入、政策激励发展畜牧科技,更要依靠社会力量,推动科技创新与发展。

3、资源共享、协调推进。

在科技发展上,畜牧科技要在与农业整体科技协调发展的同时,要分层次、有重点地组织实施和落实。省重点组织好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先进技术集成和重大技术推广。市县要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在组织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成果转化方面。在创新方式上,处理好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的关系,走研发和引进相结合的创新路线。在科技资源配置上,强调全省一盘棋,整合资源,优化配置,鼓励和推进区域之间、产学研之间的科技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发展。

4、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坚持支撑发展与引领未来相结合,提高畜牧业科技转化和超前发展的能力。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现代化畜牧强省的要求,立足现状,兼顾长远,合理规划,超前部署,正确处理当前效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新兴产业,实现畜牧业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为我省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三)目标

1、建立健全畜牧产业科技体系。

加大畜牧科技投入,注重科学研究和成果贮备与应用,形成与现代畜牧技术体系相适应的畜牧业持续健康技术保障与支撑体系。实现全省畜牧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5%以上。

2、关键技术研究实现创新与突破。

实现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日臻增强,关键技术研究取得新的突破,科技创新水平达到国内先进,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

3、强力推进技术推广与成果转化。

建立健全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推广能力明显提高;成果转化应用力度不断增强,使畜禽良种覆盖率、饲料转化利用率、畜产品加工科技附加值等大幅度提高;畜禽重大疫病实现有效防控,发病死亡率明显下降。

4、科技体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在市场经济运作下,融合产业政策与技术,实现畜牧业科技资源有机整合,科技体制进一步健全与完善。进一步优化畜牧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完善与新时期畜牧科技进步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5、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力度。

有机整合畜牧业科研与推广的设施设备,实现畜牧业科研与技术推广条件改善,技术推广平台健全,形成畜牧科技设施设备共享机制。

三、“十二五”畜牧业科技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一)畜禽繁育技术领域。

1、畜禽品种资源数据库建设

⑴普查畜禽品种资源现状,摸清现有优良畜禽品种的数量分布、品种特性与利用状况;

⑵对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开展种质特性研究和遗传距离评估,确定研发利用方向;

⑶对引进畜禽品种的生产应用效果进行全面跟踪调查评估,筛选出适合构建我省畜禽种业体系的主要品种;

⑷系统开展畜禽品种资源保存技术和种质资源评价标准体系研究,建立畜禽种质资源信息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

2、新品种的科学培育

依托现有畜禽良种场的基础设施,开展畜禽优良基因的

挖掘、利用和创新技术研究,采取现代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培育“生产性能好、产品质量优、抗病能力强”的牛、羊、生猪、家禽新品种(系),扩大畜牧业生产的供种能力和良种覆盖率。

3、良种繁育与推广

加大优种畜禽繁殖技术研究,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以省、市优种畜禽养殖场为基地,推广应用牛、羊胚胎移植技术和生猪、家禽扩繁技术,扩大良种畜禽的数量与比例,保障品种质量,强化供种能力。因地制宜加快优良畜禽品种的推广,提高优种畜禽的普及率,扩大良种贡献率。

(二)高效生产技术领域。

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区)建设,大力开展规范化建设、标准化生产、节净化管理等方面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1、养殖设施技术研究。

继续规范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区)建设,修订和完善《山西省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管理规程》,为现代畜牧业区域化发展和调控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2、养殖环境控制技术研究

开展农牧循环利用、污染物减量化排放、污水达标处理排放、有害气体控制等养殖环境无害化处理技术研发与应用。实现畜禽养殖环境的不断优化。

3、标准化养殖技术研究

研究现代畜禽高效饲养管理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科学配置和供给畜禽日粮,提高动物的转化利用率,实现高效生产,低碳排放;

加强先进技术的熟化、组装、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实现良种、良法的组装配套,不断推进畜禽养殖的规范化和高效化。

以畜禽生产、疫病防治、环境控制和检验检测等技术研究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畜牧业标准体系。全面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

(三)疾病防控技术领域。

1、动物疫病流行病学基础研究。

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蓝耳病、人畜共患病等重大动物疫病为重点,开展重大动物疫情病原遗传演化规律、重大动物疫病在我省的生态分布规律、重大动物疫情的传入与传播规律等的研究,逐步建立相对完备的疫病、流行病学数据库。同时,配套开展疫病快速诊断方法的应用基础研究。

2、动物疫病检验检测技术研究。

以提高疫病诊断速度和诊断准确性为重点,继续开展疫病诊断新技术及辅助诊断专家系统研究,加快疫病诊断试剂盒、生物芯片和快速诊断仪器的研发和应用。

加强实验室检验检测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相关技术的组装配套、集成应用。

3、区域防控与无疫区建设技术研究。

以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大力实施动物疫病免疫技术、动物疫病监测技术、动物疫情预警技术、动物疫病净化等技术研究,实施疫病综合防治技术集成。不断完善疫病免疫程序等相关技术规程。

(四)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领域。

1、投入品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制定兽药检测技术和中兽药中违禁添加西药的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研发饲料中违禁添加物的快速检测检验技术。

2、细菌耐药性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制定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样品采集规程,动物源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标准,确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依据,制定动物源细菌耐药性药敏试验操作规程等。

3、畜禽产地疫病监测和畜产品疫病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以猪、牛、羊、禽严重危害人体和畜禽健康的疫病产地活体检测及产品疫病检测为主攻方向,研制简便、快速、多用、智能、价廉的速测方法。

4、畜禽产品残留物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兴奋剂类、性激素类、蛋白质同化激素类的快速检测试剂盒/条,同时研究制定多组分检测的确证方法,并研

发相应的检测标准。将研制的产品和检测技术推广应用于市级和县级监测机构。

5、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研发和建立畜禽产品中违禁添加物、兽药残留、有毒有害物质、致病菌等影响畜禽产品质量的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对影响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因素的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量评估、风险特征描述等进行的风险评估。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卫生、安全。

6、畜产品保鲜储藏和加工技术研究。

建立畜产品认证体系,实施畜禽产品加工贮藏工艺技术研究,新型安全包装材料开发研究,集成创新畜禽产品标识、认证、保鲜、加工技术,确保畜产品产后质量安全。

(五)草业与饲料发展领域

1、退化草地植被修复与持续利用技术研究

针对天然草地“三化”现状,研究免耕补播、草地有害生物防治、围栏封育、轮牧休牧等天然草地植被修复与利用技术。

2、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与牧草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

加强优良野生牧草种质资源收集、发掘、利用技术研究;选育抗旱、耐寒、耐瘠薄、高产优质牧草新品种(系),建立完善牧草良种繁育体系。提高牧草良种生产能力、供种能力及质量水平,提高良种覆盖率。

3、牧草高产栽培及草产品加工工艺技术研究

开展苜蓿、青贮玉米等优质高产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技术研究,提升饲草加工、贮运设施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强饲草种植技术组装配套和推广应用,开展不同地区优质牧草种植试验示范,逐步实现专业化种植、产业化开发。

4、草畜平衡技术研究

进行草畜季节供求平衡和营养供求平衡技术研究,实现草畜品种、数量合理配置,能量与蛋白饲料均衡供应,提高牧草消化吸收利用率,实现畜禽低碳排放,推动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

5、农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继续加强农作物秸秆生物处理、机械加工、保存储藏、配合使用技术研究;大力开发非常规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不断丰富饲料种类,增加饲料资源的供应总量,保障饲料供给。

6、新型饲料添加剂及配合饲料推广应用技术研究

采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精细化工等技术,研制对畜禽、人体和环境安全、高效的饲料添加剂新品种,加大牛羊等草食家畜配合饲料配方和生产工艺研究,(六)生产管理领域

面向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和调控监管水平,组织开展数字化生产、信息化管理、质量追溯、预警预报等相关技术的

研究应用,实现畜牧业生产现代化。

1、数字化信息技术研究

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数字化畜牧业技术,结合畜牧业发展实际进行研发,逐步建立畜禽营养代谢计算机模拟系统、牧草饲料作物生长计算机仿真模拟系统、畜禽数字化精准系列养殖系统、畜禽疫病专家诊疗软件及生产防疫技术信息化系统等,在标准化畜禽养殖场、优质牧草和饲料作物集中种植地区示范应用,并逐步在中小型种植养殖企业进行推广,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及现代化水平。

2、全自动控制技术研究

伴随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生产,生产过程中实现饲喂、环境控制、粪污处理、消毒、捡蛋、分级、运送和记录等系统的自动控制,开展相关控制系统技术研究。

3、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研究

开发畜禽良种、养殖生产、畜禽标识、防疫检疫、药物使用等方面的档案记载系统,完善生产信息化管理。建立畜禽安全生产及饲料营养科技数据库,并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国家层面的覆盖畜牧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传递和共享平台,与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相配套,共同支撑起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4、风险预警预报技术

开发研制畜牧业风险和公共安全预警预报系统研究,,

及时向生产经营消费者提供发布预警信息,提出应对指导措施,促进畜牧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四、“十二五”畜牧业科技发展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

把握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强化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意识,树立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观念,把科技发展规划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扎实推进科技工作。

(二)加强科技体系建设。

省一级农业科研、教学单位主要从事本地区重大农业科技的研究,加强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和山西省农业厅的“三农”技术合作,组建强有力的技术团队。营造畜牧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现有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科技推广组织。强化以县域为单位的高效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把现有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增强畜牧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建立新型科技投入体制,增加畜牧科技投入

鉴于畜牧业科技自身特点和畜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大幅度增加对畜牧业科技的投入强度,尽快扭转畜牧业科技投入与畜牧业产值之间严重的不

协调局面,力争在短时期内使畜牧业科技投入有所提高,逐步建立政府对畜牧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同时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优惠措施,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对畜牧业科技进行投入,逐步建立多渠道的畜牧业科技投入机制。

(五)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新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牢固树立“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观念,加强人才支撑和保障机制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畜牧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鼓励科技人员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积极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加大农民科技与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培养大批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造就高水平的畜牧专业技术工人,提高致富能力和水平,满足现代化畜牧和新农村建设对人口素质的要求。

(六)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为保障畜牧科研事业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首先要建立稳定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各级政府要不断增加财政对畜牧科技的投入,建立工业反哺畜牧业的长效机制,省设立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畜牧专项补贴,科技经费投入增长速度应与畜牧科技发展的需求相适应,要使畜牧科技投入比重与畜牧业在农业、国民经济所处的比重相对应。在畜牧业重大工程项目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科研及科技推广

专项经费。要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增加对畜牧科技的投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资金投资体系,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源对畜牧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积极吸引国外资金投入我省的畜牧科技事业。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畜牧业科技投入体系,把畜牧业科技建立在雄厚的资金基础之上,为畜牧科技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转自:山西畜牧信息网)

山西省畜牧兽医局

二0一0年六月二十五日

山西省十二五规划

山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西省旅游局 二O一一年六月

目录 一、发展回顾与机遇挑战 (1)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2)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空间布局 (3) (一)一核 (二)三级旅游服务体系 (三)六大旅游板块 (四)八条精品线路 (五)八大休闲度假区域 (六)重点旅游景区 四、旅游体系建设 (8) (一)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二)构建城旅融合的旅游城镇体系 (三)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四)健全旅游产业体系 五、旅游集聚区建设 (12) (一)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 (二)优秀旅游目的地 (三)旅游产业园区 六、品牌塑造与营销推广 (15) (一)培育和推广旅游品牌 (二)塑造和提升旅游形象 (三)积极创新旅游营销模式

(四)推广提升旅游节事活动 (五)加大旅游市场推广力度 七、品质提升与质量监管 (18) (一)实施旅游质量提升工程 (二)加强质量监督和行业管理 八、产业创新与业态培育 (19) (一)培育发展新型旅游业态 (二)壮大旅游产业主体 (三)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九、保障措施与规划实施 (20) (一)旅游保障措施 (二)旅游规划实施

为指导我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推进我省文化旅游强省的建设,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制定山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回顾与机遇挑战 “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全省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省旅游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旅游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旅游项目加快推进,景区素质明显提升;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旅游产业初具规模;旅游产品结构优化,市场影响有效扩大;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服务功能得到提升。全省累计接待境外游客458.16万人次,为“十五”期间的3.58倍;实现旅游创汇15.29亿美元,为“十五”期间的4.15倍;累计接待国内游客4.85亿人次,为“十五”期间的2.06倍;国内旅游收入达到3617.79亿元,为“十五”期间的4.82倍;实现旅游总收入3725.27亿元,为“十五”期间的4.77倍,旅游经济总量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一五”规划目标已提前完成,旅游业在促进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建设文化旅游强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省旅游业面临着世界经济复苏、旅游战略升级、消费需求拉动、交通高速发展等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特别是国务院批准我省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我省旅游业的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旅游业作为我省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和接续产业,将在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先行先试和深化改革,获得转型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市品牌,为加快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 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5+2”产业、与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 适当发展社区高等教育,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提升教育强市水平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任务 1、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 (1)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城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6%以上。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构建以公办幼儿园(所)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 (3)到2015年,乡镇中心园(所)以上均达到省定标准。 (4)到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50%,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75%,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2、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 (2)2013年之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3)以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以及通过“市管校用”的教师队伍管理手段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1)以永安一中创建省示范高中为目标,以永安十二中的“山海合作”教育改革为接口,努力打造永安普通高中强势资源;

畜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畜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畜牧业生产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一家一户“小作坊”式饲养已逐渐被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所取代,国内外消费市场对畜产品提出安全、优质、多样化和多层次的新要求,日益突出的畜禽生产污染成为阻碍畜牧发展的瓶颈,如何保留畜牧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产品质、量上有新的飞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循环发展?理性的思考告诉我们,标准化建设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标准化建设是畜牧业结构战略调整的必然要求,是保障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的基本前提,是促进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和推进产业化程度的有效途径,是解决畜牧生产污染、保障生存空问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畜牧业标准化发展 1前言 为加快我国畜牧业标准化建设步伐,促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农业部组织编制了《全国畜牧业标准体系“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全面阐述了我国建设畜牧业标准体系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了畜牧业标准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内容以及加强畜牧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等方面[1]。 目前,我国畜牧业标准管理机构基本健全,管理体制逐步完善,畜牧业标准对于推动畜牧业技术进步、规范畜产品市场秩序、提高我国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等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标准化管理工作得到

加强。畜牧业标准管理体系基本建立[2]。畜牧业标准管理部门为农业部畜牧业司,全国畜牧总站为技术支撑机构,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畜牧业标准的技术归口管理。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牧业主管部门也都设立了相应的质量标准管理机构,有些省成立了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畜牧业标准管理逐步趋向规范化和科学化[3]。 2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禽生产的主要方式,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根本特征。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规划科学化、生产规模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企业化、防疫程序化、污物处理无害化”的要求,发展规模养殖,改善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规范管理制度,提高生产技术,实现畜禽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生态化[4]。 2.1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规模、规范饲养、生态平衡”的要求,支持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化规模养殖场,使之符合畜禽生长、疫病防控、环境保护、生产管理等要求[5]。抓改造,就是要对已经建起来的粗放型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尽快改进和完善动物防疫和环保基础设施条件,确保符合疫病防控和标准化养殖要求。密度太大的规模养殖场,要下决心调减养殖规模,减少场内养殖数量,满足防疫工作需要[6]。 养殖小区是由传统分散饲养向标准化规模养殖的一种重要过渡形式,关键是要做到人畜分离、集中管理,切实解决好防疫配套和粪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铁路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铁路建设发展“十二 五”规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铁路运输 【发文字号】晋政办发[2013]23号 【发布部门】山西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3.03.01 【实施日期】2013.03.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铁路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晋政办发〔2013〕2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 《山西省铁路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3月1日 山西省铁路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

根据《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等,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及现状 “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抓住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依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及《山西省“十一五”铁路规划》,加快铁路干线建设,铁路路网进一步完善,线路质量明显提升,运输能力大幅度增长,运输状况不断改善,有效地支持了全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一)发展成就。 1.大通道建设加快推进,路网格局不断完善。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铁路的快速发展期。部省合作建设的中南部铁路通道、大西客运专线、石太客运专线、太中银铁路、太原南站及相关工程、太兴铁路、吕临支线铁路、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准朔铁路等全面推进,其中石太客运专线、太中银铁路已建成运营通车,累计投产新线353.7公里,建成车站9个。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太兴铁路、大西客运专线、吕临支线铁路、太原铁路枢西南环线、准朔铁路以及北同蒲韩家岭至应县增四线、应县至原平新建取直线、黄陵至韩城至侯马铁路等新建和改建项目已开工建设。到‘十一五’末,运行速度160公里/小时以上的快速铁路达353.7公里,以高速重载运输为重点的高标准铁路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大西客运专线等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使全省铁路网络进一步得到改善,对我省通道能力的优化和中心城市的提升作用进一步增强。先后完成湖东至大同东增建二线、湖东至大同南增建四线、古大联络线、宁朔复线等建设任务,地方铁路完成墨镫至左权段建设,路网结构日趋合理。 2.货物运输能力持续提升,能力保障大幅提高。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农业畜牧行业)重庆市十二五畜牧业专项规划(优品)

(农业畜牧行业)重庆市十二五畜牧业专项规划

渝农发〔2011〕373号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印发《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 (2011—2015年)》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农业(农林水利、农林水务、农业水利)委(局),畜牧兽医局,市级有关单位: 《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1—2015年)》是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而编制,衔接了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全国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和《重庆市农业农

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等相关规划,按专家论证建议意见认真进行修改,经过市农委2011年第8次主任办公会议审定。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十月八日 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 (2011—2015年)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二〇一一年九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畜牧业现有基础与面临形势 (3) 第一节发展成效 (3)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5) 第三节主要任务 (10) 第二章总体目标与战略重点 (11) 第一节总体目标 (11) 第二节战略重点 (15) 第三章产业布局 (18) 第四章体系建设 (21) 第一节畜禽良种繁育 (21) 第二节饲草饲料生产 (22) 第三节动物疫病防控 (24) 第四节产业化经营 (26) 第五节质量安全监管 (28) 第六节科技创新与推广 (30) 第七节信息化服务 (33) 第五章重点工程 (36)

山西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山西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各项要求,以转型跨越发展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能效和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为核心,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基本路径,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工作重点,坚持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与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坚持强化责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强化工程措施与加强管理引导相结合,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大资金投入和重点工程建设,强化目标责任,开展全民节能行动,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格局,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推动全省节能减排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由2010年的2.24吨标准煤下降到1.877(2005年可比价)吨标准煤,累计下降16%,年均下降3.5%,实现节能量约4750万吨;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7%,年均下降3.7%。 到2015年,全省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含工业、生活、

农业)分别控制在45.8万吨、5.21万吨以内,比2010年的50.7万吨、5.93万吨分别削减9.6%(其中工业和生活排放量减少10.6%)、12.2%(其中工业和生活排放量减少12.4%);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127.6万吨、106.9万吨以内,比2010年的143.8万吨、124.1万吨分别削减11.3%、13.9%。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69.91万吨、35.23万吨以内,比2010年的77.68万吨、 39.14万吨分别削减10%。 二、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 (三)科学分解节能减排指标。强化能耗强度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指标约束,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节能潜力、环境容量及产业布局等因素,将全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合理分解到各市人民政府。各市人民政府要根据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进一步分解落实,明确下一级政府、有关部门、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排污单位的责任,严格落实奖惩措施,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四)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加强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用电量、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跟踪监测,强化能源生产、流通和消费统计,建立健全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制度以及分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季度统计制度,完善统计核算与监测方法,提高能源统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修订完善减排统计监测和核查核算办法,统一标准和分析方法,实现监测数据共享。加强氨氮、氮氧化物排放统计监测,建立农业源和机动车排放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修订完善节能减排考核办法,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评价指

广东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二篇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广东 第三篇优化升级建设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 第四篇内外并举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第五篇强农惠农建设美好新农村 第六篇统筹城乡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第七篇联动融合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八篇绿色发展保护秀美山川 第九篇强化支撑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第十篇普惠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十一篇内涵提升提高文化软实力 第十二篇改革先行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第十三篇互利共赢深化粤港澳合作 第十四篇开放合作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第十五篇规划实施保障 第二节提升教育信息化和开放合作水平(教育信息化)第三节逐步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水平(电子政务)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居全国前列。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4.5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于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预计2010年约为4.7万元,五年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为4516亿元,是2005年的2.5倍。

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居民(精)

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实施 意见》的通知 来源: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时间: 2013-01-29 晋发〔2012〕15号 各市、县委,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省委、省政府同意《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山西省委 山西省人民政府 2012年12月17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27号)精神, 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快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当前,城市基层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革,社区居民委员会承担的社会管理任务更加繁重,

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更加突出,居民群众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服务需求更加迫切。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 是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的重要途径,是关注和改善民生的着力点,对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在发展群众自治组织、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建设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从我省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情况看,还存在着组织不健全、工作关系不顺、社区工作人员总体素质不高、办公和服务设施薄弱、工作经费偏少和工作人员待遇偏低等问题,制约和影响了社区各项建设的整体推进和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各地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二、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宗旨,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区和谐为目标,着力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城市社区组织体系,努力把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充满活力、作用明显、群众满意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群众,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工作实效。 (二)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期末,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国办发〔2011〕61号)发展目标,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服务队伍、服务网络和运行机制。到2020年,努力使全省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组织体系更加健全,社区居民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社区居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社区群众自治范围进一步扩大,社区民主管理制度日趋完善;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社区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力量进一步充实;社区

畜牧业发展规划

畜牧业发展规划 一、畜牧产业发展 (一)畜牧产业发展情况 畜牧业是我县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较快发展速度。2011年年底全县大牲畜存栏达到7.1万头,其中牛存栏7.08万头。生猪存栏68.61万头,羊存栏52.27万只,家禽存栏1043.14万只,兔存栏309.94万只,肉类总产量13.2万吨,蛋类3.78万吨,奶1.53万吨,畜牧养殖业产值达到16亿元,农民人均畜牧养殖业收入可达到1800元。畜牧业已成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全县畜牧业内部结构日趋合理,畜牧业生产正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迈进。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化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一是龙头企业畜产品加工结构亟需调整。全县畜产品加工企业13家,为全县畜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沂水六合凯利达食品有限公司及山东金泉肉制品加工有限公司已建成投产,对全县及周边地区的肉鸡养殖业将发挥强有力的带动作用。但是全县生猪屠宰加工龙头企业与生猪生产能力不相适应,加工能力

滞后,对外市场开拓能力低,防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二是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受市场波动大。目前产业化建设刚刚起步,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还不能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畜牧业生产和购销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手段,畜牧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还比较脆弱。三是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组织化程度不高,企业与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衔接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养殖与加工销售环节利益分配不均衡,加工流通环节处于强势地位;风险保障政策不完善,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与自然灾害的能力偏弱。 2、畜牧标准化程度仍需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受生产经营者思想观念和某些条件的限制,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没能形成系列性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粪尿污染与废弃物污染等畜牧污染源治理工作需要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养殖、加工、市场流通的监管工作滞后,非法生产、经营、使用违禁药物,制售假冒伪劣饲料,畜产品中药物残留超标等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仍然存在。 3、土地流转调整困难、供应不足成为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是土地实行分散承包,造成土地流转困难。二是受基本农田保护和“四荒地”交通、水、电条件限制,养殖用地可利用资源紧缺。 (三)十二五发展规划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下面是我们的给大家推荐的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供大家参阅! “十三五”开篇在即,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转型跨越急需创新引领、投资结构急待提档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做好“十三五”招商引资发展规划,对xxxx经济产业全面升级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因此,我局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为指引,结合xxxx实情,立足资源优势,总结先前经验,明确发展需求,继续尽职尽责,充分发挥招商引资职能,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科学规划,努力实施,以项目为核心,以服务为重点,制定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与具体措施,全面勾勒xxxx未来五年招商引资发展新蓝图。 “十二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商务局外资处的大力指导下,我局积极招商选商,大力营造投资环境,加大对外交流和项目推介力度,使全区招商引资工作逐步规范,服务意识和质量逐步提升,投资环境明显改善,项目签约率、资金到位率明显提高,项目建设速度显著加快。“十二五”期间,我局大力发掘引进重点产业、打造精品项目,使我区经济实现了质与量的协同发展。 (一)主要成绩

1、全方位多领域招商引资,我区经济总量快速提升。xx年-xx年6月底,外来投资(市外国内投资)累计完成407.56亿元人民币,引进外资(境外)68605万美元,名列全市各县区前茅。累计征集到39个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达1140亿元,涉及到特色农业和物联网高科技产业、城中村改造及城市综合体建设、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房地产、装备制造业、大型集团总部基地建设等多个领域。 五年中,恒大地产、星河湾地产、保利地产、首开地产、万科地产等一线大型房地产企业来我区投资建设,先后引进了北美新天地、茂业天地、华宇商业广场、千禧世纪广场、汾酒文化商务中心等一大批商业项目落户我区,星河湾酒店、凯宾斯基酒店、万豪国际酒店、阳光酒店等一批五星级酒店或已开业或正在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区项目储备、项目落地、项目建设、项目投产等项指标均位列太原市前茅。外来投资逐年增加,特别是外来投资服务业速度明显加快,推动了xxxx区经济总量快速提升。 2、努力打造精品商业街区,我区发展质量全面优化。“十二五”期间,xxxx区积极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精品特色商业街区。素有“山西中关村”之称的太原南内环街,已成为集批发、零售、开发为一体的电子一条街,云集了赛格、青龙、颐高、阳光、云天、赛博等综合批发市场,其辐射效应,极大地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长风街--

全椒县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全椒县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健全现代畜牧产业体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全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基础,编制全椒县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畜牧业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全县畜禽养殖方式逐步由农户散养向规模养殖转变,在面临禽流感、猪“高热病”等重大动物疫情威胁和“瘦肉精”、三聚氰氨奶粉等畜产品安全事件的冲击下,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一系列稳定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了“畜牧富民计划”、“畜牧强农工程”、“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X创建活动”,畜牧业发展取得可喜成效。 (一)养殖总量明显增加。2010年全县出栏生猪25.3万头、牛0.55万头、羊7.3万只、家禽1675万只,肉蛋奶总产5.9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35.2%,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规模养殖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畜禽规模养殖户2104户,规模养殖比重达73.2%,比“十五”末增加了11.2个百分点,生猪、肉禽和奶牛养殖已被列为全省优势发展区域。 (三)畜禽良种全面推广。XX绿健种猪XX荣获“XX省AAA种猪企业”,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优良生猪、优质黄羽肉鸡、青脚麻鸡、樱桃谷肉鸭、天府麻鸭、皖西白鹅、XX 白鹅、波杂山羊、荷斯坦奶牛等畜禽良种全面推广,猪、牛、

羊、禽良种率分别达92%、73%、85%和94%。 (四)标准化程度逐步提高。先后有25个养猪场被列为国家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XX温氏小王种鸡场、XX华农喻河原种猪场和XX绿健种猪场、金凤凰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分别通过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X场和省级标准化畜禽养殖示X小区(场)认证。 (五)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XX达诺乳业、全椒未来饲料跻身于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温氏、XX华农、管坝牛肉和隆盛禽业进入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温氏累计投资近2亿元建设一座产能20多万吨的饲料厂、年孵化苗鸡1600万只的小王种鸡场、年产8万头商品仔猪的小王种猪场和中心种猪场,发展合作养殖户500多户。XX雨润集团独资的全椒福润禽业XX年屠宰3000万只家禽项目已经建成。全县78个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五统一”的经营模式,密切了养殖户与市场的连接,推进了全县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六)品牌建设显著增强。创立了“达诺”和“妙客”乳制品、“管坝”牌五香牛肉、“咯咯宝”牌鸡蛋、“华山”牌草鸡、“未来”牌系列饲料等优质品牌,并获得国家著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申报并获得“绿色食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畜产品)”8个。 (七)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十一五”末,全县农民人均牧业收入1235元,比“十五”末增加500元,年均增速达7.9%,农民牧业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由2005年的13.6%提高到2010年的20.25%。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务院文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篇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三篇 第九章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畜牧业发展前景与分析

宣汉县畜牧业发展前景与分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宣汉县是一个农牧业大县,畜牧业比较发达,牛、生猪养殖出栏总量、奶产量居全市之首,畜牧业已成为推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实现农牧民增收的优势产业,畜牧业促农增收的潜力正在不断显现,我们已经迈出了向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步伐。但到底什么是现代化的畜牧业,我们为什么要发展现代化畜牧业,我们与现代化畜牧业还有哪些差距,要采取哪些措施是我们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义 通俗来讲:现代畜牧业就是要对传统畜牧业进行改造,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装备以及经营理念去发展畜牧业,做到基础设施完善,营销体系健全,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优良、质量安全、优质生态、高产高效。也可以用“七个化”来概括,即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商品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的畜牧业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过去我们一直在强调走小群体、大规模,千家万户增总量的发展路子,想让越来越多的农牧民通过发展畜牧业实现增收,但现在已经不太能适应新时期下新农村建设、食品安全、市场竞争风险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传统的生产模式和养殖水平对农牧民增收的贡献额比较有限,需要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来提高我们的养殖水平,扩大养殖规模增加效益,发展优良品种提高牲畜的个体产出比重。实践证明,要加快***县经济发展,实现农牧民“十二五”末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就必须要通过现代化的措施来充分挖

掘畜牧业的潜力。2009年我们从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着手,开展了对传统畜牧业的改造,刚开始有些人不太能理解,认为投资大,折旧期长,以前我们也搞过类似的设施建设,但大部分没有正常的运转起来,有的地变成了私人的,有的养殖小区变成了居民区,那现在为什么还要搞?下面,通过分析现代畜牧业和传统畜牧业的利弊来阐述一下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意义。 (一)从养殖效益来说。 能让农牧民摸得着、看得见的就是装到口袋的钞票,因此养殖户最关心的就是养殖效益。传统畜牧业养殖规模小、收入少、养殖品种大多为土种;现代畜牧业是规模化、集约化、品种优良化的养殖。从规模上看,散养户一般就育肥二三十头牛,1年3批最多90头,每头利润300元,可获利2.7万元;如果迁入养殖小区扩大养殖规模,1批育肥100头牛,1年300头,养殖小区收购价高于居民区,每头利润380元,可获利11.4万元。从品种上看,普通的本地品种奶牛一天挤7、8公斤牛奶,优质黑白花高峰期一天挤30多公斤;育肥牛普通的品种一般产肉150公斤左右,优质肉牛品种可达200公斤以上,如果是高档肉牛品种一公斤牛肉就可以买出一头普通肉牛的价格,全世界都出名的神户牛肉应该很多人都知道;再拿品种退化严重的土种羊来说,平均产肉量不到20公斤,育肥后出栏每只利润最多100元左右,而优良的肉羊品种如小尾寒羊、萨福克、优质哈萨克羊等品种,平均产肉量可达25公斤,有的达30公斤以上。无论是从规模上的综合效益还是从个体的产出效益,现代畜牧业发展优势显而易见。 (二)从技术推广、疫病防控上来说

《全国兽医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厅(局、办): 为阐明全国兽医事业发展思路,明确兽医公共服务重点,推动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引领“十二五”时期全国兽医事业全面进步,按照《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以及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部组织编制了《全国兽医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一二年五月十四日 全国兽医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年) 目录 第一章“十二五”时期兽医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环境 第二章“十二五”时期兽医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二、基本原则 第三章“十二五”时期兽医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完善兽医管理体制机制 二、启动实施国家动物疫病防治中长期战略 三、推进动物卫生监督执法 四、全面提升兽药监管能力和水平 五、加快推进新型兽医制度建设 六、加快兽医科技进步 七、深化兽医国际交流合作 第四章“十二五”时期兽医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健全兽医法规标准体系 二、构建财政支持长效保障机制 三、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 第一章“十二五”时期兽医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兽医事业发展,加强对兽医工作的领导;各级兽医部门坚持改革创新,全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全国兽医工作者奋力拼搏,辛勤工作,我国兽医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兽医法规体系和机构队伍不断健全。及时修订《动物防疫法》,制定《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颁布实施《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初步建立起以《动物防疫法》为核心、基本适应兽医工作发展需要的兽医法律法规体系。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省、市、县三级兽医行政管理、动物卫生监督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三类工作机构建立健全,基层动物防疫公共服务机构普遍健全,按照乡镇或者区域设置乡镇畜牧兽医站3.4万多个。新型兽医队伍建设初见成效。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全面实施,执业兽医资格准入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官方兽医培训全面开展,官方兽医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兽医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建设取得突破。 兽医事业发展基础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国家实施《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累计投入资金83.8亿元(其中:中央投资64.3亿元,地方投资19.5亿元),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中央、省、县、乡四级防疫网络,初步建立了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检疫监督、兽药监察、防疫技术支撑和物资保障等系统。同时,中央出台动物防疫强制免疫补助、强制扑杀补贴、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政策,中央财政累计投入经费154亿元,各地财政每年落实工作经费约60亿元,保证了动物防疫措施的有效落实。 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动物疫病防控方针、基本原则、综合防控措施不断完善。有效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通过无牛瘟状态国际认可,顺利推进无牛肺疫认可,基本消灭马鼻疽、马传贫,成功堵截疯牛病、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于国门之外,家畜血吸虫病疫情降至建国以来最低。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免疫无口蹄疫区建成,亚运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建成并得到国际认可。 动物产品安全监管水平逐步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生猪定点屠宰场屠宰生猪全面实施检疫。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初见成效,生猪耳标佩戴率达70%。兽药产业迅速发展,审批管理不断规,兽药监管日趋严格,兽药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提高到92.7%,动物产品兽药残留抽检合格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9%以上。 兽医科技进步显著。兽医科研机构功能齐全,科技决策和咨询机制逐步完善。动物疫病国家参考实验室、各级各类兽医专业实验室分工协作的实验室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兽医专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