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考知识点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高考知识点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高考知识点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高考知识点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第5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最新考纲 1.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垂直关系的简单命题

.

知 识 梳 理

1.直线与平面垂直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

如果一条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l 与平面α互相垂直. (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1)定义: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 (2)范围:???

??0,π2.

3.二面角

(1)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2)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以该点为垂足,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构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3)二面角的范围:[0,π]. 4.平面与平面垂直 (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常用结论与微点提醒] 1.两个重要结论

(1)若两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2)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它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证明线线垂直的一个重要方法).

2.使用线面垂直的定义和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不要误解为“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

3.线线、线面、面面垂直间的转化

诊 断 自 测

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或“×”)

(1)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 ⊥α.( ) (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

(3)若两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 (4)若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无数条直线,则α⊥β.( )

解析(1)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有l⊥α或l与α斜交或l?α或l∥α,故(1)错误.

(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或相交,故(2)错误.

(3)若两个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可能垂直于另一平面,也可能与另一平面平行,也可能与另一平面相交,也可能在另一平面内,故(3)错误. (4)若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所有直线,则α⊥β,故(4)错误.

答案(1)×(2)×(3)×(4)×

2.(必修2P73A组T1改编)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平面α⊥平面β,且直线l∥平面α,则直线l⊥平面β

B.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

C.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

D.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γ

解析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A不正确,直线l∥平面β或l?β或直线l与β相交.

答案 A

3.(2018·湖南六校联考)已知m和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和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下面给出的条件中一定能推出m⊥β的是()

A.α⊥β且m?α

B.m⊥n且n∥β

C.m∥n且n⊥β

D.m⊥n且α∥β

解析由线线平行性质的传递性和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C正确.

答案 C

4.(2017·全国Ⅲ卷)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CD的中点,则()

A.A1E⊥DC1

B.A1E⊥BD

C.A1E⊥BC1

D.A1E⊥AC

解析如图,由题设知,A1B1⊥平面BCC1B1且BC1?平面

BCC 1B 1,从而A 1B 1⊥BC 1.

又B 1C ⊥BC 1,且A 1B 1∩B 1C =B 1,所以BC 1⊥平面A 1B 1CD ,又A 1E ?平面A 1B 1CD ,所以A 1E ⊥BC 1. 答案 C

5.边长为a 的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成直二面角,则折叠后AC 的长为________.

解析 如图所示,取BD 的中点O ,连接A ′O ,CO ,则∠A ′OC 是二面角A ′-BD -C 的平面角, 即∠A ′OC =90°.

又A ′O =CO =2

2a ,

∴A ′C =

a 22+a 2

2=a ,即折叠后AC 的长(A ′C )为a . 答案 a

考点一 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例1】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AB ⊥AD ,AC ⊥CD ,∠ABC =60°,P A =AB =BC ,E 是PC 的中点.证明: (1)CD ⊥AE ; (2)PD ⊥平面ABE .

证明 (1)在四棱锥P -ABCD 中, ∵P A ⊥底面ABCD ,CD ?平面ABCD , ∴P A ⊥CD ,

又∵AC ⊥CD ,且P A ∩AC =A , ∴CD ⊥平面P AC .又AE ?平面P AC , ∴CD ⊥AE .

(2)由P A =AB =BC ,∠ABC =60°,可得AC =P A .

∵E 是PC 的中点,∴AE ⊥PC . 由(1)知AE ⊥CD ,且PC ∩CD =C ,

∴AE ⊥平面PCD .又PD ?平面PCD ,∴AE ⊥PD . ∵P A ⊥底面ABCD ,AB ?平面ABCD ,∴P A ⊥AB . 又∵AB ⊥AD ,且P A ∩AD =A , ∴AB ⊥平面P AD ,又PD ?平面P AD , ∴AB ⊥PD .

又∵AB ∩AE =A ,∴PD ⊥平面ABE .

规律方法 1.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有:

(1)判定定理;(2)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a ∥b ,a ⊥α?b ⊥α);(3)面面平行的性质(a ⊥α,α∥β?a ⊥β);(4)面面垂直的性质(α⊥β,α∩β=a ,l ⊥a ,l ?β?l ⊥α). 2.证明线面垂直的核心是证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则需借助线面垂直的性质.因此,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合理转化是证明线面垂直的基本思想. 【训练1】 如图所示,已知AB 为圆O 的直径,点D 为线段

AB 上一点,且AD =13DB ,点C 为圆O 上一点,且BC =3AC ,PD ⊥平面ABC ,PD =DB . 求证:P A ⊥CD .

证明 因为AB 为圆O 的直径,所以AC ⊥CB . 在Rt △ABC 中,由3AC =BC 得,∠ABC =30°. 设AD =1,由3AD =DB 得,DB =3,BC =2 3. 由余弦定理得CD 2=DB 2+BC 2-2DB ·BC cos 30°=3, 所以CD 2+DB 2=BC 2,即CD ⊥AB . 因为PD ⊥平面ABC ,CD ?平面ABC ,

所以PD ⊥CD ,由PD ∩AB =D 得,CD ⊥平面P AB , 又P A ?平面P AB ,所以P A ⊥CD . 考点二 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例2】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CD ,AB ⊥AD ,

CD=2AB,平面P AD⊥底面ABCD,P A⊥AD,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求证:

(1)P A⊥底面ABCD;

(2)BE∥平面P AD;

(3)平面BEF⊥平面PCD.

证明(1)∵平面P AD⊥底面ABCD,

且P A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AD,P A?平面P AD,

∴P A⊥底面ABCD.

(2)∵AB∥CD,CD=2AB,E为CD的中点,

∴AB∥DE,且AB=DE.

∴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

∴BE∥AD.

又∵BE?平面P AD,AD?平面P AD,

∴BE∥平面P AD.

(3)∵AB⊥AD,而且ABED为平行四边形.

∴BE⊥CD,AD⊥CD,

由(1)知P A⊥底面ABCD,CD?平面ABCD,

∴P A⊥CD,且P A∩AD=A,P A,AD?平面P AD,

∴CD⊥平面P AD,又PD?平面P AD,

∴CD⊥PD.

∵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

∴PD∥EF.

∴CD⊥EF,又BE⊥CD且EF∩BE=E,

∴CD⊥平面BEF,又CD?平面PCD,

∴平面BEF⊥平面PCD.

规律方法 1.证明平面和平面垂直的方法:(1)面面垂直的定义;(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2.已知两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进行转化,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

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

【训练2】 (2017·北京卷)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 A ⊥AB ,P A ⊥BC ,AB ⊥BC ,P A =AB =BC =2,D 为线段AC 的中点,E 为线段PC 上一点. (1)求证:P A ⊥BD ;

(2)求证:平面BDE ⊥平面P AC ;

(3)当P A ∥平面BDE 时,求三棱锥E -BCD 的体积. (1)证明 ∵P A ⊥AB ,P A ⊥BC ,

AB ?平面ABC ,BC ?平面ABC ,且AB ∩BC =B , ∴P A ⊥平面ABC ,又BD ?平面ABC ,∴P A ⊥BD . (2)证明 ∵AB =BC ,D 是AC 的中点, ∴BD ⊥AC .

由(1)知P A ⊥平面ABC ,∵P A ?平面P AC , ∴平面P AC ⊥平面ABC .

∵平面P AC ∩平面ABC =AC ,BD ?平面ABC ,BD ⊥AC , ∴BD ⊥平面P AC .

∵BD ?平面BDE ,∴平面BDE ⊥平面P AC , (3)解 ∵P A ∥平面BDE ,

又平面BDE ∩平面P AC =DE ,P A ?平面P AC , ∴P A ∥DE .

由(1)知P A ⊥平面ABC ,∴DE ⊥平面ABC . ∵D 是AC 的中点,∴E 为PC 的中点, ∴DE =1

2P A =1.

∵D 是AC 的中点,

∴S △BCD =12S △ABC =12×1

2×2×2=1, ∴V E -BCD =13×S △BCD ×DE =13×1×1=1

3. 考点三 平行与垂直的综合问题(多维探究)

命题角度1多面体中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证明

【例3-1】(2017·山东卷)由四棱柱ABCD-A1B1C1D1

截去三棱锥C1-B1CD1后得到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四边

形ABCD为正方形,O为AC与BD的交点,E为AD

的中点,A1E⊥平面ABCD.

(1)证明:A1O∥平面B1CD1;

(2)设M是OD的中点,证明:平面A1EM⊥平面B1CD1.

证明(1)取B1D1的中点O1,连接CO1,A1O1,

由于ABCD-A1B1C1D1是四棱柱,

所以A1O1∥OC,A1O1=OC,

因此四边形A1OCO1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A1O∥O1C,

又O1C?平面B1CD1,A1O?平面B1CD1,

所以A1O∥平面B1CD1.

(2)因为AC⊥BD,E,M分别为AD和OD的中点,

所以EM⊥BD,

又A1E⊥平面ABCD,BD?平面ABCD,

所以A1E⊥BD,

因为B1D1∥BD,所以EM⊥B1D1,A1E⊥B1D1,

又A1E,EM?平面A1EM,A1E∩EM=E,

所以B1D1⊥平面A1EM,

又B1D1?平面B1CD1,

所以平面A1EM⊥平面B1CD1.

规律方法 1.三种垂直的综合问题,一般通过作辅助线进行线线、线面、面面垂直间的转化.

2.垂直与平行的结合问题,求解时应注意平行、垂直的性质及判定的综合应用.

命题角度2平行垂直中探索性问题

【例3-2】如图所示,平面ABCD⊥平面BCE,四边形ABCD

为矩形,BC=CE,点F为CE的中点.

(1)证明:AE∥平面BDF.

(2)点M为CD上任意一点,在线段AE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

PM⊥BE?若存在,确定点P的位置,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证明连接AC交BD于O,连接OF,如图①.

∵四边形ABCD是矩形,∴O为AC的中点,

又F为EC的中点,

∴OF为△ACE的中位线,

∴OF∥AE,

又OF?平面BDF,AE?平面BDF,∴AE∥平面BDF.

(2)解当P为AE中点时,有PM⊥BE,

证明如下:取BE中点H,连接DP,PH,CH.

∵P为AE的中点,H为BE的中点,

∴PH∥AB,

又AB∥CD,∴PH∥CD,∴P,H,C,D四点共面.

∵平面ABCD⊥平面BCE,平面ABCD∩平面BCE=BC,CD?

平面ABCD,CD⊥BC.

∴CD⊥平面BCE,

又BE?平面BCE,∴CD⊥BE,

∵BC=CE,H为BE的中点,∴CH⊥BE,

又CD∩CH=C,∴BE⊥平面DPHC,

又PM?平面DPHC,

∴BE⊥PM,即PM⊥BE.

规律方法 1.求条件探索性问题的主要途径:(1)先猜后证,即先观察与尝试给出条件再证明;(2)先通过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探索出命题成立的条件,再证明充分性.

2.涉及点的位置探索性问题一般是先根据条件猜测点的位置再给出证明,探索点存在问题,点多为中点或三等分点中某一个,也可以根据相似知识建点.

命题角度3空间位置关系与几何体的度量计算

【例3-3】(2017·天津卷)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D⊥平面PDC,AD ∥BC,PD⊥PB,AD=1,BC=3,CD=4,PD=2.

(1)求异面直线AP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证:PD⊥平面PBC;

(3)求直线AB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

(1)解如图,由已知AD∥BC,故∠DAP或其补角即为异面直

线AP与BC所成的角.

因为AD⊥平面PDC,PD?平面PDC,

所以AD⊥PD.

在Rt△PDA中,由已知,得AP=AD2+PD2=5,

故cos∠DAP=AD

AP=

5

5.

所以,异面直线AP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5 5.

(2)证明由(1)知AD⊥PD,

又因为BC∥AD,所以PD⊥BC.

又PD⊥PB,BC∩PB=B,

所以PD⊥平面PBC.

(3)解过点D作DF∥AB,交BC于点F,连接PF,则DF与平面PBC所成的角等于AB与平面PBC所成的角.

因PD⊥平面PBC,故PF为DF在平面PBC上的射影,所以∠DFP为直线DF 和平面PBC所成的角.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郸城二高高二年级集体备课教学案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3.线线平行的性质定理(即例题1). (二)能力训练点 1.要善于应用平移手法将分散的条件集中到某一个图形中进行研究,特别是辅助线的添加.2.讲直线和平面垂直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把直线和平面关系转化为直线和直线的关系.如直线和平面垂直,只须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的应用.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就和这个平面垂直. (2)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3)掌握线线平行的性质定理: 若a∥b,a⊥α则b⊥α. 2.教学难点:在于线、面垂直定义的理解和判定定理的证明;同时还要解决好定理证明过程中,辅助线添加的方法和原因,及为何可用经过B点的两条直线说明“任意”直线的问题.3.教学疑点:判定定理的条件中,“相交”是关键,“两条”也是一个重要条件,对于初学立体几何的学生来讲,是不好理解的,教师应该用实例说明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三、课时安排本课题共安排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略) 五、教学步骤 (一)温故知新,引入课题 1.空间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三种:相交直线、平行直线、异面直线) 2.经过一点和一条直线垂直的直线有几条? (从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定义可知:经过一点有无数多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空间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直线在平面内、直线和平面相交、直线和平面平行.) 4.怎样判定直线和平面平行? 我们已经知道,判定直线和平面平行的问题可以转化为考察直线和直线平行的关系.今天我们转入学习直线和平面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直线和平面垂直,这个问题同样可以从两条直线垂直的关系入手. (板书课题:§1.9直线和平面垂直) 郸城二高杨雅莉- 1 -

高中数学§9.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案

§9.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2) 时间:2018、12、13 (总第69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 (2)使学生掌握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使他们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学会归纳、概括结论。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感受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的形成过程; (2)探究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 3、情态与价值 培养学生学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中获取新知。 二、教学重点、难点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的探究。 三、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现象,例如:“旗杆与地面,大桥的桥柱和水面等的位置关系”,你能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然后让学生回忆、思考、讨论、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的意义是什么?并通过分析旗杆与它在地面上的射影的位置关系引出课题内容。 (二)研探新知 1、为使学生学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中获取新知,可再借助长方体模型让学生感知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平面化”的思想来思考问题:从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平行等的定义过程得到启发,能否用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直线来定义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呢?并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概括其定义。 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直线L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的垂面。如图2.3-1,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唯一公共点P叫做垂足。并对画示表示进行说明。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一、线、面之间的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 书中所涉及的定理和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 1、平行关系与平行关系互推; 2、垂直关系与垂直关系互推; 线面垂直判定定理 线面垂直的定义 两平面的法线垂 直则两平面垂直 面面垂直判定定理 线面平行判定定理 线面平行性质定理 线面平行转化 面面平行判定定理 面面平行性质定理

3、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互推。 以线或面为元素,互推的本质是以某一元素为中介,通过另外两元素与中介元素的垂直或平行关系,推导出该两元素的关系,总共有21种情况,能得出结论的有以下9种情况。 线线平行传递性:b c c a b a //////?? ??; 面面平行传递性:γαβγβα//////?? ??; 线面垂直、线面垂直?线面平行: ααββα//a a a ??? ????⊥⊥; 线面垂直?线线平行(线面垂直性质定理):b a b a //?? ??⊥⊥αα; 线面垂直?面面平行:βαβα//?? ??⊥⊥a a ; 线面垂直、面面平行?线面垂直:βαβα⊥?? ??⊥a a //; 线线平行、线面垂直?线面垂直:αα⊥?? ??⊥b a b a //; 线面垂直、线面平行?面面垂直:βααβ⊥?? ??⊥a a //。 备注:另外证明平行关系时可以从最基本的定义交点入手,证明垂直关系时可以从最基本的定义角度入手。 符号化语言一览表 ①线面平行ααα////a a b b a ????????;αββα////a a ?????;ααββα//a a a ??? ????⊥⊥; ②线线平行:////a a a b b α βαβ??????=?;b a b a //????⊥⊥αα;////a a b b αβαγβγ??=???=? ;b c c a b a //////????; ③面面平行:,////,//a b a b O a b αααβββ????=????;βαβα//????⊥⊥a a ;γαβγβα//////????;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经典例题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一、基础达标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若直线l与平面α内一条直线垂直,则l⊥α. ②若直线l与平面α内两条直线垂直,则l⊥α; ③若直线l与平面α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l⊥α; ④若直线l与平面α内任意一条直线垂直,则l⊥α; ⑤若直线l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垂直,则l⊥α. A.1 B.2 C.3 D.4 答案 B 解析对①②⑤,均不能断定该直线与平面垂直,该直线与平面可能平行,可能斜交,也可能在平面内,所以是错误的.正确的是③④,故选B. 2.已知直线m,n是异面直线,则过直线n且与直线m垂直的平面() A.有且只有一个B.至多一个 C.有一个或无数个D.不存在 答案 B 解析若异面直线m、n垂直,则符合要求的平面有一个,否则不存在.3.(2014·淮北高一检测)线段AB的长等于它在平面α内的射影长的2倍,则AB 所在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 A.30°B.45° C.60°D.120° 答案 C 解析如图,AC⊥α,AB∩α=B,则BC是AB在平面α

内的射影,则BC =1 2AB ,所以∠ABC =60°,它是A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 4.空间四边形ABCD 的四边相等,则它的两对角线AC 、BD 的关系是( ) A .垂直且相交 B .相交但不一定垂直 C .垂直但不相交 D .不垂直也不相交 答案 C 解析 取BD 中点O , 连接AO ,CO , 则BD ⊥AO ,BD ⊥CO , ∴BD ⊥面AOC ,BD ⊥AC , 又BD 、AC 异面,∴选C. 5.已知△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P 到△ABC 三顶点的距离都相等,则点P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是△ABC 的________. 答案 外心 解析 P 到△ABC 三顶点的距离都相等,则点P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到△ABC 三顶点的距离都相等,所以是外心. 6.(2014·舟山高一检测)如图所示,P A ⊥平面ABC ,△ABC 中BC ⊥AC ,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________. 答案 4 解析 ? ??? ?P A ⊥平面ABC BC ?平面ABC ?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案

第 页(共4页) 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和折纸试验,使学生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归纳和确认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能简单应用定义和判定定理; 2.通过对判定定理的探究和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对探索过程的引导,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教学重点】 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的理解及其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 探究、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体会定义和定理中所包含的转化思想. 【教学方式】探究式 【教学手段】 计算机、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实例引入,理解概念 1.通过复习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让学生举例感知生活中直线与平面相交的位置关系,其中最特殊、最常见的一种就是线面的垂直关系,从而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希望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觉性. 2.给出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图片,引导他们观察直立于操场上篮球架的立柱与它在地面影子的关系,然后将其抽象为几何图形,再用数学语言对几何图形进行精确描述,引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即: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 与平面α互相垂直. 设计意图:通过从“具体形象——几何图形——数学语言”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定义的合理性. 3.简单介绍线面垂直在我国古代的重要应用——“日晷”. 设计意图:通过我国古代用来计时的一种仪器——日晷,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引出探究判定定理的必要性. 二、通过试验,探究定理 准备一个三角形纸片,三个顶点分别记作A ,B ,C .如图,过△ABC 的顶点A 折叠纸片,得到折痕AD ,将折叠后的纸片打开竖起放置在桌面上.(使BD 、DC 边与桌面接触) D C A B D B A C

直线与平面垂直教学设计

课题:1.2.3 直线与平面垂直 【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教材必修2中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属于新授概念原理课.其中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判定定理的形成是教学重点. 这是直线与平面垂直在本节中的位置.线面垂直是在学生掌握了线在面内,线面平行之后紧接着研究的线面相交位置关系中的特例.线面平行研究了定义、判定定理以及性质定理,为本节课提供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范式.线面垂直是线线垂直的拓展,又是面面垂直的基础,且后续内容如:空间的角和距离等又都使用它来定义,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研究,可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好地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空间想象、推理能力,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类比、归纳、猜想、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设置】 1.学生通过对实例、模型的观察、抽象,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发现、猜想、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2.在定义、定理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发展类比、归纳等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学生运用特殊化、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体验了研究空间关系的一般方法. 4.在探究线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严谨、简洁之美,体

验探究发现的乐趣,培养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 学生能够感知生活中有大量的线面垂直关系,已经掌握了线线垂直、线面平行的相关知识,从而具备了研究空间位置关系的经验,也体会了立体几何中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2.达成标所需要的认知基础 要达成本节课的目标,这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不可或缺,还需要整体上把握本节课的研究内容、方法和途径,能运用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同时具备较好地观察发现、空间想象、合情推理、抽象概括等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我校为普通高中,招收的学生大部分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进入高一,虽然能领悟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但还没有形成完整、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对问题的探究能力也有待培养. 3.难点及突破策略 难点: 1.运用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来研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突破“任意”的生成和理解. 3.探究、归纳、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突破“无限”与“有限”的转化. 突破策略: 1.启发学生明确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从总体上认识研究的目标与手段. 2.引导学生经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的过程形成线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 3.发动学生通过问题串交流、汇报、展示思维过程,相互启发. 【教学策略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学习基础,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教法和学法如下: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新知初探]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1)自然语言: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直线l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的垂面.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惟一的公共点P叫做垂足. (2)图形语言:如图. 画直线l与平面α垂直时,通常把直线画成与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垂直. (3)符号语言:任意a?α,都有l⊥a?l⊥α. [点睛] (1)直线与平面垂直是直线与平面相交的特殊情形. (2)注意定义中“任意一条直线”与“所有直线”等同但不可说成“无数条直线”.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1)自然语言: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2)图形语言:如图所示. (3)符号语言:a?α,b?α,a∩b=P,l⊥a,l⊥b?l⊥α. [点睛]判定定理条件中的“两条相交直线”是关键性词语,此处强调“相交”,若两条直线平行,则直线与平面不一定垂直. 3.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1)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 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如图,∠PAO就是斜线AP与平面α所成的角. (2)当直线AP与平面垂直时,它们所成的角是90°. (3)当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时,它们所成的角是0°. (4)线面角θ的范围:0°≤θ≤90°. [点睛]把握定义应注意两点:①斜线上不同于斜足的点P的选取是任意的;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是过斜足和垂足的一条直线而不是线段.

[小试身手] 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若直线l垂直于平面α,则l与平面α内的直线可能相交,可能异面,也可能平行() (2)若a∥b,a?α,l⊥α,则l⊥b() (3)若a⊥b,b⊥α,则a∥α() 答案:(1)×(2)√(3)× 2.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两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垂直 C.在平面α内D.无法确定 解析:选D 3.如图,∠BCA=90°,PC⊥平面ABC,则在△ABC,△PAC的边所在的直线中: (1)与PC垂直的直线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AP垂直的直线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B,AC,BC(2)BC 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理解 [典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②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不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就一定不与这个平面垂直; ③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④若l与平面α不垂直,则平面α内一定没有直线与l垂直. [答案]② (1)对于线面垂直的定义要注意“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所有直线”说法与“直线垂直于平面内无数条直线”不是一回事,后者说法是不正确的,它可以使直线与平面斜交. (2)判定定理中要注意必须是平面内两相交直线.

高考数学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知识点

2019高考数学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知识 点 直线和平面只有三种位置关系。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整理的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知识点,请考生学习。 ①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②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esp.空间向量法(找平面的法向量) 规定:a、直线与平面垂直时,所成的角为直角,b、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所成的角为0角 由此得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 最小角定理: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斜线与该平面内任一条直线所成角中的最小角 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如果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与这条斜线垂直 esp.直线和平面垂直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和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和平面互相垂直.直线a 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a的垂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③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的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和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之后进行的,其主要内容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 直线与平面垂直是通过直线和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无一例外)都垂直来定义的,定义本身也表明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意义,即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这也可以看成是线线垂直的一个判定方法;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本节是通过折纸试验来感悟的,即一条直线只要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就可以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了,它把原来定义中要求与任意一条(无限)垂直转化为只要与两条(有限)相交直线垂直就行了,概言之,线不在多,相交就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除了定义法、判定定理外,还有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这是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的一种间接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本节学习内容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即“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无限转化为有限”“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互相转化”等数学思想。 直线与平面垂直是研究空间中的线线关系和线面关系的桥梁,为后继面面垂直的学习、距离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借助对实例、图片的观察,提炼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并能正确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2.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3.在探索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同时感悟和体验“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线面垂直转化为线线垂直”、“无限转化为有限”等数学思想.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是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直观形象(学生的客观现实)和直线与直线垂直的定义、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等数学知识结构(学生的数学现实),这为学生学习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和判定定理等新知识奠定基础。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练习题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练习题 1.如果一条直线l 与平面α的一条垂线垂直,那么直线l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 ( ) A.l ?α B.l ⊥α C.l ∥α D.l ?α或l ∥α 2.若两直线a⊥b,且a⊥平面α,则b 与α的位置关系是 ( ) A.相交 ∥α ?α ∥α,或b ?α ∥α,则a 平行于α内的( ) A.一条确定的直线 B.任意一条直线 C.所有直线 D.无数多条平行线 4.若直线l 上有两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则直线l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 ) A.平行 B.相交 C.平行或相交 D.平行.相交或在平面α内 5.下面各命题中正确的是( ) A.直线a ,b 异面,a ?α,b ?β,则α∥β; B.直线a ∥b ,a ?α,b ?β,则α∥β; C.直线a ⊥b ,a ⊥α,b ⊥β,则α⊥β; D.直线a ?α,b ?β,α∥β,则a ,b 异面. 6.已知两条直线,m n ,两个平面,αβ,给出下面四个命题: ①//,m n m n αα⊥?⊥ ②//,,//m n m n αβαβ??? ③//,////m n m n αα? ④//,//,m n m n αβαβ⊥?⊥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7.在△ABC 中,AB =AC =5,BC =6,PA ⊥平面ABC ,PA =8,则P 到BC 的距离等于( ) A .5 B .52 C .35 D .45 8.以下命题正确的有( ). ① //a b b a αα??⊥?⊥?. ②//a a b b αα⊥???⊥?. ③,,l m l n l m n ααα⊥⊥? ?⊥????; ④ l m l m αα⊥? ?⊥?? 是平面内的任意直线.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说课稿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说课稿 李凯帆 本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必修2第三节“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地位与作用 直线与平面垂直是直线和平面相交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是空间中直线与直线垂直位置关系的拓展,又是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基础,是空间中垂直位置关系间转化的重心,同时又是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等内容的基础,因而它是空间点、直线、平面间位置关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之后进行的,其主要内容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 其中,线面垂直的定义是线面垂直最基本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它是探究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基础;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充分体现了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之间的转化,它既是后面学习面面垂直的基础,又是连接线线垂直和面面垂直的纽带! 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实现从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 立体图形的飞跃, 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本节课学习目标是: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能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考虑到本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课容量,本节课只要求学生在构建线面垂直定义的基础上探究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进行定理的初步运用.故而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理解线面垂直的定义,归纳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并能运用定义和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线面垂直定义及定理的探究过程,感知几何直观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线面垂直定义及定理的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 重点:通过操作概括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 难点:操作确认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二、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方法,学习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对空间概念建立有一定基础。但是,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空间想象力还有待提高。线面垂直的定义比较抽象,平面内看不到直线,要让学生去体会“与平面内所有直线垂直”就有一定困难;同时,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发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学生不易想到。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尽管思维活跃,敏捷,但却缺乏冷静、思考,因而片面,不够严谨。仍需依赖一定的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课堂上充分利用现实情境,学生通过感知、观察,提炼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进一步,在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情景中设想,并在教师指导下,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自主探索等活动,切实感受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方法。 采用启发式、引导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尝试和探究;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互相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过程设计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一、线、面之间的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 书中所涉及的定理和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 1、平行关系与平行关系互推; 2、垂直关系与垂直关系互推; 线面垂直判定定线面垂直的定面面垂直性质定理(需加线线 两平面的法线 垂 面面垂直判定定垂直的两平面的法线互相线面平行判定定线面平行性质定面面平行定义(交线面平行转面面平行判定定 面面平行性质定 两平面内分别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互相 两平面内分别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互相垂直,则两 面面垂直定

3、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互推。 以线或面为元素,互推的本质是以某一元素为中介,通过另外两元素与中介元素的垂直或平行关系,推导出该两元素的关系,总共有21种情况,能得出结论的有以下9种情况。 线线平行传递性:b c c a b a //////?? ??; 面面平行传递性:γαβγβα//////?? ??; 线面垂直、线面垂直?线面平行: ααββα//a a a ??? ????⊥⊥; 线面垂直?线线平行(线面垂直性质定理):b a b a //?? ??⊥⊥αα; 线面垂直?面面平行:βαβα//?? ??⊥⊥a a ; 线面垂直、面面平行?线面垂直:βαβα⊥?? ??⊥a a //; 线线平行、线面垂直?线面垂直:αα⊥?? ??⊥b a b a //; 线面垂直、线面平行?面面垂直:βααβ⊥?? ??⊥a a //。 备注:另外证明平行关系时可以从最基本的定义交点入手,证明垂直关系时可以从最基本的定义角度入手。 符号化语言一览表 ①线面平行ααα////a a b b a ????????;αββα////a a ?????;ααββα//a a a ??? ????⊥⊥;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和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之后进行的,其主要内容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直线与平面垂直是直线和平面相交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它是空间中直线与直线垂直位置关系的拓展,又是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基础,是空间中垂直位置关系间转化的重心,同时它又是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距离等内容的基础,因而它是空间点、直线、平面间位置关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直线与平面垂直是通过直线和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无一例外)都垂直来定义的,定义本身也表明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意义,即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这也可以看成是线线垂直的一个判定方法;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本节是通过折纸试验来感悟的,即一条直线只要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就可以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了,它把原来定义中要求与任意一条(无限)垂直转化为只要与两条(有限)相交直线垂直就行了,概言之,线不在多,相交就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

法除了定义法、判定定理外,还有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这是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的一种间接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节学习内容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即“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无限转化为有限”“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互相转化”等数学思想。直线与平面垂直是研究空间中的线线关系和线面关系的桥梁,为后继面面垂直的学习、距离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起点能力分析 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是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直观形象(学生的客观现实)和直线与直线垂直的定义、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等数学知识结构(学生的数学现实),这为学生学习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和判定定理等新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学习的困难在于如何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直观形象中提炼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感悟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意义;以及如何从折纸试验中探究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2)学习行为分析 本节课安排在立体几何的初始阶段,是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课堂上学生通过感知、观察、提炼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进而通过辨析讨论,深化对定义的理解。进一步,在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情境中猜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测试题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一、选择题 1.两异面直线在平面α内的射影() A.相交直线 B.平行直线 C.一条直线—个点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2.若两直线a与b异面,则过a且与b垂直的平面() A.有且只有—个 B.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C.有无数多个 D.—定不存在 3.在空间,下列哪些命题是正确的() ①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③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④垂直于同—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A.仅②不正确 B.仅①、④正确 C.仅①正确 D.四个命题都正确 4.若平面α的斜线l在α上的射影为l′,直线b∥α,且b⊥l′,则b与l() A.必相交 B.必为异面直线 C.垂直 D.无法确定 5.下列命题 ①平面的每条斜线都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 ②若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的斜线,则此直线必垂直于斜线在此平面内的射影; ③若平面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则它们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也相等; ④若一条线段在平面外并且不垂直于这个平面,则它的射影长一定小于线段的长.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A.1个 B.2个 C.3个 n 4个 6.在下列四个命题中,假命题为() A.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B.垂直于三角形两边的直线必垂直于第三边 C.过点A垂直于直线a的所有直线都在过点A垂直于a的平面内 D.如果三条共点直线两两垂直,那么其中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两条直线确定的平面 7.已知P是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且P在平面ABCD内的射影在四边形ABCD内,若P到这四边形各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 A.圆内接四边形 B.矩形 C.圆外切四边形 D.平行四边形 8.在△ABC中,AB=AC=5,BC=6,PA⊥平面ABC,PA=8,则P到BC的距离等于()A. B. C.3 D.4 二、填空题 9.AB是平面α的斜线段,其长为a,它在平面α内的射影A′B的长为b,则垂线A′A_________. 10.如果直线l、m与平面α、β、γ满足:l=β∩γ,l⊥α,mα和m⊥γ,现给出以下四个结论: ①α∥γ且l⊥m;②αγ且m∥β③αβ且l⊥m;④αγ且l⊥m;其中正确的为“________”.(写出序号即可) 11.在空间四面体的四个面中,为直角三角形的最多有____________个. 12.如图,正方形ABCD,P是正方形平面外的一点,且PA⊥平面A BCD则在△PAB、△PBC、△PCD、△PAD、△PAC及△PBD中,为直角三角形有_________个. 13.给出以下四个命题 (1)两条平行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一定是平行直线; (2)两条相交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一定是相交直线; (3)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定是两条相交直线; (4)一个锐角在平面内的射影一定是锐角. 其中假命题的共有_________个. 14.若一个直角在平面α内的射影是一个角,则该角最大为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5.已知直线a∥平面α,直线b⊥平面α,求证:a⊥b. 16.如图,在长方体AC1中,已知AB=BC=a,BB1=b(b>a),连结BC1,过B l作B1⊥BC1交CC1于E,

高中数学必修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知识点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一、平面 1、平面及其表示 2、平面的基本性质 ①公理1: ②公理2: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③公理3: A l B l l A B ααα∈??∈? ???∈??∈? P l P l P ααββ∈? ??=∈?∈? 则

二、点与面、直线位置关系 1、点与平面有2种位置关系 2、点与直线有2种位置关系 三、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异面直线 2、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相交共面平行异面 3、公理4和定理 公理4: 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12A B αα ∈????、、12A l B l ∈?? ??、、1312 23l l l l l l ? ??? P P P

4、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步骤: ①作:作平行线得到相交直线; ②证: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的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③构造三角形求出该角。 提示:1、作平行线常见方法有:直接平移,中位线,平行四边形。 2、异面直线所的角的范围是 。 四、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 公共点 有无数个公共点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没有公共点 符号表示 图形表示 五、空间中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 两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相交 公共点 没有公共点 有一条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 αβP a αβ=I 图形表示 ( 000,90??a α直线与平面平行 a α直线与平面相交 a 直线在平面内 a α ?a α P a A α=I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一、线面平行 1、判定: (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2、性质: (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二、面面平行 1、判定: (线面平行,则面面平行) 2、性质1: (面面平行,则线面平行) b a b b a ααα?? ? ????? P P a a a b b α βαβ? ? ?????=? P P a b a b P a b β ββα α α?? ???? ?=???? ?? P P P a a b b αβαγβγ? ? =???=? P I P I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典型例题 1、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考查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A .βαβα⊥?⊥?⊥n m n m ,, B .n m n m ⊥?⊥βαβα//,,// C .n m n m ⊥?⊥⊥βαβα//,, D .ββαβα⊥?⊥=⊥n m n m ,, 解析:正确的命题是n m n m ⊥?⊥βαβα//,,//,选B. 2、如图,四面体ABCD 中,O 、E 分别BD 、 BC 的中点,CA =CB =CD =BD =2 求证:AO ⊥平面BCD ; 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异面直线所 成的角以及点到平面的距离基本知识,考查空间想象 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证明:连结OC ,,.BO DO AB AD AO BD ==∴⊥ ,,.BO DO BC CD CO BD ==∴⊥ 在AOC ?中,由已知可得1, 3.AO CO == 而2,AC = 2 2 2 ,AO CO AC ∴+= 90,o AOC ∴∠=即.AO OC ⊥ ,BD OC O = AO ∴⊥平面BCD 一、选择题 1.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E 是A 1B 1 的中点,则E 到平面AB C 1D 1的距离为( ) A . 2 3 B .22 C .2 1 D . 3 3 2、在正四面体P -ABC 中,D ,E ,F 分别是AB ,BC ,CA 的中点,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成立...的是( ) (A )BC //平面PDF (B )DF ⊥平面P A E A B M D E O C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理解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掌握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使他们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学会归纳、概括结论。 (三)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中获取新知。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的探究。 (二)难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的探究。 三、活动设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提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现象,例如:“旗杆 与地面,大桥的桥柱和水面等的位置关系”,你能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 吗?然后让学生回忆、思考、讨论、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指出: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的意义是什么?并通过分析旗杆与它在 地面上的射影的位置关系引出课题内容。 (二)研探新知 1、为使学生学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中获取新知,可再借助长 方体模型让学生感知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然后引导学生用“平面化” 的思想来思考问题:从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平行等的定义过程 得到启发,能否用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直线来定义这条直线与 这个平面垂直呢?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概括其定义。 定义: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 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直线L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 做直线L的垂面。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唯一公共点P叫做垂足。 2、提出问题,探索思考: (1)问题:虽然可以根据定义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但这种方法实际上难以实施。有没有比较方便可行的方法来判断直线和平面垂直呢? (2)师生活动:请同学们准备一块三角形的纸片,我们一起来做试验:过△ABC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 放置在桌面上(BD、DC与桌面接触),问如何翻折才能保证折痕 AD与桌面所在平面垂直? (3)归纳结论:引导学生根据直观感知及已有经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进行合情推理,获得判定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 直。 特别强调:a)定理中的“两条相交直线”这一条件不可忽视; b)定理体现了“直线与平面垂直”与“直线与直线垂直”互相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总结 1、平面的性质 一、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四个公理: 公理1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公理2: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公理3: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推论: (1)过一条直线及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过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异面直线: 空间中两条直线有且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它们的特征): 相交直线:

平行直线: 异面直线: 公理4 :(平行线的传递性)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等角定理: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3、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与直线间的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 (2)直线与平面相交: (3)直线与平面平行: 4、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两个平面平行: (2)两个平面相交: 二、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的判定及其性质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符号语言: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符号语言: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1)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线线平行,则面面平行): 符号语言: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面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符号语言: 三、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1、直线平面垂直的的判断及其性质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2、2(线线垂直,则线面垂直): 符号语言: (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符号语言: (4)平面与直线所成角的角: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一.教材分析 直线与平面垂直是直线和平面相交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它是空间中直线与直线垂直位置关系的拓展,又是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基础,是空间中垂直关系转化的重心,同时它又是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距离等内容的基础,因而它是空间点、直线、平面间位置关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学习了两直线(共面或异面)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有了“通过观察、操作并抽象概括等活动获得数学结论”的体会,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和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 (2)使学生掌握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问题、提炼结论,使他们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学会归纳、概括结论。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感受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的形成过程; (2)通过学生动手实践,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3.情态与价值 培养学生学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中获取新知。培养学生认真参与积极交流的主观意识;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渗透由具体到抽象的思想及事物间相互转化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新课标要求及本节课在高中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以下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的正确理解;判定定理的探究和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关系的灵活相互转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