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师范专业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总学时:48

周学时数: 3

学分:3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开课(系)院:教育学院

执笔人:马晓春李爱娟张文娟

审核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

《教育研究方法》是师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育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教育研究意识与能力

是21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开设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及提高公共事

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研究能力的需要。该课程在介绍教育研究的概念、价值、特性、研究对象等基本知识的基

础上,从纵向上,系统介绍选题到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各阶段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从横向上,介绍教育研究

中常用的几种方法的原理、方法、操作技术,以使学生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教育研究的能

力。

2、教学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教育研究在教育教学工作、教育改革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教

育研究意识;理解科学主义研究范式与人本主义研究范式的优势与局限,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动态;掌

握教育研究过程各阶段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及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测量研究、个案研究、行动研

究等教育研究中常用方式、方法的理论、方法、操作技术,初步形成教育研究能力;掌握研究报告与学术论

文的撰写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的意义和过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教育研究的意义;掌握教育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方法的概念;理解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体系;理解教育研究的过程与研究过程中的活动;了解教育研究的分类。

[重点与难点]

重点:教育研究的意义;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方法的概念;教育研究的过程与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难点: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体系。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意义

一、教育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

二、教育研究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一)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二)教育研究是教育创新的要求

(三)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独立教育教学风格的要求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过程与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一、教育研究的过程

教育研究的步骤的典型的划分通常都是4—6个步骤。从科学方法的一致性,从研究过程提供的基本的、系统的要素看,可分为5个步骤:

(1)确定问题,(2)查阅文献,(3)收集资料,(4)分析资料,(5)推导结论。

二、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一)确定研究问题

(二) 查阅文献

(三)收集资料

(四)分析资料

(五)得出结论

第三节教育研究方法的界说

一、科学方法论与科学方法

(一)哲学方法论

(二)一般科学方法论

(三)科学方法(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二、讲究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三、教育研究与教育研究方法

第四节教育研究的分类

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根据它们的目的来区分的。基础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扩展知识;应用研究的基本目

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的问题。

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定性和定量研究各有它们自己的特征,但在教育研究的运用中,它们的连续性多于他们的两分性。

[参考书目]

【美】维尔斯曼着,袁振国主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美】梅雷迪斯.D.高尔等着,《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李秉德,《教育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郑金洲,《教育研究专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业思考题]

1、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基本区别是什么?

2、试析教育行动研究与教育实验研究的区别。

3、试析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4、什么是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说明二者的关系?思考“艾小雪为什么辍学了”适合于定性研究还是

定量研究。

5、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那几个步骤,每个步骤的任务什么)?

6、每位学生复印《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学术刊物中学术论文一篇,

该论文必须包含题目、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几部分。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的意义;掌握选择研究问题应遵循的原则;了解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掌握研究问题的陈述方法;掌握建立研究假设的方法;掌握课题论证的方法;了解课题论证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掌

握撰写开题报告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选择研究问题应遵循的原则;研究问题的陈述方法;建立研究假设的方法;撰写开题报告的方

法。

难点:研究问题的陈述方法;建立研究假设的方法;撰写开题报告的方法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

一、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的意义

(一)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是研究工作的起点和出发点

(二)选择和确立研究问题有助于研究者建立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选择研究问题应遵循的原则

(一)意义性(需要性、价值性)原则

(二)科学性原则

(三)创造性原则

(四)可实现性原则

三、研究问题的来源

(一)社会需要与课题选择

(二)理论发展与课题选择

(三)研究文献与课题选择

四、选择研究问题的几个注意事项

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

一、研究问题的陈述

二、变量与常量

三、假设与问题的陈述

第三节研究课题的论证

一、课题论证的意义

二、课题论证报告的格式与内容

[参考书目]

【美】维尔斯曼着,袁振国主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实践题]

1.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选一个教育研究课题,写一份研究方案。

2.讨论下列课题表述是否恰当?为什么?如不恰当,如何修改?

(1)小学生智能培养的研究

(2)语文阅读和写作的研究

(3)初中数学工程类应用题的解法的研究

(4)试谈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5)小学常识实验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3.在教育研究类杂志上找一篇文章,先不看原文的摘要,仔细阅读正文,然后根据

自己的理解,写一份摘要与原文的摘要进行比较。

4.选一份有关教育领域的研究报告,读到结果部分为止,不要读结论。你自己写一

个结论,然后与报告中的结论进行比较。

5.选一个研究问题,收集相关研究成果,写一份文献综述。(要求对所引用的文献

的出处进行详细的注释,文献数量不少于20篇。)

6.自拟课题,对其进行课题论证。(800-1500字,要求对所引用的文献的出处进行

详细的注释,文献数量不少于10篇。)

第三章查阅文献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查阅文献的意义和过程;掌握集中和总结信息的方法;掌握解释和利用信息的方法。[重点与难点]

重点:查阅文献的过程;进行书目登记、写摘要的方法;写文献综述的方法。

难点:进行书目登记、写摘要的方法;写文献综述的方法。

[教学时数]

5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查阅文献活动

一、查阅文献的意义

二、查阅文献过程

第二节集中和总结信息

一、书目登记

二、摘要或总结

第三节解释和利用信息

一、批判性阅读

二、写综述

三、列参考文献

四、准备文献目录

[参考书目]

【美】维尔斯曼着,袁振国主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郑金州着,《学校教育研究方法(第一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实践题]

1.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并列出与此主题相关的可能参考资料的目录。

2.拟定一个研究课题,列出你所查阅的文献资料与范围,并制作卡片。

3.四人小组共同协商确定一个研究课题,在组内首先进行分工,分别去检索图书文献

以及利用网络进程查询,并相互交流所得信息,写出文献综述。

4.利用互联网检索:“教师角色的研究”相关的资料。

5.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课题,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写一篇1500——2000字的文献综述。

第四章研究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抽样的意义与方法;理解研究变量的选择;理解变量的测量水平;理解

操作定义的特征与作用;掌握操作定义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掌握研究信度、效度的概念;理解研究信度与效

度的关系。

掌握定性研究的概念、基本特征;理解教育研究中的人本主义范式与科学主义范式的区别;了解定性研

究的理论基础;掌握定性研究的设计;理解定性研究的伦理问题。

[重点与难点]

重点:抽样的意义与方法;研究变量的选择;操作定义的特征与作用;操作定义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研

究信度、效度的概念;研究信度与效度的关系。定性研究的概念与基本特征;教育研究中的人本主义范式与

科学主义范式的区别;定性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问题、立意抽样、试验性研究等概念。

难点:抽样的方法;研究变量的选择;操作定义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研究信度、效度的概念;研究信度

与效度的关系。定性基本特征;教育研究中的人本主义范式与科学主义范式的区别;定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研究问题、立意抽样、试验性研究等概念。

[教学时数]

9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定量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明确研究目的与选择研究对象

二、选择研究方法与设计方式

三、确定研究变量与观测指标

四、选择研究工具与材料

五、制定研究程序与选择研究环境

六、考虑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的方法

第二节研究对象的确定与选择

一、抽样的意义与原则

(一)抽样的意义

(二)抽样的原则

二、抽样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一)取样的一般程序

(二)取样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研究变量的确定

一、变量的基本类型

二、研究变量的选择

三、变量的测量水平

第四节操作定义的设计

一、操作定义及其特征

二、操作定义的作用

三、操作定义设计的原则

四、操作定义设计的方法

第五节研究设计的标准

一、研究的信度

二、研究的效度

三、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第六节定性研究设计

一、定性研究设计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一)研究问题

(二)立意抽样

(三)试验性研究

二、定性研究的一般过程

(一)确定研究目的

(二)确定研究的重心或计划

(三)分析的单位

(四)实施现场研究,通过观察访问等方法收集资料

(五)分析资料。即研究资料和研究目的之间的逻辑联结

(六)解释研究的发现,撰写研究报告

三、定性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一)非常小心地收放现场记录,确定不要将现场记录留在任何人可能拿到的地方

(二)不要和其他人讨论或谈到研究内容或研究中的任何人

(三)在现场记录和最后的研究报告中,使用研究对象或场所的假名

(四)不要将所发现的任何资料,告诉可能用这些资料使研究对象困窘或受伤害的人们

(五)和研究对象有个清楚的协议,让研究对象知道他们能期望从研究中获得什么,和需要完成什么义务

[参考书目]

董奇着,《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美】维尔斯曼着,袁振国主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美】梅雷迪斯.D.高尔等着,《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陈向明,《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王枬,《智慧型教师的诞生》,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张希希,《叙事研究是什么》,.教育研究,2006,(2).

阎光才,《教育研究中量化与质性方法之争的当下语境分析》,教育研究,2006,(2)

陈波,《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嘎日达,论科学研究中质与量的两种取向和方法,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胡中锋黎雪琼,质的研究之反思,广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11期

王京生等,对定性研究的重新评价,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2期

张梦中 Marc Hozer,定性研究方法总论,中国行政管理, 2001年第11期

张善鑫,试评教育质的研究,河西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第5期

[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说出下列情形是缺乏内在效度还是外在效度:

1.实验发现对于结果有4种同样有道理的解释;

2.不能区别是教材的影响还是使用教材的教师的影响;

3.一位6年级的教师发现—个学习实验的结论不适用子6年级;

4.同做一项人种学研究,但不能就结论取得一致意见。

分析并界定下列研究中的各个变量。

1.七巧板训练与小学低年级学生操作能力提高的实验研究

2.数学学习困难儿童解决简单加减法的认知特点的实验研究

3.个体完成系列回忆任务时错误类型发展的实验研究

4.汉字材料的性质对视觉短时记忆广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5.10~17岁儿童情绪词记忆效应的实验研究

[作业思考题]

1、随机抽样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各自的特点。

2、什么是研究的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下定义?二者的关系?

3、为什么说一项研究缺乏内在效度也必然缺乏外在效度?

4、思考定性研究在教育实践与教育改革中的意义是什么?

[实践题]

1.尝试给出“学困生“、“师生关系”、“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学习氛围”等概念的操作

性定义?

2.有一个关于三套教学教材对4年级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的研究。在同一所学校里,随机抽取3组4年级男生作为样本。3组分别由3名不同教师来教,每一组选用—套材料。通过10周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间读

成绩测试。请确认常量,自变量和因变量。确认在此情境中可能的中间变量。

3.某校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分别有1000,800和700名,为了了解全校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取容量为100的样本,你认为:

(1)应当怎样抽取样本较为合理?

(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分别是什么?

(3)能否在25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100名学生?为什么?

(4)能否在三个年级中平均抽取?

(5)三个年级中个体有较大差别,应如何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6)如何确定各年级所要抽取的人数?

第五章实验研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教育实验的概念、逻辑框架;掌握教育实验研究的特点;了解教育实验的类型;掌握影响实验内部

效度、外部效度的因素;掌握真实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掌握准实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教育实验的概念、逻辑框架;教育实验研究的特点;影响实验内部效度、外部效度的因素;真实

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准实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难点:教育实验设计;影响实验内部效度、外部效度的因素。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实验研究概述

一、实验研究的含义

二、实验研究的逻辑框架

(一)操纵自变量

(二)控制干扰变量或无关变量

(三)观测因变量的变化

三、实验研究的特点

(一)有目的地控制变量

(二)能够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三)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四)有严格的研究设计

(五)具有可重复性

四、实验研究的类型

(一)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二)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三)根据实验设计的不同,分为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

第二节教育实验的效度

一、教育实验的内在效度

坎贝尔和斯坦尼(1963)总结了对实验效度的影响因素,共有12个,影响内在效度的有8个,影响外在效度的有4个。

(一)偶然事件

(二)成熟程度

(三)测验

(四)测量手段

(五)统计回归

(六)被试的选择差异

(七)被试的流失

(八)取样一成熟程度交互作用

二、教育实验的外部效度

坎贝尔和斯坦尼(1963)总结了对实验效度的影响因素,共有12个,影响内在效度的有8个,影响外在效度的有4个。

(一)测验的交互作用

(二)抽样偏差和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

(三)实验安排的副效应

(四)多重处理干扰

第三节真实验设计

一、真实验设计(实验设计)

其本质特征是对影响内部效度的无关变量采取了严格的控制并有效地操纵研究变量。实验设计中综合采

用了随机取样、随机安排、前测、控制组等手段。

(一)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

(二)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

(三)所罗门四组设计

(四)因素设计

(五)重复测量设计

(六)时间延长设计

第四节准实验设计

一、仅施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二、前测-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三、时间系列设计

(一)单组时间系列设计

(二)多组时间系列设计

(三)时间系列设计的变形

四、单个被试设计

(一)A--B设计

(二)A—B—A设计

(三)A—B—A—B设计

(四)多重基线设计

[参考书目]

董奇着,《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美】维尔斯曼着,袁振国主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美】梅雷迪斯· D.高尔等着,《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喻本伐,《走出迷宫:中国当代教育实验》,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3).

[实践题]

1.有一个关于三套教学教材对4年级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的研究,在同一所学校里,随机抽取3组4年级男生作为样本。3组分别由3名不同教师来教,每一组选用一套材料。通过10周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阅读

成绩测试。请确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2.结合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实际,选择一个教育问题作一份实验设计。

3.在教育杂志上找几篇教育实验报告,认真分析其结构。

4.假定还是练习第一题描述的研究,从四年级和五年级分别在6个班级使用上题中的材料。男生和女生

都包括在内。这个研究在两所学校进行,在每一所学校选取同一年级3个班,每一个班采用一套不同的材

料。请确认需控制的无关变量。

5.自拟课题,根据实验设计的程序和方法,拟定一个等组实验设计。

6.用两种教学材料即书面教材和视听材料来教初中一年级学生,看两种材料对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不同

影响。(1)写出陈述,假设,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中间变量、控制变量以及有机变量;(2)应该采用那种设计模式,设计实验证明你的假设。

7、一项实验获得组别的最理想的方法是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被试。然而,采用原始的小组进行准实验

设计有时也是必需的。当我们采用原始被试组时,可能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困难?

8.一位生物学教师现在有3套可利用的实验教材.他打算在3个班级分别使用一套教材.为期一学期。

他所感兴趣的研究问题,是不同的实验材料对于学生实验概念的获得是否有不同的影响,通过对学生进行期

末考试来测量。这一测验分数是因变量。尽管学生不是被随机地安排到各斑,而各班在能力方面是不同的。

这位教师决定采用仅施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请将设计用图表示出来。如果这位教师使用前测——后测非

对等控制组设计,这种设计和仅施后测设计相比会有哪些优点?威胁这项研究的内在效度的可能性有哪些?这项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如何?

第六章观察研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观察研究的概念、科学观察的要求;理解观察研究对研究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的实用性;了解观察

研究的类型;掌握叙述性观察研究及其运用;掌握取样观察研究及其运用;掌握观察评定法的特点及运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研究的概念、科学观察的要求;叙述性观察研究及其运用;取样观察研究及其运用;观察评

定法的特点及运用。

难点:叙述性观察研究及其运用;取样观察研究及其运用。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观察研究概述

一、什么是观察研究

二、科学观察的要求

(一)安排观察预备期

(二)不干预活动

(三)讲究记录方法

(四)如有多个观察者同时观察同一情景,需要预先训练,以求得满意的观察者信度

(五)对同一行为应观察足够的次数或时间,以保证观察结论的可靠性

(六)了解各种可能的误差来源,有意识地避免或减小误差

三、观察研究是研究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一)观察研究不需要幼儿做出超出自身水平的反应

(二)观察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排除因儿童很难按要求有意识的认真做出反应而造成的反应的不稳定或不可靠

(三)与成人和年龄较大的儿童比较,幼儿更少受到观察过程的影响,因而观察所得的资料也就越真实

四、观察研究类型

(一)自然观察与实验观察

(二)现场参与性观察与客观观察

(三)系统观察与局部的个别观察

(四)封闭式观察与开放式观察

(五)正式观察与非正式观察

(六)叙述性观察、取样观察与观察评定

第二节叙述性观察研究及其运用

一、日记描述法

(一)什么是日记描述法

(二)对日记描述法的评价与应用

二、轶事记录法

(一)什么是轶事记录法

(二)轶事记录法的应用

三、连续记录法

(一)什么是连续记录法

(二)连续记录法的应用

四、实例描述法

(一)什么是实例描述法

(二)实例描述法的应用

五、叙述性观察研究的特点

第三节取样观察研究及其运用

一、时间取样观察研究

(一)什么是时间取样观察研究

(二)适用条件

(三)实施步骤

(四)评价

二、事件取样观察策略

(一)什么是事件取样观察研究

(二) 事件取样观察策略的特点

(三) 使用准则

(四) 评价

第四节观察评定法

一、核对表法

(一)什么是核对表法

(二)运用核对表法的步骤

(三)对核对表法的评价

二、等级评定量表法

(一)什么是等级评定量表法

(二)等级评定量表法的几种类型

[参考书目]

董奇着:《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着:《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实践题]

1.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设计一份教育观察计划。

2.选一个教育问题,设计一份时间取样观察记录表。

3.选一个教育问题,设计一份事件取样观察记录表。

4.选一个你感兴趣的教育问题来进行观察,在对观察材料进行整理基础上,写出一

份观察报告。

第七章教育调查研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调查研究的含义;掌握调查研究的形式;掌握问卷设计的方法;了解调查研究实施的一般程序;掌握影响问卷回收率、有效率的因素;理解调查研究优势与局限。

[重点与难点]

重点:调查研究的含义;调查研究的形式;问卷设计的原则;问卷设计的步骤;问题的产生;问题的排列;影响问卷回收率、有效率的因素;调查研究优势与局限。

难点:问卷设计技术。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调查研究概述

一、调查研究的含义

二、调查研究的形式

(一)开放式

(二)封闭式

第二节问卷设计

一、问卷的基本结构

(一) 前言

(二) 主体

(三)结语

二、问卷设计的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二)全面性原则

(三)计划性原则

三、问卷设计的步骤

(一)准备

(二)初步设计

(三)试用和修改

四、问题的产生

五、问题的提出

六、问题的排列

七、回答方式的设计

第三节问卷调查研究的实施

一、调查研究实施的一般程序

(一)被试的选取

(二)分发问卷

(三)回收问卷

(四)结果处理分析

二、影响问卷回收率的因素

影响问卷回收率的主要因素有:

(一)设计的问卷是否科学合理

(二)选取的被试是否合作、胜任

(三)问卷的分发方式是否合理

(四)问卷研究是否得到有关组织机构的支持

三、影响问卷有效率的因素

(一)问卷设计

(二)被试

第四节访谈调查研究的实施

一、访谈调查研究概述

(一)访谈调查研究含义

(二)访谈调查研究类型

(三)访谈调查研究优缺点

二、访谈提纲的设计

三、访谈调查研究的技巧

四、访谈调查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五节调查研究的评价

一、调查研究的优点

二、调查研究的缺点

[参考书目]

陶保平、黄河清,《教育调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徐建平,张厚粲,《中小学教授胜任力模型:一项行为时间访谈研究》,教育研究,2006,(1).

熊才平,吴瑞华,《基础教育信息化城乡均衡发展:问题与对策—浙江台州市的实证研究》,教育研

究,2006,(3).

[实践题]

1.选一个教育问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2.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设计一份教育访谈计划。

3.选一个教育问题,设计一份访谈提纲。

4.选一个你感兴趣的教育问题来进行访谈,在对访谈材料进行整理基础上,写出一份调查报告。

第八章教育个案研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个案研究的含义;掌握个案研究的形式;掌握个案研究实施的一般程序;掌握个案研究报告的撰

写。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个案研究的基本程序;个案研究报告的撰写。

难点:个案研究数据的纪录。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教育个案研究概述

一、教育个案研究含义

二、教育个案研究类型

(一)个人的个案研究

(二)机构的个案研究

(三)社会团体的个案研究

三、教育个案研究特点

四、教育个案研究优缺点

第二节教育个案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确立个案

二、搜集数据

三、分析整理数据

四、追踪个案

五、撰写报告

第三节个案研究数据的纪录

一、直接描述法

二、图表描述法

三、问题的描述与分析

(一)分离事实资料与意见资料

(二)判定事实与意见的方法

1.简单判定法

2.逻辑推理法

3.提问澄清法

4.多重证据法

(三)问题树分析

(四)个案研究报告

第四节教育个案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教育个案研究的理论价值

二、教育个案研究的实践意义

[参考书目]

陈向明,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陈向明,《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一位辍学生的个案调查》,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2).[作业思考题]

1、什么是个案研究,个案研究对教育研究有何价值?

2、析评本章提供个案研究实例。

[实践题]

1. 假设你要对某个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进行个案研究,请设计出研究步骤和使用的方法。

2.阅读一些究刊物,搜集若干关于个案研究的文章,并尝试进行评价。

第九章教育测量研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教育测量研究的含义;掌握教育测量研究的类型;学会教育测量研究实施的一般程序;掌握教育测量的编制撰写。

[重点与难点]

重点:根据具体的研究编制教育测量各类指标。

难点:结合某一具体的研究,学会教育测量的实施。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教育测量研究概述

一、教育测量研究含义

二、教育测量研究特征

(一)信度

(二)效度

(三)难度与区分度

三、教育测量研究类型

(一)根据测验的目标分为:学业成就测验、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人格测验。

(二)根据测验的时机分为:准备性测验、进展性测验、总结性测验。

(三)根据测验结果的评价标准分为:常模参照测验、目标参照测验。

(四)根据测验材料分为: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

(五)根据测验来源分为:标准化测验、教师自编测验

(六)按照测验的对象分为: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四、教育测量研究的优缺点

第二节教育测量的指标

一、类别量表

二、顺序量表

三、等距量表

四、等比量表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 第一章是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的定义。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的对象和特点。 教育研究方法论概论--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方法的方法论。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方法的层次。 第二章是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选题的基本要求。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假设的形成。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课题研究的设计。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项目研究计划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是教育文献的检索。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文献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文献的类型与主要分布。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 第四章是教育调查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概况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调查的基本类型。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调查实施程序。 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调查研究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问卷调查。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访谈调查。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调查。 第六章教育实验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研究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的有效性。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研究的变量控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研究的主要形式。 第七章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行动研究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第八章是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SPSS在教材定量分析中的应用。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 第九章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试题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试卷编号:12 号 一、填空(1' x20) 1、科学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科学理论、方法技术。 2、确定性原则是指研究者选择和确定的()应合理适度。 3、遵循确定性原则选题,应注意具体明确、()、难以兼顾的三点要求。 4、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三种。这三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对于研究工作者阅读分析文献来说,均为非常有用的方法。 5、文献是记录、()、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信息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6、确定问题的原则有:实践性、可行性、()。 7、根据访谈结构可将访谈分为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访谈。 8、为保证研究的质量,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具备:定向性、价值性、()、新颖性。 9、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分析单位取样。 10、观察计划和方案的内容包括:观察研究的目的、观察对象、()、观察类型、 观察的取样和时间安排、观察提纲和观察记录表、观察手段和工具等。 11、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

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 12、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 )7 部分。 13、()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 14、选定课题即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它包括两方面含义:()、选择进行时间研究的教育问题。 15、文献研究具有间接性、无反应性、()、保险系数相对较大和便于做纵向分析等 特点。 16.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中的抽样比率是样本容量与()的比率。 17、常用的教育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 18、一份完整的问卷由指导语、()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19、行动研究的四个基本途径是问题研究、合作研究、叙事研究、()。 20、个案追踪法主要适用于三种研究情境:一是探索发展的连续性;二是探索发展的稳定性、三是探索()对以后其他教育现象的响。 二、单选(1' x25)1、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经历的第三个时期是(

教育研究方法 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2.对于调查访问,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B.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性就要降低 C.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 D.事前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前对被试时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事后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后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前后两次测定的差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考试题(五套)

第一套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30分) 1.一个具有信度的研究程序,不论其过程是由谁操作, 或进行多少次同样的操作,其结果总是非常( ) 的。 2. 量化处理是对经过编码分类的资料,运用()方法进行加总、求平均、求百分比、进行差异检验等。 3. 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事件。 4. 参与性观察指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生活和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地观察。 5. 量表是一组符号或一组数量,经过某种建构过程,使之依一定规则描述该量表所测量的()特性,可分为四种量化水平:名称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等比量表。 6.两种变量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值变化时,另一种变量值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并且不变或变大、变小的情况为()的,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零相关。 7.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 8. ( )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9. 广义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为解决()问题所拟定的比较详细的规划及付诸实施的全部过程。 10. 测验是一种系统化了的程序和一种测量的()。 11. 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12. 自变量的不同水平称为()点或实验处理。 13. 测验法又称测验量表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和人的行为个别差异方面的的定量化研究,具有评估、()与预测三种功能。

14.对于自己了解较多的问题,可以选择封闭型访谈;而对于自己了解较少的问题,可以选择()型访谈。 15. 测验的()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包括以下诸方面: 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合计15分) 1. 下列不属于观察的设计和准备内容的是()。 A. 问题、目的与对象的确定 B. 理论准备、内容、项目与表格设计 C. 试探性观察与观察取样 D. 组成评价专家组 2. 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区分度又称鉴别度,指每一题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或学习成绩) 的有效程度。 B. 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外在效度的分析。 C. 外在效度的分析与区分度分析无关。 D. 题目内部区分度分析指检查个别试题与整个测验之内间的一致性。 3. 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 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 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 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_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著)树图

1.按适用围和概括程度分 适用于某一科学研究领域的特殊方法:具体点科学方法论 适用于各门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归纳法、演绎法、系统科学方法等 适用于一切科学研究领域的哲学方法论:唯物论和辩证法 2.按研究目的功能和作用分 ①基础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②应用研究:用于应用和检验理论,评价它在教育解决实际中的作用。(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 ③发展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用于学校的有效策略。(回答的是“如何改进”) ④评价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收据,对一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相关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 ⑤预测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回答的是“将会怎样”的问题) 3.按研究方法分 ①历史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遗忘时间段原因、结果或趋向的研究,有助于解释目前时间和预测未来事件 ②描述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等手段搜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实研究的问题 ③相关比较研究:相关研究目的在于建立相关或用于与预测,比较研究按一定标准对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分析,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④实验研究:目的在于主动控制研究对象,排出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 ⑤理论研究:对复杂的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概括,从而发现它的在规律 1,教育研究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 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转变教育观念【科技意识,人才观,全面发展观】 探索教育体制、教育容、教育方法改革的途径,并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和提高教育质量 2,教育研究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核心:教育规律】 3,教育研究能够增强研究者的能力,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中重要战略措施。

《教育研究方法》2017期末试题及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2017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30分) 1.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事件。 2.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 3.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 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4.测验的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包括以下诸方面: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 5.取样是选取某一段时间作为观察记录的对象。 6.测验是一种系统化了的程序和一种测量的。 7.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 8.无结构型问卷的结构较松懈或较少,并非真的完全没有结构,只是不将资料,但必须向有关人士问差不多相同的问题,被访问的人数一般较少,自由回答。 9.成就测验是指经过一定的数量化或测验编制程序化的各类教育测验。 10.用专业语言来说,某一个随机事件在n次实验中出现的情况称为该随机事件的次数,各种随机事件在n次实验中出现的次数分布情况称次数分布。 11.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非接触性方法。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相比更侧重于分析。 12.以结构形式为标准,问卷法可划分为型和无结构型两种类型。 13. 变量又称调节变量,是自变量的特殊类型,是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而选择的次要自变量。 14.结构型访问法、半结构访问法、无结构型访问法又被称作封闭型、半封闭型、型。 15.在实验设计中可以采用两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无关变量的和无关变量保持恒定。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合计l5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完整版)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复习笔记 各章节重点难点 4个要点) 1、教育研究的类型 (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一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王子论断。她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创新性原则: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在借鉴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教育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或结论,产生新的认识,文人们提供新的知识。(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努力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以推动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4)伦理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应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身心伤害。 3、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6个) (1)选题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搜集资料阶段 (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6)总结与评价阶段 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4个) 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实验研究方法(前试验、准实验、真实验)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定性)、内容分析法(定量))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5个要点)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和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者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 新颖表现在:(1)课题内容是前人未涉及或者探讨不深入的

(2)课题研究角度不同与以往研究 (3)研究方法上有创新之处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三)教育研究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 (1)研究假设是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是对研究课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结论或答案 (2)自变量=刺激变量=输入变量=实验处理,事实严重对实验对象发生影响的因素和实验对象在这些影响下发生变化的因素。 (3)因变量=反应变量=输出变量=实验结果,是通过自变量的作用而产生变化的结果因素,是实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 (4)无关变量=干扰变量,是指除自变量意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因而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变量。 (四)选择研究对象(抽样) 1、总体、样本和抽样的概念 (1)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突击研究对象时,就叫做总体。 (2)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能够代表性的一本分个体,也称为样组。 样本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叫样本容量。 (3)抽样: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目的是用一个样本去得到关于这个总体的信息及一般性结论,从样本的特征推断总体,从而对相应的研究作出结论。 2、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如抽签、随机数目表,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均等。简单易行,适用于总体异质性不是很大却样本数较小的情况。当样本规模小时,样本的代表性差一些。 (2)随机系统抽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样本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照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抽样比率的计算公式:k=N/n,k为抽样间距,N为总体规模,n为样本规模) (3)分层随机抽样:也成类型抽样,配额抽样。将总体按照一定标准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型,然后再依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次类型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 (4)整群随机抽样:抽样的单位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成群的个体。 (5)有意抽样法。即按照研究者一定的目的要求去抽取样本,也叫有偏的抽样。 (五)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1、选题价值论证 2、先关研究文献综述 3、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 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 5、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三、教育文献检索(4个要点) (一)文献的作用 1、全面正确的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课题和确定研究人员

201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试卷代号:2044; 适用专业及层次:教育管理和小学教育、专科; 资料整理于2020年9月29日。 一、判断题 1.搜集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和个人资料交流,计算机互联网。 [答案]对 2.编制测验题目是编制测验的中心环节,测验题目是具体体现测验目的的重要内容,也是决定测验好坏的重要方面。 [答案]对 3.研究的效度是指研究在揭示所研究内容的本质或其规律方面的准确、客观、科学程度,或者说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 [答案]对 4.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非接触性方法。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相比更侧重于定量分析。 [答案]对 5.测验(或,测验量表)法是教育与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的定量化研究。 [答案]对 6.在实验设计中可以采用两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无关变量的消除和无关变量保持恒定。[答案]对 7.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小概率事件。 [答案]错 8.两种变量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值变化时,另一种变量值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并且不变或变大、变小的情况为随机的,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零相关。 [答案]对 9.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自己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答案]对 10.测验法又称测验量表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和人的行为个别差异方面的的定量化研究,具有诊断与预测二种功能。 [答案]无错,但不完备 11.随机取样法在理论上最符合概率论原理。当研究者对所研究总体中各类个体的比例不了解,或总体中的个体之间差异程度较小,或样本数目较大等情况下,它是一种很好的取样方法。但是,它有自己的限制要求和局限性:事先把研究对象编号,比较费时费力;如果总体中的个体分散,抽取到的样本的分布也比较分散,给研究带来困难;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可能发生偏差,影响样本的代表性。 [答案]完全正确 12.等距变量有相等单位,能用数量准确说明某一量比另一量大(或小)多少,但无绝对零点,像身高、摄氏温度、体重、百分制计分等都是等距变量的例子。 [答案]部分错误 13.操作定义的作用主要有4条:第一,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第二,它有助于研究假设的检验;第三,它有利于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统一性;第四,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 [答案]无错误,但不完备 14.次数分布也称为频数分布,指的是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或者是指一批数据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袁振国主译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袁振国主译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 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 一、研究的经验本质 二、研究的系统过程 三、教育研究的效度(结果的精确性和推广性) 四、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可重复性) 五、研究范式的多样性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分类 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目的不同) 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不同) 三、一般研究方法 第三节理论的作用 第四节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一、确定研究问题 二、收集资料 三、分析 四、总结结果和得出结论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 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 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 一、常量、变量和操作性定义 二、假设与问题的陈述 三、假设的种类和形式 第三章查阅文献 第一节文献检索

第二节查阅文献活动 一、信息来源 二、图书馆 三、期刊文献 四、索引和摘要 五、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 六、元分析报告 七、《教育研究评论》 八、论文 九、辞书 第三节运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第四节为文献综述选择研究资料第五节筛选和总结信息 一、摘要或小结 二、组织信息 第六节解释和利用信息 一、批判性阅读 二、写综述 三、参考文献 四、准备文献目录 第四章交流研究成果 第一节研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问题的确定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四、研究的意义

五、研究计划的其他部分 第二节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导言,包括对问题的陈述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第三节研究报告的其他部分 一、摘要 二、参考文献和文献目录 三、附录 第四节研究报告的通稿 第五节会议论文指南 第六节在论文委员会上的论文答辩第五章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节报告中的错误和缺点的类型第二节对研究报告主要部分的评价 一、绪论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四、结果 五、结论、建议和启示 第三节评价报告时的总体印象 第四节期刊的审稿过程 一、提出的审稿意见 二、发表标准 第五节对研究计划的评价 第六章定量研究的研究设计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重点

一、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别 1、以研究目的对教育研究所作的分类: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基础性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目的是揭示、解释、描述某些现象和过程,直接增加知识的价值;应用性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对基础性成果做进一步验证,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如相对论原理为基础性,核能应用研究为应用性。)学校情境中的教育研究大多为应用性。 2、以研究目的对教育研究所作分类: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a、探索性研究。进行新课题,对该课题进行初步了解。缺点是难以提供满意答案;b、描述性研究。对教育中出现的某一情况或事件进行描述,把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形记录下来;c、对教育中某一现象做出解释。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依教育研究性质或手段区分的两种范式:(1)定性研究:主要用文字来描述现象,从人文学科中推演而来,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以及说明的方法。定性研究的5个特征:a、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主要来源,其中研究者起关键作用;b、是描述性的(不采用数据形式);c、关心过程而非结果或产品;d、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自下而上,即通过资料找问题);e、关心的最基本的事情是人们对事物的理解。(2)定量研究:模仿自然科学,对教育现象进行观察,是经验的、可定量的研究,研究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做出解释。优点:a、消除研究过程中主观性和各种偏向偏见,使研究保持客观、精确;b、把教育实践工作者以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加以检验。缺点:a、教育现象具有模糊性;b、不仅受物质条件限制,还受伦理上和社会条件的限制。(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定性研究为定量研究提供框架,定量研究为进一步定性研究提供条件。 4、教育研究内容可分为宏观的、中管的、微观的。宏观教育研究主要研究社会现象;中观的对应机构;微观研究重点研究人与人之间。在学校情境中主要研究的是微观的。 5、按研究开展地点和资料收藏方式可分为书斋式研究和现场研究。书斋式以查阅资料为主,而非在实践中。现场研究在实践中进行。 6、研究方向尺度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横向研究-同一时间-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纵向-不同时间-趋势研究、各年龄组特征研究,定组研究。 7、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①资料来源:定性研究来源于自然情境,定量研究来源于经过严密控制的情境;②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定性研究来源于图片文字,定量研究来源于数据;③对研究关注的方面:定性研究重过程,定量研究重结果;④分析资料的方法:定性研究采用归纳分析,定量研究采用演绎分析;⑤关心的基本项:定性研究关心意义和理解,定量研究关注变量与操作;⑥学术属性:定性研究属社会、历史、人类学类,定量研究属于心理、经济、物理范畴;⑦目标:定性研究目标在于描述现实现象提高认识,定量研究目标在校验理论证实事实;⑧设计:定性研究设计灵活、一般、可引申,定量研究设计有结构、预定的、正是具体;⑨技术和方法:定量研究重观察漫谈,定性研究重实验和有组织的交谈; ⑨与被试关系:定性研究者热情接触被试,视为朋友,定量研究与被试疏远;⑩工具或手段:定性研究重录音等,定量研究中项目表问卷占比重大。 8、在学校情境中开展的研究:是应用性、中/微观的、现场式的研究。 二、研究问题选择的三个基本准则:问题必须有价值,有新意,有可行性。主观条件:研究人员自身的素质。客观条件:物质条件。时机条件:理论、工具、技术手段等成熟度。 三、研究变量的类型 1、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纵的假设的原因变量。 2、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也称依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的变量,是自变量作用于被试后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题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冲刺题 一、名词解释 1.研究变量 1)自变量: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量,是能够独立的变化并能够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 2)因变量:由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变化的量,他是研究者需要观测的指标。 3)无关变量:又称控制变量,指与自变量同时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与研究目的无关的 2.总体、样本、取样的概念 总体:即研究对象的主体,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他成为研究对象时,就是总体。 样本: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 取样:即遵循一定的要求,从一个整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研究的过程。 3.调查研究法:指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针对社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运用观察、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在自然条件下搜集客观资料并分析处理研究资料的研究方法。 4.尝试性:指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为了研究某个特定的研究(假设),在人为模拟的环境中,采用控制的手段对研究变量施加特定的影响,从而

验证假设以揭示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及相关关系的研究方法。 二、填空题 1.研究是一种认识活动,而起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他的特殊性在于 它是通过人类的理性参与,借助一定的研究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的认识活动,是一种试图克 服人类认识局限性,从而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 2.由于人类自身认知活动的局限性,要求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保持谦虚和 虔诚的心态,勤于学习和思考,这既是研究活动存在的必要性,也是 研究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心态。 3.没有问题就是没有研究。 4.研究计划主要是回答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的问题,即通过 研究计划试图回答为什么研究和打算怎么研究。 5.研究问题的首要特征是问题的真实性,不是杜撰和空想出来的。即研 究问题首先需要是真问题。 6.观察法的类型分为参与观察法、非参与观察法、结构性观察法、非结 构性观察法 7.问卷问题设计时,问题的转化步骤:研究问题-研究假设-调查问题-具体指标-问卷问题。 8.调查问卷的结构为:前言、内容、结语。 9.教育实验的类型为: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的空白处) 1.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直觉观察时期B.分析为主的时期 C.独立学科时期D.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2.从古希腊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属于教育发展历程的()。 A.直觉观察时期B.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C.形成独立学科时期D.前实证主义时期 3.教育研究的本质特征是()。 A.整理知识B.创新C.经验描述D.继承 4.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A.教育观察研究B.教育调查研究 C.教育测量研究D.教育实验研究 5.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A.收集资料B.选择课题C.提出假设D.制定方案 6.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A.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B.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D.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7.课题论证的目的是() A.避免选题的盲目性B.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审查课题的实用性D.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A.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C.课题评估D.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 A.问题的应用价值B.问题的范围 C.问题的学术价值D.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A.一次文献B.二次文献C.三次文献D.四次文献

11.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A.顺查法B.逆查法C.引文查找法D.综合查找法 12.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 A.日记描述法B.描述记录法C.轶事记录法D.连续记录法 13.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 A.结构式观察B.非结构式观察C.直接观察D.参与性观察 14.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 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D.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5.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A.洛克B.裴斯泰洛齐C.皮亚杰D.陈鹤琴 16.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A.自然情景观察B.实验室观察C.结构式观察D.非结构式观察 17.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 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18.调查不同年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变化,这属于() A.现状调查B.相关调查 C.发展调查D.普遍调查 19.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 A.开放式问题B.事实性问题 C.态度性问题D.封闭式问题 20.问卷调查中问卷的主体部分是() A.标题B.指导语C.问题D.结束语 21.测量的最高层次是() A.定名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定比测量 22.对人们在某一生活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的某一研究问题进行的一次性收集资料的研究是()

小学教育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带答案

小学教育-教育研究方法试题(带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20分) 1.分层随机取样是指对由性质并非完全相同的部分组成的总体,按照性质不同分层,然后对各层次按比例抽样的方式选择样本。 2.影响研究信度的因素主要有:被试方面的因素、主试方面的因素、研究设计方面的因素和研究实施方面的因素。 3.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文献查阅,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时间表等7部分。 4.影响研究信度的因素主要有:被试方面的因素、主试方面的因素、研究设计方面的因素和研究实施方面的因素。 5.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 6.观察法具有目的性与计划性、自然性和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直接性等特点。 7.随机化和配对法是将两组被试除自变量外其他条件尽量保持相等。 8.研究日志一般包括备忘录、描述性记录、解释性记录和深度反思四种。 9.内在效度是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系统误差之大小。 10.半结构型访问法是把有关问题交给访问者,但无一定的问题顺序;这种方法访问时比较方便,被试易于合作。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合计10分) 1.研究变量的四种类型分别是( a )。 A.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 B.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随机变量 C.离散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 D.称名变量、顺序变量、连续变量和等比变量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分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 B.顺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 C.等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置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 D.等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 3.下列不属于观察的设计和准备内容的是( d )。 A.问题、目的对象的确定 B.理论准备、内容、项目与表格设计 C.试探性观察与观察取样 D.筹备观察资金 4.“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这是采用( c )。 A.简单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等距随机取样法 D.多段随机取样法 5.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区分度指标等于o.2时,题目评价为优良 B.难度在o.5时,区分度最大 C.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内在效度的分析D.一般讲,区分度越接近l时,难度越大。 6.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的优点是有了两次测定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由于先后两次是在不同的时间测定的,因而对于测量工具、评价人员标准及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等引起的变化,难以进行良好的控制,但不会降低结果解释的效度 B.区组设计是将被试按区组分类,使每一区组的被试尽量保持同样数量,然后将区组内被试随机分派到各个实验处理中去 C. 区组设计的一种方式是配对,即根据研究的要求,将影响研究结果的某些因素水平相同的被试配对,得到不同水平的被试对,然后随机让其中的一个,接受实验处理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著)树图 第 一 章教育研究方法的概述第一 节 教育 科学 研究 方法 的界 说 教育研究的 含义 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 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的过程。 教育研究方 法的含义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 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它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 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 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教育科学研 究方法的特 点 ①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为导向。 ②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 供检查的指标。 ③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搜集可靠的 资料数据。 ④强调方法的科学性:它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 研究程序,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因此,方法本身是可辨认 的,运用过程和研究结果是可检验的,研究结果要回到实践中检验。 ⑤创造性:对原有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这 是研究最重要的特点。 教育科学研 究区别于自 然科学、思维 科学研究的 独特性 ①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②研究的周期较长。 ③针对性、实践性强。 ④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教育科学研 究方法和方 法论涉及到 的主要课题 1.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过程,结构模式,研究程序、方 法、手段以及应遵循的逻辑和方法论规则 2.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各类方法的含义、理论基础、 操作步骤、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时应考虑的条件。 3.教育理论的形式化、证明和评价的一般认识论原理 4.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新方法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育 研究中的应用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及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的空白处) 1、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 C ) A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D 毕达哥拉斯 2、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直觉观察时期 B 分析为主的时期 C 独立学科时期 D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3、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B ) A收集资料 B 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 D 制定方案 4、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C ) A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 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 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5、( C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D 伦理性原则 6、课题论证的目的是(A) A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B 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 审查课题的实用性 D 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7、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含的条件除了客观条件、主观条件还有一个( D ) A存在可能性的问题 B 选题问题 C 表述问题 D 时机问题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B ) A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 C 课题评估 D 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 D ) A问题的应用价值 B 问题的范围 C 问题的学术价值 D 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B ) A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11、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C ) A选定课题 B 课题论证 C 文献检索 D 历史分析 12、以下属于二次文献的有(C ) A综述B报告 C 文摘 D 手册 13、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B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4、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 C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5、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A) A日记描述法 B 描述记录法 C 轶事记录法 D 连续记录法 16、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A) A结构式观察 B 非结构式观察 C 直接观察 D 参与性观察 17、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A) 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 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D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8、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B ) A洛克 B 裴斯泰洛齐 C 皮亚杰 D 陈鹤琴 19、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C ) A自然情景观察 B 实验室观察 C 结构式观察 D 非结构式观察 20、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 D )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21、调查不同年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变化,这属于( C ) A.现状调查B.相关调查C.发展调查D.普遍调查 22、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A)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总结第一、二章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界说 1、教育研究与教育研究方法 概念 教育研究:与所有科学研究一样,同样有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客观事实、科学理论(核心)、方法技术。同样执行者解释、预测和控制的功能,只不过是研究对象的特点不同。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的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他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它的两层含义为:一种知识的体系(思维方式)一种行为准则(行为方式)【创造知识+整理知识】 教育科学研究的效度:结论的准确解释性(内在效度)和结论的普遍性(外在效度)。 内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有把握的准确解释的程度。 外在效度【不宜过分强调】: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更大人群和其他条件中去的程度 教育科学研究的信度: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以重复,是否具有前后的一致性,即研究的可靠性。它包括内在信度和外在信度。 内在信度:在给定相同条件下,资料搜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外在信度: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并得到相同或相近的结论,指的是研究的可重复性。 特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具有一般科学研究的特点(共同点): ●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规律,已解决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 ●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 ●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地技术资料数据。 ●强调方法的科学性。 ●具有创造性,及对原有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以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 教育科学研究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研究的独特特点(不同点): ●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研究的周期较长 ●针对性、实践性强 ●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或者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教育研究方法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教育研究放法的对象包括教育研究方法学和教育研究方法论。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版)笔记(完美打印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基本内容 *内容主要有四部分组成: *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意义、种类、功用;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教育研究的设计等。)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教育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教育研究论文和报告的撰写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对象与特性 一、科学研究 (一)科学 对科学的理解主要有三种: 其一,将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认为科学就是尖端技术;其二,将科学定义为“一切系统的、有组织的、正确的知识体系”;其三,认为科学就是数学、化学、物理学等现有的学科。 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二)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二、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领域的各种关系、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揭示教育现象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特性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 其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 其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其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所谓教育存在包括两个方面的存在,一是实践形态的存在,一是理论形态的存在; 其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研究者所意识到或预见到了的教育问题。 叶澜教授在《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一书中对于教育研究对象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认为“教育存在”具有三种形态:教育活动型存在、教育观念型存在、教育反思型存在。 (二)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性 叶澜在她的《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一书中将教育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六点: 1、教育系统的人为性; 2、教育系统的实践性; 3、教育系统中主客体的复合性; 4、教育系统结构的层次性; 5、教育系统的自控性和它控性; 6、教育系统效果的滞后性和隐蔽性。 杨小微主编的《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一书中将教育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四点: 1、教育问题的复杂性;2、教育问题的整合性; 3、教育问题的二难性;4、教育问题的开放性。 四、教育科学研究的特性 1、复杂性 2、实践性 3、准控性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种类与功能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种类 (一)以教育实践活动的范围和层次来分类,可分为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 1、宏观研究(macroscopic research)2、中观研究3、微观研究(microcosmic research) (二)以教育研究的目的来分类,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1、理论研究(Theoretical Research)2、应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 (三)以时间为标准分类,可分为历史研究、现状研究和预测研究 1、历史研究(Historical Research)2、现状研究3、预测研究(Prediction Research) (四)依据研究资料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1、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1)定性研究主要是描述性的说明。 (2)定性研究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