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究竟什么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究竟什么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究竟什么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來源:《河北学刊》2009年第2期作者:李秋夫张立红核心竞争力是现代企业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后来被广泛地移植到包括教冇学在内的众多领域。21世纪前后,伴随着中国髙等教冇大众化的快速发展,髙等教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在竞争中求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培养或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便成为高校建设中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

一、需要辨析的几个概念

尽管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和探讨,国内学术界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相比,教育领域的学者们对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对于究竟什么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术界尚未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在大学发展中,这一最基本理论问题不解决,苴他一系列问题便无从谈起。

首先要对人们在高校核心竞争力理解上的几个误识作出辨析。

第一,不能将髙校核心竞争力简单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类比。高校核心竞争力问题的提出源于人们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但企业与高校具有本质上的区别。有些研究者仿照经济学家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的界肚,提出了有关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五个特性,即偷不去一一不可模仿性;买不来——不可交易性;拆不开一一资源互补性;带不走一一资源的企业归属性:溜不掉一一资源的延续性,实际上这并不完全符合髙校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属性。企业竞争与大学竞争是两种不同性质和类型的竞争,前者发展的目标在于获取利润,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发展自身独特技术、开发独特产品和创造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后者发展的目标在于培养人才,这一方而取决于教师的劳动和知识的更新,另一方而取决于大学制度、办学理念、大学文化等因素。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与人才培养相关的关键性能力。由于企业竞争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即通过全而占有市场来击败竞争对手,所以表现为弱肉强食式的激烈竞争:而髙校竞争以获得社会声誉,进而通过招收优质生源来培养优秀人才为目的,所以,一般表现为长期、持续和有限的竞争,有时甚至是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的、优势互补性的“双贏” 竞争。

从总体来看,高等教冇竞争在目的、内容和形式上与经济组织竞争具有显著的区别,大学的发展周期长,成长速度慢,受外在因素影响小,因此,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性质和特征绝不应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简单推演,比如,难以模仿性就不应作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一个特质。模仿是指企业产品和技术层而上的仿制,在工业产品的设汁和生产方面比较多见。而作为高校竞争力基本要素的大学制度、办学理念、师资队伍、教冇技术、优秀生源、财力支持等,均可以通过学习、交流和借鉴来获得,问题的关键显然不在这里。更重要的是,高校核心竞争力具有教育性的基质,其最终目标是最大效率地培冇社会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的人才,进而发展学术文化和服务现实社会,因此,在界立高校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时候,应当首先尊重教育规律,力避走人大学产业化的误区。

第二,高校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不等于高校核心竞争力。在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在难以准确和淸晰解说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采取外围突破的办法,将研究的范朗扩大到髙校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上,这种所谓的“要素观”认为,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在大学竞争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并先后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构成类型,如有的研究者把核心竞争力分为硬件要素和软件要素,其中,“硬件包括师资力疑、资本存量、科学研究与开发能力、区位力、结构优化程度、聚集力”,软件则由“由文化要素、制度要素、管理要素、开放要素、秩序要素构成”。有的研究者把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大学制度都归结为大学文化类要素,把学科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无形资产等战略性资源视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物质类要素。有的研究者则认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指那些促进大学走向成功,在大学竞争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为积极提高我国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办学者尤其要重视以下核心要素:教师、管理和大学校长。”

很明显,竞争力与竞争力构成要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把竞争力构成要素等同于竞争力,竞争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而构成要素只是其中可能具有的成份,其作用和功能必须通过必要的资源整合才能发挥出来。即使是髙校的战略性资源也不能简单地视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而只能是髙校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基础。一般来说,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各评价主体对大学认可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而,对外界而言,左右着社会对大学认可程度的因素有大学制度、大学文化、大学师资、教学资源、学科排冬、社会声誉等:对内而言,左右着教师对大学认可程度的因素有教学资源、大学文化、大学制度、教师待遇、学科实力、社会声誉等。这些部分重合的因素构成了髙校竞争力的基本影响要素,它们在髙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培冇过程中具有奠基与导向功能,是大学核心竞争力实现的环境条件与主要途径,但这些静态的资源本身并不能与髙校核心竞争力本身划等号,因为核心竞争力不是一种资源要素,而是一种能力。

第三,髙校竞争力不等同于髙校核心竞争力。在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中,很多学者所阐述的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几乎包括了一般意义上的高校竞争力。尽管高校核心竞争力包含在高校竞争力的构成之中,但高校竞争力与高校核心竞争力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高校竞争力并不等于核心竞争力。髙校竞争力是指髙校获得国家和社会各界认可,并在一左范帀内的髙等教冇竞争中获得优势的能力。髙校竞争是通过高等教育中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基本职能来实现的,所竞争的对象是优厚的办学经费、优秀的师资力量、优质的学生来源、优等的毕业生就业率等。不同的髙校在学科资源、人才资源、财物资源、校园文化、社会声誉上的差别决左了其竞争能力的大小。一些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某个方而能力较强的髙校可谓具有高校竞争力。而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指髙校中因某方而特点突出而具有超越性竞争优势的能力。一般来说,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某个方而具有竞争力的髙校,或者说在这三个方而具有综合性竞争实力的髙校,可能拥有核心竞争力,也可能不具有核心竞争力。因为髙校核心竞争力不是髙校各种竞争能力的简单叠加,而是综合竞争力的关键部分,也就是说,高校竞争力与高校核心竞争力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呈现的是整体优势领先的特点,

后者体现出关键节点性:前者是“大学之间的各学科专业的综合性比较,受地理区位、历史积淀、总体规模、内部机制、外部环境以及政府政策等全方位影响……是由各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的统一整体能力”,后者作为一个动态平衡的开放系统,可以通过制度和机制创新, 将所拥有的基础竞争力、分项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二、优势学科和专业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如上所述,髙校核心竞争力既不等同于髙校竞争力,也并非髙校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更不是如某些研究者所言,是高校多种竞争力综合而成,即由先进的大学制度、优良的大学文化、优秀的师资、强大的科研能力、雄厚的办学资源、一系列学科制高点、高效的组织管理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多种竞争能力或要素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一种合力。那么,究竟什么是髙校的核心竞争力呢?笔者认为,优势学科和专业才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理由有三:

第一,学科是体现髙校职能的最基本单元。高校作为一个教学和科研机构,学科是其基本元素和细胞,是髙校履行职能的基本载体。从学理上来说,学科是某一科学领域或某一门科学的分支,是人类经过长时期的探索和创造,经过不断经验积累和知识创新而逐渐积淀下来的科学分类,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对于一所髙校来说, 学科是髙校教学与科研业务的一个核心成分,是髙校聚集教学与研究的学术力疑、从事知识创新、推出优秀科研成果、为社会培养各类服务人才的平台。髙校的基础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都以学科为基本单元来划分和组合,一所高校学科和专业是否具有实力,已经成为同其他髙校竞争的核心要素。

由于学科在髙校中所具有的这种显豁地位和重要作用,学科建设逐渐成为髙校发展的核心,成为衡量高校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主要标志。而且,当代的“学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广义的槪念,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教学单位,而成为包容性相当强的学术组织和具有管理职能的办学实体。在目前的高等学校,学科已经成为连接教学人员、研究力量、争取项目、开发业务、集聚资金、培养人才的基点,学科建设则成为高校从吸引优质高中毕业生、传播现代科学知识,到从事科学研究、生产相关产品,再到输岀高层次毕业生等一系列工作的主体,也就是说,学科已经成为当代髙校集多种职能于一身的重要实体。正因为学科成为高校发展的动力和支点,因此在髙等学校中,传播知识和培养人才的职能,主要是由以学科为依据的专业来承担,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也依托学科的基础条件、组织形式和科研团队攻关而获得。总之,髙校的一切工作都与学科建设有关,高校能否很好地承担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主要看其学科建设的成就。

第二,优势学科构成髙校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说学科是高校履行其职能的基本载体,那么,优势学科则构成了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任何一所髙校来讲,社会声誉的提高,学术地位的确立,市场号召力的增强,主要反映在该校的一些学科和专业是否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没有一流的学科,就不会有一流的大学,从而也无法培养各类高质疑人才,更不可能取得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讲,髙校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其优势学科和专业上。

一般来讲,优势学科是指在具有可比性的高校学科中具有竞争力的学科,具有竞争力的

学科,其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一泄处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同时拥有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梯队,拥有良好的学科基地和工作条件,还形成了科学髙效的学科制度和运行机制。学科的竞争力直接构成了髙校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说,一所髙校只有在学科或学科群中占据明显的优势,才会拥有核心竞争力。最明显的例i正是,世界一流的高校都拥有一批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优势学科。如哈佛大学的商学、政治学、法学和医学:牛津大学的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医学、化学: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电子工程、植物学、教育学: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语言学、物理学、生物学、讣算机科学和航空航天工程等,正是这些优势学科的科研实力支撑了这些世界一流高校的社会地位和学术水平。

世界上具有竞争力的一流高校,尽管在总体上都拥有综合性的办学实力,但并非在所有的领域都居于世界一流的地位,人们谈起这些髙校,主要还是他们所拥有强势竞争力的那些学科,而这些高校的学科竞争力则形成了瓦办学特色。正因为如此,每一所高校为了取得自身的发展优势,办岀髙校的特色,纷纷加强优势学科的建设。比如,斯坦福大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只是一所二流的地区性大学。战后,时任该校副校长兼教务长的弗雷徳里克?特曼根据世界各国著名高校的学科特点,选择了化学、物理和电子工程作为重点发展学科,从而构筑了本学校的“学术制髙点”,不仅争取到了政府拨款和社会资金资助,吸引了一批知名学者和教授,极大地增强了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实力,而且一跃而成为世界一流的髙校。英国的牛津、剑桥,美国的哈佛、耶鲁、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著塔髙校,苴办学特色大都体现在优势学科建设上,他们依靠这些处于世界前沿位置的优势学科,一方而为世界的科学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另一方而也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可以说,高校的优势学科形成了髙校的办学特色,并构成了其核心竞争力。

第三,优势学科有助于强化髙校的核心竞争力。在髙校,各学科之间具有一种特殊的生态效应,一个学科的成长可以为另一个学科的发展提供“溢出”营养和动力支持,这样,高校的优势学科便可以通过“互动”和“共生”的作用,将自身的能星扩散到英他学科,并经过学科间的能量转移,将具有强势竞争力的优势学科的“溢出”部分转移到其他前沿学科领域,促成新的优势学科的生长,从而增强和扩大髙校的核心竞争力。

一般说来,优势学科具有深厚的历史积累,拥有雄厚的学术实力,学科竞争力十分明显。优势学科作为高校的宝贵财富,其中蕴涵着众多新学科和新专业的生长点,通过积极的、有目的的引导与培育,便可以不断衍生出相关的新学科和新专业,进一步带动高校的学科建设。这样,既可以强化已有的优势学科,同时培育出新的优势学科,以至于形成具有群体优势的特色学科群,使高校的多个优势学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对于高校整体的人才培养必然产生重要的支撑和提升作用,极大地丰富高校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产,进而强固高校的办学实力。世界体国大学的发展历史表明,优势学科和优势学科群是推动髙校发展的强大动力,英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一所髙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正确看待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如上所述,具有竞争力的优势学科构成了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但在髙校具体的实际工作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中,必须分层次、分区域地理解和培育髙校核心竞争力。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应当量力而行,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的条件和基础来确左各自的奋斗目标。

应当认识到,高校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同的层级和类别,从世界范围内来讲,高校核心竞争力既有一个绝对值的衡疑标准,同时也是一个相对值的衡量标准,两者之间不可混淆。一些世界知名的髙校,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都各自拥有占据全球科学研究前沿的优势学科,这些具有超强实力的学科和专业,拥有具有绝对值的竞争力,即世界学术髙地上的“珠穆朗玛峰”。还有一些高等院校,其核心竞争力尽管比不上前述的世界一流髙校,但在本大洲或本国的范围内,一些学科在某些科学研究领域拥有相当大的学术影响力,在本区域形成了一种比较优势,这些优势学科则构成了区域性的高校核心竞争力。

根据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这种层级和区域的特点,我们在进行学科建设,培育和增强髙校的核心竞争力的时候,首先要根据学校的地理区位、周边环境、国情和省情,以及学校本身的现有情况来确左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对于教冇部所属的全国重点院校,如北京大学、淸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应当将学校建设的目标泄位于世界一流的大学,致力于培弃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特色和优势学科,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国和平崛起的现实需要,也是这些聚集了全国各种优质资源的髙校义不容辞的职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应当给予这类髙校以政策、财力、人力等各方而的支持,即使举全国之力来扶持这样髙校也会物有所值。因为中国一旦真正拥有了公认的世界一流的大学,中国的许多髙校就会借助优势学科的资源转移效应,迅速提升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而对于中国大多数髙校来说,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应当根据相对值的标准,把竞争的目标确左在国内、大区域或省界范困内。所有地方性髙校都处在某一特泄的区域,该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宜接关涉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建设的方向、目标及实际需求,具体地决肚了区域内高校人才的种类、数屋和质量。为此,地方高校在确定优先发展学科和重点扶植学科时,第一要切实根据本区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因为社会需要是学科发展的推动力,学科建设只有紧密结合国家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发展对科学技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才能有所作为,创出特色。第二要综合考虑本区域内其他高校同一学科的现状及发展潜力,通过对学科未来前景的可行性论证,努力找准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通过差异化发展的思路来提高本校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在本地占有相对优势的若干学科,尽快培育学校在本地区的竞争实力,同时有效地带动高校整体快速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地方高校要培冇自己在区域内具有竞争力的学科,眼光必须而向世界而向社会、面向市场、而向地方。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是能够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型人才,而地方髙校的社会价值则主要体现在解决当地社会发展所而临的现实问题的能力上,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必须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通过髙校所设置的学科和专业,开展以科技开发、科技应用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基点科学研究,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优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借?欢迎下载支持.

秀毕业生,这样,高校才能在本区域拥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较强的竞争力。(作者李秋夫系华北电力大学髙级工程师,张立红系河北大学副教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