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地理 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测试题

高中地理 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测试题

高中地理 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测试题
高中地理 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测试题

高中地理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测试题

2019.2

本试卷共4页,100分。考试时长6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2016年9月4日,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圆满完成了北冰洋区域内的科考任务,“雪龙”号科考船于北京时间当日下午驶出北极圈。“雪龙”号科考船在北冰洋作业期间曾到达(82°52′N,159°W)附近海域,这也是本航次考察所到达的最北的地理位置,进行了海洋生物、化学、海水、大气、地球物理等多学科综合观测。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本次“雪龙”号科考船到达的最北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A.甲B.乙

C.丙D.丁

2.下列符合北极地区自然特点的是:

A.终年极昼B.终年降水丰富

C.河网稠密D.丰富的矿产资源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下列四地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长城站B.中山站C.昆仑站D.南极点

4.以下与图中南极圈吻合的是

A.0°B.22.5°N C.66.5°S D.30°N

5.小红从南极点出发沿着90°E一直往北走可以到达以下哪个地方

A.北极点B.长城站C.昆仑站D.中山站

读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小题。

6.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大陆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

B.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

C.发达国家有优先开发利用的特权

D.冰川的融化会导致地球气候变暖

7.关于我国科学考察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考察站都有极昼、极夜现象B.长城站是考察站中纬度最高的站C.建昆仑站的目的是为了研究海洋生物D.昆仑站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向

8.在南极考察时,要想就地解决能源问题,最适宜开发的能源是( )

A.水能B.风能C.太阳能D.煤炭

2017年11月8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从上海出发,开启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的建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发当天正午时,“雪龙”号上的旗杆影子偏向哪一方向

A.正西

B.正北

C.正南

D.东南

10.我国对极地地区进行考察是目的不包括

A.为建设居民点做准备

B.对环境进行监测

C.寻找未来的资源储备

D.探索新的海上通道

11.近几十年,南极半岛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主要由于

A.人们的填海造陆

B.强烈地震频繁发生

C.冰架崩裂及消融

D.飓风与风暴潮侵袭

12.爱护和保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在南极海域捕鲸

B.大规模开发南极矿产

C.把垃圾埋在雪地下

D.作为科研基地和平使用

13.到南极大陆旅游注意事项:登陆衣物用具全部吸尘;必须穿用船上统一的鞋子登陆,登陆前对鞋子进行消毒,回船时要踩过消毒池;拍照时,包不可以放地上;不可踩踏植物。旅游注意事项主要反映出南极地区( )

A.生态环境脆弱,易被破坏

B.动植物资源丰富

C.南极地区降水稀少

D.气候寒冷,旅游者易感冒

14.2014年2月8日,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

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极地区气候酷寒、无风、降水多

B.南极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C.南极洲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贫乏的大洲

D.我们放寒假时正是考察该地区的最佳时期

二、解答题

15.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1)我国已建成的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中,与经纬度(80025’S,76058' E)相吻合的是________站;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_______方向。

(2)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为酷寒、烈风、降水稀少(干燥),形成南极地区酷寒的主导因素是____。

(3)南极科学考察的时间,多选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原因是______________。(4)当科考队员登上南极洲时,迎接他们的“南极主人” (代表性动物)是____________。

16.读北极地区图和黄河站气候资料,完成下题.

(1)从黄河站气温曲线可估计其气温年较差最可能约是(____)

A. 46℃

B. 40℃

C. 30℃

D. 20℃

(2)黄河站的年降水量约是(____)

A. 60mm

B. 220mm

C. 360mm

D. 480mm

(3)黄河站的经纬度大约是(____)

A. 12°W,79°N

B. 12°W,79°S

C. 12°E,79°N

D. 12°E,79°S (4)在北极地区最可能见到下列哪种动物(____)

A. B.

C. D.

参考答案

1. B

2. D

【解析】

【分析】

根据北极地区的地理概况,进行分析解答。

1.据图分析可知,本次“雪龙”号科考船到达的最北位置最接近图中的乙处。故选B。2.北极点上极昼时间最长,大约半年时间,故A错误;北极地区气候寒冷,降水量不丰富,故B错误;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覆盖厚厚的冰层,不会河网稠密,故C错误;北极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故D正确;结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考查北极地区的地理概况。

3. A

4. C

5. 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地点.

3.热带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温带地区四季分明,寒带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我国的中山站、昆仑站,以及南极点都位于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而我国的长城站位于南温带,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4.地球仪表面有四条重要的虚线,即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线(66.5°N),南极圈线(66.5°S);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5.连接南北两极点,并与纬度垂直相交的弧线叫做经线。小红从南极点出发沿着90°经线一直往北走,即可到达北极点;故选项A正确,BCD错误。

【点睛】

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6. B

7. D

【解析】

6.南极大陆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内,故A错误;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故B正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开发利用的权利是平等的,故C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南极地区的冰川融化,故D错误,故选:B。

7.南极考察站中,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没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故A错误;

昆仑站是南极考察站中纬度最高的一个,故B错误;

建设昆仑站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南极地区的资源、环境等,故C错误;

南极地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方向,因而昆仑站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故D正确。8.B

【解析】

【分析】

根据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在南极科考工作者如果想要就地解决能源问题,将来最适宜开发利用的能源是风能.根据题意。故选:B。

【点睛】

考查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特点。

9. B

10. A

11. C

【解析】

9.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春分日即3月21日;夏至日即6月22日;秋分日即9月23日;冬至日即12月22日。2017年11月8日太阳直射点在秋分日到冬至日之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由赤道向北向南回归线移动,对于北半球上海来说当天正午使得的旗杆影子偏向正北方向,故答案选B。

10.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我国对极地地区进行考察的目的有对环境进行监测、寻找未来的

资源储备、探索新的海上通道;在南极地区气候比较恶劣,不适合人住,为建设居民点做准备是错误的,故答案选A。

11.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近几十年,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两极冰川部分融化,一些冰架崩裂及消融所以南极半岛的海岸线变化较大,故答案选C。

12.D

【解析】

【详解】

A、B、C都是破坏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行为,都是不正确的行为。人类行为要尊重自然规律,与环境和谐共处,所以要保护南极地区。把南极地区作为科研基地和平使用,是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独特,故选D。

13.A

【解析】

【详解】

南极地区的是生态环境脆弱,其环境变化会对全球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如南极环境破坏,冰川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等等。所以要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B、C、D不符题意。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关键是保护南极环境,学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14.D

【解析】

【详解】

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少,故A错误;

南极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故B错误;

南极洲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故C错误;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我们放寒假时正是南极洲的暖季且有极昼现象,适宜考察,故D正确。15.昆仑东南纬度因素(纬度高)南极为暖季(温度相对更高),有极昼现象企鹅

【解析】

【分析】

该题以读南极地区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形成原因;南极考察站

的地理位置、南极地区主要代表性的动物;南极考察的时间和原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1)读图可知,中山站的经纬度为(69°S,76058' E),泰山站的经纬度大致为(74°S,76058' E);昆仑站的经纬度为(80025’S,76058' E),长城站的经纬度为(60°S,60°W);故我国已建成的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中,与经纬度(80025’S,76058' E)相吻合的是昆仑站;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根据经纬网定向的方法,结合南极点是地球的最南端以及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可以判断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南方向。(2)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为酷寒、烈风、降水稀少(干燥),形成南极地区酷寒的主导因素是纬度因素(纬度高)。

(3)南极科学考察的时间,多选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原因是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极地区为暖季,白昼时间长,有极昼现象。

(4)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当科考队员登上南极洲时,迎接他们的“南极主人” (代表性动物)是企鹅.

16.A A C C

【解析】

【分析】

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详解】

(1)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称为气温年较差.图中黄河站一年中最高气温是6°C左右,最低气温是-40°C,气温年较差约46°C。

(2)黄河站位于北极地区,读图可得,该站属于寒带气候,其降水量大约是60毫米。(3)依据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读图可知,黄河站为于0°经线和90°经线之间,为东经度,用符号E表示;且黄河站是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为北纬,用符号N表示,黄河站的经纬度大约是:12°E,79°N。

(4)读图可知:A是袋鼠,B是梅花鹿,C是北极熊,D是企鹅,北极熊栖息在北冰洋的冰山、岛屿、加拿大极地群岛和亚欧大陆北部沿岸地区,许多人把北极熊当做是北冰洋的象征。

高一地理必修一试题(带答案)

2019-2019学年上学期 高一地理半期考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命题:地理集备组 答第Ⅰ卷前,考生先将姓名、座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选项标号(ABCD)涂黑 试卷的第Ⅱ卷在答题卷上作答。考试结束,将答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读右图,回答1~2题。 1. 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A.水星或地球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地球 2. 与地球相比,M天体没有生命存 在的原因 可能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岩石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太高④没有卫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某一恒星昨晚21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 A.21时B.21时56分4秒 C.20时D.20时56分4秒 4.太阳大气层从外到里依次是() 第1页/共11页

A.光球、色球、日冕B.日冕、色球、光球 C.色球、光球、日冕D.光球、日冕、色球 读太阳直射点一年中移动的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5~6题。5. 2013年5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 A.AB之间B.BC之间 C.CD之间D.DA之间 6.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时,下列地理现象描述 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继续加快B.松溪昼长达到最长 C.松溪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D.南极附近的极夜范围达到最大 读右图,回答7-8题。 7、目前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 A 地幔 B 上地 幔 C 软流层 D 地核 8.岩石圈位于 A.①顶部 B.②的全部 C.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D.③外部 9.下图中几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读右图,回答第10题。 第2页/共11页

高中地理必修二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测试题. 高一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世界某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据此回答1~3题。 1.A区域最有可能位于( ) A.北美 B.欧洲西部 C.澳大利亚 D.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2.影响B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很高 B.人口受教育水平很高 C.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D.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 3.C区域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新增人口过多 B.老年人口过多 C.劳动力素质低 D.劳动力过剩 下图为“印度东部沿海某城市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第4题。

) 4.若该城市需布局一大型火力发电厂,其最佳区位是( .④D.② B C.③.① A ) .人类历史上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是因为5( .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A - 2 - 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 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同 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 6.在人口增长模式变化过程中,首先开始转变的是( )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 读“美国部分地区轮廓图”,回答7~8题。 7.图中a、b、c、d、e五区域中,不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类型的是 ( ) A.a、b B.c、d C.d、e D.b、e 8.和欧洲相比,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在生产上的最突出优势是( ) A.这里的各个环节大都由机器作业 B.有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的航运C.地广人稀,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生 D.科技发达,政府投入较多 下图为人口相等的四城市某年人口变动资料,据图回答下面9~10题。 下图是“某跨国公司工业投资地域变化图”,a、d两国均为发达国家,b、c两国均为发展中国家。读图,完成20~21题。 .在阶段Ⅰ,影响跨国公司投资设厂的主导因素是9 - 3 - .科技水平.原材料.劳动力 C D A.市场 B .段Ⅱ,影响跨国公司投资设厂的主导因素是 10 .原材料 B.市场 C.科技水平 DA.劳动力 题。读下图,回答11~12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总复习测试题

中国地理总复习测试题 时量 : 60 分钟 总分: 100 分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台湾海峡属于 A. 渤海 B. 黄海 C. 东海 D. 南海 我国纬度最低的省区是 A. 台湾 B. 广东 C. 广西 D. 有“鱼米之乡”和“水乡” 之称的平原是 A. 华北平原 B. 三江平原 C. 松嫩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位于我国最东端的省是 A. 台湾 B. 山东 C. 黑龙江 D. 下列山脉中,为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的是 A. 秦岭 B. 武夷山 C. 南岭 D. 横断山 下列河流中,冬季有结冰现象的是 A. 长江 B. 淮河 C. 珠江 D. 下列地区,耕地为旱地的是 A. 江汉平原 B. 成都平原 C. 辽河平原 D. 洞庭湖平原 既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界线,又是农耕区与畜牧区界线的山脉是 A. 贺兰山 B. 长白山 C. 巫山 D. 大兴安岭 下列农作物,我国南、北方都有广泛分布的是 A. 棉花 B. 甘蔗 C. 甜菜 D. 10. 引起我国北方缺水的自然原因是 1. 2. 3. 4. 5. 6. 7. 8. 9. 海南 辽宁 黑龙江 柑橘 A. 降水少,径流量小 B. 降水的变率小 C. 植被多,吸收水量大 D.人口稠密,用水量大 11. 下列地理景观与其对应的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A. 水乡—华北平原 B. 茶园—山东丘陵 C. 林海雪原—大兴安岭 D. 12. 下列河流中,不是发源于青藏地区的是 A. 长江 B. 黄河 C. 沙滩椰林—西双版纳 珠江 D. 雅鲁藏布江

13. 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 C.降水丰沛 D. 温和湿润 14. 被称为“草原钢城”的包头钢铁厂,其铁矿石主要来自于 A. 白云鄂博 B. 迁安 C. 金昌 D. 15. 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条件 B. 水源条件 C.光照条件 D. 热量条件 16. 西北地区由东往西依次是草原、草原荒漠、荒漠,主要原因是 A. 海陆因素 B. C.地形因素 D. 17. 宁夏平原农业用水主要来自 A. 河水 B. C.地下水 D. 18. 关于我国地形、地势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 形复杂多样并交错分布 B. C.地势东高西低,大至呈阶梯状分布 19. 我国受水蚀作用最强烈的高原是 A. 黄土高原 B. C.四川盆地 D. 20. 秦岭一淮河以南大部分属于 A.湿润区、亚热带 B. C.半湿润区、亚热带 D. 21. 长江上游自西向东依次接纳的大支流是 A.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 B. C.雅砻江、嘉陵江、岷江、乌江 D. 22. 下列支流属于长江上游的是 A.赣江 B. C.嘉陵江 D. 山区面积广,地表形态单调 D.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南沿海降水丰沛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湿润区、热带 半湿润区、暖温带 雅砻江、岷江、乌江、嘉陵江 雅砻江、嘉陵江、乌江、岷江 汉江 湘江 23. 关于四大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 B. 黄土高原是古代黄河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 B. 炎热干燥 鞍山 纬度因素 人为因素 雨水 冰雪融水

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工厂宜接近原料产地的是 A.甘蔗制糖厂 B.家具厂 C.服装加工厂 D.面包厂 2.下图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的工业布局规划图”。你认为规划合理的是 化 工 厂公 路河 流 及 流 向D A B C 居 民 区 3.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主要原因是 A.接近劳动力丰富的地区 B.政策的影响 C.煤炭丰富 D.河流众多,交通便利 4.关于工业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汽车厂生产各种零部件的工厂间存在着生产联系 B.绝大多数产品从原料开始的全部加工过程是在一个工厂里独立完成的 C.甜菜制糖厂与钢铁厂间存在着生产联系 D.有些工厂为了共同利用资金、技术形成空间联系 5.关于工业集聚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 B.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 C.降低运输费用 D.增大能源消耗 6.下列哪些城市由于工业地域扩展而形成 A.天津 B.成都 C.马鞍山 D.济南 7.从投入—产出的工业联系看,下列工厂中,应靠近钢铁厂的是 A.化纤厂 B.机床厂 C.石油厂 D.食品厂 8.德国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中,不属于世界工业发展形势影响的是 A.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冲击 B.钢铁生产总量过剩 C.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D.生产结构较为单一 9.新兴工业区是在传统工业区开始走向衰落的同时出现的,它首先形成于 A.传统工业集中的大城市 B.传统工业相对较少的小城市

C.乡村地区 D.发展中国家 10.下列工业部门属高技术工业的是 A.电子工业、化学工业 B.半导体工业、核工业 C.遗传工程、汽车工业 D.航天工业、造船工业 11.旧金山附近的“硅谷”与九州岛、慕尼黑、苏格兰等高新技术工业区比较,其发展快的特殊条 件是 A.科技力量强 B.环境优美 C.军事订货多 D.高速交通方便 12.鲁尔区将炼钢高炉建到荷兰海边,主要是为了 A.就近获得从国外港口进口的大量煤炭 B.就近将工业废水、废渣排入海洋 C.就近获得通过鹿特丹港口的进口的铁矿石 D.便于得到充足的水源供应 13.“硅谷”的许多企业把新工厂建到内地的克萨斯,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这是因为 ①新厂址地理位置更安全②新厂址交通更便捷③“硅谷”的土地被使用殆尽④“硅谷”的劳动力价格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14.炼钢厂与轧钢厂之间的联系属于 A.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 B.信息联系 C.生产上的投入一产出联系D.非物质联系 15.“第三意大利”分布在A.意大利北部 B.意大利东北部和南部 C.意大利南部D.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 下表为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每炼1吨钢所需原料、燃料的变化资料。据表完成16~17题。 16.19世纪初,钢铁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布局靠近 A.原料地 B.燃料地 C.销售市场 D.交通枢纽 17.20世纪80年代以来,某钢铁企业若考虑经济效益,在布局上选择下图中哪一点最适宜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测试题可以检测你一个阶段的学习,那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为你整理了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答案1~2.【解析】1.B 2.C 根据表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区为华北平原;乙为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夏季气温不会太高;由于云贵高原地处亚热带,冬季气温不会在0度以下。 3.【解析】答案选B 三角洲平原是流水沉积作用而成,高原面的沟壑则是流水侵蚀作用而成,沙丘则是由于风力搬运作用而成,他们都是由于外力作用而成。 4.【解析】答案选A。考查的知识点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等。其中,由于温度的变化,水的冻融,植物根系的生长等,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变成松散的碎屑物,这种破坏作用就是风化作用。 在风化作用基础上,流水、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侵蚀作用。风化侵蚀的产物,经过外力搬运作用离开原来的位置,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这些物质又在地表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 5.【解析】答案选C。喀斯特峰林、孤峰平原地貌既有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又有流水的物理冲刷作用,它的形成条件是:石灰岩地

区;降水和热量条件比较好的地区。 6.【解析】答案选D。水滴石穿属于水蚀作用。应属于流水侵蚀作用。 7.【解析】答案选D。根据岩层向上弯曲可知,该地层为背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根据水、油、气的比重可知,水最大,油居中。 8.【解析】答案选D。题干中提到的两次余震,①发生在岛屿的西略偏北100千米海底,②发生在该岛正南约190千米海底。而且地震均发生在靠近两大板块界线的地方。综合以上的推理,尽管不知道该海沟的名称,也能作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判断。 9.【解析】答案选C。两大板块中的印度洋板块较易判断出,亚欧板块较易误作太平洋板块。区分的方法为发生地震的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是亚欧大陆的延伸部分,从而作出亚欧板块的正确判断。 10.【解析】答案选A。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对考生空间想象能力要求很高。具体考查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状况及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关知识。解此题,首先要明确这是一幅地球剖面图,其次从图中可知此剖面线经过亚欧大陆和南美洲,此时可以判断该剖面线经过太平洋和大西洋,为一个斜剖面。图中反映出的板块有亚欧、太平洋和美洲三个板块,注意六大板块中没有大西洋板块。 11.【解析】答案选C。本题考察板块的构成图的阅读能力。 12.【解析】答案选A。通过材料和图形把学生带入实际生活之

高一地理 必修二第一次月考(含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右面某四国人口构成示意图,回答1~2题。 1.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是( b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最可能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右图图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图。据此回答3~5题。 3.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增长模式相同的国是 A .印度 B .古巴 C .新西兰 D .中国 4.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 ) A .政府人口调控政策力度大 B .政局动荡,长期战乱 C .3年自然灾害,饥荒严重 D .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 5.由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d ) A .甲国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B 、.目前甲国为人口净迁出国 C .目前乙国劳动力短缺 D .目前甲国人口模式已经进入现代型 根据我国2005年人口构成表,相关专家认为中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期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据此回答5-6题。 5.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 c ) 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B.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低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城市化速度快 6.不符合我国的人口结构特点的是 ( d ) A.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B.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 C.从人口性别结构看,男女比重失衡,存在一定社会隐患 D.城乡人口比重基本持平。 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7~8题。 自然增长 国际净迁移 自然增长 国际净迁移 国内净迁移 国内净迁移 总人口增长 总人口增长 1981~1990 1991~2000 0 2 3 1 4 -3 -1 -2 0 2 3 1 4 -3 -1 -2 人口年变化率%

高中区域地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二地理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40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多的是: A 太平洋 B 北冰洋 C 印度洋 D 大西洋 2.下列各组大洲中均为北回归线穿过的是: A 亚洲、欧洲、南美洲 B 亚洲、欧洲、北美洲 C 非洲、亚洲、南极洲 D 非洲、亚洲、北美洲3.在下列4个国家首都中,最早迎到旭日东升的是: A 伦敦 B 纽约 C东京 D 开罗 4.2004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A 火山地震 B 大气污染 C 水体污染 D 海平面上升 5.关于中亚的经济,说法证确的是: A 种植业为主,盛产小麦 B 盛产棉花、黄麻,纺织业发达

C草地森林广阔,畜牧业发达 D 矿产丰富,采矿业占重要地位 读右图,回答6---7两题: 6.下列关于A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国冬季盛行东北风 B 该国中西部的德干高原是茶叶的主要 种植区 C 该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过渡型 D 该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 7.我国哪个省的气候与A国的主导气候一致: A 海南省 B 山东省 C 浙江省 D 青海省 8.下列有关日本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流程短 B 含沙量大 C 水能丰富 D 流速急 9.关于欧洲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阿尔卑斯山地区地震火山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接触带 B 欧洲地势是北高南低 C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多峡湾是冰川作用形成的 D 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一洲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1(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 A.华盛顿时间14:00~16:00 B.北京时间14:00~16:00 C.华盛顿时间2l:00~23:00 D.北京时间21:00~23:00 图1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2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2一3题。 2.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昆仑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南极点 3.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2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 A.0°B.23°26′C.66°34′D.90° 5.夏至日这一天,下列地点白昼最长的是: A.哈尔滨B.北京C.上海D.广州 6.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氮 B.黑子、耀斑和极光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C.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7年 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目冕层 某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时的影子OM和正午的影子ON之间夹角——∠MON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7~9题。 7.某校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间∠MON接近直角,该校可能位于:

A.中亚B.西亚C.东南亚D.南欧 8.我国某学校,每年有两天不存在∠MON,该校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A.滇B.湘C.皖D.鄂 9.江苏某学校,在一个月内观测到∠MON发生了小一大一小的变化。该月是: A.3月B.6月C.9月D.12月 10.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火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 A.金星、地球B.地球、木星C.木星、土星D.水星、木星 11.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A.金星B.月球C.太阳D.火星 12.下图中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其偏转方向,正确的图示是: 13.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是: A.夏季B.春节C.冬季D.秋季 14.地球内部的软流层分布于: 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 读右图判断15—17题(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1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0°,30°E B.0°,60°E C.30°N,30°W D .0°,120°E 16.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 A.日界线,本初子午线B.0°,180° C.0°,150°W D.150°W,180° 17.此时北京时间和北极圈上日落的时间分别是: A.10时12时B.12时18时C.14时16时D.18时18时一架从上海飞往美国洛杉矶的飞机,日落时正好飞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此时北京时间是下午2点整,据此回答18~20题。

高一地理必修二综合试题(卷)新版

涡阳四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检测 地 理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是某城市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 2.该城市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 A .传统型 B .原始型 C .过渡型 D .现代型 HD 指数是用来评价区域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的协调程度,HD<0.30为协调状态,0.30~0.55为不协调状态。“十五”以来,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年增长率超过3%(每年常住人口净增加60万人以上),提前10多年突破了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1800万人口的目标。下图甲为“北京市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乙为“北京市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指数(HD)变化趋势”。据此回答3~5题。 3. 北京市近年来HD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 B. 城市经济发展速度降低很快 C. 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人口增长速度 D. 城市地下空间的广泛使用 4. 图甲中北京市人口分布对北京市区所产生的主要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 ②荒漠化 ③交通拥堵 ④住房困难 ⑤环境污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①②⑤ 5. 为解决北京市人口分布所产生的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 凝聚中心城区的商业、教育、卫生等功能 1270 1290 1310 1330 1350 万人 自然增长率 -1 -2 -3 人口数量 自然增长率 %

B. 在周边城镇新区均衡配置教育和卫生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 C. 促进城市内部各区域产业均衡发展 D. 加快利润较高的企业向西部地区转移 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5~18℃,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 12~14℃。下图是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根据所给材料,回答6~7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份403020 10 -10-20 气温(℃) 甲乙 6.该作物在乙地的最佳收获月份 ( ) A .3月 B .5月 C .11月 D .9月 7.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 ) A .病虫害少 B . 离市场近 C .水源丰富 D .上市较迟 下图是苹果种植的纬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苹果能在特殊产地生长的主要因素是 A .水分 B .地形 C .技术 D .劳动力 9.下列地区最适宜建苹果果汁厂的是 A .黑龙江 B .云南 C .山东 D .海南岛 区位基尼系数反映了经济活动在地理上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基尼系数越大,产业的集聚度越高。读表回答10~11题: 中国部分制造业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 10.影响食品加工行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 .技术 B .市场 C .原料 D .劳动力 11.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专用设备制造业处于低端集聚水平 B .产业集聚度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 C .食品加工业产业集聚度下降 D .石油化工业比食品加工业分布更均匀 行业 年份 1994 1996 2000 2003 2005 食品加工业 0.032 0.049 0.033 0.111 0.169 烟草加工业 0.427 0.428 0.44 0.41 0.449 石油化工及炼焦业 0.128 0.162 0.135 0.194 0.233 专用设备制造业 0.046 0.042 0.033 0.045 0.013

word完整版高中地理自然地理部分测试题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部分测试题分)分,共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 2题。~下图是全球某日某时刻的昏线(线上的数据为经度),据此回答第1

( ) 1.此时北京时间为20 D. 15::20 C. 2120 A. 14:40 B. 9: ) ,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若C点为69°N 2. A. 天山牧民利用云杉林以下的牧场放牧 B.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南极大陆终日斜阳 C. D. 黄淮海平原土壤盐分全年最低 题。~4读图完成3而且同时到达,°经线,1803.假设甲、乙、丙三地有三艘船同时出发驶 向( )速度最快的是.乙和丙D .丙B.乙 C .甲A ( )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4.有关甲、乙、A.甲处比例尺 最小,丙处比例尺最大B.甲、乙、丙处比例尺相同.甲处比例尺大于乙,乙处比例尺大于 丙C .乙处比例尺最小D题:~6下图代表晨昏线与某地方时经线的交点日移动示意图,回 答5 ( ) 若该点移动速度最快,则该地方时为5. .12时 D.6时 C.9时 B A.3 时( ) 若该点地方时为24时,则在下面日期中,该点移动最快的是6. 日1 D月1日.7月6 C15 B14 A.月日.月日.题。7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现有两组队员在此活动。回答~8

.甲组队员准备在图示地区宿营,为避免突发的山洪,你认为在①②③④四地中,最不适 7( ) 宜宿营的地点是 1 A.① B.② C.③ D.④ 8.若乙组队员已经宿营在图中最高处,为了可以互相观测到对方,从安全角度考虑,甲组应该把宿营地选择在图示四地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下图为a、b两地北半球夏至日太阳视运行图,据此回答9~10题。 9.a地的纬度是 A.66°34'N B.83°26'N C.70°23'N D.90°N 10.如果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夹角稍稍变大,则 A.a、b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将变大 B.a、b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将不变 C.a、b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将变大 D.a、b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将不变 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回答下列11~13题 11.图l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A.锋面雨B.对流雨C.台风雨D.地形雨 12.图2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过程为: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 (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题。 1.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 A.16.7% B.14.3% C.0.9% D.1 读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图,完成2~3题。 2.关于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00—1950年,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皆为原始型 B.1850—1950年,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 C.1900—1950年,乙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D.20世纪末甲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3.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 ) A.出生率的下降B.死亡率的下降 C.自然增长率的下降 D.自然增长率的上升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37 053万,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390万人,年均增长0.57%。读我国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统计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善②十年间,人口出生率下降③现阶段,影响我国人口总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迁移④十年间,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5.目前,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②每年净增人口多③人口老龄化明显④劳动力数量急剧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D.①④ 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读中国总和生育率变化曲线图,完成6~7题。 6.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总和生育率呈下降趋势,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的推进B.城乡人口迁移 C.人口老龄化D.国家人口政策 7.如果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 A.人口素质下降B.就业压力加大 C.人口老龄化D.劳动力成本下降 读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结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完成第8题。 8.图中①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A.70% 鼓励生育B.60% 计划生育 C.15% 采取移民政策D.30% 鼓励人员出国 下图示意四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读图,完成9~10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综合测试题

08级地理模块测试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区域划分的基础是 ( ) A.区域差异 B.区域面积 C.区域竞争力 D.区域内的人地关系 读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完成2~4题 2.目前,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是 ( ) A.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 B.中部地带的产业结构较优,一、二、三产业比例均衡 C.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最优,一、二、三产业均在27%~41%之间 D.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生产力水平较高 3.三个地带比较 ( ) A.①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小,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 B.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③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将会大幅度的提高 C.三个地带中第三产业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D.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个地带的第二产业比重将会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会有所下降4.为了加强三个地带联合与互补发展,由东部地带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发展类型是 A.劳动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 C.技术密集型 D.严重污染型 读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回答5~6题 5.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 A.杂草秸秆,沼渣,化肥 B.沼渣,粪肥,塘泥 C.化肥,植物的秸秆,沼渣 D.菌渣,沼渣,塘泥 6.该地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 ( A.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 B.由于杂草填入沼气池减少了秸秆还田,所以土壤的肥力下降 C.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相争激烈,农民需要根据实际调整三者关系 D.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但不利于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 7.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的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8.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B.严重的环境问题 C.庞大的人口数量 D.不利的外部环境 “新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秋季)于2006年7月21日~24日在昆明举行,会议就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作为核心,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继续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据此回答9~10题。 9.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主要表现为 A.农药化肥的使用 B.暴雨洪涝 C.土地沙化 D.矿物燃料的使用 10.下列关于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扩大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的种植面积②建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③增加农产品的进口④增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考虑,在我国下列几组地区中,前者应重视农业技术开发与提高单产;后者应退耕还林还牧、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组是 ( ) A.塔里木盆地和云贵高原 B.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和三江平原 C.江南丘陵和华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和鄂尔多斯高原、 三峡工程是我国跨世纪的主要工程之一,据此回答12~14题。 12.长江三峡工程坝址位于 ( ) A.巫峡三斗坪湖北省 B.西陵峡三斗坪湖北省 C.瞿塘峡三斗坪重庆市 D.西陵峡南津关重庆市 13.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4000万~5000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碳1亿多吨、二氧化硫200万砘、一氧化碳1万吨、氮氧化物37万吨,同时还可以减少废水、废渣的排 放,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有利于 ( ) ①减轻温室效应②减少“白色污染”③防止土地沙漠化④减少水污染⑤减少酸雨⑥减少长江下游的水患 A.①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⑥ 14.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 ( ) A.长江流域 B.长江上游 C.长江中下游 D.长江中游 读下图,回答15~17题。

2017高中世界地理测试题及答案

2017高中世界地理测试题及答案

襄阳市田家炳中学高二年级十月月考 地理测试题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60分) 下图示意日 本本州岛部分地区 樱花初放日期。完 成1~3题。 1.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 2.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3.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 地晚的主要因素 2

是 (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读某大洲局部区域1月份等 温线分布图,完成4~6题。 4、该区域位于( ) A.北美洲境内 B.非洲境内 C.南美洲境内 D.大洋洲境内 5、影响等温线如图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分布 B.洋流分布 C.纬度位置 D.地形特征 6、甲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读世界四条河流河口示意图,回答7—8题。 3

7.关于四条河流共同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雨水补给为主B.都位于东半球 C.流域内种植业发达D.河口三角洲上大城市多 8.乙河航运量远大于丁河的主要影响因素() A.人口B.径流量C.地形D.经济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9~11题。 9.图中河流注入的水域是() A.死海B.黑海 C.波斯湾D.红海 4

10.M城所在国家的自然特点是() A.面临海洋。降水丰沛 B.地势低平,植被茂盛 C.冬温夏凉,四季如春 D.气候干燥,沙漠广布 11.N城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沿河、沿海的位置 B.丰富的石油资源 C.便利的管道运输 D.活跃的宗教活动 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12~15题。 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对美国等五国进行国事访问(见上图),达到了增进友谊、扩大共识、推进合作的目的。 5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二章测试题

必修二1-2章练习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 A.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B.人口生育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C.新出生人口的百分比D.人口生育率与出生率相减的得数 2.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 A.人口出生率B.人口死亡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数量 3.人口的出生率与下列哪一因素密切相关() A.人口数量B.育龄妇女比重 C.人口年龄结构D.风俗习惯 4.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减少B.战争没有 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D.农业的发展 5.受产业革命影响产生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高——高——极低”模式 B.“高——高——较低”模式 C.“高——低——高”模式 D.“低——低——低”模式 据统计,我国西部有的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也十分严重,这一现象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6.一些农村的人口老龄化比城市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人口身体素质更好B.城市环境问题较严重 C.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更多改善D.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 7.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A.拉动农村消费 B.老龄劳动力有丰富的生产经验,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C.农村地区瞻养费用提高,农业投入受牵制 D.有利于促进城市郊区化 8.解决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对策是() A.控制农村青年劳动力外流,提高年轻人比例 B.增加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生产力 C.增加老年劳动力就业岗位,让他们发挥余热

D.实行土地保障、家庭养老和社会保障相结合 9.底座收缩明显的“人口金字塔”图表明() A.少年儿童比重上升,人口规模趋向缩减 B.少年儿童比重下降,人口规模趋向缩减 C.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规模趋向扩大 D.老年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规模趋向扩大 10.下列国家组合中,人口连续呈现负增长的是() A.俄罗斯、美国B.巴西、古巴 C.意大利、匈牙利D.日本、中国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都是不相同的 B.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一般都相同 C.一个国家的人口政策决定了该国的人口增长模式 D.从历史上看,世界各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有很多共同之处 12.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过程大致是() ①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②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③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②①③D.②③① 13.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五·一”节到美国旅游 B.上海人出差到北京 C.广州某同学去北京上大学 D.某市领导下乡检查工作 14.下列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A.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 B.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C.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了移居东南亚 D.在我国参观、旅游的美国人 15.关于三峡库区的移民,正确的叙述是() A.移民的原因是因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环境承载量小

精选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完整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分别是()A.银河系、太阳系B.河外星系、地月系 C.太阳系、地月系D.总星系、太阳系 2.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A、氢气燃烧 B、氦气爆炸 C、核裂变反应 D、核聚变反应3.地球上温度适宜的主要原因是() A.日地距离适中B.太阳光照条件稳定 C.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D.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4. 12月22日,下列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角速度均为0o的是() A、北极点 B、北京市 C、广州市 D、南京市 5.下列地理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而造成的现象是:() A、昼夜的交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春夏秋冬的更替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6.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A.5月1 日B.7月1 日C.8月1日D.10月1 日7.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8.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 A.春分日至秋分日B.秋分日至春分日 C.夏至日至冬至日D.冬至日至夏至日 9.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A .9月24日2时 B .6月22日8时 C .3月21日0时 D .12月22日12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5~6题。 10.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 .地壳中 B .上地幔中 C .下地幔中 D .地核中 11.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A .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 .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 .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 .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9题。 12.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 .反气旋造成 B .气旋造成 C .冷锋造成 D .暖锋造成 13.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A .气流下沉造成 B .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 .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 .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14.此系统易造成: A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 .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 .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5.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16.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高一必修二地理试题含答案新编

高一必修二地理试题含 答案新编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高一必修二地理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の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温馨提示: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 1.目前,中国の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 A.传统型阶段 B.现代型阶段 C.原始型阶段 D.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の过度型阶段2.80年代,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の根本原因是() A.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 B.1984年,国家放宽对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等政策 C.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の收入差距 D.城市生活水平高,有较好の学习、医疗条件 3.城市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 ①靠近交通干道②拓展城市范围③降低生产成本④保护城市环境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关于人口合理容量の叙述,正确の是()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の首要因素 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 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の D.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 5.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化进程の叙述,正确の有() ①大城市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 ②小城镇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大城市③大城市不断出现,引起世人注目の是特大城市の发展④城市内建筑物趋向高大稠密,而城市用地规模基本没有变化

A.①③ B.② ④ C.①④ D.②③ 6.下列有关城市内の商业中心の叙述,正确の是() A.城市の商业中心往往是政府组织形成の B.城市の商业中心都形成在城市の中心位置处 C.城市の商业中心都是以居民密集点为中心而建の D.商业小区应建在居民住宅区内 7.下列各组工业部门,应尽量靠近市场の一组是() A.家具制造石油加工啤酒制造B.甜菜制糖水产品加工精密仪器制造C.食品加工电解铝工业电子工业D.啤酒制造水果罐头厂时装业 8.工业区位选择受原料产地の制约性越来越小,主要是因为() A.产品重量和体积增加 B.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の改进 C.产品质量和价格提高 D.劳动力价格和产品需求下降 9.图8所示聚落空间形态变化の主要原 因是() A.内河航运和公路运输の发展 B.工业生产和金融贸易の发展 C.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の变化 D.城市管理方式和环保の要求 10. 社会经济の发展推动着城市化进 程,“世界城市化水平趋势图”表明21 世纪:() A.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 进程更快 B.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高于世 界平均水平C.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 展速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更高,发展 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更快 11.随着“网购”の兴起,商品の流通量不 断增加。这促进了() 世界城市化水平趋势图 发达国家 世界平 均 发展中国家 城 市 化 水 平 ( % ) 20 80 60 40 100 1960 1980 2000 20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