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线段的大小比较与度量

线段的大小比较与度量

线段的大小比较与度量
线段的大小比较与度量

线段的长短比较与画法

学习目标:(1)掌握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

(2)线段的和差的画法

学习重难点:线段大小比较

一、复习导入:

1

2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___ __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因为线段公理:。

二、新课讲解:

知识点 1 线段的比较。

1、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度量法,即用一把尺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再进行比较。

a b

解:量得a= ;b= ;

∴ a b(填﹤、﹥或﹦)

第二种方法:叠合法

先把两条线段的一端重合,另一端落在同侧,根据另一端落下的位置,来比较

将线段AB移到线段CD的位置,使端点A与端点C重合,线段AB与线段CD

叠合.这时端点B有三种可能的位置情况:(请根据下列语句画出图形,并作

出大小判断)

(1)点B落在C,D之间,线段AB_____线段CD,记作_______.

(2)点B与点D重合,线段AB_____线段CD,记作______.

(3)点B在线段CD的延长线上,线段AB_____线段CD,记作_______.

2、提出问题:

画在黑板上的两条线段是无法移动的,在没有度量工具的情况下,请大家想想办法,如何来比较它们的长短?

知识点 2:线段的画法。

1.尺规作图:

只用____ ___的直尺和__ ___作图,就是尺规作图.

试一试:请先画一条线段,再画一条与它相等的线段(不能用尺量),行吗?

a

解:

【例1】已知线段a,b,c(a>c)(如图所示).

求作:线段AB,使AB=a+b-c.

【思路点拨】

1.在射线上作线段AC=a.

2.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作线段CD=b.

3.在线段AD上作线段DB=c,

线段AB就是要作的线段.

解:

【总结提升】

作图时正确理解线段的和、差

1.作和:作线段a,b的和,要先作线段AB=a,再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作线段BC=b,则线段AC是两线段之和.

2.作差:作线段a,b的差(a>b),要先作线段AB=a,再在线段AB上作AC=b(或BC=b),剩余的线段就是两线段之差.

七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线段课时2线段的度量与比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2 直线、射线、线段 课时2 线段的度量与比较 【知识与技能】 (1)会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2)理解线段的中点、等分点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自己动手操作,用心去体会,使学生养成动手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会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通过对问题的解决过程的反思,感受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画一条线段,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掌握线段的中点和等分点. 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正确比较线段的长短. 多媒体课件、直尺、圆规 情境:教师提问: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你能从比身高上受到一些启发吗?你可以再举出一些比较线段长短的实例吗? 学生合作探究. 教师总结:身高的比较通常是两人站在同一水平位置靠在一起,看头部的位置来得出高矮. 也可以采用量身高的方法. 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可以采取以上方法来得出结果.那么我们如何画出长度相等的线段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线段、比较线段的大小以及线段的和、差运算.

一、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线段的大小比较.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横竖两条长度相近的线段,提出问题:如何比较这两条线段的长短?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好方法给予鼓励和肯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总结:有目测;用刻度尺测量;借助圆规(或绳子)比较等方法. 探究2:尺规作图. 教师提出问题:已知线段AB,怎样画线段CD,使线段CD的长度与线段AB的长度相等?与同桌交流画法.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派代表板书并说明解决方法,如图4-2.2-1. 教师活动:纠正学生在尺规作图中的不规范行为. 师生总结: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我们可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它们的长度来比较,或者把其中的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使两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重合的端点的同侧)作比较. 探究3:线段的和、差运算. 教师给出概念:已知线段a,b(a>b)(如图4-2.2-2),在直线上作线段AB=a,再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作线段BC=b,那么线段AC就是线段a与b的和,记作AC=a+b,如图4-2.2-2(1).如果在线段AB上作线段BD=b,那么线段AD就是线段a与b的差,记作AD=a-b,如图4-2.2-2(2). 探究4:线段的中点的概念. 在线段上,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叫作这条线段的中点.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使学生学会线段的两种比较方法及表示法. 3、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景问题,引入课题 [师]对,如图(教师把图画在黑板)从A地到B地,实线表示公路,虚线表示小路,若要让你从A地到B地办事,你走哪条路?为什么? [生]因为小路近,所以我走小路. [师]很好,我们现在把A地、B地看成两个点时,就会发现: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这是线段的性质.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distance). 思考: 1、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请同桌两同学站起来各自发表意见) 2、要比较两条绳子的长短,你能想出几种方法?(用两根绳子作教具) 学生动手画出 (1)直线AB.

(2)射线OA. (3)线段CD. 2、提出问题:能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如果有学生将直线、射线也量出了长度,借此复习直线和射线的概念.) 3、提出数与形的问题: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 4、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 (1)直接用刻度尺. (2)圆规和刻度尺结合使用.(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寻找这两种方法) 5、教师再讲表示法:线段AB=7cm. 二、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师设计以下过程由学生完成. 1、怎样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提出为什么要站在一起,脚底要在一个平面上? 2、怎样比较两座大山的高低?只要量出它们的高度. 由此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比较的两种比较方法: 重叠比较法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一个端点的位置.教师为学生演示,步骤有三: (1)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 (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 (3)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AB=CD. 若端点B落在D上,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教师讲授此部分时,应用几个木条表示线段AB和线段CD,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和形象.也可以用圆规截取线段的方法进行. 数量比较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将长度进行比较.可以用推理的写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写法如下: 因为量得AB=××cm,CD=××cm, 所以AB=CD(或AB<CD或AB>CD.) 总结:现在我们学会了比较线段的大小,还会比较什么?学生可以回答出,可以比较数的大小,进而再问:数的大小如何比较?(数轴)再问:比较线段的大小与比较数的大小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得到:比较线段的大小就是比较数的大小. 三、应用实例,变式练习: 完成课本的随堂练习,同学进行交流,老师给予相应的指导.

线段的比较与画法

线段的比较与画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使学生学会线段的两种比较方法及表示法. 3.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线段的概念,引出线段的长度的度量和表示 1.学生动手画出(1)直线AB.(2)射线OA.(3)线段CD. 2.提出问题:能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如果有学生将直线、射线也量出了长度,借此复习直线和射线的概念.) 3.提出数与形的问题: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 4.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1)直接用刻度尺.(2)圆规和刻度尺结合使用.(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寻找这两种方法) 5.教师再讲表示法:线段AB=7cm. 二、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师设计以下过程由学生完成. 1.怎样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提出为什么要站在一起,脚底要在一个平面上? 2.怎样比较两座大山的高低?只要量出它们的高度. 由此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比较的两种比较方法: 重叠比较法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一个端点的位置.教师为学生演示,步骤有三: (1)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 (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 (3)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AB=CD. 若端点B落在D上,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 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如图1-6. 教师讲授此部分时,应用几个木条表示线段AB和线段CD,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和形象.也可以用圆规截取线段的方法进行. 数量比较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将长度进行比较.可以用推理的写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写法如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课时 线段的比较与度量

4.2 直线、射线、线段 第2课时线段的比较与度量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这节课来学习线段的大小比较,线段的和、差、倍、分. 2.三维目标: (1)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会比较线段的大小. ②理解线段的和、差、倍、分的意义,并会用几何语言描述它们. ③掌握画一条线段等已知线段的画图方法,并能完成其他相关线段的画图. (2)情感态度 通过实际情景,让学生体会线段大小的比较与度量,并能初步应用于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 初步学习几何知识,并能解决简单问题. 3.学习重、难点: 重点: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线段的中点的概念. 难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的几何语言表述和画图. 二、分层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范围:教材第126页最后一自然段至第127页图4.2-9

下面一自然段的内容.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要求:按课本上指示的方法动手画图,弄清楚“作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尺规作图方法和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 (4)自学参考提纲: ①“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常用方法有两种: 第一是度量法:即是量出线段a的长度,再画一条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 第二是“尺规作图”法:即是用直尺画射线,再用圆规在射线上截取线段. ②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即长短)也有两种方法:第一是度量法:即用刻度尺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度,然后比较它们的长度的大小. 第二是叠合法:即把两条线段叠合在一起,使它们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落在同一侧来比较,如下图. 则AB>CD AB=CD AB<CD ③你能再举出一些比较线段长短的实例吗?与同学交流一下. 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学习.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②差异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 (2)生助生:小组内同学间相互交流、纠错. 4.强化: (1)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作图方法. (2)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

线段的度量和比较导学稿

§1.4 线段的度量和比较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借助有趣的情景及事件“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 2.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了解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二、过程目标 立足具体情境,尽可能从性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去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成果。 三、情感目标 调动学生的全面触动性,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全面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进一步提高观察、分析和抽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线段的性质及线段比较的方法,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概念和线段中点的概念。 难点: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线段中点的表示方法及应用。 【教学准备】 三角板、圆规、刻度尺、线绳。 【预习导学】

思考:如何比较两人的身高?是否有几种方法?如何来比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探求结论 问题1:已知一线段a(如图),请你设法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你有几种方法?如何操作? 问题2: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请大家研究的方法? 教师归的总结:(1)(2) 问题3:线段的中点,三等分点……等是如何规定的?怎样用图形和符号语言来表示? 问题4:小猫看到前面有食物时,为什么都选择直着跑?难道它们也懂数学?结合简图,说明为什么? 引入线段的性质: 引入两点之间的距离:

二、精讲点拔,质疑问题 例 1 如图:你能在图中找出一点P,使点P到点A、B、C、D 的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吗?如果能,请你画出P点。 例 2 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4cm,M 是线段AC的中点,试求线段AM的长?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例 3 如图:三条线段首尾相接,你会用哪些方法比较线段AC 和BC的长短? 例 4 在一条直线上,依次有A、B、C、D、E五点,如果点B是AC的中点,点C是BD的中点,点D是CE的中点。 (1)画出图形。 (2)AB与DE相等吗? (3)点B、C、D是线段AE的几等分点?点C、D是线段BE的几等分点? 四、思考于练习

线段的度量与比较(学案)

1 线段的度量与比较学案NO.5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一条重要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能利用直尺、圆规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并会用符号“>”“<”“=”表示出来。 3、理解两个概念: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能用刻度尺量两点间的距离,画一条线段的中点,并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重点内容) (二)自学过程 1、请指出能够测量线段长度的工具: 。 2、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 最短。 3、 ,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4、请你画一条长为4cm 的线段,并用刻度尺找出它的中点.。 (三)合作交流。要求:小组或同桌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5、画一条线段AB ,使它的长度等于已知线段a ,与同学交流你的画法。 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明为什么。 (1)若AP=2 1AB ,则P 是AB 的中点。( ) (2)若AB=2AP ,则P 是AB 的中点。( ) (3)若AP=PB ,则P 是AB 的中点。( ) (4)若AP=PB=21AB ,则P 是AB 的中点。( ) 7、如图,线段AB 上有一点C ,那么BC AB ;AB BC+AC ; AB+BC AC.(填“>”、“=”或“<” ). 8、如图,M 是线段AC 的中点,N 是线段CB 的中点. ①如果AC=5cm ,BC=3cm ,那么MN= . ②如果AM=2cm ,NB=3cm ,那么AB= . 第9题图 9、从甲到乙有两条路径,其中一条要经过丙,小明画出了示意图,并注明了距离(单位:千米),小英认为他的标注有问题,说说你的看法。 第7题图 第8题图 10 8 20 甲 乙 丙

2 (四)课堂练习 1.选择题 (1)在直线AB 上有一点C ,已知CB=2cm ,AB=4cm ,则AC 等于( ). (A )6cm ( B )2cm (C )6cm 或2cm (D )无法确定 (2)如图,一根10cm 长的木棒,棒上有两个刻度,把它作为尺子,量一次要量出一个 长度,能量出的长度有( ). (A )7个 (B )6个 (C )5个 (D )4个 2.填空题 (1)如图,从A 地到B 地的四条路中,最近的一条是 . (2)如图,比较线段DE 和BC 的大小,有DE BC. (3)如图,已知直线上有四个点A 、B 、C 、D ,则AC= +BC=AD- ;AC+BD-BC= . (4)如图,已知BC=4cm ,D 是AC 的中点,且DC=3cm ,则AB= ,AC= (5)把线段AB 延长到C ,使BC=AB ;再延长BA 到D ,使AD=2AB.那么: ①BC= AB AC ;②BD= AB= CD. (6)比较下列线段的长短(填“<”,“>”,或“=”). ①AD BC ;②AB CD ;③AC BD ;④AO CO. 3.如图,已知AB=20cm ,CD=8cm ,E 、F 分别为AC 、BD 的中点,求EF 的长. 4.在直线l 上取A 、B 两点,已知P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M 在AP 上,MB=6,MA=4. 求MP 的长度. 5.已知,AB=10cm ,直线AB 上有一点C ,BC=4cm.M 是线段AC 的中点,求AM 的长. 探索与思考 量一量图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和等腰梯形相对两个顶点的连线(线段AC 、BD )的长度,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第2(6)图

1[1].4线段的度量与比较

1.4线段的度量与比较 (一):学情分析 面向全班的学生。学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知道线段的定义,会度量线段的长度。学生对于比较身高较为熟悉,较易接受线段比较长短的两种方法,但对于利用线段中点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大会书写,对这方面须加强理解。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一条重要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能利用直尺、圆规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并会用符号“>”“<”“=”表示出来。 3、理解两个概念: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能用刻度尺量两点间的距离,画一条线段的中点,并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重点内容) (三)自学过程 阅读教材18—19页的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请指出能够测量线段长度的工具: 。 2、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 最短。 3、 ,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4、请你画一条长为4cm 的线段,并用刻度尺找出它的中点.。 (四)合作交流。 要求:小组或同桌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画一条线段AB ,使它的长度等于已知线段a ,与同学交流你的画法。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明为什么。 (1)若AP=21 AB ,则P 是AB 的中点。( ) (2)若AB=2AP ,则P 是AB 的中点。( ) (3)若AP=PB ,则P 是AB 的中点。( ) (4)若AP=PB=21 AB ,则P 是AB 的中点。( ) 3、如图,线段AB 上有一点C ,那么BC AB ;AB BC+AC ; AB+BC AC.(填“>”、“=”或“<” ). 4、如图,M 是线段AC 的中点,N 是线段CB 的中点. ①如果AC=5cm ,BC=3cm ,那么MN= . 第4题图 第3题图

1.4线段的度量和比较

1.4 线段的度量和比较 学习目标 1、理解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能用度量法、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重点:线段的性质 难点:线段中点的应用 课前准备:有刻度的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18页~第19页,完成下列问题: 1、线段的基本性质 2、两点之间的距离 3、线段中点 二、下面一道题,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 有A 、B 、C 、D 四个村庄,位置如图所示,要修建一输油站,把油送到四个村庄, 并使输油管的总长最短。请你画出图形并标出输油站P 的位置。 通过这些题目,我们发现了线段的一个基本性质:两点之间所有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给大家5分钟时间,思考日常生活中,对这一性质的应用,小组交流各自的发现) 针对练习:1、课本23页第6题。 2、课本第22页,B 组第2题。 三、线段的比较 1、 如图1,存在两条线段AB,CD : A B C D 如何比较这两条线段的大小?(两条线段相差较大,不用借助任何工具,只凭眼睛观察就能发现线段CD 大于线段AB ) A C D

2、如图2,如何比较线段EF 、GH 的大小? E F G H 此时,线段EF 与线段GH 相差不大,很难用眼睛观察出大小,此时我们就需要借助工 具进行比较。想一想,你会怎样比较这两条线段的大小?(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方法一:度量法。用有刻度的直尺直接测量线段EH 与GH 的长短,就能比较这两 条线段的大小。 方法二:叠合法。用圆规能比较这两条线段的大小吗?做一做,试一试。 针对练习 注意:学生必须亲手操作这两种方法,才能熟练掌握。 四、线段的中点 动手做一做 拿出一张纸,在上面随意画出一条线段AB ,然后折叠,使A 、B 两点重合,再展开, 在线段AB 上有个折痕,记作C ,此时得到两条新的线段AC 与BC 。想一想,线段AC 与线段BC 、线段AB 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线段的中点: 要求学生会用数学语言表示线段之间的关系: AB=2AC=2BC 针对练习: 1、如图,AB=24cm ,C 、D 点在线段AB 上,且CD=10cm ,M 、N 分别是AC 、BD 的 中点,求线段MN 的长. 2、7、课本第22页A 组第7题。 五、课堂小结 1、回忆今天学到的知识 2、说一说你在学知识之外,又学到了什么? 【课堂达标测验】 1、点C 在线段AB 上,不能判断点C 是线段中点的是( ) A. AB=2AC B . AC+BC=AB C. BC=21AB D. AC=BC

线段的度量和比较习题课学案

1.4线段的度量和比较习题课学案 NO.6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线段的基本性质并能熟练应用。 2.理解并应用两点间的距离和线段的中点的含义,会用准确的语言加以表述。 二、复习回顾: 1.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 最短. 2. ,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3.请指出能够测量线段长度的工具: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线段的中点。 三、基础训练: 1.如图,如果C 是线段AB 的中点,那么AC=_____=2 1_____,AB=2______=2________;如果AC=BC ,那么点C 是线段AB 的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画A 、 B 两点间的距离 B 、连结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C.线段的大小关系与他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D.若AC=BC ,则C 必定是线段AB 的中点 3.在线段AB 上有一点C ,已知CB=2cm ,AB=4cm ,则AC 等于__________。 4.如图,D 是线段CB 的中点,AB=16厘米,AD=13.5厘米,那么CB 的长为多少? A C B A C D B (第1题) (第3题) 四、能力提升: 1.(课本例题变式题)已知线段AB ,延长线段AB 到C ,使BC= 21AB ,反向延长AC 到D ,使DA= 3 1AC ,若AB=10cm,求CD 的长。

2.(一题多变)已知:点C在线段AE上,线段AC=6,线段CE=4,点B、D分别是AC、CE的中点,求线段BD的长度。 A B C D E 变:将条件中的“AC=6,CE=4”改成“AC=a,CE=b”,其余不变,你能得出线段BD的长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一题多解):已知直线m上有三点A、B、C,线段AC=1,BC=3,则线段AB的长度是 多少? 五、课堂检测: 在一条直线上顺次截取A、B、C三点,使AB=5cm,BC=3cm,并且取线段AC的中点O,求线段OB的长。 AOBC

4.3线段的长短比较

4.3比较线段的长短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 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 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 3. 二、教学重点 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 三、教学难点 对线段与数之间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 线段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四、教具准备 四支筷子(三红一绿,长短不一)、圆规、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老师手中有两只筷子(一红一绿)如何比较它们的长短? 学生:先移动一根筷子,与另一根筷子一头对齐,两根棒靠紧,观察另一头的位置,多出的较长。 教师:比较长短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必有一头对齐 教师: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可以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根筷子的长度,然后比较两个数值 教师:我们可以用类似于比筷子的两种方法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二)新课教学 让学生在本子上画出AB、CD两条线段。(长短不一) 1.“议一议”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较的过程,然后教师边演示边用规范的几何语言 描述 叠合法:把线段AB、CD放在同一直线上比较,步骤有三: ①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 ②将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 ③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记做:AB=CD (几何语言) 若端点B落在D内,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记做:AB<CD 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记做:AB>CD 如图1 C D B (注:讲此方法时,教师应采用圆规截取线段比较形象,还需向学生讲明从“形” 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 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再将长度进行比较。 总结;用度量法比较线段大小,其实就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数”的角度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线段的比较与度量

作品编号:0115230988859532558954500001 学校:秘强市景秀镇赛班家屯小学* 教师:丽景春* 班级:凤凰队参班* 4.2 直线、射线、线段 第2课时线段的比较与度量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这节课来学习线段的大小比较,线段的和、差、倍、分. 2.三维目标: (1)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会比较线段的大小. ②理解线段的和、差、倍、分的意义,并会用几何语言描述它们. ③掌握画一条线段等已知线段的画图方法,并能完成其他相关线段的画图. (2)情感态度 通过实际情景,让学生体会线段大小的比较与度量,并能初步应用于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 初步学习几何知识,并能解决简单问题. 3.学习重、难点:

重点: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线段的中点的概念. 难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的几何语言表述和画图. 二、分层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范围:教材第126页最后一自然段至第127页图4.2-9下面一自然段的内容.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要求:按课本上指示的方法动手画图,弄清楚“作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尺规作图方法和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 (4)自学参考提纲: ①“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常用方法有两种: 第一是度量法:即是量出线段a的长度,再画一条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 第二是“尺规作图”法:即是用直尺画射线,再用圆规在射线上截取线段. ②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即长短)也有两种方法:第一是度量法:即用刻度尺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度,然后比较它们的长度的大小. 第二是叠合法:即把两条线段叠合在一起,使它们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落在同一侧来比较,如下图. 则AB>CD AB=CD AB<CD ③你能再举出一些比较线段长短的实例吗?与同学交流一下. 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学习. 3.助学:

线段的大小比较与度量

线段的长短比较与画法 学习目标:(1)掌握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 (2)线段的和差的画法 学习重难点:线段大小比较 一、复习导入: 1 2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___ __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因为线段公理:。 二、新课讲解: 知识点 1 线段的比较。 1、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度量法,即用一把尺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再进行比较。 a b 解:量得a= ;b= ; ∴ a b(填﹤、﹥或﹦) 第二种方法:叠合法 先把两条线段的一端重合,另一端落在同侧,根据另一端落下的位置,来比较 将线段AB移到线段CD的位置,使端点A与端点C重合,线段AB与线段CD 叠合.这时端点B有三种可能的位置情况:(请根据下列语句画出图形,并作 出大小判断) (1)点B落在C,D之间,线段AB_____线段CD,记作_______.

(2)点B与点D重合,线段AB_____线段CD,记作______. (3)点B在线段CD的延长线上,线段AB_____线段CD,记作_______. 2、提出问题: 画在黑板上的两条线段是无法移动的,在没有度量工具的情况下,请大家想想办法,如何来比较它们的长短? 知识点 2:线段的画法。 1.尺规作图: 只用____ ___的直尺和__ ___作图,就是尺规作图. 试一试:请先画一条线段,再画一条与它相等的线段(不能用尺量),行吗? a 解: 【例1】已知线段a,b,c(a>c)(如图所示). 求作:线段AB,使AB=a+b-c. 【思路点拨】 1.在射线上作线段AC=a. 2.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作线段CD=b. 3.在线段AD上作线段DB=c, 线段AB就是要作的线段. 解: 【总结提升】 作图时正确理解线段的和、差 1.作和:作线段a,b的和,要先作线段AB=a,再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作线段BC=b,则线段AC是两线段之和. 2.作差:作线段a,b的差(a>b),要先作线段AB=a,再在线段AB上作AC=b(或BC=b),剩余的线段就是两线段之差.

线段的度量

线段的度量 教学目标 1.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2.使学生学会线段的两种比较方法及表示法。 3.3.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度量的正确方法,是本节的重点。线段的比较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一、课题引入 1.学生动手画出(1)直线AB。(2)射线OA。(3)线段CD。 1.2.提出问题:能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如果有学生将直线、射线也量出了长度,借此复习直线和射线的概念) 二、二、授新课 1.线段的度量 (1)(1)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 (2)(2)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1)直接用刻度尺。(2)圆规和刻度尺结合使用。(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寻找这两种方法) (3)(3)表示法:线段AB=7c m。 2.线段的比较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教师设计以下过程由学生完成。 ①怎样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得出为什么要站在一起,脚底要在一个平面上? ②怎样比较两座大山的高低?只要量出它们的高度。 由此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比较的两种比较方法: (1)重叠比较法(几何法)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一个端点的位置。教师为学生演示,步骤有三: ①将线段AB的端点A与CD的端点C重合。 ②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 ③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若端点B落在D上,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如图1-6。 教师讲授此部分时,应用几个木条表示线段AB和线段CD,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和形象。也可以用圆规截取线段的方法进行。 (2) 数量比较法(代数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将长度进行比较.可以用推理的写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写法如下: 因为量得AB=××c m,CD=××c m, 所以AB=CD(或ABCD), 总结:现在我们学会了比较线段的大小,还会比较什么?学生可以回答出,可以比较数的大小,进而再问:数的大小如何比较?(数轴)再问:比较线段的大小与比较数的大小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得到:比较线段的大小就是比较数的大小。 三、应用实例,变式练习:

初中数学线段的度量和比较教案_答题技巧

初中数学线段的度量和比较教案_答题技巧 1.4线段的度量和比较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一条重要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能利用直尺、圆规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并会用符号“>”“<”“=”表示出来。 3、理解两个概念: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能用刻度尺量两点间的距离,画一条线段的中点,并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重点内容)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两点间的距离这个概念。难点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公理的应用。 三.学习过程 1.课前预习 (1)、请指出能够测量线段长度的工具:。 (2)、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最短。 (3)、,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2.自主探究 (1)、请你画一条长为4cm的线段,并用刻度尺找出它的中点.。 (2)、画一条线段AB,使它的长度等于已知线段a,与同学交流你的画法。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明为什么。 a.若AP= AB,则P是AB的中点。() b.若AB=2AP,则P是AB的中点。() c.若AP=PB,则P是AB的中点。() d.若AP=PB= AB,则P是AB的中点。()

(三)合作交流。要求:小组或同桌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7)、如图,线段AB上有一点C,那么BC AB;AB BC+AC; AB+BC AC.(填“>”、“=”或“<” ). (8)、如图,M是线段AC的中点,N是线段CB的中点. ①如果AC=5cm,BC=3cm,那么MN= . ②如果AM=2cm,NB=3cm,那么AB= . 第9题图 (9)、从甲到乙有两条路径,其中一条要经过丙,小明画出了示意图,并注明了距离(单位:千米),小英认为他的标注有问题,说说你的看法。 (四)当堂检测,反馈矫正 1.选择题 (1)在直线AB上有一点C,已知CB=2cm,AB=4cm,则AC等于(). (A)6cm(B)2cm (C)6cm或2cm (D)无法确定 (2)如图,一根10cm长的木棒,棒上有两个刻度,把它作为尺子,量一次要量出一个长度,能量出的长度有(). (A)7个(B)6个(C)5个(D)4个 2.填空题 (1)如图,从A地到B地的四条路中,最近的一条是. (2)如图,比较线段DE和BC的大小,有DE BC. (3)如图,已知直线上有四个点A、B、C、D,则AC= +BC=AD-;AC+BD-BC= . ( (4)如图,已知BC=4cm,D是AC的中点,且DC=3cm,则AB= ,AC=

线段的比较与画法教案

线段的比较与画法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使学生学会线段的两种比较方法及表示法. 3.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线段的概念,引出线段的长度的度量和表示 1.学生动手画出(1)直线AB.(2)射线OA.(3)线段CD. 2.提出问题:能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如果有学生将直线、射线也量出了长度,借此复习直线和射线的概念.) 3.提出数与形的问题: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

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 4.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1)直接用刻度尺.(2)圆规和刻度尺结合使用.(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寻找这两种方法) 5.教师再讲表示法:线段AB=7cm. 二、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师设计以下过程由学生完成. 1.怎样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提出为什么要站在一起,脚底要在一个平面上? 2.怎样比较两座大山的高低?只要量出它们的高度.由此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比较的两种比较方法: 重叠比较法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一 个端点的位置.教师为学生演示,步骤有三: (1)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 (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 (3)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AB=CD. 若端点B落在D上,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如图1-6.

(三)线段的度量和比较分析

(三)线段的度量和比较 知识强化 一、知识概述 1、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线段的长度可用有刻度的直尺测量. 3、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 (1)叠合法.如比较线段AB、CD的大小,可将线段AB、CD移到同一条射线上,使它们的端点A、C都与射线的端点重合,再由点B与点D的位置关系,就可得出线段AB和CD的三种大小关系. (2)度量法.先用刻度尺量每条线段的长度,再按照长度比较它们的大小.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表示方法:用几何语言表述两线段比较可能出现的三种结果. 若两线段为线段AB、线段CD,如上图,则分别有如下结论:ABCD 4、线段的中点 如果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BM,那么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类似地,线段有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如图所示,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则 AM=BM=AB或AB=2AM=2BM. 5、求线段长度通常有三种方法:①逐步计算求线段的值;②用字母代换求线段的值;③构造方程求线段的值. 6、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典例讲解 例1、(1)如图,A、B是河流l两旁的两个村庄,若在河流l上建一个水厂,使它到两个村庄铺设的供水管道最短,请你在l上标出点C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2)一个圆柱形的柱子,一只蚂蚁由柱子的一条高AB的最底端B点沿侧面转圈爬到顶端A点,问小蚂蚁怎么走路线最短?

答案: (1)解:连接AB交l于C,则点C就是所求作的点. 理由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解:如图,先将圆柱侧面展开,蚂蚁应沿着BA爬行,路线最短. 例2、(1)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线段BC上一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D=AC-BD B. C.CD=AD-BC D. (2)如果点B在线段AC上,那么下列表达式中:①,②AB=BC,③AC=2AB,④AB+BC=AC.能表示B是线段AC的中点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3)已知线段AB=10cm,PA+PB=20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P不能在直线AB上

线段比较与画法教案

线段比较与画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 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使学生学会线段的两种比较方法及表示法. 3.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线段的概念,引出线段的长度的度量和表示 1.学生动手画出(1)直线AB.(2)射线OA.(3)线段CD. 2.提出问题:能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如果有学生将直线、射线也量出了长度,借此复习直线和射线的概念.) 3.提出数与形的问题: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这就 是数与形的结合. 4.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1)直接用刻度尺.(2)圆规和刻度尺结合使用.(教师可让学 生自己寻找这两种方法) 5.教师再讲表示法:线段AB=7cm. 二、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师设计以下过程由学生完成. 1.怎样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提出为什么要站在一起,脚底要在一个平面上? 2.怎样比较两座大山的高低?只要量出它们的高度. 由此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比较的两种比较方法: 重叠比较法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一个端点的位置.教师为学生演示, 步骤有三: (1)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

(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 (3)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AB=CD. 若端点B落在D上,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 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如图1-6. 教师讲授此部分时,应用几个木条表示线段AB和线段CD,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和形象.也可以用圆规截取线段的方法进行. 数量比较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将长度进行比较.可以用推 理的写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写法如下: 因为量得AB=××cm,CD=××cm, 所以AB=CD(或ABCD). 总结:现在我们学会了比较线段的大小,还会比较什么?学生可以回答出,可以比较 数的大小,进而再问:数的大小如何比较?(数轴)再问:比较线段的大小与比较数的大小 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得到:比较线段的大小就是比较数的大小. 三、应用实例,变式练习: 1.如图1-7,量出以下图形中各条线段的长度,比较它们的大小.并比较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的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如图1-8,根据图形填空. AD=AB+______+______,AC=______+______,CD=AD-______. 3.如图1-9,已知线段AB,量出它的长度并找出它的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 4.如图1-10,根据图形填空,(1)AB=______+______+______.(2)AB-a=______+______. 四、小结 1.教师提问:怎样表示线段的长度?怎样比较线段的大小?通过本节课你对图形与数之间的关系有什么了解? 2.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重点总结数与形的结合以及比较线段大小的两种方法. 五、作业

线段的度量与比较整理

线段的度量与比较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一条重要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能利用直尺、圆规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并会用符号">""<""="表示出来。 3、理解两个概念: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能用刻度尺量两点间的距离,画一条线段的中点,并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重点内容) (二)自学过程 1、请指出能够测量线段长度的工具:( ) 。 2、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 )最短。 3、( ),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4、请你画一条长为4cm 的线段,并用刻度尺找出它的中点.。 (三)合作交流。要求:小组或同桌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5、画一条线段AB,使它的长度等于已知线段a,与同学交流你的画法。 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明为什么。 (1)若AP = AB,则P 是AB 的中点。( ) (2)若AB=2AP,则P是AB 的中点。( ) (3)若AP=PB ,则P是AB 的中点。( ) (4)若AP=PB= A B,则P是A B的中点。( ) 7、如图,线段A B上有一点C,那么BC ( )AB ;AB( ) BC+A C; A B+B C( )AC.(填">"、"="或"<" ). 8、如图,M是线段AC 的中点,N 是线段CB 的中点. ①如果AC=5c m,B C=3cm ,那么MN =( ) . ②如果A M=2cm ,NB =3cm,那么AB= ( ) . 9、从甲到乙有两条路径,其中一条要经过丙,小明画出了示意图,并注明了距离(单位:千米),小英认为他的标注有问题,说说你的看法。 (四)课堂练习 1.选择题 (1)在直线AB 上有一点C,已知CB=2c m,AB=4cm,则A C等于( ). (A )6cm B)2cm (C )6cm 或2cm (D)无法确定 (2)如图,一根10cm 长的木棒,棒上有两个刻度,把它作为尺子,量一次要量出一个长度,能量出的长度有( ). (A)7个 (B )6个 (C)5个 (D )4个 2.填空题 (1)如图,从A 地到B 地的四条路中,最近的一条是 . (2)如图,比较线段DE 和BC的大小,有D E BC. (3)如图,已知直线上有四个点A 、B、C 、D ,则AC=( )+BC=A D-( );AC +BD -BC=( ) (4)如图,已知BC =4cm,D 是A C的中点,且DC=3cm,则AB=( ) ,AC =( ) (5)把线段AB 延长到C ,使BC=AB;再延长BA 到D ,使A D=2AB.那么:①BC= ( ) AB ( )AC;②B D=( ) AB = ( ) CD. (6)比较下列线段的长短(填"<",">",或"="). ①AD B C;②AB CD;③AC BD ;④AO CO . 3.如图,已知AB=20cm ,CD=8cm,E 、F 分别为AC 、BD 的中点,求EF的长. 4.在直线l上取A 、B 两点,已知P 为线段AB的中点,点M 在AP 上,MB=6,M A=4. 求MP 的长度. 5.已知,A B=10cm ,直线A B上有一点C,B C=4cm.M是线段AC的中点,求AM 的长. 第7题图 第8题图 10 8 20 甲 乙 丙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第2(6)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