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目录

一、编制目的 (1)

二、编制依据 (1)

三、工程概况 (1)

四、组织管理措施 (2)

1、成立质量通病专项防治领导小组 (2)

2、质量通病专项防治领导小组职责 (2)

五、质量通病专项质量方案及施工措施 (2)

1、排水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2)

1、1管道位置偏移或积水 (2)

1、2管道渗漏水,闭水试验不合格 (3)

1、3检查井变形、下沉,构配件质量差 (4)

1、4回填土沉陷 (5)

2、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6)

2、1路基施工质量通病 (6)

2、2路基过湿或有“弹簧”现象,不加处理或处理不到位 (6)

2、3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强度偏差 (7)

2、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表面松散起皮 (8)

2、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碾压不密实 (8)

2、6干(温)缩裂缝 (9)

2、7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级配偏差 (12)

2、8混合料含水量不稳定 (13)

2、9混合料离析 (14)

2、10混合料摊铺时骨料分配不均匀 (14)

2、11混合料碾压时呈现弹软现象或基层表面灰浆过厚 (15)

2、12基层平整度差 (16)

2、13混合料没能形成板体或板体强度不足 (17)

2、14 沥青混凝土横向裂缝 (17)

2、15沥青混凝土纵向裂缝 (18)

2、16沥青混凝土网状裂缝 (19)

2、17反射裂缝 (20)

2、18沥青混凝土翻浆 (20)

2、19沥青混凝土车辙 (21)

2、20 沥青混凝土壅包 (22)

2、21路面沥青砼松散掉渣 (23)

2、22沥青混凝土路面接茬不平、松散、有轮迹 (24)

2、23沥青混凝土搓板 (24)

2、24沥青混凝土凹槽 (25)

2、25沥青混凝土脱皮 (26)

2、26沥青混凝土啃边 (26)

2、27沥青混凝土光面 (26)

2、28施工接缝明显 (27)

2、29压实度不足 (28)

2、30检查井与路面衔接不平顺 (29)

2、31边石线形不顺、破损 (30)

2、32人行道土基不夯实,水泥砼基层不密实,人行道渗水性不良 (31)

2、33路面砖 (31)

2、34路面砖与边石衔接不平顺,缝隙过宽 (32)

2、35路面砖与检查井、路灯底座或其它突出物周边不圆顺、不平顺.. 33

2、36无障碍通道 (33)

2、37人行道纵横缝不顺直,砖缝过大 (34)

2、38砌体砂浆不饱满 (34)

2、39砌体平整度差,有通缝 (34)

附图一、项目部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36)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一、编制目的

工程质量通病一直就是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工程有不同程度的危害。防治工程质量通病就是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举措,也就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更就是我们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职责。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公司的工程质量水平,有效根治质量通病,结合本公司消除质量通病的经验,控制质量通病的发生,针对本工程特点,制定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与国建筑法》

2、《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4、《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6、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268-2008)

7、其她现行规范及有关建设管理办法

8、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方案

9、设计图纸、审查意见、合同文件等

三、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湘潭县梧桐路(黄莺路一海棠路)道路工程,位于湘潭天易示范区内,梧桐路呈南北走向,施工内容包括:梧桐南路道路工程(1 0 7国道-K1+920)长度为1980m,路幅宽度2 8米;梧桐南路道路工程(K1+92 0-K3+74 0、234)长度为1820、234m,路幅宽度2 8米;梧桐南路道路工程(黄莺路一武广大道)

长度为285、492m,路幅宽度28米;施工范围包括路基、路面,路沿石,路面排水,路面防护、桥涵、给水土方回填、路灯基础等图纸部分全部内容,道路总长约4090m,道路采用城市次干道标准,

本工程由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等组成,其中道路工程及排水工程就是本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重点。

四、组织管理措施

1、成立质量通病专项防治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李智

副组长:项目副经理郭建新

技术负责人郭双清

质量负责人刘群

组员:段飞熊、刘晓、郭超

2、质量通病专项防治领导小组职责

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对施工现场存在的质量通病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分析出现通病的原因,依据本施工方案选择合理的解决方法,并开展调研活动或采用新的施工工艺防治质量通病的出现。

五、质量通病专项质量方案及施工措施

1、排水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1管道位置偏移或积水

1、1、1产生原因

测量差错,施工走样与意外的避让原有构筑物,在平面上产生位置偏移,立面上产生积水甚至倒坡现象。

1、1、2防治措施

(1)施工前要认真按照施工测量规范与规程进行交接桩复测与保护;施工放样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按照埋置深度与设计要求以及有关规定放样,且必须进行复测检验其误差符合要求后才能交付施工;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样桩进行,沟槽与平基要做好轴线与纵坡测量验收。

(2)施工过程中如意外遇到构筑物须避让时,应在适当的位置增设连接井,其间以直线连通,连接井转角应大于135°。

1、2管道渗漏水,闭水试验不合格

1、2、1产生原因

基础不均匀下沉,管材及其接口施工质量差、闭水段端头封堵不严密、井体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均可产生漏水现象。

1、2、2防治措施

(1)管道基础条件不良将导致管道与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一般造成局部积水,严重时会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

防治措施: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与稳定性。当地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进行换土改良处治,以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载力;如果槽底土壤被扰动或受水浸泡,应先挖除松软土层后与超挖部分用杂砂石或碎石等稳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实;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土方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抗槽底部排水降水工作,确保干槽开挖,必要时可在槽坑底预留20cm厚土层,待后续工序施工时随挖随清除。

(2)管材质量差,存在裂缝或局部砼松散,抗渗能力差,容量产生漏水。

防治措施:所用管材要有质量部门提供合格证与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管材外观质量要求表面平整无松散露骨与蜂窝麻面形象;安装前再次逐节检查,

对已发现或有质量疑问的应责令退场或经有效处理后方可使用。

(3)管接口填料及施工质量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破损或接口开裂。

防治措施:选用质量良好的接口填料并按试验配合比与合理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抹带施工时,接口缝内要洁净,必要时应凿毛处理,再按照施工操作规程认真施工。

(4)检查井施工质量差,井壁与与其连接管的结合处渗漏。

防治措施:检查井砌筑砂浆要饱满,勾缝全面不遗漏。抹面前清洁与湿润表面,抹面时及时压光收浆并养护。遇有地下水时,抹面与勾缝应随砌筑及时完成,不可在回填以后再进行内抹面或内勾缝。与检查井连接的管外表面应先湿润且均匀刷一层水泥原浆,并座浆就位后再做好内外抹面,以防渗漏。

(5)规划预留支管封口不密实

防治措施:砌堵前应把管口0、5m左右范围内的管内壁清洗干净,涂刷水泥原浆,同时把所用的砖块润湿备用;砌堵砂浆标号应不低于M7、5,且具良好的稠度;勾缝与抹面用的水泥砂浆标号不低于M15。管径较大时应内外双面较小时只做外单面勾缝或抹面;一般情况下,在检查井砌筑之前进行封砌,以利保证质量。

(6)闭水试验不合格现象

防治措施:这时应先在渗漏处一一作好记号,在排干管内水后进行认真处理。对细小的缝隙或麻面渗漏可采用水泥浆涂刷或防水涂料涂刷,较严重的应返工处理。严重的渗漏除了更换管材、重新填塞接口外,还可请专业技术人员处理。处理后再做试验,如此重复进行直至闭水合格为止。

1、3检查井变形、下沉,构配件质量差

1、3、1产生原因

检查井变形与下沉,井盖质量与安装质量差,井内爬梯安装随意性太大,影响外观及其使用质量。

1、3、2防治措施

(1)认真做好检查井的基层与垫层,破管做流槽的做法,防止井体下沉。

(2)检查井砌筑质量应控制好井室与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防止井体变形。

(3)检查井井盖与座要配套;安装时座浆要饱满;轻重型号与面底不错用,铁爬安装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的位置,偏差不要太大,平面位置准确。

1、4回填土沉陷

1、4、1产生原因

检查井周边回填不密实,不按要求分层夯实,填料质量欠佳、含水量控制不好等原因影响压实效果,给工后造成过大的沉降。

1、4、2防治措施

(1)管槽回填时必须根据回填的部位与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填料与压(夯)实机械。

(2)沟槽较窄时可采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夯填。不同的填料,不同的填筑厚度应选用不同的夯压器具,以取得最经济的压实效果

(3)填料中的淤泥、树根、草皮及其腐植物既影响压实效果,又会在土中干缩、腐烂形成孔洞,这些材料均不可做为填料,以免引起沉陷。

(4)控制填料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遇地下水或雨后施工必须先排干水再分层随填随压密实。

1、4、3处治措施:根据沉降破坏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

(1)不影响其它构筑物的少量沉降可不做处理或只做表面处理,如沥青路

面上可采取局部填补以免积水。

(2)如造成其它构筑物基础脱空破坏的,可采用泵压水泥浆填充。

(3)如造成结构破坏的应挖除不良填料,换填稳定性能好的材料,经压实后再恢复损坏的构筑物。

2、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2、1路基施工质量通病

2、1、1现象

(1)路基未经压实即进行上部结构施工。

(2)路基尚未完全化冻即进行施工,留下质量隐患。

(3)压实度控制不严格,纵、横断面高程及平整度超差。

2、1、2 原因分析

(1)施工单位对路基的重要作用及密实度达不到要求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未严格按技术规程施工。

(2)有意偷工减料,只图省工、省时、省机械。

(3)抢工期,不顾工程质量。

2、1、3 预防措施

(1)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施工时做好工序技术交底。

(2)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工期。

(3)要按照路基施工工序的要求,严格控制各项检测项目,避免结构层出现薄厚不均与密实度及强度不均匀的现象。

2、2路基过湿或有“弹簧”现象,不加处理或处理不到位

2、2、1 现象

(1)路基土层含水量过大,造成大面积或局部发生弹软现象。

(2)深处理不到位,与底基层一并碾压时,压实厚度过大,整体密实度差,强度低。

2、2、2 原因分析

(1)由于地下水位高或浅层滞水渗入路基土层。

(2) 路基土层内含有保水性强、渗透性差的粘性翻浆土。

(3)设计图纸只规定处理厚度20~30cm,含水量过大的路段,碾压后肯定出现“弹簧”现象,与底基层一并碾压,加大了压实厚度,虽然表面不弹软,但仅有15cm左右密实度能达到要求。

(4) 雨季路基施工时,临时性渗水措施不完善,雨水浸泡路基。

2、2、3 预防措施

(1)在道路结构设计中,增设一道排水层(防水层)或级配碎石(砂砾)。

(2) 对含水量大的路基土应进行挖开晾晒处理。

(3)掺石灰或水泥降低路基土的含水量,提高其强度。

(4)必要时进行换土处理。

(5)土基深处理层与下基层应分别进行碾压。

2、3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强度偏差

2、3、1产生的主要原因

(1)水泥稳定集料级配不好。

(2)水泥的矿物成分与分散度对稳定效果的影响。

(3)含水量不合适,水泥不能在混合料中完全水化与水解, 发挥不了水泥对土的稳定作用,影响强度。

(4)水泥、土与水拌合得不均匀,且未在最佳含水量下充分压实,施工碾压时间拖的过长,破坏了已结硬的水泥胶凝,使水泥稳定土强度下降,碾压完成后没能及时的保湿养生。

2、3、2预防措施

(1)用水泥稳定级配良好的碎(砾) 石与砂砾,材料首先选碎(砾) 石与砂砾,其次就是砂性土。

(2)水泥的矿物成分与分散度对稳定效果有明显影响,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

(3)均匀拌合混合料,在最佳含水量下充分压实,保证其强度与稳定性。

2、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表面松散起皮

2、4、1产生的主要原因

混合料拌合不均匀,堆放时间长;卸料时自然滑落,铺筑时粗颗粒集中造成填筑层松散,压不实;运输过程中,急转弯、急刹车,熟料卸车不及时,使摊铺机内产生局部大碎石集中;送料刮料板外露现象。摊铺机受料斗两翼板积料多,翻动过速,易造成混合料离析。

2、4、2预防措施

(1)水泥稳定混合料随拌随用,避免熟料过久堆放。

(2)运输时避免急转弯、急刹车;为防止混合料在摊铺机内产生局部大碎石集中现象,禁止送料刮料板外露。

(3)加强拌合站的材料控制。一就是控制原材料,对不合格的原材料重新过筛;二就是上料仓的料不能出现间断现象,确保料仓内随时达到满仓;三就是严格控制成品料,如发现有粗细离析、花白料等现象时,应重新拌合直到达到标准。

(4)采用大车运输应使用蓬布覆盖,确保混合料始终处于最佳含水量状态。2、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碾压不密实

2、5、1主要原因

(1)石料场分筛后的粒料规格不标准,料场不同规格的粒料堆放混乱。

(2)拌合站使用装载机装料时,不同粒径由于无隔墙等原因造成混掺,装料过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