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数学课堂中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研究

数学课堂中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研究

数学课堂中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研究
数学课堂中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研究

《数学课堂中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论文)

双塘中心学校俞晓丰2009-10-10 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伴产物,是一种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资源,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错误宽容对待,并且善加利用,正确巧妙地引导,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让“错误”因此美丽起来,让课堂因此更加精彩。在许多课堂里,我们老师往往满足于学生的一路凯歌,陶醉于学生的尽善尽美,而视学生的差错为洪水猛兽,因而也常常容易忽略另一种精彩:“教与学的错误”,从而也就这样被我们许多教师不知不觉地无情地“挥霍’了。

在学生眼里,“差错”意味着失败,意味着耻辱。很多学生把错误和耻辱联系在一起,值得注意的认为差错是种耻辱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正因为如此,学生非常担心出错,甚至有学生会产生一种恐惧感很多学生担忧会出错会受到同学歧视,因而不敢在课堂上发言。

其实学生出错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怎样来对待差错。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的差错看成是难得的资源,并且加以运用,课堂也因差错而变得有意义,有生命力。

一、转变观念,让错误体现价值

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伴产物,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资源,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如果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的变化和成长,还能体验到人格的尊严、真理的力量和交往的乐趣,能较好地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与情感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与学生,首先要认识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要尊重、理解、宽容甚至是激励出错的学生(同学),不斥责、挖苦与嘲笑学生(同学)。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自己的思维结果充分暴露,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原始化行进。

1、营造氛围,让错误不再可怕

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力求营造宽容、支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实地、自主地展现自己的学习历程。作为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暴露自己的思维,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上,我实施了开“绿灯”的措施来对待学生的错误,提倡“在想想,你还有第二次机会;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允许自由小议与插嘴”等。这盏“绿灯”,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切实的保护,人格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这样,学生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投入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且师生的关系也非常融洽。

2、教学目标多元化

当最初的目标预设与后来的实际教学发生错误时,带来目标的重新定位。整个过程是开放的,不断调整的,从课堂“错误”的利用,及时调整课堂、生成目标。

3、教学内容灵活化

预设学生最初的“错误”信息,并对教学内容作灵活选择、弹性安排、动态修改。根据教学内容,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差错”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适当改变教学顺序,采取将一些教学内容提前,一些教学内容延后,适当增减一些内容,将一些简单地,学生不教也会的内容减少,改成让学生课下自学,将一些要用到的,对减少错误有用的但不安排在该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增加。

二、巧思妙用,让错误展示魅力

教学中不是缺乏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的眼睛。出现错误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及时识别错误,把错误当成一种难得生成资源加以开发利用,那么错误就能成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一贴良药。在课堂教学中常出现一种现象:一些同学在解题过程中出错,

别人说他错了,他就认为自己是对的,经过不断的实践后,他才会知错改错。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着急解释,讲结果,而要把错误抛给学生,将错就错,把学生的错误作为宝贵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辨别错误,给学生一些研究争论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让学生在争论中分析、反驳,在争论中明理,在争论中内化知识。

1、善用错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的价值不在模仿而在于创新,数学的本质不是技能而是思想。数学学习不能只是一个遵照指令进行程序操作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需要的不是去复制别人的数学,而是去建构自己的数学。也就是说,数学学习应由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对待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采取纠错措施,给予反思机会,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认真的回顾和分析,让学生存反思过程中明白为何出错,使学生避免重蹈覆辙。

如在解决习题:把一块木条锯成5段,每锯一段用4分钟,求多少分钟可以锯完?”一开始学生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说:“20分钟”。我思索了一下,如果我硬要把我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未必就学得好,我还教得累,倒不如把难题交给他们自己去解决。我挑兴得说真的是20分钟吗?谁能想方法证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结果有的拿纸条折,有的用小棒折,有的画图分析,还有的列表,通过各种形式探究活动,寻找错误原因,得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潜能汇聚在一起发挥,智慧汇拢到一处碰撞。

一节真实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就因为有了这样那样错误,才使课堂教学更精彩,更能体现真实性。因为教师不但可以通过挖掘学生的错误资源,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还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将错就错,纠正错误

理想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课堂上经常会有学生回答错误或理解错误。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轻易地判断对与错,更不能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巴,或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捧上,而是合理利用这些差错,可以使教学平添一些美丽。

如我在教学第二册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例3题目是这样的:小雪红花有12朵,小磊有8朵,小雪比小磊多几朵?学生列式后在引导学生理解12-8=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所表示达的意思时,有好多学生理解这减去的8是小磊的8朵红花,我没有否定他们的答案,不急不燥地说,是吗。请小朋友看好,现在我就把表示小磊的8个小学具拿掉,你们同意吗?(老师边说边把表示小磊的8个小学具拿掉了)为什么?学生在我拿走学具后马上就顿悟过来了,这减去的8并不是小磊的8朵红花,而是从小雪的12朵红花里面去掉了和小磊同样多的8朵红花,才可以算出小雪比小磊多的4朵红花。在这个教学环节我没有多费口舌,不仅解决了8表示的意思,而且再一次让学生明白求比一个数多几的问题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的原因了。

3、依托“错误”完善学生

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作为老师首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观,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不斥责、挖苦学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而心情舒畅,情绪饱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试想,学生由于怕说错,怕老师批评总是惴惴不安,怎能变成敢说、敢做的创造性人才?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这节课,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前三只并排的方框里已经按照顺序分别放置了1、2、4只苹果,要求给后面的方框加苹果。第一个孩子上场了,答案是:7、11、16,规律是:前后两框苹果数之差依次是1、2、3……在逐个增加;第二个孩子也上场了,答案是:8、16、32,规律是:前一框苹果数重复相加即为后一框的苹果数。两位同学结束后,我想要的答案都已经有了,我正准备收手,没想到还有

一个孩子举手,尽管我心存怀疑,但还是请了他,只见他抖抖索索地在黑板上把原题中的数字重写了一次:1、2、4,答案一出,全班立即哄堂大笑。这位学生十分发窘,我没有将这种解法一棍子打死,而是让学生停止笑,然后请他讲讲自己的解题思路。他说“每隔三框,苹果数重复一次”。对呀,虽然它太简单,怎么就不是“规律”了呢?当其他学生听了这位学生的想法后也认为可以。“错误”和“正确”本来就是相对而言的,我们不能抓住自己手中的“标准答案”不放,多一根评价的标尺,也许就会多一份惊喜。孩子的思维是独特而奇妙的。

三、巩固强化,让错误不再重现

运用“差错资源”最终目的是为了让错误不再重演,让差错不再重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引导运用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认知进行巩固强化,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个知识体系,使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在出现错误时能及时自我纠错,让错误不再重现。下面是我平时教学时所运用的“纠错三部曲”。

第一步: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数学纠错本,摘录自己平日比较典型的错题,也就是建立错题档案,收集原始的错题案例,并且对出现的错题及时改正纠错,也就是常规的纠错方法,但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学生纠错本,面批面改时,可让学生手拿纠错本,自我分析错误原因,思考方法,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教师及时知道学生的漏洞在哪里,并可及时补上,让他真正弄懂题目,扎扎实实纠错。

第二步:把纠错本分为三栏,症状,治疗方案和治疗结果。症状一栏主要是摘录平时自己比较典型的错。治疗方案一栏则是学生反思错误原因,治疗结果则是通过自己反思把正确的结果记录下来,并且要把相同错因进行归类整理,这样能促使学生更深入地进行反思,而不是以“我马虎,我粗心大意算错了”这样肤浅的理由来分析错误原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研究错误原因,寻找治“错”的良方,在知错中论错,例如这几道计算题时()-24=31 ()+12=60 ()-15=40 ()+34=40 有些学生的答案填的非常有趣, (74)+34=40 (7 )-24=31 (72)+12=60 (25)-15=40 分析错因学生只看到运算符号,而没有去思考括号中的数在算式中代表什么数,填完后也没重新去审查题目。随后学生反思的治疗结果中给出了正确的答案。这样学生也会经常翻看纠错本错误一目了然,而犯错的机率也会大大下降。

第三步:每进行一段的学习进行纠错交流、归纳相同错因和错误率比较高的错题,并且互相积累,改变过去“只要一错,总是常错”为“只要一错,抓住攻破,不能再错”使学生在纠错中不断进行,不断提高。经过“三步纠错”使学生们彻底纠错补漏。

反思有助于弄清问题的实质,反思有助于提高能力,良好的数学题感正是反思总结培养起来的。孩子们经常翻看纠错本,错误一目了然,而犯错的几率就会大大下降。当然在纠错本的建立初期,教师要多做集体反思,提高学生纠错的能力,能深入地进行反思,而不是以““我马虎,我粗心算错了”这样肤浅的理由来分析错误原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研究错误的原因,寻找治“错”的良方,在知错中改错,在改错中防错,弥补了学生在算法上的缺陷,提高了计算及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增强思维的严谨性。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值得去思索,去探究。

“错误”是师生在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偏差与失误,他伴随教学的始终,是无法避免的,我们不必整天为学生的出错而苦恼,为防错、纠错费尽心机。防微杜渐、亡羊补牢的做法也算不上十分明智,教师在遇到教与学的“错误”时,宽容地对待学生错误,冷静地分析错误原由,有效地挖掘错误中蕴含的创新因素,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引领学生灵活地纠正错误,带领学生从错误中反思,从错误中学习,不断地从“错误”走向“正确”,走向成功。

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但作为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学校,面对生源的参差不齐,教师的结构老化,公办学校的升学压力,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充分体现,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课堂民主停留在表层。不少学科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被动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面对如此的窘境,我们冷静思考,确定了“科研先导”的意识,提出了“以课题促进教学,让教学催生课题”的解决策略,因此,产生了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以教师的备课策略、上课策略、评估策略的研究为主。 2、对兴趣、情境、问题、合作、探究、练习、实践、体验、评价九个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因素进行研究。 3、探索出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 (具体阐述见研究内容一节)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研究认为:教学就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们开始关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等,有效教学因此诞生。 有效教学研究有影响的国外以赫斯特为代表,他认为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

如何利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案例分析

如何利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案例分析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围绕教学内容积极、有效、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和构建者,在发布和构建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信息,其中既有正确的信息,也有错误的信息,而错误信息中的一部分信息又是可供教师使用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善于正视、捕捉和巧妙利用,从而让学生的错误资源推动课堂教学动态生成。 教学过程本身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题是正常的。课堂上应该不怕学生出错,因为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学生的错误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随着课堂的开放,学生质疑、争论、反驳的机会大大增强,随之出现的信息量大增,其中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这就需要教师学会倾听。特别要在倾听中捕捉好学生的错误信息,把学生的错误信息也看作是孩子的思维火花。并在倾听过程中要通过错误资源判断出学生困难的焦点,努力从学生发生错误的角度去解读学生,了解学生错误背后的学习障碍和蕴含的思维方式。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良好地倾听习惯,通过分辨他人发言的正误,使学生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形成正确的理解,提升学生评价和判断的能力。 案例一: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和少几”的应用题时,出示例题,学校里栽了85棵柳树,比杨树多37棵,栽杨树多少棵?要求学生自己读题,寻找出条件与问题,进行解答。有的学生列成85 +37=122(棵),有的学生列成85-37=48(棵),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算式,我没有立即评价哪个对那个错,而是让学生自己再认真读题,想一想柳树和杨树比,谁多谁少,求多的还是少的。带着这个问题学生进行讨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案例二:我在上数学活动课时,出示“把一块木条锯成5段,每锯一段用4分钟,求多少分钟可以锯完?”一开始学生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说:“20分钟”,我不给予否定或肯定的回答,而是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寻找答案。结果有的拿纸条折,有的用小棒折,有的画图分析,还有的列表,通过各种形式探究活动,寻找错误原因,得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潜能汇聚在一起发挥,智慧汇拢到一处碰撞。一节真实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就因为有了这样那样错误,才使课堂教学更精彩,更能体现真实性。因为教师不但可以通过挖掘学生的错误资源,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还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在名师引领下前行

在名师引领下前行 在杨兴文名师的推荐下,我认真拜读了《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这本书,研读后,内心有如点亮一盏盏明灯。被刘可钦、潘小明、华应龙、徐斌、林良富、钱守旺、夏青峰、田立莉八位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教学思想以及他们的成长历程所震撼。“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因为不断的学习专研,无数个不眠之夜和数不尽的晶莹汗滴的汇聚让他们成为小学数学教坛上的一颗颗璀璨的明星。名师们的智慧和方法让我茅塞顿开: 刘可钦老师:要笑着做老师,把阳光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蹲着看学生,学生会回报你每天的惊喜。刘老师追求一种自然的、弥漫着生活气息的课堂情景,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鼓励同伴间的合作交流。为了给学生多一些探索、猜测、思考的空间,她总是有意识地淡化自己"教"的角色,巧妙地把学生推向前台,智慧地藏在幕后。课堂,成为师生共赴的心灵之约。无论是上课还是评课,刘老师关注的都是: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的机会和空间?她凭借"朴实无华的教学"将主体教育的核心诠释得淋漓尽致。 潘小明老师:研究学生,为学生学习心理把脉;诱发争议,让学生在碰撞中感悟真知;冷静敏锐,引导学生“自拔其根”;钝感激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经典课例拓宽概念学习的主体空间。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需要教师关注个性差异,允许每个学生自由地发展与个性充分地张扬。我们对待学生不能象“一刀切”,而是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我们应当善于用欣喜的目光去发现去培养有独特个性,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把理解与鼓励作为给学生们的礼物。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必须多一份责任,要从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去思考教学,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和精心设计的教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华应龙老师:巧搭数学与生活之桥;“刷新”赋予教学生命力;“导误”导出真探究;评价不是筛子而是“泵”;课堂因差错而精彩;问题由学生提出;让课堂充满民主;不妨听听自己的课经典课例你会了吗?一个个精彩的案例。细细品读,每一个观点都让我如沐春风,如淋甘露! 徐斌老师:真实的课堂摈弃演练和作假。……真实的课堂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徐老师课堂教学艺术中的问题设计巧,方能学得活;“冰冷”的美丽与“火热”的思考;融于生活,感悟数学;十年磨一剑;不妨给计算教学加点“甜味”。在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也曾看过许多热闹的课堂教学场面,曾经非常羡慕别人课堂环节设计得巧妙、课件演示的精妙,课堂气氛的火爆,甚至曾把眼中这些令我羡慕的元素统统搬到了自己的课堂上,并为之沾沾自喜。结果在浮躁过后,到我冷静下来思考时,却发现除了当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之外,留给学生的持久影响却很少。作为老师,我们要关注重视的是能给学生持久影响的常态课教学,要着力提高常态课的教学质量。 林良富老师:新授课好比是教师带领学生去掏河蚌里的珍珠;练习课好比是将掏出来的珍珠擦亮。使它发光;复习课好比是将一颗颗发光的珍珠串起来。使之成为一条条项链:实践活动课,好比是将一条条项链卖出去,挂到人的脖子上。如果这个比喻还有点妥帖的话,那么掏珍珠、擦珍珠、串珍珠、卖珍珠的方法和手段应该有所不同。“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为本位。教育工作者在参与新课改的实践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确立行动目标,迎接教育的挑战。一名教师,当你无法超越别人时,你完全可以超越你自己,用你对数学课堂独特理解与个性化演绎,成就属于自己的精彩课堂,一堂课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实验方案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实验方案 梅州市梅县教育局教研室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去年,我国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并明确要求我们要全面加强学习培训,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各地要引导广大教师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控制好课业负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要围绕课程标准实施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特别是加强农村地区学校的跟踪指导和专业支持。作为教研员,我们担负重任。 我们经常深入我县山区学校,对新课程改革的现状进行广泛调研,发现有部分教师尤其是山区年龄较大的教师(近十年来我县没招录年轻数学科教师,年老教师占的比例比较大)很难融入到学习课改的氛围中,跟不上课改的步伐,成了课改的旁观者,他们仍然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存在:照本宣科多,创新活动少;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记忆操练多,智慧启迪少;求同思维多,求异思维少;千人一面多,发展个性少;智商关注多,情商关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实然学习多,应然学习少;提倡苦学多,创造乐学少(“十多十少”)等等,与时代教育的主题旋律格格不入。 另一方面,目前我县小学教学现状,教育发展不均街,城乡学校教学质量存在一定差距(见附表数据说明),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教师的教学能力仍然比较低下。 近三年梅县小学抽检年级数学教学成绩分析表 基于这种现状,在全县小学范围内开展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尽早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县教学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这也正是我们确定课题内容的原因之所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下,以自己的背景经验和知识结构为基础,主动地探索、发现、总结、实践的反复过程,是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学习技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处理,从而获得自己所需知识的过程。因此我们汲取建构主义精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平台和资源,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2.心理学理论。心理学原理指出,人的创造性思维只有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才能充分发挥,创造的灵感常常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闪现。这一原理应用在教学上,就是落实三维目标,需

课堂因学生而精彩

课堂因学生而精彩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人文、审美、语言等各个方面知识的课程。我认为语文教学的突破口应该在怎样激活语文课堂上,关键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学会质疑。 标签:课堂质疑兴趣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人文、审美、语言等各个方面知识的课程。语文课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因为好的语文课给学生创造的是一个浓郁的文化氛围,可以激荡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性情。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学的突破口应该在怎样激活语文课堂上,关键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学习主动性差,上课参与课堂较少的情况,我将课堂教学过程设置为:阅读——质疑——讨论——交流的四段式教学结构。一学期的实践,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要将课堂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在课堂中常常感觉无所事事,对于文章更是感觉老虎吃天无处下口,无从质疑。即便提出的质疑,也是很浅层次的,每个学生也是不尽相同,表达交流能力和愿望的欠缺,使得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如何使得思考不再成为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的欢乐和享受,通过质疑将文章的理解向更深的境界进发,我觉得作为语文教师要做好三个方面: 一、课堂氛围要宽松,学生质疑有天地 语文课要上好,必须创设好的学习情境,督促学生喜欢读书,喜欢表达,变为学生的语言实践课,语言交流课。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是教师培养出来的,即所谓有什么样的老师才会有什么样的学生。上《迟到》时,我让同学们大胆质疑。果然有同学说:爸爸的做法对,有的同学说:爸爸的做法不对。这时课堂气氛宽松了,问题的提出有价值,讨论展开的激烈了。在这样的质疑中,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仅得到了锻炼,情感也得到了培养。 二、评论家的眼光需培养,学生质疑有方法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大胆质疑的习惯没有养成,只习惯于老师讲的单向活动;我认为,着手培养学生评论家的眼光是解决这一问题最关键的一步,这样学生才会质疑。通过对范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上《草原》这一课时,我没有对课文做任何评价,先让学生以评论家眼光对文章的特点和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谈了十多点,如文章的结构,材料的选取,感情的抒情等方面。可以说,只要老师能讲到的方面学生几乎都说到了。因此,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体现在于学生学会了质疑,有方法质疑,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这种思考质疑的过程,对小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有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课题成果简介

.. . . .. 有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课题成果简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与教育教学质量,锻炼了青年教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课题研究期间,也带动本组教师不断提高, 师迅速成长。、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进一步优化,使学生学 1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教师学会教学,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前要”——“学生、课程、情境、|5要素,教师备课体现了“求教师共同备课课中要求“师生共上”搭解“教师 搭台学生唱戏”的有。自己、教学设计”问题、对话、刺激、训练、指导、评价;要素”——效平台。教师应体现“6,并有机地把六要素结合起来,实现有效课堂教学;课后要求“师生共展”使全体学生达到高质要素”——思考、作业、展示、探究、评价。体现“5 量的持续发展。最后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的多元化评价体系。2、通过有效课堂教学实验课改,语文教研组,理顺了语文课堂教学四条正确标准:就语文学科而言,“教什么”其实远比“怎么教”更重要。但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习俗的角度是从教学方法入手,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艺、教学艺术、教学风采,讲究上课如何精致、精彩。新课程背景下,随着“一标多本”普及,全国并没有了统一语文教材,课堂上教师到底应该“教什么”变得至关重要。即使同一文本,不同的教师由于着眼点不同,也会教出不同的内容来。更可怕的是,

许多教师手拿新教材,根本不知道应当将什么样的内容呈现到课堂中去。 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必须是选对教学内容的课。关于教学内容选择正确的课堂应该满足以下要求:一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意识,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教学内容相对集中;二教学内容学习参考. .. . . .. 正确,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三教师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四课程目标能够有效达成,教的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一致。确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坚决反对并杜绝“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的现象出现。3、通过有效课堂教学实验课改,语文教研组,摸清了语文课堂教学 专题教学必须遵循的“四大原则”:新的语文教材分模块、专题、具体文本几个层次。文本是构成专题(单元)的基本单位,专题的有机组装形成模块。这种以专题结构单元的文选方法,与传统教材以文体结构单元有很大的区别。以文体结构单元的教材强调知识构成的系统性,文本仅仅是一个例子而已,是作为完善学生的相关语文知识框架而存在的。新教材在认可单元结构的基础上,相对强调文本内容的独立价值,编者意在通过人文专题让学生获得对某一类情感的深刻感知,进而认识世界、建构世界。因此,高中教学尤其不能继续以单篇文本为核心展开割裂的学习,而要相对强化专题意识。构成专题的文本最好能在专题内涵的框架内展开解读,为专题的建构服务。

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 错误资源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课题 研究开题报告 萧县黄口镇第二小学:刘兵李海侠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我校在2010年四月申报的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在2011年2月17日已被批准,课题为《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课题批号:jky10093).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开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事是正常的。动态生成式教学追求真实自然,应该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课堂再现的应该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然而在现实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课堂出现的错误,往往被忽略了,有些是由于教师对正确答案的过分期待使他对错误视而不见,有些是由于教师认为个别学生的错误,在课堂上用宝贵的时间来处理,对其他学生而言是个浪费;……种种原因导致大量的、有价值的错误资源最后未做处理,被遗忘掉了,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对待错误,教师应留给学生充分“申诉”的机会,顺应学生的思维,挖掘错误背后的创新因

素。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处理的好,会使整节课锦上添花!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了《如何利用课堂教学的错误资源》课题,旨在改变目前应把学生的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反思一下错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纠错,让错误发挥最大的育人功效,同时将学生的错误资源变为教师难得的教学资源和学生宝贵的学习资源。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本课题的参与者是我校的数学老师,期中有多位从事过课题研究,有着较强的科研和改革意识,同时还有学校分管数学的领导,课题研究的工作定能得以顺利实施,本课题的研究周期是两年,在拟定方案之前,我们就围绕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这个课题搞过专题讨论和研究,有些老师撰写的文章也在省市级刊物中发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电教室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也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方法 (一)研究的预期目标 1、描绘教师捕捉与利用学生错误资源能力的形成轨迹,形成一定的课堂错误资源捕捉、利用的理论和理念。 2、针对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申报书立项材料

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申报书 课题名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 学科分类小学数学 课题负责人XXX 负责人所在单位(盖章)XXX 研究起讫时期2017年9月--2018年12月 联系电话 XXX 邮政编码 333111 通讯地址XXX 电子信箱 XXX 江西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印制

填表说明 1、本表请用钢笔认真如实填写(以同样规格,可以打印填表), 书写要清晰、工整。 2、本表报送一式3份,其中1份原件,2份复印件。用A4复印, 于左侧装订成册。 。 3、每个课题限报负责人一名 ........... 4、填写中如栏目篇幅不够,要自行加页。 5、申报书须经课题负责人的上级主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 公章后方可报送。 6、课题编号及第八、九、十项不用填写。

一、基本情况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及工作基础

三、课题论证 (1)通过实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帮助教师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益和质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有效性的课堂练习的方法与策略,提升学生素养。 (3)通过实验,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发挥实验班的辐射作用、示范作用,带动其他教师运用研究成果,开展教学活动,进而推动我校教改的深入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理论假说 基于我校学生彻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能健康和谐的成长,如果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的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达到我校的科研目标。 3、课题研究的内容 (1)我校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现状研究;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提高练习有效的原则和方法; (3)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4)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评价标准。 4、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课堂练习有哪些有效的行为方式 (2)难点:怎样促成其有效性 5、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 综合国内外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我们发现,对于有效的课堂佳偶哦模式的研究和行动研究,目前国内外已起步,已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练习有效性的问题还在探讨中。 6、研究的意义与课题特色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研究课堂教学是教学研究的永恒话题。我们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作为全区的研究课题,主要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从现实需要来看 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对全区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全面调研了解,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还大量存在。因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领悟不够深刻,或课堂目标虚化、内容泛化、过程形式化,或教师迷信于讲、练、迷信于死记硬背,或因循守旧、穿新鞋走老路。在新课改理念下,客观的要求与低效的课堂教学已形成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第二、从改革需要来看 高质量的学校教育总是以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为重要特征。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创新能力和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活动。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最终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又必须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来完成。因此,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支撑和归结。 第三、从发展的需要来看 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教师专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内容 1、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全面健康成长。 2、引领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实践,在科学观的指导下,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 3、探索教学管理精细化机制,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有效管理。 4、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将教学推向科研的轨道,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不求“面”上全面展开,力求在“点”上有所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完整版

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 源的有效利用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摘要:数学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却缺乏缜密性,因此,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犯错误是孩子的“天性”,学生的“错误”往往蕴含着他们的独特想法和创新意识,变错误为资源,化腐朽为神奇,这是一种教学机智,教师要借助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唤醒他们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利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在出错,可以说,错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学习错误,对学生来说,是学习中的宝贵财富;对教师来说,也是教学中的宝贵资源。 一、认识与思考 也许大多数同仁都有这样的想法:希望自己所教的学生在上课时个个对答如流。其实,这种乌托邦式的理想课堂是不存在的!成人都未必永远不犯错误,何况学生。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孩子,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参差不齐的思维水平,出错在所难免。出错,是因为学生的数学思考还不成熟,“正确”正是从“错误”地辨别、筛选中逐步形成的;出错,是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从问题开始,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错误”往往是学生对既定思维地反判和修正。“正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和解惑,才会有研

究、创新和超越。”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其真实的思维呈现,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存在的疑惑和障碍,其间,往往蕴藏着创新的精神和智慧的火花。面对学生的“错误”,有些老师谈“虎”色变。那是因为他们看到的只是错误的消极方面。正确,可能只是一种模仿;错误,却绝对是一种体验。放弃经历错误也就意味着放弃经历问题的复杂性和思辨性。过度的防错、避错,缺乏对差错的欣赏与容纳,就会大大减少学生扩展认知范围和提高认知能力。因此,当学生在课堂中产生错误时,老师不要一味地批评与呵责,而应该及时抓住这一宝贵的时机,巧妙引导,让学生经过思维地碰撞,感知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进一步促进学生深入了解所学内容。 二、捕捉错误,生成有效的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希望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教学程序进行学习,如果有哪位学生“出乎意料”了,教师便认为他“出错”了,硬是把他“拉回”已经设定好的“路线”上来。殊不知,学生的“意外”错误,教师若独具慧眼,把它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错误并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课堂将精彩纷呈。“从错误中学习”“从错误中成长发展”已成为当前特别值得提倡的教学策略。能否妥当处理、合理利用学生学习中的错误,体现着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

数学课堂因“错误”而精彩

让数学课堂因“错误”而精彩 东坝小学李长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而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抓住课堂有价值的错,我们不仅要宽容错误的存在,更要善于利用错误、挖掘错误、善待错误、评赏错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发挥错误的价值,将使课堂因差错而精彩。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利用这一动态生成的资源,变学习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素材,使数学教学更精彩呢? 一、正视错误,包容学生“课堂出错”。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一节真实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就因为有了这种、那种错误,才使我们的教学环节更精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很可能是一种模仿,可错误绝对是一种经历,并且真实而自然。它是通往正确和成功的必经之路。作为教师要认可学生的错误,也允许学生出错,错误出现后,关键在于要让学生意识到错误,找到原因,以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有时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下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因此,教师就必须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自我否定”!教学中,我们这样告诉学生:“课堂是你出错

的地方,不管是多么简单幼稚的问题,只要你敢提出来,就是好样的!”给学生制造一张营造宽松气氛,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保险单”。在课堂上我们有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再想;不同意见的允许随时争论……这张“保险单”使广大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切实保护,人格得到了充分尊重。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投入学习,师生间有了认识上的沟通,心灵的对话,才会出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样一幅生气勃勃、生动活泼的教育画卷。 二、善待“错误”,让错误放出光彩。 滴水不漏、难容错误的传统课堂,让我们只能仰视,感受更多的无奈。课改的今天,我们不妨以一颗平常之心来重新审视课堂,把它视作师生逐步认识错误,利用错误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空间,使课堂中的错误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1、关注错误,创造生成 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时,没有必要早早向学生透露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而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主动寻求解题的策略,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功能。如在教学《化简比》后,出示2/7:2/9,要求学生化简。一个学生板演出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我校组织的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其结果反映出我校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如下几个共性问题:一是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教学盲然;二是新课前盲目出示学习目标,淡化了情境创设,整个教学机械呆板,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三是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学生无法当堂完成作业;四是教师较多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自学流于形式;五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太窄,差生容易被忽视,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等等。存在这些问题的课堂,其教学效率很难保证。这种“教师中心,机械模仿,系统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思辩与创新,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学习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空谈。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这种缺乏生命活力的、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是探索出适合我校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意义:改变我校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可以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三是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三、研究现状

课堂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主持人:王喜春 一、课题研究背景 首先,从现代社会及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来看,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需要我们具备高质量的教学水平,而现代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还学生学习的真正主体地位”,“挖掘学生自身潜能,培养良才”。 其次,从理论依据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就已十分重视少年儿童们的能力的培养。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研究价值:纵观全球教育改革的走向,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人的全面发展,培养青少年学生创造性思维作为突破性课题,加大研究力度,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所以,从实际意义上来说,研究教学的有效性或者研究有效的教学最终是从研究课堂教学行为表现来获得的。现代化社会,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课堂

活动的中心,是自己学习的主人。所以,现代教学论研究主张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必须既研究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还要研究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反馈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还可以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性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主要研究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提问的方式。事实上,当课堂提问成为我们关注与研究的焦点时,我们才发现,这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被轻视与忽略了。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课堂上占半数还要强调的提问是缺乏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当我们力图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时,我们不能

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有效运用的研究》 开题报告 高新区贤台乡留马小学课题研究小组 2013.9 《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有效运用的研究》开题报告时间: 2013.9.18立项号:132004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有效运用的研究 负责人:朱晓玲所在单位:高新区贤台乡留马小学 一、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1、概念界定 错误:《辞海》中对“错误”的定义是“不正确的”。这里所谈“错误”指的是师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也指合理性错误。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出现违反教学结论或数学方法的现象。认知心理学派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 错误资源:一般是指课堂中学生在多维互动中凭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某一知识作出浅层的、有失偏颇的错误判断而生成的教学资源,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在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通过细致的剖析、提炼,将学生的错误资源变为教师难得的教学资源和学生宝贵的学习资源。 2、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其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学生的认识必然有一个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包括出现一定的错误和反复。为此,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错误应当采取更为理解的态度,不应简单地予以否定,而应努力发现其中的合理成分和积极因素。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有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教师就应十分注意如何提供或创造适当的外部环境来达到这个目的。建构主义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意义的生成,强调学习者通过与外部信息的相互作用而生成理解、发展智能,建构自己的“经验现实”。学习不是知识经验由外向内的“输入”,而是学习者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 (2)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因此,我们的课堂里再也不应该有“笨学生”的存在,只有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不同的学生的聚集。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应该树立“对症下药”的教育观。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3)元认知理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认知的过程,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是一个积极主动并不断内化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提高元认知能力的过程。而元认知实质上就是反思。“错误” 因而成为学生进步的基石,促进学习的“法宝”。学生不再感觉到可耻,在尝到成功的乐趣后,对于下一次的错误就有了自觉进行反思的动力。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理论意义、应用价值、本课题的创新点与特色 1、研究的背景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事是正常的。动态生成式教学追求真实自然,应该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课堂再现的应该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然而在现实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往往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大量的、有价值的错误资源最后未作处理,被遗忘掉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错误,它来自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又回

《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力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龙头中心小学张辉)

《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力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强调以传授甚至是知识的灌输为主,但就是难以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出类拔萃的人才来,这样的理念和追求的目标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这给学校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学生知识的掌握无法赶上知识增加的速度,学生知识量的积累不能使学生获得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美国杰出的管理大师彼得.圣洁说:“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因此惟有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才是根本!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为价值取向。 当前教育界普遍感受到提升学生学习力的重要性,但对于学习力的研究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方面的研究,提升学生的学习力究竟在学校教育中怎样实施,特别是怎样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缺乏具体的实践和研究。 我们认为在构建高效课堂、学习型学校中,其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应当着眼于人的发展,从学生层面来讲,就是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因此我们学校经过慎重考虑,把《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力》作为课题来进行实验。其目的在于通过这一实验,探索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方法和途径,提升我校学生的学习力。 二、课题实验的目标: 1、通过研究,总结出在高效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策略、方法和途径。 2、通过研究,创建提升学生学习力的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体系。 3、通过课题实验,提升我校学生的学习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课题的理论假设: 1、究竟什么是学习力,理论界普遍认为:学习力就是一个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之总和。我们认为,学生的学习力包括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而不是重点放在掌握多少知识获得多少分数上。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去独立地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个性

数学课堂因学生“展示”而精彩

数学课堂因学生“展示”而精彩 数学思维的过程需要表达,数学思考的结果需要展现. “课堂展示”可以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只有敞开这扇大门,才会实现资源共享. 因而“展示”成了数学课堂中交流的重要方式,下文将结合我的数学课堂教学实例,对展示的层次与展示的作用作一个简单的归纳: 一、在关键处展示,展出通性通法,理解算理 比较适合中等生展示 展示实况: 此时我引导着孩子们观察与对比这两幅图有什么不 同?让他们感受到:线段由分到合的叠加实现了思维的积极升华. 同时孩子们在她们的展示中理解了分数混合运算的算理. 展示真正让孩子们成为知识的探究者. 二、在困惑处展示,展出朴素认知,引发探究 比较适合学困生展示 问题呈现: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展示实况: 一名学困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将图展示于黑板. 因为线段1长度= 线段3长度= 线段8长度= 线段6长度;同样线段2 = 线段4 = 线段5 = 线段7. 所以平行四

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一样,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就是两邻边相乘. 学生明显受长方形面积计算负迁移的影响,产生了很朴素、真实的想法,正是给他们展示的机会,才会有“错误性创造”,这样老师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起点,并将他放大、引向深入,以致让可爱的孩子们修正自我,实现提升. 三、在疑难处展示,展出独到见解,引发思考 比较适合优等生展示 问题呈现:一根铁丝正好能围成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长方形,它的面积有多大? 展示实况: 胜利组展示: 期待组展示: 创新组展示: 但课上到这里没有就此停止,而是接着让孩子们去完成下面的表格.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此表有什么发现?此环节目的是:渗透有序思考,宽在逐渐地增大,长在不断地减小,当两者相同时变成了正方形. 孩子们在我的引导真正感受到“小计算大思想”,正是给孩子们的精彩展示的时空,才让我再次将他们带到思考的“深渊”. 综上所述,只有给孩子们展示的平台,他们的主体地位

巧用“错误”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巧用“错误”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发表时间:2017-11-03T11:31:53.64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7月下作者:黄兰英 [导读] 学习错误也是一种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摘要:学习错误也是一种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接纳学生的错误,更要用慧眼去挖掘学生错误中的闪光点,有效利用学生错误资源展开教学,激发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关键词:错误资源;课堂效率;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也是一个错误不断产生、修正和完善的过程。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错误既然是学习的必然产物,但又是教学的巨大资源。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生的学习错误也是一种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正视学生的错误,努力从学生的角度去了解、分析、解决错误背后存在的学习障碍,更要慧眼识金,敏锐洞悉“错误”的潜在价值,充分挖掘“错误”中隐藏的教育资源,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巧用“错误”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一、巧用错误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说:“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是的,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不成熟到成熟的渐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一次次地发生错误,一次次地纠正错误,从而使得自身的知识得以不断累积,能力得以不断提高,思维得以不断发展,人格得以不断完善。作为教师,我们要珍视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善于巧妙地利用“错误”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巧用错误资源,引发学生学习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而“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 同时,笔者给出了一些实例来验证他们的结论。课堂上经过激烈的讨论,大家互相质疑,互相说服,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学生在这里不仅仅收获了这道题的答案,还突破了常识,获得了信心,激发了学习欲望,使整堂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体验纠错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藿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满足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欲望,而且还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因为这种成功的情感体验会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一次又一次探究新天地,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 课堂上的错误资源由学生而起,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针对学生的错误,笔者没有立即给予否定,也没有直接把正确结果展示给学生,而是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给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精神状态下纠正了错误,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牢固地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处处为学生着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二、巧用错误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源于学生自身的模糊或困惑,自然是最现实、最有意义、最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因势利导,巧妙、灵活地利用学生错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学习过程,在修正错误的同时,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智慧潜能。 1.故意暴露错误,使错误成为获取新知识的着眼点 数学学习过程是自主建构的过程。学生在建构的过程中,常常需要不断提出假设、修正假设,因而出现错误是非常正常的。我们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暴露错误,再加以引导,正确对待错误,使错误成为获取新知识的着眼点。 2.精心设计错误,使错误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发力点 错误是获得真理的重要途径。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失败是有教导性的,真正懂得思考的人,从失败和成功中学到的一样多。”新课程倡导探究式的学习,而探究必然会生成更多的错误,错误往往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生长点。 如在上七(上)《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这节课时,在学生对去分母掌握得比较好并能解简单的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时,笔者在最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你认为小赵同学解下面的方程正确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