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财政金融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财政金融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财政金融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财政金融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财政学复习知识点(46个)

第一章

1、国家分配论和公共财政论的思路

国家职能——为完成国家职能需筹集资金——国家参与社会剩余产品分配

社会成员有共同需要——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国家提供——国家融资

2、“看不见的手”原理

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在力图追求个人满足,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但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社会利益,并且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的效果更大

3、帕累托效率概念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4、市场失灵的5个领域

(1)公共品和外部性

(2)收入分配不公

(3)经济波动

(4)垄断

(5)信息不完全

5、政府的两种类型

(1)仁慈的政府:政府是大公无私的

(2)利维坦政府:政府也是自私自利的

6、财政有哪三个职能,如何理解这三个职能。

三个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和发展

其中: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财政提供公共品;财政补贴正外部性,对负外部性征税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税收调节、转移支付

宏观经济稳定: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稳定和发展职能:自动稳定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7、公共品的两个特征为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路灯;国防)

8、三种公平观为起点公平、规则公平、结果公平

9、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概念

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先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

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

基尼系数:G=A/(A+B)

经济含义: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

10、自动稳定器的概念

(1)从财政收入方面来看,当经济衰退时,国民收入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相应地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税收减少导致总需求增加,因而将会促使经济回升;反之,当经济过热时,失业率下降,收入增加,税收会随个人收入增加而自动增加,从而起到抑制经济繁荣的作用。

(2)从财政支出方面来看,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也具有自发稳定作用。

1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扩性财政政策:经济萧条时实行减税、扩大财政支出

紧缩性财政政策:经济高涨时实行增税、减少财政支出

第二章

1、林达尔税制:提供公共品要全体一致同意,每人所承担的成本由自身需求决定。

2、“多数人暴政”问题指多数投票规则使少数人的利益遭到忽视的政策

3、投票悖论问题

(1)投票结果不一定反映投票人的真实意愿

(2)投票规则往往决定投票结果,所以投票中不能忽略投票规则的制订

4、中间投票人定理指反映中间投票人意愿的那种政策会最终获胜。

5、尼斯卡宁官僚模型

(1)官僚追求权力和地位最大化,权力和地位的大小与财政预算规模正相关,所以官僚的目标是追求预算最大化;

(2)为追求预算最大化,官僚们有动力在宣传上花费大量力气,夸大项目的效益,使得公共支出过大。

6、林赛模型

(1)公共支出规模由官僚决定;

(2)官僚们只能对很少一部分公共事物有切身感受;

(3)对于官僚没有切身感受的公共事物,其效益往往被低估,因此公共支出过小。

1、瓦格纳法则

前期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的增长呈S;当人均GDP达到一定数值时,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缓慢增长直到一个最高点;至此,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呈波浪形稳定在最高点处

2、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1)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

(2)发展的中期阶段: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

(3)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转向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且增长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导致财政支出规模膨胀。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结构关系

发展中国家拥有大量的购买性支出中的经常性支出,而转移性支出远少于发达国家

第四章

1、我国行政管理费过高的原因、表现和改革

2、不同类国家教育支出结构差别

高收入国家注重初等教育,低收入国家注重高等教育

1、BOT投资方式

“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意为“建设-经营-转让”,是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在标准的 BOT 模式中, 私人财团自己融资来设计、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并根据事先约定,经营一段时间以收回投资。经营期满,项目所有权或经营权将被转让给政府。

2、基础设施与一般产业投资的关系(欧美模式和日模式)

欧美模式基础设施的发展是由于一般产业发展受限后被动进行的,由一般产业拉动基础设施

日模式先主动发展基础设施,然后在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发展一般产业,由基础设施拉动一般产业

3、三农包括农村、农民、农业

4、粮食生产的重要性、粮食收购支持政策的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是粮食蛛网模型

第六章

1、现收现付式和基金式

(1)现收现付式指以同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

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不为以后使用提供储备。

(2)基金式包括完全基金式和部分基金式两种。

完全基金式:指当期缴费收入全部用于养老储备金,储备金应满足未来受保人支付养老金的资金需要。

部分基金式:指当期缴费一部分用于支付当期的养老金支出,另一部分用于养老储备金。

第七章

1、财政收入的四种形式

税收收入、债务收入、规费收入、国有资产权益收入(税利债费)

2、宏观税率

宏观税率=(税收收入/GDP)×100%

3、拉弗曲线

反映税收收入与税率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收入就越多,但当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限度时,政府的税收收入不增反而减少。政府税收收入最高时对应的税率称为最优税率。

第八章

1、税收三性是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2、税收原则中的效率原则和能力原则

效率原则:当市场价格合理时,征税不能扭曲市场价格,比如:对于一般商品,税率应该相同;当市场价格不合理时,征税应当调节其价格。比如:对于烟酒等危害身体健康的商品应征更重的税。

能力原则:谁纳税能力,谁多交税。纳税能力标准:收入、消费、财富

3、税负转嫁和税负归宿

转嫁形式:前转——提高销售价格

后转——降低进货价格

税负归宿:最终承担税负者,一般认为商品税最后由消费者承担

第九章

1、税收按课征对象分为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

2、我国最大的税种为增值税。

3、流转三税指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三种税。

4、增值税的三种类型及含义。

(1)生产型增值税:购入固定资产已纳增值税不许抵扣

(2)收入型增值税:允许抵扣购入固定资产已纳增值税,但抵扣额仅限当年计提折旧的部分负担的增值税

(3)消费型增值税:购入固定资产已纳增值税允许当年全部抵扣

5、我国当前增值税的征收围包括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进口货物

6、增值税纳税人的两种类型及税率。

一般纳税人:(1)基本税率17%;

(2)低税率13%,适用于生活必需品、图书、农业生产资料

小规模纳税人:3%

7、我国海关规定的原产地标准。

(1)全部产地生产标准

(2)实质性加工标准:经过几个国家加工、制造的进口货物,以最后一个对货物进行经济上可以视为实质性加工的国家作为货物原产国。实质性加工是指产品加工后,在进出口税则中四位税号一级的税则归类已经有了改变,或者加工增值部分所占新产品的比例已超过30%及以上的。

(3)所带配件按主件确定

8、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基本税率: 25%

优惠税率:(1)小型微利企业:20%

(2)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5%

9、个人所得税的两种类型及我国目前采用的类型。

综合个人所得税:把个人各种所得都纳入课税围一起征收的所得税。分类个人所得税:把个人所得按一定标志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个人所得分别课征。

10、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略

第十章

1、我国政府采购的模式和方式

模式:我国实行集中采购

方式:我国主要实行招标采购

2、政府采购协议(GPA)

即协调各国政府采购所签订的协议

3、分税制的主要容

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

中央政府:负责全国性公共品,收入分配,宏观调控等事项提供,如:国防、外交、全国性项目建设、社会保障

地方政府:负责地方性公共品提供,如:城市建设

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

中央税——关税、消费税

地方税——营业税及各小税种

共享税——增值税(75:25)、企业所得税(60:40)、个人所得税(60:40)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

金融学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1、货币的本质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M0、M1、M2的围

M0 = 现金

M1 = M0 + 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M2 = M1 + 定期存款 + 储蓄存款

M3 = M2 + 金融债券 + 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

3、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4、金本位制、信用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属于金属货币制度中的单本位制

信用货币制度即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5、四种基本信用形式

(1)商业信用: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相互提供的信用,如赊销、预付定金等,是一种直接信用

(2)银行信用: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款、贷款、贴现等业务提供的信用,不受商品流转的限制

(3)国家信用:以政府为债务人的借贷行为

(4)消费信用:企业、银行等以商品或货币形式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主要有分期付款和信用卡

6、普通股和优先股、蓝筹股

普通股和优先股都代表持股人是公司的股东。

相对于普通股,优先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

(1)优先享有股息,且一般是固定的;

(2)优先剩余财产索取权;

(3)一般不享有经营管理权

蓝筹股:指那些在其所属行业占有重要支配性地位、业绩优良、成交

活跃、红利优厚的大公司股票

7、可转换债券、远期合约、期权

(1)可转换债券:可以在特定时间、按特定条件转换为普通股票的公司债券

(2)远期合约:指交易双方分别承诺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购买和提供某种标的物,并事先签订合约,确定价格,以便将来进行交割。(3)期权:是一种合约,由合约卖出者提供合约,收取期权费。而合约买入者支付期权费,拥有选择权,即能在未来某特定时间以特定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特定商品

第二章

1、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1)直接融资:在资本市场上由资金需求者直接向资金供给者发行股票或债券等有价证券筹集资金,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是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金融机构仅充当媒介并收取佣金。

(2)间接融资:在信贷市场上,银行从资金供给者处吸收存款,并向资金需求者发放贷款,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并无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

2、单利和复利、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1)单利:本金利息之和=本金+本金×利率 ×期数

(2)复利:A=P(1+r)n

注:A :本利和 P :本金 r :利率 n :期数

(3)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3、票据贴现计算

4、LIBOR :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

5、股票在价值计算原理

如果股息D 不变,利率r 也为常数,则有:

当n 为无穷大时,则有:

6、股票价格指数

含义: 将多家公司的股票价格加以平均,以某个时期为基期,确定基期的股票价格指数为100,以后各时期的股票平均价格与基期相比,计算出的百分数,即为该时期的股票价格指数

7、标准普尔评级体系

n

n n r r )1(D )r (1D 1D P 22211++++++=Λ])1(11[D P n

r r +-=r

D P =

信用评价标准,AAA最强,D最弱

8、国债限额指标

(1)当年国债余额÷当年GDP×100% 国际公认警戒线:60% (2)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GDP×100% 国际公认警戒线:3%

9、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

(1)看涨期权:指在约定的未来时间按协定价格购买若干标准单位金融工具的权利。

(2)看跌期权:指在约定的未来时间按协定价格出售若干标准单位金融工具的权利。

10、货币互换指交易双方互相交换不同币种、相同期限、等值资金债务的货币及利率的一种预约业务。

具体操作:在借款提款日互换本金,在付息日互换利息,在借款到期日再次互换本金

第三章

1、金融机构组成

2、商业银行的类型

(1)分离型商业银行:银行只经营存贷款业务,不从事证券和保险业务

(2)全能型商业银行:银行经营存贷款业务的同时,还可从事证券和保险业务

3、巴塞尔协定

资本充足率,即银行资本对银行风险资产的比率必须达到8%,其中核心资本不能低于4%

4、商业银行的业务

(1)负债业务自有资本、存款、借入资金 银行 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

政策性银行

非银行金

融机构 保险公司、养老基 金组织、投资银行、财务

公司、投资基金等

金融机构

(2)资产业务贷款、票据贴现、投资

(3)其他业务:结算、信托、租赁、保管箱、信息咨询

5、中央银行的职能和业务

职能:

(1)发行的银行:货币发行

(2)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

(3)银行的银行:再贴现、存放存款准备金、银行间清算业务:

(1)负债业务:货币发行、财政存款、存款准备金

(2)资产业务:贷款、有价证券、黄金、外汇储备

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宗旨、资金来源、主要业务宗旨:处理国际货币问题,如国际收支、汇率等

资金来源:

(1)份额:成员国参加IMF时所要认缴的一定数额的款项(2)借款

(3)信托基金: 1976年出售2500万盎司黄金设立

主要业务:

(1)汇率监督和政策协调

(2)创造储备资产(特别提款权,SDR)

(3)贷款业务(附有苛刻条件)

第四章

1、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1)交易动机和预防性动机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正比,即:L1=ky 其中:k 是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系数

(2)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比,即: L2=—hr

其中:h 是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

实际货币总需求函数可表示为:

L=L1(y)+L2(r)

= ky -hr

(如图)

2、法定准备率

中央银行规定存款准备金在存款中所占的最低比率,这时的准备金为法定准备金

3、货币创造乘数

其中:

e

d c c

e d u u r r r r +++=+++=1D

R D R D C 1D C H M

rc ——现金存款比率

rd ——法定准备金率

re ——超额准备金率

4、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1)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放款利率,可影响基础货币。(2)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可影响基础货币。

(3)法定准备率:可影响货币乘数。

5、CPI和PPI、GDP折算指数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一般说来,03%,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时,则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2)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反映与生产者所购买、出售的商品价格的变动情况

(3)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6、费雪交易方程式

MV=PT

其中:M——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V——货币流通速度

P——一般物价水平

T——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

7、结构性通货膨胀

(1)不同的产业部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不同。

(2)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一般不允许生产要素从低生产率的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的转移,要保护所谓的基础产业。

(3)生产率低的部门向高工资看齐,导致工资的上涨。

8、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

(1)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管制工资和物价

(3)收入指数化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2020年10月整理).pdf

宏观经济学重点 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 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看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OPY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的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人的收入都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的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从曲线的形状可看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的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他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的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

(完整版)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会计学原理知识整理-第一讲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及其生产与发展 一.会计的含义与特点 1.从会计的工作来看,会计可以被认为是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确认, 归集,分析,计量,分类,记录,汇总和报告,并进行控制(反映)与监督,预测与决策的一种管理方法 (1)会计是一种管理工具 (2)会计是一种提供信息的技艺 (3)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4)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 2.现代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实物量和劳动量通常是会计货币量度的辅助量度) 2)以凭证为基本依据 3)以一套完整的专门技术方法为手段(包括核算方法和监督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基本) 4)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二.会计的发展 1.会计作为一门学科,是基于人类管理生活,生产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经济关系和经济管理活动的日 趋复杂而得以不断发展和进步 第二节会计的只能与目标 一.会计的职能 1.会计职能包括核算(反映),监督(控制),预测和参与经济决策等方面 1)核算职能—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 2)控制职能(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3)预测和参与经济决策的职能 二.会计的目标(也是财务的目标) 1.会计的目标可分为两层: 1)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与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2)反应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第四节会计基本假设与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重点) 1.会计主体假设(是对空间的限定,概念详见书17页) 1)注意:法律主体可以成为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能成为法律主体 2)会计主体可以由一个法律主体,几个法律主体,几个法律主体组成的企业集团构成

法理学知识点总结之法与社会

法理学知识点总结之法与社会 导语:笔者对国家统一法律资格考试的八大部门法的重要知识点和经典例题进行了汇总,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提供一点帮助。由于内容太多,所以每篇文章只有一两个知识点,如有需要可以关注笔者系列文章。 一、法以社会为基础 二、法对社会的调整 【真题示例】 奥地利法学家埃利希在《法社会学原理》中指出:"在当代以及任何其他的时代,法的发展

的重心既不在立法,也不在法学或司法判决,而在于社会本身。"关于这句话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09/1/7,单选) A.法是社会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 B.国家的法以社会的法为基础 C.法的变迁受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D.任何时代,法只要以社会为基础,就可以脱离立法、法学和司法判决而独立发展【分析】埃利希的这句话表明法律是要以社会为基础的,并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最终决定着法律的本质,法律是社会的产物。选项A、B、C 都是正确的。法只要以社会为基础,就可以脱离立法、法学和司法判决而独立发展的说法太过绝对。选项D错误。 二、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 二、法与科学技术

【真题示例】 生物科技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器官移植成为延续人的生命的一种手段。近年来,我国一些专家呼吁对器官移植进行立法,对器官捐献和移植进行规范。对此,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2006/1/6,单选) A.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发展、变化能够直接改变法律 B.法律的发展和变化也能够直接影响和改变科技的发展 C.法律既能促进科技发展,也能抑制科技发展所导致的不良后果 D.科技立法具有国际性和普适性,可以不考虑具体国家的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 【分析】法律与科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方面科技为立法提出了新问题,为司法提供了新技术,科技促进法律观念的更新,促使法律方法的进步,但是科技的发展变化并不能直接

世界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世界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概念 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渐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包括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等三个阶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规范化过程。 1.1经济全球化基本成因 (1)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 (2)微观经济行为主体追逐利润的动机是经济全球化过程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3)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原因 1.2经济全球化特征 (1)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动力。 (2)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微观主体。 (3)经济行为跨国界活动成本降低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不断深入与拓展的重要保证。 1.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阶段 (1)贸易全球化 (2)生产全球化 (3)金融全球化 1.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就业和投资的增长。 2.经济全球化增加了世界各国经济运行风险。 3.经济全球化过程使世界各国贫富差距拉大。 4.国家经济主权逐渐弱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的直接影响。 5.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市场实现真正一体化。 6.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投机因素。 2、跨国公司:具有全球性的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实体,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国际经济组织。 2.1跨国公司的特征 1.结构特征 营业规模;地理分布;股权结构 2.环境特征 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法律环境 3.经营管理特征 战略目标全球化;营运过程的国际化;组织管理的内部一体化;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生产要素转移的内部化 2.2跨国公司国外投资的参与形式 1.股权参与的形式 收购企业和股权式投资 2.非股权安排形式:不参与股权,不能凭借股权对企业进行控制和管理,而是通过对技术、管理、销售渠道等各种资源技术的控制,并通过签订一系列合同,为东道国提供各种服务,与东道国的公司建立起密切联系并从中获利。 许可证合同;管理合同;产品分成合同 2.3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 指标及其衡量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GDP的含义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 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 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 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 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 GDP=C+I+G+NX 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

门、国际部门 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 可分为三大部分: 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 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 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 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 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使资本存量出现净增加的投资被定义为净投资: 净投资=当年年终资本存量-上年年终资本存量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 总投资还可分为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 固定投资:对新厂房、机器设备和住宅的购买。 存货投资:指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变化。 当年存货投资=当年年终存货价值-上年年终存货价值 政府部门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G)包括政府提供国防、修建道路、开办学校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但政府转移支付是对收入的再分配,并不直接用于交换产品和服务,所以不构成GDP的一部分。 国际部门,为衡量国际部门对一国产品和服务的支出,通常引入净出口(NX)=X-M 净出口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对国际部门而言,只有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 三、名义GDP与实际GDP 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然后以基期价格核算出的某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学习资料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所有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按照现在的形式和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不会进行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规定了会计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要求将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意义: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解决了会计上资产的分类、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如果企业破产,持续经营假设便不存在。) 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落,以便核算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常以一年称为一个会计期间,即会计年度。会计年度可以是以十二个月份为终止的历年制,也可以以一个月份为终止的营业年。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有了会计分期假定,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概念;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产生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 4、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在货币计量假设中,以币值不变作为前提。(意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用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客观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真实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2、相关性——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理解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法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知识讲解

法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第1,2章导论,法的概念 导论 1.法学的定义: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知识和学科的总称,我们的理解:一类是可见的外在的法律现象,即为规范——制度型法律现象;另一类是不可见的内在的心理——观念型法律现象。 2.应当注意的是,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的学术分科实际上阐明的是法学的不同品质。首先,法学是理论性的。其次,法学是实践的。 3. 法理学的概念:法理学,以一般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求法的一般原理为任务的学问。现代法理学注重于对法律用语及专门名词的分类和进一步理解。 4. 法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一方面,法理学所研究的是法的一般原理、原则、概念、制度。 另一方面,从法学体系的内部关系看,法理学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具有“基础理论”的地位。 5.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两人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法学诞生的标志,他们揭示了法律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根源于利益的冲突,法律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而发展等客观规律。他们指出法律是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产物,揭示了法律与阶级、国家的联系。 6.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7. 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和法权制度中,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西方法治文明和中国国情特点三者结合。 ◆核心架构:马克思主义法学三位一体的本原结构,即人、国家和社会的辩证统一。人、国家和社会的辩证统一应该成为我们今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核心内容。 ■体现上述基本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的辩证统一(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既要看到事物共性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对立的一面,即要以坚持全面发展的高度为前提,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以实现两者和谐发 展之目的)。 ◆理论特色:“五个更加”。更 加关注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帮助;更 加重视以社会公共利益约束和限 制个人以享有和行使权利为名的 任性;更加重视以公共社会福利平 等再分配来调节在自由的经济交 往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强弱分化、 贫富差别;更加重视防止阶级分 化、阶级矛盾、阶级冲突在我们这

人大802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精)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习题 I 曼昆《宏观经济学》重点章节或知识点 一、导言(第1、2章 1、宏观经济学科学(第1章 (1宏观经济学。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后面所有章节都是围绕这三个变量展开的、本书框架(有利于加深对宏观体系的认识。 (2价格黏性与伸缩性。短期和长期,价格情形,也是不同学派分析的角度或出发点。 (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了解下即可。 2、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章 (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总产出。重点掌握:概念和内涵;核算中的特殊处理;名义GDP、实际GDP和GDP平减指数;GDP核算指标的缺陷和改进。 (2国民收入核算。重点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三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GDP与其他国民收入指标(GNP、NNP、NI、PI、PPI的关系。 (3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重点掌握:CPI的含义。CPI与GDP平减指数的关系。 说明:第1、2章比较基础,初级宏观看过的考生,可以直接看讲义,教材直接略过就行。 二、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第3、4、5、6章 重点章节在4、5、6。其中,最最重要的章节在第4章。

1、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第3章 (1国民收入的分配。重点掌握:企业对要素需求的决定,欧拉定理。 (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函数。该函数的性质必须掌握。 (3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重点掌握: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均衡的条件、利用储蓄和投资曲线分析问题。 2、货币与通货膨胀(第4章 (1货币数量论。重点掌握:数量方程式和货币数量论,表达式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利用数量方程式来解释通货膨胀。(12年真题 (2通货膨胀与利率。重点掌握:费雪效应与费雪方程。 (3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重点掌握: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价格与利率的关系。 (4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重点掌握:预期通货膨胀的成本VS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 (5古典二分法。重点理解古典二分法含义,实际变量与名义变量的含义与区别。 说明:货币与通货膨胀这一章的比较重要,建议能在这些重点的基础上,全面掌握下,本章不难。 3、开放的经济(第5章 (1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2小型开放经济的一般均衡模型。重点掌握:①小型开放经济的特点和假设条件; ②各种政策对贸易余额的影响。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基础会计学 第一章总论 我国最早记载会计活动得典籍就是《周礼》。 宋代“四柱清册”: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1494年,卢卡·巴其阿勒,《算数、几何、比及比例概要》,阐述复式薄记得基本原理。 最初,会计就是一门艺术。1966年,美国会计界提出,会计就是一个“信息系统”。 我国会计界认为: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 西方会计界认为:艺术论、信息系统论。 会计定义:旨在提高企业与各单位活动得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得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得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对企业得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得核算与监督。 会计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会计基本假设:对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所依存得客观环境中与会计相关得因素进行抽象与概括。就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与发展得基本前提与制约条件。 会计基本假设分四种: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目标:(一)谁就是会计得使用者(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样得会计信息(三)会计如何提供这些信息。

我国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充分披露与重要性、谨慎(稳健)性、及时性原则。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 会计对象就是价值增值运动,就是在市场经济下,在每一个会计主体范围内能够反映与控制得经济事务与经济行为、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利得、损失。 资产:企业过去得交易或事项形成得、已拥有或控制得、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得资源。 资产确认:(一)与其有关得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其成本与价值能可靠计量 负债:企业过去得交易或事项中形成得、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得现时义务。 负债确认:(一)与其有关得经济利益很有可能流出企业(二)流出金额能可靠计量、 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得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投入资本+利得或损失+留存收益 收入: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得,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得,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得经济利益总流入。 费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得,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得,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得经济利益总流出。 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得经营成果。

法考《法理学》复习题集(第2012篇)

2019年国家法考《法理学》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在现代的法治社会,人们总是要求法律决定具有高度的可预测性,同时具有高度的正当性。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对于特定时期特定国家的法律人而言,法律的可预测性具有初始的优先性 B、法律的可预测性是实质法治的要求,正当性是形式法治的要求 C、法的可预测性意在实现法律的安定性、确定性 D、法的可预测性和可接受性存在紧张关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3节>法适用的目标 【答案】:B 【解析】: 考查法律适用的目标。B选项错误,法律的可预测性是形式法治的要求,正当性是实质法治的要求。 2.关于法律责任,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被告人张某在刑事审理过程中突发心脏病死亡,对于根据已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能够确认被告人无罪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B、主债权因清偿、提存、抵销、免除、混同等原因而消灭,保证之债赖以存在的基础消失,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也自然归于消灭 C、李某持刀故意伤害王某,并致其重伤。王某如果以公开方式声称同意免除其责任的,李某的法律责任得以免除 D、徐某为军队高官,被控贪污罪、受贿罪等重大罪名。在审判开始前,徐某患病去世。此时,徐某的法律责任自然消灭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8节>规则与免责 【答案】:C 【解析】: 考查法律责任的消灭。王某可以免除李某的故意赔偿责任,但是司法机关依然需要追究其故意伤害的法律责任。因此,C项错误。 3.李某在某餐馆就餐时,被邻桌互殴的陌生人误伤。李某认为,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7条第1款中“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的规定,餐馆应负赔偿责任,据此起诉。法官结合该法第7条第2款中“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的规定来解释第7条第1款,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

会计凭证、账簿及会计核算实务 1.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 会计核算的实质就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四个环节。对于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活动,首先要确认是否属于会计核算系统应该而且能够反映的内容,其次要确定用什么价值标准进行计量,第三是要对这些应该反映的经济活动用恰当的计量标准在一定的载体(如会计凭证、帐簿)中加以记录,最后是要定期地对已记载的各种经济活动信息进行加工汇总,提出报告,以满足各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会计对象要素的确认,重点是理解和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各要素的概念及其特征。会计事项处理的两种标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也是需要认真理解和掌握的重要基本问题。 2.资产、费用、成本、收入、利润、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计量。 教材中对这些问题用了较大篇幅来介绍,其中对于各要素所属具体项目的确认与计量的标准介绍的非常详细,这些内容对于初学的同学们来说掌握起来难度较大,而且似乎也可以放到后面的《财务会计》课程中去学习,因此我认为这里同学们应主要注意掌握各要素的核算方法,把教材中的例题真正理解了,并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1.会计凭证。 学习这一章除了理解会计凭证的意义和作用以外,我认为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同学们需要注意掌握:(1)会计凭证的种类。会计凭证的种类繁多,各种凭证具有各种不同的格式和用途,同学们要在理解其各自含义的基础上注意它们的区别。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找一些各种凭

证的实物来对照一下,增加一些感性认识。(2)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及其审核的内容。这里涉及到一些会计操作技术规范,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掌握。 2.会计凭证的作用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会计凭证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居于基础地位。填置和审核会计凭证,对于如实反映和有效监督经济业务,加强经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1)反映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2)明确经济责任,推行经济责任制;(3)监督经济业务,保护财产完整和合理使用。 3.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1)凭证的名称;(2)受证单位的名称;(3)填制凭证的日期; (4)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5)经济业务的金额(或数量与金额);(6)凭证应具备的签字或盖章;(7)凭证的编号;(8)凭证的联次说明;(9)凭证的附件。 4.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 原始凭证的审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2)舍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3)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4)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 5.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及其填制要求 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1)凭证的名称;(2)填制凭证的日期;(3)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4)经济业务所涉及会计科目和明细科目的名称;(5)经济业务的金额;(6)凭证的类别和编号;(7)过账的标记;(8)所附原始凭证或其他资料的张数;(9)凭证应具备的签字与盖章。 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是:依据正确;内容完整;书写清楚;填制及时。

法理学知识点总结之法的实施

法理学知识点总结之法的实施 导语:笔者对国家统一法律资格考试的八大部门法的重要知识点和经典例题进行了汇总,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提供一点帮助。由于内容太多,所以每篇文章只有一两个知识点,如有需要可以关注笔者系列文章。 一、法的实施的概念 二、执法 1.执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司法考试采用狭义说,狭义的执法仅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实施法的活动。一般所说的执法指狭义的执法。 2.执法的特点:

3.执法的原则: (1)依法行政原则。 所谓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执行法律时,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不得越权执法、滥用权力或违反程序。 (2)讲求效能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在严格遵循依法行政原则的前提下,要端正执法态度、完善办事流程,努力提高行政执法效率。 (3)公平合理原则。 公平合理指行政机关在执法时应当权衡多方面的利益因素和情境因素,在严格执行规则的前提下做到公平、公正、合理、适度,避免由于滥用自由裁量权而形成执法轻重不一、标准失范的结果。 三、司法 1.司法又叫法的适用,是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将法运用于具体案件的专门

活动。 2.司法的原则:司法公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等原则,具体内容参照《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部分的相关内容。【真题示例】

关于司法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可以成立?(2007/1/54,多选) A.司法的依据主要是正式的法律渊源,而当代中国司法原则"以法律为准绳"中的"法律"则需要作广义的理解 B.司法是司法机关以国家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的活动 C.司法权不是一种决策权、执行权,而是一种判断权 D.当代中国司法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分析】司法是司法机关以国家名义对具体纠纷进行认定和裁决的专门性活动,而外部行政行为属于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的活动,因此,司法权不是一种决策权、执行权,而是一种判断权。选项AC正确。司法的依据主要是正式的法律渊源,而当代中国司法原则“以法律为准绳”中的“法律”则需要作广义的理解,它包括具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颁布的法律、法规,特别情况下还包括习惯、政策等。在当代中国,司法要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也就是合法性和合理性的统一,合法性即法律效果,合理性即社会效果。因此,正确选项为ACD。 四、守法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 2、国际直接投资 3、滞胀 4、关税同盟 5、布雷顿森林体系 6、自由贸易政策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有哪些? 2、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目标和原则 3、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有哪些? 4、比较分析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 5、美元化的含义及其的好处? 三、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 1、叙述跨国公司对世界的经济效应。 2、试述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 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5分) 2、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 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5分) 3、滞胀:70年代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滞胀,即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并 存。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失业率提高,物价大幅度上升.(5分) 4、关税同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通过协议方式建立起来的一体化组织,内 部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从区外的进口实行统一关税。(5分) 5、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存在于1946-1973年之间的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 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内容是以《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可以概括为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必须与美元建立固定的比价关系,它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度。(5分) 6、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 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5分)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有哪些? 答:(1)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2分) (2)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2分) (3)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2分) (4)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的恶化。(2分)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要知识点

二十三章 1.GDP的组成部分 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Y=C+I+G+NX 消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投资:是对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服务的物品的购买。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2.GDP平减指数P15 真实GDP:按不变价格平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GDP平减指数= 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 =

二十四章 1.计算消费物价指数P30 消费者物价指数= 2.GDP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 两个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而消费物价指数反映消费者 购买的所有物品的价格 2.消费物价指数比较的是固定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 的价格 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3.不同时期的美元数字 今天美元的数量= 4.指数化和真实利率与名义利率 当某一美元量根据法律或合同自动地按物价水平的变动校正时,这就称为通货膨胀化的指数化。 衡量美元数量变动的利率称为名义利率 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称为真实利率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二十五章 生产率时如何决定的4个点

人均物资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设备和建筑存量称为物质资本。 人均人力资本:指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的一个术语。人均自然资源:自然界提供的生产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分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 技术知识:对生产物品与服务的最好方法时了解。 二十六章 金融市场是想储蓄的人可以借以直接向想借款的人提供资金的机构。 债券是规定借款人对债券持有人负有债务责任的证明。 股票代表企业的所有权,所以也代表企业所获利润的索取权。 国民收入账户储蓄与投资 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国民储蓄S、家庭收入Y、税收T、 GDP:Y=C+I+G+NX 国民储蓄:Y-C-G=I 储蓄等于投资S=I 或S=(Y-T-C)+(T-G) 私人储蓄(Y-T-C)公共储蓄(T-G) 如果T大于G预算盈余;如果G大于T预算赤字,公共储蓄是负数。 对整个经济而言,储蓄必定等于投资。 可贷资金市场 储蓄是可贷资金供给的来源,投资是可贷资金需求的来源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详细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 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 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 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 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会计 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 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 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 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 、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 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

法理学重点整理

法理学重点整理 1.法学研究对象的认识论(了解分析法学派、自然法学派、社会法学派及本书观点) 2.法学的研究方法(了解有哪几种) 3.法理学的性质 4.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中国化的进程(了解三次飞跃,重点是第三次飞跃) 5.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基本观点 6.法的基本特征 7.法的作用及其分类(学会区分法的作用的分类,重点法的规范作用) 8.法的局限性 9.法的定义(了解各种学说,重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法定义) 10.法的渊源的内涵及类别(注意区分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习惯法和习惯) 11.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 12.法的分类(了解划分方法,注意一般法和特别法的效力位阶) 13.法的效力范围(掌握法的对象效力遵循的原则;法的时间效力中最重要的是法的溯及力及原则;了解法的空间效力) 14.法的效力冲突及处理原则 15.法律体系的概念及特点 16.法律部门的概念及特点 17.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意已经形成了,注意和法治体系不要混淆;了解当前九个主要法律部门) 19.法律概念的分类 20.法律规则(了解三要素说、二要素说,重点法律规则的三大特点) 21.法律规则的分类 22.法律原则的概念及作用(了解) 23.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24.法律原则的分类(了解) 25.法律原则的适用

26.权利和义务的概念(了解各种学说,重点是P131页) 27.权利和义务的分类(了解不同的分类,重点应有权利和义务,现实权利和义务,法定权利和义务;一般权利和义务与特殊权利与义务;第一性权利和义务与第二性权利和义务) 28.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了解关系,重点是权利本位的四个法律特征) 29.法律行为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30.法律行为的结构(了解内在方面与外在方面包含哪些) 31.法律行为的分类(了解即可,注意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公法行为与私法行为;主行为与从行为) 32.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33.法律关系的分类(了解有哪几种分类,重点是调整性法律关系与创设性法律关系;纵向法律关系和横向法律关系;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34.法律关系的主体(了解有哪几种) 35.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重点是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36.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和特征及种类 37.法律规范的概念 38.法律事实的概念和种类(注意区分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39.法律责任的概念 40.法律责任的构成 41.法律责任的种类(了解即可) 42.法律责任的原则概念及种类 43.法律责任的认定与规则原则 44.法律责任的承担(了解有哪些方式,注意违宪制裁) 45.法律责任减轻的情形 46.法律责任免除的条件和方式 47.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 48.法和原始习惯的区别 49.法的历史类型(了解有哪几种) 50.法律演进的概念及基本规律

HND-Economics-2-The-World-Economy世界经济学报告[1]

Economics 2: The World Economy

Content Introduction----------------------------------------------------------------3 Section 1: International Trade Three gains from trading internationally---------------------------------------3 Free Trade--------------------------------------------------------------------------3 Absolut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3 Protectionism----------------------------------------------------------------------4 Barriers to trade-------------------------------------------------------------------4 WTO and EU----------------------------------------------------------------------5 Section 2: International Finance Balance of Payments and General trends in UK Trade----------------------6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change rate and the balance of payments—14 Single Currency------------------------------------------------------------------15 Effects on individuals and business of the Euro-----------------------------15 Section 3: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LDCs) Characteristics of a LDC--------------------------------------------------------16 Current issues that face LDCs--------------------------------------------------16 The impacts of multinationals on LDCs and NICs--------------------------16 Conclusion-----------------------------------------------------------------16 References------------------------------------------------------------------17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章 一关键概念 1、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建立逻辑框架对经济行为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推导出的命题要能用经验数据来检验。 2、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从理论上探讨某类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或某类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 3、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4、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 5、动态分析:研究经济的实际变动过程。 6、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比较: (1)GDP是某一时期内(衡量期的长度通常为一年)在一国境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3)GNP与GDP关系:GNP=GDP+NFP,其中NFP是净要素支付,即本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工资、利息、股息等)-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使用所获得的报酬。 (4)GNP比GDP更能反映国民收入(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

报酬)的变动,并且,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更直接地反映在GNP而不是GDP上。

7、名义价值:用核算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 8、实际价值:用基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它是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价值量。 9、流量:一定时期内的增量,如GDP、GNP、NDP、收入、投资和折旧。 10、存量:某一时点上的累积量,如财富和资本。 11、现值:未来某时刻获得的货币折算到当前时刻的价值。 二复习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整体的运行,主要内容是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总量分析方法,即分析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变动和相互关系。 3、请谈谈宏观经济学派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学派包括凯恩斯主义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等。(2)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各学派的争论中不断发展和演变。争论的内容主要是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效应。 4、你认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内需不足;(2)通货膨胀压力大;(3)外汇储备急剧增加;(4)流动性过剩。 5、简要分析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1)各流派的争论将会持续下去;(2)新古典综合派仍占正统地位;(3)宏观经济学的精密化、实用化与微观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