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matlab及在电子信息课程中的应用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推荐下载

matlab及在电子信息课程中的应用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推荐下载

matlab及在电子信息课程中的应用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推荐下载
matlab及在电子信息课程中的应用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推荐下载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三年制普通中专)培养方案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代码) 电子技术应用 091300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 2、学制 三年(2.5年在校、0.5年顶岗实习期)。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一般电子产品生产、应用的一线操作人员、销售与服务人员(从事安装和调试无线电通信、传输设备、广播视听、表面贴装技术等电子产品的中级技能人才)。 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一般电子产品的生产、装配、调试、贴装技术、维修和检测等技术工作,从事SMT技术与管理、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上的操作、监控及测试工作,以及电子产品、电子元器件的采购、销售和服务工作。 四、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要求 (一)职业素质 遵纪守法,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和身体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和敬业奉献、吃苦耐劳品质;有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了解企业生产流程,遵守各项工艺规程,具有安全生产意

识,重视环境保护,并能解决一般性生产问题。 (二)职业能力 1.具有安全生产、节能环保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能识读工艺文件、装配工艺规范和印制电路板装配图。 3.能用计算机应用软件绘制简单的电子线路原理图。 4.能正确使用工具焊接印制电路板。 5.能判断常用电子元件的质量。 6.能检查印制电路板元件插接和焊接工艺质量,检查和修正焊接和插装的缺陷,并能拆焊。 7.能熟练使用常用电子电工类仪器仪表进行元件质量鉴别和电子产品的功能调试。 8.能维护、保养电子产品,完成简单电子电路的维修。 9. 能对数字电子产品及设备进行调试、运行、维护,并能解决简单的技术问题。 10. 能从事一般及数字电子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 (三)对应职业资格证书 1.对应职业工种: 电子设备装接工、电子器件检验工、无线电调试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音响调音员、电源调试工、表面贴装技术人员。 2.对应职业资格证书: 电子设备装接工、电子元器件检验员、无线电调试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音响调音员、贴装技术工程师。 (四)升学

电子技术应用技术专业(中专)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2011年6月

目录 一、专业名称 0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0 三、招生对象 0 四、学制 0 五、人才培养目标 0 六、服务面向与人才培养规格 0 七、教学进度安排 (2) 八、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3) 九、典型工作任务 (6) 十、实践环节安排 (6) 十一、毕业条件 (8) 十二、教学团队保障 (9) 十三、教学条件保障 (11) 十四、机制与制度保障 (12)

一、专业名称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教育类型:中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中专 三、招生对象 应届初中毕业生 四、学制 三年 五、人才培养目标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子技术应用的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综合职业能力,胜任电子产品和电子设备的生产、检测、维修与管理以及电子产品采购、销售与服务等电子及相关行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岗位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六、服务面向与人才培养规格 (一)服务面向

序号就业岗位 1 电子产品生产、检测、维修、管理 2 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 3 电子产品技术咨询与服务 4 电子设备维护、使用、检测 5 电子产品采购、销售 (二)人才培养规格 1.社会能力 (1)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 (2)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能力; (3)具有对新技术与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 (4)适应市场竞争能力,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6)加强素质教育,进行外语、计算机方面的能力培养,取得国家承认的相关证书。 2.专业能力 (1)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2)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 (3)掌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能力; (4)掌握生产第一线的设备管理与技术管理知识; (5)正确掌握电子线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6)具备电子信息产品的安装、调试、检测和维护的能力; (7)具备熟练应用电子电路常用的辅助设计软件的能力; (8)具备用传感器及传感技术对参数检测的能力; (9)能够识别和绘制电路原理图和零器件图; (10)具备分析电路,设计和实现简单电路的能力; (11)能够熟悉应用整流、稳压、放大、振荡电路与可控整流电路; (12)具备对常用模拟电路进行分析、调试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专业课〗 《电子技术基础》 课程标准

二O一二年八月 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应用性很强的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贯彻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基本理念。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充分体会有关电子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注重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有机结合时代的新产品;创造团结协作的氛围,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知能力;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三)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以能力目标指导下,基于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基于生产过程的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项目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生产过程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培养方向 电子技术应用 代码:091300 培养方向:以工业控制、电子产品和对口升高职院校为主、以数字视听、 汽车电子为辅。 二、招生对象与基本学制 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三年。 三、毕业学分 170+3分(其中3分为技能学分) 四、培养目标 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面向电子信息、电子电气等行业企业,培养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从事电子电工产品与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检测、使用、维修、营销及生产管理等岗位工作的人才,兼顾学生进一步深造学习的需求。 五、职业范围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职业素养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相结合,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遵守职业岗位规范;树立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就业创业准备。 2.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身体,培养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互助、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合作与竞争、适应社会的能力。 4.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5.具备从事电子信息行业所需的独立思考、获取信息、分析判断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6.具有从事电子信息行业所要求的质量保证意识和严格按照规章和规范操作的工作作风,以及较强的安全文明生产与节能环保的意识。 7.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具有积极的职业竞争和服务的意识,工作责任感强,工作执行力强。 8.具备从事电子信息行业所需的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意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熟练使用常用办公和工具软件; 2.学会电子电路基础知识,读懂电子电路基本原理,熟练进行电子电路基本实验操作,具备分析电子电路、使用常用电子工具、仪器和仪表的基本能力; 3.学会电工基础知识,具备电工操作基本能力,具备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能力; 4.学会电子产品装配基础知识和基本工艺要求,熟悉电子产品装配的工艺与流程,具备装配、调试和检验常见电子产品、电子设备的能力;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调研报告

年份总产值 (亿元) 增长 率 (%) 投资类消费类元器件类 总产值 (亿元) 增长率 (%) 总产值 ( 亿元) 增长率 (%) 总产值 (亿元) 增长率 (%) 三大类产品总 产值比例(%) 表2 电子工业发展速度与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职教中心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调研报告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主要培养面向电子产品制造一线的电子产品装配、调试、维修、检验及生产设备操作人员。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重点建设专业目录所规定的内涵,它包括了电子声像 设备、电子产品营销等若干个专门化课程。 一、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电子工业总产值看,平均每年的增长率达到了 30%( 表1),预计在今后的五年内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电子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 例也在逐年增加(表2),反映出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 表1 电子工业总产值统计表 1995 2 470.7 662.0 947.7 861.0 26.8 38.4 34.8 1996 3 042.5 23.1 1 016.7 53.6 1 081.2 14.1 944.6 9.68 33.4 35.6 31.0 1997 4 001.5 31.5 1 238.3 21.8 1 496.1 38.4 1 267.1 34.1 30.9 37.4 31.7 1998 5 482.3 37.0 2 013.8 62.6 2 045.1 36.7 1 423.4 12.3 36.7 37.3 26.0 年份1980 1985 1990 1995 1998 电子工业总产值(亿元) 100.2 286.4 698.1 2 470.9 5 482.4 占全国工业总产值(%) 2.02 3.45 4.9 4.2 7 我国的电子产品制造业主要是以加工业或制造业为主,行业的发展在最近几年里出现了一些新 的势头,一是合资企业的比例正在不断地增大,根据电子工业2000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 000 亿元的目标,预计“九五”期间新增利用外资至少要在30 亿美元以上;二是电子整机产品加快国产化;三 是各企业都向专业化发展,以求取得规模效益;四是企业为技术改造投入的资金大幅度增长。 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人员素质的提高。许多企业一方面为了提高人员效率而精简缺乏专业技能的冗余人员,另一方面又大量引入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从近几年 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各个行业中,电子信息行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在前列。 电子产品制造业是一个高技术产业,它对人才的需求具有明显的两方面特点,一是具有高学历 的开发、研究、创造性人才,二是具有较熟练操作技能的中等职业技术人员。以江苏的苏州工业园 区为例,整个园区内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人员约占17%,这些人员主要是从事电子产品的开发、 研究以及高层次的生产管理,而70%以上员工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这些人员主要从事装配、调试、维修及生产一线的管理工作。 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现状 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或职教中心办的 3 年制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这些学校总体上看在职业教育 方面有自己的特色,比较强调技能训练,特别是技工学校,与企业结合比较紧密,有相当多的教师 直接来自企业或从企业聘请,这些教师从事一线工作的时间长,经验较丰富,比较适合职业教育。 三、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研究

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目录 一、课程简介 (3) 二、课程设计思路 (3) 三、课程目标 (4)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5) 五、课程实施建议 (9) 六、岗位职业能力标准 (15)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应用》 学时:90 授课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 课程性质:电子技术是一门中职学校电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电类专业学生所学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三部分,应用性很强,因此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要结合后续专业课程与顶岗实习实际,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同时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先导课程:电工技术应用 后续课程:电子CAD 二、课程设计思路 电子技术是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三方面知识为一体的一门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为体现其特点,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分模块教学的方法,每一模块安排其对应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逐步递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专业教师授课,加大实践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熟悉模拟电路的基本元器件、掌握基本单元放大电路与集成电路的组成及分析方法、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及应用等等。教学中着重于各种电路的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有通过实用电子电路的设计、制作和调试等环节才能转化为专业能力。

完整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 课程名称] 《电子技术基础》 [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 [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应用性很强的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贯彻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类为数字电子技术。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各种基本功能电路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熟悉电子技术工艺技能和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正确使用元器件的能力、读识常见电子线路图的能力、测试常用电路功能及排除故障的能力。能复述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并能利用逻辑门电路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并能分析简单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为后续课程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为今后从事实际

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内与课外实验,科技活动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相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加大实验比重,使学生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培养学生查阅科技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 的电学问题;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形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具有团队精神;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 课程基本理念] 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充分体会有关电子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注重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有机结合时代的新产品;创造团结协作的氛围,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知能力;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 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与要求考核要求 号 1 晶体二极1 、熟悉二极管器1. 半导体的概念;二极管的单

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标 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目录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应用》 学时:90 授课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 课程性质:电子技术是一门中职学校电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电类专业学生所学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三部分,应用性很强,因此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要结合后续专业课程与顶岗实习实际,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同时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先导课程:电工技术应用 后续课程:电子CAD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 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二、课程设计思路 电子技术是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三方面知识为一体的一门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为体现其特点,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分模块教学的方法,每一模块安排其对应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逐步递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专业教师授课,加大实践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熟悉模拟电路的基本元器件、掌握基本单元放大电路与集成电路的组成及分析方法、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及应用等等。教学中着重于各种电路的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有通过实用电子电路的设计、制作和调试等环节才能转化为专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 通过一些小型电子产品的制作、调试,使学生了解基本电子电路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电子电路的方法,掌握基本的电子电路的测试、制作与调试等基本技能,为从事实际工作准备必要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 ㈠能力目标 1.能熟练使用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示波器等电子仪器; 2.能识别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并对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性能进行测试; 3.能正确测量电子电路静态和动态技术指标; 4.能读懂简单电子产品电路原理图并能按照原理图正确接线和焊接组装,培养实践安全操作规范,为从事企业的电子产品装配岗位打下基础;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401006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学时:154学时+1周综合测评 开课学期:2011-2012学年下学期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作为特色专业建设进行“三位一体、以赛促学”项目的重点改革科目,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授课方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以“电工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通过本课程工作任务的实施,让学生掌握常用电子器件使用,理解典型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特性,了解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设计过程,掌握电子电路设计、制作、调试环节的基本技能,掌握设计说明书编写、产品设计方案展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继续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及培养学生进行电气与自动控制设备技术改造、调试与维修的熟练技能打下基础。 二、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以典型电子产品为载体,以典型电子产品单元电路的分析、制作、调试为手段,通过工作任务的实施,培养学生掌握典型数模电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掌握电路设计、制作、调试的基本技能,具备电子电路的应用能力,了解从电子电路到电子产品的设计思路,掌握电路设计制作技术报告编写、产品设计方案展示等相关知识技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工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产品制作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协作能力。 (一)知识目标 数字电路部分: 1)掌握数制和码制的基本概念及相互转换的方法; 2)掌握逻辑事件的基本描述方法及各种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3)掌握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特点以及典型组合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与设计方法;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13-08-28 13:11:59 来源:作者: 前言 电子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一直被称为产业。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电子产业大国,包括电子产品设备的制造、电子元器件的制造、IC设计与制造、封装测试、消费类电子的生产等。近些年中国电子设备制造业每年以10%-20%的速度增长,生产规模已经据世界第三位,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 “十二五”期间,省将巩固发展电子产业链,相继落户的中芯国际项目和项目是建国以来可与神龙项目相媲美的重大战略性投资项目。根据项目规划,产业园将总共吸纳15—20万各类人员就业。省信息产业人才自今年起每年的需求将达到3万人,到2015年,全省信息产业人才总量将由去年的12万人增长至24万人,其中电子技术应用行业的技术蓝领需求最旺,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市作为鄂中重镇,下辖一市二县三区,常驻人口380万人,经济总量在省位居第7名,电子及相关产业是本市支柱产业之一,肩负着推进经济增长和人民就业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推手。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校电子专业在省外中职学校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在省、市级电子技能竞赛获得各级各类奖项40余人次。在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及教材、“校企融合、教产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等方面在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水平,是省重点专业和品牌专业。 一、指导思想 本人才培养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结合我国电子行业当前发展的人才要求,注重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容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适应,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理念,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现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级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专业名称 电子技术应用(代码: )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一、目前学校技能训练目标实现情况 我们招收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技能基础处于同一起跑线,大多数学生对技能训练兴趣很浓,喜欢动手去做,是学校老师的共识,但学生缺乏自觉性,学校又缺乏这方面的严格管理,缺乏对老师严格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不像普通教育那样,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成绩可以比较,一个学期结束,或者一个课题完成,仍然以理论成绩考核为主,不重视操作成绩的考核,既无纵向比较又没有横向比较,奖惩机制不健全,让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达到预期技能训练目标,一个人会做和二十个会做是一个心太,只看技能训练任务的完成,不重视结果的考核,结果老师和学生都没有压力,这与我们学校没有制订严格的技能训练目标的量化考核制度、考核标准有直接的关系。 二、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提高技能训练指导老师的积极性 实现“模块”技能训练的高目标,我们的技能训练指导老师是要付出很多的心血,牺牲很多的休息时间,加大了工作力度和工作量,同时对指导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但是理论教学老师,实习指导老师,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组织能力,我们学校的专业老师面临向“双师型”老师过渡。我们老师应立足学校现有的实验实习设备和场地制订各“模块”技能训练任务、目标、量化考核标准,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激励机制,酝造好的教学氛围,当我们的指导老师完成各“模块”技能训练教高目标并达到规定的量化考核标准时,我们应该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如“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和相应的“技能训练目标实现班级”等称号,如没有达到规定的技能训练目标,应给予适当的物质惩罚,设立模块技能训练量化考核达标奖,以提高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其技能训练教学中老师的动力。做到奖惩分明,体现能者多劳多得,这样既给老师动力又有压力。 三、制订合理的“学期”或“月”技能训练目标 我们每个专业各“模块”的技能训练目标,有的是一个月可以完成,有的是

《电子技术应用》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应用》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适用专业:电类各专业 2、课程说明 本课程是电类各专业在电子技术中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它具有自身的体系,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某些领域的内容中的内容,以及为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本课程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突出注重实用性。 课程内容包括数字电路基础知识、集成逻辑门电路的使用、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设计及常用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各类触发器的组成与测试、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设计与应用、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等。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常用数字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数字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为今后学习有关专业课以及为解决工程实践中所遇到的数字系统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3、先修课程:电路、大学物理、高等数学 4、学时要求:60学时 (二)数字部分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能正确分析常见数字电路 ◆能准确设计简单数字电路 ◆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子综合设计 2)教学内容 ?数字电路基础 正确理解一些常用术语或定义; 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相互转换规律; 初步建立逻辑变量和逻辑函数以及与、或、非三种基本逻辑运算的概念,掌握

逻辑问题的描述方法; 掌握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法和卡诺图化简法; 掌握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 理解TTL门电路和CMOS门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其主要参数,掌握门电路的正确使用;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设计方法; 熟悉常用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 了解组合逻辑电路中竞争—冒险现象的成因及基本消除方法。 ?集成触发器 熟悉触发器的逻辑分类、功能和基本特点; 理解各类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和动作特点; 掌握触发器逻辑功能的描述方法(包含特性表、特性方程、状态图和时序图等); 理解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T触发器、和T′触发器各自的功能特点; 掌握不同类型触发器之间的相互转换和不同描述方法的相互转换。 ?时序逻辑电路 熟悉时序逻辑电路在电路结构和逻辑功能上的特点、分类; 理解时序逻辑电路逻辑功能的描述方法; 掌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了解异步时序电路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了解寄存器、计数器组成及工作原理; 掌握利用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组件构成任意进制计数器的方法。 ?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 掌握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 熟悉555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其典型应用。 ?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 理解倒T型电阻网络DAC的工作原理; 了解逐次逼近型ADC的工作原理; 掌握输入与输出关系的定量计算; 2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教案3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教案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技术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一般分析方法和基础技能,为深入学习本专业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考虑到课程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一方面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工作原理要有所了解,更重要的要加强对学生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思想。从高职学校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这一总目标出发,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课程培养目标,较大程度降低理论教学的重心,删除与实际工作关系不大的繁冗计算,以必备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电子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本课程在教学中,将实验室、实训室与教室整合为理论与实践融合互动的一体化情景氛围教学平台。即理论与实践融合互动的一体化情景氛围的教学实验室、实训室。实训室配置了常用工具、通用电子仪器仪表、常用元器件、实验实训装置等设施。创造了任务和条件就在手边的氛围环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实践学习的欲望、兴趣和冲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能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和专业技能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培养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技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感。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子元器件的性能,能识别与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 (2)掌握电子线路的工作原理,并会分析具体的电子电路; (3)会使用万用表等常用电工仪表及常用电子仪器仪表来检测电子电路; (4)能阅读与理解整流电路及典型稳压电源的原理图; (5)能阅读与理解典型放大电路、运算放大电路; (6)能了解集成电路基本常识;重点理解集成电路在工业中的应用; (7)会使用常用电子仪表进行数字电路的测量与调试; (8)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撰写实验、实训技术报告和合理选用元器件的能力;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岗位分析报告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岗位分析报告 (初稿) 我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开展,2012年12月5日至12月14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部张立炎、郭达恩、朱儒华、吴峰良、陈春明、黄晓欣、雷彦维等七位老师先后赴清远欣强电子有限公司、伟易达(东莞)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深圳中宇元一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市光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四家良好合作企业的生产主管、工程师、技术员、维修员、人事部主管就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访谈,调查的目的是做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工作,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进行准确定位,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做好铺垫。 一、调研目的 通过此次调研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具体体现为: 1.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岗位及岗位群分布的调研分析,了解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服务岗位群,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实现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目标。 2.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调研分析,确定学生文化基础、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 3.通过对企业对毕业生就业岗位需求、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要求的调研,确立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实现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对接。 4.通过对中职生就业典型岗位的分析,创新教学方式。建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教材建设机制,研发适应新兴产业、职业岗位、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的理实一体教材和项目教材。 5.通过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建议和企业对毕业生的社会能力、职业素养的具体要求的调研分析,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用人需要,确立动态设置专业及课程体系、创新教材使用方式,实现教材、教辅、教具、学具、课件和网站等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

(完整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电子技术基础》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应用性很强的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贯彻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类为数字电子技术。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各种基本功能电路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熟悉电子技术工艺技能和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正确使用元器件的能力、读识常见电子线路图的能力、测试常用电路功能及排除故障的能力。能复述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并能利用逻辑门电路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并能分析简单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为后续课程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内与课外实验,科技活动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相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加大实验比重,使学生动手能力明显提高。 培养学生查阅科技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电学问题; 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形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具有团队精神; 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课程基本理念] 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充分体会有关电子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注重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有机结合时代的新产品; 创造团结协作的氛围,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知能力; 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与要求考核要求 号 1 晶体二极1、熟悉二极管器 1.半导体的概念;二极管的单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我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掌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在电子技术应用、推广、产品生产、维护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毕业生应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协作,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具有积极进取的职业心理素质,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毕业生应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初步的社会创业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本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知识更新能力、语言交流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社会活动能力等;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适应职业岗位的变化,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简要说明 1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1) 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 (2) 电子整机中常用元器件与材料的功能与性能; (3) 各种常用功能电路的组成原理及性能; (4) 典型电子整机的组成原理及各部分元件与功能电路的作用; (5) 电子整机生产中所用到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 (6) 电子产品营销。 2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技能和能力: (1) 准确的汉语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 (2) 收集和处理本专业相关的信息的能力; (3) 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择业和创业能力; (4) 电子整机装配、调试、维修及电子产品检验能力; (5) 系统安装、调试及使用管理能力; (6) 电子整机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生产设备的操作与维护能力; (7) 简单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能力; (8) 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9) 简单的英语专业资料阅读能力。 四、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就业岗位 (1) 电子整机产品装配、调试与检验; (2) 电子整机设备维修; (3) 电子产品生产设备操作与维修; (4) 电子整机产品生产工艺管理;

探讨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探讨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我国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其陈旧的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不适应现代中等职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在创新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对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探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子技术;应用;创新教学;探讨 教育部早在2004年就曾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在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是实施创新教学,加强学生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新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未来职业变化的应变能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创新型人才。 一、专业课教学创新是时代的召唤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学校,难以长远健康发展”。事实证明,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越来越体现在国家的创新能力上。我国目前很多企业亏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人员素质低、创新意识差。目前在我们的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重维持,轻创新”,“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旧思维方式,学生独立性差,依赖性强,没有主见,不敢想更不敢为,承受挫折的能力弱,创新教育薄弱导致创新素质差。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深思和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是民族进步的需要,是国家振兴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专业课教学必须与时代相适应,专业课教学创新是时代的召唤。 二、要创新教学内容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它要求受教育者最终应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 1.从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选择教学内容,把握理论上的度. 现用的中职教材并不是一本就完全适用于中职生,中职的学生,一般其文化课基础本身就比较差,而进入中职所学的专业课都是些以前完全没见过甚至没有听说过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对于教材必须

电子应用技术课程

电子应用基础入门 一:基础知识 1.导体:电流比较容易通过的物体,例如各种金属,水溶液等;(超导体的电阻为零) 2.绝缘体:电流比较难通过的物体,例如各种塑料,玻璃等。(近似无穷大的电阻) 电源的芯都是良导体,外部保护层都是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导体和绝缘体是导电能力相差很多倍的两个物体相对而言;物体受温度、电场、磁场、光照、参杂的物质等因素电阻会变化,故而有半导体; 3.短路、开路、和回路; 开关实际上一个短路器和开路器,是一个电阻在零欧姆和无穷大两个阻值上变化的原件,这个自来水的开关的效应和原理是一样的; 短路和开路是电子电路中最常见的状态;在电子技术中,短路不仅仅局限于导体零欧姆的短路;开路也不仅仅局限于导体无穷大阻值; 任何时候只要有电流通过,就必定有一个闭合的通路,这个通路就是电流的回路,不考虑电源内部的情况下,电流一定是从正极流向负极;电源是一各特殊的电子元器件,有闭合的通路才能产生电流,没有导体及其他电子元件连接成闭合的通路就不会有电流; 因此:没有回路就一定没有电流,有电流就一定有回路; 4.电压、电流、电阻 两个不同的水位线存在一个水位差,形成一个水压,两个水压之间如果有一根水管的话,水就会流动,水流动就会受到阻力。水管越细,阻力越大,水流越小;水压越高,水流也大;电压:指两个物体之间的电势差,有了电势差,就会形成电压,如果电压之间有一个导电通路的话,这个通路里就会产生电流,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压越高,电流越大; 上面水的例子中,共有三个量:水压,水流,水阻。水流动的方向是从高处流向低处;对应电的比喻中,也有三个量:电压、电流、电阻,电流动的方向是从正极流向负极; 两个水位之间的水位差等于水压,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势差等于电压,高水位相当于正电极,也叫高电平位,低水位相当于负电极,也叫低电平 〃三者之间的关系: 电压的单位:伏特(V)电路中用字母U表示,伏特定律:U=I*R 1伏特等于对每一库仑的电荷做了1焦耳的功,即1V=1J/c; 电流的单位:安培(A)电路中用字母I表示;安培定律:I= U/R 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某一截面的电荷量;1A=1000mA;1mA=10-3A, 1mA=1000μA;1μA=10-3mA,1μA=10-6A 电阻的单位:欧姆(Ω)电路中用字母R表示;欧姆定律:R=U/I 5.并联、串联 并联:所有元器件的头脚连在一起,所有元器件的尾脚连在一起,这样每个元器件的都共用AB两点,所以并联电路中的电压是相等的; 电阻并联:1/R并=1/R1+1/R2+1/R3+…1/Rn 串联:所有元器件的头脚和尾脚相串而联,好像铁链一样,断一环就会分成两段,这时只有最头和最尾的元器件接到AB两点,每个元器件是这个回路的一部分,所以串联电路的电流是处处相等的; 电阻串联:R串=R1+R2+R3+…Rn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学科课程标准

吉林财经学校 电子教研室 《电子技术基础》学科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电子技术方面的入门性质技术基础课程,它具有自身的体系,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的某些领域,以及为电子技术基础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二)基本理念 为保证教学的规范性及计划性,本着及时反映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随着技术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的原则特指定本课程标准。要求授课教师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强调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课程要求先行学完物理和电工基础。 (三)设计思路 1.体现21世纪电子技术的新知识、新器件、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2.体现能力本位的职教特色。 3.吸收了本课程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成果,充分考虑中专学校的教学实际,力求内容简洁、重点突出。 4.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强提高应用能力的实验。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同时课程进行整体优化。 (一)课程教学目标 基本知识教学目标是: 1. 电工与电子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常用设备和器件的特性及应用范围、途径。 能力目标是: 1. 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 2. 能阅读简单的电路原理图及设备的电路方框图; 3. 具有查阅手册等资料的能力; 4. 能处理电器及电子设备的简单故障。 思想教育目标是: 1. 初步具备辨证思维的能力; 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3.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 A. 模拟电路部分 1. 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工作原理、特性和主要参数,并正确使用。 2. 掌握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和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静态和动态性能 计算和分析。熟悉阻容耦合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3. 掌握运算放大器特点、分析方法和基本应用(线性和非线性)。 4. 掌握放大器反馈极性的判别、负反馈的基本方式及其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5. 掌握正弦波振荡器、整流器、稳压器、比较器、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 理及主要应用。 6. 正确运用下列分析方法:用于分析静态工作点、输出幅度和波形失真的图解法; 分析运算放大器的虚短、虚断法;判断正、负反馈的瞬时极性法;处理工程实际问题时的估算法。 7. 具有以下能力:初步读图能力;具有对基本电路性能指标的定量估算能力;根据 功能要求,具有选定适当基本电路和选择元器件的能力。 B. 数字电路部分 a. 器件及电路方面 1. 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特性,正确理解正、负及混合逻辑; 2. 熟悉集成门和集成触发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 3. 掌握基本功能电路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逻辑功能。 b. 基本分析方法

相关主题